质押融资模式

2024-10-24

质押融资模式(精选12篇)

质押融资模式 篇1

一、引言

目前, 我国的企业融资, 主要集中在不动产的抵押贷款上, 企业抵押融资渠道单一。这种过渡依赖不动产的抵押, 导致企业融资困难, 同时金融业与不动产 (主要是房地产) 业关联度过大, 金融风险集中度过高。在动产抵 (质) 押贷款中, 主要是应收帐款的质押, 导致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受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开展有利于拓宽企业融资手段,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有利于加强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资源,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有利于合理分散我国金融风险。

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健康有效的运行模式, 不仅在短期内可以增加企业利用自身的知识产权资源进行质押获得融资, 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长期看, 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也有重大意义。我国政府在2008年出台了《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提出国家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应用和保护。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已经从制定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需要, 都要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理论和实践操作方面亟待取得突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国际上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实际操作模式来看, 大多数发达国家, 对于知识产权权利本身能否作为质押对象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只规定了应收账款和一般债权可以质押。在美国, 虽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比较早, 但到目前为止, 也主要针对企业知识产权授权他人产生的预期权益进行质押, 这种质押的形式更应该归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

在我国国内, 对于知识产权质押的研究目前多集中于法学研究, 少部分地区开展的试点工作也刚刚开始。近几年来, 央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都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措施来推动该业务的发展, 但由于知识产权质押涉及因素十分复杂, 导致这一融资工具实施困难重重, 一直无法推广。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国外可借鉴成熟的经验很少, 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制度创新。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社会需求度高, 我国金融机构开展相关业务的经验不足, 必须要在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开展的同时, 防范该业务产生的金融风险, 尤其要防止在我国目前知识产权战略大的背景下, 产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大跃进”, 出现“知识产权价值泡沫”。因此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既要重点研究其运行模式, 同时也要研究如何控制金融风险, 金融创新和金融防范要同步进行。

三、知识产权多级质押融资模式

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拥有现状让人十分堪忧。为了摆脱“在产品链条最低端挣扎”的尴尬境地, 提高技术附加值, 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 国家必须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特别是在资金方面, 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既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继续的物质援助, 同时, 在“创新=资金”的鼓励下, 企业可以放弃包袱, 大胆革新, 从而真正实现以自主知识产权克服金融危机的国家大政方针, 避免企业走向死亡。

1、现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

金融机构为了控制贷款风险, 在以知识产权作为质押品的贷款发放额度上限规定较低, 贷款期限较短, 同时贷款额与质押品的评估价值比例较低。在我国已开展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试点实践中, 一般贷款额度的上限在100万人民币, 贷款期限在1年左右。核定的贷款发放额为质押的知识产权评估价值的30%左右, 远低于其他质押贷款的质押品价值与贷款发放额平均70%左右的比例。

目前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实践中, 交易各方在交易风险的分散机制上进行了多种尝试和组合, 主要模式以下四种, 但都不理想。

(1) 保证资产收购价格机制。这种机制对企业所提供的知识产权给予信用加强, 对于融资机构做出了到期购买的保证和价格的承诺, 可以免除当企业不能偿还借款时, 金融机构处置知识产权会面临的市场风险。这种机制与信用担保不同, 它不是承担企业清偿融资债务的补偿担保责任, 而是给质押的知识产权信用加强。其承诺的预期收购价格和融资全额之间有适当的比例, 一般在50%到80%。这种机制的运作对于企业所提供质押的知识产权有严格的评估机制和复杂的流程, 对用于质押的知识产权质量要求苛刻, 因此开展的面不广。

(2) 联合担保机制。这种三方联合担保制度有一定的可取性, 但在实践中很难推广。其根本原因在于知识产权价值的波动性。资产评估机构可能对当期的知识产权价值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估, 但对于知识产权质押合同到期日的价值预测是很难做出判断的, 所以资产评估机构对于大多数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都是不敢给予充分保证的。

(3) 知识产权质押反担保机制。这项机制, 其实就是信用担保的一种, 把知识产权质押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承担由金融机构转向了担保机构。在实践中, 这种担保还是基于对于企业信用的评估, 而不是基于对知识产权的评估。知识产权质押在此只是信用担保机构为了减少单纯的信用担保的风险而设置的, 出于有胜于无的考虑。

(4) 风险补偿机制。这种风险补偿机制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金融机构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商业风险过高的方法, 但其局限性在于如果专项基金总额过小, 基金成员太少, 基金的运转就会产生问题。如何在现有情况下通过建立知识产权质押国家担保制度等相关的制度设计和建立其他有效的运行模式, 有效地降低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交易成本, 使知识产权质押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2、知识产权分级质押融资模式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存量不足, 可市场化程度不够, 单项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不高, 同时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少, 变现能力差以及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等因素, 导致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方式获得资金支持的交易费用很高, 而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的金融风险过大。这四种机制各有千秋, 关键是如何合理使用, 这里我们提出知识产权分级质押模式:

以图1所示, 知识产权风级质押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分级, 基于各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差异, 可以将企业分为:知识产权状况匮乏 (IPⅠ) 、差 (IPⅡ) 、中等 (IPⅢ) 、较好 (IPⅣ) 和好 (IPⅤ) 五级;依据不同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分级, 采取不同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 从而真正从企业的困难出发。

根据目前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的部分案例统计, 试点实践中, 一般贷款额度的上限在100万人民币, 贷款期限在1年左右。核定的贷款发放额为质押的知识产权评估价值的30%左右, 远低于其他质押贷款的质押品价值与贷款发放额平均70%左右的比例, 而企业进行融资的成本占到核发贷款额度的15%, 企业往往得不偿失。

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国家担保制度, 不是说由政府完全承担融资风险, 由政府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 而是要发挥融资保险的杠杆作用, 通过经济手段来引导市场发展, 把“看的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发挥作用。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国家担保制度的运行, 应该由国家财政出资设立政策性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机构, 当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时, 可以向该保险机构进行风险投保。之所以要设立国家层面的保险机构, 是因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发展初期, 全国的业务量都不会很多, 只有进行全国范围的统一保险, 才能发挥“大数法则”的作用, 维持保险机构的市场化存续。全国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的基数足够大, 可以有效降低保险的商业风险。该项制度是为了分担金融机构的风险设立的, 但不能够由该机构完全承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所有的商业风险, 否则, 金融机构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时, 就会违反谨慎原则, 产生道德风险。所以, 在这项制度设置中, 保险机构对于金融机构未实现债权的补偿应该设立一个适当的比例。

四、分级质押融资运行条件与措施建议

对于能够有效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活动的开展, 在宏观的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中, 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完善法律法规协调机制, 降低交易成本

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质押方面的法律规范已较为完备,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效率和安全的价值选择上更注重了安全, 而增加了交易的成本。我国在知识产权质押设定方面有较多的登记机关, 知识产权权出质的登记机关为国家知识产权局, 商标专用权出质的登记机关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 著作权出质的登记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管理机关为国家版权局, 随着今后知识产权质押中知识产权类型的增加, 还有植物新品种权出质的登记机关为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部门, 商号权出质的登记机关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等。

如此众多的登记机关, 在单一类型的知识产权质押设立中问题不突出, 但要是涉及到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打包质押如质押物为知识产权权和商标权结合等具体情况时, 交易成本的问题就相当突出。如何有效地降低应制度的设计和法律之间的冲突, 并降低由此所引起的交易成本是本课题的一个重点。

2、建立知识产权质押核查机制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涉及的学科门类和主管部门较多, 国外可借鉴成熟的经验很少,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试点工作刚刚开始, 我国金融机构开展相关业务的经验严重不足, 如何有效地在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开展的同时, 防范该业务产生的金融风险是本课题另一个重点和难点。为此本课题组试图不断总结金融安全监控工作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而实现知识产权质押核查体系建设的双向互动。

3、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方法

在知识产权技术的市场化过程中, 知识产权技术的价值在市场化的不同时期其外在的表现形态不同。知识产权技术价格在市场化以前, 其价值形态为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成本价值。在市场化以后, 其价值形态为知识产权技术实施后的收益价值。而在市场转移之中, 其价值形态为市场各交易方达成的交易价格。

对应于这三个不同的形态, 目前理论上提出了三个主要的评估方法, 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这三种方法虽然比较常用, 但由于知识产权技术的价值与成本的弱对应性、长期创利的不稳定性, 以及市场类比技术稀缺性和统计数据的缺乏等因素都制约了这些评估方法的应用效果。

如何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完善评估方法是本课题一个突出的难点问题。基于此特点, 本文考虑以传统方法为基础, 引入区间价格和纠偏定价概念, 确立全新的定价模型, 对交易过程中的知识产权资产进行定量评估, 并结合知识产权资产评价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 给出相应体系的重点内容建设建议, 促进知识产权评估的发展。其基本思路是:

1) 从知识产权研发方角度, 确定交易价格下限 (Pmin)

其中:D为知识产权资产的研发成本, D= (C+V) (1-B) ;C、V分别为研发知识产权资产所消耗的物化成本和人力成本;B为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损失率;F是知识产权资产的交易成本, 即全部流通费用;Pr为最低利润, Pr= (D+F) × (h’+r’) , h’表示社会平均利润率, r’表示知识产权研发的正常风险利率。

2) 以收益贴现法建立交易价格上限 (Pmax)

其中Pt为未来第t年时受让方因知识产权投资而增加的投资额;△Mt为未来第t年知识产权应用为受让方带来的新增利润;ic为行业基准收益率;N为知识产权资产的经济寿命或受益年限。

3) 采用公式法确定知识产权资产区间价格模型的评估值, 就是利用如下公式来计算确定知识产权资产值:

式中, 满足0≤α≤1, 利用区间价格模型对知识产权资产进行定价准确与否, 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地确定α的具体数值。

五、结论

综上所述, 知识产权多级质押融资运行模式涉及的研究学科较多和实际管理部门复杂, 必须要在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开展单学科研究的基础上, 开展系统性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合理有效的分配和发挥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能, 形成合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运行模式和风险防范的研究既是金融创新又是知识产权管理创新。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健康有效的运行对于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增加企业应对和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分散金融机构融资抵押担保不动产依赖度过高风险, 促进我国创新性国家建设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都有重要意义。

质押融资模式 篇2

 借款人提出股票质押贷款申请;(企业提交:营业执照、组织代码证、银行开户许可证、税务登记证、高管简历、质押股票名称、代码、质押数量、期限)

 银行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资信状况、偿还能力、资料的真实性,以及用做质物的股票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核实;(1-2周)

 银行对借款人的借款申请审核同意后,根据有关法规与借款人签定质押贷款合同;

 银行与借款人签定质押贷款合同后,双方同时在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证券登记机构应向银行出具股票质押登记书面证明;

 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开设股票质押贷款业务特别席位,专门保管和处分作为质物的股票;

质押融资模式 篇3

关键词:物流金融;中小企业;仓单质押融资

仓单质押融资主要是指融资企业将其拥有所有权货物安放在金融机构制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出示仓单,作为融资担保,金融机构依据质押仓单向融资企业提供用于企业经营或者其他投资的短期融资业务服务,该方法适用于现代的中小型企业,涉及的主要对象分别为中小型融资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企业。

一、物流金融模式下仓单质押融资的基本概念

(一)中小型融资企业

物流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的贸易行为与企业物流、资金流动等紧密联系,授信期限与企业贸易周期相互匹配,结合企业特定的贸易商品,授信控制上相对比较宽松。因此,金融机构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条件也相对较宽松,一般而言,不论企业规模、行业经营范围、供应链内、供应链外的企业都能成为融资企业。

(二)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中小型企业融资资金的主要提供者,金融机构实现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金融机构直接借款给企业;第二种是金融机构间接提供资金给企业,即金融机构授信给物流企业,由物流企业进行相应的融资服务。两种融资方式上,物流企业都不具备融资功能,只是作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资金的助力。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处在中小型融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中间部分,主要是受托于金融机构,向中小型企业提供货物仓储、运输等物流活动,确保中小企业质押始终处于金融机构的监控下,既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又保证金融机构的融资金额不发生流失。物流金融模式下,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参与到该项业务中,通过协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大量的信息咨询收益,甚至能够直接参与借贷环节。

二、中小企业仓单质押融资的方式

(一)质押担保方式

这种方式是融资企业直接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的行为。具体实现方法为:第一步,中小企业首先需要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且签订《仓储协议》,将企业的货物运送到物流公司,物流公司进行确认后开具仓单;第二步,中小企业凭物流公司开具的仓单向金融机构提出融资申请;第三步,金融机构对融资企业出具的仓单进行审核确认后,邀请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小型融资企业共同签署《仓单质押融资三方合作协议书》,仓单出具交付金融机构保管;第四步,金融机构根据中小企业的货物价值提供约定限额的融资;第五步,企业融资过程中,物流企业只负责进行货物的保管与运输,只接受金融机构的出库指令;第六步,物流企业在确认金融机构指令无误后,安排相应的货物出库,进行物流运输;第七步,金融机构收回所有货物融资后,即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解除仓单合同关系,并且将仓单返回给中小型融资企业;第八步,如果中小型融资企业出现违约情况,金融机构将指令发送给物流企业;第九步,物流企业受到金融机构下达的相关指令,对中小企业质押的货物进行公开拍卖或者回购行为。因此,在实际使用上,质押担保的特点为:第一,金融机构单独与中小型企业签订协议;第二,金融机构要求中小企业仓储的货物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能够保证货物回收;第三,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质押过程只起到监管与存储货物的作用。

(二)统一授信方式

统一授信是基于质押担保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新型质押方式,在安全性上比质押担保更高,并且该方式突出了第三方物流在融资过程中的作用,使第三方企业更加有利于进行质押活动,总的来说是中小型融资企业与金融机构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的融资行为。具体实现过程为:第一步,金融机构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物流能力评估、仓储量评估、信用评估,进行综合考评打分,在选择最终授权的物流企业后,金融机构提供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授信额度。并签订具体的授信协议;第二步,中小型融资企业无需与金融机构接触,直接与第三方融资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与谈判,第三方物流企业代表金融机构考核中小型企业的资质与货物,签订质押借款合同以及仓储管理事宜,然后由中小融资企业将具体货物运输到第三方物流企业,交由物流企业进行管理;第三步,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确定货物无误后,向中小融资企业发放融资款;第四步,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利用分期还贷的方式将融资返还给物流企业;第五步,物流企业确认分期返还的融资及时进行安排货物出库。因此,统一授信方式的特点为:第一,中小企业无需向金融机构提出融资申请;第二,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加愿意与经营稳定、长期发展的企业合作;第三,第三方企业全程监控融资业务并进行管控。

(三)反担保方式

这也是质押担保的一种衍生方式,对于一些货物寄存在物流企业仍然难以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的中小企业而言,这种质押融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具体实现过程为:第一步,中小企业将货物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企业确认货物无误后开具质押证明;第二步,融资企业凭仓单向金融机构递交融资申请同时,第三方企业为融资企业进行担保;第三步,金融机构向融资企业发放约定比例的资金;第四步,中小企业采取分期返还融资款的方式将资金偿还给金融机构。这种融资方式的特点为:第一,中小企业必须具有较高的信用等级;第二,第三方的物流企业资质往往较高。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实际运作中发生资金不足问题,能够采取仓单抵押的方式实现融资行为,借助第三方物流与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资金,由于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与经营领域不同,因此,在选择方式上,根据金融机构与中小型企业性质的不同,会出现较大差异,随着物流金融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仍需进一步开发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洪怡恬,许文芳,郑紫评.物流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创新途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02:110-113).

[2]洪怡恬.物流金融: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04).

[3]蒋长兵,白丽君,金增强.中小企业物流金融的主要模式与业务流程[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12).

质押融资模式 篇4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运作模式

1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背景介绍

党的十八报告明确指出要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拥有少数科技人才的企业,它们拥有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或先进知识,通过初期的科技投入开展创新活动,为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同时对资金的需求也是巨大,然而由于其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以及固定资产缺乏等原因,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1]。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紧箍咒”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其发展和壮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间的竞争已由传统的机器、产房和设备等有形财产的竞争转变为无形财产尤其是知识产权的竞争[2]。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产业转型,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往往都是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或服务,这些产品或服务在帮助中小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成为了中小企业的一项资本。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将其合法拥有且到现在为止仍有效的专利权、注册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经过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后作为质押物,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到资金,并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一种融资模式[3]。目前该融资模式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试点后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商业银行纷纷开展此类业务,融资规模在不断扩大。

2重庆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发展

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西部地区的金融中心,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13年重庆市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4. 4万户,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70% 以上的就业岗位,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到全市GDP总值的40% 左右, 创造高附加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贡献尤为明显。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产权在科技型企业的地位也在逐渐上升。2008年以来,重庆市专利申请数在不断增加,截止到2013年,重庆市专利申请数已达4. 7万件。在掌握大量知识产权的同时,重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缺乏问题, 不像大型企业拥有固定的资产以及其它类型的中小企业可以将有形资产进行抵押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大的资本就是 “知本”。

继2009年重庆银行率先试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后,重庆三峡银行、招商银行重庆分行等几家银行陆续与重庆市知识产权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的有效融合。为了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重庆市于2010年成立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已完成2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约合2亿元。2012年9月北碚区建立两江知识产权投融资平台,成为重庆市首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引入北京连城评估公司和重庆三峡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 “一站式”综合服务。经过系列的考察调研,三峡银行推出了知识产权 “评估 + 担保”的贷款模式,真正为重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长期稳定的无形资产融资的道路; 与此同时,政府还承诺为贷款企业给予最多50% 的贴息。同月,重庆市成功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数据库,收录了全市380家企业的1 200件实用新型产品和120件发明专利的信息。另外,平台也与全市190多家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有30多家进入数据库的企业正在进行积极对接,争取获得贷款。数据库中的资料信息将按权限对更多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知识产权部门等开放。

3重庆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实践

重庆三华工业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三华工业) 创建于1992年,是一家集汽车、通用汽油机、柴油机等铝合金部件的研发和制造于一体,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该公司2007年通过ISO9001: 2000和ISO / TS16949: 2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连续8年被其老客户百力通 ( 重庆) 发动机公司、重庆建设、隆鑫、华伟联龙等大型集团评为 “先进配套企业”、“新产品开发先进企业”等,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国家。公司技术中心还在2010年被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公司现有员工700余名,厂区占地面积6万m2,固定资产1. 8亿元,年销售收入2. 5亿元。三华工业在重庆北碚区有20多年的历史,2011年决定搬到同兴工业园的新厂房并且开始进行产品转型,急需资金增加生产线。以前公司贷款大多是通过土地、房产作抵押,甚至还尝试向租赁公司借过款,利率高达12% ,这些融资方法贷得的资金量少,而且融资成本高。2011年在得知可以将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后,他们开始尝试这一新型的融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 1) 2011年9月中旬,三华工业向重庆三峡银行递交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申请表,欲将其新型发动无缸套缸体专利技术作为质押物进行融资; ( 2) 三峡银行收到三华工业申请后,首先对其提交的资料进行核实,然后对其资信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贷款前调查与分析并形成贷前报告,对初审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与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签订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合作协议》,要求评估公司对拟用于质押的专利技术进行初评; ( 3) 连城评估派出专家组对三华工业的新型发动无缸套缸体专利技术进行评估,在综合考虑公司各项财务指标以及专利技术的市场前景后,认为这项专利技术的价值为2 800万元,并编写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评估报告》; ( 4) 连城评估将评估结果通知给三华公司,并将 《评估报告》递交给三峡银行; ( 5) 在取得知识产权 《评估报告》后,三峡银行将三华公司推荐给重庆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并与担保公司的工作人员一同设计反担保措施: 以三华公司的专利技术作为主要担保方式,同时以该公司某股东个人位于江北经济开发区的一处房产为抵押,以及公司主要股东为无限责任担保为补充担保,一并提供给重庆科技融资担保公司申请反担保; ( 6) 三峡银行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便发放给三华工业2 000万元的贷款; ( 7) 贷款发放后,三峡银行协助三华工业按政府相关政策获得担保费和利息50% 的补贴。具体见图1所示。

随后在2012年,三华工业产品订单增加,又急需资金扩生产线,该公司再次通过连城资产评估公司估值以及重庆科技融资担保公司担保用几项专利加2. 8万m2土地从三峡银行贷款1 780万元。

4重庆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的问题

以知识产权资产作为融资渠道已经成为全球趋势,重庆在这条路上走得很早,却也走得很慢。5年多来,3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仅3亿多元,比起京津沪等地年超过10亿元的融资贷款总额,重庆还相距甚远。按照重庆企业现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54个、市著名商标1 192个以及500多家企业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拥有量进行测算,发现这些无形资产至少可以质押融资上百亿元,大量的知识产权资产仍在 “沉睡”。银行担忧风险过高、融资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 以及无形资产估值难等原因成为重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启动5年但成效依然不容乐观的原因。

( 1) 就商业银行而言,因为担忧风险过高而缺乏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积极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风险较大,而在贷款融资方面银行更偏向于拥有固定可靠收益的企业[4]。像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企业一旦无法偿还贷款,将会很难变现,比如注册商标会因企业经营不善而飞速贬值; 再加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经营管理不成熟、不规范等问题,使得银行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状况,从而大大影响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目前只有三峡银行、招商银行重庆分行、汉口银行重庆分行3家银行在重庆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 2) 就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普遍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以及对质押融资业务模式的不了解。重庆市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没有把专利权和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来经营,知识产权管理尚未制度化和规范化; 另外,连城评估有限公司在重庆接触的10多个失败案例表明,大多数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流程不熟悉,有的企业拿着专利证书就想进行评估融资,对融资贷款资料的收集和准备还不够。

( 3) 就评估机构而言,知识产权价值难以评估和确认。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价值直接关系到银行的贷款额以及风险控制,评估过高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过低又会使得企业放弃贷款[5]。 做了多笔专利质押融资的三峡银行就表示,一些尚处于萌芽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还没投产但其市场估值期望却很高,最后评估出来远远低于它们的期望,从而放弃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目前重庆缺乏专门从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机构,虽然引进了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但对于银行和企业而言, 请外地资产评估机构来评估,除了评估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业务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 4) 就市场而言,知识产权处置起来比较难。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够实现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知识产权能够顺利变现,当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还贷时就需要将知识产权变现来偿还。与固定资产不同的是。知识产权的价值体现在未来的收益,它受到技术、市场、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6]。重庆现在还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这使得知识产权的处置不能像机器、厂房等有形资产一样快速地进行处置。另外,知识产权的交易信息比较封闭, 不够公开,大大影响其变现能力。

5相关建议

就目前重庆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而言,远不能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克服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与困难,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 1) 建立本土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培养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人才。由市知识产权局以及本地商业银行参与成立专业评估机构,可以避免因外来评估机构的离开而带来的不利影响。知识产权质押的评估人才多是由审计人员担任,它们的评价主要是基于企业报表,计价原则是历史成本,很难反映知识产权的时效性,因此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研讨等形式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水平以及增加他们的评估技巧,从而培养知识产权评估专业人才队伍。

( 2) 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变理念,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谋求发展时不仅要重视自身产品的研发,还要强化知识产权的经营与应用,只有意识到知识产权也是一项资本后, 才能有效地盘活资产,解决融资困境,提升自身实力。政府以及银行要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帮助它们了解该业务,推动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

( 3) 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补贴,设置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重庆市政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了知识产权融资贴息专项资金,通过提高利息补贴来降低融资成本,调动银行和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贷款工作的积极性[7]。通过设置知识产权贷款银行风险补偿基金,在中小企业无法偿还债务时给予银行一定的风险补偿,鼓励和推动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股权质押融资 篇5

股权质押融资

股权质押的前提是注册资本金到位,所质押的股权未做任何第三方质押。申请出质的股权应当是依法可以转让和出质的股权。

一.出质人向质权人企业提供初审所需材料.1.企业营业执照正副本

2.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

3.公司章程

4.企业股东名册

5.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股东身份证

6.股东出资证明书

7.由中国注册的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为企业开具的验资报告

8.最近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股东权益变动表

9.企业对外欠款及对外担保情况说明

10.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同意股权质押的决议

11.股权质押贷款申请书

12证明款项用途及还款来源的材料(供销合同).根据初审业务的真实性,签订临时合作备忘录,出具初审报告.二.第三方担保公司资料及出质人与第三方担保公司签定的保证合同.1.企业营业执照正副本

2.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

3.公司章程

4.企业股东名册

5.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股东身份证

6.由中国注册的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为企业开具的验资报告

…..担保意向书、担保函。

三.质权评估.根据出质人提供抵押股权进行估价,确定出质人融资额度,以及股权抵押期限。(派专项人员严格审查材料,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四.审核通过,确定担保费及保证金,利息后签定合同.协议。

五.质权人与出质人共同进行股权质押工商部门质押登记。

所须材料清单:

1.质押双方出具质押登记申请书原件.2.质押双方出具质押登记声明书.3.出质人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同意股权质押的决议(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亲笔签名)原件

4.股权质押合同及公证书.5.出质方的出质证明书.6.双方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7.双方法人.代表人身份证明及身份证复印件.8.双方法人.代表人授权委托书.9.双方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10.最近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股东权益变动表

11.由中国注册的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为企业开具的验资报告

12.出质方股权登记托管卡原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要求提交的其它材料.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办理的,还应当提交申请人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证明.质押双方持上述文件到托管处,办理质押冻结,出具股权质押冻结证明书.注:已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份有限公司股权除外.外商投资公司的股权出质的,应当经原公司设立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办理出质登记.附件材料:

1.股权出质设立登记申请书

2.股东出资情况表

3.股权质押登记声明

4.股权质押公证书

5.股权质押合同范本

6.股权质押协议书范本

7第三方担保保证合同范本

8.个人(家庭)保证合同

9.个人(公司)连带责任合同

10.借款合同

11.抵押合同

黄金质押助你轻松融资 篇6

事实上,如果你已经拥有一定的黄金投资,不妨关注一下黄金质押贷款。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向个人推出了黄金质押贷款,与其他的贷款品种相比,黄金质押贷款不仅利率上有一定的优势,贷款手续也较为简便。

黄金变现的新途径

简单地说,黄金质押贷款就是利用投资者所持有的黄金或是黄金资产,作为质押物,向银行进行贷款。由于质押物的存在,银行的放贷手续相对来说较为简便。“投资者可以选择将黄金资产出售,但可能面临收益上的损失;黄金质押贷款的好处是以黄金作为质押物,投资者可以获得流动性上的支持。”

以中行的实物黄金质押贷款业务为例,需以在中行购买的实物黄金,包括中银品牌和代理品牌为质押物,最高上限可以达到实物黄金制品市价的75%,“按照办理质押贷款手续时的黄金市场价格来确定”,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贷款利率则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

记者从工行贵金属中心了解到,工行所提供的黄金质押贷款,则不限于本行的产品,“包括金交所的标准金、工行的如意金系列都可以作为质押品种。”最高质押率为实物黄金市场价格的80%,“对于具体的金额、期限和贷款利率,由于黄金质押只是一种担保方式,主要视不同的客户或法人贷款业务品种来确定。”

多家银行已经推出

随着黄金业务的拓展,多家银行相继推出了自己的黄金质押贷款业务,但在业务的具体范围、操作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如可供质押的黄金品种。一些银行的做法是,只为购买本行品牌或是本行代理的品牌实物黄金提供质押贷款。如中行的质押贷款限于中银品牌金和代理品牌金,农行的个人黄金质押贷款以该行发行的“传世之宝”系列实物黄金作为质押,工行则可为自有品牌“如意金”和金交所的标准金提供质押。

光大、华夏、兴业等提供的黄金质押贷款,则是以金交所实物黄金账户上的黄金。值得一提的是,以金交所实物黄金账户上的黄金作为质押,与银行签订质押合同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办理贵金属质押登记手续。此外,如兴业银行规定,贵金属质押贷款的贷款人(出质人)必须是贵金属的所有权人,不接受第三方提供的贵金属作质押。

对于最高质押上限,各家银行的规定也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农行质押黄金的价格以前一日农行黄金交易系统最低买入价为准,最高质押上限可达到实物黄金制品价格的85%;中行实物黄金质押贷款最高上限可以达到实物黄金制品市价的75%;工行制定的比例为80%。此外,兴业黄金质押贷款业务的质押率最高不超过贵金属质押市值的80%;光大规定,对于单笔黄金质押贷款起点金额为15万元,最长期限为12个月;贷款额度为1千克的整数倍,质押率则不超过60%。

质押融资模式 篇7

近年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以及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实践逐渐开始在国内部分省市试水。2008年国务院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提出要“运用财政、金融、投资、政府采购政策和产业、能源、环境保护政策, 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提出, 要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体制, 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渠道, 积极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创新交易产品和服务内容。随着实践发展, 美国不断拓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对象范围, 从电子游戏、音乐、电影、娱乐、演艺、主题公园等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知识产权, 到商标、品牌, 再到医药产品、半导体芯片的相关专利, 几乎所有的知识产权都已成为证券化的对象, 无形资产证券化的金额也快速增长。将知识产权作为资产进行运营和管理, 并不断创新资产有形化的模式, 创新金融证券产品的类型, 是欧美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一个显著特点。然而, 利用知识产权上市融资并不是欧美的“专利”。在亚洲, 知识产权证券化实例最早出现于日本。日本的专利总量仅次于美国, 位居世界第二位。2002年, 随着日本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布, 相关政府部门声明要对信息技术和生物等领域企业拥有的专利权实行证券化经营。根据日本《工业新闻》的报道, 日本于2003年首次实现专利证券化, 即利用光学专利发行证券的Scalar案, 融资规模约为2亿日元。随后, 日本还成功就游戏软件以及电影发行了债券。与美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相对集中在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不同, 日本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目的主要在于为创新性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中国的情况来看, 2005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首次超越意大利、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并跻身全球十强。但当年全国仅办理专利权质押66件, 较上年增加78.4%;质押金额18.9亿元, 为上年的4倍;债务金额12.6亿元, 为上年的2.8倍。这个数据表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同时也表明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力不强, 不仅是多年来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 而且已经成为提升中国国家创新能力的重大瓶颈。2009年, 在商标注册方面, 截至2009年底, 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累计达到722万件, 注册商标达到427万件, 商标年申请量达83万件, 均居世界第一;此外, 包括版权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也蓬勃发展, 其中电影市场的崛起尤为引人关注, 全国电影票房高达62.06亿元。2009年, 我国专利申请量达97.6686万件, 专利授权量达58.1992万件, 同比分别增长17.9%和41.2%, 同时PCT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五位;同比增长30%左右, 增速居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首。目前, 国内高新技术知识产权转化率不到10%, 如果将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但由于受当前融资体制的限制, 知识产权投融资还存在大量的问题, 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性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推动知识产权融资是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大举措, 国家知识产权局、各地政府机构联合银行共同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优惠措施。知识产权融资的推进同时与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成熟、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密切相关。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如何更好的解决知识产权融资的理论认识和实际操作的问题, 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试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并提出新的举措。

二、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分析

(一)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情况

近年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我国发展迅速。国内不少大城市都已开始进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截至2010年6月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的第三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之一, 上海浦东新区已有117家企业以知识产权作质押, 获得银行贷款1.807亿元;2010年8月湖北武汉包括武汉昱升光器件有限公司、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3家企业分别从5家银行获得了共计3.9亿元的专利权质押贷款。整体而言, 从国内各地方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运作模式来看, 主要以北京、上海浦东、武汉三种模式为代表。北京模式是“银行+企业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质押”的直接质押融资模式;浦东模式是“银行+政府基金担保+专利权反担保”的间接质押模式;武汉模式则是在借鉴北京和上海浦东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推出的“银行+科技担保公司+专利权反担保”混合模式。这几种模式主要涉及到银行、企业、政府、担保公司等多方主体。

(二) 北京、上海浦东、武汉三种模式问题

(1) 个性问题。三种模式虽然具有许多特点和优点, 但在运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个性和共性的问题。就个性问题而言, 北京模式:门槛高、小企业难以受益。具体表现为:一是贷款门槛高、风险大, 贷款额度一般是1, 000万元, 最高不超过3, 000万, 一旦发生坏帐, 银行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将承担巨大的损失;二是贷款对象有一定的局限性, 贷款客户群主要集中在处于成长期、有一定规模和还款能力的中型企业, 基本上将小型和微型企业排除在外。上海浦东模式:政府承担着重要风险。在推行过程中, 2006年至2010年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每年安排2, 000万元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至今,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专项资金已达1亿, 按2倍杠杆放大, 其可撬动商业银行贷款2亿元。然而, 该业务开展四年多以来, 贷款量只占可贷金额总量的二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 一旦产生坏帐则主要由政府买单, 政府将承担较大风险。所以从长远来看, 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也不具备推广价值。武汉模式:操作过程中受实际条件制约。武汉直接质押贷款尚未开展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当地银行认为直接质押贷款风险过大, 难以控制和操作, 不愿意尝试;二是目前武汉资产评估机构服务水平与武汉市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武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限, 客观上难以支撑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大规模开展。 (2) 共性的问题。三种模式在运行中也遇到了一些共性的风险问题, 具体为一是法律风险, 缺乏相应的保障。由于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尚不健全与完善, 受知识产权特征所决定, 商标专用权和专利权本身存在较大的权利不稳定性, 以及权利人的权属与权益的不确定性, 从而可能导致权属争议。法律风险的核心风险是确权风险, 它决定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是否有意义、质押能否成立, 以及当出现风险时能否顺利变现;二是估值风险, 缺乏可靠的评估。受知识产权特征所决定, 商标专用权和专利权本身存在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导致其财产权利在市场化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 进而影响其市场评估价值;由于其价值评估与传统意义上的有形资产估值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评估立场、技术、方法、模型、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其市场评估价值。估值风险主要是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风险, 它决定了贷款额度等基本授信要素, 还决定着企业的还款来源和还款意愿;三是经营风险, 缺乏确定的价值。企业作为权利人, 其自身经营管理与资源配置决定了商标权或专利权能否创造应有的市场价值, 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企业的业绩、经营方针和经营者的素质会使商标的价值发生巨大的波动。而专利一旦出现新的替代性的技术, 老的专利价值立刻变为零;四是处置风险, 缺乏流通的渠道。受产权特征所决定, 商标专用权和专利权的交易方式、手段和场所均有特殊要求, 变现过程复杂且存在不确定性, 我国无形资产交易市场很不完备, 知识产权交易困难, 一旦借款人无法归还借款, 银行不能像变卖汽车、房子那么容易将商标拍卖变现, 解决质物处置问题。为了降低违约的可能性, 银行抬高了申请门槛, 加大了对企业资产资金流动性、业务收入的审核高度, 对贷款的用途和期限作了限制要求, 比如限制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 禁止资金流入证券和期货市场。除此之外, 银行还规定了授信额度, 根据知识产权的评估值, 一般的授信额度控制在了25%—30%左右。这就使得大部分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被拒之门外, 而融到资的企业也并不好过, 低授信额让这些企业只能拿到评估值四分之一的贷款, 而利息加上评估费、担保费等一系列的手续费就已经大概占了贷款总额的10%。因此、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机制没有成熟, 目前还是处在"锦上添花"阶段, 银行发放贷款还要考虑企业的其他情况, 仅依靠知识产权质押还不能获得贷款。

三、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发展历程概述

(一) 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的定义、性质和特征

资产证券化是近些年来国际金融创新的重要课题, 而知识产权证券化构想更加“前卫”。知识产权证券化是指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可预期的现金流的知识产权 (基础资产) , 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 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后转移给一个特设目的机构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简称SPV) , 由该特设目的机构发行以该知识产权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的证券的过程。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是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一种有效结合, 是以金融技术为依托, 以知识产权的信用为担保, 以证券化为载体的融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 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一般的交易结构与传统的资产证券化类似, 其参与主体一般也会包括发起人 (原始权益人) 、特设载体 (SPV) 、投资者、受托管理人、服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信用增强机构、流动性提供机构, 一般也是通过信托或特别目的公司的形式建立起证券化的通道, 也要运用风险隔离和外部及内部的信用增级方式, 来提高证券化产品的市场吸引力。知识产权证券化是一种资产收入导向型的融资方式, 其信用基础是知识产权而非企业的全部资产。资金供给者在考虑是否购买ABS时, 主要依据的是知识产权的预期现金流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及交易结构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资金需求者自身整体资信能力和全部资产的总体质量则被放在了相对次要的地位。知识产权证券化突破了传统融资方式的限制, 破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手段,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有助于加快我国科技成果商品化, 产业化进程, 进而提高企业现有知识产权的收益。有了资金的支持和丰厚收益的激励, 企业就有动力在原有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继续新的发明创造, 使技术创造活动走向一种良性循环, 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进步。另外, 与转让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来获得资金相比, 知识产权证券化只是使企业放弃未来一段时间内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收费权, 并不会导致其丧失所有权。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 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在国外发展情况

知识产权证券化就是以知识产权的未来许可使用费 (包括预期的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和已签署的许可合同保证支付的使用费) 为支撑, 发行资产证券进行融资的方式。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例知识产权证券化实践是音乐版权证券化。在Pullman Group的策划下, 英国著名的摇滚歌星将其在1990年以前录制的25张唱片的预期版权许可使用费证券化, 于1997年发行了Bowie Bonds, 为其筹集到5500万美元。Bowie Bonds的成功发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极大地拓宽了资产证券化的操作视野。从国外的实践来看,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已经非常广泛, 从最初的音乐版权证券化开始, 现已拓展到电子游戏、电影、休闲娱乐、演艺、主题公园等与文化产业关联的知识产权, 以及时装的品牌、医药产品的专利、半导体芯片, 甚至专利诉讼的胜诉金。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整个资产证券化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小, 但它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态势。

(三) 知识产权证券化基本交易流程

知识产权的所有者 (原始权益人、发起人) 将知识产权未来一定期限的许可使用收费权转让给以资产证券化为唯一目的的特设机构 (SPV) ;SPV聘请信用评级机构进行ABS发行之前的内部信用评级;SPV根据内部信用评级的结果和知识产权的所有者的融资要求, 采用相应的信用增级技术, 提高ABS的信用级别;SPV再次聘请信用评级机构进行发行信用评级;SPV向投资者发行ABS, 以发行收入向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支付知识产权未来许可使用收费权的购买价款;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或其委托的服务人向知识产权的被许可方收取许可使用费, 并将款项存入SPV指定的收款账户, 由托管人负责管理;托管人按期对投资者还本付息, 并对聘用的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付费。

(四) 知识产权证券化实施可行性

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可行性, 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资本市场资金供应充足外, 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适宜证券化的知识产权已初具规模。从国外的实践来看,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主要是专利、商标权和版权。国内这几种知识产权发展迅速, 数量已有相当积累, 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国专利申请总量已经突破200万件, 2001年以来三种专利受理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百分之二十, 发明专利受理量年均增长率超过百分之二十五。截至2005年上半年, 中国累计商标注册申请已近387万件。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的年申请量已居世界第一, 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国内申请。中国还拥有许多优秀的电影、音乐、图书作品, 市场认知度较高, 适宜进行证券化的操作。而且随着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 保护范围的加大, 保护技术的成熟, 知识产权交易日益活跃, 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得以形成和体现, 中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能得到持续的、充足的供给。 (2) 有利条件。尽管目前我国还未出现知识产权证券化操作的实例, 但有关资产证券化以及知识产权融资方面的实践, 已经为未来的知识产权证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 我国开始大力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 有关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如《关于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 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中国已有的资产证券化实践为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多年的讨论和呼吁, 中国的资产证券化终于从理论探索走向了实践操作。从2005年开始, 中国已有多只资产证券化产品成功上市, 如“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建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莞深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中国网通应收款资产支持受益凭证”、“远东租赁资产支持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这些已有的资产证券化实践既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证券化, 又有非金融类企业的资产证券化。它们为中国将来大规模、有序地开展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还能推动与资产证券化有关的税制、监管和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 培育市场和投资者, 提高参与者、投资者和监管者对资产证券化的认识和理解。这就为在中国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扫除了一定的障碍, 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五)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功效

(1) 促进高新技术转化,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传统融资方式下, 资金供给者在决定是否投资或提供贷款时, 依据的是资金需求者的整体资信能力, 信用基础是资金需求者的全部资产, 较少关注它是否拥有某些特质资产。只有当资金需求者全部资产的总体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 才能获得贷款, 发行债券或股票, 否则, 则不能使用这些融资方式。我国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就是自身拥有大量的专利等知识产权, 但由于其自身风险性高, 整体资信能力较低且缺少实物资产, 所以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方式筹集到发展所需的资金, 严重制约了其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目前, 国内高新技术知识产权转化率不到10%, 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性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知识产权证券化是一种资产收入导向型的融资方式, 其信用基础是知识产权而非企业的全部资产, 资金供给者在考虑是否购买ABS时, 主要依据的是知识产权的预期现金流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及交易结构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资金需求者自身整体资信能力和全部资产的总体质量则被放在了相对次要的地位。知识产权证券化突破了传统融资方式的限制, 破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手段,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有助于加快我国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 (2)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杠杆融资作用, 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同样是基于知识产权融资, 但与传统的知识产权担保贷款相比, 知识产权证券化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杠杆融资作用。一方面,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融资额高于知识产权担保贷款额;从国际银行业的实践看, 在传统的知识产权担保贷款中, 知识产权的贷款与价值比一般低于65%, 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融资额能达到其价值的75%;另一方面, 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所发行的ABS的票面利率通常能比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的知识产权担保贷款利率低22%-30%, 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 提高了实际可用资金的数额。所以, 知识产权证券化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杠杆融资作用, 最大限度地挖掘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 使知识产权所有者获得更多的资金, 知识产权证券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廉价的直接融资途径。第一, 知识产权证券化完善的交易结构。信用增级技术和以知识产权这种优质资产作为ABS本息的偿还基础, 使ABS能获得高于发起人的信用等级, 达到较高的信用等级, 投资风险相应降低;SPV就不必采用折价销售或提高利率等方式招徕投资者;一般情况下, ABS的利率比发起人发行类似证券的利率低得多。第二, 发行ABS虽然需要支付多项费用, 但当基础资产达到一定规模时, 各项费用占交易总额的比例很低。国外资料表明, 资产证券化交易的中介体系收取的总费用率比其他融资方式的费用率至少低0.5个百分点, 提高了实际可用资金的数额;最后, 发起人还可以利用该资金偿还原有的债务, 降低资产负债率, 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 为今后的低成本负债融资奠定良好的资信基础。 (3) 分散知识产权所有者的风险。在知识经济时代, 一项知识产权在未来给所有者创造的收益可能是巨大的, 但同时这种收益所隐藏的风险也是巨大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知识产权消费者消费偏好的改变, 以及侵权行为等外部因素, 都可能使现在预期经济效益很好的某项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一夜之间暴跌, 甚至变得一文不值。知识产权的所有者面临着丧失未来许可使用费收入的风险, 知识产权证券化则能将这种由知识产权的所有者独自承受的风险分散给众多购买ABS的投资者, 并且使知识产权未来许可使用费提前变现, 让知识产权的所有者迅速地获得一笔固定的收益, 获得资金时间价值, 而不用长时间地等待许可使用费慢慢地实现。另外, 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一种债权融资方式, 在为企业筹集到资金的同时, 企业的所有者仍然可以保持对企业的控制权, 从而保护企业创办人的利益。

四、知识产权融资在我国发展对策

(一) 建立为服务知识产权融资的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考虑到管理成本高、风险大等原因, 金融机构对知识产权“惜贷”和“慎贷”是当前普遍的现象。为了更好地扶持知识产权融资, 国家应该出资建立专门从事知识产权融资的金融机构, 包括小额贷款公司、科技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特别可以考虑由财政部出资, 专门建立一个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的科技银行, 同时大力支持成立知识产权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方式, 由于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并不只是简单地给某项知识产权定价, 而是会对其产业化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估。除了知识产权本身的技术价值外, 还需要结合市场情况, 考虑发展前景、生产周期、竞争趋势等多方面因素。另外, 中介机构还可以在评估的基础上, 为优质知识产权项目提供担保。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为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敲开银行的大门。另外, 政府应在制度创新上大胆突破, 如建立专门的配套资金库, 对金融机构年度新增知识产权融资贷款月均余额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偿, 此外, 金融机构还应该改进对知识产权融资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 降低贷款“门槛”, 同时通过引入抵押人和抵押权人之间的第三方监管等方式来降低银行风险。以此完善面向知识产权融资的间接融资体系。从自身角度来看, 科技型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成立信用互助协会, 由协会会员共同出资组建互助担保基金, 以该基金为担保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帮助企业解决信贷缺口。

(二) 建立服务知识产权融资的保险机构

模仿出口保险做法, 由政府财政出资建立专门为知识产权融资的科技保险公司, 在企业申请知识产权融资前, 为知识产权信贷融资提供保险服务, 由地方财政给予相应风险补贴, 容易实现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目标。

(三) 设立知识产权融资引导基金

比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 制定专门的发展政策;设立政府独资或控股的知识产权融资引导基金。由于该基金具有引导和示范效应, 在实际运作中, 应以非盈利作为基本原则, 因此以政府独资或控股为好。在基金管理上, 先导基金招标聘请专业的基金经理进行运作, 实施严格的财务和项目评审制度。在政府的专家库中遴选出对知识产权融资有深刻理解的专家, 成立项目评审专业委员会, 由委员会决策项目是否给与融资保证或投资。同时由基金的专业管理团队进行项目遴选。委员会没有遴选项目的权力, 而基金管理团队也没有对项目决策的最终权力, 通过此机制避免道德风险。同时引导基金在适当时机, 成立全国性的知识产权项目评价协会, 并从从业机构的评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执照发放、从业企业的培训和引导, 以及对融资机构的引导出发, 改善知识产权融资环境, 打通融资瓶颈。

(四) 完善现有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和法律制度

整合相关社会资源, 在已有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基础上, 完善现有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降低知识产权交易成本, 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转化。同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融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与知识产权融资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应积极借鉴欧洲各国的先进经验, 结合中国实际, 建立高效、安全、规范的融资规则, 对相关法律和制度进行调整, 尽快为知识产权融资提供制度保障, 以保证知识产权融资行为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笔者认为,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方面的实践, 将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不仅有助于解决科技型企业目前的资金难题, 而且还将成为知识产权融资的突破口, 推动与知识产权融资有关的税制、监管和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 促进带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融资方式的萌芽、发展。知识产权融资是一项知识产权开发和财务融资的双重制度创新, 这种创新不仅对知识产权产业有巨大促进作用, 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对各方参与主体也有诸多优势, 其对于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意义巨大而深远, 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知识产权融资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质押融资模式 篇8

仓单是仓库经理人或者仓库公司在收存货主交来的货物时出具给货主的收据,是一种货物所有权的凭证。仓单质押融资是指申请人将其拥有完全所有权的在库动产(如钢材、矿产、轮胎、酒类等原材料或产成品等)存放在物流企业仓库中,并以物流企业出具的仓单在银行进行质押,作为融资担保,该物流企业在经过银行的审核授权后以第三方的身份承担监管责任,对质押物进行质押监管,银行依据质押仓单向申请人提供的用于经营与仓单货物同类商品的专项贸易的短期融资业务[1]。

1 仓单质押融资的优势

作为一种新的物流业务模式的延伸,仓单质押融资能实现“一举多得”。

(1)有利于缓解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资金短缺的问题。

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固定资产少,普遍存在贷款难和融资难的问题,利用仓单质押向银行贷款,可以争取更多的流动资金周转,达到实现经营规模扩大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有利于银行规避贷款风险并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于银行而言,开展仓单质押业务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吸引和稳定客户,增加放贷机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有利于担保公司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

担保公司降低了没有实物抵押保障的担保风险,拓展了新业务,从而增加可担保客户数量,扩大担保业务。

(4)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一方面可以利用能够为货主企业办理仓单质押贷款的优势,吸引更多的货主企业进驻,保有稳定的货物存储数量,提高仓库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促进仓储企业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各项配套服务,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收取手续费、提供场所以及信息等形式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

2 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操作流程

以借款人使用自身在第三方物流公司仓库动产仓单质押融资为例,基本流程如下图:

货物质押期间,第三方物流企业按合同规定对质押品进行监管,严格按三方协议约定的流程和认定的进出库手续控制货物,物流企业只接收银行的出库指令;借款人履行约定的义务,将销售回收款存入监管账户;银行收到还款后开出分提单,物流企业按银行开出的分提单放货,直至借款人归还所有贷款,业务结束。若借款人违约或质押品价格下跌,借款人又不及时追加保证金的,银行有权处置质押物,并将处置命令下达给物流企业,物流企业接收到处置命令后,根据货物的性质对其进行拍卖或回购,来回笼资金。

3 仓单质押融资业务风险分析

3.1 客户资信风险

这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仓单质押融资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包括:客户的业务能力、业务量及商品来源的合法性、商品质量等。货主的商品来源是走私商品,则该商品存在被罚没的风险;货主对商品不具有完全的取得资格,则该商品存在非法性;如果客户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太高,货主企业存在破产的可能[2]。

3.2 法律风险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仓单,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开的仓单不够规范,部分企业甚至以入库单为质押凭证,以提货单作为提货凭证,因此,必须有科学的管理程序,保证仓单的唯一性与物权凭证性质;二是程序,物流企业工作人员在对仓单操作时没有执行严格的程序,也将导致质押物所有权的法律纠纷,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风险。

3.3 质押物选择风险

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作仓单质押,对于那些应用不广泛、不易于处置、化学和物理性质不稳定、价格波动大的商品作质押品会存在较大的风险,在开展仓单业务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要协助银行,对货主企业的质押商品究竟适不适合质押做出判断[3]。

3.4 商品监管风险

在质押商品监管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对质押商品的种类、数量、品种进行有效监管,作好防潮、防霉等安全保障,严防货损货差,严格出入库的盘点,防止仓储保管不善而给仓单的持有人造成损失的风险[4]。

3.5 管理和操作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质押商品监管的主要执行者,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低,在监管业务上特别是异地质押中,绝大部分停留在人工作业的阶段,监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对物流企业的忠诚度都会影响到质押商品的监管,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形成管理和操作风险。

4 控制风险的对策

4.1 严格考察客户财务状况

一般而言,资产负债率控制在30%左右是企业财务状况稳健的表现,但随着市场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提高,因此,在选择客户的时候应严格考察客户的资产负债率,一般不低于50%。

4.2 严格考察客户信用情况

首先,应调查客户偿还债务的历史情况;其次,分析客户在以往的履约中所表现出的履约能力;最后,应调查客户履约是处于自愿,还是被采取法律诉讼或是其他因素影响的结果。对于信用评估一般、较差的客户,应慎重合作。第三方物流作为联结货主与金融机构的服务平台,就需要在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时建立和整合这些信用[5]。

4.3 加强对仓单的管理

(1)仓单内容的规范化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规定仓单上必须记载的内容:存货人的名称(姓名)和住所、仓储物的品种、数量、质量、包装、件数和标记、仓储物的损耗标准、储存场所、储存时间、仓储费、仓储货物保险情况、填发人、填发时间和填发地点。

(2)专人专岗对仓单进行管理,保证仓单的真实性、唯一性和有效性。

(3)仓单操作流程规范化:对仓单提货、换单及解除质押的仓单认真审核;以文件的形式规定质押仓单签发、确认程序;仓单管理员在与银行联系确认后方可办理提货出库,并严格遵守发货下限;对于同一仓单项下的货物在不同时间提取的情况,依据货主和银行签署的“专用仓单分提单”释放,同时按照仓单编号、日期、金额等要素登记明细台账,每释放一笔,在相应仓单下做销账记录,直至销售完成为止。

4.4 严格监管质押商品,完善仓储、保险、质押等环节手续

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签订“仓储协议”,明确商品的入库验收和养护要求,并开具明确表明商品已属抵押给银行的专用仓单,并向指定的保险公司申请办理仓储物的保险,确保仓储物出现损毁时,保险公司可以赔偿。其次,要与银行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银行行使质押权保证书”,保证仓单与商品存储情况相符,手续完备。

4.5 合理处置质押商品

在商品处置环节,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一是贷款还未到期,由于市场价格下降,银行通知借款人追加风险保证金,在双方所确定的日期期限内借款人仍未履行追加义务的,银行可委托物流公司或其他第三方对尚未销售商品按现行市场价下浮一定比率以尽快实现销售,收回贷款本金;二是贷款到期,但监管账户内销售回笼款不足偿还贷款本息且无其他资金来源作为补充,银行也可委托物流公司或其他第三方对仓储的相应数量商品按现行市场价下浮一定比率以内实现销售处理,直到收回贷款本息;仓单质押货物的处置,受市场影响大,需事先各方签订协议就处置方式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各方利益。

摘要:从介绍和分析仓单、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入手,解析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中所面对的风险,探讨企业可运用的风险管理策略。

关键词:仓单,仓单质押,第三方物流,银行

参考文献

[1]胡国良.外商直接投资新趋势及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影响[J].现代经济探讨,2006(10):63.

[2]杨新房,任丽君,李红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资本形成影响的实证研究[J].开放导报,2006(4):27.

[3]刘春娣,黄新祥.加入WTO后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的风险防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9):49.

[4]Leender,M.R.,H.e.Pearon,A.E.Flynn and P.F.Johnson.Purchasing&Supply Management.12thed[M].New York:McGra-wHillIrwin,2002.

质押融资模式 篇9

大数据、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对金融模式产生了颠覆性影响[3],不需任何担保和抵押,仅依靠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提供融资服务的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这种以数据为核心的质押模式被称为“数据质押”[4]40。但是,目前行业数据、企业数据等不同数据体系相互分离,大数据难以发挥自身效用,如何整合且充分利用数据,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在线授信和融资服务成为了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壁垒。

国内外学者一直在不断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创新模式。文献[5]指出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并不适合在中小企业中的大规模普及。文献[6]和[7]提出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了一个创新融资模式的机会,并建议参与B2B交易的各方应与金融机构协同发展,加速开展融资、授信等服务。文献[8]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为供应链成员提供基于类似票据和订单之类数据的融资方式,文献[9]认为第三方平台能够帮助创新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和风险控制模式。文献[10]和[11]指出企业交易信用数据在供应链融资时的重要性。文献[12]认为在大数据背景下,想要保障供应链金融的良好发展,就要重视大数据的应用。文献[4]指出目前金融服务越来越重视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的收集和挖掘,以“数据质押”为核心开展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将是大势所趋。由此可知,数据化、平台化将是供应链金融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主方向。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研究大数据环境下的新型融资模式———数据质押,界定其概念内涵,分析其设计原理,介绍其协同运作模型;再聚焦LED行业的供应链金融细分市场,依托LED产业服务平台,对接企业、物流、监管、银行等行为主体,构建融资生态系统,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深入介绍“数据质押”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改善行业内银企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小融资缺口,降低融资成本,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并为其他行业提供参考。

1 数据质押的概念界定

传统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对于融资企业的资产、规模、信用及经营状况都有较高要求,属于信用弱势群体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传统融资服务的青睐。海量数据背景之下,信息和数据开始逐渐成为价值的载体,愈发被市场重视。数据也成为了供应链融资的基础。随着各方面技术的成熟,以真实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为基础开展的金融服务开始崭露头角。此种新型的金融服务通过对用户的交易和行为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并以此为依据对其进行评级和授信,进而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具有此种“数据特质”的金融服务被称为“数据质押”,即运用大数据分析,以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交叉验证的真实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进行评级和授信[4],并以此为依据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模式。

数据质押是指在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一种新型供应链融资模式,也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数据质押的核心是,以平台对接企业、物流、监管、银行等行为主体,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局面,以平台整合的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为基础,运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对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融资前深入了解企业背景,改善信息不对称;在融资时,所有流程平台化、线上化,有效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在融资后,帮助银行动态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资金使用状况,有效控制风险,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数据质押作为新型供应链融资模式,在有效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的同时,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效率,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2 数据质押的理论基础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供应链条上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原因与理论渊源[13]。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参与市场交易的双方所掌握的信息量或者信息真实性不对等,掌握信息不足的一方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影响最终决策的现象。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融资服务的过程中,对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履约能力等信息更为了解,存在银企信息不对称情况。

假设银行是可贷资金的唯一供给方,而企业是唯一的需求方,市场经济下,资金供需双方的关系如图1所示,S0为资金供给曲线,D0为需求曲线,R0为均衡利率,Q0为均衡可贷资金数量。根据可贷资金理论,当市场上可贷资金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Q0,R0),则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处于均衡点,不存在资金缺口。而我国贷款基准利率并不完全由市场决定,也受政策影响,导致资金市场的均衡利率I0低于完全市场经济中的均衡利率R0,进而导致中小企业出现融资缺口Q2Q3。同时,信用问题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深层次原因[14]。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合理、财务制度不透明,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部分企业利用信息优势选择提供不实信息,而银行则难以判断部分信息的真假,银行为了规避道德风险,选择减少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资金供给曲线左移至S1,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进一步扩大为Q1Q3,引发银行的逆向选择,再度加剧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形成恶性循环。

由图1可知,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首先要减小融资缺口。假设由于市场经济下均衡利率I0低于完全市场经济中的均衡利率R0导致的融资缺口Q2Q3保持不变,则只能通过减小Q1Q2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即首先要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作为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主要渠道的银行来说,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需要治标治本,通过融资模式的创新,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发展,互联网成为了不断产生、传递大量数据的“数据池”,数据质押就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挖掘和分析,逾越中小企业单方面提供的信息,直接了解其经营状况、还款意愿和能力,在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资金供应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为中小企业减小融资缺口。

2.2 交易成本创新理论

交易成本创新理论由希克斯(J.R.Hicks)和尼汉斯(J.Niehans)提出,理论指出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就是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高低也直接决定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是否具有实际意义,而科技进步导致交易成本降低,进而引发金融创新。从中小企业融资角度来看,交易成本可以简化为其融资成本,融资成本的高低对其经营盈利有重大影响,也是企业选择融资工具的重要因素。

李占雷等[15]指出供应链成员企业融资成本主要由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信用成本构成。而根据韩飚等[16]对18个城市360个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融资成本主要由利息成本、抵押担保费用、银行费用(包括咨询费,管理费,理财费等)构成,其中利息成本占绝大部分,且与综合成本变动一致,银行费用则与企业规模呈反比。其中,资金成本包括利息成本和银行费用;时间成本则表示企业从提出申请到获得银行资金所需的时间,是一种机会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收益率×资金×时间;信用成本是供应链成员为获得融资,请求核心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所需要的费用,即抵押担保费,通常抵押担保费用=抵押物成本×企业违约概率。基于此,本文认为传统融资模式下,企业融资成本C由利息成本c、银行费用b、抵押担保费用m和时间成本f构成。假设供应链中有n家企业,均无初始资金,且只能通过银行进行融资,且融资额α和资金收益率β是相同的。设C是融资额为a时的融资成本,ωi为企业i的抵押物成本,ri为企业i的融资利率,β为资金收益率,ti为企业i从提出申请到获得资金所需要的时间,pi为企业按时还款的概率,则传统融资模式下,企业的融资成本C为:

融资额α和资金收益率β一定时,企业的融资成本与利率、资金到账所需时间t、银行费用b成正比,与企业还款概率p成反比。为了简化分析,假设供应链中只存在两类企业i=1,2,1代表大型企业,2代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由于其经营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弱,较容易在利益驱动下发生道德败坏行为,即p2<p1,而银行为了规避风险,通常会选择提高利率和增加抵押担保物的方式来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即r2>r1,ω2>ω1,银行费用与企业规模成反比,故b2>b1。显然,在融资额和资金收益率相同时,C2>C1,即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要高于大型企业。

数据质押融资属于数据化、平台化的新型供应链融资,主要交易对象为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交易基础为企业的基本信息数据以及企业在平台上的交易行为数据;融资机理是通过对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分析挖掘,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而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决定是否为其提供融资服务。数据质押融资模式下,企业无需提供担保抵押物,只需以数据为基础,通过信用审核就可获得融资服务。此时,融资成本C'则由利息成本c'、银行费用b'、时间成本f'构成:

数据质押融资模式能够帮助银行在融资前深入了解企业的具体背景,改善信息不对称,同时能动态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资金使用状况,实时控制风险,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利率,即r'2<r2。同时,所有流程平台化、线上化能够有效减少中间环节,数据质押的互联网特性可以让用户使用手机、平板电脑随时随地办理,操作简单,用户投入时间成本低,银行投入人工成本低[17],提高融资效率,降低银行费用,即t'2<t2,b'2<b2。显然,C'2<C2,即数据质押融资模式下的融资成本小于传统融资模式的融资成本,说明数据质押能够有效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3 数据质押融资的协同运作模型

数据质押依托第三方平台,实现了融资活动中各参与主体的无缝连接和数据的互联互通,能够有效简化贸易和融资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能够在融资前整合中小企业信息,融资时提高效率,融资后对企业动态监管,以此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帮助银行管控风险,从而促使银行增加可贷资金,减少资金缺口,进而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如图2所示,是数据质押融资的协同运作模型。由图2可看到,数据质押的协同运作模型主要包括三大主体:第三方服务平台、供应链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平台包括线上融资平台(处理企业的融资申请以及初步授信)、电子商务平台(支撑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在线支付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审核企业信息,监控企业经营,对接第三方物流)。通过这3个主体的协作运行,实现了企业商务活动和银行金融服务之间的线上整合,实现了多方共赢,同时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更透明的监管渠道,在降低风险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数据质押融资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小金额、高频率的资金周转需求,主要步骤包括:(1)中小企业在第三方服务平台上注册并提交企业相关信息,平台审核通过后缴纳一定会员费,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日常商业活动;(2)企业在平台积累足够的交易行为数据之后,可以在融资平台提出融资申请,平台根据企业信息和交易行为数据进行初步授信审核;(3)初步审核通过后,平台将企业融资请求提交给银行,由银行根据企业历史信用数据,结合平台初步审核结果,对企业进行最终授信审核;(4)最终授信审核通过后,银行和企业线上签订融资协议并提供资金;(5)获得融资后,由平台对企业日常经营和资金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定期向银行反馈,以帮助银行管控风险;(6)融资期限内,企业按时还款,若未能按时还款,则平台会釆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例如曝光违约企业的信息、取消企业经营权。这种惩罚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无疑是切断了其销售渠道,也留下了不良的信用记录,能够有效减轻中小企业道德败坏的行为,降低违约风险。

4 LED产业链的数据质押应用

4.1 LED产业链现状

LED属于高新技术行业,产品技术更迭迅速,业内企业面临风险大,上下游企业间账期过长,赊欠状况严重,交易透明度差。据统计,企事业客户拖欠供货公司的货款在合同清算期结束后平均逾期96天才能收回[18],而LED行业内拖欠供应商货款现象更为严重,广州巨亮光电拖欠供应商货款总额超过2亿元,已达部分供应商两年多的净利润[19]。类似事件频发,致使整个行业的信用体系面临严峻考验,业内中小企业更难从银行获得融资服务,图1中S1进一步左移至S'1,融资缺口Q1Q3增大为Q'1Q3。创新融资模式,减小资金缺口迫在眉睫。

物联网、大数据背景之下,制造、金融、物流等行业逐渐形成了相互融合的局面,LED产业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平台整合了不同层面的服务资源,为行业中贯穿不同业务单元的供应链管理提供平台工具,同时涵盖销售、制造、交易、融资、物流等多业务环节的服务支撑;建立了平台系统的信息共享机制,达成了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能够实现供应链全程信息化以及交易运作过程数据化,为数据质押融资的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本文依托LED产业服务平台,将数据质押融资模式应用在LED行业,以改善行业中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新型供应链融资模式要想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不仅需要更为完善的融资模式作为匹配,也需要良好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支持[20]。故本文首先从生态学的角度,构建LED产业链的融资生态系统,为数据质押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然后设计了LED产业链的数据质押融资流程,解决业内信息不对称的现状,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融资成本,优化供应链中的金融资源配置,从根本上解决业内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

4.2 LED产业链的融资生态系统

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认为生态系统是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21]。在信息社会,构建以柔性、动态的价值创造系统为特征的平台生态圈已成为一种趋势[22]。自然生态系统中,每个物种的出现、进化、消亡都与其他物种息息相关,各个物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融资生态系统也是如此。

LED平台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如图3所示。图3中最外部的椭圆采用虚线而非实线,是指融资生态系统虽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但是它与整个生态圈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信息互动,绝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两个椭圆之间即为融资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等;内部椭圆包含了生态圈的参与主体,分别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1)生产者,包括提供交易环境和信息数据的LED产业服务平台,提供物流仓储信息的物流企业,提供线上供应链融资服务的银行等金融机构;(2)消费者,LED行业内需要融资服务的中小企业;(3)分解者,提供担保的中介机构和实施管理职责的金融监管机构。连接各个主体之间的箭头则分别表示整个系统中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的流向。整个系统时刻都在动态调整、实时更新、不断完善。其中,LED产业服务平台作为供应链生态圈的中枢,是实现金融、电商、物流等平台无缝对接的重要载体,通过统一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平台为整个系统提供共享的信息数据资源,以及协同运作机制,为数据质押融资模式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而盘活系统中的沉淀资金,活跃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实现各行各业的互融共生,激活整个生态圈。

4.3 LED产业链的数据质押融资方法

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繁荣为数据质押融资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然而目前很多行业内,企业数据和物流数据、支付数据等不同数据体系相互分离,大数据难以发挥自身效用,无法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在线授信和融资服务。LED产业服务平台作为LED行业内第三方电子商务和信息集成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利用其数据、信息整合优势,融入供应链管理,实现了物流、信息数据流和资金流的高效集成,为数据质押在LED行业内的发展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图4是LED行业内的数据质押流程,主要参与主体为LED行业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LED产业服务平台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流程分为三大模块,即融资前中后。

(1)融资前。LED供应链企业首先在平台供应链管理模块注册,提交企业相关信息,包括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法定代表人身份信息等,接受平台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缴纳一定会员费用,成为平台会员企业,并将自身ERP系统与平台对接,使平台能够实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平台根据自身对LED行业的深刻了解,结合企业相关信息,初步形成企业信用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企业规模、主要经营范围、经营管理能级、风险管控能力、财务系统完善等级、预计融资数额及频次等。

(2)融资中。会员企业在平台电子商务模块进行商务往来一定时间或累计成交额达一定数额后,已经积累足够交易行为数据,方可在线上融资申请模块提出融资申请;平台接受融资申请后,根据对其交易行为数据的挖掘分析,综合初步信用报告,进行初步授信审核;审核通过后,平台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交企业融资申请,银行根据企业历史金融信用,结合平台初步审核数据,对融资申请进行最终审核;审核通过后,银企双方线上签订融资协议,并发放资金。

(3)融资后。企业获得资金后,需要定期反馈资金使用状况,平台也会实时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定期向银行提供相关信息,协助银行管控风险;合约到期后,如果银行未收到企业的还款,则会通知平台,而平台会釆取类似“网络公示”、“停止服务”等惩罚措施,曝光违约企业信息,取消其经营权,切断其销售渠道,并计入企业诚信档案中,导致企业日常商务往来停滞,也无法再获得贷款。

依托LED产业服务平台,LED产业链的数据质押融资方法,在融资前,能够整合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信息,能够帮助银行高效充分的了解行业信息和企业信息,降低银行信息收集成本,很大程度上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促使银行提高可贷资金数量,减少融资缺口。融资中,基于平台对行业的深刻了解,银行会淡化对企业本身资历的审核,而看重融资项目的可行性、收益率和风险,从而有效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同时,高效透明的线上化流程,也能大大减少融资服务的中间环节,降低时间成本,降低银企双方的交易成本。融资后的实时监管和违约惩处能够有效纠正业内中小企业的道德败坏行为,降低违约概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内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5 结论

质押融资模式 篇10

一、文献综述

在银行界和中小企业开始关注供应链金融的同时, 很多学者也开始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探究。何宜庆, 郭婷婷 (2010) 采用博弈方法分析比较供应链金融三种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后, 指出银行和企业较多的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徐昕彦 (2009) 从特点、对象、优势、风险四个方面研究了应收账款融资模式。[2]王波 (2011) 认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下的风险因素包括道德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3]周波 (2010) 通过博弈论分析, 指出核心企业的还款意愿和借款企业资金运用方式会影响商业银行应收账款模式中出现的道德风险, 此外, 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与贷款企业及核心企业与银行的双重关系也对道德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4]本文先从定性角度阐释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运作, 并剖析该模式下风险的来源, 再运用博弈模型就中小企业道德风险问题进行剖析, 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介绍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供应商为了获得自身的运营资本, 将没有到期的应收账款抵押或转让给银行, 银行根据这种应收账款向供应商提供贷款, 该模式主要发生在供应商发货到下游核心企业付款这一阶段。应收账款是一种债权, 是供应商根据合同规定向下游核心企业收取的扣除相关费用之后的货款。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 供应商将应收账款回收权作为担保, 向银行提出融资请求, 与银行合作的物流企业负责商品物流的监管并提供物流信息。

应收账款融资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1、应收账款保理

应收账款保理又称应收账款转让, 是指供应商将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后, 银行为其提供融资等业务。根据应收账款是否得到核心企业的确认, 可分为明保理和暗保理。在明保理中, 供应商、核心企业、保理商三方签订应收账款转让协议, 核心企业的违约成本较大, 违约概率较低。

2、应收账款质押融资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是指中小企业在采用赊销方式向核心企业提供原材料时, 将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 银行向其提供质押贷款并将应收账款作为还款来源的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是较常见的融资模式, 下文将以此展开论述。

三、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制险因素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后, 中小企业不能按时还本付息而引起的风险。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中, 商业银行不仅仅关注借款人的信用状况, 更需关注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经营状况。

2、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主要是指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后, 并没有将资金投入供应链, 而将其转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渠道。若投资成功, 中小企业获得更大收益, 若投资失败, 所贷款项全部亏损, 对整条供应链的经营运作产生负面影响。

3、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主要包括: (1) 权利虚假风险。权利虚假风险是指中小企业用于质押的应收账款根本不存在。 (2) 转让质押物或重复质押风险。中小企业将已出质的应收账款直接转让或再次质押, 将影响商业银行质权的实现。

4、行业风险

行业风险属于系统风险, 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前景、行业经济周期、产业政策、信贷政策、政府监督等因素的影响。供应链金融是针对同一行业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贷款, 由于行业集中引起的贷款风险较为严重。

四、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中的道德风险博弈分析

博弈论指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 个体决策者根据其拥有的信息, 对活动做出决策并从各自的决策行为中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5]在银行和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两者之间的融资往往会变成一种博弈行为。本文正是从博弈论的角度, 通过对中小企业贷款资金的用途以及是否还款、核心企业是否监督、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违约后是否采取诉讼进行分析, 得出不同状态下各方的不同收益。

1、博弈基本假设

本文进行以下假设: (1) 供应链上有中小供应商A (贷款企业) , 核心企业C和贷款银行B各一家; (2) 供应商A和核心企业C之间的应收账款为L, 应收账款的质押率为σ (0<σ<1) , 企业A可获得银行贷款为σL; (3) 供应商A获得贷款后, 可能继续为核心企业C提供原材料和配套服务, 这时供应商A获得的收益为R1;也可能由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产生道德风险, 供应商A将贷款投向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 如果投资成功, 供应商A获得的收益为R2; (4) 对于核心企业C来说, 银行为供应商A提供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不仅缓解了供应链中的资金压力, 也缓解了上游供应商的催款压力, 这为核心企业提供了更为宽松的还款时间, 核心企业从供应链上获得的收益为R3。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扮演监督职责, 监督中小企业的资金运用以及还款情况, 可以有效减少道德风险。若供应商违约, 将对其采取惩罚措施, 致使供应商收益损失为F1, 核心企业的监督成本为C1; (5) 银行对供应商A的贷款利率为i, 贷款利息收益为iσL, 银行检查、监督成本为C2。若贷款企业未按时还款, 银行可能不追究供应商A的责任, 此时银行损失为F2, 银行也可能进行诉讼, 银行能收回本息, 但需要支付诉讼费用C3, 贷款企业因违约受到惩罚为F4。 (博弈树如图4-1所示)

2、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各方收益分析

(1) 供应商获得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后, 将资金注入供应链, 按合同约定继续为核心企业提供原材料, 核心企业监督供应商的资金运用, 并按时通过专款账户支付应收账款账面金额给供应商, 供应商也按时归还本息, 则银行贷款没有风险。银行、供应商、核心企业的收益分别为:E1=iσL-C2;E2=R1-σL (1+i) ;E3=R3-C1。如果供应商不按时归还本息, 当银行采取容忍态度时, 银行、供应商、核心企业的收益分别为:E1=-C2-F2;E2=R1-F1;E3=R3-C1;当银行进行诉讼时, 银行、供应商、核心企业的收益分别为:E1=iσL-C2-C3;E2=R1-σL (1+i) -F1-F4;E3=R3-C1。在核心企业不监督供应商的情况下, 如果供应商按时还本付息, 银行、供应商、核心企业的收益分别为:E1=iσL-C2;E2=R1-σL (1+i) ;E3=R3。但是供应商很有可能不还款, 当银行采取容忍态度时, 银行、供应商、核心企业的收益分别为:E1=-C2-F2;E2=R1-F1;E3=R3。一般情况下, 银行会进行诉讼, 此时银行、供应商、核心企业的收益分别为:E1=iσL-C2-C3;E2=R1-σL (1+i) -F1-F4;E3=R3。

(2) 供应商获得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后, 可能将资金投向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 如果风险投资成功, 而核心企业对其进行监督, 银行、供应商、核心企业的收益分别为:E1=iσL-C2;E2=R2-σL (1+i) ;E3=R3-C1。当核心企业不对供应商进行监督时, 银行、供应商、核心企业的收益分别为:E1=iσL-C2;E2=R2-σL (1+i) ;E3=R3, 这种情况对三方来说是最完美的均衡。

(3) 供应商进行高风险投资失败时, 核心企业监督供应商的还款情况, 如果供应商按时归还本息, 此时银行、供应商、核心企业的收益分别为:E1=iσL-C2;E2=-σL (1+i) ;E3=R3-C1;如果供应商违约, 拒付本息, 核心企业将对其进行惩罚, 当银行允许坏账, 不对其进行诉讼时, 银行、供应商、核心企业的收益分别为:E1=-C2-F2;E2=-F1;E3=R3-C1。当银行采取诉讼手段应对供应商违约行为时, 银行、供应商、核心企业的收益分别为:E1=iσL-C2-C3;E2=-F1-F4;E3=R3-C1。在核心企业不监督供应商的还款情况下, 供应商可能会按时还本付息, 此时银行、供应商、核心企业的收益分别为:E1=iσL-C2;E2=-σL (1+i) ;E3=R3;但是也存在违约的情况, 此时, 若银行容忍供应商违约行为, 银行、供应商、核心企业的收益分别为:E1=-C2-F2;E2=-F1;E3=R3, 若银行不容忍, 采取诉讼手段, 银行、供应商、核心企业的收益分别为:E1=iσL-C2-C3;E2=-F1-F4;E3=R3。

五、结论

供应链金融可以缓减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难的局面, 但是, 商业银行在对供应链企业进行贷款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道德风险:

第一, 商业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后监管, 关注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 防止资金投向高风险领域。由于供应链金融是基于核心企业与贷款企业的实际贸易关系, 并且由核心企业提供信用担保, 大大降低了贷款企业的信用风险, 但是与此同时, 银行也要采取措施降低企业的道德风险。

第二, 商业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贷款违约行为的惩罚。在中小企业发生贷款违约时, 商业银行要积极主动地采取诉讼手段,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但是, 由于我国相关法律不完善, 诉讼费用较高, 违约措施不明确等因素, 商业银行往往采取容忍态度对待中小企业的违约行为。

第三, 商业银行应该科学选取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 鼓励核心企业加大对供应链上的贷款企业的监督力度, 并在贷款企业违约时对其采取强有力的惩罚措施。

第四, 密切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物流、资金流的统一是供应链金融的一大特色, 做到银企之间的信息共享, 将大大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杜航, 李金焰, 刘继海.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博弈分析[J].中国商贸, 2011, (14) .

[2]徐欣彦.应收账款融资的典型形式及其风险防范[J].浙江金融, 2009, (08) .

[3]王波.论供应链金融下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风险及其防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1) :10-13.

[4]周波.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的道德风险的博弈论分析[J].财政金融, 2010, (01) :28-29.

文化企业版权质押融资问题及对策 篇11

摘 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融资难是制约文化企业发展的主要屏障之一,版权质押融资为文化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融资途径,但也存在许多法律风险。文章从我国的文化企业版权质押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版权质押融资中出现的版权制度的冲突、版权变现难、评估难等问题,提出明确版权规则、为版权提供交易平台,以及完善版权评估制度,推进版权质押的实现。

关键词:文化企业;版权;质押融资

1 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版权质押融资现状

1.1 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企业最早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英国人提出,是指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GDP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5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网络文化产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2 文化企业版权质押融资现状 文化企业繁荣发展的背后,却是文化企业面临着资金的短缺,资金压力直接制约文化企业的发展,很多文化企业并不缺少创新能力,企业具有大量的无形资产——版权。版权质押融资,为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提供新的方式。我国的《担保法》和《物权法》中明确规定,版权中的财产权可以进行权利质押。近年来,版权质押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以北京为例,截至2011年年底,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共计发放版权质押贷款16.28亿元。在版权质押融资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2 版权质押融资存在的问题

2.1 版权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我国的《版权法》及《物权法》规定,版权出质应当办理登记,质权自登记起设立。而我国的版权登记采取的是自愿登记制度,即版权完成时自动获得权利,版权登记与否并不影响版权的取得,另外,版权转让采取的是意思自治原则,也无须进行版权登记。版权自愿登记制度与版权质押登记制度之间的冲突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例如,作为版权一方的出质人,在出质登记前将权利转让给他人,这样出现了应保护在先取得的版权还是应该保护办理登记质权的矛盾。

2.2 版权价值评估难 与一般的动产、不动产相比,版权自身具有无形性,不能通过感官感知,只能通过先进的评估技术才能确定。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关于版权价值评估的操作细则,版权评估市场不成熟,缺乏评估的专业人才,评估过程随意性较大,导致版权评估的价值差距大,使市场主体失去了对版权评估机构的信任。由于评估体系的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企业的融资,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2.3 版权变现能力差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版权交易市场,版权交易空间相对狭小。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接受了质押,具有优先受偿权。而版权既没有不动产的易拍性,也不具有动产的流通性,变现能力相对较差,一旦文化企业不能如期偿还质押贷款,金融机构很难及时收回贷款,这也是金融机构所重点考虑的因素。

3 版权质押融资对策

3.1 完善版权质押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版权质押采取的登记生效主义,增加了质押的成本,另外,与版权登记及转让规定之间也存在着冲突,采取版权质押登记对抗主义更加合理。采取该方式可以解决诸多问题,首先,可以理清法规之间的矛盾,版权质押登记必须提供版权登记证书与我国的版权登记采取的自愿原则相矛盾,采取对抗主义,质押双方采取自愿登记,不经登记的质押,不得对抗第三方。同时,版权质押登记对抗主义可以避免“先质后买”或“先买后质”的问题,在版权质押登记之后进行的版权转让,应当保护在先的质权,合情合理,促进了版权质押融资的发展,维护金融机构的利益;版权质押登记之前的版权转让,则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如果版权的转让在质押之前进行了变更登记应保护在先版权人的利益,如果没有办理变更登记则应保护在后的质权。

3.2 建立版权评估机构和评估体系 发达国家相应的建立了不同模式的评估机构,如日本高登集团评估机构、西欧国家的民间评估事务所,在版权评估中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的评估机构尚不成熟,要建立权威的评估机构,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统一版权评估的方法。培养专业的评估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版权评估的技能,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开设了评估课程,另外,聘请文化产业行业内的专家参与评估。对版权评估机构进行监督,可以由行业协会对评估机构考核,版权评估机构需要承担连带经济责任,保证其评估行为的合理性。

3.3 建立版权交易渠道 目前,我国建立了诸多版权交易中心,如北京版权交易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版权交易中心。版权交易中心的建立,为文化企业的版权交易提供了获取资金的平台,版权人通过交易平台系统进行版权转让。由于我国的版权交易中心处在发展阶段,存在着以政府为主导的被动局面,版权交易量相对较少,版权交易中心各自经营,彼此之间关联度不高,交易模式和业务活动较为单一。版权交易中心要积极寻求突破口,整合资源,不断扩大版权交易规模,使版权交易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4 结语

版权为我国的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版权质押融资为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有利于金融机构业务扩展,质押融资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促进我国版权事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等.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

[2]谢黎伟.著作权质押的困境和出路[J].现代法学,2010,11.

作者简介:

质押融资模式 篇12

一般来说, 供应链由核心企业和围绕在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构成。在实际运作中, 核心企业凭借其规模、品牌等实力在供应链谈判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从自身利益出发, 对上游供应商实施延期付款, 对下游厂商却要求提前预付货款。这使得供应链中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 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 最终严重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运转效率和竞争力。供应链融资 (supplychain finance, SCF) 的出现, 为缓解这一局面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将在简要阐明基于动态质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第三方物流在此融资模式中的作用。

1 基于动态质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简介

供应链融资模式是指银行专门针对产业供应链设计的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其将供应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捆绑在一起提供整体的金融服务。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银行在信贷市场上通过寻找多个参与者或者利益相关者, 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机制, 来共同分担中小企业贷款中的风险[1]。

1.1 供应链融资模式发展简介

在国内, 从物资银行以来, 主要形成了应收账款质押、保兑仓及融通仓三类融资服务模式。由于目前中小企业信用级别普遍较低, 可抵押资产少, 也难以得到大企业的担保, 在经营活动中商业票据使用较少, 故很难获得银行提供的信用贷款、保证贷款及票据贴现等服务[2]。且在中小企业的实际运营中, 流动资产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存在着大量的动产库存[3]。因此在实践操作中, 上述三类融资模式主要静态质押方式进行。所谓静态质押指质押物不允许以其它形式的等价物换货, 客户必须付款赎货。针对静态质押中客户一旦缺少资金, 就无法将产销过程中急需的动产赎回这一不足, 学者李华、黄有方对静态质押进行延伸, 提出了动态质押融资模式。第三方物流在动态质押融资模式中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1.2 动态质押的概念

动态质押是指银行在给中小型企业提供的供应链融资服务中, 接受贷方质押的动产形式可以多样, 质押的动产在不同阶段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比如原材料、产成品或者应收账款等形式, 这些动产之间可以互相置换, 只要质押的动产价值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浮动以控制风险即可[4]。静态质押是动产及货权质押信贷业务中最基础的产品, 质押物不允许以货换货;动态质押是静态质押信贷的延伸产品, 客户可以以其它形式动产替换质押的动产。在动态质押融资模式中, 贷款企业无需必须启动保证金以赎回产销活动中急需的质押物, 从而可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1.3 动态质押融资模式的业务操作流程

供应链中存在资金问题的中小型企业向金融机构提出动产质押贷款申请。金融机构引入贷款企业所处供应链, 首先评估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财务实力、贸易背景, 以及它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对贷款企业的评估主要在于贷款企业对整条供应链的重要性, 以及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历史, 以此得出信贷风险。如果贷款企业被金融机构所认可, 贷款企业便将质押动产存入金融机构指定的场所。由于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除金融服务以外的其它领域的经营活动, 要实现对动产质押物的占有权必须借助除借款人之外的第三方提供质押物资监管与仓管服务。现成的仓库和专业的技能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最佳的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存入的动产进行价值评估和市场风险评估, 并上报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审核通过后, 向贷款企业发放贷款。至此, 贷款业务完成。质押贷款业务如图1所示。

若贷款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置换部分或全部的质押动产。金融机构将联合第三方物流企业审核将用于置换质押物的动产。审核通过后, 新的质押动产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后换出贷款企业所需要的动产。

选择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为质押动产存放地只是质押物资存放地选择的一个主要形式。金融机构当然可以指定其他场所, 但通常都需要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质押物进行评估、监管, 基本流程和第三方物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无本质区别。故为方便阐述与理解, 本文只针对以第三方物流的仓库为质押动产存放地这一形式进行说明。

2 第三方物流在动态质押供应链融资模式中的作用

在动态质押融资模式中, 第三方物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 第三方物流为质押物资提供仓储与监管, 价值评估等综合性服务。更进一步的, 通过有效地信用整合和再造, 第三方物流和中小型企业可以更加灵活高效地开展质押贷款业务。此外, 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有效地融入到贷款企业的产销供应链中, 为其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综上所述, 第三方物流在基于动态质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一体化服务可使动态质押业务顺利的完成

2.1.1 第三方物流可为质押动产提供良好的仓储及监管服务

在质押业务中, 第三方物流公司根据与贷款企业、金融机构三方签订的仓储协议, 对质押物资提供仓储管理和监管服务。凭借其专业的仓储技术, 第三方物流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质押物资的缺损, 变质。

2.1.2 第三方物流的参与可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贷款企业的接触较多, 对融资企业所处的行业比较了解。特别是在动态质押业务中, 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贷款企业质押物品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净值及承销商等情况都非常了解, 基本实现信息对称[5], 这样就可使新老质押物基本实现等值兑换, 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金融机构甚至整个质押贷款系统的风险。

2.1.3 第三方物流的参与可以简化动态质押融资程序, 提高融资效率

无论是在动产质押以获得融资阶段, 还是在动产置换以获得所需动产阶段, 第三方物流企业凭借其专业的物流技术, 对贷款企业及质押物的了解, 对各阶段动产的进出库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 对各种不同形式的动产给予合理的评估。从而起到简化融资程序, 提高融资效率的作用。

2.2 第三方物流所获得的金融机构赋予的信贷额度可简化动态质押业务流程

金融机构根据第三方物流的经营及资产规模, 资产负债比例和信用等级授予第三方物流一定的信贷额度。利用这些信贷额度, 第三方物流公司可直接同需要质押贷款的企业谈判, 代表金融机构同贷款企业签订质押贷款合同及质押物仓储协议。在动产置换阶段, 第三方物流可直接对动产价值进行审核确认, 省去了与金融机构协调处理的环节。凭借金融机构授予的信贷额度, 第三方物流直接监管动态质押融资业务的全过程, 金融机构基本上不参与动态质押业务的具体操作可使贷款企业更加快捷的得到融资, 极大地简化了动态质押融资的业务流程。

2.3 第三方物流可为贷款企业的产销活动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公司可有效的融入到贷款企业的产销供应链中, 从而为其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例如, 若贷款企业把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作为质押物存放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指定的仓库中, 贷款企业分多次偿还或以质押物置换出原材料时, 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原材料的配送。若双方达成协议, 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可对原材料实行JIT配送。第三方物流同样可融入到贷款企业的销售活动中。对于具有季节性需求的产品, 有融资需要的企业在淡季时可将产成品存放于第三方物流指定的仓库中以获得质押贷款。当需求旺盛时期到来时, 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产成品的分销配送, 可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3 结论

伴随着金融理念的革新, 供应链融资模式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有第三方物流参与的动态质押融资模式不仅有利于贷款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还可为金融机构创造新的利润空间, 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三方物流的参与将极大地提高动态质押融资业务的效率, 降低金融机构风险, 从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 在整个动态质押融资模式中, 如何更加有效地降低整个系统的风险, 合理进行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物流的利益分配及金融机构如何确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授信额度等问题,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丁汀, 李雪梅.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分析[J].物流技术, 2009 (5) .

[2]罗齐, 朱道立, 陈伯铭.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 2002 (2) .

[3]李人晴, 许啸平.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质押贷款的作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1 (1) .

[4]李华, 黄有方.基于动态质押的供应链融资集合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 2010 (4) .

上一篇:计算机公共基础下一篇: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