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2024-10-11

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精选10篇)

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篇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高考化学试题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不断加大, 已经受到广大高中化学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和关注, 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和高考真题都不难发现有一类探究性化学实验题在试卷中出现的频率逐年增加, 这正体现了高考试题符合新课标的精髓, 对高中化学教学起到了指导性的示范作用;探究性实验具有条件不完整、结论不确定、知识综合性强等特点, 这就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给许多高中学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本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经验, 结合典型试题的分析, 就如何高效处理探究性化学实验题, 提出自己的思考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以供大家交流、参考.

科学家探究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探究和验证→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探究性化学实验试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过程而诞生了.进行高效解决探究性化学实验题首先要准确把握其实验目的, 其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实现该实验目的方法和手段, 最后采取理论和实验材料进行有机结合, 确定初步的解决对策.下面就通过两个不同类型的实例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有关未知产物的探究实例

例1如图1是某学生设计的一种用来探究固体M的组成成分的装置, 已知固体M是铁与硫在无氧条件下反应的产物, 让固体M与足量的稀硫酸在A中进行反应, 长时间后, 发现B装置中质量增加, 装置C中无变化, 量气管中有一定的体积的气体;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固体M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 若A装置中进行了充分反应后, 有部分淡黄色的固体残留在溶液中, 这淡黄色固体是何物?

(3) 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全面实验, 最终测定固体M的总质量始终小于未反应前铁与硫的总质量, 造成这中结果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 (只要写出任意两种可能)

解析: (1) 由于B装置增重说明在B装置中有2Na OH+H2S=2H2O+Na2S反应存在, 说明A装置中的反应有H2S气体生成, 由于量气管中有气体说明气体为H2, 所以M中一定有Fe S和Fe两种物质; (2) 根据物理性质可知残留的淡黄色固体应该为S; (3) 由于测定气体时由于误差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而造成题设原因, 如:有部分气体滞留在装置中;测定气体时, 标准管的水平面高于量气管的水平面.

反思: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 对这些物质逐个的检验来推测出究竟含有哪些物质.这类探究性实验不仅考查学生实验基础知识, 而且考查了学生探究的思维能力.

二、与化学反应原理相关的探究实例

例2镁粉投入到溴水中, 溴水褪色;关于褪色的原因, 两位学生解释观点如下:

甲学生认为:发生如下反应Br2+H2OHBr+HBr O Mg+2HBr=MgBr2+H2↑Mg+2HBr O=Mg (Br O) 2+H2↑由于反应中HBr O被不断消耗, 所以可逆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溴水褪色.

乙学生认为:发生如下反应溴水被消耗而褪色.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甲乙两位学生的解释是否正确?

解析:探究方案: (1) 观察镁粉加入到溴水中的反应情况, 如果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 说明甲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否则乙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 (2) 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镁粉, 若褪色说明镁能与无水的溴直接反应, 即乙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否则甲学生观点是正确的.

反思:可见, 重大的发现可能就来自于平时的生活中, 只要你勤于发现, 勇于探究;在对所研究事物或现象的原因未知情况下, 根据已有的认识, 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对化学事实和现象的归纳、类比, 作出判断性解释或说明, 这就是化学中的假说;事实上, 在化学发展史上, 化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化学假说不断被提出、证实和证伪的过程.

处理这类探究性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 在通读题目的基础上进行审题, 找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这是成功解题的关键所在; (2) 根据题意有条理的对实验原理、题目所给材料、题目中的变量、常量和实验结果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 找出其中的隐性资源, 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 (3) 通过分析、思考得出的结论, 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 这是提高这类试题的得分保障所在.总之, 在解决探究性实验题的过程中, 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是前提;设置科学、规范的实验方案是关键;选择简易装置进行科学、可行的实验操作而取得明显的实验效果是成功的保证.

总之, 探究性化学实验题涉及的化学知识范围广、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要求比较高, 只有灵活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进行迁移、重组, 将探究性实验转化成验证性实验, 使问题简单化, 这就要求我们高中一线化学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这方面练习题的训练, 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以便适应这种创新、灵活的探究性实验题的考查形式,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篇2

一、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几个不变”,即:

(1)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2)元素种类不变

(3)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㈠、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

例1: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㈡、关系法:

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1.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解:

㈢、守恒法: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因此原子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1.某不纯的烧碱(Na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

3.8%、Na2O

5.8%、NaOH

90.4%。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8.75%的盐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多少克?

解:

㈣、平均值法:

这种方法最适合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通过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就符合要求,这样可以避免过多计算,准确而快捷地选到正确答案。

1.测知Fe2O3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为50%,则加一种氧化物可能是:

A

MgO

B

Na2O

C

CO2

D

SO2

解:

㈤、规律法:

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的,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机物分子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系式等,甚至于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用各种通式和公式,可大幅度减低运算时间和运算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有一包镁粉和氧化镁粉末组成的混合物,由实验测得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其中镁粉的质量分数是()

A.20%

B.40%

C.48%

D.80%

解:

㈥、极植法:

例1.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

B.40

C.56

D.65

解: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克×18.25%=9.125克,9.125克盐酸溶质最多产生H2的质量为

=0.25克。由题知,产生1克H2需金属的平均质量小于3.5克×4=14克,大于2.5克×4=10克,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20。答案选A。

㈦、图解法:

例1.某元素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2O3,其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27

B、23

C、39

D、56

小结图解法适用于化合物中,已知元素的质量比或能将百分含量转化成元质量比的相关计算。

㈧、巧设数据法:

例1:将w克由NaHCO3和NH4HCO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

解析:由2NaHCO3

=Na2CO3+H2O↑+CO2↑和NH4HCO3

=NH3↑+H2O↑+CO2↑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2CO3,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2=212克,故mNaHCO3=168克,mNH4HCO3=212克-168克=44克。

㈨、十字交叉法:

溶液部分涉及有关溶液的浓缩及稀释问题的计算,计算量有时比较大且计算步骤较多,很多学生理不清思路,东一下,西一下,无从下手,如果能使用十字交叉法,对此类计算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1:取100克胆矾,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铜溶液?

㈩、估算法:

有些选择题涉及计算,像这类计算题大多不用计算出确切的数值,只要大约估算一下,再依据题目中的条件,就可得出答案,这样不但不会出现计算失误,也为解决后面的问题争取了大量的时间。

例1.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烃,碳原子数在4及以下的烃在常温下通常为气体,常温常压时烃C2H4和另一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7%,则混入的烃可能是

A.CH4

B.C2H2

C.C2H6

D.C8H8

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篇3

解题时要求学生,一是会利用外显信息正确模仿迁移;二是排除干扰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有效信息迁移;三是挖掘潜在信息,注重联想类比迁移。

一、能力要求

1.阅读理解能力:解答信息给予题的依据是题目所给信息。因此,通读题目,获取信息,就是解答信息题的首要的关键的一步。

这就要求考生有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取有用信息的阅读理解能力。

2.观察分析能力:有些信息给予题,特别是有机信息合成题,重要的信息常隐含在化学方程式或物质分子结构中,解题时需要认真研究化学方程式的变化形式,以及化学变化的部位、结构、方式和条件等。

3.数据处理能力:有些题目的信息,隐含在所给数据中,需分析处理数据,从中得出信息和规律。

4.类比能力:有些信息题,只需依据所给信息,进行简单类比就可解,将题目所给新知识、新物质与所掌握的知识或物质进行类比就可以提出正确解答。

5.迁移创新能力:利用信息正确模仿迁移。

二、试题特点

1.从题型结构来看,该类试题一般由“新信息”和“问题”两个部分组成。

2.从所给的信息来看,信息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陌生的,而且信息可以以文字、图表、装置、标签等形式出现。

3.从试题解答要求来看,又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即题目看来很新颖,要求很高,但解决问题用到的知识往往却很基础。

4.从题型来看,信息给予题既可以是选择题,又可以是填空、简答、实验或计算等。

三、解题策略与技巧

信息给予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抽象和概括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联系和迁移能力等,解题的基本方法是:

1.阅读题目,明确解题要求;

2.认真审题,根据题目要求,获取有用信息;

3.把获取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提练,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

4.反思归纳,把握总结;

5.总览试题,看看信息的运用是否恰当到位。

其中关键步骤是根据题目要求把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

四、经典试题例解

1.选择题型

例1电导仪测得液态BrF3具有微弱的导电性,表明BrF3(液)中有阴、阳离子X、Y 存在,X、Y也存在于BrF2SbF6、KBrF4、(BrF2)2SnF6等离子化合物中。则X、Y的化学式分别为 ( ) 。

A.F-、Br3+B.BrF-4、BrF+2

C.F-、BrF2+D.BrF-4、Br3+

分析液态BrF3导电,这是超出高中生所学知识范围的,但只要根据后面的信息认真分析,也是可以作得出正确的结论,BrF2SbF6能导电,其中存在阳离子BrF+2,阴离子SbF-6,KBrF4能导电,存在阳离子K+和阴离子BrF-4,(BrF2)2SnF6导电存在阳离子BrF+2、阴离子SnF2-6,而液态BrF3能导电,必然存在这样一个电离方程式:2BrF3BrF+2+BrF-4。

答案:B。

2.无机解答题型

例2已知①ZnCl2·xH2O含结晶水易溶于水,且其浓的水溶液呈强酸性;②SOCl2极易和水发生反应:SOCl2+H2OSO2+2HCl,实验室中制取无水氯化锌是采用将ZnCl2·xH2O与SOCl2混合加热的方法,试回答:

(1)混合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SOCl2的作用: 。

分析(1)ZnCl2·xH2O含结晶水(基础知识),SOCl2极易和水发生反应(信息),二者混合时必发生对水的“争夺”。由②可知,SOCl2与H2O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信息),故可立即确定SOCl2与ZnCl2·xH2O反应的系数;在加热情况下,SO2和HCl将呈气态逸出(基础知识)。

(2)由①可知ZnCl2极易水解(隐含信息),用ZnCl2·xH2O制无水氯化锌的关键是防止水解;由②可知SOCl2水解的作用(隐含信息)。

答案:(1)ZnCl2·xH2O+xSOCl2△ZnCl2+xSO2↑+2xHCl↑; (2)SOCl2既能夺取ZnCl2·xH2O中的水,又能与水反应生成HCl(形成酸性气氛),从而抑制ZnCl2水解。

该题回归到用盐类水解及其抑制水解的已知知识作答。

3.有机解答题型

例3已知烯烃在双键处可发生氧化反应,在有还原剂存在时水解得醛酮。例如:

CH3CH=CH2O3Zn/H2OCH3CHO+HCHO

CHOCH3CHO

NaOH溶液HAg(NH3)+2溶液W(C9H8O2)

O3Zn/H2O

CHBr/CCl4,

过氧化物NaOH、乙醇

溶液,△ABr2/CCl4Zn粉,△ENaOH

乙醇溶液△FBr2/CCl4Zn粉,△G(C6H6Br4)

NaOH溶液 加聚

DB

醋酸酐醋酸

Z(CH2CH2OOCCH3)

图1

烃A可通过如图1的各个反应得到各种化合物,其中某些产物已略去(代表苯基)

(1)上述反应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有 个(填数字);

(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用代表苯基):A 、B 、C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代表苯基):CHO→H;H→W。

分析从图可知,A是一系列变化的中心物质。从A→CHO,结合题给反应(信息),可知A中含有苯基,且在侧链上含有双键;这也可从A→B的条件(聚合)得到印证。再从左向右A→E→F→G(含8个碳原子)的一系列反应中没有增加碳原子(想想为什么?),推知A也含8个碳原子,故A必为CH=CH2。B即可知。C由A与HBr反应得到,加成有两种可能方式:

CH=CH2+HBrCHCH3Br

CH=CH2+HBrCH2CH2Br

题给A、C的反应条件中学化学并未学过,C为何种产物,只能通过Z、D、C来逆向推知:D、Z是成酯反应(想想为什么?),显然D应为CH2CH2OH(基础知识),则C只能是CH2CH2Br(知识的延伸)。

推CHO→H的反应。由H→W(C9H8O2)的银镜反应可知H含有9个碳原子,且含有醛基(基础知识),故H的化学式应为C9H8O;又从生成H的反应物推测,H中应含有苯基;于是,组成H的部分为

-C6H5、-CHO、C2H2,C2H2作为H的组成部分,最可能以-CH=CH-基的形式存在,故H的结构简式最可能为CH=CHCHO。由H中的碳原子数推得CHO与CH3CHO应按1∶1进行反应;由加热去水,可知H2O中氧只能来自CHO(想想为什么?),而H必来自CH3CHO中的-CH3,这样才能保留醛基。这也从另一侧面推证了H的结构简式。

(3)CHO+CH3CHONaOH溶液△

CH=CHCHO+H2O

CH=CHCHO+2Ag(NH3)+2+2OH-△

CH=CHCOO-+NH+4+2Ag↓+3NH3+H2O

此题要求我们具有思维的整体性和精密性,且善于逆向思维,综合归纳;同时,要敢于概括题给信息得出新的结论(反应、物质等)。

总之,解答信息迁移式试题,关键是如何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根据信息的来源方式,要充分利用外显信息,善于挖掘潜在信息,正确排除干扰信息,通过模仿、转换、迁移、联想、类比、筛选等方法的灵活运用,迅速达到解题目的。

刍议遗传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篇4

1. 思维导图法

1.1 方法

根据题目要求,将题目最终要求的内容浓缩写在纸上;围绕主题进行思考,同时在纸上写上内容发散的条件;将这些条件与题目已知条件相对照,找出解题方法。

1.2 例子

例1.某基因内含有990个脱氧核苷酸,这些脱氧核苷酸控制合成的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48,那合成多肽的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

A.41 B.59 C.82 D.100

思路:分析一下这个题目,找到最后的落脚点是氨基酸平均分子量,这就是主题。平均分子量=总的分子量/分子数。总分子量=多肽分子量+失去的水分子量。建立思维导图

氨基酸平均分子量-多肽-氨基酸数-m RNA/3-碱基数/2-水分子量*18

那么这个问题就是990个脱氧核苷酸-m RNA是495个核糖核苷酸-165个氨基酸-失去164个水分子-水分子分子量2952-多肽13548,那么平均分子量=(13548+2952)/165=100,所以选D。

例2.某蛋白质分子由2条肽链构成,形成蛋白质失水3.0*10-21g水,控制合成该蛋白的基因至少多少脱氧核苷酸?

A.612 B.306 C.204 D.606

思路:最后找的是脱氧核苷酸的数目,这是所求。水的分子数由化学知识求得,根据水分子计算氨基酸数目,最后得到脱氧核苷酸数。建立思维导图

脱氧核苷酸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失水重量-水的相对分子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水分子数

失水质量3.0*10-21g-/18gmol-1*6.02*1023≈100又肽链数目2,所以氨基酸数102,脱氧核苷酸102*6=612,答案选A。

2. 棋盘法

2.1 方法

棋盘法速度快,漏掉的可能性低。根据后代基因或表现,再组合得到子代基因。这种方法适用性好。

2.2 例子

例3.牡丹的花色很多,白色牡丹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牡丹含有较多花青素。花瓣颜色的深浅由花青素决定,这是两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A、a、B、b。A、B使花青素增加,增加的量相同,且颜色深度可累加。一白色牡丹和一深红色牡丹杂交,得到中等红色牡丹。若这些中等牡丹自交,后代花色种类及数量比?

A.3种;9:6:1 B.4种:9:3:3:1

C.5种:1:4:6:4:1 D.6种;1:4:3:3:4:1

思路:F1中等红色为Aa Bb,自交后代由棋盘法表示,A、B越多,颜色越深,根据A、B表示

从这个表中显示,有五种花色,比例1:4:6:4:1,答案为C。

3. 结语

由以上可知,遗传概率计算的解题方式有很多种,只要对题型有了充分的认识,就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生物遗传概率计算的理解一定要到位,对题目的范围要有充分的理解。遗传学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对计算原理做到充分理解。总之,遗传概率计算虽然计算过程并不复杂,但推理过程却有一定难度。一不留神,就会对计算结果造成错误。要做好生物遗传概率计算题就要做到:重视遗传知识的学习,正确理解有关概念;对题目的前提和范围有一个较透彻的理解;对概率的原理概念有多加练习,加深对题目的熟悉程度,做好题目的分类总结,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参考文献

[1]高小琼.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的常见问题探究[J].新课程(下),2016(05)

[2]李伟.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突破策略[J].新高考(高三理化生),2013(11)

[3]曹潇潇,谢凯.生物遗传题中的数学原理[J].考试周刊,2007(36)

初中化学计算的解题技巧 篇5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计算题的学习和理解一直是一个难点,那么如何过这个难关,解决这一难题,作为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总结归纳一些简单可行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研究计算题的解题技巧会使学生赢得宝贵的时间,对于提高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深刻性意义重大。通过实践,这些方法确实有利于学生快速解题,而且适用于很多同类题型,值得学生学习和推敲,下面谈谈本人在处理某些计算题时常用的几个技巧。

一、中值法

例1:在某CO与X的混合物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8%,则X可能是()

A.CO2 B.N2 C.NOD.SO2

解析:中值法也可称为极值假设法,通常适用于混合物的计算,混合物中的数值为中值,其中有一个比中值大,则另一个一定比中值小。假设气体只有CO,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C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7.1%;而此题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8%,那另一种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则一定比58%大,通过计算,只有C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58%大,所以选择A

例2:有一块不纯的铁片5.6g混有另一种金属,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0.18g,则铁片中混有的另一种金属可能是()

A. 铝B.镁C.锌 D.铜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如果5.6g完全是纯铁,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比混合物反应生成的氢气0.18g大,利用中值法,如果完全是另一种金属5.6g,则生成的氢气的量比0.18小的就是正确答案。通过计算只有锌反应产生0.17g氢气,比0.18g小,但是铜与盐酸反应不生成氢气,我们认为生成氢气的质量为零,也比0.18g小,因此答案选择C、D。

例3: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3Mg+N2==Mg3N2 2Mg+O2 == 2MgO,那么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 ()

A等于40克 B小于40克 C大于40克 D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如果24g镁只与氧气反应,生成40g氧化镁;如果24g镁只与氮气反应,生成33.3g氮化镁,所以如果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取中值,比40g小,答案选择B

二、差量法

例4:将120g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反应)高温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为76g,求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因为120g和76g两数据都不是纯净物的质量,所以不能直接带到化学方程式中计算,而采用差量法,由120g到76g减少的量恰恰是逸出气体CO2的质量,所以根据化学方程式,由CO2的质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为100g,进而求出其质量分数83.3%

例5: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9克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13克CO2气体,求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

解析: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只有C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CO2,由于9g和13g都不是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的质量,所以我们就要从其他角度考虑问题,原混合气体由9g变为13g究竟增加的是谁的质量?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其实是CO还原氧化铜时夺取的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所以设CO的质量为x

CO + CuO == Cu + CO2△氧元素

2844 16

X 13g-9g

通过计算解得x为7g,进而求出CO的质量分数77.8%

三、利用等量代换求解

例6:若干克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加热后产物的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20%B.40%C.50.4%D.80%

解析:很显然,经过一系列反应之后,所得产物氧化铜中的氧元素和原混合物中的碳在质量上发生了等量代换,求碳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即是求氧在化学式CuO中的质量分数。氧的质量分数=(16/80)×100%=20%,故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也为20%,答案为A。

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篇6

一、ASCII码

ASCII码一般用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奇偶校验的时候要求会写出相应的二进制编码;二是用来比较大小, VB程序设计中字符串的比较就是利用这一点的。

记住以下三点非常重要:

1、特殊字符的值

空格的ASCII码为32, “0”的ASCII码为48, “A”的ASCII码为65, “a”的ASCII码为97。

2、相同字母大小写的ASCII码值相差32。

ASCII码值的大小比较顺序为:

3、NUL<标点符号<数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

如:查表得A的ASCII码值为 (1000001) 2= (41) 16=65;由A可推算出F的ASCII码十进制值为70[相差5];

又如:已知字母"y"的ASCII码是121, 则字母"Y"的ASCII码是_________。

由于相同字母大写的比小写的要小32, 所以"Y"的ASCII码是89

二、容量计算类

计算容量的题目分为汉字点阵的存储容量、硬盘的容量、软盘的容量、图像的数据容量以及音频文件的容量, 相应的公式如下:

1. 汉字点阵的存储容量=字数×点阵数/8

2. 硬盘的容量=磁头数*磁道数*每磁道扇区数*第扇区字节数

3. 软盘的容量=盘片面数*磁道数*每磁道扇数*每扇区字节数

4. 图像的数据容量=图像水平像素点数*图像垂直像素点数*颜色深度/8

5. 音频文件的容量=采样频率*采样位数*声道数*时间秒/8

其中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

1.颜色深度指的是一个像素点需要多少位的二进制来存储, 但要注意, 如果告诉你的是多少种颜色, 那要化成二进制位数才行。

2.采样频率往往用KHZ来表示, 要注意的是, KHZ=1000HZ

在计算中可能会用到以下常用量词:

在数据比较大的时候注意观察数据是不是2的整数倍, 如是则上述量词可以大大提高解题的效率。

具体应用举例:

1.若将80个32×32点阵汉字调入内存, 共需多少字节存储空间。

解:80×32×32/8=80×25×25/8=10×210=10K (字节)

2.分辩率1024×768, 256色的显卡, 至少应配_________MB显存。

解:由于256色的显卡, 是8位的显卡, 所以显存的容量为

1024*768*8/8=768KB=0.75MB

三、地址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末地址-首地址+1

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十进制数与二进制以及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技巧, 当然以2n次为纽带可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1. 由地址线, 求寻址空间。

若地址线有32根, 则它的寻址空间为232B=222 KB=212 MB=4GB

2. 由起始地址和末地址, 求存储空间。

若编号为4000H~4FFFH的地址中, 包含的单元数的计算:

方法一:用十六进制计算。

方法二:转换成十进制计算。

运算题的解答总体上来说, 高考中的难度不是很大, 但是比较灵活, 如果能够充分理解相关类型的题目含义的情况下, 大多数运算题都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完成, 可以提高效率, 当然基本功也不能忘记。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 本文只能浅尝辄止。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摘要:本文试从ASCⅡ码、容量计算类以及地址存储容量三大方面来讲解高职复习中计算机运算题的部分解题技巧。

关键词:高职考,计算机,运算题,技巧

参考文献

[1].暄, 《80x86/pentium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21.暄, 《80x86/pentium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2

中学化学计算题技巧解题法介绍 篇7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 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题方法。我们甚至把“差量”看成是化学方程式中的一种特殊产物, 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一般说来, 化学反应前后凡有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密度差、压强差等差量都可用差量法求解。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 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 列出正确的比例式, 求出答案。

解题步骤 (1) 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 (即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 , (2) 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间的关系, 列比例式 (注意:单位要一致) , (3) 求解。

例:在某硫酸铜溶液中, 加入一质量为1.12g的铁片, 经过一段时间, 铁片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 取出洗净、烘干、称重, 质量变为1.16g。计算该反应中溶解了铁多少克?析出了铜多少克?

分析Fe+CuSO4=FeSO4+Cu

从化学方程可以看出, 铁片质量的增加, 与铁的溶解和铜的析出直接联系, 每溶解56g铁, 将析出64g铜, 会使铁片质量增加:64g-56g=8g

根据铁片增加的质量 (1.16g-1.12g) , 可计算出溶解的Fe的质量和析出的Cu的质量.

[解]设溶解的Fe为xg, 析出的Cu为yg

则:解得:x=0.28 (g) y=0.32 (g)

答: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0.28g析出了铜0.32g。

二、守恒法:

守恒法是解决化学计算常用的一种快速、简便而又准确的一种方法, 在考试时可节省时间又可提高准确率。守恒法一般包括质量守恒 (原子或原子团守恒) 、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以及一些化学变化前后恒定不变的量。下面, 以质量守恒 (原子或原子团守恒) 法实例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从宏观上表达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上可理解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原子质量前后没有变化, 因此质量守恒”。

[例]: (05年全国卷) 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 在反应X+2Y=2Q+R中, 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 生成4.4 g R, 则参加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 ( ) 。

A.46:9 B.32:9 C.23:9 D.16:9

解析由题意得:X+2Y=2Q+R

根据质量守恒, 参加反应Y与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 (4.4+3.6—1.6) :3.6=16:9

解答D

三、极值法 (极端假设法)

所谓“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组成判断的题, 极端假设恰好为某一成分, 或者极端假设为恰好完全反应, 以确定混合体系各成分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解题方法。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成份。在物质组成明确, 列方程缺少关系无法解题时, 可以根据物质组成进行极端假设得到有关极值, 再结合平均值原则确定正确答案。

例1某碱金属单质与其普通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40g, 与足量水完全反应后生成1.79g碱, 此碱金属可能是 ( )

(A) Na (B) K (C) Rb (D) Li

【解析】本题若用常规思路列方程计算, 很可能中途卡壳、劳而无功。但是如果将1.4g混合物假设成纯品 (碱金属或氧化物) , 即可很快算出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取值范围, 以确定是哪一种碱金属。

(1) 假定1.4g物质全是金属单质 (设为R) (2) 假定1.40g全是氧化物设为R2O

则:R→ROH△m

解之MR=24.3

既然1.40g物质是R和R2O的混合物, 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介于24.3—61之间。题中已指明R是碱金属, 相对原子质量介于24.3—61之间的碱金属只有钾,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9。答案为B

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篇8

一、守恒法

守恒具体就是指在化学反应当中, 存在某些守恒关系, 比如质量守恒等. 而使用守恒法进行解题, 是一种在化学计算当中时常运用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守恒法在化学计算当中主要被运用在质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等方面. 通过运用守恒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展现题目当中各项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且能够有效的将解题过程简化. 这种方式经常被用在选择题当中, 速度快, 正确率也高.

例1将1. 92 g铜粉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 当铜粉完全作用之时收集到气体1. 12 L, 那么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

( A) 0. 12 mol ( B) 0. 11 mol ( C) 0. 09 mol ( D) 0.08 mol

解析: 根据相关内容选择使用原子守恒解题. 解题的关键之处是要注意硝酸发生反应之后进行了转化, 并且转化后的物体是硝酸根和二氧化氮, 然后再利用氮原子的守恒进而得出硝酸物质的量. 在此题当中, 1. 92 g的铜粉相当于0. 03 mol, 则生成的硝酸铜是0. 03 mol, 氮原子是0. 06 mol. 而最后收集到的1.12L气体, 这些气体当中无论是二氧化氮, 还是一氧化氮都具有氮原子, 则氮原子是0. 05 mol. 由此可以得出, 最终的答案是 ( B) 项.

二、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化学计算解题方法, 是一种巧解方法. 在使用之时首先计算得出平均分子或者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然后再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出各个成分的物质的量比.

例2有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 1 mol, 经过完全燃烧之后得到了0. 16 mol的CO2, 以及3. 6 g的H2O, 则在以下的说法当中正确的是, 在缓和气体当中 ()

( A) 一定有甲烷 ( B) 一定有甲烷和乙烯

( C) 一定没有乙烷 ( D) 一定有乙烃

解析: n ( 烃) ∶n ( C) ∶n ( H) = 0. 1∶0. 16∶3. 6 /18×2 = 1∶1. 6∶4即混合平均分子式组成为C1. 6H4, 碳原子小于1. 6的只有CH4, 则 ( A) 项正确. 由平均分子式可知, 另一烃中的H原子是4, 那么就一定没有C2H6, 所以 ( C) 项也正确.

三、差量法

差量法主要是运用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 比如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等. 通过这些差量和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 再根据这层关系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

例3在某些硫酸铜的溶液当中, 放入一个质量是1. 12g的铁片, 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铁片表面被一层红色的铜所覆盖, 将铁片取出并且洗净、烘干, 发现铁片的质量变成1. 16g, 计算在这个化学反应当中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铁? 又析出了多少克铜?

解析: Fe + Cu SO4= Fe SO4+ Cu通过这个式子可知, 铁片的质量在增加, 与铁的溶解和铜的析出直接联系, 每溶解56g的铁同时也会析出64 g铜, 则铁片质量增加了64 g - 56 g = 8 g. 然后再根据铁片增加的质量 ( 1. 16 g - 1. 12 g) , 就可以最终计算出Fe的质量, 以及Cu的质量.

设: 溶解的Fe为x ( g) , 析出的Cu是y ( g)

则, x = 0. 28 g, y = 0. 32 g.

四、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主要用于两组分混合物, 或者多组分混合物.求算混合物中关于组分的某个化学量, 比如微粒数、质量等的比例或者百分含量.

例4实验测得乙烯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已知这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的14. 5倍, 那么其中乙烯的质量分数是 ()

( A) 25% ( B) 27. 5% ( C) 72. 4% ( D) 75%

解析: 通过十字交叉法可以计算得出乙烯和氧气的物质的量比, 进而可以求出质量分数.

则乙烯的质量分数是:

所以选择 ( C) 项.

五、极限值法

把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化学问题, 比如混合物. 对这个问题当中某一个因素, 如混合物当中的一个成分进行思考.

例5已知原子量: Li—6. 9, Na—23, K—39, Rb—85. 现在有某种碱金属M和其氧化物M2O组成了一种混合物10. 8 g, 在加入了足够的水, 并且进行了充分反应之后. 将溶液通过蒸发和干燥最终得到16 g的固体物, 由此可以确定M是 ()

( A) 7 ( B) 23 ( C) 39 ( D) 85

解析: 混合物是碱金属单质和共氧化物M2O的混合物, 第一步先考虑全部都是单质之时, M→MOH

Mg 增 17g

10. 8 g ( 16 g - 10. 8 g)

则 Mmax= 35. 3

第二步假如全部是M2O时, M2O→2M2O

( 2M + 16) g 增 18 g

10. 8 g ( 16 g - 10. 8 g)

则 Mmin= 10. 7

所以碱金属的原子相对质量介于10. 7 ~ 35. 3之间, 选择 ( B) 项.

表格题的解题技巧 篇9

一、表格题构成要素

表格题包括表、文、注和问四个基本要素。

1. 表, 即表格。

表格一般由表格名称以及若干横向的行与纵向的列构成一定的栏目, 有的大的栏目下又分成若干小栏目, 各自提供一定的数字或文字信息。栏与栏、行与行、列与列所提供的信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同指向或内在联系。

2. 注, 即备注。

注一般依附于图形或表格之后。从备注于图表的关系看, 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1) 解释性备注, 它是对图表中信息加以解释; (2) 补充性备注, 则是对图表中的信息加以补充或说明。

3.文, 即文字材料。表格题中的文字材料一般是作为背景材料的组成部分, 与表格并列呈现。

4.问, 即设问。从设问的指向看, 有的是针对背景材料 (图表、文字等) 中的某一个或某一方面信息设置的, 有的是针对其中两个或多个信息设置的, 有的则是针对整个背景材料设置的。从设问的内容看, 大体有以下两类:

(1) 图文解读类, 如“图表 (材料) 反映了什么现象 (问题) ?”多从经济学角度考查, 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考查。此类设问在图表题中最为常见。

(2) 关系揭示类, 如“图表 (材料) 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 多从经济学角度考查, 也可以从哲学等其他角度考查。大多是两个图表 (材料) 之间的关系, 也有多个图表或材料之间的关系。从关系内容看, 图表或材料所呈现的问题多是课本基本原理的感性体现, 如供求与价格、生产与分配、收入与消费等。

现就一个具体事例谈谈表格题的答题技巧:

例:表1 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占世界500强的比重 (%)

注:2011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额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74%。

注: (1) 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增长率为26.24%, 比世界企业500强高出15.74个百分点; (2) 2009年, 我国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10倍、美国的5倍、加拿大的3倍。

注: (1) 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在前10位的都是垄断行业的企业; (2) 私营企业的数量在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中仅占3.8%。

根据材料回答:

(1) 表1、表2、表3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知识谈谈如何加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上述例题, 我们从总体上分析一下表格题的解题方法, 这类题的解题过程共分4个步骤:审、读、比、答。

1.审, 即审问题, 明确答题方向。一般的主观题采取先读材料后审题的方法, 但是表格题略有不同。表格类主观题的设问往往不止一个, 这样做是为了能从不同学科、不同单元、不同主干知识的角度全面考查学生能力。也正因为表格题一般包含的信息容量大、隐含信息多、对比点多, 如果先读后审, 容易对学生形成流畅的解题思路造成相对混乱的干扰。如果先审题, 则可以首先通过问题按要求看材料, 例如第一问:“表1、表2、表3各反映什么经济现象?”从问题中的这个“各”, 学生可以首先明确要解答这个问题只要各自抓住表格中心意思即可, 无需找三个表格的共同点。如果问题改为:“表1、表2、表3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则需要在把握三个表格中心内容后, 总结其共性的知识点。

小结:审查表格类主观题的设问必须遵照如下步骤:首先要看共有多少个设问;其次要看每一设问分别涉及何种学科的哪个单元的什么主干知识;接着要看按照序号前后排列的设问之间有何内在逻辑联系, 是否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其它的逻辑关系排列等等;最后, 初步确立回答每一设问的学科主干知识和时政知识, 打好腹稿, 以备读完上面材料后进行下一步答案的组织。

总而言之, 先审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读, 即读表格内容, 明确中心信息。一般读表格时, 可采用“一头二纵三横四注”法。“一头”指一看表头, 通过表格的标题, 学生可以初步判断本题的考查范围。如表3, 我们在判断它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时, 就能从表格的标题看出它的考题范围是围绕第三课和第四课来考的;“二纵”指二看表格纵向;“三横”指三看表格的横向, 通过这两步, 我们就能了解到此题考公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三大产业两方面具体内容;“四注”指四看表格的注解。表3中的注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全面把握表格的中心内容。通过这后三步学生可以了解表格的整体情况, 明确解题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点, 做到心中有数。

3. 比, 即比数据。

要运用联系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比较数据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 (1) 纵向比较, 即上下数据之间比较。如表1, 通过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的比较, 可以看到二者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2) 横向比较, 即左右数据之间比较。如表2, 不同年份营业收入占当年GDP的比较, 可以得出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的结论; (3) 同类比较, 即同类数据之间比较。如表3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与私营企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较, 可以得出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结论; (4) 整体比较, 即表格与注解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如表2, 表格和注解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大企业贡献大、发展快, 但粗放经营的结论。

4. 答, 即写答案, 落实答题思路。

通过以上3个步骤的分析, 学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路, 那么最后一步就是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写出答案。精读题中材料和审视设问的根本目的是要组织好科学规范的答案。现代高考答案生成化、知识主干化和分值集中化等特点, 要求考生必须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的放矢、简练准确、逻辑有序、有理有据等规则去组织答案。

该步骤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 语言准确, 能准确合理运用相关术语答题。如表1注解中所表明的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少, 海外投资海外投资额低, 可以找出其基本结论:我国大企业国际化程度低。

(2) 要点清晰, 不罗列知识点, 能够有针对性地一一解答。如本题中的第二问所考的“如何加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实可以选取的措施就很多, 可是就本题而言, 我们需结合表格中的提示信息一一对应地找到解决方式。

(3) 字迹清楚工整, 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认真规范书写答案, 力争做到“四化”:答案段落化、层次序号化、知识要点化、表达专业化。同时还要反复默读生成答案, 适当编辑, 力求完美。

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技巧 篇10

推断隐含意义,即要求根据文章的某个句子、段落或全文所提供的事实进行逻辑推理,推断出作者没有提到、没有明说或者可能发生的事实。旨在考查考生透过词语的字面意义去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的能力。

设问形式 推断隐含意义的题干中常含infer(推断),suggest(暗示),imply(暗示),indicate(暗示),conclude(推断,得出结论)等词语。常见的题干设题形式如下:

1.We can know from the passage that .

2. We can infer from the (first/last) passage that .

3.The passage/author implies/suggests that .

4.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

5.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dicates that .

解题方法 首先找到相关信息点(推理的依据),然后细读、理解相关信息点的字面意义,最后结合语境和常识,在字面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符合逻辑的推断,从而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解答此类题目,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严格按照阅读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切忌掺杂自己的主观想法或经验;

2.如果某选项中的内容是阅读材料的简单重复,那它就不是推论,也就不是正确答案;

3.如果某选项的内容与经验相吻合,文中却没有涉及,那它就不是从文中推断出来的,也不是正确答案;

4.如果某个选项所表达的内容虽在文中提到了,但很片面或很不完整,那也不是正确答案;

5.文中的虚拟语气和情态动词(should,must,may等)往往能流露出作者的弦外之意,这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答案;

6. 注意作者在文中的措辞,如作者在形容词前用了too,excessively,rather等词,则常带有否定的意味。

例1 The position was offered at the last minute,and I was given two weeks to prepare,a period I spent searching for briefcase(公文包) and standing before my full-length mirror,repeating the words,“Hello,class. I’m Mr Davis.” Sometimes I would give myself an aggressive voice. Sometimes I would sound experienced. But when the day eventually came,my nerves kicked in and the true Mr Davis was there. I sounded not like a thoughtful professor,but rather a 12 year old boy.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author from this paragraph?

A.He would be aggressive in his first class.

B.He was well-prepared for his first class.

C.He got nervous upon the arrival of his first class.

D.He waited long for the arrival of his first class.

解析 推断隐含意义题。根据本段中的But when the day eventually came,my nerves kicked in and the true Mr Davis was there. I sounded not like a thoughtful professor,but rather a 12 year old boy可知本题选C。

推断写作意图,即要求同学们根据短文内容推断作者写作该文的目的。

设问形式

1.The author’s main purpose in writing the passage is to .

2.The passage is meant to .

3.The author’s purpose is to show .

4.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to .

解题方法 作者的写作目的通常有娱乐读者、说服读者接受某种观点和告知读者某些信息三种。

此类题主要有两种解法:

1.主旨推断法。写作目的陷含在作者对为何要表达某个中心主题的阐述中,因此可以根据主旨推断作者的写作目的。

2.文体推断法。根据文体的特点和用途来推断作者的写作目的。记叙文,特别是个人的有趣经历或幽默故事类的文章,其目的是娱乐读者;夹叙夹议的文章,其目的是让读者得到某种启示或教育;广告或议论文的目的是说服读者接受某种产品、服务某种观点;说明文或新闻的目的是告知读者某些信息。

nlc202309020853

例2 Cold weather can be hard on pets,just like it can be hard on people. Sometimes owners forget that their pets are just as used to the warm shelter(住所) as they are. Some owners will leave their animals outside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thinking that all animals are used to living outdoors. This can put their pets in danger of serious illness. There are things you can do to keep your animal warm and safe.

Keep your pets inside as much as you can when the weather is bad. If you have to take them out,stay outside with them. When you’re cold enough to go inside,they probably are too. If you must leave them outside for a long time,make sure they have a warm,solid shelter against the wind,thick bedding,and plenty of nonfrozen water.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text?

A.To solve a problem.

B.To give practical advice.

C.To tell an interesting story.

D.To present a research result.

解析 推断写作目的题。根据第一段的中心句There are things you can do to keep your animal warm and safe可知,这是一篇说明文,其目的是给养宠物的人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答案选B。

推断观点态度,即要求推断作者对某人某事的看法或作者所持的观点。

设问形式

1.The author seems to be in favor of/against .

2.The author may probably agree with/support .

3.What’s the author’s opinion about...?

4.In the author’s opinion...?

解题方法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措辞能推断作者所持的观点或看法,判断作者的态度是客观的、主观的,肯定的、否定的或是中立的。

例3 It is not just unkind but also dangerous to say a four hourly feeding schedule will make a baby satisfied. The first of the experts to advocate a strict clockwatching schedule was Dr Frederic Truby King who was against feeding in the night. I’ve never heard anything so ridiculous. Baby feeding shouldn’t follow a timetable set by the mum. What is important is feeding a baby in the best way,though it may cause some inconvenience in the first few weeks.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about Dr Frederic Truby King?

A.He is strict.

B.He is unkind.

C.He has the wrong idea.

D.He sets a timetable for mothers.

解析 推断观点态度题。由I’ve never heard anything so ridiculous可知,答案选C。

推断文章出处,即通过阅读材料推断材料的来源。

设问形式

1.The text is most likely to be taken from .

2.Where does the text probably come from?

3.Where can we most probably read this text?

解题方法 可根据文章的内容或结构来推断,也可根据各种文体的特征来判断其出处,如广告的用词和格式非常特殊,因此容易辨认;报纸的前面会出现日期、地点或通讯社名称;产品说明一般会介绍其名称、作用或操作方式等。

例4 The multimillion pound new Library of Birmingham (LoB) will be the most visible sign of the way the city is accepting the digitalization(数字化) of everyday life.

nlc202309020853

...

As digital media(媒介) is important to its idea,the project is already providing chances for some of the many small new local companies working at the new technologies.

...

Two other small Birmingham based digital companies are also working on the LoB projects. Substrat,a digital design company,is developing what it calls an example of an “enlarged reality” project. It is about the use of an exciting smart phone,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oB which i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People’s Archive is an online library of historical figures of the city being built up by a digital content company in Cahoots,in which users will be encouraged to add to and comment on the material.

Gambles says: “Technology will enable us to make the library’s content and services open to citizens as never before.”

The text is most probably taken from .

A.a computer book

B.a library guide

C.a project handbook

D.a newspaper report

解析 推断文章出处。文章开头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结尾又有评论,符合新闻报道的特点。答案选D。

推断目标读者,根据短文内容和文中的措辞推断此篇文章主要是写给谁看的。

设问形式

1.The passage is probably written for .

2.Who is the passage written for?

3.The text is written mainly for .

解题方法 解答此类题要根据文章内容,特别是从作者使用的词语和口气来判断。

例5 An unused parking space or garage can make money. If you live near a city center or an airport,you could make anything up to £200 or £300 a week. Put an advertisement for free on Letpark or At my housepark.

Rent a room

Spare room? Not only will a lodger(房客) earn you an income,but also,thanks to the government backed “rent a room” program,you won’t have to pay any tax on the first £4,500 you make per year. Try advertising your room on Room spare or Roommate easy.

Make money during special events

Don’t want a fulltime lodger? Then rent on a short-term basis. If you live in the capital,renting a room out during the Olympics or other big events could bring in money. Grashpadder can advertise your space.

For whom is the text most probably written?

A.Lodgers. B.Advertisers.

C.House owners. D.Online companies.

解析 推断目标读者题。文中围绕如何利用家中闲置的空间来赚取额外的收入进行论述,故其目标读者应为房主。答案选C。

上一篇:院前急救下一篇:四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