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黄龙病防治

2024-09-16

柑橘黄龙病防治(精选8篇)

柑橘黄龙病防治 篇1

柑橘黄龙病的病原物为一种类细菌, 菌体多数呈圆形或者椭圆形, 少数呈不规则形, 大小为 (20~600) nm× (170~1 600) nm。菌体的外部界限是膜质结构, 厚17~33 nm, 平均25 nm, 由3层膜组成。

1 黄龙病的危害

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梢病或黄枯病。发病初期, 新长出来的小叶变黄色, 树冠顶部出现“黄梢”, 逐渐扩展至树枝、树干, 经过约2 a橘树开始枯死 (见图1)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柑橘黄龙病开始在广东省果园内零星出现, 此时并没有引起果农足够的重视, 之病情由南至北发展, 导致广东省2/3面积的橘树被感染, 很多果农绝收, 损失惨重。2013年黄龙病蔓延至江西省赣南地区, 感染的区域由南往北不断蔓延, 例如寻乌县, 首先病害发生在县城周边, 县城周边果园发病率高达80%, 然后逐渐向山区延伸, 其他县区也有不同程度感染。这对赣南地区柑橘产业的打击非常严重, 很多农户面临转型的危机。

2 黄龙病传播途径

黄龙病主要以橘树木虱为传播媒介, 还可借助嫁接、菟丝子传播;带病苗木或带病接穗是远距离传病的主因, 往往使无病的新区变成病区。

3 柑橘黄龙病防治技术

3.1 加强果农宣传培训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防控宣传月活动, 编印宣传资料, 制作技术手册, 制作防控电视专栏。二是扩大果农培训, 组织县、乡镇、村果业技术骨干集中培训;邀请省市专家举办果业技术培训班, 包括乡镇分管领导、村“两委”、村级果技员、果品加工企业及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实行果技员、果农和社会培训相结合, 确保培训工作全覆盖。

3.2 保护好橘树生态平衡

黄龙病常常由木虱传播, 而木虱的天敌是瓢虫, 包括异色瓢虫、六斑月瓢虫、双待盘瓢虫及草蛉, 要保护并利用昆虫界生态平衡, 少用除草剂。用割草机剪除附香子、茅草、狗牙根及含羞草杂草, 剪碎或粉碎覆盖在橘树园当中沤肥, 保护并利用浅根植物、阔叶植物及有花的草本植物来创造丰富的植被, 比如铺地兰、拖地莲、鸭拓草及马齿苋等良性杂草, 为木虱的天敌提供充足的食料, 利用瓢虫减少木虱的繁殖量。从食物条件上来对种群的发生量进行限制, 减少木虱大面积传播。

3.3 实施“无人机”喷洒农药培训

组织无人驾驶飞行器操控手培训, 让果农取得无人机操控手资格证, 为下一阶段“专业机防”提高木虱防治效率。

3.4 合理规划果园

在对果园进行规划时, 要布局合理, 同一果园果树品种、果龄要相对相同, 也可以种植一些受害相对比较轻的宽皮桔类品种;在不同的果园中可以种植一些隔离带, 隔离带不要种植云香类植物, 从而保证枝梢抽发时能够集中整齐, 减少越冬橘树上木虱早期食用的食料及繁殖场所。

3.5 科学地栽培管理

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来促进橘树的生长, 根据不同的季节, 对橘树嫩芽进行修剪, 盛夏剪除全部新长的嫩芽, 减少夏秋期间木虱的生活繁殖场所;秋季去除零散的嫩芽, 留下完整的嫩芽;晚秋时, 剪除晚秋嫩芽。通过这些措施, 可以促进橘树能够整齐茁壮地生长, 从而增强橘树抗病能力。

3.6 科学施肥

对种植土壤进行检测, 通过测土来补充缺少的营养成分, 即按需配肥;同时, 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肥料, 尤其要加强施用秋稍肥, 及时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钙、镁和锌等元素, 协调柑橘生长与营养平衡, 增强柑橘的抗病能力, 减轻病害侵害及减少农药的使用, 避免肥料浪费造成的环境污染。此外, 多施用有机肥、农家肥, 多种绿肥。

3.7 科学处理病果树

对感染过的病果树, 应整片挖除病树、老树, 清理环境, 先种植一年短期作物后再种植橘树。采用隔离种植, 避免把病树上的木虱转移到健康的橘树上。对于受害果树, 喷洒低毒混合农药进行防治;或者应用中 (草) 药制剂, 由多种成份复方而成的药剂, 具有调理生长, 提高作物免疫力, 杀菌广谱、持效期长、由内而外防病治病的优势;单一成分的常规用药具有速效 (抗药性较大) 的特性。中西结合、复配使用有利于优势互补, 在重症治疗时保障效果。

3.8 注重不同时机防治黄龙病

木虱是黄龙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木虱在气温低于8℃时不活动, 高于18℃开始繁殖, 一般3—4月是灭杀木虱的最佳时期, 5—6月夏稍期是灭虫第二高峰期, 7—9月是灭虫第三高峰期, 10—11月是灭虫第四高峰期。在不用时期, 应选用不同混合农药及不同浓度农药进行灭杀。每次新梢抽发整齐, 统一喷药防治。同时, 农药施用时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疫情通告配备农药, 灭杀效果会更好。此外, 应严格按照农药品种的使用准则来执行, 禁止使用毒性高、残留多及致病率高的农药, 应优先选用毒性低且残留少的有机生物农药。

4 结语

为防止柑橘黄龙病的发生, 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保护好橘树生态平衡, 及时防治木虱, 加强栽培管理, 做好果园规划, 科学处理病果树, 对果农做好科学防治柑橘黄龙病的宣传与培训工作, 从而对柑橘黄龙病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柑橘黄龙病防治 篇2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跨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两气候带,境内山峦叠障,气候多样,主栽有柑橘、龙眼、荔枝、香蕉等果树,是我国重要的水果产区之一。2002年全省水果面积55.4万公顷,总产量424.9万吨,总产值80.8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20%。其中柑橘栽培面积16.1万公顷、产量191.1万吨。果园面积居全国第6位、总产量据第7位。其中柑橘总产、人均占有量、鲜果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福建也是我国柑橘鲜果出口大省,2000年出口东南亚柑橘鲜果达8万多吨,95%为椪柑,柑橘出口量占全国柑橘出口总量的36.7%。其中永春县达到4万多吨,水果生产已经成为福建省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1997年后随着我国南方主要果品的结构性过剩与滞销,以及受1999年冻害的影响,福建果树栽培面积总体上开始止增回跌。为此,1998年福建省农业厅制定了《福建果业品种结构调整优化指导意见》,今年,福建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局又根据福建省果类分布及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品种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链发展及不均衡、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推广体系发展滞后等问题,在分析了优势果类的市场前景、竞争力的基础上,又编制了《福建省优势果类发展规划(2004—2010年)》,提出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将“闽南—闽东沿海亚热带常绿果树带”、“闽西—闽北低海拔河谷盆地柑桔带”、“闽北—闽西中低海拔落叶果树带”确定为福建优势果类发展的优势区域。通过5年努力实现优势区域内的优势果类产量占全省产量的比重由目前65%提高到80%以上,无公害优质果率提高10%,平均单产较目前提高10%,柑橘鲜果出口量增长100%,达15万吨;晚熟龙眼、荔枝、枇杷以及早熟梨鲜果出口达5万吨。同时,将重点加强优势果类无公害生产、良种繁育体系、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加工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的建设。

同样,柑橘生产也朝着优质化、早、晚熟化方向发展,并逐步向最适宜栽培区集中。福建坐山临海,气候多样,具有发展早、晚熟柑橘品种的优势,闽西龙岩盆地露地栽培的特早熟温州蜜柑在8月底~9月初成熟,早熟温州蜜柑在9月底成熟,相同品种成熟期比浙江提早15~20天。闽东沿海地区受海洋、纬度双重影响,越冬条件好,晚熟柑橘可挂树越冬,晚熟椪柑、夏橙可分别延迟至2~3月、4~5月采收。因此,闽西北的柑橘正逐渐向热量条件较好的低海拔河谷区集中。

二、福建柑橘黄龙病的发生情况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是一种通过木虱、嫁接在韧皮部传染的柑橘检疫性病害,是引起柑橘低产,橘园衰败的主要原因。福建与广东一样,都是柑橘黄龙病的老病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木虱存活区北扩,越冬成虫在-1℃~-10℃条件下可以存活8个月,其中人类的活动也大大加速了该病的发生与传播,黄龙病在福建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省的所有橘区。柑橘黄龙病表现出南重北轻、低海拔重高海拔轻、老区重新区轻;就品种而言,芦柑、蕉柑发病重,雪柑、福橘次之,温州蜜柑、柚类发病较轻,脐橙发病很少,但没有不感病的品种,并表现出树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的现象。但初结果树和幼龄树最为敏感,在度尾蜜柚的苗圃中也曾发现过黄龙病。1997年由于橘贱失管,引起柑橘黄龙病大暴发。据2001~2003年对各地送检的样品检测,最高的芦柑株发病率达50%~70%,其次为温州蜜柑30%。柑橘黄龙病具有隐症带毒现象,并与缺素症、因水害引起的黄化相混淆。尤其以秋季气温在25℃以下时为黄龙病的显症期,表现为叶小、花多、果小。

三、福建防治柑橘黄龙病的基本经验

(1)确定应对策略。由于柑橘木虱在福建全境普遍发生以及柑橘栽植的广泛性,通过对木虱生态规律的研究考察,认为在现有条件下,从根本上消灭柑橘木虱是不可能的,柑橘黄龙病在福建柑橘产区已与柑橘产业形成长期的共生共存局面,因此在防治策略的制定上也以此为出发点。

(2)实行健康栽培。植株树势的强健培育是控制柑橘黄龙病发生程度和扩散速度的有效

措施。以永春县为例,该县在9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培养独立树、培育自然开心型树冠、自然生草栽培、疏花疏果、营养诊断、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整套配套技术,特别重视在防治螨类、粉蚧类、蚜虫、疮痂病、炭疽病、黑点病等病害时兼治木虱的工作。由于实行健康栽培,使柑橘的栽培面积与产量连年上升,2002年柑橘栽培面积14.9万亩、产量20.9万吨,出口4.15万吨,创汇1410万美元。目前柑橘黄龙病株的发生率为1%~2%。

(3)应用营养诊断。柑橘黄龙病的症状与某些微量元素缺乏症近似,因元素缺乏症引起的树势衰弱也会诱使染病植株的发病。因此柑橘黄龙病的检测与防治,可以与柑橘园的土壤营养诊断普查相结合,永春的芦柑园曾连续几年进行过土壤、叶片的分析测试,通过加强栽培管理,使黄龙病的株发病率降到了1%以下。对pH值较低的红黄壤,容易缺素,容易发病,每亩施用30公斤石灰进行矫治。

(4)补植新桔树。黄龙病病株挖除后,在当年或次年再植。但补植时,定植穴应用石灰消毒,添加客土,施足基肥,大苗移植。

(5)强化科研、监测。目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省农产品检测中心分别建有柑橘黄龙病的PCR快速检测体系,前者还是我国柑橘黄龙病的重要研究单位之一。每年对省内的重点监控区域进行取样检测,及时掌握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动态。近年来,还与台湾合作,进行PCR检测及无病毒苗木的试验研究工作。

四、结论与建议

(1)提高对柑橘黄龙病的认识。上一世纪80年代,我省飞云江以南的平阳县龙港镇等局部区域发生了柑橘黄龙病,通过采取挖除病株扑灭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但同时该地的柑橘栽培也基本毁灭,这与我们防治该病的初衷是相悖的。本次我省温州、台州、丽水等柑橘主产区更大范围发生的柑橘黄龙病疫情,提醒我们,要扑灭黄龙病,全面、彻底、干净清除菌源,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而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任务。福建省柑橘业的发展正是在与黄龙病的长期对屿治理中蓬勃兴起的,这一点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坚定了我省在积极防控柑橘黄龙病的同时稳定发展柑橘产业的坚定信念。

(2)视发生情况区别对待,对确诊为柑橘黄龙病侵染的发病单株,要坚决挖除,迟挖不如早挖,以减少污染源;对发病率较低的柑橘园,挖除病株后,可以在当年或次年补植。但补植时,定植穴应用石灰消毒,添加客土,施足基肥,大苗移植。对发病严重或株发病率在20%以上,以及因失管造成桔园严重早衰、黄化,且木虱虫口密度高的桔园必须弃园重种。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防患意识。目前,在柑橘生产第一线的橘农、农技推广人员对柑橘黄龙病还缺乏必要的认识,技术推广部门应当加强柑橘黄龙病的识别及防治技术的宣传、培训。

(4)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在提供财政支持挖除发病株的同时,更要鼓励在集中优势产区积极发展新桔园,要尽快改变因发现黄龙病病株而不能再新植的片面做法。要加强对柑橘无病毒苗木繁育工作的支持,加快柑橘黄龙病快速检测体系的建设。

(5)强化区域化栽培。省农业厅出台了包括柑橘在内的《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应当加快实施,以提高我省柑橘产业优势,并将柑橘黄龙病可能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特别是划入柑橘优势区域的县(市、区),要全面推行柑橘健康栽培技术,切实做好木虱防治,控制黄龙病的蔓延。

富川县柑橘黄龙病防控措施探讨 篇3

关键词 柑橘;丰产栽培;黄龙病;富川县

中图分类号:S436.6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04

广西贺州市富川县有着良好的柑橘栽培种植历史,各级政府对柑橘种植业都给予了大力扶持。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种植过程中黄龙病严重危害柑橘生长,在富川县多地仍屡有暴发,给果农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因此,推广柑橘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以控制黄龙病的发展蔓延显得尤为重要。

1 柑橘黄龙病的危害

富川县是柑橘种植大县,建设有柑橘园3万hm2,每年产值达20亿元,黄龙病作为柑橘种植中最主要的病害,对富川县柑橘种植业的危害非常大。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县柑橘黄龙病发病率在5%左右,后期经过治理发病率得以控制。最近几年,因种植面积逐步扩大,黄龙病的发生又有所增加,在发病较为严重的果园,植株发病率达到10%。当柑橘幼树发病后,植株2 d内就会衰退;当柑橘成年树发病后,病菌侵染果实,造成果实口感下降明显,将影响其市场销售前景。果园感染黄龙病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5 a內就可能导致全部植株枯死,果实品质下降非常明显,影响果品的市场销售前景,柑橘种植将遭受到毁灭性打击[1]。黄龙病的发生贯穿于柑橘生长全过程,5 a左右的柑橘植株感染率最高,部分幼树还未结果就感染黄龙病,如果农户的后续措施不到位,最后只能忍痛全部销毁,带来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

2 富川县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现状

2.1 病情发生较为复杂

黄龙病病情的发生发展较为复杂,这是影响整体防治效果的最大因素。有的叶片黄化同果实患病同时发生,枝条逐步开始黄化,果实出现“阴阳果”,发育很不正常;有的叶面枝条生长正常,并未出现黄化现象,但果实发育异常,部分果农存有侥幸心理,造成后期病情集中爆发;有的发病零零散散,只有老枝发病,新抽枝条反而不发病,病情年年无法根治,每年都会影响柑橘产量[2]。

2.2 木虱防治难度较大

对既有病园来说,患病植株是初次传染源;而对新园来说,接穗或病苗则是初次传染源。当病菌再次传播时,主要是通过木虱作为传播媒介[3]。由于富川县农村地区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导致果园内管理人员力量偏弱,很多果园平时疏于管理,防治木虱的措施很不到位,这在山区地区的柑橘种植园里特别突出。加之木虱世代叠加繁殖迅速,给黄龙病通过木虱进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3 监测工作不够及时

虽然富川县政府高度重视黄龙病病情和木虱虫情监测机制建立,但有的果农对黄龙病的危害程度认识不足,平时管理时未能认真查看植株患病情况,没有按照规定渠道逐级向农技部门反映,导致治理工作出现延误。

2.4 各项投入力度不足

由于富川县各级政府和农技部门的财力有限,在防治黄龙病方面的各项投入力度不足。像木虱毒力测定、黄龙病发展蔓延确诊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支持,但在现有条件下很难一蹴而就,这就影响了整体防治效果。

3 富川县防控柑橘黄龙病丰产栽培技术

3.1 推广优质抗病品种

黄龙病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难以人工分离培养,故现尚无完全抵御病害侵袭的优秀柑橘抗病品种被选育出来。但经过人工选育,能够开发获得适合富川县气候条件特点,且对黄龙病具有较强抵御能力的优秀地方柑橘品种,如沙田柚、融安金橘、桂橙一号等,其遗传性能稳定、病害抗性较佳、植株形态良好、果品外观较好,对栽培管理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市场销售前景喜人,应在种植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另外,当地相关部门要继续坚持联合执法行动,坚决查处无植物检疫证和生产许可证,且无法准确说明来源产地的非法苗木,从品种源头上降低黄龙病发病可能。

3.2 调整果品种植结构

木虱是黄龙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在患病果园,即使将病株挖掉后再栽种新苗,木虱也仍然有较大可能将病菌传播到新树上,并进而影响到其他老树的生长,导致果园柑橘内植株整体长势下降[4],果树不能正常挂果,果品外观遭受严重损害,从而柑橘失去了栽培种植价值。为此,如果果园内黄龙病爆发严重,应果断进行挖除,再补栽非柑橘类果树,如梨、苹果、石榴、桃和树莓等落叶果树,既降低了黄龙病复发的可能,也使果农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另外,政府要加紧制定政策条例,使执法部门在砍除病树、销毁不合格苗木以及农户获得经济补偿等方面有所依据,使黄龙病防治工作获得果农们的支持。

3.3 加强种植栽培管理

种植实践表明,柑橘栽培管理水平越好,树势长势越佳,其患黄龙病的概率就越低。为此,必须加强柑橘种植过程中的管理水平,以提高苗木对病害的整体抗性。例如,所选果园应排灌方便、水源卫生、土壤肥沃,且应远离农田或污染企业;种植苗木时,应将根系自然舒展开,并浇好定根水,避免根系同肥料直接接触;根据柑橘品种的不同选择最佳株行距;幼苗主要施氮肥,配以少量的磷钾肥;3年内幼树要按10∶3 ∶5的比例施氮、磷、钾肥;成年果树要配以有机肥;另外,在施花前肥或稳果肥时,都要注意肥料配比。萌动期、开花期或果实膨大期时,应做好浇水排涝工作。定植后,要根据柑橘品种的不同,合理选择枝条修剪方法,甜橙类要留好春梢、脐橙要注重减少花量、椪柑要控制好夏梢等。

3.4 完善病情监测机制

从富川县柑橘木虱发生规律看,第一代主要集中在4月份,5月初起第二代出现,之后每隔一个月就可能出现一代,第4、5代危害最大,同时出现世代叠加现象。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治理念,完善现有病情监测机制,根据历年黄龙病和木虱发生规律及早建立预警数据模型,实现对虫害害情的动态监测预报,特别是要加强失管果园或半失管果园虫情害情的监测。要利用标语、广播、电视、短信等各种媒介,向广大果农普及黄龙病和木虱防治常识,畅通信息反馈渠道,重点区域要安排专人定期巡查,从而形成统防统治的良好态势。

3.5 实行挖控并举策略

对柑橘黄龙病防治工作,应始终坚持挖控并举的防治策略。继续坚持网格化、片区化、点对点式管理模式的良好传统,定期督促各级对辖区病树开展虫情害情普查,将害情防治工作责任落实到一村一户。按照黄龙病病株认定标准,集中专业队伍坚决在第一时间挖除掉病树。建立害情长期监测机制,一经发现黄龙病病情出现,果断处理控制害情蔓延,将果农的损失降至最低。

4 结语

当前,柑橘种植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富川县农业发展中的支柱型产业,有关部门和果农必须高度重视黄龙病防控工作,依靠现代农技技术,大力推广柑橘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才能真正使柑橘种植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帮手。

参考文献

[1]唐仙寿,何世忠.柑橘栽培技术在综合防控柑橘黄龙病中的集成应用[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6(2):30-32.

[2]易良芬.晚熟柑橘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简析[J].南方农业,2016,10(6):40.

[3]伍线谱.柑橘病虫害农业防治措施[J].湖南农业,2017(2):15.

[4]蒋章富,莫昌乐.江华县柑橘黄龙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16(6):49-51.

柑橘黄龙病防治 篇4

1 资源县柑橘黄龙病发生情况

资源县柑橘黄龙病始于2002年在椪柑和沙田柚树上零星发生。2005年广西启动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以来, 资源县农业局水果部门严格按照区、市会议精神及部署, 狠抓落实, 并迅速投入到柑橘黄龙病综合治理工作当中。2005年11月至翌年2月, 资源县农业局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柑橘果园进行调查统计, 发现重发生柑橘黄龙病的果园18.7 hm2, 轻发生的果园14.7 hm2, 零星发生的36.7 hm2, 感病果园主要是椪柑和沙田柚。资源县现有柑橘面积1466.7 hm2, 其中脐橙1000.0 hm2, 椪柑266.7 hm2, 早温200.0 hm2。截止目前, 共普查柑橘面积1466.7 hm2, 150万株, 普查病株率为0.94%, 共砍挖销毁黄龙病树1.48万株。

2 资源县防治柑橘黄龙病的主要措施

2.1 成立机构, 建立健全综合治理领导体系

做到领导重视, 各部门各司其责, 齐抓共管。先后成立了资源县柑橘黄龙病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资源县柑橘黄龙病专家鉴定组以及资源县柑橘黄龙病清除工作队, 并制定了相应的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2.2 加大宣传发动, 形成良好的群防群治社会氛围

共印发柑橘黄龙病宣传及防治资料15000余份, 书写永久性警示标语30条, 举办柑橘黄龙病培训班69期。通过加强对果农进行柑橘黄龙病培训, 使他们充分认识了防治柑橘黄龙病的重要性, 让防治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

2.3 建立苗木检疫制度, 种植无病繁育苗木

加强柑橘苗木市场检疫, 阻隔柑橘黄龙病的流通渠道, 每年由农业执法大队牵头, 组织植检、水果、经作、种子管理等机构对苗木市场进行地毯式检查, 对无证生产和经营的苗木予以没收, 并进行集中销毁处理, 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建立无病苗木繁育基地, 大力提倡和推广种植无病苗木。

2.4 建立木虱观测网点, 预防柑橘木虱

由病虫测报站定期发布病虫情报, 为果农及时扑杀木虱提供保障。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媒介, 根据木虱发生规律, 及早及时扑杀, 阻止木虱传播, 切断病原扩散途径。

2.5 标本兼治, 综合防治

加强果园管理, 健身栽培, 增强树势, 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新梢抽发期及时喷药预防柑橘木虱, 防止木虱吸食传病;彻底挖除烧毁黄龙病树, 有效阻隔柑橘黄龙病在田间传播蔓延。

3 资源县防治柑橘黄龙病的成效

(1)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 经过几年努力, 使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和为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柑橘黄龙病的发生率由2005年的0.94%下降到2008年的0.08%, 为资源县柑橘丰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由于柑橘黄龙病的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资源县柑橘产量逐年恢复和提高, 全县总产量由2005年的20000 t提高到2010年的25000 t, 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柑橘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 篇5

一、症状

柑橘黑星病多发生在接近成熟的果实上,很少在青果上发生。根据被害果实的症状它又可分为黑星型和黑斑型。

1.黑星型:受害果面发生红褐色小斑,后扩大至圆形,周围隆起,红褐色至黑褐色,中央凹陷,灰褐色,其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点,仅侵害果实表皮。

2.黑斑型:受害果初生淡黄色或橙黄色小点,逐渐扩大变为暗褐色至黑色不规则病斑,略凹陷,中央散生许多小黑点,严重时病斑可连接成片,甚至扩大到整个果面。

柑橘黑星病病斑一般为直径2~6毫米,散生,一个果上可发生数个至数十个病斑,受害严重时,病斑密布或连成片,常导致落果。枝梢和叶片受害后,其症状与在果实上的相似。

二、防治措施

1.清洁田园:病菌主要来自落在地面的病叶、病果和病枝,冬春季要做好清园工作。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将落叶、残枝、落果收集干净并加以烧毁,同时喷施1次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结合深翻施肥,把表土落叶等混合石灰埋入深处,以减少病菌来源。此外,发病严重的果园,春末夏初要及早清理地面落叶,也可减轻该病的发生。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合理用水,适当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对于感病品种和老年树,还要注意缺镁症、流胶病等的防治,以免削弱植株的抗病力。此外,在采收及储运时,尽量不要损伤果皮,以免在储运期间增加该病的危害。

富川县柑橘黄龙病防控措施探讨 篇6

1 柑橘黄龙病的危害

富川县是柑橘种植大县,建设有柑橘园3万hm2,每年产值达20亿元,黄龙病作为柑橘种植中最主要的病害,对富川县柑橘种植业的危害非常大。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县柑橘黄龙病发病率在5%左右,后期经过治理发病率得以控制。最近几年,因种植面积逐步扩大,黄龙病的发生又有所增加,在发病较为严重的果园,植株发病率达到10%。当柑橘幼树发病后,植株2 d内就会衰退;当柑橘成年树发病后,病菌侵染果实,造成果实口感下降明显,将影响其市场销售前景。果园感染黄龙病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5 a内就可能导致全部植株枯死,果实品质下降非常明显,影响果品的市场销售前景,柑橘种植将遭受到毁灭性打击[1]。黄龙病的发生贯穿于柑橘生长全过程,5 a左右的柑橘植株感染率最高,部分幼树还未结果就感染黄龙病,如果农户的后续措施不到位,最后只能忍痛全部销毁,带来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

2 富川县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现状

2.1 病情发生较为复杂

黄龙病病情的发生发展较为复杂,这是影响整体防治效果的最大因素。有的叶片黄化同果实患病同时发生,枝条逐步开始黄化,果实出现“阴阳果”,发育很不正常;有的叶面枝条生长正常,并未出现黄化现象,但果实发育异常,部分果农存有侥幸心理,造成后期病情集中爆发;有的发病零零散散,只有老枝发病,新抽枝条反而不发病,病情年年无法根治,每年都会影响柑橘产量[2]。

2.2 木虱防治难度较大

对既有病园来说,患病植株是初次传染源;而对新园来说,接穗或病苗则是初次传染源。当病菌再次传播时,主要是通过木虱作为传播媒介[3]。由于富川县农村地区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导致果园内管理人员力量偏弱,很多果园平时疏于管理,防治木虱的措施很不到位,这在山区地区的柑橘种植园里特别突出。加之木虱世代叠加繁殖迅速,给黄龙病通过木虱进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3 监测工作不够及时

虽然富川县政府高度重视黄龙病病情和木虱虫情监测机制建立,但有的果农对黄龙病的危害程度认识不足,平时管理时未能认真查看植株患病情况,没有按照规定渠道逐级向农技部门反映,导致治理工作出现延误。

2.4 各项投入力度不足

由于富川县各级政府和农技部门的财力有限,在防治黄龙病方面的各项投入力度不足。像木虱毒力测定、黄龙病发展蔓延确诊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支持,但在现有条件下很难一蹴而就,这就影响了整体防治效果。

3 富川县防控柑橘黄龙病丰产栽培技术

3.1 推广优质抗病品种

黄龙病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难以人工分离培养,故现尚无完全抵御病害侵袭的优秀柑橘抗病品种被选育出来。但经过人工选育,能够开发获得适合富川县气候条件特点,且对黄龙病具有较强抵御能力的优秀地方柑橘品种,如沙田柚、融安金橘、桂橙一号等,其遗传性能稳定、病害抗性较佳、植株形态良好、果品外观较好,对栽培管理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市场销售前景喜人,应在种植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另外,当地相关部门要继续坚持联合执法行动,坚决查处无植物检疫证和生产许可证,且无法准确说明来源产地的非法苗木,从品种源头上降低黄龙病发病可能。

3.2 调整果品种植结构

木虱是黄龙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在患病果园,即使将病株挖掉后再栽种新苗,木虱也仍然有较大可能将病菌传播到新树上,并进而影响到其他老树的生长,导致果园柑橘内植株整体长势下降[4],果树不能正常挂果,果品外观遭受严重损害,从而柑橘失去了栽培种植价值。为此,如果果园内黄龙病爆发严重,应果断进行挖除,再补栽非柑橘类果树,如梨、苹果、石榴、桃和树莓等落叶果树,既降低了黄龙病复发的可能,也使果农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另外,政府要加紧制定政策条例,使执法部门在砍除病树、销毁不合格苗木以及农户获得经济补偿等方面有所依据,使黄龙病防治工作获得果农们的支持。

3.3 加强种植栽培管理

种植实践表明,柑橘栽培管理水平越好,树势长势越佳,其患黄龙病的概率就越低。为此,必须加强柑橘种植过程中的管理水平,以提高苗木对病害的整体抗性。例如,所选果园应排灌方便、水源卫生、土壤肥沃,且应远离农田或污染企业;种植苗木时,应将根系自然舒展开,并浇好定根水,避免根系同肥料直接接触;根据柑橘品种的不同选择最佳株行距;幼苗主要施氮肥,配以少量的磷钾肥;3年内幼树要按10∶3∶5的比例施氮、磷、钾肥;成年果树要配以有机肥;另外,在施花前肥或稳果肥时,都要注意肥料配比。萌动期、开花期或果实膨大期时,应做好浇水排涝工作。定植后,要根据柑橘品种的不同,合理选择枝条修剪方法,甜橙类要留好春梢、脐橙要注重减少花量、椪柑要控制好夏梢等。

3.4 完善病情监测机制

从富川县柑橘木虱发生规律看,第一代主要集中在4月份,5月初起第二代出现,之后每隔一个月就可能出现一代,第4、5代危害最大,同时出现世代叠加现象。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治理念,完善现有病情监测机制,根据历年黄龙病和木虱发生规律及早建立预警数据模型,实现对虫害害情的动态监测预报,特别是要加强失管果园或半失管果园虫情害情的监测。要利用标语、广播、电视、短信等各种媒介,向广大果农普及黄龙病和木虱防治常识,畅通信息反馈渠道,重点区域要安排专人定期巡查,从而形成统防统治的良好态势。

3.5 实行挖控并举策略

对柑橘黄龙病防治工作,应始终坚持挖控并举的防治策略。继续坚持网格化、片区化、点对点式管理模式的良好传统,定期督促各级对辖区病树开展虫情害情普查,将害情防治工作责任落实到一村一户。按照黄龙病病株认定标准,集中专业队伍坚决在第一时间挖除掉病树。建立害情长期监测机制,一经发现黄龙病病情出现,果断处理控制害情蔓延,将果农的损失降至最低。

4 结语

当前,柑橘种植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富川县农业发展中的支柱型产业,有关部门和果农必须高度重视黄龙病防控工作,依靠现代农技技术,大力推广柑橘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才能真正使柑橘种植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帮手。

参考文献

[1]唐仙寿,何世忠.柑橘栽培技术在综合防控柑橘黄龙病中的集成应用[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6(2):30-32.

[2]易良芬.晚熟柑橘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简析[J].南方农业,2016,10(6):40.

[3]伍线谱.柑橘病虫害农业防治措施[J].湖南农业,2017(2):15.

柑橘黄龙病防治 篇7

关键词:黄龙病,柑橘,木虱

柑橘作为莲都果业的一大产业在莲都种植业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2000年, 莲都在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疫情普查任务中首次发现了黄龙病株。之后几年, 黄龙病在莲都地区迅速蔓延开来, 至2004年达到了发病高峰, 对莲都柑橘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 致使相关产业在面积、产量、效益等多方面出现了全面滑坡。在此之后, 近10a以来, 经过广大科研工作者和柑橘栽培生产、植物保护检疫工作者不懈地努力和探索, 莲都区的柑橘生产逐渐走出黄龙病的阴影, 在柑橘产量等方面回暖的同时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治研究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1 莲都区黄龙病发生情况及防控成效

从近10a的防控成效看, 2001~2013年, 莲都区黄龙病的发病株数是呈现突增到减少的趋势的, 各年分别发病9864株、195076株、64634株、64626株、54500株、47776株、34217株、24697株、21551株、13623株、9254株、8305株、5136株, 病株率从2002年的2.7%减少到2013年的0.75%。而木虱发生面积则从2004年的2704.86hm2减少到2013年198.47hm2, 下降了92.66%。无论是在病株数还是在发病面积上, 莲都区的防控都显现出明显的成效, 共挽回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以上。从2003年起, 在省级黄龙病专项治理验收考核中, 成绩都达到优秀, 植物检疫站连续10a获得省级先进。

具体到最新的2013年, 莲都区完成柑橘黄龙病普查面积达4105.62hm2 (其中新种植柑橘面积73.33hm2) , 普查率达100%, 其中发病面积687.9hm2, 比去年减少222.41hm2, 下降了24.4%;查出并挖除病株5136株, 比去年8305株减少了3169株, 下降了38.1%, 挖除率达100%, 病株处理合格率达100%, 挽回经济损失80多万元。柑橘木虱开始统防统治, 全区木虱防治面积达7333.33hm2次, 用药量达0.97万kg, 防治覆盖率达100%。木虱发生面积从518.61hm2下降到198.47hm2, 下降了61.2%。以紫金街道开谭村为例, 2013年柑橘统防统治面积42.87hm2, 经过2次防治共用药171kg, 统防统治后果园基本不见木虱分布, 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 黄龙病蔓延成因探索

2.1 违章调运, 形成远距离传播

苗木带毒是黄龙病远距离或向新区传播的重要途径, 如从病株上采穗育苗, 则育出的苗木一般都带病。而长期以来柑橘苗木培育的不规范及苗木管理的混乱, 造成了大批量病苗上市, 为柑橘生产埋下隐患。丽水市就是在浙江省近10a来推行柑橘品种结构调整后, 橘园高接换种, 部分育苗户或橘农便受利益驱动, 擅自从广东、福建、温州等疫情发生地违章引入带菌接穗, 病原随机进入新区, 然后扩散为害。病株挖除后再行补种的种苗主要来源于当地自繁自育, 病区果园内直接繁育现象十分严重, 持续批量病苗又成为老病区在污染源和无病区的新传染源, 加速病害流行。

2.2 橘园失管, 形成疫情传播温床

除了前面提到的随病接穗、病苗传播的传播途径以外, 柑橘木虱也是黄龙病的重要传播源。在这种柑橘病害的流行与病株数量和传病虫媒木虱的数量是紧密相关的背景下, 生产上及时挖除病树、防治木虱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 柑橘生产主要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 管理参差不齐, 再加上近年来市场不景气, 果价低, 大量农民外出务工而减少了对果园的投入, 管理粗放, 掠夺性生产。这样的背景下, 特别是失管柑橘园面积扩大, 为柑橘传媒昆虫繁衍与传毒, 以及病原扩散蔓延提供了条件。

2.3 农民干部防控意识淡薄, 限制防控工作开展

许多地区的政府领导和干部群众, 对黄龙病缺少思想上的警惕, 认为黄龙病的发生会影响柑橘产品销售, 而黄龙病防控则会阻碍当地柑橘生产发展, 对黄龙病的防控工作不重视, 措施上不到位。由于在宣传上实行内紧外松, 不能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导致新病区和无病区橘农对黄龙病发生流行为害规律及其传染性、危险性、为害性和防治艰难性认识的片面性, 防疫意识并未真正提高, 病苗照种, 病株不挖, 甚至不理解不支持检疫部门的检疫工作。

3 莲都区黄龙病防控经验总结

3.1 成功范例

3.1.1 莲都区紫金办事处高塘村干亩无公害碰柑生产基地

2004年, 莲都区是黄龙病的高发区, 黄龙病可谓是肆虐成灾。但这一现象在莲都区紫金办事处高塘村干亩无公害碰柑生产基地却完全不同。该基地历年来注重果园栽培管理和及时统一防治病虫害, 在周邻乡村柑橘黄龙病发生较重的情况下, 未见发生黄龙病。所生产的果品, 质优、味浓、优质果率较高、分级销售, 近年产量、效益不减, 平均产量2000~3000kg/667m2左右, 产值在3000元以上, 碰柑生产收入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

3.1.2 莲都区太平乡下村

莲都区太平乡下村, 全村柑橘面积102hm2。柑橘是他们生活的最主要来源, 品种多样, 以碰柑为主、兼有早熟、特早熟温州蜜柑、脐橙、杂柑等, 由于栽培管理精细, 病虫防治好, 柑橘树长势强、联防联治工作做到位, 在周边区域发病的情况下, 该村柑橘品种都生长依然“太平”, 树势健壮, 每667m2平均产量2000~3000kg, 产值3000~4000元。

3.2 对策建议

前几年黄龙病在莲都的爆发给莲都区的柑橘发展敲响了一个警钟。也正是在这之后, 在广大科研工作者以及前文提到的一些成功防控地区的带头作用下, 莲都区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防治黄龙病的发展道路。

3.2.1 健全队伍, 落实责任

柑橘黄龙病的防治工作涉及到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各种手段, 只有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下才能保证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而松散的管理队伍以及相关领导干部缺乏防控意识正是黄龙病得以爆发的源头之一。为此, 要不断的健全防控队伍, 加强领导干部的防控意识, 做到层层负责, 密切配合, 从而形成高效联动的防控工作责任体系。

就莲都区来说, 莲都区先后成立了技术指导组和督察组, 及时调整重大农业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挖除专业队, 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每年由区政府与各乡镇 (街道) 、各乡镇与行政村层层签订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责任状, 切实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位, 责任落实到人。同时, 把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列入全区工作责任制年度考核项目, 防控工作占乡镇年度考核分的10%, 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乡镇、村级领导的防控意识, 为黄龙病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3.2.2 及时挖除病株

根据研究发现, 砍除或修剪发病枝梢对防控柑橘黄龙病是无效的。适用盐酸四环素或青霉素G高压注射柑橘病树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病树的病状会暂时消失, 但1~2a后又重新出现和加剧, 不能根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及时处理重病、放弃、失管果园及病树, 及时清除病株就是消除或减少侵染病原菌, 防控柑橘黄龙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 黄龙病病树是木虱获得病原体的主要场所, 所以果园一旦发现黄龙病, 挖病树和治木虱2项重要措施必须密切结合进行。

针对这一点, 莲都区的做法是严格按照以挖为主, 挖控并举的原则全面落实防控措施。对结果数病情严重 (发病率20%~30%) 、树势衰退的老果园, 以及幼年树发病也比较严重 (发病率10%~20%) 的果园, 全部挖除柑橘树;对零星轻发病 (发病率10%) 以下的果园, 彻底挖除发病数, 并加强木虱防治, 不再补种新橘树, 避免“先种后死”。病果园周围区域不再扩种新橘园。挖除病株工作, 由各乡镇、办事处组织扑灭专业队统一负责, 分片包干, 坚决彻底。

3.2.3 加强宣传与培训, 全面提高认识

正如前文提到的, 干部群众对黄龙病的错误认识是黄龙病得以扩散发展的重要原因, 因此必须坚持培训与宣传相结合的理念, 广泛开展柑橘黄龙病的有关知识科普, 加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检疫意识和法制观念, 促使管理相对人自觉做好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合法生产、调运、经营, 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充分认识到重大农业植物疫情的危害性和重要性。

2013年, 莲都区就利用“绿剑”集中执法行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3·15”权益日等一系列的活动, 积极采取电视媒体、报纸、网络、宣传车、知识讲座、现场咨询等形式, 对植物检疫法规和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为黄龙病防治提供了保障。

3.2.4 加强疫情调查监测, 健全柑橘种苗检疫监管制度

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的田间传播媒介, 及时防治木虱可有效抑制黄龙病的蔓延。要采取统一时间、统一药剂、集中防治等措施杀灭木虱, 切断黄龙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而种苗管理则是黄龙病防控的一个重要环节, 切实加强种苗管理, 实施无种苗繁育, 种植无病种苗, 是阻止柑橘黄龙病人为扩散的重要措施。

针对柑橘木虱, 莲都区开展了系统观测, 及时发布虫情预报。而在具体的防治方法上, 则遵循以下几点:抓冬季清园, 采果后至春芽前, 结合其他病虫害防治, 全面喷施农药2次, 以消灭越冬代木虱;加强栽培管理, 增强书体抗性, 促使果树橘树生长健壮, 减少越冬木虱早期食料和产卵繁殖的嫩芽场所;加强新梢期的防治, 掌握柑橘木虱虫体小弹跳距离有限、产卵期与柑橘梢期基本一致以及抗药性若等3大特点捉住每年春梢、夏梢、秋梢各用药2~3次, 有效防治木虱;病株挖除前必须喷1次农药, 以消灭木虱, 防止其向外迁移。

对于苗木检疫, 区植检站依据规定严格规范莲都区柑橘类苗木的繁育与调运工作。禁止疫情发生地苗木接穗外调和从疫情发生地调入柑橘种苗与接穗;进一步健全柑橘类苗木繁育检疫登记制度, 明确凡进行种苗繁育的单位和个人, 在落实育苗基地前, 必须向区植检站提出产地检疫申请, 经审查符合条件并经同意登记后方可繁育, 严厉查处违规调运橘苗的行为;加强苗木市场检疫检查, 对未经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的柑橘苗木接穗, 将依法从严处理。

3.2.5 安排专项经费, 确保防治扑灭工作顺利进行

莲都区是二级财政, 但区政府为了确保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把柑橘黄龙病防控专项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每年都挤出30~40万经费用于此项工作的开展。同时, 按照责任书要求, 认真履行职责, 做到专款专用, 及时发放。每年防控工作结束还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些财政资金的投入, 为莲都区的黄龙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林云彪, 余继华, 孟幼青, 等.柑橘黄龙病及其持续治理[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颜振陆, 陈玉燕.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对策[J].果农之友, 2007 (12) :31.

柑橘黄龙病防治 篇8

1 危害情况及症状表现

1.1 危害情况

柑桔黄龙病是重要的柑桔检疫性病害, 也是世界柑桔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 染病柑桔全株均会发生病害, 各个部位都有病原且传播速度很快。迄今为止, 柑桔黄龙病已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的40多个国家。目前, 在我国柑桔栽培的19个省、区中, 已有11个遭受黄龙病危害, 受害面积高达80%以上。由于该病的病原能侵染很多柑桔类植物, 我国柑桔的安全生产与种质资源的保护将面临十分严峻的威胁。

1.2 症状表现

柑桔感染黄龙病后会形成均匀黄化型或斑驳型黄梢, 后期则呈现缺锌状花叶等一系列典型症状, 表现为产量低、经济寿命短、果品质劣等,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病树多开细小畸形的花, 花瓣短小肥厚, 开花早且多, 但多不结果。发病初期, 果实一般无显著的病状, 病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果易脱落, 果皮与果肉相贴较紧, 汁少味淡, 着色异常。叶片的典型症状是黄化变小, 有均匀黄化型、斑驳黄化型和缺素状黄化型3种主要类型。病根的表皮易腐烂、脱离。由于黄龙病菌在根中优先入侵且分布较均匀, 因此, 仅仅砍除病树并不能有效控制黄龙病。

2 病害流行及防治措施

2.1 流行规律

黄龙病主要通过柑桔带菌种苗、带菌接穗、田间病株或带菌柑桔木虱的传入而形成初次菌源, 然后于柑桔新梢抽发初期借助介体柑桔木虱进行侵染扩散。果园之间、柑桔树之间主要靠带菌柑桔木虱传播流行, 而病接穗和病苗的传运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害的传播速度和扩散流行主要取决于木虱的种群数量及其带菌率, 在柑桔木虱和病原共存的情况下就很易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柑桔黄龙病病害流行与气象条件和木虱习性有关, 在温度22~28℃、相对湿度80%~90%的条件下, 有利于病菌的滋生和蔓延。该病害流行还与生态条件、栽培管理方式等密切相关。近年来, 柑桔木虱种群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不断扩大且不断北移, 导致该病害流行范围不断扩大, 形势十分严峻。

2.2 防控措施

目前尚未找到治疗柑桔黄龙病的特效药剂, 化学治疗如注射四环素类药物也只能改善现状, 不能根除。生产上也没有抗病、耐病的柑桔品种可供应用。某些国家曾尝试将内吸性杀虫剂涂在柑桔树干上以防治柑桔木虱, 阻断黄龙病的发生, 但最终一无所获。因此, 防治柑桔黄龙病的唯一途径就是防止病原菌入侵。针对我国柑桔产业现状及生产实践, 主要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2.2.1 严格实行植物检疫制度。

柑桔黄龙病是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 引种时应严格植物检疫, 确保接穗和苗木不带病原, 从源头上控制该病。

2.2.2 建立无病苗圃, 培育无病苗木。

推广种植无病苗木是柑桔黄龙病防治的关键环节。生产过程应严格实行砧木、接穗、种子等消毒及茎尖脱毒等技术, 以保证苗木不带毒。

2.2.3 防治柑桔木虱。

防治柑桔木虱是黄龙病综合防治中最重要的环节。国外利用寄生蜂防治柑桔木虱曾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但因我国存在多种寄生蜂的天敌, 因此防治效果并不明显。我国目前仍以化学防治木虱为主, 于新梢抽发前喷施10%吡虫啉或20%扑虱灵、40%氧化乐果乳油等防治, 同时注意晚秋梢期、冬梢期及春梢萌芽前的越冬期等几个防治关键时期。另有研究发现, 蟛蜞菊、马樱丹、假臭草和薇甘菊的挥发油对柑桔木虱成虫的驱避作用较显著。此外, Gotmald等在柑桔园内间种番石榴, 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2.4 及时挖除病株, 加强果园管理。

修剪病枝对防治黄龙病并没有效果, 在田间病株症状表现最明显的10~12月应彻底检查果园, 发现病树后应先施药清除木虱, 防止木虱转移至健康植株, 再及时挖除病树。加强果园水肥管理, 及时开沟排水, 利于增强树势, 从而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目前, 柑桔黄龙病治理仍是一个最需要大力探索的难题, 值得探索和深究。

参考文献

[1]高必达等.园艺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2]余继华, 汪恩国.柑桔黄龙病发生危害与防治指标研究[J].浙江农业通报, 2009, (04) :46-58.

上一篇:因子分析(FA)下一篇:输电能力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