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数据

2024-08-20

政务数据(共12篇)

政务数据 篇1

6月24日,登陆浙江政务服务网的市民发现,这里好像是一个“超市”,不仅可以在这里逛街(浏览网页),也可以选择产品(阳光政务、业务审批等),甚至可以完成网上支付(通过支付宝等工具完成水电煤气及企业税务的缴纳)。政府网站高度人性化的设计让百姓眼前一亮。

早在2012年,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就开始规划浙江政务服务网这个项目,设想把不同的公共产品陈列到政府网站的货架上,用户可以在这里完成各项业务办理,同时每完成一个流程,就如同使用淘宝网站一样完成一次在线交易,包括找到所需的业务,提交资料、完成支付等各项流程。这一规划方案很快就被浙江省省长李强、时任常务副省长蔡奇重视并在实施过程中亲自督战,后来涉及的部门也逐渐增多,项目的级别也逐渐提高。如今这样一个“政务超市”上线之后,也使浙江成为国内政务云建设中的领跑者。

政务上网,数据“跑腿”

苍南县霞关社区位于浙江省最南端,以前这里的渔民要办个船员证,必须跑到440多公里之外的杭州,现在他们在家乡社区里就能申办了。这一便利,源于浙江省政务服务网的上线。

据统计,目前浙江全省涉及4000个政府部门共9000余项公共项目可以通过政务服务网来完成,同时网站还将全省50多个省级部门、11个市级、90多个区县级的政府部门共计2.4万项政务服务资源链接在一起,实现了网上审批、代办、全程办等流程,让居民足不出户,在家里轻点鼠标,就能在网络上实现零距离办事。

浙江政务服务网运行之后,百姓办事不再需要去各部门之间来回盖章和批复,实现了以“数据跑腿”代替“人工跑腿”。对普通用户而言,登陆网站首先看到的是政府公众网上的关于申报、查询、支付、互动、评价等功能事项,这些项目已经能够很好地实现人机互动。用户数据进入后台之后,将和浙江省各委办局实现链接,并在政府平台和应用系统之间不断流通。看似简单的过程,其背后是覆盖省、市、县三级数以千计的政府部门,工作量巨大,数据繁杂。用户如果需要查看进程的话,只需要在网站上清单鼠标,就可以完成相关进度的查询。

今年8月份,根据浙江政务服务网的统筹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正式在网上运行。除了实现“多点一次,少跑一次”之外,省档案局还联合浙江省政务服务网大数据平台,尽量减少用户提供的资料,减轻办事人的负担。在网上用户只要提供相关编号,办事人员就能根据编号在后台进行对比核实。

据浙江省办公厅统计,假如数据全面代替了人“跑腿”,全省每年约27万办事对象不再需要跑到大厅里办审批,以每次办事平均往返花费4小时计算,累计可为办事对象节约108万个小时,约等于123年。

领跑国内政务云

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开放,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政府部门得到逐步采用。浙江省政府部门通过“三张清单一张网”的模式进行了政务创新的探索,即共享权力清单、财经性资金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等和开通政务服务网,在国内“火热”的政务云建设中属于率先落地的省份。

浙江省办公厅电子政务处处长陈新忠对记者说,“政府服务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实施任务重、时间要求紧的系统工程,必须技术支撑和业务创新‘两驾马车’齐头并进。”

之前有业界人士称浙江政务服务网是“ 政务第一网”,从覆盖的业务系统和提供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上来说的确如此。依托遍及全省各级政府部门的数据网络,浙江成功实现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阳光政务“一张网”,实现了向社会公众提供省市县三级“一体建设,三级联动”的网上政务服务承诺。

同时,政务服务网的特点是效率更快、更高。通过后台政务专有云平台的搭建,实现了行政审批、权力事项库、电子证照库、电子监察、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等诸多电子政务应用,为阳光政务的实现提供了最重要的前提。政务专有云为政府各部门提供了高效可靠的IT服务平台,优化整合了政府管理和服务,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弹性和快速交付。

过去基本上是每个政府部门各建一套业务系统,如今浙江政务服务网的搭建把成本降到了最低。据陈新忠介绍,浙江政务服务网是省市县一体化构建,共享一个“云平台”,开始建设至今累计花费资金2000万元,甚至不及以往某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如此有效地解决成本问题,其重要手段就是采用最新的云网融合技术架构,通过云计算技术来整合分散的计算、存储、数据和业务资源,从根本上解决了电子政务应用部署灵活性不高、运维困难等问题。

安全体系为行政护航

作为政府信息化项目的重要一环,安全不可忽视。浙江政务服务网开创了国内以“公有云+专有云”的混合云模式构建政府IT系统的先河,在安全环节通过安全团队建设及虚拟化产品和技术,为政府网上行政提供了保障。

为了支持各委办局的业务系统,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后台必须建立政务专有云平台。据介绍,浙江省电子政务专有云由浙江电信提供整体的运营服务,立足中国本地市场多年的网络设备提供商杭州华三通信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由其提供的“云网融合”新IT解决方案,为政务创新、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保障。

目前在政府信息化领域,传统IT架构面临着向云端、智能化、移动化转移的趋势,随时需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弹性扩张、随需交付,应需而动,而华三提供的新IT技术方案正具有这样一种新的创新能力,它能实现快速安全部署,而且能力更强。

今天的网络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虚拟化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虚拟化安全问题也逐渐提上了政府部门的日程。上述浙江省负责人介绍,通过为各委办局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专有云上构建虚拟数据中心,让各政府部门的数据能够方便共享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彼此业务系统之间的灵活隔离,从而保证专有云平台数据的安全。

政务数据 篇2

主题服务

名称:卫生许可

个人住房

用地选址

服务对象

名称:个人(个人)

企业(企业)

教师(个人)

服务类型

个人:公共服务 企业:公共服务

房产局行政事项

办理部门:房产局

行政事项名称: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许可行为 行政事项类型:行政许可 所属分类:个人 承诺时限:29天 收费金额:200元

办理地点:南京市华侨路1号 联系电话:025-83491111 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许可行为——申报材料

申请材料:房屋拆迁许可申请表 材料描述:房屋拆迁许可申请表 材料类型:表格

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许可行为——步骤信息

1、步骤名称:申请人申请

受理时限:1天

办理窗口名称:房产局大厅

步骤工作职责:申请人持相关材料进行申请 步骤事件:审查通过

2、步骤名称:受理

受理时限:5天

办理窗口名称:房产局大厅 步骤工作职责:申请受理 步骤事件:审查通过

3、步骤名称:初审

受理时限:19天

办理窗口名称:房产局大厅 步骤工作职责:初审

步骤事件:审核通过、驳回

4、步骤名称:决定

受理时限:5天 办理窗口名称:房产局大厅

步骤工作职责:颁发及公告房屋拆迁许可证 步骤事件:审批通过

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许可行为——服务指南

服务指南:

一、申请

申请人持下列文件资料向行政机关提出房屋拆迁行政许可申请:

1、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4、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5、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资金证明,以及价值不低于拆迁补偿资金10%的产权调换房源证明。

二、受理

1、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房屋拆迁行政许可申请予以当场受理。

2、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3、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将出具加盖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三、审查

1、行政机关依法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2、行政机关对房屋拆迁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将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将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四、期限

1、行政机关自受理房屋拆迁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审查完毕。

2、对符合房屋拆迁行政许可条件的,10日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并向申请人颁发、送达房屋拆迁许可证。

五、听证

1、行政机关在作出房屋拆迁行政许可决定前,将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2、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应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交听证书面申请。

3、行政机关对符合房屋拆迁行政许可听证条件的,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并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六、决定

1、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将依法作出准予房屋拆迁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

2、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将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七、延期

1、被许可人应在拆迁期限届满15日前向行政机关提出房屋拆迁行政许可延期书面申请;

2、行政机关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期的决定;

3、行政机关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期。

八、变更被许可人持下列材料向行政机关提出变更房屋拆迁行政许可事项的申请:

1、变更后的 建设项目批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许可行为——法规依据

法规依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第六条:拆迁房屋的单位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第七条: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应当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交下列资料:(一)建设项目批准文件;(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四)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五)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自受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

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许可行为——在线填报

服务名称: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许可行为 办理单位:房产局 申请单位:李明 申请者类型:自然人

组织机构代码:11111111-1 联系人:李明 身份证号:***111 电子邮箱:liming@126.com 联系电话:83491111 手机号码:*** 联系地址:南京市福建路1号 邮政编码:210003

国土资源局行政事项

办理部门:国土资源局

行政事项名称: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选址 行政事项类型:行政许可 所属分类:企业 承诺时限:10天 收费金额:2000元

办理地点:南京市规划局 联系电话:025-83492222 申请材料:建设项目平面配置图

材料描述:标明各操作间长度、宽度、面积、门的位置、空调系统图、供水系统图、厨房油烟排放系统图 材料类型:复印件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选址——步骤信息

1、步骤名称:受理

受理时限:1天

办理窗口名称:规划局大厅 步骤工作职责:审查资料并接收 步骤事件:审查通过、退回补正

2、步骤名称:决定

受理时限:8天

办理窗口名称:规划局大厅 步骤工作职责:颁发及公告决议 步骤事件:审批通过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选址——服务指南

服务指南: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2、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3、符合土地集约利用原则

4、属《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修改方案、建设项目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选址——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2004]第27号令)

4、《江苏省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实施办法》(苏国土资发[2005]92号)

政务资料

资料标题: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办理流程 资料内容:

(一)申办企业向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卫生厅窗口提出申请,省卫生厅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进行选址和设计审查,符合卫生要求的,在5个工作日内填发《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

(二)企业严格按《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的审查意见施工,建筑项目施工完毕,主要卫生设施正常运转,省卫生厅组织竣工验收,符合卫生要求的,5个工作日内填发《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认可书》;

(三)二次供水申报企业提交书面申请后,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现场审查;

(四)竣工验收合格或现场审查合格后,申请单位提交所有申报材料;

(五)省卫生厅正式受理后,承诺时间内按照规定程序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许可;不予许可的,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的权利。

卫生局行政事项

办理部门:卫生局

行政事项名称: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审批 行政事项类型:行政许可 所属分类:企业 承诺时限:10天 收费金额:100元 办理地点:卫生局 联系电话:83491231

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审批——申办材料

申请材料:卫生许可证申请书 材料描述:卫生许可证申请书 材料类型:表格

申请材料:水质检验合格报告、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认可书、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

材料描述:水质检验合格报告、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认可书、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

材料类型:复印件

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审批——步骤

1、步骤受理:申请人申请

受理时限:1天

办理窗口名称:卫生局大厅 步骤工作职责:提交材料

步骤事件:审查通过、退回补正

2、步骤受理:初审

受理时限:11天 办理窗口名称:大厅

步骤工作职责:核实申请事项的实质内容 步骤事件:审核通过、驳回

3、步骤受理:审核

受理时限:3天

办理窗口名称:大厅

步骤工作职责:审核许可事项 步骤事件:审核通过、驳回

4、步骤受理:审批

受理时限:2天

办理窗口名称:大厅

步骤工作职责:审核许可事项 步骤事件:审批通过

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审批——服务指南

(一)原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许可管理的供水单位;

(二)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选址和设计符合卫生要求;

(三)集中式供水生产工艺场所布局符合《集中式供水卫生规范》的要求;二次供水设施符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的要求;

(四)具备健全的卫生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五)从业人员取得预防性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六)集中式供水企业应具备水质检测能力;

(七)水质检验符合卫生要求。

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审批——法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主席令第17号,2004年8月28日)第二十九条第二款:“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

(二)《四川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83—1号,2001年10月30日)第十九条:“供水单位必须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取得卫生许可证,经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取水许可证后才能供水。城市公共集中式供水单位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单位,还必须取得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城市供水企业资质证书后才能供水。”

(三)《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卫生部令第53号,1996年7月9日)第四条:“国家对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实行卫生许可制度。”第七条:“集中式供水单位必须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的卫生许可证。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总对外供水的企业还必须取得建设行政部门颁发的《城市供水的企业资质证书》,方可供水。”

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审批——在线填报

服务名称: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审批 办理单位:卫生局

申请单位:南京自来水厂 申请者类型:法人 组织机构代码:1111 联系人:王军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83491118 手机号码:19512345678 联系地址:南京市南京路1号 邮政编码:210004

投诉

投诉人:李明

联系电话:83491111 电子邮箱:liming@126.com 投诉标题:办事效率太低

投诉内容:办事速度慢,拖延,影响正常行程

调研问卷

调研问卷标题:您认为电子政务的实施目的是 选项A:便于部门的日常工作和管理 选项B:便于更好的人员管理

选项C:便于更有力的社会便民服务 选项D:便于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

网站新闻

新闻标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启动 新闻内容:

2009全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检查考核昨天正式启动,重点对3个区县和7个市级机关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情况,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情况等进行检查考核。

此次检查考核确定的重点单位有10家,分别为秦淮区、建邺区、高淳县和市水利局、教育局、司法局、财政局、建工局、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市公积金管理中心。

本次检查考核共分5个组,分别由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领导带队,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召开汇报测评会、查阅工作资料等步骤进行。

据悉,对党政领导班子检查考核的重点内容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情况:贯彻落实市委《2009年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目标及责任分工的意见》要求,部署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的情况;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责任分解、组织检查考核、实施责任追究和执行报告制度的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纪律规定的情况;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加强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作风建设,落实中央和省市厉行节约和对“小金库”、公有房屋土地、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等专项清理有关要求,着力解决廉政勤政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情况;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情况。

对领导干部检查考核的重点内容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履行“一岗双责”的情况,领导、指导职责管理范围内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的情况;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的情况;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情况。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检查考核有三点不同: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情况同步纳入考核范围:按中央纪委部署要求,增加“反腐倡廉建设满意度测评”;所有测评表提前三天发到参评对象手中。

检查考核将于12月底前结束。未被列为重点检查考核的单位也将组织开展自查工作,并于2010年元月底前书面向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和市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出专题报告。

来源:南京日报

网站简介

该行政服务大厅紧紧围绕“便民”、“提效”这个核心,对所有进驻项目进行整合,以其相关性完善、简化办理程序,以成“龙”配套确保“一站式”。同时,从信息共享与加强协作两个方面,重点推进涉及两个部门以上审批业务的协调;另一方面,从业务和内设机构层面引导进驻部门整合业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全面落实为大企业的“直通车”服务。

信息化技术在行政服务大厅得到了广泛应用,构建了“网络大厅”。行政服务大厅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与40个进驻单位的近80套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连通,实现在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上相互数据的基本同步交换和集成;具体审批项目的受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时限、审批依据等与系统设计规范相衔接,符合办理条件的自动打印受理回执,压缩工作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对每天进入行政服务大厅的人员和各窗口、各单位受理业务情况自动统计,并按不同时段(天、周、季、年)或受理单位、事项类型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咨询

咨询标题: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办理流程 联系电话:87654321 电子邮箱:zhangling@126.com

咨询内容:请问,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办理流程是什么?

咨询回复

回复内容:

(一)申办企业向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卫生厅窗口提出申请,省卫生厅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进行选址和设计审查,符合卫生要求的,在5个工作日内填发《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

(二)企业严格按《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的审查意见施工,建筑项目施工完毕,主要卫生设施正常运转,省卫生厅组织竣工验收,符合卫生要求的,5个工作日内填发《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认可书》;

(三)二次供水申报企业提交书面申请后,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现场审查;

(四)竣工验收合格或现场审查合格后,申请单位提交所有申报材料;

大数据与电子政务 篇3

关键词:大数据;电子政务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675(2013)15-

随着SOA、数据仓库和BI、云计算一系列虚虚实实的概念兴起,大数据成为最近技术领域热捧的名词,相比于前几个概念,大数据似乎更不局限在技术,更多的强调整个社会各个行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可能产生的价值,因此大家看待大数据时代更认真,而不带有过多的炒作。

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的特征,是办理业务过程之外更加迅猛地不断产生的数据——来自GPS监控设备的数据、互联网的各种非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生产流程中的自动采集数据等,这些数据明显不同于以往金融、电信、政府等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无论从数据量、产生速度、差异性和复杂度大家公认的哪一方面来看。

大数据时代到来,除了数据本身这一条件具备外,还有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大数据利用的可能性。除了计算机领域每一方面的进步,如CPU计算能力的提升、集成度的提高、存储价格的下降,计算机体系架构领域也产生了巨大变化,支撑数据仓库和云计算领域的海量并行计算技术,是目前IT计算领域的基础前沿技术。除了硬件的性价比急剧提高,软件方面对大数据处理也有很大进步,无论是针对海量结构化数据处理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还是针对非结构化数据的云计算技术,或者数据挖掘和灵活查询统计分析软件,以及数据可视化等,都足以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自然语言的解析算法的进步,也使得对普通文本数据的分析成为可能,也为探索大数据价值提供了巨大空间。

在国外,许多政府早已在大数据这个概念正式提出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大数据。最近,美国中部犹他州能峡谷内,一个面积1100万平方英尺(约1022万平方米)、价值19亿美元的数据中心被曝光,大家推测其可能是检测公众电子邮件等信息,从而为公共安全服务,这仅是美国政府将大数据技术服务于政府职能的一个缩影。

电子政务发展较好的国家,如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基本上都在政府设立了首席信息官(CIO),负责整个国家的信息规划和在政务中的应用。在美国,奥巴马执政之后,通过设立首席信息官逐步建立了政府的数据开放制度,通过www.data.gov向社会开放政府数据,通过开放数据,吸引社会力量,利用社会的最新大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仓库和云计算,进行数据价值的发掘,服务于社会。

正是这一数据开放运动,使美国基于数据仓库技术对交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快速发展。例如,正是基于政府开放的航班数据,有程序员建立了航班延误时间的分析系统(flyontime.us),指导乘客适当安排时间,避免了因航班延误造成的乘客与航空公司的矛盾。

英国也参照美国的经验,于几年前开放了政府数据(见www.data.gov.uk网站)。英美正是通过数据开放,达到进一步的政务公开,获得民间的技术能力和资源,服务与提升政府政务能力。除了利用民间资源,政府自身也利用大数据完善公众服务,如前述的数据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国内,随着政府的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的开展,在很多领域已经形成了大数据资源。中国政府的大数据来源也和通常的大数据来源相似,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业务办理过程中的,来自于日常政务系统产生的,由于政务逐步电子化,系统采集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大量的历史数据逐步形成,如交通管理领域的车辆相关数据、公众管理领域的人口身份证信息数据等。这部分数据除了电子政务直接产生的,也包括政府监管的企业产生的社会数据,如航空领域的中国航空信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航信)——中国唯一的GDS服务商,在航空订票、出行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第二是新技术的应用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如电子政务网站产生的点击日志数据、GPS监控产生的大量数据、政府OA系统的文本信息和电子邮件数据等。第三是大量电子文档扫描件、视频监控等非结构化数据。

中国政府在大数据应用方面正在进行一些初步的、简单有效尝试,像公安部的身份证验真已经广泛应用在金融、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政府通过网络舆情监控及时了解舆论情况也取得不错的效果。

随着支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和大数据相结合将会为政府服务带来全新的感受。

首先是大数据提供了更真实准确的数据,基于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较之以往采用人工调查的方式,能够得到更详细、更真实的数据,因此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更能反映社会现状。譬如以往经常通过在路口统计各个方向经过的机动车数量,来了解路口指示灯分时设置的对交通的影响,随着GPS数据的采集,通过对几年来各种季节、气象条件下的数据分析,将更能得到合理的交通管理方案。由于数据量巨大,也需要与之相配套的不同的分析研究方法。

其次是对问题的反应将更为及时。要想对许多即将形成的社会事件进行处理,首先得有数据,其次需要能及时处理这些数据形成信息,只有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后,这两个条件才能得到满足。从网络电子政务、通信、交通各个领域实时获取的信息,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将有助于在日常政务中采取及时的措施。

第三是社会服务将更加全面。大数据时代来自各个方面的数据,汇集整合后进行处理,将能够获取关于一个事件更全面的了解,来自电子政务、通信、交通、金融、商业等各个方面的信息经过汇集、整合,考虑到更多方面将有助于做出更完整的决策。

第四是社会服务将更加主动。通过对历史大数据和正在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能够了解一个社会领域的趋势,在对社会服务过程中,提前预判,提前制定预案,对于发生的事件按照预案有序应对,也是对社会主动服务的现实基础。

第五是大数据的集中和整合,将依次带来对政府职能、流程的改变,逐步提高政府效率,减少过多认为环节,提高社会服务的效率,从而为社会带来巨大效益。大家讲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耗殆尽,因此要改变制造大国的状况,这就要求进行人力资源的转型和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率,减少政务环境的人力成本,为社会释放必需的人力资源,也将是对中国经济有力的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电子政务和政务过程中的系统化、网络化、流程化,将有助于建设政务过程中政府、企业的人力成本。

政务数据 篇4

教育部关于建设“三通两平台”的发展战略中, 对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的阐述也明确了应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模式来推进。基于此背景,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信息中心借鉴新加坡“智慧教育”的成熟经验, 提出了“复用政务数据资源, 架构区域性教育基础数据平台”的发展思路, 以此为教育行政管理决策提供高效、准确的基础数据, 为园区教育软件平台枢纽提供底层支撑, 满足教育参与者对教育资源的使用需求, 这一创新理念解决了信息沟通壁垒问题, 实现了政教双赢。

云模式下的整合需求

2012年开始,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已逐步实现园区直属学校全面接入园区教育城域网。基于复用政务云资源的创新链路模式, 实现了网络资源与带宽共融、集约管理, 教育城域网将拥有20G的主干交换, 并实现了千兆光纤到校, 园区区域整体推进数字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 在基础线路搭建完成后, 基于城域网的区域性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完善若不及时规划和实施, 区域性教育管理与教育应用信息化绩效受到影响, 仍然会造成各中小学应用平台的重复投资、资源浪费。园区教育系统专门为此申请立项了《园区教育信息枢纽平台的可行性研究》课题, 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

苏州工业园区提倡的“智慧教育云”工程打破了传统的教育信息化边界, 推出了全新的教育信息化概念, 集教学、管理、学习、交流于一体。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教育参与者, 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 根据权限去完成不同的工作。

教育信息枢纽平台应是以教育管理的各类数据和教学应用的诸多资源等为基础, 按照统一的数据接口规范, 定制开发的满足各种教育管理与应用需要的平台的集合体, 涵盖了面向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 如学籍、成绩、教务、校产、办公等内容;涵盖了面向教师的资源库和备课、授课、教研、师资培训等应用平台;涵盖了面向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方式, 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面向家长的家校互联等应用子系统, 可以满足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家校联系等多功能、多途径、高效快捷的云计算服务。

区域教育基础数据库是教育信息枢纽平台的底层支撑, 园区教育城域网上所有应用均由本数据平台提供统一身份认证。涵盖教育单位、教师、学生三大基础数据库, 每个数据库具备可扩充性, 并及时更新完善数据, 对接各大应用平台, 所有用户可按不同权限检索、交换想要的数据, 减少重复录入和重复统计, 极大地提高了教育行政管理效率。

政教互联的创新理念

目前, 园区人口库能基本满足园区政府各部门对涉及人口信息的一般性查询和统计的需求, 并为园区社区、医疗、教育平台提供了基础的信息服务, 人口信息资源利用初显成效。法人库入库企业数据累计约3万家, 其中就包括教育系统内部的法人、经营、年检、证照等相关信息, 初步形成了较为统一、规范、丰富的信息库。并提供跨部门查询、横向资源比对和数据统计分析等业务功能。地理信息库, 在电脑中真实展现土地、规划、房产以及地下管线等信息, 实现了土地、规划、房产、市政等相关部门的高效运作与长效管理。

苏州工业园区政务数据资源既是战略性、全局性的信息资源共享库, 又起到政府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构建的基础纽带作用。作为园区推行的“三库九枢纽”的信息化建设架构中的重要一环, “智慧教育”必须与整个政务云融通, 共享数据。为此园区专门成立了政务数据 (园区三库) 推进工作组, 研究如何将各机关局办的数据壁垒打通。

园区教育局在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时, 清楚地认识到构建符合标准规范的基础数据库的重要作用, 积极与政府进行深入沟通磋商, 了解园区信息化建设进展并提出自己的数据共享请求。初期已经将人事管理、财务申报、校园地理等信息与政务相容互通。未来还将在督导评估、师生成长档案、校园安全、终生学习生态系统等领域全面实现无边界融合。

共享扩展的数据架构

根据国家、省、市的数据结构标准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指导思想, 经过不断的研究论证, 园区区域教育基础数据库将分为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基础表。学校 (含教育机构、社区教育中心) 库表里包含学校名称、建制、建筑面积、法人、班级、师生规模、财务、地理、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教师库表里包含姓名、年龄、性别、学历、专业、工作经历、荣誉奖惩等相关信息;学生库表里包含姓名、年龄、性别、学习经历、荣誉奖惩、家庭、社区等相关信息。

在建设初期, 很多数据在园区政府数据中已经存在, 如法人库已经包括联系人、经营、年检、证照等相关信息, 人口已经包含了园区籍学生的信息, 地理信息库中已经可以检索查询学校的位置、规模、施教区域等信息。我们只需向园区政务数据资源发起请求, 经过审核通过后, 便可检索并共享到教育数据库内, 不需要另外再收集汇总和整理, 节省了大量的采集时间和人力。

与此同时, 其他兄弟局办也会向教育基础数据平台请求数据资源共享, 如医疗卫生机构会定期收集适龄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 社会事业局会在学年度开始时收集各类办学机构的审批、登记注册等信息。公积金中心也会检索在编教师的信息做适时调整。

这些信息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产生更新, 也会因为上级的平台需求增设更多的数据字段, 信息中心为此制定了《园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意见》来制度化地规范, 确保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问题与困惑

在数据库架构的同时, 要涉及外部数据的请求和同步, 牵涉很多单一数据始料未及的问题及困惑。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 会严重影响整个“智慧教育”的推进。

1.数据库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全国、省、市各级机构对于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还处于试验阶段, 各级平台的数据库建设情况不一, 数据标准各异, 教育系统本身还缺乏一套完整的、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教育管理信息数据标准。各平台采集数据的字段也是想到什么收集什么, 缺乏长期规划和扩展性。上级主管部门应考虑尽快建立统一的教育数据库标准, 并可与其他外部数据库实现无缝对接。

2.更新缺乏长效机制

园区政务云的数据建设需要20余个局办通力合作, 将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异步数据请求往往带来这样的情况:我们请求的数据可能是前一年的过期数据, 而新的数据还没有来得及更新;或者因为许多单位信息共享的决定权取决于管理机制、保密条例、法律法规等外部制约, 具体工作支持乏力。

如何开发针对政务云数据的应用服务支撑体系, 如何确认外部数据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如何建立安全、长效的运营维护机制, 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践中产生的困惑。

3.数据共享途径要权衡

“数据共享”的通行办法是“使用统一数据库”和建立“统一数据接口标准”,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利用接口融通数据?在什么情况下推行统一后台, 集约管理?教育局内部有关教师和学生的私密信息如何做到有条件的检索和交换, 遵循什么原则?基于基础数据库应用系统是B/S还是C/S的结构?

应该在建构数据库前, 就考虑制定并发布《教育基础信息使用规范》、《用户身份信息获取与认证接口规范》、《单点登录服务接口规范》、《消息中心消息发送接口规范》、《应用系统接入规范》等相关政策文件。

教育系统借力政务数据平台, 复用政务私有云的数据来实现政教共赢的新局面, 已经成为苏州工业园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如何借鉴北美和新加坡的教育信息化先进经验, 量身开发符合“智慧教育”基本理念的数据交换平台和基于政务云上的教育应用, 从而为“三通两平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服务区域教育信息化, 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陈慧.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数据库平台原型的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许哲.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数据库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 2011.

[3]汪珺, 冯有文.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对我国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启示[D]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 2011.

[4]陈庆贵, 申屠祖斌.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 (23) .

[5]江苏省扬州市电化教育馆;建好基础数据库服务区域教育信息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 (23) .

政务数据 篇5

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的政务信息化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关键,而政务信息化是一项全国范围的、异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近日,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电子政务系列标准召开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标准化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是确保电子政务各功能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调运作、安全可靠的基础;统一标准能够减少电子政务建设中不必要的重复和盲目性。标准先行,必须成为政务信息化的首要任务!

信息化监管的基础

以即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为例,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石爱中向记者解释了标准先行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审计应用,审计应用的重点是开展计算机审计,包括现场审计和联网审计。开展计算机审计,首先要获得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然后才能进行相关的检查分析。然而,目前审计人员所面对的是上百个版本且数据结构各不相同的会计核算软件,这就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刚刚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规定了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接口要求,包括会计核算数据元素、数据接口输出文件的内容和格式要求;提出了数据元素和辅助核算的概念,为标准使用者理解会计核算的数据概念奠定了基础;规范了文本格式和XML格式的数据接口,为会计核算软件与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创造了条件。

“标准化是政务信息化的基础。《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的出台,是国家通过制定标准来规范企业行为的重大举措,将大大提高审计、财政、税务、工商等经济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监管水平”石爱中副审计长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对政务信息化有三大作用

谈到标准化在规范和促进政务信息化中的具体作用,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着重给记者归纳了三点:

第一,标准化是实现电子政务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各行业、各地方已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不同规模的网络平台和业务系统。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缺少一致的数据共享手段和有效的业务协作机制,导致信息资源利用率差、办公效率低、业务部门信息沟通困难,通过相关标准的统一,可以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

第二,标准化是规范政府职能和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政务信息化直接涉及各级政府的核心政务,要求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始终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信息安全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保证业务正常运转和系统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标准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

第三,标准化是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政务信息化建设必将给众多的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厂商创造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前提下,通过标准化的手段来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相关产品的开发,对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政务信息化必须标准先行

“标准不是简单的文字工作,标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政务信息化必须标准先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忠海对记者强调。据李忠海主任介绍,从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批准成立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到现在,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根据应用需求,组织专家编写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共六个分册,启动了六项电子政务基础标准的制定工作。今年4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电子政务数据元》三项国家标准已经发布,为统筹规划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打下了基础。

飞利信:政务大数据龙头崛起 篇6

具体来看飞利信的外延式扩张,精图為国内GIS龙头之一(可比超图软件),设计了80多个城市和承建了40多个城市的地下管廊项目;杰东主要从事轨道交通的消防和安防系统,承建了上海地铁共计9条线路的消防报警系统等工程项目;收购精图和杰东后飞利信有望完成在消防和地理信息方面布局,为消防云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欧飞凌主要产品为大数据可视化监测平台、数据流处理平台、光传输产品等,对烽火星空及烽火通信的销售额占当期销售总额比例超过50%。收购欧飞凌后有助于飞利信完善在数据抓取、呈现,以及互联网数据的获取方面的布局,为征信和大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从飞利信的发展战略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政务大数据龙头崛起。国信利信目前正在申请大数据征信的许可牌照,可能由国家信息中心管理,依托国家信息中心整合三十多个部委的数据,有望成为国内最大最综合的政府数据平台,未来通过三大业务盈利:一是面向行政管理的征信服务和面向社会的商业征信服务;二是提供政务和商务的舆情和情报分析服务;三是提供行业化的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服务。目前落地的应用包括与新华社合作的舆情服务、政府大数据课题承接与服务、川商农资电商平台、网信阳光企业招标,预计16年征信和大数据业务的利润有望过亿。

投资者还可以关注的是,飞利信9月23日晚公告,飞利信当日与VnetooTechnologyLimited签署协议,公司以3.2亿元的价格受让互联BVI持有的互联天下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80%股权。公司以自有资金支付交易对价,此次股权受让完成后,公司将持有互联天下80%的股权。互联天下是外商独资企业,其股权转让尚需获得商务主管部门的批准。商务主管部门关于本次交易的批准文件尚在取得的过程中。

据悉,互联天下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领先的在线教育技术平台和运营服务提供商,拥有基于革命性的在线教育云计算等尖端技术,为学员提供丰富多彩、清晰流畅、身临其境、便捷实用的在线教育服务。近年来,互联天下的业务涵盖网络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及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职业素质教育、海外汉语培训、高校对口支援计划、企业网络培训、跨校区教学交流、行业技术培训。

业绩方面,招商证券给出飞利信2015-2017年EPS为0.52元、0.93元、1.26元。

宁波:大数据政务云浮现 篇7

“智慧城市”登上两会的舞台并不奇怪,毕竟在积累与沉淀之后。智慧城市发展在全国都呈现出了不同的样貌,分散与集中在不同阶段交替登台。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宁波2014年电子政务重点将围绕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关键技术的引入中,或许这些技术能让政务对信息技术的渴望得到些许满足,并在今后的时间里进一步深化宁波政务改革的技术步伐。

无用处不技术

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早具备一定基础。而在今年,宁波将全面进入电子政务与云计算结合的关键年,这一决定是赶时髦还是必然呢?技术引入到底能够改变什么?这要从宁波的电子政务基础和发展说起。

早在2004年宁波市就启动了电子政务项目,经过数年积累,目前在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人口基础数据库已实现了公安、人社、教育、卫生、计生、民政六个部门人口数据的有效整合。法人基础数据库完成一期建设,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40余个窗口单位全面应用。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库已实现16个部门、21个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此外,专业数据库建设不断深化。目前,信用宁波系统已经建立了跨省、市、县的信息征集和共享体系,数据库记录超过4200万条,实现了22个部门和单位的信息自动实时共享。这些为政务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处处长费建华介绍,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部门各自为政、数据割据的情况,这使得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受到严重阻碍,信息化综合效益无从谈起;从而导致重复建设现象频繁,电子政务投入产出比率不高。而政务云的提出则能够更好的化解以上的矛盾。数据的共享为下一步搭建更加畅通的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了更好的基础,从而促进电子政务云的深入应用,将政务建设推向更具现实价值的新平台。

据了解,宁波的电子政务云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数据架构体系和数据服务枢纽,统一的电子政务业务开发与运行平台,基础数据分析展现系统、视频会议平台软件,以及相应的保障体系,一期投资估算4800万元。在探索搭建政务云计算中心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一批基础数据库和重点专业数据库建设。人口基础数据库已实现了公安、人社、教育、卫生、计生、民政六个部门人口数据的有效整合。法人基础数据库完成一期建设,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40余个窗口单位全面应用。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库已实现16个部门、21个系统间的数据共享。

政务云的提出能够更好的化解电子政务投入产出矛盾

从需求出发

宁波的思路有一部分是从数据共享,优化资源使用效率的角度出发的。在传统电子政务建设模式中,各级政府的各部门之间一般自行建设本部门的网站。在政府网站建设、管理、运维等方面的费用较高,不利于部门网站与门户网站的信息交换,同时各政府部门网站风格不一,难以树立政府统一形象,而且需要配备各自的网站管理人员。如果采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政府网站群建设模式,政府网站平台在政府云计算中心运行,对各部门网站进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维,则可以显著降低政府网站建设成本,实现部门网站与门户网站信息同步更新,统一政府网站形象,减少政府网站工作人员。随着政府门户网站访问量快速增长、网站内容多媒体化,使网站的计算量、存储量呈现爆炸式增长,而云计算的技术特性正好切合这一需求。

从总体上看,建设电子化政府云计算平台能够极大地共享信息。电子政务云属于政府云,结合了云计算技术的特点,对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精简、优化、整合,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在政务上实现各种业务流程办理和职能服务,为政府各级部门提供可靠的基础IT服务平台。电子政务云通过统一标准不仅有利于各个政务云之间的互连互通,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也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建设资金。

参考已发布的相关文献可以总结:基于云计算的交换平台将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联动与政务工作协同。云计算模式的“信息集成、资源共享”特性将在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中发挥巨大作用,通过交换平台的应用,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社会服务部门之间建立“信息桥梁”,将各单位的电子政务系统接入到云平台之中,通过云平台内部信息驱动引擎,实现不同电子政务系统间的信息整合、交换、共享和政务工作协同,将大大地提高各级政府机关的整体工作效率。

宁波的项 目显然也不例外。采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电子政务模式,统一采购软硬件设备,对政府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运维,不但可以减少政府财政投入,而且便于信息资源整合,发挥电子政务的整体效益。不过,云计算也带来了新的信息安全问题。特别是由于我国在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技术领域的落后,在传统电子政务模式下,某个部门出现信息安全问题不会影响到其他部门,信息安全问题是局部的。采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可以促进信息安全从单部门的分散管理走向某级政府所有部门的集中管理。随着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传统分散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必须向集中管理方向发展。

政务数据 篇8

电子政务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简单说就是政府组织力求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技术为辖区谋求更高效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核心是数据。电子政务发展的下一个目标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的、贴身的服务,在服务每个对象的同时,不能损失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辖区内的个人,也包括企业组织、事业单位、公众团体等社会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包括政府自身。

但目前政府部门实行的电子政务只是方便了政府与政府、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办公,仍然停留在信息化办公的阶段,并没有实现严格意义上的电子政务。而对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的、贴身的服务目标,要求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智能预测系统、智能推荐系统甚至智能决策系统。部分信息化发展程度较高的省市建立数据中心,但是这些数据中心仍然属于传统的数据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统计、查询功能,如图1 所示。

这些数据中心以业务部门为主,一般由省厅或市局来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业务部门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通常数据是保密的,这些数据往往是孤立和片面的,而社会上的人或企业个体是综合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在业务的基础上建设推荐或决策系统,不能实现个性化服务系统。第二,这样建设的数据中的数据来源都是结构化和理性的数据源,这些数据都是确定的,所建设的智能决策系统并非真正如人一样思考问题,而是根据确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仍然是传统的分析方式,而人往往是一种感情的社会个体,非理性的思考多。第三,传统模式的数据中心需要业务部门重复建设,数据中心的建设往往投资巨大,中心机房、灾备系统、服务器等设备都需要大量投资,同时也将给社会资源造成巨大浪费。

1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中心建设要求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资源在电子政务中显得更为重要。麦肯锡对大数据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大数据不仅具有数据规模大这个特征,同时更多的是具有数据来源广泛、数据结构模糊等特征,但毫无疑问,大数据更符合社会实际情况。

本文提出通过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中心来满足更先进的电子政务服务理念,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中心建设应该具有数据来源多样化、建设高度集中化的特点。数据来源多样化是指根据电子政务服务对象来采集数据,而不是根据业务来采集相对片面的数据。以居民为例:辖区内居民个人基本信息、个人消费信息、个人工作信息、个人医疗社会保险信息等信息都是结构良好的、容易采集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构成一个个业务系统,通过融合这些业务系统数据可以构成传统的数据中心。但对于个人来讲,其个性信息(通过朋友圈和说说、文章等获取)、个人习惯(通过手机等定位信息)、消费偏好(通过购买和购买过程分析)等信息构成一个感性人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模糊的、非结构化、私密性的。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中心如图2 所示。

建设高度集中的大数据中心要求以地级市或者省级单位为中心进行建设,政府相对业务性部门作为数据补充,地市一级的信息中心应该有充分的权利,最好由市府办功能进行直接转变,单独成立的信息中心难以担任这样的责任。服务对象的基础信息在工商和公安数据库中,这样的机构不是类似于水电煤气等单位是可以调度的,政府部门之间权力大小不同,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中心就是要破除电子政务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传统的以业务为核心的电子政务系统或数据中心,无论怎么预留接口、怎么加强数据交换,其本质还是一个个数据库构成的孤岛,这样的电子政务越发展,后续问题越大。通过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直接隶属于政府的数据中心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电子政务发展的顽疾。

2 关键问题

2.1 权力分配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是权力的主要载体,有用的数据就是信息。基于此,如果数据仍然分布在业务部门,政府部门效率低下的官僚主义将不可避免地从普通政务阶段转移到电子政务阶段,各个部门将数据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并且可以堂而皇之的以系统为掩护,不进行数据交换。

2.2 隐私问题

很显然,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中心囊括了公众、企业的隐私性数据,政府本身有没有权力收集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授权给什么样的人来看?从事IT技术的人会不会因此获取超然的权力?这些统统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3 安全性问题

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中心一旦建成,会随时掌握政府辖区内每个人的一言一行,这些数据如果为不法分子掌握,有可能对人们造成伤害,由此可见,数据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3 结语

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中心建设是电子政务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政府组织会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贴身的服务,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中心必将会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之一,也会给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新的助力。

摘要: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是政府机构利用信息技术为辖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目前国内电子政务的实施已经具备较为完备的基础,按照业务的数据中心建设逐步进行。在当前大数据技术发展背景下,原有的数据中心能否适应大数据分析业务的要求,成为制约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探讨下一步更精确化电子政务服务目标的数据中心构建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电子政务,数据中心

参考文献

[1]Martin Hilbert,Priscila López.The World's Technological Capacity to Store,Communicate,and Compute Information[J].Science,2011(6025).

[2]Bernhard Warner.“Big Data”Researchers Turn to Google to Beat the Markets[J].Bloomberg Businessweek,2013(9).

大数据电子政务发展模式研究 篇9

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快推进政务公开,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电子政务的发展在大数据环境下已经被提升到新高度。大数据的大、全、细、时特点,在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受社会追捧。大数据与政府政务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政务与大数据的关系突出体现为政府与信息质量和效率的关系。对于身处网络环境之中的政府人员而言,其生存发展时刻受到数据的影响。政府利用数据扎根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是政府发展的基本趋势。

将大数据思维应用到电子政务,促进电子政务模式更新,以推进电子政务更好的发展。国内学者宋伟东等提出了用“大数据思维”来构建信息时代电子政务的总体架构和发展战略,以解决传统政务模式产生的信息孤岛、数据鸿沟,以及在政府管理、决策分析、感知社会热点与民众需求等方面遇到的瓶颈【1】。王云庆等基于大数据时代特征、国际应对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发展潮流和我国电子政务现状的分析,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电子政务的创新模式【2】。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电子政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多学者则针对这个问题探讨了大数据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薛明轩等认为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有助于我国电子政务提高服务质量、辅助决策、创新服务模式,推进电子政务健康持续发展【3】。何军更是提出从数据搜集、数据质量提升、数据应用与数据开放等方面推进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的应用【4】。

大数据环境使得数据化电子政务应用而生,促使电子政务模式的更新升级。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有效推进电子政务的高速发展?如何有效的、充分的将数据资源与电子政务相融合,促进政府部门科学民主透明化决策?这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课题。

2 大数据与电子政务

2.1 大数据

大数据不是一个确切的概念,维克托·麦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是人们获知新的认知、创造新价值的源泉,大数据还是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民众关系的方法,同时,舍恩伯格还认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它是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科学方法[5]。大数据以其高容量、多样性、速度及价值四个V的特点渗透到各个领域,推动改善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处理数据的技术,更是一种方法。在相对的小数据时代,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局限于落后的技术,往往减少数据量来探究所研究的内容的真相。而在现如今,面对的对象越来越复杂,借助大数据分析便可快速找到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2.2 电子政务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政府部门为实现办公高效、透明、规范,建成的一个政府的创新运作模式。与传统政府的公共服务相比,电子政务使政府行政电子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更有利于企业和公民参与到政府的活动。

2.3 大数据电子政务

大数据电子政务表面上是两个名词的结合,实质上是将大数据这种方法应用于电子政务上,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使政府部门在智慧、透明、高效、廉洁、规范等方面更有所作为。借力大数据,通过电子政务让公众和企业及时甚至实时获取政府的信息,提升政府的决策水平,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以使政府树立更好的形象。

3 大数据视角下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如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在发生着本质上的变化,但是政府部门还没有真正认知到大数据电子政务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我国电子政务尚未借助大数据来完善政务工作。

3.1 大数据电子政务理念认识不足

在没有大数据的支持下,电子政务仅仅局限于政府间各部门的使用,思想观念落后,政府各部门间的业务均是将电子政务看作是工作方式的一种改善,而不是以政府为主体,服务企业和公民的政务全过程的创新与改革,没有真正意识到,电子政务就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管理,方便人民群众的全新政务模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与电子政务相结合的观念更是没有跟上,政府各部门、企业、公众的数据仅仅是静态的储备,而没有充分的发挥这些数据的实际价值,致使数据资源的严重浪费。

3.2 缺乏统一规划,出现“数据孤岛”现象

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电子政务缺乏统筹发展规划,数据资源相对分散,共享程度比较低,电子政务系统孤立存在,政府各部门将电子政务系统发展成部门内部的业务系统,原本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形成了数据孤岛。由于受我国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电子政务一般只发挥传递政府信息和自动化办公的作用,层次低,应用简单,并且没有形成资源共享、数据共用的模式,大多都是自建、自用的电子政务模式。要想使电子政务更好的发挥它的优势,关键就是要做好统一规划规划、借助大数据技术,制定统一标准,避免出现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数据孤立现象。

3.3 忽视政务数据的量化

我国各省级、市级、县级都已经基本建立了电子政务平台。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的信息主要包括各个部门简介、政策性文件、法律法规、政府职能、业务介绍5大类,以文本、图片、视频为主的非结构化信息为主,归属为性质政务信息,主要为社会提供形式与政策的展示。但关于财政收支、税收、海关报关、医疗保险、企业质检等可量化分析以创造社会价值的政务数据。因此,对于量化性的政务数据,政府一般做法是储存起来,很少开放。根据一项调查,政府网站用户的总跳出率为63.33%,也就是说大概有三分之二的用户登录政府的网站后只访问一个页面就离开了,这意味着政务的信息不具有粘度,无法满足公公众或是企业的需求,将政务数据量化才能够亟待解决这个问题。

3.4 强调“信息”服务,忽视“数据”服务

“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信息发布、信息填写、信息处理等业务服务,为办理者提供一个可视化的便捷服务,是一种前台式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我国电子政务强调“信息”服务,并将其视为高规格的目标和要求,然而这样的观念实际上忽视了“数据”服务模式。在大数据时代,无论是政府网站、新媒体政务,还是各种业务处理过程中释放的数据,政府应当收集这些原生态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加以分析以获得有用的数据,从而了解民意,并将有效有价值的数据作为优化决策、预测风险、调节生产的依据,以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 大数据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利用数据来支撑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借助网络向公众和企业开放质量高而又准确的数据,这不仅可以满足公众和企业的需求,并赢得公众和企业的信任,同时政府对整个社会开展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工作形成政府、企业、政府各部门以及公众的数据分析系统。

4.1 大数据电子政务模式的特点

4.1.1 数据是有效工具

政府信息以数据为载体。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和信息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数据正在塑造智慧型政府和社会。一方面,数据是生成政府信息的原生素材,在网络环境下,数据成本几乎为零,政府可以直接以数据为源头优化决策。另一方面,数据是舆情监督的有力证据。2008年,“4万亿投资”公开申请案件本质上就是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和数据公开的博弈。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近2亿元资金的用途也因没有准确的数据公开而被暗箱操作,违规使用等。当今的电子政务中,政府信息公开实质上是性质性信息公开,而数据才是舆情监督的真正证据。因此,从数据视域出发,才是政府走向透明的巨大转变。

4.1.2 数据是需求焦点

大数据时代,政府应该从数据角度出发,做智慧型政府,听取社会的声音。数据增值的关键在于能够整合与分析,政府可通过对社会各界产生的大数据的整合和分析来发现需求。

当今在很大程度上,政府不是缺少数据,而是缺少挖掘和分析数据的意识。政府是一个巨大的数据集合体,一旦能对数据做有效的采集、分析和利用,了解社会的需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就会激发社会各界的创新力量的涌流。因此,大数据可作为一种生产资料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4.1.3 数据应协同共享

各地区政府、各层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应该注重内部协同政务的形成,数据的相互共享,组织流程的改善优化,工作绩效的提高,重在构建集成式的数据模式。我国已经具有这样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该平台能够实现了工商部门、交通部门、税务部门以及医疗保险部门等多个部门的某项业务的数据共享,各部门通过数据的比对,能够发现数据差异,有利于处理问题,落实政策。

除了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内部协同外,外部协同也是重要落实点。外部协同就是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的数据公开与开放和自下而上的数据收集预处理分析的统一结合。外部协同一方面是政府对人民履行其服务职责、建设服务型、智慧型的政府和提高社会公信力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之间不同领域进行数据的共享,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为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机会。

4.2 大数据电子政务模式

(1)C2G2B2G2C模式

此模式为环形电子政务模式,旨在将政府、企业以及公众完整结合起来,使三者之间信息共享化、数据透明化、业务公开化。面向公众,树立政府和企业形象,面向公众和企业,提升政府公信力,面向政府和企业,表达公众真实需求,面向政府和公众,加强交流合作。

(2)大数据电子政务模式

在C2G2B2G2C模式基础上融入大数据技术,推进电子政务快速发展。

公众面对电子政务,不具备革新技术的能力,公众在电子政务中担任的角色就是数据反馈、决定监督与优化。政府开放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数据,公众可以通过政府开放的数据,了解交通、医疗、社保、就业等信息,以适应社会。在大数据电子政务模式下,公众对电子政务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进行数据反馈。例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公众在政府网站浏览的时间段、网页数量、停留的页面、点击的内容以及点击的频率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馈给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公众的相关需求以及对政府网站或是电子政务的相关建议及意见,政府将分析的数据公布给企业,企业根据这些数据便可了解公众对企业的相关需求与意见。

政府利用现代技术、招纳先进人才、募集资金,让政府企业间的电子政务成为整个电子政务中最具活力的数据分析系统。政府企业间利用数据推动政府业务的顺利运行,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推进电子政务的进步。

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政府通过对获得的企业的数据加以收集分析,然后将这些数据与政府自身的数据开放给企业,以推动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也从而企业可以起到监督政府的作用,但是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了企业和政府的效益都提高了。同时,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的形式将企业相关数据开放给公众,从而让公众得知企业的相关做法。

此外,仅仅注重政府外部的政府是不够的,还要极力发展政府内部的大数据电子政务。传统的电子政务收集到的数据一般流通于政府内部。而在大数据环境下,无论是企业、公众的数据还是一些自然中的数据都是政府收集的主要数据来源,并且这些数据能够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民主、透明、智慧。我国的制度过于条块化,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政府和不同的政府部门间,电子业务都自建、自用,并且由于电子政务数据来源比较宽,使得政府建立的数据库标准不统一。为应对这一问题,政府各部门间应该统一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标准,打破因数据问题造成的数据无法分析。

4结语

基于大数据视角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要求政府开放数据,以公众、企业、各政府部门需求为基准,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各政府部门和公众四个方面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通过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和展示以建设智慧政府和智慧社会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宋伟东,孙尚宇,耿继原.用大数据思维构建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务.[J].测绘科学,2014(05):18-22.

[2]王云庆,刘佳慧.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电子政务创新模式.[J].党政干部学刊,2013(12):59-64.

[3]薛明轩,杜晓翠,杨思思.大数据下我国电子政务的变革研究.[J].现代情报,2015(10):107-110.

[4]何军.大数据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发展研究,2014(02):56-60.

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构建分析 篇10

关键词:大数据,电子政务建设,行动纲要,思想准备,需求创新,技术架构

一、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面临挑战与高层需求

1.1 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面临挑战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以下简称《行动纲要》) 是中国启动大数据战略的里程碑, 由国务院在2015 年8 月正式发布。电子政务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 对政府部门是一个新的挑战。

构建基于大数据理论与技术的电子政务 (以下简称大数据电子政务) 将对政府的服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职能转变与深化改革起到巨大的支撑与推动作用。但是, 大数据电子政务的建设涉及思想转换、机制创新、人才结构变化、技术方案选择、推广应用等一系列全新的工作, 对建设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2 从大数据电子政务需求角度分析《行动纲要》

《行动纲要》可以概括为五大目标、七项措施、十大工程。它们不仅是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 从软件工程角度来看, 也是新一代电子政务的目标和高层业务需求。[1]

上述五大目标及高层业务需求是传统信息技术无法实现的, 必须采用大数据技术才能实现。

二、目前大数据技术已有积累及发展趋势

2.1 大数据技术总体介绍

大数据4V特点是数据量巨大、结构多样、低密度高价值、快速获得结果, 由于传统信息技术无法应对, 逐步发展起来的全新一代大数据技术。

自2006 年左右Google三篇大数据技术论文发表及云计算概念提出, 10 年来大数据技术与产品快速发展。现将主要产品简析如下:

围绕大数据技术核心软件Hadoop, 产生了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软件, 称为Hadoop生态圈。比较著名的有:Zoo Keeper分布式协作服务、Hive数据仓库工具、Sqoop关系数据ETL工具、Avro数据序列化系统、Pig数据流处理语言、Flume日志收集工具、Ambari集群监控与管理、Mahout机器学习、Oozie工作流引擎、Hue图形化管理界面、chukwa监控分析。传统应用中需要的很多系统级工具软件基本包括在内。这些都是开源的。

2.2 大数据技术发展态势展望

2.2.1 开源依然是大数据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石

全球开发者通过开源社区来进行大数据代码的开发、维护和完善, 从而集全球智慧推动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各大企业加大对Hadoop、Spark等开源社区的赞助和智力投入, 开源技术生态系统不断壮大。[2]

2.2.2 大数据平台兼容性与性能快速发展

大数据平台原来SQL不兼容、GB级数据性能不佳等不足已基本解决, 分布式内存计算大幅提高处理性能。基于传统数据库的应用会逐步向大数据平台迁移。原来依赖主机高性能、存储高可靠性、高大成本解决方案, 在大数据分布式平台中有了更好、更便宜的解决方案。原来觉得困难重重的去IOE行动, 在大数据这一全新环境下, 居然就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因此, 大数据平台在政府行业会有一个快速的普及。

2.2.3 大数据生态使系统技术复杂度、应用成本快速降低

Hadoop适应各类低成本硬件 (如X86 架构) , 固态盘替代内存逐步流行, 计算硬件成本大幅降低。

传统系统环境一般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DBMS、各类中间件、工作流、数据仓库、BI工具、集群及负载均衡、数据交换等, 产品厂商各异, 技术复杂, 采购维护成本高昂。Hadoop商业版打包的生态圈软件, 包含了上述产品很大部分功能, 复杂性、购置及管理成本大大降低。

阿里云、百度云等互联网企业在自身大数据应用基础上, 将其产品和技术向市场输出, 很多以云平台及Saa S形式提供, 降低了技术复杂性。

2.2.4 流技术发展使实时提醒及决策分析得到兼顾

流数据的高速检测及流处理以后马上保存到某个数据库, 可以把实时数据、历史数据进行连接, 这样, 高速查询与迭代分析可以并行不背。例如, 在对交通流做实时的检测预警分析的同时, 如果在交通高峰期某区域产生拥堵, 需要快速分析影响范围, 防止出现连锁反应。

2.2.5 虚拟化、平台化使得云计算与大数据整合逐步走向完成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象Linux container、谷歌Kubernetes、YARN支持多种计算框架, mesos资源调度核心、docker工具会走向数据中心操作系统。二是Hadoop技术操作系统化、平台化, 数据挖掘及展示工具适应性加强。这些助力云计算与大数据终得融合。

三、大数据电子政务建设共同性及难点分析

3.1 大数据电子政务的思想准备

大数据的电子政务及社会化应用, 将对政府的架构、职能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 主要将表现为:

3.1.1 机构更加扁平化

由于信息化程度, 特别是大数据处理能力对决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再加上交通进一步的便捷, 机构扁平化、减少管理层次将成为趋势, 省管县的模式可能会在更大范围内推行。

3.1.2 政府事务性人员降低、专业性要求更高、廉政监督更加严密

政府日常管理中很大一块工作量, 就是接受申请、审核、审批等事务, 除了服务态度差、部门间推诿、奇葩证明等顽症, 审核、审批过程由于主要靠人为判断, 流程慢且有很大的寻租机会, 这些都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及公信力。

随着电子政务网上申请、物联网现场监控、部门数据共享等信息化手段普及, 备案制推行。政府监管对象的行动、时间及空间移动都会以数字形式被采集、传输、挖掘, 原来受限于人力、时间无法做到的事, 在大数据时代就是举手之劳或完全自动化, 因此事务性处理人员会大幅减少。基于深度挖掘与精准推测技术支持的项目中后期监督、决策事项, 不仅流程更加透明, 对人员综合素质也更高[3]

同时, 每个政府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大数据无远弗届的监管, 有来自体制内, 也有来自非政府组织、个人的。

3.1.2 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成为政府工作的常规手段

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使得人们用比数据表格形式更加容易识别、图形化的方式, 达到展示浓缩的信息、表达新的知识、作出推荐及预警、发布行动命令等目的。能够精确、清楚地描述复杂信息, 而且富有趣味性、便于阅读。犹如现代医生离不开化验设备一样, 不仅政府工作人员日常监管会依赖实时提示、精准推测, 政府官员做决策时会越来越依赖大数据的量化分析结果。因此, 大数据咨询的机构会获得较大的增长空间。

3.1.4 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公共事务的手段及水平更高

随着政府数据不断公开和技术发展, “大数据民主”会获得象魔镜这样的大数据供应商支持。公众参与社会事务决策的程度与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对政府决策在深度分析基础上提出他们有数据支持的评判意见。

3.2 大数据电子政务的应用阶段及功能类型分析

许多系统都喜欢挂上大数据这个名头, 那么, 什么样的电子政务才能算大数据应用?电子政务结合功能及数据处理技术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以事务处理为主的数据库应用阶段, 以数据集成及查询分析为主的数据仓库阶段, 以预警及预测为主的大数据阶段。宽泛一点说, 带有共享、预警、分析和预测四类功能, 且数据量接近TB级的系统, 都可称为大数据应用。四类功能在大数据不同应用阶段所占比重是不同的。现分析如下:

3.3 基于决策过程的大数据电子政务业务创新

政府决策涉及大众切身利益、耗用巨大资源、影响深远, 所以, 政府最大的节约就是决策的科学性。下面, 以连续有限比较决策论代表人物Herbert Simon的决策四阶段划分为基础, 通过解析政府最重要的决策过程, 提供一个思考路径, 大数据电子政务能促进政府职能转换、业务创新。

3.3.1 决策前期准备阶段

决策前期准备的信息收集过程中, 政府面临信息“稀缺”与“过载”并存的问题。由于部门条块分割, 部门之间实现数据交换、共享仍存在不少障碍与困难。另一方面, 随着互联网发展, 政府工作受到新闻及网络媒体产生的信息洪流冲击, 面对这些巨量的毁誉夹杂、真假难分的信息不知如何应对。

《行动纲要》明确了政府数据共享具体要求及时间表, 建立具有权威性的政务数据交换制度、机构, 减少部门协调成本, 提高数据交换的质量, 建立对社会的数据公开及购买数据服务等机制, 可以有效解决信息稀缺的问题。

应该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将网络舆论中内嵌的多重利益和多元价值转化为定量化、可视化的参考信息, 在科学的基础上界定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4]

3.3.2 多方案设计阶段

对决策目标评估凭经验、缺乏量化分析, 这是政府在方案设计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大数据在这一个阶段可提供很多支持, 如:通过舆情分析了解决策目标公众认可度, 建立如经济、人口、城建、文化、环保、技术等主题数据库, 分析各种方案的适宜性、约束条件, 进行方案优化。

3.3.3 政策方案选择阶段

目前, 方案选择以定性决策为主, 依赖领导的经验。随着决策议题日趋复杂化, 这种模式急需改进。发挥大数据作用, 建立并不断完善政府常见决策类型的分析模型, 吸纳定量决策方法的优势, 形成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决策模式。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 政府决策也可以象军队沙盘推演一样, 直接观地对多种方案在各种参数输入下模拟可能结果。

3.3.4 决策执行及反馈阶段

发布和实施一项政策后, 及时收集和评估公众的反映十分重要。由于网络公众舆情构成十分复杂, 个体正当意见诉求, 纯粹情绪发泄, 利益集团诉求, 恶性炒作, 甚至敌对组织蓄意捣乱。利用大数据语义分析和行为分析等算法, 获得大众正当的诉求, 了解状态动态变化, 对决策模型进行动态测算, 有的放矢地调整政府政策, 以更好地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要充分利用网络舆论的优势, 创新模式, 利用其疏导误解、凝聚共识、支持政策实施。

3.4 大数据电子政务的架构设计示意

电子政务相当一段时间会采用传统和大数据混合模式, 常见系统架构示意如圆图1。

电子政务应用趋势是数据从传统DBMS向大数据应用环境转移, 但业务处理及展示层仍会以传统技术为主。

3.5大数据电子政务建设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3.5.1机制及模式创新

大数据应用对数据、业务、技术应用的要求更高, 需要适应不断创新的环境, 不是非常适应政府常规工作氛围。电子政务大数据应用可以考虑共建、外包、采购服务、政策支持等多种模式, 发挥政府应用引领、市场化竞争等不同优势。

3.5.2 大数据电子政务建设投资预算原则

大数据技术仍处在一个爆发初期, 架构、技术都在不断变化。政府在资源投入方面需要谨慎。总体规划、分步建设、按需投入的原则与大数据分布式技术特性也非常吻合。

3.5.3 大数据交换及共享的标准化

国家标准委2007 年《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规范了传统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总体框架、技术要求、数据接口规范、技术管理要求, 虽与大数据应用有一定差距, 但大部分还是可以参考的。应尽快形成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公开、交易的相关标准与规范。

3.5.4 政府数据在交换、抓取、开放方面的趋势

《行动纲要》明确要求政府间数据共享及开放, 纵横交叉、市场补充的数据共享模式是一个解决方案。纵向行业数据交换中心由行业上级机构 (如部、省级) 建立运行, 横向区域数据交换中心由当地政府建立并负责运行并对外开放。数据抓取的业务特点比较明显, 各中心、甚至单位都会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只要有充分的需求, 会出现专业数据交易机构, 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获得需要的数据。

3.5.5 系统安全及数据隐私

大数据因其影响范围广, 安全上应采取更加严格的要求。数据脱敏的法律法规、评估标准、国产化工具的逐步形成, 才能促进与保障政府将数据开放, 为社会服务, 为创新创业服务。

四、大数据电子政务的展望

大数据电子政务的发展将还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要走, 随着数据大量积累及深度分析技术提高, 对各级政府在思想、法规、机制、职能、人才甚至政治生态等各方面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政府管理经验的算法商业化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技术上则要关注政府私有云平台在大数据应用方向的发展趋势。[5]

参考文献

[1]国发〔2015〕5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

[2]陈光, 大数据发展新趋势, 中国建设信息化2015年第10期, 66-67

[3]安学军, 大数据对电子政务的影响及应用, 天津科技2014年, 第4期,

[4]王存刚, 大数据与中国外交决策机制创新--基于组织决策理论的视角, 外交评论2015年, 第4期。

政务数据 篇11

【关键词】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建设

一、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的定义和现状

近年来,大数据已然成为中国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其影响也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大数据的数据来源是多样化的,商业和社交数据由于涉及隐私使其难以实现全社会的开放共享。政务大数据作为大数据时代的重要部分,其开放共享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的定义。本文中所说的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包括政府内外部产生或政府收集的对政府事务和公众生产生活有影响和意义的所有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其中又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数据开放,在政府掌握的大数据中很多可以为公众知晓的公共数据。另一方面是数据共享,这类数据虽不属于数据开放的范畴,但为履行政务职能,需要在相关的政府部门之间共享。实现这些数据在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将有利于打造一个高效的、阳光的服务型政府。

(二)国内外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现状。随着人们对大数据的认识加深,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这个未来国家发展的制高点引起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美国作为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的先行者,在2009年奥巴马签署《开放政府指令》,同年发布了美国国家数据门户网站,由此拉开了全球开放数据运动的序幕。随后,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国相继签署法令并发布国家数据门户网站。目前,联合国中有93个成员国以特定立法来强调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

我国政府在大数据时代的浪潮之中也积极响应,2007年4月我国政府发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该《条例》是我国首部关于保护公民知情权的法律。

二、我国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大数据开放中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数据开放的范围和责任不明,导致很多部门由于害怕担责任而不想或不敢公开除法律明确规定公开的数据。并且政府部门对信息资源的独占性较为严重,这样加大了社会利用数据的成本,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当然,政府部门公开的数据公信力也有待提高,很多时候政府公布的数据有一定的随意性,而不同部门彼此相互矛盾的数据更是加大了公众对于数据的质疑。

(二)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已初步建成,但是各部门间的数据互联互通还是受到很大限制,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并未打破,甚至部门内部不同处室之间都还存在数据难以共享问题。即便是已经建立的数据中心也存在后期维护不足的问题,纵向数据间没有连续性,很多数据更新较慢或没有更新;横向数据间没有相关性,彼此间开放的数据毫无联系,不利于数据的后期处理分析。

三、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问题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战略方针和基本治国方略,国家立法部门应该加快数据开放共享的立法,具体规定各部门的数据开放共享的范围,统一数据格式、口径的标准,使各部门做到有法可依。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政府部门在数据收集、存储、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数据范围和部门职责不明的情况。

(二)设立统一平台。政府部门做到有法可依之后,需要从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并依靠该平台的内外网形成统一、安全、便捷的数据开放共享体系。外网公开对公众生产生活有意义且不涉及国家秘密公众隐私的数据。内网将实现政府部门内部数据的共享,通过在平台设定的部门权限,各部门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其他部门依法可以共享的数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更好的打造一个服务型便民政府。

(三)推动制度建设。国家还应该制定数据开放共享时间表,具体规定各部门数据开放共享实现的时间。同时将其纳入考核制度,对没有按时开放共享数据的相关部门的主管追究责任。还应该制定《平台管理维护规章》指定有关部门管理维护数据平台,并具体规定此后的平台管理维护和数据更新办法,并对维护不到位的部门追究责任,避免出现网站数据不再更新或者网页无法打开这类情况。

(四)加强公众监督和互动。政府部门的数据收集过程、开放共享程序以及相关细则应该面向公众开放,让公众能够深入了解数据的采集开放过程和管理维护办法,并对各部门得数据开放共享情况进行监督。同时要在数据开放共享平台上留下交流互动窗口,这样公众能及时反馈意见,政府部门也能及时的获取民情民意。通过加强公众监督和互动,有利于实现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的合作双赢。

四、总结

政务大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推动政务大数据的开放共享也将成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首要目标。近年来,我国在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我国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還存在职责不明、共享难等问题。因此,国家在今后的电子政务发展中,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实施问责制度,并且加快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创新。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水平,开创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安耕.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的4个基本思路[J].中国信息界,2007(3):21-22.

[2]何军.大数据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发展研究,2014(2):56-60.

大数据形势下电子政务的改革 篇12

1.1 信息共享平台不统一

就当前我国不同地区开设的电子政务平台而言,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统一标准。由于各个地区所采用的业务系统不同,导致了电子政务业务的系统接口呈现出互不通用的问题。这个问题给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以及业务合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区域内的部门之间实现共享的省级地方只有15%左右,区域内部门之间的实现共享的市县中有30%左右。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从某些层面上对其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有着一定的影响与制约。所以,我国在开展电子政务工作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区域性以及城乡差异。比如:我国西部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呈现出水平较低的现象,而东部地区的发展则较为稳定,许多地区的农村电子政务工作还处于一个初始化阶段。这样的发展形式,导致了我国电子政务还没有形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许多信息呈现出不对称的问题,从而给电子政务工作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在信息使用方面也无法完全发挥出其优势。

1.2 民众参与建议数据量增加

联合国2014年电子政务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在开展电子政务工作时的参与指数为0.6471,这份数据与之前相比有一定的提升,同时我国电子政务的排名也上升到了33位。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电子政务参与率方面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从当前我国政府网站来进行分析,其网站为民众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信息,同时还在其网站上实现了以多种形式向政府提出建议的渠道。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下,民众参与形式从以往的被动式转向了主动式,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公众参与的热情。但是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工作的分析发现,民众在参与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问题。比如:对于公众所提出的建议,政府在征求时的共同制定政策方面还不够完善,对于公众所提出来的反馈信息的辅助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再比如:由于电子政务工作不断展,民众参与建议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庞大的数据中如何能够迅速找到热点信息,并且对其信息进行反馈与响应工作不够及时,在某些程度上会对民众参与热情造成影响。

1.3“数字鸿沟”问题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数字鸿沟”所指的是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乏者之间所产生的鸿沟。这个问题是全世界电子政务工作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我国由于地大物博,在教育层次、性别、收入、语言、年龄、地域等多个方面都会形成一定的“数字鸿沟”。这样的问题存在,会导致电子政务工作无法进行普及,从而在使用电子政务时会产生一定的弱势群体。这些问题的产生,让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公平性无法能够充分地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阻碍了电子政务的高速发展。从我国的实际国情来进行分析,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1)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够成熟,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而且我国区域与城乡之间的发展差异也给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2)民众在获取信息以及使用信息的能力不足。我国一部分民众对于政府在线服务并不了解,同时还有一部分群体不具备最基础的信息获取能力,这也给我国电子政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 大数据形势下电子政务的改革

2.1 积极构建一体化的信息平台

对于电子政务而言,应该以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来对所有信息进行共享,同时也能够促进信息的统一性。推进信息一体化进程,可以让政府使用较少的资源来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我国所开展的电子政务工作中,对于在线服务的种类还不够全面,没有利用好大数据的特征来对民众所关心的服务领域开展相应的在线服务。因此,在开展电子政务工作时,应该扩大政府在线服务的范围,让民众能够使用其功能更好地为政府提供优质的建议。基于大数据形势下的电子政务,应该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分散建设格局。实现电子政务跨区域、跨部门的业务合作。通过推进信息一体化平台,让信息资源能够共享,推进电子政务业务流程的重组,实现组织机构的整合与简化。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出电子政务所具有的高效性,应该制定出有效的监管机制,为民众提供一个高效、公平、公正的运行环境。

2.2 提高响应速度与民众参与热情

基于大数据形势下,政府可以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对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给予及时的响应。针对大数据分析,电子政务平台可以快速地寻找到民众所关注的热点事件,并对其所提出的质疑以及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回复,促进民众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并且在政府的引导下,能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很大程度上地提升了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比如:对于民生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大量收集民众所反馈与民生相关的公共服务问题。利用好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对所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这样可以及时地发现政府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辅助依据。再利用好相应的依据来进行抽样检查,并且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果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好的辅助决策。换言之,利用好大数据技术可以促进政府决策向着民主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大数据还能够提高政府的预测预警,在一定层面上可以提高政府的应急响应速度,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比如:政府可以利用电子政务中的社交媒体平台,对全国各个区域内的医疗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对一些流行性疾病的防控能够更早地掌握,并尽快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2.3 多渠道优化整合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弱化了“数字鸿沟”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影响。但是,对于个人信息获取能力成为了当前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在开展电子政务工作时,应该以多渠道、多平台、多元化的形式来开展。通过优化渠道以及平台,来达到特定服务的最佳结果。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服务渠道的优化整合,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地分析与挖掘,为特定人群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电子政务的覆盖面能够扩大到更多的群体中,不断地缩小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数字鸿沟”,让全社会的民众都能够公平、公正地获取到相关信息,促进电子政务的普及。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可以重点针对某一个服务渠道进行建设,同时也可以对多个服务渠道进行优化整合,实现信息的推送量以及民众信息获取量的提升。比如:对于老年人而言,这个群体最为关注的是医疗保险服务;而对于农民朋友而言,更为关注的则是“三农”问题。有了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可以针对特定人群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让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电子政务的使用中。

3 结论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电子政务可以提升政府的效能,制定个性化服务渠道。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民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公正公平的政府,促进我国电子政务能够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益民.2014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调查报告[J].电子政务,2014(12).

上一篇:有效性流失下一篇:毛皮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