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2024-08-06

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问题(共12篇)

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篇1

1 河南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河南省的电子政务网络发展迅速。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初具规模, 广域骨干传输网络已连接到18个省辖市, 省直城域网络基本建成并得到较好应用。21个纵向业务系统依托省电子政务网向下延伸, 省直单位电子政务外网接入率已达85%。河南电子政务的业务应用成效明显。河南省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完成了省直单位和市、县级政府等160个单位的接入工作, 业务应用进一步扩展, 实现了信息的自动化查询和公文的适时交换, 提高了联网单位的办公效率。以省政府综合门户网站为核心的政府综合门户网站群基本形成, 成为政务信息公开的主渠道。截止目前, 我省各个省辖市市政府、99%的省直部门、85%的市 (县) 区开通了门户网站。门户网站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各部门公开政务信息、开展互动交流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载体。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一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不断完善, “一站式”公共服务模式不断普及和推广。截止目前, 已构建国库支付、税务监管、党员教育、地理信息查询、防汛监测、医疗卫生、快速通关、人口信息查询和公共安全等业务纵向网30多个, 累计发展用户100多万户, 有效增强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河南省电子政务外网网站2007年开通运行, 是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省级节点, 也是省直各厅局单位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中心枢纽;外网网站向全省公务员提供业务办公支撑服务, 是一个集信息发布、应用服务、业务交流享、数据共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平台。网站拥有容量超过100万条的巨型经济数据库。加载了90年代以来各个领域的经济信息。只需键入决策议题, 即可检索到十个方面的信息。包括了相关外资外贸情况、相关的金融税收政策、宏观形势和政策、专家智囊分布以及本地区经济参数的相关内容。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提供网上行政审批、政务信息交换接口服务。提供即时通信和短信平台、邮件和网络传真、网络视频点播、空间地理信息服务、知识培训等应用。提供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及外网网站的建设的有关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四大班子及各厅局委办的内部沟通与协作, 消除信息孤岛, 使内部信息在各自权限允许范围内实现共享。帮助广大公务人员学习各类专业知识, 促进公务人员之间交流, 提升工作绩效和职业素养, 增强工作效率。外网网站根据“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原则来进行项目建设, 达到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目标。建立规范的数据体系, 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最终建设成面向河南省全体公务人员的一个信息交流、处理、查阅的电子化办公支撑平台。

2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现状调查

所谓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就是在一定的政策体制、激励措施和安全保障的基础上, 在政府内部, 政府与政府外部之间, 共同使用政府信息资源的一种机制, 以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则是各职能部门所生产、存储的数据。所以, 了解河南各职能部门所生产、存储数据的现状, 是研究河南省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基础。由于政府职能部门所拥有的数据和该职能部门自身的利益有着密联系, 调查中发现, 各职能部门都不愿意将自己所拥有的数据公开。我们的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范围主要是抽取河南省政府的一些宏观管理职能部门。调查结果根据政府各职能部门网上采集数据的表格和现场收集的资料、回收问卷及访谈的记录整理, 由于调查时间和人员有限, 不可能调查河南省所有的部门, 也不一定完全符合河南省政府的实际情况, 但能基本掌握各职能部门所存储数据的现状, 能完全反映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

从我们数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 有大量的数据被重复采集, 重复加工和维护。在不同的职能部门的数据库中, 对同一数据类的格式、含义等的定义都有所不同, 这必然导致数据语义的冲突。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数据交换机制, 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我们通过仔细对比和分析, 发现很多数据类被相关职能部门重复采集和存储, 如人口信息, 企业法人设立登记信息等。由于这些相关信息之间缺乏同步更新的约束机制, 必然导致数据冲突和不一致。这不但造成资源浪费, 而且往往会造成管理的混乱和漏洞, 甚至决策失误。

3 河南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们的调查可以看出, 大多数电子政务的信息主要是具体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能, 管辖范围、具体职责分工, 机构隶属等信息;与部门有关的政策法规、政策记录、文件、经济信息等参考资料;部门相关的政务活动安排及内部信息沟通的政务活动信息及一些具体事务信息。政府职能部门中采集和存储的信息共享的水平较低, 难以满足各职能部门的应用需求, 难以适应“一体化”的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和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3.1 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和各自管理问题严重从分析可以看

出, 政府职能部门中重复采集和存储的数据类达60多种, 这些数据完全可以实现统一采集、统一加工、统一存储, 共同使用。但当前都采用多头采集和各自维护的方式。 (1) 各职能部门所定义的数据类的数据项不尽相同。如工商行政管理和税务局建设的企业基本信息库中数据项以及各数据项的含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2) 各职能部门采集数据的途径和方式各不相同, 采集得来的数据记录难免有差异, 这可导致大量的管理漏洞。 (3) 各职能部门所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型号各不相同, 这些“异构系统”之间难以互联互通。

3.2 信息资源缺乏对比分析和整合, 管理漏洞较多由上面分析可看出, 政府信息资源的重复采集、加工问题较为严重。

同时, 各职能部门采集数据的途径和方式各不相同, 采集得来的数据记录难免有差异。调查中发现, 由于缺乏应有的相互合作交流, 政府各相同或相近数据源没有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和整合, 存在大量数据冲突和不一致。这可能造成许多管理漏洞, 也可能给国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3.3 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量大且迫切, 但基本都没能得到满足从上面的分析看出, 已共享的数据类占可共享的数据类的比例非常小。

河南的每个职能部门都完整地建有自己所需要的全部数据库, 仅有10%的数据类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得到了共享。

3.4 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水平较低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高级

形式是对同一信息源的共同使用, 实现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和合作。但调查发现, 河南各职能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仅仅是相互交换和补充新的数据内容, 他们在业务系统中使用的数据基本都是本地的自建数据库。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重复浪费、多头采集、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难以支撑协同办公等高级应用。

3.5 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建设薄弱政府的信息资源有种类繁多, 内容庞杂的特点。

如果没有经过统一的规划、梳理、分级和分类的话, 难以实现有效共享和管理。信息资源共享需要完善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政府信息资源分级规范、统一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以及一大批基础数据库。有了这些基础建设之后, 才可能实现完善的、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的信息资源共享。

3.6 信息资源共享的统一平台有待完善河南省电子政务外网

网站虽然于2007年开通, 但该平台还存在数据库建设信息量小, 更新不够及时, 横向连接不完全, 相关应用系统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随着“政府上网工程”以及十五项“金字”工程的开展, 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结合河南电子政务的实际情况, 抽取调查了河南省相关职能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的共享状况, 总结和分析了河南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为河南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和运行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共享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强等.政府信息资源分类共享方式的研究, [J]中国行政管理, 2004.

[2]山红梅.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情报, 2008, 1.

[3]文庭孝, 罗贤春, 刘晓英.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本质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 2008, 2.

[4]河南省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2009—2012年) http://www.hnsafety.gov.cn/html//2009062216565994.html.

[5]2009年河南省信息化建设“提速工程”加快http://www.iitha.gov.cn/newsshow.asp.

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篇2

GZIT2013-ZB0356A

信息资源测试

电子政务系统信息资源指的是由政府产生、采集、购买的以便于政府行政与决策活动有效开展的各种信息资源,其来源多样,范围广泛,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宝贵的资源,包括政府部门为履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责而采集、加工、使用的信息资源,政府部门在业务过程中产生和生成的信息资源,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信息资源,以及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信息资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自身产生的数字信息。这部分信息称为内生数字信息,如各种电子化的条例、规定、办法、章程、命令、指示、批复、议案、通告、通知、公函、会议纪要、合同、协议书等;二是指政府从外部获取的与政府管理活动有关的数字信息。这部分信息称为外生数字信息,如社会调研信息、决策支持信息、提案议案、群众信访、统计数据、文献资料等。

从应用范围的角度出发,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①面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如国家信息政策和法规信息等。可以将这类信息上传到面向公众的因特网上,使社会公众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这些资源。②跨部门共享的信息,是指只在指定的系统或部门之间(含内部)共享的信息,如在财政部门与银行之间的外联网上流通的信息等。③部门内部信息,是指只在本系统或部门内部共享的信息,如内部会议纪要等。这类信息一般可在某一系统或部门的内联网上流通。④涉密信息,是指只对某一或某些特定的个体开放的信息,如有关国防部署、尖端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秘密谈话或行动计划等绝密信息,在解密之前都属于涉密信息。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信息资源测试侧重于信息资源建设规范性、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应用等方面,具体包括信息资源完整性测试、准确性测试、格式测试、信息资源目录测试、共享信息资源提供测试和共享信息资源应用测试等测试项目。1 完整性测试

信息资源完整性测试以被测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等为测试依据,对被测信息系统的资源开发需求和测试要求逐项进行分析,获得本信息应用系统的中涉及到的数据、文档、图片等信息列表;然后在被测信息应用系统中逐一对信息列表的信息进行完整性测试,以验证信息资源开发中涉及到的数据、文档、图片等信息的完整性能否满足GZ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02月20日

第 1 页 GZ市NS区经贸科技和信息化局区财政投资信息系统测评服务资格项目—技术部分

GZIT2013-ZB0356A 信息资源开发合同中的要求。其完整性按照《GZ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验收规范》应达到95%以上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2 准确性测试

信息资源准确性测试以被测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等为测试依据,对被测信息应用系统的资源开发需求和测试要求逐项进行分析,获得本信息应用系统的中涉及到的数据、文档、图片等信息列表;然后在被测信息应用系统中从使用信息资源用户的角度逐一对信息列表的信息进行准确性测试,包括是否满足信息利用者的实际需要,信息含量、实用价值、可靠程度、信息要素详细程度以及各类数据的准确率等方面,以验证信息资源开发中涉及到的数据、文档、图片等信息的完整性能否满足信息资源开发合同中的准确性要求。其准确性按照《GZ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验收规范》应达到95%以上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3 格式测试

信息资源格式测试以被测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等为测试依据,对被测信息应用系统的资源开发需求和测试要求逐项进行分析,获得本信息应用系统的中涉及到的数据、文档、图片等信息列表和本信息应用系统的外部接口列表(含二次开发接口)以及信息资源的展示页面列表;然后在被测信息应用系统中逐一对外部接口列表和信息资源的展示页面列表涉及的信息进行格式测试,验证格式是否符合招标文件、合同规定的标准和业务规范要求,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4 信息资源目录测试

信息资源目录是记录政务信息资源结构和政务信息资源属性的数据体系。政务信息资源结构通过树状的目录结构,展现了政务信息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政务资源属性则描述了资源的管理属性,包括来源、去向、版本等,用于控制和管理资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将按照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或其他方式对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进行有序排列。通过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的描述,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使用者(以下简称“使用者”)能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况,发现和定位所需要的政务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目录分为资源目录和服务目录。

GZ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02月20日

第 2 页 GZ市NS区经贸科技和信息化局区财政投资信息系统测评服务资格项目—技术部分

GZIT2013-ZB0356A 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则是用于采集、存储、使用和管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通过元数据信息的定位和发现机制,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由标准、数据库、目录等要素构成,如下图所示。

信息资源目录测试将根据《GZ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GZ市人民政府令第75号)要求,以被测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以及科信局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等为测试依据,对被测项目的信息资源目录建设需求逐项进行分析,获得本项目需要对外共享的信息资源目录和本项目所需其他单位的信息资源目录,针对已获取的信息资源目录开展的测试内容包括:

 信息资源目录的标识是否规范,满足GB/T 21063.5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第5部分: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规则要求;  信息资源目录分类是否符合GB/T 21063.4要求;

 信息资源目录内容是否完整,且满足被测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以及科信局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等要求;

GZ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02月20日

第 3 页 GZ市NS区经贸科技和信息化局区财政投资信息系统测评服务资格项目—技术部分

GZIT2013-ZB0356A  信息资源目录与业务系统相关的内容是否符合业务系统相关的规范要求;  信息资源目录的元数据标准符合性检查:元数据完整性和标准一致性检查,保证所有已填写的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的取值符合GB/T 21063.3、GB/T 21063.4和GB/T 21063.5的规定;

 信息资源目录和目录内容是否按照要求设置使用权限。5 共享信息资源提供测试

共享信息资源提供测试将根据《GZ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GZ市人民政府令第75号)要求,以被测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以及科信局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等为测试依据,开展共享信息资源提供测试。测试内容如下:

 被测项目招标文件、合同以及科信局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中要求提供的共享信息资源信息是否都已提供;

 提供的信息资源是否满足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分类标准、编码标准、安全标准等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 验证提供的信息资源是否将非规范化数据转为规范化数据或半规范化数据,以便于单位内部和其他部门共享使用,尽量减少后续数据处理压力;  验证自然人信息是否以法定身份证件作为标识提供,法人及其他机构信息是否以组织机构代码作为标识提供,没有组织机构代码的市场经营主体是否以营业执照作为标识提供;

 单位间的协同业务是否通过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共享;  是否依照《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接入规范》,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并通过市级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或定时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信息资源汇集和共享,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共享信息资源应用测试

共享信息资源应用测试将根据《GZ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GZ市人民政府令第75号)要求,以被测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以及科信局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等为测试依据,开展共享信息资源应用测试。测试内容如下:

GZ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02月20日

第 4 页 GZ市NS区经贸科技和信息化局区财政投资信息系统测评服务资格项目—技术部分

GZIT2013-ZB0356A  被测项目招标文件、合同以及科信局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中要求应用外部系统的共享信息资源是否符合要求;  共享信息资源应用的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

 单位间的协同业务是否通过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共享;  是否依照《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接入规范》,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并通过市级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或定时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信息资源汇集和共享,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有效利用。

GZ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02月20日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的探析 篇3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探析

一、网络攻击的主要手段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由于攻击技术的不断发展,防范攻击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比较流行的攻击手段主要有:

主机扫描:用于发现并得到目标主机的相关信息,发现目标主机的系统及配置漏洞,为后续的攻击行为奠定基础。

口令破译:用于获取目标主机的用户口令,其目的是得到目标主机的用户权限。

特洛伊木马:一种经过伪装的貌似合法的程序,攻击者经常用这种程序实现对目标主机的远程控制,进而获取信息,或破坏目标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网络窃听:利用共享网络的特点实现对网上数据的采集,并窃取其中明文传输的口令及其他机密信息。

拒绝服务:利用TCP/IP协议的设计漏洞,或其他系统服务的设计问题采用的一种简单却有效的攻击行为,存在多种方式,但最终效果是将导致目标主机或网络系统当机或瘫痪。

路由攻击:通过对路由器采用的不安全协议的攻击,实现对路由表的修改,从而实现透明的修改用户信息的传输路径,最终达到获取或修改机密信息的目的。

病毒:这是一种大家最熟知的攻击方式,但仍在对我们的系统造成巨大的危害,其后果是多样的,最严重的是破坏整个系统,删除所有信息。

二、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防范

为了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和政务办公的正常运行,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防范网络信息的安全:

1配置防病毒软件

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扩散快,必须有适合于局域网的全方位防病毒产品。如果在网络内部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换,还需要一套基于邮件服务器平台的邮件防病毒软件。所以最好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对应的防病毒软件,通过定期的自动升级,使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

2利用防火墙

防火墙可以将不允许的用户与数据拒之门外,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虽然防火墙是目前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但不能防止来自内部的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们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以及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

3Web、Email的安全监测系统

在网络的www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中使用网络安全监测系统,截获Internet网上传输的内容,并将其还原成完整的www、Email、FTP、Telnet应用的内容,建立保存相应记录的数据库。及时发现在网络上传输的非法内容,及时向上级安全网管中心报告,采取措施。

4漏洞扫描系统

在要求安全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各种黑客工具,对网络进行模拟攻击从而暴露出网络的漏洞。寻找一种能查找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

5利用网络监听维护子网系统安全

对于网络内部的侵袭可以采用对各个子网做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审计文件,为管理人员分析自己的网络运行状态提供依据。设计一个子网专用的监听程序,该软件的主要功能为长期监听子网络内计算机间相互联系的情况,为系统中各个服务器的审计文件提供备份。

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篇4

1 相关概念

1.1 大数据

大数据 (Big Data) 概念首次被提出是在2008年9月的《nature》杂志上, 随后此概念被应用于许多领域。从数据量方面来看, 当数据达到PB级别以上, 即可称为大数据, 传统数据处理工具将无法有效处理分析, 且这些数据每天都在增加, 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和技术工具, 进行有效的处理。关于大数据的概念有许多, 维克托麦尔-舍恩伯格认为是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科学方法。麦肯锡公司认为, 大数据指的是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综合以上概念, 本文从大数据的本质、功能和潜在价值角度来下定义, 认为大数据是用于从高密度、多样性以及可重复使用, 并且成爆发增长的半结构化数据基础上, 运用数学算法与统计学理念, 以量化的方式预测事物发展方向的科学方法与技术。随着研究的深入, 各国政府都开始积极支持大数据研究。我国在“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信息技术领域备选项目中把大数据及其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作为重中之重。

1.2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指政府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能过程中向其他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或自其他政府部门获取政务信息的过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主要可以划分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政府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政府部门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三个主要方面。尤其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 政府部门向公众提供的数据要求具有权威性, 不同部门之间提供的数据要具有统一性, 需要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公用, 在统一协调下对公众发布, 需要对公众提供的数据具有统一性。

2 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在信息共享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发展过程之中, 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是一项非常基础性工作, 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点。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与大数据技术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关系, 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前期建设和发展为大数据的推广提供了基础, 大数据为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深入发展指引了方向。

自2000年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开始建设以来, 其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 各级政府部门都建立门户网站, 政府信息公开, 称为政务信息公开阶段。 (2) 政府各项管理实施在线处理, 实现了业务办理信息化, 称为业务处理信息化阶段。 (3) 利用多级网络和中心数据库实现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整合, 称为纵向信息整合阶段。 (4) 实现跨部门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 称为横向电子政务系统整合阶段。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积累的大量信息资源, 仅限在部门内部有限使用, 信息价值远远低于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发挥的作用。

信息共享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制度建设缺失。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首要一个问题就是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2015年7月1日新的《国家安全法》实行, 明确提出建设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核心环节的安全可控, 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和利益。但是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等依然缺位。第二发展规划不详尽, 缺乏统一的国家层面建设标准。虽然我国出台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等, 但是大多数是原则性、指导性的, 缺少统一详尽的标准, 不具备强制力的要求, 与国外发达国家完备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还有差距。 (2) 投入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资金投入方面, 我国财政资金是按行业划拨的, 行业部门各自组织系统内的信息化建设。造成了建设进度不一、重视程度不一、资金分散、多头建设、重复建设以及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壁垒。第二是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问题。我国虽然对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有规划, 但是由于各地网络建设进度不同, 各行业还有行业网络系统, 设备分散, 形成了物理上的壁垒, 不利于信息资源共享。 (3) 信息技术队伍建设的问题。缺少统一的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主管部门, 以部门为单位设立信息技术部门,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并会出现从本部门职能和利益出发, 导致人为出现数据壁垒。政府工作流程未进行再造, 信息化不过是原有流程的再现, 难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同时相关部门没有意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造成数据共享积极性下降, 数据共享意识薄弱。 (4) 信息资源共享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对共享安全制度建设不重视, 重视硬件建设, 忽视软件建设。第二是重视防范外部危险, 却对使用者的监管力度不够。第三是重视数据积累、不重视分级保护, 数据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整理, 导致数据泄密等情况。最后, 重视安全事件的应对, 预防工作不到位。

3 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信息共享问题解决策略

进入大数据时代后, 需打破传统以地域为主的行政区划, 全国作为整体统一考虑, 才能正真挖掘数据的真正价值。本文从机构建设、资金投入、技术实现形式等方面, 讨论构建统一的政府大数据平台。

(1) 机构建设方面:在政府信息共享方面建立全国统一政府大数据管理机构, 地方政府也设置相应的机构, 也相应成立对应的机构。因为需要协调部门众多, 主要领导可以为国家级领导。该机构主要负责协调各机构进行统一立法、发布全国大数据建设和数据共享的准则和标准, 相关项目的审批, 数据权限的设定, 对下级政府数据共享进行评估、指导和监督以及资金、人员、设备等资源统一调配问题。省级、市、县级分别对应国家层面设立相应的部门。

(2) 资金投入方面:由于资金的分散化使用, 造成资金没有发挥有效作用, 重复建设, 低水平重复建设, 人为设置数据壁垒等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 资金投入应该由国家层面信息化主管部门分配。各部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主管部门提出需求计划, 信息化主管部门统一协调后, 方可组织建设。地方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上级要求和本级信息建设的需要, 向本级政府申请建设资金。系统建设统一由本级行业部门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申请, 经审批后进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 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进度一致, 行业之间协调发展, 消除信息资源共享带来的利益冲突。另外, 还需要建立完备的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机制, 保证资金的有效、科学使用。

(3) 技术实现形式方面:在大数据时代, 我国需要建设全国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也发生变化, 由原来部门之间协商的“部门-部门”, 转变为依赖中间大数据平台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 以实现数据的权威性与统一性。数据平台上的数据采集可利用云计算技术, 整合各级政府的硬件和数据资源, 在物理层面一些基础设施仍可由部门保管, 逐步实现将各级、各部门数据实现在大数据平台上集中, 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服务器和存储资源的统一调配, 实现基础设施的充分利用, 未来建立起为各部门、各级政府存储、查询、分析数据的云端平台。

参考文献

[1]宋伟东, 孙尚宇, 耿继原.用大数据思维建构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务[J].测绘科学, 2014, 39 (5) :18-22.

[2]张锐新.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3, (10) .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研究 篇5

【摘 要】随着政务部门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部门间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需求越发强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就是为满足政府部门间多业务、多数据结构的信息资源交换、转换及共享需求而建立的。论文从实际应用出发,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顶层架构、组成及功能等内容进行了研究与阐述。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mong the departments of government,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and business collaboration needs become more intense.The establishment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system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such as multi service,multi data structur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exchange,conversion and sharing needs.From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this paper makes a research on the top-level structure,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system.【?P键词】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目录

【Keywords】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system; catalog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83-03

引言

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大部分政务部门都建立了满足自身业务要求的应用系统,沉淀了大量的政务信息资源,但是这些信息资源只是限于部门自身业务使用,没有在不同政务部门间实现共享,形成了一个个政务信息资源的孤岛。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可靠性高、快速、扩展性强、安全性强、大容量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满足多部门、多领域、多业务及多数据结构的政务信息共享已经成为一项非常急迫的工作,也是促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基础。共享体系顶层架构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是以数据的获取与存储作为底层的支撑,以数据交换、挖掘、管理和运维作为整个体系架构的核心部分,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提供多样化的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

2.1 数据层:政务数据的来源

政务数据来源广泛、结构多样,一是基于传感器、GPS等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的实时数据,如空气、环境等数据;二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社保、民政等业务的传统结构化数据以及在此基础上延伸、扩展后形成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三是基于互联网产生的政务新数据,如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论坛等数据[1]。

2.2 支撑层:政务数据资源的云化

支撑层采用云计算的架构,通过集约化的云环境、网络设施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等,利用虚拟化技术将大量相同类型的数据资源集聚成为资源池。

2.3平台层:政务信息资源的存储、处理、共享与运维

政务信息资源的存储是基础信息资源的汇聚,包括人口、法人等基础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数据资源的处理是将海量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聚集、清洗,实现对政务数据的活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是通过交换共享平台,整合原来分散在各领域的政务信息资源,满足各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需求,实现共享云业务协同;政务信息资源的运维是通过数据管理和数据运维平台,强化数据资源规范化、资产化管理[2]。

2.4 应用层:政务数据资源的价值挖掘与应用

应用层是数据具体领域的业务需求,主要分为政务应用和对外开放的数据资源,服务对象具体包括政府部门、共享平台、开放平台、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和企业机构等。在政府应用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等开展大数据应用,利用数据融合、模型构建等技术,揭示数据的内在关联性,提高政府决策对数据的占有与分析能力。共享体系组成及功能

3.1 交换体系

交换体系的功能是在不同地域、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之间实现可靠性高、扩展性强、安全性强、快速、大容量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支撑“多证合一”、“两证整合”、“低保核查”等业务的正常开展,主要功能有交换流程配置管理、数据交换、交换节点管理、交换桥接等[3]。

3.1.1 前置交换子系统

它负责在各个部门业务数据库与数据共享平台进行信息资源的传输,他首先从各个部门业务库抽取政务信息资源,传输给中心节点,然后从中心节点收取信息资源,并发送给相应业务部门数据库。前置交换子系统由网络通信系统、操作系统、交换信息库、前置交换环境、交换服务配置工具等组成。前置交换系统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前置Agent服务:前置Agent主要是提供代理的功能。Agent是一个独立的运行单元,负责对在前置机上的数据源如数据库、文件等,交换服务,接口服务等进行管理与监控。管理包括服务的启动、停止、状态的汇报,数据源的管理,如数据库连接状态,表结构的采集,元数据的跟踪等。前置Agent还提供与中心交换平台的命令通道,负责接收平台的指令,汇报管理信息等功能[4]。

部门交换信息库:部门交换信息库的功能是为数据交换提供数据库,它是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与数据交换平台之间数据流动的中转站。部门的结构化数据存储其中,他一般选择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

3.1.2 交换传输子系统

前置交换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由交换传输系统来完成,它完成把需要交换的信息进行打包、转换成特定的格式、传递到目的方、对交换的信息进行解包等动作,他通常由并行适配器系统、消息总线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管理与监控平台等四部分组成。

并行适配器系统:它对数据的处理是基于时间驱动实现的。他对各种组件进行连接并形成数据流,进而在应用系统、信息系统或者中间件之间进行连接,他由连接系统框架和连接组件即适配器组成,采用以数据流向为主线,组件化体系结构。

消息服务总线系统:他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信息服务进行横向的扩展、对消息服务进行大规模分布式处理。他通过采用消息传输的机制来实现异构系统间的通讯,他为不同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交换提供可靠的信息转换、信息传输等集成环境,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松耦合的体系架构。

安全保障系统:采用完全符合国家对相关平台的安全要求,考虑到以后的扩展需要,系统需要留出安全体系接口。

管理与监控系统:他是采用B/S架构基础和JMX管理标准的管理平台。用户可以在不同地点对应用集成平台进行必要的管理,他在统一的门口下将不同系统的管理服务集成起来。他能够支持标准的服务接口,各种新服务的管理模块根据需要能够便捷地插接到管理平台中,管理功能能够根据需要任意扩展[5-6]。

3.1.3 交换桥接子系统

桥接系统是为了解决政务部门信息共享中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它实现部门业务系统信息库与前置交换信息库(或交换平台)之间双向安全、可靠的信息交换和同步;实现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桥接,包括直连连接、网闸连接以及实时、定时的桥接;系统支持各种格式数据,包括数据库、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内容的桥接。系统提供桥接流程运行状态监测和交换流程控制等功能[7]。

3.1.4 管理监控子系统

建立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对业务流程管理服务器和流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对平台的监控和日志管理,对应用适配器系统配置的部署和更改以及运行状况等内容的监控和管理,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用户管理:系统根据需要设立了不同的管理员,并通过角色对用户的权限进行控制,不同的用户被分配给不同的角色,用户的角色不同拥有的权限也不一样,系统还可以对角色的权限进行调整以达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下系统对用户权限定于的要求。

桥接核对:系统通过统计发送端的发送总量、新增数据量、更新数据量、删除数据量和接收端的接收总量、新增数据量、更新数据量、删除数据量,对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进行数据核对,统计数据发送过程中的偏差,当偏差统计结果0时,监控平台会发出预警。

桥接监控:系统对发送服务和接收服务进行监控,当有一个服务出现问题后系统就发出警报,异常情况包含:数据在传输和写入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数据库异常等。

桥接管理:功能包含桥接服务的创建,桥接服务的部署、修改、启动、停止等操作,桥接服务的绑定。

3.2 目录体系

目录系统的功能是帮助信息资源需求者发现其所需的信息资源所在部门、获取途径、获取方式、该信息资源的更新频率等。信息资源拥有者可以通过目录系统注册自身的信息资源,也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删除、修改等维护,目录系统提供批量导入功能。目录可以按照多角度、多维度进行分类并在目录系统中进行展示,可以分为部门目录、主题目录、需求目录、开放目录等,用户可以根据需多内容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将目录系统跟共享系统实现对接,用户可以通过目录系统向信息资源拥有者提出共享申请,信息资源拥有者审核通过后,通过共享系统共享信息资源。结语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是实现政府部门间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关键,现在各地都开展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所以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其系统架构与功能就变得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研究 篇6

2006年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中提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取得成效的关键,并且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列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以支持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发布、发现和定位政务信息资源和各类交换服务目录而建设的信息服务体系。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由政务信息资源、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标准规范等要素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标准是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标准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为每一项政务信息资源赋予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依托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准确检索、查询、定位和发现,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概述

我们研究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首先需要了解标识符、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以及编码等相关概念。对于标识符,国家标准《电子数据交换术语》(GB/T 14915-1994)中定义为“用于标识或命名一个数据项目并可能指出该数据确定性质的一个或一组字符”。在国家标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第5部分 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送审稿)中,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是指“用于唯一标识政务信息资源的一组字符”,编码是指“按一定规则将一个集合的元素映射为另一个集合的元素的过程。”。

国外的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通常采用集中和分布管理相结合的分段式管理模式,多为两段或三段。比较有代表性的编码有美国的数字对象标识体系(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简称DOI)和英国的信息资产登记注册库标识码(Information Assets Register Number,简称IARN)。DOI的主要目的是唯一标识网络环境下的各种信息资源实体。DOI是从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发展而来,被称为“下一代URL”。它与URL的最大区别就是实现了对资源实体的永久性标识。DOI唯一标识符由前缀和后缀两部分组成。前缀和后缀由“/”分隔。其中前缀是由IDF(国际DOI基金会)分配给DOI注册者的号码,后缀是注册DOI的组织或个人对数字对象定义的本地标识符。一般DOI的注册者都通过后缀融入现有的唯一标识符,如ISBN和其它标识,以达到兼容的目的。英国的信息资产登记注册库标识码(IARN),是英国皇家文书局(HMSO)制定的一套服务于信息资产登记注册库系统(IRA)的信息资源标识体系。IARN是两段式的编码结构,其中,前一个码段实行统一维护管理,后一个码段由获得前一码段的机构自由决定编码方案并维护。

在我国的一些行业和领域,已经存在着一些标识符编码,如公民有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也有全国统一代码标识,但是与能源,材料并列为未来的三大战略资源的信息资源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编码制度。政务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制定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国家标准,尚未正式发布。部分省市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开展了统一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的研究与实践。现以北京市为例,从编码规则与赋码管理两方面进行阐述。

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规则

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建设、标准规范制定、目录系统建设、和管理制度制定等多方入手,启动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工作,其中内容建设,即政务信息资源梳理与目录编制是核心。

按照北京市地方标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DB11/T337-2006)中规定的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在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时,全市统一将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相关业务事项、信息资源名称、信息资源负责方、信息资源描述、更新周期、资源采集途径、共享需求单位、涉及的数据库、备注等10项设定为基本项,进行目录编制的国家机关可以直接使用,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

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作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基本项,是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在编制目录时必须填写。为了将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统一编码,以支持信息资源的统一登记、共享、交换等工作,北京市遵循国家标准送审稿中的两段码的构成形式及编码规则,并在适当扩展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目前,这一方案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

(1)标识符编码的表示形式

北京市的政务信息资源分布在各国家机关,各国家机关在梳理本部门信息资源时,采用先梳理本部门的业务,在形成业务目录的基础上,再梳理业务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和产生的信息资源,形成部门信息资源目录的方法。根据政务信息资源的应用属性,在部门信息资源目录的基础上,还可以派生出政务基础信息共享目录、政务主题应用信息共享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等。

结合北京市编目的特点,北京市的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分为前段码和后段码两部分。其中前段码为机构编码,后段码为业务类编码、信息资源类编码或其它编码。标识符编码的表示形式如图2所示。

(2)前段码

前段码是标识符中的字符“/”之前的部分,表示产生或提供信息资源的机构编码,该机构可以是拥有并提供政务信息资源或承担某项业务的国家机关。前段码共6位,由10个阿拉伯数字(0-9)和24个大写英文字符(除I和O之外的其他A—Z的字符)组成。

北京市国家机关统一使用11XXXX,其中前两位“11”代表北京;第三位“0”代表市级,字母代表区县级;后三位代表政务机构或乡镇、街道。后3位由各级前段码的管理机构参考政府各级编办的组织机构代码编写。例如:110001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11A001可代表东城区政府办公室。

(3)后段码

后段码是标识符编码中字符“/”之后的部分,分为业务类编码、信息资源类编码和其它编码。后段码的第1位表示编码类型,其中业务类编码用Y表示,信息资源类编码用Z表示,其它的编码类型根据需要扩展。

考虑到编码规则的兼容性,在编码规则中规定,各国家机关既可以采用已有的业务编码方案和信息资源编码方案;也可以制定本部门的业务编码方案和信息资源编码方案;在缺省情况下,可采用6位无意义顺序码。如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煤炭经营企业设立许可”的编码为“110002/Y0001C014”,其中“/”前为前段码,后段码划横线部分依据北京市地方标准《网上审批业务编码规则》(DB11/T369-2006);北京市各国家机关在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时,后段码第1位表示编码类型,第2位用“K”表示公开,从第3位开始依据《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规范》进行编码,即后段码为ZKXX…XXX,横线部分的编码依据《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规范》。

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的赋码与管理

为了保障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规则的有效推广和使用,北京市先后以地方标准、政府文件的方式发布了编码规则和管理要求。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年批准发布的地方标准《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DB11/T337-2006)中将“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作为规范性附录提出。经过近两年的推广使用,在2008年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的《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京信息办发[2008]12号)中,发布了修订后的“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将编码规则作为强制性规范加以规定,并提出了具体的赋码与管理要求。

(1)前段码的赋码与管理

在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市信息化主管部门承担着市级目录中心的职能,负责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注册、发布、维护、查询等工作。

因此,在北京市,由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前段码的分配和市级国家机关政务信息资源前段码的分配管理工作;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级及下一级国家机关前段码的分配,并把前段码分配方案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向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对于未予赋码的国家机关,可按赋码管理规则向同级信息化主管部门申请前段码。如遇到机构调整的情况,新成立的部门或合并重组的部门都需要向本级信息化主管部门重新申请前段码。

(2)后段码的赋码与管理

考虑到编码规则的易实施性,在北京市目录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后段码由拥有政务信息资源的各国家机关自行编制,各国家机关根据部门实际需要选择或制定后段码的编码方案,但对于被垂直管理的国家机关,如其上级部门已有后段码的编码方案,则必须使用其上级部门已有的后段码编码方案。

采用分布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北京市的政务信息资源编码方案中同时也规定:无论采取何种编码规则,都应将编码方案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向同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通过几年来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的研究不仅涉及信息化技术领域,同时也涉及行政管理领域,二者相辅相成。尽管北京市在借鉴国家相关标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并取得一定的管理效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该项工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研究 篇7

1 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 从初始阶段逐渐过渡到了整合阶段,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并且我国政务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首先, 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建设随着时间的发展, 已经从以往的单机化、分散化逐渐的转变为联网化与集成化, 并且很多政府部门都逐渐形成了较为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 实现了数据的共享, 并将政府事务中的业务管理、办公、公众服务等多项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其次, 信息化建设促使政务管理实现多样化。目前,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政府政务信息平台上, 政务种类不断增多, 并且逐渐的提高了管理工作的人性化, 突出了管理工作的实用性, 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 各级政府通过信息平台的联合, 使得自身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在增长, 提高了服务质量。最后, 政府事务的基层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政府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中, 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 并且对于基层管理工作的信息采集、备案、查询、管理等提高了重视程度, 有效的提高了政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与透明性, 有助于基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政务信息化建设其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 我国现阶段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制约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进行及时的解决。首先, 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创新意识不足, 信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 由于政务管理人员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不足, 使得难以真正的通过信息化建设来体现新管理方式的先进性。在实际工作中, 政务信息化的优势难以得到体现, 信息化应用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与此同时, 由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与标准不够健全, 使得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次, 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基础不足, 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资金的投入。目前, 部分地区的政府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所不足, 难以保证通信设备的应用水平, 并且软件管理与维护的投入也难以符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严重制约了政务信息化的发展。最后, 信息化管理团队的专业程度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出现信息方面的问题, 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第一时间的解决, 造成部分地区政府政务信息管理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 信息部门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足, 专业人才相对较为缺乏, 不具备足够的信息平台管理与维护的能力, 难以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要想真正的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 就必须从思想、制度、管理与人才四个重要着力点来入手, 切实的控制关键因数, 有效的达到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2.1 思想认识因素

要想途径政务信息化的建设, 首先就要从思想层面上来提高认识, 重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切实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政务管理工作所带来的积极的影响。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思想认识, 切实的将信息化建设作为自身政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并且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整合, 将信息化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 做好地区的信息共享, 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长效应用。只有从思想认识层面上来重视信息化建设, 才能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 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2.2 制度因素

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中, 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 并且制定规范的信息标准, 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人员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中, 要针对于不同的业务环节, 做好不同部门的工作衔接。在跨平台与跨部门的数据交换中, 应用规范化的信息管理制度, 促进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为实现信息有效共享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 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制度, 也有助于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3 管理因素

在信息化建设中, 还要注重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 要为信息化建设制定一个良好的发展规划, 并且做好政务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在管理中, 还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应急方案, 对于我国重大事件提供良好的应对作用。

2.4 人才因素

具有高水平技术的专业人才, 是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 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 并且组织专业的人才建立一个具备专业化技术水平的团队, 为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基础。对于政务信息平台应用的人员, 要加强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 并且培养其对于政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真正的促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稳定、全面的发展。

结语

现阶段, 我国政府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就必须从思想、制度、管理与人才四个重要着力点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政府在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中, 要结合实际政务需求, 制定具备高度可行性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将信息化建设真正的融入到政务工作当中。

摘要:本文结合现阶段政府事务信息化的现状, 对于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政务信息化,建设,推进

参考文献

[1]郭艳平.电子政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8 (02) .

政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探析 篇8

平台介绍:综合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 并提供各种旅游资讯和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平台系统功能:综合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景点介绍、景区监控、旅行资讯、吃在西藏、娱在西藏、住在西藏、购在西藏及行在西藏等信息服务。通过丰富的数据收集处理终端, 利用中国移动先进的传输网络, 经过通用及定制的处理平台, 为游客、景区、酒店、旅行社、行业主管部门提供丰富有效的信息服务。

推进计划:综合旅游信息平台的开通建设需联合自治区旅游局、地市县的旅游机构及景点相关单位、酒店、旅行社、软件开发商以联合开发、合作共赢的方式建设;移动公司提供业务连接网络, 软件开发商提供相关软件, 通过合作分成方式与旅游局合作, 硬件设施采用旅游局现有硬件平台, 引入三方厂商布置业务应用平台, 并负责后期应用软件的维护工作。平台使用单位提供操作终端及业务知识培训、相关单位和人员负责完成各自信息收录工作。

2、农牧业信息及交易平台

平台介绍:农牧业信息及交易平台是一个针对农村用户专业的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 专门针对不同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为广大农民朋友及农村经纪人提供专业、权威的信息服务。农牧业信息及交易平台提供农民最为关心的“农业科技”、“农产品供求”以及“农产品价格行情”等信息。以网站为依托结合短信、声讯、WAP实现信息进村到户, 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平台系统功能:为农牧民提供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等科技知识服务, 同时提供农产品供求以及农产品市场价格行情等信息;提供产前信息 (种植前的农资、市场导向、良种等) 、产中信息 (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气象与农情) 、产后信息 (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及价格行情动态) 来为农民提供贴身的信息服务。

推进计划:农牧业信息平台的开通建设需联合自治区农业局、地市县的农业机构及农业相关部门、软件开发商以联合开发、合作共赢的方式建设, 移动公司提供机房、业务连接网络及平台硬件设施, 通过合作分成模式引入三方平台, 三方厂商布置业务应用软件, 并负责后期应用软件的维护工作。硬件平台共用无线城市平台, 软件开发商提供相关软件, 平台使用单位提供操作终端及业务知识培训, 各业务单位或部门提供农业信息的收录和发布工作。

3、网上数字图书馆平台

平台介绍:网上数字图书馆平台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 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 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

平台系统功能:为中小学师生提供丰富书刊资料及多媒体影像信息,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电子阅览自主学习, 学生在图、文、声并茂的环境下, 建构自己真正意义的知识体系。这可以改变教与学的传统模式,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 同时为学校教育、教学及行政管理提供电子服务。

推进计划:数字网上图书馆平台的开通建设需联合自治区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图书出版发行单位, 地市县的相关教育部门及学校、软件开发商联合开发、合作共赢的方式建设, 移动公司提供机房、业务连接网络及平台硬件设施, 软件开发商提供相关软件, 通过合作分成模式引入三方平台, 三方厂商布置业务应用软件, 并负责后期应用软件的维护工作。硬件平台共用无线城市平台, 与政府合作推广, 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平台使用单位提供操作终端、业务知识培训, 教育部门提供电子书籍和教育影像的收录工作。

4、居民医疗和健康档案平台

平台介绍: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 构建覆盖市区 (县) 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中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网络系统, 网络触角延伸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室, 即构建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四大业务体系的信息平台。

整合卫生相关各单位的信息资源, 建设统一的区域性卫生信息平台, 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行政管理、社区卫生等业务领域的综合应用、信息互通和协同办公, 建立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 建成以城市、区域为中心的统一指挥系统, 形成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库, 支持数据分析和领导综合决策, 提高卫生业务和服务水平。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医疗卫生人员, 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居民和患者。医疗卫生人员为了更好的为居民和患者提供可靠的、及时的、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需要依赖平台提供的众多服务。

平台系统功能:为患者提供健康电子档案及健康状况查询、医疗服务、为医疗系统提供行政管理等综合应用、为乡镇医院提供远程医疗技术指导及医疗技术交流学习。

推进计划:农村健康医疗信息平台的开通建设需要联合自治区卫生部门、地市县的卫生部门及乡镇医疗机构、软件开发商以联合开发、合作共赢的方式建设, 移动公司提供机房和业务连接网络, 软件开发商提供相关软件, 平台使用单位提供操作终端及业务知识培训、医疗单位完成农村医疗人员的信息收录工作。通过合作分成方式与医院合作, 硬件设施采用医院的硬件平台, 与政府及医院合作, 推广居民医疗和健康档案平台的应用。

5、平台建设特色:软件藏语化

西藏地区藏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90.48%, 在农村占比更高, 由于农村地区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如果把服务软件藏语化可以加快农村信息化的进展。

所有信息化平台所有软件都应考虑藏语化, 以便更好的照顾广大藏族农牧民朋友使用。为农村信息化的平台业务提供藏语服务, 既有利于增强藏族客户体验, 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稳定。软件藏语化的开通建设需要联合软件开发商以联合开发、合作共赢的方式建设。

平台软件藏语化极大地丰富了平台的传播方式与内容, 能够生动、全方位展示西藏, 拥有较大的受众群。藏文信息化建设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加快藏族地区信息化的步伐, 是促进藏族地区传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也是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必由之路, 这对于藏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西藏通信业在“十一五”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用户和业务量迅速增长, 网络容量和覆盖率不断提高, 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活、维护安全稳定、防抗自然灾害提供了重要通信保障和服务。但是西藏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 农牧业发展分散, 市场化程度低, 科技推广难度大。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 让人民群众特别是边远地区农牧民均等享受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就需要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 就需要发挥信息网络广泛覆盖、传播迅速的特点, 建立完善的农牧区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信息网络架设包括搭建综合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农牧业信息及交易平台、数字图书馆和居民医疗和健康档案平台, 以此向农牧民提供丰富、及时的科技和市场信息, 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推动西藏信息化建设。

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篇9

该书紧紧围绕“什么是政府信息资源传播”、“为什么需要政府信息资源传播”两个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阐述,旨在厘清 “信息资源传播需求产生的根源”,解决“如何实现政府信息资源传播”的现实问题。该书运用传播学和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从基本概念、影响因素、电子政务媒介、传播过程模型、传播的复杂网络和共享机制等维度建构了政府信息资源传播的理论体系;从共享需求分析、共享方法和参考模型等方面建立了政府信息资源传播的方法体系;同时探讨了基于云政务的新型政府信息资源传播模式。

当前,云计算正在掀起信息技术领域的新一轮革命。云计算环境下,政府信息传资源传播模式将如何演变?政府组织形态将如何演化?公共服务模式和政府管理模式将如何变革? 对政府组织而言,云计算的运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政府信息资源由原来的“分散”管理模式变为“集中”管理模式。此书认为,随着云计算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将逐步形成一种与传统电子政务不同的新型政务模式———“云政务”。云政务模式下,一个省级政府或市级政府组织可建立统一的“政府云”,实现政府信息资源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共同使用”,能实现政务信息基础设施、政务数据库、政务平台和政务应用软件的全面共享,能有效地提高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水平。由此可见,该书能为研究未来的政府信息资源传播模式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兰茂政务信息网站建设的简析 篇10

一、符合党和国家的政治形势

政府信息代表政府的形象,政府网站也客观上给公众以“权威、公正、可信”的印象,所以,政府网站信息必须积极配合党和国家当时的政治形势,网站发布的内容必须具备严谨性和准确性。这就要求信息采集编辑、信息审核、信息发布必须有严格的人员职责管理制度,也相应地需要配备专业严谨的发布管理系统。两者均不可或缺。

二、目的明确

兰茂政务信息网站主要是向各单位、部门下发党和政府的各种文件和学习资料及一些公开性的通知和公告,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一些政策、法规和制度,让各单位、机关和部门通兰茂政务信息网站能够快速、准确和准时的上传各种信息材料和文章,由兰茂信息网站的专门管理员进行各类信息的分检和审核后,把可以对外公开的信息直接及时的发布到网站中显示。

在使用过程中,经过多次的修改,最终给兰茂政务信息的主办方带来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上的快速提升,整个网站从一开始的建设就经过双方的多次论证,并由我校在网站建设方面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进行严谨的设计和开发。使得整个网站从开发到最终的验收和投入使用,只用了半年的时间。

三、总体规划:全局性与阶段性

电子政务网站建设“想得要大,起步要小,扩张要快”是电子政务网站建设的一个共识性原则。

当初设计兰茂政务信息网站时,我们没有按照“目前够用”的思路进行设计,而是按照多年中国电子政务网站建设的原则进行,从一开始,我们就按照一个省市级电子政务信息网站来进行设计的,但为了让这个网站能够快速的投入运行,发展作用,我们针对主办方对网站提出的功能和要求,进行了双边多次的协商和派出专业教师与主办方负责人沟通和交流,最终确定了,主办方急需要的功能作为我们第一阶段开发的重点工作实施,把网站中各功能和要求都进行了先后顺序的排列,这也是我们能够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就可以让兰茂政务信息网站从无到能够给主办方提供出想要的功能和发挥出应用的功能作用的原因。

四、网站安全性

1、综合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权重

不同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对于安全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将安全问题绝对化,不是“越安全越好”。一个门需要几把锁,取决于门里放了什么东西。显然,锁越多,安全的成本就越高,“东西”的使用效率就越低。因此,必须根据实际的系统要求,实现“恰到好处”的安全。换言之,在设计系统安全措施的时候,必须根据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综合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权重,并求得适度的平衡。

文件传输的安全性采用了BASE64算法配合我们自行开发的加密和解密算法对文件的传输进行了加密和解密的使用,Base64编码的思想是是采用64个基本的ASCII码字符对数据进行重新编码。它将需要编码的数据拆分成字节数组。以3个字节为一组。按顺序排列24位数据,再把这24位数据分成4组,即每组6位。再在每组的的最高位前补两个0凑足一个字节。这样就把一个3字节为一组的数据重新编码成了4个字节。当所要编码的数据的字节数不是3的整倍数,也就是说在分组时最后一组不够3个字节。这时在最后一组填充1到2个0字节。并在最后编码完成后在结尾添加1到2个“=”。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政务信息网中的各类文件在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对政务信息网登录的用户的密码采用当前最为安全的加密方式MD5算法对其进行加密,MD5的全称是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信息-摘要算法),在90年代初由Mit Laboratory for Computer Science和Rsa data Security Inc的Ronald L.Rivest开发出来,经md2、md3和md4发展而来。它的作用是让大容量信息在用数字签名软件签署私人密匙前被"压缩"成一种保密的格式。MD5会自动产生一个128位的信息摘要。此算法加密后的密码是很难破解,也就是用MD5加密后的密码是不可逆的,要破解这样的密码必须付出远远超过网站本身的费用,这样也就使得黑客们不会去对网站的密码进行破解。

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 Windows 2003 Server中文版,Windows 2003通过提供丰富的Web应用程序平台,Internet性能和可扩展性以及基于最新技术和标准的像岩石一样坚固的安全性-所有这一切都集成在一个软件包中,使得你可以轻松地为公司带来Web应用的优势。

Windows 2003为你提供了具有最高层次Internet可扩展性的解决方案。它允许需求最苛刻的高端应用程序访问并且使用更多的内存。Windows 2003 Server支持多个处理器。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已经调整得能够确保让你获得这些处理器以外的其它一些好处。

Web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3自带的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6.0,因为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6.0(IIS)完全集成在操作系统中,所以Windows 2003 Server可以让用户更有效地使用Web共享信息、创建Web商业应用程序,并将Windows 2003Server操作系统的功能带入到Web世界中。

Web服务器负责对外发布信息及接受用户操作请求。

网站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在SQL Server 7.0的基础上对性能、可靠性、质量以及易用性进行了扩展。SQL Server 2000中包含许多新特性,这些特性使其成为针对电子商务、数据仓库和在线商务解决方案的卓越的数据库平台。其增强的特性包括对丰富的扩展标记语言(XML)的支持、综合分析服务以及便捷的数据库管理。总而言之,对于那些希望确保数据库解决方案具备伸缩性、可靠性及灵活性的客户而言,SQL Server 2000提供的新特性较SQL Server 7.0具有显着的优势。

2、安全管理体系

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可以通过安全评估、安全政策、安全标准、安全审计等四个环节来加以规范化并进而实现有效的管理。

(1)从网络层次看,包括:

(1)可靠性

即保证网络和信息系统随时可用,运行过程中不出现故障,若遇意外打击能够尽量减少损失并尽快恢复正常;

(2)可控性

即保证营运者对网络和信息系统有足够的控制和管理能力;

(3)互操作性

即保证协议和系统能够联接;

(4)可计算性

即保证准确跟踪实体运行达到审计和识别的目的等。

(2)从信息层次看,包括:

(1)信息的完整性

即保证信息的来源、去向、内容真实无误;

(2)保密性

即信息不会被非法泄露扩散;

(3)不可否认性

即保证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者无法否认自己所做过的操作行为等。

(3)从设备层次看,包括:质量保证、设备备份、物理安全等。

(4)从经营管理层次看,包括:人员可靠、规章制度完善等。

五、网站实效性

1、信息及时更新,具有良好的实效性

兰茂政务信息网站有一个功能较为完整、运行良好、操作简单易用的网站管理系统支撑着,各功能的操作流程在实际使用中得到了主办方的良好评价,一个管理员即可快速、高效的对网站的信息内容进行每天的更新工作,整个网站完全采了美国微软公司的ASP.NET技术进行开发,参与开发的教师都是曾经在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拥有多年各类型网站的设计和开发经验。

同时,兰茂政务信息网在运行中还得到了主办方单位领导真正给予的高度重视,通过行政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具体部门,定期每个季度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考核指标。有效地促进兰茂政务信息网中的信息内容的更新和维护,杜绝再现以往“死网站”的现象。

2、网站规范性

兰茂政务信息网使用的域名是按照国家政府网站的规定,使用了gov.cn标准的政府网站的域名,网站的名称选用了嵩明县当地的历史名人兰茂的名字作为网站的名称很有地方特色,网页标题清晰明了,页面中的每一个板块都较为醒目不至于让浏览者打开网站后找不到相应的内容,站点中的网页在设计时采用了符合Web开发规范的技术XHTML和CSS样式,使得网站能够兼容目前广大浏览者自己电脑中安装的浏览器正常、快速地打开(网速正常的情况下)。

3、注重应用效果

兰茂政务信息网自2008年建成投入运行至今,每天都可以在网站上看到新的信息在更新,网站中设计的栏目和功能,没有多余的,都在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作用,网站中的信息包括了政务公开方面的信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图文信息。

网站在设计开发时充分的考虑到了SEO优化的功能,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汉译为搜索引擎优化,为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网络营销方式,主要目的是增加特定关键字的曝光率以增加网站的能见度,进而增加销售的机会。分为站外SEO和站内SEO两种.SEO的主要工作是通过了解各类搜索引擎如何抓取互联网页面、如何进行索引以及如何确定其对某一特定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排名等技术,来对网页进行相关的优化,使其提高搜索引擎排名,从而提高网站访问量,最终提升网站的销售能力或宣传能力的技术。使得网站在投入运行不久之后,就被目前较大的搜索引擎Google和百度收录,让更多的浏览者可以轻松地就能搜索到兰茂政务信息网站,而不用像有些网站为了达到快速推广网站的目的在这方面花费很多的财力、物力。

建一个,用一个,是产生效果的关键。不追求大而全,而是着眼本地实际,将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服务功能建设好,然后,组织各相关单位,落实具体责任,做到每个咨询都有相应的回复,每个投诉都有切实的处理。

六、内容与功能

1、内容完整

兰茂政务信息网建设的设想是建成一个可以在网站上动态发布政府对外公布的政策性、指导性的信息,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信息报道,宣传本地的群众生活、政府工作情况等的信息,完整性是指网站提供的信息全面,不仅要包括所有政府明确规定公开的信息,也应该包含其他可以公开的、用户正常需要的信息。发布一些基本的信息如使用帮助、联系方式、服务承诺等等,这些信息是用户使用电子政务的基础。为用户办事提供方便,让公众和企业了解政府的办公流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功能适用

一个政府网站,是否拥有繁多的功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让每一项功能都真正发挥作用,在当时环境下做到最好,每一项信息都有其价值。

兰茂政务信息网站在这方面就很好,网站中的信息分类不多,但每一块的信息内容都很实用,如今日嵩明、组织机构、兰茂文化、嵩明风光、资料下载、专题专区、县外瞭望,嵩明党建、县长信箱等栏目,每天都能收到各级单位部门传来的信息资料,听到群众的各种反映,让群众和干部能通过网站看到本地以外的相应信息资料。

七、艺术性

网站在主页面上将适量采用多媒体技术,纯粹静态的网页是不能满足全方位多角度表达的需求的。所以具有现代气息的网页应该是动静结合的。当然,动态的网页选用要考虑网络的速度问题,所以在这方面负责设计教师根据页面的内容在不同的页面中做适当安排。

主页基本按“一幅页面”、“一个主题”的原则来组织,突出视觉兴趣中心,画面采用简洁的图案构意与布局,放置网站导航区,整个页面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动静结合、相互交溶。

所有页面将采用简单明快的手法,和谐的色彩设计,强调设计感。采用少而精的图片强调网站的重心和主题。色彩过渡平稳和谐,以色块对比突出重点,以线条穿插活跃气氛,适量运用简洁精致的图片和动态元素,以此吸引浏览者注意力。首页、频道、栏目以及其他次级页面整体形象应保持一致。

八、结束语

通过嵩明兰茂政务信息网站的开发,对作者以前学习和理解的电子政务网站的理论知识是一次很好的实践过程,每一次网站的设计开发工作,都会带给作者一些新的思考和收获,嵩明兰茂政务信息网站从开工建设到最终的投入运行,能够一次性、快速地完成并达到主办方的设计要求,完全取决于我们学院的老师给予作者最大的支持,这个网站可以说是作者的又一个成功案例。也是我们高校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为地方建设贡献力量的很好举措。

参考文献

[1]吴吉义.电子政务实践、前沿与案例[M].中国电力出版社.

[2]张跃廷.ASP.NET技术方案宝典[M].人民邮电出版社.

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篇11

关键词 政务微博 信息公开 知情权 网络问政

所谓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像待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政府信息公开不同于政务公开,虽然两者都强调了政府行为的透明度,但政务公开更多的是指政府行政机关公开其行政事务,包括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属于政府行政执行制度方面的公开。

一、我国当前政务微博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

政务微博就是有各种政府机构或者官员个人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实信息通过某一微博网站的官方认证而开设的微博平台,其主要内容是以发布和传播与其工作内容相关的涉及公共事务的信息。

根据中国第一份政务微博调查数据,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统计指出,截止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内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府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微博720个,覆盖中国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区域。据统计,官员微博的行政级别分布呈“金字塔”型,县处级官员规模最大。据统计,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共开通政务微博1228个,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注册微博139个。

二、我国基于政务微博的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政务微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我国电子政府建设的一个质的飞跃,促进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杜绝腐败事件的发生也产生了积极效果。尽管我国政府政务微博信息公开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就我国目前状况来说,还存着这一些问题。

1、基于政务微博的政府信息公开缺乏一个职业化的团队。

目前还有许多政府机关并未成立专管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微博维护的团队,往往是临时性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构成员组成,甚至有些信息公开机构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临时设立的。首先,这些临时机构多由主管和其他部门成员组成,由于是临时性的工作,加上平时自己手头负责的事务就比较繁多,对于政府公开的事情根本无暇顾及,也就造成了政务微博信息更新的缓慢、停滞不前,群众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打击了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群众的积极性。

2、信息公开法制不健全,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不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和广泛推行,收到了地方的积极支持和很好的反响。但其本身还存在着浓厚的政策性,缺乏相应的机制和法律保障,反映到地方上主要表现在形式主义盛行,在行政公开的内容和范围上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落实未能法制化。

3、政府危机公关中信息公开责任和回应机制贯彻不彻底。

当今社会,人人都有摄像头,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 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公众关切瞬间就会形成舆论场。这种新生舆论场忽视不得,需要充分及时密切的权威声音在场,方能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和谐与善治。

三、完善我国微博政务信息公开的措施

政府信息公开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重要手段。网络传播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平台,政务微博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网络传播的一种,具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潜力,如何充分发挥微博政务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作用,值得深入思考和努力探索。针对现今微博政务信息公开中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一个专业化、职业化的政府信息公开队伍。

首先,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要深刻意识到政府信息公开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步骤,政府有公开信息的义务。政府信息公开不是政府施政行为的辅助措施,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晰信息公开范围,落实微博实名制。

首先,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公布切实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但其属于行政法规,位阶较低,特别是在与保密法律法规的冲突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其基础上起草和公布《信息公开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条例中关于一些规定比较笼统,行政机构还是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3、建立以人为本的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和回应机制。

一直以来,政府与普通民众之间都存在着信心的不对等。政府微博的建立实际上正是为了缩小这种不对等而产生的,就其产生的实际效果而言,政务微博作为信息公开的平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作为信息交流反馈、政府服务的手段所具有的潜力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刘恒,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

[2]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J].青年记者,2011,(9):63.

[3]李威.微博问政发展的现实困境和解决途径[J].决策咨询,2012(4).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设计与实现 篇12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务信息,信息孤岛,交换系统

1 建设背景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切实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 统筹协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整合各级政府网络资源, 构建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推动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业务上的协同协作, 扎实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主要围绕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展开。

我们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应该从总体框架设计开始, 以信息资源规划为基础, 以实际需求为根本切实理清业务需求与模块功能、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与数据建模、完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建设, 解决好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目前普遍存在的、各自为政产生的“信息孤岛”等问题。

为了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数据的采集要做到一次录入、多次使用,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而言, 还很不令人满意。参照当前国外政府的电子政务发展经验和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建立我国独具特色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势在必行。

早在2002年我们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 就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的工作实施进行了决策与部署。2004年再次提出了“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支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但在已公布的国家的标准中, 并未具体说明如何实现政务资源目录服务和交换体系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技术细节。本文提出了自己设计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系统框架结构, 并予以实施, 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2 交换系统架构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出政府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系统框架结构, 并实际建立政府政务资源交换与管理平台系统GIRIMP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rchange&management platform) , 实现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服务和交换信息资源库的部署、信息交换流程的配置以及对整个政务信息交换系统运行进行合理的监控与管理。

2.1 交换系统的组成

信息库和信息交换系统构成了政府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技术支撑环境。信息库由不同部门的交换信息库组成;而信息交换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如交换桥接子系统、前置交换子系统、交换传输子系统、交换管理子系统等。

交换信息库是由不同的部门建立的中间存储信息库, 是为了实现信息交换而建立的。不同的信息交换子系统在交换管理平台中的关系见图1。

政务平台交换系统在政务资源管理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总体架构中所处的地位见图2。

2.2 交换系统的部署结构

国家电子政务网是一种树型分级的结构, 由国家、省、市、县、乡五级节点组成, 下面以山东省为例说明交换系统的部署结构。

山东省在省、市、县三级部署目录服务, 目录服务器用于注册本域内的资源目录和交换服务目录。

各级政务部门都拥有一个前置交换运行环境, 由交换平台、交换资源库和公开资源库构成。交换平台承担信息交换工作。政务部门的内部业务环境通交换桥接运行环境与自己的前置交换环境交换信息资源。

省、市、县的交换中心环境由交换平台、共享主题库、基础信息库和辅助决策库构成, 它们之间可以互通。各政务部门的前置交换环境之间可以直接交换信息资源, 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交换与共享。通过交换中心环境, 前置交换环境之间可以实现可靠、可信的间接交换信息资源。

3 交换体系建设

交换体系的建设目前广泛采用的技术有消息中间件技术和Web服务技术。在本项目中, 我们采用了更友好的采用Web服务技术。

3.1 前置系统建设

各级部门的前置系统包括前置服务器、交换信息数据库、数据库访问服务及其它系统软件。前置服务器通过桥接系统与部门现有业务系统的连接, 负责完成系统前端的数据配置与采集。前置服务器上应安装交换信息数据库, 用于存放参与部门间交换的临时数据信息。

数据库访问服务是具有一组标准接口的Web服务。这组接口包括:

(1) 创建会话接口――规范化的建立用户会话, 包括用户会话的创建操作;

(2) 关闭会话接口――规范化的关闭并回收用户会话资源, 包括用户会话的关闭操作;

(3) 数据类型自描述接口――规范化的需要访问的数据类型结构模型, 包含数据类型描述操作。

(4) 数据操作接口――数据操作实现的规范化, 包含数据操作。其操作类型有五种, 分别是查询数据、插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和用户自定义的数据操作。

不同接口的定义都要符合GB/T 21062.3-2007的规范要求。

3.2 交换平台建设

交换平台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存储、数据格式的转换和不同部门的数据交换, 由若干个网络服务、Web服务接口以及平台数据库组成。交换平台核心部件应包括:

(1) Web服务管理――提供对Web服务的注册管理和发布功能。

(2) Web服务接口――在外部应用程序和数据交换结点之间实现数据交换功能的相关Web服务。

(3) 平台安全管理服务――实现平台的用户管理、身份识别和用户权限管理等服务。

(4) 系统管理服务――实现对系统的配置管理和状态监控。

4 项目创新与特点

(1) 政务资源实现了逻辑上集中及物理上分散

以政务资源目录为基础, 通过政务资源交换系统, 真正实现了政务资源在逻辑上的集中管理, 但每个部门的政务资源仍存储在本地, 物理上是分散的。

(2) 实现了部门间数据的共享与业务协同

(3) 项目的部署不会改变原有的系统结构

(4) 系统间兼容性强

交换体系的建设完全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主要的标准有GB/T 21601和GB/T 21602。系统建成后, 与上级各部门间的数据交换标准一致。

(5) 系统的扩展性强

交换平台可动态创建交换服务。当有新的交换需求, 可根据服务的要求与标准, 创建相应的服务, 并注册到交换目录服务器。同样桥接系统也可动态创建应用适配器, 以完成不需求的业务系统与前置交换系统间的桥接交换。

(6) 系统部署与管理简单

在系统的桥接服务配置工具和前置交换环境下的交换服务配置工具的帮助下, 可动态地创建、配置、监视、删除各类交换服务。

(7) 系统开发使用了当前世界的主流技术

(8) 系统安全性高

5 结束语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采用基于Web服务的交换方式, 通过服务的请求和响应来实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这种方法不需要再数据库的层面进行连接, 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对于数据更新度高和要求较高可扩展性的场合比较适合。希望本交换系统的开发能为电子政务信息的共享使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春晖等, 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90-124.

[2]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GB/T19668.1-2007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1部分:总则[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5.

[3]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GB/T19668.4-2007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4部分: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监理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

上一篇:毛泽东的战争与和平观下一篇:通信综合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