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风险投资网络(精选10篇)
联合风险投资网络 篇1
与传统投资相比,私募股权基金( Private Equity,PE) / 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VC) 是一种高度不确定和信息非对称的投资,为了控制风险,提高投资收益,PE /VC纷纷采取联合投资方式以解决单个PE /VC面临的资源不足问题,或者分散PE /VC面临的投资风险[1]。Lerner认为VC联合投资网络能够改善项目筛选过程、尽职调查和投资决策[2]。Gompers and Lerner、Brander等研究认为VC联合投资网络能够产生多样化的投资组合,VC能够通过联合投资网络分享专业信息和互补技巧,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3,4]。 Emanuel and Yochanan研究发现产业和地理位置是联合投资网络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5]。Kogut等通过对成分、派系、关系强度、中心度等测度指标的分析,揭示了美国联合投资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6]。
近年来,我国学者们也逐渐开始关注PE/VC联合投资问题。郑鸣和陈石研究发现PE联合投资网络具有非凝聚性和地位不均衡的特征[7]。柯振埜,陈晓娟和林康康发现我国VC投资网络凝聚性较低,发展不均衡,核心、边缘区域密度差异较大[8]。还有一些学者则将PE/VC机构在联合投资网络中的特征作为解释变量,分析其对投资绩效及退出的影响。党兴华,董建卫和吴红超研究发现VC机构的网络位置对成功退出有显著的影响[9]。王曦和王育晓研究发现,VC机构的网络中心性程度越高,VC机构间网络距离越小,联合的可能性越高[10]。
从上述研究文献可以看出,有关PE/VC联合投资网络的研究议题和成果较多,大都集中在对PE/VC联合投资网络形成与投资绩效展开研究。然而,针对中国情景下整体层面的PE/VC联合投资网络动态演化的分析尚不多见。本文选取1999—2011 年PE/VC投资事件,构建PE/VC联合投资网络,检验是否存在小世界网络效应,探讨PE/VC网络动态演化特征。
1 PE / VC联合投资网络的构建
1. 1 数据来源
本文不在PE概念上做狭义PE与VC上的严格区分,选择广义的定义,包括VC、狭义PE和其他资产类私募股权基金,这样能更好地研究中国市场背景下的PE/VC联合投资网络的结构特征。数据来自CVSource投资数据库、WIND公司的PE / VC数据库和清科集团的Zdatabase数据库中投资事件,在1999—2011 年发生的8318 起PE / VC投资事件中,平均每起由6. 422 家投资机构参与,其中最少的有1 家,最多的有12 家。其中联合投资事件2305 起,所占比例约为27. 71% 。本文以1999—2011 年参与投资事件的1845 家PE / VC机构及6250 家被投资企业为节点,如果PE/VC机构i对企业j进行了投资,则认为节点对i和j之间有边相连,假设连接节点的边没有方向,且权系数等于1,1 代表两个投资机构至少联合投资过一次以上,0 则代表两个机构没有合作过。
1. 2 PE / VC联合投资网络
我们通过这些投资事件数据构建了PE /VC机构和被投资企业的双模网络,这种附属网络连接PE / VC和被投资企业,而不是PE / VC之间,这种双模网络很难用来直接解释。为了能够分析PE /VC网络动态演化特性,我们将双模网络转化为PE /VC单模网络。由于PE /VC联合投资网络的形成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我们选取1999—2007 年作为网络数据处理初始时间窗口,采用滚动方式构建随时间变化的PE /VC联合投资网络,运用Pajek软件提取PE / VC联合投资网络的网络特征数值来刻画整体网络变化特征和可视化。
2 PE / VC联合投资网络特征分析
PE / VC联合投资网络的研究较为复杂,本研究主要从中心度和结构洞考察1999—2011 年间PE /VC联合投资网络的结构特征,其中网络中心度包括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
度数中心度。度数中心度是一个最简单、最具有直观性的指数,它衡量的是网络中行动者自身的交易能力,如果一个点与其他许多点对直接相连,则该点就具有较高的度数中心度。如果PE/VC机构度数中心度越高,说明该PE/VC机构越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用于考察网络中单个PE/VC机构所拥有的关系数目,关系越多,认为PE/VC机构越有影响力[11]。表1 列出了度数中心度前25 位的PE。其中深创投拥有最多度数中心度,与207 个PE/VC机构进行过联合投资,关系份额为0. 112 3,这说明深创投比其他PE / VC机构更占据中心位置,更具影响力。另外,我们还发现,只有一小部分PE/VC机构,如深创投、英特尔投资、IDG资本等在联合投资网络中居于较突出的中心位置,大部分PE/VC机构的度数中心度小于10。
接近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用来衡量一种不受他人控制的程度,如果网络中某一PE /VC机构在交易过程中较少依赖其他PE /VC机构,则此PE /VC机构就具有较高的接近中心度。如果一个PE /VC机构接近中心度越小,说明该节点到达所有PE /VC机构的距离越短。用于考察一个PE / VC机构和处于网络最优位置的其他PE机构的联结程度。我们发现深创投、英特尔投资、IDG资本、红杉中国和永宣创投等拥有最多的接近中心度,因此处于网络的中心,这些PE /VC机构都是处在整个网络中突出的地位,这种凝聚性说明了网络位置突出的PE /VC机构之间的合作是相对较多的。
注: 表中列出了2011 年清科集团—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排名前100 名的PE /VC机构的排名顺序,100 名以外的用符号”- ”表示。
中介中心度。中介中心度衡量的是行动者对资源控制的程度,如果一个点处于许多其他点对的最短路径上,则该点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度[12]。如果一个PE /VC机构的中介中心度越高,说明控制其它PE /VC机构交往的能力越强,在网络中的地位也越重要。通过对中介中心度的结果分析,我们发现深创投、英特尔投资、IDG资本、红杉中国等拥有较高的中介中心度,说明这些机构拥有较高的资源控制能力,且只有少数PE /VC机构在整个投资网络中具有较强的控制其他机构交往的能力,大部分PE / VC机构不具有控制力。
通过对三种中心度结果的比较,我们发现,它们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因此,一般在对PE /VC机构网络中心性特征分析时,通常采用一种中心度指标来衡量网络中心度。
结构洞。结构洞是指,对于三个PE/VC机构A,B,C来说,如果A和B有关联,B和C有关联,而A和C无关系的话,我们就说这种结构是一种结构洞,或者说在A和C之间存在一个结构洞,PE/VC机构B就扮演着协调或者控制作用。本文采用关系的“制约性”指标来间接测量网络中的结构洞,由于制约性指标代表了网络中关系的连通程度[13],本研究的结构洞变量通过制约性指标来测量,这个指标越高,代表PE/VC机构所拥有的结构洞越丰富。表2 为结构洞关系值前25 位的PE/VC机构。结果显示深创投、永宣创投、九鼎投资等具有较大的非冗余关系,拥有较多的信息资源和较强的控制优势。与前文中心度指标对比,我们发现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PE/VC机构大部分拥有丰富的结构洞,因而能够获得更多的控制收益和信息收益。研究结果与Thomas Keil等[14]研究发现一致,即拥有丰富结构洞的PE/VC机构容易受到其它PE/VC机构的邀请,成为联合投资的伙伴,进而进一步提升其在网络中的中心位置。
3 小世界效应检验
规则网络具有大的平均路径长度和大的聚集系数,而随机网络具有小的平均路径长度和小的聚集系数[15]。Watts and Strogatz( 1998) 通过以某个很小的概率改变规则网络中边的连接方式构造出了一种介于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之间的网络( 小世界网络) ,它同时具有小的平均路径长度和大的聚集系数,因此既不能当作规则网络处理,也不能看作是随机网络。通常采用文献[16]定义的小世界商数来衡量,其中,小世界商数= 集聚系数比率/平均路径长度比率。
本文研究的联合网络中,机构排名靠前的投资机构的小世界商数较大,从表3 可以看出,PE/VC联合投资网络具有小世界效应,即存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部分PE/VC机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网络中任意两个PE/VC间往往通过为数不多的几个PE/VC就可以形成关联,集聚系数越大并与其他PE/VC机构之间关系更近的PE/VC机构竞争优势也越来越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PE/VC投资机构在选择联合投资伙伴时的策略,即处于网络中心位置或拥有丰富结构洞的PE/VC机构由于其拥有较高的声誉和能力,且通常拥有更多的资源,一般PE / VC机构通过与之合作扩展自己的资源网络,因此,它们容易成为其他机构选择的联合投资伙伴。
4 PE / VC联合投资网络演化分析
由于PE /VC联合投资网络的形成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本研究将网络形成过程划分成1999—2007年、1999—2008 年、1999—2009 年、1999—2010 年和1999—2011 年五个时间刻度。我们用Pajek软件分别度量这五个时间段内整体网络的特征值,以此来观测网络随时间演化的特征,从表4 和图1 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PE /VC的机构数量急剧增加。整体网络的平均度数( Average Degree) 稳步上升,说明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的重要性逐步增强。整体网络的中心性保持稳定,说明PE /VC联合投资网络是一个动态稳定的网络结构。强连接( Strong Components) PE /VC所占百分比逐步提升,说明处于联合投资网络中,紧密联系的PE /VC机构百分比不断提升。随着时间的变化,平均路径长度和最远路径长度保持稳定,分别在3. 4 和9 附近波动,说明整体网络中平均两家PE /VC之间的联系通过3. 4 个中介者完成,而最长则通过8 或9 家机构搭建“桥梁”完成。由此可见,PE /VC所形成的联合投资网络结构是一个总体稳定的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有合作关系的机构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通过网络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图2 至图4 分别为3 个时间段内节点度数在50 以上的PE /VC彼此合作的情况。从图2 至图4 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点度数大于50 的PE /VC机构逐渐增加,且网络中PE /VC机构彼此合作也越来越紧密。结果表明,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PE /VC机构通常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在选择联合投资伙伴时,为了避免出现其他PE /VC机构的机会主义行为,它们也倾向于选择高声誉的PE /VC机构。
5 研究结论
由于PE /VC联合投资能够分散风险、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以及优化项目选择、有效管理创业企业,提高投资收益,越来愈多的PE /VC参与联合投资,本文以1999—2011 年间1 845 家PE /VC机构和6 250 家被投资公司为样本,构建了PE /VC联合投资网络,利用Pajek软件测度了网络中心性、结构洞和集聚系数等网络特征,并检验了是否存在小世界网络效应。结论如下: ①联合投资网络中的部分PE / VC优势明显。深创投、IDG资本、英特尔投资、红杉中国、达晨创投等PE /VC机构在网络中心性三个指标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且处于中心位置的PE /VC通常富含结构洞。②联合投资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PE /VC机构之间可以通过较少的PE /VC机构就可以建立联系。③我国本土PE / VC投资机构逐步发展壮大。近年来虽然外资PE /VC机构处于网络中心位置,但本土的深创投、红杉中国、鼎晖、达晨创投等众多PE机构也逐渐进入前50 强。说明本土PE投资机构发展十分迅速,中国PE /VC机构的势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外国PE /VC机构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活跃也说明了中国PE /VC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摘要:选取1999-2011年PE/VC投资事件,构建PE/VC联合投资网络,探讨PE/VC网络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PE/VC机构通常也拥有丰富结构洞;PE/VC联合投资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即网络中任意两个PE/VC机构间往往通过较少的PE/VC机构就可以建立联系;随着时间的演变,本土的PE/VC机构逐渐开始占据网络中心位置。
关键词:PE/VC,联合投资网络,小世界网络,网络中心性,结构洞
联合风险投资网络 篇2
(1)中外创业投资企业联合投资弥补了各自在企业增值服务上的不足,实现了优势互补与实力整合。凭借国外创业投资基金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联合投资后,亚信改组了董事会、明确了公司目标、规范了公司决策过程、建立了财务监控机制、调整了激励政策,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忠诚集团创业投资基金作为著名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集团(忠诚集团)附属的创业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了如指掌,为亚信上市融资提供了必备条件;中国创业投资基金的优势在于非常熟悉中国的投资环境与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与政府的关系也非常融洽,为亚信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由于IT产业丰富的产品开发和市场经营方面的优势,华平创业投资基金为亚信提供内在的技术支持。
(2)弥补了单个投资在创业资本规模上的不足、实现了投资规模经济化。首先,各个创业投资基金的专业化程度和资本实力不一,确定各自合理的投资规模便产生了差异。因此,对一个具有高增长潜力与高风险的亚信来说所需资本很有可能超出了某一创业投资基金所能承担的上限额度,各个创业投资基金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自主决策,以达到自身最佳的投资规模。其次是实现了投资规模经济化,对每家创业投资企业而言,联合投资形成了数量规模,降低了每个投资者所承受的风险,保持了创业资本的流动性和快速变现能力,而且规模效应的实现导致管理成本与代理成本都大大减少。
(3)更好地主动控制风险,使风险得到有效分担。首先,通过三个创业投资基金对亚信的共同的审查、股权安排、分阶段投资与监控等,弥补了单个创业投资企业在风险鉴别能力上的局限性,减少投资决策造成的风险。其次,可以加强对被投资创业企业的控制。一般来说创业投资是不倾向于控股的,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单个创业投资企业自身的资本实力与股权比例局限下所导致的决策权不足,联合投资可能使得利益一致的创业投资基金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有更多的发言权。
联合国维和人员的五大风险 篇3
按照安理会2043号决议,联合国将向叙利亚派出300名军事观察员和一定数量的民事人员。中国国防部收到联合国请求后,从国内选派了6名军事观察员,加上在联合国其他机构抽调的3名中国军事观察员,截至5月15日,中国在叙军事观察员人数达到9名。
军事观察员不携带武器,面对仍不平稳的叙利亚局势,包括中国军事观察员在内的在叙维和人员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媒体关注。
风险一:交通意外成为第一大杀手
虽然是战乱地区,但包括军事观察员在内的联合国工作人员,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战争,而是交通意外。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2年来,有9名军方派出的维和人员牺牲,其中2人是因为交通意外。
就在今年2月,一架联合国部署在刚果(金)地区的小型飞机在滑行时冲出跑道,造成多名官员伤亡。而这样的飞行事故,最近几年几乎每年都要在刚果(金)任务区发生。2011年4月,联合国一架搭载了33人的小型飞机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降落时坠毁,仅1人幸免于难。2007年、2008年也同样发生了飞机在刚果(金)坠毁事件,2007年飞机冲进了居民区,2008年飞机冲进了当地的一个集市,造成至少60人以上死于飞来横祸。
1961年9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达戈·哈马舍尔德在英属罗德西亚(今赞比亚)的一次飞机失事中遇难,成为联合国历史上因交通意外遇难的最高级别长官。有消息称,联合国自2000年以来,固定翼飞机的飞行事故超过20起,共造成600多人伤亡。
直升机安全也是联合国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联合国的一份声明说,自1997年以来已发生12起联合国直升机坠毁事故,造成至少100名联合国工作人员死亡,其中最严重的一起事故于2004年6月29日发生在塞拉利昂,造成24名维和人员死亡。
此前的2001年,联合国塞拉利昂特派团还有一架直升机坠入海湾,机上7人全部遇难。2005年,一架联合国直升机从乌干达返回苏丹途中失事,造成包括苏丹副总统加朗在内的多人死亡。2008年,联合国尼泊尔特派团的一架直升机,由尼泊尔辛图利地区的尼泊尔共产党(毛派)营地飞回加德满都途中失去联络,后证实机上10人全部遇难。2010年,一架联合国直升机在巴基斯坦境内迫降,12名联合国人员不同程度受伤,并送往中国医疗队救助。
联合国维和人员高频率的飞行事故,有其原因所在。
首先是因为其起降设施的简易化和飞机的老化。联合国任务区的很多机场,都是按照战时标准修建的简易机场,大多数机场连水泥跑道都没有,全是就地取材修建的沙石跑道,气象观通设备和塔台指挥设备也比较简陋,对恶劣天气缺少充分的预判。联合国的飞机由各成员国提供,长期在外执行任务,在零部件供应和机务维修上显得力不从心,有的飞机超期服役,造成机械疲劳和故障。
以利比里亚任务区为例,其全国除了首都国际机场为标准跑道以外,其他几个驻扎维和部队的地区,全部为沙石跑道,只能起降60人左右的小型飞机或直升机。
高频率的使用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地面交通很难打通,联合国任务区内各个点位之间,飞机是主要交通工具。一位曾经在多个任务区担任过军事观察员的中国军官告诉本刊记者,他曾经在一天之内,在联合国任务区内飞了7个起落。这种飞行强度,超过了很多国家的军机飞行训练强度。特别是直升机,对飞行后的除尘和保养要求很高,高强度的飞行任务无形中压缩了保养时间。
《望东方周刊》记者曾在任务区乘坐过加拿大的小型运输机和乌克兰的米—171直升机,基本谈不上舒适度,没有空调,舱内温度达到42摄氏度,也没有机上餐饮服务,噪音大到令人要不停地吞咽唾沫。
在维和军事观察员的日常工作中,独立驾驶车辆在任务区内巡逻是主要内容,因此过硬的驾驶技能是对军事观察员的基本业务要求。大多数任务区的地面交通状况都相当糟糕,基本上都是由维和工兵部队修建的简易公路。本刊记者在利比里亚维和任务区看到,一到雨季,路上的淤泥约有1米厚,给维护交通的中国工兵大队造成很大麻烦。而从首都到达300多公里外的一个任务点,车队需要行进大约35小时,平均时速不超过30公里,还必须自带拖车等救援设备以防抛锚。
1991年,联合国驻伊拉克-科威特的中国军事观察员雷润民在科威特、伊拉克边境执行任务时因车祸牺牲。2003年,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核查机构化学视察组组长郁建兴,在第二次赴伊拉克执行核查任务时遭遇车祸牺牲。
风险二:恶劣环境带来伤病考验
在联合国维和任务区内,多年的战乱破坏了基础设施,医疗条件很差。联合国按照驻扎人员的分布和密度,设置了一、二、三、四级医院,负责联合国维和人员和当地雇员的医疗保障。
据本刊记者观察,联合国的一级医院一般设立在维和部队营区内,相当于一般的社区卫生室,可以从事简单的清创、止血和一般性急救;二级医院一般设立在任务区下属的各战区营地内,相当于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可以拍X光片,做缝合手术、血液常规化验等;三级医院一般设立在任务区总部,是较大型综合性医院;四级医院按区域设置,数量较少。
虽然在当地民众看来,这样的医疗条件已经非常优越,但事实上,由于维和人员相对分散,任务区的自然环境恶劣,伤病仍然对维和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在海地任务区,霍乱造成当地民众上千人死亡,联合国人员虽严格防范,仍有多人感染。
在柬埔寨、刚果(金)、利比里亚等地区,天气炎热,各种传染疾病流行。被蚊虫叮咬后很容易引发疟疾等烈性疾病。在中国维和部队的营区内,也曾经发现过毒蛇、蝎子等可能攻击人类的动物。
苏丹任务区南部的热带雨林,是恶性疟疾、鼠疫、霍乱、结核病的高发区。维和人员感染各种严重疾病的情况时有发生。
根据联合国有关规定,维和医院没有义务为当地居民看病。但中国医疗队还是经常到周围村庄义诊,并为找上门寻求帮助的百姓提供服务。
2000年,中国军事观察员徐志达第一次带队去东帝汶,到达任务区不到一个月,就染上了当时任务区最危险的疾病——登革热。因为这种病无药可救,只能靠自体免疫力,徐志达最初几天的高烧体温持续在40度左右,在昏睡了24小时后,幸运地好转过来。
1992年,联合国驻柬埔寨的中国军事观察员刘鸣放,在柬埔寨执行任务时感染脑疟疾,因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在回国一个月后不幸辞世。
风险三:针对联合国人员的恐怖袭击
有经验的军事观察员不会靠近后轮压得很沉的汽车,那是因为汽车的后备箱里,很可能装有炸弹。
前不久,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发生了汽车炸弹爆炸事件,造成了500多人伤亡。
事实上,尽管联合国在维和任务中一直严守中立,但针对联合国人员和机构的袭击并未中断。联合国驻苏丹达尔富尔联合维和部队(联非达团)总部曾遭遇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袭击,在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以南约10公里的扎穆扎姆难民营附近,武装分子袭击了联非达团的一个巡逻队,造成2名维和士兵和一名维和警察死亡,6人受伤,其中多人伤势严重。
2002年11月22日,一名英籍联合国工作人员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难民营中遭枪击身亡。2010年,一支在达尔富尔地区维和部队巡逻队遭武装人员袭击,8名维和人员在交火中受伤。
1978年3月,联合国成立了4000人左右的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该部队自1978年进驻黎南部地区以来,在维护该地区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付出沉重代价。到目前为止,已有200多名驻黎维和士兵在执行任务中殉职。目前这支部队仍部署在黎巴嫩南部。
2006年7月,联合国驻黎巴嫩的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黎巴嫩和以色列冲突中遭以军炮火袭击,以身殉职。1993年5月,中国赴柬埔寨维和工程兵大队士兵陈知国、余仕利,在营区内遭遇不明火箭弹袭击,壮烈牺牲。
维和人员面临的风险还可能来自战争遗留物。长年战乱在冲突地区遗留了大量未爆炸物和枪支弹药,形成极大隐患。联合国在利比里亚任务区开展了以枪支换摩托车的行动,收缴了数千支枪支。但诸如地雷等爆炸物却贻害无穷。
2011年8月,联合国阿卜耶伊临时安全部队4名军人,在阿卜耶伊城东南部巡逻时触雷身亡,同时还有7名军人受伤,成为近年来联合国触雷阵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事故。
风险四:不可预知的民众不满情绪
有冲突必然有矛盾。在很多冲突地区,民众也会选择支持或反对相应的政治派别。一旦联合国作出不利于某些政治派别的决议,容易成为其“粉丝”的矛头所指。这种民众的不满情绪被某些政治派别利用,可能殃及联合国维和人员。
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联刚团)在该国南基伍省本亚基里地区的一个驻地,就曾被当地上千名抗议者包围。部分抗议者向维和人员开枪和投掷石块,导致多人受伤,有7名联合国维和人员被送进医院接受治疗。
就在今年5月14日,刚果(金)当地一些民众再次包围了联合国维和基地,并向基地士兵开火、投掷石头,致使至少11名巴基斯坦维和人员受伤,其中两人伤势严重。其原因是当地民众认为他们没有得到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保护。由于受联合国宪章的约束,维和部队保持了最大克制,没有开火还击。
《望东方周刊》记者在利比里亚任务区看到,长年战乱加剧了当地民众对政府和国际社会的不满情绪,些微诱因就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一名维和人员的车辆与当地车辆发生了轻微碰撞,导致数百人聚集,险些酿成恶性事件。而在利比里亚2011年总统大选期间,首都也爆发数起骚乱,多名当地民众死亡,联合国人员中也有数人受伤。
图谋赎金的绑架事件也时有发生。在达尔富尔曾经发生多起武装人员绑架外国人事件,包括绑架联合国维和人员。2009年12月,两名维和部队文职人员遭绑架,107天后获释。
风险五: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
201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袭击了海地,设立在海地首都太子港的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瞬间化为瓦砾。联合国维和人员死亡人数高达94人,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中国公安部赴海地维和工作组4名成员和4名驻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警察倒在了异国他乡。
在频发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海地,联合国维和部队营区遭遇自然灾害袭击已不是第一次,在2008年的海地洪水中,维和部队营区也遭到较大破坏。
联合国任务区的驻在国多数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在战乱中被破坏殆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洪水、地震、风暴、泥石流以及次生灾害,对维和人员的生命安全均构成威胁。加上维和人员驻地多为简易板房,抗灾能力很弱。2011年,在一场大暴雨中,中国赴利比里亚医疗分队营区被水淹没,宿舍全部进水,屋顶被掀翻。在非洲南部赞比西河盆地地区的联合国人员营地,也随时面临着洪水的考验。
联合风险投资网络 篇4
风险投资,又称为创业投资,于20 世纪40 年代起源于美国,对美国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风险投资在我国于20 世纪80 年代起步并得到快速发展,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的规模和绩效获得显著增长。21 世纪初,国内外风险投资行业出现网络化发展趋势,美国各种投资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通过联合风险投资(简称“联合投资”)完成的,联合投资能为被投企业带来比单独投资更多的回报。近年来,我国也出现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网络(简称“风投网络”)联合投资模式。在风投网络联合投资中,往往有一个风投公司充当领投公司。领投公司一般是指投资到同一个项目或被投企业的联合投资中,在所有投资轮次的风险投资总和中所占份额最多的风投公司,有相对较高的控制权和主导决策权,对被投企业的影响力较大,因而有必要关注领投公司在联合投资中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但关于联合投资中领投公司对被投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仍未有很好的解释。由于企业组织网络化发展快速,而企业成员所处网络中结构位置不同, 对组织绩效影响很大(Hochberget al.,2010)。那么,联合投资中的领投公司如果处于优势网络位置是否对其管理和监控效率有进一步促进作用?为此,本文将从控制权和网络位置视角来探索联合投资领投公司对被投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现有研究表明,联合投资领投公司对被投企业的影响力比其他联合投资成员大,是联合投资中最活跃的风投公司,也是联合投资中有决定权的主导方(Barry et al.,1990)。领投公司参与被投企业更多的管理和监督,同时邀请其他风投公司参与投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合作,为被投企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并负责合作成员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研究表明联合投资中持股比例较高的风投公司对被投企业有较强的认证、监督作用(Megginson and Weiss,1991),给外部投资者传递被投企业质量较高的信号,因此可以获取更多资源提供给被投企业。因而研究领投公司对被投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有利于联合投资进行有效的组合,领投公司更好地发挥作用和帮助被投企业成长与获利。然而,近几年学者才开始关注风投网络联合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更多是关注联合投资对风投公司价值和投资绩效的影响机理。如联合投资成员互补性管理经验(Sorenson and Stuart,2001)、网络规模和地位(Hochberg et al.,2007)、网络嵌入程度(Echols and Tsai,2005)和网络联结(党兴华等,2011)等对风投公司投资绩效有显著影响。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回顾,笔者发现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研究和实践表明联合投资能为风险投资公司和被投企业带来比独立投资更丰厚的回报,但关于联合投资对被投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尚未明晰,已有相关研究从所有权和控制权角度进行的分析较多,关于领投公司在这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机理也未有很好的解释。因而本文将探索领投公司在控制权发挥作用的同时,还有哪些影响因素。由于网络化发展快速,根据社会网络理论,网络成员所处的网络结构位置不同,获取的资源流和信息流不同,对其他网络成员的控制力不同,获得的资源共享和知识外溢收益也不一样, 由此对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产生极大的影响(Gautam,2000)。网络结构中不同要素对组织绩效的具体影响仍不清晰,阐明网络结构不同网络特征要素如中心位置或结构洞等对各种组织绩效的影响,对于理解特定网络的运作机理和有效网络的构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依据社会网络理论,从网络特殊位置即结构洞位置来探索联合投资中领投公司对被投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
社会网络理论为研究社会网络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互动关系及组织绩效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根据社会网络理论,网络成员的网络特质会影响自身和其他结点的活动及成果(Wellman Barry,1988)。企业处于网络有利位置,获取的资源和信息就越多,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资源和信息在网络中传递的内容、方向和频率等,而处于其他位置的企业只能获得间接传递的信息(党兴华、董建卫、陈蓉,2011)。在开放式的社会网络结构里就有一种特殊的网络位置,即中间人位置(Burt,1992),处在该位置的结点可以与那些没有关联的结点集群或群组建立大量的关系,所带来的是中间人业务的机会,这是社会网络结构优势的来源。Burt由此提出结构洞理论,该理论指出社会网络结构里存在着许多“桥”或“洞”,称为结构洞,结构洞是在与同一行动者有连接而相互之间没有连接的行动者之间信息流动和资源共享的缺口。在结构洞两边的行动者拥有不同的资源流和信息流,企业占据结构洞这一有利位置,就暗示了结构洞给企业提供在社会网络结构里相互没有联系且不拥有共同关系的其他企业(在结构洞两边的企业)之间扮演中间人角色的机会,控制结构洞两边的企业的通讯和交流,获得控制资源和信息的优势。因此,风投网络联合投资成员处于网络结构洞位置,将会获得并控制更多的资源和信息,从而获得资源共享和知识外溢收益,与此同时,将资源和知识提供给被投企业,帮助被投企业成长和提高绩效。随着风投行业快速和网络化发展,风投网络对被投企业不断渗透,联合投资成员由于网络特质不同获取有差异的资源和信息并作用于被投企业,因而对被投企业绩效的提高有促进作用。那么,处于风投网络有利位置,如结构洞位置的领投公司有能力从网络中获取到更多资源和知识外溢,除了利于提高自身绩效,还能给被投企业带来除创业资金外的更多互补性的资源和知识经验,高质量的增值服务如管理经验、认证监督、社会资本转移等(Hochberg et al.,2007;陈工孟等,2011),邀请其他风投公司和有关联的金融中介参与为被投企业提供创业资金或服务,促进被投企业成长和成熟,进而提升被投企业价值和绩效。研究表明,有风险投资支持的IPO企业比没有风险投资支持的IPO企业获得更低的IPO抑价率、更高的股票市场回报率等(陈工孟等,2011;Chahine et al.,2012),因而本文采用被投企业IPO后绩效来度量被投企业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联合投资中控制权主导方领投公司处于网络结构洞位置对被投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若上市公司IPO之后前十大股东中有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风投公司,则认为被风投网络联合投资。本文选取2007~2012 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没有风投公司联合投资的和数据缺失公司,最终得到249 家IPO企业,本文按照领投公司的含义,即在所有投资轮次的风险投资总和中所占份额最多的风投公司来划分,因而在249 家被投企业中有领投公司的有228 家被投企业。本文根据2009~2012 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中收录的风投公司名录,且主营业务为“风险投资”或“创业投资”来确定风投公司。本文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招股说明书、wind数据库、新浪财经网和《2012 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
(二)研究方法与变量界定
由于控制权是由所有权派生出来,因而本文在考察联合投资中领投公司的控制权大小时,主要是基于资产所有权大小来判定,联合投资中资本比例所占份额最多,则认为该投资公司为领投公司,在联合投资中为控制权主导方。自变量为网络结构洞位置,本文利用社会网络结构分析方法,根据网络结构洞的大小将风投公司分为两组,在所有的风投公司中排名前十的风投公司则认为是网络位置占优,使用Ucinet软件对领投公司网络结构洞位置进行测度,然后利用T检验检测领投公司网络结构洞位置对被投企业绩效的影响。测度值为结构洞有效规模,其值越大,说明行为者拥有越多的非冗余关系,在企业组织网络中具有极大的控制优势和信息优势,网络位置占优。因变量为被投企业绩效,本文利用股票市场累积异常回报率(CAR)来测度被投企业IPO后绩效,本文选出10 天、30 天、60 天、90 天的CAR值来考察风投网络领投公司网络结构位置对被投企业上市后绩效的影响。在计算CAR值时依据此类研究的做法,未将IPO首日回报率纳入计算范围,因IPO首日股份通常变动较大。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首先,本文对2007~2012 年249 家有风投网络联合投资的IPO企业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分组:IPO企业中所有投资轮次的风险投资总和中所占份额最多的风投公司为领投公司,即所有权和控制权在联合投资中最大,赋值为1,否则为0。因而联合投资中有领投公司的为228 家企业,其余为21 家,被投企业CAR值均值如表1 所示。由表1 可知,有领投公司的228 家被投企业CAR10、CAR30、CAR60、CAR90 均值都高于其余21 家被投企业CAR值均值;两组CAR值均值的T检验结果如表4 所示(T检验一),从T检验结果发现仅是投资份额最高,该领投公司对被投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说明拥有主导控制权的领投公司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
其次,本文将249 家IPO企业样本中联合投资有领投公司网络结构位置占优,即网络结构洞位置在前10 的赋值为1,否则为0。在联合投资中有结构洞处于前10 的领投公司联合投资的IPO企业CAR值均值和其他风投公司投资的IPO企业CAR值均值如表2 示。从表2 可知,结构洞处于前10 的领投公司投资的IPO企业的CAR10、CAR30、CAR60、CAR90 均值均高于其他风投公司联合投资的IPO企业的CAR值均值,说明处于网络结构洞位置的领投公司投资的IPO企业绩效高于处于网络其他位置的风投公司投资的IPO企业绩效。通过T检验发现(见表4:T检验二),结构洞处于前10 领投公司投资的IPO企业CAR值显著高于其他位置的风投公司联合投资的IPO企业CAR值,领投公司的结构洞对10 天、30 天、60 天的IPO企业CAR值分别在0.05、0.05、0.1 的显著性水平下有正向影响,说明联合投资中控制权主导方领投公司占据结构洞位置对被投企业的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最后,本文将联合投资中有领投公司投资的228 家IPO企业样本再进行细分,将228 家有领投公司的IPO企业中的结构洞有效规模在前10 的赋值为1 (网络位置占优),否则为0,两组风投公司联合投资的IPO企业CAR值均值如表3 所示。同样,从表3 可以看到结构洞处于前10的领投公司投资的IPO企业的CAR10、CAR30、CAR60、CAR90 均值均高于其他领投公司投资的IPO企业相应的CAR值均值,由T检验结果(见表4:T检验三)可知,结构洞处于前10 领投公司投资的IPO企业CAR值显著高于其他位置的领投公司投资的IPO企业CAR值,领投公司的结构洞对10 天、30 天和90 天的IPO企业CAR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更进一步说明了联合投资中领投公司既为控制权主导方同时又占据结构洞优势位置时,对被投企业的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注:*、**、*** 分别表示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10、0.05、0.01。
五、结论
本文基于控制权和网络位置视角,分析了联合投资中领投公司网络结构位置对被投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网络理论对于领投公司网络位置占优对被投企业绩效的影响有一定的解释力。风投网络联合投资成员网络结构位置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资源占有和获取的能力、不同的绩效差异。实证结果表明,联合投资中处于控制权主导方的领投公司对被投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但作用并不显著;而同时处于控制权主导方和网络结构位置占优的领投公司对被投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实证分析说明联合投资为被投企业带来更多的回报,其中起着显著作用的是处于中间人位置即结构洞位置的领投公司,由于处于结构洞位置的领投公司具有极大的控制优势和信息优势,可以得到更多有区别的独特的信息流、共享差异资源,从而为被投企业成长、价值提升提供帮助;同时由于在联合投资所有轮次中所占的份额最多,因而能把握好控制权和决策权,做好联合成员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工作,更好的服务于被投企业,促进被投企业提高绩效。本文研究发现联合投资中领投公司处于优势的网络结构位置对被投企业IPO后绩效有显著正面影响。然而,本文只考虑了领投公司的网络结构特质对被投企业绩效的影响,此外,还有其他因素也有可能对被投企业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如领投公司网络关系、质量差异性等,这些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摘要:联合风险投资为被投企业带来比独立投资更多的回报,联合风险投资中领投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控制权与网络位置的视角,探析领投公司控制权特征和网络结构特质对被投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联合风险投资中领投公司为控制权主导方且网络位置占优则对被投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联合风险投资,领投公司,网络位置
参考文献
[1]党兴华、董建卫、陈蓉:《风险投资机构的网络位置对其退出方式的影响研究》,《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6期。
[2]陈工孟、俞欣、寇祥河:《风险投资参与对中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折价的影响——不同证券市场的比较》,《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
[3]吴超鹏、吴世农、程静雅、王璐:《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4]Yeal V.Hochberg,Alexander Ljumgqvist,and Yang Lu.Networking as a Barrier to Entry and the Competitive Supply of Venture Capital.Journal of Finance,2010,65(3).
[5]Megginson W.and Weiss K.Venture Capitalist Certification i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Journal of Finance,1991,46(1).
[6]Hochberg Y.,Ljungqvist A.,Lu Y.Whom You Know Matters?Venture Capital Networks and Investment.Journal of Finance,2007,62(1).
[7]Burt R.S.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电影联合投资摄制协议(范本) 篇5
本电影联合投资摄制协议(以下简称“本合同”)系由以下两方于 年 月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朝阳区签订。
甲方: 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乙方: 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宗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电影管理条例》及中国电影行政主管部门对电影管理的有关规定,订立本合同,以兹双方共同遵守履行。
第一条:关于本影片
1、电影名:《 》(暂定名,以下简称“本影片”);
2、时长:90-120分钟;
3、导演: ;
4、主演演员: ;
5、拍摄地点: ;
6、计划开机时间:年月;
7、拍摄周期: 个月(暂定)。
第二条:影片制作
1、剧本
甲方保证拥有摄制剧本的著作权。若因影片摄制剧本的著作权而产生纠纷,甲方应负责解决并承担由此给乙方造成的一切损失。
甲方同意本影片将根据中国政府主管部门许可审核通过的剧本拍摄制作,甲、乙双方均有权对剧本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
2、制作服务
甲方负责采购及/或取得影片制作与交付所需的一切服务及必需的事项,并负责安排影片的摄制、冲印、剪辑以完成本影片最终制片工作。
3、标准与指导
甲方负责影片的立项及拍摄报批和送审的有关手续,相关费用和支出计入影片的制作费用。甲方同意,按中国政府主管部门要求修改影片,直到审查通过,并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第三条:本影片投资及权益
1、本影片制作费总额为人民币 万元整(¥ 万元),其中甲方投资额为人民币 元(¥ 元),占投资比例为 %;乙方投资额为人民币 元整(¥ 元),占投资比例为 %。
2、甲方应按照本合同约定进行影片制作并完成影片的全部制作服务。如因变更本影片主要演员及不可抗力原因导致制作费增加,则双方同意按投资比例分担增加部分制作费。如因其他原因导致超支,则超支制作费由甲乙双方按照投资比例分担。
3、乙方投资款支付:
(1)乙方分期支付投资款,投资款以人民币汇入甲方指定银行帐户: 第一期:本协议生效后三日内,乙方支付投资款的 %,即人民币 元整(¥ 元)。第二期:影片开机前15日内,乙方支付投资款的 %,即人民币 元整(¥ 元)。
第三期:影片开机满一个月后的三日内,乙方支付投资款的 %,即人民币 元整(¥ 元)。
(2)甲方指定以下银行账户用于收取乙方投资款:
户 名: 开户行: 账 号:
4、双方同意,甲方有权寻找新增投资合作者作为本影片的合作出品单位,并拥有本影片相应署名权。
第四条:本影片宣传及发行
1、甲方全权负责本影片在全球范围内的宣传和发行工作,甲方有权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完成上述宣传发行工作。
2、甲方负责制定本影片的宣传发行预算和计划,并负责执行,宣传发行费用由甲方垫付。双方同意本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宣传发行费不超过人民币 万元(大写: 万元),如有超出,应征得乙方书面同意,否则超出部分由甲方自行承担,并不得影响乙方在本合同中的权益。
3、甲方有权收取本影片总收入10%的发行代理费。
第五条:本影片广告植入及商务开发
本剧广告植入及商务开发工作由甲方负责,甲方有权提取广告植入及商务开发收入的40%作为代理费。
第六条:本影片收益分配
1、双方同意,本影片总收入包括院线放映取得的票房分账收入、著作权利用收入(包括音像制品版权、电视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的转让收入)、广告植入收入、参加电影节获奖所得收入或政府奖励收入、许可和其它商业开发等基于本影片取得的全部收入总和。
2、双方同意本影片“收益”是指:本影片总收入按顺序扣除发行代理费、甲方先行垫付的宣传发行费后剩余的部分。
3、甲乙双方按照本合同第三条第1款约定的投资比例分配本影片收益。
第七条: 报账及结算
甲方于本影片院线首轮公映日起每六个月结算一次收益,自本影片首轮公映的第四年起每年结算一次,在每个结算周期结束后的二十天内甲方把结算报告提交给乙方,并在收到乙方开具的等额增值税专用发票后三个工作日内支付相应款项。
第八条:本影片著作权
1、除本合同另有约定外,本影片的版权(著作权)归甲方所有。
2、乙方享有以联合出品单位和出品人的身份在本影片片头或者片尾字幕署名的权利,具体署名格式由甲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为了保证本影片能够顺利发行,乙方应当按照甲方的要求提供版权证明、授权书等文件,以授权甲方办理发行事宜。
第九条: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负责本影片的具体实施和运行工作,负责本影片的立项、送审、策划、拍摄、制作、宣传、发行,以及其他确保本影片项目顺利实施的全部工作。
2、甲方或甲方委托的制作公司负责成立摄制组,负责聘用导演、演员等演职人员,并由甲方或甲方委托的制作公司与演职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所需费用计入本影片制作费。
3、甲方应当确保乙方的投资款项专款专用,只能用于本影片,不得挪作他用。
4、甲方应当确保本影片的剧本、桥段以及其他创作成果不存在侵犯他人著作权或者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存在侵权现象,由甲方负责解决,并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条: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应当按照本合同约定期限和数额支付投资款。
2、乙方不参与本影片的摄制和发行工作,但乙方可以就摄制和发行事宜向甲方提出合理化建议。
3、乙方有权按照本合同约定取得相关收益。
第十一条:违约责任
1、本合同任何一方因违反本合同条款而导致本合同其他方遭受损失的,由违约方负责弥补损失并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2、因不可抗力或一方严重违约致合同无法履行的,甲、乙双方或守约方可共同协议终止或单方终止本合同。
3、如乙方未能按照本合同约定的进度按时足额支付投资款的,每逾期一日,乙方应按照应缴未缴金额的千分之一向甲方支付滞纳金。
4、甲方违反本合同的约定,未按时向乙方分配本影片收益的,每逾期一日,甲方应按照应付未付金额的千分之一向乙方支付滞纳金。
第十二条: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
1、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使得本合同全部或者部分不能履行的客观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地震、台风、洪水、火灾、战争、罢工、暴动、政府行为、法律规定或其适用的变化等。
2、若在本合同履行期间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受到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的义务在不可抗力事件持续的期限内自动中止,其履行期限自动延长,延长期间等同于中止期间,该方无需为此承担任何责任。提出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并在发出通知后的30日内向另一方提供不可抗力发生以及持续期间的充分证据。双方应就不可抗力立即进行协商,寻求一项双方认可的解决方案,尽力将不可抗力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3、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非因双方当事人过错的意外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主要演职人员伤亡、反常天气等),导致本影片无法按计划摄制的,双方应当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予以补救,尽可能将其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第十三条:保密
1、在本影片公映之前,乙方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漏剧情、演员、拍摄计划、拍摄进度、拍摄预算、合作方式等与本影片相关一切信息。
2、任何一方不得泄露在签约及履约过程中知悉的对方的商业秘密。
3、任何一方违反上述保密义务,应当赔偿对方因此而遭受的一切经济损失。
第十四条:通知与联系
1、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合同而相互发出或者提供的所有通知、文件、资料等,均应按照本合同扉页所列明的通讯地址和电子邮箱以当面递交、邮寄或者电子邮件方式送达。当面递交的,接收方接收视为送达;邮寄的,收件人签收视为送达;发送电子邮件的,邮件进入接收方邮箱系统,即视为送达。
2、任何一方变更地址或联系方式的,应当书面通知对方;否则,按照原地址或联系方式发送的通知或者文件,仍然视为送达完成,且产生相应法律后果。
第十五条:争议解决
因本合同引起的或者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能解决的,任何一方可以向本合同签订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六条:合同生效
本合同自双方盖章签字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
投资视角下的品牌联合 篇6
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在其专著一般系统论中重申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一著名观点, 认为统一性要比它的各部分的简单结合包含的东西更多。其理论若应用于营销领域, 即不同的品牌联合, 在营销链条的顶端进行布局, 若策略制定合理有效, 即可达到1+1>2的效果, 从而对于品牌影响力及消费者购买产生几何级的促进作用。
笔者认为, 营销的本质为投资, 投资的目标为获得回报, 成功的营销即得到高投入产出比的投资。从挖掘客户需求到促进购买的营销过程, 就是投入至回报的过程。若以此角度定义品牌联合, 品牌联合实际上是一种企业共同投资行为, 则为相关品牌方以非货币及货币资产的形式进行投入, 通过合作进行最优化的投资组合, 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化的回报——企业开拓市场、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的资产。
品牌联合的模式设计
品牌联合不是两个名称的机械叠加, 投资模式需要专业而周密的设计。投资模式设计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需求分析、标的评估、详细设计。
一、需求分析
投资讲求回报, 品牌联合双方对于回报的主要诉求也不尽相同:知名度的提高、营业收入的提升, 抑或两者兼而有之。需求分析是建立品牌联合最为基础, 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若需求分析有误, 策略方向偏离, 只会距离目标越来越远。首先, 品牌联合的主要方需对自身发展战略详细规划, 并明确需求目标;其次, 详细听取合作方的反映, 确定对方的需求以及双方在需求层面的适配性;最后, 将消费者、政府、营销者等各方面信息进行联接与整合, 识别和确定营销机会。
二、标的评估
标的要为品牌联合的收益性服务, 因此在进行标的选择时, 对其“投资”收益性进行精准有效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收益性主要有两方面体现:情感利益和实际利益。情感利益主要表现为品牌形象的提升, 实际利益则反映在营销收入的增加。此外, 品牌间的逻辑契合也是需要考虑的。
三、详细设计
资产属性、交易对称性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品牌联合模式设计。
品牌联合双方投入的资产一般以非货币资产与货币资产的形式组合。非货币资产一般指合作品牌各自独特的资源, 如营销价值链、渠道资源。联合双方都希望在品牌联合中以最少的投入 (尤其是最少货币资产的投入) 取得最大的回报, 谈判本身成为了一种博弈过程。
对称性维度分为两个方向——对称性交易与非对称性交易, 简言之就是强弱关系的组合。其中, 不同的元素搭配可以形成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弱弱联合等多种形态。当联合品牌的知名度及实力相近时, 它们对品牌联合的贡献也基本一致, 此时更多的是两个品牌的消费群体的融合与共享, 市场规模的扩大。
我们经常见到的合并发展、跨行业合作、品牌授权、赞助、代言等品牌联合形式均可在其中找到位置, 如下图:
品牌联合的效果评估
从联合主体的需求出发, 效果评估分为传播效果及营销效果两方面。
传播效果可以从到达度、认知度、记忆度、美誉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兰博基尼与范思哲的合作可谓是品牌强强联合的成功典范。意大利知名的奢侈品牌范思哲与兰博基尼共同推出的Lamborghini Murciéla gol P640Roadster VERSACE跑车, 仅限量发售20台, 正式发售前即引起狂潮, 至今热度不减。该款限量版跑车不仅将兰博基尼“远见、前沿、纯粹”的品牌精髓表达的淋漓尽致, 且极具范思哲古典文化的瑰丽美感, 高调席卷全球。在这个案例中, 双方共同收获的品牌的美誉度经久不衰, 品牌资产得到了持续性累积。
大多数品牌营销的最终目标是销售的提升, 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的数字成为衡量品牌联合成功与否的指标。2001年底, 美国《航空指南》杂志报道, 以寰宇一家和星空联盟为首的航空公司联盟已经覆盖了全球超过40%的空中客运市场, 美国航空协会的一份报告表明, 因加入“星空联盟”, 美联航1998年的营业收入增加了两亿多美元, 约相当于该公司当年营业额的1.5%, 同时还省下了2000万美元开支。双方共同实现了增收、减支、联合、共赢。
品牌联合的风险管理
品牌联合作为一种共同投资, 回报之外, 风险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
一、“使用权”与“所有权”
非货币资产投入, 有可能是营销价值链、渠道, 也可能是技术或设计。作为非货币资产的“购买者”或“置换者”, 在交易中收获的是上述资产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因此如何量化“使用权”的价值, 需要科学的设计。
星巴克曾与谷歌达成合作, 将让美国本土所有的星巴克门店在一段时间内实现谷歌无线网络的覆盖, 并且为顾客提供无限量的免费音乐下载服务。星巴克对于谷歌提供的无线宽带上网服务拥有使用权, 拥有庞大白领消费群的星巴克利用免费无线上网服务吸引了更多且更具黏性的客源。那么, 现在的问题在于无线网络服务对于星巴克的边际收益的贡献应如何作价, 投入的隐性支撑才能保本, 都需要专业而精密的设计及计算。
二、品牌强弱联合的评估
前文提及, 品牌联合按照对称性维度可以搭配出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弱弱联合等不同形态。其中, 强弱联合的形态是更具有风险性的一种形态。在品牌联合中, 若企业过分追求短期利益, 攀附于知晓度较高的品牌, 形成强弱联合, 或将面临很大风险。对于较强的企业而言, 合作品牌价值过低会累及到自身品牌的美誉度及减值, 从而导致“掉价”现象的出。
三、品牌联合的法律保障
目前国内外大规模的品牌联合越来越频繁, 只有双方都保证合规性, 品牌联合的路才有可能走的更加长远。如果在联合中一旦出现问题和纷争, 事前界定可以为寻求解决方案提供正式的依据。
品牌联合的未来
一、专业性。制定有效的品牌联合方案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品牌联合是否高效, 企业是否能够以最少的投入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 这与策略制定者的专业性有着直接关联。合作模式的设计、营销效果的评估, 不仅要求设计者具备投资的逻辑思维, 而且需以战略思维去判断双方公司的长短板及发展策略, 从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
二、长期性。随着营销规模的逐步扩大, 长期性的品牌战略“投资”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原因在于客户对于产品的认知是循序渐进的, 短时间内客户很难对品牌联合和独立进行分辨与认知, 也就很难培养潜在客户的忠诚度。所以, 长期性应是品牌联合未来发展所注重的。
三、多元化。品牌联合已经不单单局限于同种类产品之间的品牌合作, 不同产品之间的品牌联合、三方甚至多方的品牌联合也越来越频繁, 跨界的品牌联合也在不断崛起, 成为品牌联合主体多元化的例证, 主体呈现多元化是品牌联合的重要趋势。
联合风险投资网络 篇7
目前实现多业务系统单点登录认证有两种体系结构,一种是采用中心数据库的方式对用户进行认证以实现多业务系统的单点登录认证系统,另一种方式是使用附加的认证消息实现多业务系统的单点登录。
1.1 采用中心用户管理数据库进行的单点登录联合认证系统
图1为使用中心数据库实现单点登录的认证系统体系架构。
该种单点登录的系统是用户在使用分布在不同域内的各种业务之前到中心知识库进行认证获得一个标识然后访问由该中心数据库负责认证的各种业务系统,一旦用户完成了一次认证后,用户在访问这些业务系统时不需要再进行认证。由于在该种结构数据库集中放置,这样造成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很难保证。为此该种单点登录系统架构主要用于单个组织或企业。而不适合在公众Internet上的多业务系统。
1.2 采用单点认证登录各业务系统确认认证结果实现单点登录的系统架构
图2示出了采用单点认证登录各业务系统确认认证结果实现单点登录的系统架构。采用该体系架构的单点登录认证方式是用户在一个域中的认证系统通过认证后,用户通过携带由对其进行认证的系统所提供相应凭证访问其他域的业务系统,其他域中的认证系统通过检查用户所携带的认证通过凭证确定是否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允许用户使用相应的业务。通常情况下,在采用该种系统体系架构的系统正常工作前,不同域中的认证机构之间有通过凭证的相关协议。
采用该体系架构的单点登录认证系统进行认证时,用户在使用业务前首先在其所注册的域中进行认证,若认证后,认证机构发送其相应的认证信息,然后用户携带所获得的认证信息请求使用其他域的业务系统,被访问域的业务系统首先将用户所携带的认证信息转发给该业务系统所在域的认证机构,由该认证机构通过检查用户所携带的认证信息确定允许或拒绝用户的请求,获得允许的用户就可以访问其有权限访问的业务系统。
2 几种单点登录联合认证实现方法的比较
表1给出了单点登录实现方法的比较。
表1给出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实现单点等录联合认证的实现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一个中心数据库中维护所有“用户”的认证信息,第二种方式是在每一个域中维护“用户”认证信息。Passport和liberty Alliance是采用中心数据库的单点认证方法。使用由微软公司开发的Passport,用户加入由微软公司管理的Passport服务器并通过提交其标识符进行认证。liberty Alliance的开发目标是根据ID为联合网络ID管理和业务制定标准。而Keberos,WS-security和SAML均是将认证信息附加到Web业务消息中来进行。Keberos是基于ticket来进行的。通过将ticket附加到SOAP消息中,用户的认证信息通过中间物被投递到目的域SAML是由OASIS规定的实现单点等录的标准规范。SAML规定安全令牌的类型并提供使用断言包含令牌的基于Web的单点等录。
3 SAML规定的单点登录联合认证技术
图3给出了SAML规定的单点登录联合认证流程。在SAML中规定了两个重要的角色,业务提供者(SP)和标识提供者(IdP)。在业务提供者中增加对SAML规定的断言进行相关处理的部分功能,在IdP中根据用户提交的相关标识信息等进行单点登录相关的断言的生成。
图4中给出了图3中规定的过程的具体流程表示。其中SAML请求者为业务提供者(SP),SAML响应者为标识提供者IdP。
4 联合认证应用情况和适用的领域
一些业务提供者为其应用提供了单点登录的联合认证。典型的应用和产品情况如下:
(1)分布在不同地点或由多个部门组成的机构所提供的多个不同地点的服务或多个部门的服务之间基于联合认证建立单点登录的业务提供者,如包含有15个学院的Texas大学在其15个学院和大学总部之间建立了基于联合认证的单点登录系统以方便各学院之间资源和应用系统的共享。
(2)由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在其所组建的分布在不同地点提供公共服务的业务平台之间建立基于联合认证提供单点登录系统,如瑞典的IT和商务服务公司以及公共医疗咨询服务机构Logica,为使使用BIF(Basic Services for the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系统的各方共享患者的医疗信息组建基于联合Entegrity、Entrust、IBM、Identrus、Intrusic、Netegri-认证的单点登录系统。
(3)Google Apps针对web应用提供基于SAML的单点登录(SSO)服务。其中Google作为业务提供者提供Gmail和PSP(Partner Start Pages)业务。Google的其他合作者作为身份提供者。
(4)一些厂家开发了基于联合认证的身份管理相关的产品,这些厂家包括:
Entegrity、Entrust、IBM、Identrus、Intrusic、Netegrity、Oblix、RSA Security、Sun Microsystems
(5)Internet 2在其网络范围内组建基于联合认证系统以增强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
(6)英国电信运营商BT目前正在进行联合身份管理的系统试验,该系统将涉及到其所拥有的8百万Internet用户和企业消费者。
摘要:本文介绍IP网络业务单点登录技术、几种联合认证技术的比较以及基于SAML的联合认证技术,最后介绍联合认证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联合风险投资网络 篇8
1.1 IP网络上业务联合认证带来的便利
世界上的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仿生学,而虚拟世界(互联网世界)上的许多应用和规则来源于现实世界上已有的应用和规则。在现实世界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之间业务交往的不断增加,全球各国之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多,这不可避免地要有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为保证各国安全,在有双边协议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具有人员互访的相关政策,其中普遍使用的是护照和签证制度。下面以一个主权国家外的人员进入一个主权国家时需要进行的相关认证和授权流程:
(1)从人出生开始就针对每一个人做一些相关的身份档案(如出生证明等);
(2)根据其个人信息由国家的权威结构(如国家公安管理部门)认证并签发身份证件(身份证、护照等),并根据相关规定定期进行审查和核实工作;
(3)在某人需要获得某项许可(如进入国境)时,由相关的机关或管理部门(如大使馆等)针对申请人历史资料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的政策或策略信息进行授权(如签证等);
(4)然后获得签证的人员可以在签证允许的范围内进入获得签证的国家。
在一个国家的公民获得进入某个其他需求进行签证国家的签证过程可以看出,其中一个公民的护照便是该公民的一个身份标识,在申请签证时所提交的相关材料与拟进入国家的相关政策为是否给予签证的策略,而所获得的签证便为对申请签证公民的授权。对于非生根签证成员国的签证而言,该签证仅可作为进入签发签证的一个国家,而对于生根签证成员国(即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希腊、奥地利、芬兰、挪威、冰岛、瑞典、丹麦)所给予的签证,则相当于“联合的”签证。
若将上面的现实社会中的签证获得过程对应于虚拟空间的认证和授权而言,非生根签证成员国的签证对应于访问一个业务系统需要进行一次认证,而申根国家的签证则对应于通过一个业务系统的认证和授权,并可以访问具有联合协议关系的其他业务系统的联合认证。而对于生根签证国家之间具有联合确认的给予签证的共同原则并在具体实施时使用,在得到生根签证的人员进入到生根成员国中非签证授权国时根据各国的要求需要进入该国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到专门机构进行登记。生根签证的方便性给国家和个人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为此加入到生根成员国的国家逐渐增加。
若将覆盖全球的Internet看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的话,则可以将在Internet网络上提供各种业务的IP网络业务系统类比于各个国家。在目前所采用的业务系统访问控制方式与进入各个国家前需要获得护照和签证相类似。由于IP网络上的业务系统的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现实社会中的国家的数量,为此在现实社会中在签证方面可以采用几个国家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生根成员国组织,在虚拟世界中也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在多个业务系统之间建立起一个联盟,每一个联盟的成员可以有独立的认证和授权系统,其结果可以根据联盟成员之间的协议相互认可。
1.2 IP网络业务联合认证基本需求
在IP网络上进行认证和鉴权与在现实社会上进行类似的认证和鉴权不同点在于,在现实社会中所有关于个人的认证和鉴权是通过个人的签名、个人的照片与本人对应与个人所在的单位以及共同工作的同事等来提供针对个人的一些证明材料,提供的证明材料通常是采用实物来进行。进行认证和鉴权可以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提供的相关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来传递、信息采用的格式和内容的写法需要采用共同遵守的格式和语法进行。目前已经组建了采用不同认证协议的认证和鉴权系统的各业务系统。为此在进行IP网络业务联合认证和鉴权时应考虑如下一些需求:
(1)需要规定各业务系统之间采用的共同认证结果等凭证语法和语言;
(2)需要规定各业务系统之间传递认证凭证等相关信息的封装格式和传输协议;
(3)需要规定进行联合认证系统之间进行联合认证的相关中间件的一致性;
(4)在使用联合认证时尽可能不改变业务系统已经组建的认证和鉴权系统;
(5)使用联合认证的各业务系统之间具有各方均认可的“联盟”协议。
2 IP网络业务联合认证发展背景
2.1 发展背景
事实上联合认证的思想并不是全新的理念,I-ETF的PKIX研究组所制定的一套基于X.509和PKI的第三方认证架构标准就是一个可应用于跨越平台提供相互认证的一种体系架构。我国也建设了基于PKI的CA认证中心,但由于基于PKI的认证系统价格问题和使用时的复杂性。目前基于PKI的认证体系应用与其他业务中仅是理论上的一种方法,很少将其应用于实际应用中。目前IP电话、IP视讯会议系统大多使用RADIUS认证系统实现对与会者的认证,其认证是在一个较为封闭的范围内进行,对于跨系统的认证还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这种情况下自本世纪初,一些组织进行了联合标志管理和联合认证相关标准制定、产品研究、开发和应用试验等工作。
2.2 基本思想
对于每一个业务提供者和每一个内容提供者而言,他们均希望直接对用户进行管理以为用户更好的服务或从用户处获得最大的利益。为此在Internet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每一个提供有偿信息资源的Web业务提供者均以会员制方式或明码标价的方式从用户处收取相应的信息费用。对于一个用户而言若使用由不同信息提供者提供的服务需要到每一个信息提供者处注册并在使用所提供的业务时通过信息提供者的认证。因每一个信息提供者处均有其各自的认证系统,而传统的认证技术(如Radius协议、Diameter协议等)均是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方式(该种方式非常适合于Web业务本身的客户端—服务器的业务提供方式)进行,故用户在每次使用一个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业务时均需要进行一次认证。
在这种业务运行方式下,业界目前正在研究在多个信息提供者之间的联盟,在用户已经在这些信息提供者处注册后,信息提供者询问用户是否希望将其与另一个或几个信息提供者处的注册信息进行联合,以便在用户通过了一个信息提供者处的认证后通知与其有联盟关系的其他信息提供者,使得用户在使用其他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业务时不需要重新进行认证。在这种联盟关系中信息提供者可以使用相同或不相同的认证方式,用户也可以在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处采用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注册。
2.3 联合认证技术的实施需解决的相关问题
从“联合”一词本身来看就包含有了多个业务的提供者,而对于认证本身来讲需要使用某种认证技术。谈到联合,不同的业务提供者之间必须对其所提供服务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以区分用户的身份,出于隐私的考虑需要区分用户在现实社会中的身份和在网络上使用的临时身份,需要考虑经过认证的认证结果的表示形式以及在相互信任并具有协议的业务提供者之间进行传递所采用的相关协议,传输这些采用标准化的格式的认证结果的传输协议,描述用户及业务系统相关信息的元数据、对于相关协议的一致性检查方式、联合认证技术应用于不同业务环境下的应用配置。
与认证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授权问题。业务认证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验证用户的身份以便对用户使用业务实施计费,另一方面是处于安全的原因,区分用户的不同身份来为用户提供不同种类以及有不同安全级别要求的业务。这就要求提供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区分用户的不同属性,根据针对用户不同属性的不同策略来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业务或服务。这需要有标准化的描述不同策略的格式和方式。
3 IP网络业务联合认证技术发展状况
3.1 国外发展情况
国外在联合认证技术研究起步于2001年左右,现在有试验系统在运行,但还没有形成大规模产业。影响较大的项目有Internet2的Shibboleth项目和Liberty联盟计划,OASIS发布的SAML和XACML标记语言标准,以及Microsoft联合IBM制定的WS-Federation标准。
3.1.1 Shibboleth项目
Shibboleth项目是美国Internet2项目的一个,于2003年公布了1.0版本。研究内容主要为跨机构认证和授权框架,它定义了一种机构间的合作架构,通过一个联邦可以查询所有参加合作的单位。如果有人访问那些共享网络服务,共享服务将通过联邦通知该用户身份的管理者认证该身份。认证工作由身份管理者完成,不属于Shibboleth框架。认证通过后,共享服务将根据服务自身授权的要求向身份管理者提交属性请求,并根据返回的用户属性决定授权。授权工作由被访问的网络服务完成,也不属于Shibboleth框架。可以说,形容Shibboleth最好的词汇是“框架”,它只实现了建立联盟最主要的部分,具体的认证和授权工作都交给机构自己去完成。
Shibboleth的优点是非常灵活,缺点是联盟组织方式太过简单和松散,该项目目前主要应用在教学科研机构。Shibboleth从2003年开始应用于美国的一些大学,2005年该系统的推广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球有超过500个地区在使用该系统,其中芬兰、瑞士、美国和英国等地区基于该项目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机构联盟,仅美国的联盟InCommon中就有二十多所大学参加。另一个对Shibboleth比较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网格计算,Globus和Condor项目以此为基础分别开发了GridShib和CondorShib用于加强它们在跨机构合作时的安全管理。
3.1.2 Liberty联盟
Liberty联盟成立于2001年9月,到2006年3月有全球超过150家企业、非盈利组织和政府部门加入该联盟,包括SUN、IBM、Intel、HP、AOL等在网络安全领域国际领先的企业。与Shibboleth相比,Liberty计划提出了身份联合框架(Identity Federation Framework,ID-FF)、身份Web服务框架(Identity Web Services Framework,ID-WSF)、服务接口规范(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s,ID-SIS)。可以说,Liberty的研究核心是用户身份(Identity),通过在多个身份认证机构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关系缔结身份联盟,构成信任圈。这种信任关系让一个用户在一个网站登录,也可以访问另一个网站,实现了信任域内部的单点登录和简化登录(Single Sign On,Simplified Sign On,SSO)。
3.1.3 SAML
无论是Shibboleth项目还是Liberty联盟计划,虽然它们在实现跨机构的方式上各有侧重,在技术上却都采用了SAML语言,并且不同程度地影响了SAML语言和跨机构联合认证与授权技术标准的发展。SAML(Security Assertion Markup Language)是一种在不同安全域之间交换身份验证和授权凭证的标准,它主要规范了两部分内容:安全信息交换格式和交换方式。声明(Assertion)是SAML的基本数据对象,定义了需要交换的内容,包括认证声明、属性声明、授权决议声明3种形式。SAML同时定义了一组请求/应答,分别用于在安全实体间交换声明、身份识别符等信息。
致力于电子商务标准化的国际组织OASIS(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结构信息标准推进组织)在2002年5月公布了SAML1.0标准。在2005年公布了SAML2.0标准。并于2006年6月SAML 2.0作为ITU-T建议X.1141成为ITU-T的正式标准建议。SAML语言定义的初衷是安全信息交换,在它的1.0和1.x版本中体现得非常充分。但是,随着Shibboleth和Liberty对SAML的采用和这两个项目在跨域认证和授权以及单点登录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SAML在它的2.0版本中引入了Liberty的身份联合框架ID-FF,与Shibboleth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自身的完善为SAML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其他安全项目中也被广泛采用。
3.1.4 XACML
XACML(e Xtensible Access Control Markup Lan-guage)是OASIS在2003年通过的一种通用的访问控制策略语言,它提供了请求主体(用户)与请求目标(资源)的行为(请求)规则的语法(基于XML)。XACML对访问控制策略语言和请求/响应(request/response)两方面都进行了描述。一个请求消息包含进行访问控制决策所必须的属性信息,包括主体(subject)属性的子集、行为(action)的属性、所请求资源(resource)的属性及执行环境的属性集。策略决策机制会根据一组策略对该请求消息进行评估。一个策略由两部分组成:一个目标(target)和一组规则(rule)。目标就是策略实施的对象,而规则是规定请求者提供的属性进行运算的规则。对于访问控制决策可能需要多重策略和规则,XACML定义了许多规则组合算法,从而把多个决策结果组合得到一个结果。当一个请求消息按照策略被评估后,一个XACML响应消息就返回。这个响应消息既传递了一个访问控制决策信息,同时也含有请求者在使用资源时必须履行的义务(obligation)的信息。
XACML体系结构与SAML体系结构是紧密相关的。它们有很多相同的概念,要处理的问题域也在很大程度上重叠:验证、授权和访问控制。但是在同一问题域中,它们要解决的是不同的问题。SAML要解决的是验证,并提供一种机制,在协同实体间传递验证和授权决策,而XACML则专注于传递这些授权决策的机制。
SAML标准提供了允许第三方实体请求验证和授权信息的接口。内部如何处理这些授权请求则由XACML标准解决。XACML不但处理授权请求,而且还定义了一种机制,来创建进行授权决策所需的规则、策略和策略集的完整基础设施。SAML和XACML结合为本项目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础。
3.1.5 WS-Federation
Microsoft和IBM是WS-Federation的主要开发者,WS-Federation是两家公司开发的多个Web服务规范之一。这项规范没有建立在SAML 1.x的基础之上,虽然它与SAML和自由联盟ID-FF相似。WS-Federation涵盖与自由联盟ID-FF 1.2同样广泛的功能性,包括对多边身份联邦、账户链接、SSO以及隐私保护的支持。并且同SAML和自由联盟一样,WS-Federation主要通过浏览器限制和一种交换安全令牌的请求/回答协议,实现其目标。
与Liberty联盟和SAML不同的是,WS-Federation对于用于联邦安全服务的令牌是中立的:不管它是用户名/口令字、Kerberos票据、X.509证书,还是SAML断言。这是由于WS-Federation参考了WS-Security并继承了这项规范对多种令牌的支持。目前WS-Federation规范已经由OASIS发布。由于其在实现功能上与SAML有很多相似之处,业界普遍认为WS-Federation规范与SAML将在一段时间内共存。
3.2 国内研究发展情况
国内也于近两年启动了跨机构联合认证和授权相关的试验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一直以来,跨高校的资源共享、特别是与国际上其他高校的资源共享是教育科研网络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跨机构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技术的发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2005年下半年,北京大学开始相关技术的研究,采用Shibboleth技术,先后与北京邮电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进行了大学之间的身份互相认证和互相授权试验,并且已经完成了与部分大学内部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系统的衔接,实际部署跨校网络应用正在进展中。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2006年CNGI在其CNGI项目中将跨机构统一认证相关课题列为安全领域的研究课题,在2006年国家863项目也将研究与跨机构统一认证的项目作为安全领域的研究课题。目前相关的研究工作正在进展之中。
摘要:本文主要从IP网络业务联合认证所带来的便利和基本需求入手,介绍IP网络联合认证发展背景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联合风险投资网络 篇9
历经上世纪末铁矿石行业的严重萧条后, 几个大的铁矿石生产商抓住机会迅速兼并重组, “垄断”为国际铁矿石年度价格谈判造就了一边倒的格局。
兼并初期, 在销售方面兼并者和被兼并者尚是比较松散的联合, 如巴西的CVRD和FERTECO、MBR近期也都归于“统一”销售, 实现了从“政策统一”到销售“机构统一”的转变, 对钢厂来说垄断的格局更严重了。
近几年, 三大矿山获利丰厚, 实力大增, 具备了进一步兼并其他矿山的能力和欲望;也具备了进一部投资的能力, 包括海外投资, 如力拓集团到印度和南美投资, 形成了强者俞强的局面。
目前, 三大矿山有内部兼并的可能, 行业内有消息称澳大利亚两大巨头有兼并合作的可能, 也有宣称澳大利亚一矿业巨头和巴西巨头合作的可能。如果“三国演义”变成“二人转”, 那钢铁行业也真的没“戏”演了。
2三大矿山具有控制市场的能力
高度的垄断必然带来超强的市场控制能力, 首先体现在价格谈判上, 矿山具有绝对的导向权和控制权。每年的价格谈判还没开始, 矿山方面已经放出了风声, 最后谈判的结果也都和矿山的预期出奇的吻合, 谈判只是价格确定的一个过程和形式。其次, 如果谈判不顺, 矿山会控制发货节奏来配合谈判, 2006年度的价格谈判就是很好的例子。第三, 表现在贸易条款上, 矿山提出的修改合同和改变贸易条款, 钢厂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3中国铁矿石采购体系存在的问题
3.1进口铁矿石渠道较多
中国已连续多年是世界进口铁矿石的第一大国, 2007年估计中国进口铁矿石的数量占世界海运贸易量的50%左右, 世界上铁矿石新增产能的90%以上流向中国。 但中国多头进口现象严重, 进口渠道分散, 存在着争资源、抢采购的现象, 也容易被海外矿山各个击破。
3.2港口现货现象
由于历史的原因, 有些钢厂落实的资源比较多, 在港口以高价销售, 赚取长协矿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差异, 给国外矿山提高价格找到了依据。近几年, 随着长协矿数量增速见缓和钢厂快速发展, 将长协矿变做现货买的数量大大减少, 但仍时有发生。
3.3印度矿执行现货市场价格
印度是中国的三大进口国之一, 不执行年度价格, 物不美价不廉, 使执行年度价格的矿山感到不平衡。
3.4国内矿山调价频繁
中国是铁矿石第一生产大国, 但绝大部分矿山是独立经营, 与钢厂是贸易关系, 国内矿山在供给钢厂时, 即不执行年度价格也不执行阶段性价格, 而是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和“协商”。
国产矿石价格与港口贸易矿价格相互配合, 相互参照, 拉升铁矿石价格, 造成长协矿价格低于国产矿和港口贸易矿的现象, 给海外矿山明年价格谈判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4改变目前铁矿石进口被动局面的手段
要改变目前进口铁矿石的被动局面, 首先应该国产矿执行区域年度价格, 消除港口贸易矿, 迫使印度矿执行年度价格。要达到这些目的, 唯一的办法是增加执行长协铁矿石的进口数量, 用市场的手段, 用供求关系来解决以上问题。
5中国企业单独海外投资与联合海外投资的利弊分析
5.1投资风险
海外投资矿山投资巨大, 初步估计, 建2000万吨级矿山要30亿美元以上, 单个企业难以完成投资, 即使在银行的支持下投资, 要承受巨大的投资风险和较高的融资成本。联合投资可有效的降低投资成本, 化解投资风险。
5.2生产成本
单独海外投资难以建成大规模的矿山, 而且矿山、铁路、港口都需要投资, 生产成本较高。联合投资可有步骤的扩大矿山规模, 发挥规模优势, 降低生产成本。
5.3被兼并的概率
单独海外投资由于规模小, 生产成本高, 存在着经营风险;也可能出于融资的需要导致股权结构分散, 很容易被兼并, 给别人做嫁衣。联合投资, 每个钢厂出资量不大, 以占有资源为目的, 不出售和转让股权, 成本压力较小, 不追求从资本市场获利, 股权稳定, 有效的防止被“列强”兼并。
5.4化解风险
单独海外投资在市场发生变化时, “列强”可通过价格、质量等手段很快的使单独投资的矿山难以继续经营。联合投资在市场发生变化时, 各企业增加对联投矿山产量的消耗, 不会面临销售困难, 按投资比例或事前约定比例消耗, 负担不重, 易于消化。
6钢厂联合投资矿山是保证钢厂长期利益的根本手段
6.1联合投资的初级目标
增加资源量, 消除贸易矿和现货价格, 优化铁矿石采购体系, 消除矿业巨头的“标杆”。如果没有了现货交易或现货交易价格低与长协矿, 首先感到恐慌的是矿业巨头, 获利的是最终用户。
6.2联合投资的中级目标
增加谈判的砝码, 使谈判机制趋于合理, 使铁矿石价额回归理性, 真正掌握话语权和定价权。每年铁矿石涨价, 中国钢铁企业要多付出几十亿的美金, 以涨价幅度最小的2008年度铁矿石价格上升65%, 预计中国钢铁企业多付出约100亿美元, 100亿美金如果作为资本金, 足可以建设一个很大的矿业公司。如果我们想象到长协矿已连续数年上涨, 而且按目前的趋势还要继续呈上涨趋势, 联合投资的意义就非常明显了。
6.3联合投资的高级目标
占有资源、铁矿石是中国钢铁企业的战略资源, 一个钢铁大国, 不能把整个的原料命脉掌握在少数几个巨头手里, 也不能让几个巨头长期控制我们的命脉。矿钢一体化是将来钢铁业发展趋势, 得资源者得发展。
联合投资的规模 初步可设定在1亿左右, 以后逐步扩展到2-3亿吨, 2007年中国进口预计3.8亿吨, 如果未来5年内, 中国进口铁矿石达到5.5亿吨, 我们自控的铁矿石只有50%左右。
目前中国的三大铁矿石进口国是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目前有迹象表明这些国家不会满足于长期出口资源, 也要发展钢铁工业。其中, 最明显的是印度, 再次是巴西。印度具备了建设钢厂的三大模式:在资源基地建钢厂, 在消费基地建钢厂, 在物流便利处建钢厂, 将来印度不仅有可能不出口铁矿石, 还有可能要进口铁矿石。巴西钢铁联合会主席也雄心勃勃的表示在未来3-5年内使本国的钢产量翻倍。澳大利亚也有建设钢厂的计划。根据以上的分析, 结合物流因素, 在目前三大进口国中应首先考虑在澳大利亚建立资源基地。同时要积极开发其他国家 (如非洲) , 或者是相对不发达的国家, 选择不论是经济上、心理上还是文化上较长时间内甘愿做资源输出国的国家建设资源基地。
总之, 联合投资海外, 建立资源基地, 是保证中国钢铁企业长期利益的根本手法。
摘要:铁矿石是钢厂的主要原料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资源储量和产量大国之一。中国在进口铁矿石方面是大买家, 却不是大赢家。进口铁矿石受制与人的现象愈演愈烈, 尽管近年来采取了很多措施, 如淘汰落后产能、调整钢铁产品出口政策、组成铁矿石联合谈判小组、制定铁矿石进口资质、实行铁矿石进口自动登记、减少贸易商进口数量、企图与印度达成长期协议等等。种种举措都没有阻挡住铁矿石价格连年攀升的步伐, 究其根本是中国自己在海外掌握的资源太少, 没有与铁矿石巨头制衡的手段。
联合风险投资网络 篇10
网络恐怖主义是恐怖组织或个人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空间领域侵略扩张的产物, 即:恐怖组织或个人有预谋地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攻击网络空间, 以破坏被攻击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 甚至军队, 制造影响巨大的恐怖活动。它是由一些不利于国家安全的组织或个人发动的, 针对计算机、因特网, 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暴力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恐慌、财产的折损甚至于人员的伤亡。现阶段无论是传统的恐怖主义还网络空间恐怖主义都有蔓延的趋势。建立网络空间联合反恐作战指挥体系可以快速达成网络空间反恐作战目的、统一网络空间反恐作战思想、调控网络空间反恐作战行动, 因此提高网络空间反恐怖主义指挥效能的关键是构建一个结构完整、指挥关系顺畅的网络空间联合反恐作战指挥体系。网络空间联合反恐作战指挥体系构建的功能在于利用作战指挥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建立相应的网络空间联合指挥机构, 更加高效的突出网络空间指挥作用, 增强网络空间的应急维稳处突能力, 尽最大可能避免或减少网络空间恐怖事件对国家, 军队和人民的影响。网络空间联合反恐作战指挥体系具有指挥决策层次高、指挥对象种类多、指挥活动变化快等特点。
一、指挥决策层次高
反恐作战往往涉及国家主权、人权等敏感问题, 因此反恐往往会引起高层领导的关注。网络空间联合反恐指挥体系中由国家反恐工作中心构建体系。因此, 网络空间联合反恐指挥必须要站围绕政治行动, 始终把握“国家利益至上”这个大局, 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安全稳定, 避免某些西方国家抓住把柄, 从政治上站稳反恐的立场。
二、指挥对象种类多
当前国内形势看, 不存在某一种力量能在可接受的成本下单独完成网络反恐任务, 这就需要联合国内大量可用于网络反恐作战的力量, 在统一的指挥机构下实现对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的毁灭性打击。网络空间联合反恐作战力量主要由包括党政军警民网络反恐反恐力量组成的一支专业化联合型成建制的模块化网络反恐作战力量, 形成全民“反恐人民战争”。网络反恐力量多元既包括军方力量还有民间力量, 功能和能力各不相同, 既有其自身的优势又有其局限性。这种复杂力量构成, 增加了指挥难度, 指挥客体与指挥主体的关系复杂多变而微妙。指挥对象种类多使得指挥具有很强的联合性, 网络空间联合反恐作战指挥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参战力量的作战效能。
三、指挥活动变化快
网络反恐作战主要发生在虚拟空间, 虽然网络恐怖主义袭击可能只是针对一个设备、一个平台或一种系统, 可是其破坏力却可能会使整个系统瘫痪, 瞬间可能造成“网络珍珠港”效应, 隐蔽性与突发性极强, 难以及时分辨攻击来源, 可以使用有线、无线多种攻击方式, 又可以采用针对硬件的“硬打击”和针对软件的“软打击”, 节奏加快, 情况变化急剧, 战机稍纵即逝, 使指挥反应时间大大缩短, 争时间、抢速度、抓战机等将成为作战指挥的关键内容。网络空间实时的反恐信息搜集、传递、处理和显示, 使指挥员能在千里之外的大屏幕上, 直观、形象、实时地观察到反恐态势, 能够确保作战指挥实现情况判断快、作战决策快、计划组织快、协调行动快, 从而提高作战指挥的实时性。网络空间联合反恐作战战场带有网络战特点, 情况复杂, 态势瞬息万变。网络空间联合反恐指挥灵活性强主要表现在对各参战力量的运用和协调;对恐怖事件影响程度的精准判断;对恐怖组织意图的推测;指挥跨度大, 更易调动。
四、指挥活动时效性和专业性强
网络空间联合反恐作战战场模糊了平时和战时的界限, 此刻是太平的, 下一秒就可能被网络空间恐怖组织突然发难。信息流以以千万甚至数亿字节每秒的速度传输, 如果指挥者不能及时下定正确决心, 极易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窘境, 可见网络空间作战领域时效性之强。网络空间联合反恐作战对指挥人员和作战参与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要求, 网络空间技术已经发展为一个全新的作战领域, 不需要高强度的体能支撑, 但专业门槛极高, 网络空间联合反恐作战指挥员一般都是经过网络空间技术专门教育, 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
五、指挥快速、高效、准确、协同性高
反恐作战指挥重点在于战场的指挥控制, 信息的传达与共享, 这些都需要指挥系统的协调控制, 指挥系统中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哪个环节稍微出错, 都有可能对战场的结果产生无法估量的后果, 指挥控制快速高效准确就在整个战场中十分的重要。
六、指挥结构趋于扁平, 作战力量多元化
指挥扁平式结构是指挥组织的管理幅度较大, 管理层次较少的组织结构。指挥结构趋于扁平, 使得指挥上下级交流更加快速, 情报信息传达速度加快, 管理所使用的费用变低, 下级指挥员拥有自主权, 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主动性;但是由于管理幅度较宽, 各个部门参战力量较多, 所以上级指挥不容易控制, 加重了上级指挥员对下级人员进行协调的负担。
参考文献
[1]辛昕.美军网络空间作战指挥体系概论[J].外国军事学术, 2011 (9) .
【联合风险投资网络】推荐阅读:
联合风险投资10-02
风险联合评估10-18
品牌联合的风险分析07-20
网络剧联合投资合同12-17
一种网络编码和信道编码的联合设计07-06
社团联合会新闻网络部工作开展计划01-16
关于开展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工作的通知-商资函〔2011〕75号08-25
风险投资网络09-18
网络企业风险投资分析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