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双关

2024-07-31

一语双关(精选12篇)

一语双关 篇1

一个词语或一句话, 明说一个意思, 却暗含着另一个意思。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 叫做双关。运用双关, 可以具有含蓄隽永的艺术魅力, 可以收到辛辣的讽刺效果, 可以造成诙谐幽默的喜剧气氛。

(一) 借用双关, 讽刺贪官。

苏轼在杭州做官时, 一次微服私访, 来到处州府, 正好遇上一个好友请客, 当地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是所请的贵客, 苏轼也应邀为嘉宾。在酒席上, 有人提议:“咱们即兴赋诗, 谁写得好, 就让谁做首席。”县令王笔抢先吟出:“一个朋字两个月, 一样颜色霜和雪, 不知哪月下霜, 不知哪月下雪。”知府杨贵听后, 恭维一番, 也献诗一首:“一个吕字两个口, 一样颜色茶和酒, 不知哪口喝茶, 不知哪口喝酒。”苏东坡早就听说杨贵和王笔都是贪官, 便借题发挥, 也赋诗一首:“一个二字两个一, 一样颜色龟和鳖, 不知哪个是龟, 不知哪个是鳖。”众人听罢, 不禁齐声叫绝。这“龟”和“贵”是同音字, 这“鳖”和“笔”是近音字, 苏轼运用谐音双关, 无情地嘲弄了这两个无耻的贪官。

(二) 借助双关, 减轻处罚。

明朝末年, 江西武宁有位才女叫顾惠君, 嫁了个不务正业的丈夫。一次, 丈夫因赌钱输了, 便去偷人家的耕牛, 被人抓住, 送到县衙。顾惠君听说, 也跟到县衙。县太爷听说偷牛人的妻子会做诗, 便叫她以池水为题做诗。如果能令他满意, 其夫即可减轻处罚。女子当即按县太爷吩咐, 吟诗一首:“一池清水绿柔柔, 难洗今朝满面羞。自恨妾身非织女, 我郎何必学牵牛?”这首诗中的“牵牛”, 言在此而意在彼, 字面上指丈夫牵走人家的耕牛, 亦即偷牛, 暗指神话故事中的牵牛星。面对如此才思敏捷、聪慧过人的才女。县太爷也就不好对其丈夫施加太多处罚。

(三) 借助双关, 成全好事。

一个巧嘴媒婆给两家说亲, 先到女方家里, 向她介绍男方:“男方长得可帅了, 五官端正, 浓眉大眼, 身体魁梧, 手巧能干, 看问题还能独具只眼。”女方懂得“独具只眼”是啥意思, 说道:“‘独具只眼’好啊, 这说明她做事有独特见解。”媒婆又到男方家里, 向他介绍女方:“女方长得可俊了, 身材柳树枝似的, 眉毛柳树叶似的, 两腮桃花瓣似的。不过也有个小缺点, 那就是嘴不大好。”男方说:“‘嘴不大好’, 不就是说话随便一点嘛, 不算啥, 等娶到俺家, 俺对她加强思想教育不就成了?”等到完婚那一天, 双方一见面, 这才发现男方只有一只眼, 是个独眼龙;女方残缺了嘴唇, 是个兔子嘴。

(四) 借助双关, 嘲笑腐儒。

宋朝有个富家子弟, 被人称作“酸秀才”, 他不知天高地厚, 外出欲寻欧阳修比试才学高低。走到河边, 诗兴大发:“看见两只鹅, 慢慢走下河。”再往下写, 却想不上来了, 恰好欧阳修经过这里, 便接上两句:“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二人一起登上小船, 在江上飘行。酸秀才又诗兴大发:“两人同一舟, 去访欧阳修。”欧阳修接着吟道:“修已知道尔, 尔却不知修。”欧阳修利用谐音双关, 第二个“修”字, 表面上指欧阳修, 暗里是指“羞”。真是恰到好处, 讽刺了酸秀才的狂妄自大。

(五) 借助双关, 制作诗谜。

北宋王安石有一首著名的谜语诗:“佳人佯醉索人扶, 露出胸前白雪肤。走入绣帏寻不见, 任他风雨满江湖。”这首诗运用谐音双关。著名学者郑子瑜先生是这样破解的:首句“佳人佯醉索人扶”, 衍义为“假倒”, 再谐音作“贾岛”;第二句“露出胸前白雪肤”, 衍义为“肋白”, 再谐音作“李白”;第三句“走入绣帏寻不见”, 衍义为“罗隐”;末尾四句, “任他风雨满江湖”, 衍义为“潘浪”, 再作谐音“潘阆”。李白、贾岛、罗隐、潘阆, 四人皆为著名诗人。

(六) 借助双关, 表达幽默。

一次, 苏轼与佛印和尚在河中泛舟, 佛印要和东坡对句。苏东坡往四周看了一下, 即往左边岸上一指, 笑而不语。佛印按照他指的方向看去, 见一只黄狗正在河边啃一根骨头, 心有所悟, 于是泰然一笑, 将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丢到水里。此时二人心照不宣, 抚掌大笑。人们可能一下子猜不出他们各自的用意, 其实, 这是一副精妙的谐音对联:“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河上”谐音“和尚”, “诗”谐音“尸”, 即尸体。这一谐音双关的哑联, 幽默有趣, 令人忍俊不禁。

一语双关 篇2

标签:杂谈

一语双关

分类:教学资料

——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找到一个能容纳不同内涵的概念或词语——

在人类的生产实践、社会斗争和科学研究中,为了保证思路的一贯,人们所使用的概念必须统一,不能朦胧模糊,不能任意偷换,否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无法深入下去。正因为这样。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在他的逻辑学中所规定的第一条就是概念的同一律,也就是概念的统一律。这是一条最重要的规律。至于后面的矛盾律、排中律,不过是同一律的另一种说法,所着重的都是防止概念被偷换,它的公式是: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是一,又是二。

但是幽默是一种情感思维,它可以超越通常的理性逻辑规范,它可以因偷换概念而提高其价值,这一点与科学研究有着明显的不同。在科学论文中,为了防止概念转移,防止在行文中概念交叉重叠,一语双关,就对基本概念下严密的定义;在幽默思维中,就绝对不用这种方法,为了方便于偷换概念,幽默家专在那些界限比较模糊的概念上做手脚,他特别钟爱含义比较易于转移的那一种。

一语双关常常是用来转移概念的良好媒介。

双关语的特点是同一概念中包含着两种不同的意思。它与一般的概念偷换不同,在一般的概念偷换中,行文过程中被偷换的概念逐渐消失,而另一个概念成为主体,最终只有一个意思起作用。如:

甲:我求你一件事,你能为我保密吗?

乙:当然可以。

甲:近来我手头有点紧,你能借给我些钱吗?

乙:不必担心,我就当没听见。

这里乙的最后答复把“借钱”的要求偷换为保密的要求。表面上他同意保密,而且在程度上还强化了,没听见,自然也不会传播出去;但实际上他是对借钱的要求只当没有听见,因而也就不会借。幽默的核心全在于此,原来的概念(借而不泄露出去)已经被排除。而一语双关则有异于此,有时两种概念最后并存。例如中国古代有一个笑话:

有对夫妻急于要有个儿子,在生下第二个女儿时,便把她取名为“招弟”。第二年又生了一个女儿,便取名“再招”。第三年仍生女儿,他们仍不死心,就取名“又招”。第四年还是生女儿,他们不得不认命了,只得将这个最小的女儿取名为——“绝招”。

这里的“绝招”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终止再招的意思。第二个意思是拿手好戏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同时并存、互相冲突,才显出了轻喜剧的幽默意味:终止再招是终于认输的结果,而绝招恰恰是得意之作的意思,二者结合在一起便使“绝招”带上了反语的色彩,格外显出重男轻女者的无可奈何哭笑不得的心态。

在偷换概念构成幽默的方法中一语双关的难度最大,幽默家的任务是找到一个能容纳不同意思的概念,而且要让两个概念在具体上下文中同时显现。

如果最后这双重意思是互相抵牾的,那么其喜剧色彩就更浓,幽默感就强。如果双重意思并不互相抵触,而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则喜剧性就微妙些。但不管两者是否冲突,均以互相不相协调为上。我国唐朝段成式著的《酉阳杂俎》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唐明皇封禅泰山,张说被任命为封禅主管官,按照惯例,封禅后官员都要晋升一级。郑镒因为是张说的女婿,本为九品,却一下子晋升到五品。在一次盛大宴会上,唐明皇见到穿着五品红袍的郑镒感到奇怪,问他怎么晋升得这么快,郑镒很窘,答不上来。当时玄宗身边有个幽默机智的名演员叫黄播绰,号称“滑稽之雄”,《唐阙史》说唐玄宗一天不见他“龙额为之不舒”。正在这个当口,黄播绰恰好在场,他一语双关地说:“此乃泰山之力也。”

这里泰山有双重语义:第一,泰山为我国东部沿海平原上之雄伟高大之山,又是明皇封禅的对象,泰山之力,乃非同寻常之神圣庄严力量也。第二,泰山又是岳父之称,意指岳父张说的人关系。一为物,一为人,二者虽不绝对排斥,但也颇有距离,二者同时“和平共处”,显得耐人寻味。

一语双关的幽默并不为中国人所独有,外国人也常用此法。不管中外,往往都以同字异义词为媒介。美国的心理学家赫伯·特鲁在一些研究生中常常感到需要用自我调侃的办法来缩短自己和年青人之间的距离。因而他在演讲时常常要主持会议者开开他的玩笑,而他自己

虽然也十分严肃地看待自己的工作,但却以十分轻松的态度来调侃自己的学位和头衔。例如他有时说:

“我有degrees(学位),但是你们可别被它吓住了,温度计也有degrees(度数)。”

他利用了英语degrees的两个含义来构成双关语。如果把两个degrees都理解为学位,就成为:我有学位,温度计也有学位;如果把degrees都理解为度数,就变成:我有度数,温度计也有度数;如果把degrees理解为学位或度数,那就是:如果我有学位或度数,那么温度计也有学位或度数。三者同样是很幽默的,由于学位之尊严与度数之无足轻重的对比而构成心理预期之失落和情感的波动。

美国的一位幽默女作家,有一次不得不听一个毫无幽默感的人发表观感。

这位毫无幽默感的人并不知道作家对他已经受不了了,还在自作聪明地诉说:“我无法忍受(英语作bear)呆瓜。”

这位女作家一语双关地说:“哦,真有趣!可你母亲就能。”

在英语中,动词bear除了有忍受的意思以外,还有生产的意思。女作家的意思是你不能忍受呆瓜,可你母亲就能忍受你这样的呆瓜。她用了一个双关语bear,表面上好象是说你母亲就能把你生下来的意思。

“双关”说趣 篇3

“双关”可分为两种: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称为语意双关。比如:杰拉尔德·R·福特(1913年出生)是美国第38任总统,他说话喜欢用双关语。有一次,他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是一辆福特,不是林肯。”

众所周知,林肯既是美国很伟大的总统,又是一种最高级的名牌小汽车;福特则是当时普通、廉价而大众化的汽车。福特说这句话,一是表示谦虚,一是为了标榜自己是大众喜欢的总统。

新春佳节,某男女结婚。晚宴之后闹洞房,亲朋好友越闹越凶,半夜不散。这时有人提议新娘吟一首诗来助兴。只见新娘莞尔一笑,娇声吟道:“谢天谢地谢诸君,肚内无才哪会吟?记得宋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真是一语惊人。新娘巧妙的引用苏东坡《春夜》诗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明。”语意双关,委婉含蓄的劝告客人闹房适可而止,让大家(特别是新婚夫妇)都珍惜这一刻值千金的春宵。客人听了这首诗,心神领会,便高兴地散了。

可见,双关表面上的意思,不是说话或写文章的真正意图,它要表达的意思是“弦外之音”。我们理解双关语,正要领会那“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

双关的另一种,则是借助汉字声音相同或相近构成的双关,成为谐音双关。

北宋时,大文学家苏东坡与佛印和尚在江上泛舟,佛印要同苏东坡对句,苏当即用手往左岸上一指,笑而不语。佛印向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岸上有一条黄犬正狼吞虎咽地啃骨头,顿有所悟,于是泰然一笑,随手将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扔入水中。此时二人心照不宣,抚掌大笑。人们不難看出,这是一幅精妙的谐音哑联,其内容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水流东坡诗(尸)。

这副谐音哑联,在对联这个难以计数的大干世界里,由于它“无声无息”地起到了谐谑的幽默作用,一直被人广为传诵。

相传明人程敏少时被人称为神童,旅京应试,宰相李贤召见他,打算将小女许他为偶,于是面试其文思。李宰相指着座上的果品,出上联:“因荷而得藕。”程敏面对果品中的杏子略加思索而对日;“有杏不须梅!”宰相大喜,随即将小女许配给他。原来,李宰相的上联是谐“因何而得偶?”程敏的下联是谐“有幸不须媒!”一问一答,浑然天成,饶有风趣。

据说,大才子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曾作一对:“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

看广告,学“双关” 篇4

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谐音是在语音上具有双重含义。以两则电视广告为例:“默默无蚊”的奉献, 华力灭蚊器广告;脱发不必苦脑, 因为有了章光101, 101系列毛发再生精广告。在上述广告中, “默默无蚊”中的“蚊”与“闻”同音, “脱发不必苦脑”中的“脑”与“ 恼”同音, 所以称为谐音双关。语义双关是在意义上具有双重含义。如: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东风牌汽车广告。这则广告, “东风”与“东风牌汽车”双关。只要同学们留意, 我们周围还有许多运用了双关的广告。“信任从足下开始 ——××鞋业公司广告。”“一磕就开心。——中国××瓜子公司广告。”“不打不相识——打字机公司广告。”利用词语的音义关系, 表面上说的是这件事, 实际上是指另一件事, 运用了“双关”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 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效果, 为语言创造轻松的气氛, 使表达更富有情趣。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一些双关的语句。鲁迅的《风筝》中有这样的句子, “四面明明是寒冬, 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这个句子中的寒威既指天气又指保守的社会。这篇散文中, 有鲁迅的兄弟之情, 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 有鲁迅的自省精神, 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切感慨。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 行为十分粗暴。虽然事隔久远, 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 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鲁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 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 这种教育犹如寒冬让人感到“寒威”和“冷气”。这样表达不仅使我们感到寒冬里的寒威, 更让人感到封建教育对儿童思想的“虐杀”。如果作者直接议论这是保守的社会, 令人窒息的社会, 这样就不能深刻地表达出封建社会、封建教育对青少年的毒害之深。运用了双关使语言表达得含蓄, 而且能加深寓意, 给人以深刻印象, 达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刘禹锡的《竹枝词》中的千古名句,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晴”表面上是说晴雨的“晴”, 暗中却又是在说情感的“情”, 一语双关。 它写一位姑娘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 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 现在听到他的歌声, 觉得这个人啊, 倒是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 说它是晴天吧, 西边还下着雨, 说它是雨天吧, 东边又还出着太阳, 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这里晴雨的“晴”, 是用来暗指感情。 运用双关使它得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刘禹锡这首诗之所以广为读者所爱好, 这也是原因之一。

学会一语勾心 篇5

有人有这样的本领:与人交谈,一句话就抓住了对方,让对方愿意听乐意说,或者一下子就征服对方,对其产生特别的好感,这叫做一语勾心。

这是一个很实惠的本领,平时说话,你一语勾心就能迅速形成融洽、热烈的交谈局面,让双方谈得很投机,很倾心,就能顺利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这一语勾心在两件事上体现得最为要紧:一是,二是求职。

卡耐基断言:“现代人士80%都是靠一根舌头打天下。”如果此话当真,那么一语勾心就是很关键的——“舌头”。

要做到一语勾心,需要你有着良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洞悉人际关系的能力,随机应变一点儿也不卡壳的急智和巧舌如簧、口齿伶俐的说话能力。这非一日之功,是需要长期积累和锤炼的。

你要即时做得更好,将说话能力发挥到极致,做好以下几点是当务之急:

一、对准对方选择话题。

谁都别人关心自己,如果你对准对方选择话题,对方就会倍感。比如你同恋人初约黄昏后,你就对方的工作、兴趣等展开话题,对方就会敞扉,打开话匣 子,兴致勃勃地与你海聊神侃起来。再如你与同事交谈,别过分以“我”为中心。话题跳不开一个“我”字,对方至多出于礼貌应付几句。如果你谈谈对方职称评定 情况、的升学情况、爱人下岗后就业情况,对方一定会有一肚子话被你勾起。

阿丁爱写作,脑子总是处于“工作”状态,尽琢磨些写的事,一向显得很深沉。在一个会议上,某君与阿丁搭起话来:“你的口才棒极了,上次那个联欢 会,你的唐诗朗诵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方明朗诵的风采。我同你是老乡啊,我经常读你的文章哩,你堪称我们家乡的才子噢!”阿丁听了这样的话备受鼓 舞,对此君感到特别亲切,两人虽是一面之交,但一下子就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此后两人好得一塌糊涂。

对准对方度越高,你的交谈越能打动对方,为对方所欢迎。为此你要多了解对方,多读点儿心理学,做到一语中靶。

二、表现你的真诚。

真诚总能打动别人的心,把自己的真心捧在手心,别人就会推心置腹地与你畅谈,

比如你与陌生人之间本是隔了一层的,你的真诚会让对方怦然心动。那种 防备心理就会为之融化。再如与异****谈,双方存在性别差异,矜持和自重之心很难让人,尤其是女性对一个异性过多地敞开心扉。但是谁也拒绝不了真诚之 心。真诚代表着一颗冰清玉洁的纯净之心,让人禁不住心荡神驰。

真诚是别人体会、感受得到的。人具有这样的天才。但你可以表现真诚,让你的真诚更加淋漓尽致,更具有表现力。比如你的表情、、语气、话语本身,都可用以表现真诚。就是说,你不要让真诚自然显露,而要善于表现真诚。

三、将“一语”设计为“风头”。

写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有一个好的开头,确实更加吸引人。说话也是如此,开一个漂亮的、独特的“头”,才能把对方的心给“勾”住。这 “凤头”型“一语”,自然不拘一格,你可以来个出口不凡,一语惊人,形成无限的说话魅力。你可以设置一个悬念,让你的话形成一种神秘性,比如你讲,或打个 比方。

二战时期,英国外汇枯竭,无力从美国购买物资。美国总统罗斯福起草了《租借法》,拟通过租借的方式给英国提供物资,但一些美国人只看到眼前利益, 并不能理解《租借法》。为了说服他们,罗斯福说:假如我的邻居失火了,我有一截浇花园的水龙带,要是邻居拿去水龙带,就可以把水灭掉,就可以阻止火势蔓延 到我家。这时候我总不能对他说:“朋友,这管子值15元,你得付钱。”这时候邻居刚好没有钱,我看就不能死要这15元钱。罗斯福用一个形象而贴切的比方, 说服他的人民,再固执的人,也不会听不进去的。

四、使用一些具有“勾力”的语言。

一语天然万古新 篇6

钱钟书,1910年~1998年,字默存,号槐聚,出生于江苏无锡,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年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围城》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参与翻译《毛泽东诗词》英译本;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钱钟书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别是在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

钱钟书记忆超凡,他精通多种语言,能背诵无数的诗词和文献,能将经史子集随手拈来、头头是道。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他幽默风趣,健谈善辩,口若悬河,舌璨莲花,隽思妙语,常常令人捧腹。钱钟书的健谈雄辩大有孟子、韩愈遗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几乎无人不晓。

钟书结书缘

1910年11月21日 ,钱钟书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他的亲生父亲叫钱基博,为近代著名国学家;母亲王氏,是近代通俗小说家王西神之妹。钱钟书出生时,因他的大伯父钱基成没有儿子,所以按照祖上惯例,他一生下来就过继给了大伯父做儿子。

钱钟书跟书有一种神秘的联系。在他出生时,适逢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遗书》,因此大伯父便给他取名“仰先”、字“哲良”,小名叫“先儿”“先哥”,都跟《常州先哲遗书》这部书沾上了边。

在钱钟书刚满周岁“抓周”时,大伯父为了测试他将来喜欢什么、爱做什么,便在桌子上放了吃的、穿的、玩的,还有书等物品,结果他一伸手就去抓了一本书,因而正式给他取名为“钟书”。大伯父很重视教育且很关心他,在钱钟书4岁时,大伯父就自己教他认字和背唐诗。6岁时,大伯父又送他进入当地的秦氏初级小学读书。只是在不到半年里,他不幸得了一场病,大伯父怕有闪失,便让他呆在家不再上学。后来又送他进了亲戚的私塾,大伯父又嫌不方便,干脆自己教他读《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上午大伯父出去喝茶,专门给他两个铜板让他去看小人书。那些书摊上的小人书大多是连环画,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众多,一下就讓他着迷了,从此他便喜欢上了看书,经常租借回来看,老是捧着小人书爱不释手。有一年春节,大伯父给了他一些压岁钱让他上街买酥饼吃,可他却到街上书摊里租来了《说唐》《七侠五义》《东周列国志》等书在家中阅读,大伯父称赞他为可爱的“小书虫”。

1920年秋,钱钟书与堂弟钟韩一起考取了无锡第二高等小学——东林小学,然而大伯父不久便去世了,他又回到亲生父亲钱基博的身边。尽管父亲负责他的学杂费,但其它开支无法弥补,他没有作业本,就用大伯父生前给他订的旧本子;笔尖断了,他就把竹筷削尖替用。好在大伯父生前给他买了很多书,他课外时间仍有书读,在春节也是书不释手。在此期间,他从《译林小说》中读到了外国文学作品。

钱钟书14岁那年,又考上了私立苏州桃坞中学初级部。他父亲当时在清华大学任教,由于自己的水平高,所以对儿子的要求也特别高,在书信来往中,父亲对他的作文最初并不满意。他从此便更用功读书,阅读了大量的现代小说杂志和《古文辞类纂》《骈体文诗钞》《十八家诗钞》等书。渐渐地他可以代父亲写信、写诗,父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宽慰的笑容。1926年他转入无锡辅仁中学读高中时,国文、英语成绩为特优。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1933年钱钟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亲自告诉他要破格录取他留校,陈福田、吴宓等教授都去做他的工作,想挽留他,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一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率真狂傲可见一斑。

思考

一生一花一语 篇7

“孩子,等你不哭了再告诉我。”

黄××是个非常爱哭的孩子,一点儿小事儿就能招来他撕心裂肺般的哭声,而且哭个没完没了,他能不停地哭两三节课。此时让他停止哭泣问他,他呜呜咽咽地说不清楚,根本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弄得我手足无措。

通过和黄××的母亲交流得知:这孩子天生爱哭,为了整治他这个毛病,家长没少批评他,也曾打过他好几回,可效果不明显。怎么办呢?既然堵不住他哭,那就采取疏导的办法试试。这不,黄××又不知为何哭起来了。我把他叫到一边,拍着他的肩膀说:“孩子,等你不哭了再告诉我为啥哭。”我在一旁继续批我的作业。没想到,他的哭声很快地有大变小,抽噎着说:“老师,我不哭了。”我看他还在抽泣,对他说:“等你擦干了眼泪再跟我讲讲事情的经过。”不一会儿,他就把眼泪擦干了,讲了自己为啥哭。我耐心地听他讲完后,拍着他的肩膀说:“孩子,你哭能解决事情吗?”他轻轻地摇了摇头。“那你哭了将近一节课,耽误了学习,值得吗?”他又轻轻地摇了摇头。“那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怎么做呢?”“告诉老师!”“这就对了!男子汉不能随便哭,要想办法解决问题。”黄××点了点头。

这以后,尽管有时一些小事儿还会惹得黄××哭,每当这时,我都会轻轻拍拍他说:“孩子,等你不哭了再告诉我。”他的哭声越来越小,哭得时间也越来越短了。现在基本上听不到他的哭声了。

“孩子们,照顾着他点儿”。

我班有个学生叫李××。这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个子不矮,但瘦得让别人不敢牵他的手,他的手像鸡爪,细细的、尖尖的;他的行为有些怪异,总歪着头,身体也直不起来;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脚后跟根本不着地。开学典礼半个小时他都撑不下来,我只好让他蹲在队伍后面休息。

接下来李××就更让人头疼了:上课时,他在教室里不是乱跑招惹其他同学,就是蹲在地上干其他事情,别的任课老师没办法,只好请他到讲台上坐着;下课了,他对同学动手动脚,别的同学一还手,他就抱着头,坐在地上……有一次下课时,我向班里走去。半路上,我看见一群孩子挤在一起,乱哄哄的。我跑过去一看,李××蹲在地上,抱着头,有几个孩子压在他的身上。我赶紧把李××拉起来,避免了一次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总之,他给班级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他就像一枚炸弹,致使我整天提心吊胆,一下课就往班里跑。

经过家访我得知,这孩子是因为难产缺氧导致了脑瘫造成的,家长也束手无策。家长给我说话时眼泪汪汪的,我看了心里也酸酸的。我只好劝慰家长:“咱们共同努力。”

这以后,每次上班会课,我都讲些礼让的故事,最后话锋一转,对学生说:“孩子们,李××因为生病,身体很瘦弱,咱们照顾着他点儿。”在我的号召下,全班成立了以张××为主的助人小组,下楼梯、上厕所都随时照顾李××。“孩子们,照顾着他点儿”更是成了我每次班会必说的话。

“孩子,看着我的眼睛。”

我班有个“刁蛮公主”王××,人长得聪明,小嘴甜甜的,很惹人爱。可她有个小缺点,爱欺负同学,当同学告诉老师时,她小嘴挺会说,有好几次我都被她蒙混过关。为此其他同学敢怒不敢言。

我从班委会的同学得知情况后,决定整整这位“刁蛮公主”。机会来了,有位同学来告状,说是王××拿了他的印章。说实话,我从心底里不相信,因为王××家里非常富裕,虽说家长对她要求严,但也不至于拿别人的东西吧。不过,有了上几次的受骗经历,我很慎重地处理此事。我把王××叫到办公室,问她咋回事。王××语气坚决地说:“老师,我没拿。是我自己买的,不信你问问我的妹妹。”说着眼圈红了。我怕错怪了她,更怕被她表面现象蒙骗纵容了她,害了她。我对她说:“孩子,你很可爱,老师很喜欢你。可是老师不喜欢说谎的孩子。”她低下了头。“孩子,看着我的眼睛。眼睛是从不会说谎的,你的眼睛也不会说谎。”我和王××对视了足足有五分钟。最后,王丽丽承认了拿别人的印章。我给她讲了如何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以后,每当我和王丽丽谈话时,我都对她说:“孩子,看着我的眼睛。”王××再也没说过谎。

一言一语总关情 篇8

一、创设良好氛围, 激发个性学习的趣味性

“兴趣是阅读的老师, 快乐是阅读的动力。”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 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 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 在深入阅读时, 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 读出感觉, 读出味道, 读出情趣。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 我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 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游览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请你带上摄像机, 拍下你认为最亮丽、最诱人的镜头。待会儿, 咱们来评一评谁是最佳摄影大师。”教师富有激情和诱惑的语言魅力, 巧妙地促进了学生与课文的有效对话, 使学生一下子就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文本的探索与解读中去了。然后, 我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品读, 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二、鼓励自主选择, 诱发个性体验的独特性

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 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 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我体验阅读的快乐, 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 发展阅读个性, 提高阅读水平。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课时, 我就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一块“奇石”来品读学文, 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师:课文介绍了哪几块“奇石”?用心地读一读, 你最喜欢哪一块“奇石”?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读书。

师: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奇石”?读得好的我们聘请他当导游。

生读后, 用上句式“因为———, 所以———”说说喜欢的理由。

师生质疑小导游:请问“这块巨石奇特在哪儿呀”?

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师:你还能用其他形式来表现黄山石的奇特吗?其余同学补充帮助。

以上教学通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读, 用背诵、表演、编故事、当导游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来再现黄山石的奇特美, 学生就会读得更加有兴趣, 说得也更加有条理, 对黄山奇石的美就有了更加深切的体验。

三、增强内外结合, 促发个性阅读的有效性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 如果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 将会对阅读失去激情与灵性。因此, 教师不但要扎根课内的范文导读, 还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 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加大课外阅读量, 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目和各种报纸杂志, 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 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想的启迪, 享受审美的乐趣, 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例如一位教师在教《画家和牧童》一文时, 抓住围观的人“纷纷夸赞”一词, 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大家争先恐后赞扬戴嵩画技高超的情境,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 激起学生感受夸赞的神奇魅力。她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 很多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夸奖赞美, 文中是用哪个词语来描述的?从“纷纷夸赞”一词, 你读懂了什么?有的学生说, 戴嵩画画本领高;有的说, 戴嵩的画画绝了, 大家都喜欢。她又问:“小朋友, 你们什么时候也能受到别人的纷纷夸赞?一定特别开心吧, 快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教室里的小手马上就高举如云。一生说, 她每天一回家就先淘米做饭, 再认真做家务, 爸爸妈妈纷纷夸赞她懂事乖巧;一男生说, 他主动留下来做值日, 老师同学纷纷夸赞他关爱班级;还有一生说, 她给老爷爷让座, 车上的叔叔阿姨纷纷夸赞她尊敬老人, 乐于助人……从学生喜形于色地回答中, 我知道学生已经理解“纷纷夸赞”一词, 不仅从文本中理解, 从自己的学业上理解, 还从关心他人中理解, 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理解的角度, 加强了感悟的深度, 使学生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上强化了个性。课后, 我惊喜地发现, 孩子们在一定的语文环境中, 把“纷纷”“夸赞”等词语运用得十分贴切, 十分巧妙。

诗词中的双关举隅 篇9

意义双关就是利用词语或句子具有两种含义构成的一种语言形式, 这在古代诗歌中也是最为常见的。

例如, (1)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 时光是美好的, 但毕竟是短暂的;从深层上说又是感叹才子佳人之迟暮。

(2) 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行行重行行》

其中的“远”, 一个义是指在空间上的长, 一个义指时间上的长。这两个意义都是同时存在的, 既说出了“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 也传达了“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的思想。

(3)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诗中的“碧玉”既是实指, 比喻柳树鲜嫩清脆, 如同碧玉一样美丽, 描绘出柳树那一片片柳叶, 仿佛带有玉石的光泽;也是虚指, 想象小家碧玉有如袅娜的柳树, 扶风含情。

二.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利用词语的谐音关系 (也就是读音相同或相近) 构成的一种语言形式。例如:

(1)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的《竹枝词》

其中的“情”与“晴”同音, “晴”暗指“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晴天”的“晴”和“感情”的“情”谐音双关来刻画少女含蓄蕴藉的情感。双关义不仅指天气的阴晴, 更主要是用来暗示少女“无情还有情”的微妙心理。一语双关, 表达的含蓄而又巧妙, 使人感到一种清新之感, 并且也增强了语言的表达空间及其表达效果。

(2) 空对着, 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终身误》

“山中高士”, 比宝钗, 喻其清高、洁身自好。“雪”与“薛”谐音, 指宝钗, 兼喻其冷;“林”指林黛玉;从此曲里, 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贾宝玉婚后仍不能忘怀逝去的林黛玉, 写薛宝钗徒有“金玉良姻”的虚名, 实则终身寂寞。作者心中的那份悲情也就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3)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诗人借用“丝”与“思”的谐音, 再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 微妙的传达出了刻骨铭心的儿女至情, 而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此外, 它还寓含着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 含义隽永, 耐人寻味。

(4)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词中的“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 有的版本解释说这是借“骄阳”的谐音表达了杨开慧在作者心目中的如日中天的生命形态, 为革命洒尽热血的精神品格, 同时还透露了自己不无骄傲的内心自豪与积聚多年的无限怆痛;“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一九三三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 。这两句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烈士革命精神永生的歌颂!

可见, 双关表面上的意思, 不是说话或写文章的真正意图, 它要表达的意思是“弦外之音”。

在古诗中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 不但有助于诗歌的含蓄性、多义性, 进而营造出诗的高格, 引发人们的想象, 而且使语言本身增强了旺盛的生命力, 成为激励后人的至理名句。

摘要:在古典诗歌中, 由于作者要追求一种诗味, 一种弦外之音, 往往要在语言方面精雕细凿。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双关”。双关是利用字词同音或者同义的关系, 它使词语具有了双重意思, 从另一个角度表达出诗人内在的指向。在表现形式上它是多样的, 一是运用词语的多义性, 二是借助于多音而构成。

英汉双关语对比与翻译 篇10

一、双关与Pun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双关是用了一个语词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 (陈望道, 77) 汉语双关语有两种:一种是语义双关, 另一是谐音双关。英语修辞学家通常把Pun区分为三类:Syllepsis, Paronomasia, Antanaclasis, 本文采用的是此种分类法。Syllepsis与汉语的语义双关基本对应, Paronomasia相当于汉语的谐音双关, 此种双关语在英汉语中完全对应。Antanaclasis包含重复意义不同的同一个词, 可以是同音亦可以异音, 这是汉语双关不包括的。 (邵志洪, 240-241)

二、Pun与双关的对比及翻译

1.Syllepsis与语义双关

Syllepsis利用一词多义形成双关, 不重复使用双关词, 与汉语中的语义双关是基本对应的。 (240) 英语的Syllepsis关注的是词的引申义, 因此翻译时有必要译出原文的深层含义。

例1.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这里有三个汉语译文:

译文1.尽情大吃, 不毁体型。

译文2.尽情享受冰激凌, 保持美好体型

译文3.尽情享受冰激凌, 尽情享受好体型。

三个译文都没将英文表达方式中的双关体现出来。这是一则冰淇淋的广告标题, 这种冰淇淋是专为节食者生产的, 译者虽然透彻理解spoil (spoil oneself意为“尽兴”, 而spoil one’s figure则意为“破坏了体型”) , 运用直译法, 仅传达了意义, 丢失了原文的双关味道, 可以看出, 英语的语法双关很难翻译。译文未能达到原文中使减肥者在轻松幽默的语气中很自然地接受该广告, 并能使其产生购买欲望的目的, 然而考虑到原文信息功能的重要性, 这里舍形式保留内容是可以接受的。然而, 如果将之译为不同类型的双关语且保留原文双关语的两层意思, 如, 将之转为谐音双关, 译为“享受冰激凌, 享‘瘦’好体型”, 不知如何?

2.Paronomasia与谐音双关

Paronomasia一词源于拉丁语paronomazein, 意为“to call by a different name”, 是用同音异义或近音异义的词构成双关, 它同汉语的谐音双关是对应的。 (蒋童, 钟厚涛82) 这类双关注重的是语言文字的字面意义以及所带来的幽默趣味性。

例2.On Sunday they pray for you and on Monday they prey on you.

译文1:他们今天为你祈祷, 明天就会加害于你。

译文2:他们星期日为你祈祷, 星期一对你敲诈。

译文3:今天他为你祈福, 明天你为他猎物。

该句巧借Pray即 (祈祷) 和Prey (掠夺) 谐音构成双关, 讽刺了西方一些人的表里不一, 貌似虔诚信教, 实则掠夺他人的丑恶面貌。译文1、2都采用直译法表达原文的意思将双关语译为非双关语, 译文3将谐音双关语译为不同的语义双关语或可说是在另一个地方自创双关语作为补偿, “你为他猎物”, 既可谓“你成为他的猎物”又可谓“你替他掠夺”, 不过, 后增加的一层意思有点变味。

3.Antanaclasis

正如维基百科的定义, “In rhetoric, antanaclasis is the stylistic trope of repeating a single word, but with a different meaning each time.”Antanaclasis包含重复意义不同的同一个词并且这个词的两种意思在文中是显性的, 这是汉语双关不包括的。

例3.She is nice from far, but far from nice!

译文:远看一枝花, 近看豆腐渣。

译文采用转换修辞格, 做到了在译文中表达原文中幽默的效果。

英语的Antanaclasis在汉语中没有对等的双关手段, 而且Antanaclasis中的两层意思都是明显地表现出来的, 译成汉语很难保留原文双关的韵味, 遇到此类双关时, 译者不得不另辟蹊径。

双关语汉译之后仍保留原文双关之意, 这种译法是最理想的一种译法。人们日常生活中双关的使用越来越多注重其幽默风趣之效, 如果原文的重点是传达意义, 译文则以意义的传达为第一要务。如原文的重点只是传递幽默诙谐的效果, 译者则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内容与形式, 原则上做到功能对等就行得通。

摘要:汉语“双关”与英语Pun现在日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与思维的巨大差异, 使得译者很难在一种语言中找到另一种语言的对等形式来表达两种或以上对等的意义, 因此, 双关语的翻译对译者来说着实是一大挑战。通过对比双关与Pun的类型, 并结合实例分析, 探讨了英汉双关语的翻译。

关键词:双关,对比,翻译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2]邵志洪.汉英对比翻译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3]施展.趣味美语双关语[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4.

破译男孩双关语 篇11

有空我会给你打电话,我真的很忙——陪靓女看电影、逛商场,实在没空。

唉,又塞车了——睡懒觉那么舒服,只知道看电影、逛商场,无聊!

亲爱的,我不会在乎你的过去——不在乎你的过去?除非我不是男人!

我爱的是现在——别瞒我。

又不是在美国,哪能让你付账——你就不能主动点?人家美国谈恋爱都是AA制。

你冷不冷?——真想拥你在怀里。

小心,有车!——我知道你不是小孩,你总得给我个理由牵你的手吧?

你很有气质——只是长得丑了点。

你是我见过最可爱的女孩子——你真好骗。

我们俩是不会有未来的——最好现在也没有。

我怕跟着我,我不能给你幸福——我怕跟着我,你会给我不幸福。

你一定会找到更适合你的人——拜托,你真的不适合我。

让我们都冷静一下好吗?——你怎么还是想不通呢?

我们应该给彼此一点缓冲时间——你最好还是安静地离开,别烦我。

还是刚才那件长裙更漂亮,更适合你——你不觉得这件太短、太露了吗?

男人要先立业,后成家——我可不想为一棵树而失去整个森林。

我们彼此都还不了解——够了,我还不清楚你是怎样的人吗?

我是对你认真的——至少在我说这句话时。

我配不上你——你还是去找别人吧。

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幸好只是如果……

声乐教学中的双关性原则 篇12

声乐教学的关键就是以声乐技巧为先导, 让学生基本掌握技巧的前提下, 去用所学方法演唱声乐作品。声乐技巧有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在教学中教师的手段应用不当及教师的表达能力太弱。或是学生的音乐感觉不好和理解能力不够, 诸如此类的问题就会直接的或间接地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然而应该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 无论是哪个教师, 他都进行过专业学习, 大的方向不会有什么问题, 特殊除外。技巧是关键, 如果发声技巧掌握不好, 其对作品的表现等不可能完成好, 也不可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同时, 也会影响到后期的学习, 出现的问题就是没有掌握好方法, 或者不稳定或者干脆就是背道而驰。在掌握发声技巧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教师强调的关键地方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 出现了感觉上的模糊。而对于认真的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对教师的方法了如指掌, 既使有的时候有一些偏差, 但在实践过程中却能够抓住关键的东西。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要讲的言简意赅, 学生要听的全神贯注, 这样就可以避免少走许多弯路, 声乐教学的“环环紧扣”是在不知不觉中体现出来的,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紧密相连, 只靠教师引导学生, 而学生不去思悟不行;只靠学生认真学习, 而教师没有实质性的方法, 其最后导致的是学生摸不着边际, 更是荒唐至极。在技巧的导向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联动性, 这不仅仅是声乐技巧的问题, 还需要在思想上、思维方式上进行一系列的沟通和了解, 教师要传授科学的方法, 学生要适应教师的方法, 使声乐技巧的掌握不受到情绪波动的干扰。使声乐教学的效率极大地提高, 教学的人文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改观。

二、通过多种形式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声乐学生中, 教师的主导地位的体现不仅仅只简单的归功于传授技巧, 传授技巧也同样要选择如何使学生更能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一种机械的、死板教条的方式已经早已不适应当前的声乐教学, 声乐艺术本身就应该具有开放性和思想性的整体融合, 更需要教授方法上的多样性, 思维上的新颖性。总的一个原则, 要采取不同的思维模式, 方法要适合不同性格的学生, 教师要通过引导和积极的方式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方法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就需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心理状态, 把自己的一些教学规则付诸实施需要能够得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 教师在教学中务必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逐渐的拓展, 方法要让学生逐渐接受。在很多情况下, 虽然方法对, 但超之过急则会欲速而不达。学生从无知到逐渐去接受方法需要一个过程, 有一个适应期。首先是在思想上的许多波动, 在接受方法过程中要会产生许多不稳定因素, 时好时坏的过程会使学生对自己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教师需要从一些实践经验中得到总结, 必须要和学生说明,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惶恐和紧张因素。在学生心理平稳的情况下, 应从最直接最简单最能使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入手, 使学生的心里压力减少到最低限度, 逐渐对自己树立信心对老师取得信任。声乐教学的原则无论是技巧上和思想上都应是循循善诱, 循序渐进的。如果一味的埋怨学生打击学生, 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 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们要采取“兴趣引导, 形式、方法调动”,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声乐学习是既严肃又充满乐趣,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调动学生的方法很多, 从练声中的练习的选择上, 从声乐作品的各种风格中去体验, 从音乐中去感受。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去选择, 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很好的建议, 从一些经典音乐中去获取丰富的果实, 用一些音乐家的人生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 使音乐逐渐走进学生的心灵。音乐的感染力建立起来以后, 教师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另外, 教师广开思路, 用自己的德、行以及学习的态度来感染学生, 在教学方法上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个良好途径。

三、学生应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学习声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非常之重要, 如果要让教师逼着去学习, 那将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 教育需要人性化, 声乐教学更是如此, 试想一想, 给压力和给动力会是怎样一种结果?声乐学习需要认真仔细, 又需要刻苦训练。既需要思维敏捷, 又需要与老师步调一致。而所有这些需要的就是主动性和自觉性, 它不仅仅是心血来潮, 而应该是持之以恒的学习。内因是关键, 外因是辅助。学生如果明确了自己的思想和目标, 就会在学习上狠下功夫, 努力进取。当然, 每个人的思想总归不一致, 我们发现一些歌唱家、音乐教育家所走过的路, 都不是一帆风顺, 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 这些经验和成功经历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食粮, 每个人的成功是要依靠自身的勤奋及刻苦磨练, 要想取得好的成绩, 需要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声乐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使自己处于一种亢奋状态, 提高自己的领悟能力。这一点是声乐教师所希望和最希望看到的。因为在教学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学生的细心, 每一个环节缺失或者领悟错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发挥, 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在于能够掌握、领会知识的程度比较牢靠, 又便于记忆和融会贯通。

四、加强扩展师生之间互动性

声乐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可以带动、感染学生, 而学生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求知欲望也可以激发教师的热情和教学的兴趣。二者相互的调动会使整个教学效果达到最完美的境地, 师生间的互动可以从精神上相互鼓励, 从状态上相互提升, 从配合上体现出默契, 甚至在一瞬间产生顿悟。一方面学生无精打采, 心不在焉, 甚至带着一种抵制情绪去上课, 声乐教学是不会达到任何目的, 教师去实施教学也是徒劳无功的。一方面教师思想混乱, 敷衍了事, 也会使学生陷入尴尬境地而白白浪费时间。在声乐课堂上, 师生之间要统一思想, 要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 都要明确自己的目的, 才能够驾驭好整个教学过程, 不能因为某一方的情绪和行为而影响整个教学。

五、教师的亲和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声乐教授过程中, 在语言表达上的应通俗易懂, 言简意赅, 在语气上的平稳舒缓, 在示范中的准确细致, 在交往中的平易近人, 在引导上的直截了当、循循善诱, 在教学思路上的条理、逻辑、思想性等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和表率作用。这些足以表明教师的态度, 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之处。从而影响到学生从思想上和心理对教师的认同,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愿望是不谋而合, 会使各自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所形成的步调一致给双方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所以, 声乐教师在掌握声乐教学技巧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自己心理上的、思想上的整体把握, 要牢牢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地位和形象, 让学生容易走近敢于走近, 把自己的心里想法表达出来, 因此, 让教师明白学生的想法以及理解程度等, 掌握了学生的思维动态, 教师在方法上就可以进一步采取措施, 让学生更加清楚的明白教师的意图。使学生在教师主导下唤起学习的热情, 建立起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教师点点滴滴的积累以及行为方法对学生都有感召力, 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情感对学生无一不起到关键性作用。

在我国声乐事业开展的蒸蒸日上的时候, 无论教师和学生哪一方都是教学的责任人, 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脱离哪个环节都会使教学达不到良好效果, 方法不得当会使学生走弯路, 学生不思进取会白白浪费教师的宝贵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配合默契, 会使教师有莫大的成就感同时也使学生成才, 所以我们在强调声乐教学的双关原则, 就是要强调师生之间的高度责任心和对声乐艺术的重视程度, 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 学生要有积极的进取精神。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都要把握好自己, 尽到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另外, 师生之间还需要保持好师生之间的友谊, 无论从思想上都要形成共识, 不断地在了解、学习、交流过程中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巧, 以求达到声乐教学的目的。

摘要:声乐教学的技巧性原则在教学中由教师把握, 而学生的悟性与教师的思维要构成整体性和连续性又是学生进步的关键所在,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相辅相成, 如何把握教师和学生的默契, 使教学相得益彰取得实效性也将考验师生之间的实际协调、配合能力。

上一篇:复杂性结石下一篇:技术精神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