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关修辞论文(精选4篇)
双关修辞论文 篇1
一、引言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 也是语言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 而对比则是一种更侧重于研究不同之处的比较。对比语言学为研究不同语言的关系、语言之间的异同等方面提供了理论规范和准则。语言对比研究涉及面广, 范围大, 不仅包括“语音系统、词汇形态、句法结构等语言内部的各个层面, 还往往涉及语言外部的社会文化因素。” (李国南2002) 修辞格是进行语言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不同语言间的修辞格的对比研究通常“成多层次的立体交差” (李国南2002) , 双关是人们有意创造的一种语言艺术,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讲, 双关语的运用可以使语言诙谐幽默,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从突出人物的角度讲, 双关语的运用有助于形象生动地刻画人物心态, 表现人物性格。从表现主题的角度来讲, 双关语的运用有助于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 暗示人物的命运, 揭示作品的主题。 (张建华)
二、修辞格的界定和双关修辞格
“修辞格”一词是由英语中的figure of speech翻译而来。英国修辞学家内斯菲尔德将“修辞格” (A Figure of Speech) 定义为“:对词的平白普通用法的一种偏离, 从而提高表达效果或取得特殊效果。”汉语辞书则定义为“: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各种可能性, 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形象性、具体性和体验性。” (杨才元, 吴彩亚, 2002) 表述不同的两种定义揭示出一致的内涵, 就是要调动一切语言因素, 达到最佳表达效果。不过英语中的figure of speech所包括的修辞格是有争议的, 不同的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 将有些修辞手段算作修辞格, 有些则排除在外。双关则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较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格。Pun和双关长期以来被视为英汉对等修辞格, 实际上, 两者并非完全对等。详细区别定义时, 英语的pun包含了几种不同的定义, 其对应的名称有homophone (同音双关) , paronomasia (近音双关) , antalaclasis同词异义双关) 和sylledptic pun (一词多义双关) 等;根据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英语Pun的定义为:“The humorous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different meanings or applications or of words having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a play on words.”其实pun不仅指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两层的意思, 汉语与之对应的称为“一语双关”pun还有使用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同音或同形异义词, 表达两层不同意思, 这类pun应该指“二语双关”或者“多语双关”。但是中文将pun译为“双关”, 笼统地指一个词, 或者一句话, 表达区别于字面意思的另一层含义的修辞手法。而汉语的双关就是指一个词, 或者一句话, 利用语音或者语义条件, 有意使用某些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构成双重意义。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段。
三、英汉双关语对比
1. 英汉双关语的相同点:
从以上三类例子可以看出, 英汉双关语都是通过词汇的音、形、义的异同, 遵循语法规则, 在语法的协调下, 巧妙地实现了“言在表而意在里”的双关效果。这是英汉双关语的一个共同修辞特点。
2. 双关语使对的英汉差异
英语同音同形双关语要多于汉语同音同形双关语, 而同音异形双关语则汉语多于英语, 其主要原因是汉语有阳平、阴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 在加上轻声, 大大增加了双关语表达机会, 并能拓展延伸到歇后语, 如:老虎拉车———谁赶 (敢)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输) ∕窗户眼吹喇叭———鸣 (名) 声在外。在英语中没有歇后语现象。
3. 英汉双关语的互译
由于英语文化的诸多差异, 英汉双关语互译甚为不易, 有时即使译出, 也难以取得好的修辞效果。单齐昌教授在其《汉英翻译技巧》一书中提到两种译法:谐音双关语译法和
寓意双关语译法。所谓谐音双关语译法即采用“谐音”或“近音直译”。请看一例:课堂秩序不好, 于是师生间有以下对话:
Teacher:Order!
Students:Beer!
order一词既有“安静”的意思, 也有“点菜 (或饮料等) 的意思。教师意为前者, 学生却有意将它双关成后者, 幽默即生。有人给出如下佳译:
教师:你们吆喝什么?
学生:啤酒!
译文妙在利用汉语里“吆喝”和“要喝”的谐音, 达到“形神并传”。至于第二种译法, 也即寓意双关语的译法, 因为英汉各自的语言文化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 不管怎样翻译, 往往不尽人意, 有人甚至认为英汉双关语是“最难译的”“无法译的”。如遇此情况, 就要通过变通的手法表达双关, 尽量译出双关语的寓意。如下例对一广告语的翻译:Try our sweet corn, and you'll smile from ear to ear.“如果吃我们的甜玉米, 就会美得合不拢嘴, 吃了一个又一个”。句中smile from ear to ear的意思是“眉开眼笑”, ear又有 (玉米) 穗的意思, 译文基本上能传达双关, 但文采仍有失色。因此好的译文需要译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要正确理解词语的双关意义, 应坚持不懈地大量阅读, 研究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尽量找到最接近的表达方式, 并取得理想的修辞效果。
四、双关的理据分析
1. 双关的语言学理据
双关在语言学上表现为能指与所指的游戏, 首先是能指自身的游戏, 由于音符与义符、音位与义位结合的非对应性, 具有相同物理属性的单一语音可以指向于用于表达概念I的能指I, 也可以指向于用于表达概念Ⅱ的能指Ⅱ, 从而同音双关得以成形 (而谐音双关需要进一步的联想机制) 。由多义产生的双关, 其能指既可以合理指涉于所指Ⅰ, 又可以合理地指涉于所指II, 常规句式在语境的限制下规避了双关和歧义的形成, 使句子具有单一的意义指涉, 而双关在编码体系中为了能使双重解码得以实现, 故意暗示了双重语境下两次合理解码的可能性。
2. 双关的心理学理据
双关的心理学理据在于阐明既然双关作为修辞语言是对常规语言表达的违反和破坏, 是如何为思维所理解和认知的。双关语言的交流或思维, 其词句首先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码 (encode) 。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 人类使用的词语 (语言符号) 为代码, 要表达的意义就是信息。由于人们说出的语句中的词语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按照一定的顺序, 一般呈线性即串行结构展开, 而双关的语句编码却具有特定的并行信息结构。从而, 双关的语言活动也可视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加工活动, 在信息代码的编制、编码活动中, 双关本身呈现其特定的双重编码策略。
五、小结
从修辞格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应该建立在修辞共性的基础之上, 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修辞格这一点上, 而应该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 进一步深入地分析对比。通过研究英汉修辞格的特点, 并对其中的典型辞格进行对比研究, 找出两种语言的相似点和差异, 达到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同文化的目的, 使现象分析为理论探索服务。
《牡丹亭》双关的修辞效果及成因 篇2
一、《牡丹亭》中双关修辞的类型
按照双关产生原因, 《牡丹亭》中的双关修辞大致可以分为“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语音双关”主要利用的是语音相近、相同的条件, 所以又叫“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则多利用语言中词语的多义性。
(一) 谐音双关
①袅晴丝飞来闲庭院, 摇荡春如线。《惊梦》
②他趁这, 他趁这春三月红绽雨肥天, 叶儿青, 偏迸着苦仁儿里撒圆。《寻梦》
《牡丹亭》中谐音双关的例子比较少。上面例子中“晴丝”双关同音的“情丝”;“苦仁儿”双关同音的“苦人儿”。
(二) 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指的是特定语境中一个词同时关涉两个或以上含义。《牡丹亭》中的语义双关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人名类专有名词双关, 表达两种含义;二是普通名词的语义双关。前者表现了《牡丹亭》双关的特色。
1. 人名双关
最常用的是男主角柳梦梅的名字, 用来暗示人物心情、志向、品行。另外, 为了渲染柳、杜二人姻缘的奇妙, 汤显祖在多处点缀柳姓, 铺垫两人的关系。例如:
①还则怕嫦娥妬色花颓气, 等的俺梅子酸心柳皱眉, 浑如醉。无萤凿遍了邻家壁, 甚东墙不许人窥!有一日春光暗度黄金柳, 雪意冲开了白玉梅。《言怀》
②早则是者也之乎, 那柳下先生君子儒, 到道录司牒你去俗还俗, 敢儒流们笑你姑不姑。《旁疑》
③要得柳如烟, 裁开杏花宴。《索元》
剧中除了柳梦梅的名字用做双关的情形外, 石道姑的姓氏也被剧作家拿来设意。例如:
①紫府空歌碧落寒, 竹石如山不敢安。长恨人心不如石, 每逢佳处便开看。《道觋》“长恨人心不如石”化用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懊恼人心不如石, 少时东去复西来”。
这里的“石”既指原句中的“石头”, 又以“石”暗示“石道姑”。
2. 普通名词的语义双关
这种双关类型在《牡丹亭》中体现得更明显, 用例最多。
①不能够展脚伸腰, 也和你鞠躬尽力。《诀谒》
② (生) 欲尽出游那可得? (净) 秋风还不及春风。《诀谒》
③陈先生, 凭你说, 谁引这秀才来?扯他道录司明白去。俺是石的。〔贴〕难道俺是水的?《旁疑》
④似人家女婿呵, 拜门也似乘龙。偏我帽光光走空, 你桃夭夭煞风。《硬拷》
⑤〔生〕哑谜难猜, 今上亲裁划。岳丈大人拜揖。〔外〕谁是你岳丈!〔生〕平章老先生拜揖。〔外〕谁和你平章!〔生笑介〕古诗云:“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平章。”今日梦梅争辩之时, 少不的要老平章阁笔。《圆驾》
上面的例子中, “鞠躬”既表示“弯腰屈体”的动作, 又表示“竭尽心力”。“出游”表示“外出游历”和“游方 (打秋风) ”表里两层含义;“秋风”、“春风”既指季节性的风, 又分别含有“向别人索要钱财 (俗名“打秋风”) 和“登科及第”之意。“水”表面是与“石”相对的流动的液体, 深层指“不正派的作风”。“帽空空”分别指向表层的“新郎官”和深层的“外表和品行皆端正”;“桃夭夭”分别指向表层的“桃条”和深层的“婚姻”。“平章”是特殊的“并重双关” (即两种语义不分轻重, 同样是表达者强调的语义) , 分别指“官职名称”和“品评、商酌”。
二、《牡丹亭》双关修辞的效果
双关是中国传统修辞方式之一, 是汉民族喜闻乐见的修辞方式, 在《诗经·摽有梅》中就已经出现了书面语中的双关用例。在五十五出的《牡丹亭》中, 汤显祖创作了二十多例双关修辞文本, 这些伴随剧情发展而出现的双关曲辞表现出了不同的语言美质:或文约意丰, 或蕴藉含蓄, 或幽默嘲讽。
(一) 文约意丰的修辞效果
文约意丰是就语言形式与语义内容的关系来说的, 有人称为“言简意赅”, 又可以称为“简约的语言风格”, 特点是“以最经济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双关是一种经济的语言表达方式, 它用一套语言形式同时传达表层、深层两套语义, 并且这两套语义都符合特定语境和逻辑。
如《决谒》出:“欲尽出游那可得?秋风还不及春风。”曲辞中“出游”、“秋风”、“春风”都存在语义双关现象。其中“秋风”、“春风”表层的语面意思指秋天、春天的风, 而“出游”改原诗“出寻”而成, 三个词语相互关照, 形成表层语义:柳梦梅主仆对出游时节的讨论, 认为秋天的景致比不上春天的景致。而在深层语面意思上, “秋风”、“春风”则与上文“费工夫去撞府穿州, 不如依本分登科及第”相关, 意思是“打秋风” (假借各种名义向人索取财物) 和“登科及第”, 而“出游”则是上文柳梦梅计划的“撞府穿州”。这样就使三个词语具有的语言形式同时关照了两种对象, 表现了两种意思。双关词语内涵丰富、一字当十, 导致语义组合自然在单一固定的语句之上产生双重语义。
再如《言怀》出“无萤凿遍了邻家壁, 甚东墙不许人窥!”联系前句“无萤”是车胤囊萤读书的典故, “凿壁”是匡衡凿壁借光的典故, 逻辑上“东墙”指的是凿穿的墙壁。放在《言怀》的情节中看, “东墙”则是一个典型意象, 是爱情故事的典故, 与上文梦中美人相应和。由于一个词语“东墙”双关产生两种语义, 进而构成了表层、深层两种并不相同的内容, 同时关涉眼前事物和心中情意两方面, 一显一隐在同一语境中共存, 相互映衬, 用极简单话语表达尽可能多的语义内容。
(二) 蕴藉含蓄的修辞效果
“蕴藉”就是含蓄而不显露之意。刘知几在《史通·叙事》篇中说:“言近而意远, 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 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 扪毛而辨骨, 睹一事于句中, 反三隅于字外。”应该注意的是“望表而知里, 扪毛而辨骨”的理解过程不是一步到位的, 因为双关实际强调的语义是隐藏在深处的, 接受者理解时首先接触到的是语言的表层, 从表层语义的接收到深层含义的理解是有距离的, 这个距离, 英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叫做“心理距离”。正因为双关设置了接受者与表达目的间的心理距离, 才避免了意图、感情等被直接察觉, 达到表达温和、婉转的目的。双关隐藏的一般是自我赞赏、志向抱负、爱憎情感、忌讳等不宜直抒的内容。
如《惊梦》出丽娘游园所唱“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諠,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这里的“三春”不仅是“春天”的意思, 还指丽娘如初春般明艳的容貌。剧中人不直言对自己容貌的珍视, 而选择把本义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中, 将自己的真意包裹在表义里面, 避免给接受者留下自夸、不矜持的印象, 显出丽娘的羞涩、内敛、庄重。再如《寻梦》出“听, 听这不如归春暮天, 难道我再到这亭园, 难道我再到这亭园, 则挣的个长眠和短眠”?其中“长眠”和“短眠”就是语义双关, 丽娘寻梦未成, 心里顿生酸楚, 只能将与梦中人相会的希望寄托在短暂的美梦甚至无期的长眠中, 但是这种心情又不能直白地表露给旁人知晓, 所以将心情隐含在“眠”字本义之后。
双关不直接说出真意, 言此时为了及彼, 令语言“别有一种秘响旁通”的独特效果。
(三) 幽默嘲讽的修辞效果
黎运汉指出:“幽默嘲讽”是一种语气较为轻松、气氛较为活跃的修辞效果, 一般描写“滑稽的现象, 讽刺、讥笑丑恶事物, 或者表现作者的战斗乐观精神, 或者为了增强作品的趣味性等。”《牡丹亭》中双关藏起本义有时是为了揭露批评对象或增强演出的喜剧性。
《闺塾》上演了《牡丹亭》中最为“闹热”的一出, 其中有杜丽娘一反矜持端庄的常态与春香配合奚落陈最良的场景。“ (末) 这是什么砚?是一个是两个? (旦) 鸳鸯砚。 (末) 许多眼? (旦) 泪眼。 (末) 哭什么子?一发换来”。其中“泪眼”是语义双关, 同时指向两种含义, “含泪的眼”与陈最良的“哭什么”相合, “砚台的天然纹路”与上文砚台的讨论相合。杜丽娘明知陈最良问的是“砚”, 故意顺口用谐音“石眼” (端砚的特点) 误导陈最良。陈最良的“哭什么”暴露出了腐儒的可笑, 增添了闹学的戏谑性质。同时, 从这一细节透露出杜丽娘性子中活泼的一面。
三、《牡丹亭》使用双关修辞的原因
(一) 适应题旨情境的需要
修辞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要义, 这是陈望道先生提出来的修辞原则, 这条原则既是检验修辞活动的标准, 又是修辞活动的内在动因。“适应题旨情境”对语言修辞的要求就是语言适应“特定的需要”和“特定的现实环境”, 包括表达意图、角色关系、场合环境等。如创作杜丽娘的人物语言就要考虑其成长环境和性格的因素, 她是长在深闺的官家小姐, 平日里与绣榻为伴, 性格“老成持重”, 因此, 在《牡丹亭》中这个人物语言基本是委婉庄重的, 表现在修辞上, 所用的双关语就较多。有“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諠,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有“听, 听这不如归春暮天, 难道我再到这亭园, 难道我再到这亭园, 则挣的个长眠和短眠”?有“熟梅时节, 为仁儿心酸那些”。
《牡丹亭》中过多的双关语受到了曲评家的非议, 认为双关增加了接受者理解的难度, 与戏曲易于理解的特点不合。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出了对《牡丹亭》语言的批评:
《惊梦》首句云:“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荡春如线。”以游丝一缕, 逗起情丝。发端一语, 即费如许深心, 可谓惨淡经营矣。然听歌《牡丹亭》者, 百人之中有一二人解出此意否……字字俱费经营, 字字皆欠明爽。此等妙语, 止可作文字观, 不得作传奇观。
从人物塑造的需要来看, 李渔的论断显失公允。因为让这样一位稳重内敛的闺中女子直言心事反而不切实际。
(二) 民族传统心理的投射
语言、文化与民族稳定的心理定势存在联系。王希杰说:“中国人一向比较喜欢双关, 这大概是因为我们是一个比较含蓄的民族。”汉民族在长期封建礼教的影响下, 情感较为节制、内敛, 不轻易将内心的感受、对事物的观点表现出来, 在表达方式上讲究“言不尽意”, 含而不露, 反对露骨直白, 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种传统心理影响了《牡丹亭》对爱情内容的表达。作为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剧本, 必然会反映剧中人对爱情的态度。为了表现剧中人对似真似幻的梦中人的追寻, 作者巧妙地运用人名双关, 含蓄地把剧中人的思恋表达出来。如丽娘写真题诗“他年得傍蟾宫客, 不在梅边在柳边”, “柳”就是语义双关, 表面指梦中书生所赠之柳枝, 实际上源于自己怀疑“他日所适之夫姓柳”。丽娘将自己的梦境含蓄地隐于双关中, 除了知情人外, 令其他人难以参透。
在对名利的追求方面, 同样借由双关缓冲人物追逐功利的形象。柳梦梅一登场就期待“有一日春光暗度黄金柳, 雪意冲开了白玉梅”, “黄金柳”、“白玉梅”表面是写景状物, 暗中写自己熬过寒窗登科及第, 借由双关将自己对仕途的期待含而不露地表现出来。
汉民族在品评他人或自己的品行方面也是力避直白浅露, 通常借用约定俗成的文化意象表现人物品质。如陈最良对柳梦梅形容为“柳下先生君子儒”, “柳下”表面说的是春秋鲁国大夫展禽, 实际是借由“柳”的语义引申到“柳梦梅”的姓氏, 进而指向柳梦梅这个人。再如“石”这个意象, 《诗经》中有“我心匪石, 不可转也”, “石”有“稳定、坚贞”的含义, 石道姑说“长恨人心不如石, 每逢佳处便开看”, 表面是对“人心”的评价, 实际是把自己与陈最良对比, 认为自己最可靠。
总之, 汤显祖依据作品具体情境创造出了丰富的双关修辞文本, 这种修辞手法在一定程度上使《牡丹亭》一字一句皆耐人寻味, 既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呈现出了委婉、蕴藉的表达风格, 又为接受者留下了品味赏玩的余地, 带来了文本解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明]汤显祖.牡丹亭[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2]郑子瑜, 宗廷虎, 陈光磊主编.中国修辞学通史[M].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8.
[3]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方法论[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VOL23 (4) ..
双关修辞论文 篇3
一则成功的广告应具备五个要素:明确的主题;深刻的即时印象;生动的趣味;完满的信息;强烈的推动力。作为广告的核心——广告语应该如何使广告达到这些要求呢?无疑, 广告语言应该引人注目, 惹人喜欢;应该容易记忆、传诵和联想;应该给人以刺激和激励。如何做到这三点呢?现代广告主要采用修辞来达到这些要求。修辞是语言的艺术化, 它是指用各种表现手法对文字语句积极地进行调整和修饰, 以使语言表达更准确、鲜明、生动和有力, 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法。在现代广告中, 运用修辞对广告语进行创意。一方面, 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商品的特点, 实现广告的信息功能;另一方面, 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进而给受众以启示和联想, 在相当短的时间内缩短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 激起受众强烈的购买欲望, 产生预期的广告效应。
在现代广告中, 主要运用积极修辞, 而在诸多的积极修辞中双关修辞是现代广告语中备受青睐的修辞手段。出现了许多杰出之作, 产生了点石成金的广告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乱用滥用双关修辞的现象, 亟需采取措施进行规范。
1.双关和广告
双关是“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 有意使语句同时光顾表里和内里两种意思, 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又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品牌是产品的标志, 做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促销产品, 因此在广告中总是把品牌置于优先地位。在运用双关的广告创意中, 常用品牌名称构成双关。
1.1谐音双关和广告
谐音双关, 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广告语中的谐音双关和一般意义上的谐音双关有所不同。广告中的谐音双关是通过同音词语和广告产品品牌名的谐音来宣传品牌。但谐音双关的广告并不仅仅只是宣传它的产品的品牌, 也突出其产品的性能。这样把原词义和产品品牌以及产品的性能巧妙地揉合在一起, 相辅相成, 使产品品牌更容易被消费者记住, 同时也宣传了产品的性能。这样广告宣传的目的在很轻松的环境下自然而然的就达到了。例如:
(1) 薯我鲜, 薯我辣, 薯我脆。 (可比克薯片广告语)
“可比克薯我系列”中“薯”字既是产品名称的一部分, 同时又让人想到“属”的“只有”的意思。这样就将可比克这一食品的自信和霸气表现的淋漓尽致。关注个性, 在当今社会, 青年人身上凸现的较多的特质就是极强的个性。再加之周杰伦和他独特的艺术风格都对年轻的消费者构成了影响。
(2)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美的空调广告语)
这则广告借助美的 (dǐ) 和品牌名美的 (dì) 形似构成双关, 不仅表达出“美的 (dì) ”牌空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美, 同时通过这么简洁的广告语使消费者记住“美的”这个品牌。
(3) 聪明的妈妈会用“锌”。 (三精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广告语)
“锌”借助同音双关的方法, 让人们自然联想到了“心”, 妈妈照顾宝宝很用“心”, 也就表现为给宝宝补“锌”。此外, 还有隐含的意思就是如果妈妈不给孩子补锌的话, 那么, 妈妈就不是一个用心的好妈妈。
1.2语义双关和广告
语义双关, 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中形成双关”。广告中巧用语义双关, 可以极大地增强广告的关注价值和记忆价值。理解语义双关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 所以能够在一段时间里吸引受众的注意。一旦理解了, 也就记住了。这正是广告所应该达到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广告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具有点石成金的效果。例如:
(1) 买保险就是买平安。 (平安保险广告语)
其中“平安”不仅仅是普通意义的平安还是保险公司的名字。表面上说的是买了保险就是买到了平安和放心, 实际上宣传了买平安的保险就是买到了平安和放心。既表达出了保险的功用, 同时也很好的宣传了品牌。
(2) 情系中国结, 联通四海心。 (中国联通广告语)
其中“联通”既是一个动词也是个品牌名。“情系中国结, 联通四海心”传达出致力于中国的发展, 让中国各地的联系更加方便。这也正是联通公司做出的承诺, 同时也宣传了联通的品牌。
(3) 要想皮肤好, 早晚用大宝。 (大宝化妆品广告语)
这一广告语可谓广为人知, 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早晚”一词使用了语义双关, 一层意思是:要想有好皮肤, 迟早得用“大宝”护肤品, 另一层意思是:要想皮肤好, 早晨、晚上都用“大宝”。两层意思都很切合产品的特点, 怎么理解都有理, 看这样的广告, 不能不让人佩服广告策划者的精明。
1.3广告语中双关修辞的不规范使用
以上论述了双关修辞在广告中的妙用,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广告效应, 有效地宣传了产品。但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发现, 有一些广告在运用双关这一修辞手法上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第一, 乱用语义双关。有些双关语广告词给人造成的联想是有违公众的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如:“你有二房吗?”广告的意思是“你有第二套住房吗?”一味追求简洁、容易记忆, 却忽视了“二房”的本意是属于旧社会丑恶现象的一种, 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 这样反而没有达到广告的目的。
第二, 乱用谐音双关。为了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在许多广告中借用不健康的内容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播过这样一个广告:一个清纯的女孩说:“想知道亲嘴的味道吗?”马上就传来男人的声音:“想知道”, 听到回答, 没想到那女孩倒矜持起来:“你们想到哪里去了, 不是‘亲嘴’是‘清嘴’”。原来女孩说的是“清嘴含片”。清嘴含片的广告无非是想让消费者记住品牌和产品, 结果玩出这样一个并不高明的噱头, 看过后不免让人觉得品位不高, 格调低下。
第三, 滥用谐音。为了追求谐音, 导致谐音广告满天飞。把蚊香说成是“默默无闻”、冰箱说成是“制冷鲜锋”、颜料说成是“好色之涂”等等。
1.4广告语中运用双关的规范措施
面对这种现状, 在广告的创作过程中, 我们应该注意:
第一, 广告语言要真实、生动、简洁、准确。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 运用双关修辞手法, 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正确、准确运用, 能使广告语在保持言语简洁的同时突显丰富的语意, 从而收到一石二 (多) 鸟、辞约旨丰的佳妙效果。
第二, 修辞运用与广告信息、广告受众的关联性。广告信息中的事物和广告受众必须和广告语言产生关联, 如果没有关联, 即使在形式上可以用修辞手法表达, 也不能运用, 否则就会影响受众对广告语言的理解。
第三, 创意广告语一定要本着对受众负责的态度, 不仅要保证语言健康, 还要考虑到广告语背后的“潜台词”。广告语言应是文明的语言做广告, 不但要实现促进消费、扩大市场的经济效益, 而且要收到倡导新风、净化风气的社会效益。不能为了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而利用广告误导消费, 宣扬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陈腐内容。
第四, 广告语的创意应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我们的广告创作者要爱护我们的母语, 讲究语言的规范, 使我们的广告语言是规范语言的典范, 是美的语言的体现, 让广告语言成为社会用语的一面旗帜, 最终树立起广告良好的社会形象。
结语
在广告中运用双关修辞手法, 虽然能收到较好的广告效果, 但应当采取正确而慎之又慎的态度, 要做到规范化使用。做到不仅是用, 而且要用就要用得恰到好处, 有声有色,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现应有的广告效果。不能含混其词, 画蛇添足, 这样不仅不能达到广告效果, 反而引起受众的反感, 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乙.广告原理与策划[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2.
[2]陈月明、金涛.文化广告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2:267.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50.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56.
[5]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546.
双关修辞论文 篇4
对于不同的修辞学者来说英语双关修辞格分类也不同。根据其利用语言的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现象,有的学者将其简要地分为两种形式:同(谐)音双关和同词双关。有的学者又将其详细地分为五种:同音双关(homophonic pun),谐音双关(paranomasia),同词异义双关(antalaclasis),歧义双关(asteismus)和一词多义双关(sylletic pun)。不过为了让读者对英语双关修辞格有一个详尽的认识,笔者在本文中采用了后者的分法。
在分析和运用双关修辞格时,美国学者Archibald A.Hill指出需要把握三个要素:双重语境(double context),铰链(hinge)和触机(trigger)。双重语境是双关语出现的客观前提,而铰链,即双关语,就是语境中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的词或句子。它使双关语境中的一个语境向另一个语境进行转换,连结。触机则是使用双关修辞格的动机和背景。这一理论有助于大家将双关和其他类似的英语修辞格(如借代)区分开来。本文对运用了双关修辞格的一些笑话作一浅析,以领略其赋予笑话的独特幽默韵味。
1 同音双关(homophonic pun)
利用词形和意义不同但发音相同而构成的双关叫做同音双关(homophonic pun)。如笑话“Father”(父亲)中:
Teacher:"Who is close to you,your mum or your dad?"
Boy:"Mum is closer,because dad is farther."
老师:“谁和你更亲密些,是你妈妈还是你爸爸?”
男孩:“妈妈更近些,因为爸爸比较远。”
该笑话中既包含了歧义双关也包含了同音双关。歧义双关体现在close一词上。老师本意是问男孩的双亲当中,谁和他更亲近。但因close一词也有“和…距离很近”之意,进而造成了孩子的误解,以为老师问的是谁和他距离得近些。
在孩子的回答中,farther(距离较远的)和father(父亲)发音相同,意思不同,构成了同音双关。从而这个句子在上下文中形成了两层意思,其一:Dad is father;其二:Dad is farther。这种双关修辞格的句子很难把双关语译出来,但在英语中,这句话确有双重语境。仅仅farther一词,使得纯真童趣立刻展现地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禁,别有趣味。
2 谐音双关(paranomasia)
利用词的形和意义不同,但音近或音似而构成的双关,叫做谐音双关(paronomasia)。
如笑话“Spelling-Check Function”(拼写检查功能):
The new computer my sister,Jewell,and her husband bought a program with a spelling-check function,which they decided to try.My sister typed in her name,and the computer suggested the correction Jewel."You don't know how to spell your name,"my brother-in-law said,laughing,as he typed in his name,Myron.No such word,according to the computer.It suggested Moron.
我姐姐Jewell和姐夫买的新电脑配有一个拼写检查功能的程序,他们决定试一试。我姐姐打上了她的名字,电脑建议正确的拼写是Jewel(珠宝)。“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拼。”我姐夫笑道,当他打上他的名字Myron时,电脑显示没有这个字,建议改为Moron(傻瓜)。
Moron(傻瓜)是Myron(男子名,迈伦)的谐音。估计该电脑拼写检查功能的程序版本不高,人名无法进行正常拼写检查,所以当姐姐打上了她的名字,电脑建议正确的拼写是Jewe(珠宝)。但姐夫居然嘲笑姐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拼。可是就在他输入自己的名字Myron时,电脑建议将其改为Moron(傻瓜),最终构成了滑稽的谐音双关:迈伦是傻瓜。
3 同词异义双关(antalaclasis)
同词异义双关指的是一个同形同音的词反复出现,利用它的多义性,将原本表示彼义的词用来表示此义,并且这两个意义还有所关联。以下面为例:
"Did You Eat Those Tarts?"(你吃了那些果馅饼吗?):
Mother:"Did you eat those tarts I had in the pantry?"
Jack:"I didn't touch one."
Mother:"Well,there is only one left"
Jack:"That's the one I didn't touch."
母亲:“你吃了食品箱里的果馅饼了吧?”
杰克:“我没碰一个。”
母亲:“怪了,只剩下一个了。”
杰克:“就是那个我没碰。”
聪明的杰克故意用了一语双关的one,它既有“一个”之意,也可以表示刚提到的一样可数的东西。如果妈妈不继续追问的话,他的意思就成了“我一个馅饼都没吃”。但在妈妈的质疑下,诚实的杰克还是告诉了妈妈就是那个他没吃。语言精炼含蓄,把一个聪明俏皮的小男孩描绘得活灵活现。
4 歧义双关(asteismus)
歧义双关在笑话中运用较多。与一词多义双关(sylletic pun)中说话人本就意含双关不同的是,歧义双关往往指说话人本来没有双关之意,却造成了相反的结果。例如“Is He an Author?”(他是作家吗?):
Neighbor:"They tell me your son in college is quite an author.Does he write for money?"
Mother:"Yes,in every letter."
邻居:“他们都说你儿子在大学里是位了不起的作家。他是为了钱而写作吗?”
妈妈:“是的,每封来信都要钱。”
该双关中的铰链(hinge)write一词既有“写作”也有“写信”之意。邻居本来问的是这位母亲的儿子是不是为了钱而写作,妈妈却误以为邻居问的是儿子是不是写信来要钱,因此产生了歧义。幽默诙谐之余,道出了一个母亲的辛酸。
又如“Responsible”(负责)这个笑话:
Employer:"For this job we want a responsible man."
Applicant:"Then you want me.Everywhere I've worked when something went wrong they said I was responsible."
雇主:“这个工作需要一个负责任的人。”
求职者:“我就是你们要的人。我工作过的地方,每当出了差错的时候,他们都说我该负责任。”
每一个雇主在招聘时当然都希望能够找到“可靠的,负责的”员工,但是responsible同时也可用来表示“须负责任的,须承担责任的”意思,求职者在理解上出现了歧义,从而闹出了上面的笑话。responsible在这个话中出现了两次,但是雇主和求职者说话的意思虽不相同,却又和“责任”这个意思相关联。答非所问,让人哭笑不得。
5 一词多义双关(sylletic pun)
利用一词多义的特点,用该词修饰或支配另外两个或多个在上下文中邻近的词,并能构成正常的搭配关系,但该词的词义却随所搭配的词变换。例如“Looking For A Companion”(找个伴侣):
A bachelor asked the computer to find him the perfect mate"I want a companion who is small and cute,loves water sports and enjoys group activities."
Back came the answer:"Merry a penguin."
一个单身汉要电脑为他找个完美的伴侣:“我要找一个娇小可爱,喜爱水上运动有又喜欢群体活动的伴侣。”
回答是:“和企鹅结婚。”
正因为companion一词既可理解为“相伴的人”,又可理解为“相伴的动物”,才闹出了上面的笑话。单身汉本想通过电脑寻找理想的另一半,可惜电脑不是人脑,不了解人类的真正需要,只能根据程序行事。企鹅正好就符合了单身汉输入的所有要求:娇小可爱,喜爱水上运动又喜欢群体活动,动物伴侣。而不是人!真是妙趣横生,令人捧腹!
摘要:英语修辞格双关是重要的修辞格之一,它是利用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的现象使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同时表达两层不同的意思,以达到一种幽默,诙谐或讽刺的语言效果,所以该种修辞手法又常常运用到笑话中。该文对运用了双关修辞格的一些笑话作一浅析,以领略其赋予笑话的独特幽默韵味。
关键词:双关,笑话,幽默
参考文献
[1]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2]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双关修辞论文】推荐阅读:
英语双关07-07
一语双关07-31
双关语翻译11-22
双关广告语07-19
广告的双关语11-24
广告双关语翻译11-10
英语双关语的翻译12-11
英汉双关语对比与翻译06-21
英语的双关语及其翻译06-27
双关语的运用和翻译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