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修辞

2024-09-24

网络修辞(共12篇)

网络修辞 篇1

学界普遍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短信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如美眉、大虾、斑竹、瘟都死等。显而易见,新兴的网络词汇大都出于第三类,这一类也是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和修辞手法最为复杂的一类。有关网络语言修辞现象的问题,赵华伦(2005)、刘晓梅(2006)等都有专文论述,本文对时贤们的论述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增加了诸如婉曲、对比、反语、杂糅等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段。比喻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网络中一般使用借喻,网络中有许多表示“人”的词语都属于这一类。比如说,“青蛙”指相貌很丑的男士;“恐龙”指容貌不佳的女生;“菜鸟”指“计算机初学者”;“沙发”是楼主发帖后第一个跟帖的网友的专称,而第二个跟帖的网友被称为“板凳”,因为楼主发帖相当于新盖的房子,第一个跟帖的网友是第一个来新房子里作客的人,也就是先来占座,当然要坐最好的沙发了,后来的只能坐板凳了。

二、比拟

比拟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拟作乙物,比拟在思想上具有跳跃性,促使读者主动想象,捕捉其中的意象,体会其中的深意。诸多形形色色的网名中就有不少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如网名“机器猫”,自比为机器猫,隐含着机灵、有办法、童趣;网名“涟漪”,自比为水中的波纹,取的是像湖水一样清澈,像水波一样悠远的意象。

三、借代

不直说某人或某物的名称,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去代替。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形成一种语言艺术上的换名,达到形象突出、艺术生动的效果。如,“美眉”指代貌美的年轻女性,此词既是借代又是谐音。“小强”指代“蟑螂”,通过蟑螂具有顽强生命力这一特性来借代客体“蟑螂”。“米”可以说是“没有”的连读,也可以用于“米国”(指美国),还可以借代“钱”,没有钱有时会写成没有米。“隔壁”本指与处所相邻的地方,网络中代指“相邻的论坛或聊天室”或是“论坛中的另外一个主题”。

四、谐音双关

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

1. 汉语普通话的谐音双关

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斑竹”指“版主”,“大虾”谐音“大侠”指网络技术高超的人。

2. 汉语方言的谐音双关

这里的方言尤以粤、闽、港、奥、台等发达地区主,粤语中,“稀饭”与“喜欢”发音相似。闽南话中,“虾米”与“什么”、“偶”与“我”发音相似。所以网友们用“稀饭”、“虾米”、“偶”关照“喜欢”、“什么”、“我”的含义。

3. 外语的谐音双关

“爱老虎油”指“I l o v e y o u”,“瘟都死”指“Windows”。

4. 数字的谐音双关

“9494”表“就是就是”,“1799”表一起走走,“1798”表“一起走吧”,“520”表“我爱你”。

5. 连读的谐音双关

“表”指“不要”,“酱紫”指“这样子”,所以“表酱紫”指“不要这样子”。

五、仿拟

仿拟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或句子中的某些要素,从而仿造出新的词语或句子,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可以用某种族群来归类。

典型的有“X客”族,早在唐代,白居易的诗歌中就有“临邛道士鸿都客”的说法,可知以“客”为词缀的用法由来已久,网络上的“X客”族也是日益庞大,吸纳了诸如“播客”、“饕客”、“试客”、“赞客”、“骂客”、“勃客”、“掘客”、“晒客”、“彩客”等。

与“X客”族相似的还有“晒X”族和“XX门”族,如“晒手表”、“晒夏装”、“晒皮鞋”、“晒名车”、“晒玩具”、“晒才华”;“艳照门”、“伊朗门”、“虐俘门”等等。

此外,还有仿造句子或短语结构的,“很X很XX”结构最早源于广告语“很好很强大”,随后立刻又衍生出了“很傻很天真”、“很黄很暴力”等。

六、婉曲

有意不直接说明或是不方便说明某事物,通过省略、谐音、拆分等手段来表达的网络语言。网际交流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自由与宣泄,有些话不方便直接说,但网友们又需要表达这个意思,此时网友们往往借助于婉曲来如愿以偿。

1. 谐音婉曲,如“草泥马”、“马拉戈壁”。

2. 省略婉曲,如“TMD”、“YY”。

3. 拆分婉曲,“弓虽”指“强”,“告非”指“靠”。

当然网络中存在不少低俗之风,类似于上面变相骂人的话还有不少,相信使用这些网语的人也只是少数,笔者只是说明婉曲也是网络语言中存在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法。

七、对比

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有时也叫对照。这种修辞手法常常用于四音节的网络词汇,通常这些网络词汇还是某些事件的语言构式,比如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听见可爱的小姑娘林妙可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过后不久网友曝出那动听的歌声并非出自林妙可,而是歌喉美丽相貌不如林出众的另一个杨小朋友的,林妙可小朋友只是站在台上对口型,于是网友通过对比的手法创造了“林貌杨音”这个新成语,借以讽刺那些违背道德、以假乱真的行为。

类似的网络语言还有“范跑郭跳”,典出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节目,范美忠就自己“先跑事件”与节目嘉宾郭松民展开辩论,期间郭松民用“无耻”、“畜牲”、“杂种”之类的字眼对范美忠进行了辱骂,情绪异常激动,中途甚至一度愤怒离场。结果,郭松民被人们视为道德伪卫士,受到普遍嘲弄,“范跑郭跳”意喻一丘之貉,五十步笑百步。

八、杂糅

杂糅本来是一种语病,即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造成结构混乱、语义纠缠,不过,在网络语言中,网友们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往往有意将各种不同的元素混杂在一起。

1. 数字与外语杂糅,“3Q”指“Thank you”。

2. 汉字与外语杂糅,“I服了U”指“我服了你”。

九、缩略

缩略指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简略的词语。互联网是个高度口语化的虚拟空间,以键盘为输入工具,方便、快捷是网友们的共同追求,缩略词既输入简便,又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所以深受大家的青睐。

1. 外语单词缩略,“BF”指“男朋友”,“GE”指“女朋友”。

2. 汉语拼音缩略,“LZ”指“楼主”,“JJYY”指“唧唧歪歪”。

3. 汉语词汇省略,“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

十、叠音

这种修辞手法很大程度上受港台腔的影响,诸如“苹果好好吃”之类的童语童言最早都是从港台流传过来的。这些网络叠音词语往往不为规范化的汉语所容,但迅速为年轻的网民们传播。如“东东”指“东西”、“笨笨”指“小笨蛋”、“亲亲”指“亲爱的”、“漂漂”指“漂亮”等。

十一、摹状

摹状本指用一定的词语如实地描绘出事物的形态或情状,但在网络中,网友们创造性的运用符号、字母、表情、数字等多种元素,形象生动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有效地弥补了文字表达的不足之处。

1.事物情状的描摹, “:-) ”表示笑脸, “^-^”表示快乐, “囧”表示窘迫。

2.符号的描摹, 如“那个星期天, 我妈妈带我去逛200, 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也在200玩, ”这里的“200”指英文单词“ZOO”, 因两个符号形式上相近, 网友们就用“200”表示“ZOO”。

3.声音的描摹, “555”表呜呜, 描摹哭声, “ZZZZ……”表示瞌睡。

十二、反语

反语也叫“反话”, 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与网民们戏谑的心理有关。

1.正话反说, “白骨精”指“白领骨干精英”, “白骨精”出自《西游记》, 具有阴险狡诈的意思, 而网民们贬义褒用。

2.反话正说, “偶像”本指受他人崇拜的对象, 但在网络语言中却指“令人呕吐的对象”。

结语

网络语言中所存在的修辞现象还有不少, 本文只是简要的介绍了其中常见的一部分。需要指出的是, 虽然上文对于各种修辞现象都做了分类, 但并不表示一种修辞现象中只存在一种修辞手法, 如“I服了U”中包含着杂糅与借代, “白骨精”中包含着反语和省略。

摘要: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创新、求异、形象、经济、幽默一直都是网络语言的特点, 因此在网络语言的创造中也发展出了有别于传统的修辞手法, 如摹状。网络语言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谐音双关、缩略、叠音、婉曲、仿造、摹状、对比、反语、杂糅等。

关键词:网络语言,修辞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刘晓梅.网络语言与双关[J].语言应用研究.2006年6月.

[3].赵华伦.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9月.

网络修辞 篇2

1.对比是修辞手法,也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叫表达方法和写作手法等。

对比作为一种辞格,是在一定的语句结构内,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关系的`。如果涉及到文章各部分的对比,则是文章的一种表现方法,已经超出了修辞学的范围。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前半部分写“我”在百草园的生活,后半部分写“我”在三味书屋的生活,通过前后对比来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和摧残,这就是一种文章表现方法,而不是一种修辞方法,因此不能混为一谈。

2.对比是表现手法或说是写作手法,不是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网络修辞 篇3

关键词:网络传媒语言 语言功能 交流 特征 修辞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行业也迅猛发展,许多人开始选择网络作为新的交流工具。而在网络的平台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逐渐缩短。网民们不但可以通过网络来寻找自己需要了解的信息,还可以隐瞒自己的身份,在虚拟网络的世界中做回真实的自己,因此网络传媒语言便顺着当前时代的需求产生了。在当前网络技术环境下,人们在交流中逐渐形成了语言功能变体,网络语言具有变异性、开放性、简洁性与模糊性等特征。本文从网络语言的修辞手法出发进行分析,对其流行的原因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一 网络传媒语言概述

网络传媒语言指的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互联网络中交流使用的特殊的语言形式,是在我国汉语基础上,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中产生的一种语言形式的变异。它与一般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交流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一般网络语言分成三类:第一是与互联网有关系的专业性质的用语,如软件、防火墙、宽带、在线等;第二是与网络相关的一些词语,如网吧、黑客、论坛等;第三是网民在网络中聊天的常用的语言或者符号,如楼猪、恐龙、菜鸟等。一般狭义的网络语言指的是第三类,而本文就是根据狭义的网络语言来进行分析与研究。

在語言中最活跃的部分就是词语,在互联网络中语言最具有特点的也是词汇。这是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会将一切行为反映在词汇上。近些年,一些新型的词语随着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新事物出现而出现,而在这些新型词语中,最容易引起人们争议的就是网络语言。

二 网络语言的主要修辞特征

网络语言具有变异性、开放性、简洁性与模糊性等特征,这与修辞手法在实际的网络语言构成中的应用是联系十分紧密的。语言学家王希杰先生曾经在他的《修辞学通论》中指出,在语言的发展中,修辞格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可以说,许多修辞格是汉语发展的方式,是创新词语、句式的途径之一。

1 谐音词

谐音词汇一般指的是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词语借代,网络传媒语言当中使用了大量的谐音修辞手法。而谐音词汇的大量使用与网民们的特殊表达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许多网民习惯在聊天打字的时候用拼音输入法。一般在输入一些拼音之后,会出现同音的词语很多,这就让许多网民进行了多重性的选择,有些人们会故意地选择一些读音相近并且形义都不同的词语进行交流。例如,我们本来想输入“版主”,但是在智能ABC中最先出现的是“斑竹”,于是人们就将“斑竹”替换成了“版主”。在我们聊天时,接受的信息数量与使用时间的多少是成正比的,所以当我们发送信息与信息接受者形成了一定的默契的时候,聊天的谐音词语在交流过程中就会被人们完全地领会与接纳。从这方面来说,似乎网络语言的谐音词汇是与拼音输入法有着很大联系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的网民年龄构成比例中,70后的人群占到大多数。所以谐音词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新一代的年轻网民们追求时尚与创新的心理。一般网络传媒语言中谐音构词法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数字谐音。例如,521:我爱你;886:拜拜了。

(2)汉字谐音,也就是用其他的字来替代自身发音相近的词语,或者类似发音的英语单词。中国汉字有着各自原来的基本涵义,当它们被构成新的词语,就能够产生出新奇有趣的表达涵义,例如,有木有:有没有;小盆友:小朋友 。

2 缩略语

我国汉语一直有使用英文缩写单词的历史,尤其在专业的文章之中。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英文的缩写更加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如WTO、CEO、IT等。但是在网络交流中,许多网民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来打字,因此缩略语会在网络交流中受到追捧。在网络中不但出现了许多英文的缩写单词,一些网民还模仿英文,创造了许多中文的缩写单词,形成了网络传媒语言中独特的字母缩略语现象。

(1)英语缩写词。例如,BF:男朋友;CU:see you再见。

(2)中文拼音的缩写词。例如,PLMM:漂亮美眉。

这些缩写词语只是网络语言中缩略语的很小的部分,但是它们出现的使用大大缩短了在网络交流中信息传递的时间,提升了网络信息接受的速率。

3 比喻

在语言的修辞手法中,比喻一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而在当前的网络传媒语言中,比喻的形式也随处可见,并且经常运用一些借喻的手法,只是出现喻体,而本体并不直接出现。例如,在网络语言中,“水”使用的频率较高,而网民们抓住了水纯洁无味的特征,通过“纯净水”来表现出没有实质内容的帖子,用“水蒸气”来表现出没有任何内容的帖子。又如,“冲浪”指的是人们在网络中浏览相关的信息,将在信息的网络中比喻成在大海中自由地“冲浪”,这样是十分形象的。类似的比喻还有“286的速度”,是形容某个人的反应速度慢。

4 飞白

这个名称来自书法中的“飞白书”一词,一般指的是在人们的书法创作中,在笔画中夹杂着一些白色的痕迹,这样能够让书法看起来十分飘逸灵动,在后来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指的是故意写错字说错话来呈现出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并且分为字形飞白、字音飞白与语义飞白等方面。在当前的网络传媒语言中,一般用的是字音的飞白。通过恰当地运用飞白格,能够让人们的语言表达十分风趣与逼真,如可以将帅哥叫做“衰哥”、美女当成“霉女”等。虽然字音相近,但是涵义却相差许多。通过这些飞白的手法运用,能够让人们的网络语言平添许多趣味,更加活泼与新鲜。

5 比拟造词

我们所谓的比拟,就是根据人们的想象,将物来当成人写或者将人当成物来写,或者可以将甲当成乙来写。比拟手法就是将物实现人化或者将人实现物化,并且具有思想的跳跃性,让人们通过想象来捕捉词语的意境,体会词语的深度。通过正确地运用比拟手法,能够让读者不只是对表现的事物产生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这些事物的强烈感情,进而引起人们的共鸣。

比拟手法分为拟人与拟物两个方面,在网络传媒语言中运用比拟方法的突出特征,就是网民们一般都将网络交流中的具体行为当成具体生活中的活动来表现。所以,网络传媒语言一般自然地呈现出明显的生活化与人性化,如人们会将长得不好看的女生叫作“恐龙”,长得丑的男人的叫作“青蛙”,而两者见面的话被称为“见光死”等。

6 借代

通过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这种方式被称为接待。一般借代能够突出事物的基本特征,让语言更加富有变化,并且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强语言的表现效果。一般借代分为许多种,如借部分代整体与借产地代产品等。如“美眉”这个词语,是第一批网络语言,它借部分而代整体:由于女生的眉毛是评价美丑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会用“美眉”来代替美女,这样能够更加具有魅力。

7 夸张

在修辞手法中,夸张是故意地言过其实,对于客观的事物来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能够让事物的特点在经过适合的渲染之后显得更加鲜明,进而收到胜似真实的效果。一般网络传媒语言中常用的是扩大夸张的类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晕”与“倒”这些常见的词语。一般这两个词语都是用来回应别人的话语,来表现出十分惊讶的效果。

8 仿词

我们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就是按照现在的词语,通过变换词语的某些语素的方式来制造新的词语。一般产生于两种途径:一是音仿,就是按照相近的读音来制造新的词语;二是义仿,也就是按照反义的语素来仿造新的词语。一般在网络的传媒语言中,运用后者的方法较多,如“菜鸟”指的是刚学习上网的新手,有些人模仿这个词语制造了“老鸟”,指的是上网水平十分高的人。由于仿词方法在当前的网络语言中经常出现,因此让网络语言具有了能产性的特征,经常由某个新的词语来衍生出新的词语。

9 符号表情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络上进行交际,这是因为互联网快捷与方便,而人们也希望能够在交流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情绪,因此用符号创造出了许多生动的表情,达到了可感的交际目的。例如:“- -|||——表示无奈”、“:D——微笑”、“~~》—《~~——可怜的哭泣”。

三 当前网络语言修辞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

从心理方面来说,许多网民都是当前的80、90后青少年,他们习惯于追求相对轻松的生活方式,具有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人们在面对冷冰冰的电脑中时,会想尽办法来实现这种缺憾,他们认为“当前语言词汇系统中的现成的词语缺少了想要的新鲜感,就会去临时地创造出一些新的词语与表达方式”,他们在上网交流中并不拘于传统的语言方式,而是试图从传统单一的书面语中脱离出来。通过特殊的修辞手段来创造出新时期的网络传媒语言,有着诙谐幽默、新颖活泼的特征,容易让我们感受到强烈的新鲜感,十分符合新时期网民的心理特征。在互联网中,一旦新的网络语音被创造出来,够新意与前卫,人们就会不自觉地去归纳到自己的语言库中,在合适的场所中运用。例如,旧的奔腾电脑被我们亲切地称之为“老奔”,这种特殊的拟人化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词语迅速就被多数网民接受并且流传开来。

在产生的媒介上来说,人们在网上一般都是通过文字符号进行交流与沟通,而文字的输入是依靠键盘来实现的。除了专业的打字员,一般人们都会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这就对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人们自己打出来一些词语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不时地冒出来一些十分有意思的说法,自然会逐渐利用新的说法。

我们对于新时期出现的网络语言,应当分为两方面来看待,不能认为网络语言登不上大雅之堂,让十分规范的原则来驱逐它;也不能让其自己发展,全部去应用到生活之中。我們需要看到它具有的一般语言的特征,并且有自身富含特色的地方。因此我们要用具有公正与发展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的影响力,而不能用一棒子将其打死。可以说,网络中的语言给中国的汉语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同时也给我们的汉语言未来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结语

对于当前的网络语言,我们需要看到这是为了在网络传媒中沟通方便而产生与存在的,网络传媒语言流行在特殊的群体之中,有着鲜明的特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特殊的语言应用在特殊的场所;如果与日常的社会生活语言混用,就会带来许多麻烦。我们语言工作者与专家需要加强对网络语言修辞的研究,去探讨它们的使用情况与规律,并且要尊重网络传媒语言与使用者的自身特点,加以合理引导,进而促使我国网络传媒语言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秀红:《中国古代科技文献概况》,《图书与情报》,2005年第5期。

[2] 井玉贵:《〈警世阴阳梦〉、〈清夜钟〉作者新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4期。

[3] 简文辉、叶锦青:《浅谈古籍伪书的编撰意图及其价值挖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3期。

[4] 刘琳:《神佛惩恶小说的叙事结构》,《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9期。

[5] 廖小平:《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现代转型和重构》,《东南学术》,2005年第6期。

[6] 陈功文:《〈论语〉“仁者爱人”说新论》,《名作欣赏》,2010年第8期。

[7] 张建:《电影的数字化与后蒙太奇》,《电影评介》,2009年第4期。

[8] 张巍:《“鸳鸯蝴蝶派”文学与早期中国电影情节剧观念的确立》,《当代电影》,2006年第2期。

[9] 许秀如:《网络聊天用语的语体特征》,《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7期。

[10] 黄春平、彭铁祥:《当前网络人际传播研究述略——从网络言语传播与非言语传播谈起》,《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网络表情符号的视觉修辞分析 篇4

研究者们从语言学、符号学、文化研究、传播学、艺术设计与审美、心理学、市场营销、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了研究。总体上看,研究方法多理论分析和举例说明,思辨性论述占绝大部分,只有部分传播学与心理学的研究采用实证与实验的方法。研究内容既有对网络表情符号特征等的本质分析,也有对表情符号在人际交往与商业运营中所具功能的分析,还有探讨传播意义与现状反思的评价性分析。其中,有研究者将视觉修辞作为网络表情符号的一项功能提出,[2]但事实上视觉修辞既是指人们为传播而制造的具有符号性的事物(communicative artifact),也是一种关注视觉符号如何发挥传播功能的研究视角。[3]网络表情符号是以图像为主、综合了文字等其他符号的综合视觉传播现象,从视觉修辞的视角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考察,将为以往仅关注语言符号的修辞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参照《现代汉语词典》对“表情”的定义,[4]从视觉修辞的角度看,网络表情符号是网络虚拟交流中用以取得理想传播效果的视觉媒介符号,通过表现面部或姿态的变化来实现感情态度与思想观点的表达。纵观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过程,从仅有面部表情,到加入姿态动作;从仅能表达人们最基本的情感,到能够表达修辞者观点,表情符号经历了一个视觉修辞手段结构形态不断出新、视觉修辞方法不断丰富、视觉修辞功能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下,不同形态的网络表情符号共时存在,并不断发生着新变。

一、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历程

网络表情符号依照出现的顺序,大致可以划归为字符表情、emoji类表情和角色类表情三类。

字符类表情包含了ASCII表情与颜文字。人类第一个电子表情符号诞生于1982年9月19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斯科特·法尔曼在校园电子公告牌系统(BBS)留言:“我建议讲笑话的人能够用下面这样的字符顺序来标记:-)侧过头去看。”[5]自此,这种逆时针旋转90度的字符表情借助互联网媒介迅速传播,传入日本后被称作“颜文字”。颜文字将ASCII字符发展成正视图,并大量丰富了其样式。

Emoji类表情主要包括e m oji表情符号和QQ经典表情小黄脸。Emoji,即絵文字/えもじ(日文),1999年由日本NTT Do Co Mo公司的栗田穰崇(Shige taka Kurita)首创。2010年,涉及人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e m oji被纳入第六版Unicode编码,从此每个表情拥有了唯一的国际通用二进制码。标准化的Unicode编码使emoji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次年苹果手机ios5系统首次内置emoji,此后emoji表情逐渐成为各移动终端系统与各大社交应用的必备,风靡全球。来自Emojitracker的实时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8月17日18时,仅tw itte r这一社交平台,的使用次数已超过13亿,[6]无怪乎被《牛津词典》评选为2015年度词汇。

角色类表情符号既包括以卡通形象为主角的表情包,也包括以真人为主角或原型的表情符号。2007年初,由王卯卯创作的兔斯基系列表情包在社交网络上出现爆发式流行,并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此后,各式以卡通形象为主角的表情包层出不穷。腾讯2014年的《中国网民表情报告》显示,在国内使用量位居前列的即时通信平台QQ上,占据卡通类表情包发送次数首位的暴走漫画,年发送量超过30亿次。此外,以真人为原型的表情符号也广为流传,影视剧中的金馆长、尔康,公众人物姚明、徐熙娣、黄子韬等,都因夸张的表情或令人发笑的话语被网友“相中”,制作成表情符号。

图1 Emojitracker的实时数据

尽管自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出现至今只有34年,但在互联网交际需求的推动下,表情符号视觉修辞手段的结构方式不断出新,呈现出结构形态多元共存的局面。

二、网络表情符号的视觉修辞手段及结构形态

网络表情符号是以图像修辞为主的综合了文字符号的积极传播现象,就目前大量流行的表情符号而言,其修辞手段主要是图像与文字,图像与文字的不同配合方式形成了表情符号的多元结构形态。尽管人们在观看图像时,捕捉到的是色彩、形式(点、线、形)、纵深和位移,[7]但在感知图像时则是综合所见的各视觉因素,浑然一体地把握图像,所以本文就不再拆分图像这一修辞手段。

从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历程看,其结构形态依次出现了兼具图像性与文字性的“图文一体”形态,文字退场、图像独据的“图文分离”形态,以及从“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到图文互动的“图文合体”形态。

(一)图文一体:“图文之间”的字符表情

字符表情的修辞手段为各键盘符号,包括文字及其他各类符号,如数字、标点符号、数学符号和特殊符号等。各修辞手段的结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纯文字、文字与其他符号组合和非文字符号三类,如表1。

字符表情模仿人在表达情感时突出的动作特征,将其抽象成能用键盘符号表示的线条,观看者依据相似性以及“完形”的心理倾向,“还原”出完整的五官与肢体动作,依据经验与交际语境推断表情符号的含义,可见字符表情具有图像的性质。但同时,早期的字符表情通过键盘输入,同于行文内容的发送方式,是字符而非图片格式;且表情图形的构成中含有文字,因此字符表情也具有文字的属性。可见,早期阶段的网络表情符号兼具图像性与文字性,处于“图文之间”的过渡地带,修辞手段的结构表现为“图文一体”的形态。

(二)图文分离:“文字退场”的emoji类表情符号

在emoji类表情符号中,图像这一修辞手段占据了绝对优势,文字手段被驱逐出表情符号。按照表现内容,emoji类表情可以分为两类:以人的面部表情为原型的表情符号和以人的体态动作为原型的表情符号。

在以人的面部表情为原型的表情符号中,图像手段具有一个固定的基本构成:黄色圆脸、眼睛和嘴。依据不同表情的需要,变化眼睛与嘴的开合程度和线条方向,并适当添加各类辅助元素,包括器官,如眉毛;配饰,如口罩、墨镜;指示符号,如“zzz(呼噜声)”、汗滴等,见图2。

图2以人的面部表情为原型的Emoji表情符号

以人的体态动作为原型的表情符号,所能表现的体态动作比较单一,主要是人的手部动作,数量与种类上明显少于面部表情。与字符表情相比,虽然emoji类表情符号中加入了一定数量的体态表情,但限于表情符号的尺寸(12*12像素,占两个字节),头部与肢体被分开表现,面部表情与体态表情各自独立,见图3。

图3以人的体态动作为原型的QQ经典表情符号

总体上看,以emoji为代表的一类表情符号,图像的画面感明显增强;表情符号中不含文字;采用图片格式,发送时不通过文字键盘输入,而是进入表情菜单直接选择。可见这类表情符号使图像的性质得到充分发挥,文字手段从表情符号中退场,图、文两种修辞手段呈现“分离”的形态。

(三)图文合体:从“以图为主”到“图文互动”的角色类表情

随着人们交际需求的不断增加,文字手段又重新回到表情符号中,继emoji表情符号之后创制的角色类表情包经历了不含文字、添加简短的辅助性文字到融入整句观点的变化过程。

1.“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结构

在这一类表情符号中,图像是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图像中形象有了完整的上半身或全身,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同时出现,表情符号能够表现从头到脚完整的体态表情。不仅如此,动态效果的添加、多帧表情符号内镜头焦距的变化和场景切换、多种情景的设计(如日常生活、加班、节庆、抢红包等),使表情符号中的形象如同置身于情节中的角色,而观看表情符号就好像观看动画片段,表情符号的可观看性大大增强。文字作为辅助手段,或有或无,一般控制在10字以内,主要用以注明图像表达的确切情感态度或动作行为,说明角色的内心独白,以及表示角色所说话语或发出的声响。(如图4)

文字手段的回归使网络表情符号开始出现“图文合体”的形态,不同于“图文一体”形态,这一次文字作为注释等辅助信息,在表情符号的信息表达中而非符号的性质上占据一席之地。不过这类表情符号的修辞手段,以图像为主导,图文之间并非平等对话的关系。

图4“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结构的表情符号

2.“图文对话”的结构

与上述结构相比,“图文对话”类表情符号最明显的改变在文字手段。文字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句子,能够表达修辞者的观点,常运用夸张、反语、双关、谐音等修辞方法,表现出反常理、反理性、讽刺现实等特点。图文相互照应、互为补充,共同制造幽默、戏谑的修辞效果,因此观看这类表情符号就如同观看单格漫画。按照图文互动的方式,可以将“图文对话”结构的表情符号分为图文一致型和图文错位型。

在图文一致的互动类型中,图像与文字相互配合,互为注解。如图5.1以尔康惊恐的表情配上“错过几个亿”的夸张,幽默地表达了错过微信红包的遗憾;图5.2文字提供的语义信息有悖常识和逻辑,突显角色的“小学水平”,配以傻气的外形与低品位的装扮,更突显出角色的没文化;图5.3文字幽默地讽刺了“套路”这一社会现象,而角色一身诸葛孔明的打扮,更暗示了话语的机智。

图文错位的互动方式,图文之间看似矛盾、相互背离,实则通过图文间拉开的距离引发幽默戏谑的“笑果”。如图6.1嘴上说要做一个悲伤的表情,但反映在脸上的却是一个忍不住偷笑的表情,言行相悖突显幸灾乐祸的心理;图6.2反映出言语与形象气质间的背离,讽刺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图6.3的表情符号,图像是上世纪建国后的宣传画,年代感鲜明,表现工农兵联合,团结一心。但文字却对图像原义进行曲解,“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复习”契合图像“铮铮誓言”的话语风格,但调侃的是当下大学生平时“不务正业”,考前临时突击的现象。图文间意义与时代错位,通过反差制造了幽默戏谑的效果,也增加了表情符号的娱乐性。

无论是图文一致型还是图文错位型,图文间都表现出了良性的互动:在形式上,图像的尺寸不限,以能容纳下配文且不遮挡图像关键部分为准;文字长短不限,以能表现修辞者观点和想法为准。在内容上,因为图像,话语的表达方式更幽默戏谑、更易被接受,话语的含义更容易理解;因为文字,图像的含义更为明确,并获得了表达观点的功能。图文对话的结构形态是“图文合体”表情符号的又一发展。

三、网络表情符号的视觉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是“一系列组织话语、提高修辞效果、有利于完成交际任务的方法”,[8]包含不同的层次类别,有修辞手段的组织方法、修辞格运用的方法、语体选择的方法、风格调配的方法,等等。上文对网络表情符号图像与文字两种修辞手段组织方法的分析,如图文一致型和图文错位型,实际上也是表情符号的视觉修辞方法。此外,表情符号的图形及意义的建构,还主要运用了视觉比拟、视觉夸张等类似于语言辞格的修辞方法,以及视觉转喻等解码图像的方法。

(一)视觉比拟

有研究者认为视觉比拟“就是运用视觉形象把人和物互换呈现的修辞方法”,[9]通过图形与图像来实现。但这一概括运用到表情符号上就出现了一定问题。就表情符号而言,人与物的关系不是互换,人格化与物化不总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它存在时序上的先后和情感的差异。比如以卡通形象为主角的表情符号,通常在动物、植物、食物、物品等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添加五官和肢体,使它能够表达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举止;也有对动物的感情做人的解读的情况,在真实的动物照片的基础上融入人真实的面部表情,往往令人忍俊不禁,如图7。而视觉拟物,以人为原型,通常为起到幽默戏谑的修辞效果,在人物原型上融入动物的形态,最常见的是气质“呆萌”、体态臃肿的熊猫,使人物形象看起来更加愚蠢、可笑。可见视觉比拟,是把人的特征赋予物,或把物的特征赋予人的视觉修辞方法,这一过程能够体现修辞者的情感态度。

图7运用视觉比拟的表情符号

(二)视觉夸张

视觉夸张“是通过视觉形象把事物往背离现实的方向进行建构”,[10]是一种对常规尺度或标准程式的超越。如,受惊吓人的头顶变为了蓝色,这是背离现实的夸张;大张的眼、洞开的嘴与抻长的下巴,则把人们的常规表情进行变形和放大。再如暴走漫画系列表情符号,就对标准表情程式做了大幅度的变形:扭曲而走形的人脸、丑陋的五官、如麻子般遍布全脸的汗滴等,这样的表情不美,也不“萌”,但却能引人发笑,自黑自贬的形象充满喜剧效果和娱乐精神。还有以真人为原型的角色类表情符号,这些人物形象被选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表情超越平日正常交际中表情的常规尺度,带有强烈的表演性。夸张的表情符号与标准表情程式间拉开的距离,冲击着观众的视觉,刺激着观看者的大脑,造成了幽默、戏谑的修辞效果。(如图8)

图8运用视觉夸张的表情符号

(三)视觉转喻

有些表情符号通过添加一些凝固的图像符号形态来引发观看者特定的联想,这种“以我们做出的或被人们教导做出的有关符号及其所指的联想为基础的”[11]建构视觉符号与意义间关系的方式被称为转喻(metonymy)。比如看到红心,观看者能够立刻联想到“爱”的意象,因而无论是眼冒红心的,还是嘴边吹出红心的,人们能够自然地将“喜爱”、“爱你”等情感义项与表情符号联系在一起。再如人物面部上一滴垂直下落的水珠,也能够引发观看者特定的联想。,这滴水珠无论是在头顶还是在脸颊上,都能引起人们对“窘迫”、“尴尬”等感情的联想。此外,满头垂直黑线也有相似的功能。

表情符号借助这些普遍约定的转喻关系,能够跨越语言与不同文化群体的界限,被广泛理解与使用。

四、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特点

其实,不论是表情符号结构形态的发展变化,还是修辞方法的选择倾向,都受到交际需求的推动,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牵引。从视觉修辞角度看,网络表情符号总体上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表情符号的直观性不断增强

从表情符号的结构形态看,“图文一体”的字符表情,很大程度上依靠人的“完形”思维来获得表情符号的意义:“白纸黑字”没有色彩的修饰,仅靠字符线条勾勒的面部形态,介于图文之间的文字属性等,都使得传播对象需要运用大量联想与想象来克服其抽象性。以emoji为代表的“图文分离”表情符号,在直观性上有很大改善,线条、色彩、光线、立体效果都加入到表情符号的创制中。而角色类表情符号则更进一步,不仅添加了位移、纵深和动态等视觉效果,还具有了同时包含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的完整角色形态。表情符号与人的相似度不断增加,观看者花费在“完形”图像上的精力和感知符号含义的时间减少,因而表情符号的直观性不断增强。

而表情符号修辞方法的使用情况,也反映出表情符号对直观性的追求。浏览微信表情库可以发现,鲜有运用视觉比喻(或隐喻)的表情符号,而视觉拟人的运用则随处可见,大量卡通形象表情符号就是证明。不同于语言辞格中的比喻,视觉比喻能够呈现的只有本体或喻体。没有喻词的提示和喻解的阐释,观看者需要在本体和喻体———两个思维过程的支点间,跨越认知领域,发现并建立联系。观看者或根据积淀的经验展开联想,或基于形象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比,相比于直接模仿或表现人类动作行为的视觉拟人,视觉比喻的理解难度更高,理解过程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人际传播的速度也因此放缓。由此可见,视觉拟人的大量采用,实际体现出表情符号对直观性与易理解性的追求。

(二)表情符号意指的丰富性与精确度不断加强

一方面随着表情符号所占空间大小的变化,表情符号所能容纳的信息也不断增加。从占据寥寥几个字节,到不拘尺寸;从穿插于行文间,到独立使用;从仅表现面部,到能够同时容纳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情符号能够承载的信息量不断增多,能够表达的情感更加细致、更加个性化,因而意指也就更为丰富。

另一方面从“图文分离”到“图文合体”,文字作为表情含义的一部分回归表情符号,明确了表情符号的意指,降低了图像表意的模糊性。图文分离、文字退场的表情符号形态为“以图代文”的设想提供了基础,并促使人们进行尝试性的实践,比如知名网球运动员安迪·穆雷(Andy Murray)在Twitte r上用52个e m oji符号讲述了婚礼当天的经过,艺术家乔伊·黑尔(Joe Hale)用emoji翻译了《爱丽丝梦游仙境》。实际上,这样的尝试暴露出纯图像符号在意义表达上的劣势:叙事表意简单、浅显,欲精确表达或表述深沉思想时,便出现传播对象难以理解或多义解读的情况。文字回归表情符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一方面“图文对话”型的表情符号将原本行文中手动输入的文字“吸入”到表情图像中,使表情符号具有了表达观点与思想的功能,这在2016年年初的“帝吧出征”表情包大战事件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也使表情符号的含义更为清晰、明确。

(三)表情符号的娱乐性逐渐显现

表情符号的娱乐性(或者说玩赏性)的逐渐显现与强化,一方面体现在表情符号的视觉修辞过程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表情符号自身的形态上。

网络表情符号形态的变化带来了其视觉修辞体验的改变。表情符号中的人像由特写或近景转变为中景或全景,景别的变化暗示了观看距离的拉远;[12]同时部分角色类表情符号提供了如看漫画或动画片段的视觉感受。这样的视觉条件就允许修辞者和传播对象在使用和理解表情符号时,暂时抽离出交际情境,以旁观者的姿态“观看”表情符号,视觉修辞行为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玩赏性和娱乐性。而年轻网民间“以图对图”的交流方式又强化了表情符号视觉修辞过程的娱乐性。在图、文“语料”相同的条件下,网友花费精力将图与文合并在一起,而不是一图一文、图文分立地进行交流,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表情符号视觉修辞所带来的“旁观者”体验。观看图文合体的表情符号就如同观看漫画,其中角色所说的话、所表现出的行为再夸张、再非理性,甚至是粗俗,也能够被观看者接受,并被理解为幽默或戏谑。但同样的话语,如果由交际双方以文字输入的方式亲自“说出”,就显得古怪异常。

除了表情符号修辞过程的玩赏性与娱乐性外,表情符号自身形态的娱乐性也逐渐加强。视觉夸张的广泛使用,使幽默搞笑风格的表情符号在年轻网民间流行。表情符号娱乐化的一个极端例子就是文字表情包。文字表情包以图像的格式出现,但其修辞手段只有文字而没有任何与表情相关的图像,即背景是一片空白。为何不直接输入文字而非要将文字纳入一张空白图像呢?一方面戏谑、非理性、甚至不文明的话语只有被纳入表情符号才具有合理性和可接受性;另一方面图像虽不在场,或者说被有意省略,但表情符号幽默戏谑的风格已经为修辞者与传播对象所心照不宣,表情符号的娱乐性已成为双方共享的意义空间。

玩赏性趋向于增强的视觉修辞过程、幽默戏谑修辞效果的流行、娱乐性逐渐加强的符号形态,这样的发展趋势实际上受到了包括技术与媒介、社会与文化、商业与市场等在内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篇幅所限本文不再展开。

五、结语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视觉符号对当代文化产生着愈加深刻的影响,海德格尔所预言的“世界被把握为图像”[13]的时代似乎正一步步到来。图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传播在人类信息交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既对以往仅关注语言符号传播的修辞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修辞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契机。对网络表情符号的视觉修辞方法、视觉修辞手段及结构形态的探讨,实际上是一次将修辞学研究对象拓展到图像、文字等综合传播领域的尝试。保罗M·莱斯特(Paul M Le s te r)曾说:“新的信息时代并非一个单纯的视觉传播代替文字传播的时代,而是一个各种传播形式方方面面的力量重组。”[14]对于网络综合视觉修辞的研究将有助于认识互联网中的人际传播行为,进而更好地对视觉传播加以利用和引导。

摘要:网络表情符号是以图像为主、综合了文字等其他符号的综合视觉传播现象。在结构形态方面,表情符号主要运用图像与文字两种视觉修辞手段,经历了图文“一体”、“分离”和“合体”三种结构形态。在表情符号及其意义的建构方面,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视觉比拟、视觉夸张和视觉转喻。表情符号的结构形态变化和修辞方法选择倾向受到交际需求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双重影响,呈现出直观性、意指丰富性与精确度、娱乐性不断增强的特点。从视觉修辞视角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认识互联网中的人际传播行为,进而更好地对视觉传播加以引导和利用。

诗歌鉴赏修辞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熟悉诗歌鉴赏中各类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2、掌握各类修辞手法于诗歌鉴赏中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教学方法: 导学案

“五字”教学法

设问:

1、在高考中我们需要掌握哪些修辞手法?

2、诗歌鉴赏中,遇到修辞类考题,该如何作答?

一、导入

高考中的重要性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含义: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

(二)分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考纲要求八种)

顶真、互文、叠字、双关、裂锦、反复、对比、用典、衬托(界限不明)..............

(三)详解: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表达对象叫本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表示相似的词语叫比喻词。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使用比喻修辞,浅显易懂,化抽象为具体,使所表达的事物生动形象。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使用比拟,可以使所写的事物形神毕现,栩栩如生,引人联想,生动活泼。特别是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个性,且能使人感到亲切,使所写的事物更具有感染力。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分为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本体三类。使用借代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对称美。从内容上看,表意集中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使用议论,可使议论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作用,加强肯定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三、结合诗句解析修辞(初步感知修辞妙用)

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比喻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拟人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言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为爱梅花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生动形象的写了出来。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借代 诗中用“绿”“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夸张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白发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之深重。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对偶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得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流水声,写出了水势的浩大和气象的万千变化。从中,亦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排比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排比而下,加强了语势,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主人公的思乡思亲之情。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设问

运用比喻,将抽象的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愁之多。而结尾设问,进一步深化主题,引人深思。

8、江东子弟多才俊,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反问 这两句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

设问

这两句开篇设问,带动全篇。点名诸葛亮的祠堂就在锦官城外松柏苍翠的地方,引领下文。

10、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博喻 排比 设问 这两句,使用博喻的手法,一连使用三个比喻,将抽象的愁比作具体可感的烟雨,风絮,梅雨,形象生动。又运用排比的句式,排比而下,加强了语势,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愁之多,愁之深重。结尾设问,进一步深化主题,引人深思。

四、鉴赏诗歌(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暮热游河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①,披襟②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③中。

① 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侬,我。②披襟--敞开衣襟。③碧伞-指荷叶。

小草早已探出了尖尖的脑袋,在微风中摇曳着它那婀娜的身姿.头,轻轻地摇摆着,带着对生命的喜悦,仿佛在轻声哼着小调.池塘里,碧绿的荷叶上滚动晶莹的露珠.小小的荷花抬着它那张小巧的脸,感受温暖的阳光.清风拂过它的脸庞,它好似一个害羞的女孩儿,躲藏在田田的叶子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像一粒粒的明珠闪耀着光芒,也像天上眨眼的繁星,那么美丽!空气中弥漫着的是荷花散发出的阵阵馨香,让人们为它驻足,为它迷醉.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明确:比喻,拟人。“碧伞”使用比喻修辞,将荷叶比喻成伞。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荷叶的形 2 状和功用。“犯愁”,将荷花人格化,赋予荷花人的情感。天已入暮,但暑气未减,连池塘里的荷花也为酷热犯愁,她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荷叶下面,深怕烈日的余威毁坏了她娇美的面容。看似“犯愁”,却呈现出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对荷花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1)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明确: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人催促太早。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斜阳不愿意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全词虽然没有一句言离别,却以景衬情,以含蓄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的韵味十足。

五、方法总结

(水无常形器有形,题无定式思有式。)

结合以上知识的复习和演练,总结诗歌鉴赏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设题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试简要分析。

2、如何理解某一句(或某一联)?试分析。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4、这首诗运用了哪种(或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结合全诗分析。

(二)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充分的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模式:手法 + 分析 + 情感

(三)注意事项:

1、看清题目是明考题还是暗考题。

2、关于答案的数量。首先,要分清楚“一”和“多”,“哪种”,只能答一种,“哪些”要多角度切入。

再者,要分清楚主次,“主要”一般写出一种,至多两种,“哪些”要多写,先主后次。

3、注意答题范围。是分析全篇还局部(某联、某句、某片)。

六、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比喻。用“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用“日”比喻君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人当道,蒙蔽君王的深灰现实,表达了诗人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的感慨。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借代、反问。“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3.诗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答:借代,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简练含蓄地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表达了词人伤春的感情。

4.下面诗歌用了什么手法?

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答:对比,作者把久旱无雨时两种不同生活进行对比:农民为一年的生计而忧虑,豪门权贵却沉溺在笙歌竟日、曼舞终宵的奢侈荒淫生活中,反而怕天阴下雨乐器受潮。深刻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与统治阶级不顾人民疾苦的极端腐朽堕落的本质。

5.词的上片主要用什么手法来写鹰的?请简要分析。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 ②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答:衬托,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鹰矫健、刚劲、高傲、威武形象。

6.此诗用了什么手法?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答:反衬,用梦境来反衬现实。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突出了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

7.诗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手法?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答:反衬,用钟磬音反面衬托山的寂静。突出寂静的氛围。

7.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8.鉴赏这首诗的手法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答:对比,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9.此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越中怀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答:对比,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训练题(学案)

1.2008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2009年重庆卷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3.诗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下面诗歌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5.下面诗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6.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7.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主题的。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8.词的上片主要用什么手法来写鹰的?请简要分析。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9.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0.此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11.诗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2.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3.鉴赏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14.此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越中怀古 李白

“以修辞求词义”的修辞种类 篇6

学生在做文言文翻译时,也会遇到一些句子,无法正解翻译,这也正是不懂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所致。高考浙江卷中曾考查“性颇嗜诱后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的翻译,其中学生对于“寒素”理解只限于表面,而这里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应代指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可见要读懂作品,理解句子的意思,除了文字,音韵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之外,同时,也要懂得古代汉语修辞方面的知识。

文言中修辞种类有很多,其中有不少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如,比喻,夸张,借代,比拟,应用,反语,双关,设问等。这些并不难理解,也有一些现代汉语中不常见的修辞种类。如果不了解这些修辞方式,就可能给我们阅读造成障碍。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古文中常用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又直接关系到对词义或句意理解的修辞种类。

一、互文

也叫互文见义,互文备义,互其义,互言,互辞,互见等。它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两个并列词组或词语互相呼应,互相补充的修辞方式。互文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当句互文,及在一句话里出现的互文。如《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这句话的意思是,主人,客人,下马,上船。“主人”和“客”作为“下马”“上船”的主语,才能连接下句“举酒欲饮无管弦”。如果只是主人下马而不在船上,就无从产生下边的举酒欲饮无管弦的兴趣。如果只是客在船,就无从交代客人是怎样下船的。这类互文实际是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而分置一句话里。另一类是对句互文,如《阿房宫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这里翻译成是燕赵韩齐楚六个国家几百年所收藏的,经营的精品及精玉珍宝等物。这类互文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分置在几句话里。

二、同义连用

古代汉语常常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连在一起使用,人在阅读时只取其中任何一个词语的意义即可。如《史记·苏秦列传》:“王和不以此若言说秦?”中的“此若”为同义连词。

三、合叙

在一个句子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联合词组成的成分分别搭配,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法结构。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叫合叙,又叫分承并提等。合叙大至可以分为五大类。

1.两个或两个以上联合词组的组成成分来分别搭配,构成主谓关系。例如,《汉书·韩王信传》:“夫种,无一罪,身死亡”。这就是说,(文)种身死,(范)身亡(即逃亡)。

2.两个联合词组分别搭配构成两个同位关系词组。例如诸葛亮《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

3.两个联合词组的组成成分分别搭配构成两个偏正关系的词组。例如《汉书·景帝记》:“封故御史大夫周苟,周昌孙子为列候”。

4.两个联合词组成分分别搭配两个动宾关系的词组。例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两个联合词组成分分别搭配两个动补关系的词组。例如《荀子·天论》“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

四、连及

说甲事物时又连带说及与甲事物相关或相反的事物,但其意思只指甲事物这种修辞方式叫连及,又叫连文等。例如《左传·昭公三年》:“晋文襄之霸也”,因晋襄公是晋文公的儿子,连带说及襄公。

五、倒置

在韵文中由于对仗,平仄,押韵的要求或其分原因而故意使一些词序颠倒,这种修辞方式叫倒置。例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安在,公子能急人之用”译为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主谓倒置。

六、对文

在赋体文章中,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这种现象叫做对文。例如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须臾”与“无穷”词意正好相反。

七、用典

也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王勃《肽王阁序》:“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意”,“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也”,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曹植一样富有文采。

综上所述,古人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往往运用一些修辞方式,了解这些修辞方式对正确理解古文中的词义和句意是大有裨益的。

网络修辞 篇7

一、网络语言的修辞运用

本文所探讨的修辞, 并非只指比喻、对偶、拟人等等写文章时运用的修辞手法。在这必须谈及一点, 即中西文化对“修辞”一词的看法。由于受西方文明发展的过程影响, 对于西方的学者而言, “修辞”主要指的是演说论辩, 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 西方的修辞是论及如何使交流有效或演说有效, 而当代西方修辞学从狭小的圈子里冲了出来, 将视角从传统的政治生活投降一切以言语为主的社会交往活动, 系统地阐述了语言和知识之间的关系;而我们的传统思维还是认为“修辞”就是指修饰文章的手段, 即文章作法。

在笔者看来, 网络交流, 很大程度上就是“演说论辩”。因为, 其一, 既然是交流, 就有如西方认为的所谓的“演说论辩”, 如何让你的话语更有吸引力, 或者说服力, 都是在考验一个网民“演说论辩”的功底。交流时, 也不可能事事都有同一的意见, 如何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 靠的就是“演说论辩”。其二, 网络交流, 虽然是“写” (即打字) , 其实是“说”, 虽然是“看”, 其实是“听”。在网络上, 即使你是哑巴或者结巴, 都能很流利地跟别人谈天论地。

二、网络交流的修辞特点

1. 谴词造句的随意性。

我们都知道, 现实的演说辩论为了双方的理解, 用的大部分都是口语话的语言。由于网络交流的特殊性, 既可称为“说”, 也可称为“看”或“读”, 所以, 在网络上, 用书面语也好, 用口头语也好, 都是可以的。

2. 网络交流的非实时性。

网络交流虽然可以说是实时性的, 但是实际上却不是实时性的。现实生活的日常会话中, 如果双方在同一时间发话, 其中一个便会马上让位于另一个, 就如“你一言, 我一语”式的接力赛跑, A的话结束后, B才接过话题, 或者当A接过话题的时候, B又必须中止话语, 虽然可能出现二人同时发话的情形, 但是过不了多久, 会话人马上会自觉调整, 让一方先说。而从头到尾一直同时发话的情形, 在现实生活的对话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在网络中, 双方都是同时发话, 而且不必让位, 原因是, 我们不可能知道对面什么时候打字, 打什么内容, 最重要的是这些字和内容都是停留在屏幕上, 随时可以回答。可以说, 日常会话如在一条直线上进行, 和网络交流则是两条主线交叉进行。如下面一个例子:

这就说明了, 在网络上, 虽然会话的时间跨度加长了, 但这并不影响双方的理解, 因为这些交流的信息是保留在电脑上, 网络上的。这种时间跨度长的交流, 在BBS, 俗称论坛上更常见。“楼主”发起主题, 网民们不断的回帖, 有些是楼主发主题后, 马上回复;有些是第二天才回复;有些可能是1个星期后、1个月后又或1年后才回复, 也并不影响所有人对此次交流的理解。这样情形下的交流, 就使得网络上的“演说论辩”与现实的演说论辩产生了本质上的区别。因为:第一, 网络上的论辩可以有很长的时间跨度, 双方都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 进而组织、完善自己的语言。另外, 由于文字的输入占用了一定的时间, 对方在阅读上又花费了一定的时间, 这样的论辩空白期在现实中是不会出现的;第二, 覆水可收, 错话可改。现实的论辩过程中, 从思考到说话, 仅仅只有数秒的时间, 话一但出口, 不管对错, 都不可能收回。而网络中的论辩, 可以在输入的过程中, 删除、修改自己的观点, 这正是网络交流的延迟性给论辩提供的另一个好处。

3. 资源利用的方便性。

现实的演说论辩, 辩手所说的内容是完全受制于自身的知识的, 超出自身知识范围的演说论辩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 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 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通过简单的查询就能获得, 简单的复制和粘贴, 就能把别人的观点变成自己的观点, 就可以把不懂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临时知识, 进行“演说论辩”。因此, 在信息共享覆盖范围日益增大的今天和未来, 论辩双方完全可以随时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网络修辞的运作方式对社会的影响

1.一份北京的调查报告显示, 多数的网络使用者, 尤其是青少年, 不仅在网络上使用网语, 而且在平常的学习、娱乐中也乐于使用网语。网络特有的各种造词方式将会对我们日常生活的用语规范产生巨大冲击, 尤其是前文提到的“飞白”和语言的粗俗化, 更会对人们的言语习惯和谴词造句产生巨大影响。

2.语言学家申小龙指出, 网络语言由于格式化现象严重, 大家都去复制和御用他人的话语, 会导致失去思考能力 (引自薛桂林) 。因此, 不论是在“演说论辩”或是“作文章”方面, 大量的复制和粘贴会使得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不断降低。

四、结束语

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 全世界的网民数量也在飞速地发展着, 以中国为例, 2002年, 我国网民数量仅4500多万, 而6年后的2008年, 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43亿, 年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0%左右。网络将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网络上的交流的便利性促使网络交流的日益全球化, 而独特的网络修辞运作方式将会给人们的网络交流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 迫切需要我们的语言工作者研究网络修辞的运作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立新.网络语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 2007.4.

[2]罗胜雄.网络语言中的语言经济性原则[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

[3]彭娇娟.网络语言中修辞手法的运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2.

[4]丘斐远.“网络修辞”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N].光明日报2005.6.21.

[5]温科学.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M].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 2006.1.

[6]薛桂林.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其运用在社会中的影响[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7]左海霞, 姚喜明.修辞视角下的网络语言[J].外语电化教学.2006.2.

从潜性修辞看网络用语的形成 篇8

一.从潜性修辞看网络新词的形式

根据潜显理论, 语言世界分为潜态和显态。凡有显语言的, 就必然对应存在着潜语言。但不能说凡有潜语言的, 就一定有显语言。事实上潜语言要比显语言多的多[1]。刘倩忠将“潜语言”定义为:出现过但是现在已经消失了的语言成分和那些即将出现的语言成分都是“潜语言”。我们不能对未来语言的具体现象完全的了解, 但是能根据潜性语言显性化的过程预测出语言发展的大致方向, 这便是潜性修辞学的作用。例如当“女生节”这个新词出现时, 我们可以判定作为潜词的“男生节”也有出现的可能。而在当前的网络流行语中的形式有很多, 有的是全新词语, 如, duang, 颜值等;有些是对旧词赋予新的意义, 如杯具, 土豪等;有些是运用了缩略形式, 如白骨精, 喜大普奔等。

1.全新词

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说语言中潜词数量远远大于显词的数量, 在网络用语的词汇中更是如此。

当目前的词语无法满足网民需求的时候, 网民变会顺势创造一些全新的词语。如, “duang”这个词语, 百度百科解释:DUANG, 网络语, 意思是“加特效”, 含戏虐性“很好玩”味道。源于成龙代言的一款洗发水, 曾是工商部门打假的广告, 在2015年2月被网友们挖出来恶搞, 将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改编为成龙的《我的洗发水》, 一句“Duang”成了网络上最新最热门的词语。有趣的是, 网民还特地为此创造了一个字:上面是“成”, 下面是“龙”。将成龙的名字合成一个duang并标明声调为上声。在以前这是没有的, 是潜词, 而现在网上已流传开来, 且已进入百度百科, 说明已有潜词转化为显词了。

还有网民在论坛中自创的用语如“小鲜肉”指年轻、帅气的新生代男偶像, “萌萌哒”形容长得可爱的事物或人等等。这些词语要是放到以前使用, 一定令人难以理解且产生误解, 它们在网络没有产生之前都是潜词, 等到网民需要时就被创造出来了, 也由原来的潜词转化为显词。

2.旧词新义

显义是一个词在运用中已经实现并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个显在的意义, 不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 相对稳定;潜义是指, 一个词可能潜藏的还没有被开发利用的意义。不但潜词有潜义, 显词也有潜义。

有些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已经不能满足网络需求时, 一些新的词义便被开发出来。例如, 土豪, 原指在乡下那些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后来,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发展, “土豪”在网络游戏中被引申为无脑消费的人民币玩家, 发展到现在, 专用于调侃那些有钱又喜欢炫耀的人, 尤其是通过装穷来炫耀自己有钱的人称之为“土豪”。这个意义在没被使用之前都属于潜性的, 被网民开发使用之后, 由潜义转化为显义。

还有些词因为网民对谋件事情极度关注短期内就流行起来了。例如, “洪荒之力”。在今里约奥运会上, 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因采访时一句“我应经用了洪荒之力”, 引起群众广泛关注, “洪荒之力”在网络上反映强烈且迅速流行使用。“控制不了体内的洪荒之力”也成为网游调侃的常用语。网友纷纷发散创新思维使用“洪荒之力”的感想。如, 人们日报在对刚闭幕不久的残奥会报道“残奥会落幕, 中国红‘主导’了里约, 他们真正用尽了‘洪荒之力’”。

古人云: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洪荒, 指混沌蒙昧的状态。现在因为傅园慧采访时的一句有感而发, 使得这个词产生了新义, 短短四个字却道出了心中千言万语的感慨。这也正是中国人含蓄个性的体现。

类似于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 比如, 去年受网民极度关注的“我们”, 当时李晨在微博上晒与范冰冰的合影, 并配文“我们”, 随后范冰冰转发李晨微博, 同样附文“我们”。于是“我们”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成了新的告白方式。在这些事情没有发生、被关注之前, “我们”“洪荒之力”都是普通的词语, 待新义产生流行之后, 便由潜义转化为显义。

3.缩略

显句就已经存在着的句子。现代汉语的句子丰富多彩, 修辞活动首先是从这些显句中进行选择的。语法发展的历史是显句一步步地发展与潜句一步步显化, 是潜句显性化与显句潜性化的对立统一的过程。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 一些以前不常用的语法现象已开始浮出水面。在网络用语中, 很多新词都是由短语节缩而来形成的词语或短语。

网络上很多句子被节缩成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短语, 如““啊痛悟蜡”是“啊多么痛的领悟”的缩略形式, 亦被引申为“啊多么痛的领悟你为什么用蜡烛滴我”, 还有种说法是, “啊痛悟”后面一般会加个蜡烛的图标表示心情沉痛。来源于辛晓琪的歌曲《领悟》。“啊痛悟蜡”按常规的语法是不存在的, 但是因为网络使用的需要, 它打破了原来的语法规则作为一个新的短语在网上流行使用, 由原来的潜性转化为显性。类似的还有“虽不明, 但觉厉”, 表示“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等等。

这些新词, 在还没有被网民改造使用时, 只是作为潜性的语法现象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使用的需要, 它们就有原来的潜性转化为显性, 并且逐渐流传使用开来。

二.网络新词潜语言显化的产生方式

修辞的使用使得汉语的表义更为丰富多彩, 也促使语言产生新的意义。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修辞格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类, 积极修辞又分为比喻、析字、谐音等修辞格。这些修辞手段都是潜语言显性化的主要手段。主要用于网络用语中潜语言的显性化和现代汉语新词中。

1.摹声、谐音

摹声是摹绘的一种。摹声就是对客观世界声音的模仿[2]。在网络用语中很多新词运用了摹声修辞。上文中的“duang”用的就是摹声修辞, 是模拟特效音的一个词, 使之形象生动。网络中的交际并不是面对面的, 比较单调、乏味, 运用摹声修辞, 形象生动, “DUANG~~DUAN G~~DUANG~~”一念出来就明白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与摹声比较相似的另一种修辞方式是谐音。谐音就是语言运用中的同音现象, 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比如英语谐音:三克油 (thank you) ;符号谐音:== (等等) ;数字谐音:520 (我爱你) 等。这不同于汉语中传统的谐音, 汉语中传统的谐音一般是为了避讳。而网络谐音的运用则通常是为了输入简化, 方便交流的一种手段。在网络聊天的时, 为了简化输入, 节省时间, 就会通过谐音的方式简化一些相对复杂的词语。

2.摹形

摹形也是摹绘的一种。顾名思义对形状的模仿。汉字作为象形字, 我们可以从其形状及构字部件上判断它们的意义。如2008年度网络流行最广的“囧”字, 我们只需从它的形状就大致可以推断出来它的意义:方框像人脸部的轮廓, 撇捺像下垂耷拉的眼睛。从整个字形来看, 像极了一张郁闷、悲伤、无奈的人脸。而在普通话中“囧”与“窘”又是同音, “囧”字读起来也很容易跟“窘境、窘况”联想在一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 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这是摹形、摹声的联合运用。

通过修辞格将网络的潜语言显化还有很多, 比如析字“槑”, 《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槑, 古文“梅”字。看其本义与“呆”丝毫没有关系。但却由于它由两个“呆”字组成, 而被网友们用来形容人“比呆还呆”。还有转义、飞白等等, 通过这些修辞格都能把网络的潜语言显性化。

三.从潜性修辞看网络用语的形成原因

1.经济原则

经济性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 网络语言根植于传统语言, 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经济性原则。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而人们所运用的都是交际活动所需的东西, 潜性语言成分的显性化取决于社会文化语用条件是否充分。

网络环境给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由于网民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只能通过打字交流, 所以只有自由, 简洁, 鲜明的语言在网络空间中才能很好的发展。在电脑上的网络交流, 讲究快速与生动, 使用“网语”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和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显得新鲜, 有个性。为适应信息快递和阅读提效的要求, 网络语言必须遵循“经济原则”, 最大程度地对已知信息进行缩简。网络语言的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能省则省”, 这很好的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

2.社会求新化

在网络用语的使用过程中人们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有意突破语言的原有藩篱, 赋予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词语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语言本来是约定俗成的一种符号体系,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规约性, 长时间使用一种模式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新词的新形式往往与读者固有的语言经验有偏离, 这样就能造成语言上的新奇感与陌生感。语言的陌生化, 通过拉开语词与人们的心理距离, 营造出一种新的意趣。

四.结语

流行语中出现的很多新词新语都是通过修辞手段使潜语言显化后的产物, 许多潜在语言形式在出现以前它们都处于潜伏状态。之所以未被使用是因为没有相应的语用需求或者未受到语言内部规律的制约。而修辞手段不仅成为众多新词汇产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被众多富有创造性的网民所运用, 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此外, 一些修辞手法, 诸如仿拟、谐音等,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对研究潜语言的一些规律问题以及汉语的相关词汇问题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摘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产生新的语言现象。本文将从网络新词的类型、产生方式及形成原探讨网络用语中潜性语言显性化的现象。

关键词:网络用语,潜性,显性,修辞

参考文献

[1] .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2

[2]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12

网络新词语中蕴含的修辞手法 篇9

一、摹声

摹声是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意地运用语言文字把声音原状摹仿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摹声最通常的是摹仿自然界的声音, 如:哈哈、嘻嘻、呵呵、嘿嘿、吼吼、厚厚等等, 在网络语言中常表示笑声或语气词。除此之外还有:

(一) 音译词

如:粉丝 (fans) 、派对 (party) 、拷贝 (copy) 、伊妹儿 (e-mail) 、黑客 (Hacker) 、奔驰 (Benz) 等。

(二) 汉语缩略语的谐音

如:色友:“摄友”的谐音, 指喜欢摄影的人;驴友:“旅友”的谐音, 指喜欢旅游的人;斑竹/板猪:即版主, 论坛板块的管理人员;表:“不要”的快速连读;酱紫:“这样子”的快速连读。

(三) 数字、字母的谐音

如:9494:就是就是;520:我爱你;84:不是;886:拜拜啦;CU (see you) :再见;3Q (thank you) 谢谢。

这些词在网络上使用频率极高, 报刊杂志中也开始使用起来, 不仅是因为它们简短、形象, 比原词更加口语化, 也因为可以表达出说话人的感情色彩, 更传神更具特色。

二、比喻

比喻, 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比方”, 是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网络词语一般使用暗喻和借喻较多。

(一) 暗喻, 是有本体和喻体, 但不出现喻词如:

“阳光男孩”指像阳光一样的男孩, 阳光给人温暖、光明, 此指笑容灿烂, 性格开朗的男孩。本体是男孩, 喻体是阳光。

“孔雀女”指的是从小到大生活无忧, 在父母宠爱下成长的娇娇女, 有的爱慕虚荣, 全身名牌。这里的就是将女孩比喻成孔雀, 她们的共性是是高傲、爱“开屏”吸引别人注意。

(二) 借喻, 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

在BBS中, 人们把论坛看作一座楼房, 发起某个主题的人叫作楼主, 第一个发帖子叫顶楼, 依次而下叫二楼、三楼;论坛中相邻的另一个主题叫隔壁, 而帖子中的上下部分称楼上、楼下, 那些只看帖不发言的被称为爬墙头, 提意见通常叫作拍砖, 发一些没有实际内容的帖子称灌水。

比喻修辞的使用也越来越多, 年轻人的思维活跃, 联想丰富, 把抽象化的事物具体化使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三、借代

借代是一种借用同本来事物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本来事物的修辞手法。

(一) 以特征或标志代本体:

(二) 其他:

“断背”指同性之间的恋爱。因电影《断背山》中叙述了同性恋爱的故事, 后断背就代指同性恋。借代还有很多方式, 这里不作赘述。

四、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 是用反面的话表示正面意义或用正面的话表示反面意思的修辞方式。如:天才被解释成天生的蠢材;神童解释为神经病儿童;可爱的意思说成可怜没人爱;白骨精则是白领、骨干和精英;爱心是爱钱又没良心;人类是人渣+败类;这些词虽然歪曲了汉语本身的词义, 但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现阶段社会某些人、某些事和某些现象的看法。带有一种幽默、调侃的心态。又如:“感恩红包”一词的来源是:福建一小学要求学生给老师红包, 30元的老师不收, 至少要包100元。词的本义是感恩的红包, 实际上是对于学校这种行为的讽刺, 学生对老师是应该感恩, 但通过包红包的方式的确令人瞠目结舌。反语的使用增强了讽刺性和幽默感。

五、双关

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一句话有两种解释, 表面上是一种意思, 内含又是一种意思, 但是以内含的意思为主。

(一) 谐音双关, 言在此而意在彼, 具有诙谐、幽默的意味

如:情 (擒) 人节:不仅指情人节, 也指在情人节雇佣侦探捕捉婚外情信息的“擒人节”。看似好笑, 却折射出现实社会中婚外情的普遍。富 (负) 翁:指负债的人;偶 (呕) 像:指呕吐的对象, 即讨厌的人。

(二) 意义双关

如:“裸考”可不是字面上的裸体考试, 它指一分都不加, 没有任何优惠的高考考生。“美丽垃圾”指礼品过度包装, 拆开后包装就成了美丽垃圾。简单的词语组合映射出过度包装造成垃圾污染的社会现实。

六、夸张

夸张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 把所要描写的事物十分明显地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不良青年用“人渣”, 夸张了程度;离开用“闪”则夸张了速度。

啃椅族:指快餐店里要两杯水就坐上一整天的人。意为这类人长时间占用椅子, 用啃椅来形容夸张了占用的程度。

砸票:指在一些用手机短信投票的选举中, 花大量金钱购买电话卡利用短信公司全部投给某一特定候选人, 拉抬该候选人的选票数的行为。一个砸字见出了投票之多。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总是伴随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社会在进步, 文化在发展, 语言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 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网络新词语的涌现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虽然如今的网络新词语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对于一些汉语原有词的故意曲解也给汉语系统带来了一定的混乱, 但是可以看得出来, 其中还是有很多词语是符合汉语语法修辞的。网络新词语通过各种修辞手法使得文字表达更活泼、形象、生动、幽默, 也更口语化、更贴近社会生活, 正因如此, 它的生命力才会如此强大。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网络新词语中蕴含的修辞手法, 从而揭示网络用语的基本规律, 从中也可窥见汉语发展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网络,新词语,修辞

参考文献

[1]李国南.辞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刘海艳.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3]吕松.论语言的“俯卧撑”现象[J].咬文嚼字, 2008, (09)

浅谈网络语言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篇10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1]学术界普遍认为, 从广义上说, 网络语言是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 大体分为三类:一是指网络媒体上所使用的叙述性和描写性的语言, 其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形式与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大体是致的。二是指IT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用语, 具有生动、简洁、形象化、口语化等特点。在创造和表达中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以达到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效果。比喻是网络语言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 由此而产生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新词语, 这些词语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比喻修辞手法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描写事物或者说明道理时, 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网民们在交流中使用比喻手法, 既增加了说话的艺术性, 也增加了话语的幽默性。在网络语言中常见的比喻修辞手法主要有几下几种:

(一) 明喻

明喻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甲像乙”的形式, 甲是被比喻的事物, 即本体;乙是用作比喻的事物, 即喻体。“像”“如”“似”等都是常见的喻词。其实甲和乙之间是两种根本不相同而又相距甚远的事物, 但是两个事物之间具有“相似点”, 这个“相似点”, 就是我们用来做比喻的根据[2]。像这类的网络语言很多, 例如:

(1) 爱情就像一杯美味浓郁的咖啡, 婚姻则是留有咖啡渣的咖啡杯;

(2) 婚姻就像身上这件破棉袄, 让人行动不便, 却异常温暖;

(3) 人就像子弹, 最圆滑的飞得最远;

(4) 人生如戏, 全靠演技;

(5) 人生就好比你那凹凸不平的脸;

(6) 生活像永不停转的磨盘, 一点点碾碎希望。

例 (1) 中的写出了爱情和婚姻之间不同的感觉, 也许这是有些人认为爱情胜过婚姻, 爱情固然甜蜜, 但是婚姻在现实中也不像例 (1) 所说的一样, 是留有咖啡渣的空杯子而已。在例 (2) 中则把婚姻比作破棉袄, 虽然不是舒服, 但是很温暖, 说明了婚姻虽然有些束缚, 但是也由于这种束缚, 让人感受到了婚姻带来的温暖, 同时也感受到了家庭带来的温暖。例 (3) 把“人”比喻“子弹”, 结合了物理的原理, 巧妙地说明了就像圆滑的东西能飞的更远一样, 为人圆滑更能适应当今的社会, 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而例 (4) 则把“人生”比作“戏”, 演技水平是戏剧能否成功的关健, 人生同样如此, 人获得成功, 就要以实力取胜。例 (5) 和例 (6) 分别把“人生”比作“脸”、“生活”比作“磨盘”, 都说明了人生的路上充满了坎坷, 人生沧桑, 现实残酷。

(二) 暗喻

暗喻, 又叫隐喻, “甲是乙”是它的基本结构形式, 比喻词除了“是”之外, 还有“为”“成为”“当作”等等,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的, 它们之间在形式是相合的关系[3]。像这种方式在网络上运用也比较多。例如:

(7) 暗恋是成功的哑剧, 说出来就成了悲剧;

(8) 你是我眼中的一滴泪, 那么我永远不会哭;

(9) 爱情是一种互相讨好的艺术, 婚姻则是一种互相逃跑的艺术;

(10) 爱情是享受, 婚姻是忍受;

(11)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如果没有房子, 你连坟墓都进不去;

(12) 坐地铁, 是一项糅合太极, 柔道, 缩骨功的综合性运动;

(13) 姐是蒙娜丽莎, 不会对每个人都微笑;

(14) 人生是一张茶几, 上面放满了杯具。

例 (7) 中把“暗恋”比作“哑剧”, 不挑明真实情况会更好, 说出了暗恋的真实情况。例 (8) 中的把“你”比作“我的眼泪”, 永远也不会哭, 形象生动的说明了男生对女生的感情, 男生不用极其平常的说法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而是运用了一句歌词, 避免了粗俗的说法, 给女生一种新奇的感觉, 同时又让女生感受到她在男生心里的地位。例 (9) (10) (11) 都写出了爱情、婚姻的情况, 其中 (9) 和 (10) 写出了爱情与婚姻的截然不同的状况, 爱情是美好的, 婚姻是很现实的, 其中 (11) 就更能体现出现在社会上婚姻的现实性, 把“婚姻”比作“坟墓”, 往往坟墓是很容易进去的, 但是现在社会上很多的婚姻都以房子和车子为前提, 在这个房价高居不下的年代, 想买套房子谈何容易, 因此往往很多人的爱情也许就败在房子上, 这深刻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性。例 (12) 中把“坐地铁”比作“运动”, 这也充分地说明了现在坐地铁的人很多, 在车上会做到像“太极”“柔道”“缩骨功”等动作, 形象生动的说出坐地铁的情况, 不仅幽默, 而且富含深刻的寓义。例 (13) 中把“姐 (自己) ”比喻成“蒙娜丽莎”, 因为蒙娜丽莎的容貌是微笑的, 这句话说出了自己不会对每个人都笑, 也写出了自己可能因为看到自己讨厌的人, 所以不想对讨厌的人笑。例 (14) 中把“人生”比作“茶几”, 茶几上都是布满杯具的, 而同时“杯具”运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 “杯具”就是“悲剧”,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 而是充满坎坷的。

(三) 借喻

借喻比暗喻更进一层了, 比喻词没有了, 甚至连被比的事物也省略了, 讲的只有比喻的事和物, 其结构形式是, 乙代替甲[4]。暗喻借助于喻体与本体之间的相似点, 使读者看到喻体便联想到本体, 获得语言上独特的艺术美感。在网络语言中许多形象生动的流行词汇就是运用了借喻而产生的, 如:恐龙 (比喻丑女或者长相不好的女孩) 、青蛙 (比喻长得不好看的男孩) 、菜鸟 (比喻新手) 、潜水员 (比喻在论坛上喜欢看人家发表而自己不发表的人) 等等。同时, 在网络交流中使用借喻手法的也非常多。如:

(15) MM啊, 小心哦, 这里面有狼;

(16) 我们的内存太小了, 一下接受不了那么多;

(17) 基冈目送英格兰下岗;

(18) 丹麦开始卷铺盖;

(19) 我们关系很磁;

(20) 做人就要做个无间道。

例 (15) 中的“狼”大家都知道是一种很危险的动物, 在论坛或者QQ群里面, 往往大家看见有美女时, 难免会说几句话, 这是有人总会好心的提醒, 有狼或者什么的。这句话其实也不是冲着谁去的, 只是为了在聊天时增加幽默感, 拉近大家的距离, 才使用的一种方式。例 (16) 中的“内存”指的是大脑, 内存原来指的是电脑的储存量, 有些人在学习的时候, 往往接受不了那么多, 为了达到搞笑的效果, 用内存来比喻脑子。例 (17) 、例 (18中的“下岗”“卷铺盖”都有回家的意思, 这是在200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上, 分别用了“基冈目送英格兰队下岗”和“丹麦开始卷铺盖”这两个标题, 分别用“下岗”和“卷铺盖”来比喻英格兰队和丹麦队的无奈出局。下岗和卷铺盖两者都有离开的意思,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两队的状况。这些体育新标语, 巧妙运用借喻手法, 避免了表达上的平庸, 达到了吸引观众, 增加阅读量的效果。例 (19) 中的“磁”大家都知道分不开的一种情况, 用“磁”来说明我们的情况, 表明了我们的友谊不是很一般, 感情真挚深厚。例 (20) 中的“无间道”, 自从《无间道》上演之后, “无间道”这个名词就在网上流传开来, 纷纷被网友用来比喻“卧底”, 往往在球迷看球的时候, 当本队员挡住自己队友的射门的时候, 就被网络球迷调侃—某某球员上演了一次“无间道”的好戏。

(四) 博喻

博喻就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喻体来比喻一个本体的修辞格, 我们称之为博喻。因为有时候用一个喻体来描写事物, 觉得有点单调, 不够味, 于是就连用几个喻体来描述它。这样要比单用一个更加显著, 更突出。博喻有一个显著特点, 即博喻所采用的比喻, 一般都是同一的比喻形式, 即用明喻就全部要用明喻, 用暗喻就全部用暗喻。但是在多个比喻中, 也有明喻、暗喻、借喻相互交错运用的[5]。例如:

(21) 你是我的心, 你是我的肝, 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

(22) 婚姻:是飞行者的百慕大, 是拿破仑的滑铁卢, 是落魄者的华尔街, 是死亡者的无间道;

(23) 家:是牵挂中的温暖, 是想念中的感动, 是体贴中的真情。

例 (21) 把“你”比作“心”、“肝”和“生命”, 大约是男女恋人之间的感情, 也可能是网民在网聊中的调侃语句。例 (22) 则把“婚姻”比作“飞行者的百慕大”“拿破仑的滑铁卢”“落魄者的华尔街”和“死亡者的无间道”, 这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婚姻在网友们看来很痛苦的一件事, 但是现实中的婚姻也许并没有那么可怕, 只是多了一份责任, 多了一份谅解, 但是这也显示出网络流行语搞笑的特征。例 (23) 把“家”比作“温暖”“感动”和“真情”, 说明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是你在外工作牵挂想念的地方, 是你享受父爱母爱的地方, 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家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从侧面也反映出亲情的重要。

结语

网络语言在输入方面有着很大的便捷性, 网络语言的幽默诙谐、形象生动、简洁明快的特点这对于网民的交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网络语言也不例外。在目前网络语言中, 除了使用比喻手法外, 还大量使用谐音、仿拟、缩写字母、符号等方式, 出现了一些词语不规范、粗俗化等现象。如:昨晚写作业到十点, 杯具哦!这些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出现, “杯具”是“悲剧”谐音;有些还用字母缩写来输入, 比如:“NND”“TMD”这些低俗的词语;仿词类的词语一般由其它字词来代替, 对原词有很大的冲击, 如:“有围 (为) 青年”“箭 (见) 多矢 (识) 广”和“乱室 (世) 英雄”等。目前, 网络语言充斥着生活各个方面, 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使用, 但某些不规范的现象, 对于还处在学习文化知识青少年来说,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 同时也给成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 在网络语言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 也要认识到其不良的影响, 做好网络语言的规范, 引导广大网民朋友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准确、规范地使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 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天地。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2][3][4][5]史尘封.汉语古今修辞格通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5.

[6]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7]陈明、高媛.浅谈网络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综合版) , 2006 (2) .

[8]方珍平.网络语汇的构成方式略谈[J].修辞学习, 2005 (6) .

[9]惠天罡.网络词语构词探析[J].修辞学习, 2006 (2) .

[10]黎昌友.网络语词的类型[J].广西社会科学, 2008 (12) .

[11]赵华伦.论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J].语言文字应用, 2005 (s1) .

[12]左海霞.姚喜明.修辞视角下的网络语言[J].外语电化教学.2006 (1) .

优美修辞的魅力 篇11

首先,俗语非常喜欢用“对比”手法,造成跌宕感。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和一个,形成数量上的对比;地位低微的皮匠和智慧非凡的诸葛亮,形成形象上的对比;组合起来的效果,就是打破心理定势,留下深刻印象。当然,皮匠本来是“裨将”(副将),在流传过程中慢慢走了样,但这种“讹误”,恰恰说明人们也是“文似看山不喜平”的。

再看“匠”和“亮”的读音,合辙押韵,读来音韵和谐,与传统诗歌的审美相合。随便再举几个例子:“动手成功,伸手落空。”“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不怕无能,就怕无恒。”“不怕慢,就怕站。”“一不做,二不休,倒了葫芦洒了油。”……如果用各地方言说出,则诙谐之感更盛。

画面感,形象化,是俗语打动人心的利器。比如“岸上不刮风,河里不起浪”这是说事出总有因,粗俗点,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由一件事引来其他麻烦,或由一个犯事的牵出一大串;“浑身是铁能捻几根钉”,意思是一个人力量有限,团结才是硬道理。讲道理时,引用上这么一两句,立刻能拉近与听者的距离。

汉字的形式美也在俗语中频频出现。大家熟知的“八字还没有一撇”,来自汉字笔顺;“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用“干”的间架结构来带出整句话的气势。

广义地说,俗语也包括歇后语。歇后语常借用谐音手法,显得出人意表又顺理成章:“观音堂里着火——妙哉(庙灾)”“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缺衣(一)少食(十)”……遮掉前半句,俨然成谜语,略带曲折而总有答案,自然受人欢迎。

网络修辞 篇12

一、多用一句话式标题,句式呆板

我国四大门户网站的新闻标题大都为一句话式标题,字数在25字以内,句式较短。这种标题形式一方面是因为受到网页空间的限制。与传统的报纸新闻标题相比,网站主页空间有限,标题与内容不可能全部罗列到一个版面上,需要点击才能从标题进入内容。网站新闻为了最大限度地为受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新闻标题多采用单句式标题,一般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或者在此基础上补充凸显重要新闻价值的信息。例如,《习近平祝全国小朋友生日快乐》《山东莱芜张家洼发生垮塌事故5人被困》等均采用单句式标题。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追求版面的美观。四大门户网站的主页上各个板块的新闻标题主要采用横向排列式,在视觉上每个板块又呈矩形,这就要求网站编辑在排列新闻标题时要对过长的新闻标题进行删减,以保证版面的美观大方。采用单句式的标题形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新闻的五要素,使读者快速地了解到新闻的主要信息,但由于千篇一律地采用一句话式标题,长此以往读者会产生厌倦感,新闻的可读性也随之削减。

二、标题语言缺乏准确性,表意不明

“辞达而已矣。”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指的是新闻写作表现方式和技巧要准确地表达和描述新闻事实。新闻的准确性既与记者、编辑等媒体从业人员对生活中事物的客观认识分不开,也与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密切相关。网络媒体由于发展速度快、时间短,网站没有一支成形的专业化的采编队伍。加上由于资金限制,大多直接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或者在此基础上对其新闻标题进行改头换面。这就造成了编辑在对新闻标题进行改编时,并没有完全掌握新闻事实,出现了断章取义的现象。例如,新浪网《冰岛因外来游客太多不堪重负:正被游客淹没》原意是想表达冰岛游客太多,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但后面写道“正被游客淹没”,主谓颠倒,缺乏逻辑性,造成表意不明。

此外,一味地追求时效性是造成新闻标题语言缺乏准确性的另一个原因。现代社会,新闻媒介处于激烈的竞争中,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受众。那么新闻媒介靠什么来吸引受众?就新闻而言,归根到底是依靠真实和迅捷。但有些新闻记者因一味地追求时效性,而忽视了新闻的准确真实性,在标题的拟定上不甚在意,最终造成新闻缺乏准确性,造成表意不明。

三、词语色彩配合不当,情感导向有误

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记者编辑虽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可以通过词语的选择、改变语序和句序、凸显话题和焦点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因为我国网络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加之网站的收益很大一部分依靠新闻的点击率,这就造成了新闻媒体编辑为了吸引受众注意力,盲目地追求新奇、刺激、暴力甚至媚俗的东西。例如,网易新闻的《广州女大学生嫁豪门火烧LV闹离婚》《东莞少年与美女裸聊花近两万只看了10秒》《妙龄女开奔驰撞电线杆称就是想死》等,都呈现出格调不高、导向不明的特点。

四、标题违背语法规律、句式有误

由于版面有限,网络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为了追求版面的美观整洁,常常无视语法结构,省略句子的成分,使用略缩语,或者直接自己造出新的略缩语,导致标题不易理解,甚至产生歧义。例如,新浪新闻的《中国空军:歼20尚未装备空军部队》,在这种专业性较强的新闻标题中省略了量词,并且没有突出是哪方的空军部队,就容易使读者读后不明所以,在理解时产生歧义。

网络新闻标题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存在诸多不足,在此,笔者简要地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标题制作上做到句式通顺,灵活多变

新闻网站应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地安排标题的位置,在句式上不局限于一句话标题,可适当采用对偶、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方式,以达到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目的,也可增强新闻标题的音韵美。此外,在注重版面整洁美观的同时,注意标题的结构,遵循语法规律,合理地使用略缩语。这就要求记者和编辑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媒介素养,熟悉新闻标题的制作方式,注重平时的积累。

(二)词语选择上语言精练,表意准确

在词语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外在形式的美观,也要考虑内在的新闻价值。在新闻网站没有专业的采写编队伍的今天,网站新闻编辑在制作标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新闻内容,反复地核对不确定的信息。必须保证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修改新闻标题,使新闻标题所表达的意思准确易懂。记者和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也应做到语言准确朴实,简洁有力;也可使用当下流行语,采其中之精巧,使标题形象生动,富有可读性。

(三)记者编辑价值导向正确,体现人文关怀

新闻标题总是在有意无意间体现了记者和编辑的价值取向。在我国,新闻媒体作为党的耳目喉舌,记者和编辑应弘扬主旋律,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所以,记者和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要尽量避免暴力、色情等低俗内容,要创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标题。

参考文献

[1]杨琳,周耀民.目前网络新闻标题语法修辞的缺失及对策[J].社科纵横,2007,24(4):137-139.

[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27.

上一篇:社会实践机制下一篇:传统公司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