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修辞格(通用12篇)
网络语言的修辞格 篇1
学界普遍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短信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如美眉、大虾、斑竹、瘟都死等。显而易见,新兴的网络词汇大都出于第三类,这一类也是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和修辞手法最为复杂的一类。有关网络语言修辞现象的问题,赵华伦(2005)、刘晓梅(2006)等都有专文论述,本文对时贤们的论述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增加了诸如婉曲、对比、反语、杂糅等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段。比喻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网络中一般使用借喻,网络中有许多表示“人”的词语都属于这一类。比如说,“青蛙”指相貌很丑的男士;“恐龙”指容貌不佳的女生;“菜鸟”指“计算机初学者”;“沙发”是楼主发帖后第一个跟帖的网友的专称,而第二个跟帖的网友被称为“板凳”,因为楼主发帖相当于新盖的房子,第一个跟帖的网友是第一个来新房子里作客的人,也就是先来占座,当然要坐最好的沙发了,后来的只能坐板凳了。
二、比拟
比拟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拟作乙物,比拟在思想上具有跳跃性,促使读者主动想象,捕捉其中的意象,体会其中的深意。诸多形形色色的网名中就有不少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如网名“机器猫”,自比为机器猫,隐含着机灵、有办法、童趣;网名“涟漪”,自比为水中的波纹,取的是像湖水一样清澈,像水波一样悠远的意象。
三、借代
不直说某人或某物的名称,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去代替。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形成一种语言艺术上的换名,达到形象突出、艺术生动的效果。如,“美眉”指代貌美的年轻女性,此词既是借代又是谐音。“小强”指代“蟑螂”,通过蟑螂具有顽强生命力这一特性来借代客体“蟑螂”。“米”可以说是“没有”的连读,也可以用于“米国”(指美国),还可以借代“钱”,没有钱有时会写成没有米。“隔壁”本指与处所相邻的地方,网络中代指“相邻的论坛或聊天室”或是“论坛中的另外一个主题”。
四、谐音双关
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
1. 汉语普通话的谐音双关
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斑竹”指“版主”,“大虾”谐音“大侠”指网络技术高超的人。
2. 汉语方言的谐音双关
这里的方言尤以粤、闽、港、奥、台等发达地区主,粤语中,“稀饭”与“喜欢”发音相似。闽南话中,“虾米”与“什么”、“偶”与“我”发音相似。所以网友们用“稀饭”、“虾米”、“偶”关照“喜欢”、“什么”、“我”的含义。
3. 外语的谐音双关
“爱老虎油”指“I l o v e y o u”,“瘟都死”指“Windows”。
4. 数字的谐音双关
“9494”表“就是就是”,“1799”表一起走走,“1798”表“一起走吧”,“520”表“我爱你”。
5. 连读的谐音双关
“表”指“不要”,“酱紫”指“这样子”,所以“表酱紫”指“不要这样子”。
五、仿拟
仿拟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或句子中的某些要素,从而仿造出新的词语或句子,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可以用某种族群来归类。
典型的有“X客”族,早在唐代,白居易的诗歌中就有“临邛道士鸿都客”的说法,可知以“客”为词缀的用法由来已久,网络上的“X客”族也是日益庞大,吸纳了诸如“播客”、“饕客”、“试客”、“赞客”、“骂客”、“勃客”、“掘客”、“晒客”、“彩客”等。
与“X客”族相似的还有“晒X”族和“XX门”族,如“晒手表”、“晒夏装”、“晒皮鞋”、“晒名车”、“晒玩具”、“晒才华”;“艳照门”、“伊朗门”、“虐俘门”等等。
此外,还有仿造句子或短语结构的,“很X很XX”结构最早源于广告语“很好很强大”,随后立刻又衍生出了“很傻很天真”、“很黄很暴力”等。
六、婉曲
有意不直接说明或是不方便说明某事物,通过省略、谐音、拆分等手段来表达的网络语言。网际交流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自由与宣泄,有些话不方便直接说,但网友们又需要表达这个意思,此时网友们往往借助于婉曲来如愿以偿。
1. 谐音婉曲,如“草泥马”、“马拉戈壁”。
2. 省略婉曲,如“TMD”、“YY”。
3. 拆分婉曲,“弓虽”指“强”,“告非”指“靠”。
当然网络中存在不少低俗之风,类似于上面变相骂人的话还有不少,相信使用这些网语的人也只是少数,笔者只是说明婉曲也是网络语言中存在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法。
七、对比
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有时也叫对照。这种修辞手法常常用于四音节的网络词汇,通常这些网络词汇还是某些事件的语言构式,比如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听见可爱的小姑娘林妙可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过后不久网友曝出那动听的歌声并非出自林妙可,而是歌喉美丽相貌不如林出众的另一个杨小朋友的,林妙可小朋友只是站在台上对口型,于是网友通过对比的手法创造了“林貌杨音”这个新成语,借以讽刺那些违背道德、以假乱真的行为。
类似的网络语言还有“范跑郭跳”,典出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节目,范美忠就自己“先跑事件”与节目嘉宾郭松民展开辩论,期间郭松民用“无耻”、“畜牲”、“杂种”之类的字眼对范美忠进行了辱骂,情绪异常激动,中途甚至一度愤怒离场。结果,郭松民被人们视为道德伪卫士,受到普遍嘲弄,“范跑郭跳”意喻一丘之貉,五十步笑百步。
八、杂糅
杂糅本来是一种语病,即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造成结构混乱、语义纠缠,不过,在网络语言中,网友们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往往有意将各种不同的元素混杂在一起。
1. 数字与外语杂糅,“3Q”指“Thank you”。
2. 汉字与外语杂糅,“I服了U”指“我服了你”。
九、缩略
缩略指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简略的词语。互联网是个高度口语化的虚拟空间,以键盘为输入工具,方便、快捷是网友们的共同追求,缩略词既输入简便,又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所以深受大家的青睐。
1. 外语单词缩略,“BF”指“男朋友”,“GE”指“女朋友”。
2. 汉语拼音缩略,“LZ”指“楼主”,“JJYY”指“唧唧歪歪”。
3. 汉语词汇省略,“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
十、叠音
这种修辞手法很大程度上受港台腔的影响,诸如“苹果好好吃”之类的童语童言最早都是从港台流传过来的。这些网络叠音词语往往不为规范化的汉语所容,但迅速为年轻的网民们传播。如“东东”指“东西”、“笨笨”指“小笨蛋”、“亲亲”指“亲爱的”、“漂漂”指“漂亮”等。
十一、摹状
摹状本指用一定的词语如实地描绘出事物的形态或情状,但在网络中,网友们创造性的运用符号、字母、表情、数字等多种元素,形象生动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有效地弥补了文字表达的不足之处。
1.事物情状的描摹, “:-) ”表示笑脸, “^-^”表示快乐, “囧”表示窘迫。
2.符号的描摹, 如“那个星期天, 我妈妈带我去逛200, 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也在200玩, ”这里的“200”指英文单词“ZOO”, 因两个符号形式上相近, 网友们就用“200”表示“ZOO”。
3.声音的描摹, “555”表呜呜, 描摹哭声, “ZZZZ……”表示瞌睡。
十二、反语
反语也叫“反话”, 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与网民们戏谑的心理有关。
1.正话反说, “白骨精”指“白领骨干精英”, “白骨精”出自《西游记》, 具有阴险狡诈的意思, 而网民们贬义褒用。
2.反话正说, “偶像”本指受他人崇拜的对象, 但在网络语言中却指“令人呕吐的对象”。
结语
网络语言中所存在的修辞现象还有不少, 本文只是简要的介绍了其中常见的一部分。需要指出的是, 虽然上文对于各种修辞现象都做了分类, 但并不表示一种修辞现象中只存在一种修辞手法, 如“I服了U”中包含着杂糅与借代, “白骨精”中包含着反语和省略。
摘要: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创新、求异、形象、经济、幽默一直都是网络语言的特点, 因此在网络语言的创造中也发展出了有别于传统的修辞手法, 如摹状。网络语言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谐音双关、缩略、叠音、婉曲、仿造、摹状、对比、反语、杂糅等。
关键词:网络语言,修辞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刘晓梅.网络语言与双关[J].语言应用研究.2006年6月.
[3].赵华伦.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9月.
网络语言的修辞格 篇2
考场作文的语言是文章的肌肤,是阅卷者首先感知的对象。我们在写作时要想办法创新考场作文的语言,使之充满魅力和亮色。这里着重说说考场作文语言创新中的修辞美。
一是比喻美。
比喻是汉语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广义的比喻即打比方,它是借两个事物的相似点进行类比。考场作文中要想使对象表现得更形象真切,更好地表达出对事物的爱憎和褒贬,更好地描绘出事物的内在特点,就必须靠形象化的比喻手法。文章中如果用了好的比喻,分数一定也会高出一个等级。如高考作文《尝试》,一位考生是这样开篇的:“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直上云霄的那只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座高筑的墙。十八个春秋,风风雨雨。回顾往事,我无悔无憾;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我勇敢地面对生活,因为生活教会了我勇于尝试。”作者开始连用四个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它一出现,就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二是设问美。
设问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它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如《转折》一文是这样开篇的:“有人说:转折意味着机遇。有人说:转折预示着挑战。/有人说:转折可以使你远离失败。/有人说:转折也许会让你距离成功更加遥远。/究竟什么是转折?/我问那串永不停歇地滴落的水滴,小水滴欢快地告诉我:‘转折就是那样一滴可以穿透一块坚石的水。’/我问山边那一树红梅,它笑笑说:‘转折就是严寒冰冻下朵朵鲜花绽放的那一刻,转折就是那突然而至的满树灿烂。’/路边的小草,你又能告诉我,什么是转折?枯黄的小草抬起头:‘转择就是我们告别枯黄、重新吐翠的时刻,就是不久将至的春天。’”作者借形象包孕抽象,意蕴深刻,令人回味。
三是排比美。
排比本是一种修辞方式,可是,一旦将这一语言样式扩大使用,就会使自己的语言收到绝好的修辞效果。适当运用排比,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更集中的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而且可以造成结构形式的整齐美,增强文章的艺术美。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特别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鞭辟入里、理直气壮的强烈气氛。排比可用于句子和段落之间。如作文《多解的一个问题》开头三段是这样写的:“幸福是什么?//曾认为幸福便是拥有金钱,但我看到当一些人使尽浑身解数拼命挣钱而腰缠万贯,却发现世间还有许多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时,我迷惘了。//曾认为幸福便是拥有美女,但我看到一些人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国色天香,待跪在美女裙下却发现美女也有衰老的时候,我没有找到幸福的答案。//曾认为幸福便是拥有权势,但当我看到一些人疏通官路、官位显赫时,发现当官不为民做主被百姓戳脊梁骨,不如回家卖红薯,我明白我仍没有找到答案。”三个排比段整齐而不呆板,结构严谨而不落俗套,开篇就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由如优秀作文《横看成岭侧成峰》,最后一段是这样结束的:“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之路;创新是路,引导我们前行!相信,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创新才不同,只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者语言文采飞扬,排比句式使语意连贯延伸,归纳了全篇,深化了主旨,更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四是引用美。
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历来具有表达精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引用得好,往往有助于表达的精练和生动。在考场作文中若能恰当借用,必能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借用名句主要有两种情况: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如作文《世界因多彩而精彩》中间一排是这样引用的:“‘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说理感染力,显示了作者文史知识的丰富和驾驭语言的功力。由如作文《问世间情为何物》,作者大胆引用台湾歌星姜育恒的《梅花三弄》主题曲的精美歌词,塑造了新形——四大美女形象,注入新内涵——各有其怨,对“情”字的理解丰富多彩,使文章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古典韵律之美。
五是反语美。
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手法叫反语。这种形式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往往带有较强的战斗性和嘲讽性。如作文《“诚信灵”新产品介绍书》,运用反语手法对虚假产品介绍书的虚伪性进行了讽剌,是典型的“明捧暗骂”、“假捧真骂”的文章。全文幽默中见讽刺,诙谐中见批判,把当今社会假产品说明书广告书的虚伪性揭露得深刻、到位,读后大快人心。
论广告语言的修辞之美 篇3
关键词:广告语;修辞手法;辞格
一、引言
在现在商业社会中,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甚至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广告语言不单单是一种商业诺言,更是一种功利性语言,它能引起消费者注意,使人产生兴趣,培养消费欲望,并促成购买行动。怎样才能达到广告语“广而告之”的目的,怎样才能使广告的语言更具有鼓动性呢?我认为创作者必须从修辞技巧入手,合理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增强广告语言的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使读者由此产生美好的联想,从而产生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的欲望,最终实现广告的商业目的。
1.什么是广告语
广告语又称广告词,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给它下定义。从广义上来说广告语包括广告的标题和广告正文两部分。它是一种宣传用语,它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和招贴形式向公众介绍商品、文化、娱乐等服务内容。狭义的广告语则仅仅指的是广告的标题部分。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的时代里,类似标题形式的广告语,可以使整条广告的表意更加简明扼要,消费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什么是修辞
结合各家的观点,我们不妨给修辞下这样一个定义:“修辞是适应一定交际目的和语境,运用各种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以提高表达效果的言语活动以及包含其中的语用技巧。”
二、广告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1.语音与修辞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如果词语的音律和谐,朗朗上口,也就更容易让广告受众熟记于心了。可见语音对修辞的影响很大。
(1)平仄搭配
汉语在语音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声调分为平仄两类,平声是一个长音,又有阴平和阳平之分,它的特点是声音平而长,不升不降,有宽畅、迂缓、沉静、闲逸等韵味与情趣。“仄”就是“侧”,就是不平,属于短音,有急促、顿挫、狭小的韵味和情趣。平声、仄声有规律地配合使用,在声律上就会形成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的美妙效果。如,好空调,格力造(格力空调)。透心凉,心飞扬(雪碧汽水)。
(2)押韵和谐
押韵就是在诗歌和唱词创作中,常在句子的末尾有规则地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而逐渐形成的。押韵的音节叫韵脚。韵脚的回环美,会让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和音节感,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便于记忆。因此,广告语中押韵也是语音修辞的主要辞效,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金伯利钻石)。补钙新概念,吸收是关键(龙牡壮骨颗粒)。
2.词语与修辞
词语构成语言的基础材料,各种修辞的技巧和手段必须以丰富的词汇作为基础。因此在广告语的创作中,要注重词语的搭配和运用。在广告语中,可以灵活地选择词义、创新地解释词义,这样可以增强广告语的表达效果。尤其是个别字词的妙用更可以使整个广告锦上添花,思想更加深刻,令广告受众耳目一新,如,只溶在口,不溶在手(马氏巧克力)。六神有主,一家无忧(六神花露水)。
3.句式与修辞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句式表达,而不同的句式的表达效果不尽相同,所以在创作中应该充分注意句式的选择。这一点在广告语的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广告语的创作应该根据不同的商品特点、不同的受众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式。
(1)长句和短句
短句和长句是从汉语句式的形式上来说的,二者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短句词语较少,结构比较简单,长句词语较多,结构比较复杂;从表达效果看,短句和长句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用处。我们要善于运用长句和短句,充分发挥他们的表达效果。商家在进行宣传时,关键是要达到成功宣传的目的,对于广告语的字数并没有限制,长句和短句可以灵活运用,如,我能(移动全球通)!
长相像妙龄少女,思考像成熟男子,处事像成熟女士,工作起来像一头驴子(某招聘女秘书广告广告词)。
(2)肯定句和否定句
肯定句指的是对事物作出肯定的判断;否定句指的是对事物作出否定的判断。肯定句和肯定态度不是完全一致的,否定句同否定态度也不尽相同。同一个意思,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但他们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因而在语气上就有轻重强弱的差别。一般来说,肯定句语气明显直截了当,而否定句则语气委婉缓和。在广告语的创作中,创作者更热衷于使用肯定句或肯定的表达方式,当然有时候也会选择使用否定的语气,如,重庆鹅掌门:女人的美容院,男人的加油站(重庆鹅掌门)。聪明不必绝顶(上海家用日化)。
(3)常式句与变式句
汉语的句式从语序上看,可以分为常式句和变式句两种。常式句的句法成分按常规排列,语势和缓,多用于一般的叙述、描写、议论。变式句的语序不按常规排列,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常给人以新颖的感觉。从表达效果上来看,常式句和变式句各有各的优点,只要运用恰当都可以收到好的表达效果。在广告语的创作中也大部分用的都是常式句,当然有时也运用变式句。如,绿色,成就未来生活(大理无负压变频给水设备)。独一无二——就像你的指纹(加德纳王子皮装公司)。
4.辞格与修辞
修辞格是逐步固定下来的具有动人的表达效果的语辞优化模式。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修辞格,在语法表达中经常单独使用,当然也可以综合使用。常见的修辞格有以下几种:endprint
(1)对偶
对偶又称对仗,是指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句,成对地排列起来,以表达相反、相关或相连的含义的修辞方式。它将声调、词性、句式等进行巧妙地组合,对偶成句,风雅通俗兼备,说理于形象之中,对称工整,朗朗上口。从形式上看,对偶整齐美观、节奏鲜明,方便记忆;从内容上看,正对可以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反对可以相互映衬,意思鲜明;串对衔接紧密、和谐自然。对偶是我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修辞手法,它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如,风声,颂声,声声入耳;雅韵,酒韵,韵韵关情(水井坊酒广告)。
(2)排比
排比指的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语成串排列,以增强语势的一种修辞手法。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抒发强烈的感情,给人一种排山倒海的感觉。这种修辞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也很广泛。如,像呼吸一样真实,真实是唯一记住的话,真实是一张自由的脸,真实是沉淀后的完美(诗芙浓化妆品)。
(3)比喻
比喻就是用某一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另一事物。比喻是通过联想,让人们通过自己一种熟悉的事物和道理去感受、认识另一种事物或道理。比喻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理,可以使复杂、深奥、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浅显、通俗易懂、形象具体;运用比喻描述事物,可以使被描述的对象具体化、形象化,更易于人们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非常多,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更为频繁。如,欲望就像气球,极度膨胀结局只有一个——自我毁灭(“反腐倡廉”公益广告)。
(4)引用
引用就是引述有关的语言材料以帮助观点阐述和感情的表达。人们在写作、演讲、交谈中往往引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格言谚语等等,来印证自己的认识或感受,以增强可信度和说服力,引用也可使语言更具文采。在广告语言中也大量运用引用,来宣传产品,促成消费者的购买行动。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某锁广告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汽车广告词)。
(5)映衬
映衬是选用类似的事物或有差异的事物来做陪衬以突出主要事物。映衬也叫“衬托”“陪衬”。通过烘托,使所阐述的思想、观点更深入,使所描绘的事物更鲜明突出,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也极其广泛。如,天上彩虹,人间长虹(长虹电视机广告词)。本公司在各地的维修人员都闲得无聊(西门子广告词)。
(6)夸张
夸张就是指对客观事物故意进行言过其实地夸大或缩小的描述。它是创作的精灵,也是创作的灵魂。夸张在广告词中的表现就是:借助想象,对广告作品所宣传的对象的某种品质或特性进行明显的扩大或缩小。通过合理的夸张想象强调或揭示事物的实质,加强产品的艺术效果,使产品的特征鲜明突出,让人过目不忘,记忆犹新,从而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如,请不要同本院刚走出去的女人搭讪,她也许就是你的外祖母(某美容院广告词)。只要您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就永远陪伴着你(春兰空调)。
(7)双关
双关就是指语句具有双重的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它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语义的联系来实现的。双关中字面的意思是次要的,本意是藏在内里的那层意思。双关又有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之分。谐音双关是指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具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语义双关是指利用语言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双关。广告语言中灵活地运用双关,就可以创作出新颖别致、内涵丰富的广告,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还可以达到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的效果。如,趁早下“斑”,请勿“痘”留(如某去斑灵广告语)。
(8)仿拟
仿拟是依照现成的词语或格式,临时仿造出类似的词语或格式的一种方法。可分为仿词、仿语和仿句。仿词就按照现成的词语更换其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词;仿语是按照现成的短语临时仿造出新短语。仿句是指模拟现成的句子格式仿造出新句子。在广告语中,仿拟的运用使广告语言显现出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如,千里江铃一日还(江铃汽车的广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惊醒,杉杉却在,我心灵深处(杉杉西服广告)。
三、对广告语创作的几点建议
较之诗词歌赋而言,广告语言起步的晚,创作理论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创作的方法还不成熟。所以尽管它发展得很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建议:
1.构思应与众不同,开拓创新
翻开广告史的画卷,我们可以发现:凡是那些优秀的广告语,它们都能瞬间吸引人的注意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对于广告语的创作者而言,要想使广告语经久流传,那么在构思上就应该与众不同,勇于开拓创新。
2.表义应简洁甜美,通俗易懂
“中外优秀的广告语一般都具有准确、简明、通俗、生动、新奇的特点,这五点构成了广告词的五要素。”语句简短、意思明确、意境美好、通俗易懂的广告语自然备受人们的青睐。
3.用词应搭配合理,文从字顺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由此可见,古人吟词作诗时炼字的态度。广告语的创作虽不似诗词歌赋那般严格,但是必须做到文从字顺、合理搭配。文从字顺就是语言表达清楚,行文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词语的合理搭配,就是要理解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不可随意造词,任意组合。
总之,广告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它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刺激消费,在这个过程中广告语言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广告语言的艺术魅力,应在广告语中合理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增添艺术魅力,增强说服力,是成功广告不可缺少的重要创作手段。本文仅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广告语言的艺术之美,简要指出现代广告语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广告语创作问题的有效策略。旨在加深人们对广告语中修辞艺术的认识,也为广告语的创作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邢向东,兰宾汉.现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倪宝元.修辞手法与广告语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何新祥.广告语言修辞策略[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4]赵宏.广告语言艺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5]何佳讯.广告案例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余小梅.广告心理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7]王桂宏.广告语言中对偶修辞手法对艺术魅力的彰显[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5).
[8]王良杰.浅谈修辞在广告语中的运用[J].河北广播电视大报,2005(10).
[9]陈道望.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浅谈网络语言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篇4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1]学术界普遍认为, 从广义上说, 网络语言是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 大体分为三类:一是指网络媒体上所使用的叙述性和描写性的语言, 其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形式与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大体是致的。二是指IT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用语, 具有生动、简洁、形象化、口语化等特点。在创造和表达中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以达到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效果。比喻是网络语言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 由此而产生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新词语, 这些词语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比喻修辞手法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描写事物或者说明道理时, 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网民们在交流中使用比喻手法, 既增加了说话的艺术性, 也增加了话语的幽默性。在网络语言中常见的比喻修辞手法主要有几下几种:
(一) 明喻
明喻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甲像乙”的形式, 甲是被比喻的事物, 即本体;乙是用作比喻的事物, 即喻体。“像”“如”“似”等都是常见的喻词。其实甲和乙之间是两种根本不相同而又相距甚远的事物, 但是两个事物之间具有“相似点”, 这个“相似点”, 就是我们用来做比喻的根据[2]。像这类的网络语言很多, 例如:
(1) 爱情就像一杯美味浓郁的咖啡, 婚姻则是留有咖啡渣的咖啡杯;
(2) 婚姻就像身上这件破棉袄, 让人行动不便, 却异常温暖;
(3) 人就像子弹, 最圆滑的飞得最远;
(4) 人生如戏, 全靠演技;
(5) 人生就好比你那凹凸不平的脸;
(6) 生活像永不停转的磨盘, 一点点碾碎希望。
例 (1) 中的写出了爱情和婚姻之间不同的感觉, 也许这是有些人认为爱情胜过婚姻, 爱情固然甜蜜, 但是婚姻在现实中也不像例 (1) 所说的一样, 是留有咖啡渣的空杯子而已。在例 (2) 中则把婚姻比作破棉袄, 虽然不是舒服, 但是很温暖, 说明了婚姻虽然有些束缚, 但是也由于这种束缚, 让人感受到了婚姻带来的温暖, 同时也感受到了家庭带来的温暖。例 (3) 把“人”比喻“子弹”, 结合了物理的原理, 巧妙地说明了就像圆滑的东西能飞的更远一样, 为人圆滑更能适应当今的社会, 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而例 (4) 则把“人生”比作“戏”, 演技水平是戏剧能否成功的关健, 人生同样如此, 人获得成功, 就要以实力取胜。例 (5) 和例 (6) 分别把“人生”比作“脸”、“生活”比作“磨盘”, 都说明了人生的路上充满了坎坷, 人生沧桑, 现实残酷。
(二) 暗喻
暗喻, 又叫隐喻, “甲是乙”是它的基本结构形式, 比喻词除了“是”之外, 还有“为”“成为”“当作”等等,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的, 它们之间在形式是相合的关系[3]。像这种方式在网络上运用也比较多。例如:
(7) 暗恋是成功的哑剧, 说出来就成了悲剧;
(8) 你是我眼中的一滴泪, 那么我永远不会哭;
(9) 爱情是一种互相讨好的艺术, 婚姻则是一种互相逃跑的艺术;
(10) 爱情是享受, 婚姻是忍受;
(11)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如果没有房子, 你连坟墓都进不去;
(12) 坐地铁, 是一项糅合太极, 柔道, 缩骨功的综合性运动;
(13) 姐是蒙娜丽莎, 不会对每个人都微笑;
(14) 人生是一张茶几, 上面放满了杯具。
例 (7) 中把“暗恋”比作“哑剧”, 不挑明真实情况会更好, 说出了暗恋的真实情况。例 (8) 中的把“你”比作“我的眼泪”, 永远也不会哭, 形象生动的说明了男生对女生的感情, 男生不用极其平常的说法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而是运用了一句歌词, 避免了粗俗的说法, 给女生一种新奇的感觉, 同时又让女生感受到她在男生心里的地位。例 (9) (10) (11) 都写出了爱情、婚姻的情况, 其中 (9) 和 (10) 写出了爱情与婚姻的截然不同的状况, 爱情是美好的, 婚姻是很现实的, 其中 (11) 就更能体现出现在社会上婚姻的现实性, 把“婚姻”比作“坟墓”, 往往坟墓是很容易进去的, 但是现在社会上很多的婚姻都以房子和车子为前提, 在这个房价高居不下的年代, 想买套房子谈何容易, 因此往往很多人的爱情也许就败在房子上, 这深刻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性。例 (12) 中把“坐地铁”比作“运动”, 这也充分地说明了现在坐地铁的人很多, 在车上会做到像“太极”“柔道”“缩骨功”等动作, 形象生动的说出坐地铁的情况, 不仅幽默, 而且富含深刻的寓义。例 (13) 中把“姐 (自己) ”比喻成“蒙娜丽莎”, 因为蒙娜丽莎的容貌是微笑的, 这句话说出了自己不会对每个人都笑, 也写出了自己可能因为看到自己讨厌的人, 所以不想对讨厌的人笑。例 (14) 中把“人生”比作“茶几”, 茶几上都是布满杯具的, 而同时“杯具”运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 “杯具”就是“悲剧”,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 而是充满坎坷的。
(三) 借喻
借喻比暗喻更进一层了, 比喻词没有了, 甚至连被比的事物也省略了, 讲的只有比喻的事和物, 其结构形式是, 乙代替甲[4]。暗喻借助于喻体与本体之间的相似点, 使读者看到喻体便联想到本体, 获得语言上独特的艺术美感。在网络语言中许多形象生动的流行词汇就是运用了借喻而产生的, 如:恐龙 (比喻丑女或者长相不好的女孩) 、青蛙 (比喻长得不好看的男孩) 、菜鸟 (比喻新手) 、潜水员 (比喻在论坛上喜欢看人家发表而自己不发表的人) 等等。同时, 在网络交流中使用借喻手法的也非常多。如:
(15) MM啊, 小心哦, 这里面有狼;
(16) 我们的内存太小了, 一下接受不了那么多;
(17) 基冈目送英格兰下岗;
(18) 丹麦开始卷铺盖;
(19) 我们关系很磁;
(20) 做人就要做个无间道。
例 (15) 中的“狼”大家都知道是一种很危险的动物, 在论坛或者QQ群里面, 往往大家看见有美女时, 难免会说几句话, 这是有人总会好心的提醒, 有狼或者什么的。这句话其实也不是冲着谁去的, 只是为了在聊天时增加幽默感, 拉近大家的距离, 才使用的一种方式。例 (16) 中的“内存”指的是大脑, 内存原来指的是电脑的储存量, 有些人在学习的时候, 往往接受不了那么多, 为了达到搞笑的效果, 用内存来比喻脑子。例 (17) 、例 (18中的“下岗”“卷铺盖”都有回家的意思, 这是在200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上, 分别用了“基冈目送英格兰队下岗”和“丹麦开始卷铺盖”这两个标题, 分别用“下岗”和“卷铺盖”来比喻英格兰队和丹麦队的无奈出局。下岗和卷铺盖两者都有离开的意思,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两队的状况。这些体育新标语, 巧妙运用借喻手法, 避免了表达上的平庸, 达到了吸引观众, 增加阅读量的效果。例 (19) 中的“磁”大家都知道分不开的一种情况, 用“磁”来说明我们的情况, 表明了我们的友谊不是很一般, 感情真挚深厚。例 (20) 中的“无间道”, 自从《无间道》上演之后, “无间道”这个名词就在网上流传开来, 纷纷被网友用来比喻“卧底”, 往往在球迷看球的时候, 当本队员挡住自己队友的射门的时候, 就被网络球迷调侃—某某球员上演了一次“无间道”的好戏。
(四) 博喻
博喻就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喻体来比喻一个本体的修辞格, 我们称之为博喻。因为有时候用一个喻体来描写事物, 觉得有点单调, 不够味, 于是就连用几个喻体来描述它。这样要比单用一个更加显著, 更突出。博喻有一个显著特点, 即博喻所采用的比喻, 一般都是同一的比喻形式, 即用明喻就全部要用明喻, 用暗喻就全部用暗喻。但是在多个比喻中, 也有明喻、暗喻、借喻相互交错运用的[5]。例如:
(21) 你是我的心, 你是我的肝, 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
(22) 婚姻:是飞行者的百慕大, 是拿破仑的滑铁卢, 是落魄者的华尔街, 是死亡者的无间道;
(23) 家:是牵挂中的温暖, 是想念中的感动, 是体贴中的真情。
例 (21) 把“你”比作“心”、“肝”和“生命”, 大约是男女恋人之间的感情, 也可能是网民在网聊中的调侃语句。例 (22) 则把“婚姻”比作“飞行者的百慕大”“拿破仑的滑铁卢”“落魄者的华尔街”和“死亡者的无间道”, 这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婚姻在网友们看来很痛苦的一件事, 但是现实中的婚姻也许并没有那么可怕, 只是多了一份责任, 多了一份谅解, 但是这也显示出网络流行语搞笑的特征。例 (23) 把“家”比作“温暖”“感动”和“真情”, 说明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是你在外工作牵挂想念的地方, 是你享受父爱母爱的地方, 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家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从侧面也反映出亲情的重要。
结语
网络语言在输入方面有着很大的便捷性, 网络语言的幽默诙谐、形象生动、简洁明快的特点这对于网民的交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网络语言也不例外。在目前网络语言中, 除了使用比喻手法外, 还大量使用谐音、仿拟、缩写字母、符号等方式, 出现了一些词语不规范、粗俗化等现象。如:昨晚写作业到十点, 杯具哦!这些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出现, “杯具”是“悲剧”谐音;有些还用字母缩写来输入, 比如:“NND”“TMD”这些低俗的词语;仿词类的词语一般由其它字词来代替, 对原词有很大的冲击, 如:“有围 (为) 青年”“箭 (见) 多矢 (识) 广”和“乱室 (世) 英雄”等。目前, 网络语言充斥着生活各个方面, 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使用, 但某些不规范的现象, 对于还处在学习文化知识青少年来说,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 同时也给成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 在网络语言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 也要认识到其不良的影响, 做好网络语言的规范, 引导广大网民朋友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准确、规范地使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 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天地。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2][3][4][5]史尘封.汉语古今修辞格通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5.
[6]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7]陈明、高媛.浅谈网络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综合版) , 2006 (2) .
[8]方珍平.网络语汇的构成方式略谈[J].修辞学习, 2005 (6) .
[9]惠天罡.网络词语构词探析[J].修辞学习, 2006 (2) .
[10]黎昌友.网络语词的类型[J].广西社会科学, 2008 (12) .
[11]赵华伦.论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J].语言文字应用, 2005 (s1) .
[12]左海霞.姚喜明.修辞视角下的网络语言[J].外语电化教学.2006 (1) .
英语语言修辞 篇5
关于英语语言修辞
本文通过对大量英语修辞的`实例分析.介绍了英语修辞的特点,分析了英语修辞的手段及其翻译技巧,从英语修辞的功能方面对英语修辞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分析语言表现技巧的能力,提高准确、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 者:李静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5)分类号:G64关键词:实例 英语修辞 翻译技巧
电影《和声》中的语言修辞艺术 篇6
一、 电影中修辞的作用
电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语言。电影语言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电影中的天然语言部分(对话、独白、旁白、字幕等);二是指电影中非天然语言的形象性表达部分(画面、声音)。当我们把电影视为一种语言时,必然会涉及到电影语言的修辞问题。在电影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总是力求充分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增强电影语言的表现力,使得电影能够更好地表现主题,更生动地塑造艺术形象、更完备地传达影片的思想主旨。这种为了达到自觉的审美目的而艺术地使用电影语言的艺术追求就是电影语言的修辞艺术。
如何更好的运用视听技巧和艺术手段去传情达意,以便更形象生动地表达影片的思想内涵正是电影修辞所要实现的。
二、 象征手法在影片《和声》中的运用
电影中的主要场景就是监狱,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是一群曾杀害过自己的亲人、朋友,或犯过严重偷窃罪,或吸毒、或是黑社会分子的女人及其与犯人关系紧张的狱警。和声,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既然影片取名为“和声”,那么在这样一个看似严重不和谐的场景中,导演和编剧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和”的主题呢?
这就需要用到象征的手法——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和美妙的歌声。围绕着这个孩子,这群女人的爱心被唤起。为了庆祝孩子一岁的生日,同监狱的其他女人们要求其他女犯人准备生日礼物,布娃娃,小玩具,年纪大一点的女犯人给他做了漂亮的衣服,唱生日歌,一起照相。整个房间的气氛完全没有受到此处是监狱的影响,除了身上的囚服,每个人都像在家里一样其乐融融。
孩子起到了让一个小小的狱室气氛和谐的效果,那么音乐则起到了让整个监狱的人,包括犯人与犯人之间,以及犯人和狱警之间关系和谐的作用。监狱中的女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团体,相互之间经常出现矛盾激化、发生集体暴力的行为。狱警为了防止这群人闹事,采取严厉的手段来对待这群犯人,因此犯人之间,犯人与狱警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
场景一:一狱室内,一狱警和女犯人给小孩庆祝生日。
科长:(拿着照片)这是谁的?
下属:是我的。
科长:你还当自己是狱警吗?
下属:对不起。
女囚一:方科长,对不起。孔狱警一直说不行,但因为今天是珉宇的生日,是我硬求她拍一张的,请不要责怪她!
科长:你当这是野游吗?(撕毁相片)
……
科长:早知这样,当初就不应该犯罪的,你说是不是?
科长:谁让她不知好歹偏偏在监狱生孩子的!
一次合唱团在监狱的公演点燃了她们对音乐的热情,一个女犯人争取到了在监狱内组织合唱团的机会,大家由最初的抗拒、隔膜和难言之隐逐渐敞开心扉,因为音乐聚在一起。大家都忙着练声,准备一次又一次的合唱,最后她们的努力为自己争取到了去外面参加大型合唱活动以及邀请亲朋好友前来观看她们演出的机会。
孩子和音乐并不是两条平行的直线,两者都是音乐与爱的结合。影片中的小孩拥有良好的音乐天赋,而母亲为了孩子,由五音不全最后成了合唱团的主唱,后来,分开四年的母子也因为这次大型合唱活动得以相见。
影片也通过这次合唱演出将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完全的、彻底的演绎出来了。因为这场演出之后监狱内的犯人和监狱外他们的亲人、朋友相互拥抱和倾诉,消除了亲人之间、朋友之间的怨恨,缓解了他们的思念之苦、见到了一直想见而不能见的人。狱警和观看演出的人都因为他们而感动了。
在我看来,因为音乐和爱都是影片中的一种和声,音乐是表现形式,而爱是其深层次的。
三、影片感人至深的修辞手段——对比与反衬
影片中运用到的另一种突出的修辞手法就是对比和反衬。前文已经提到过,影片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对立:犯人之间的争斗、狱警对犯人的严厉管制、犯人与其家人、朋友之间的怨恨。妻子错手杀了自己的丈夫,女儿杀了虐待她的继父,徒弟误杀了自己的师傅,有人杀了自己的朋友,有人放火烧了丈夫和情人住的房子等等。
场景二:新的女囚犯进来了。
女囚一:喂,新来的!
(新女囚不搭理)
女囚一:挺狂的!谁让你随便坐的,懂不懂规矩?
新女囚:如果不是想杀我,就不要惹我!
以上就是新囚犯与老囚犯之间的矛盾,为了让新囚犯明白不要在自己的地盘上“撒野”,先树立自己的权威。
场景三:囚犯母亲与女儿的对话。
囚犯母亲:金女婿还好吗?
女儿:我不是说过不要联系吗?你没听懂吗?
囚犯母亲:贤珠。
女儿:你有什么资格叫我的名字!
(停顿)
女儿:不会现在开始想当母亲了吧?你知道作为一个杀人犯的女儿生活是多么痛苦多么辛苦吗?
囚犯母亲:难道我死了你才能原谅我吗?
女儿:谁叫你死了,死了你就解脱了!给我好好活着,死一般的活着,每天都像在地狱一样,痛苦的活着!
这个对话演绎的是母亲与子女之间的矛盾,这个母亲因为发现丈夫与自己的助手偷情,一怒之下开车撞死了这两人而入狱,年幼的子女因母亲杀人犯的身份带给她们很多的痛苦。
影片开头基本上都是类似的冲突,在她们入狱之前都有过一段痛苦的经历,但是天真可爱的孩子唤起了人的爱心,同狱室的人非常团结,内心仍然期待着和亲人、朋友相见。音乐给了她们机会,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女犯人们变得积极向上,影片的冷色调,灰暗的场景越来越少,最后与亲朋好友的相见彻底地将干戈化为玉帛。
另外一个对比是当初在狱室的孩子与母亲的故事。五音不全的母亲每次唱歌孩子都会哭,晚上睡觉时的摇篮曲都只能让别的狱友代替,孩子生病的时候母亲想安慰孩子但一开口又停住了,最后歌声让母子心有灵犀,儿子走到母亲身边握住了母亲的手。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广告语言的修辞艺术 篇7
关键词:广告语言,修辞艺术,修辞手法
广告不仅要把商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而且要把美感、情感传递给他们。白开水式的广告无疑难以动人心弦。在广告如林的时代,为使自己的广告别具一格,广告创作者常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广告语言的表达效果。
一、仿拟
仿拟是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句子中的某些词语,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或句子。近年来,在各种广告中,通过仿照熟语、诗词名句以谋取宣传效果的仿拟手法得到了广泛运用,我们可以将广告仿拟大致分为下面三种:
1、成语、俗语仿拟
这是广告仿拟中出现最多的一种现象。这种仿成语或仿俗语广告其意义常常在新旧之间闪动,让人一看即知、一听就记住。例如:
洁士灭蚊,默默无蚊。(洁士电蚊香)
身在伏中不知伏。(科龙空调)
2、诗文、名句仿拟
这种仿拟是仿照那些千古流传的诗文佳句作成新句,利用诗词的文化蕴涵和它们在民间固有的影响为产品作宣传。例如:
年年岁岁雪相似,岁岁年年豹不同。(雪豹皮革行)
衣带渐宽终不悔,常饮宁红减肥茶。(宁红保健减肥茶)
3、歌词、戏词仿拟
这种仿拟是仿照大家熟悉的歌词或戏词构成的。例如:
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添了学习机;
你拍二,我拍二,游戏学习在一块儿;
你拍三,我拍三,学习起来很简单;
你拍四,我拍四,包你三天会打字;
你拍五,我拍五,为了将来打基础。(小霸王学习机)
太阳最红,长虹最亲。(长虹电器)
二、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食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在广告中运用比喻可以形象地强调产品或企业的某一特征,便于人们加深印象。
1、明喻
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像……似的”等一类的喻词。例如:
让您的肌肤像婴儿般柔嫩。(强生婴儿皂)
甜蜜如拥抱。(阿尔卑斯奶糖)
2、暗喻
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和明喻比起来,暗喻显得更加自然温和,在潜移默化中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例如:
电话就是你的高速公路。(贝尔电话)
写实就是爱。(理光相机)
3、借喻
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中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借喻通常适用于人们熟悉其性能的产品上。例如:
快腿勤务员。(美国联邦快递公司)
爱劳利,随身的绿荫。(爱劳利防晒霜)
三、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在广告中常见的做法是将广告商品拟人化,这类商品并不具备人的行为能力,广告则将人所具有的行为特征赋予这一事物,从而巧妙地实现广告信息的表达。拟人可以使语言形象化,同时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例如:
我就是您的秘书。(贝尔电话)
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肠润茶)
四、反复
反复是指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广告语中的反复辞格一般用来强调某一产品的利益或性能。广告语言中的反复大致可分为三种:
1、连续反复
连续反复是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出现。广告语中的连续反复多是商品品牌名称的重复。例如:
丰华丰华,笔中精华。(丰华笔)
盾牌,盾牌,可靠的盾牌。(盾牌头盔)
2、间隔反复
间隔反复是相同词语或句子的间隔出现,即有别的词语或句子隔开。间隔反复中最常见的是同一个语言单位的重复。例如:
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美菱冰箱)
面对面的关怀,面对面的爱。(中萃方便面)
3、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的综合运用
有时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交错使用,使得短短几句话中接连反复,增强了宣传力度,加深人们记忆。例如:
强人!强人!强人牌洋参丸祝您成为身体健壮的强人!祝您成为事业兴旺的强人!(强人牌洋参丸)
时代需要英雄,改革需要英雄。英雄牌多种书写工具,将陪伴四化建设的各种英雄,开拓知识新领域,登上辉煌的科学高度。英雄,英雄,英雄金笔,金笔英雄。(英雄牌金笔)
五、夸张
夸张指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它常常通过对事物不同程度的变形、夸大或缩小来表现广告。它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性和冲击力,并启发想象,引起人们感觉上的震荡,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将它倒入杯中,杯子也会发出欢呼声。(美国莱卡特饮料)
哪怕你稀释一千倍,它依然有着纯正的奶香。(炼乳)
这些广告都是对商品的某一特征做了一定程度的夸大,这种夸张一般都是从商品的健康承诺出发,来适当地加以强调变形。有的夸张广告并不直接阐述商品的功效而是故弄玄虚,以幽默诙谐取胜。例如:
当心!这窗户是安了玻璃的!(国外某玻璃清洁剂)
因为香烟加长了1.5厘米,可能会发生很多趣事,例如被夹在电梯门缝里,或者烧破您眼前的报纸,甚至将谈话对象的胡子烧焦。(国外某香烟)
六、对偶
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对偶需要声调、词性、词义和句式的巧妙配合。在广告中,因其形式优美、音律和谐,所以能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同时便于记忆。
1、正对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以并列关系的复句为表现形式。例如:
钻石等级,旗舰风范。(蓝鸟汽车)
更多信息更实用,更具趣味更好看。(三联生活周刊)
2、反对
上下联标是一般的相反关系和矛盾对立关系,借正反对照、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本质。例如:
狂热中追求冷静,冷漠中渴望热情。(某空调)
臭名远扬,香飘万里。(臭豆腐)
3、串对
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两联连接成复句,一顺而下。例如:
召唤东方男性阳刚之气,尽显中国男人不凡气概。(杉杉西服)
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保护动物”公益广告)
七、双关
双关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恰当地使用双关,一方面可是语言幽默,饶有风趣;另一方面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而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广告的表现力。
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例如:
一贴见笑。(东方活血膏)
趁早下“斑”,请勿“痘”留。(某化妆品)
2、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比起谐音双关,语义双关更为常用,广告中运用双关的手法大多属于语意双关。例如:
双脚不再生气。(达克宁霜)
法莫替丁,不服不行。(法莫替丁胃药)
八、回环
回环是指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回环可以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例如:
万家乐,乐万家。(万家乐电器)
你眼里有别人,别人眼里有你。(照相机)
通过大量广告实例的分析、探索,可以总结出常用的广告语言的修辞艺术包含了以上这八个方面。其鲜明的特点与朗朗上口的方式可以让人更为清楚地了解现代广告语言的特点。同时,通过对广告语言的深入研究,必将为商品经济和广告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新祥.广告语言修辞策略[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2]倪宝元.修辞手法与广告语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江南.汉语修辞的当代阐释[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小说《报告政府》的语言修辞 篇8
《报告政府》是韩少功的一部中篇小说, 作者以其敏锐的触觉和深刻的洞察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人知晓但却从未真实窥见的监狱世界, 刻画了一批鲜活生动、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既精彩又紧张, 既真实又感性, 充分体现了韩少功特有的智性和幽默。略带油滑的文字, 让读者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之后回味出各色人等的不幸与悲哀, 残酷则被隐藏在镜子反射的光线之中。
小说的可读性极强, 除上述原因外,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上。通俗易懂、接近生活的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整部小说犹如一部电视剧, 剧中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引起读者共鸣, 显示了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
小说语言的辞格分析
修辞, 是指为了增强语用表达效果, 对语言要素进行的选择、加工和调整。修辞格, 简称辞格, 是在修饰、调整语言, 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中形成的具有特定表达作用和特定表达形式的特殊的修辞方式或方法。 (1)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论及, 修辞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 消极修辞旨在使人“理会”, 积极修辞却要使人“感受”, 而使人“感受”, 则“必须积极地利用中介上一切所有的感性因素, 如语言的声音、语言的形体等, 同时又使语言的意义带有体验性和具体性。每个说及的事物, 都像写说者经历过似的, 带有写说者的体验性, 而能在看读者的心里唤起一定的具体形象” (2) 。小说中超过十分之一的文字都在使用积极修辞手法, 这在刻画人物、临摹场景、渲染气氛等方面, 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恰如其分的积极修辞手法的运用, 不仅增强了表达效果, 更明朗了作者的表达意图,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从而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下面着重谈一下这篇小说的几种典型的修辞格。
借代———特点鲜明。借代是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段之一。甲乙两事物存在某种关系, 便把甲事物藏去不说, 借与之相关的乙事物来代替, 这种修辞手法叫借代。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借代手法, 示例如下:
(1) 胭脂脸站在仓门前候着, 一候就是一两个时辰, 直到仓门打开时, 警察是来提别人问话或接见, 不关他什么事。
(2) 两只眼睛出来了, 又有两只眼睛出来了, 又有两只眼睛出来了……一共八对眼睛爬出了井口, 一对也不少。
(3) 按摩女郎把这事偷偷告诉了两个囚友。
(4) 若放风的人发现了敌情, 一声口哨, 厨师赶快熄火, 不会让路过的警察有所察觉。
骨文。
(6) 他指着一个女子, “要你去矫正牙齿。为什么不去?一嘴桂林山水, 还不把客人吓出十万八千里?”
上述诸例中, 作者运用借代时并没有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物, 而是抓住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有鲜明的代表性, 让人一见就知道所指代的本体事物。如“眼睛”指越狱不成被困下水道肮脏狼狈的犯人;“桂林山水”指代参差不齐的牙齿;“甲骨文”指代牢头写的字。
作者特别注意结合上下文。借代如果脱离原文, 读者必然会疑惑不解, 不知所云。但一旦联系上下文来看, 便会觉得特点鲜明、形象突出、具体生动, 非常贴切。如“胭脂脸”指代用玻璃刮破脸后的精神错乱的犯人“小脑袋”;“按摩女郎”指代被好色管教吃豆腐的女犯;“厨师”则临时指代能因地制宜利用有限条件在监仓里做饭的瘸子。
通感———别有情趣。通感又叫移觉, 借助人的感觉的转移, 用这种感觉器官的感受去描写那种感觉器官的感受, 有意使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觉沟通起来。示例如下:
(7) 从他突然溶化如泥的五官来看, 从他立刻扭腰和跷起小手指的青春活泼来看, 手机里想必有女人的香风扑面。
(8) 他们生活在蒸笼里, 脾气想必都在高热和膨胀, 哪怕是一句好话出口, 都是凶狠狠地烙人。目光这么一盯, 就能在我身上戳个洞。咧开大嘴一笑, 热浪就能在我脸上燎起火泡。
(9) 我有些惊讶和兴奋, 甚至相信只要我这样全神贯注地守住, 我就如同在两只鞋底上装了窃听器, 能远远地听出行走者的一切, 听出他到了哪些地方, 见了哪些人, 做了哪些事, 包括放出什么样的哈欠和发出怎样的长叹……
(10) 他叫了一声“哎哟———”大概是脚踝被别痛了。我事后回想起来, 这一声轻得像蚊子叫, 但它是一个人留给9号仓最后的声音, 真真切切地扎在我心里。
由于能把两种或多种感觉沟通, 能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去捕捉形象的内涵, 因此, 好的通感往往出人意料, 耐人寻味, 别有一番情趣, 使人们对人和事物的领会更加深刻, 艺术享受也更加丰富。
例 (7) 中两个连用的“看”本属视觉, 却将其与“香风扑面”连用, 通感为触觉, 突出了“老魏”表情变化的夸张;例 (8) 中的“好话”本属听觉, 作者却用“烙人”与之搭配, 将听觉与触觉沟通起来, “盯”和“笑”本属视觉, 却能“戳个洞”和“燎起火泡”, 通感为触觉, 让读者更为直接地体会狱中囚犯焦躁不安的精神状态;例 (9) 中的“听”本属听觉, 作者却将其与视觉 (见了哪些人, 做了哪些事) 沟通起来, 把主人公欲知牢头奔赴刑场的过程和遭遇的心理活动立体地呈现出来;例 (10) 中“哎哟———”本是死刑犯的叫声, 却是“扎在我心里”, 一个“扎”字让读者真切地体验了死刑犯震撼, 将听觉与触觉沟通起来, 有身临其境之感。
夸张———新鲜活泼。夸张是故意把话说得超过客观事实和实际可能的一种修辞格, 是一种言过其实的说法, 主要是为了表达的需要, 更突出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更好地渲染环境气氛,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陈望道先生认为, 夸张分为普通夸张和超前夸张, 所谓超前夸张指的是“常将实际上后起的现象说成在先呈的现象之前出现的倾向” (3) , 即故意把实际上后来出现的事提前说出。示例如下:
(11) 我的心已跳到了喉头, 怕军官一气之下, 稳不住指头, 黎头的脑袋就要穿个洞, 透透风, 一注鲜血喷到墙上去。如果再加几个人稳不住指头, 我们大家今天就要一阵狂舞狂跳, 落下全身的筛眼了。
(12) 我看见他的电棒头已经逼近过来, 逼近我的鼻尖, 知道自己马上要发出一股焦煳味, 就要头发竖立和眼球外突, 整个身子跳到天花板上去。
上述两例都属超前夸张。例 (11) 是对主人公“怕”的一种夸张描述。故事背景是:杀人犯“大嘴巴”要被带走执行枪决, 牢头“小斜眼”因不满警察动作粗暴而发出怒斥, 要求“手脚轻一点”。结果却发现, “仓里死水般寂静”, “室外突然发出一片哗啦啦子弹上膛的声音。我到这一刻才发现, 高高的监视窗外, 全是武警士兵们警惕的眼睛, 还有黑洞洞的枪口。放风室那边也是一片应声而起的子弹上膛声。……一见这边有反常事态, 那边就开始紧急增援, 井口上整整一圈射灯全部打开, 白炽光铺天盖地倾泻而下, 刺得我们睁不开眼睛, 照得连任何一只蚂蚁也无处藏身。”“我们都抱头蹲下去了, 只有黎头还横着一只眼, 额头紧紧顶住手枪, 甚至顶得军官退了一步。……”气氛如此紧张, 出现任何结果都是可能的。作者运用超前夸张的手法, 通过对预想结果的超事实描述, 把“我”预料的结果形象地表现了出来:“黎头的脑袋就要穿个洞, 透透风, 一注鲜血喷到墙上去”“落下全身的筛眼了”, 突出了双方对峙的紧张态势。
例 (12) 则是主人公对“电棒”击打后果的一种夸张描写。之所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 是因为作者在前文对电棒的威力作了描述:“他 (车管教) 用电棒指定一个台灯架, 一按电门, 棒头立刻啪叭一响, 白中带蓝的光团爆出, 震惊得台灯架一跳。”因此, 在主人公看来, “ (电棒) 逼近我的鼻尖”接下来的结果必然是“发出一股焦煳味, 就要头发竖立和眼球外突, 整个身子跳到天花板上去”。虽合情合理却又言过其实, 具体形象, 新鲜活泼, 读者读来不但不会产生混淆, 反而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异称———丰富多彩。对同一个人, 从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给以不同的称谓或称说, 这种修辞手法叫异称。异称来源于不同的试点和角度, 不同的试点和角度又是由于同一人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示例如下:
“强哥, 把他交给我!黎头, 我好久没锻炼身体了!大哥, 我昨天输了三根烟, 正憋着一肚子火哩……”
“强哥”“黎头”“大哥”都是九号仓犯人对牢头的异称。实际上, 在整篇小说中, 作者根据身份、场合、感情色彩的不同对其冠以不同的称呼多达11个。
“我”未知其身份时, 称其为“小脑袋”:天搅了老子的好梦, 早不来晚不来, 老子一梦到表妹你就来!”
命令“我”唱歌时, 又成了“发令者”:
“我还是犯糊涂, 不仅没法对接发令者交错的目光, 而且不大相信自己的耳朵。”
后来发现他“一只眼混浊不明, 还有点斜视, 因此两眼放出的目光处于交错状态, 一道正面射过来时, 另一道朝右上方斜过去了”时, 改称为“斜视眼”:
“我的音色和腹部共鸣一定镇住了他们, 刚唱出两句, 斜视眼就眼睛眨巴眨巴, 一条缺水的鱼, 在歌声的滋润和浇灌之下重新有了活气。”
当“我”认清了他在监仓的真实身份后, 描写他在监仓的权威时, 称其为“牢头”“黎头”“头鱼”:
“黎头今天断不会有好果子吃了。”
“牢头一个面渣团子射出去, 正中一个人的鼻尖, 算是指定了打手。”
“我们的头鱼也是残废。”
一有警察出现, 皆称其为“小斜眼”:
“我怕见不到你了。”小斜眼对她一笑。
叙述其悲惨遭遇时, 又成了“强仔”:
“强仔记住了这些话, 以为继父只是舍不得钱……”
行刑前冯管教终于叫出了他的名字“国强”。
“冯姐叹了口气, ‘国强, 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直到此时, 读者方记起, 作者曾在文中提及, 他的真实名字叫“黎国强”。作者通过异称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让人又恨又怕又怜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他也是文中最有特色, 给读者留下印象最深刻, 引起最多思考的角色, 尤其是他临死前“我下辈子不想做人了”“我不要妈, 再也不要妈了”的真情告白如一记耳光打在每一个人心上, 使读者深陷其中, 不能自拔。
结语
“文学的魅力来自于新异的人生感受与语言感受, 换句话说, 文学创作持续不断的‘新意’就在于作家能够不断掘取异样的人生意味, 不断提炼新鲜的语言形式。” (4)
《报告政府》正是这样一部文学作品。读者从中获取的, 是来自监狱的“新异的人生感受与语言感受”, 而感受的来源, 与作者“新鲜的语言形式”密不可分。“新鲜的语言形式”中, 修辞手法的运用功不可没。作者成功运用修辞手法刻画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描摹了冷酷残忍的监狱场景, 生动展示了监狱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修辞手法的掩盖下, 某些看似滑稽可笑、幽默风趣的场景实则表达了各色人物的辛酸与无奈、可悲与可怜。作者挖掘出了人性中喜与悲的两面, 寓悲于喜, 充分显示了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年版, 第41页。
[2][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2年版, 第70页, 第128页。
体育新闻语言的比喻修辞问题 篇9
新闻讲究新和真实, 而体育活动又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活动, 两者的结合意味着体育新闻语言表述必须精确到位。“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 它不仅赋予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 而且也成为人类改造世界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 语言在传递信息、存储知识的同时也构成人类接触真实世界的屏障。”由于新闻和体育活动特点的限制, 再加上语言本身存在的无法克服的缺陷, 体育新闻的撰写自然而然地极具挑战性。体育项目多种多样, 内容要求不同, 风格特征不一, 评判的标准各异, 有按时间计算的, 如跑步;有按距离计算的, 如跳远;有按重量计算的, 如举重;有按高度计算的, 如跳高;有按准确度计算的, 如射击;有按动作的难度和灵巧等判断的, 如体操;等等。体育项目的五花八门和较强的专业性对体育报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也因为以上原因, 体育新闻容易出现语言平淡枯燥且欠准确、形式程序化、缺乏鲜明特色、流于流水账式的记录形式、整体一般化等弊端。当然, 我们不能因此就消极对待, 认为既然如此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听之任之。相反, 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提高采写体育新闻的质量, 增强其吸引力。笔者认为, 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 加强语言的锤炼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而灵活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又是提升语言表现力和增强其生命力的重要的手段之一, “和语言形影相伴的修辞可以提高语言的使用效率, 产生说服效果, 促使受众改变心理现实并进而改变客观现实”。
在人们常用的二十多种修辞格当中, 最为常用的就是比喻格。新浪网站是我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门户网站之一, 它在新闻采写以及语言运用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代表性。本文拟结合2010年5月新浪体育新闻进行比喻辞格分析。
体育新闻比喻格的分析
比喻, 就是打比方。它是以人们的相似联想为心理基础, 以事物本身的相似点为客观条件, 用具体的熟知的事物来描绘抽象的生疏的事物, 用浅显易懂的道理, 来说明深奥难懂的道理, 用新鲜生动的说法, 来说明寻常平淡的事物。因此, 比喻的辞效, 是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生疏的东西熟悉化, 寻常的事物生动化。比喻辞格包括三个基本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的特点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像、似、仿佛、如、好像、一般、一样、似的、像……似的、如……一般等喻词把二者结合起来。辞式是:“甲像乙。”明喻让人们容易发生联想, 对表达的事物一目了然。新浪体育很多时候成功运用明喻, 收到良好效果。例如:5月17日的《夺冠庆典莫拉蒂仿穆帅手铐欢庆时刻穆帅罕见落泪》中有一句话如此写道:“巴洛特利像坐着飞机一样冲上领奖台。”试想一下, 我们用“快速地”来描写巴洛特利冲上领奖台, 表达效果马上相形见绌。通过使用“像坐着飞机一样”的明喻,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国际米兰实现意甲五连冠之后, 渴望已久并使梦想成真的巴洛特利情不自禁的激动喜悦之情。
暗喻, 也叫隐喻, 是比明喻更进一层的比喻, 表面上已经看不出比喻的形迹。本体与喻体之间, 干脆说“是”, 而不说“像”。这种比喻精练、含蓄、引人深思。常用的比喻词除了“是”以外, 还有成为、变成、当做、看做、化为、算、等于等。辞格为:“甲是乙”。新浪体育大量运用暗喻, 例如:“四年的时间, 李琰将中国短道速滑队打造成了一支王牌之师。” (5月17日) “王牌之师”, 顾名思义就是骁勇善战、屡建战功的军队, 把中国短道速滑队比喻为“王牌之师”, 读者一看, 立即感受到它的战斗力和昂扬斗志, 清楚地知道它是一个实力不俗、具备争金夺银的运动团体, 队员们自信乐观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 让人觉得真切、敬佩。再如:“吴敏霞和近两年进步神速的何姿将作为双子星, 继续扛起振兴中国女子跳板的大旗。” (5月11日) 用“双子星”比喻吴敏霞和何姿, 说明她们在女子跳水队的地位, 同时隐喻着人们对她们的肯定、期待和仰慕, 她们给关注跳水运动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信心。一个简短熟悉的暗喻, 就能把许多信息聚集一起, 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让读者回味无穷。
借喻是比暗喻更进一步的比喻, 干脆省略本体和喻词, 只出现喻体。从句子形式上已经看不出是比喻, 本体和喻体已经融为一体。它是比喻中最为经济的一种, 用得恰当, 能使文字简练、深刻。辞式是:“乙代甲”。新浪体育在2010年5月的报道中运用借喻时出现许多神来之笔, 如:“于是, 在这种大背景下, 中国女足从无人问津的‘苦菜花’变成了受足协关注和关照的‘香饽饽’。” (《足协悬赏百万激励女足战亚洲杯韦迪赴蓉保驾护航》5月18日) 这句话用两个喻体指代同一个本体, 即用“苦菜花”和“香饽饽”指代中国女足, 并且由这两个文化含义不同的称谓变化交接巧妙地传达了中国女足由不受重视到成为扶持重点的喜人过程。再如:“在张宁、谢杏芳淡出后, 中国女单一直缺乏领军人物……李永波直言要利用一年的时间争取让一两名小花浮出水面。李永波说:‘女队现在有六朵金花’。”“金花”、“小花”常常被用于借喻女运动员, 就像“玫瑰”或“铿锵玫瑰”常比喻女足运动员一样, 让人感知她们的可爱清纯以及奋发向上、敢于拼搏的精神面貌。下面的这句就是描述女足并用“玫瑰”借喻女足运动员的:“据了解, 足协明天还将和一家知名啤酒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该企业将拿出数百万元人民币赞助中国女足4年, 确保一直囊中羞涩的‘玫瑰们’几年内不再为钱所困。” (5月18日) 新闻标题有时也使用借喻:“《李永波:男队又把长城修起来女队正缺少林丹式核心》” (5月16日) “长城”让人感觉到挺拔、伟岸、坚固, 用于修辞男子羽毛球运动员是恰当的, 传达了当下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及集体体现出来的特点。在《百般伎俩摁不住湖人1真神
命悬一线科比都让位给他》 (5月20日) 中这样写道:“一般来说当湖人到了第四节生死时刻是由科比来得分, 但今天湖人第三节崩盘被对手抹平了两位数分差, 命悬一线的第四节, 飞侠却甘心为加索尔让位, 由他来完成拯救全队的重任。”一个“飞侠”简洁明了地把科比球技特点和他在人们眼里和球队里的地位充分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体育新闻比喻辞格运用特点及建议
以上我们结合新浪体育简单梳理分析了体育新闻中比喻辞格的运用情况, 证明了体育新闻语言的生动性和鲜活性有赖于修辞格的润饰。通过我们的考察, 在辞格的运用上, 体育新闻主要集中于比喻辞格, 这个情况得到他人看法的认证:“在我们调查的新浪体育新闻标题中, 比喻是运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格。”其实, 不光标题如此, 正文也是如此。这可以看出体育新闻修辞格运用时的偏重特点。其次, 尽管本文几乎没有涉及, 但本文同意这样的观点:由于体育运动与战争具有许多共同点, 例如强调对抗性、残酷性以及追求结果的胜利等, 使得体育新闻喜欢使用大量与战争有关的词汇和喻体, 因为这方面有人已经做出研究, 本文有意避免这方面的具体分析, 仅以别人已经获得的结论来论证:“通过大量战争语言来描述体育比赛, 这已经成为体育新闻报道一种常用的思维和写作的惯用模式。”这说明, 在体育新闻运用修辞格的分布图上出现倚重比喻的现象。
针对以上特点, 笔者尝试提出一些可能对我们更好采写体育新闻有所帮助或启示的建议:
由于体育项目五花八门, 特征各不相同, 那么使用比喻的情况包括喻体的使用、使用次数的多寡等也不同, 我们不必也不能整齐划一地设定标准要求它们, 但是对待有些东西我们必须谨慎。首先, 我们必须尊重语言, 既发挥它的信息功能, 又发挥它的美学功能, 在准确性的基础上赋予它以美的因素。“语言的信息功能的核心是外部的情况, 某一话题的事实, 语言之外的现实, 包括报道的观点和理论。”“语言的美学功能是指语言用于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 首先通过真实的或者想象中的声音, 其次通过它的隐喻。”
注重语言的两大功能在新浪体育栏目得到比较好的体现。“昨天, 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桥牌比赛在合肥揭幕,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除了中国首个世界桥牌特级大师福中将等高手外, 吸引人眼球的还有‘两栖选手’———围棋棋圣聂卫平。” (5月18日) “没有硝烟的战场”意味着比赛的激烈, 让读者心里为之一悬, 产生进一步了解赛况的欲望。“本次比赛头号种子选手王皓在下午的比赛中爆出冷门, 执黑出现罕见计算失误不敌河南小将张子洋。双方在乌菲姆采夫防御中短兵相接, 张子洋表现主动抢占D线, 不断攻击黑方A7兵及D7马寻找取得优势机会。王皓急于摆脱牵制, 不慎走出一步漏招……被白方立即抓住机会连续冲兵突破摧毁王城, 遗憾败落。” (5月17日) “亚洲冠军张鹏翔今日表现抢眼, 在上午击败女子团体赛及奥赛主力得分手黄茜后, 下午又将女队另一主将谭中怡斩落马下。两队以斯拉夫防御开局, 张鹏翔执黑行棋主动, 稳固后翼之后立即调兵遣将力图在王翼大胆展开攻势, 第22步更大胆走出Ne5!以弃马突破中心兵链封锁, 长枪短炮一同瞄准白方王翼。谭中怡艰难防守城门告急……张鹏翔执黑毫不手软连续清剿白方数兵, 最终以大量子力优势成功再下一局。” (5月17日) 以上两则新闻片段很好地把比赛情况生动地表达出来, 通过使用战争性比喻, 营造出极其强烈的现场感, 让读者两不误地获取信息和美的享受。
语言的两大功能还要求我们在运用比喻时注意掌握必要的度, 超过一定限度就不是修辞了, 就会变成一种噱头, 既影响信息的传递, 也不能给读者带来任何美感, 损害了新闻, 令读者反感生厌。特别是在使用战争语言时, 更应该注意这一点。“战争隐喻以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优美的画面和语言吸引读者, 从而使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美的享受和情感体验, 满足人们娱乐、休闲的需要。”“用战争语言来表述体育比赛, 这比平实的表达生动有趣得多, 既渲染了体育比赛浓厚的竞争色彩, 还具有幽默的效果, 使体育新闻真实、准确、通俗、形象、生动, 广大读者会感到亲切、可信、易于接受。”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战争和体育毕竟是性质不同的两件事物, 不能等而视之。战争的规则是杀戮和毁灭, 以一方的死成全另一方的生;而体育尽管充满激烈的对抗, 但是它是以平等、友谊等为主要追求目标的, 是以尊重生命为前提的, 尽管有时免不了流血, 但那只是意外, 绝对不是主流的东西, 我们绝对不能有意突出它, 否则就偏离了体育精神, 因此, 我们不能使用那些只能用于描绘战争的语言来描绘体育。比如, 有人把中国男乒选拔赛的激烈程度喻为“血雨腥风”, 是不是有点过头了?
为了语言的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是不是在继续正确到位地使用比喻辞格的同时, 应该努力增加其他辞格的使用分量呢?因为对比、夸张、顶真、飞白等等修辞格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表现力, 适当使用它们会给体育新闻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方面新浪体育似乎做得还不够, 有待加强, 否则, 久而久之, 单靠比喻修辞格的语言就会显出单调性和局限性, 新鲜的变成陈旧的, 有创意的变成套话, 语言就会或多或少失去它的功能、失去它的魅力。
总之, 体育新闻语言的优美迷人是需要修辞手段的支持的, 而其中以比喻辞格的分量为最大。但是在使用比喻辞格时, 所使用的喻体应该有个限度, 最好用那些既能形象描述体育事件又符合体育精神, 对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喻体。同时, 应该拓宽修辞格的使用范围, 使得别的修辞格也能够充分应用于体育新闻中。
摘要:体育新闻语言不仅要准确真实, 而且要生动, 这就需要修辞手段的帮助。比喻是体育新闻借助最多的修辞手法, 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等三种基本类型。新浪体育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运用, 具有一定代表性, 同时也存在需要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体育,新闻语言,修辞
参考文献
[1].姚喜明、王惠敏:《语言的力量和修辞伦理》,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 。
[2].武占坤:《现代汉语》,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注:本文中关于比喻的有关知识均参照或引自此书) 。
[3].易琳:《新浪体育新闻标题的修辞学分析》, 《语文周刊》, 2007 (3) 。
[4].张滨、郑振友:《体育新闻语言中战争隐喻的理据分析》, 《体育文化导刊》, 2007 (1) 。
浅论“赵氏小品”语言的修辞策略 篇10
小品, 就是小的艺术品。狭义的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 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 形态自然, 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各个角色的性格和语言特征,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喜剧小品。“赵氏小品”是以赵本山为主要演员, 以东北方言为基础方言, 以诙谐幽默为表演基调, 以肢体语言为辅助表演手段的小品。“赵氏小品”自1990年《相亲》首次亮相“春节联欢晚会”, 至今已有22年之久。他的小品参加次数最多、获奖次数最多、最受观众欢迎, 许多小品语言甚至成为长盛不衰的社会流行语。
二、语音修辞策略
“赵氏小品”的言语的语音表达上, 一方面多利用同音词、谐音、多音字产生歧义, 制造笑料;另一方面利用谐音及押韵的策略产生“段子化”的台词, 不仅节奏感强, 而且富于情感, 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同音词
“赵氏小品”在表演过程中, 常常利用同音词来引发歧义, 制造笑料。例如, 《捐助》中:
小沈阳 :大爷你好。
王小利 :没好。
赵本山:他说生活美好。你说全了, 别老丢字。生活美好, 美好的生活就享受, 是不是啊? 说全它, 现场直播呢。
记者向采访对象王小利问好, 但王小利刚知道自己的钱被捐, 很生气, 不配合采访, 现场陷入尴尬。这时赵本山来解围, 将“没好”解释为“生活美好”。
2.谐音双关
这里的谐音双关是表演者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特点, 有意地使某一词语关涉两个事物, 从而造成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或者亦此亦彼的效果。例如《不差钱》中:
赵本山:来笨蛋。
小沈阳:说谁笨蛋呢啊?
赵本山:不是, 我说再点个笨鸡蛋。
东北方言中的“笨”可引申为“传统的、原生态的”。 “笨鸡”是用传统散养的鸡, 不喂食或少喂食鸡饲料, “笨蛋” 指“笨鸡”下的蛋。赵本山看不起饭店服务员小沈阳, 利用“笨蛋”的谐音双关, 既表示鄙视的情绪, 又表示要点一个用“笨蛋”做的菜。再如:
毕福剑:鱼翅就不要点了。
赵本山:鱼刺有也别点了, 我吃鱼刺有一回就卡住了么。
赵本山为了孙女能上《星光大道》而请老毕吃饭, 但忘记带钱, 因此把昂贵的“鱼翅”说成是“鱼刺”。
3.多音字
“赵氏小品”在表演过程中也常常利用多音字引发歧义。 如, 在《不差钱》中:
赵本山:这就是铁岭最贵的饭店, 苏格兰调情。 ( t i á o q í n g )
丫蛋: 爷爷, 你念反了, 苏格兰情调。 ( qíng diào)
“调情”和“情调”一低俗一高雅, 对比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逗观众发笑。
4.“段子化”的台词
赵本山:瞎么杵子上南极根本找不着北, 脑血栓练下叉根本劈不开腿, 大马猴穿旗袍根本就看不出美, 你让潘长江去吻郑海霞, 根本就够不着嘴。 (《拜年》)
在这段台词中, 赵本山想表达的信息量很大, 直白地说出来显得冗杂、啰嗦, 于是利用每一句话末尾押韵的“北、腿、 美、嘴”形成顺口溜, 富有韵律感。
这些“段子化”的台词, 功用很广泛。有开门见山的, 如: “我儿子净整隔路事儿, 让我这当爹的给她相媳妇儿。你说这都啥年代了, 我这当爹的跟着掺和啥劲儿。说不来吧他就跟我来气儿。那孩子哪点都好, 就是有点驴脾气儿。这也不怪他, 我也这味儿。等会姑娘来了我把信一交就算完事儿。” (《相亲》) 这段台词直接引入主题, 吸引观众注意力。也有衔接情节的, 如:“九八九八不得了, 粮食大丰收, 洪水被赶跑, 百姓安居乐业, 齐夸党的领导, 尤其人民军队, 更是天下难找。国外比较乱套, 成天勾心斗角, 今天内阁下台, 明天首相被炒, 闹完金融危机, 又要弹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 风景这边更好。” (《昨天今天明天》) 这段台词串说国内外时政, 为下文做铺垫。还有陈述事实的, 如:“发现没, 因为你两脚离地了, 病毒就关闭了, 所以说啥都上不去了, 聪明的智商又占领高地了。” (《卖车》)
三、词汇修辞策略
“赵氏小品”常用的词汇修辞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积极制造歧义、重复同义话语、混用语码、巧妙引用。
1.积极制造歧义
就是故意使词义偏离其常用意义, 故意割断词与事物的联系, 达到一种不同寻常的修辞效果。例如《钟点工》中:
宋丹丹 :你就拉倒吧, 你就搁家, 整个网, 上网呗!
赵本山 :我多年不打鱼了, 还哪有网呀?那么多年了。
这是利用多义词产生歧义, 第一个“网”是“网络”的 “网”, 引申义;而第二个“网”是本义, “渔网”的“网”。 再如, 在《昨天今天明天》中:
宋丹丹:我年轻的时候那绝对不是吹, 柳叶弯眉樱桃口, 谁见了我都乐意瞅。俺们隔壁那吴老二, 瞅我一眼就浑身发抖。
赵本山:哼, 拉倒吧!吴老二脑血栓, 看谁都哆嗦!
这则是利用“哆嗦”和“发抖”的同义关系, 使观众产生联想, 达到逗趣的效果。
2.重复同义话语
这种策略也就是以不同的方式故意反复地运用同义话语。也就是这样一种情景:演员不小心说错了话, 想改回来, 但绕来绕去越描越黑。这种情况在“赵氏小品”中非常多见。 例如:“那老太太长得比你还磕碜呢!你比她磕碜!她没你碜!”《钟点工》) “高大毛子是我姑爷, 我是她爹的老丈人。” (《拜年》) 。
这种策略配合东北方言, 能制造出欲盖弥彰的喜剧效果, 把东北人的直爽憨厚的性格特点幽默地表达出来。
3.混用语码
语码是社会语言学的说法, 是指任何一种语言或它的变体。“赵氏小品”中也有不少混用语码的现象, 这能够造成语体错位, 从而产生幽默效果。例如, 在《昨天今天明天》 中:改革开放富起来之后, 我们俩盖起了二层小楼。这楼盖完了屋多了, 突然跟我提出来要分居, 说搁一个屋睡耽误她学外语, 完事呢, 说这个感情这个东西是距离产生美。结果我这一上楼, 距离拉开了, 美没了!天天吃饭啥的也不正经叫我了, 打电话, 还说外语, “Hello哇, 饭已OK了, 下来密西吧”。
这是方言词“搁一个屋”、“完事呢”和外语“Hello”、“密西”的混用。再如, “初次见面, 有失远迎, 望请见谅” (《心病》) 是现代汉语与文言文的混用。
4.巧妙引用
引用就是在语言中引入成语、典故、谚语、诗词等来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在“赵氏小品”中则更加丰富, 更加贴近生活。如:“我们相约五八”、“大约在冬季” (《昨天今天明天》) 是对流行歌曲的歌名、歌词的引用;“能行吗, 现在正打假呢, 整漏了上《东方时空》就完了!” (《牛大叔提干》) “打假”是时代流行词汇;“产房传喜讯——人家升了!” (《拜年》) “我也成老豆角子——干弦子了!” (《相亲》) 是对歇后语的引用。
四、语法修辞策略
“赵氏小品”的语法修辞策略主要有不寻常搭配、改变词语结构和改变词序三种。
1.不寻常搭配
违反语言搭配的常规可以使语言活泼生动, 制造幽默效果。如《三鞭子》中:
范伟:你说谁破司机?
赵本山 :冤你啦?你这样开车不合格。
范伟 :我哪儿不合格了?
赵本山:你长的就违章了。
在这段对话中就有两处不太寻常的搭配。第一个“破” 是形容词, 后应跟名词, “司机”虽然是名词, 但是司机没有破不破之说, 因此语义上不太寻常。第二个“长的”后应跟形容词, 但“违章”是动词, “长的违章”虽然不符合语法规则, 但是结合范伟扮演的司机是个近视眼, 有碍交通安全, 用来描述他的长相又恰到其分。
2.改变词语结构
如, “我们那一老大养鸡场开业那彩是我剪的。” (《说事儿》) “你几个, 虚点心哦!” (《红高粱模特队》) 。前一个例句中宋丹丹饰演的大妈故意将动宾短语“剪彩”拆开, 炫耀了是她剪的彩。后一个例句中, 将严肃的“虚心”拆成不正经的“虚点心”, 是语言表达更加活泼了。
3.改变语序
如, 在《说事儿》中:
赵本山:你白云什么名人儿?那就是个人名儿!你说你咋这样啊?
将“名人儿”颠倒为“人名儿”, 既表达了白云自大的心理, 又表示出大叔对白云的不满。再如, 在《火炬手》中:
刘流:呵呵, 哎呀, 咱们现在还是看看网上的支持率啊! 我看看……好, 朋友们!现在网上的支持率, 大妈已经超过大叔啦!
宋丹丹:嘿!瞧瞧我的人气!
赵本山:你那是气人, 我也没少答呀!
“人气”和“气人”的直接换序直白地表达了大叔对大妈趾高气扬的反抗和落后的失落之情。
五、小结
在语音修辞策略方面, “赵氏小品”广泛使用同音词、 谐音、多音字产生歧义, 制造笑料;同时注重韵律节奏, 利用谐音及押韵的策略产生“段子化”的台词, 吸引观众注意。 在词汇修辞策略方面, “赵氏小品”积极制造歧义、重复同义话语、混用语码、巧妙引用, 既有笑料, 引人开怀, 又富有深意, 耐人寻味。在语法修辞策略方面, “赵氏小品”通过不寻常搭配、改变词语结构、巧用语序来制造幽默, 给观众以新鲜感, 让观众在不协调中体会到了幽默效果。
摘要:修辞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 利用多种语言手段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它的有效运用在赵本山的小品中得到充分展现。本文通过分析“赵氏小品”的语料, 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知识, 尝试分析“赵氏小品”言语表达的修辞策略, 讨论其表现手法与具体效果。
关键词:赵氏小品,语言学,修辞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弓, 现代汉语修辞学,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2]秦海燕, 东北方言的话语模式研究, 齐鲁书社, 2003
[3]曹石珠, 汉字修辞研究, 岳麓书社, 2006
[4]胡范涛, 从“修辞技巧”到“言语行为”, 修辞学习, 2003 (1)
礼貌原则制约下的语言修辞艺术 篇11
一、辞格选择
比喻:比喻是为了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把具有相似点的事物互相作为参照,同时组织在一段话语中,以完成一定交际任务的一种修辞方法。为了语言的生动活泼,主持人往往用比喻辞格丰富语言。请看崔永元在《实话实说·为什么抽烟》中的一例:
崔永元:那么,陈老先生,您抽不抽烟?
陈汉元:我18岁开始抽烟。
崔永元:18岁开始抽烟,当时为什么抽烟呢?
陈汉元:冲厕所。(大笑)
崔永元:真是百花齐放。(大笑声,掌声)……
对于在“厕所抽烟”,一般人可能会觉得难在大雅之堂评判,崔永元却借助比喻,把“烟花”、“水花”极度夸张为“百花齐放”,解决了这一令人尴尬的问题。因为比喻有体现说话人的态度、情感的功能,所以主持人在选用这一辞格时,最好采用具有褒义功能的喻体,这样才能体现主持人的礼貌性。
释语:也称释词,是指借用释义的形式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加以临时引申、发挥,或作形象化的说明。释语与一般词语释义的不同在于它不是客观的解释,而是借用释义的形式,赋予词语以临时性的借题发挥的意义,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它形似释义实非释义,具有风趣、幽默、讽刺、含蓄等明显的修辞效果。
我们择取《实话实说》的一个片段,看崔永元对喝酒是怎么趣说的。
崔永元:这位朋友,你谈谈,喝酒有什么好处?
男士一:以酒会友。几个人原来不认识的,到一块喝了酒以后,就能交上朋友。以后还可能继续在一块儿喝酒。
崔永元:你有许多喝酒吃肉交上的朋友吗?
男士一:不是很多,有。(笑声)……
喝酒交友,常理推论意思是交“酒肉朋友”,但崔永元却解释成是“喝酒吃肉交上的朋友”,用这个中性的解释掩盖了“酒肉朋友”的贬义色彩,维护了嘉宾的面子。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辞格叫反语,也叫“倒反”、“反话”。崔永元在主持《实话实说·甲A联赛》一期中和嘉宾刘震云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对话:
刘震云:我觉得足球的确非常有魅力。在“隆隆”的战鼓声中大家一起把球往前传,那个气势特别壮观。我觉得,它可能像一场战争,也可能像一部史诗,也可能像一部刚刚打开的大书,或者像我们这种特别耐久的人生。可惜我从小是一个农村孩子,当我应该踢足球的时候,我在踢地瓜,其实我要是踢足球的话,我觉得踢前锋肯定踢得不错。
崔永元:但是我估计现场的观众肯定跟我觉得一样,他要做前锋啊,不如做作家好。他觉得足球是一部史诗。足球比赛中场休息的时候,教练拿块小黑板,教导他的队员,说下半场你们要注意和谐,因为和谐是美,你们踢得悲壮一点,就好像史诗一样,肯定能赢……
也许人们从崔永元“欲贬则虚褒”的诙谐反语中,会对“史诗说”的正确与否做出自己的判断。而崔永元浓淡相宜的揶揄既坦诚直率,也有恰到好处的精巧,他将对方带入幽默的话语氛围,维系着节目需要的和谐气氛,既表达了观点,也维系了嘉宾的面子。
二、句类选择
快速多样的语言转换能力,体现了谈话节目主持人对受众心理的体察和善良的用心。对不同的嘉宾说不同的话,这种趋同趋新的磨合能力是衡量一个主持人的交际能力和先进性的重要方面。礼貌、得体的交流必须放在具体的交际中,下面我们就看看在特殊情况下,谈话节目主持人是如何从句类上变通的。
陈述句:主持人在与嘉宾交谈时最好多用陈述语气,少用疑问语气。采用陈述语气提问显得主持人对事情心中是有的放矢的,使人对主持人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同时也便于引出嘉宾的谈话。如果过多用疑问语气提问,就会显得主持人对嘉宾了解甚少,而使提问显得生硬、干巴,让嘉宾不好回答。因为类似的提问,只用“是”、“不是”、“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等简短的回答就够了,这显然不能满足主持人和观众的要求。
另外,陈述句可以分肯定句和否定句。同样的意思,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可以用肯定句表达,也可以用否定句表达,但语意的轻重、语气的强弱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说,肯定句的语意重些、语气强些,否定句的语意轻些、语气弱些。谈话节目主持人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肯定句和否定句才能做到尊重嘉宾,并没有一定之规,应看具体语境和表达上的需要。一般说来,如果采用肯定句式语意上能对嘉宾多加鼓励和赞赏,就避免用否定式,尤其是直言否定式直接否定嘉宾;如果采用肯定句式语意上是对嘉宾的否定,为了避免用语直露,不客气,就可以采用否定句委婉表达,这也是得体准则、赞誉准则和同情准则的要求。
疑问句:前面提到主持人在与嘉宾交谈时最好多用陈述语气,少用疑问语气,就是为了避免疑问句的直接问话对嘉宾造成不便。怎么恰当使用疑问句,本文主要就从下面两点分析。
多用正反问。正反问句在问话中有弱化问话、商询、探讨的作用,所以很多谈话节目主持人在问话中,为了嘉宾的感受和节目的顺利进行,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种问话方式。《对话·龙永图谈人才》中,主持人问了龙永图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您手下有没有比您干的更好的人?”正是“有没有”的正反问形式,削弱了问题的尖锐性,有商量的意味,比直接问“您手下有比您干的更好的人吗?”更利于嘉宾接受。
少用反问和设问。在谈话节目中,即使直接对嘉宾提问,一般也不常用反问和设问。反问句具有否定的作用,有质问的意思。虽然否定有轻有重,但总让人觉得不平等,尤其是谈话节目,主持人多用反问句,会让人产生主持人高高在上的俯视感,而让嘉宾反感,从而不合作。有时否定程度重的,会让人觉得不能接受,不礼貌。虽然有时谈话对象是犯罪嫌疑人,但是人与人是平等的,还要本着推心置腹、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原则,而不能太刻薄、太不饶人。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也不要多用设问句,多用设问句也常给人不平等的感觉。设问句一般是上对下的,比如老师对学生,领导对下属,比较常用设问。谈话节目中,主宾双方没有级别的区分,二者是相互平等的传播对象。
祈使句:祈使句多用于命令、请求、建议、警告等交际目的。在主持人和嘉宾的交流中使用命令、警告式祈使句,大多不利于完成交际任务。主持人如果要完成请求、建议之类的交际任务,就需要用语气和缓的表达方式,必要时可加诸如“请”、“麻烦”、“劳驾”等表示敬称的词语。比如节目开场,主持人一般都用“请坐”邀请嘉宾落座。使用这类祈使句不仅体现一种社会文明礼貌,更重要的是利于主宾之间的顺利开场和交流。
当然,疑问句也可以表示祈使语气,而且较之直接用祈使句更能体现主持人语言的客气和礼貌。如《相约夕阳红·老夫老妻》一期:
主持人:您分配过胡先生做什么?
黄敏:洗碗。
主持人:这个活要说也不重,是吧?
本期嘉宾是一对风风雨雨生活五十年的老夫妻,尽管生活当中二人有诸多的不同,但幸福还是多于矛盾。“这个活要说也不重,是吧?”就是主持人了解他们在做家务活上有分歧之后的一段商询问话,看似疑问,实则祈使,正是主持人面对年长嘉宾的礼貌方式。
感叹句:感叹句的修辞功能重在突出感情。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感情直接影响嘉宾的感情,进而影响节目的流程。如《艺术人生》采访蔡琴一期,嘉宾应主持人的要求,现场演唱她的新歌《缺口》。唱完之后,主持人立即用一个感叹句回应:“真是天籁之声!非常美!”这里赞扬嘉宾,不仅表达主持人和观众的感情,也是对蔡琴演唱的尊重和肯定,这一礼貌的表达,使嘉宾有一种被认同感,便于节目下面的进程。
三、句式选择
正常语序句和倒装句:肥胖是一个略有忌讳的话题,在《实话实说·该不该减肥》节目中,崔永元采访比较胖的嘉宾张越:
崔:现在有两种感觉,一种是别人认为胖,一种是自己认为胖。这个标准是不一样的。你自己对自己是一种什么看法?
张:我觉得挺好的。
主持人没得到想要的答案,追问到:“胖不胖?你觉得。”这里,崔永元把句式颠倒了过来,避免了直接问张越“你觉得你胖不胖”这样的问题可能给她带来的尴尬,微妙地把握好了分寸感,体现了他真诚礼貌的交际素养。
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在遇到一些尴尬或忌讳问题时,就可以用赞誉准则为指导,把难于启齿的话语或不礼貌的内容弱化,采用倒装句式,放在句子后半部。
完全句和省略句:在《实话实说·该不该减肥》节目中,崔永元问过张越“胖不胖?你觉得”后,接着问嘉宾唐杰忠:“唐先生呢?”省略了谓语“觉得”和宾语“胖不胖”,既简洁又有对老艺术家的尊重。
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就可以采用省略句式把有可能对嘉宾不礼貌的话语省略掉,避免不敬和尴尬,符合赞誉准则和同情准则。
(作者单位:河南周口师范学院)
新闻语言模糊语的修辞作用 篇12
一、模糊语言的理论渊源
语言的模糊性是随着模糊理论的建立而被提出来的。1965年查德教授在名为“模糊集”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模糊”概念。文章指出: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所遇到的客体, 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这种不能精确划定范围的“类别”, 在人们的思维中, 特别是在模式识别, 信息传递和抽象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 我国著名学者伍铁平把模糊集理论引入国内, 伍铁平先生将词划分为模糊词和精确词, 他认为模糊词表达的是语义内容明确, 但界限不清楚的客观对象。也就是模糊词语表达的概念是内涵明确, 外延不明确。比如“这里的景色美”, 这里的“美”就是个模糊概念, 每个人对美得理解和感受不同, 有多美, 美到什么程度都没有具体说。人们在表述事物时总是希望可以运用精确语准确描述事物, 其实很多时候模糊词语可以简练的概括精确语无法表述清楚的事情, 达到出其不意的修辞效果。客观事物的模糊性, 决定了模糊语普遍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 并具有特殊的修辞作用。
二、新闻模糊语的修辞作用
新闻语言模糊语的构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词义模糊, 是指语词本身模糊不清, 词义所指没有确定的“界限”, 如某篇消息中“过去”、“内地”、“大量”等等都属于“词义模糊”;一类是语义模糊, 这类模糊语其实拆开看单个词语, 都是清晰准确的, 但是整句的主体意思却是模糊的。来看一则新闻: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声明, 指出某国外交官在伊期间展开与身份不符的活动, 勒令五日内必须离开伊朗。这里字面意思是与身份不符的活动, 实际是指控对方搞间谍活动或危及国家安全的事宜, 出于外交礼貌, 运用模糊语义来表述。
在新闻写作中, 模糊语言的使用符合新闻传播中受众阅读心理定势、政治原则、传播策略的要求, 利用模糊语言没有标准的界限、没有准确的数量、没有确定的指定对象的特点, 达到对信息真实准确性的控制, 避免记者掺入自己主观性的倾向后违背新闻的客观性。
新闻模糊词语使新闻表达更严谨、准确、全面、自由、准确、委婉, 在新闻作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修辞作用。下面透过新闻实例从四方面具体剖析模糊语在新闻传播中的修辞作用。
1. 模糊语言具有较强的概括性
模糊语言本身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模糊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力, 能简洁明了地帮助人们从整体上把握客观对象。如果一篇新闻报道对事件的细枝末节全部不遗余力的详细描述, 眉毛胡子一把抓。表面上看来是精确细致, 其实则是画蛇添足, 使报道变得繁琐冗长。反之, 作者如果能用模糊语言取而代之, 省略不必要的细节, 则会使文章主次分明。来看2008年8月25日人民日报《这是中国的奥运这是世界的奥运!》中的一段:
来自世界各地的1万多名运动员是奥运会的主角, 也是最深切感受到北京热情拥抱的人。先进的体育设施, 舒适的奥运村, 便利的交通, 细致的工作人员, 微笑的志愿者, 这一切都让运动员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迎接大赛。“北京奥运村是奥运史上最美、最舒适的奥运村”, 运动员们把这种感受传向四面八方。国际奥委会奥运会执行主任费利对奥运村、场馆、交通和志愿者赞不绝口, 认为北京奥组委工作出色。
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很多模糊语言。如“一万多名运动员”, 在这里就不再说明究竟是一万几千几百几个运动员, 更没有必要说明这一万名运动员是谁;“运动员把这种感受传向四面八方”, 也没有必要为了精确而说明哪四面八方;“最美, 最舒适的奥运村”, 美到什么程度, 哪些景物和建筑看起来特别美, 最舒适在哪里, 哪些基础的设施让运动员感到舒适, 在这篇从宏观宣传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通讯中都没有必要再进行细致入微的详细描写, 解释得更具体反而多余, 从而偏离了整篇新闻稿件的中心思想。因此, 使用一些模糊性词语反而让新闻作品更加概括准确。
2. 模糊语言比较生动活泼
生动活泼是模糊语言修辞作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 能使原本理性、枯燥的新闻报道变得鲜活生动, 立体丰满, 从而有效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来看2009年9月20日体坛周报《9.20刘翔重新起飞》中的一段:
本周日 (9月20日) 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将成为“飞人”新的起点。与一年前相比, 刘翔最显著的变化是他的那一双“大脚”——为了保护跟腱伤口, 他不得不在足部垫上一块海绵软垫, 这让他的战靴突然长大了半码 (从42.5变成了43码) 。
为了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 记者在写这篇报道时使用了“起飞”“飞人”“战靴”等一些模糊辞格, 把刘翔喻为“飞人”, 把刘翔再次参加比赛, 形容为“重新起飞”, 比喻借代的使用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简单的词语盘活了整篇报道, 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深入浅出, 意味深长。
3. 模糊语言比较灵活、自由, 表述留有余地, 避免绝对化
准确及时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是随时变化和变动的
尤其是在预测性新闻报道中, 事件的未来发展具有随机性, 走向和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 如果对事件做精确的预测反而违背了新闻客观真实的原则。这时模糊语言的灵活自由可以避免表述的绝对化, 给事件的发展报道留下余地, 比精确语言更能准确的反映新闻事实。来看2009年2月3日郑州晚报《郑州地铁终于有“证”了》中的一段:
郑州地铁终于有“证”了, 昨天下午记者从郑州市轨道办获悉, 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08——2015) 获得国务院批准, 郑州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和2号线一期建设方案也将在近期实施。据悉, 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有望今年上半年正式开工, 2号线一期工程有望下半年开工建设。
在这里作者使用了“近期”“据悉”“有望”等模糊词语预测地铁的未来建设, 虽然使用的是模糊不确定的词语, 反而传递了最真实准确有效的信息, 提高了报道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避免不留余地的僵化报道。
4. 模糊语言委婉、含蓄, 能收到较好的修辞效果
政治、外事活动中词语的使用非常严谨,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争端, 产生不良的国际影响。这时对模糊语的合理使用, 可以达到既委婉含蓄的表达又明确立场的目的。特别是针对一些敏感性的话题, 使用模糊言语常常可以起到掩饰或回避的作用。来看一则新闻: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美国东部时间2月18日, 美方无视中方多次严正交涉, 执意安排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地图室会见达赖,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于同日会见。美方的行为严重干涉中国内政, 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严重损害中美关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已召见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提出严正交涉。
本文使用了“无视”“严正交涉”“严重干涉”“严重伤害”等模糊词语, 这里即义正词严的表达了我国的立场, 维护了我国的权益, 又避免了两国之间的政治纠纷和冲突。
另外在对刑事案件追踪的法制报道中, 一般对不法分子作案手段和警方侦查的方法不做过详细的描写, 多使用模糊语言, 以免引起不良效仿或影响警方破案。同时在交通事故、灾难事件的报道中, 也常常使用模糊语, 因为过细的血腥惨烈场面的描写会对受众造成不同程度的心里阴影和感官上的刺激。
综上所述, 对模糊词语的使用是语言运用中的客观实际需要, 它能恰切地表达具有模糊性的客观事物。使用模糊词语在表义上不仅给人以准确定向的认识, 还能使内容得到高度概括, 使语言表达简练。模糊语言在新闻作品中不仅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修辞作用。但并不是说, 我们进行报道时, 使用的模糊语言越多越好。关键在于掌握分寸, 该用精确语言用精确语言, 该用模糊语言用模糊语言, 关键在于让新闻。
参考文献
[1]陈灿.从羊城晚报看模糊限制语在新闻语体中的语用功能[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7, (6) .
[2]卢敏.新闻语言的准确与模糊[J].丝绸之路, 2009, (14)
[3]张莹.浅谈模糊词语的修辞效果.语言应用研究[J], 2007, (6) .
[4]马自泉.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积极作用[J].湖北师范学院报, 2009 (5) .
[5]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6]李元授.新闻语言学[M].新华出版社, 2001.
【网络语言的修辞格】推荐阅读:
网络成就的语言暴力09-18
网络评论的语言特点11-01
网络语言文化的探索05-25
网络语言的发展及特点07-17
俄罗斯的网络语言05-27
网络小说的语言特色11-27
网络文化中的语言现象08-14
网络低俗语言06-05
网络语言暴力06-21
网络语言简析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