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程课程设计(精选12篇)
核工程课程设计 篇1
工程力学是我校一门受众面广的学科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它兼有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的双重性质,既可直接用于解决工程实际中的一些力学问题,又是其它许多学科领域的理论基础,且对某些后续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继政治、数学、外语、物理等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第一门技术基础课,对于从校门到校门,工程应用知识匮乏的大学生来说,要顺利地进入广阔的专业知识领域,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对该课程进行教学创新是必要而且及时的.在工程力学课程的学习中开展课程设计,就是一种教学创新的尝试.与现有报道的以零件设计为主的相关课程设计[1,2,3]不同,本文介绍的课程设计是基于“大科学”观理念[4],以工程产品为对象,以知识的连贯性为出发点,注重的是知识的融会贯通、课程与工程实际的紧密结合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
1 课程设计方案
1.1 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通过工程力学课程设计,将原本孤立的各部分内容系统的连贯起来、将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工程力学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使古典力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1.2 课程设计的构成
取工程中常见的简易起重装置为设计对象,主要由电动机、联轴器、各种传动轴、齿轮对、鼓轮、支架、钢丝绳以及被吊重物等多种机械零件组成,如图1所示.
1.3 课程设计的要求及考核的知识点
总的要求:设计是开放式的,任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本课程的程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具体要求:
(1)设计时可选择以下两条途径之一,一是先给定被吊物的最大重量,再自鼓轮到主动轮,最后确定所需电机功率;二是先给定电机功率,再自主动轮到鼓轮,最后确定能吊起重物的最大重量.
(2)对连接联轴器的螺钉要进行剪切和挤压强度计算(螺钉个数、直径和法兰盘的厚度均可自定或选个别量由强度条件定).该部分主要考核剪切和挤压强度计算.
(3)对主动轴要进行扭转强度或刚度计算(轴径、轴承间距和齿轮传动比等可自定或选个别量由强度或刚度条件定).该部分主要考核扭转强度或刚度计算.
(4)对从动轴要按弯扭组合变形选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计算(轴径、轴承间距和鼓轮半径等可自定或选个别量由强度理论定).该部分主要考核弯扭组合变形强度计算.
(5)对支撑杆要按细长压杆进行稳定性计算(杆长及杆与地面间夹角设为相同,并可自定或由稳定性条件定).该部分主要考核压杆稳定性计算.
以上5个方面的内容要求编一个通用程序,并做出至少一个具体的算例.
课程设计可由3~4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同时也鼓励在符合课程设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学生自选设计对象和自定设计方案.
2 课程设计效果和总结
为了及时了解和听取学生对课程设计的评价、意见和建议,项目组特意设计了“工程力学课程设计问卷调查表”,并于课程设计结束后,向每届试点班发放.调查结果表明,100%的学生赞成在工程力学中开展课程设计.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关于本课程设计的效果可归纳如下几点:
(1)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构建了课程的知识体系.课程设计让学生学到了最实际的东西,巩固和加深了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理解,对诸如应力、剪力、扭矩、挠度、压杆之类的零散知识,通过课程设计串联了起来,使得轻松地构建了课程的知识框架、对知识的掌握趋于全面,对繁多而难记的力学概念和公式,也变得明了清晰.
(2)培养了学习热情和兴趣,为学生大胆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具体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成就感,从而对此充满学习的兴趣.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为了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同学们都在努力寻求最佳配置,大胆设想,大胆创新.这对于教育来说是件好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进步,才能发展.
(3)给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部分学生4人一组,组内实行具体分工加集体讨论,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使之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又很好地解决了时间紧任务相对较重的矛盾.
(4)选题具有代表性,给课程设计带来很好的效果.由于选题基本覆盖了工程力学课程所授知识的重点内容,在课本上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实例,从而使课堂和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加之选题和要求既抓住了知识的大致方向,又给予学生足够大的发挥空间,虽然都是同一份选题,但学生不仅可从强度或刚度校核、截面设计、确定许可载荷等不同方面着手,而且可选择对主动轴、从动轴、支撑杆等零件的横截面面积、长度等诸多参数进行设计,因而使得方案丰富多彩、各具特色,避免了答案的千篇一律.
3 结束语
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开展课程设计,既梳理了课程内容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又理论联系了工程实际;既增加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既加强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又提升了课程的地位与品位.由此可见,工程力学课程设计的开展可谓一举多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本课程中开展课程设计是新的尝试,这方面的报道少见,我们在这方面的率先工作时间不长,积累的经验还不够,在此介绍我们的做法和产生的效果,一方面说明开展工程力学课程设计深得学生的肯定和欢迎,另一方面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从事力学课程教学的同仁也参与其中,共同推进教学改革,为提高力学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铭翔.《工程力学》课程设计选题一例—双翻式折椅的力学计算.海化科技,1994,15(4):36~38
[2]朱伟民,聂玉琴,董心等.材料力学教学与实际工程结合的课程设计.试验技术与试验机,2001,41(1,2):39,60
[3]苏继.浅谈工程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福建高教研究,2005(4,5):92~93
[4]吴征威,杨维纮.以“大科学”观进行力学教学.力学与实践,2006,28(5):73~74
核工程课程设计 篇2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相当成熟,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建设属于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中获取与企业战略相关的价值信息,及时在企业内部传播,更好的应对市场的需求。
本设计结合公司网络的实际需求,通过对企业进行需求分析,计算企业各个楼层的信息点,规划企业IP地址,划分VLAN,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综合布线设计、服务器架设和网络安全等相关内容,通过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进行网络仿真配置和安全设计,给出了X公司网络规划设计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络;Cisco Packet Tracer;信息化
第一章 引 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对信息产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深远的影响,市场的全球化竞争已成为全球趋势,如今中国正在向市场多元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对企业来说,在调整发展战略时,时时考虑到市场变化,而这一切也将以网络信息化平台作为基础,处理复杂的市场数据。借助计算机网络原理及网络规划技术,保证网络的高速安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或正在考虑使用Internet技术,建设企业网络信息平台。
随着Intranet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应用到企业中的各个关键部分,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建设企业信息化平台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促进信息交流,适应现代化办公的要求,建设企业网络是企业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信息所蕴含的价值,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越来越明显,现代企业之间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互联网,企业相互之间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可以减少企业成本,保证信息的实时性;企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宏观政策和市场变化的了解,也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查阅,企业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低成本传播,减少企业成本。
有些企业根据其行业性质等对于网络有着更高的需求。比如金融企业,它们对网络有一点十分重要的需求,那就是网络的畅通,流量不可断。网络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公司业务的运行。所以对于这些企业的网络设计必须考虑到流量等细节问题。
网络安全问题是网络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中国的网络发展较晚,网络的安全没有作到尽善尽美。而且很多早期起用的网络无论从结构还是技术上都存在很多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这也导致了网络的安全性差。在企业的某些关键部门(如财务部等),如果让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中的漏洞进行入侵进而窃取商业机密文件,对企业所造成的是不可挽回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危害,可见保证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当然,企业也会对一些细节问题提出要求。比如市场部门可以上网查找资料而技术部门不可;或者在时间上限定企业各个部门的上网时间;或者高层领导组可以访问财务部门的档案文件而其他部门则没有这样的权限。满足企业的要求都是网络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1.2目的和意义
企业内部互联网主要采用因特网技术,但它不同于国际互联的因特网,它是一种企业的“内部网”。近几年来越来越得到广泛地应用。企业内部互联后搭载于互联网上,用于企业相互传递信息的,所以,它属于独立性质的网络,并可以向社会开放。企业内部互联网与因特网的性能基本相同,企业员工可以浏览本公司的信息资料,可以发送电子邮件、访问服务器、编辑文件等等。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在外地设有许多分支机构。这时,为加快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企业需要将总部和各分支机构连接起来。远程企业对网络的需求是:通过internet接入, 在整个公司实现数据快速传输、办公自动化,最终实现企业无纸化办公;企业拥有自己的IP地址和域名,在公司主机上建立网站,向外界宣传企业形象、公司各项业务、活动及最新成果等;以IP电话方式节省企业大部分的长途话费,亦可通过IP网络来实现视频会议;整个公司需要一个运行可靠、费用合理的通信系统;实现各种网络服务;建立一个功能全面、使用方便的管理信息系统,使总公司与各地分支机构之间的业务审批电子化,各项工作能够协同完成。
基于各种现实问题,本文从计算机网络技术入手,详细地设计网络建设的实施方案,以达到先进、安全、实用、可靠的目标.对该企业的组网需求进行分析,设计主干网络,综合布线,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方面。实现结构化布线、网络的设计与规划、资源共享、接入Internet、[11] http://
[12] Todd Lammle.CCNA学习指南.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455-484.[13] http://bbs.51cto.com/thread-893682-1.html [14] http://wenku.baidu.com/view/1ad9a1116c175f0e7cd13751.html
[15] http://network.51cto.com/art/201204/330198.htm
浅谈采矿工程井巷课程设计 篇3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环境调控与能源管制,能源开采得到控制,合理开采让人们进一步重视起来,巷道设计的合理化是其中一个重要节点,为此部分大学将井巷设计并入教学环节,让在校大学生将理论很好的应用其中,扬长避短,在实践与理论学习中更好的抓住细节,为未来专业化人员的需要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就作者亲身经历和长者经验作出总结,为其他设计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合理化;井巷设计;细节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control and energy control and energy extraction under control, reasonable mining make people further attention,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he design of roadway is which is an important node, for a part of the University of the roadway design incorporated into teaching, let the college students applied the theory, foster strengths and circumvent weakness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o learn better grasp the details, for the future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need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the elderly experience to make a summary of the and other designers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Key words】Reasonable;Roadway design;Details
1.井巷课程设计
随着国家整体战略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变,传统的依靠能源开发提升经济水平的思想已经逐渐发生转变。除此之外,能源的不合理开发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也被重视起来。为此,为使能源合理开采,能源开采技术的提高必须得到发展。井巷设计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井巷工程作为地下各种矿物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始至终贯穿于矿山的整个设计生产过程,是矿山生产的基础,井巷工程是煤矿基本建设中的重点工程,其工程量和投资额一般占到煤矿建设的60%以上,井巷工程建设的工期直接影响着煤矿建设的整体速度。而煤矿建设的早日完成,对企业后续的投产、维护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全面、系统地提高井巷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建设速度、缩短建设周期,对煤矿企业来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巷道的合理设计,针对矿山规模合理设计巷道类型显得尤为重要,抓住矿山特点,巷道设计中每一个细节,对巷道顺利施工起到相当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总体的经济效益,为更好的开采打下基础。
井巷课程设计并入教学大纲,为未来工作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可以在理论设计时发现的问题制定出解决方案,在工作中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好的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2.巷道设计中的部分细节
巷道在矿山开采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巷道的设计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井巷工程施工,而且对井下工人工作安全有着重大关系,合理的设计必然为矿山合理化開采带来巨大效益。
矿山的合理化设计必然涉及一些细节方面,这些细节决定矿山开采以及后期工作位置人员安全,然而往往却被人们所忽略。
2.1断面形状选择
巷道断面设计是矿井开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矿井服务年限,设计的巷道断面直接作为井下巷道施工的依据,也是进行井巷工程预算的重要依据,。不同用途的巷道采用不同断面形状的巷道,这样在支护以及巷道开采方面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2.2管缆布置
管缆布置分为管道布置和电缆布置。管道布置要考虑安全、架设和检修的方便,按规定尺寸布置即可,管缆布置要严格遵循要求,矿井下用电,电压高,而且一些通讯电缆重要性极高,必须不能受到电磁干扰。,所以电缆布置必须在井巷设计中得到重视,注重每一条布置细节,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2.3硐室设计
硐室设计作为井巷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往往需要在设计中结合一些其他因素,比如电气设备、风机安排、车辆尺寸等等,结合这些对硐室做出合理设计可以节省出大量费用。
2.4风硐的设计
风硐是连接通风机和风井筒的一段巷道,他的整个断面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要结合风机尺寸,对其做出合理设计,风硐的内壁设计要注意考虑光滑度。
2.5巷道高宽度计算,以及部分数据取舍
巷道高宽度计算保持只进不舍,尽量取整,特别是巷道净宽度以及巷道壁高根据只进不舍的原则以0.1m进级。
2.6巷道支护
巷道支护要结合矿井服务年限和围岩主要组成成分确定的岩石坚固等级做出合理选择,岩石坚固性除根据经验确定可根据普氏岩石分级法确定。
2.7炮眼布置
炮眼分为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底眼)和水沟眼。炮眼要合理分散,水沟眼布置注意离各个面尺寸,防止出错,掏槽眼合理设计倾角。
3.总结
整个井巷设计还包括机械选择、水文地质分析、施工安排等等,前面所述主要针对初学设计者容易忽略部分,部分方面并没有细致说出。在当前发展形势下,还望在学习与实践工作中更好的去完善不全面的地方。 [科]
【参考文献】
[1]《井巷工程》,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2]《煤矿开采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3]《煤矿设计手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4]《固体矿物资源开发工程》,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核工程课程设计 篇4
在生物工程的专业课程中, 《发酵工厂设计》综合性、专业性很强是在掌握基础理论、工程技能及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与该课程的理论部分相适应的教学实践环节—发酵工程设计课程设计, 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工厂的全局设计思考能力, 专业性的工艺、设备设计能力, 结合其它实习和设计经验, 完成工程学科的综合性基础训练[1]。
一、实施
因为学生在以前的外出实习中, 去过诸如食品厂、制药厂等发酵工厂, 对此类工厂有一定的直观了解和感性认识。所以本课程设计所选择的题目为:啤酒、谷氨酸、青霉素、红霉素四类工厂的平面以及工艺、设备设计。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我院教学实际情况, 我将本次课程设计教学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来完成:
1. 任务布置
本次课程设计共两个班每班30人。4类题目, 每15人完成一类。每一类题目分成若干个小题目, 抽签决定每人题目。因为本课程设计理论教学时间只有一周, 且要查阅大量资料, 任务量大, 所以课程设计的题目提前两周通知每个学生, 提前着手查阅资料, 最后集中在一周内确定设计方案、进行工艺计算、绘图。
2. 分组讨论
课程设计的每个题目都需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更需要每一组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基础, 将每一个题目分成总平面设计、工艺设计两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成若干具体的小项目, 由各部分小组成员单独完成。这样, 分工明确, 任务清楚, 又有利于相互协作。具体任务组成见图1。
在所有任务中简单的项目由一人完成, 复杂的由两人共同讨论协作完成。激发、鼓励每组学生之间充分交流, 这样才能将整个题目完成得更好。例如进行物料衡算时, 负责工艺计算的学生要与工艺设计的学生商量讨论确定相应的工艺流程, 否则当工艺流程不能最终确定时, 无法进行工艺计算的各个环节。
3. 任务的完成
整个大任务分成各个小项目后, 由各个任务的负责人之间讨论确定方案。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完成各自的任务了, 这需要查阅资料、运用以前学过的专业知识, 甚至需要查阅一些工程方面的工具书, 最后运用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完成设计制图部分。这一阶段,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 支持学生对新工艺和新设备、新理论的应用和构想, 发散学生的思维, 配合一些新兴工厂的实例开阔他们的视野。
4. 各部分整合
每个题目的各个任务分别完成后, 整合在一起构成整个题目。整合时每一大组的学生根据每个题目的特点从全局观念出发, 配合全厂的设计说明书, 对各自的任务进行局部的及时调整, 必要时, 还要全组成员共同讨论共同修改, 最终完成每个题目的设计说明书及全部的设计图纸。这一阶段, 重点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5. 考核评定
课程设计的考核评定比理论课程的考核评定有一定的复杂性, 理论课程的考核参考考试成绩, 参考标准答案评分, 而《发酵工厂设计》课程设计每个题目都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对于工厂的平面设计, 工艺流程方案的确定、设计, 设计图纸的制作等各方面条件的确定因每个设计者所考虑的重点的不同而不同。本课程设计的考核中设计说明书和相关图纸绘制占总成绩的70%, 学生在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参与情况占总成绩的20%, 以一个大组为单位每个学生向全组成员讲解自己任务部分的设计理念占总成绩的10%。最后三部分成绩加权构成每个学生的课程设计的总成绩。
二、总结
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 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来讲要达到:
1.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课程设计的完成使学生认识到要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只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还需要大量实践的锻炼。
2. 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 切身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每一个题目的任务都需要全组学生同心协力, 共同讨论商量, 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来确定最恰当的结论。而且, 在社会活动中, 很多时候工作需要团队协作共同完成, 沟通与交流是十分必要的, 很多情况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对自己的想法、做法要作一些及时必要的调整来适应大局, 同时也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
3. 课程设计的考核评定中有一项是让每个学生面对自己的组员阐述自己的设计任务, 设计理念。
这个过程考核学生的设计思路是否清晰, 表达是否完整, 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 自我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多是十分重要的。
应用上述教学思想指导在我院进行课程设计教学, 从目前的效果看, 整个的设计过程是比较顺利的, 学生反响良好。因课程设计在我院生物工程专业开设不久,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觉得还有两点不足, 一是设计的时间上, 一周的教学时间比较紧张, 只能保证重点环节的设计工作, 这样造成整个设计的系统性、连贯性有所欠缺;二是学生缺乏将自己的设计思路与实际生产问题相比较的机会, 加之大量的新型设备和工艺广泛应用, 导致学校理论教学滞后, 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明显。如果在设计后期能过针对不同的设计的题目, 带学生去相关工厂比较, 这样就能使学生掌握的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取得良好的理论学习结果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篇5
————桩基础设计
一、设计资料
1、某建筑场地在钻孔揭示深度内共有6个土层,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见表1。土层稳定混合水位深为地面下1.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作用在柱底即承台顶面):
Vk3200kN,Mk400kNm,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
承台底面埋深:d=1.5m。
2、根据地质资料,以第4层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3、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9600kPa,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为ft1100kPa,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钢筋强度设计值fy300N/mm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JG94-2008)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按照持力层埋深确定桩长,按照长径比40-60确定桩截面尺寸;
2、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和特征值;
3、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图;
4、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
5、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6、承台结构计算;
7、承台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和必要的图纸说明;
8、需要提交的报告:任务书、计算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注::
1、计算书打印,按照A4页面,上下左右页边距设置为2.0cm,字体采用宋小四号
2、图纸采用3号图幅,图纸说明即为图中的说明
3、任务书、计算书和桩基础施工图装订成一册
4、将电子稿按班打包交上来,每人的电子稿名称按照学号+姓名命名
计算书
第1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1、确定桩长和截面面积
以第4层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取桩截面尺寸为度为,桩长,设桩端深入持力层深,桩径比为48.75符合要求。
2、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和特征值
标准值的计算:
特征值:
3、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图
(1)初选桩的根数
暂取9根
(2)初选承台尺寸 桩距承台边长
取承台高度为1.1m,桩顶伸入承台50mm,钢筋保护层厚度取70mm,则承台有效高度
5、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计算书
第2页
扩散角直线内插
顶面处的附加应力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
经验算,基础地面尺寸及基础埋深满足要求
计算书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 科技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43-02
一、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现实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软件工程课程偏重于方法学理论的讲授,其中心是软件生命周期的工程技术方法。然而这些技术和方法,对于缺乏工程开发经验和管理知识的在校学生来说非常难以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感觉软件工程理论对软件开发的帮助作用不大[1]!尽管实践教学对学生有严格的要求,但是他们往往为了能完成任务的考核,只能按照要求粗略地完成或者收集现成的文档来充数,而未能通过实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与消化。此外,靠死记硬背的知识、概念常常未能得到有效理解,从而难以转化为软件工程技能。多年来,各个学校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其实践教学方法,当前也有些对传统实践教学改进的方法并且取得了一些效果[2][3]。经过对这些方法的分析,可知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套用软件工业界的要求,但学生缺乏技能和实践条件对任务根本无法完成,只能敷衍了事,达不到对软件工程知识理解和应用的目的;而另一类则是要求不明确且缺乏规范,因要求过于简单而无法达到增强对软件工程理论应用的目的。
鉴于这样的情况,学校迫切需要对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加以改革,逐步建立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化开发能力,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践教学和参加软件科技竞赛的一种培养机制。因此,使课程设计成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4]。
二、“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就是要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法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践教学活动带动软件工程理论的学习。这样实践教学就能改变成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主动学习方式,从而使教学出现可喜的变化。它能把教师要求转变为以学生自主要求,把常规工程文档写作转变为以任务为驱动的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学习。
该实践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实施的一个较为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参照科技竞赛题目的特点,并依据软件工程理论、方法的特点,制定了本课程设计的知识要求结构如图1所示。在软件工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挑选某种易于扩展、应用的工程技术方法,在软件工程规范文档的要求下进行课程设计。从而使其按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和测试的流程来开发软件。这样,经过课程设计较为完整的项目训练,能有助于对学生工程技能的培养和对工程理论的理解,最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软件工程的核心理念有较好的把握。它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参与各级软件类科技竞赛,提高自己就业时的信心和社会竞争力,使其毕业后能够顺利过渡到实际的软件应用开发中,并在实践中对软件工程理论加以检验和完善并逐步锻炼成为社会急需的各类软件人才。
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在课程设计实践中加深对软件工程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知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实践教学目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要做到以下的要求。首先,关于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以学生兴趣为中心自由选择题目。针对实践教学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题目是保证该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题目要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实践教学的要求。此外,题目要注重以解决身边的软件需求为背景,充分使其既包含教学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软件开发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软件工程能力的目的。其次,实践指导老师要提供合适的示范案例,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由此,在课程设计的准备阶段需要对为完成设计所需的基本知识进行明确且扼要地讲透。这样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才知道行进的方向而不至于迷茫和不知所措!在课程设计中,要使学生明确课程设计的要求,并尽快地掌握工程的基本方法和使用工具的基本技能。同时,应尽量使学生独立地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而教师则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和监督。再次,应确定合适评价标准,客观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方法是以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求各课程组定时汇报开展的进度和情况,并及时地对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
三、课程设计的教学实施
根据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对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了研究,并总结出该方法的大致流程如图2所示。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以案例示范为核心,不断地引导学生对其选定的课程设计进行改进,使其能满足掌握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实现以及测试的基本技能,并把不断改进贯穿到整个设计中。由此,课程设计应从课程设计准备,精选小项目案例文档示范,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定,课程项目的设计与改进,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设计结果的评价与改进进行精心地组织。因此,准备阶段就是对训练内容所涉及的工程知识进行精炼概括与总结,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应用这些知识。此外,示范的项目案例要进行精心的选择,使其能够覆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要求,又要精干有效,易于参照与模仿学习,切忌过于庞杂。教师应把课程设计准备知识与项目案例进行参照讲解,让学生彻底了解训练的要求。在题目的选择上,可以适当地提供一些精选的小应用软件题目,让学生参照选择或根据生活经验自拟题目。并在项目设计中进行全程的监督和引导,并随时指出其设计和参照示范项目和实践要求的差距。对各阶段结果,应组织一些志愿学生和做得好的学生对各阶段结果进行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如此不断地迭代改进,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技能,并巩固对应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从而取得举一反三的示范效果。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需求获取与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软件生命周期的技能,并学会软件工程规范文档的编写与应用。
在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问题上,可根据学院、学校和省市以及全国举办的一些科技竞赛题目来进行课程设计。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把课程设计完成的作品,加以整理、改进并完善作为参赛作品,这样参赛作品往往在各类软件竞赛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获奖对于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信心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对于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对自己的发展定位有着较好促进和帮助作用!
核工程课程设计 篇7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借鉴美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理念, 认为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应建立开放性选课体系, 增加基础性阅读与延伸性阅读, 建构有效的学习小组, 建构多元的课程实践渠道, 增强服务社会的实践意识。
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借鉴了澳大利亚商科课程设计中的三个方面:学生的需求、教学过程和评估, 并结合ESP课程的特点, 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强盛等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能用经典控制理论中频域法或根轨迹法对实际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并借助计算机仿真软件Matlab进行辅助设计, 绘制仿真曲线, 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可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将经典控制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徐志玲等通过测控专业课程设计群的顶层设计与改革, 改变原有课程设计只考虑单元设计能力的传统模式, 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课程设计群的教学, 把一个完整项目分解成四个模块进行设计, 不仅培养学生项目开发的设计能力, 突出项目教学法实践与研究相融合的教学特点, 而且提升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体现专业培养特点, 整体实施效果好。
河南理工大学吴雪峰等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 针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课程设计改革的思路, 确立了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的课程设计改革思想, 对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认识, 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意义。
高校电子类课程设计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 武昌工学院马华玲针对不同的电子课程使用相关的仿真软件 (如multisim、proteus、keil、protel) , 可以预知设计的结果, 方便设计中各种元器件参数以及错误设计的修改, 能形象生动的跟踪过程, 仿真测试通过后再进行实物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和设计效率。
南华大学李小华等从选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选题、教学过程、互动式指导、练习、成绩考核及总结等方面对反应堆工程课程设计教学进行了实践, 初步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反应堆工程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
该文作者研究了采用Multisim10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核电子学课程设计, 进行《核电子学》中各种电路的仿真和分析, 可以验证核仪器研发过程电路设计是否有效, 功能是否达标, 判断电路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开发创新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由于目前市场上没有正规出版发行的核工程与核技术课程设计教材, 需根据不同课程设计内容, 结合核专业特色, 选择合适的课程设计项目。
1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目标
根据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结合南华大学该专业的办学特色, 从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 本着“真题真做, 环环相扣”的教学思路, 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 让学生掌握核工程计算设计与核仪器研制设计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深化, 综合设计能力全面提升。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学会常用环境放射性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通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和工程设计实践, 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全面观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结合该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多年课程设计经验, 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并编写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份。
2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内容
为了完成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目标, 具体改革内容如图1所示, 调查分析国内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现状, 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明确课程设计改革实践的方向和重点;在已有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 开展包括硬件条件、软件设施、师资队伍在内的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 及包括课程设计内容形式多样化和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改革等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编写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份;最终构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2.1 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
南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包括专业基础和应用实验室, 其中专业基础实验室包括核电子学、核辐射探测、放射化学实验室, 应用实验室包括核技术及应用、核仿真、辐射剂量实验室。示范中心实践教学特色鲜明, 具备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核技术及应用博士点、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已有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 开展包括硬件条件、软件设施、师资队伍在内的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
(1) 软、硬件条件建设。
2014年8月, 该校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成为南华大学首个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可推动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 提高南华大学核类及相关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科研水平, 增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
2014年12月,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为2014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将建成基于实验室局域网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 基于校园网环境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以及基于Internet网环境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完善已有虚拟仿真课程设计课程及项目, 达到能在实验室局域网条件下满足专业课程设计教学要求, 实现核能工程、核技术应用类虚拟仿真软件与云平台的有机结合, 为将来该校以及其他高校核类及相关专业虚拟仿真课程设计教学起到示范和共享作用。
软件设施方面, 已经具备课程设计相关Multisim、Proteus、Protel、Labview、Mcnp、Root、Matlab等软件。同时一方面将NJOY、CITATION、SCALE、DRAGON等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方面的专业软件用于课程设计教学, 让学生掌握最为实用的科研程序;另一方面又自主开发基于三角剖分的二维特征线程序TSMOC, 可求解次临界系统高次Alpha本征函值HARMONY程序, 可用于百万居里级大型钴源辐照装置快速优化排源程序SPA等软件系统。实现了课程设计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 达到了科教相长的有益互补。
(2)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以引进、自培、在职进修方式提升师资队伍学历水平, 并聘请国内著名核科学与技术专家为中心兼职教授。
一方面每年新进博士、博士后等人才;另一方面, 学院与核工业相关单位展开密切合作, 如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设的国核大学签订了长期人才合作协议, 定期委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和交流;鼓励年轻教师读博、出国深造、外出进修学习及参加学术会议;学院领导班子积极联系资深院士、研究员等来该校进行学术讲座与交流;同时鼓励教师写好中长期发展计划, 提供良好的科研和教学平台;并结合实际, 认真抓好德、能、勤、绩全面考核, 考核结果与岗位津贴、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挂钩。
2.2 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 课程设计内容形式多样化。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内容形式多样化。如基于Multisim/Proteus的核仪器电子学仿真, 基于Protel的核仪器PCB制作、Lab VIEW虚拟仪器设计、蒙特卡罗软件仿真计算, 基于ROOT的数据分析与模拟计算、Matlab软件反应堆控制仿真、x射线产生截面计算与穆斯堡尔谱分析等。
(2) 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引入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 作为课堂教学与实验的有机补充。通过引入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研究, 确定不同课程设计内容的具体项目, 如核仪器电子学仿真与制作, 可选项目基于Multisim的电压前置放大器仿真与设计, 基于Protel的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制作, 基于Proteus的定标器仿真等;蒙特卡罗软件仿真计算, 可选项目基于Mcnp的反应堆堆芯模拟, 基于Mcnp的Na I探测器探测效率计算等。
3 课程设计教材编定
参考其他相近工科专业比较成熟的课程设计指导教材 (如电子技术、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 根据课程设计过程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 采用不同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分章编写的方法, 结合教师、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反馈意见, 经过“分工、整合、修正”一系列步骤, 编写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材一套。
结合课程设计老师的教学经历和模式, 目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初版已经出炉, 下设“基于Multisim的电路仿真”、“基于Proteus核仪器设计与仿真”、“基于ROOT的数据分析与模拟计算”、“基于MATLAB的核信号处理与仿真”、“穆斯堡尔谱拟合程序MSU8.EXE的应用”、“X射线产生截面的计算”、“压水堆单通道热工水力程序开发”、“基于MCNP的辐射屏蔽仿真与计算”、“基于MCNP的压水堆删元、组建、堆芯的中子学参数计算”九个章节。
课程设计教材的编订, 使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动手实践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做一定的扩充, 要求掌握MCNP、MATLAB、Multisim、Proteus等工具软件的使用, 提高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编写应用程序的能力。
4 结语
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开发创新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与效果, 强化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 同时将为该校以及其他高校核类及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起到示范作用。
摘要:结合我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多年课程设计经验, 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并编写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份。在已有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 开展包括硬件条件、软件设施、师资队伍在内的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 及包括课程设计内容形式多样化和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改革等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对将来该校以及其他高校核类及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核工程与核技术,课程设计,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海英.“扎实”与“联通”——美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对我国的启示[J].幼儿教育, 2010 (12) :37-41.
[2]张琳琳.澳大利亚商科课程设计在中国高校ESP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2) :124-126.
[3]史洪岩, 颜闽秀.论高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6) :135-136.
[4]强盛, 史小平, 何朕.基于项目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11) :416-418.
[5]徐志玲, 王鹏峰, 黄柳.测控专业课程设计群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4) :171-174.
[6]吴雪峰, 薛铜龙.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13) :107-108.
[7]马华玲.仿真软件在高校电子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 0 1 3 (32) :165-166.
[8]刘丽艳, 赵修良.Multisim10在核电子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13 (26) :165-166.
[9]李小华, 于涛, 凌球, 等.反应堆工程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19) :83-85.
军队院校工程材料网络课程设计 篇8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日益在国内外和军内外的教学过程中普及, 其优越性也逐渐体现出来。一般来讲, 课程教学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等要素在内。
对于网络课程的定义, 一般认为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相对于传统课程教学而言, 网络课程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四个转变”, 即:把固定、实体的教学地点转变为虚拟的电脑网络, 把计划制定的教学时间转变为灵活可选的自主安排, 把单向被动式学习内容转变为“选择性”学习, 把全班一致的学习进度转变为可快可慢的“自适应性”学习。
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在于: (1) 学习地点和时间灵活, 基本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2) 师生互动“雁过留声”, 有助于提高互动效果。 (3) 资源丰富, 学生可随时借助网上资源进行自主“解惑”, 自主探索。
二工程材料网络课程建设情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国内工程材料网络课程建设如火如荼, 笔者通过调研归纳如图1所示。
图1所示数据为笔者通过互联网及CNKI数据库统计得出。可以看出, 国内开设工程材料网络课程的高等院校约有89所, 其中学术类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基本持平。说明工程材料课程作为工科类院校的基础课程, 充分受到了各类院校的重视。发表的关于工程材料网络课程建设的研究论文数量约有61篇, 说明多数院校通过建设工程材料网络课程进行了相关教学理论研究, 但也有不少院校仅仅进行了建设, 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三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及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工程材料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授课对象为机械类等各专业学生。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工程材料的系统教育,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材料素养, 培养学生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对打牢学生的机电技术基础, 构建完整的装备知识体系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工程材料的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 理论联系实践性强。课程主要围绕“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性能→应用”的逻辑主线开展教学, 其中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是重要的理论基础, 也是材料性能和应用的前提。在这一部分教学中, 本科学生一般都没有相关的材料研究经历, 对于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处于“纸上谈兵”状态。因此, 通过网络教学, 运用大量的实例进行例证,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 (2) 实验内容较多。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 材料性能检测、微观组织分析、热处理等环节都需要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受教学条件限制无法全面开展, 因此可以通过网络课程中的虚拟实验平台进行操作实现。 (3) 知识内容更新快。虽然许多原理是不变的, 但由于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材料、新理论、新成果出现, 而教材内容更新较慢, 所以网络课程教学的实时更新特性可以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
四网络课程的结构设计
网络课程主要有如下功能需求: (1) 通过网络课程, 使学生能够了解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2) 教学资料的远程更新与维护。 (3) 教学互动及虚拟实验功能。 (4) 课外知识拓展, 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5) 教师、学生的管理及个人资料维护。
因此, 在工程材料网络课程设计中, 其功能模块主要有课程简介、教学资料、互动、虚拟实验等几个方面。其中, 除了常规的网络课程模块以外, 工程材料网络课程主要开发了课程新闻、课程虚拟实验、拓展研究等几个特色模块。工程材料网络课程框架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1. 课程新闻模块设计
此模块主要包括教学新闻、技术新闻和高科技事件等三个模块。教学新闻主要报道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新闻事件, 如教法创新、学法创新、课外活动等;技术新闻主要报道国内外最新技术研究进展情况;高科技事件主要介绍国内外最新科学技术及应用情况, 从而引发学员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2. 课程实验模块设计
此模块的一个创新点在于引入虚拟实验仪器, 从而学生远程登陆后可实现仪器的虚拟操作、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 最后提交实验报告。教师则可以通过此模块指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从而为实体实验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3. 拓展研究模块设计
通过此模块开展课程兴趣小组活动, 包括计划发布、人员召集、方案讨论等;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论总结与调查研究;“灵光一闪”栏目主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创新思想, 为学生提供一个“头脑风暴”的舞台。
五结束语
在“淡专业、宽口径”的学历教育背景下, 工程材料网络课程建设是促进学生尤其是工科学生提高“材料素养”的重要手段。目前的网络课程虽然开发数量很大, 但还存在着水平良莠不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因此, 开发、建设、利用好网络课程, 是提高工程材料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工程材料网络课程的特点及功能需求, 分析了工程材料网络课程建设及研究现状, 设计了包括虚拟课程实验等特色的工程材料网络课程结构。
关键词:网络课程,工程材料
参考文献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教学探讨 篇9
该课程设计在我院各个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尤其是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工科专业。然而在工程经济学的课程设计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严重影响了课程设计质量并影响了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一、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课程设计环节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几十年的传统教育已经使学生们养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的思维习惯, 而且上大学之前的考试绝大多数都是答试卷, 进入大学校门后非答卷的考试屈指可数;根据卷面成绩决定是否及格的考试会让学生认真对待, 因为差0.5分不够60就是不及格。而课程设计这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不及格, 除了完全没做或抄袭, 否则很难有充分理由不及格, 也就是说只要学生稍微做做就能拿到成绩。以上原因导致了学生对该课程设计环节不够重视。
2.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安排不够合理
对于我们这种以工科为主的二本院校, 虽然经过国家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 但高校扩招等的影响仍然存在, 师资不足与师资偏年轻化直接影响着课程设计的质量。
比如水工专业的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 六个班同时进行时, 很难找到六个精通该课程设计的老师同时指导, 只能是一个老师指导多个班的学生, 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需要人手一本《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但现有条件很难满足, 这也会影响到设计质量。
目前我校的课程设计全部安排在学期末, 也就是说第八周结课的工程经济学要等两个月之后才做课程设计, 使课程设计缺乏与原课程的衔接性, 那时学生需要重新捡起这些知识, 这也影响到了该课程设计的质量。
按照目前我校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 每指导一个班课程设计的工作量只有8个, 若一个教师同时指导两个班, 第二个班的工作量减半, 只有4个, 这必然会导致指导教师很难投入学生所需的时间进行指导, 不仅导致无法保证设计质量, 更可能引发抄袭现象。
3.管理部门对课程设计的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我院教学管理部门对本科生的课堂教学工作非常重视, 有院、系两级督导和学生信息员等制度, 但对于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近乎空白。
4.考核方法不够重视过程管理
目前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给出成绩, 虽然也参考了学生出勤及完成进度等因素, 但这种考核方式更多地注重最后成果, 缺乏对课程设计中间过程的监管, 会引发抄袭现象或缺乏主动性等问题。
二、 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本人通过大量调研并在多年指导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 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得到解决。
1.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分散到平时教学中
在工程经济学的课堂教学进行到第二章时, 我就把课程设计的要求告诉学生, 学生带着课程设计的问题学习, 目的性强, 兴趣高, 这就将过去的模仿式设计变成了现在的思考式设计。另外应在课程结束时立即进行课程设计或把课程设计安排成与该门课程平行进行, 这样有助于课程的衔接, 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 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恰当选题, 激发学生兴趣
课程设计的选题应该将以往的由教师指定的传统选题, 而改变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指导教师给出思路学生自主选题, 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对课程设计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样学生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课程设计, 从而既保证了教学质量,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将Excel软件的相关知识提前介绍给学生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Excel软件, 但目前的情况是学生把课程设计的许多时间用在了熟悉Excel软件上, 所以在平时的工程经济学的课堂授课时, 可以把课程设计需要的Excel软件的知识结合课程内容介绍给学生, 以便学生把时间真正用于设计, 从而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4.课程设计考核应引进答辩环节和学生互评
目前我们对课程设计的考核不够合理, 未重视过程管理。答辩是从另外角度考查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完成情况, 通过答辩可以把课程设计报告水平相近的学生, 按答辩情况真正区别开来, 使学生不仅重视提交最终成果, 更要重视真正掌握课程设计过程。另外引进学生互评也有助于提高课程设计质量, 学生互评能够弥补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的不足, 也会使学生注重设计过程。
5.全体教师应加强对课程设计的重视与监管
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都应该提高对课程设计的认识, 能够认识到课程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完成好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所以各级部门都应该加强对课程设计的监管。
三、 结论
本文通过对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如学生对课程设计环节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安排不够合理;管理部门对课程设计的监管力度不够;考核方法不够重视过程管理等的分析, 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分散到平时教学中;恰当选题, 激发学生兴趣;将Excel软件的知识提前介绍给学生;课程设计考核应引进答辩环节和学生互评;全体教师应加强对课程设计的重视与监管等, 对以后工科专业课程设计的指导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许爱瑾, 陈富强, 涂德浴.提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措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5) :130—131.
核工程课程设计 篇10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多年来,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教学改革中力求探索实习课程的课程改革模式, 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就 《工程施工测量综合实习》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梳理, 从为什么要开设此实习课程, 要达到什么样的实习目标, 怎么进行实习组织与安排, 怎么对学生实习进行评价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课程定位
《工程施工测量》课程是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工程施工测量综合实习》是对应的实习课程, 共计安排3周的时间。本次实习主要是培养学生从事工程施工测量的能力, 主要服务于工程施工单位, 对应于施工测量员和资料员。
本次实习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 是专业的必修课程, 在此之前, 已经学过 《测量基础》、《控制测量》、 《GPS测量技术与应用》《数字测图》、《数字测图综合实习》、《工程施工测量》等课程, 已经具备了导线测量、RTK控制测量、全站仪坐标测量和坐标放样的技能, 但是缺少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质量意识, 规范意识不足。
二、实习任务及实习目标
1、实习任务
本次工程施工测量实习的任务主要有: ( 1) 施工测量方案的编制; ( 2)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的编制; ( 3)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及观测; ( 4) 建 ( 构) 筑物的定位放线; ( 5) 施工测量成果汇报及资料整理归档。
2、实习目标
通过本次实习任务, 要求学生熟悉建 ( 构) 筑物施工测量的流程, 掌握点位放样的方法和原理, 掌握常见办公软件及CAD等软件的应用, 掌握CASIO计算器编程计算坐标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RTK、全站仪、水准仪测量原理和方法, 掌握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转换的原理与方法, 掌握坐标计算的原理与方法。
学生实习之后能识读施工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 能编制施工测量方案, 能编制施工控制测量方案和布设、实施施工控制测量, 能掌握水准仪、全站仪、RTK等测量仪器的操作, 能按图纸放样出建 ( 构) 筑物的施工定位点, 能用CASIO计算器编程计算放样点位数据, 能进行资料的查阅、整理, 并制定和实施工作计划。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承受孤单、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团队协作和善于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三、实习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实习目标, 以四个人为一组进行实习分组, 每个小组配全站仪 ( 含脚架、棱镜、对中杆) 一台, DS3水准仪 ( 含脚架和标尺) 一套, RTK ( 含碳纤对中杆及三角支架) 一台, CASIO - 5800可编程计算器一台, 铁锤 ( 3公斤重) 1个, 竹片 ( 长30cm左右) 若干, 钉子 ( 长3cm) 若干, 黑色记号笔1支。学校机房装有CAD和南方CASS9. 0成图软件供学生实习使用。
为了保证实习效果, 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实习指导书和焦家寨洗煤场施工图纸及已知点坐标, 并提供地铁车站施工测量方案、电厂主厂房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和施工测量放样流程等文档供学生学习参考, 严格按照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 2007进行实习。
本次实习以焦家寨厂区施工测量项目为载体, 将实习任务分解为施工测量方案的编制项目、施工控制测量方案的编制项目、施工控制网的观测及布设项目和建 ( 构) 筑物的定位和放线项目。每个项目都以实际生产标准和规范来要求, 整个实习组织与安排也是参照生产标准的。
四、实习组织与安排
本次实习教、学、用结合, 教中学、学中做、做中用、用中教, 综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行动能力。
本次实习时间为三周, 各周实习任务具体安排如下表:
五、实习成绩评价标准及方式
本次学生实习总成绩 = 个人自评成绩* 20% + 小组互评成绩*30% + 教师评定成绩* 50% , 总成绩≥90为优秀, 75分≤总成绩 <90分, 为良好; 60分 ≤ 总成绩 < 75分, 为及格; 总成绩 < 60分, 为不及格。成绩评价从实习态度、技能水平和成果质量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定, 具体评价标准见表:
六、结语
工程施工测量综合实习课程在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中占重要地位, 工程施工测量是就业人数最多的, 对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要求极高的岗位, 而通过这样的实习, 学生的技能大大的提高, 能很快适应工程施工测量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5.
[2]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05) .
核工程课程设计 篇11
摘要: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的题目选择、进度控制与指导方式、实践环节、相关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如何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课程设计进度实践
[abstract] Of th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design topic selection, schedule control and guidance methods, practice, discusses the related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Curriculum design; speed of progress;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32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给排水工程专业三个研究方向之一,在高校培养计划中,主要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以下简称《建水》)、《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以下简称《建水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毕业设计》)。系统学完这些课程后,学生将具备民用与工业建筑内部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能力。《建水设计》是把《建水》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基础教学环节,学生在进行模拟的工程设计后,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具备基本的工程设计能力,为毕业后成为一名工程师打下基础。因此,《建水设计》的教学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笔者经过《建水设计》几年的教学实践,再结合自身曾在设计院工作的经历,认为应在专业特色、课程特点、就业需求、培养目标等方面,需要引起教学重视。本文主要对该课程的题目选择、进度控制与指导方式、实践环节、相关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提高该课程教学的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得到全面的提升。
1 题目选择
《建水设计》的题目既要以专业教学大纲为基础、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又要兼顾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学生的基础水平相适应,还要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融合本专业最新的技术与工艺,同时应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弱化毕业设计“纸上谈兵”的缺点。
因此,《建水设计》的题目选择一般考虑几个方面。首先,应选择功能相对简单的多层民用建筑,以便既覆盖“建水”知识、让学生得到系统的训练,又相对简单、学生容易完成设计。其次,该建筑应实际存在,且已基本完工或进入管道安装阶段,以便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前往参观、学习,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提高对毕业设计的兴趣。最后,应有该建筑的实际施工图,在《建水设计》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对照、找出自己设计和绘图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深化对工程的理解。
笔者一般选取多层办公楼、商住楼、厂房、教学楼等作为《建水设计》题目,并且都是曾经的设计院同事或自己以前的作品,且均已完工或处于施工状态。从实际教学效果看,此类题目比较合适。这样笔者清楚该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内容,了解设计与施工的衔接过程,能结合当前最新、最实用的材料、技术指导学生设计;工程相对简单,图纸绘制较容易,学生能顺利完成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带领学生现场参观、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立体印象并提高了对设计的兴趣;在完成设计后让学生与实际施工图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加深学生对理论与实际的认识,强化对本专业的理解。
2 进度控制与指导方式
高校一般把《建水设计》安排在《建水》课程快结束时进行,时间为1~2周,时间比较集中、短促,学生往往匆忙赶完设计、质量不高;在《建水》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较多、抽象,学生的兴趣不浓、难以理解。
因此,应把《建水设计》设计周期拉长到整个学期内进行。即在学期初就布置《建水设计》题目,随着《建水》课程教学进展,每教完一部分内容(如给水系统),就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在《建水》课程结束后,再集中1周时间进行设计、调整。这样,在《建水》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有个实际工程在脑中,目的明确;而边学习、边设计,使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实用性强,可提高学习兴趣;最后的集中辅导对整个设计进行回顾、优化,提高了设计质量。
由于学生设计进度快慢不一、现代通信手段发达等特点,《建水设计》的指导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可采取教室集中、网络、通信等方式,既让学生感受集体设计的氛围,又能回答学生日常的疑问。
3 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是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的一个模拟战场。给排水工程专业尤其着重对学生进行工程师目标培养,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研究等岗位,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除了理论提升外,还需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如参观工地、参加设备展览会、参观设计院、听取相关讲座等。
笔者在《建水设计》中间阶段,一般会带学生去工地或学校相关建筑参观,使学生对管道安装、管材、设备、系统形式等有了直观的印象,再结合自己的设计方案,对各系统的组成和理论有了深刻的认识。
4 深度要求
如前所述,大纲规定的《建水设计》时间较短,若按施工图要求完成设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对学生的设计要求可适当放宽,主要以熟悉设计流程、检验对“建水”知识的理解、掌握绘图技巧、编写计算书为主。
笔者按正规的设计文件标准(施工图),并结合设计院流行的设计、绘图理念,要求学生图纸规范、准确(手绘、机打均有),计算书内容准确、排版美觀,而设计内容可适当简化、图纸数量适当减少。同时传授相关水力计算小软件(如自喷系统水力计算),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减少学生工作量。
5 相关课程教学
教师应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把抽象的书本知识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让学生更直观、更有兴趣学好专业知识。如《建水》课程,教师除了制作一份科学合理、适合学生特点的课件,还应进行一些教学创新,让学生充满兴趣学习、让课堂生动有趣、提高教学质量;又如《给排水CAD》、《房屋建筑学》课程,则应以实际工程为目标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
6 结论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篇12
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内容的构成及存在问题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 刚开始共包含了四门课:设施规划与物流、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学和工程经济学等, 后来经过带课老师的讨论, 设施规划与物流通过改变教学过程, 把设计部分放在了教学及实验过程中进行, 其余三门课每届学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学完理论知识, 四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进行为期三周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 带课老师要给学生布置不同的设计内容,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包括了两个题目, 一个是物料需求计划的制订, 让学生理解不同批量规则下MRP制订的方法, 另一个题目是生产过程规划, 需要学生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来分析不同情况下计划与能力的均衡;质量管理学要求学生根据目前我校整个教学过程的某个环节, 运用质量工程学的知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工程经济学要求学生分组, 老师给出指定的几个项目, 每组以一个机械工程实例为对象, 从经济效果的角度对其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和技术政策进行分析、评价、论证和择优。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整个实践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对待这个环节, 收到较好的效果, 个人作业及观点鲜明, 但也有些学生会抄袭别人的作业, 在作业中不积极参与甚至不参与, 最后在作业中只挂上自己的名字, 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工业工程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一) 从心理学方面寻找学生被动学习的主因
学生产生被动学习现象的原因有客观也有主观, 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知识, 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析发现, 中间的一个原因是目前高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学生的学习倦怠。要让此环节真正收到预期效果, 就要找到真正能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完成实践环节;另外在课程设计的内容上下功夫, 结合近几年的科研及毕业生反馈的工作现场状况, 设置更为合理的课程设计题目, 激发他们对于专业的热爱, 提高学习动力。
(二) 设置合理的课程设计内容
目前三门课程设计的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更侧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 也有部分题目直接来自老师的科研项目。工程经济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和企业实际结合的题目,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题目, 老师审核通过即可, 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出现。质量管理学将学生分成每六人一组, 选题全部来自学生周围的生活或老师的科研项目, 具体题目由老师和学生讨论确定, 可以选择解决学习或生活过程中的任何与质量或标准有关的题目, 让学生参与到选题过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本身涵盖面较广, 要求学生下载并阅读不少于10篇有关自己所选方向的论文, 联系一家生产企业或服务型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与实习, 并完成下列任务之一: (1) 对企业实际生产计划体系进行了解, 优化其计划体系; (2) 调研企业生产计划的控制过程, 对其计划的控制过程进行改善; (3) 调研企业的运作流程, 应用BPR理论对其运作流程进行改进; (4) 调研企业某产品的作业流程, 对其进行分析与改善, 比如可以进行生产能力的均衡、生产线的平衡等方面的分析与改善; (5) 调研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 对其进行优化改善; (6) 其他与生产计划与控制过程相关的题目。
这个题目会在前一学期上课过程中布置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同时检查学生查阅资料的情况, 训练学生查阅和阅读文献的能力, 同时和他们一起讨论选题方向, 放假前要求完成设计题目的选择, 利用假期搜集资料并整理讨论, 开学来主要完成报告的撰写和答辩。
(三) 设置合理的考核方式
目前整个课程设计环节的考核要求学生分组答辩, 组内每个学生都要回答至少一个有关项目的问题, 且每个同学回答的结果都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 这样大大减少了学生浑水摸鱼的问题, 同时用这种方式, 还可以促进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加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也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
摘要: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 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要进一步消化吸收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不断改善, 形成了较合理的课程设计体系, 安排了丰富的课程设计内容, 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及考核方式的改变, 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齐二石, 刘洪伟.我国工业工程本土化研究与应用实践分析[J].管理学报, 2010, 11.
【核工程课程设计】推荐阅读:
尝试工程力学课程设计09-30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计09-30
路基工程课程设计定稿08-23
工程经济课程设计心得10-05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08-29
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05-10
工程造价课程设计总结05-19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06-20
电力工程基础课程设计07-02
桥梁工程施工课程设计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