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联防(精选6篇)
区域联防 篇1
摘要: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大气污染尤其是城市灰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 基于我国已有的实践先例, 对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的实施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措施,三点建议
一、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的激励机制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下, 大气环境污染已经突破了局部性污染阶段, 呈现出来的是污染蔓延快速、污染因素复杂、污染区域性等特点。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已经难以适应, 针对新的复杂的大气污染特征, 改进我国相关立法, 创新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立法所确立的防治制度便成为一个形势所需的重要步骤。
经济激励主要有正激励与负激励两种, 前者是给守法者以经济收益预期, 在不降低环境目标的前提下, 给予企业更大的守法弹性, 其优点在于可以在满足一定环境要求的前提下, 节省企业的守法成本。后者给企业设置不守法的经济损失预期, 从而降低环境违法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我国的经济激励机制应该向该方向发展, 可以在重点发达工业城市试点相应的税收政策, 再在更广的范围内逐步普及。由于生产者的成本与其污染水平成比例, 特别是在市场因素的介入下能确保企业之间成本的降低, 从而促使生产者转变生产模式, 采取先进技术综合性地防治大气污染, 有利于环境空气质量的提高。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有效实施不仅依赖于政府及相关部门, 同时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监督和管理、完善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相应的保障机制, 在此基础上, 实施并建立一种长效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才能切实控制区域大气污染、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实现该措施的真正目的及法律价值, 是为公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清新、舒适的大气环境。
二、提高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公众参与度
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大气环境的改善不是一两个部门或三五个文件可以解决的, 公众的参与在整个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认为, 社区参与 (公众介入) 是一个项目的计划和实施的主要基石之一。e能够得到公众的响应不仅体现了公众主人翁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能真正保障计划的实施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超越预期。
公众参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要真正科学有效地实施并发挥作用则需要一定的条件。注重善于利用新型媒体等传播渠道, 加大环境政策法规、环境状况报告、实施计划等的宣传、公开, 不断提高公众的知悉程度和环保意识, 为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创造有利的条件。最后, 建立公众意见征求制度,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可以成立民间环境资源保护社会团体, 由此开展环境资源保护宣传、学术交流、环境资源保护科技成果推广活动, 将会避免公民个人能力和学识的局限性, 有效提高全民族的环境资源意识, 并为政府在决策方面提供参考意见。例如, 美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 (NRDC) 是美国最有影响力、最具成效的环保组织之一, 是在1970年由美国的几位环境律师建立的, 并通过环境公益诉讼成功推动了美国的环境立法, 改善了政府的环境政策。目前对美国政府的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也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NRDC在改善中国环境立法和实施方面也做出了进步性的举措, 包括帮助污染受害者提起环境诉讼, 为广大法官、律师和记者提供环境法培训, 与环保部门展开合作并为我国几部重要的环境立法和修订提供专家意见, 以及推动环保行动的公众参与并为国内的NGO (非政府组织) 提供能力建设培训, 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获取环境信息、参与环境决策等。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的有效实施不能脱离广大公众的参与, 为了更好地控制区域大气污染、改善区域大气质量、造福于公民,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公众参与的作用, 提高公众参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程度。
三、实现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长期性
针对目前区域大气污染呈现出的复杂性和严重程度, 我国实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并在几个重大的活动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以重大活动的举办为契机应对区域大气污染并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在活动期间能够较好地改善区域大气环境, 为活动的完美结束锦上添花。但是在此种情况下, 待活动期满结束后许多临时成立的工作组以及布置的计划方案便会归于初始, 以活动的成功举办作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实施完结的理由, 这往往会导致污染反弹, 很难保证真正改善空气质量, 也有悖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真正意义。应急式的实施是带有风险的, 也不能将环境风险降到最小。若要将环境风险降到最低, 真正达到控制大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的目的, 就要保障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实施的长期性。不仅要让该措施在重大活动时发挥效用, 应对区域大气污染, 更要使其长期致力于区域大气污染的控制和区域空气质量的改善。当面对重大活动而不需要突击采取措施进行环境整改便可以顺利举办活动的时候,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的长期实施也就不再是纸上谈兵, 同时实现了其真正意义。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实施的长期性是一个较大时间范围内致力的结果, 不限于某项重大活动期间。
长期性不仅表现为时间上更为持久, 同时在具体措施的实施范围上也应该更为广泛。我国《关于推进大气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坚持先行先试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希望在改革区取得突破, 然后总结有关的经验, 供其他地区参考。意见指出了在重点区域编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 明确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污染防治措施及重点治理项目。和欧盟相比, 我国的区域规划制度仅包括重点区域而非全局性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
总结
大气污染的流动性不同于固体污染, 如果能做到在更大范围内同步实施联防联控, 这样就会避免交叉污染而前功尽弃, 单纯的某一区域大气环境的控制和改善不能保证其不会受其他污染尚未得以控制地区的再次污染。时间上更持久和范围上更广泛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实施将会使我国逐步从大气污染控制阶段进入大气环境改善阶段。
区域联防 篇2
浅议在篮球比赛中区域联防运用
在现代篮球中区域联防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在篮球比赛中区域联防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防守形式,在特定的`情况下,区域联防的运用起着特定的作用.本文章就区域联防的运用做一综述.
作 者:姜全生 作者单位:淮安市车桥中学,江苏淮安,223221刊 名:科教导刊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841关键词:体育 教学
区域联防 篇3
关键词:区域;应急联防;管理;作用
一、典型事故案例
2013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上海市某石化厂区发生爆炸起火事故。火灾发生后,周边多个消防中队赶到现场处置,11点左右,火势被扑灭,无人员伤亡。据了解,起火的是该石化厂重整装置,燃烧物主要为原油和氢气。
二、区域应急联防的作用
(1)整合资源,协同应对。建立和完善区域联防,整合中国石化所属企业现有的应急资源,实行区域联防,实现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可以形成统一指挥、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区域联防机制。(2)依靠科学,专业处置。企业在重特大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借鉴各种科技成果,发挥联防区域内应急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的智力支撑作用,增强指挥决策和处置措施的科学性。(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按照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相结合、预案演练与业务交流相结合的总体要求,搭建资源、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做好区域联防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做到了常备不懈。(4)企地联手,共创平安。地方政府、安监、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在企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能够起到督导、指挥、协调和配合的关键作用。区域联防机制形成后,多家企业联合能够从工作开展方面形成与地方职能部门更加有效的沟通,为确保一方平安构建良好的共赢局面。
三、第六联防区工作实例介绍
镇海炼化作为第六联防区的组长单位,依托地方消防资源,合理组织本联防区的各项工作,制定联防区实施细则。认真组织成员单位对重点部位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制定联防预案,整合应急救援资源。结合地理位置、周边道路状况,编制最优增援路线,确定增援路线关键路口。根据联防区内各单位实际,协调制定联防区年度活动计划,包括联防演练、消防技术交流和消防技能对抗赛等,并组织实施。统计汇总联防区各单位的消防车辆装备、增援消防力量、消防供水系统和专职消防人员等情况。
为检验中石化消防第六联防区范围内企业在突发事故的情况下,各相关单位协同作战、应急联动的综合反应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控制水体污染次生灾害,降低社会影响,该片区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相继开展了岚山商储二区119号油罐应急处置演练、镇海炼化1万立方容积的T-201B罐遭雷击爆炸应急处置演练。演练队伍由中国石化镇海炼化消防支队、管道储运公司岚山输油站专职消防队、镇海国储油库消防队、化工园区消防特勤二中队等组成。
(一)第六联防区应急演练实例1。为检验中石化消防第六片区联防范围内企业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的应急反应和联合处置能力,2014年4月29日9:29分,以“岚山商储库二区
G-119储油罐罐顶二次密封遭雷击着火”为假想事件,在岚山站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演练活动由镇海炼化、管道公司南京处、镇海国储库以及宁波化工园等单位联合参与。有扑灭罐顶雷击起火、处置罐根阀泄漏和因电气故障产生火花引燃并形成地面流淌火,防止发生水体污染次生事件等演练科目,演习共调集四个参演单位的消防指挥车、泵浦车、消防高喷车、应急通讯指挥车等共11辆,有80余人参与了演练。此次大范围的联合作战演练在岚山站尚属首次。9:29分,演练正式开始。岚山商储库二区消防报警系统报警,发现G-119储油罐遭雷击着火,值班员立即启动消防喷淋自动化系统,同时向站内119值班室汇报情况。9:30分,油罐消防喷淋和泡沫系统启动。9:33分,带班站领导付铁成向公司、处应急中心汇报,并立即启动“岚山站储油罐雷击着火应急预案”,各应急小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开展工作。9:36分,站内消防车到达现场,随后10分钟内,其余三支消防力量陆续赶到现场,共同对G-119储油罐实施灭火,并对周边油罐喷淋降温。“现场有人员受伤”,“关闭罐区排水阀的过程中,发现G-119罐根阀法兰泄漏,同时由于电气故障产生火花引燃形成地面流淌火”,使预案一步步升级。9点37分,接公司调度令,指示向罐位较低的G-129罐倒油。9:51分、9:56分,罐顶明火、地面流淌火先后被扑灭。随后,宁波抢维中心抢修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油气浓度检查,符合条件后对损坏设施进行维修。义务消防队用沙袋对G-119罐区的含油污水进行围堵控制。9:57分,污水处理系统启动。镇海环保局到现场进行了环境监测。9:58分,演练圆满结束后进行了讲评。通过演练,检验了中石化消防第六片区各单位与地方的联防作战能力,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机制建设,为确保大型油库的本质安全提供保障。
(二)第六联防区应急演练实例2。2015年5月22日,宁波处与镇海炼化开展联合消防演练,来自镇海国储库消防支队、岚山站消防队、册子岛油库消防队、镇海炼化消防支队、宁波公安消防支队镇海大队、宁波公安消防支队化工园区消防特勤二中队的150余名消防指战员参加。管道公司宁波处和镇海炼化共同属于中石化消防第六片区,为了检验企业在突发条件下的联防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经两单位协商,决定在镇海炼化乙烯西区常压罐区组织第二次联合消防演练。此次演练以镇海炼化1万立方容积的T-201B罐遭雷击爆炸为假想事故。该罐储存介质为粗裂解汽油,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吸入易麻痹的特性,与空气融合后能从低处扩散至远方,遇明火引发回燃。14:15分,演练正式开始。罐体遭雷击后爆炸开裂,形成流淌火,导致一名员工中毒倒地,同时相邻罐区还储存着大量化工用品,情况紧急。镇海炼化储运部巡检员工在发现险情后立即将中毒人员拖出危险区域,并按照流程逐级汇报。14:18分,镇海炼化消防支队三个中队的21辆消防战斗车接警后赶至事故现场,从东侧、北侧、西侧对流淌火进行“夹攻”。现场指挥员要求直流水枪和升臂高喷车相互配合,冷却罐壁,对火源“主攻”。 14:25分,宁波处岚山站、册子岛油库、镇海国储库等消防力量抵达现场,在与指挥取得联系后,统筹考虑,派出10余名消防战斗员,发挥个体灵活优势,携带消防水炮深入车辆无法到达的区域,正面应对事故源头。在各单位联合消防的“总攻”下, 火情得到有效控制。14:43分,经现场指挥部确认后,险情消除,演练正式结束。镇海炼化消防支队长对此次演练进行讲评,对宁波处各消防指战员的专业素质、反应速度、拼搏精神表示肯定和感谢。通过演练,有效地锻炼了联防区内各单位消防作战能力,为保证中石化第六片区消防安全铸就坚实壁垒。
区域联防 篇4
关键词:高职学生,篮球比赛,区域联防技术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防守技术是指队员在比赛中, 合理利用自身条件和基本技术, 在比赛中防守队员从有球到无球状态的整个过程。现在篮球比赛迅速发展, 对于学生队员来说, 谁能在高强度的比赛中把攻守平衡技术发挥的最好, 谁最终就会取得比赛的胜利。通过培养学生防守意识, 掌握篮球防守的一些基本动作。学习比赛中不同的防守类型, 如:防守有球队员, 防守无球队员, 人盯人防守和区域联防等。重点学习区域联防, 并能熟练运用。
二、防守基本技术和防守意识训练
现代篮球比赛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激烈、强悍、凶猛的防守, 各种防守体系中不仅需耍在特殊地面区域和空间位置进行短兵相接的近身防守对抗, 而且还需耍以智防守、以力防守, 以技防守、守中求攻。因此, 我们平时训练中, 首先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防守意识, 要让学生明白防守在来篮球比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以多防少, 以少防多, 相同人数等不同的防守侧率进行练习, 练习过程中, 其他队员因在认真观看, 并每次防守结束时能总结, 此次防守中出现的问题及优点, 且能相互交流, 加深记忆。防守的基本姿势是两脚自然开立, 与肩同宽, 重心在两脚之间, 后背挺直, 臀部稍低, 两眼平视或者环绕左右。防守时两手自然张开, 防守有球队员时一只手在进攻队员的前上方进行干扰, 另一只手在侧后方做干扰性摇动。防守无球队员时, 要注意保持与进攻队员之间的距离, 时刻注意进攻队员的跑动意图, 人球兼顾, 以人为主。
三、区域联防
区域联防是比赛中由进攻转入防守后, 所有队员迅速退回后场, 按照各自分工负责防守一定区域的防守阵型, 队员之间通过合理的运动把每个区域有机的联系起来, 并能随着球的变化而移动防守的一种全队防守战术。
1. 区域联防种类和方法。
区域联防根据防守队员所处的防守区域, 形成不同的区域联防阵型, 如:“2-1-2”联防, “2-3”联防, “3-2”联防, “1-3-1”联防和“1-2-2”联防等阵型, 这些联防技术, 在比赛运用中, 能针对性加强和补充某些优点环节和薄弱环节, 并能灵活运用。区域联防技术方法很多, 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练习中加以重视。
2. 区域联防基本要求。
根据对手身材、个人技术、进攻方向等特点, 分为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 首先是要按照区域划分, 每个队员要明确自己防守区域, 并能积极努力的保证自己防守区域内防守到位, 不出现大的失误和漏人。 (2) 区域联防要人球兼顾, 以球为重点。随着球的移动, 时刻调整自己的防守位置。 (3) 防守过程中, 要保持防守姿势的正确, 通过滑步和挥动双臂去干扰进攻队员, 对持球队员要紧贴, 靠近防守, 防止其突破, 阻止其传球, 或者降低其传球质量。对无球队员要阻挡其前进路线, 加大其接球, 甚至持球进攻的难度。 (4) 区域联防要防范进攻队员轻易进入篮下穿插渗透, 尤其要重点注意中锋的站位, 防守时要果断采取侧前或者绕前的防守站位。
四、区域联防的特点及意识培养
区域联防战术最突出的特点是防守时, 所有队员全部参与, 每一个人防守区域责任明确, 每个队员要在防守好自己区域的同时, 兼顾人和球, 同时保证篮板球。区域联防在篮球比赛中综合化、扩大化、整体性的特点在现在篮球比赛中越来越重要。日常训练中, 教练员要从三打二, 二打一小范围的给队员演示联防技术, 使队员逐步形成一定的意识形态。通过讲解, 示范, 队员自己去防守体会, 和队友合作防守一定的区域等多种形式, 来加强和巩固队员的联防意识。也可通过强打弱、高打矮等方式, 让队员在联防过程体会防守成功的喜悦, 从而树立联防技术的重要性, 增加队员善于利用联防技术来防守的信心。
心理因素对篮球区域联防技术的影响。在高强度对抗的篮球比赛中, 不但是身体的对抗、技术的对抗, 还是防守能力的强与弱, 都是心理智慧的较量。所以要善于观察对手的情况, 利用对手的心理定势, 分析其注意的指向和集中程度, 做到避其锋芒、攻其不备。常见的练习方法有两种:结合训练和综合训练法、比赛训练法。都要以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为指导思想, 处理好攻与守技术与战术的关系问题, 明确好的防守就是最好的进攻, 抓主要矛盾, 把思想作风、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集中表现出来。
结论
在篮球比赛中, 不管是业余球队还是专业球队, 防守已经成为球队取胜的关键, 而防守中人盯人防守和区域联防这两大防守最主要的方法, 也已成为队员日常训练所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因此在对抗特点表现得更加激烈、综合, 随机、协同、隐蔽。进攻防守节奏加快的情况下爱, 高强度的防守逐渐成为篮球场的主流。要提高在强对抗条件下运用技术和有效地组织各种区域联防的能力。要求运动员的高度和速度统一, 身体和技术要结合, 特长和全面耍相称, 智力和体力并重。
参考文献
[1]白金申.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137-138.
[2]孙民治, 黄满栈, 周绍忠.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336.
区域联防 篇5
一、个人盯人防守
现代篮球运动中的防守主流是压迫性防守, 它的基础就是一对一的、人盯人的防守。它包括有球的、无球的防守, 这种个人防守方式是当今篮球运动中的一种攻击性、主动性、破坏性很强的一种最为先进的防守方法。我国竞技篮球运动中个人防守仍然处于“被动防御”的层面, 还没有真正确立“积极防御”的攻击性防守思想, 在与国外强队比赛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不能掌握主动权, 无法通过主动改变防守限制进攻, 这与世界高水平篮球强队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球队的防守中, 教练员具有主导的作用, 因为在平时的训练当中需要教练员强调每一位运动员的个人防守。例如, 在美国NBA职业篮球运动员的比赛中, 个人防守的训练内容占整个训练内容的60%或者更高, 因为所有的防守最终主要还是一对一的个人防守中, 因此, 充分发挥教练员在平时训练运动员时的主导作用, 对提高个人防守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防守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运动员的防守意识。个人防守不仅仅要严防自己的对手, 同时还要兼顾无球队员和球的走向, 做到人球兼顾。作为一名合格的防守球员, 要对持球球员的传球、投篮、运球突破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 而对无球队员的跑位也要做出清醒的预判, 这样才可以做到人球兼顾, 从而提高个人的防守能力与意识。然而防守能力和意识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而意识需要通过不断地进行比赛才可以积累形成。另外, 防守的成功还要做到知己知彼, 只有了解对手的进攻特点才能知道他的进攻手段与方法, 才能够更好的做出防守预判, 更好地限制对手的发挥, 从而防住对手的攻击。
1. 防守的脚步与身体姿势
在防守中, 脚步移动是最为基本和最为重要的环节。防守成功指数的高低首先取决于脚步移动好坏。所以在防守训练中脚步移动的训练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训练科目, 要求移动迅速敏捷, 并要不断变换防守的脚步。基本的防守动作有:滑步、跨步、交叉步等个人防守技术。同时上身与手臂的防守作用同样不可或缺, 防投篮手和防突破手的训练同样重要, 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做到脚步与身体的完美结合, 要做到协调、迅速、准确、有力。
2. 防守时做到人球兼顾
在防守的训练中要时刻要求做到人球兼顾, 因为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运动, 这就要求对于有球人和无球人的防守都要求做到兼顾。这项防守原则主要针对弱侧防守队员, 要求做到对对方控球队员, 自己的所防队员和对方无球队员跑位的兼顾。要求做到自己处于一个既能看到对方控球队员又能看到你所防守队员的位置, 同时强调对球的观察, 以及从弱侧到强侧对手的空切或抢位, 人球兼顾的意义在于对于防守意识, 身体位置和队员警觉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沟通
在以往的防守环节中, 往往忽视了沟通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在的防守强度中, 防守时的沟通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在训练与比赛当中, 防守队员之间一定要做到相互沟通。在训练当中, 教练员要制定一套清晰地沟通口令, 以便让队员了解和清楚的运用, 这在比赛当中极为重要。
4. 小结
总之, 在防守当中怎样确立人盯人的防守很重要, 只要坚持不断的在训练当中加以严格的训练, 把个人防守技术和全队防守目标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整的防守体系必定会在比赛当中受益匪浅。
二、区域紧逼防守
区域紧逼防守战术是在某个特定区域所采取的一种带有压迫性的, 侵略性的防守手段。主要包括半场人盯人防守, 1区域紧逼结合—3—1、2—3联防防守体系。要求队员将对方1号位的持球队员限制在中线或边线夹角, 继而形成“迎前堵夹”, 要做到“堵中放边”、“随球追夹”。这样连续的紧逼持球队员, 形成夹击, 主要是造成对手慌乱, 使对手失误增多, 投篮命中率下降, 这样就可以形成反击。
1. 场地划分
半场区域防守分为六个区域, 球员的职责由自己场上的位置来决定, 分为:1.弱侧低位轮转协防2.弱侧高位轮转回收抢篮板球3.篮下低位与对手保持身体对抗4.中高位下沉密集防守, 抢篮板球5.强侧低位迫使球转移到此区域6.强侧高位加强底线防守。
2. 防守要点
区域紧逼防守既有盯人性质又有联防特点;防守时每个人都要做到“以防球为主、防人为辅”。防守时全队要做到“堵中放边、随球追夹、迎前堵夹, 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不防”。如果堵防夹击不成, 形成“以少防多”应立即由盯人防守变为联防防守。这种防守体系要求队员通过平时的训练熟练掌握后要通过教学比赛或友谊赛的情况下加以实战运用, 以提高防守战术的实用性、针对性、灵活性。
3. 区域紧逼防守战术的正确理念
建立区域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的理念, 教练员应让队员知道区域紧逼防守并非是单一的人盯人防守, 而是人盯人防守结合1—3—1、2—3联防防守等防守战术, 这种防守的转变取决于进攻方的进攻压力以及进攻手段的变换。一般情况下, 防守的区域越大, 所冒的风险就越大, 区域紧逼防守要尽量形成局部的以多防少, 例如;夹击后形成的抢断发动快攻等。如果夹击对手不成反而形成了对方的以多打少, 就要立即变换联防的防守阵型, 以对应“以多打少”的局面从而最大限度的限制对手进攻的发挥。
切记必须加强针对对方1号位球员的紧逼防守, 因为他是对方进攻的组织者与发动者。对于他的紧逼防守与夹击防守的加强可以打乱对手的进攻节奏, 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对手进攻的成功率。场上要积极认真的要求队员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堵中放边、随球追夹、迎前堵夹, ”的防守战术, 迫使对方在进攻当中失误增多, 投篮命中率降低, 进而达到防守目的。
4. 区域紧逼防守战术运用的时机
区域紧逼防守战术的制定要根据对手的进攻态势来决定, 同时也要考虑本方队员的体能状况来决定, 一旦教练员在临场指挥时确定执行紧逼战术, 全体队员就要坚定执行。
具体实机应用:
1) 比赛中, 每节比赛开始前几分钟或结束前几分钟。
2) 后场发端线球或边线球由裁判持球时仍然可以进行区域紧逼防守。
3) 对方掷界外球时迅速落位进行区域紧逼防守。
4) 比赛比分落后情况下采用区域紧逼防守。
5. 合理使用和配置防守队员
合理使用和配置防守队员是运用区域紧逼防守的关键。在制定区域紧逼防守战术时, 教练员要根据本方队员的防守技术特点和身体素质情况来合理分配本方队员的防守位置与防守对象, 力争做到人尽其职, 人尽其责, 防守有序。
6. 小结
区域紧逼防守的使用是根据教练员结合自己球队在平时的训练与实践当中积累的经验从而在赛场上根据具体情况而做出的决定。使用区域紧逼防守结果好坏的基础在于平时严格系统的训练, 只有平时加以严格系统的训练才能够在比赛当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总结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已经逐步演化成了高大化、快速化、灵活化、准确化。所以现代篮球运动的防守体系也随之发生了质的改变, 个人的盯人防守已经从原来被动防守变成了现在的集压迫式、侵略式的为个人防守为主体的防守, 同时又联同了个人防守与团队防守相结合的集个人防守与团队联防相结合的立体防守体系。只有加强防守体系的建立才可以应对现代篮球进攻技术的发展, 同时也形成了更有效, 更实用的防守战术思想。
摘要:随着现代篮球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尤其是进攻水平日益的提高, 防守成功效率的高低成为了能否赢得比赛的关键, 本文阐述了如何加强与提高个人防守意识的几个基本原理及具体操作方法。同时在现代篮球运动中, 教练员的执教能力与水平也决定了一支球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防守,区域紧逼,教练员
参考文献
[1]篮球手册.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4.
区域联防 篇6
关键词: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市场机制,公众参与
当前,我国的区域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可持续发展,能否有效治理区域大气污染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到2015 年,应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目前,珠三角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立法方面已经初具规模,对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珠三角现有的区域联防联控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总结
(一)综合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广东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该规划强调要突出联防联控的重要作用,明确了联防联控、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目标,提出珠三角地区要通过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区域复合污染治理,并确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工程,为“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的大气污染治理拟定了一份比较详细的规划。
2.《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该决定与大气污染防治有关的主要是明确广东省应“完善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体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两高一资’行业实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试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综合运用环保、价格、信贷、土地等多种手段,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3.《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该办法明确,省人民政府制定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有计划地控制或削减各地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改善本行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4.《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该计划首次确立了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确定了八大任务:(1)严格环境准入,有效控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严格实施分区控制和总量控制。(2)大力改善能源结构,从源头削减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3)强化常规重点源污染减排,全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继续推进并深化火电厂脱硫和脱硝工程。(4)以机动车污染控制为突破口,积极防治光化学烟雾污染:提高新车准入标准,力争提前实施“国Ⅳ”排放标准。(5)加强典型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控制,认真应对复合型大气污染:加强对石化、化工及相关产品制造企业的全过程控制。(6)加强饮食服务业污染治理。(7)加强城市扬尘污染的全过程控制。(8)控制其他大气污染源,努力削减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强非道路移动源(船舶、建筑、园林及农用机械)的废气污染控制。
5.《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1 年度实施方案》。该方案再次强调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确定的八大工作任务。
6.《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5 年度实施方案》。该方案在《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以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为手段,以控制PM2.5 和臭氧等二次污染物形成为重点,以珠三角区域合作解决共同环境问题为范例,提升环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粤北)空气污染防治水平,促进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专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已经占排放总量的32%,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很大。因此,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的专项法规和规章主要针对的是机动车污染防治,主要有:
1.修订的《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该条例确定了机动车污染监管体制,规制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使得黄标车限行有法可依,加强油气治理,年可节约5 亿元,严格排气污染检测。
2.《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该方案通过强化在用车污染控制,提高新车准入门槛、实施高排放车辆逐步淘汰、全面供应清洁高品质车用成品油、完善法规体系和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等措施,逐步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体系,切实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广东省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办法》。该办法确定了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体制;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核发程序等。
4.《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2009—2020 年)》。该规划提出,要全面推进联防联控,加快解决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应全面实施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从注重重点行业减排向全面防控转变,从单因子治理向多污染因子综合控制转变,多手段联合推进,稳步提升脱硫成效,全面推进降氮脱硝,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大幅减少颗粒物,构建世界先进的典型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综合体系,逐步解决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问题。
(三)各项地方性环境标准
主要有:《广东省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是广东省首次发布的广东省地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比国标要严格得多;《机动车排气检测三项工况法标准》以及遥测法标准,这“三项工况法标准”主要指在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稳态工况法)》(DB44/592-2009)、《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加载减速工况法)》(DB44/593-2009)和《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检测方法(遥测法)》(DB44/T594-2009)等三项在用机动车排气检测地方标准。此外,还有《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广东省汽、柴油四项标准》(粤Ⅲ油、粤Ⅳ油)、《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印刷、表面涂装、家具、皮革制造四个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等14 项标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珠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政策标准体系。
二、珠三角区域联防联控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立法供给不足
珠三角的区域联防联控立法在全国应该是比较丰富的,但仍然缺乏对区域内各城市相互之间权利义务的约束,主要是“协同控制”的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立法供给还不能满足大气污染治理的实际需要。
(二)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难以形成“协调一致”的行政执法
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缺乏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介入。除了行政部门,还应该增加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作为联系会议的成员单位,在三大国家权力中,立法权和司法权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权力,而大气污染治理远非仅仅依靠行政部门就能够解决的,还需要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保障和支持。
(三)尚未建立有效运行的区域联防联控市场激励机制
欧盟和美国的经验证明,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仅仅依靠命令—控制手段是无法实现达标的,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激发污染主体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促使污染者主动减排。但广东省目前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排污权交易市场。除此之外的环境经济政策,珠三角还很缺乏,比如环境金融机制等。
(四)公众参与流于形式,缺乏有效参与
主要是公众缺乏参与主体、参与能力和参与机会。当前,珠三角虽然经济发达,但是在社会组织发展上并不相称,专门从事环保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就更加稀缺。由于缺乏制度支持、资金来源,公益性的民间社会组织很难生存和发展,使得参与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的主体缺位。
三、完善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立法的若干建议
(一)健全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协同性”立法
前已述及,珠三角虽然构建了一批区域大气污染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但却缺乏针对区域内各城市协同行政执法标准、执法条件、处罚额度、处罚种类等方面的规定,导致区域联防联控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当前,首先是清理各城市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凡是与区域联防联控有冲突的都应该按照区域联防联控的目的进行修改。其次,修改完善现有的区域联防联控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凡是涉及到需要各城市行政统一执行的规定必须同时规定对法规冲突的解决办法,规定要具有操作性,尽可能地详细一些。最后,可由各城市立法机构根据区域联防联控法规协作立法。
(二)发展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所亟须的一体化市场机制
在区域联防联控运行机制中,命令—控制手段和市场机制手段缺一不可。珠三角区域联防联控中,当前亟需构建和完善市场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纳入氮氧化物的区域排污权交易市场;纳入CO2 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区域一体化的排污权初始分配机制(采用拍卖还是政府无偿分配)、排污权信息发布平台、统一交易规则、排污权储备机制、引进大气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机制等。
(三)促进公众参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公众通过环境决策、环境信访、环境诉讼等法律途径参与环境管理监督,是政府行为的一种补充。我国环境法中对公众参与的规定多为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必须通过专门立法规定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主体、参与范围、实施程序、参与组织、参与形式等具体问题,并根据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实际情况、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具体执行情况、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不断修改完善。还应在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中,专门规定不履行公众参与义务的责任机制,详细规制不履行和不当履行公众参与义务的程序追究机制,使得公众参与成为一项可操作、可监督执行的法定义务。在我国当前的体制下,可以把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程度确定为官员政绩考核的一项指标,以公众对当地环境的满意度作为考量因素。另外,还必须制定和完善公众参与的激励和促进机制。
参考文献
[1]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第6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2]王金南,宁淼,孙亚梅.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与方法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