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项目(共12篇)
调试项目 篇1
以项目任务为引领, “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在各校各专业的教学中普遍应用, 具体教法各有区别。我们将《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课程中的“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作为应用教学研究, 其目的就是要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项目任务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为培养学生成才提供服务。本文着重阐述《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的“供料机构安装与调试”项目教学内容。
一、研究背景及其目的意义
1.“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开设的历史过程与不足。
以往的机电专业既学机又学电, 机和电是单列教学。一般中职学校所开设的《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 教学模拟设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普遍购置较少, 设备可拆性差, 教学时只能讲些机电设备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等抽象理论知识, 然后再到实验室演示一下“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模拟操作, 学生以看代学, 学而不习, 很难实现知能转化。因此, 诸如上述教学设备不足, 教学方法存在缺陷, 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技能要求脱节, 重理论, 轻实践, 与当今中职学校培养社会急需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等种种弊端亟须改革, 方能使《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满足企业生产岗位的需要。
2. 通过“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开展项目教学应用研究的目的意义。
为此, 我校特购置三十二台南京康尼公司所产与工厂真实生产状况一致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模拟教学实验设备 (见图) 运用于教学。该设备把机械、微电子、电工电子、传感测试和PLC控制等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具备了适应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条件。老师通过南京康尼公司的培训, 增强机和电的综合应用能力。我们以模拟教学实验设备中的“供料模块”为主, 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设置“供料机构安装与调试”项目, 以这个项目教学作为研究对象, 制定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一致的项目教学内容, 采用以项目任务为引领, “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性教学, 其目的意义就是使学生得到切实的训练, 毕业后能为企业所用;使老师在制定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一致的项目教学内容过程中, 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得到专业的提升和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
1. 通过对《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的“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教学实践, 把以前所学各门课程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 使学生掌握企业生产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2. 制定适合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教学内容。
3. 通过教学实践, 研究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以项目任务引领, “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的内容
1. 对企业“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岗位、技能要求进行调研分析, 从而确定适合“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工种岗位技能的项目任务引领的教学内容。
2. 通过“供料机构安装调试”这一项目的教学实践, 使学生从单纯书本学习向模拟真实情境领域学习转换, 确立具有提高学生动手技能的教学方式。
四、研究的实施过程
1. 第一阶段:
企业调研和参阅有关机电行业的技术资料、工作要求等。从企业调研和查阅的资料可知: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机械与电子技术已密不可分, 从以前单纯的“懂机”或“懂电”, 向既“懂机”又“懂电”, 特别是懂得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为此, 我们综合了机械、电子、气动技术、PLC控制技术知识和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以确保项目教学应用研究的实施。
2. 第二阶段:
制定“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教学内容。如何把“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教学内容和企业生产实际岗位技能要求相结合, 是上好“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课的关键。我们将企业调研获得的工种岗位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和有关“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整合, 制定了符合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以项目任务为引领, “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如“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教学内容分为三个任务, 每个任务又有三个活动, 即:
为完成“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教学, 我们把企业中的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情境引入到“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教学内容中, 使教学的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一致, 从而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任务一“安装供料模块机械”, 以前要认识机械结构是在上完“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的科目后, 再通过“机械设备构造”理论课程来认识, 许多知识点重复且单独教学。现在通过“供料模块机械”的安装内容一个活动来构建完成对机械结构的认识。因为要完成“供料模块机械”的安装, 就必须要能看懂图纸, 了解机械构造和装配工艺才能正确安装。因此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 不但把以前学过的零散知识串联起来得到巩固, 而且学会了企业岗位所需的技能。
3. 第三阶段:
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在实施“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教学过程中, 我们打破了原有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 通过“做中学、做中教、边做边教”, 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项目任务为引领, “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为此, 在“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一体化教学中我们实施过程的特色做法为:①以实物为基础、多媒体为辅助, 强化项目任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以实物为基础 (即:供料模块的全部元器件) , 充分利用实训实物进行现场教学, 因为实物最结合实际, 学生获得的印象最深。结合实物只需简单讲解, 学生就可明白, 事半功倍。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供料机构安装调试”的装配调试全过程, 教师首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装配调试, 并且把这全过程拍摄下来, 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剪切成一个个独立单元。在以实物教学的过程中, 用视频播放演示, 通过肢体动作, 把一些难以表述的技能知识用视频形式播放, 再配以讲解分析说明, 直观明了。如果学生在实操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并且模仿操作。此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非常有帮助, 由此可见, “听+看+说+动手做”是“做、学、教合一”的最佳教学方法。②在做中学、做中教, 形成项目教学机制。学生自己制定项目任务工作计划。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 两个组为一个大组, 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项目任务, 学生自己制定项目任务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融入一个个活动内容, 通过活动完成预定的项目任务, 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学会技能操作。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个人特点, 使学生在做中学到技能。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项目任务难点。当碰到疑难问题学生解决不了时, 老师就用启发式的提问一步步由简入深地解开学生的疑问, 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对掌握技能技术充满信心。学生互检、互评、互改, 交流经验。当每个小组完成一个活动后, 首先让各小组交叉检查、交流经验。因为学生相互检查并在互评互改中, 必然要认真阅读相关专业知识, 思考、研究别人的习作, 阅读和检查本身就是一种交流, 学习、思考也是一种提高。通过互评互改, 学生能及时发现各自的不足, 推己及人, 有助于提高纠错能力。同时, 从别人的习作中吸取优点, 使合作探索研究的精神在习作互评互改中充分体现。这种“做中学”中的互评互改方法, 让学生过瘾地当了一会小老师, 还使他们的习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师检查评估考核。当各小组交叉检查和互评互改结束后, 教师进行提问考核。通过这些提问考核, 让学生及时总结、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③在模拟企业真实工作情境的活动中完成“项目任务”。从培养实际职业岗位能力出发, 在模拟工作场景的实训室中让学生做中学, 讨论项目任务、分析项目任务、操作完成项目任务、总结项目任务。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竞争能力教师在下达“项目任务”后, 由学生以小组为作业单位安排工作计划, 教师不必干预。当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证明, 自己小组的工作计划有别于其他小组时, 会思考分析, 从而产生竞争意识。但是教师下达给学生的“项目任务”如果过于简单, 会使学生认为缺乏挑战性, 从而失去兴趣;如果教师下达给学生的“项目任务”难度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 又会使之不知从何下手, 失去学习信心, 起到相反的作用。因而教师需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应在实际的教学中, 根据学生能力的实际情况, 分配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项目任务”, 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竞争能力;教师全程参与学生项目任务。在以项目任务为引领, 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中, 专业教师要全程参与, 当学生碰到难题, 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学习分析归纳整理, 然后加以适当点评。真正做到像职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 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 乃是真学。”④改革考核方法。采用以项目任务为引领, 做、学、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后, 整个课程体系变了, 培养目标精确了, 考核方法也要相应调整和改变。改革教学考核方法, 是实行以项目任务为引领, 贯彻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方式的保证, 尝试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引入学校, 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 使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有机结合在一起。采用“理论+实操”的一体化考试。以前, 对于专业课的考试, 往往是理论笔试一张卷子, 实操成绩最后考核。这种考核方法的弊端是理论考核往往脱离实际;实操考核不管中间过程, 只看最后结果, 这样, 不利于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足。采用以项目任务为引领, “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后, 我们把理论考核融合在实操考核中, 在进行完一个活动任务教学环节后, 立即进行操作考核。让学生比速度、比质量。这样, 如果学生一个活动任务没有考好, 可以随时补练、补考。因为每一个项目的考核是由一个个活动任务的考核成绩相加才是最后总成绩, 还可以引起他们对下一个活动任务训练的重视, 力争在下一项考核中努力赶上。结合考证加分。如今各个专业都有相应的工种资格证, 学生学习完有关规定课程, 且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后, 就可以组织他们去考相应的等级资格证, 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 可以视为该门功课合格。其中, 机电专业考的资格证书有电工初级和中级二种, 为此我们采用加分方法, 凡考出初级电工资格证书的可加20分, 考出中级电工资格证书的可加30分。这样, 不但能激发学生刻苦练习的劲头, 还可为他们就业增加筹码。以我们实施该项目的教学班为例, 考出中级电工资格证书的学生占90%。
五、实施项目教学后, 学生、老师、企业三方的收获
实施项目教学应用研究后, 从收集到的学生、老师以及企业招聘反馈信息中得知:
1. 学生的体会与进步。
①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果。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即学即用,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项目任务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可以使许多理论知识变抽象为具体, 变枯燥为兴趣, 让学生乐于去实践、去思考。②增强了合作精神, 促进了竞争意识。当学生按照自己的工作计划,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的活动后, 首先让各小组交叉检查、交流经验,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交叉检查, 还能找出各自的差距, 促进竞争意识。③满足了成就感, 增强了自信心。当学生完成了某一项目工作任务后, 就会从内心产生一种喜悦感, 一种成功感, 一种冲击力, 这种力量不仅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从学生的每一项任务考核中可以看出, 他们不但在技能上学会了很多, 更是在后几项的考核论述中, 能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依据来阐述为什么要这样来完成项目任务, 做到有理有据。④强化了操作技能, 锻炼了综合职业能力。最可贵的是有很多学生在教学结束时的小结中写道:老师把我们分成两人一个小组, 两个小组又为一个大组, 我听从组长安排, 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 只有团结协力才能顺利快速地完成任务。在组长的安排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今天我排线号、接线, 明天我调整机械结构位置、编写PLC程序, 每个工种的工作都不是固定一个人做, 而是大家轮流做, 有时装了拆、拆了又装, 就是为了给我们学各种技能, 非常有趣, 特别是调试完成后, 看着这些机械按我编写的程序指令自动完成一个个动作时特别有成就感, 特高兴。当我们遇到难题时相互讨论解决, 解决不了时再请教老师, 非常自由开心。最难的是每当任务完成后的考核提问:“为什么这样做?理由依据是什么?”“你的装配过程为何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哪个更好呢?”“你的传感信号为何要采用这种方法?”这些问题逼着我们看书找理论依据, 由此锻炼了我们学理论、用理论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中可以看出, 我们的项目教学方法是成功的, 以项目任务为引领, “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转变成主动学, 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2. 教师的体会与收获。
①增强了自我提高意识, 促进了专业发展。要搞好以项目任务为引领, “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关键是教师, 能讲又能做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是进行这一专项教学的保证。项目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师自我提高的意识, 促进了专业发展。②提高了教学业务水平, 增强了动手能力。在项目教学的具体实践中, 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 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道路上前进,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 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 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 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 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 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 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教学业务水平, 增强了动手能力。可以说, 项目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③提升了教学科研水平, 转变了教学方法。以项目任务为引领, “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不同于一般课堂说教。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边干边教, 对教师要求很高, 要上好每堂课, 教师就要不断研究教学的方法来提升自己教学科研水平, 从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3. 企业招聘时的反馈。
参与实施“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教学的学生, 企业招聘时, 表现都很积极。从已经在企业上班的学生电话采访中得知, 通过以项目任务为引领, “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他们所掌握到的知识与能力对于他们的就业岗位工作很有帮助。比如:小杨同学在世博园物业管理公司上班, 他的具体工作是智能楼宇管理和维修, 当他看到诸如液压泵、管路、线路、电梯线路、智能楼宇的各种应用程序时觉得很好理解, 师傅一说就马上明白, 所以上手操作维护特别快, 得到企业领导认可。他说:这些都得益于以项目任务为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真正学到了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技能。为此, 我们对于实施这种教学方法能为学生所用, 使毕业学生受企业欢迎而感到欣慰。
根据“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 而教学的内容只有适合企业的实际才能真正起到服务的作用”, 以及职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 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 乃是真学”的教学理论, 我们反思《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技能要求衔接上的问题, 重新制定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一致的项目教学内容, 采用以项目任务为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 这是与当今中职学校培养社会急需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愿我们的《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项目教学应用研究能为读者所借鉴。
参考文献
[1]程蓉.浅谈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 2003, (3) :99.
[2]张永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岱宗学刊, 2007, (2) :93.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第一卷)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
调试项目 篇2
2、Rslogix5000连接一个新PLC时,需要先给PLC刷新固件。连接PLC 的步骤:将电脑的有线网络IP地址设置为自动获取,打开BOOTP/DHCP Server 设置子网掩码:255.255.255.0,会自动刷出PLC的MAC地址如下图。
双击MAC地址设置PLC的IP地址确认后点击Enable DHCP将地址下载PLC中,再点一下Disable Bootp/DHCP。
3、如果通过电脑直接连接PLC,IP地址要手动设置为:192.168.1.10,如果通过路由器则设置为自动获取。首先组态RSlinx Classic通讯驱动。Communications-Configure Drivers-Ethernet devices或EtherNet(此驱动只能连接PLC)/IPDriver(此驱动可以连接PLC和触摸屏)菲律宾项目用1769-L35E PLC与RSview 32上位机通过以太网通讯。RSLinx Classic设置如下 4.设置Configure Client Applications点击RSWho,会自动识别连接到的PLC
Rslinx classic组态好后在RSlogix5000中点击找到cpu所在位置点击go online
4、Compact-Logix 1769系列PLC,通过1769-SDN/B进行扩展机架时,相当于新加了一组子站,通过1769-SDN/B扫描新加子站,通讯方式为DeviceNet网通讯,如果距离近时可以通过终端盖板上的扩展电缆进行扩展。1769-SDN/B模块需要刷新固件后才正常通讯,将设置下载到1769-SDN/B模块中。新加子站需加1769-ADN通讯模块,1769-SDN/B最多可加三个扩展即三个1769-ADN,SDN与AND连接线需要在ADN末端2,4端子(红,蓝)线加一个120欧姆的终端电阻。SDN和AND连接线采用交叉连接,即SDN端1-(红色)电源24VDC+,2-(绿色)信号+,3-屏蔽线,4-(蓝色)信号-,5-(黄绿)电源24VDC-。AND端1-(红色)电源24VDC+,2-(蓝色)信号+,3-屏蔽线,4-(绿色)信号-,5-(黄绿)电源24VDC-
5、通过SDN扫描子站的结构RSLogix5000需要安装RSNetworx-DNet软件,RSNetworx for DeviceNet软件需要单独授权。
6、首先进行硬件组态,CPU主机架上CPU和电源占0槽,往后依次添加I/O模块,槽位依次从1往后排。1769-SDN/B占一个槽位,只组态主机架上的模块。子站机架1769-AND后挂的模块只能通过映射地址实现,不能在RSLogix5000上进行硬件组态。
7、首先通过RSNetworx for DeviceNet扫描出AND后挂的模块,无需组态,扫描的方法是,打开RSNetworx,点击Online
找到1769-AND模块,点OK能自动扫描出1769-AND后挂的模块,无需组态。
8、双击1769-AND模块,选Module Configuration弹出对话框Classic configuration,点Upload,能自动扫描出挂的模块如图:
模拟量输入和输出模块通道配置如下9、1769-AND后挂模块地址映射方法:在RSNetworx中双击打开1769-SDN模块,在1769-SDN Scanner Module中点INPUT 弹出对话框1769-SDN Configuration Applet点Upload
这个就是1769-AND中模块的地址,例如01槽位1769-OB32T 32位DO模块,对应的地址是1:0.Data[0]寄存器的0-31位。1769-OF8C/A/FW Rev 2.1 AO模块第一个通道CH0对应1:0.Data[1]的低16位,第二个通道CH1对应1:0.Data[1]的高16位
另外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用Rslogix 5000 tool DeviceNet Tag Generator,选择程序所在位置,依次向下进行即可
完成后RSlogix 5000 controller tags中已经有D网SDN扫描的寄存器
RSLogix 5000 与上位机RSVIEW 32通讯
1、在RSlinx Classic-DDE/OPC-Topic Cofiguration 中新建通讯名称Phillippine_DM_STP关联到CPU
选择RSlogix 5000程序导出的excelg格式标签,并选择通讯路径
2、RSVIEW 32设置
历史报表的制作,原理是:通过ODBC将RSVIEW32数据定时保存到ACCESS中,用Excel有选择的调用ACCESS中的数值,具体步骤:
1、在电脑的控制面板,管理工具中找到Data Sources(ODBC)打开,在System DSN中新增access驱动
手动新建一个access文件,例如odbcreport.mdb,选择这个新建的access文件
2、RSVIEW32 设置Data log setup
设置完成后保存,RSVIEW32工程运行时自动根据设定的时间保存数据到odbcreport.mdb中。
调试项目 篇3
【关键词】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技能训练 项目精选
《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知识内容多,技术更新快,并且要求学生能够非常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一一训练,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训练项目的选择、先后顺序的设置、技能层面的衔接、训练方式和手段的采用、训练过程中的步骤实施,都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老师提供好的实训项目,理清好的训练思路,采用好的教学方法,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
一、课程训练项目精选
训练项目的精选是该课程教学的首要环节,课程从实际机床控制电路中抽取了适合教学的10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该课程的训练项目,内容涵盖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装接与调试,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维修。项目内容包括10个学习项目、课外扩展和顶岗实习。
二、技能训练项目之间的关系
理清训练项目之间的关系,有条理、有秩序地进行技能训练,做到不重复、不颠倒。
(1)各项目任务单元的衔接递进关系
每一个教学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任务单元涵盖着不同的能力目标,各项目任务单元之间呈平行、递进或包容的关系。
(2)技能训练项目的序化
本课程技能训练项目的序化遵循以下规则:载体选取从简单到复杂;技能从单一到综合;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接受任务自主学习操作示范同步实践总结提高”五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从“会”到“熟”再到“快”“准”不断提升,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学”与“考证”相结合。通过反复训练,提高职业能力,达到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
三、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训练方式:
(1)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宏观);
(2)视频教学,实际观摩操作法;
(3)小组讨论法,演示法(微观)
训练手段:实操综合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仿真教学、现场教学、录像、网络教学、课余活动等。
训练步骤:各个项目的操作是有所不同的,在单项技能训练中,先装再调,而在综合技能训练中,多了机床的功能分析与操作,项目的装调步骤具体分为:(1)分析任务;(2)制订计划;(3)实施计划;(4)通电试车;(5)总结与反思。下面以机床电气故障排除为例介绍其实施的具体步骤。
机床电气系统排故训练内容及步骤:
(1)机床功能基本操作:
根据机床的加工功能进行机床的基本操作。通过机床功能的基本操作,了解正常状态下机床各电器元件的动作过程和动作顺序,发现故障(非正常)状态下的异常现象或电器元件的非正常状态。
(2)故障分析:
根据故障现象或电器元件的非正常状态,通过电路原理图的读图和功能分析初步确定故障范围和可能的故障元件。故障分析涉及的元件和回路可能远多于实际的故障点与故障元件。
(3)制订计划:
根据可能的故障元件和故障回路制订故障排除的工作思路与工作计划。制订计划时,强调排故方法学习的重要性,在排故后需要及时总结方法,切忌凭感觉寻找故障,这样学习效果不理想。
(4)实施计划:
在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规范下,按照排除法实施故障元件或回路的排除。具体操作时,先主回路后控制回路的原则。在排除故障时首先采取无压(不带电)排除方式,这种方式可排除因电路接触不良和触点损坏引起的故障现象,尤其是主回路的常见故障;在采用有压排除方式时,重点检查电路元件功能不良或损坏引起的故障。熟悉故障排除方法后,可以灵活运用两种方法,高效排除故障。
(5)通电试车:
每个故障点排除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与通电试车,如有问题,需要再次重复上边的各个环节。
(6)总结与反思:
为提高机床电气系统故障排除训练的效率,在任务结束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总结与反思。为此要求学生针对任务实施的过程,描述现象、探究得失,撰写项目报告,交流排故技巧、检查方法。
(说明:读图练习在排故之前进行。)
四、结语
通过对《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精选与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好的学习平台,在训练中有任务、有目的、有思路、有比较、有结果、有层次,并且通过技能操作训练,知识内容无形中得到掌握和巩固,动手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分析过程能得到验证,故障现象直观而具体,能让人记忆深刻,实践技能迅速得到提高,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翏.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田淑珍.電机与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谭维瑜.电机与电气控制(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海上油田开发项目电气系统调试 篇4
海上油田电气系统系统/设备构成:由发电机, 高、中、低压配电盘, 高、中低变压器, UPS、小功率配电盘, 导航系统, 现场设备, 以及伴热带、照明灯具/插座等组成。
1.1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海洋石油平台的心脏, 它发出的电能供全船用电设备使用, 是平台安全和正常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一般情况下, 海上采油平台都配备有主电源和应急电源, 以满足不同用电设备对电源在供电时间上的不同要求。主电源在正常生产时为平台所有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而应急电源只是在平台黑启动时为透平辅机提供电源和应急状态下为一些安全设备提供电源, 因此主电站的发电机组一般选用功率较大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或柴油发电机组, 而应急电源一般都选用启动迅速的柴油发电机组。
1.2 电网
海洋采油系统各用电设备根据不同要求, 由总配电盘直接往用电设备或接往马达控制中心的电缆构成的那部分电网成为一次网络;由马达控制中心接往用电设备的电缆构成的那部分电网则成为二次网络。
1.2.1 电网组成
根据供电电源的不同, 电力系统电网可分为主电网、应急电网、弱电电网。
主电网是指由主电源经主配电盘进行供电的那部分电网。主电网包括动力网络和正常照明网络。当主电源因故不能供电时, 应急电源将通过应急配电盘向平台上必须工作的部分用电设备供电。应急电网常常是主电网的一部分, 应急电网主要向发动机控制盘、发电机控制盘、消防系统、应急照明、应急伴热、UPS、导航系统等配电盘等提供电源。
向全系统无线电通讯设备、呼叫联络系统、有线广播的通讯系统助航设备以及仪表及信号报警系统提供电源的网络称为弱电电网。
1.2.2 并网
发电机之间和电力系统之间联合起来并列运行, 称为并网发电 (也称并车) 。并列运行可以极大地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供电质量和使负载分配更合理。并网发电是靠同步装置来实现的。
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并车时, 最理想情况是满足以下条件:待并机组的电压、频率、初相位与运行机组或电网的电压、频率、初相位大小相等。
并车操作就是检测和调整待并发电机组的电压、频率和相位, 在满足或接近上述条件的瞬间通过发电机主开关的合闸投入电网。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并车合闸时没有冲击电流, 并且并车后能保持稳定的同步运行。
规范中规定两台发电机的相位差不能大于15°, 电压差不得大于10%, 频率差在0.5Hz以内可以并车。并车一般有手动并车和自动并车两种。
2 电气设备
2.1 发电
海上油气平台, 多选用柴油发电机组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采用双燃料发电机组是海洋采油电力系统的又一特点。
2.2 配电
海洋采油电力系统中, 对电能进行集中控制和分配的装置称为配电装置, 传输电能和信号的电缆和电线构成的整个传输电路称为海洋采油电力系统的电网。
2.2.1 线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 钢质海船和海洋平台的电力系统必须选用三相三线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2.2.2 电压等级:一般情况下, 大于150KW的电动机应选用高压电如6.3KV, 低于150KW的设备选用400V的系统;照明和小功率选用230V的动力系统;而控制系统用110V的系统。
2.2.3 频率:一般情况下, 海洋采油电力系统中的频率为50Hz。
2.2.4 电力系统配电装置按用途分类
(1) 主配电盘:用控制和监视主电源及大负载的工作情况, 并将主电源发出的电能合理地分配给主电网的各个供电区段。
(2) 应急配电盘:用控制和监视应急电源的工作情况, 并将应急电源发出的电能合理地分配给各个应急用电设备。
(3) 负载中心:其作用是将主发电机的电能分配到各个馈电装置。
(4) 马达控制中心MCC:用于对电动机及其他馈电装置进行集中的起、停控制, 并对上述负载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
(5) 不间断电源配电盘:对整流-逆变过程进行控制, 并为特定设备及仪表提供交流不间断电源。
2.3 变电装置
变电装置是改变电压的装置, 即变压器。按作用可分为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
海上油田一般设置升压变压器, 降压变压器。正常和应急照明、小功率变压器, 以及正常和应急电伴热变压器。
2.4 负载
现场用电设备一般由泵类设备、加热器类、撬块类、大型机械设备类、照明灯具及插座类、伴热系统类等。
2.5 不间断电源系统 (UPS)
输出电源主要为中控系统、通讯系统提供电源, 为高压配电盘、中压配电盘、低压配电盘、应急低压配电盘、照明小功率配电盘、伴热配电盘提供分闸控制回路电源。
2.6 导航系统
导航系统是由雾笛、导航灯、监控盘、电池组、光控开关及雾笛开关组成。
3 调试策略 (电气设备调试工作逻辑框图)
海上油田开发项目调试分为陆地调试部分和海上调试部分。
3.1 陆地调试策略
3.2 海上调试策略
4 系统/设备调试步骤
4.1 根据调试大纲, 编制调试程序和调试表格 (报业主和CCS审批后执行) 。
4.2 根据图纸资料, 出具平台调试材料清单。
4.3 根据计划要调试的设备检查系统/设备完工状态。
4.4 达到调试所需的最小完工状态后按照调试程序进行预调试。
4.5 预调试通过后, 调试项目组组织各相关单位正式按照调试表格内容逐项检查、检测调试表格中的各项记录, 将系统/设备的功能和性能完全测试出来, 并达到投产使用状态。
4.6 调试完成后组织召开调试总结会, 并填写A PUNCH LIST。
4.7 A PUNCH LIST中的内容落实责任人, 并限期整改, 整改完成后由业主确认。
4.8 调试完成后的设备保护及交接验收 (业主、生产方、建造项目组、CCS、检验组) , 共同见证下交接给生产方。
摘要:文章对海上油田开发项目采油平台电气系统较详细的介绍, 并且对整个平台的投产前的调试工作有一个很清晰的调试思路, 指导从事此行业电气调试人员的工作。
关键词:配电系统,发电机,配电盘,变压器,UPS
参考文献
[1]海上油气工程设计实用手册.
[2]《海上石油设施电气安全操作规程》SY/T6560-2003
调试项目 篇5
调试阶段
随着湖滨新区污水量的增多,新源污水厂一期项目已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新增二期工程的建设项目,包括污水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和污泥处理等单元,新增处理污水处理能力达2.5万吨/天。
6月初,负责污水运行处理的技术人员对现场所有设备进行了调试检查,解决了影响生化池连续运行的各种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16日,污水处理厂生化池部分已进入运行调试阶段,为保证出水水质安全达标,技术人员在菌种投加工作中,安排了循序渐进的过程,确定了符合实际进水水质的工艺控制参数。在确保出水水质安全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能耗。
经过设备调试及生化调试,二期项目工艺运行已到达设计要求的出水指标,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工艺设计满足污水运行处理要求。
调试项目 篇6
关键词:Cisco Packet Tracer(PT);活动向导;自动判分;
【中图分类号】G712
1.引言
近年,我校不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路由与交换》、《网络互连技术》等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引入了网络设备行业龙头企业Cisco公司丰富的学习资源,构建了开放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Moodle;建设了基于网络模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的虚拟实验平台;引入并参考了CCNA的课程考核与学业评价体系。通过改革,有效地激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为了提高网络设备实践能力,我在校校级教改课题中进行了网络设备调试类实践项目的全自动判分方法研究与实践。
2.项目解决的问题
网络设备调试能力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核心能力之一,在培养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如设备短缺、实践考核过程难控制、结果不易评估、难以实现移动学习等许多问题。
为了解决网络设备调试类课程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研究网络设备调试类实践项目的全自动判分方法,并开发出全自动判分实践考核测试文件。本研究采用思科公司的网络模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以下简称PT)提供的网络考核平台。
实践考核测试文件能对特定的技能点进行考核,更好地控制考核过程;能实现全自动判分,降低了教师在实践评估上的工作量;及时的反馈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行反复练习;实践考核文件可以公布在网络上进行随时随地的考核,实现移动学习。因此,网络设备调试类实践项目的全自动判分方法研究能促进实践能力培养,非常有意义。
3. 实施方案
Cisco Packet Tracer是一个图形化学习和模拟工具,为学习网络课程的初学者去设计、配置、排除網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学生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网络设备的工作机制。与真实环境相比较,用Packet Tracer构建的仿真网络实训平台具有设备齐全,协议丰富,实时仿真,方便灵活等几方面优点。
思科公司的网络学院有一部分用于实践测试的PKA文件,为网络实验技能的考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数量有限。教师可以根据实践项目技能要求,利用PT的活动向导工具能制作PKA文件,满足教学中更多的实践测试需要。活动向导功能复杂,本课题对测试文件的实现原理、设计过程、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进行了细致研究。其制作基本包含以下几个步骤为。
1)对特定的网络设备调试类实践考核内容进行分析,根据考核技能点,设计实践考核项目;此部分需由教师团队根据教学能力目标进行确定。
2)制作给学生实用的HTML文档,说明测试环境、作答要求。此文档将在学生的测试过程中显示,供学生阅读。
3)制作初始网络,构建拓扑图、设备、连线等。
4)制作问答网络,并配置好网络设备。在这个窗口中教师可以为自己设计的网络给出答案,并设置考点及相应的分值。
5)在活动向导工具中完成此测试文件的制作。
4. 总结及成果
基于PT的网络设备调试类课程实践项目的全自动判分方法,开发的实践考核文件可以根据实践项目的要求设置考核点,可以及时给学生反馈操作错误及成绩,方便学生了解实践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也能够根据实践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开发的实践考核文件可以依据网络平台进行考核,不依赖实验室。
本研究为校级教改立项课题,已完成PKA考核测试文件的制作说明文档一份,对测试文件的实现原理、设计过程、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作出了具体说明。本研究已完成规划的多个全自动判分实践考核文件,已将其应用到《网络互联技术》课程的形成性考核。通过教学实践应用,该方式能基本反映出学生的技能掌握水平,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本课题成果还可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路由与交换》等课程的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http://www.cisco.com/
[2]杨兵. 基于packet tracer5.3计算机网络仿真实验教学研究[J];软件;2012年08期
[3]张琪.用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改进计算机网络实验[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调试项目 篇7
1 项目情景设计接近生活工作实际
根据课程由传统“知识导向下的学科体系”向“实践导向下的工作体系”转变的需要, 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课程教学与职校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的需要, 以任务驱动、行为导向、工学结合为出发点, 创新教学模式, 并依据增强动手能力知识够用原则, 让学生先做后懂,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 数字电路制作与调试课程就设计成了由交通信号灯故障报警电路制作与调试、抢答器电路制作与调试、显示器电路制作与调试、数字频率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数字钟电路制作与调试等具体项目组成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学生学习过程完全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 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 学习兴趣也随之不断加深。
2 教学实施过程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2.1 认真编制学案
项目课程学案通常由任务目标、课前准备、制作器材、任务实施、结果分析及评价活动等五个部分组成。任务目标确立教学任务达成目标, 是以制作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 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课前准备阶段着重包含知识储备, 资料查阅两项内容。学生被分成学习若干小组, 一方面突出团队协助精神, 互助学习, 另一方面, 通过学生查找工具书籍及网上资料过程, 提升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制作器材应根据实训室条件予以配置和准备;任务实施由子任务串接而成, 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分步骤实现;结果分析与评价活动充分体现知识的积累和职业素养的培植过程。
2.2 注重两个环节
(1) 电路图、接线图绘制环节
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发现, 将电路原理图的绘制以及电路接线图的绘制作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一个动手训练任务, 之后学生在实训阶段的电路接线正确率和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使学生自然地增强了学习本门课程的自信心, 学生从中对电路的认识和理解也不断加深, 学生的绘图技巧及经验得到逐步的积累。
(2) 电路的制作与调试环节
本步骤是学生最能体会感性认知的重要阶段。学生在上个环节中已对电路获得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在本环节就是电路产品的实际制作过程, 主要突出技能和实践性要求。根据实训室配置条件以及教学的灵活性因素, 一般使用数字电路实训箱或者是直接制作相关产品来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电路的制作过程应条理清楚。首先最主要的不能疏忽的一步是用万用表对所需的连接线进行测量, 剔除存在问题的连接线;其次按照信号的输入输出方向顺序连接线路, 最后才将电源线和地线连接妥当。如果是采用制作产品方式, 就要注意制作工艺的要求, 如焊接工艺、电路板制作工艺等。
电路的调试过程通过“望、闻、问、切”, 方法实现。首先是“望”, 要观察电路板的焊接或插接如何, 成熟的电子产品一般都是连接处出了问题;第二是“闻”, 就是通电后听电路板是否有异常响动或味道, 比如不该响的响了, 该响的不响, ;第三“问”, 比如结果不正确, 该显示的不显示或者显示不正确, 首先要注意的是电源正确与否?是多少?有什么问题?第四““切”, 检查芯片是否插牢, 有先不易观察的焊点是否焊好, 接通电源后触摸芯片是否发热等。一般调试前做好这几步就可发现不少问题。调试从电源开始入手的, 先局部 (单个芯片或单元电路) 后整体, 先静态后动态, 经过测量——调整—一再测量——再调整的反复过程完成。
2.3 评价分析
首先是认真记录实训结果和数据, 其次是对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相关理论知识点。作为知识拓展部分, 请同学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和总结, 消化在实训过程中没能及时理解的原理性知识。
评价体系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两个方面。过程性评价应包含工作态度的评价、工作过程步骤与方法评价、知识的应用评价等;终结性评价应包含项目所涵盖的应知部分的评价、应会部分的评价以及对产品的评价等。评价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评价。
3 探索与分析
3.1 小班化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发展目前仍然存在设备资金投入不够的现象, 加上技能型教师师生比矛盾明显, 所以在采用项目式教学时分组数目少, 多个学生共用一台设备的现象极为普遍。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团结互助、讨论分析的平台, 但是设备少造成部分同学存在依赖性, 缺乏独立工作能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模式是在讨论课时即采用小班化形式, 每班不超过24人, 在实训课时做到每人都能安排了一台设备独自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 技能水平提高明显, 另一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变得公正、透明、简单可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 师生之间的互动显得张弛有度。
3.2 实训设备及原材料的保障
由于小班化的要求, 一方面除了需要足够数量的实训设备外, 另一方面对实训原材料的数量要求也大幅度提高, 使得项目课程各项任务的落实有了充分的保障。学生在课前调研准备阶段就对实训设备和原料做好计划方案, 便于项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实施。
3.3 突出过程考核评价
新的评价机制应突出素质为核心, 能力为基础的培养目标, 重点突出过程性评价, 提升学生的素质休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过程性评价中包含工作态度的评价、工作过程步骤与方法评价、知识的应用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以及老师的评价等。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整个学案的过程中, 如三分钟演讲、电路图绘制、电路制作与调试、知识拓展分组讨论、自评互评与展示等环节进行评价, 另外课前准备报告和实训报告也是重要的评价考核部分。
以上所做探索分析, 本人已逐步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技能操作水平提高明显, 学生不仅具备了较高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在素养方面也得了到显著的提升。当然, 探索之路仍然曲折, 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数字电路调试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司淑梅.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2]高职院校《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卢永芳.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6月
[3]项目教学法在数字电路课程中的应用探索孙飞职业时空.第7卷第1期
调试项目 篇8
火力发电基建调试项目质量管理的计划工作开展时, 调试项目部管理者需要完成的工作包含如下内容:分析项目的具体特点;火力发电基建调试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整体规划的编写;火力发电基建调试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指导方针的编写;火力发电基建调试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具体实施计划制定。
1.1 土耳其调试项目特征
在A调试项目实施过程中, 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项目不确定性很大。
第一, 项目所在地在土耳其中南部, 是本企业首次进入该国, 而且我国现在在土耳其建立火电厂的经验、调试经验以及对土耳其电网、规范也不是很熟悉;第二, 项目的人员签证、项目工期、设备供货、现场施工、消缺处理等方面的控制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2) 甲方要求。
首次, 该项目为某公司总包, 为该项目部走出国门的第一个项目, 也是该公司树立品牌的项目, 需要工程进度可控, 质量保证。其次, 该项目的EPC作为首次承包国外项目, 项目管理经验存在欠缺, 这在一定程度需要我们弥补和共担风险, 并可能为了满足客户满足度需要付出更多成本。
(3) 项目部自身特点。
首先, 由于调试项目人员是来自不同的部门、不同的项目, 有着不同的经历, 工作的方式、工作思路极大的不同, 如果能规避调试过程风险, 确保调试安全和调试质量, 是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其次, 调试单位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调试内容、方式千变万化, 不拘一格, 如果规范过程, 控制结果是我们需要做的重点。再次, 该项目地处土耳其, 远离该单位的其他项目, 无法从其他项目、单位本部调动人员, 人员调动比较困难, 对后期可能的人员额外需要造成可能的风险。
(4) 项目未设立监理单位。
该项目部身处国外, 并没有监理单位, 过程控制风险加大, 这就要求我们加大系统试运条件盘查、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
同时, 我们也分析了该项目所占据的优势, 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 人力资源支持相对独立。
本单位其他项目均地处中国境内和东南亚、南美洲等, 该项目所在地距离其他项目距离较远, 无法形成相互支持的格局, 但也客观促成了该项目资源独立、支持相对到位的形式, 在人力配置了按照单独项目部、单独运作的格式操作,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其他项目的依赖, 给项目的操作带了一定的灵活度。
(2) 人员结构中, 中坚力量相对较多。
该项目人员结构较为合理, 主力均为70 后到80后的骨干力量, 一定程度上给该项目部的质量把控提供了可能。
1.2 A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
具体而言, A调试项目整体规划工作包含:调试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工作在整个项目管理中的地位;调试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内容明确;调试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所需人员规划。
对于A调试项目, 由于该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对于本项目, 调试质量管理工作是项目管理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应该充分调动调试人员积极性, 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开展。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项目部需要制定了质量管理的一系列质量框架性、总体性工作标准, 包括《A调试项目部质量手册》、《A调试项目说明书》、《A调试项目工程管理部工作制度》整体性文件等, 为调试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 提供了较好的支撑。
1.3 A调试项目质量管理方针的确定
结合单位本部《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相关要求, 项目部制定出的质量管理指导方针为:“以人为本精细管理规范服务公信和谐持续改进同业一流”。
需要说明的是, 我们更加注重强调“以人为本”, 基本内容就是:充分调动可以利用的资源, 充分发挥项目部现有人员的积极性, 通过提高项目部现有人员的自我满意度、自我需求等, 充分调动可能的潜力。
1.4 A调试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具体计划的编制
编写A调试项目部质量管理的详细计划, 须以A调试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实用性、有效性、指导性为原则, 遵循A调试项目部质量管理整体规划, 通过具体管理制度、调试程序文件的制定, 以期确保A调试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成效。
建立如图1所示的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项目调试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编制了《A调试项目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关于编写ITP的要求》等25个程序性文件。
2 PDCA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D部分
该阶段是调试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 也是A调试项目质量体系执行阶段。调试项目部在A调试项目实施过程中, 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调试项目部质量关系体系的构建执行;
(2) 调试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性文件的落实。
3 PDCA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C部分
A调试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检查工作是项目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是保证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实施的关键步骤所在。
对A调试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相应的检查工作时, 可采取两种检查方式:第一种是不定期检查过程控制文件的落实情况和程序文件的执行情况;第二种是, 根据工程节点, 比如厂用受电、化学清洗、通风试验、锅炉吹管完成、机组168H试运完成后分界节点控制。
对于调试项目质量把关和质量控制的依据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3.1 项目部的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项目调试质量控制的直接指导文件和要求。
3.2 调试合同
项目调试合同中详细规定了项目的范围、工期、质量依据、质量目标、甲方乙方双方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权力、义务, 以及必要的配合关系和所需资源。
3.3 设计文件
经过批准执行的设计图纸和设计资料是质量控制的基本依据。
3.4 厂家资料
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试运要求、运行要求。
3.5 国家、行业规范
国家和行业规范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是规定不同的参建单位的职责, 分工、工作内容, 比如 《DL/T5294-2013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技术规范》;第二类是规定了我们所从事工作的主要工作方式、原则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比如《DL/T 5295-2013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等。
3.6 国外的行业标准
由于该项目在土耳其, 土耳其所采用的标准是国际标准, 基本采用德国标准VGB、英国标准ISO和美国标准ASME标准, 例如 《VGB POWER TECH》、《IS/ISO 7919-3:2009》、《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国际性规范I动力锅炉建造规则》。
4 PDCA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A部分
在A调试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工作的实施过程中, 对于检查期间发现的问题采用的处理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首先明确:积极发现试运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并及时改进可能在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支撑的文件体系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漏洞改进是我们基本思路和内容。
(2) 对于质量体系构建的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原则, 大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 对于非调试单位原因导致的质量问题, 调试单位应该初步分析原因, 并书面汇报甲方或者现场的质量管理体系上级机构, 或者试运指挥部, 使之尽快采取措施;另一方面, 对于调试单位自身原因导致的质量问题, 首先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采取措施。
(3) 为了更好的落实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必要的奖惩机制。
5 结论
A调试项目执行过程中, 先后分三次对该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执行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效果是逐步提高的, 说明A项目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有效的, 理是不断改进的, 运作是良好的, 达到了预期目标, 可以为同类型机组的调试质量管理提供借鉴。
摘要:以A火电调试项目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该火电调试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提出了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了项目背景以及项目部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及需求之后, 利用项目质量管理的理念, 以质量管理工具PDCA为手段, 就建立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按照质量管理工具PDCA的原理, 计划、执行、检查、修正的步骤, 逐步建立A调试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调试项目,质量管理体系,PDCA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R].2010.
[2]蒯狄正.进口机组启动调试与管理[J].电力建设, 2000, (9) :52-55.
[3]刘欣凯.HEPRI调试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构建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调试项目 篇9
上海地铁1号线自扩编项目牵引系统由时代电气交流传动系统替代直流牵引系统, 本文阐述了上海地铁1号线自扩编项目牵引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对牵引系统调试过程中常见故障进行详细分析。
1 上海地铁1号线自扩编项目牵引系统
1.1 牵引系统构成
牵引系统采用VVVF牵引逆变器-异步牵引电动机构成的交流传动系统。
牵引系统主电路装置分为高压电器箱、线路电抗器箱、牵引逆变器箱、制动电阻箱、牵引电动机和受电弓、接地碳刷等设备。
列车牵引控制系统由司机控制器、各指令开关、控制电路、牵引控制单元及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等构成。主要完成列车有关牵引的控制指令及状态信号输入输出, 实现列车牵引逻辑控制、电传动系统故障保护和列车牵引/电制动控制等功能。
1.2 牵引逻辑控制
1.2.1 概述
列车牵引控制采用以硬线为主的控制方式, 由继电器逻辑电路和列车控制硬线来实现, 受列车自动控制 (ATC) 系统、辅助电源系统、空气制动系统、门控系统等状态的逻辑制约。
车辆控制模块 (VCM) 接收到列车司机室司控器的牵引控制指令后, 直接通过多功能车辆总线 (MVB) 网络或硬连线传送到另一单元的VCM及本单元牵引控制单元 (DCU) , DCU按照控制逻辑输出列车制动缓解信号, 待接收到列车制动全部缓解信号反馈后, DCU允许牵引, 同时列车缓解反馈信号经由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 (DXM) 输入VCM。VCM如果在发出牵引命令5 s内收不到列车制动缓解反馈信号, 则报“列车制动未缓解故障”, 警示司机停止牵引以保护电机。
每一节车辆上的牵引及有关系统的状态和故障信息由本节车辆上的DCU通过车辆总线传递给本单元的VCM, VCM将各车故障及状态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后, 按照重要等级将信息显示在司机控制台上的微机显示屏上, 司机根据显示信息对牵引系统进行操作控制或进行故障处理。
1.2.2 列车启动
当DCU计算出的牵引力输出大于最大设定牵引力 (给定力矩) 的70%时, 缓解停车制动, 列车可以进行牵引, 每个DCU进行独立计算。
1.3 与其他系统关系
1.3.1 空气制动系统
BECU接收司机室及VCM传递来的控制及状态指令, 控制实施空气制动, 同时, 将从空气弹簧传来的压力信号转化为载荷信号, 在T车经过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 (AXM) 传递给VCM, 在Mp、M车传递给DCU。
1.3.2 门控系统
每节车的车门状态通过门控电路经DXM反馈给VCM, 同时, 通过人机交互界面 (MMI) 进行门状态显示。
2 上海地铁1号线自扩编项目牵引系统调试
对于静态调试而言, 牵引系统调试在轮对转向试验中体现。
2.1 试验准备
轮对转向试验前需先架车。并保证各项相关试验完成, 例如门试验, 辅逆试验, 空气制动系统试验等。
2.2 试验过程
1) 检查各个动车高速断路器箱之内的主断隔离开关QS1, QS2是否打到接通位。
2) 列车激活, 司机室占有, 在占有端Tc车司机室显示器检修界面上设置轮径。输入实际轮径数值后点确认即可。
3) 接触网1 500 V网压可用, 列车升弓, 在占有端Tc车司机室按下高速断路器 (HSCB) 合按钮2S6, 合高速断路器。合上后指示灯2S6亮。
在显示器运行界面 (图1) 可以看到各车HSCB状态, 红色表示故障, 绿色表示正常, 白色表示无通讯。
4) 方向手柄向前 (后) , 按下警惕按钮, 牵引手柄打到牵引位。列车轮对转向都朝同一个方向且跟列车向前 (后) 行驶方向相同, 轮对在转动过程中无异常声音和振动, 显示器未报相关故障。
5) 查看显示器中电机速度传感器信号, 每节车4个电机速度传感器信号能够采集到且速度值大致相等。
6) 牵引手柄打到制动位, 待轮对停止转动后松开警惕按钮, 方向手柄归“0”。
7) 司机室换端操作。
3 上海地铁1号线自扩编项目牵引系统调试常见故障
3.1 HSCB故障
3.1.1 HSCB闭合控制逻辑
如图2所示。
3.1.2 常见故障
1) HSCB合不上, 某车跳高速保险。分析:跳高速保险证明有短路现象, 以Mp车为例, 查看电气原理图 (图3) 可知, 2K3 (HSCB接通继电器) 按下2S-6即吸合, 2K91接到高压箱送出HSCB允许信号即吸合, 那么故障可能在2K93 (HSCB启动继电器) 上。
2) 某车HSCB一直大电流吸合, 2K95不断开。分析:由电气原理图 (图3) 知, 影响HSCB不能由大电流吸合转为小电流维持的继电器是2K97、2K98这两个延时断开继电器, 其整定值应设置为0.7S。检查整定值设定是否正确。
注:AB特性是关键, 设置错误会直接导致高断损坏。
3) Mp车有HSCB状态信号, M车HSCB没有状态信号。分析:由电气原理图 (图4) 知此信号通过列车线传送, 查接线表知Mp车7Y6-B-151点到跳接箱UF.X3-X2/9点, M车7Y7-C-51到跳接箱UF.X3-X2/32点, 检查两个跳接箱内的接线是否正确即可排除故障。
3.2 轮对转向故障
3.2.1 某车摩擦制动不缓解
分析:检查停车制动缓解指令。
DCU给出停车制动缓解指令, BECU接受此信号, 缓解停车制动。
首先确认DCU是否发出此信号;若发出, 检查BECU是否接到此信号, 若BECU未接到此信号, 则检查电气原理图 (图5) 线路, 重点检查二极管。
3.2.2 牵引准备好, 跳高速断路器
分析:结合显示器上显示相关故障排查。
1) 跳高断时, 显示器显示充电超时故障。电容器充放电单元由接触器 (KM2) 及充放电电阻 (R2、R3) 等组成, 用于主电路支撑电容器 (C) 的充放电。
当列车牵引准备好, 主电路高速开关闭合后, 闭合KM2, 电网电源通过受电弓、高速断路器、R2给电容C充电, 当电容电压在一定时间且上升到一定值时, KM1闭合, 电容充电完成。充电时间约2.5 s。
首先检查线路是否正确, 再检查KM1, KM2是否能正常动作;还有可能是电压传感器自身故障, 可通过置换进一步确认。
2) 跳高断时显示差分电流>50 A。表示流入直流电流与流出直流电流超限, 需检查主电路接地是否正确, 电机是否有断路现象等。
3.2.3 轮对转向试验时有异常声音或振动
分析:电机速度传感器的输出错误, 导致DCU给出的牵引力不均匀。
首先查看显示器, 确定哪个轴的电机速度传感器输出有异常, 再检查该电机速度传感器接线, 可用校线器校线;若是接线无误, 则是速度传感器自身故障, 可通过置换进一步确认。
4 预防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排查故障操作, 总结出一些经验, 在实际操作中需增加一些检查项点:
1) 通电前检查HSCB各延时继电器整定值是否正确;
2) 通电前检查主电路接线是否正确, 有无虚接;
3) 通电前检查高压箱内接触器机械动作情况。这样可以降低轮对转向试验中出现故障的机率, 避免设备故障损坏,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5 结语
上海地铁1号线自扩编项目牵引系统由时代电气交流传动系统替代直流牵引系统, 改善了牵引制动性能。列车牵引控制系统调试时, 轮对转向试验是列车关键性能试验, 做试验前需把握列车整体情况。本文对牵引系统调试常见故障作出分析, 对调试工作有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调试项目 篇10
中职组“亚龙杯”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技能大赛, 它的组织形式是由各中职学校选派选手参加比赛, 比赛优胜者可进入高一级别比赛, 最终代表各自省份参加全国比赛。比赛由亚龙YL-292电路模块搭建与调试、PCB板装配与调试、Protel DXP绘制电路图三个部分组成, 满分100分, 时间4个小时。
二、YL-292电路模块搭建和调试
(一) 工作任务
在竞赛中要求按照工作任务书中的电子产品电路图和给定的功能, 在赛场提供的电路模块中正确挑选出所需要的模块, 正确搭建电路并对电路进行调试, 实现工作任务书中给定的完整电子产品的功能。
(二) 备赛方案
这部分内容占25分左右, 想取到高分备赛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的训练。
1. 要认真分析电子产品电路
在没有动手选择单元电路模块之前, 必须要认真识读、分析电子产品电路, 弄懂每部分单元电路的结构, 信号输入、输出端口, 工作过程和主要的功能作用等。这些内容是选择单元电路模块的依据。
2. 要准确选择单片机程序
根据题目要求, 准确地选择对应程序并下载到单片机里。YL-292里有三种单片机, 不同单片机程序不同, 下载方法也不相同, 备赛训练时一定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下载方法以及下载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例如, STC51单片机下载时由于芯片问题经常无法下载, 我查阅了网上的一些资料, 不断总结, 发现适当提高单片机的电源电压就可解决这一问题。
3. 要根据功能需求选择单元电路模块
单元电路模块要根据实际电路的需要来选择, 模块选多或选少都会扣分。训练时要求学生用铅笔直接在电路原理图中勾画出模块, 能写出模块编号更好。模块选择后, 按电路要求排列。一般来说, 模块的摆放顺序是以输入到输出的顺序放置, 模块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 相互间尽量要靠近, 以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尽量把微处理器模块放在中央, 显示模块放在右上角, 操控的模块 (如键盘电路模块) 放在右下角, 电源模块放在左上角, 执行模块放在左下角。这样不仅便于用导线连接模块和对电路进行测量, 也便于在出现故障时查找维修。
4. 各模块间要根据电路工作需要用合适的导线连接
根据不同性质的连接点, 可采用不同颜色的导线以示区别, 为的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方便查找。若一些导线较长, 在保证实现电子产品功能的前提下, 可以对已经连接好的导线进行捆扎。这样不仅使模块连接更加美观, 而且也可以减少外界对电路的影响。
模块选择正确, 接线正确, 电路功能一般都能正常实现。
三、PCB板焊接装配与调试
(一) 工作任务
赛场提供制作好的PCB电路板和配套的元件, 需要参赛者正确安装元件并焊接, 最后对PCB板进行调试, 并记录相关参数。分数占60分左右。
(二) 备赛方案
近几年的比赛任务书中要求完成的电路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 如, 定额计数器、温度报警器、模拟烘手机等。完成这些产品的安装、调试, 不仅工作量大难度也很大, 所以这项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最后的名次, 指导教师在备赛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这项内容, 提高选手的得分率。
1. 安装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 PCB电路板的检查
PCB电路板是由赛场提供的, 在插装元件前应对电路板进行检查。需要弄清楚PCB板的布局、分区以及各测试点的位置。近几年为增加竞赛难度, PCB板大多为双面板, 贴片元件占总元件的30%左右, 同一个贴片元件在电路板的顶层和底层都有丝印, 参赛者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 这时更需要参赛者冷静分析, 了解整个系统的布局, 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备赛时指导教师要尽可能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学生, 同时也要训练选手具备从容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元件的识别和筛选
赛场提供的配套元件包 (比实际元件个数略多) , 选手根据实际需要对元件进行识别、筛选、检测。所谓“见多识广”平时注意让学生多接触各种元件, 比赛时即便遇到没用过的元件, 也不会无从应对。
(3) 元件的排布
在PCB板上插装元件, 应符合装配工艺的要求, 基本原则如下:元器件的标志方向应符合规定的要求;极性元件不能装错;元件安装的先后顺序为先贴片元件后直插式元件, 先轻后重, 先低后高。
(4) 焊接
在近几年的竞赛中, 装配的电子产品电路多为模数混合电路, 还有大量的贴片元件, 在焊接的同时还需要考虑防静电的问题, 所以选用一把合适的电烙铁就显得非常重要。实践证明, 使用50W的恒温电焊台配刀型烙铁头就可以满足要求, 焊锡上选用0.8mm的松香芯焊锡, 不需要使用其他助焊剂。
焊接时要求焊点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但也要避免焊锡用量过多, 出现的短路和虚焊的现象;焊接要控制好时间, 充分加热, 保证焊点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 系统调试与故障检修
在竞赛中调试与故障检修的分值比重很大, 难度也是最大的。调试包括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由于软件程序都是在赛前由出题者直接将程序写入单片机中, 所以参赛选手只需要考虑硬件方面的问题。
(1) 通电前的检查和准备
电路板检查后才能通电。第一, 检查所有元件是否装配正确, 特别是有极性的元件。第二, 查看PCB电路板焊接是否牢靠。第三, 认真熟读任务书中描述的产品功能说明。
(2) 通电测试
通电步骤:第一, 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在PCB电路板上检查电源电压是否达到功能说明中的要求, 满足要求后可将电源断开, 再把集成芯片装到对应的位置, 继续后面的调试。若不满足则需要检查电源模块。第二, 检查电路是否正常。电路的检查一般是从信号的输入端开始, 根据信号的流向逐级向后检查, 若信号在哪级电路中消失了, 问题一般就出现在哪级电路。训练中要求学生在通电测试时要结合任务书中的功能说明, 实现的功能打勾, 没有实现的打叉, 这样做便于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分也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查找问题,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故障检修
赛场提供的PCB板预先设置了2个故障点, 需要参赛者通过故障现象, 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 找到故障点并排除。故障点排除后才能正确的对系统的参数进行测试。故障检修一直是参赛选手的“瓶颈”, 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故障点并排除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第一, 提高自身的读图、识图能力。备赛训练中要求学生一定掌握常用芯片的原理和用法, 做到能默画单元电路, 随口就能讲出单元电路原理。看系统电路图时了解各部分电路的功能, 清楚信号的传输路径, 明白信号对每一部分的输入/输出关系等。第二, 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书中对电子产品的功能和操作步骤有详细的阐述, 参赛者应紧扣说明逐条调试, 如果某一功能不能实现, 故障点很有可能就在这里, 这时可根据电路原理图加以分析, 最终确定故障点的准确位置。第三, 加强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任务书中要求对故障现象, 产生故障的原因, 找到故障点并排除的方法进行描述, 如果仅在PCB板上排除故障, 没有在任务书指定的位置写出来, 故障检修这部分的分数是拿不到的。故障排除考核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 指导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对于选手的训练, 要多鼓励多关心;在专业讲授上注重基础, 尽量把抽象的理论用实物演示, 有条件的可以用Multisim软件仿真。
(4) 数据分析与处理
借助万用表、数字示波器等仪器仪表进行参数测量。训练时注重细节, 不要丢分。比如波形调节出2~3个波峰为最佳, 太多或太少都会扣分。
三、Protel DXP绘制电子电路图
(一) 工作任务
根据赛场提供的实物PCB板, 使用Protel DXP软件绘制原理图, 并保存在指定的路径中。分数占15分左右。
(二) 备赛方案
2010年以前这部分考核内容是提供电路原理图, 参赛选手用软件绘制原理图、PCB图、制作元件外形及封装。2010年后提高了难度, 由赛场提供的实物PCB板, 使用Protel DXP软件绘制原理图, 就是我们常说的“测绘电路”。
“测绘电路”应注意的问题:第一, 培养学习电子电路的基本素质, 熟悉典型电路模块, 做到“心中有电路”。不管多么复杂的电子电路都是由一些典型的单元电路组成, 在测绘时, 如果能看出相应的单元电路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并且准确度也会提高。第二, 摸索适合自己的测绘方法。在实践中, 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来标注不同功能的模块。例如, 用红色笔将正电源的路径、黑色笔将负电源的路径全部勾画出来, 测绘完一个元件就用蓝色笔把它划掉, 这样密密麻麻的线路就变得有序了, 大大提高了测绘速度。第三, 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Protel系列软件是美国AMTEL公司设计的, 使用中会有很多的英文提示和英文菜单, 参赛者英文都不太好因而看不懂, 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帮助参赛者明白常规英文单词的意思, 正确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第四, 注意细节, 认真对待。测绘电路需要参赛者细心、严谨,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例如, 电阻单位不能写成“K”需写成kΩ, 电容的单位不能写成“u F”需写成“μF”等。
四、总结
“普高有高考, 职业学校有技能大赛”, 职业技能大赛的目的就是通过竞赛活动引领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 为常规教学指出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通过竞赛提高全体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及专业技能, 才能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选出优秀的选手来。由于作者能力有限, 以上观点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敬请各位同行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小斯调试教程 篇11
但是,有些人使用斯坦尼康所拍摄的画面前后左右漂浮不定,甚至比手持走动所拍的画面抖动还大,不但没有拍出预期的效果,反而弄巧成拙……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在使用斯坦尼康前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调试。如果斯坦尼康没调试好就进行拍摄,还是不要用了……那么,贰肆学院就来聊聊在婚礼以及MV拍摄时我们常用的小斯坦尼康的调试。
到这儿,肯定有人会问斯坦尼康用什么焦段的镜头。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主要看你想要什么样的景别,依自己的需求来选用不同的镜头。当然,也有人会问斯坦尼康用长焦距的镜头不稳后怎么办,那这个就得靠个人平时努力了,当斯坦尼康调试好,操作没有问题时,个人的勤学苦练是必须的。有一点可以透露的是,24Frames操作斯坦尼康的老师,最长的用过70-200镜头,使用200端走斯坦尼康如履平地,不过我们最常用的镜头还是16-35、24定还有50定。总而言之,一句话:器材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
关于斯坦尼康的调试课程到此就结束了。
调试项目 篇12
“电子装配技能训练”教学是电子专业探索技能训练创新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大胆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电子装配技能训练”教学的研究,让大部分专业教师参与到专业课程改革中来,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中得到如下的几个认识:
首先,开展以电子装配等技能训练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中等职业学校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中,如何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探索的重要文,越来越受到学校重视。我们电子专业部以此为平台,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推行以“电子装配技能训练”教学为突破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电子装配与调试项目技能训练内容研究。
基础内容训练研究;大赛内容训练研究。
再次,电子装配与调试项目技能训练模式研究。
最后,电子装配与调试项目技能训练与大赛对师生技能提高的影响研究。
电子信息部拥有一支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本文的研究,必须依靠一支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专业课教师队伍。近年来,专业部专业教师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培训,从出国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到下企业锻炼,目前。专业部的专业教师经过培训,大部分都取得了技师以上的技能证书。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重点探索在中等职业教学的课程改革中许多学校都在探索的教学模式,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电子装配技能训练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一、研究思路
1. 建立研究样本(选择一至二个班级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
2. 理清基本概念
3. 及时检测电子装配与调试项目技能训练的质量效果
4. 定期进行文研讨、交流
5. 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实践尝试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与本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等材料的学习,寻找本文的理论支撑,以指导本文的研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少走弯路,少重复,多出新成果。
2. 实验研究法。
本文研究从实验班级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
3. 行动研究法。
在真实的技能训练环境中,以问题为中心、实践为中心深入研究,强调可操作性的研究,不断完善研究计划,拓展研究成果,做到研究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4. 个案研究法。
收集学生中技能成长速度快的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和提炼科学有效的技能训练方法,及时推广。
三、实施步骤
1. 准备阶段。
文组进行文论证,搜集资料,了解在国内外对本文的研究现状;组织文组成员学习和文研究培训;研究制订文研究实施方案。
2. 实施阶段。
文组成员按照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分头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做到个人观点与集体智慧相结合。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研究方案,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落实重点,确保本文研究有序有效推进。(1)起步阶段。文组广泛查阅、搜集、筛选与本文相关的研究资料,为本文研究寻求、探索理论支撑,形成理论假设。建立研究实验班级,为开展文研究提供实践和事实支撑;确定研究目标,总结过去技能训练中的经验和教训,找出存在问题,探索技能模式。(2)研究阶段。将理论假设和技能训练实践有机结合,初步形成的技能训练的高效模式,并在实验班级尝试实践。对本文所形成的初步观念、设想进行研讨,撰写中期研究报告。(3)深入研究阶段。文组人员分头进行研究,撰写与本文相关的研究论文,并将行之有效的本文研究成果在学校范围内推广。
3. 总结阶段。
收集、汇总本文研究成果,整理文研究台账,撰写文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提出结题申请,并将有关研究成果送鉴。(1)反馈评价,经验总结,理论提升,经验推广和撰写子文结题报告、总结文题报告,接受文鉴定。(2)编辑出版校本课程、论文、课分析例、课件等证书的复印件。(3)开展公开课、展示课活动。(4)学生技能、创新等各项专项成果展示。(5)教学论文评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