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测量难点

2024-10-12

公路测量难点(精选4篇)

公路测量难点 篇1

摘要:对公路工程来讲, 测量工作直接关系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投资。稍微的一点测量失误都有可能造成重大工程事故, 这不仅影响公路工程的施工进度, 而且有可能对以后的使用安全性留下安全隐患。为此做好公路路基测量工作对保证公路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公路路基测量为研究对象, 对测量工作中的一些难点进行分析, 并提出有效的应多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测量,难点,应对措施

引言

作为公路工程建设的一项最基本工作, 路基测量对保证公路建设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选取一条最合理、最经济的路线, 首先需要对公路路线进行勘察, 通过绘制地形图, 并从横纵两个方向进行测量, 然后采用计算机进行线路确定、线路设计以及土方计算, 最后将设计好的公路路线在地面上标注出来, 并以此来指导施工。公路工程施工作为一项系统性复杂工程, 为保证公路路基测量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必须认真分析公路路基测量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并对部分环节进行调整, 从而实现测量结果的决定准确。

1 公路路基测量中的难点问题

在对公路进行正式的测量之前, 必须做好中线放样工作, 它是公路施工前的一项重要环节, 中线放样能否做好直接关系公路工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当施工单位进入施工现场后, 交桩应该由设计单位负责, 然后采用观点测距仪或全站仪对各个导线点进行重复核对测量, 依据监理要求的允许闭合差来决定其是否闭合。导线的精度可以根据导线的长度以及坐标来计算。

所谓中桩放样是指以相距最近的某导线点为测量站点, 后视相邻的两个导线点, 拨角测距放出中桩点, 观测距离以及角度是通过三个点间的坐标来计算得出的。在水准测量的时候, 应该综合考虑路基的高度, 结合地形地貌特点, 沿着公路路线方向每隔200米左右设置一个施工用水基准点, 并点位说明每个用水基准点的具体位置。在测量的时候, 应该严格按照“四等水准”测量操作规程来操作, 所使用到的测量仪器必须经过校正, 另外相邻两个水准点还需要做闭合测量。所有加密的水准点同样需要经过闭合及修复, 做好测量数据记录工作。

为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度, 关键在于保证控制点成果的精确度, 公路路基测量属于线路测量的范畴, 在控制点布设的时候应该以直线型导线为主, 同时应该普遍采用全站仪, 另外GPS全球定位系统也应该参与到测量中去, 从而保证首级控制点的精确度在公路测量精确度规定范围内。在实际测量工作中, 可能会遇到下面几种情况: (1) 已知两点间不仅不能通视, 而且不能进行导线敷设; (2) 由于两已知点间的距离过长, 使每次测量的时候都需要后视, 给使用带来了不便; (3) 由于施工原因, 使部分已知点遭受破坏, 但又必须要求破坏点附近能够放样使用; (4) 一些已知点位于高层建筑或山上, 由于所处位置过高, 从而出现视线死角现象; (5) 已知点设站, 测站点与放样点之间不能通视, 或对于重要的结构物长距离放样不能满足施工放样精确度的要求

2 公路路基测量难点的解决措施

在中线放样的时候, 一般来讲, 设计单位给出的导线点坐标是由公路平差计算而来的, 而施工单位的投标则是以分段中标的形式进行, 施工单位在中标之后, 会将整个公路工程细分为几个单位来进行施工, 这样一来, 公路路基的测量工作也可以分成几段。由于监理要求的不同, 符合一个标段的导线数可能会配备一个及以上的符合导线, 这就增加了两标段间以及两施工单位间连接的难度。公路工程的测量放线不是仅仅依靠中桩就能够完成的, 它是由这些主要中桩连接成线后才确定的, 当中桩放样完成后, 还必须穿线。在放样中桩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首先, 当完成一个中桩点放样后, 测量仪器必须校正归零, 保证测量仪器归零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否则应该重新放样;其次, 所放中桩与测站导线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小于后视导线点与测站导线点间的距离。

在交接桩的时候, 设计单位以及业主应该向承包商以及测量监理工程师提供高程控制点以及平面控制点, 在交接桩的过程中务必保证桩位同交桩资料相吻合, 同时做好交接桩记录工作。认真揣摩设计资料中关于控制点等级以及导线精确度的要求。

在编制公路路基测量监理规程的时候, 应该综合考虑工程的具体内容及特点, 做到编制工作具有针对性。熟悉图纸以及相关规范要求, 防止内容遗漏或不符合规范等情况的发生, 对那些重点测量工序, 必须加大抽检的频率, 在对控制点进行复测监理的时候, 要对用于复测的仪器、复测人员的资质、数量进行认真的核实, 此外还应该对施工单位使用的复测方案进行审理。一般来讲, 应该要求施工单位向设计单位提供的点位同精确度复测, 从而保证工程施工阶段测量的精确度。监理工程师应该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复测资料整理工作, 同时提供复测原始资料。

针对测量精确度的第二种情况, 可以采用固定一个标志点 (如建筑物的避雷针) 作为新的新的后视方向, 并将其记录下来, 在每次输入测量站点坐标的时候, 只需要固定后视标志点就可以了。

针对测量精确度的第三、四、五种情况, 则需要重新建立控制点, 一般来讲, 增设一个控制点就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

假如是要布置成前房交会或附和导线, 则需要进行多测站测量两次回角度, 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平差分析, 但是这样一来必定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有可能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因此, 在增设一个控制点的基础上, 通过在合适的位置借助全站仪来进行后方交会, 那么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针对测量精确度的第一种情况, 最好的方案就是采用全站仪“后方交会法”, 选取一个位置较好的点作为后方交会的固定测站点, 该测站点能够同时通视两个已知测站点, 然后将测站点设为已知点, 这样做既保证了控制点的精确度, 又能又好又快的完成各项测量任务。

3 结语

总而言之, 做好公路路基测量工作对保证公路工程设计、规划、施工等方面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 公路建设理论以及公路技术的研究肯定会日臻完善。作为公路的建设者, 我们应该严格把好公路路基测量的质量控制管, 通过大家的努力, 为实现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志民.探讨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及应对措施[J].科技资讯.2010, (29) .

[2]陈军.工程测量方法及其问题的若干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22) .

[3]刘芳青.山区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坐标系选择原则及计算方法[J].江西建材, 2011, 31 (2) :288-289.

公路测量难点 篇2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增加学生技能学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 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教学主要是面向职业教育, 面向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复合型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专业的角度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按照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 减少一些与专业培养目标关系不大的内容。《公差与配合》这门课是我们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机械加工的一种“语言”, 学生只要能够正确读图、识图即可。因此, 在教学当中主要突出了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 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基础理论和相关国家标准的使用等主要内容, 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重点内容的教学处理

教学中过分注重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 不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去处理教材, 精选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就会使教学中每个环节都显得很紧张, 甚至不能按正常的授课进度完成教学计划任务。因此, 在备课时, 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分清主次, 给学生列举出应掌握的具体知识点, 再确定每一知识点应讲授的具体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去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第一章“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中“§1-1基本术语及其定义”这一节时。考虑到本节内容是相关国家标准建立的基础, 也是整本教材教学的基础, 如果学生能掌握好, 可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反之则相反。所以这节课应是一个重点的内容。在这一节课中, 主要知识点是“互换性、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尺寸公差、极限偏差、基本偏差”等几个重要概念。在讲授时采用生动的语言, 逐个联系具体生产实习当中的例子一一加以说明, 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关系。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难点内容的处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主要难点内容之一是第五章表面粗糙度的评定。之所以是重点、难点, 一方面是由于表面粗糙度评定是保证产品加工质量、装配互换性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另一方面是因为其涉及的术语定义抽象, 图样上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标注较多。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 难以理解, 在图样上标注和应用起来感到困难。因此教学当中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 把抽象的定义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使学生在不长的教学时间 (单元) 内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本知识, 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第五章表面粗糙度这一章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掌握表面粗糙度概念的同时, 具备较准确地评定零件表面粗糙度Ra值级别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难点内容之一。讲课时, 除应向学生讲清有关理论知识及国家标准之外, 在实践中还应让学生将自己在生产实习当中加工出的各种零件表面与粗糙度评定样板进行比较, 通过让学生眼看、手摸的方法去认真体会各种不同质量的零件表面的微观特征, 形成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和较牢固的印象。建立能直接判断零件表面粗糙度级别的初步能力。这样一来, 既使学生对课本知识体系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四、如何更好地把握和体现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当中只是起到辅助引导作用, 关键在于学生如何去学。传统地教学采用的是“一言堂”教学模式, 主要偏向于教, 因而一节课下来是满堂灌, 这样效果并不好。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 教师在教学当中应根据知识体系中难点与重点启发学生, 锻炼其思考问题和探求问题的能力, 这里的主角是学生, 配角应是教师。在启发教学中, 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外, 还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 知道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思维兴奋点在哪里, 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其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有些章节内容相对简单一些, 例如第二章“常用计量器具”。如果我们老师只是泛泛地讲, 显得有些乏味, 因为毕竟学生在实习生产中对于常用计量器具多少接触过一些。这时, 可适当留些课堂作业, 组织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的方式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 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可以更好地将教学重、难点内容体现在教学当中去, 进而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从另一方面还可以体现出教学的执行与反馈情况, 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总之, 要达到教学的要求, 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就必须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把握好教学当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掌握好教学内容, 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摘要:本文根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具体的实例阐述了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当中有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处理方法, 并进一步提出了教学改进的思路。

关键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改进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M].第二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0.

[2].廖念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中国计量出版社, 1995.

[3].劳动人事部培训就业局编.公差与配合.中国劳动出版社, 1987.

公路测量难点 篇3

1. 公路养护机械的意义

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够更加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地完成, 必须要改善以往的人工养护条件, 转变为更加机械化、系统化的养护措施。机械化的养护工作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其一, 机械具有更高的机动性、灵活性, 能够在减少人力工作的同时, 有效地保障通行路段的正常工作。

其二, 养护机械作业的效率要比传统人工养护具有高得多的效率, 并在功能上更加优化, 作业更加合理、科学, 十分适合长路段的养护工作。

其三, 机械化养护更加适应公路管养集约化的管理要求。这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公路养护措施, 能够提高公路养护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

所以, 进行公路养护机械化作业必然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是当前我国公路养护的必然结果。

2. 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2.1 资金投入不多, 设备更新缓慢

随着当前公路的等级越来越高, 人工养护已经不能够在符合当下的公路养护需求, 必须要对公路养护实施机械化。但是, 公路的养护经费往往投入过低, 大多养护单位的机械无法得到满足和更新。高等级公路经建成后, 出现损害就会用到养护机械, 而养护单位往往都是在这批养护机械不能够处理之后, 才会重新购置和使用新机械、新工艺, 而在购置时, 一般也会参考老机械、老工艺来购买, 机械的机型陈旧落后, 无法得到更新, 使得机械无法发挥出低成本、高效益的功能, 机械的使用效率也大大地降低。近几年更新的机械设备仅占机械设备总数的5%。

2.2 养护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管理水平良莠不齐

很多养护单位配备的养护设备管理人员并不是都具有专业的养护机械知识, 其专业素养也相对较低, 管理水平比较差。养护机械的数目、类型众多, 这就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在进行养护设备管理中突出表现为:专用机械设备资料收集不全、养护机械保养不到位、车容车貌不整洁;养护核算不实、出现虚假报告等行为。当下的很多机械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 很多人连基本的机械设备操作知识都不具备, 在实际工作中, 仅凭借一些经验进行驾驶, 很多时候会忽视机械的性能、专业功能等技术要求, 大大地影响了机械使用性能的发挥, 甚至会导致机械的损坏。

2.3 养护机械得不到专业的维修和保养

据相关条例明确规定, 大中型机械必须要定期进行保养, 一级养护200h, 二级养护600h, 三级养护1800h。养护机械在进行作业时, 容易受到周遭恶劣的环境影响, 飞尘可能会进入车体造成巨大的伤害, 因此必须要做好对机械的保养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操作人员缺少必备的保养意识, 而养护人员也不具备专业的养护技术, 维修器材也不全, 无法使机械重回原有的性能状态, 造成了机械过早的就老化损坏而无法正常使用, 产生巨大的浪费。

2.4 管理方式比较落后, 系统的协调能力不足

公路的养护工作具有养护点多、线路长、面广、作业区域比较分散的特点, 管理人员不能够及时地掌握养护机械的运行状况而确保形成维修、保养、管理一体化的管理形式。就现在而言, 公路养护部门对于养护机械实施的是分散管理, 这并不适应当下的机械化、系列化及应急保障的需求, 无法极大地发挥出机械的优势以及系统化。

2.5 机械设备不齐全, 配套不合理

在公路养护时, 需要依据不同的工作情形来采用不同的机械, 如果配备的机械不够合理, 就容易降低工作效率。但是受传统的公路养护方式影响, 很多机械设施配备并不齐全, 在一些特殊的地方, 例如路基、沥青路面、排水系统等都缺少公路设施养护相应的机械设备, 同时, 在一些配套方面也存在着配套不合理的现象。

3. 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的对策

对于公路养护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必须要马上解决, 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机械的真正优势。

3.1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作为机械化的养护工作, 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机械设备投入其中, 为了真正做好公路养护机械管理工作, 就需要为公路养护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地培训、考核制度, 以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以提升其主观意识, 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机械保养意识, 还要具备专业的维修技术。在招纳工作人员时, 建议年龄更加年轻化, 方便以后的技能培训, 重点培养出具备“一专多能”的人才, 提升操作水平, 维修保养水平, 不断壮大这一队伍, 逐渐形成具有良好素质的专业公路养护队伍。

3.2 加强管理体制, 建设更加科学的、有效的机械管理制度

为了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 需要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 以及当下需要养护的公路体制, 建立相应的管理经营模式, 除了要保证公路的机械养护工作, 还要做好对于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管理人员可以从基层机械人员中挑选, 他们需要具有丰富的机械使用经验, 还要具有一定的管理意识, 建立健全的设备登记台账、使用、维修制度, 规定好定期保养的周期。还要设置奖惩制度, 方便激励工作人员提升责任心, 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相信完善的管理体制能够调动起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形成争相发展的、人人都具备专业素养的公路养护团队。

3.3 科学规划合理配置, 加大养护机械使用力度

在进行养护工作分配时, 要尽可能地科学合理, 以便发挥出机械的最大使用效率, 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节省人力物力。在进行分配时, 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例如:路段的路面结构、路基、病害程度, 以及此时的气候条件、交通作业量等。在机械设备使用之前, 需要做好对机械的检验工作, 确保机械使用安全, 杜绝机械超负荷使用和机械“带病”作业。在购置养护机械时, 尽可能选择具有多功能的机械设备, 这样在节约经费的同时, 方便公路养护。

3.4 管用结合, 避免机械先知浪费

对于养护机械的使用要尽可能地重用重养, 管用结合, 保证养护机械能够得到灵活地调配。公路养护机械的范围比较广, 流动作业过于分散, 所以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 做好养护机械的调配。除此之外, 还要做好养护机械的保养计划, 确保每个配套机械组, 具有一名维修工人, 方便随时能够进行检修, 保证机械能够随时处于良好的运作状况, 保证养护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3.5 开拓创新, 加快公路养护新设备的开发

任何的机械设备都是有一定的寿命和年限的, 大多数的养护机械使用年限为10~16年, 但是我国大多数的地方的养护机械都已经超过了使用年限或者接近报废了, 这就使得养护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近几年来, 养护机械不断更新, 公路养护机械已经逐渐向着小型化、配套化发展, 用于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因素需求。因此, 必须要进一步加快对机械设施的配套化开发, 确保机械养护工作能够更上一层楼。

3.6 更新观念, 引入新的管理机制

任何企业单位的管理机制都不能够是一成不变的, 必须要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形势。作为公路养护机械单位, 必须要紧跟市场的竞争机制, 建立完善的机制管理制度的同时, 还应当适当维护管理的系统性, 合理设置机械组织管理机构, 并建立养护机械租赁经营处。统一管理, 方便调用、维修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实现资金集中, 加快更新的目的, 减少因为盲目配置机械带来的麻烦, 产生一定的资源浪费情况。在管理中制定比较完善的机械管理制度, 具体细化量化, 具体的责任有章可循, 并做到真抓实干, 在制度上规范, 在行动上落实。一个健康的管理机制, 能够实现通过最小的寿命周期费用, 来获得最佳的机械使用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当前我国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 我市公路的等级在提高、里程不断增加, 其养护管理、运行机制也在不断地完善, 公路养护队伍向机械化、专业化发展也越来越是大势所趋。必须要加强对于养护机械的管理工作, 只有做到科学规范地配置、使用、保养、操作养护机械, 才能够发挥机械设备的最佳水平, 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 才能够增强公路养护单位的实力, 保障和改善公路交通环境, 保障我国的交通行业发展进步。在管理中制定比较完善的机械管理制度, 具体细化量化, 具体的责任有章可循, 并做到真抓实干, 在制度上规范, 在行动上落实。一个健康的管理机制, 能够实现通过最小的寿命周期费用, 来获得最佳的机械使用效率。

摘要:本文说明了公路养护机械的意义, 就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的难点与对策做出探究, 希望能够有所参考价值。

关键词:公路养护,机械管理,人员,机务管理

参考文献

[1]唐桦林.浅析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现状及对策[J].民营科技, 2014 (2) :119.

公路测量难点 篇4

1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路基部分主要由路基体、排水设施、防护设施、加固工程、附属设施 (取土场、弃土堆、护坡道、碎落台) 等构成, 所以路基是公路修建的基础。因此在对路基进行建设时要保证施工质量, 使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 以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

高速公路路基是公路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的基础, 它要承受路面传来的车辆荷载, 它能够保证公路的使用寿命以及公路的建设质量。路基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公路路面的平整度以及施工完成后的养护成本, 并且加强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适当的减薄路面结构层厚度。在进行路基建设时应加大对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管理, 提高路基施工质量。通过加强对公路路基施工的管理可以降低公路维护的成本, 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所以在高速公路建设时首先就要认识到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提高和完善相应的施工管理体系, 将现代管理理念引入到路基的管理中去, 进而提高施工的质量。

2 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管理的难点

公路路基质量管理包括是施工准备管理、施工人员管理、施工材料管理、施工设备管理和施工技术管理,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施工质量管理的难点。

2.1 施工准备管理。

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管理应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 确保适合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所以在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尤为重要。路基工程施工准备包括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三个方面, 施工准备必须认真对待。在施工前要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 制定施工管理的规章制度, 生产、生活设施的布设和修建, 现场调查、核对设计文件、恢复路线、清理现场、路基放样等工作, 以保证路基工程的顺利实施。

因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否, 运行时能否有效的执行, 进而决定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 所以在工程施工前, 应就工程设计文件、实地考察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不同的情况建立不同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质量管理制度。保证在以后的施工中能确保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处于良好的状态, 使施工顺利进行。

2.2 施工人员管理。

影响施工质量管理的因素中就包括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在施工项目管理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路基施工中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 加强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 以保证其在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中能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进而保证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中有满足工程的技术要求的施工人员和相应的施工经验。这就要求各专业工种保持相对平衡, 用来保证工程施工的连续性和质量标准。

在施工中要充分调动员工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监控, 定期进行检测以保证施工的质量。

2.3 施工材料管理。

影响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公路路基施工材料, 例如路基填筑施工时, 路基填料合格与否就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路基施工材料的管理尤为重要, 只有保证路基施工材料的质量, 才能保证路基建设的质量。

在工程施工前各种材料进行检测, 对材料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核, 对多家供应商进行比较, 确保购买的路基施工所需材料质量满足施工要求。进场后要对各种材料进行检验和复核, 对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等重点情况进行校核。但在实际工作中, 一是材料进场前的检测不到位, 造成进场材料不合格, 导致路基施工质量不合格。尤其是在选择土场的时候, 要保证土场的质量, 进行试验检测, 以保证填土路基质量合格。二是对进场材料的检验和复核不到位, 没有按照质量检验标准进行检测, 导致进场材料不合格, 进而影响路基施工质量。一是材料储存不到位, 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存储导致部分材料不合格, 降低了材料的利用率。以上不合格的如果用于路基施工, 造成工程的质量缺陷或是工程返工。所以加大路基材料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能够保证施工材料满足施工要求, 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提高路基施工质量, 减少了路基施工成本。

2.4 施工设备管理。

因为现代公路工程施工中机械化施工程度占越来越大的比例, 也使路基施工设备管理成为了路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路基施工中企业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机械配套方案, 通过科学的选型避免了施工中机械设备不配套造成的质量问题。另外, 要确保施工中机械设备的保养到位, 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 避免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施工设备的操作也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 所以施工企业要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责任意识, 用符合施工工艺要求的设备操作来确保路基施工质量。

2.5 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管理时影响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路基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表现在施工方案中施工工艺的控制与管理、施工方案中施工方法的先进与否、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方案和措施, 按规范进行施工这是保证路基施工质量的前提。

在施工中根据工程特点及现场的施工条件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 加强工艺流程的控制与管理, 按照工艺要求与工艺控制重点开展质量控制, 来保证路基施工质量。例如填筑施工时, 避免盲目施工给工程带来的损失, 首先要进行土方路基填筑试验, 要根据土方填筑试验得来的数据进行土方填筑施工。试验数据有松铺厚度、压实厚度、碾压遍数、最佳行驶速度、机械设备的组合等工艺的控制参数。所以路基填筑施工时要对上述参数进行控制, 这时保障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要从提高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保证先进技术得到应用, 以保证能够提高施工效率。施工技术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管理的要求, 能够适应我国技术发展的要求, 保证我国公路建设质量。所以在进行公路路基的建设时, 建设人员要对路基的平整度进行检测, 提高路基的压实性, 最终提高路基工程质量。路基施工技术管理还要对技术档案进行管理, 所以说保证施工技术的质量, 提高员工的施工技能, 可以更好的为公路路基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促进我国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高公路的建设水平。

结束语

上一篇:碎片组成的生活下一篇:聚乳酸(P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