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以下变电站

2024-09-25

及以下变电站(共12篇)

及以下变电站 篇1

1 时钟不统一

发生电网事故时采用人工核对时钟的方法即费时费力, 误差又非常大, 增加了事故原因分析的难度。

解决办法是在系统通信标准时钟未建立之前, 实现用GPS卫星时钟统一整个故障信息网络 (包括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电能表和微机录波器等) 的时钟。

2 小电流接地警告不能满足运行部门要求

变电站普遍反映小电流接地系统可靠性不高、设备不好用, 实际上经过仔细分析发现有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由于各种干扰的影响, 特别是当系统较小或是加装自动调谐的消弧线圈后, 电容电流数值较小, 接地点电弧电阻不稳定时, 零序电流 (或谐波电流) 数值很小, 可能被干扰淹没, 其相位不一定正确, 从而造成误判。

基于上述原因, 发生单相故障时有效的零序电流不能很好的监测出来, 很多功能好的小电流接地选线系统也不可能做出正确判断。

同时在小电流接地选线的研究方面, 目前也出现了很多方法, 主要有利用注入信号选线、利用故障信号稳态分量选线 (零序电流幅值选线、零序电流无功方向选线、零序电流有功方向选线、零序电流谐波幅值方向选线、人工智能技术选线、负序电流选线等) 、利用故障信号暂态分量选线 (首半波假设选线、利用小波理论分析暂态量选线等) 。对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原理的研究, 多年来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根据这些故障选线原理制造的选线装置, 许多还不具备在电力系统中推广应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主要是因为配电网系统的运行情况复杂多变, 以及对单相接地故障过程机理的研究的缺乏。从故障量中准确、充分地提取故障信息是实现故障选线的前提, 基础研究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对故障过程和故障量理解和运用的片面性。

随着原理研究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学工具的进步, 可靠准确地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实现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将为时不远。在目前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架空线路CZ, 配置只按照A, C相两相考虑, 由于不能反映零序电流, 需根据情况将B相CT加上。同时要尽量使用变比较小的计量级 (最好为S级) 电流互感器, 或者选择准确度高的专用零序电流互感器, 二次电缆采用屏蔽电缆, 屏蔽层两端接地, 接线中尽量减小误差和电磁干扰影响, 严格按照高标准要求进行配置施工, 将大大提高目前的接地选线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信息重复采集, 信息共享运用简单

目前使用的电流、电压互感器均为模拟量输出, 而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录波装置、计量表计等均己实现数字化, 因此要将模拟量先转换成数字量供数字化产品使用, 于是问题就出在这儿, 目前的数字化产品为了能使用都带有模拟量采集系统及模数转换, 见图1。

各二次产品厂家各自为阵, 经过模数转换的数据不能共享, 造成信息重复采集, 信息共享运用简单。这可以说是变电站自动化一个“瓶颈”问题需解决。随着新技术的运用, 特别是新型数字式传感器的推出, 可以将一次的电压、电流转换为二次部分数字量, 供二次部分数字化产品的使用, 可以解决此问题, 见图2。

同时由于新型数字式传感器输出值为数字量, 只需数据线就可以与二次设备相连, 实现数据共享。因此二次设备的接线更加简化, 可更加安全及维护。

4 传输规约使用混乱, 不容易配合。

我国最初没有建立统一的传输规约, 可以说处于“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时期, 当时只能要求二次设备能支持多种规约, 如:POLLING, CDT. IEC60870-101. DISA规约等。 后来出台了国家行业标准l国际标准的远动通信协议

DLlT 634.5104-2002/IEC60870-5-104。当采用常规点对点方式时, 远动信息传输协议采用DLlT 634.5101-2002/IEC60870-5-101标准后, 相对来说规约的混乱状况好了许多。再后来的IEC61850标准是基于通用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国际标准, 它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第57技术委员会 (IECTC57) 的3个工作组10, 11, 12 (WG10/11/12) 负责制定的。此标准参考和吸收了已有的许多相关标准 。

变电站通信体系IEC61850将变电站通信体系分为3层:变电站层、间隔层、过程层。在变电站层和间隔层之间的网络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映射到制造报文规范 (MMS)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TCPIIP) 以太网或光纤网。在间隔层和过程层之间的网络采用单点向多点的单向传输以太网。变电站内的智能电子设备 (IED, 测控单元和继电保护) 均采用统一的协议, 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换。 自我描述能显著降低数据管理费用、简化数据维护、减少由于配置错误而引起的系统停机时间。IEC61850作为制定电力系统远动无缝通信系统基础能大幅度改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设备数据集成, 减少工程量、现场验收、运行、监视、诊断和维护等费用, 节约大量时间, 增加了自动化系统使用期间的灵活性。它解决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产品的互操作性和协议转换问题。采用该标准还可使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具有自描述、自诊断和即插即用 (Plug and Play) 的特性, 极大的方便了系统的集成, 降低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费用。在我国采用该标准系列将大大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水平、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节约开发验收维护的人力物力、实现完全的互操作性。在今后产品使用中我们将要更加注重我国使用IEC 61850标准的动态, 积极采用使用IEC 61850标准厂家的产品。

5 通信方式较为落后

光纤使用的比例低, 载波通信部分是模拟载波, 载波机、结合加工设备老化造成通道衰减增大, 模拟信号易受干扰, 通信质量低;制约了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

电力通信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由于光纤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容量大、频带宽、传输衰耗小等诸多优点, 它一问世便首先在电力部门得以应用并迅速发展。因此光纤使用的比例低的局面要改变, 对110kV老变电站要进行光纤系统改造, 新变电站按照光纤通信考虑, 老的35kV变电站根据情况进行光纤改造,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地线复合光缆 ( OPGW) 或者无金属自承式光缆 (ADSS ) 。

及以下变电站 篇2

本报讯 记者马雪荣报道 昨日,昆明市召开全市安全生产暨煤矿安全煤炭产业转型发展工作会。会议要求,即日起,全市年产9万吨及以下的41对煤矿立即责令停产整顿。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应永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彭琪,副市长王道兴、李喜、赵立功、王春燕出席会议。

今年以来,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一些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安全隐患仍然较多,部分单位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目前,全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呈“三降一升”的态势,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下降,但事故起数上升5.97%。一季度,全市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367起,事故起数占全省的30%,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近期,曲靖市连续发生两起煤矿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训极其深刻。目前,昆明市共有46对煤矿矿井,除省属先锋煤矿和可保煤矿及3对露天煤矿核定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年以上外,其余41对矿井全部是9万吨/年及以下的,其中绝大部分为4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散、小、弱的情况突出,抗灾、救灾、防灾能力弱。

会上,应永生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刻吸取教训,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要求和安全部署上来,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坚决杜绝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应永生强调,全市上下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即日起,要对年产9万吨及以下的41对煤矿100%停产整顿,各产煤县要指定科级干部直接负责,确保真停真查,坚决防止明停暗开。年产9万吨以上的煤矿,要在4月30日前开展自查自纠,相关部门要检查到位,经检查符合相关规定后才能继续生产,如存在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或重大隐患要坚决停产整顿。各产煤县要立即组织制定本辖区内的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案;全面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未查明的一律不得建设和生产;全面加强瓦斯防治工作;严格煤矿复产验收程序和标准,绝不允许停产煤矿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擅自违规组织生产,按照“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把复产验收关,出现问题的要倒查并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应永生要求,要深化专项安全整治,盯紧非煤矿山、危化品、城市煤气、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行业和领域,切实做到当前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即日起至5月底,全市所有地区、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会上,王道兴传达了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煤炭产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王春燕对全市煤矿安全煤炭产业转型工作作了安排。西山区、禄劝县、石林县政府主要领导就相关工作作表态发言。

各县区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市级各部门,全市重点产煤乡镇党政主

及以下变电站 篇3

关键词:110kV电压;变电检修;技术;存在问题;措施

引言:变电检修是保证整体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其中110kV及以下的变电维修相对来说有着更强的专业性和工作难度,且对于其管理而言也相对较困难,随着我国各类变电设施不断投入运行和使用的情况下,其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我国相关工作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一些列问题,譬如通过对技术人员的个人专业水平、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变电检修目标等方面的改善来保障我国各电力系统的够正常运行和生产。

1、110kV及以下变电检修工作的准备及实施

想要完成110kV及以下变电检修,首先要选择正确的领导干部,由他们通过筛选来组建专业的检修团队,团队成员应该包括检修负责人、安全人员、检修成员等。成员应当接受培训,报考安全教育和防范危险措施,且要通过安全考试才能上岗录用。团队负责人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对现场的勘察,以及电力设备的详细资料,危险等级和危险点等等。还要对相关的电力设备进行质检,避免受损,要进行保护和及时保养。

以下是状态检测与诊断流程图:

图1 状态监测与诊断流程图

2、变电检修的实施

变电检修的实施是变电检修环节中的核心部分。因此,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是最不容忽视的。以下是作业要求以及遇到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带电作业

高压试验工作的特殊挑战性:停电时间短,任务紧凑,试验要求高,数据分析难。带电作业是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方式,因此,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要求作业人员必须掌握更高的技术和条件,不允许工作时出现精神状态不好,体力不佳的状况。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工作。

绝缘工具在带电作业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带电作业对绝缘工具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绝缘测试是使用绝缘工具前的必要步骤,要选择绝缘性能好的、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强度高的机械性的绝缘工具。这样才能起到正确保护作业人员安全的作用。

正确合理的使用带电作业工具也是带电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进入工作区之前应该佩戴好经过测试并且合格的安全帽,避免下落物伤害作业人员。接触作业工具的人员必须佩戴干净的手套,绝对防止工作人员徒手接触绝缘工具。使用时要注意爱护公共设施,注意轻拿轻放,避免重要设备及工具的损坏。

最后,天气状况的好坏也对带电作业起到限制作用。工作之前,负责人应该根据气象条件,做出正确的决定,是否能进行带电作业。最好在晴朗的天气状况下进行带电作业,保证安全性。能否正确的决定安全工作的时间是判断一个负责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

2.2电力检修的方式

对于能直接观察出来的,类似于烧痕、裂缝、颜色变化等不能继续使用的零件,应直接更换新的零件。工作人员应该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对于一些极少出故障或者对整个电力系统影响不大的地方,可采用传统的检修方式,这样可以减少检修的费用。

3、事故处理

电力检修工作中比较困难的工作包含有事故处理。这也是检验负责人真正水平的最关键之处。必须通过认真的实践以及正确的知识要点,才能在突发状况下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把事故危险降到最低。还有每周定期召开安全例会,通报安全工作。根据一些老技术员的经验,在处理事故时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心态最重要,应当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沉着冷静,胆要大,但是心要细。第二、要对整个变电系统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在检修工作中灵活多变的进行处理,确保电路的连续、经济运行。第三、要精通业务理论知识,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也要在处理事故中注意总结经验教训。第四、操作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引发事故。第五、遇到不清楚、不明白的操作,不要一意孤行,及时请教经验丰富的专家,弄清楚之后再进行操作,避免发生事故。

4、检修作业的终结

虽然有关部门拟订了相关规定,但大多是原则性的,不细、不全,可操作性不强,验收中仅凭验收人员的经验,难免有遗漏。在检修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应当详细记录检修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对于那些多次检修,问题依然重复的地方,应当重点记录。此外,还要进行重复性试验,以确保检修电路能正常运转。另外,检修部门的管理体制对变电检修也起到很大的影响。部门负责人应该加强管理制度,增强检修人员的知识和素养,实行奖惩制度。公开检修成果,制定变电检修的详细记录清单,并有专人专负责,使每个检修人员都详细了解。

5、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变电检修的注意事项,还介绍了一些经验丰富者的操作经验。希望大家根据注意事项以及操作经验,谨慎的进行带电作业,时刻把安全放在首要地位。在进行带电作业的时候,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障自身安全,同时也要保障其他检修人员的安全,在改进电路的同时,提高检修效率,更好的完成电路检修工作。

参考文献:

[1]许婧,王晶,高峰等.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00(8):48-52.

[2]贾军,李根红.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中辅助决策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05(23):65-66.

及以下变电站 篇4

1线路无功补偿设备

1.1发电机。 电网电压的负载对于发电机产生的电流要求高, 因为其运行的动力就是通过无功补偿的功率不断调整电网电压, 来稳定电网运行。 其负载效果可以在三相平衡中体现, 发电机励磁电流不断调整, 无功功率也随之改变, 当出现过大励磁效果时, 发电机感性负载过高, 无功功率越大, 反之, 励磁电流过小, 其容性无功功率越大。 通过发电机的这种补偿影响, 无功功率输出越大, 则提升的有功功率消耗越低。 所以, 发电机在无功补偿中发挥重要作用, 使电网可以利用无功电源达到技术需求。 图1为无功补偿过程。 1.2电容器。 电容器储存的电荷用于保持无功平衡, 达到降低变电器线路的消耗, 改善电压质量。 过程是通过补偿负荷的无功功率使电容两侧极板经过通电形成电势差, 以促进系统内功率参数的提升, 达到合理电压水平, 最终降低消耗, 使变电站电压电流稳定。 由于性质不同, 电容器包括并联和串联两种, 并联电容器通过对无功功率的调节来降低线路感性负荷, 从而降低电压消耗;而串联电容器应用于线路较远的地区, 对此作出阻抗补偿, 而补偿的功率需要通过进行容量计算得到, 所以, 对于补偿前后功率的平均参数要提前作出计算, 预估感性负载程度及有功负载率。

2 35KV变电站内容

2.1供电内容。 三相平衡下, 确定用电设备损耗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 在合理配置的基础上, 调节电能, 确保用电设备的线路连接正确。 线路以单母线的形式连接, 可以提升系统的无功功率, 由于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是同时消耗与输送的关系, 所以, 一些小地区及企业的用电设备的选择多为35KV及以下的变电站, 其配电系统功率参数低, 可以提升无功补偿装备功率。 2.2主要设备。 35KV及以下变电站在选择设备时, 一是对变压器的选择, 要选择35KV及以下的有载调压变压器, 使其在做有功功率消耗时, 也有无功功率的输送。 二是对开关柜的选择, 作为控制设备开关运行的设置, 根据电压等级有不同的开关柜, 35KV及以下变电站要选择低压开关柜。 2.3信息化。 现今变电站越来越以技术调控为主, 对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备装置有诸多要求。 由于要对变电站内部整体实现监控, 所以网络布控要全面, 信息数据要实时传送。 此外, 由于35KV及以下变电站行程较远, 所以, 对于远程监控的能力需要完善, 对数据进行全面记录。 2.4电源。 电源是变电站系统中最重要的, 它对系统内部的断路器、互感器等装置时时进行保护, 从而实现对变电站的整体控制。 对于电源设备的选择, 需要从监控、充电及传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优化变电站的合理配置。

3 35KV及以下变电站线路无功补偿存在的问题

供电系统中, 无功功率主要通过电动机、变压器及线路等几方面负荷确定补偿因数, 而无功电源的补偿设备可以考虑发电机及其他设施, 其设备不会造成电源消耗。 但是由于无功功率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会造成电压消耗, 导致变电站线路在补偿时仍然存在多方面问题。

3.1无功倒送。无功倒送是由于电容投入太多或太少, 多余的无功功率送上电网的过程。一旦用户采取固定电容器补偿, 会增加系统消耗, 使变电站线路负荷加重, 引起无功倒送。对于如何改进方案, 加强无功补偿效率, 这是变电站电力系统需要不断注意的问题。3.2容量补偿问题。变电站无功补偿影响线路与功率两方面。一般低压补偿可以提升无功功率, 减少对变压器的消耗。但是从线路来说, 其减小消耗的作用, 比较低, 所以, 无功补偿的容量对于35KV变电站线路影响很大, 而现今电压方面的无功补偿输出存在很大的容量问题。3.3补偿过多。电容过多会引起系统不稳, 造成电网的负荷加大, 所以无功补偿一般多为密集型电容器。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 这种形式不利于分组投切。并且过多补偿冲击电流, 需要不断进行检修, 加大了设备的投资费用。

4无功补偿设计

4.1低压补偿。 由于配电网损耗过多, 造成无功功率不平衡, 所以, 为加大用户的功率参数, 需要改善其电压质量,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配电变压器进行低压补偿。 补偿内容一是进行计算机监控;二是在跟踪负载波动分容投切电容器。 这种低压补偿的方式能够减少线路消耗并节约电能。 4.2集中补偿。 这种补偿方式是35KV及以下变电站常用的方式, 通过补偿装置并联电容器, 将其接在变电站母线上, 以此改善系统的电压, 平衡补偿的功率因数。 由于变电站的无功消耗受到电容容量的影响, 所以需要对变电站进行综合调控, 不断对无功功率平衡完善, 降低配电网消耗。 4.3杆上无功补偿。 这种补偿方式主要是针对35KV及以下线路无功基荷补偿, 由于无功缺额会造成线路负荷加重, 造成过大消耗, 杆上无功补偿通过降低输电网线路的消耗, 可以改善配电线路, 修补无功缺额。 该补偿方式效率高、易修护、投资小, 所以, 可以长期进行补偿。 4.4用户终端分散补偿。 该类无功补偿主要针对低压用户, 像小区需要大量电容的地方, 用电量受时间影响大, 用电设备经常使用, 所以, 无功负载可以单独补偿。 此时, 可以对用户终端进行补偿, 通过信息化操作方式, 利用终端对其监控, 这种方式安装方便, 便于检修, 同时资金投入低, 功能较为完善, 利于无功补偿。

总之, 补偿设备的安装是有效利用用电设备降低消耗的有效手段, 大大提升了用电质量, 所以, 选择无功补偿技术要从多角度原因出发, 综合考量, 避免用电误差。

结束语

35KV及以下变电站线路无功补偿是现今对变电站改革的主要内容, 提升功率因数、降低消耗、促进电网电流的平衡等方面是无功补偿中的重点内容。 通过集中补偿、低压补偿等4种形式, 针对不同系统的性质进行相关设计, 是有效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的方法, 但具体内容还需结合实际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刚.35k V变电站大容量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技术及装备[D].长沙:湖南大学, 2012.

[2]刘彬.500k V桂林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的经济运行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2012.

[3]杨晓滨.500k 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继电保护整定的分析与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4.

[4]李浩然.同忻煤矿二风井35k 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的选型与应用[J].科技视界, 2014 (18) .

及以下变电站 篇5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3-92 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3-92 条 文 说 明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负责主编,具体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北京供电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12月16日以建标〔1992〕912号文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写组根据国家计委关于编制标准、规范条文说明的统一要求,按《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章、条顺序,编制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条文 说明》,供国内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规范条文说明有欠妥之 处,请将意见函寄北京良乡“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国标管理组”。

本条文说明仅供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执行本规范时使用。

第一章 总

第1.0.1条 本条对制订本规范的目的作了明确的规定。

第1.0.2条 本规范只适用于电压在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新建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这次修订对适用电压等级作了变动。原35kV电压等级是在原《架空送电线路施工验收规范》内,这次放在本规范内,其理由:

一、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35kV的电力线路工程,一般是在城市或农村,或在大城市内的工程,已不再是电网之间的联络工程。调研中得知,不少城市已将35kV线路工程列为城市配电电网的一部分。

二、35kV线路在农村占的比重较大,大多采用单杆,档距不大,与10kV线路工程的特性接近,施工质量要求存在共性处多。在审查规范会上,经原水利电 部提议,并征得建设部同意,将35kV线路工程有关内容列入本规范。原《电气 装置安装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第十二篇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篇改名为《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调研中了解到,还有一部分35kV线路工程,由于输送容量大,使用导线截面大(LGJ—150以 上),采用了铁塔,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其特性又接近110kV线路工程,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在施工及验 收工作中按现行国家标准《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对于有特殊标准要求的或有专业规定的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安装工程的 施工及验收(如电气化铁道滑接线、电车线、矿井内线路工程等),尚应按有关专业 的技术规定进行安装和验收。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改建工程,其安装及验收可参照本规范有关内容,以满足安全运行。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大档距,主要指其线路在跨越山谷、河流、湖泊等地段,其档距、采用杆型、施工程序、工艺要求等均超过一般情况,需在安装中予 以特殊对待,本规范未列入这些内容的规定,为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110~500kV 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内容的规定进行施工及验收。

第1.0.3条 本条强调线路工程在施工前应具备经批准的设计图纸,不指定由哪一级来审批,由于各地机构分工不同,情况随时有改变,强调按批准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对工程质量是有利的。在很大程度上能纠正不合理现象,减少差错,对工程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第1.0.4条 本条指出在线路工程上所使用的原材料、器材、设备必须是合格产品,才能满足安全运行。目前国家关于产品标准基本上分为国家、部及企业三级,凡列为正式标准的产品生产前都对产品进行了鉴定。

我国目前的产品质量,虽然有了各级标准,并加强管理,但实际情况是,有些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并没有认真执行三种检验手段(即:型式检验、抽样检验、出 厂检验),厂方所印质量合格证明,并不能证明其产品的真实质量,施工单位不做任 何检验就使用,安装后发现造成返工,如:导线、绝缘子、金具等类似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必须把好质量检验关。

第1.0.5条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采用应采取积极慎重和科学的态度,并应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以保证安装后的质量和安全。在制订上述标准或进行施工 时(采用新材料),能与当地电力部门取得联系,听取意见,以利工程在施工中更为完善。规范虽然是工程经验的总结,但技术进步是不断的,为了适应这种情况,避免 规范僵化,做到保证安装质量,制订不低于本规范规定的标准是必要的。

第1.0.6条 考虑到在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上,还有一些安装在线路下方的电气设备,本规范对其内容又未能全列入,施工及验收时,应符合所列规范的有关内容。

第二章 原材料及器材检验

第2.0.1条 本条强调线路工程在施工之前对原材料、器材进行检查,使问题暴露在安装之前,以保证工程质量。

第2.0.2条 线材是线路工程中主要器材之一,由于多种因素,造成导线损伤。架设前检查是必要的,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增加绝缘线检查内容。有关绝缘线调研中用于低压方面的比重很大。有的地区用于10kV线路上。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3-92 条文说明

城市内低压电力线路的建设,过去采用的线材以裸导线为主,在安装质量及工程验收方面,原提出的一些规定,对安全运行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很快,住宅小区、通讯线、绿化等设施增长迅速。一些地区的地段,在采用裸导线架设后,出现的一些问题,造成的一些矛盾,影响了低压架空电力线路的安 全运行和工程进度。

原水利电力部对城市低压配电网出现的矛盾、事故情况以及建设、改造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考察了国外一些城市的建设、运行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反复研究、讨论,提出了我国城市低压配电网建设原则,规定导线应采用绝缘线的要求,并指定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同时拟定了绝缘线的线材制造标准,指定制造厂投入生 产。

国外城市在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建设中,采用绝缘线时间较长,有一套成熟的器材和施工方式,是值得借鉴的。

我国在低压电力线路中采用绝缘线,虽已早有,但截面不大,使用面窄,未能形成一个统一规定。近几年,原水利电力部对此已提出要求,指定在一些地区试点 采用,但受各种因素所限,还不尽完善,有待通过运行后总结经验。本规范在修订 中,收到一些意见。为满足现有采用绝缘线的要求,便于安装,提高工程安装质量。经调研,结合目前状况,提出绝缘线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的要求以保证工程质 量。

第2.0.4条 为提高设备紧固件的防锈能力,并便于运行检修拆卸,规定铁制的紧固件采用热浸镀锌是必要的。

地脚螺栓不规定热浸镀锌,是考虑到露出基础外的螺栓已有混凝土保护帽加以保护。

以黑色金属制造的金属附件,在配电线路中,主要是指横担、螺栓、拉线棒、各种抱箍及铁附件等。根据各地区运行经验,采用热浸镀锌作防腐处理,效果较好,延长使用年限。

从调查情况看,有些地区因受条件所限,采用电镀作防腐处理,运行中又补刷油漆,反映上述作法不好,要求有明确的规定,故本条规定采用热浸镀锌作为防腐处理是必要的。

第2.0.5条 对防松装置作出规定,主要是以保证安装质量,为安全运行提供好的条件。

第2.0.6条 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使用的金属附件及螺栓,各地自行加工的较多,有的生产厂未按标准进行生产或产品质量不高,不少单位反映,在施工中常感到螺栓问题较多。调研中,一些安装单位提出,施工中常有螺杆与螺母配合不当,影响工程进度、质量,过去规定不明确,施工单位很被动,为此本条在参照有 关标准的内容后,对此提出了要求。

第2.0.7条 架空电力线路使用的金具,系国家标准产品,出厂时已有严格检 查。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但由于某些原因,影响产品完整性和质量。调查中发现,有的厂所用产品合格 证是统一印刷,并未代表产品实际质量(如金具、导线等),经实际使用才发现问题。为保证工程质量,安装前仍应进行外观检查。

第2.0.8条 绝缘子在架空电力线路中很重要,安装前的检查,除为保证工程质 量外,也是保证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过去规定不严格,根据各地意见,提出这一规定内容是必要的。

第2.0.9条、第2.0.10条 本规定中,有的与制造厂的标准不完全相同,这里指的是安装前电杆已经过运输后的检查鉴定标准。各地对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 所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电杆裂缝的看法和处理意见不尽一致。

如:对裂缝宽度南方放到0.2~0.35mm,北方放宽到0.5mm未作补修,其理由是目前并未影响电杆的破坏强度,安装中尚未出现问题。我们认为,裂缝过大是 有危害的,表现在:

一、降低电杆整体刚度;

二、增大电杆挠度;

三、纵向裂缝使电杆钢筋易腐蚀,影响运行寿命。

为此,对裂缝应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运行经验不足,没有严格规定是很不利的。考虑到线路安装投入运行后,电杆荷载变化情况和运行经验,适当放大到0.1mm规定数值是符合目前状况的。否则,将有一大批电杆能用而不能发挥作用,造成损失。根据制造标准、制造质量要求,参照110~500kV 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对该产品的规定,结合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实际 情况,提出放置地平面检查的要求和规定。

第2.0.11条 本条是包括为线路工程使用的底盘、卡盘、拉线盘以及其它各类预制件的要求,这类器材系各地结合当地情况,自行设计和加工的,对这类产品要求符合设计,按图纸加工,能保证质量。

第2.0.12条 根据设计要求,因地制宜的采用岩石制作底盘、卡盘、拉线盘,对加速架空电力线路工程建设,满足工程安装起到良好作用。采用时要保证岩石质量,要求岩石结构完整无损,强度符合要求,这是必须做到的。

第三章 电杆基坑及基础埋设

第3.0.1条 架空电力线路在施工时,因受地形、环境、地下管线等的影响是较大的,因而在定位中与设计位置不完全一致的情况是客观存在,根据各地意见,提 出适当的允许误差是必要的。经调研并综合各地意见,规定误差数值,如超过此范 围应进行修改设计。

第3.0.2条 电杆埋深要求关系重大,实际施工中受客观条件影响,存在着不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的事实。各地虽有一些电杆埋深的运行经验,为统一标准,强调 应符合设计要求。本条中所提出的允许偏差,是总结各地运行经验而定。

第3.0.3条 对双杆基坑规定允许偏差是必要的,以满足电杆组立后的其它各项技术规定。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3-92 条文说明

第3.0.4条 本条对底盘的安装作了规定,施工时不可忽略,否则将会影响电杆组立后的其它各项技术规定。

第3.0.6条 防沉土层指电杆组立后,坑基周围的堆积土。培设的目的,是防止回填土土壤下沉后,电杆周围土壤产生凹陷,有利于电杆基础稳定。根据一些地区经验,本条提出要求,如设计有规定,应按设计图进行。

第四章 电杆组立与绝缘子安装

第4.0.1条 钢筋混凝土电杆上端要求封堵,主要是为防止电杆投入运行后,杆内积水,侵蚀钢筋,导致电杆损伤。各地在运行中感到制造厂对此并未引起重视,只能由施工单位弥补这一缺陷。关于钢筋混凝土电杆下端封堵问题,部分单位反映 在一些地区或某一地段,由于地下水位较高,且气候寒冷,电杆底部不封堵,进水 后,在寒冷季节中,有造成电杆冻裂、损坏电杆现象。为此应该考虑此情况,安装 时,需按设计要求进行。

第4.0.2条 钢圈焊接目前还不能全面推广电焊。采用气焊时,由于钢筋受热膨 胀对钢圈下面混凝土产生细微的纵向裂纹。参照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 验收规范,这次修订时提出以下几点:(1)如用气焊,钢圈宽度不小于140mm。(2)气焊时尽量减少加热时间,并采取降温措施。(3)当产生宽度大于0.05mm的裂缝时,可用补修膏或其它方法涂刷,以防止进水气锈蚀钢筋。曾用过的环氧树脂补修膏配 方见表4.0.2。

条文中的规定,仍强调要保证焊接质量。

第4.0.8条 以螺栓连接的构件,连接时首先满足连接强度,所以要求螺杆与构件面垂直,螺头平面与构件平面间无空隙,以保证连接的紧密程度。

单螺母螺栓紧好后,外露两扣,其目的是:

一、避开螺杆顶端加工负误差,保证螺栓的承载能力;

二、便于采取防松措施。

双螺母螺栓的两个螺母有互相并紧的防松作用,所以规定双螺母螺栓并紧后的第二个螺母允许平扣。当然,如能露出扣就更好。

第4.0.12条 用于架空电力线路的瓷横担绝缘子,是70年代以后经过不断研制 而发展较快的产品,不少地区陆续采用,有一定运行经验。但安装方法规定不一,有过一些教训。调研中,归纳了一些运行时间较长地区的经验,分析了利弊,对安 装的情况作了研究,提出了规定,使其受力情况更好些,以利于安全运行。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第4.0.13条 总结各地经验并按所提意见补充悬式绝缘子安装要求。

第4.0.14条 连接金具的螺栓尾部所用的锁住销,过去采用国家标准产品开口销,因钢质开口销经热镀锌后失去弹性,且在使用中产生锈蚀,消耗较大。现电 力金具标准规定,电力金具所用的锁住销要求采用部标SD26—82《闭口销》,这种销子式样有改进,使用的材料为铜制或不锈钢,解决了长期因热镀锌钢开口 销而不能解决的锈蚀问题。

闭口销比开口销具有更多的优点,当装入销口后,能自动弹开,不需将销尾弯 成45°,当拔出销孔时,亦比较容易。它具有锁住可靠、带电装卸灵活的特点。目前我国生产的闭口销有R型、W型,工程中现都优先采用闭口销,本规范规定了 闭口销的安装要求。

目前仍有一些地区采用开口销。为满足安装要求,本规范保留了这一产品的安 装要求。

第4.0.15条 经了解,近几年来电瓷检测中心检查的结果,国产电瓷在出厂前,其零值已占相当比重。包装不好再经长途运输、野蛮装卸,而使铁帽下的瓷质产生 裂缝。为使这些不合格的绝缘子在安装前检查出来,要求对其逐个进行检查是必要 的。按电瓷厂提供的数据,对铁帽下的瓷质厚度为18mm时,应使用电压不低于 6300V的兆欧表,才能更有效地检查出是否已出现裂痕。国内现只有5000V兆欧 表,故只能用此产品进行检测。

玻璃绝缘子因有自爆现象,故不规定对它进行逐个检测绝缘值。

第五章 拉 线 安 装

第5.0.1条 拉线、拉线柱、顶杆在安装后应达到:

一、保证电杆在架线后受力正常;

二、各固定点的强度满足要求;

三、施工工艺整齐、紧密、美观。

本章规定是总结了各地在施工和运行经验基础上提出的。

第5.0.2条 关于采用UT型线夹,其线夹处露出尾线长度由原定400mm改为300~500mm,主要是70mm2以上的镀锌钢绞线尾端较短,制作中有的感到困难,有些单位提出需加长,但太长不美观。另外,大截面钢绞线(100mm2以上),由于截面太大,在弯曲处不散股是有困难的。弯曲处散股,形成线股与线夹接触不密实,受力状态不好,目前有采用压接式。

关于拉线跨越道路对地面垂直距离的规定,原规范规定对道路中心垂直距离不小于6m,认为是可行的。这次修订时,从征求意见中反映,原规定在执行中有不 足之处,保证对路面中心的安全距离是可行的,但对路边缘的垂直距离要求没有限制,难以保证安全。经调研,近年来由于车辆增多,大型物资运输的出现,道路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3-92 条文说明

不 断加宽和改善,交通管理部门要求,装有高大物资的运输车辆不一定在路面中心行 驶,如仍按道路路面中心作为基点要求,已不适应,它不能满足拉线跨越道路时对 其路边缘的垂直距离。曾发生运输车辆在限高条件下,车辆在道路边缘行驶时,碰撞了跨越道路的拉线,损坏了电杆,造成了停电事故。修订本条规定时,充分注意 到这一情况,经分析研究修改了原条文规定。修订后的规定除满足对路边缘垂直距 离要求外,对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要求也能符合。

规定的数值是基本要求,均应满足。

第5.0.8条 这次修订规范过程中,一些地区提出在地段狭窄或设置拉线、拉桩柱均有困难的情况下,为满足电杆受力后的强度,提出设置顶杆的意见。经调研,提出这方面的规定。

为满足顶杆安装质量,本条中提出的规定是在总结一些地区的安装规定基础上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 导 线 架 设

第6.0.1条 导线在展放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损伤情况,有的还能出现严重损伤,影响导线机械强度。本条提出一些基本状况,应予以防止,以利导线架设后,满足机械强度和安全运行。

第6.0.2条 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所采用小截面导线的比重是较大的,受损伤机会多。当稍有损伤,则影响导线强度,对安全运行是不利的。各地在施工中对此很注意,要求很严格。钢芯铝绞线在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中使用不多,但在施工质量上要求也很严格。

对于一种导线,所列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不补修。强度损失控制在4%以下,对钢芯铝绞线来说最严重是6股铝1股钢芯的结构,经计算LGJ—10/2的导线,铝股1股损伤深度为1/2时,强度损失为4.17%(对钢芯铝合金绞线为5.1%),已超过 4%,是不允许的。这时受强度损失控制,因此,其允许损伤深度就应小于单股直 径的1/2。

第6.0.3条 关于导线损伤处理分界线,这次修订基本以拉断力损失多少为标准。目前施工中仍以缠绕、补修管两种方式处理。当导线损伤、强度损失小于总拉断力5%时,补修方法是采取以不补强强度为主,即缠绕(或补修预绞线)。当导线因损伤而其强度损失大于总拉断力5%时,则用补修管修理,使损失的强度得到补偿。这种选择对导线的实用强度并没有降低。因现行导线制造标准对整根导线的实测拉 断力达到其计算拉断力的95%,(即所谓的保证计算拉断力)即为合格。设计在使用 导线时也是以保证计算拉断力为准。但这并不意味着整根导线的实测拉断力比计算拉断力真的降低了5%。这都是由做拉力试件造成的。因试件较短,又要有两个与拉力机固定的固定点,因此才允许其拉断力降低5%以内判定为合格。当然一般拉力试验都断在固定点处。美国标准规定,如拉断处离开固定点在一英寸以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上时,其实 测拉断力应达到计算拉断力的100%。从此不难看出,如果导线损伤处造成强度损 失未超过计算拉断力的5%时,也正好是与目前的保证计算拉断力相等。

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中采用钢芯铝合金绞线的情况是不多的。一些单位在提出的意见中,要求增加这一内容,在参阅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修订调研资料的基础上,补充了这方面的内容。

钢芯铝合金绞线的出现,应引起注意的是因为表6.0.3中的规定在钢芯铝绞线中截面损伤与强度损失的这样规定是没有多大矛盾,仅铝钢比为19.4的钢芯铝绞线截面损伤25%时,其强度损失为18%,大于17%。由于铝合金线的强度高于铝 线,所以这个关系要发生变化。目前钢芯铝合金绞线的国家标准尚未出版,无法计算,要说明的是,等该标准出版后使用时应加以换算,如以强度为控制条件,则截 面允许损伤标准就要小一些。

可以补修的强度损失为17%,这与旧标准一样,用补修管补修,强度损失是可以得到补偿的。

第6.0.5条 镀锌钢绞线的损伤,并造成断股,多数是由制造厂工艺不良造成的,施工中造成的损伤,情况极少,且19股在同一处断1股以上的情况也少见。为了不使钢绞线强度损失过大,方便施工,参阅了已有的处理经验,提出了处理 标准。

按GB1200—75《镀锌钢绞线》标准,当7股断1~2股及19股断1~3 股时,计算拉断力的损失百分数可见表6.0.5:

第6.0.7条 关于连接强度的规定:

一、试件的拉断力的判定标准以往是以该线的计算拉断力为准。这次对导线改 为以保证计算拉断力为准。因为GBJ1179—83标准中规定,整根绞线的验拉断 力达到其计算拉断力的95%为合格。

二、由于国家标准《电力金具》(GB2314—85)中已将压缩型接续管及耐张线夹的握着强度定为95%,原水电部颁发的《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试行)中也明确规定压后强度为95%。

本条按上述规定而订。对钳接接续管及螺栓式耐张线夹的握着强度标准均按《电力金具》中规定制订。

第6.0.8条 这次修订中规定了连接部分外层铝股采用涂电力复合脂涂料。

电力复合脂是近年来采用的一种涂料。华东地区及四川等地区已推广使用,效果好。该涂料能耐受较高温度,不易干枯,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抗氧化、抗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3-92 条文说明

霉 菌、耐潮湿、无污染、无毒性、不失流、不开裂、不燃烧等特点,并能防止电化腐 蚀作用。连接时采用可降低连接部分的电阻,防止潮气渗入,并能提高连接处质量,应该推荐使用。这次修订中作了一些了解,并列入本条规定的内容内,将以往采用 凡土林涂料改用电力复合脂。但涂时也应注意,只薄薄地涂上一层即可,不可涂得 过多,过多会很快降低接头的握着强度。

第6.0.9条 关于铝绞线大截面压接数量及尺寸,因试验数据关系,本次尚不能列入,今后再做补充。

第6.0.10条 调研中得知,各地在导线连接方面,采用压接中,有采用液压工艺的施工方法,建议在本规范内提出施工质量的规定。鉴于该项工艺规定内容多,原水电部已颁发了这方面规定,故本规范不再列入。当导线连接方式采用液压工艺 时,应遵照该规程内的规定进行。

第6.0.15条 关于观测弧垂时的温度,过去是以空气温度。美国、日本曾明确规定以空气温度为观测温度。近年来有的国外文献提出实测导线本体温度为观测温度的概念。我国也有单位对此进行了试点或试用。

对此其主要理由是,当阳光直接照射导线时,导线本体的温度会高于环境的空气温度,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对空气温度来讲,运用比较简单,它只受与地 面高度变化的有些影响。但对导线的实测温度,其影响因素除地面高度外,还有太 阳辐射强度、时间、空气湿度、风速、是否阴天等的影响。过去简单的试验得知太 阳对导线的辐射会使受辐射面的温度有所升高,但导线内层及背阴面如何,这些热 的传递究竟如何,尚未做过详细的试验与研究,尚无准确可用的结果。本条内容仍 规定按周围空气温度执行。

第6.0.16条 35kV架空电力线路的标准档距,最大在250m左右,相对应的弧垂在3.5~4m,允许正偏差为5%时,绝对值是175~200mm,这种情况下,平地难以用仪器观测,而采用异长法或平行四边形去目测,偏差值可以达到。如提高偏差 百分数,不易保证。如档距再小,更难达到。现规定是合理的。

第6.0.19条 征求意见中,不少运行部门提出,此规定应强调,不然施工单位很容易忽略。故将其单列成条文规定。

第6.0.24条 采用并沟线夹连接导线,一般使用在跳线(弓子线)上,是重要的导流部件,对线路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应引起施工单位重视,避免并沟线夹发热影响运行。

并沟线夹的螺栓,应逐个均匀拧紧连接。螺栓拧紧的扭矩标准,应按该产品样本的所列数值。

第6.0.29条 目前一些地区在低压架空电力线路建设中,已采用绝缘线,其架设方法、质量要求均处于试行,一时难以统一,在收集到的资料中,分析了一些基本要求。本条所列内容,只作为一般规定。

第6.0.30条 沿墙敷设低压绝缘线,广州地区用得较早,调研中得知,一些地区正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准备采用这种敷设方式,建议应有要求,本条只作一般规定。

第七章 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上的电气设备

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电杆上的电气设备是配电线路中的组成部分。本章系在总结各地的安装规定、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要是:

一、安装牢固、可靠、工艺美观;

二、电气连接紧密;

三、考虑制造厂的技术标准;

四、各部电气距离、安装尺寸等规定,符合设计要求。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安全运行。

第八章 接户线

本章所列规定系总结各地一些技术规定。接户线的安装,各地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和验收情况各有特点,主要是结合本地区情况,相应地制订一些办法,来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这次修订规范过程中,根据所提意见,认为对一些基本规定,仍应列入。为便于接户线安装的质量要求,本章提出基本规定,以利于安装后验收。

基于35kV以下变电检修的研究 篇6

【摘要】在我国电力事业 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力系统本身如何确保正常、稳定的运行,这对于电网建设和维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项重点的工作内容,变电检修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确保变电设备与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本文就对于35kV以下变电检修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35KV以下:变电检修;内容模式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于电力方面的供应需求一直在不断提高当中,如何确保高效、稳定的电力供应已经成为了当前电网建设和发展中所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内容。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工作环节,变电检修工作的开展是确保各项设备与设施稳定工作的规定,通过及时、有效、全面的检修维护,可以第一时间对于变電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与银行进行发现和解决,提高变电站的正常运转效果。

2、35kV以下变电检修分析

在当前电网的维护工作中,变电检修工作的开展是其中关键一部分内容。作为变电检修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35kV以下变电检修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针对于35kV以下变电设备,通过采取行之有效地巡查和检查手段,对于设备和设施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从而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发现解决,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由于突发故障对于变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所造成的影响,提高供电可靠性与效率。在当前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和状态检修已经成为了当前较为常用的检修方式。传统检修工作的开展,是在变电设备出现运行问题时进行检修,其本身工作的开展属于事后检修的范畴,很难起到对于运行故障的有效预防,在长期的发展和应用中,逐渐暴露出较多的弊端,很难对于故障进行有效地处理,对于35KV变电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不能起到有效地安全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变电系统的检修维护中,状态检修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状态检修归属于事前检修的方式,通过对于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全面、实时地监测与评估,可以对设备运行状态情况进行有效掌握,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对于检修的计划进行确定。状态检修的方式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对于检修计划进行编制,并且通过传感设备,对变电设备的运行信息数据进行获取与收集,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管理效率,是当前广受关注的一种新的检修维护手段,在35kV以下变电检修中得到了深入的应用。

3、35kV以下变电检修工作的开展探究

第一,提高检修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35kV以下变电检修工作本身对于检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素质要求较高,并且在很多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和发展的形势下,变电检修人员本身更要保持良好的专业素质,不断学习以适应新工作形式的需求。现阶段,部分检修人员对于一些新的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上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在遇到突发故障和情况时缺乏足够的应急处理能力,在实际操作上也不能对于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遵守和执行。在变电检修中,要对于相关检修工作的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并且重视对变电检修人员的培养工作,积极推进相关技术 交流和培训,促进变电检修人员对于新技术和设备的掌握效果,可以更好地配合新检修技术的应用,熟练地对专业设备进行操作。变电检修人员也要提高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学习,对于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疑问和不足进行主动地发现和解决,积极提高,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且有效地检修计划方案,更好地提高变电检修的整体效果。

第二,提高检修工作的规范性。变电检修工作对于操作的规范性要求很高,并且工作中很多技术指标都要进行严格地遵守和满足。现阶段,部分工作开展中 由于操作人员本身重视程度不足,准备不充分,从而导致了在检修工作中出现了设备材料的疏漏和检测内容的缺失,这对于检修的进度和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于一些操作中出现的失误问题,如果不能进行有效地规避和解决,那么就会导致很多隐患和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这对于变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在检修中,检修工作的安排也没有对检修计划的科学性进行审核,部分检修计划的设置不够合理,重复作业情况较为严重,并且一些特殊设备的检修安排不能严格依据相关的规范来进行实施,进而导致了检修的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在设备检修工作开展中,要提高对检修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前期准备,提高检修计划安排的规范性。在检修工作开展前,结合不同的检修区域、检修设备以及检修岗位,设置不同的检修计划内容,并且进行科学性与可行性的验证,确保对设备运行状况的全面控制。

第三,提高对新检修技术的应用效果。状态检修作为一项新的检修技术手段,其可以更好地提高变电设备的检修效果,提高了数据收集的全面性与准确性。通过测量震动、温度等方式,对35KV以下供电线路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测,将检测的数据及时的进行汇总整理,根据结果确定变电检修方案,提高检修的效率和效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来说,变电检修维护工作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在35KV以下变电检修维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检修人员的培养,提高检修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并且积极地对新检修技术进行学习研究,提高检修技术先进性,更好地对新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发挥,力求提高整体的变电检修维护水平,为供电工作的稳定、安全、高效、可靠地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继乐.变电检修常见问题与处理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6)

[2]文龙.浅析供电企业变电检修现状及发展[J].低碳世界,2015(34)

及以下变电站 篇7

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通信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35 k V及以下变电站已逐渐实现了综合自动化。计算机监控、微机继电保护及数据的远程传输等功能在此类变电站也已成为主要的技术手段。35 k V及以下的用户变电站系统是小电流接地系统,常见的故障是单相接地。以往对出线回路接地故障的检测是通过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而目前厂家生产的小电流选线装置至少有Ⅳ段零序电压的接入端和12~60路出线回路的零序电流接入端。对中小用户变电站来说,电气主接线大多采用单母线分段的方式,出线回路较少。采用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利用率往往不高。再者35 k V及以下系统一般采用屋内开关柜结构,一个间隔配置一个保护装置,应用小电流选线装置实现接地选线二次电缆多、占用空间大,而且大量二次电缆长距离并行排列易受电磁干扰,影响选线的正确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微机保护装置实现小电流接地选线的检测原理,给出以Modbus为总线的变电站监控系统的选线方案。

1 基于微机保护装置实现小电流接地系统选线功能

35 k V及以下的微机保护装置一般集保护、测量、监视、控制、人机接口、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作为一个完整系统,各保护装置在软、硬件设计上是完全独立的,即具有独立的电源、CPU及独立的操作回路[1]。一台保护装置一般即可完成一个保护间隔内所有的自动化功能,这种结构形式可以解决接地系统数据采集的同步问题,实现微机保护装置检测小电流接地选线的功能。其实现方案如图1所示。

小电流接地系统一相接地时,将出现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为了检测出接地故障线路,必须要采集线路的零序电压与各出线回路的零序电流[2]。微机保护装置采集零序电压、零序电流见图1。图中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零序电流来自于每一路电缆出线的零序电流互感器,通过此将采集的零序电流送入微机保护测控装置,零序电压来自于接于母线上的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形两端取得,采集后进入微机保护测控装置。

1.1 实现零序电压保护的逻辑原理

微机保护装置实现零序电压保护的逻辑原理如图2所示。在变电站系统中如果发生了接地故障,则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形将出现接近100 V的电压(启动值设为30 V),此时启动零序电压保护,通过该保护装置给出零序电压告警信号。零序过压保护中设有“零序电压选择”控制字,“零序电压选择”是否投入,由控制字决定。当控制字为高电平时,表示零序电压保护投入;当控制字为低电平时,表示该保护退出。

1.2 实现零序电流保护的逻辑原理

微机保护装置实现零序电流保护的逻辑原理如图3所示。在不接地或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线路将出现较大的零序电流,通过检测零序电流的大小,可以判断接地线路。由于不接地系统出现一相接地故障时不影响负载的运行,因此对接地故障大多给出报警信号。但在经小电阻接地系统中,接地零序电流相对较大,一般采用直接跳闸方法。在某些不接地系统中,电缆出线较多,电容电流较大,也可采用零序电流保护直接跳闸方式。

2 基于监控系统实现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

35 k V以下的供配电系统主接线简单,电压等级不高,运行模式灵活,在实现智能化供电的过程中一般是通过Modbus总线将供配电系统中的高低压智能开关设备、微机保护装置等设备互联通信,为企业供配电系统提供一种开放、灵活和标准的监控系统[3]。通过监控系统获得各出线零序电流及零序电压的实现方案如图4所示,各出线回路的零序电流接入就地分散布置的保护测控中,保护测控装置接入变电站Modbus总线系统,监控系统从Modbus总线获取各个支路的零序电流。由于数据通过总线传送,因此可以在监控计算机上获得所有间隔的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数据,并通过分析计算选出故障线路[4]。该方法的优点是:小电流接地选线可以在通过监控系统实现,无需增加硬件设备。

3 基于小波变换的接地选线算法

35 k V变电站系统一般经消弧线圈接地或不接地系统。相关的研究表明,该系统由于单相接地的稳态故障电流比较小,有可能接近于或低于电流互感器容许电流的下限值,测量误差较大,同时稳态故障电流在数值上可能与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不平衡电流值接近,很难区别[5]。对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由于感性电流补偿,使故障线路稳态故障电流更小,甚至出现反相,给故障选线增加困难。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故障电流的暂态分量比稳态故障电流大几倍甚至更大,而且暂态量的频率比较高,消弧线圈接近开路,补偿感性电流对暂态分量的影响比较小[6]。因此基于单相接地故障暂态分析的接地选线方法得到应用。

对35 k V的变电站系统一般一条馈出线放置一个有CPU的采集装置,独立针对于该馈出线的零序电流进行采集。这样,就可以解决数据采集不同步的问题。而且,微机保护装置多CPU结构的应用,使得数据采集不仅能实现同步性,同时也能够达到实现暂态过程的数据精度,适合基于暂态原理进行判线的软硬件标准。

对35 k V的变电站系统而言,可以应用小波变换方式从暂态故障电流中提取故障特征,实现对信号进行精确分析。特别是对暂态突变信号或微弱信号的变化,小波变换的方式可以可靠地提取出故障特征,显著地提高故障选线的精度和可靠性。小波分析法利用接地初始时的一段波形来分析。35 k V线路,由于长短不一,阻抗值不同导致暂态过程中零序电流所含的谐波分量不同,线路越短,高频分量越多。小波分析法提取某一频率段的谐波分量后,各支路的零序电流分布也满足上述结论,这种方法能克服消弧线圈和CT不平衡的影响,提高接地选线的准确性[7]。

4 结束语

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需要利用所有线路的零序电流和母线的零序电压,具有间隔多、数据实时性要求高、数据通信量大等特点。35 k V中小变电站系统,由于出线回路少,采用出线间隔的微机保护装置及监控系统实现小电流选线,可以减少选线装置与出线间隔之间的二次电缆,节省空间,提高接地选线的正确性,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更加优化。

摘要:对于小电流接地系统的35 kV及以下的变电站系统,由于综合自动化的应用,其接地选线可以采用微机保护装置及监控系统实现。提出了利用微机保护装置实现小电流接地选线的检测原理,给出了以Modbus为总线的变电站监控系统的选线方案。应用小波变换方式从暂态故障电流中提取故障特征,可以提高故障选线的精度和可靠性。可以优化变电站的结构,减少二次电缆,节省空间,提高接地选线的正确性。

及以下变电站 篇8

1 35 k V以下变电站的变电维修工作

1.1传统的维修模式

35 k V变电站的变电维修工作往往会受到设备和区域环境的影响, 致使电力系统的检修工作在实践环节容易出现偏差。传统的35 k V变电站变电维修模式主要是采用随机事件检修方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进行检查、修复和试验。这种传统的维修模式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有效节约35 k V变电站维修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设计变电站的时候, 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应该在保证变电站正常、安全运行的情况下优化变电站的配电系统, 最大限度地降低线损率, 优化设计方案, 从而节约变电站的运行成本, 提高35 k V变电站的经济效益。

1.2状态维修模式

电力系统设备的状态维修是建立在电力系统设备评估与检测工作的基础上, 对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准确分析, 并与之前的故障情况对比后, 对异常情况所进行的维修与检测工作。35 k V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地域因素和设备因素的影响, 且因其设计技术水平较低, 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也非常有限, 所以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发生各种失误, 对变电站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这样, 变电站的维修成本就会增加, 而且由于变电站的站点面积比较大, 一旦发生故障, 就会给很多地区的正常用电造成影响, 大大增加了变电站的运行成本。35 k V变电站的状态维修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维修成本, 降低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 有效保证35 k V变电站的运行稳定性。

2 提高变电维修质量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变电检修过程中, 检修人员的技能水平较低, 综合素质不高, 导致变电站的检修工作频频出现问题, 严重影响了变电站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了变电设备的维修工作当中, 提升了我国变电站变电维修工作的质量。变电检修人员在维修35 k V变电站的变电设备时, 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 有效提升变电站使用设备的维修质量, 切实保证变电站电力系统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变电检修人员的综合素质, 使变电检修人员在对变电设备进行维修和检测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标准, 从源头上降低变电站维修作业出现问题的概率, 有效提升电力系统设备的安全系数。变电站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变电检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使变电检修人员在培训过程中掌握相关维修技术, 尽可能地避免在维修工作中出现操作失误, 以此提升变电站变电维修的质量。

2.2 采用智能化的维修管理方式

现阶段, 采用智能化的维修管理方式十分符合我国变电站的运营与发展状况, 更是我国智能化信息网络技术实践应用的具体表现。在智能化的变电站电力系统维修管理工作中, 维修技术人员可在维修作业环节借助智能断路器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 使变电站电力系统在智能化的安全环境中运行。35 k V变电站的智能开关设备一般选择成套的智能化开关柜, 同时还配置智能控制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可以自动采集交流量, 监视断路器的状态, 大大提高了整个路线的安全性, 还可以通过IEC61850 标准与其他站的IED通信。除此之外, 也可以选择常规的开关柜, 但是要在开关柜上装置一个IEC61850 标准的操作箱。这个操作箱不仅具有保护功能, 而且自动化程度非常高, 是一个测控一体化装置。采用智能化的维修管理方式, 不仅能有效满足GOOSE信息和采样值的实时性要求, 提升变电设备的维修效率, 还具有抵抗振动、抗腐蚀和抗电磁干扰等功能, 大大提升了整体设备的维修可靠性。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和智能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我国今后的35 k V以下变电站变电检修工作中, 如何进一步提升检修质量, 成为了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35 k V以下变电站维修工作的实际情况和优化措施, 希望我国变电检修工作会在今后得到更好的发展。

摘要:通过分析35 kV以下变电站运行中的变电维修问题, 提出了提升变电维修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 以期为我国今后的变电站安全运行和质量检测工作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站,电力设备,变电检修

参考文献

[1]黄继攀.对变电设备检修的若于问题分析[J].广东科技, 2013, 21 (04) :20-22.

[2]李从国, 杨晓梅, 吕文九.电厂状态检修的现状及发展探析[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19 (15) :52-53.

[3]易本顺.光电式互感器的研究和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 2014, 27 (21) :57-62.

[4]胡雪松.智能断路器全新功能及应用[J].江苏电器, 2014, 35 (9) :47-49.

及以下变电站 篇9

近年来, 电力系统经历了高速发展, 从常规变电站到智能变电站, 从有人值守到无人值守, 以及越来越高的供电可靠性等等, 这就对变电站内一系列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论文主要是针对110k V及以下电压等级典型的变电站站用电源接线情况进行分析[1], 并提出了合理整改方法与建议, 供相关单位在进行交流电源改造时借鉴和参考。

2 运行接线现状

在确保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 变电站主接线设计应有利于规范化、简单化、自动化及无人化, 尽可能减少占地面积。一般变电站高压侧主接线形式选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和内桥接线, 站用电源的接线方式, 按进线、主变台数、站用变台数及其接线形式, 可分为6类, 如图1~图6所示。

3 存在风险分析

3.1 单站变的变电站

单线单变单站变 (见图1) 、多线单变单站变 (见图2) 的变电站, 存在极大安全运行风险。一次设备均在运行状态, 若线路、主变、站变等任一设备出现故障或停电检修, 全站将失去站用交流电源;若站变出现故障, 则易造成直流系统故障或主变过热等问题;如果故障不能被及时发现处理, 就会造成设备事故甚至全站停电。线路或主变故障及检修, 或站变故障时, 全站将失去站用交流电源。

3.2 双站变的变电站

单线单变双站变 (见图3) 、双线单变双站变 (见图6) 的变电站, 存在较大安全运行风险。2台站变均由同一台主变供电, 若主变检修或故障时, 全站将失去站用交流电源。

双站变分别连在35k V和10k V的单线单变双站变 (见图4) 、单线双变双站变 (见图5) 的变电站, 安全运行风险相对较小。2台站变接不同电压等级, 同时出现故障的概率较小;当仅有的一条进线出故障时 (线路本身故障、对侧变电故障跳开开关等) , 全站一次设备停运, 站用交流电源消失, 但危害较小。

4 改造必要性论证

4.1 建议必须改造的变电站

1) 变电站仅有一路站用交流电源, 且负荷接有重要用户、高危用户的变电站必须整改。例如主要供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重要用户, 有些变电站最大负载率甚至超过了90%。此类变电站的站用电源如故障而造成事故, 损失负荷较多, 社会影响极大, 应优先整改。

2) 对于单线单变单站变、多线单变单站变、单线单变双站变、双线单变双站变的变电站, 因安全运行风险高, 也应纳入必须整改范围。因为如果主变或站变故障, 可能会发生联络线反送或一次设备无保护运行, 从而引发人身及电网设备事故, 因此必须整改[2]。

3) 从区域电网结构考虑, 若某一变电站停电会造成其他变电站全停或损失较大负荷, 构成六级及以上电网事件的, 必须整改并予以优先。

4) 考虑变电站现有条件, 已经实现变电站间配网手拉手的, 整改投资较小的变电站, 应优先整改。

4.2 可以考虑逐步改造的变电站

1) 虽无联络线的单线单变双站变、单线双变双站变的35k V变电站, 但2台站变分别接在35k V线路和10k V母线上, 安全运行风险相对较小。因为这种方式已经考虑了站用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在主变故障情况下, 35k V站变可以继续供电, 不会发生衍生事故[3]。

对于变电站内接有重要用户和高危用户的情况, 可暂缓或结合变电站扩建工程整改;对于站内没有重要用户和高危用户, 且工程实施难度大的, 则可以暂时维持现状。

2) 配备2台站变, 分别由主变和外送备用电源供电的变电站, 可以暂不整改。

3) 负载率较低或仅作为备用运行方式的变电站, 因不会对电网造成较大影响, 可以暂不改造。

5 结论

1)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变电站必须加装第二路站用电源

(1) 含有重要用户 (包括政府、医院、学校、高铁等) 或高危用户的。

(2) 全停会造成六级及以上电网事件的。

(3) 完成第二路站用电源实施难度较小的。

2) 需要逐步整改的变电站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变电站可逐步整改, 但应调整运行方式或做好措施, 降低运行风险。

(1) 站内没有重要用户和高危用户, 同时配置2台站变分别接在主变2个电压等级母线上, 安全运行风险相对较小。

(2) 已经列入扩建计划的变电站, 应做好防站用变停电的应急处置工作。

(3) 备用或即将退役的变电站。。

摘要:110k 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的站用交流电源有多种接线形式,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以及更高的可靠性要求, 有些接线形式给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重大风险隐患, 论文通过对典型接线方式的分析, 提出相关改造建议, 供相关单位参考。

关键词:站用电,交流电源,改造

参考文献

[1]杜宏伟.变电站交流电源系统改造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 (35) :36-37.

[2]杨联宇.110k V变电站站用电系统隐患分析及解决方案[J].华北电力技术, 2008 (12) :33-35.

及以下变电站 篇10

关键词:35 kV,供电系统,变电检修,问题,措施

0 引言

35 k V以下变电检修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导致变电设备即便是经过了检修, 其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也难以满足电力系统的运行需求, 因此要针对变电检修中存在的问题以充分认识, 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1 变电检修的检修模式

在目前电力系统管理中, 变电检修是重要的工作内容, 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变电检修工作就是电网的维修维护人员对处于运行状态中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 目的是确保电气设备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变电检修工作的主要检修对象是各种高压设备, 包括变压器、互感器、断路器等等, 这些设备都要定期检修, 同时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巡检工作, 以使得这些电气设备可靠运行, 为提高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和供电效率提供保障[1]。

变电检修工作为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了保障, 对推动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目前变电检修情况来看, 主要采用的变电检修模式包括两种, 即传统变电检修模式和变电状态检修模式。传统变电检修模式的检修方式分为两种, 即预防性检修和故障检修。对变电设备进行预防性检修, 就是规定变电设备检修的具体时间以及执行检修的具体内容, 并对检修的结果进行比照, 对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还要查找有关资料, 以对电气设备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使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变电故障检修与预防性检修相比, 后者存在主动性, 而前者则是电气设备产生运行故障之后的被动检修, 以确保电气设备重新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2]。采用这种被动的检修模式, 是以设备的损耗作为代价的。在电气设备的日常运行中, 并不注重其保养和维护, 更不会对可能发生的故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而是在电气设备损害之后执行检修, 对电力系统的持续性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变电状态检修模式就是采用技术手段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出评估。通过检测, 可以掌握电力设备的运营情况, 参考量化分析结果确定设备检修的时间和检修的项目, 以使电气设备的检修顺利展开。

2 35 k V以下变电检修存在的问题

2.1 35 k V以下变电检修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5 k V以下变电检修工作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 就要做好检修准备工作。但是, 一些检修人员对35 k V以下变电检修的过程中, 变电站值班人员没有针对设备缺陷、隐患、故障或其它异常情况作好详细记录。针对紧急缺陷没有立即请示相关领导和通知有关部门处理, 重大缺陷没有及时将设备缺陷简要情况及处理建议向有关部门报告, 对已消除的设备缺陷进行注消, 更没有进行跟踪处理, 导致变电检修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且会存在一定的检修风险。

2.2 35 k V以下变电检修中没对细节认真处理

35 k V以下变电检修工作对检修人员的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检修人员工作中需要做到细心谨慎, 特别要注意处理好细节问题。但是, 检修人员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 仍然会存在各种细节问题没有认真处理的现象, 而仅仅是完成工作任务[3]。另外, 对细节问题的处理, 还能够体现出检修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特别是技术操作能力上不足而影响检修工作。

2.3 没有明确变电检修管理系统的功能

变电检修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系数, 而且系统设计复杂。要确保变电检修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就要注重对变电检修管理系统的完善。但是, 一些变电检修管理部门并没有对系统的维护予以重视, 使其功能无法正常地发挥出来。特别是变电检修系统对变电检修没有发挥指导性作用, 导致变电检修人员单纯地以电气设备为检修的对象, 而没有明确管理系统所能够发挥的功能, 导致检修人员在工作中不会主动地承担责任, 而是被动地执行检修, 特别是一些维修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导致检修工作质量不高, 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埋下了隐患。

3 35 k V以下变电检修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35 k V以下变电检修中要做好缺陷处理工作

35 k V以下变电检修工作中, 要求值班人员在发现设备缺陷的时候, 要立即汇报当值负责人。值班的负责人要立即组织人员,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及时发现设备的缺陷, 并对异常情况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并具有针对性地落实处理方案。针对一些设备缺陷无法立即处理的, 要立即汇报调度, 调度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4]。检修部门接收到设备缺陷报告之后, 要分析缺陷, 将有关处理方案制定出来, 根据设备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处理。如果是重大缺陷, 则需要检修部门在缺陷处理的规定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 并通知运行部门配合消除缺陷工作。此外, 检修人员要熟悉检修作业环境, 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解, 以便在变电检修工作中能够做到有计划地进行。

3.2 35 k V以下变电检修要对细节问题加以关注

35 k V以下变电检修工作中, 处理细节问题的水平是衡量检修工作质量的重要参考项。在检修中, 要注重电气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的检查, 不可以出现遗漏的现象, 在保证检修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检修效率。检修人员要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 对检修工作要定期开展, 并对检修工作内容做好记录, 总结检修经验。

3.3 明确变电检修管理系统的功能

变电检修工作中, 要提高检修质量和检修效率, 就要将符合检修工作实际的变电检修管理系统构建起来, 将各种检修内容都纳入其中, 包括变电设备、设备缺陷、检修工作程序、对检修工作的全过程监督、检修安全性以及检修申请工作的管理等等, 以使检修工作具有针对性且能够发挥时效性[5]。此外, 变电检修管理系统是动态运行的, 可以根据检修要求而对系统中的检修工作内容不断地调整, 使变电检修管理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4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电能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电力企业为了满足电能用户的需求, 不断地扩容而实现了电网规模化运行。在这样的电力运行环境下, 要保证变电设备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 就要高度重视变电检修工作。特别是35 k V以下变电检修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没有做好检修准备, 且对检修工作中的细节没有足够重视, 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熊蕴.对配电网设备状态的检修及运行维护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 (24) :151.

[2]雷虹云, 于占勋, 赵强, 等.高压直流输电换相失败对交流线路保护的影响:直流换相失败瞬态特征分析及对交流线路保护的影响[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1 (24) :11-12.

[3]刘永浩, 蔡泽祥, 李爱民, 等.PSCAD/EMTDC自定义建模及在直流线路保护仿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1, 39 (9) :119-124.

[4]程磊.35 k V以下变电检修实践中的细节问题分析与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5 (22) :104-105.

及以下变电站 篇11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运行管理

通常情况下,气候条件与地形情况对配电线路的影响较大,由于配电线路较长,面积比较广,因此,经常会导致线路故障现象的出现,这就为配电线路的安装运行工作带来了困难,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也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对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运行管理工作的有效加强,促使配电线路的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确保配电线路的顺利、安全运行。

一、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在运行管理过程中的现状

(一)雷电引发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出现故障

雷电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雷电产生时会释放出较多的电,经过相关研究与统计,雷击引发的跳闸故障占有一半以上,尤其在一些地形状况比较复杂、土壤中含有的电阴率比较高的地区,雷击是导致输电线路安全的关键因素,经过相关研究表明,在电力系统的事故中雷击故障占有一半以上的比重。

(二)总动监测系统出现故障

自动监测系统是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中的功能与控制的重要部分,如若在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进行维护与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对自动监测系统的检查与维护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没那么就会导致自动监测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功能失调与系统崩溃的现象,这就会导致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功能稳定性与运行的安全性受到直接的影响,错失对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故障进行判断与排除的良好机会,严重时会导致整个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系统崩溃或者电力事故的发生。

(三)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表面存在污染物与损坏

首先,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冰雪、雾霾以及禽鸟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线路的表面存在污染物凝结的现象,为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带来闪络风险,对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其次,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由于树木、建筑物、外部环境的作用力等引发的损坏现象,这除了给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周围人们生命与生产的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外,还会对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在具体运行过程中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杆塔出现倾倒现象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杆塔在运行管理工程中存在施工不够严格、养护工作不及时与不彻底、外部作用力的冲击、以及超负荷运行等多种问题与风险,会导致杆塔出现倾覆或者倒塌等现象,从而对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支撑能力与保护能力存在直接的影响。

二、加强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保证导线不会受到雷击,所以,必须要安装避雷器或者是避雷针,避雷线除了能够将电压有效降低以外,还能够让经过导线的感应电压明显的减小,避雷器能够将一些电流进入到其他的白舫干塔中,让剩下的电流进入到底层中,所以,避雷针、避雷器能够对导线进行有效的完善,但是,必须要确保线路良好的绝缘性。

(二)强化配电线路的自动监测系统的维护工作

根据与自动监测系统的体系与功能特点进行有效的结合,加强对其的维护工作,根据对自动检测设备进行多方面的维修与养护工作,促使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能够在监测系统的支持下顺利运行,从而促使自动监测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所提高。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自动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创新,根据先进的数字设备的具体应用,促使监测系统工作质量与事故预防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检测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确保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整体运行的质量与安全。

(三)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清污工作的有效加强

首先,在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必须要与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运行年限进行有效地结合,通过蒸汽、化学药剂的有效应用,对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进行清污工作,将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便面存在的冰雪、粪便等进行有效的清理,促使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稳定性的不断提高。其次,加大电力安全的宣传力度,对于影响到线路的树木等进行即刻的清理工作,对可能影响到线路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以此实现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真正安全。

(四)加强配电线路杆塔的维护工作

立杆在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中是最基本的工作,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其的维护工作,在立杆的具体过程中,必须要与严格的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埋深必须要与设计保持一致,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质量、设备等不合格的杆塔进行及时的更换;一些線路导线等在较长时间内都处在超负荷运行的状态,这时必须要进行及时的调整或更换;一些线路的相关设备不够完善、质量也比较低,那么也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更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杆塔的稳定性,防止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总结

总而言之,配电线路是电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对整个电网的云状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对配电线路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基于此促使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的不断提高,给予预控管理工作充分的重视,加强配电线路的保护、巡查以及维修工作,此外,还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确保配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徐龙元.浅析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运行管理[J].黑龙江科学,2014,(12):264-264.

[2]郎益伟,魏国强,王秀山等.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管理之我见[J].消费电子,2014,(2):50-50.

及以下变电站 篇12

《20 k V及以下变电所微机保护装置二次电路图册》 (图集号:ACR13CDX101) 由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主编, 本图集结合Acrel-2000用户端智能配电系统产品的特点, 依据电气设计规范, 从而促进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压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和系统产品的推广应用。该图集的编制得到了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段玉荣、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电气总工程师王勇、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电气总工程师陈永江、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电气总工程师徐华等专家的审阅。图集适用于20 k V及以下新建或改扩建的用户端供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当地电力部门和用户的具体要求, 在系统软硬件配置上个性定制或优化调整, 实现用户变配电系统的高度自动化功能。

凡需要图集者请提供贵单位名称、部门、地址、邮编、联系人、联系电话、邮箱等信息及传真***、邮件***或QQ***至安科瑞***工程师收, 安科瑞公司将免费赠送。

上一篇:小学微机课下一篇:空调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