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水源地

2024-09-05

重要水源地(精选6篇)

重要水源地 篇1

0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饮用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2011年,水利部印发《关于公布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通知》(水资源函[2011] 109号,以下简称《名录》),公布3批共175个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对加强水源地保护,规范水源地达标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已有名录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尤其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供水安全保障工作。为进一步指导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水利部水资源司自2015年起,开展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完善和增补工作。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配合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结合现有多项水源地名录成果,以供水人口超过20万人为标准,在制定新的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中,承担了相关技术工作,为印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有关工作的通知》(办资源函[2015] 631号)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总结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修编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了完善水源地名录基数据的工作建议。

1饮用水源地数据基本情况

我国一直存在着“多龙治水”现象,饮用水源地管理中也存在着同样问题。饮用水源地管理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应该由同一机构实行统一管理, 但在我国实行的是以多部门管理和行政区域为主的管理体制,水利、环保、卫生等部门均涉及饮用水源地管理,人为割裂了饮用水源地的管理过程,导致目前饮用水源地存在多套管理名录。比如环保部2008年印发关于征求《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源主要指标达标工作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环办函[2008] 490号),公布全国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243个水源地,都是从各自行业角度出发进行水源地管理。按照国务院“三定”规定,水利部承担“指导饮用水源保护和水生态保护工作”,印发《关于公布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通知》(水资源函[2011] 109号) 175名录,开展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在水源地监测、管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水源地名录核查,数据主要来源于3方面成果:1)2010—2012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2)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以下简称水规总院)汇总的全国集中供水地表水水源成果;3) 2011年水利部公布的3批共175个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成果。水利普查成果特点是水源地(水源点和取水口)数量众多,划分详细,所在地有对应的空间点数据。水规总院成果特点是水源地数量较多,对邻近水源点进行归并,有空间点线、或面数据。《名录》成果特点是数量少,单个水源地覆盖范围广,有部分空间数据。3组成果数据特点如表1所示。

2饮用水源地名录存在的问题

通过此次核查,发现我国目前采用的几套水源地名录各有侧重和优缺点,水源地个数、供水人口、供水量等指标统计不清,主要原因是水源地本身的含义、范围和命名方式不统一。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1)水源地与取水点关系不明确。供水企业取水点的水体理应称为水源地,但目前统计中取水点和水源地并没建立对应关系,取水点个数远超水源地个数。

2)水源地命名原则不明确。几套名录成果中, 水源地的命名方式有很多,如“某水源地”,“某取水口”,“某水厂”,“某公司”,“某水库”等多种类型,很多还是俗称和简称,难以表征水源地的类型、位置等信息,水源地命名方式亟待规范。

3)水源地范围不明确。尤其是对有上下游、左右岸关系的湖泊、水库、河道、渠道等水体,在存在多个取水口时,到底作为一个还是多个水源地统计和管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4)水源地规模统计原则不明确。如潘家口(供大黑汀等)、于桥(供尔王庄)、密云(供怀柔)等重要的水库水源地,主要是向下游水库供水,相关部门在统计供水人口、供水量等指标时,如何分别计算上下游水库数据,避免重复计算,还没有统一标准。目前几套成果计算原则各不相同,造成统计数据差异较大。

3饮用水源地名录核查

饮用水源地名录核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名称比对,空间比对,临近点归并,确认不在水功能区内的重要水源地,对比已发布的名录进一步合并得出新名录。

3.1名称比对

以全国水利普查、水规总院2套水源地名录中供水人口在1万以上的水源地为基础,按照名称、所在地等关键字段逐条比对,能够匹配的占58%,但各项统计指标存在出入。比对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

3.2空间比对

把按名称匹配不上的1 056个总院名录水源地导入国家水资源监控平台的空间核查系统,与已经存在的水利普查水源地进行位置比对。目前初步比对了供水人口在10万以上的水源地。总体符合程度较好,但也发现总院名录中的7个重要水源地,在水利普查中没有相关记录。

3.3邻近点归并

在空间信息核查系统中,河流是用曲线表示, 这使得河道内众多取水口的位置,处在了河流以外一定的区域,与实际位置关系不符,也无法对众多水源点进行归并处理。为了方便进行空间运算,归并邻近的水源点,首先对空间信息核查系统中的河流形状进行了处理。根据实际调查,我国主要江河干流河道(如长江中下游干流)左右岸距离一般不超过5 km。以此为参考,以河流的中心线为起点, 向河流的左右岸分别扩展3 km,将空间信息核查系统中的线状河流扩展成了面状河流,不仅将河道内取水口纳入到了河流的面状区域,也与水功能区联系到了一起,为接下来的归并工作奠定了基础。

空间运算的原则,是以重要水功能区作为范围依据,归并邻近的水源点,只要同一水功能区内的水源点供水人口总数超过20万,该水功能区就算达到重要水源地规模。如“长江洪湖新螺段白鳍豚保护区”内共8个水源点,每个点供水规模均不超过20万人,但水功能区内总规模达到29.2万人,即列入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长江洪湖新螺段白鳍豚保护区”水源地具体情况如表3、图1所示。

3.4确认不在水功能区内的重要水源地

经汇总水利普查、水规总院2份水源地名录, 4 493个全国重要水功能区未能覆盖的供水20万人以上水源地,全国共246个。这些水源地不再和邻近水源地合并,直接单独列入重要水源地名录。

结合前3批公布的175个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最终整理出需进一步公布的规模以上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作为《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有关工作的通知》(办资源函[2015] 631号)附件印发给各流域机构和各省区市水利(水务)厅(局),开展进一步名录核查确认工作。

4完善饮用水源地名录的建议

4.1明确饮用水源地概念

目前我国饮用水源地名录之所以存在种种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各部门对水源地本身的含义不明确。饮用水源地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地, 是可供饮用水取水的特定区域或特定地下含水地层,水体满足一定水量、水质要求,水源地内应包含1个或多个作为饮用水用途的取水口或水井。此次水源地名录修编,选取供水人口20万人以上的地表水水源地,以及年设计供水量2 000万t以上的地下水水源地作为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

4.2规范饮用水源地命名方式

鉴于目前几套水源地名录名称表述不统一的现状,在修编后的水源地名录中予以统一将有助于今后水源地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不同类型的水源地具体命名方式如下:

1)湖泊型、水库型水源地,可以用“湖库名+ 水源地”命名,如“密云水库水源地”,“太湖贡湖水源地”。

2)河道型水源地,可以用“所在城市(或目标城市)+ 江河名+ 水源地”,如“长沙市湘江水源地”;同城市同水域需要划分为多个水源地的,可加序号或具体地名,如“南充市嘉陵江第2水源地”, “南京市长江上元门水源地”。

3)与传统命名方式差异较大的水源地,可把传统命名以加括号(备注名)形式保留,如“雅安市青衣江水源地(金沙水厂水源地)”。

4)地下水水源地按照水利普查结果命名,一般为“所在地或取水单位名称+水源地”,如“太原市自来水公司一水厂水源地”。

重要水源地按以上方式重新命名后,水利普查、水规总院名录成果中被合并的多个邻近且密集的水源地,可改称为“水源点”或“取水口”,命名方式可以为“新水源地+ 原水源点”,如普查中的 “杭州自来水二厂水源地”改称“杭州市钱塘江水源地杭州自来水二厂水源点”。同时建议在名录修编过程中,应参考各级政府对所属各水源地批复的水源保护区划分文件中的水源地命名,酌情结合水源地习惯名称,使名录与水源保护区批复文件中的水源地名称能够相对应。

4.3划定饮用水源地范围

地表水水源地在地域上不仅应包含一个或多个取水点,还应包括取水点附近一定范围的河道、库区、湖区,以及岸线以外一定范围的陆地区域。此次饮用水水源地的核查归并,是以国务院、省区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水功能区划为主要范围依据,原则上水源地起止位置应和水功能区起止位置一致。位于同一水功能区内的多个取水口(水利普查等成果中直接称为水源地)供水人口总数超过20万,即认定该水功能区达到重要水源地规模,整个水功能区作为重要饮用水源地进行规范命名并统计确认各项属性信息。

地下水水源地范围即按照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对于通过傍河水井取水的水源地,如果水井处于河道堤防或河流岸线以内,则此类水源地仍属于地表水水源地;如果水井处于河道堤防或河流岸线以外,但主要靠河流侧向补给地下水,此类水源地由水源地管理部门确定是否划为地表水水源地。另外,从保护水源地的角度出发,水源地的归并和范围的划分,应考虑省政府批复的水源保护区,做好与水源保护区范围的衔接。

4.4确立饮用水源地规模统计原则

在统计饮用水源地供水人口、供水量等指标时,为避免重复计算,规定只在直接进入水厂末端取水口处统计所在水源地的供水人口和供水量。对于只向下游河道、湖泊和水库供水,本身没有末端取水口的重要水源地,如潘家口水库水源地(供下游大黑汀水库等)、于桥水库水源地(供下游尔王庄水库)、尼尔基水库水源地(供下游河道),规定供水人口和供水量统计值为0,但仍可作为重要饮用水源地单独保留。

4.5增补饮用水源地名录属性信息

前3批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基本信息包含水源地名称、所在河流、所属流域、水源地类型及供水城市。建议修编后的名录中加入各水源地地理范围信息,明确水源地的地理信息、面积、取水口位置等,并加入1列“备注”,明确各水源地是否是备用水源地。根据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的有关要求,水源地水质目标为 Ⅲ 类,考虑到目前全国各重要水源地水质实际现状,建议修编后的名录将各水源地水质目标也统一为 Ⅲ 类。

5结语

近期水资源司正着力完善我国饮用水水源地名录体系,在各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充分参与下,各省水利厅正根据水资源管理的实际业务需求,完善水源地名录,使水源地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参考本文提供的技术要点,省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更好地理解水源地基础数据核查的要求,掌握核查方法,指导水源地管理、监测、统计和达标建设等工作。

摘要:饮用水水源地作为公共饮用水供给系统提供原水的区域,其管理效果直接影响供水安全与人民身体健康,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论述我国目前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基础数据的来源、特点和管理需求,根据现有多项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成果,按照水利部管理水源地的最新需求,论述水源地基础和空间数据核查的技术要点。以供水人口超过20万人为规模,探讨全国重要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名录修编的技术问题,提出完善水源地名录的建议。

关键词:饮用水源地,名录核查,水资源保护

重要水源地 篇2

利用甘南高原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气候资料和生态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分析研究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草原湿地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甘南高原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存在6~7a、15a的周期振荡特征.甘南高原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大于全国增温速度.1980年之后持续偏暖,草地年干燥指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变化是草原生态退化的自然诱发因素,而超载过牧、滥采滥挖、人为破坏、生物链失衡等环境蠕变是造成生态退化的人为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黄河首曲草原湿地水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退化.

作 者:姚玉璧 邓振镛 尹东 张秀云 杨金虎 陈昌平安华银 YAO Yu-bi DENG Zhen-yong YIN Dong ZHANG Xiu-yun YANG Jin-hu CHEN Chang-ping AN Hua-yin 作者单位:姚玉璧,YAO Yu-bi(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20;甘肃省定西市气象局,定西,743000)

邓振镛,DENG Zhen-yong(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20)

尹东,YIN Dong(兰州中心气象台,兰州,730020)

张秀云,杨金虎,ZHANG Xiu-yun,YANG Jin-hu(甘肃省定西市气象局,定西,743000)

陈昌平,安华银,CHEN Chang-ping,AN Hua-yin(甘肃省甘南州气象局,合作,747000)

京津水源地的觉悟 篇3

丰宁与北京接壤,似乎坐拥一个很好的地理位置。笔者在去年曾经写过环京津经济圈的报道,其中就包括丰宁地区。但不为人知的是,这几个地方还有一个名称,叫环京贫困带。2010年GDP48亿元,财政收入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50元,属国家级贫困县和国家新世纪扶贫重点县。经济贫困与生态退化交织,不仅形成群众脱贫的一大障碍,也是京津地区用水和生态环境的心腹之患。时隔一年,我们再次来到了这里,研究作为京津水源地和北京防沙北大门的丰宁是怎么做的。

风水联治系统

丰宁县财政局办公室主任韩志东是一个很热心的人。他表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党和国家从很久以前就高度重视丰宁县的生态建设问题。早在1989年,就开始实施的潮、滦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生态县工程,保证了这两条作为京津水源咽喉的、水流并不大的河流一直维持到现在。

2000年至今,丰宁县连续10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国家累计投资6381万元,治理小流域213平方公里。

2002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21世纪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中水土保持、农业节水、河流生态项目资金近2.27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3.8平方公里,建设农田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修建河流生态堤防工程53.5公里。

2007年以来,北京市实施“稻改旱”工程,丰宁县潮河流域3.6万亩稻田全部改作旱田,年节约用水2500万立方米,2007年北京市补偿种稻户每亩450元,2008年至2010年每亩补偿提高100元,计每年补偿1977万元。

由于丰宁县南邻北京,北接内蒙,地处潮、滦两河源头、沙区边缘的特殊地理位置,是首都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功能,决定了丰宁“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为当地增资源、拓财源”的重要历史使命。

近年来,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生态建设不断加快,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572万亩,林木蓄积86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3.7%,完成草地建设15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8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努力平衡

但从整体看,丰宁县生态环境质量还不高,国土绿化程度还不够,地区绿化还不平衡,森林覆盖率仍处于全市中下水平,全县还有31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300多万亩宜林荒山荒地及生态脆弱区需要绿化,生态整体好转、局部恶化的状况仍然存在。

韩志东表示,即使是努力的保护,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生态环境治理之中,生态的恶化还是有些不可避免。丰宁县生态恶化,表现形式是过度开垦、植被减少,而关键之点则是没有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他表示,丰宁县委、县政府认为要使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永久性成果,最关键的是要协调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不让农民吃饱穿暖,退耕还林还草就是空话。改变广种薄收的粗放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实施土地的集约经营,在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的基础上,让出更多的土地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生态建设上来。生态是丰宁县第一品牌、第一资源、第一竞争力,生态环境搞不好,一切发展都将失去根基和载体。因此,这不仅仅是财政或者某一单独部门的问题,而是需要整个丰宁动起来才能解决的问题。

成效与不足

诚然,丰宁人在这些年间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在生态效益方面,通过各种项目扶持,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6平方公里,项目区内林草覆盖率达到80%以上,拦泥减沙率70%以上,阻挡风沙和水源涵养能力大幅度提高。在节水效益方面,潮河流域17万亩农田节水灌溉面积,占农灌总面积的45%,年节水3400万立方米,加之稻改旱,年节水总量达到5900万立方米。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新修的3.6万亩坡改梯田,提高了地力,年增产粮食360多万公斤,被农民誉为致富工程。营造的30多万亩经济林和乔灌木林,扩大了杏扁基地和山野资源,有年增收3700万元的经济实力。

但是从整体上看,由于县城经济实力弱,属吃饭财政,直接用于生态治理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少,国家扶持的项目时断时续,如《21世纪首水规划》项目近3年已中断了投入,影响了连续治理效果,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稳定对生态治理的投入势在必行。

供应者心声

作为生态方面名副其实的重镇,丰宁虽然经济产值不高,人口数量不多,但从将近二十年前就开始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补偿计划,给了我们这些后来者一些启示。丰宁财政人表示,这既是丰宁现在的心声,也可能是未来几年后甚至十几年后一些新进开始生态补偿计划的地区所面临的事实。因此,他们对即将开始的生态补偿,有一些建议:

1水资源补偿。丰宁为下游提供优质水源付出巨大的代价,而多年来,水源地的供水是无偿的。按初始水权转让理论,北京、天津应在收取的水费中按一定的比例补偿水源地。建议在滦河、潮河、汤天河的出境处建立水量、水质监测站,按供水的水量、水质和水价给予补偿。他们表示,在其他流域如长江流域的“下对上”补偿机制中,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但细节上还需要各部门的磨合和推敲。

2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水土保持是防治源头污染、涵养水源、优化水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此前已实施的水土保持生态项目,已经和正在发挥显著作用和效益。丰宁县所有的荒山和林地都实行了禁牧政策,不许牛羊等牲畜上山放牧,只能圈养或卖掉。更不准上山樵采,保护了生态涵养了水源,农民却减少了收入增加了成本,为京津做了贡献。因此,建议京津地区按照“流域生态效益共享,建设管理成本共担,保护责任义务共负,源头源尾协调发展”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补偿机制。

3稻改旱补偿。“稻改旱”工程实施4年多来,得到了种稻农民和北京市的共同认可,实践证明这是一项互惠共赢的好政策。建议在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切实照顾到种稻农民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将其作为一种补偿机制固定下来,形成一种生态补偿模式。

重要水源地 篇4

1 水体中游植物种类与数量监测的重要性

1.1 浮游植物种群数量与水体营养盐含量密切相关

某些种类的浮游植物特别喜欢生活在营养丰富的肥沃水体中,一旦发现其大量繁殖而形成优势种群时即可认定该水体营养盐异常丰富,必须引起人们的警惕,从而促使人们认真探查水源地的污染来源,为快速查找污染源提供参考。

1.2 浮游植物监测有利于预测“水华”暴发

当某些种类的浮游植物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存在时,人们必须警惕水体发生“水华”的危险,如蓝藻门的铜绿藻、微囊藻、水华微囊藻、假丝微囊藻、水华鱼腥藻,裸藻门中的血红裸藻等是形成“水华”的常见种类。这些种类的浮游植物通常被视为“水华”指标性物种,从而为人们提前预判、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尽量避免发生像2007年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严重水污染事件。

1.3 浮游植物在食物链中具有重要作用

水体中浮游植物位于植物链中的最低端,是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种群与数量的监测可以指导人们运用生物调控手段综合利用浮游植物,保持水体生态平衡。例如可以根据水体中浮游植物数量的多少和种类构成来调整滤食性和其他种类经济鱼类放养密度与比例,从而合理利用和控制水体中浮游植物数量,以达到维持水体生物平衡的目的,增强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避免水质发生剧变。目前,山东省部分水库开展的“测水配方,放水养鱼”试验项目基本上就是运用生物调控措施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典型示范。

2 浮游植物采集与计数方法

浮游植物的采集与计数笔者建议借鉴水体鱼产力分析中常用方法,即分区域采样[1,2]。该法取样比单独从取水口取样更具广泛性和真实性,为确定上、下游不同区域水质状况提供可靠依据。用鲁哥式液固定后显微镜下盖玻片计数框计数法,但由于浮游植物数量庞大,个体微小且个体间常有相似之处,加之观察时不能移动盖玻片,常给一些种类鉴定带来很大不便,如何较好地解决这类问题,笔者建议可借鉴在水库渔业资源调查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2.1 定性、定量标本同时进行采集

采集定量标本时应同时采集定性标本,先进行定性,基本掌握各种藻类的特征后再进行定量,可大大减少定量时的困难。

2.2 鉴定前准备

在进行鉴定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各种藻类的基本形态结构特征以及用碘液固定后细胞所发生的变化。如绿藻门的种类其淀粉核经碘液固定后总显蓝色,否则很难从检索表中判断其所属门、属。

2.3 根据特征注意辨别种类

2.3.1 具有鞭毛的种类。

有鞭毛的种类有时不易分辨。此时必须从其他特征判断是否属于有鞭毛的种类。如细胞上有环沟或纵沟、含有淀粉、细胞裸出或具有小板合成的细胞壁都是有鞭毛的甲藻。细胞前端没有储蓄泡,含有白糖素或脂肪,没有细胞壁或体表具有薄鳞,固定后不收缩或体外具有锥形薄鞘或盾形薄板,都是有鞭毛的金藻。细胞前端有储蓄泡,含有副淀粉,无细胞壁(有的具胶囊)是裸藻。细胞裸出纵扁,北侧隆起,腹侧平直并自前端偏于一侧向后伸出一条浅沟,含有淀粉,是具鞭毛的隐藻。细胞裸出或具薄的细胞壁,顶部有伸缩泡(多为2个),色素体常偏于细胞后端,它们的前端多不达到收缩泡部分,具有淀粉鞘的蛋白核,同化产物为淀粉。若群体种类全部细胞呈有规则的排列,这些都是有鞭毛的绿藻。

在绿藻、隐藻、金藻的单细胞鞭毛的种类中,其生活过程中的富集藻时期无鞭毛,但其细胞构造也有上述特征。这样也可以鉴定它们是哪一门或哪一属的富集藻时期。

2.3.2 不具鞭毛的种类。

在不具鞭毛的藻类中,许多单细胞或群体种类其外形彼此相似,鉴定时比较困难[3,4]。这些种类主要是球形、纤维形、新月形等。可依据检索表中的特征进行鉴别。如依据蛋白核有无与细胞形状进行区分[5,6]。若蛋白核一行,细胞大部是直的,只有两端稍弯曲,两侧的绝大部分平行就是拟新月藻。若蛋白核为1个或没有,细胞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变尖,为直形、弧形、“S”形,则根据细胞壁和色素有无等特征进行区分。有明显的细胞壁,有色素体、不达细胞两端,因此两端无色或浅色,有淀粉的是绿藻门的纤维藻。无明显的细胞壁,无色素体,细胞内部同色(常为淡红褐色,无淀粉)则为蓝纤维藻。

参考文献

[1]胡鸿钧,李尧英.中国淡水藻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韩茂森,束藴芳.中国淡水浮游生物图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3]蔡端波,杨丽坤,张伟,等.潭江浮游植物调查及水质监测[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10-415.

[4]吴湘香,李云峰,沈子伟,等.赤水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J].中国水产科学,2014(2):361-368.

[5]章守宇,邵君波,戴小杰.杭州湾富营养化及浮游植物多样性问题的探讨[J].水产学报,2001(6):512-517.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篇5

关键词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效益评估

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10—0086—08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10.013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源地水质恶化问题日益突出[1]。水源地的生态保护是确保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水源地保护的经济手段,其目的是调动水源地生态建设与保护者的积极性。国外水源地生态补偿起步早、发展成熟,国内对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始于90年代,随着水源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与居民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近年来,相关学者对水源地的生态补偿研究逐渐增多,并且用来指导实践。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实践案例,综述了我国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这对于我国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水源地生态补偿基本概念与特征

水源地的生态保护是确保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调动水源地生态保护的经济手段,能有效地调动水源地生态建设与保护者的积极性,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以期实现整个水源地生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1 水源地生态补偿概述

生态补偿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主要表示生态环境加害者支付赔偿的代名词[2—3]。随着生态补偿研究的广泛开展,生态补偿的广义内涵与狭义内涵逐渐达成了共识,而对生态补偿的定义并未统一,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国内各领域学者对于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定义也有不同的理解,黄昌硕对于水源地生态补偿定义较为深刻[1],其他学者也有各自不同的见解[4—7]。笔者认为水源地生态补偿就是,依据“公正、公平”、“共建共享”和“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运用政策和法律手段, 通过资金、政策、制度、实物、技术、产业等补偿方式,让生态服务的受益者及破坏者对为保护和治理水源地生态系统而受到发展限制的受损者提供补偿,使水源地生态保护的外部性问题内部化,从而维持和改善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证供水的水质水量,以期实现水源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对水源地进行生态补偿是一种卡尔多—希克斯(KaldorHicks)改进[8]。

1.2 目标与原则

生态补偿的目标即是生态补偿实施之后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生态补偿的原则即是为实现生态补偿的预期目标而遵循的准则。

生态补偿的主要目标是矫正外部性,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其机理在于将生态环境视为一种公共物品,并采用经济激励手段来促进生态环境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9]。也就是调整水源地保护区与受水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的不平衡。水资源是一种具有准公共物品特性的资源, 水资源市场配置可能影响水资源社会分配的公平, 因此坚持公平与公正的原则,才能保护弱者, 保护更多主体的利益[10]。同时应遵循“共享共建原则”及“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付费”原则[11],即国外常用的名词PGP (Provider Gets Principle) 和BPP (Beneficiary Pays Principle)[12—13]。

1.3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分析

不同地区的水源地有着各自不同的地理特征,因此不同地区水源地的主体与客体也不尽相同,在具体实践案例中也有所体现[14—15],但是补偿的主体一定是受益者与破坏者,补偿的客体是保护者和利益受损者。主体与客体的细分是较复杂的,有时可能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比如说水源地的企业,以其排污可以定为补偿主体,在受到限制发展方面来讲又是客体。因此,在确定某区域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时要具体分析确定,一般来讲,补偿的主体是受益地区的企业、居民、政府、发电厂,补偿客体是一切为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的群体,如水源地的居民、企业、政府、水产养殖户[16]。根据生态补偿对象的利益相关程度可分为三类[17]:核心利益相关者、次要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还有学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并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影响程度分析[18]。笔者建议在确定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时,应先进行利益相关程度分析,然后明确补偿主体与客体,在主客体难以确定時,应在比较其受益与受损的机会成本之后加以确定。

孟浩等: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年 第10期2 国内外历程与现状

2.1 国外水源地生态补偿起步早、发展成熟

国外对于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研究较早,国外学者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所使用的术语是PES(“Payment for Ecological Services”或 “Paymen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主要有四种类型:直接公共补偿、限额交易计划、私人直接补偿、生态产品认证计划等。早在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就发出警告:“水, 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并将1981—1990年作为“国际饮用水供给和卫生十年”, 提出人人都有根据其基本需要得到保质保量用水的权利,旨在唤起决策者看清水在国民健康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促进和加强公共机构对水资源的管理;1995年,世界银行又专门就全球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提出警告,由于饮用水质量标准日趋严格,国际上对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也越发重视,涉及水源地的研究工作相继展开。目前流域生态服务框架已经在许多国家建立,比较典型的是美国、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墨西哥和巴西等,如美国的纽约市90 %的用水来自于上游Catskills 流域,纽约市政府通过投资购买上游 Catskills 流域的生态环境服务。纽约向该流域内的奶牛场和林场经营者支付4 000 万美元,为使他们采用对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来保护水源地的水质[19]。

2.2 国内水源地生态补偿起步相对较晚,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并积极指导实践 国内对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始于90年代,随着水源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与居民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近年来,相关学者对水源地的生态补偿研究逐渐增多,并且用来指导实践,如北京市与河北省境内水源地之间的水资源保护协作、广东省对境内东江等流域上游的生态补偿、浙江省对境内新安江流域的生态补偿等。关于新丰江水库流域的生态补偿成为广东开展生态补偿试点的重点地区,已有专家开展研究区的生态补偿研究[20—21]。为了避免流域上游地区发展工业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并弥补上游经济发展的损失,浙江省金华市建立了“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作为该市水源涵养区磐安县的生产用地,并在政策与基础设施方面给予支持。

3 国内外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标准与补偿方式3.1 国内外水源地补偿机制比较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包括补偿主客体的确定、补偿途径、方式及标准等。

表1列举了国外生态补偿机制的典型案例,从表1中可以看出,美、法等国通过直接补偿土地机会成本、直接支付或者购买产权等措施进行补偿,可见,国外的水源地补偿机制侧重资金的市场化配置,补偿标准制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国外的补偿主体类型较多,资金来源较为广泛,有通过税收、债的募集,政府的资金支持,私有水电公司的补偿,NGO、园艺协会、灌溉协会的资金支持等。国外的补偿客体有森林土地的私人拥有者、农民、伐木公司等,这些

表1 国外生态补偿机制案例

哥斯达黎加Sarapiqui流域生态补偿 水资源调节,保护生物多样性 流域上游森林土地的私人拥有者 私有水电公司和哥斯达黎加政府基金,当地非政府组织(NGO)提供一些管理费用 基于土地发展的机会成本,水电公司每年提供18美元/hm2给国家森林基金,国家森林基金在增加30美元/ hm2,然后一起支付给流域上游那些同意恢复森林和可持续利用森林的土地所有者,当地NGO监督整个保护和管理运作。

美国纽约市Catskills和Delaware流域生态补偿 水源涵养与水质净化 上游森林土地的拥有者、农民和伐木公司 资金来源大部分是向纽约用水者征收的税收,其次是债券、以及州政府补充的资金。 纽约市同意在10年内投资10到15亿美元用于流域项目。通过直接补偿土地机会成本、租赁或购买上游水源涵养区土地、不同的税收政策和额外的伐木许可等措施进行补偿。

法国Perrier Vittel S.A.公司矿泉水公司的生态补偿 改善饮用水水质 那些流域上游农民和森林土地所有者 瓶装矿泉水公司,另外法国国家农艺协会和水利部门提供一定的资金。 通过对改善土地利用、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的农户直接补偿和购买产权两种方式补偿。

哥伦比亚Cauca流域生态补偿 改善水流量,减少灌溉水渠中的沉积物 流域森林土地所有者 由农民组成的灌溉协会以及政府部门。 通过直接支付和购买土地产权两种方式补偿。用水者在每个季度支付0.5美元/(秒·升)的费用的基础上,自愿同意支付额外的每个季度1.5—2.0美元/(秒·升)的费用给CVC成立一个独立的基金来支持那些改善水流的必要措施。

哥伦比亚——流域管理的环境服务税 调节和净化饮用水、为水电和其他工业用水调节水流。 私人土地所有者 受益者是全体居民、政府和用水公司,补偿主体是相关政府。 通过直接支付和购买土地产权两种方式补偿。均是针对私人土地进行支付和购买。各相关政府财政预算的1%,超过1万kw的水电公司销售额的6%,其他用水工业拿出投资额的1%。

均能让做出贡献的水源地居民得到切实的利益补偿。同时,国外还会引入NGO监督整个保护和管理运作,如哥斯达黎加的生态补偿机制,这样有利于补偿资金的落实。

表2列举了国内生态补偿机制的典型案例,从表2中可以看出,国内水源地的补偿途径主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补偿方式单一,市场化程度较低,不过也有市场化相对较高的案例,如浙江义乌与东阳的水权交易。此外,国内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主体主要是水源地下游或者上级政府,资金来源是水源地下游或者上级政府的财政资金,资金来源单一,进而导致补偿标准偏低,笔者建议国内水源地生态补偿可以借鉴国外的资金方式,探索通过发行证券、NGO等非政府组织等资金获取渠道,引导市场化资金募集方式。从表2中也可以看出,国内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补偿客体均是当地政府,然后由当地政府统筹,主要进行污染治理、植树造林等项目投资,并不能保证让真正为保护水源地做出貢献的当地居民得到补偿,也没有相关的监督与监管机构,这样不能完全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积极性。因此,国内可以借鉴哥斯达黎加让NGO监督整个保护和管理运作。

国内外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各不相同,但通过比较表1与表2可以得出,国内外水源地生态补偿均是为了实现相同的生态服务功能,即水源涵养与水质净化。同时,国外还会考虑的其他生态服务功能,如哥斯达黎加Sarapiqui流域生态补偿还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实施生态补偿也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3.2 补偿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者确定方式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确定生态补偿的地域范围,即回答哪些区域应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哪些区域不应给予生态补偿。二是如何确定生态补偿的经济(或货币)标准,即补偿金额的多少。国内对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的探索较多,但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或者确定方式。如表3所示,目前,补偿标准的确定多采用一下几种方式:机会成本法、支付意愿法、费用分析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等。也有学者在综合分析两种后者以上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一种补偿标准,如孙贤斌以安徽省会经济圈水源地为例,综合比较了支付意愿法、机会成本法和费用分析法等补偿标准,最后得出水资源处理费用补偿标准方式是比较符合当

表2 国内生态补偿机制案例

福建九龙江流域生态补偿 提供清洁水源、减少土壤侵蚀、水质净化 九龙江上游的漳州市和龙岩市 支付者是下游的厦门市政府,来源是厦门市财政资金 在2003—2007年期间每年增加安排1000万元用于支持九龙江上游的漳州市、龙岩市水环境整治资金各500万元,下游进行一定的配套,并通过上级统筹建立专项资金,用于九龙江养殖业污染治理和垃圾、污水治理项目。

浙江金华江流域生态补偿 水质净化、提供清洁水源 金华江上游磐安县 主要是金华江下游的金华市区、国家的退耕还林基金也提供一些资金 主要补偿方式包括“异地开发”、退耕还林项目、封山育林项目、植树造林项目和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等。

辽宁省生态补偿机制 水源涵养 辽宁东部山区符合有林面积100万亩以上、天然林面积50万亩以上和大型水库所在地三个条件之一的县。 资金来源是省财政 全省每年安排1.5亿元,对东部山区16个生态重点县实施财政补偿政策,省财政按月下拨此项资金。以林业有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为指标,按照0.7和0.3的权重比例,来确定补偿资金的额度。

河北的承德与北京、天津生态补偿 水源涵养 河北承德地区丰宁县 北京市与天津市财政收入 自发协商,北京每年从财政补偿河北省丰宁县100万元,天津从财政每年补偿丰宁县40万元。

浙江义乌—东阳水权交易 优质水资源 东阳市 义乌市是需求方和资金提供方 转让水权后东阳市水库原来所有权不变,水库运行、工程维护仍由东阳负责,义乌市一次性出资2亿元购买东阳市横棉水库每年4 999.9万m3水的使用权,同时义乌市按照当年实际供水量0.1元/ m3支付给东阳市进行综合管理。

地实际的[22],或者取介于两种计算结果的之间的补偿标准[28],如程明运用支付意愿法、机会成本法分别估算得出北京市每年提供上游地区怀来县的补偿标准,然后给出了一个介于机会成本法与支付意愿法之间的补偿额度范围[29]。此外,还有学者尝试通过建模来确定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如史淑娟等人通过研究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问题, 建立了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量计算模型[30]。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笔者建议确定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与补偿标准时,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入目标责任制,考核水源地水质[31]与水量,进而影响补偿标准;二是水源地与供水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32],对相对落后地区给予政策倾斜;三是进行公平性分析,以确保坚持公正与公平的原则。

3.3 补偿方式应在多样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当前,水源地生态补偿采用的补偿方式也是各种各样[33],如政策补偿、制度补偿、实物补偿、产业补偿、资金补偿、技术补偿.在选择水源地生态补偿方式时,为了提高补偿效率与项目的持续性,建议各种补偿方式相互结合,来指导实践[34]。从补偿效果方面考虑,补偿方式还可以

表3 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

费用分析法 综合比較了支付意愿法、机会成本法和费用分析法等补偿标准,最后得出水资源处理费用补偿标准方式是比较符合当地实际的。 [22]

机会成本法 东江源三县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本—效益分析和工业发展机会成本进行核算,以此为依据,综合考虑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终确定流域水资源保护的补偿标准。 [23]

分别从生态成本、经济发展成本和社会发展成本测算西江流域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标准。 [24]

支付意愿法 通过上海市水源地和用水区居民问卷调查确定了补偿标准。 [25]

以天目湖流域为例的太湖上游水源保护区为例进行支付意愿调查,得出补偿标准。 [2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 根据生态建设投入成本和获得生态服务价值的差额,确定了澧河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补偿标准为0.13 元/m3 [27]

分为“输血式”补偿与“造血式”补偿。“输血式”补偿以短期途径为主,通过最直接的经济补偿,帮助保护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而“造血式”补偿为长期途径[35],即对保护区进行政策扶持、人才技术补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提高社会福利等。目前生态补偿的方式大多为“输血型”补偿,很容易发生资金流不能持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服务功能提供者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就不能持续。因此,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应该提供“造血式”的补偿。并且徐永田提出,应尽可能多地采用生态造血型补偿,即直接投资和扶持绿色生态经济产业等,让水源地真正能做到“因水源保护而富”[36]。笔者建议在选择生态补偿方式时,应因地制宜,多重补偿方式相互结合,或者分阶段实施不同补偿方式,如在较为贫困的地区,可以采取“造血式”补偿脱贫之后,然后采用“输血式”补偿。

4 水源地生态补偿效益评估机制

4.1 亟需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效益评估机制已经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同 孙新章等[37]指出,对于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的监管及评估,在生态补偿机制中不可或缺。应积极探索一条可操作性强的道路完善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的监管及评估,避免生态补偿成为“豆腐渣”工程,防止补偿流失。李远等[38]提出,应该建立生态补偿的环境目标责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监督考核。并且邓敏等[39]还提出要建立生态补偿信息的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调动他们参与监管和评估的积极性。通过以上学者的分析研究可见,对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的监管及评估、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效益评估机制已经深入人心,亟待完善。

4.2 相关学者已经开始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政策与效果评估的方法 生态补偿实施效果评价是生态补偿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管评价主体针对评价对象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法,评价的目的都是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规范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管理,作为下年度生态补偿金额发放的依据和处罚依据,最终推动生态补偿的实施为水资源的保护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关于生态补偿政策的评价,从政策评价方法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基于实施前后效果比较的对比分析法和基于当前效果的实地调研法[40]。且已经有学者应用到案例当中,于鲁冀等[41]采用前后效果对比法对河南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前后水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分析水环境生态补偿实施所产生的环境效果。通过对实地调研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总结,综合分析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通过对各地级市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的调查能够了解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产生的真实效果。金蓉等[42]从农牧民的收益损失价值、气候调节价值、降污价值、涵养水源价值、文化科研价值、选择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等方面评价了生态补偿的评估方法。福建省在晋江流域的生态补偿实践中,为确保生态补偿资金落实到位,确实改善晋江、洛阳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泉州市政府建立了两江流域上游地区县域、区域之间的水环境质量检测和考核工作体制,上游的区县应确保县域、区域交接断面水环境质量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但是,相关研究并没有对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效果评价的评估体系,因此,相关学者应借鉴其他类型的生态补偿评估机制研究成果[43—44],定性化描述与定量化指标相结合,探索全面、有效及可行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效果评估体系。

5 结语与展望

5.1 补偿标准普遍偏低,拓展资金渠道,引导市场化资金募集方式 国内现有的水源地补偿案例,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补偿标准偏低,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以及水源地居民与政府因保护水源地所承受的损失。补偿标准偏低也是与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的补偿制度相关的,所以,在财政转移支付的同时,借鉴国外实践案例,应积极探索通过发行证券、NGO等非政府组织等资金获取渠道,引导市场化资金募集方式。

5.2 因地制宜,多重补偿方式相互结合

要平衡水源地保护政策的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建议在选择生态补偿方式时,应因地制宜,多重补偿方式相互结合,或者分阶段实施不同补偿方式,如在较为贫困的地区,可以采取“造血式”补偿脱贫之后,然后采用“输血式”补偿。

5.3 加强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效果监督评估体系研究 在我国水源地生态补偿政策方面,监督评估体系几乎空白,其它类型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中,监督评估体系也不健全。因此,可以借鉴哥斯达黎加NGO监督整个保护和管理运作的方式,来加强对水源地生态补偿政策的落实,相关学者应加强对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效果评估研究,定性化描述与定量化指标相结合,探索全面、有效及可行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效果监督评估体系。

(编辑:王爱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黄昌硕,耿雷华,王淑云.水源区生态补偿的方式和政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9,(3):169—172.[Huang Changshuo, Geng Leihua, Wang Shuyu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odes and Policies of Water Source Area[J]. Ecological Economy, 2009, (3):169—172.]

[2]庄国泰,高鹏,王学军.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环境科学,1995,15(6):413—418. [Zhuang Guotai, Gao Peng, Wang Xueju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cocomensation in China[J].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1995, 15(6):413—418.]

[3]Cuperus R, Canters K J, Piepers A.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the Impacts of a Road[J].Ecological Engineering, 1996, 7(4) :327—349.

[4]馬兴华,崔树彬,安娟.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9(4):87—90.[Ma Xinghua,Cui Shubin,An Juan.Study of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Water Source Areas[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11,9(4):87—90.]

[5]王淑云,耿雷华,黄勇,等.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9,(9):5—7. [Wang Shuyun,Geng Leihua,Huang Yong, et 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J].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2009,(9):5—7.]

[6]龚建文,周永章,张正栋.广东新丰江水库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探讨[J].热带地理,2010,30(1):40—44. [Gong Jianwen,Zhou Yongzhang,Zhang Zhengdo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Drinking Water Sources of the Xinfeng River, Guangdong[J].Tropical Geography, 2010,30(1):40—44.]

[7]徐大伟,涂少云,常亮,等.基于演化博弈的流域生态补偿利益冲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9):8—14.[Xu Daiwei,Tu Shaoyun,Chang Liang, et al. Interest Conflict of River Basi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22(9):8—14.]

[8]葛颜祥,梁丽娟,接玉梅.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运作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9:22—27.[Ge Yanxiang,Liang Lijuan,Jie Yumei.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Operation of Water Resources[J].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6,9:22—27.]

[9]黎洁,李树茁.基于态度和认知的西部水源地农村居民类型与生态补偿接受意愿:以西安市周至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0,32(8):1505— 1512.[Li Jie,Li Shuzhuo.An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Based Investigation on Types of Rural Residents and Their Willingness to Accept Ecocompensation in Western China:A Case on Zhouzhi County in Xian City[J].Resource Science,2010,32(8):1505—1512.]

[10]孔萌,陈晓宏,陈志和.珠海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探讨[J].人民珠江2010,19—12.[Kong Meng, Chen Xiaohong,Chen Zhihe.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Zhuhai Drink Water Sources Reserve District [J].Pearl River of People,2010,1:9—12.]

[11]林凌.基于公平發展原则的生态补偿机制探析:以莆田市东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例[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13—16.[Lin Ling.Analysis of the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quitable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the Dongzhen Reservoir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Zones in Putian City[J].Journal of Fujian Finance and Accounting Administrator College,2011, (1):13—16.]

[12]Hanley N,Kirkpatrick H,Simpson I,et al.Principles for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from Agriculture: Modeling Moorland Conservation in Scotland[J].Land Economics.1998,74(1):102—113.

[13]Merlo M,Briales E R.Public Goods and Externalities Linked to Mediterranean Forests: Economic Nature and Policy[J].Land Use Policy, 2000, 17(3):197—208.

[14]李怀恩,史淑娟,党志良,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0):1764—1771.[Li Huaien,Shi shujuan,Dang Zhiliang,Study on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Shanxi Water Source of Middle Lin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9,24(10):1764—1771.]

[15]邓敏,苏燕,马会琼.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2010,9(4):419—413.[Deng Min,Su Yan,Ma Huiqiong.Study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Urban Drinking Water Sources[J]. 2010,9(4):419—413.]

[16]张晓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多元化生态补偿形式探讨[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1,31(2):125—126.[Zhang Xiaofeng. Study on Diversified Forms of Ecocompensation Based on Stakeholders of Midlin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J]. Academic Forum of Nandu: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1,31(2):125—126.]

[17]王怀臣.四川水电资源开发及其补偿机制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6.[Wang Huaichen. Development an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Water Resources in Sichuan[D]. Chengdu: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18]郑海霞,张陆彪,张耀军.金华江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111—12115.[Zheng Haixia,Zhang Lubiao,Zhang Yaojun.Stakeholder Analysis of Ecological Serice Compensation in Jinhua River Basin[J].Agricultural Sciences,2009,37(25):12 111—12 115.]

[19]Riehard J.Lazaurs.The Making of Environmental Law[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4:199—215.

[20]郑淑颖,陈铣成,胡月玲.广东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9,(4):94—96.[Zheng Shuying,Chen Xiancheng,Hu Yueling.The Exploration and Consideration of the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to Establish in Guangdong Province[J].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9,(4):94—96.]

[21]周映华.流域生态补偿的困境与出路:基于东江流域的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8,5(2):79—86. [Zhou Yinghua.Dilemma and Outlet of the Ecocompensat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ongjiang River Basin [J].Public Administration,2008, 5(2):79—86.]

[22]孙贤斌,傅先兰,杨本俊.安徽省会经济圈水源地生态补偿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1,25(3):49—52.[Sun Xianbin, Fu Xianlan, Yang Benjun. A Stud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Water Source Areas Economical Circle in Anhui Provincial Capital [J].Journal of Chizhou College,2011,25(3):49—52.]

[23]孔凡斌.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2):299—305.[Kong Fanbin.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Water Ecological Function Conservation Zones in the Head Waters:A Case Study of Dongjiang River Head Region in Jiangxi Province[J].Economic geography,2010,30 (2):299—305.]

[24]張韬.西江流域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1,261(9):76—79.[Zhang Tao.Study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asurement Standards in West River Watershed[J]. Guizhou Social Sciences,2001,261 (9):76—79.]

[25]车越,吴阿娜,赵军,等.基于不同利益相关方认知的水源地生态补偿探讨:以上海市水源地和用水区居民问卷调查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0):1829—1836.[Che Yue,Wu Enuo,Zhao Jun,et al.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Stakeholder Involved in Source Water Protection: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City[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9, 24 (10) : 1829— 1836.]

[26]李青,张落成,武清华.太湖上游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支付意愿问卷调查:以天目湖流域为例[J].湖泊科学,2011,23(1):143—149.[Li Qing,Zhang Luocheng,Wu Qinghua.Questionnaire Survey on Willingness to Pay abou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Lake Tianmu Catchment Taihu Basin[J].Journal of Lake Science,2011,23(1):143—149.]

[27]王慧丽,黄建新,卫凯,等.跨界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定量研究:以平顶山市澧河跨界饮用水源地为例[J].农学学报,2011,(3):32—36.[Wang Huili,Huang Jianxin,Wei Kai,et al.Study on Quantific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Transboundary Srinking Water Sources:Taking Transboundary Drinking Water Sources of Lihe in Pingdingshan City as an Example[J]. Agricultural Science,2011,(3):32—36.]

[28]靳乐山,左文娟,李玉新,等.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估算:以贵阳鱼洞峡水库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2):8—14.[Jin Leshan,Zuo Wenjuan,Li Yuxin,et al. Estimation of Ecocompensation Rate for Headwater Area: A Case Study of Yudongxia Reservoir in Guiyang City[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22(2):21—26.]

[29]程明.北京跨界水源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初探:以官厅水库流域怀来县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7(5):11—12.[Cheng Ming.Beijing Transboundary Water Feature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s:A Case Study of Guanting Reservoir in Huailai County[J].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of Technolog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0.5,7(5):11—12.]

[30]史淑娟, 李怀恩, 刘利年,等.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量模型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 23(5):147—151.[Shishu Juan,Li Huaien,Liu Linian,et al.Study on Calculation Model of Ecocompensation Quantity in Shanxi Water Source of Middle Lin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J].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9, 23(5):147—151.]

[31]吕志贤,李佳喜,构建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2(3):455—458.[LvZhixian, Li Jiaxi. Probing into Construction of Xiangjiang Rive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22(3):455—458.]

[32]吕志贤,李元钊,李佳喜. 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系数定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2(3):451—454.[Lv Zhixian,Li Yuanzhao, Li Jiaxi.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Coefficient in Xiangjiang River[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22(3):451—454.]

[33]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Task Force on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s and Policies, CCICED.EcoCompensationMechanisms and Policies in China[M].Beijing:Science Press,2007.]

[34]趙雪雁,董霞,范君君,等.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补偿方式的选择[J].冰川冻土,2010,32(1):204—210. [Zhao Xueyan,Dong Xia,Fan Junjun,et al.The Selec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ode in the Yellow River Water Supply Areas of Gannan, Gansu[J].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0,32 (1):204—210.]

[35]谢静怡,姚艺伟.丹江口库区水源地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09,(9):89—91.[Xie Jingyi,Yao Yiwei.Danjiangkou Reservoir Water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J].Theory and Practice:Theory Monthly,2009,(9):89—91.]

[36]徐永田.水源保护中生态补偿方式研究[J].工程建设与管理,2011,8:28—30.[Xu Yongtian. Study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odes in Protection of Water Sources [J]. China Water Resources,2011.8:28—30.]

[37]孙新章,谢高地,张其仔,等.中国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其政策取向[J].资源科学,2006,28(4):26—30.[Sun Xinzhang,Xie Gaodi,et al.Practice and Policy Choices of Chinas Ecocompensation[J].Resource Science,2006,28 (4):25—29.]

[38]严岩,吴钢,赵景柱.走向实践的生态补偿:试点进展及建议[J].环境保护,2009,420(5B):73—74.[Yan Yan,Wu Gang,Zhao Jingzhu.To Practice Ecocompensation:the Pilot Progress and Recommendations[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9,420(5B):73—74.]

[39]邓敏,苏燕,马会琼.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9):419—413.[Deng Min,Su Yan,Ma Huiqiong.Study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Urban Drinking Water Sources[J].J.Shanxi Agri.Univ.: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0,4(9):419—413.]

[40]谢媛.政策评价方法及选择[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0,(4):19—20.[Xie Yuan.Policy evaluation Methods and Selection[J].Jiangxi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0,(4):19—20.]

[41]于鲁冀,葛丽燕,梁亦欣.河南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及实施效果评价[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4):87—90.[Yu Luji,Ge Liyan,Liang Yixin.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Henan Province[J].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ntrol,2011,33(4):87—90.]

[42]金蓉,石培基,王雪平.黑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及效益评估研究[J].人民黄河,2005,27(7):4—6.[Jin Rong,Shi Peiji,Wang Xueping.Study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the Benefit Assessment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J].Yellow River,2005,27(7):4—6.]

[43]孙思微,基于AHP 法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估机制研究[J].经济视角,2011,(5):177—178.[Sun Siwei. Agri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y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chanism based on AHP Method [J].Economic Perspective,2011,(5):177—178.]

[44]于江海,冯晓淼.评价生态补偿实施效果的方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05—307.[Yu Jianghai,Feng Xiaomiao.Primary Exploration for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Implementing Ecocompensation,2006,34(2):305—307.]

Research Progress fo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Water Resources

MENG Hao1 BAI Yang2 HUANG Yuchi2 WANG Min2 YAN Zhongchun2 SHI Dengrong1

HUANG Shenfa2 WANG Lu1

(1.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2. Shanghai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hanghai 200233, China)

Abstrac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drinking water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economic means for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sources. Firstly,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the water source is review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analysis of subject and object, the standard of compensation and compensation method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drinking water in foreign countries started early and developed mature, while it is relatively late and incomplete in China. For example,compensation standards are too low, the source of funding is unitary, and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is almost empty. Through the review of the study and cases of the assessment of implementation benefi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drinking water, it was found that, relevant scholars have begun to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However, methods of effective monitoring and benefit 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were lacked.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paper gives following suggestion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drinking water: expanding funding channels, and guiding the marketoriented fundraising; integrate multiple compensation ways according to local circumstances; establishing benefit assessment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drinking water. Finally,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put forwar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and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We should explore a comprehensive,effective and viable water sources evaluation system to supervis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rategy for drinking water resources.

浅谈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分析方法 篇6

【关键词】饮用水;水质;分析

【中图分类号】0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004-01

时代的步伐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下,行进的越来越快。世界的进步,又进一步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而如今生活在高楼林立,水泥构建的城市中,人们却发现,我们的生活用水、饮用水的质量却在明显的下降。新闻上多次出现过城市饮用水遭到污染,市民抢购矿泉水事件。水源污染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问题,而是正发生在我们身边。水污染的问题现如今已不仅仅是一城一域的问题,而是一个全体社会成员必须要重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保护水质健康,严密防患水源污染,及时治理水质污染,采取一切有成效的措施,保证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干净卫生。而本文在保护水源的前提下,全面的分析一个城市的水源水质,这之中介绍了集中式城市用水中污染无的成分和其来源以及检测这些污染物的指标、操作方法及评价方法。

一、水污染的成分

可利用水资源是指水质合乎相关标准的水资源的总和,但是近年来社会的粗放开采和过渡利用给本就不乐观的水资源雪上加霜。使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饮用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作为一个人口超过十三亿的超级大国,水资源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的。我国的饮用水污染主要如下:

1 由于环境的破坏以及各地地质天气条件的不同,我国的降水通常会携带一定的物质。降水中带下的沉积物质,会在降落后大量的沉淀,经过经年累月的累计,引起质变,发生腐烂、变质等变化。

2 我国经济的增长也给交通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近年来呈现出越来越拥堵的现象,交通行业的爆发,导致各地的游客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而这新兴的旅游业中,游客的素质参差不齐,环境保护意识差,景区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因素,导致了水源区有很多废弃物,如塑料制品、食物残渣等污染物。

3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迅猛的发展工业以及科技等行业利用了大量的资源条件,但是与此同时,工业的扩张,使得工厂在盈利的同时忽视了工业废物的污染性,粗放式的工业生产导致工业废水、废气和残渣不合理排放。给我国的江河湖泊带来了众多的排放物。

4 由于我国某些地方管理上的失误,导致邻水建立的化工厂经常将有毒废物、废水有意无意的排入水中,导致水源的污染。有毒物质的污染,给人们和其他生物带来危害的物质。

5 水是万物之源,因此,在污染的水源处,也会容易有害动物以及有害植物的污染物。

二、水质的检测

水质的检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摄取水样:在准备进行采取水样之前,要准备好盛放水样的容器和检测仪器并保持干净。之后便开始采取水样,在二水厂和三水厂分别摄取相同的水源,然后在容器上贴上各自的标签,以便区分。在采取出水样后要尽快进行检测,以便缩小误差,更切合采水处的实际情况。

2 水样评判的标准水样评判分为地表水评判和地下水评判。

地表水:要求必须检测的有水温、pH值、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氟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氨氮每月监测一次。非必检项目:硫酸盐、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氯化物、铁、锰、硝酸盐氮、铜、锌、硒、砷、镉、铬(六价)、铅、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氰化物和硫化物每年1月、7月各监测一次凡过地表水标准项目每月监测。

地下水的必测项目:pH值、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和总大肠菌群每月监测一次;选侧项目:挥发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铁、锰、铜、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氰化物、汞、砷、硒、镉、六价铬和铅每年1月、7月各监测一次凡超过地下水Ⅱ类标准的项目,每月监测并报告。

3 采样和分析方法

由于水种类的不同,所需要的检测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尽相同,采取水样的方法要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水和废水部分)》的标准实施。采样地点的位置应设在:

(1) 河流:要在水厂进水的上游100米位置建立检测点;如果一条河存在若干取水口,而且这些取水口的间隔中并没有污染无排出,这就可以在这些取水口的最上游100米出建立检测点。

(2) 湖泊、水库:对于湖泊和水库附近的水质采样和分析常理是应该在常规的检测处进行采样,可是要保证这些水源的检测点不能少于两个。以保证所采水样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 地下水:对于地下水的采样一般采取在自来水厂所属的汇水区(加氯前)布设1点的办法进行水样采取。

(4) 采样深度:采样的深度同样涉及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采样深度的标准设为水面下0.5米处。

关于水样的分析标准也根据不同类型水有不同的标准。地表水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的方法,地下水按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执行。

4 测定方法。pH值在现场进行测定;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加H2SO4,使pH<2,在4℃下保存;挥发酚加H3PO4,使pH<2,在4℃,避光保存;石油类加HCl,使pH<2,4℃下保存。测定pH、溶解氧、石油类等项目要单独采样,其中测定溶解氧等项目的水样要充满容器。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应注意,不使水样曝气或有气泡残存在采样瓶中,在现场用吸管插入溶解氧瓶的液面下,加lml硫酸锰溶液、2ml碱性碘化钾溶液并盖好瓶塞,颠倒混合数次,静置;待棕色沉淀物降至瓶内一半时,再颠倒混合一次,待沉淀物下降到瓶底进行固定。

5 水样分析。各分析项目的分析方法主要选用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国家标准方法(GB系列),主要根据物理、化学性指标分析水质情况,方法依据水温、水温计法、监测规范pH、玻璃电极法、纳氏试剂比色法、钼酸铵分光光度法、酸性高锰酸钾法、GBll914-89溶解氧、碘量法、氟化物、氟试剂比色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水样pH值的测定:水样pH值的测定采用玻璃电极法。将玻璃电极放入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将水样与标准溶液调到同一温度。

三、结论

水是生命之源,是世间万物存在所必需的。我国在制定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候,就已经将保护水资源含括了进去。国家在大的政策法规方面严格要求环境保护,治理污染,这不仅是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生产,做好污水净化、污水排放等工作,也是要求我们每个社会公民,在生活当中,时刻保持环境保护的意识,因为这保护的不只是我们个人的环境,而是整个人类大家庭的环境。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应更加与时俱进,在进行环保工作的同时,要加大对环保的宣传,使得人人都能懂得污染环境带个每个人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于城市的集中供水源地是最要重视环境保护的,因为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源头,这里污染了,那么危及到的将是整个城市饮用水的安全。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水污染的治理工作,坚决的防范水体污染。相信在全体人民的努力下,在相应技术的发展进步下,我们的水源水质将会越来越好,带给人民放心的饮用水。

参考文献

[1] 孟莹,王润华.浅谈生活给水二次污染的原因与防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1)

上一篇:广州地区大学生下一篇:基于计算机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