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工艺

2024-09-01

编织工艺(精选9篇)

编织工艺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包袋逐渐成为女性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它作为一种重要服饰品, 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今女包的品牌种类繁多、琳琅满目, 为包袋企业带来了空前的竞争压力, 于是寻求设计及工艺上的创新, 成为现代女包设计新的杀手锏。编织工艺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技术, 为当代女包的设计创新注入了新的设计灵感。通过技术上的革新, 改善了原有手工业的缺陷, 提高了生产效率, 逐渐成为现代女包新的设计靓点。

1编织工艺的分类及特点

编织工艺是指使条状物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的工艺手法。 从设计的角度讲, 编织工艺主要是指将各种材料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工艺艺术。现代编织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与传统的以实用目的为主的编织工艺有很大区别。

1.1按照编织材料分类

编织工艺品具有传统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它巧妙地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为一体, 并做到量物之才、尽物之美、得物之趣, 是工艺美术品中的奇葩。不同的材料会给设计产品带来不同的手感和视觉冲击。按照编织材料的不同, 编织工艺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植物类、天然皮革类以及其他材料三大类。

1.1.1天然植物类

天然植物类主要包括竹编、棕编、草编、藤编、葵编、柳编、麻编等常见的编织材料。材质的不同所带来的肌理和特性也各不相同 (如图1、图2) 。

1.1.2天然皮革类

天然皮革类的编织主要包括猪皮编织、羊皮编织、牛皮编织三种材料的编织。

天然皮革类的编织主要应用于服饰行业, 例如箱包、皮衣、鞋靴类的产品。常见的编织形式是由经纬皮条相互压接编织而成, 所用皮条的正面为一平面, 其底面为由皮条中部向两边沿逐渐过渡的凸面结构。

天然皮革类产品不仅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和柔软性, 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可折叠性。不但具有携带方便的优点, 同时也不失为一种精美的工艺品 (如图3) 。

1.1.3其它材料类

除了上述常见的材料, 用于编织的还有一些化学材料, 例如聚氨酯 (PU) 、聚乙烯 (PE) 、聚丙烯 (PP) 等。塑料编织袋就是一种最常见、最通用的盛物包袋 (如图4) 。

1.2按照编织技法分类

除了按照编织材料进行分类以外, 还可以根据编织的手法和形式进行分类, 大致可以分为编织、包缠、钉串、盘结等编织技法, 而编织又可以分为平编、穿编以及编辫等多种手法。另外, 在手挽、耳仔等局部, 可以运用包缠、盘结等手法, 凸显传统手工艺的特有魅力。

由于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各地区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各种编织技法得到了广泛传播。机器编织技术在吸取了手工编织技术的优点之后, 得到大力发展, 进一步推进其在包括服装、箱包以及家居装饰等行业的广泛应用。

2编织工艺在女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编织工艺由于其独特、新颖、 极具个性的特点, 常常被设计师广泛应用, 这种传统与时尚的结合产物, 往往对于新的顾客群体有着较强的吸引力。设计师对于编织工艺的创新应用, 可以通过编织手法的创新、立体造型的变化以及编织色彩的完美搭配, 来设计构思, 进一步将编织工艺的独特魅力演绎的淋漓尽致。

2.1编织手法的创新

女包编织工艺技法创新点主要表现为混搭编织法、新式编织法、 镂空编织法。

2.1.1混搭编织法

混搭编织法主要指的是应用不同类型的皮革材料, 进行不同编织技法混搭的方式。例如这款范思哲的桶包, 将平编、辫编、穿编三种不同的编织工艺技法, 分别应用在手挽部位、包口边缘和包身部分。 其混编的最佳效果主要体现在包身部分。大部分包身运用平编与辫编的混编效果, 再加上巧妙的色彩搭配, 使混编的效果更加清晰明了。 其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植物的编织效果, 塑造充满浓郁田园气氛的时尚生活 (如图5) 。

这款由英国ASOS推出的女性编织手抓包, 曾风靡一时。其主要使用了穿编、辫编两种编织工艺技法。穿编主要应用在手抓包的盖头、盖头靠近边缘部分、盖头上纵向排列的金属装饰链条等部位, 而辫编的工艺技法体现在盖头的边缘部分。此款包最突出的混编效果不仅是编织工艺技法的混合, 同时还使用了金属材料, 也属于材料的混编工艺, 突破了传统单一材料进行编织的工艺模式。同时这款包还将流苏与串珠装饰工艺用于其中, 将浓郁的异域民族风情与个性时尚完美结合 (如图6、图7) 。

2.1.2新式编织法

传统的编织工艺的组织构成主要依靠纤维之间的穿插所产生的摩擦力进行拉紧定型, 编织过程中编织者的用力大小, 决定所编工艺品成型好坏。由于工艺技巧和新兴材料的发展, 金属材料也逐渐被应用到编织中, 形成了时尚的新式编织法。常用的金属材料有金属环形圈、铆钉、脚钉等。它不仅起定型和美观的作用, 更增加了包体的时尚感和新颖度。

金属铆钉的应用不仅起到固定和美观的作用, 同时一些特定质地和形状的铆钉更加突出了包体特有的风格和设计情感 (如图8) 。这款由顶级时装品牌Dior推出的酷味十足的女包, 就是新式编织法最完美的应用。此款包的编织连接点是由环状五金件和皮革组成, 加以铆钉进行固定, 整体构成一种新的网状编织形式 (如图9) 。

2.1.3镂空编织法

传统的镂空编织技法是通过植物纤维的疏密、松紧编织, 创造出具有一定镂空感的效果。所以为了防止物品从镂空处掉落, 人们只盛放一些水果和蔬菜之类的体积较大的日常生活物品。而现代的镂空编织技法多采用皮革材料, 其镂空的孔形也由简单的方形、菱形, 逐步发展为多边形、圆形等。由于皮革柔软的特性, 孔形没有固定的形状, 通过打结和缠绕的方法构成的镂空编织效果显得十分特别。同时里布或衬布的加入, 弥补了传统镂空编织手法带来的缺陷, 为消费者消除了后顾之忧 (如图10) 。镂空编织所形成的特有的花形和肌理效果, 也成为了吸引消费者视线的设计亮点 (如图11) 。

2.2立体造型的创新

立体造型编织的发展和创新, 让包袋变得更加个性时尚。

2.2.1半立体造型的应用

半立体造型的应用是指在包身的表面, 使用其它工艺手法创造一种具有视觉感官与触觉所能体会到的类似编织的效果。例如在材料表面压印出具有仿植物编织纹理的半立体效果, 与真实的植物编织效果相比, 更加新颖时尚 (如图12) 。 同样, 也可以将编织形成的装饰效果应用到非编织工艺的女包中, 按照一定规律排列, 形成具有浮雕感的半立体图案, 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 (如图13) 。

2.2.2立体造型的应用

立体造型在女包中的创新应用是指使用编织工艺, 对女包的立体造型进行塑造和变化。随着编织技法不断发展和设计师的思维转变, 编织的立体造型由最初的倒梯形、 长方形、圆柱形等简单几何形状, 逐步发展为一些复杂的仿生造型。例如一些动植物、水果蔬菜形状的女包等, 既时尚个性而又逼真有趣, 吸引着时尚另类的女性消费群体 (如图14) 。同时也可以将编织材料的应用与其造型变化相结合, 例如藤编的动物造型与皮革等材料或合成材料的应用, 使整个包体更加生动迷人 (如图15、图16) 。

立体造型的应用在未来编织工艺包袋中会愈演愈烈。这种造型变化给人们带来的是视觉、触觉等多角度的感受, 同时它所形成的结构美感和创造性, 也是平面造型所不能比拟的。

2.3色彩对比的创新

如今人们面临的是多元化的社会结构, 它充满着新奇和美丽的视觉效果。这些视觉盛宴总是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而新颖的色彩搭配和应用, 更显得不可或缺。

由于思维和工艺上的限制, 传统的编织工艺对色彩的应用不是很成熟, 只是简单的对材料进行漂染、烘干, 然后进行编织。这种单一、粗糙的色彩应用, 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包袋色彩的需求, 随着现代编织工艺技术的发展和艺术修养的提高, 编织女包中色彩的应用更加突出和鲜明。 在编织女包中, 色彩应用的创新点主要表现为, 利用编织工艺的特点进行多色和双色搭配。

2.3.1多色搭配

多种色彩的搭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的编织材料在女包中的应用。多色搭配主要利用编织规律和方法, 根据色彩的不同视觉效果, 编织出具有一定图案或纹理的艺术效果。这种色彩搭配组合往往是将一个具有一定寓意的图案或图形进行色彩规律的解构。比如具有鲜亮特色的马赛克艺术效果 (如图17) 、古朴典雅的拼图效果、菱形交叉的效果 (如图18) 、彩虹效果等, 从而对女包设计风格的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如风靡世界的波西米亚风格, 为生活在城市中的女性带来了异域风情的别样韵味和新鲜感 (如图19) 。而彩虹这种由多种明亮色彩组成的色彩效果能激发情绪的积极性, 从而给拥有者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 (如图20) 。

多色彩的应用是实用功能与艺术美感结合的杰作, 让女性消费者在繁华都市展现不一样的自我。这些具有寓意和独特魅力的色彩组合, 往往有着不固定的色彩搭配, 它是最能展示出色彩情感的搭配方式。

2.3.2双色搭配

双色搭配往往具有双重性的情感表现, 它们之间的结合会形成 “1+1>2”的特点。因为有了对比, 有了相互参照的元素, 使得双色搭配在女包编织中更具魅力。双色在女包中应用主要是指两种色彩在编织女包中的搭配应用。它主要是以一种色调为主色, 另一种色调为辅色, 情感变化相对微妙。设计师通过色彩之间微妙的变化和联系, 来塑造产品风格和展现设计内涵。

常见的双色搭配主要有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的对比与调和, 它们之间既有色相的对比搭配, 也有着明度、纯度 (也称彩度、饱和度) 的对比搭配, 从而形成了较为复杂微妙的视觉效果。

例如清新的蓝色与米白色搭配的草编女包 (如图21) , 具有清冷、纯洁、自然的视觉效果, 但换成粉红色和蛋黄色的搭配, 则具有年轻、稚嫩、甜美浪漫的视觉效果。 此外, 还可以使用粉色与象牙白色、明亮的黄色与白色、中性的咖啡色与米白色的搭配 (如图22) , 均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3结语

编织工艺作为一种传统与时尚结合的装饰形式, 它所带来的产品艺术内涵的提升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将为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 提供新的设计灵感和契机。

摘要:从编织工艺的分类和特点入手, 重点阐述了在编织手法、立体形态以及色彩变化上, 寻求新的设计突破的方法, 以丰富女包的设计内涵, 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情感诉求。

关键词:编织工艺,包袋,应用

参考文献

[1]曾琦.流行包袋设计基础.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

[2]王立新.箱包艺术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3]陈念慧.鞋靴色彩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4]吴静芳.服装配饰学[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4

[5]http://www.bianzhiw.com/news/15799439.html.中国编织工艺品网

编织工艺 篇2

钩针编织花样介绍-钩针编织花样款式

钩针编织花样介绍

儿童毛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生活用品,属于保暖物品,好的编织方法非常重要。

美观款式

紫色钩针编织花样,搭配一条黑色腰带,勾勒腰身,一件纱质的半身裙,让整体更显公主风。

温暖款式

钩针编织花样看着一点不觉老气,有了肩部的荧光显示相当亮眼,而且在袖口也增加了呼应,让整身低调中散发光芒。

简洁款式

编织工艺 篇3

在西方传统中,人们将应用于首饰中的编织视为“纺织技术”(Textile Technology)。在二十世纪中期,在由于大工业生产导致的情感荒漠的背景下,手工业作为补偿性反应在西方范围内复兴。运用纺织品工艺创作的编织首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发展。与西方“纺织技术”具有可比性的是我国的传统花丝工艺。花丝工艺又称为细金工艺,累丝工艺,是将金、银、铜等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花丝工艺早在春秋时也就是公元前770—476年就有雏形,明代花丝工艺达到巅峰阶段,清代有了更大的发展。

传统的西方首饰编织工艺中所用的材料一般是金属材料,棉线,棉绳等其他材料也曾在首饰中出现,但大都作为首饰的次要部位或连接的绳扣。不过随着首饰作为艺术登上历史的舞台,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也越来越意识到以非贵重金属为材料来进行编织创作。与此相似的是,我国的花丝工艺是用金、银做原料,拔成细丝,编结而成。花丝拉制前,要将银条放在轧条机上反复压制,直到成为粗细合适的方条状后,才能开始正式的拉丝。由于用料珍奇,工艺繁复,花丝镶嵌历史上一向只是皇家御用之物,其工艺在我国历朝代的宫廷饰品和礼器中均有呈现,也是我国传统奢侈品的工艺特色之一。所以从材料上来说,中西方在首饰艺术中传统编织工艺的取材上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应用在首饰里的编织技术有针织(Knitting)、钩针编制(Crochet)、緶饰(Braiding)、编篮技艺(Beakety)、经纬编织技术(Weaving)。针织是一种单个元素持续的工艺,通过工具将一系列的圆环按照针脚顺序在水平方向上重复连接。钩编也像针织一样以连续的方式将圆环连接,呈现单个元素生长的结构。使用工具钩针,但是与针织不同的是单个元素的生长让钩编这种技法可以选择任意的方向发展。但是针织因为是系列圆环,所以只能水平方向上发展。此外单独的一根钩针就可以制作弧形、管状、或者球形构造,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结构直径的大小,但是人工针织需要四根针才能达到管状结构,因为钩编的灵活性,这种技艺深受艺术家的喜爱。緶饰比较难以描绘,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类似于编麻花辫的技艺。是一种没有圈、环、包裹或结的单一元素的编织。适合扁平的和较为常规的丝。编篮是一种传统中用来编制篮子的工艺,花型多样,技术包括环绕、缠绕、卷绕、鞭打等。然后在所有的编篮工艺中,最受欢迎并且得到最大发展的是缠绕技术(Twining),以较粗的丝为骨架,然后按照骨架将丝来回缠绕。经纬编织就是以两组分别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元素来制作织物。属于传统纺织技术的一种,也被艺术家用于首饰的创作。

在我国传统花丝工艺中,花丝是在方寸饰片上,用银丝掐制出各种不同的图案,花丝工艺是用不同型号的金银或铜丝,经过加工制成的。花丝工艺的制作过程主要可以概括为“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八大工艺。其中又以“掐、攒、焊”为基本技法。但是与西方编织技术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的是其中的“掐、编、织”这三种技艺。掐,用铁质镊子将花丝或者素丝掐成各种花纹。包括膘丝、断丝、掐丝和剪胚这四道工序。编,用一股或者多股不同型号的花丝或者素丝,按照经纬编成花纹。具体的工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轧丝。第二个将轧过的丝过火烧软,便于编织。第三个就是编丝。织,就是将花丝按照经纬原则表现纹样,通过单丝穿插制成类似于很细的纱一样的工艺品。

西方金属编织首饰形式多样,传统类型的形式有:项链、项圈、手镯、戒指、耳环、鼻环、头饰等等。编织也因为与其他金工技术不同的独特表现方式而被艺术家所青睐。随着“首饰是否只是纯粹服侍于服饰的饰物”这一质疑,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始不停的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分界。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ArlineFisch,她是最早将钩编技术运用到首饰中的艺术家。她把织布技术,针织,钩针融入金属来制作首饰,展现难以在金属上呈现的柔软,温暖的感觉。纵观西方金属编织首饰的代表作品不难看出,其中不乏很多抽象的动植物形象,以及卷草纹样,同样更多的还有简单的几何造型,偏雕塑感的设计。

因为在古代,花丝工艺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宫廷。所以在春秋时期宫廷里盛行把花丝镶嵌工艺用在一些装饰品、礼器上边。最具代表的明代艺人用极细的金丝编织成的万历皇帝金丝翼善冠,高24厘米,冠身薄如轻纱,空隙均匀,金冠上端有龙戏珠图案,造型讲究,堪称一代杰作。一直到现代,2007 年 4 月,花丝镶嵌工艺被列人了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被建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代的花丝产品的种类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首饰品类,包括手镯、项链、耳坠、胸针、吊坠、袖扣、领带卡、领花等;第二类是陈列晶类,主要是室内装饰物品,如小挂屏、花瓶、炉、熏、建筑、动物各种造型等;第三类是实用品类,以中小件产品为主,比如平镜、烟盒、烟灰缸、粉盒、糖罐、药盒、灯台、酒具、盖碗、牙签盒、小刀等。我国的花丝工艺的装饰图案往往还是采用象征吉祥和美好生活的传统民族图案,融合多朝代,多民族,多宗教的文化和美学思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金属编织作为古老的工艺,在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下,绽放出面貌完全不一样但同样美丽的花朵,而且必将作为人类一笔宝贵的财富而继续流传发展下去。

编织工艺 篇4

1 样片的编织与葡萄状立体花型的外观形态

样片的试织中, 使用的是国产龙星牌电脑横机, 机号为7针, 先进行单纯的纬平针组织样片的试织, 样片个数为3个, 经洗水处理后, 测纬平针组织样片的平均成品密度, 横密为35.09线圈/10cm, 纵密为51.28线圈/10cm, 再进行葡萄状立体花型的编织, 要求编织时保持与纬平针样片编织具有相同的弯纱深度, 织物反面实物图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见, 织物的反面类似于葡萄树上悬挂的葡萄, 这种外观形态主要来源于织物局部正面线圈向织物内凹陷 (织物正面实物图如图2所示) , 对应地在织物反面就形成了葡萄状的凸起, 故将此类编织称之为葡萄状立体花型的编织。

2 花型的具体编织工艺

现以举例方式来说明形成葡萄状立体花型的具体编织方法, 图3所示, 为花宽18纵行、花高22横列的单个花型工艺制版示意图, 图3中各种符号 (或色码) 按图下方的中文说明来理解 (手动横机也可按其成圈与移圈方法来编织) , 在第1到第4横列上, 第1到8纵行上、与第10到17纵行上的两个长方形区域上, 织针先分别进行线圈编织, 然后左侧区域各线圈再向左移动一个针距, 右侧区域各线圈再向右移动一个针距, 其它纵行仅进行纬平针编织;在第5到第11横列上, 第1到7纵行上的三角形形区域上, 织针分别进行线圈编织, 并将各自的线圈向左移动一个针距, 第11到17纵行上的三角形区域上, 织针分别进行线圈编织, 并将线圈向右移动一个针距, 其它纵行仅进行纬平针编织, 注意到在中间位置形成一个纬平针三角形区域;在第12到第15横列上, 第1到8纵行上、与第10到17纵行上的两个长方形区域上, 织针先分别进行线圈编织, 然后左侧区域各线圈再向右移动一个针距, 右侧区域各线圈再向左移动一个针距, 其它纵行仅进行纬平针编织;在第16到第22横列上, 第2到7纵行上的三角形区域上, 织针分别进行线圈编织, 并将各自的线圈向右移动一个针距, 第11到16纵行上的三角形区域上, 织针分别进行线圈编织, 并将线圈向左移动一个针距, 其他纵行仅进行纬平针编织, 注意到在两端位置形成两个纬平针三角形区域。

3 花型的形成原理

现以上述编织的例子来说明花型形成的基本原理, 如图4所示, 为单个花型单元的反面实物图 (与图3相对应) , 图中的26个英语字母a、b、c、…x、y、z等, 既可以表示各自的位置关系, 也可以表示在相应位置上的线圈, 单个葡萄状立体花型的范围被限定在abcdefghijkla所包围区域中, 之所以可形成葡萄状立体花型, 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原因:

在第12到第22横列上, 左侧的部分线圈向右移动一个针距, 而右侧的部分线圈向左移动一个针距, 这样在第9纵行上的m到h处实际是三个线圈纵行相互叠加, 且保持着竖直的状态, 而其它移圈后的线圈, 从整体看上存在向中间纵行靠紧的趋势;

在第12到第22横列上, 从线圈串套的纵行上看, 例如, 移圈处t的线圈先串套移圈处u的线圈、再依次串套移圈处的v、w、x、y、z线圈, 由织物的成品密度可知, 圈高仅为圈距的0.68倍, 同时, 由于各个线圈将由纵向变为倾斜状态, 当移圈完成后, 上述串套的线圈纵行会产生一定的收缩状态, 如图4所示, 即t处的线圈将向上提升, 而其他处的线圈串套纵行也具有相类似的特点, 使得图3中的水平横列n-o-p-q-r-s-t在实际织物图4中, 将变成向上倾斜的直线 (或曲线) , 同理, 可以判断出第12横列中的k到m中间的线圈位置与上述线圈的位置有相对称的变形存在, 此时m点的位置在左右两侧与上方线圈的挤压下, 实际上处于第12横列的最低点;

在第5到第11横列的纬平针线圈中, 除了bm纵行上的线圈保持竖直状态外, 其他的纵行由于与相应的在12横列及以上的线圈串套, 因此, 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倾斜状态;

从单个葡萄状花型的内部纵行上看, 存在以第9纵行为轴线对称线圈结构, 因此形成的葡萄状花型以第9纵行为轴, 左右对称;

从单个葡萄状花型的内部横列上看, 第12横列的上下明显存在不对称的线圈结构, 上面区域为向中间移圈的线圈, 下面区域为纬平针线圈;

尽管有单个移圈的存在, 但从单个花型上, 圈柱均处在织物的正面, 圈弧处在织物的反面, 又由于不对称的线圈结构, 使得织物正面线圈向织物内凹陷, 这样在织物反面就形成了葡萄状的凸起 (类似纬平针织物在边缘处, 由于结构的不平衡形成的卷边效果) , 且m处为凸起的最高处, 并向外在不同方向上各自逐步过渡到花型的边缘处。

4 影响花型的工艺因素

在探讨工艺因素对花型的影响时, 仍以图3所示工艺为基础来说明, 主要包括如下5个情况和变化:

增加第9与第18纬平针编织纵行, 例如, 将第9纵行与第18纵行各自增加一个纵行, 使得花宽变为20个纵行, 此时, 由于第9与第10纵行为纬平针, 同一横列的两个线圈之间的沉降弧较为接近工艺正面, 当移圈编织完成后, 第12到第22横列上虽然均有两个线圈重叠, 但上述的沉降弧位置没有变化, 因此, 在花型的中间部位有条凹槽, 如图5 (a) 所示, 即增加纬平针纵行将出现中间部位有凹槽的现象;

在第11横列与第12横列之间、22横列后增加纬平针的横列数, 例如, 在第11与第12之间、22横列后各增加两个纬平针横列, 使得花高变为24个横列, 此时花型在上半部分的饱满度将有些降低, 如图5 (b) 所示, 即随着上述纬平针横列的增加, 花型在上半部分的饱满度将随之而降低;

更改1到4横列、12到15横列的编织横列个数, 且保持上下横列个数相同, 例如, 将1到4横列、12到15横列均更改为一个横列, 使得花高变为16个横列, 此时, 花型的的整体饱满度将有所增加, 如图5 (c) 所示;再例如, 将1到4横列、12到15横列均更改为八个横列, 使得花高变为30个横列, 此时, 花型在长度上相应地增加, 但在上半部分的饱满度将有所下降, 如图5 (d) 所示;

更改1到4横列、12到15横列, 且上下更改横列个数不相同, 例如, 将1到4横列更改为一个横列、12到15横列更改为八个横列, 使得花高变为23个横列, 此时, 可产生在高度上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葡萄状立体花型, 且高度低的花型饱满度较好, 如图5 (e) 所示;

图3中更改cd、fg、ij、al之间倾斜的纬平针与移圈交界处的长度, 例如, 将图3 (按移圈个数计为8) 更改为图5 (f) (按移圈个数记为13) , 此时, 花型的最高点将有所降低, 如图5 (g) 所示, 实际上, 倾斜的纬平针与移圈交界处的长度越短, 花型的最高点就越高, 但倾斜的纬平针与移圈交界处的长度不能低于4个 (按移圈个数计) 。

5 结语

葡萄状立体花型是在纬平针与单针左右移圈有效组合下编织出的一种立体花型, 其中, 从纵行上看, 存在一个对称轴, 使得对称轴两侧的左右移圈相互对称, 而从横列上看, 上下结构存在不均衡的状态, 使得线圈的圈柱与圈弧在织物两面不平衡, 从而使得圈弧凸出在织物反面, 以形成葡萄状的立体花型, 另一方面, 合理更改编织工艺条件, 也可改变花型的外观尺寸与外观形态等。

摘要:葡萄状立体花型是在纬平针与单针距移圈有效组合下形成的一种花型, 现以举例的方式阐述了形成葡萄状立体花型的具体编织方法, 研究了形成立体花型的基本原理, 探讨了工艺变换对其花型的影响。

关键词:电脑横机,移圈线圈,编织工艺,葡萄状立体花型

参考文献

[1]李华, 张伍连.手动横机同针床挑孔组织的常用编织方法[J].毛纺科技, 2010, (3) :39-42.

皮革编织工艺在服饰品中的应用 篇5

1 皮编工艺的种类

传统编织工艺主要有两种分类方式,其一是按原料分,大致分为竹编、藤编、皮编、草编、棕编、柳编、麻编等;另一种分法则是按工艺分,分为编辫、平纹编织、花纹编织、绞编、编帽、勒编、包缠、钉串、盘结等。

皮编工艺是以传统编织工艺为基础,运用动物皮革或人造皮革等为材料,按要求剪裁成条块,整理成若干层(抽条),按花样编织,经高温高压或粘贴底衬定型的编织加工工艺。皮编工艺的种类直接受传统编织工艺种类的影响,皮编工艺在皮具应用中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主要有:平纹编织、斜纹绞编、花纹编织、编辫。

1.1 平纹编织

平纹编织是草编、柳编、藤编普遍运用的技法。它以经纬为基础,按一定规律互相连续挑上(纬在经上)、压下(纬在经下),构成花纹。平纹编织亦简称为平编。皮革平编与传统平编相比,除了材料不同外,技法完全一样。它是在众多皮具面料再造工艺应用中最为常见最为普遍的一种工艺,是皮编的代表工艺。主要应用在皮包、皮鞋、皮带、皮衣、皮沙发、皮茶几等,见图1(1)。

1.2 斜纹编织

斜纹编织是应用非常普遍的编织工艺。它是以一定斜度为走向,互相连续挑上、压下构成花纹。这种编织工艺在皮革编织中应用得相当普遍。有“意大利爱马仕”之称的“皮编豪门”宝缇嘉 (Bottega Veneta),其皮革编织作品中有大量的斜纹编织应用,见图1(2)。

1.3 花纹编织

花纹编织是在平纹编织的基础上再予以变化,编织出链子扣、十字扣、梅花扣等花纹。花纹编织在皮编工艺中的应用与传统花纹编织基本上没有出入。主要应用在皮包、皮衣、皮鞋、皮带等皮衣饰品中,见图1(3)。

1.4 编辫

编辫也叫打辫。编辫原本是草编中应用的最普遍的技法,它没有经纬之分,将麦秸、玉米皮等原料边编边搓转,编成3 ~ 7股的草辫。皮革的编辫工艺,原理跟传统编辫工艺如出一辙,只是将麦秸、玉米皮等原料换作了皮条,但在编制中,不能像草类原料一样揉搓,需要耐心编绞。皮革编辫工艺因为皮革本身的材质问题,股数不宜过多,见图1(4)。

1.5 其它编织种类

1.5.1 包缠

以某一原料为芯条,再以皮质条状材料包、缠于芯条之上 ,编织成所需要的造型和花纹。如以皮条包缠家具 、包袋或器皿的把子、边沿等部位,不仅使其光滑,便于扶把,而且坚固耐用,见图2(1)。

1.5.2 盘结

盘结。是经纬形式和包缠、结扣相结合的编织技法。近年来,中国结的运用也非常广泛,常用于表现中国风格的皮制品中,见图2(2)。

1.5.3 马莲朵

马莲朵又名打结,是在网状材料上互相掩压、盘结,组成有立体感的莲花状四方连续花纹,见图2(3)。

2 著名皮具及服装品牌对皮编工艺的应用

2.1 意大利宝缇嘉 (Bottega Veneta)引领皮革编织风潮

近年编织包被炒得火热,因其独特手工的皮革编织呈现出多层次的繁复美感,虽然有许多品牌起而效法,然而宝缇嘉 (Bottega Veneta)源自意大利出类拔萃的手工艺传统却无法取代。

宝缇嘉 (Bottega Veneta) 是皮具品牌中的翘楚,以精湛手工和优雅款式驰名。如今宝缇嘉 (Bottega Veneta) 在时尚圈已经成为奢华表征,标志典雅,同时也散发着历久常新的格调,其中更以触感矜贵细致、工艺精巧的皮袋为代表。皮编工艺的应用是宝缇嘉 (Bottega Veneta)经典标志性特点。其运用的皮编工艺主要以斜纹编织为主(见图3)。

2.2 世界顶级服装品牌对皮革编织的应用

世界顶级服装如迪奥(Dior)、阿玛尼(Armani)、香奈尔(Chanel)、古驰(Gucci)、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几乎是引领世界流行时尚的风向标。皮编工艺在这几个大品牌中无一例外的被应用。纵观时尚大师们对皮编工艺的钟爱与青睐,可见皮编工艺在服饰品设计中的重要性。

2.2.1 迪奥

以Christian Dior 先生名字所创立的同名品牌自1947年创始以来,就一直是华贵与高雅的代名词。迪奥对皮编工艺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皮包、鞋、服饰品。秉承设计大师加里亚诺的一贯夸张大气的风格,皮编工艺在迪奥服饰的应用正是相得益彰。迪奥采用顶级皮革材料如羔羊皮及高级牛皮将其与皮编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可见其对皮编工艺应用的重视程度。迪奥运用的皮编工艺有平纹编织、花纹编织、斜纹编织等,其中平纹编织在其设计中出现最为频繁(见图4)。

2.2.2 L阿玛尼

阿玛尼 (Armani)是著名奢侈品品牌乔治·阿玛尼 (Giorgio Armani) 的简称。Armani (阿玛尼) 的男女服装风格,是简单的套装搭配完美的中性化剪裁,不论在任何时间、场合,都没有不合宜或脱离时尚的问题。阿玛尼的这一风格在皮革编织应用中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皮革编织应用方面,不论是女装,还是男装,都给人以浓郁的中性风格。其运用的皮编工艺有平纹编织,斜纹编织,花纹编织等,所选用的皮革材料极为考究,作工非常细致。其将阿玛尼素有的风格特点:优雅含蓄,大方简洁,展露无遗(见图5)。

2.2.3 香奈儿

“双C”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界的骄傲,也是这个地球上女人最想拥有的品牌。知性而又女人味十足,在香奈儿的皮编工艺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香奈儿采用高级皮革结合完美的手工工艺,将香奈儿一贯的雍容典雅表现得恰到好处。其运用的皮编工艺主要以平纹编织为主(见图6)。

2.2.4 古琦

古琦 (Gucci) 是意大利殿堂级时尚品牌。皮编工艺中的编辫工艺在古琦的服饰品应用中,大量出现。古琦对皮编工艺的运用多表现在辅助产品,如手链,提手等,其做工精细,造型完美,为古琦顶级的品牌形象做了进一步阐释(见图7)。

2.2.5 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简称LV。从早期的 LV 衣箱到如今每年巴黎T台上的不断变幻的 LV 时装秀,LV (路易·威登) 一直屹立于国际时尚行业顶端地位。路易·威登高贵华丽的风格在其皮编工艺中尽显风采。其运用的皮编工艺主要有编辫工艺。LV对皮编工艺的运用多表现在首饰品中,采用优质皮革,做工考究,广受上层消费者的喜爱(见图8)。

3 皮编工艺的特点与优势

皮编工艺之所以受到时尚界的认可与推崇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它有着自己非常明显的特点。它与其它皮革面料修饰效果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3.1 皮编工艺的特点

3.1.1 外观简洁时尚、美观大方

皮编工艺不仅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工艺艺术,它同样也具有着强烈的现代气息。它完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外观简洁而不简单,正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干脆利落的“现代美”。

3.1.2 加工环节相对简单

皮编工艺不仅外观简洁,工艺加工也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将皮条编织或缠绕起来即可。因此它就有着节约时间与成本的优势。也正是这一优势决定了它可以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市面上有专门为皮编工艺设计的编织机,应用更加方便。

3.1.3 增加皮革透气性

皮编工艺除了外观与加工工艺上的优势,它本身就有一种非常实用的功能:增加皮革面料的透气性。皮革面料不同程度上有着不透气的特性,皮编工艺正好缓解了皮革面料这一不利因素,让皮制品因此而升值。

3.1.4 历史悠久

越是古老的东西人类就越会对其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愫。据《易经·系辞》记载,旧石器时代,人类即以植物韧皮编织成网罟(网状兜物),内盛石球,抛出以击伤动物。在西安半坡、庙底沟、三里桥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印有“十”字纹、“人”字纹,清楚地显示出是由篾席印模上去的,有的还发现陶钵的底部粘附有篾席的残竹片。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苇席,距今约有7000年历史[3]。在皮具中对编织工艺的应用正好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心理,不存在接受上的障碍。

3.2 皮编工艺与其它皮革面料修饰效果的比较

虽然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但如果真要见个高下的话,在众多皮革加工工艺中,皮编工艺相比之下拥有更多的优势。

3.2.1 皮革编织工艺与皮革镶钻工艺的比较[4]

皮革镶钻工艺是将各种烫钻组成各样的图形,用烫机或是电熨斗压在皮革面料上,产生具有立体感的图案,使其形成极强的装饰效果。然而皮革镶钻加工比较复杂,优质的水钻价值昂贵,若保存不当且易脱落。也没有皮编工艺的透气性。

3.2.2 皮编与皮革雕刻工艺的比较

皮革雕刻工艺是指运用激光技术,通过镂空雕刻和不穿透的盲槽雕刻,制作出深浅不一,具有层次感的各种优美图案。激光雕刻在图案上有限制,因此很多复杂精美的图案需要手工来进行雕刻加工,以手工的方式采用旋转刻刀或印花工具在皮革面料上进行刻画、挤压、推拉、敲击等,形成需要的立体图案。皮革激光雕刻虽然美观,但是有着很多弊病:如图案限制,浪费皮料,程序复杂等。

再如其它皮革装饰工艺如:皮革刺绣工艺、皮革印花工艺、皮革镂空工艺、皮革浮雕肌理工艺、皮革漆皮效果工艺,与皮编工艺相比之下,皮编工艺有着很明显的优势:加工工艺相对简单,可以批量生产,增加皮革透气性,简洁大方等优点。

4 结语

随着现代人对时装审美的不断提高,皮革面料的修饰效果也需要不断更新,以满足现代人变幻莫测的时尚口味。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已成为现代设计师关注的焦点。

皮编工艺在众多的皮革面料修饰效果中具有无法比拟的特点与优势,它不仅历史悠久具有强烈的文化气息,而且外观简洁时尚,美观大方,工艺简单易操作,可以增加皮革透气性。它在皮革面料修饰上的地位无法取代。皮革装饰中的皮编工艺,正因为它众多无法替代的特点,决定了它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服装设计师以及服装生产商的接受与喜爱。

摘要:随着皮革制品的制作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各种面料再造与肌理设计的装饰效果在皮革制品的应用中层出不穷。皮革编织工艺就是其中应用得非常广泛的一种,它被诸多著名时尚品牌应用,并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与追捧。本文将分析皮革编织工艺的特点,将其与其它修饰效果进行比较,并揭示皮革编织工艺的重要性及其盛行的原因。

关键词:皮革,服饰品,编织

参考文献

[1]罗琳,李晓蓉,李香德.面料再造在皮革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9,19(1):52-56.

[2]邓洪涛.现代皮革服装装饰设计方法探讨[J].西部皮革,2006:17-19.

[3]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张建兴.皮革配饰设计[J].中国皮革,2002,(18):100-103.

编织工艺 篇6

1.1 编织工艺品行业界定

编织工艺品行业属于中国传统手工艺品行业, 但目前尚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现将编织工艺品行业界定为以竹、藤、棕、草等天然植物纤维及其他非植物编织材料为原料, 经编织或镶嵌而成具有造型艺术或图案花纹, 工艺陈列品及实用品的制造活动。按照国际行业分类标准 (ISIC) , 它属于C类制造业第16大类下属的草编制品及其他编织材料物品的制造。具体商品包括各种材料编织的缏条、垫子、席子、帘子、篮筐及其他制品。根据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2002标准, 编织工艺品行业对应产品及编码情况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2002行业分类标准

1.2 编织工艺品行业在中国的发展

编织工艺品是中国最古老的工艺品之一, 至少有近万年的历史。据《易经·系辞》记载, 旧石器时代, 人类即以植物韧皮编织成网状兜物, 新石器时代出土了大量篓、篮等竹编遗物。

20世纪50年代以后, 编织品不仅在国内拥有较大的市场, 还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受到各国消费者的欢迎, 该产业成为当时出口创汇较大支柱产业。20世纪80年代, 该行业进入最为兴盛的时期, 各种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开发出来, 编织制品大部分出口海外。

21世纪以来,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编织制品不再是国家出口创汇主要产品, 虽然出口额有增长, 但增长势头明显放缓。金融危机后, 该行业出口额锐减, 由2008年的21.12亿美元下降为2009年的15.23亿美元, 下降幅度为28%。

由上可见, 编制工艺品行业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但到底该行业现状和国际竞争力水平如何?为何曾经发展迅速却又锐减严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3 文献综述

单独对中国编织工艺品行业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黄鉴、陆建新 (2005) 在《对我国出口工艺品贸易问题的研究》一文中, 分析了中国工艺品行业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并就如何缩小差距、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出建议。邱云生 (2010) 在《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发展及对策探讨》中对中国民间工艺品行业发展状况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指出该产业面临创新不足、部分产品制作粗糙、技艺继承乏人、部分原材料逐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但这些研究只分析了中国工艺品行业发展现状及与其他国家差距问题, 并未对工艺品行业进行细分, 专门研究编织工艺品行业, 也没有进行实证分析。现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对中国编织工艺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以了解中国编织工艺品行业的现状及国际竞争力水平, 为该行业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2 中国编织工艺品行业进出口现状

2.1 出口占主导, 受经济波动影响大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统计, 1992~2010年来我国编织工艺品的进出口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2002年之前编织工艺品增长速度比较平缓, 1992年到2002年10年间, 出口总额总共增长了56.93%, 但2002年到2008年增长速度加快, 年平均增长率将近20%。金融危机发生后, 2009年出口额下降了28%, 2010年下降到15.20亿美元。相比出口额, 进口额小, 变化不大, 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保持在99.30%以上。可见, 中国编织工艺品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占主导受世界经济波动影响大的行业。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2.2 出口地主要为美国、日本

我国编织工艺品主要出口国家为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以及欧盟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1992年以来出口额排名前5的国家和地区及其所占总出口额的比重如表2所示。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一直都是编织工艺品最重要的出口国, 加总份额平均超过1/3, 中国香港地区也是比较重要的销往地, 但销往中国香港的产品很多都转口到其他国家, 所以中国加入WTO以后, 销往中国香港的数量有所下降, 中国香港地区的销售数量地位被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替代。

2.3 生产相对集中

中国编织工艺品生产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浙江和安徽等省市。山东省的玉米皮编织工艺品产值位居编织品的首位, 是当地外贸出口主要产品之一。南方各省的编织品主要以各种天然草料为原料, 产品以草席最为代表, 例如广东高要草席, 种类繁多向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浙江宁波引进榻榻米用草, 生产草席大量出口日本。2010年编织工艺品出口主要省份统计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2.4 出口产品主要为植物材料编织制品

有必要对中国编织品行业的出口产品结构进行了解, 以此甄别出哪些是主要出口产品, 哪些是次要出口产品。对5类产品在该产业出口总额所占的比例进行计算, 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清晰可见, 植物材料编织的篮筐及类似品 (460210) 是该行业的主要出口产品, 占了出口额的60%以上, 其次是植物材料编织的垫子、席子、席料及帘子, 所占比例平均达到20%左右, 这两种产品加总所占比达到90%左右。可见我国出口编织工艺品主要为植物材料编织制品。

表3我国编织工艺品行业各种产品占出口总额比例 (单位:%)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3 中国编织工艺品行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3.1 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一国出口某种产品金额占世界出口该种产品总额的比重。该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一国某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情况, 其值越大, 竞争力越强。

通过对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数据进行计算, 可以得到该行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情况, 具体见表4。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据联合国商品数据库统计, 我国向来是编织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大国, 出口总金额和数量历年都排在世界首位。我国植物材料编制品 (460120、460191、460210) 的国际占有率都在50%以上, 特别是植物材料编制的席子、垫子、帘子以及篮筐和类似品, 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2010年甚至达到90%的历史高位, 说明我国天然植物编织的国际竞争力很强。而非植物材料编织品 (460199、460290) , 在2008年以前, 市场占有率都相对比较低, 但一直呈上升趋势, 于2008年冲破50%大关, 2009年金融危机后占有率有所下降, 但2010年直线上升达到将近70%。

3.2 出口竞争力

3.2.1 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是净进口还是净出口, 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 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生产效率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劣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TCij表示i国j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 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额, Mij表示i国j产品的进口额。TC>0时, i国j产品为净出口, 表明其生产效率大于国际水平, 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TC<0时, i国j产品为净进口, 表明其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 不具有或缺乏国际竞争力;TC=0时, i国j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 其进出口是为了在国际间进行产品品种交换。TC指数越大, 表明国际竞争力越强。

对我国编织工艺品行业相关产品的TC指数进行计算, 结果如下。

由表5可以看到, 除了2002年非植物材料编织的缏条及类似产品 (460199) 的TC指数为负, 其他年份都为正, 是一个典型的净出口行业。其中, 天然植物编织的垫子、席子、帘子和天然植物编织的篮筐这两种产品的TC指数历年都保持在0.99附近, 非常接近于1, 说明这两种产品进口相对出口来说很少, 出口竞争力极强, 是生产和出口大国。但我国非植物材料的TC指数相对比较低, 特别是非植物材料编织的缏条及类似品 (460199) , 2002年为负值, 2003年开始上升, 但相对其他产品, 国际竞争力比较弱。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3.2.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反映了一国某种产品的出口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高低, 即一国出口总额中某种产品的出口比例相对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种产品的出口比例的大小, 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 能较好地反映所研究产品的相对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RCAij表示i国j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额, Yi表示i国的出口额, 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额, Yw表示世界的出口额。一般认为, RCA≥2.5时, 表示i国出口j产品国际竞争力极强;1.25≤RCA<2.5时, 表示i国出口j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0.8≤RCA<1.25时, 表示i国出口j产品国际竞争力中等;RCA<0.8时, 表示i国出口j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

对我国编织工艺品行业相关产品RCA指数进行计算, 结果如表6。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我国编织工艺品行业的RCA指数, 大部分年份都大于2.5, 说明我国编织工艺品的国际竞争力极强。植物材料的RCA指数高于非植物材料的RCA指数, 可见植物材料编织品国际竞争力大于非植物材料编织品。从变化趋势来看, 植物材料编织品RCA指数逐年下降, 而非植物材料编织品RCA指数呈上升趋势。最后所有产品的RCA指数集中到5~6水平。

3.3 质量和附加值

上面的三个指标是对进出口金额的研究, 只能反映数量上的竞争优势, 除此之外有必要对产品质量及附加值进行研究。

同一类产品的出口价与进口价相比较, 可以间接地反映出该国某种产品的附加价值的区别。通过比较这个指数,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出口商品和国外商品的质量差别有多大。价格比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价格比=出口商品单位价格/进口商品单位价格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相关数据, 计算了编织工艺品行业5类产品的价格比指数, 其中单位价格由进/出口额除以进/出口数量得到。结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以看出植物材料编织的缏条及类似产品 (460191) 的进出口价格比都在2以上, 平均值达到3.8, 说明这类产品有较高的质量及附加值, 并不是完全凭借价格优势。但植物材料编织的垫子、席子、席料及帘子产品 (460120) 的进出口价格比都在1以下, 平均值为0.59, 比外国产品将近便宜了40%,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 该产品的其他指标都居于最好行列, 但价格比却是所有产品中最低的, 可见该种产品的质量及附加值较低, 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其价格优势。植物材料编织的篮筐及类似品 (460210) 的价格比徘徊在1左右, 说明该产品的价格水平跟国际价格水平大体相当。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4 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得出, 中国编织工艺品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占主导、受世界经济波动影响大的行业。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出口产品主要为植物材料编织品, 非植物材料产品出口比较少。经过计算得出国际市场占有率、TC指数、RCA指数都很大, 说明该行业国际竞争力极强, 并且植物材料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大于非植物原料的国际竞争力, 非植物材料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处于逐年上升趋势。但进出口价格比较低, 该行业质量及附加值较低, 国际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价格优势。

针对以上结论和问题, 提出以下建议。

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商品结构提高工艺品的附加值。在发展传统编织工艺品的同时, 要向现代、实用和工业等领域扩展, 与当代科技的发展同步,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和实现市场多元化。我国编织工艺品市场过于集中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扩大传统市场额的同时, 应开拓新兴市场, 着重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调整市场结构、实施多元化的市场战略。

建立有效行业规范, 整顿市场秩序, 防止出现不正当竞争。编织工艺企业可以组建同行业商会, 对违规企业的制裁进行具体的规定, 同业商会可通过制定同类产品“低保护价”和产品开发备案制度等, 严禁假冒伪劣、互相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参考文献

[1]金碚.中国工业竞争力—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

[2]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3]黄鉴, 陆建新等.对我国出口工艺品贸易问题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5, (3) .

[4]邱云生.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发展及对策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10, (4) .

编织工艺 篇7

《毛衫工艺与编织》课程是服装专业设计、制版和跟单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 分4个项目展开教学:横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横机的基本操作、横机面料设计与试织和羊毛衫的编织与缝合,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前课程的考试评价主要由平时表现、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3部分组成, 其中平时表现主要是学生出勤情况、上课表现和作业情况等, 占总成绩的10%;理论成绩主要采取卷面考试形式, 占总成绩的30%;实践成绩占60%, 学生织作品教师测评。这种评价方法主要是教师评价学生, 学生被动接受评价方法, 过分强调对教学与学习效果的考查, 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忽视了教育评价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忽视了促进学生发展等导向与调控功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 有必要采用开放性评价法, 即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评价,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2 网络环境下《毛衫工艺与编织》课程的开放性教学考试评价研究

《毛衫工艺与编织》课程建立了数字化学习平台, 包含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备课笔记、教学PPT、在线测试和试题库等基本内容, 学生课前可在网上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在网上给老师留言, 使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 为下次课作好准备。基于课程网络学习平台, 《毛衫工艺与编织》课程经过改革后, 考试评价采用了开放性教学考试评价方法。

2.1 开放性考试评价方法

网络环境下教学考试评价应该是开放的。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网络环境赋予学习者以新的空间, 彻底打破了学习者与被学习者的界限, 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适合于个性发展的特性。《毛衫工艺与编织》课程学生可以从网上查找流行趋势、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等知识, 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进行面料设计、毛衫设计。因此, 实施开放性考试评价方法, 更能反映学生在校内外生活、学习环境中能够做到的一切, 是网络时代教育的一大特点。

2.2 过程性考核考试评价

考试评价应该是过程性考核, 而不是终结性考核。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追求教学的合作与协商, 使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中求得共同发展。

《毛衫工艺与编织》课程不光考核平时成绩、卷面成绩, 更看重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以及个性化设计, 考核改革为平时成绩占10%, 卷面成绩占30%, 个性化设计占60%。个性化设计指的是学生设计针织面料, 其中工艺设计与作品质量占个性化设计成绩的50%, 创新性占20%, 流行性占10%, 市场潜力占20%。

2.3 允许一个问题有多个答案

考试评价不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允许一个问题有多个答案。对于最终设计考核, 给学生一个主题,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花型, 花型的呈现有多种表达方式:可通过色彩搭配, 可通过组织结构的变化:正反针、移圈等。最终只要设计的面料布面质量好, 无明显织疵, 花型和谐美观, 工艺正确, 就符合要求。

2.4 考试评价应采用开放性评价

考试评价应采用开放性考试评价方法, 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对照评分标准对他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评分标准, 往往轮到自己操作时, 就能根据要求重视得分点, 避免扣分, 而扣分处往往就是操作要求强调掌握之处。因此, 学生在反复的评价和练习中也就掌握了操作要领。学生通过评价老师、同学, 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统一观点及认识, 使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 学会欣赏自己、评价自己。能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修正自己的错误, 弥补自己的不足[1]。因此开放性评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弥补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

3 结语

《毛衫工艺与编织》考核方式改革后,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改变了以往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能利用网络主动和老师同学在网上交流,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编织工艺 篇8

为了保证变截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稳定与可靠,其净形制备工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Li[7]在编织截面尺寸离散变小的预型件时,使截面减小位置所对应的纱线不再参与交织,仅以直线形式附着在预型件表面或内部,编织过程结束后再将未参与交织的纱线剪去。Kostar等[8]制备截面面积连续变小的复合材料时,首先将预型件沿长度方向合理分段,编织至各段终点处时再依次移除适量纱线,即借助截面面积的多次离散变化近似连续变化,固化后的复合材料呈现出渐变的外观。俞建勇等[9-12]将纱线划分为减纱单元和添纱单元,当截面宽度或厚度需要改变时,分别选取至少2列或2行减、添纱单元实施减、添纱操作,从而实现了变截面预型件的净形编织,并给出了三维编织棱锥套与凹腰形棱锥套的净形制备方法。

本实验以四步法方型三维编织工艺为基础,分析了变截面预型件减纱编织的基本原理;以单次减纱变截面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对比外形尺寸相同的整列减纱、两种行单元减纱及切削试件的弯曲性能和失效机制,探讨减纱方案对变截面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具有不同减纱截面间距的两次减纱变截面复合材料,测试试件在两减纱截面中间位置的弯曲性能并对比破坏形态,研究两减纱截面间距改变时试件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

1实验

1.1实验原料

T700 12K碳纤维,东丽公司;Araldite LY1564SP环氧树脂,Aradur 3486固化剂,Huntsman上海有限公司。

1.2试件制备

1.2.1单次减纱及切削变截面试件的制备

采用四步法1×1方型编织工艺在[12×20]的初始阵列内编织预型件,当预型件达到一定长度后,根据图1(a)-(c) 所示的整列减纱及两种行单元减纱方案分别进行减纱操作, 编织阵列变为[12×16]。

图1中为被减纱线,为未被减纱线,列向和行向的数字分别代表纱线所在的行与列,箭头表示移纱的方向。在较小的阵列内继续编织,得到截面宽度减小的整列减纱和两种行单元减纱预型件。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 工艺固化预型件,真空压力为0.075 MPa,树脂与固化剂质量比为100∶34,试件先在60 ℃前固化4h,再在35 ℃后固化24h。

制备切削变截面试件时,首先在[12×20]的阵列内编织等截面预型件并采用相同的固化工艺复合成型,而后将等截面试件切削至与减纱试件具有相同的变截面外观。整列减纱、两种行单元减纱及切削变截面试件各制备5个,所有试件的纤维体积分数均在42%~45%之间,试件外形尺寸如图2所示。

1.2.2两次减纱变截面试件的制备

当每一次减纱的工艺方案确定之后,2个减纱截面的间距便成为影响两次减纱变截面试件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根据图3(a)、(b)所示的减纱方案分别进行第1次和第2次减纱,只是控制两减纱截面之间的纵向距离依次为1-5个花节,从而得到减纱截面间距不同的5种两次减纱预型件, 每种预型件各编织5个。

经过VARTM工艺固化后,所有两次减纱变截面试件的纤维体积分数均在40%~43%之间,外形尺寸见图4。图4中,l′代表两减纱截面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个花节;b′ 代表两减纱截面中间位置的试件宽度,随着l′ 从1花节增加至5花节,b′的平均测量值依次为21.6mm、21.0mm、20.1 mm、18.9mm和18.2mm。

1.3分析测试

1.3.1弯曲性能测试

根据GB/T 1449-2005[13],在美国MTS有限公司生产的MTS810型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三点弯曲实验,跨距长度为176mm,加载压头速度为2mm/min。对于单次减纱试件和切削试件,使截面缩减区域位于加载压头正下方,记录试件在变截面区域的载荷-挠度曲线,每种试件各测试5个样品。计算弯曲强度与模量时,取变截面区域的试件宽度为:

式中:b为变截面区域的试件宽度,b1和b2分别为截面宽度缩减前后的试件宽度。

对5种两次减纱变截面试件进行三点弯曲实验时,将两减纱截面的中间区域置于加载压头正下方,从而测试试件在两减纱截面中间位置的弯曲性能,每种试件测试5个样品。 计算弯曲强度与模量时,将b′的数值带入GB/T 1449-2005给出的公式中。

1.3.2破坏形态分析

弯曲实验结束后,使用Canon IXUS105数码相机分别拍摄3种单次减纱试件、切削试件与5种两次减纱试件的宏观破坏形态,观察断口形貌。

2结果与讨论

2.1减纱编织的原理与操作

由于四步法方型三维编织工艺的周期性与重复性,四步法方型三维编织预型件的结构也具有周期性与重复性,通过结构循环单元的平移与复制可以表达出整个结构[14]。受此启发,变截面预型件的净形编织可以通过结构单元的削减得以实现,即减纱工艺。能够被减掉的最小结构单元称为减纱单元,以运动规律重复的最小纱线阵列为基本单位,可以分为表面和内部单元两种,其中表面单元由1根边纱和与其相邻的2根主体纱组成,内部单元则由相邻行和列内的4根主体纱组成,如图5所示。

保证减纱后可以继续进行四步法编织是减纱工艺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此,改变截面宽度时,编织阵列的每一行都要有减纱单元存在;改变截面厚度时,编织阵列的每一列都要有减纱单元存在,从而使边纱的排列在减纱后仍然规则,四步法运动规律不被破坏。调整减纱单元的排列形式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减纱方案。改变截面宽度时,可以使减纱单元沿所有行的相同列位置连续排列,即整列减纱,也可以使相邻两行内的减纱单元分散排列在不同的列位置,即行单元减纱;改变截面厚度时,既可以使减纱单元分布在所有列的相同行位置,也可以使两相邻列内的减纱单元位于不同的行位置,分别称为整行减纱和列单元减纱。

实施减纱操作时,首先将减纱单元内的纱线从其所在的携纱器上取下,并在预型件的自由端将其剪断。缩减截面宽度时,将所有与减纱单元处在相同行、外侧列的纱线依次沿行方向向内移动;缩减截面厚度时,将所有处在减纱单元相同列、外侧行的纱线依次沿列方向向内移动,填补相应的纱线空缺,编织阵列得以缩小。图6给出了经过3次整行和整列减纱制备出的等壁厚棱锥套织物照片。

2.2减纱方案对单次减纱变截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影响

2.2.1弯曲性能

单次减纱及切削变截面试件的弯曲载荷-挠度曲线如图7所示。由图7可以看出,达到最大载荷前,弯曲载荷均随着挠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地增大,增至最高载荷后,试件发生脆性破坏,载荷急剧下降。整列减纱、行单元减纱1和行单元减纱2试件的弯曲破坏载荷依次为5093 N、6052 N和5845N,破坏挠度集中在5~5.3mm之间。切削试件的弯曲破坏载荷则为3724N,破坏挠度在4.6mm左右。

图8给出了单次减纱和切削试件的弯曲性能计算结果。 整列减纱、行单元减纱1和2以及切削变截面试件的弯曲强度分别为555.9 MPa、660.2 MPa、637.5 MPa和406.3 MPa,弯曲模量依次为60.1 GPa、65.6 GPa、65.9 GPa和43.6GPa,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整列减纱与行单元减纱试件的弯曲性能均显著高于切削试件,且行单元减纱试件的弯曲性能比整列减纱试件更为优异,而两种行单元减纱试件之间的性能差异不大。

切削变截面试件弯曲性能最为薄弱的原因主要有:切削破坏了试件的结构整体性,纤维网络变得松散,同等应力下纱线更易形变或发生抽拔,并且纱线本身的力学性能在切削过程中也有所衰减。整列减纱和行单元减纱试件间的性能差异主要是由于二者减纱结构缺陷分布的疏密不同。整列减纱时减纱单元连续排列,试件局部形成了密集的纱线断头与空隙,易成为力学性能的薄弱区域;而行单元减纱时,减纱缺陷均匀分散分布,因此对弯曲性能的影响最小。

2.2.2破坏形态

图9与图10显示了两种行单元减纱试件在受压面和受拉面的宏观破坏形态。在试件的受压一侧,首先可以观察到基体的塑性变形,当弯曲载荷超过树脂强度时,基体裂纹开始形成并沿锯齿状轨迹逐渐向中性面扩展,锯齿状裂纹的倾斜角基本与对应位置的纱线编织角一致,而后,纱线产生弯曲形变并伴有部分的纤维抽拔,随着载荷进一步增大,碎裂的基体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斑,更多组分纤维从基体中抽拔出来,纱线断裂的数量也明显增多。在试件的受拉一侧,基体裂纹首先出现在拉伸应力最大的外表面,而后沿锯齿状轨迹向中性面扩展。

由于整列减纱试件的弯曲性能较弱,基体开裂、纤维抽拔、纱线断裂等破坏模式会在较低载荷下出现,且损伤程度更加严重。受压面出现了一条基本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裂纹, 断口附近有大量纤维断裂,裂纹上下两侧形成了类似剪切带的破坏区域,在受压一侧的试件边缘也存在纤维的断裂和抽拔,如图11所示。

从图12可以看出,切削变截面试件的弯曲损伤程度最大。受压面树脂严重碎裂脱落,众多纤维从基体中抽拔出来,且拔出长度较长,纤维断裂的数量也比减纱试件更多。 基体裂纹在受拉面上相对无规地扩展,并可以观察到少数的纱线断裂。由于切削对结构整体性的破坏,在试件侧面还可以看到纤维网络的脱散和翘曲。

2.3减纱截面间距对两次减纱变截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影响

2.3.1破坏形态

当两减纱截面的间距为1或2个花节时,虽然压头直接作用在两个减纱截面的中间,但试件在两减纱截面中间区域的弯曲损伤较轻微,在第2个减纱截面附近的破坏则较明显。受压一侧的第2个减纱截面附近首先形成基体微裂纹, 随着弯曲载荷的提高,组分纤维从基体中抽拔出来,并有一部分纤维发生断裂。在受拉一侧的第2个减纱截面附近可以观察到锯齿状基体裂纹,纤维在拉应力作用下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形,从而在试件边缘出现了纤维和基体间的脱粘,如图13和图14所示。

对于两减纱截面间隔3花节的试件,弯曲失效仍然主要在第2个减纱截面附近,但破坏程度比间隔1和2花节的试件小,相反,试件在两减纱截面中间区域的损伤更加明显。 在受压面的两减纱截面中间位置有一条大致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基体裂纹,并存在一定量的纤维断裂。在受拉面的两减纱截面中间位置,可以观察到锯齿状基体裂纹,且试件边缘存在少量的纤维断裂,如图15所示。

当两减纱截面间隔4或5个花节时,试件的弯曲破坏主要集中在压头直接作用的两减纱截面中间区域,第2个减纱截面附近并没有明显破坏。在受压一侧的两减纱截面中间位置,表层树脂严重碎裂脱落,组分纤维从基体中抽拔出来, 纤维断裂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受压一侧的第2个减纱截面附近则形成了基体微裂纹,见图16和图17。

间隔1-3个花节的试件主要在第2个减纱截面附近破坏的原因为:当两减纱截面的间距为1-3个花节时,压头与第2个减纱截面的距离较近,第2个减纱截面承受了较大的弯曲载荷;另外,第2个减纱截面的纱线根数最少,并存在纱线断头、树脂富集区等减纱缺陷,因此,试件在第2个减纱截面的承载能力本身就较薄弱。而当两减纱截面的间距增大至4或5个花节时,压头与第2个减纱截面的距离较远,第2个减纱截面受到的弯曲载荷较小,且第1次减纱后形成的变截面区域到第2个减纱截面已基本过渡完全,因此,间隔4或5花节的试件主要在两减纱截面的中间区域发生破坏。

2.3.2弯曲性能

5种两次减纱试件的弯曲载荷-挠度曲线均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线性特征,对于减纱截面间距分别为1-5个花节的试件,其弯曲破坏载荷依次为2894N、3490N、4371N、5434 N和5472N,弯曲破坏挠度也逐渐变大,如图18所示。

由图19可以看到,随着两减纱截面的间距由1个花节递增至5个花节,相应5种两次减纱试件的弯曲强度依次为292.3 MPa、362.6 MPa、474.5 MPa、631.7 MPa和651.4 MPa,弯曲模量分别为40.8GPa、43.9GPa、55.1GPa、62.5 GPa和63.6GPa。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减纱截面间距由1花节递增至4花节时,试件的弯曲性能也逐渐递增,而当减纱截面间距继续增至5个花节时,试件的弯曲性能则与间隔4花节的试件基本相同。

造成间隔1-3个花节的试件弯曲性能递增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随着减纱截面间距的增大,第2个减纱截面与压头的距离越来越远,受到的弯曲载荷越来越小, 第2个减纱截面对两减纱截面中间区域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其次,第2次减纱后会形成一定量的纱线自由端,当两减纱截面间隔1花节时,这些被剪断的纱线在第1与第2个减纱截面之间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交织结构,纤维网络松散,有效承载能力较低,而随着减纱截面间距的增大,两减纱截面之间形成的完整交织结构相应增加,纤维网络更加紧密,承载能力提高。当减纱截面间距继续增至4或5个花节时,第2个减纱截面受到的弯曲载荷较小,对两减纱截面中间区域的弯曲性能基本没有影响,因此,两种试件的弯曲性能基本相同。由此可见,为了削弱第2次减纱对两减纱截面中间区域弯曲性能的影响,应使两减纱截面的间距大于4个花节。

3结论

(1)减纱单元以运动规律重复的最小纱线阵列为基本单位,包括表面和内部减纱单元两种,保证减纱后编织规律不变是减纱工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改变减纱单元的排列形式,可以设计出整列、行单元、整行、列单元4种不同的减纱方案。

(2)整列减纱与行单元减纱试件的弯曲性能均显著优于切削试件,且行单元减纱试件的弯曲性能比整列减纱试件略高,而两种不同的行单元减纱试件性能差异不大。

用“意外”编织精彩 篇9

一、将错就错, 巧用意外

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 有时精心的预设还不如学生的一句话或一次“错误”的巧妙利用精彩。

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的教学中, 对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有位同学提出质疑:“两边之和不一定要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 等于也是可以的。”教师沉默了片刻, 顺势来个将错就错:“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 我们一起看看, 你说的到底对不对, 好吗?”

生:2厘米、2.5厘米、4.5厘米这样的三条边就可以围成一个钝角三角形。

师:你举的例子是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 可是这个三角形画在黑板上太小了, 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一些, 我们把它们都扩大10倍, 20厘米加25厘米还是等于45厘米。

操作的结果, 这种情况下围出的图形, 两条短的边和第三条长的边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结果证明, 两边之和等于第三条边这种情况是围不成一个三角形的, 如果你能画出三角形了, 也许你的度量存在一些误差, 请你检查一下。

生:老师, 我在度量时有一些误差, 相差一毫米多。

师:这就对了, 每个人在学习数学时都要严谨对待, 这样的学习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课堂上,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或偏差不要简单地予以定调, 而要利用这些意外, 巧妙引导, 使意外与教学流程合拍, 因为每一次纠错的过程可能就是他们进步的起点。在与学生一起分析犯错的原因时, 学生不仅对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明了, 还会对原有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理解得更透彻。

二、利用错误, 因势利导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错误, 暴露其错误的过程, 然后因势利导, 从而生成正误知识的辨析点。这是“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观的体现。

如在教学小数的退位减法时, 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 小数的大小不变。接着板书:45-33.4=, 请学生独立尝试完成。随后教师把学生的一些计算情况写在黑板上:

45-33.4=12.445-33.4=416.6

让学生对此进行辨析讨论。

生1:45-33.4=12.4是错的, 十分位上的4应该是被减数的一部分, 而不是减数上的。也有可能是数位没有对齐。

生2:45-33.4=416.6也是错的, 差都比被减数还要大, 肯定不对, 但我也不知道怎样下手。

师:还有一些同学也觉得无处着手, 老师在这里给同学们提个醒:33.4是一位小数, 根据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小数点要对齐, 如果45也是一个小数就好了。你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大部分学生恍然大悟, 纠正了错误的认识, 这要比教师直接指出错误的效果要好。

教师在面对“意外”时, 要冷静分析, 合理控制, 并及时将之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那么失误便不再让人尴尬, 而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三、把握时机, 引发争论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 就说明他对所学内容有了独立思考, 这是学习的深入, 更是一种进步!教师应把握时机, 鼓励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下面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的一个片段:判断“把一个圆分成两份, 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是否正确。学生中有认为对的, 有认为不对的。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 教师没有马上判断, 而是引导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最喜欢有不同的声音了, 能说说你们的理由, 让大家信服吗?”于是, 小小辩论会开始了。只见正方代表把圆纸片平均分成两份, 问道:“我是不是把这个圆纸片分成了两份?”反方代表点头应答:“是, 是。”正方代表举起其中半个圆, 问:“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纸片的二分之一?”反方:“是, 是呀。”正方当仁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 为什么说不对呢?”此时, 反方同学虽然口称“是, 是”, 但心里并不服气。只见反方代表从圆形纸片上随意撕下一块, 然后举着圆纸片分成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正方回答:“是。”反方接着举起较小的一份, 用挑战的口吻问道:“这是圆纸片的二分之一吗?”事实令正方不得不说:“不是。”至此, 正确的结论显而易见了, 这正是课堂生成的结果。

面对不同的声音, 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争论, 为活的思维提供了条件, 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平等的发言机会和跳出思维旧框框的机会, 从而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

上一篇:IMS应用下一篇:设计与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