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组培快繁

2024-07-27

木薯组培快繁(精选7篇)

木薯组培快繁 篇1

摘要: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BA和NAA诱导木薯茎段外植体的再生植株,进行木薯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MS+BA 4.0 mg/L+NAA 0.1 mg/L的培养基上培养10 d后,诱导出幼芽;丛生芽在MS+BA 2 mg/L+NAA 0.05 mg/L培养基上增殖,增殖倍数达2.57倍;生根培养基选用1/2 MS+NAA 0.2 mg/L为最佳,生根率达100%。该木薯苗移栽成活率达94%。

关键词:木薯,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激素,培养基,影响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又称木番薯、树薯,属大戟科木薯属植物,块根淀粉含量可达25%~35%,享有“淀粉之王”的美称。木薯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而且也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能源作物,已列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1,2,3]。

福建省是我国木薯的一个主要产区,属于粤东—闽西南优势范畴,具有良好的种植基础及发展空间。据统计,全省现有木薯栽培面积约1.67万hm2,主要分布在闽中南、闽西南一带,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长期以来,木薯一般采用成熟的茎段进行繁殖,不仅繁殖系数低、周期长,而且长期种植相同的品种,导致种性退化,产量下降;此外,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冬季种茎贮藏时易受潮腐烂,春季种植时若遇干旱或倒春寒,则会影响种茎的萌发率,大大地影响了木薯优良品种的推广速度。为此,开展木薯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在短期内生产出大量的优质种苗,旨在为加快木薯优良新品种在福建省的辐射推广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木薯采自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木薯种质资源圃。

1.2 试验方法

1.2.1 外植体建立。

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茎段,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切成带2~3节的茎段,在70%酒精中浸泡30 s后,用0.1%HgCl2溶液浸泡消毒10 min,再用无菌水冲洗4~5遍,最后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

1.2.2 丛生芽增殖培养。

选取健康诱导苗,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BA、NAA、GA3等不同浓度组合进行最佳增殖配方筛选试验,具体的浓度组合及处理设计见表1。

1.2.3 生根培养。

以MS或1/2 MS基本培养基,结合不同NAA浓度组合进行诱导不定根的配方筛选试验,具体的浓度组合及处理设计见表2。

1.2.4 移栽。

假植基质为砂壤土+蘑菇土,二者比例为2∶1。

1.2.5 培养条件。

蔗糖3%,琼脂0.7%,pH值5.8,培养室温度(25±1)℃,光照强度1 500~2 000 lx,光照时间10~12 h/d。

2 结果与分析

2.1 木薯外植体的诱导

将消毒好的外植体切成带1~2个腋芽的茎段,接在MS+BA 4.0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上诱导,培养7 d后,茎段的腋芽开始膨大,10 d后萌发生长,30 d后再转入增殖培养基中培养,即可分化出丛生芽。

2.2 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木薯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由于诱导出来的腋芽比较细少,需要一个增殖壮苗的过程,合理的激素组合有利于芽的增殖及壮苗。从表3可以看出,在木薯丛生芽的增殖培养中,BA与NAA的浓度决定其增殖与愈伤组织的生成情况,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增殖率提高,愈伤组织减少;通过添加GA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愈伤组织的生成,但同时也抑制芽的生长。因此,选用BA 2 mg/L+NAA 0.05 mg/L培养基作为丛生芽增殖的最佳配方,既可保证较高的增殖率及芽生长的整齐度,又可避免产生较多的愈伤组织。

2.3 不同培养基对木薯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试管苗的生根诱导效果因培养基、生长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从表4可以看出,在不同组合处理的培养基中诱导,生根效果及长势都很好,生根率达到100%;MS决定着苗的生长势,1/2 MS+NAA 0.2 mg/L培养基配方最有利于木薯试管苗的诱导生根。

2.4 试管苗移栽

待苗长至高5~6 cm、真叶3~4片时,将生根苗搬至炼苗棚,在自然光的条件下培养10~15 d,直至叶片由浅绿转为深绿、细弱茎变粗、根系发达多分叉时,轻轻洗去基部附带的培养基,移栽于砂壤土与蘑菇土比例为2∶1的混合基质中,浇透定根水,适当遮荫,注意通风,保温保湿,每隔7 d喷1次1 000倍多菌灵和链霉素针剂,预防小苗猝倒病,成活率达94%。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木薯组培的增殖阶段,BA和NAA的浓度影响试管苗的增殖生长及愈伤组织的生成,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增殖率提高,愈伤组织减少,通过添加一定浓度的GA3,可有效减少愈伤组织的生成,但其原理和添加量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4,5,6,7]。木薯耐旱耐瘠、抗性强、淀粉含量高,是一种重要的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同时也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能源作物。因此,木薯作物的大力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和能源稳定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振敏,吴页宝,胡平华,等.木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09(10):45.

[2]卢庆南,陆宇明,莫彬,等.广西木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12):66-68.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J].中国热带农业,2010(6):4-5.

[4]姚庆荣,郭运玲,孔华,等.影响木薯芽器官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10(30):16781-16783.

[5]李斌,黄永才,覃剑峰,等.多效唑在木薯组培苗诱导生根的应用[J].广西热带农业,2008(3):4.

[6]王润珍,张燕玲.木薯良种———“南植188”的组培快速繁殖研究[J].广西植物,1991,11(4):324-327.

[7]尹彩霞,乔爱民,张鹏,等.不同基因型对木薯胚状体诱导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09-15710.

木薯组培快繁 篇2

连钱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用连钱草无菌茎尖为外植体进行快速繁殖,分别诱导、分化、生根形成再生植株进行快速繁殖,并移栽成活.结果表明在MS+6-BA 1.5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效果最佳.在MS+IBA1.0 mg/l+KT 1.0 mg/L培养基中根的诱导率为100%.

作 者:韩素菊 黎云祥 杨子松 姜天亮 李尤 HAN Su-ju LI Yun-xiang YANG Zi-song JIANG Tian-liang LI You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环境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四川,南充,637002刊 名:广西植物 ISTIC PKU英文刊名:GUANGXI ZHIWU年,卷(期):26(3)分类号:Q943.1关键词:连钱草 组织培养 快繁 Glechoma longituba tissue culture rapid propagation

高山杜鹃组培快繁技术 篇3

高山杜鹃通常无种子, 主要靠扦插繁殖, 而扦插繁殖受母株材料和繁殖季节的影响, 往往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高山杜鹃的繁殖, 具有繁殖速度快, 不受季节影响等特点, 对于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组通过引进高山杜鹃品种,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种苗快速繁殖研究, 经过三年的试验, 基本上可以实现高山杜鹃种苗的规模化生产。

一、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为25℃左右, 每天12~14小时光照, 光照强度为1 500~2 500勒克斯 (Lx) 。

二、培养基的制备

先将植物生长需要的MS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激素配制成母液, 按照所需培养基配方进行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分装到清洗干净并通过高温烘干的玻璃瓶中, 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20分钟后, 取出冷却待用。

1. 茎尖诱导分化丛生芽培养基

R ead+ZT1.0 mg/L+N AA 0.1mg/L

2. 增殖培养基

R ead+ZT 0.5mg/L+N AA 0.1mg/L

3. 生根壮苗培养基

1/4 MS+TDZ0.5mg/L+IAA 0.5mg/L+GA31.0mg/L+活性炭1.5g/L

三、培养程序

1. 取材

选取长势良好的高山杜鹃茎尖作为外植体。

2. 接种

外植体在加有适量洗衣粉的水中浸泡10分钟, 再用流水反复冲洗干净, 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0%酒精消毒10秒, 取出用无菌水冲洗2次, 再用0.1%升汞消毒5分钟, 用无菌水冲洗4~5次, 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将外植体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

3. 生长分化

60天左右形成丛生芽, 90天后丛生芽生长明显加快。

4. 增殖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将丛生芽分割成直径1cm的小块, 然后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

5. 生根壮苗培养

将增殖培养基上形成的高2cm的粗壮苗分株, 扦插于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0天后, 在切口处长出辐射状的不定根。生根阶段, 为了使生根苗生长健壮, 尽快地适应移栽环境, 要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一般控制在3 000~5 000勒克斯 (Lx) , 这样生根多且粗壮, 植株生长均衡, 株型较好。

四、试管苗的移栽及管理

当苗基部诱导出3条左右不定根且根长达到2cm时, 将培养瓶薄膜掀开并移到温室条件下炼苗3天, 再将培养苗从培养瓶中取出, 并洗净根上附着的培养基, 移栽于消毒后的基质穴盘中 (1份珍珠岩+1份泥炭土) 。晴天应视天气情况覆盖遮阳网遮荫, 温度控制在20~25℃, 环境湿度≥85%。当苗有新叶长出, 可适当追施浓度较低的复合肥。一段时间后, 就可将苗移栽上盆, 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五、质量标准及调控技术

高山杜鹃组培苗质量标准为:苗高5cm, 叶6~8片, 主茎粗0.2~0.3cm, 根3~5条, 根长2cm, 叶色深绿, 叶片肥厚, 无病虫害。对叶片发黄、细弱或无根苗, 应予淘汰。

马蓝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外植体为马蓝植株嫩梢, 由独山县甲里镇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消毒。

将采回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外植体嫩梢剪去叶片, 用洗衣粉清洗干净, 置于流水中冲洗0.5~1.0 h, 无菌水冲洗2次, 在超净工作台上 (经紫外光灭菌30 min) , 用75%酒精浸泡30 s, 无菌水冲洗2次;再用0.15%的Hg Cl2浸泡10 min, 无菌水冲洗5次;用灭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 将外植体切取0.5~1.0 cm的茎梢和带腋芽茎段, 接种到经过高温灭菌含有不同激素用量和配方的诱导培养基中。

1.2.2 培养基。

以不同浓度的MS为基本培养基, 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的, 添加不同种类、浓度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蔗糖20%~30%, 琼脂0.5%, p H值5.8, 设置不同浓度、配比处理 (表1) 。

1.2.3 培养条件。

培养室温度20~25℃, 光照强度2 000~3000lx, 光照时间12 h/d。

1.2.4 移栽。

当生根幼苗根长至1 cm以上时, 在室内打开瓶盖炼苗3~5 d;将生根植株从瓶中取出, 洗净根部粘附的培养基, 栽植于装有砂质壤土的营养袋或苗圃地中;浇透水, 搭小拱棚覆盖塑料膜保湿, 每隔2~3 d少量浇水, 以保持土壤湿润。当幼苗长出新叶后缓慢增加光照, 降低湿度, 直至完全见光, 然后进行常规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植体的诱导

马蓝嫩梢可不经过愈伤组织直接诱导丛生芽,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组合丛生芽诱导率不同, 生长表现不同。从表1可以看出, 1/2 MS培养基的诱导效果优于MS培养基, 其中以1/2 MS+6-BA 0.3 mg/L+IBA 0.4 mg/L+MAP 200 mg/L的培养基 (含蔗糖20 g/L、琼脂5 g/L, p H值5.8) 的诱导效果最好, 诱导率达90%。接种7 d后顶端抽出新芽, 腋芽开始萌发;培养40 d后, 分化出的丛生芽长势好、伸长快、易于分切, 便于进行继代培养。

2.2 继代增殖培养

因初代诱导培养获得的试管苗数量有限, 还需经过多次继代增殖培养以获取大量增殖的无性材料, 达到快速无性繁殖的目的。在继代增殖培养中, 芽的增殖速度是离体快繁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增殖速度快在生产中才有应用价值, 决定增殖速度的最主要因子是材料本身的生理生化状态, 外植体的生理生化状态可通过适当的生长调节剂去调节, 也可通过及时继代培养得到改善。激素的浓度和种类对接种的芽分化出芽、伸长和生长情况的影响比较明显。不同浓度6-BA对芽增殖的效果不同, 随着6-BA浓度的增加, 芽的增殖倍数不断增加, 芽的长度则表现为随浓度升高而降低, 壮苗效果在减弱, 芽体生长受到抑制, 部分芽苗出现玻璃化的现象 (表2) 。

将诱导出的丛生芽切成0.5~1.0 cm的茎梢和带腋芽茎段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生长调节物质的芽增殖培养基上, 1周后基部开始膨大, 茎段叶腋处萌发出多个侧芽。结果表明:芽的增殖倍数还与芽的长度有关, 芽越长腋芽越多, 增殖倍数也越高。因此, 选择分化率为100%、增殖倍数达5.6倍的MS+蔗糖30 g/L+6-BA 1.0 mg/L+NAA 0.2 mg/L+MAP100 mg/L培养基作为丛生芽增殖的最佳配方, 既可保证较高的增殖倍数, 又可降低芽苗的玻璃化。

注:蔗糖为30 g/L, 生长素IBA如同表1也做了不同浓度的继代增殖试验, 效果略差于NAA。

2.3 生根培养

将丛生芽中株高2 cm以上的单芽剪下, 切割成1.5~3.0cm的茎梢和带腋芽茎段, 置于含不同浓度生长素和MAP的培养基上诱导生根。从表3可以看出, 芽苗在5种不同的生根培养基上均能诱导生根, 其中以1/2 MS+蔗糖20 g/L+IBA 0.6 mg/L+MAP 20 mg/L的培养基效果最好, 接种8 d左右开始生根, 15 d后生根达高峰, 20 d后根系发育良好, 每株苗有5~13条根, 根长1~3 cm, 生根率可达100%。

注:蔗糖为20 g/L。

2.4 炼苗移栽

试管苗生根培养20 d左右植株形成完整根系后, 在散射自然光下炼苗3~5 d, 即可移栽到经过土壤消毒剂消毒的苗圃中, 移栽后用1 000倍多菌灵叶面喷施灭菌。成活率达95%以上, 期间除注意保温、保湿、适当遮荫外, 土壤湿度不宜太大, 避免幼苗死亡。

3 结论与讨论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MS培养基, 培养基中外源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及不同的配比组合对植物外植体的诱导及分化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 人们广泛地把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运用于组培中, 两者的比例决定着根和芽的分化。一般来说, 当其比值高时, 有利于长根, 低时有利于长芽, 中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本试验针对马蓝的诱导、增殖、生根等不同阶段的培养目的, 选用不同的生长调节物质细胞分裂素6-BA、生长素NAA和IBA、赤霉素GA3, 又根据马蓝苗期需氮肥较多的特点, 添加MAP和LH含氮量高的营养剂, 附加蔗糖20%~30%, 琼脂0.5%, p H值5.8以不同浓度的MS为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 设置不同浓度、配比处理50余种, 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 从中找出适合马蓝不同阶段培养的最隹培养基。试验表明, 马蓝嫩梢组培诱导比较易分化出芽, 可不经过愈伤组织直接诱导丛生芽, 再通过反复切割试管苗茎段, 并利用其腋芽萌发形成再生植株及基部膨大出现丛生芽, 可达到快速无性繁殖的目的。由于这种方法不经过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阶段, 因而可避免培养过程中所导致的性状变异, 可成功培育出马蓝植株, 并应用于生产。研究发现, 移植到田间的马蓝组培苗基部萌芽能力强、生长整齐旺盛、叶色浓绿, 降低了生产上单位面积的用苗量, 获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李秋菊.冬季栽培马蓝正当时[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6, 9 (11) :30-31.

[2]榻雪梅.南板蓝根的现状与后市预测[J].中国现代中药, 2008, 10 (8) :42-43.

[3]张丽梅, 陈菁瑛, 陈熹.马蓝未成熟种子的组织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 43 (3) :521.

[4]张良彪, 罗春梅.浅议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2) :56-59.

[5]刘杰, 韩晓弟, 汤银川, 等.海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19) :8860-8862.

檫木组培快繁试验 篇5

目前,檫木的繁殖为种子繁殖,严重地制约其发展。本研究对檫木的组织培养繁殖进行了初步的试验,希望能为檫木的高效、快速无性繁殖做点有益的探索。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外植体材料来自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树木园,树龄20 a以上的檫木基部萌条,2008年4~5月采样3次。

1.2 试验方法

1.2.1 材料的处理。

材料的处理和灭菌方法见参考文献[2]。

1.2.2 诱导和增殖培养试验。

檫木的诱导和增殖培养试验见参考文献[2]。

1.2.3 檫木的生根培养试验。

切取增殖苗,苗高3 cm以上的粗壮芽苗,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上,3个重复,每个重复20瓶,每瓶接种4~6颗芽苗,计算生根率。

培养条件:温度25(±2)℃,光照时间14 h/d,光照强度1 500~2 000 lx。

基本培养基:p H值5.8~6.0,蔗糖30 g/L,卡拉胶,灭菌温度121℃左右,灭菌时间18~20 min。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植体的诱导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BA和IBA进行诱导培养试验,每组20瓶,3个重复,每瓶接种一个芽,计算平均诱导率。实验结果见表1,从结果可以看到,6-BA对诱导培养起主导作用,影响比IBA明显,培养基中6-BA浓度为0.5~0.8 mg/L时,诱导率75%左右,效果较好。

2.2 檫木的增殖培养

增殖培养初期,叶片肥厚,茎干膨大,组织疏松等植株生长发育异常现象较重。经过多轮继代培养后,植株生长转为正常状态。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BA,IBA或NAA分别与6-BA组合,每个对照20瓶,3个重复,计算平均增殖倍数。

培养基6-BA与IBA组合增殖培养试验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培养基的IBA浓度对增殖的影响不明显,当6-BA浓度过低时,芽苗长势较差。当浓度超过0.5 mg/L,随着浓度的增加,增殖效果不明显,浓度0.5~0.8 mg/L之间效果较好,增殖倍数可达4.2,苗的生长状态也好,比较粗壮。

培养基6-BA与NAA组合增殖培养试验结果见表3,增殖效果不如6-BA与IBA组合,表现为基部愈伤增多,长势弱。

2.3 檫木的生根培养

以MS和1/2 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加入NAA,IBA,IAA,各自浓度分别为0.1、0.2、0.5、0.8、1.0 mg/L,蛭石+营养液生根培养试验,暗室培养对照实验,都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其中,1/2 MS+IAA 0.1~0.2mg/L中生根培养,生根率33%。

3 讨论

3.1 檫木的增殖培养

在檫木的增殖培养中,比较了2种生长素IBA和NAA分别与6-BA组合的应用效果,IBA比NAA更有利于芽苗的增殖和生长,细胞分裂素6-BA起主导作用,在MS+6-BA 0.5 mg/L+IBA 0.1 mg/L中培养,增殖倍数可达到4.0,芽苗长势较好。

在用诱导的不定芽做增殖培养的过程中,出现多数植株叶片肥厚,茎干膨大,组织疏松的生长不正常现象,但是,经过数轮继代培养后,芽苗生长正常,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目前还不清楚。

3.2 檫木的生根培养

分别用添加IBA、NAA或IAA的MS或1/2 MS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实验,蛭石加上述营养液(培养基配方中去除卡拉胶)生根试验,生根的暗培养试验,结果都很不理想,生根率十分低。

有关檫木的组织培养文献报道极少,本文对檫木的组织培养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结果难以让人满意,特别是生根培养,生根率极低,还有待做进一步研究。檫木是重要的造林树种,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孙其华.檫木育苗及栽培技术[J].安徽林业,2007(2):26.

落新妇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采用引种驯化成功的落新妇种子作外植体,再以此培育的无菌落新妇植物的叶片进行组培试验。

1.2 试验方法

1.2.1 外植体消毒。

将落新妇种子处理后,在培养的培养中,10 d后观察不同培养基中种子的污染情况。把无病虫害的落新妇种子在20℃左右温水浸泡30 min,浸泡洗洁精30 min(同时流水处理)[1],在操作台紫外灯处理30 min,无菌条件下用75%酒精溶液浸泡10 s,无菌水冲洗1~2 s,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5.5 min,取出用无菌水冲洗2~3次,用消毒滤纸吸干后切块,均匀撒种于培养基上,污染率最低。

1.2.2 外植体培养。把种子放在培养基上25 d后,将长成的小苗进行转接、扩繁。

1.2.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以MS作为初代培养、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的基本培养基,然后在培养基中加入蔗糖30 g/L和琼脂7.2 g/L。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3000 lx,光照时间12 h/d,p H值均为5.8。

1.2.4 初代培养。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0.5、1.0、2.0 mg/L)、2,4-D(0.1、0.2 mg/L)进行组合,每种培养基接种30个外植体。

1.2.5 增殖培养。

在增殖培养基上接种诱导出来的芽,附加不同浓度的6-BA(0.3、0.5、0.7、1.0 mg/L),2,4-D 0.1 mg/L,每种培养基分别接种30瓶,观察记录增殖效果。

1.2.6 生根培养。在1/2MS培养基上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NAA(0.1、0.5 mg/L)与2,4-D(0.1、0.5 mg/L)进行诱导生根,并在生根过程中进行比较,观察试管苗生根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消毒方式对外植体的影响

在落新妇种子处理后10 d后观察不同培养基中种子的污染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把无病虫害的落新妇种子在20℃左右温水浸泡30 min,浸泡洗洁精30 min(同时流水处理),在操作台紫外灯处理30 min,用75%酒精溶液浸泡10 s,0.1%升汞溶液处理5.5 s的处理污染率最低,仅为14.28%[3]。

2.2 不同激素配比对芽诱导的影响

在落新妇叶片芽诱导过程中,叶片均可在15 d左右形成愈伤组织从而诱导出芽。从表2可以看出,A3培养基(MS+6-BA 0.5 mg/L+2,4-D 0.1 mg/L)芽诱导率明显高于其他,且芽生长健壮、叶色绿。

2.3 芽的增殖

从表3可以看出,当6-BA分别为0.3~1.0 mg/L时,添加0.1 mg/L的2,4-D,芽均能增殖,增殖倍数在4.5倍以上。从芽苗的增殖倍数、苗的长势等综合因素考虑,最终试验得出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2,4-D 0.1 mg/L(图1)

2.4 生根培养

将1~3 cm高的落新妇试管苗接种于添加0.1、0.5 mg/L的NAA或0.1、0.5 mg/L的2,4-D的1/2 MS培养基中,15 d开始生根,25 d进行观察。从表4可以看出,0.5 mg/L的NAA较低浓度(0.1 mg/L)的效果好,能缩短试管苗生根时间,根粗壮。而0.1、0.5 mg/L的2,4-D生长的根系一般(图2)。

2.5 试管苗移栽

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应将试管苗放在自然光下炼苗2~3 d,洗净小苗的根部,移栽在腐殖土的苗床上,注意遮荫保温,成活率一般可达到80%以上。

3 结论与讨论

蒙古莸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篇7

蒙古莸具有较高的科研及经济价值, 由于放牧破坏, 加之人工砍伐烧柴, 使之种群数量日益减少, 种子较难获取。本研究进行蒙古莸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一方面填补国内蒙古莸组培方面无研究的空白, 另一方面对稀有种起到保护繁育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蒙古莸新梢于2015年8月采自亿利资源集团沙旱生态科技园智能温室苗床区, 为一年生树上的当年生嫩枝, 将嫩枝剪成10 cm的小段, 清水冲洗干净后备用。

1.2 试验方法

1.2.1 培养基制备。

选取4种配方不同的培养基作为诱导培养基, 以MS为基础培养基, 各培养基中均添加30 g/L蔗糖、7g/L琼脂, 培养基p H值在分装前调至7, 培养基在分装后放在121~123℃的条件下灭菌20 min。4种培养基配方如下:MS+1.0 mg/L 6-BA+0.5 mg/L NAA (M1) 、MS+1.0 mg/L 6-BA+0.3 mg/L NAA+0.01 mg/L GA (M2) 、MS+1.5 mg/L 6-BA+0.3 mg/L NAA+0.02 mg/L GA (M3) 、MS+0.5 mg/L 6-BA+0.5 mg/L NAA (M4) 。

选取4种配方不同的培养基作为增殖培养基, 各培养基中均添加30 g/L蔗糖、7 g/L琼脂, 培养基p H值在分装前调至7, 培养基在分装后放在121~123℃的条件下灭菌20min。4种培养基配方如下:

1/2MS (S1) 、MS (S2) 、1/2MS+0.1 mg/L 6-BA (S3) 、MS+0.1mg/L 6-BA (S4) 。

1.2.2 外植体的建立与启动培养。

取新抽生的未木质化的嫩茎作为外植体, 从叶柄处剪去叶片, 再用蒸馏水冲洗4~5遍, 浸泡在蒸馏水中, 移到超净台上, 在75%酒精中浸泡30 s, 再用0.1%氯化汞溶液浸泡9 min, 其间不断震摇, 使材料和消毒液充分接触, 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 将新梢分别剪成带1个腋芽的茎段, 接种到4种诱导培养基中, 每瓶接种1个茎段。然后放在培养室中培养, 要求温度24~26℃, 光周期12 h, 培养室光照强度2 000 lx, 每天光照13~15 h。接种30 d后, 调查外植体的启动生长状况。每个处理分为3组, 每组80瓶[6]。

1.2.3 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

选取启动培养基成活率高且玻璃化率低的一组组培苗, 将初培养的健壮瓶苗植株切成每段含1~2个腋芽的茎段, 转入以上4种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 观察其生长状况。每个处理分为3组, 每组50瓶。

1.2.4 瓶苗矮化促壮。

以MS为基础培养基, 分别加入10、20、30、40、50、70 mg/L 6种不同浓度的矮壮素, 每个处理分为3组, 每组30瓶。将生长情况基本一致的蒙古莸组培苗转接至6种培养基中, 观察生长情况。

1.2.5 瓶苗的驯化移栽。

将生长60 d的组培苗和生长30 d的组培苗同时进行炼苗, 闭瓶炼苗5 d左右, 移栽前2~3 d开盖炼苗, 每天对瓶苗喷水1次, 以保持瓶内足够的湿度。3 d后取出组培苗, 用清水洗净根上的培养基, 分别栽入用MS营养液与蛭石基质按1 L∶1.5 kg的比例混合的基质和温室裸地栽培区。栽后用棚膜遮盖进行保温、定时喷水保湿。待幼苗开始生长后揭去棚膜。蛭石基质栽培苗30 d后移入温室裸地栽培区, 定期喷水。每个处理分为3组, 每组30株。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植体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诱导分化效果

由表1可知, 同一新梢的外植体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成活率及玻璃化率明显不同, 处理M3诱导蒙古莸外植体成活率高达96.77%, 且玻璃化率只有20.00%;其次是处理M1, 成活率高达81.25%, 且玻璃化率为26.92%;处理M2、M4成活率在55%~70%, 但其玻璃化率较高。因此, 培养基M3可作为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

2.2 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蒙古莸生根的影响

试验表明, 蒙古莸的增殖培养与生根培养可在同一培养基下进行, 且蒙古莸在增殖培养过程中无愈伤组织出现, 可大大加快繁殖速度, 降低生产成本。由表2可知, 将瓶苗放到增殖培养基中, 7 d左右开始生根, 4种增殖培养基中, 以1/2MS为基础培养基的S1、S3生根率较低, 都在5%以下;以MS为基础培养基的S2、S4生根率较高且以培养基S2为最好, 可作为增殖生根的最佳培养基。

2.3 矮壮素梯度试验结果

由表3可知, 矮壮素的加入, 对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越高, 株高迅速下降。矮壮素的浓度从0~40 mg/L, 平均株高逐渐变小, 但浓度从30 mg/L开始植株叶片开始发育不良;矮壮素浓度在50、70 mg/L时株高明显降低且生长缓慢, 矮而不壮, 此时植株的上部及叶片发育不良。因此, 高浓度的矮壮素, 不利于蒙古莸的矮化促壮。附加20 mg/L矮壮素的生根培养基, 苗矮壮, 叶片肥厚, 起到矮化植株的作用, 为后期无菌苗的移栽成活提供了保障。

2.4 不同移栽方法及苗木质量对移栽效果的影响

根据观察结果, 蒙古莸组培苗的缓苗期为5~8 d。蒙古莸炼苗后成活率为90.68%, 显著高于未炼苗处理 (72.31%) 。将生长30 d炼苗后的蒙古莸组培苗栽入蛭石基质中成活率较高, 成活率可达到88.89%, 而直接移栽至大田里成活率很低, 只有10%~20%;生长60 d的组培苗在基质及大田中成活率都很低。总体来看, 蒙古莸组培苗生长30 d经过炼苗后先移栽到基质里进行培养, 可大大提高成活率。

3 结论

优良的快繁体系是利用组织培养实现工厂化育苗的保障, 在组织培养中无菌苗的建立是组培快繁的基础, 而外植体的快速启动是再生体系建立的关键。因此, 用培养基MS+1.5 mg/L 6-BA+0.3 mg/L NAA+0.02 mg/L GA+30 g/L蔗糖+7g/L琼脂, p H值=7.0培养后诱导分化效果最好, 适合作为启动培养基;继代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中使用MS培养基较为合适, 生根率也较高;培养基MS中加入20 mg/L矮壮素矮化促壮效果最好, 可为后期无菌苗的移栽成活提供保障;蒙古莸组培苗生长30 d经过炼苗后先移栽到基质里进行培养, 成活率可达85%以上。

移栽驯化是工厂化育苗能否成功的关键, 优质的苗木是移栽成活的关键, 因此在基质内移栽成活较高外还需摸索其他移栽方法, 提高移栽成活率, 达到工厂化育苗的要求。

摘要:以蒙古莸一年生树上的当年生嫩枝作为材料, 研究了诱导、增殖、分化、生根培养基筛选、移栽等组培快繁技术, 旨在为蒙古莸工厂化育苗奠定技术基础。结果表明:蒙古莸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3 mg/L NAA+0.02 mg/L GA;最适增殖扩繁及生根培养基为MS, 且培养基MS中加入20 mg/L矮壮素矮化促壮效果最好;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可达85%以上。

关键词:蒙古莸,组培快繁,移栽

参考文献

[1]王晓江, 李爱平.生态灌木蒙古莸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经济价值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20 (2) :191-194.

[2]郭春燕.蒙古莸生殖生物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3]谢乾瑾.蒙古莸抗旱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1.

[4]李勃, 高鸿永.基质和沙土不同配比对蒙古莸容器苗生长的影响[J].草原与草业, 2015, 27 (1) :54-56.

[5]高建平.蒙古莸的胚胎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上一篇:英语阶段性测试形式下一篇:设计师的中国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