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国情(共4篇)
基本国情 篇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六十华诞。在这60年里,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 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 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面对辉煌的成就, 我们要保持清醒冷静, 认清中国依然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国情, 把握当前我国新的阶段性特征。这是我们取得辉煌成就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立足点。
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 国内方方面面洋溢着对辉煌成就的骄傲与自豪;国际上不时传来对中国的溢美之词和救世界于危机的殷殷期盼。
从国内来看我们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过60年的努力, 中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伟大跨越。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工厂”;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5.29亿吨, 粮食自给率高达95%;新中国成立以来, 全国公路长度增长约38倍, 铁路增长约3倍, 民航里程增长200多倍。城镇人口比重从1949年的一成提升到现在的近五成, 城市的数量增长了6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以来, 人均存款增长约1万倍,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约150倍,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约100倍, 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了约60倍;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对外开放, 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外贸出口额60年增长2600倍, 中国已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第二大国家;打破僵化, 经济体制不断创新,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0年间, 中国为人类社会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巨大变迁, 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 造就了令世界瞩目的“东方奇迹”。
从国际上看,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经济的重大推动力, 中国取得的成就得到了世界高度赞赏。世界经济每年增长4%, 中国就为世界经济贡献了25%的增幅。在世界经济深陷衰退中, 200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7.1%这样引人注目的增长速度, 成为世界经济十强中唯一在最近几个月里恢复强劲增长的国家。许多分析家认为中国可以帮助带动世界其他国家走出低谷。G2概念的始作俑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说, 之所以有G2这种想法, 是因为美中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国家关系, 两国理应共同行动, 决定世界问题。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结束后, 一些海外媒体评述说中国和美国要组成G2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财长盖特纳联合撰文指出, 美中必须加强合作, 因为现在“很少有国际问题美中能够单独解决, 很少有问题美中一起不能获得解决。”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共同撰文指出, 当前世界经济依赖于G2, 只有中美两国调整结构共同应对危机, 才能重塑世界的经济。
二
在充分肯定成绩和面对国际上的高度赞赏的时候, 我们要保持清醒认识。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 是因为我们党立足于基本国情, 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 是我们取得辉煌成就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立足点。
我们党在上个世纪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这个阶段大约一百年, 将持续到本世纪中叶。
邓小平在谈到我国社会主义时说, “搞社会主义, 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 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 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 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 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 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经过改革开放30年, 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还没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还没有充分体现出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 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 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 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 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
目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了很大变化, 与经济紧缺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
比如:我国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第一, 人均GDP排名仍在百名之后;经济总量排位居世界第三, 总量比重却只占全球6.4%左右, 约为美国四分之一;经济多年快速增长的背后, 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 付出了收入分配差距相对拉大的代价;外汇储备迅猛增长, 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引发了流动性过剩及庞大的外汇储备投资经营风险等问题;钢产量世界榜首, 但存在着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铁路里程亚洲第一, 但运力不足“一票难求”问题仍然突出;粮食生产连续6年大丰收, 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2009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新车市场, 但中国自身尚没有一个世界级自主汽车品牌, 核心和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
十七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做出了科学的概括。报告指出,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 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 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 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 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 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 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 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表明, 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 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 在充分肯定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同时,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 就是因为我们牢牢把握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同样, 我们只有继续立足于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 同时又紧紧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才能在辉煌成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制定和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争取更辉煌的成就。
编辑你好, 很高兴你们能采用我的稿件。请邮寄给我用稿通知, 请用航空快寄, 费用我自付。版面费500元随后通过建设银行汇去。
基本国情 篇2
1、能够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符合我区教学课改的新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念;
2、板书设计能够体现知识点间的联系,能够突出重难点;
3、贴近中考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能够选取典型的符合教材的中考考题,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1、在课堂活动中仍有一些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教学活动,以后的教学应多关注这部分学生,教学面对所有的学生,让全体学生一同成长;
2、教学应创造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多的平台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3、体现新课堂教学理念的模式有了,但只是流于形式;
4、在小组交流展示过程中如果本小组展示后没有补充的情况下再请其他小组展示,就更能体现小组合作;
5、教学时间安排上前松后紧,内容安排紧凑过多,重点没有突出,没有真正得到突破,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6、在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上比较牵强,需要加强过渡语言的表达;
7、中考考题的选取存在重复,应该选取典型的,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充分挖掘中考题中涉及的知识点,从而更好地巩固知识点;
8、提高对教学板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教学板书的书写;
9、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下功夫;
10、讲课的语速上应该平稳缓和、这样也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基本国情 篇3
新人教版高一政治教材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整课中乃至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在解决、处理民族问题上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该制度的落实切实关系到我国利益,特别是民族之间的关系。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贯彻落实合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上一次课的延续和巩固。本框总共分三目,第一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第二目“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从四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明确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二、学情分析
由于河源市东源县本地有个畲族民族乡,所以讲民族方面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抽象的问题就具体化了,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上次课学习了民族关系,学生对民族和民族问题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时事关注度高,乐于思考,课堂气氛往往较为活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还不够扎实,仍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因此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
三、设计理念
《政治生活》以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为基础,特别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学这门功课的指导思想是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探索—研究—运用”的因果层次关系去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目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通过“走进西藏”“了解西藏”两个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分析归纳能力;通过“高原思考”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通过“东江学子精神”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西藏之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明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自觉维护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五、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西藏自治区的资料。
六、教学流程
(一)课前读书
上课前3分钟和课上前3分钟读书,起到预习的作用。并指导学生找出本课的知识提纲和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
(二)新课导入
自学导引P76~79: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法律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权?
4.为什么我国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讲授新课
教学活动1.(课件投影):
1.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
展示我国地图,从地图中发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方特点;播放链接视频(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归纳出: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该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什么?
学生讨论思考,并完成回答。
(课件投影):学习成果展示
即时练习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为什么?)
教学活动2.(课件投影)
(走进西藏)展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之一的西藏自治区美景,创设情景,随着轻松的歌声《坐上火车去拉萨》,坐上火车去西藏旅游。
(设计意图:本课,我采用带领学生“坐着火车去西藏旅游”的方式改变以往的传统的说教式教学,给学生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去西藏自治区旅游”这话题马上会冲击学生的感觉神经,把他们的兴趣调动起来。)
(了解西藏)
高原回声:你知道西藏的过去吗?
高原新貌:经过50多年发展的西藏,现今面貌又如何?
高原贡献:西藏人民为新中国建设作出的贡献有哪些?
高原憧憬:美丽的西藏哪些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
(学生小组探究、谈论并成果)
探究问题一: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是什么?
(1)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2)“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3)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
探究问题二:通过同学们的小组合作成果展示,说明为什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学生小组探究、讨论并总结成果)
(设计意图:理论课教学一直忌讳“满堂灌”却又常常会陷入其中。所以,我使用较为通俗的概括性框架,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融入在一起。这主要体现在目前我校政治科组实行的以知识网络的构建来统领主要教学这一环节上,从而使学生有整体知识概念,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成果和探究问题,结合本地实际,使学生通过实例更深刻全面地把握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即时练习(练习题略)
4.知识拓展
怎样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如果你是一位藏民,你认为西藏今后该从那些方面发展?
(2)如果你是自治区的干部,你会从那些方面来发展西藏?
(3)如果你是党中央或这国家中央机关,你会为西藏的发展做些什么?
(4)如果你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家,你又会如何为西藏发展尽力?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以上四个问题,学生更能从不同角色出发,全方位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感情上更容易接受并坚持和完善这一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明白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自觉维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四)反馈训练与课后作业
反馈训练:与本框题有关的时政热点题和一两道近年高考选择题。(略)
(设计意图:查缺补漏,巩固知识,题量不需要多。)
七、板书设计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为什么?)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
(四)坚实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怎么样?)
八、教学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在于和时事热点的结合,通过相关时事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学生对时事政治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形成学生爱学、老师爱教的和谐局面,也符合高考的方向。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篇4
一、学习目标
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2、进一步巩固本课的基础知识;理解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指导思想的关系
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我国的基本国情(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国家的根本任务(重点)
三、自学探究
知识点一: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结合八年级的历史知识,感受中国的力量,能够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多方面感受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和作用。试举例:
1)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2)在国际经济舞台上: 3)在国际文化舞台上 归纳总结出:
1)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2)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2、阅读教材上33页绿色框里的资料,分析1)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哪些差距? 知识点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结合我国建国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1)谈谈你会有什么感受?
2)这些重大成就体现里什么?
3)这些重大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
2看到祖国日益腾飞的伟大画面,不知你有没有发现,1)我们的社会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2)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 3)如何正确把握这些问题? A、我国的基本国情: B、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 C、我国的根本任务:
D.完成根本任务的根本途径:
知识点三: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1、结合八年级现代史分析书中四幅图片对中国社会分别由哪些影响? 总结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2、世界在变,我国也要变,我国要前行就必须把握当今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总结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 补充:
1、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思想)
1)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2)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全面发展是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思想观点,是发展理论上的创新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基本国情】推荐阅读:
4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05-21
教学设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0-06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练习题08-22
综合国情06-15
地理国情要素09-18
故国情作文06-11
爱国情07-24
党史国情大学习08-03
国情——中国国际地位浅析06-03
中国人口国情教育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