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K语料库

2024-11-06

HSK语料库(共6篇)

HSK语料库 篇1

成语是现代汉语语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为例, 共收成语18000余条, 可见成语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这也体现出汉语词汇的丰富性。成语多为四字格, 其意义具有整体性, 表达时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此外, 任何成语都有基本的语义, 但在基本语义之外, 成语还有其丰富的附加语义。刘叔新 (1982) ①认为这就是成语“表意的双层性”, 这些附加的语义色彩, 有的具有联想性, 有的具有形象性, 有的包含深邃的哲理, 他们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特有的心理、文化、习俗等特征。正是这些成语的特点使得留学生在学习成语时会遇到很多难题。

我们选取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商务馆学成语词典》、《通用成语词典》②三部成语词典中交集部分的四字格成语 (这部分成语是留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 同时也是教学与研究的重点) , 共得到3143条成语, 将这些成语作为研究对象, 借助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北京大学的CCL现代汉语语料库, 从语义角度对留学生成语的偏误类型进行了归类和分析, 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我们检索到的语料中, 偏误语料共964条, 其中语义导致的偏误共有115条, 占偏误总数的12%。

注释:

具体的偏误类型和错句数如下表所示。

一、语素义代替成语意义

指的是以偏概全, 对成语意义的不理解, 错误地认为成语中个别语素的意义等于成语整体的意义。例如下面的句子。

1.现今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是非常粗糙的, 作者只是写了一大堆异曲同工的歌词, 造成现今所谓“音乐垃圾”。

2.她说她自知命苦, 所以从善如流, 大小善事都做, 例如照顾贫病无依的朋友亲戚, 施棺赠药, 对公婆大小姑也做到以德报怨, 所以她在苦了二十年后, 终于苦尽甘来。

例1中成语“异曲同工”字面意思是不同的曲调, 但是演奏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辞章和议论同样的精彩, 或不同的做法收到了同样的效果。用于评论或赞美几种不同的事物。留学生理解该成语时, 并非不知道“异曲”这两个语素的含义, 而是把“异曲”的意义放大并且当成整个成语的意义来使用, 造成成语理解错误。例2中成语“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接受别人好的意见, 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自然。“善”在这里的意思是正确的意见。作者意图表达“她”经常做善事, 把“善”理解成了善事。显然是把“善”的意义放大并且当成整个成语的意义, 从而产生了偏误。

二、忽略或误解成语的深层意义

(一) 忽略成语的深层意义

成语很重要的特点之一是表意的双层性, 学生使用成语时, 往往会望文生义, 把成语的整体意义理解为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 忽略了理解成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从而产生偏误。例如下面的句子。

1. 一般边走边抽烟的人目中无人, 或者是挂念, 但看起来走马灯似的。

例1中成语“目中无人”的字面意思是眼里没有别人, 是借用字面意义形容骄傲自大, 看不起人。例1并没有想表达骄傲、看不起人的意图, 用“目中无人”显然只是看到了该成语的字面意义, 而忽略了比喻义, 因而造成了偏误。应改为“旁若无人”。

为了确定在使用“目中无人”时, 是否可以使用其字面意义, 我们必须对汉语本体语料进行分析与统计。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 我们搜集到了123条“目中无人”的用例, 我们选取62条用例作为我们的分析语料。经过统计, 我们发现, 有60条用例表达的是傲慢、狂妄、刚愎自用等意义, 即用的是该成语的比喻义, 只有两条使用的是字面意义, 但这两条用例都为成语添加了引号。例如下面的句子。

可是, 在游泳池里, 她是那样“[目中无人]”, 如海豚, 似梭鱼。

只有在这种“[目中无人]”的状态下, 才可能解放自己的精神, 释放自己的能量。

(二) 误解成语的深层意义

1. 他来新加坡是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 除了对东南亚有一定的了解外, 对中国更是老马识途, 他那渊博的知识, 令我对他深深佩服。

2. 父母们如教育水平不高, 也不应妄自菲薄, 因本身社会经验也是可应付自如的。

“老马识途”字面意思是老马比较有经验, 能够找到道路, 深层意义是用来比喻对某事有经验的人, 能起到引导作用。该句意图表达“他”对中国的情况十分熟悉, 作者在理解该成语时, 只理解了前半句, 从而误解了成语的深层意义。应该把“老马识途”改为“了如指掌”。“妄自菲薄”是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形容没有自信, 自轻自贱。该句意图表达父母们不应该轻视自己的能力, 由于对深层意义的误解, 从而产生了偏误。

三、语义重复

1.可是心愿不能如愿以偿。

“如愿以偿”是指愿望得以实现。其中“愿”意思就是“愿望”, 与前面的成分“心愿”在语义上是重复的, 应该将“心愿”去掉。

为了进一步确定在使用“如愿以偿”时, 是否可以前加“心愿”或“愿望”等名词, 我们必须对汉语本体语料进行分析与统计。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 我们搜集到了500条“目中无人如愿以偿”的用例, 我们选取一半即250条用例作为分析语料。经过统计发现, 没有一条用例使用“如愿以偿”来直接修饰“愿望”、“心愿”、“梦想”等词语, 有的用例是在前一句子中出现这些词语, 但成语并没有直接对其进行修饰, 例如下面的句子:

看看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是从孩提时代就扎了根的心愿, 今天总算[如愿以偿]。

瞻仰毛主席遗容是二老一生最大的愿望, 我们做晚辈的一定要让老人[如愿以偿]。

四、语义矛盾

1.她当然没机会念书识字了, 但她却有着与男人一样的冲劲, 她在帮助父母耕作之余, 在闲暇时刻便不耻下问地向饱读诗书的弟弟请教。

带着问题看书, 你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成语“不耻下问”是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 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感到耻辱。而句中弟弟虽然辈分比“她”小, 但是饱读诗书, 这与“不耻下问”语义上是相矛盾的, 可以将“饱读诗书”改为“虚心”。

成语“事倍功半”是指花费的力气大, 收到的成效小。而带着问题看书明显是很有成效的, 因而该成语与前面的成分在语义上相矛盾, 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即花费的力气小, 收到的成效大。

五、语义搭配不当

有的成语和一些词语在语义上是不能搭配的, 例如下面的句子。

1.但有一天又来了一个和尚, 就变成两个和尚了, 于是两个人就抬水喝, “川流不息”地共同抬水。

“川流不息”是指行人和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川流不息”用来形容“和尚们共同抬水”这一动作的, 为了确定该成语是否有这种用法, 我们必须对汉语本体语料进行分析与统计。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 我们搜集到了427条“川流不息”的用例, 我们选取一半即214条用例作为我们的分析语料。经过统计, 该成语可以修饰交通工具 (106) 、人群 (79) 、马路 (13) 、水流 (8) 、城市 (5) 、血液 (2) 、讯息 (1) 等与这些意义相关的词语。

我们可以看出, “川流不息”经常修饰表示交通工具和人群的词语。在我们统计的语料中, “川流不息”在形容人的动作时, 主体是数量较多的人群, 而非几个人, 例如下面的句子。

现在, 当贺喜的人群在她家门前[川流不息]地进进出出时, 兰芝的心里却油然生出一股酸楚。

江苏省铜山县何桥乡建管站站长彭晋元病逝后, 3000多名群众[川流不息]地来到铜山殡仪馆。

六、语义不明

1.所以我们自己的义务不能推给别人, 应有尽有。

2.这个故事里面有人们本来的心情, 自己的本身, 忘了, 就是心不在焉。

“应有尽有”是指应该有的全部有, 表示一切齐全, 不用发愁。“心不在焉”是指心思没有用在这里。指不专心, 精神不集中。这两句都是不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何种意思, 因而产生了偏误。

以上我们将留学生运用成语时产生的偏误分为六种类型, 其中语素义代替成语意义、忽略或误解成语深层意义所占的比例最大, 共占偏误总数的50.4%,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成语语义的教学, 加强成语语素义的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成语深层意义的讲解, 以减少不必要的偏误。

参考文献

[1]马国凡.成语.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社, 2001.

[2]史式.汉语成语研究.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79.

[3]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第二版)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4]石琳.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8, (6) .

[5]张永芳.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语言文字应用, 1999, (3) .

HSK语料库 篇2

【关键词】成语 偏误 成因 建议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25-01

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凝固性,而非字面含义的简单相加,所以很多成语的语义往往无法通过字面推测出来,有的成语语义更是在本义基础上经过了引申或者比喻,这便给文化背景与我们不同的留学生在准确掌握成语语义方面增加了难度,因此在其使用成语的过程中语义偏误屡见不鲜。

1.成语语义偏误分类

笔者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成语的句子进行筛选,其中由于语义理解错误而造成的偏误共80例,具体统计如下:

1.1语义不明

语义不明是指由于留学生没有准确掌握成语的语义,而导致其在使用成语时出现了语义和语境失去关联的偏误现象,特别强调错误成语的运用使整个语料出现不知所云的现象。例如:

(1)他妻子得了病以后的情况只有他们夫妻两个最清楚,其他的人谁也不能轻举妄动,乱说这件事情。

例(1)中的成语“轻举妄动”是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放在整个语境中使人难以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应改用成语“指手画脚”。

1.2语义偏离

语义偏离指留学生只掌握了成语的部分意义或表面意义,很容易把两个语义相近或存在某些共性的成语混淆,导致所用成语在语境中表意出现偏离。例如:

(2)现在的情势变化越来越快,简直是千变万化。

例(2)划线成语形容变化非常多,但是没有表现出变化之快,因此改为“瞬息万变”来表现语境含有的变化快而多的含义。

1.3语义矛盾

语义矛盾是指成语的含义和语料中其他成分要表达的意思不符合,甚至形成对立。例如:

(3)带着问题看书,你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例(3)中“事倍功半”是指用力大而收效小,这与语境所表达的涵义相反,应该为“事倍功半”;

1.4语义重复

语义重复是指成语的部分语素或整体语素的含义与句子的已有成分重复,多表现为成语和句子的成分或含义的交叉重叠。例如:

(4)当然每个父母很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所以从小给孩子好的教育。

例(4)中“望子成龙”是指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有成就、有出息。而语句中已包含“望子”的含义,所以再用这一成语就出现了成分赘余、语义重复的现象,可改为“出人头地”。

1.5感情色彩有误

感情色彩是词的附加意义,据此可将词语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在使用成语时需要根据语句想要表达的情感选择相应的成语,否则便会产生该类偏误。例如:

(5)带着好奇心学下汉字来真是让人莫名其妙。

例(5)表达的是学汉语是的一种奇妙体验,而“莫名其妙”带有贬义色彩和语境不符,因此应该为“兴奋不已”。

1.6语体色彩有误

语体色彩指词语所反映的语体倾向、特征等,可分为口语和书面语这两种语体。有的成语虽然概念意义相同,但却用于不同的语体和场合。如果使用成语时出现了与交际场合不符的现象,就产生了语体色彩偏误。例如:

(6)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是我们应该洗耳恭听的。

例(6)中“洗耳恭听”是指恭敬地专心听别人讲话,具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用在此处与上下文的语体色彩相悖,应改为“仔细聆听”。

1.7语义搭配不当

这类偏误是指由于留学生对成语语义掌握不清而产生的句子成分搭配错误。例如:

(7)祝您的公司一路顺风。

例(7)中的谓语“一路顺风”用于祝人旅途平安,而句子主语是“公司”,显然这样的主谓搭配不恰当,应改为“蒸蒸日上”。

2.成语语义偏误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留学生的访谈得知,他们在遇到成语时常常采用“望文生义”的方法来推测其语义:根据成语中自己已知的语素含义获得整个成语的语义。然而这样得出的成语语义仅仅是个别语素的简单相加,甚至连基本的字面含义都难以弄清。并且就单个语素来说,其意义并非唯一,有的语素还经过了语义的演变。这样的学习策略导致留学生难以准确掌握基本语义,容易忽略或误解其深层意义,在使用成语时出现语义和语境不符的偏误。

其次,留学生还受到目的语过度泛化的影响,对一些语义相近的成语,留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把成语中自己熟悉的或相似的因素带入新的成语中,这种对目的语知识的盲目和过度类推,容易导致相似成语的混淆,产生语义偏误。

最后,笔者发现目前大部分成语辞书只注重对成语本身的释义,缺少对成语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搭配限制等方面的解释,难以帮助留学生全面掌握成语语义。并且,部分留学生使用的是双语版的电子成语词典,成语的释义仅仅被简单地对应翻译成了留学生的母语,在表述方式等方面都和目的语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加大了留学生产生语义偏误的概率。

3.针对成语语义偏误的教学建议

3.1正确对待“望文生义”的语义推测法,准确掌握成语语义。

学会通过语素的含义来推测成语语义对留学生掌握成语有一定帮助,但需要教师辅以重点语素、演变语素的讲解,并引入合成词的构词分析法来提高其推测语义的准确性。然而,成语语义具有凝固性和深层性,要想真正掌握其语义必须要通过查阅辞书来掌握其精确语义和更深层次的比喻义、引申义。

3.2整理、辨析近似成语,注意积累成语的附加色彩和常用搭配。

随着成语学习数量的增多,留学生对形式和语义近似的成语会出现混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对近似成语进行语义方面的辨析,特别是在性质、程度、色彩、范围等方面进行区别,引导学生注意积累成语的附加意义和常用搭配。

参考文献:

[1]倪宝元,姚鹏慈.成语九章[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2]汉语成语大辞典[M].上海:中华书局,2002.

[3]张文一.中高级程度留学生汉语四字格成语习得语教学[D].广州:暨南大学,2006.

作者简介:

HSK语料库 篇3

“被”字句是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 因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而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是针对母语非汉语者参加的高等汉语水平考试 (HSK) 的作文答卷语料库, 1.0版的语料库收集了1992-2005年部分外国考生的作文答卷, 共收入语料10470篇。对该版语料库的“被”字句进行错句检索后, 共得到297条偏误语料, 其中有132条出自韩国考生, 占全球考生偏误总数的比例高达44%, 故而, 本文在数据分析上采用不完全归纳法, 选定“被”字句偏误高发的韩国考生的语料作为考察对象。

二、“被”字句的偏误类型

韩国留学生“被”字句偏误类型分布:

由表1可知, 韩国留学生在使用“被”字句时的偏误主要有错序偏误、成分偏误、多重偏误以及运用不规范偏误四大类。由于错序偏误和运用不规范偏误均只占总偏误的1.51%, 出现频率较低, 所以本文第三部分重点分析成分偏误产生的原因。对于错序偏误和运用不规范偏误, 本文在第四部分提出改进方案时会提及。下面就结合具体语料条分缕析两大主要偏误产生的原因。

三、“被”字句的偏误原因探析

(一) 成分偏误。韩国留学生“被”字句成分偏误类型分布图:

由表2可知, 韩国留学生“被”字偏误句出现偏误的成分主要是“被”字, 其次是句内其他成分。统计数据显示, “被”字遗漏/误加/误代占总偏误的64.39%, 约占成分偏误的80.95%, 这个高比例结果值得我们深思, 说明韩国留学生在学习被动句时的一大难题就是“被”字的正确运用。下面将按照成分偏误比例由高至低的顺序逐一分析。

1.“被”字成分偏误

1) “被”字遗漏

(2) 但所有的安乐死案件并並非都是被叛为杀人罪的, 有些案情就得到了法院的允许, 即视为無罪。

(3) 於是丈夫即使不忍心看妻子的痛苦而幫她自殺, 这种行爲还是認爲故意的。

这三个例子均是在句中动词 (“破坏”、“视为”、“认为”) 前遗漏了“被”字, 而这样的遗漏偏误占总偏误比例的40%, 占遗漏偏误比例的93%。

现代汉语中, 被动句根据有无“被”字标志可分为标志性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两种, 其中意义被动句是以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 而标志性被动句 (又称“被”字句) 中必须有表被动意义的介词或动词, 介词如“被、叫、让、给、为”等, 动词如“挨、遭、受”等。

韩语主要是在主动句的动词后加上表被动的词缀直接转变成被动句, 没有跟汉语“被”字相对应的被动词。据此可知, 韩国留学生应该是在母语无专职表被动义词语的负迁移下, 造出了缺少“被”字的被动偏误句。

2) “被”字误加。 (1) 反对安乐死的人说生命是最重要的而且尊严的, 不治之症的人也还生的人谁也不能被死。 (2) 被老鼠着火了。 (3) 比如说:家居方边很不安静、现代人的心里不安、恐怖等等, 这一系列的后果都是被它造成的。

这三个例子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被”字搭配的动词“死”、“着火”、“造成”都是一价不及物动词, 不具有表被动意义的语法功能, 所以不能出现在被动句中。韩国留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偏误, 主要是韩语中的动词没有及物与不及物之分, 所以他们对动词词性区分的意识不强, 才会将不能表被动意义的不及物动词用在被动句中。

3) “被”字误代。 (1) 如他们願為晚辈尊重, 了解, 他们先要做的事情是尊敬長辈。 (2) 因为人类毕竞靠这个生态环境活着的, 如果, 生态环境的破坏, 它不能生长, 丧失生产力。那么人类也没有办法生存。 (3) 但有的时候我也被某种事情伤心。 (4) 我们被这种现像业已习惯了。

“被”字误代的情况有些特殊, 根据语料又可细分为以它字代“被”字, 以语料 (1) (2) 为代表;以“被”字代它字, 以语料 (3) (4) 为代表。

以它字代“被”字属于被动概念表达不当, 语料 (1) (2) 分别以“为”字和“的”字误代“被”字, “为”字必须和“所”组成“为……所”句式方可表被动义, 单独使用时不表被动义, 而“的”字无法表被动义;以“被”字代它字属于“被”字运用过度泛化, 在不该使用“被”字的语言环境中以“被”字误代其他成分, 如语料 (3) (4) 以“被”字分别误代“因”字和“对”字, 都是以“被”字误代主动句中表关涉意义的词语。

2. 句式内其他成分偏误

1) 动词误加。 (1) 我小的时候, 我被有人打哭着回来, 你只问我们打仗的理由, 然后一句话也不说, 让我解决。 (2) 我一想到爸爸, 媽媽就让我快乐, 很安心又不会让我做被人受批评的事。 (3) (所以绿色食品) 出现被大都数人们很受欢迎。

例句 (1) “被”字和动词“打”之间本应为NP2的成分误加了一个“有”字, 成为词性不符的VP成分;例句 (2) (3) 均出现了介词“被”和动词“受”两个表被动意义的成分, “受”字本身已表“遭受义”, 只能构成主动形态的被动表述, 不能与“被”字共现。

2) 动词误代。 (1) 许多人喜欢上军官大学校, 因为免学费读书, 华业以后被保管当军领导。 (2) 经常被他的父母埃骂, 甚至埃打。 (3) 可是被教中文之后我的中文水平逐渐好起来。

四、“被”字句教学的改进方案

“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来看, 偏误主要有两大来源——母语干扰以及已经掌握的不完全的汉语知识对学习新的语法现象的干扰;从教学 (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 来看, 讲解与训练的失误是造成语法偏误的主要原因。” (1) 本文以为, 面对汉语“被”字句运用时复杂的语法规则, 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承担着找准语法规律、找对讲解方法的责任, 以便让学生顺利的掌握与运用“被”字句, 从而减少偏误的发生。

(一) 语际对比法讲授“被”字句语法。

“被”字句的典型句式是“受事+被+施事+动词+其它成分”, 可分解为5个句法成分。经过初期的机械式讲解和练习之后, 需要借助汉韩被动句的语际对比来深化讲解。“被”字句的一些语法规则韩语中有而汉语中没有, 比如施事宾语后的动词可以省略;还有一些规则汉语中有而韩语中没有, 比如“被”字标记。针对这两种情况, 采用语际对比法一方面可以避免韩国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孤立讲解汉语语法时所造成的心理接受度低这一现象。

(二) 功能教学法讲授语法项目。

汉语被动句中除了有标记的“被”字句这一典型句式, 还有一种无标记的意合被动句。功能教学法是按照先易后难、先典型后特殊的方式来教学。对于留学生来说, 显然意合被动句比典型的“被”字句学习难度更大, 所以教学时首先要分清先后次序, 先讲有标记的“被”字句, 再讲无标记的意合被动句, 由易入难, 引导学生循序渐入。

五、小结

本文立足于HSK语料库中韩国留学生的“被”字句偏误语料, 在进行详尽的语料分析与数据统计之后, 发现偏误背后隐藏的原因, 进而提出对外汉语中关于“被”字句教学的改进方案, 以期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贾晓璐.基于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被”字句偏误分析[J].语言文学研究:史教资料, 2011.

HSK语料库 篇4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不容忽视的知识点。关于“离合词”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陆志韦提出的, 在50年代初到80年代主要是对离合词的性质方面的研究, 80年代至今则主要是离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 当然也包括对离合词的缘起、组合、扩展和规律的研究。关于汉语离合词的分类, 鲁健骥 (1994) 提出中介语偏误的四种类型即成分多余、成分缺失、成分误代、成分错位。留学生离合词使用的偏误主要属于成分错位。高思欣 (2002) 把偏误类型概括为五类即插入的偏误、重叠的偏误、倒装的偏误、脱落的偏误、词性偏误。曹保平、冯桂华 (2003) 从构成离合词的语素看, 分为粘着语素和无粘着语素;从结构上分为并列式、动补式、主谓式和动宾式。王瑞敏 (2005) 分为应该“离”而没有“离”;“离”了, 但插入成分处理不完善;“离合词”其他形式的偏误。本论文在这些借鉴的基础上, 根据语料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研究。

二、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韩学生汉语离合词的描写分析

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共搜得离合词错误用例86个, 共涉及40个离合词。本语料库以韩国人和日本人的用例最多, 分别为总用例的38%和45%。所以本论文将日韩学生的汉语离合词习得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用例分类进行描写研究。

1、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人汉语离合词的错误用例分类

(1) 不该用离合词而用 (2例)

a我也觉得这有一些道理, 听这话时我同意他的意见而不戒抽烟。

b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 但是有些人不仅不戒吸烟。

(2) 离合词扩展偏误 (33例)

①带宾语的偏误 (1例)

a我想应推销员的聘。

②“了”的用例偏误 (3例)

a因此, 他们吵架。

b他很满意地点头了。

③“过”的用例偏误 (6例)

a我在大学读书时, 在一家书店打工过。

b我爸爸, 从来没戒烟过, 他生病时也一直吸烟。

④动量短语作补语的用例偏误 (2例)

a他住在学校里, 所以只能一个月一次回家。

b为了孟子的教育, 他的母亲搬家了三次。

⑤时量短语作补语的用例偏误 (1例)

a上次五月初有劳动节, 我们公司也放假了一个星期假。

⑥除时量和动量短语以外的补语用例偏误 (2例)

a考试完以后, 开始写毕业论文, 顺利通过的话, 六月末就毕业了。

b在屋子里有人抽起烟起来, 烟味儿难受, 人会呛, 而且伤害屋子里的所有的人的身体。

⑦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定语的扩展偏误 (11例)

a学习忙, 而且帮忙爸爸的公司工作也忙。

b爸爸从来没有为了钱, 为了东西, 帮忙自己的朋友。

⑧代词作定语的扩展偏误 (1例)

a我认识他们已经过了五年, 但是今年过年的时候他从台湾来上海, 我又见面他了。

⑨形容词作定语的扩展偏误 (6例)

a虽然我会一点点吸烟, 但是他们不断地给我点烟。

b我做了不少打工, 例如做服务员, 送寿司, 管理员等等……

(3) 与离合词的搭配使用错误 (4例)

a因此, 我回应了贵公司的招聘。

b我到了青森后, 我的印象最深的是这个经历。

以上分类概括为下表:

由表一、表二可见, 日本人在学习使用汉语离合词的时候, 大都是使用离合词扩展式存在的偏误, 占总错误量的84.6%。而通过扩展偏误类型我们发现:在扩展偏误类型中, 表示时间态的“了”“过”在运用到离合词扩展式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偏误, 是总错误量的27.3%。而离合词作补语的扩展式的偏误占总错误量的15.2%。通过数据的直观反映我们还发现:作定语的扩展偏误占总错误量的54.5%, 其中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定语的扩展偏误最多, 占总错误量的33.3%。

2、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韩国人汉语离合词的错误用例分类

(1) 不该用离合词而用 (1例)

a母亲怀孕小弟时, 父亲去世了。

(2) 离合词扩展偏误 (28例)

①带宾语的偏误 (2例) a我是一个要应贵公司的聘的人员。

b从而得了爸爸的罪, 到现在我和爸爸的关系一直不好。

②“了”的用例偏误 (3例)

a我自己觉得没有希望, 我死心了考大学的梦想。

b如果你痴了迷, 你头脑中只能是一片浆。

③动量短语作补语的用例偏误 (5例)

a挑水决定下来, 三天一次挑水的话更舒服了。

b结果他们每天好几次打架。

④时量短语作补语的用例偏误 (3例)

a他们三个人半天说话也没有结果。

b可是农村人很有人情味儿, 相互之间知道有什么困难赶去帮忙一下。

⑤除时量、动量短语外的补语用例偏误 (2例)

a因为当时我刚当了兵回来老家生活。

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定语的扩展偏误 (5例)

a今年5月初, 我终于考上了开车的试, 所以我常常借朋友的汽车开去学校。

b但很长时间抽烟的话, 对健康肯定有坏处。

⑦代词作定语的扩展偏误 (1例)

a但有些老同学们热情地帮忙我后来我的留学生活好多了。我前面说的事情不能完全符合。

⑧形容词作定语的扩展偏误 (3例)

a我国有名的演员死了, 因为他每天很多抽烟, 所以他生病了, 就是肺癌。

b可是, 不久我上了学也交了很多中国朋友他们帮助我很多忙。

⑨“的”字的使用偏误 (1例)

a我知道他的心, 看不见他的流泪, 可是他心中很多很多流泪了。

⑩形容词作补语的扩展偏误 (1例)

a比如在我们玩或干别的事的时候, 利用这些时间来看点书, 学点习不行吗?

⑪离合词重叠式使用的偏误 (1例)

a所以互相让步一步想一想, 对方也是沉闷, 忧郁。

⑫该用扩展式而没用 (1例)

a每个星期一次跟一起准备的同学见面。

(3) 与离合词的搭配使用错误 (4例)

a爸妈, 女儿快要毕业大学了。

b明年我们都毕业大学。

以上分类情况概括为下表:

由表三、表四可以发现韩国人在使用汉语离合词的过程中大部分错误都是在离合词的扩展时发生的, 占总比例的84.9%。韩国人存在时间态词用法上的偏误。用作补语的扩展偏误用例占总用例偏误的39.3%, 是离合词偏误用例中很大的一部分, 其中以动量短语作补语的扩展用例所占比例最多, 为17.9%。而作定语的扩展偏误占总用例偏误的32.2%, 而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定语的扩展偏误最多, 为17.9%。

三、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韩留学生汉语离合词的简要对比研究

通过对日韩留学生汉语离合词的用例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韩国留学生和日本留学生在汉语离合词学习中存在着一些共性和个性。

在共性方面,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离合词汉语习得中日本留学生和韩国留学生都存在不该用离合词而用、离合词的扩展偏误和与离合词的搭配错误三类;而且他们同时存在带宾语偏误、“了”的用例偏误、动量短语作补语的偏误、时量短语作补语的偏误、除动量、时量短语外的作补语的偏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定语的偏误、代词作定语的扩展偏误、形容词作定语的扩展偏误。

在个性方面, 日本人使用离合词时存在着“过”的用例偏误, 而韩国人在使用离合词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的”字的使用偏误、形容词作补语的扩展偏误、离合词重叠式使用的偏误和该用扩展式而没用的偏误;而且他们存在的错误比例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扩展偏误类型中, 日本留学生表示时间态的“了”“过”在运用到离合词扩展式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偏误, 是总错误量的27.3%。而韩国留学生表示时间态的“了”在运用到离合词扩展式中只占总错误量的10.7%;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定语的扩展偏误占日本留学生离合词扩展偏误用例的33.3%, 而该例偏误占韩国留学生离合词扩展偏误用例的17.9%;日本留学生使用离合词作补语的扩展式的偏误占总错误量的15.2%, 而韩国留学生使用离合词作补语的扩展式的偏误占总错误量的39.3%;通过数据的直观反映我们还发现日本留学生作定语的扩展偏误占总错误量的54.5%, 而韩国留学生作定语的扩展偏误占总错误量的32.2%。

摘要: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本论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关于日韩学生的汉语离合词的用例进行分类研究, 将其分为不该用离合词而用、离合词扩展偏误和与离合词的搭配使用错误三类, 在各例下又分为很多小类进行详细的研究, 并通过日韩留学生的错误对比发现其学习汉语离合词的共性和个性。

关键词:离合词,类型,偏误,扩展式

参考文献

[1]陆志韦.汉语的构词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7:79.

[2]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Z].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3]林丹丹.探讨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之现状和对策[J].漳州: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

[4]李春玲.离合词研究综述[J].沈阳: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4 (1) .

[6]高思欣.留学生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 2002.

[7]王瑞敏.留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偏误的分析[J].北京:语言文字应用, 2005.

HSK语料库 篇5

关于“不”的用法, 国内很多语言学家给出了不同的见解。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提到“不”的两种用法, 即“用于主观意愿, 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及“‘不’可用在所有的助动词前 (吕, 2002:282-283) 。李瑛 (1992) 在其文章中也谈到“凡语义中含有包括主观因素的词时, 可以用‘不’否定, 那些不受主观因素影响的客观性行为, 不能用‘不’否定”。聂仁发 (2001) 则谈到, “不”用于否定所有的非活动事件及活动时间中的非暂时事件。总之, 从不同的角度看, “不”字有不同的用法, 但大家都不否认, “不”可用来否定含有主观因素的词语。该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美国留学生作文, 就美国留学生在使用“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偏误分析, 并总结出“有”字的一些用法, 希望能给对外汉语教学一些启发。

2 偏误分析

本文的资料来源于HSK动态作文库中英美留学生“不”字使用句子, 其中, 美国留学生614句, 文章主要选取“不”字使用错误的范例 (不包括错别字和繁体字实例) , 经过统计, 得出以下数据:

从以上表格我们看出, 美国留学生对“不”字的使用情况基本上比较好, 但从错误类型上说, 大概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 词序错误;第二类是多词、缺词、错词及双重否定。

2.1 动补短语否定错序

1) 对于自己无关的事情一概不理, 平时学校的聚会也从不见到他的踪影, 可谓名符其实的“独行者”。

2) 再者说孩子不一定全学的都是好的, 父母的坏习惯也都会影响到他们。

中文语法中, 一般老师都会讲, 否定词要放在要否定成分之前, 但是对于动补短语的否定, 否定词要放在动词之后。因此第一句中否定部分应该是“见不到”。第二句中“不一定全”是对“学”的一个补充说明, 所以也应该放在动词之后, 并且因为“学”后有“的”字, 否定成分此时应该放在所修饰动词及其动词之后助词的后面。留学生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没有把握动补短语中否定词所处的位置。

2.2 多词, 缺词, 双重否定

多词、缺词及双重否定都属于对“不”字及与“不”字有关的词意思本身的错误理解造成的, 因此把这三种情况归为一大类。

2.2.1 多词

1) 圣经上说人甚至宇宙上一切生命皆是天主所创造的, 生命不只是由人掌握和操纵的, 而是天主的财产;既是天主的财产, 为什么任由人们自行决定哪个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或在别人同意下结束别人的生命呢?

2) 要是抽烟的人越来越少, 岂不算是救了很多生命?

在汉语中, “是”主要起肯定和联系的作用, 并可以表示多种关系, 谓语的主要成分在“是”后边。只能用“不”否定 (吕, 2002:371) 。这时候的否定指的是全否定, 并且汉语中有“是”字句构成的否然对照, 其形式为:不是——是——, 还有“是”构成的然否对照, 即:是——不是——。第一句话中即为全否的这种结构, 因此不应该加“只”, 因为加“只”的话意思即为“不只是”, 为半否定句, 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第二句属于然否句型, 所以也不应该多加词, 因为“不算是”也不是全否定, 而是半否定。留学生犯这样的错误是没有完全理解句子的意思及汉语中表示全否定和半否定词的差别。

2.2.2 缺词

1) 因为吸烟的人身上常常有不好的味道, 所以人们常常不喜欢和他们在一起。

2) 由于这件事, 这个孩子不喜欢狗, 包括玩具狗。

3) 首先我觉得大多数的流行歌曲很不错, 不仅是因为它们本身有一种抵挡不了的吸引力, 还因为在现代复杂又一直在改变的社会上, 能够得到人们的喜欢和支持是很不容易的。这样, 我觉得大部分的流行歌曲至少是值得这方面的认可的。

“不”加形容词构成形容词的否定形式, 但如果后面还有要修饰的名词, 则否定形式的形容词后要加构成偏正结构标志“的”, 如上面的例一。第二个例子中暗含以前喜欢某物, 现在不喜欢了, 既有时间的变换, 也有动作的变换, 否定式是主观意愿的一个否定, 而且这个动作是已经完成的, 所以要加“了”字, 表示动作的完成,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留学生对事件完成这个状态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也说明其对“了”字的用法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也与两种语言表达的差异有关。英语中表示完成时态会有时间提示, 比如“has/have/had done”, 这些词都提示是完成时态, 但汉语中, 我们一般要用助词“了”。

《实用汉语语法》里提到, “‘是……的’表示动作已经在过去完成, 它要说明的重点并不是动作本身, 而是与动作有关的某一方面, 如时间、处所、方式、条件、目的、对象或施事者”, 或者“多用来表示说话人的看法、见解或态度等。第三属于第二种用法, 即使在否定时, 也不能忘记加“的”。此类错误属于对“是……的”用法没有正确把握。

2.2.3 错词

1) 一方面, 在公共场所, 不仅是公园还是地铁, 大众不喜欢吸二手烟, 尤其在室内的场所, 对别人的身体健康特别不利。

2) 虽说使用农药与化肥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大大帮助了挨饿的人们, 可是对人类却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例如:它长成后颜色偏暗, 对人体较为不益等。

在上面两个句子中, 主要是对与“不”一起连用的词语的语义把握不当造成的, “不管……还是”, 是一个固定用法, 表并列的两个成分, 而“不仅”则相当于“但是”, 是表示递进关系, 不符合文意, 出现这种错误则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由“不”组成的短语的语义。第二句中, 则是没有很好区分同义词“不利”和“不益”的区别。在汉语中, 我们通常说“对……有利/有益”, 但是否定形式通常用“对……不利”。在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一般会讲肯定句中的用法, 以及同义词的用法, 但是忽略在否定句中同义词有时候会有很大差别, 用法也不尽相同。

2.2.4 双重否定

汉语中用“不……不……”这种双重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比如说, “不得不做”意思是“必须做”, “不会不知道”意思为“知道”。英语中也有类似的用法, 比如说, “nobody knows nothing”及“nobody does not know anything”。这在两种语言中是类似的, 但是即使语言有相似之处, 学生往往会犯错误。

1) 渐渐地, 情绪平复了, 理智清晰了, 便开始打零工, 负担留学的生活费, 便发现困难与挫折, 并不一定全是坏事, 常言道:“玉不琢成器。”

在这句话中, 留学生可能知道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这种用法, 而且也确实用了两个“不”字, 但双重否定使用的情况是在同一个小句中, 而不是整体的句子中“不”的个数是双数。因此, 在使用的过程中, 不能只看“不”的个数, 要看在一个小句中“不”的个数。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也可能是本身对“玉不琢, 不成器”这个短语的语义不理解造成的。

3“不”字用法总结

基于上面的一些讨论, 及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 我们可以把“不”字的用法进行简单的总结, 以利于教学工作。

1) “不”对句子的否定一般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但是对句子补语的否定要放在动词 (动词及助动词) 之后。

2) 对句子中有“是”的句子进行全否定时, 用“不”, 而且要注意句子中的“然否对照句”和“否然对照句”。

3) 注意句子中“了”“的”的用法, “了”用于否定句中, 通常表示动作或事件已完成。还要注意“是—的”句型进行否定时, 不要忘了加“的”。

4)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中, “双重”是指在同一个小句当中。

“不”字的复杂用法也提醒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上, 一次不要讲太多, 应该先把词的基本用法讲出来, 然后再逐步深入,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每讲到一个语法点, 要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 以巩固所学知识。

4 结论

本文选取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美国留学生“不”字使用语料, 通过对其使用错误的句型进行偏误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 留学生对“不”字的具体使用还存在着一些偏差, 这一方面是由于“不”字本身复杂的使用规则, 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受自身母语迁移影响及对汉语知识把握的欠缺。老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发现错误, 并及时进行更正。总之, 教学相长, 要学会发现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并实施, 通过不断的偏误分析, 找出问题所在, 使偏误分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摘要:“不”作为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否定词, 也是留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比较多的词, 这是由于“不”字本身的复杂的语法及跟学生母语否定用法的差别造成的。该文主要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美国留学生为语料, 重点分析美国留学生在使用“不”时所遇到的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不”的用法, 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HSK语料库,“不”偏误分析,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李瑛.“不”的否定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2 (2) .

[2]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3.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

[4]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J].中国语文, 1985 (4) .

[5]聂仁发.否定词“不”和“没有”的语义特征和时间意义[J].汉语学习, 2001 (1) .

[6]张孝忠.“不”和“没有”的用法举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4 (4) .

[7]朱斌.“是”字句的然否对照和否然对照的不对称性[J].汉语学报, 2000 (2) .

HSK语料库 篇6

本文根据“听”在对外汉语中的重要地位, 选择大陆和台湾两地权威汉语测试为研究目标, 并且仅选取听力语料部分, 希望能以此找到两岸在语料上的异同。

《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 即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以下简称CEFR) , 是欧洲议会在2001年11月通过的一套建议标准, 为欧洲语言在评量架构和教学指引、考试、教材所提供的基准。CEFR将与语言活动相关联的领域分为:公共、职场、教育和个人领域。这四个领域覆盖到了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主要方面。公共领域主要涉及社会个体或成员在某个特定的机构中正在进行的或已经发生的行为;职场领域主要涉及社会工作及社会职业;教育领域, 主要涉及到有组织性的学习活动;而个人领域主要涉及个人的日常生活, 个人空间, 兴趣爱好, 如家庭聚餐, 个人业余爱好或私密日志等。

本文将从CEFR这四个领域的角度对新HSK和华语文能力测验的语料内容进行分析。在这四个领域之下笔者又根据HSK与TOCFL的具体试题细分出9个不同类别, 通过统计各级试卷中的所属类别题目数量来进行对比分析。

如上表统计可知, 在新HSK各级中日常生活都占有最大比例, 人际交往也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前五个级别中所有语料中涉及最多的是个人领域、其次为公众领域, 然后是职场领域。HSK六级重则是公众领域比重最大, 其次为个人领域, 再者是职场领域。并且在六级重, 媒体信息在公众领域中占极大比例。教育领域在六个级别中都是比重最薄弱的一项。

由以上统计可知, TOCFL听力语料中个人领域与公众领域仍占有较大比重, 但教育领域的比例较HSK有所增加, 职场领域则是TOCFL语料中比重最轻的一项。而在公众领域当中, 媒体信息的比重也大不如HSK中的比重。

如此看来, HSK与TOCFL在听力语料的选择上, TOCFL在语料多元化上略优于HSK;在语料的真实性、生活性方面也较HSK更贴近学习者的生活。HSK则相对单调, 语料集中在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两方面, 在语料选择上由于媒体信息的比重大, 缺少真实性, 与汉语学习者的生活关系有所分离, 同时在教育领域的缺失不利于来华的汉语学习者适应学习生活。不过, 我们也可明显看出, 两种测试在语料的选择上都侧重于个人领域与公众领域, 这与语言学习的特定过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说明了两岸在汉语教学与汉语测试中由于语言认同感和文化同源性而产生的默契。

这里举了些例子:

(TOCFL2013年基础级听力试题1)

18. (单句听力) A:我的家人這個週末要來台北看我, 我可以帶他們去哪裡玩呢?

B:你可以帶他們到棒球場玩兒, 坐240號公車很快就到了。

24. (短对话) A:妳好, 我想找王老師上課用的書, 請問這本書還在圖書館裡嗎?

B:等一下, 我上網看一下。這本書兩個禮拜以前, 已經被借走了。

A:那怎麼辦?我還可以去哪裡借這本書?

B:你可以去別的圖書館找找, 不然就只能到學校書店買了。

請問這位男同學可以去哪裡借書?

(新HSK考试5级试题样卷听力材料, 2013年8月2)

(段落听力) 第43到45题是根据下面一段话:

有家体育场为满足球迷看球的需要, 把球场内观众的座位从八万个增加到了十二万个。观看球赛的人多了, 体育场的收入也增多了。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球场周围的路只能供十万人通行。对于十二万的观众来说远远不够。这样, 有重大比赛时, 就有可能因为交通堵塞而发生事故。于是, 有人提出把道路加宽, 但这至少需要四千万元, 体育场一时还拿不出这么多钱。体育场于是鼓励大家出主意, 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最后, 体育场采用了一位音乐家的建议:在比赛结束时, 增加一些吸引人的演出, 这样有些人会因为要观看演出而多留一会儿, 观众在不同的时间离场, 道路问题也就解决了。

通过粗略比较, 我们发现, 首先, 两者在选材上基本一致地向生活实际靠拢, 但HSK大部分选材都仅针对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与商务工作。而TOCFL中不仅涉及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及商务工作, 同时涉及学校相关内容, 与留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 具有真实性, 更能加深学习者的理解。通过对比各级试卷, 可以发现在TOC-FL的考试中较多地出现了学校选课、学习计划、学术成果等相关材料, 而在HSK听力中仍以日常生活和商务工作为主要内容, 对于课程设置和学科具体介绍考得很少。据统计, 目前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参与者当中留学生人数占很大比例, 且几乎所有学习者均选择参加汉语学习, 因此, 听力测试材料的选择必须要贴近学习者的生活, 不仅能提高测试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也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假如HSK的听力考试中能加入涉及TOCFL听力测试学习选课的题型, 必将促进HSK日臻完善。

其次, 人们听话时获取的是口头语言, 因此必须将口语材料作为听力材料。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各有各的特点与区别。概括地讲, 书面语言的结构较口头语言严谨, 口语句子较短且重复率高, 冗余信息也比较多。有人在经过对口头材料的研究之后说, 口语里有多达50%-70%的冗余信息, 而口语与书面语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正是冗余信息。但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 上文中所提到TOCFL的各题型例子, 不论是单句、长短对话, 书面用语的使用率均很低, 冗余信息含量很高, 基本符合口语选材的要求。而在HSK中, 例如上文所提到2013年HSK五级听力中的例子, 其用语与逻辑节奏都非常正式严肃, 近乎新闻广播材料, 感情色彩不明显, 信息量大, 更偏向于书面语形式。就这一点来说, 笔者认为这样的选材不适合作为汉语测试的听力材料, 而TOCFL在听力选材上选择了更合适的听力材料。

最后, 通过以上两种测试的各题型例子, 我们还可以发现, 不管是在单句听力, 还是对话理解, 还是段落理解, TOCFL语料中的字词数大多超过HSK, 其语料的冗余量也明显高于HSK。足以说明相比较于HSK, TOCFL对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要求会更高, 其试题难度更高于HSK。

以上便是笔者对新汉语水平测试 (HSK) 和华语文能力测验 (TOCFL) 的听力部分语料的比较研究, 其目的并不是要在两者中作出好坏优劣的评判, 而是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比, 对汉语测试日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并通过对汉语测试中听力部分的分析, 促进听力测试发展, 对听力教学以及听力教材编写起到反拨作用。从而达到促进阅读、写作以及口语的发展, 致力于提高汉语教学总体水平, 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进行汉语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暄博等.以CEFR为基础之华语文初级能力测验研发与应用.华文教育与研究, 2012 (1)

[2]董鹏程.台湾推行国语教育的经验与对外推行华语文的展望, 中国台湾

[3]兰彩萍.浅谈汉语测试方法对汉语教学质量的影响.语言与翻译, 2001 (2)

[4]张晋军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测试的听力理解题型设计新思考.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

上一篇:听课、评课的艺术下一篇:血管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