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阅读教学(共12篇)
小学主题阅读教学 篇1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即通过“主题”整合阅读教学内容, 零散的语言形式因为主题获得内在意义上的链接, 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对主题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小学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是对阅读教学语言形式孤立、学习内容零散的交际阅读教学法的改进。主题及其相关内容作为发展语言能力的媒介被重点呈现, 学在情景中, 关注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 将语言学习置于丰富而有意义的仿真情景中。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地方, 而且成为学生提高整体素养的地方。
1. 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
基于语言阅读教学理念, 围绕主题进行篇章和段落拓展手法的分析, 归纳、操练语言点, 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快速的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体的交际能力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训练, 引导学生从中掌握阅读技巧, 学生就能具备扎实过硬的阅读基本功, 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在语言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语言所承载的内涵, 提倡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
语文语言的意义和语文语言交际功能始终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学生始终关注丰富有序的语言内容而不是没有意义的语言形式, 学习始终发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一个反复刺激、不断加深印象的过程,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机会。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以主题为中心组织繁琐零乱的语言材料, 从听、读的角度为学生集中提供可观的目的语输入。主题资料库最能集中散乱的语言形式, 配合学生记忆和运用。以主题为中心的语言阅读教学在孤立零散的语文知识间建立起一系列内在联系, 有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整体的、具有一定深度的认识。
3. 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有利于主题式阅读的开展。
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 是以“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 加强整合”为编写思想的, 即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 如人教版第五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 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 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等。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的观察”, 单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人们在观察中的发现:有的观察鲜花, 发现鲜花开花的不同时间;有的观察蜜蜂, 发现蜜蜂辨别方向的能力……这就有利于在课题开展中以语文教材为中心, 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 提炼出阅读主题,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课外阅读中引导, 让课外阅读更好地成为课内阅读有力的凭借和依托、扩展和补充。
4. 主题阅读, 是塑造心灵的阅读。
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从哪里来?特级教师于永正很直白地告诉了我们:是从他们的读书中读来的, 并不是依靠老师每天在课堂上讲来的, 并不是依靠老师给他们天天做题目做来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整本的书。”可老师们似乎没有领会到课程标准的最精要的理念主旨。现实中, 语文课堂教学就一直走在“一课一课地教”“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一个点接着一个点地讲”的路上, 课堂上学生们干得最多的事情是“顺着老师的意思满堂回答”, 课后学生干得最多的事情是“完成铺天盖地的试卷”“做完一本又一本的练习册”。当这一叠叠的试卷一本本的练习册完成后, 让学生们下笔写写东西, 会突然发现, 他们笔下凄凉。时间长了, 还会发现学生们原本会发亮的眼睛在语文课堂上已经黯然无光, 这一切是那么的可悲。师生们就这样痛苦地一日复一日地重复上演着“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悲剧:师生都苦不堪言。
主题阅读找准了学生们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点, 一切从读开始, 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书。巧妙地以教材主题为主线, 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 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让学生们在有主题的阅读中, 获得思想, 获得情感, 获得知识体系的生成。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 老师还苦吗?学生还苦吗?不, 不苦, 都在享受, 享受着种种主题带来的情感熏陶;都在吸收, 吸收着种种题材课文带来的理解、写作的方法。
5. 单元式导读教学的总领。
单元导读课重在导, 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 带领学生对整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导趣, 引发情感参与。学习一个单元要两周时间, 为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 此环节的设置至关重要。二是导读, 全面感知内容。这里的读, 是指整体的浏览感知, 是将课文、资料袋、插图有机融合, 引导学生对整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 形成单元主旋律。三是导学, 明确学习任务。导语中对本单元的教学在人文目标、学法目标、实践目标上均提出了要求, 应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四是导行, 课内延伸课外。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搜集相关资料 (进行指导, 分组进行, 增强针对性) , 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下面我谈谈对单元导读课过去和现在的认识。第一, 不能再“放不下”。教师不能再求全求细了, 要注意这种课型的关键在“导”上, 要引出学习之路, 要激发学习兴趣, 才能帮学生叩响学习之门。第二, 不能再一味详讲文章了。我就这样做过, 导读有几个段落, 领着学生们学, 一共有几段, 每段讲了什么, 说一说, 议一议, 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不能再一味详讲文章了, 要注意这应是本单元的纲领。要切实紧紧围绕住单元主题, 贴近单元主题, 让这成为单元导读课的落脚所在。在单元教学起步时, 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攻方向。预习全单元, 让学生粗知单元内容, 对单元的整体脉络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这是总领阶段的另一重要任务。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由学生通读, 有时也可由教师概述。有必要提高通读要求, 可适当提出思考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往往与通读全单元同步进行。
小学主题阅读教学 篇2
一、精心筛选内容,不同角度提炼主题
在确定主题这一问题上,语文教材可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从教材角度对阅读教学主题进行提炼和构建。在进行教学工作之前,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不断琢磨作者的写作意图,确保课文主题提炼的确切性。其次,生活实践是很好的阅读素材来源。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在这样一个广阔的教学平台下,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了解,如,秋天到了,落叶能够激发出学生怎样的灵感,体现什么样的“秋”的主题。有了明确的主题,教师便要开始围绕主题,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够作为写作范文的素材,让学生在反复、大量的阅读之后,通过寻找更多相关的主题或相反的主题,来多方面地、高密度地掌握语文阅读的重点。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感知主题
在确定了阅读的主题之后,教师就要将主题教学付诸于实践。教学过程的首要步骤就是如何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可以进入课程的主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式的阅读呢?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单元语来进行解说引导,通过情境创立、生活场景的链接与动画的引入来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生活场景的链接是最佳选择,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地品味作品、留心发现生活的影子,从而促使学生深入主题研究,从中真正地体会蕴含有生活气息的文章。
每一篇文章都有真实存在的生活点,在进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调动学生对这些生活点的切实感知,以便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应该抓住学生的具体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来描述印象中的长城或其他的名胜、景点,分享各自的感受。这样一来,不仅促使学生的课前知识得到极大丰富,而且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很有帮助。当然,学生之间的必要交流和经历分享也是有益的,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入地领悟主题,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
三、促进交流,促使学生深刻剖析主题
主题阅读的交流部分可以说是整节课的主体部分,整个过程围绕着教学过程主体脉络,不断营造适应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参与集体讨论,促进其语文素养、学科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围绕着一到两篇的教材课文来进行主讲的同时,重点对文章的词、句、段等进行反复推敲,深入思考,使得学生了解课文主题的内在含义和用词造句的魅力所在。这样的一个过程是教师在根据学生个体特点不断引导学生参与文本对话,促使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课文学习,以此形成创造性的运用的过程。另外,教师还应当努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展阅读面,不断扩展主题,可以借助于多变的阅读方法和灵活的迁移策略来速读,达到快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体讲述内容和感情脉络、深入挖掘主题思想的目的。
四、实践拓展,强化学生的主题阅读技巧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最后步骤是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拓展,最终达到引导学生学习、领会主题,拓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目的,由此便可以促使学生走出校园,即其涉猎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而是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实践,以达到强化学生主题阅读技巧的目的。如在学习了人教四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之后,学生能够围绕“亲近自然、融入美丽风景”这一主题,展开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让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并根据自己的感受附上各式各样的导游词来完成一篇游记,并且声情并茂地对身边同学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同时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还可以采用编排对联的方式,来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这样的学思结合学习模式既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凝练语言和审美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总之,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是针对特定主题进行的阅读教学,过程既强调学生理解生成性,又重视开放性的阅读教学,它的模式是针对一个给定的中心主题来参与阅读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从确立主题的导语入手,不断探讨研读,感受主题、拓展课外实践,最终升华为主题。
浅谈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 篇3
一、由精读到拓展阅读
以教材为主,恰当地链接课外阅读篇目,特别是精读课文,要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内容,并养成科学合理的阅读习惯,精读课文中的问题不用面面俱到,只是在设计问题时善于抓住每课的一个主要问题即可,并对重点段落进行研读。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抒情议论、语言特点等方面加强训练,让学生在文章的文体特点与写作要求、学习方法做到整体把握,并为自主阅读文章构建模式,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到更好的方法,一般需要两课时。
二、品读赏析,感悟主题
品读赏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教学过程为基本脉络,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与学生一起探讨,把握学科知识、能力,完成语文素养的构建。这一环节主要以教材中的一两篇课文作为主讲的内容教材,掌握重点的段、句、词,在品读中推敲,学会感悟反思,让学生感受到这一主题的内涵,并体会语言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引导与学生对放,与文本对话,实现“文字、文学、文化”的三层次教学,能够由浅入深、创造性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
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完成主题阅读的要求,实现辅助阅读的学习。在辅助阅读材料中,教师要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要通过多种方法和策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悟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挖掘文章的内涵,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读书与学习习惯,掌握语文的学习规律,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之魅力,从而亲近语文、爱上语文,使语文渗入学生的人格中去,为他们的精神成长提供养料。
三、学生的自读引导
让学生在默读、速读、浏览中学会阅读方法,甚至以背诵的形式进行自行阅读,课堂上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点拨交流,与学生分享感受即可。自主阅读主要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特点灵活把握。每课用15~20分钟学习教材的内容,剩下的20~25分钟交流要对另外定下的两篇主题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经典片段和美文还要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主题阅读教学是引领师生成长的最高境界,让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简单地教,幸福地教。让学生幸福地学,快乐地学,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探究着、幸福着。大家携手搀扶前行,一定会达到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刘燕.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方法初探[J].中学生优秀作文,2013(05).
[2]方建国.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1(12).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探讨 篇4
一、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作用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 它可以将整个主题归纳, 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分类整理, 从而增强对阅读相关学习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其次, 教师可以通过主题阅读来不断地将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 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培养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能力。再次, 主题阅读教学主题相对新颖, 学生通过主题阅读的学习, 能够对某一方面进行整体的探讨和领会, 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地学习到相关知识内容。
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方法
教师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首先, 教师要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精挑细选, 并强化方法来引导。主题教学的内容选取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内容选取得不好, 学生在连续学习的教学过程中会感受到慢慢的厌倦, 从而阻碍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其次, 教师还要创设教学情境, 使整个主题阅读教学的过程轻松活泼。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漫画、多媒体视频等教学材料, 结合阅读教学的内容将其不断地融合,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也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次, 教师还要学会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主题阅读的宗旨是让学生掌握自我阅读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渗透进去, 让学生通过学习潜移默化的掌握, 从而使学生对阅读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整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主题阅读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深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髓, 促进小学生在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的提高。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阅读逐渐成为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分为单篇阅读和主题阅读。就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索靓.试析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J].新课程, 2014 (03) .
小学主题阅读教学 篇5
“主题式”英语课堂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围绕教材的主题展开的阅读活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主题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清晰的获取对象。教师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每次阅读让学生在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一、主题式英语课堂阅读模式 1.主题探索
四年级属于中年段,我们主要根据教材不同MODULE出现的某些语法内容或者物品名称来挑选一些比较浅显、趣味性强的故事,或者图文兼有的阅读材料,借助图片、录音、多媒体等辅助教具来进行阅读。
2.阅读整理
面对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教师将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随时记录素材,并将相关文字、插图有机结合。学生在归纳整理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培养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这是学生对信息进行具体加工,从吸收到内化的过程。教师帮助学生提取各类阅读材料的本质属性,把握各类信息内容的要素,使学生较为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意义。
二、确定阅读主题
一般阅读主题是根据课文内容来确定的。SWE这套教材的内容是衔接和延伸的。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必要的阅读材料开阔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并根据教材特点,设计相关的主题阅读。
1)根据教学中出现的主要语法内容来确定主题。如在四年级学习CAN句型时,可以选取little ducking这一故事。为了表示出小鸭子的心理变化的过程,教师通过多媒体生动地展示有关声音、图像和文字,活生生地展示了小鸭子从什么都不会到努力学习,学会本领的过程。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兴趣盎然。
2)在教学中根据不同MODULE出现的具体学习内容,如具体的职业、国籍等进行主题阅读。拓展和延伸课本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课本外的知识。
三、课例
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英语主题式阅读课“Dogsthat Work”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完M3-M4知识之后设计的一堂阅读课,意在通过本课阅读教学串联M3-M4几个单元关于人物职业职能描述的知识点,以综合描述或以第一人称叙述为主线,让学生在阅读2篇短文的过程中学会从几个方面获取人物信息,掌握一些基本阅读技巧,并学会如何从几方面综合描述朋友或以第一人称叙述,从而最终实现语言的输出。
教学步骤: 一.Pre-reading 1.warm-up: Chant——引入职业的复习2.Revision 1)Free talk: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2)Game: 快速反应说出职业的单词。
3.Guessing game:——两个谜语游戏,通过对谜语的阅读,掌握对某个职业的基本描述。
4.Sum up: How to describe people 使学习过的话题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的轮廓。
5.Lead in the title:“dogs that work” ——小结之后,再让孩子们猜个谜语,引入到这节课的主要阅读课题。
6.讨论下狗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二.While reading 1.Read in groups, count how many kinds of dogs jobs there are.Try to pronounce the new words.——通过在小组的阅读,小组合作,解决一些词汇,尝试发音。2.Listen to the passage : 1)try to remember how to pronounce the new words &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new words.Finish exercise 1.2)Learn the new words, and check up the answers.本环节打破以往由教师讲授单词的方式,让学生尝试自然拼音记忆单词,并在语境中理解句子和词汇,掌握文中句子和词汇,学会灵活应用。
3.Watch the video ,finish the others exercises.练习设计由词到句子,层层递进。三.Post-reading 1.Learn some interesting phrase about dogs.2.Introduce a job you like.Try to write down with these sentences.在阅读完文章后,分小组按话题开展写作活动,使本堂课的大量输入转化为输出。
小学主题阅读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 读写联动 阅读能力
“读写联动”模式教学结构主要遵循“以文带文”“读写联动”的原则,按照“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三个基本模块来组织教学。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作文是倾吐。”这句话点出了阅读与作文两者之间的关系。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可见,“读写联动”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下面我以《秋天的雨》为例,在课堂上对这种模块化教学结构进行初探,和大家谈谈我粗淺的看法。
读一读。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自学导航” 边读《秋天的雨》一课边批注,进行自主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秋天的特点的?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气味以及动植物准备过冬这三个部分,你喜欢哪个部分就读哪部分内容。并注意读书方法:先用“——”画出每一部分的总起句,并用“△△”标出体现秋天色彩特点的词语,然后用“∽∽”画出作者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还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读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还能训练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从而使阅读教学增值。“边读书边批注” 是“读写联动”教学方式的基本动作。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根据学习任务边读边思,然后用简短的文字把课文大意、层意、写作特点以及感受、疑点、难点等批注到书上。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必须动笔写了才能读有成效。全国名师于永正也说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多读”“多写”。
学生自学时,我在班上一边巡视,一边了解学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然后我带领学生运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因为课文结构清晰,内容简单,所以我要求学生用“秋天的美表现在……我从这句话中读懂了……”这样的句式来汇报自读成果。老师只需要点拨学生朗读的语气,从而品味秋天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展开朗读,进一步感受秋天的色彩。比如:当学生读“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的句子时,我顺势引导:春天的雨有什么颜色呢?它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学生在读好课文句子的同时,再来读自己说的句子,语气一次比一次好,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在指导学生读秋天气味这一特点的句子时,启发学生边听边配动作来个表演读,在表演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秋天的硕果累累。通过读来咀嚼、品味语言蕴含的情感美、意境美、神韵美,使秋天的特点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烙印,单元主题也更为明晰化。
说一说。在引领学生感受完《秋天的雨》后,又以文带文的方式拓展阅读了作家毕国英的《听听,秋的声音》。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到同样是写秋天的,可以从秋天的不同方面来写。在不同作家的笔下,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抓的特点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不同,写出来的景色也就各有姿态。学生很快掌握了写景色的方法,原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对景色的赞美之情。顺势让学生用这节课学到的 “抓特点、写具体”的方法来说一说喜欢的季节,可以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景色的赞美之情。
写一写。主题阅读教学,倡导读写同步。《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我设计的就是在以文带文的基础上进行“读写联动”。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当堂进行练笔,可以写春天的雨、夏天的雨,还可以写冬天的雪……只要把自己的话说完整、说具体就可以。
课文按照“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的模式来组织教学,老师的思路更清晰了,学生学习的重点更为突出,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读得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了真正的体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结合中读是基本,写是表达、是运用,是对读的补充,是对读的提升。从读到写,在写中促读,实现读写的迁移,这是语文学习的规律。读写结合正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课文教学中巧妙地进行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对文本不断地吸纳、不断地倾吐,大量实践,铢积寸累,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必将得到实实在在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小娟.语文教学读写联动新模式[J].辅导员,2013(15) .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篇7
一、构建“1+X”的课堂教学模式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过:“教材是教学的例子。”教师如何利用这一教学范例对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快乐阅读,实现主题阅读目的,这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并通过“1+ X”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主题学习,实现主题的构建。
“1+X”主题阅读,主要是利用一篇课文加多篇与本主题相关的文章。“1”是指精读课例的教学。利用教材文章做精读内容,再把教材中与本篇相关的内容进行“精读”。“X”主要是以两篇精读文章为例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借助任务驱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放手让学生结合精读课文中掌握的方法阅读,再从主题阅读材料中找出与之相关的文章进行自主阅读, 实现“反三归一”,让学生的阅读量不断增大。
二、阅读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阅读教学资源是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起到一定作用的人力、 物力以及所有自然资源的总和。把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材料, 利用信息与知识等载体。教材只是阅读教学中的材料与工具,教师才是课程理念的实施者。教材各个单元的主题、图片及阅读材料以及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生活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学设计的各单元配套的拓展阅读材料有其不足之处,教师要突破教材,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为实现主题学习充分准备素材。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资源中进行筛选与确定,以教科书、阅读教学挂图和工具书为范畴,在各种报纸杂志、网络阅读内容中搜索资料,借助主题阅读教学,了解更多的学习资源,并鼓励与指导学生了解主题信息,在海量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获取信息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探析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模式,主题式教学
当前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对实际教学效率提升就有着促进作用。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加学生在语文素养层面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特征分析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小学教学的模式转变也有着要求。主题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堂教学外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开展的阅读活动,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将阅读教学的主体作为发展的核心]。通过对语文阅读教材以及课外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结合,对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阅读比较重视,这样在多文本的交融下,就能够实现开放式的教学目标,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学生的阅读效率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另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是将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全面性了解,在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下,老师能够将课本阅读内容和课外的阅读知识取得联系,从而开展一个开放式的阅读活动。在一定的主题下,按照这一主题对教学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让学生沿着这一主题进行阅读,相互的促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题式教学的原则和应用策略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题式教学的原则分析
将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以应用,要遵循着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对阅读语言承载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将语言学习和内容有效结合,要明确语言的学习价值体现,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输入以及输出是反复刺激和加深的过程,所以老师要为学生多提供阅读的材料,让学生能在丰富的阅读内容中,获得语言能力上的提升。
在对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下,要将凌乱语言的组织作为重要的任务。通过一个阅读学习的主题,将这一阅读教学模式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将文本内容和课外内容建立相应的联系,发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这样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才能起到积极作用。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要在阅读的内容上得以科学的选择,在主题上加以确定。这是对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基础,主题的设计是这一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缺少了主题就使得阅读活动缺少了目标和灵魂。故此要在主题上先加以确定。阅读活动前,老师要对共同点进行准确的抓取,并要充分的和学生进行结合,对文本阅读的主题加以确定。
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要将阅读教学的主题得到有效的呈现。学生方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跟着老师选定的主题来开展阅读活动。在学生进行阅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引导作用的发挥,让学生能够对阅读材料的疑问有效的找到解答的方案。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信息辨别以及筛选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发展。
主题式教学模式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老师要充分重视对实际教学资源的利用。每一单元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都要将利用的资源与之相结合,教材是语文阅读教学资源的核心,在资源的选择中要尽量和生活实际相契合。这样对学生才能引起共鸣。在当前的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下,可以将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以应用,将丰富的资料从中加以提取或者动态化的呈现,这些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都有着积极作用。
老师在主题式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实践加以拓展,让学生能围绕主题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方面得到有效加强。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和生活,对语文阅读能够有更深的体会。例如在学习了《母亲河》的课程之后,就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对这一课文阅读的体会进行思考和探索,老师要将文中的内涵进行解说。并推荐给学生相关的内容供学生阅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将主题式教学模式加以应用,能够使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别出心裁的发挥优势,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老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此次主要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对实际教学发展有所促进。
参考文献
[1]杨宕军.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6(01).
小学主题阅读教学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是发扬和传承中国汉语言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提高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学习课本教材外,还应该适当地结合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实现课堂知识在课外阅读中的灵活应用。
一、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价值
在语文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中都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因此,在对每一个主题进行学习的时候应当配置一个相同的阅读主题。比如,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教材中,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了八个主题,包括祖国在我心中、感受自然、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人与动物等。这样一来,就有助于教师开展以语文教材为中心的课题学习,以教材的编排为基础提炼出教材阅读的主题,然后将阅读的主题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并适当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最终实现将课堂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教学策略
1. 把握课文主题以及中心思想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无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对课文的无法理解和吸收。因此,在主题式阅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主题的课文进行归纳和总结。比如,在教材中,以亲情为主题的课文有《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与地坛》等,以爱国为主题的课文有《我们爱祖国》《狼牙山五壮士》等。通过对不同主题的文章的分类,学生可以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进一步的学习和分析中,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通过融合情景挖掘文章的主要情感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无法理解文章的主要感情和思想,主要是因为学生无法彻底掌握文章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的修辞手法经常会赋予某些词抽象的意义,使其脱离了原本的意思。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营造特殊的情景帮助学生挖掘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感情。例如,在《草原》这篇文章中,出现了许多描写草原的比喻句。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草原的图片或者教学视频,通过这些教学辅助工具来描述草原的生机勃勃。再比如,当学习《扁鹊治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蔡桓公与扁鹊见面的所有场景,把两千年前的故事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文章含义的理解。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模式的运用,一方面提升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小学主题阅读教学 篇10
“‘一’反常态”是指和以往相比,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一反“先教后学”的常态课堂教学模式为基于“先学后教”的创新教学模式。这种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调整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把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或课前首先利用视频讲座、播客、电子书等完成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内解决疑难,交流学习获得感。其核心是把学生学习的自主规划和教师教授的协作协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志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促成个性化发展,从而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与切身实践中获得更真实、更高效、更享受的学习。
“‘四’翻转”是指促成这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方面的翻转点。一是教学内容上的翻转。教学内容能否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是能否适合学生实际、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为此,教师在深研课标、透析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充分了解学情,高度把握教学点,高效融合读写结合处,有序分布课堂学习要点,恰切选择教学负载方式和信息传递途径。所以,以忠于课标和教材为借口,按部就班、不懂整合、不敢取舍、不会重组、不擅分布、不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的做法是实现不了翻转课堂这一创新教学模式的。二是教学时地上的翻转。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这一创新教学模式要翻转教学的时空。以往,课堂45分钟或40分钟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主阵地为学生,必须坚守。但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前或课后的自主学习却成了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内的学习倒成了解疑补缺、交流获得感的体验区。以往,主导学生学习的,只能是课堂上的教师;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老师,还可以选择其他的老师,甚至通过学习一系列的学习资料来完成学习的目标。这样,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强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足了,学生发展个性的余地大了,学生培养志趣的现实性有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束缚学生发展的一系列框框也就被打破了。三是教学方式上的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由老师主导课堂,学生唯老师是从。在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中高年级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的主体要真正翻转为学生,课堂的组织方式也不能由教师来主导,而应由学习内容的便利性、高效性决定。换句话说,就是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用什么样的方式,能让学生高效学习所学内容,就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所以,以往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模式,已不是唯一的形式。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跨越式发展,已为这样形象、便捷、灵活的新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能。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以便捷强大的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为平台,无论在课前还是课后,都能与老师、同学之间进行互动,包括答疑解惑、运用知识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四是反馈评价上的翻转。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表现多为表象,教师的评价非常单一。如果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配合得好,则教师随时可以表扬激励。这种评价的标准源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多为表象。即使是批阅作业,也以学生完成的情况而定。至于是否真正消化、巩固、提升了所学内容,单从作业上也难以反映。而在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中高年级写作翻转课堂这一创新教学模式下,围绕项目化、序列化、具体化的学习目标,利用教材与网络落实作文训练点,促成生生、师生、学生与家长间的多方互动,完成灵活多样的写作评价、交流和提升,学习效果反馈的实效性强了,检测、激励或评价的手段先进了,在学习效果的反馈与评价上,翻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之,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中高年级写作翻转课堂需要“‘一’反常态‘四’翻转”。其基点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目标是学生能力的提升。这样,才不失翻转课堂创新教学的初衷。
摘要: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中高年级写作翻转课堂的成功“翻转”,需要“一”反常态,切中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及教学重点,实现四个翻转。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实现翻转,二是在教学时地上实现翻转,三是在教学方式上实现翻转,四是在反馈评价上实现翻转。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主题阅读,写作教学,翻转课堂
参考文献
[1]钱珏.翻转课堂,高效教学——谈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6,(06).
小学主题阅读教学 篇11
不同的鸟鸣将课文联系起来,达成了与平常阅读课不一样的表现效果,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去年在杭州天长小学上的“群文阅读”课——小古文《性缓》。两种课型有其独特之处,也不乏相似之点,引起了我对这样的新型语文课堂或者说是创意语文课堂的一点思考。
现行的语文课堂依托于教材,每一课以2~3课时的速度,对主题思想、表达方式、写作特点等进行琢磨、体悟,而“倾听鸟语”和《性缓》却是以某一个相同点为选择点将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进行整合,在一堂课内呈现。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容量变大,更带来了质的飞跃。课堂上的阅读、思考、表达是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自己理解文本内容,自觉检验读书方法;是让学生在涵泳精思后作最有价值的判断,最有意义的筛选,最有个性的赏评。正如清朝理学家陆世仪所说:“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
一、好奇的眼睛——兴趣的激发
语文课堂之上,兴趣的激发与情绪的状态密切相关。许多教育家非常重视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主张教学要依靠和利用教学材料,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充沛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
在“倾听鸟语”的主题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放大和提升。布谷的“布谷,布谷”和喜鹊的“喳喳,喳喳喳喳”在作者耳中不是单调的鸟鸣, 而是丰富的语言。课堂上,孩子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闪烁着好奇。他们兴致盎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布谷问答:“你做什么?”“唱歌跳舞。”“你喜欢什么?”“人人幸福。”……在喜鹊声声中听到了:“喜事到家,喜事到家,新年就要到啦!”……此时,老师引出天鹅的“克噜——克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烈了,自身形成了内在的学习动机,阅读解惑的强烈愿望使得他们尽情投入到了新版块的学习中。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课堂,不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所热切期待的吗?
二、激烈的思辨——思维的锻炼
主题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文本的组合是有着一定联系的,在此基础上的思考显然比单篇课文要来得深刻。学生们以童真的眼光、细腻的情感、敏感的心灵,赏读着“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思考着“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体会着“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课堂之上,孩子们各抒己见,不同的理解在相互碰撞,将文字读得更加丰满、深入。
比如当“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这段文字出现在屏幕上时,孩子们小手如林,急于表达自己的阅读成果。有孩子说:“这里的‘克噜——克哩——克哩,我读到的是天鹅的喜悦,它们终于把厚厚的冰破开了。”有孩子说:“我从天鹅的叫声中读到的是它们的骄傲,因为这是它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了大自然。”有孩子说:“天鹅的叫声好像在说‘我们是团结的,我们是勇敢的,正因为在老天鹅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不怕痛,不怕冷,才破冰成功的!”……每一个孩子的回答都值得我们为他们鼓掌、喝彩而这精彩的表述正是在对布谷、喜鹊的语言理解上进一步锻炼的结果。
在主题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学生的想象力语言的感受力和概括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在阅读中捕捉、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都得到更强更有效的训练。当问题解决了,他们会有眼前豁然开朗之感,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也会更有劲头。
三、生动的语言——心灵的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句话简明地道出了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依存关系。崔峦先生则进一步阐释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课堂练笔要练在内容深化处,练在情感升华处,练在知识迁移处,练在知能转换处,练在符合年龄段的表达精要处。主题阅读教学课堂上的练笔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受到多点的激发,语言表达更为精彩
“倾听鸟语”,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孩子们侧耳倾听啄木鸟、麻雀、黄莺等鸟儿的鸣唱结合自己对鸟儿的理解,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提笔写下了自己所听到的鸟语对两篇文章的阅读感知,使孩子们能够以一颗善感的心灵来倾听,以多彩的文字来描述。这样的练笔,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的写作能力、发散思维、知识积累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主题阅读教学犹如一股清风,拂在每一个语文老师、学生的心头。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得到系统的语言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自主内化的目的,提升了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学习探究 篇12
一、主题阅读概述
主题阅读就是通过明确的阅读主题, 围绕学生的阅读特点、教学内容等因素开展的阅读活动。 主题阅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最初通过对文章关键词进行提取的静态形式开展, 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为根据课堂具体内容开展的动态形式。 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书本、同学及教师的沟通自主选择阅读的主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主题阅读, 在进行主题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遵循开放性的基础原则, 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具体方法
1.整合课堂教学主要内容, 提高学生的主题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把教材作为基础的内容, 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把教材作为基础材料, 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发展学生的文章阅读能力, 通过特定主题的设定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 如教师在教授《称象》一文的时候, 可以把曹冲作为阅读的主题, 通过对其相关资料的阅读, 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引导,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 结合教学单元主题, 开展主题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可以把单元主题作为阅读主题, 通过对相同类别的文章进行总结, 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定的思路。 如在进行《汤姆·索亚历险记》 (小学生人教版六年级的第四单元) 的课程教授过程中, 可以以单元主题为单位, 开展课外名著的主题阅读活动。 例如通过“名著世界”的主题阅读活动, 组织学生通过校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及同学之间的互相借阅等形式进行名著阅读。 学生在阅读之后可以对自己阅读的名著进行总结, 表达自己阅读名著之后的感受, 自己最喜欢哪本名著、哪个作者等, 通过学生的交流沟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3.创设情境, 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实际教学过中,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效的情景, 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 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的音频资料等方法, 点明主题, 提高学生的感染能力。 例如在教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 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比萨斜塔的具体状况、倾斜角度等实际状况, 通过将其图片悬挂在教室中, 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 教师通过视频播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视频, 让学生真切地了解这一物理现象。 这种情景带入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题阅读兴趣。
4.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 提高学生对主题阅读内涵的理解能力。 主题阅读主要是通过对文章进行阅读, 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与内涵。 教师在实际阅读课堂中, 要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 在实际阅读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阅读模式, 通过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认知能力。 如在进行《触摸春天》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在朗读课文的同时, 让学生闭着眼睛感受文章中要传达的思想与感受, 通过朗读的抑扬顿挫让学生深切地感觉到盲童的内心情感。
5.根据生活情景, 设置阅读主题。 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教学资源与生活案例进行总结,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教师可以根据我国传统民俗、假日等生活元素开展主题阅读。 以端午节为例, 教师可以开展“端午”主题阅读, 让学生通过对端午节追根溯源, 了解其历史知识、关键人物、相关诗词及端午民俗等, 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可以得出端午节的关键人物是屈原, 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屈原著有《离骚》等经典诗词等相关知识。 这样具有民族性质的主题阅读间接地起到文化传承的教育意义, 为培养学生的精神面貌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可以通过特定的主体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 提高学生的知识累积程度,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主题阅读模式可以通过优美的文字、浓重的民族精神、高质量的文学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手写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主题阅读模式将课内外阅读充分结合,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主题阅读模式, 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知识存储能力。
关键词:主题阅读,小学语文,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1]朱琳.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想[J].教师博览 (科研版) , 2011 (10) :12.13.
[2]陈霞.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穴[J].小学教学参考, 2011 (36) :45.46.
【小学主题阅读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07-13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总结12-24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07-14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参观小学》08-25
主题阅读教学讲座07-14
主题阅读教学的体会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