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共5篇)
晏子春秋 篇1
司马迁读《晏子春秋》, 高之, 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为之, 而人接焉。或曰:晏子之后为之。皆非也。
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 晏子以俭名于世, 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 以增高为己术者。且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节用、非厚葬久丧者, 是皆出墨子。又非孔子, 好言鬼事;非儒、明鬼, 又出墨子。其言问枣及古冶子等尤怪诞。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 此甚显白者。自刘向、歆, 班彪、固父子, 皆录之儒家中。甚矣!数子之不详也。盖非齐人不能具其事, 非墨子之徒则其言不若是。
后之录诸子书者, 宜列之墨家。非晏子为墨, 为是书者, 墨之道也。
(选自《柳河东集》)
晏子春秋 篇2
《晏子春秋》还十分突出地表现了晏子对礼的重视。他说:“礼者,所以御民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婴未之闻也!”把礼看作是治国的根本,统治百姓的工具,可见礼在晏子心目中的地位。在这一点上,晏子与后来的孔子是很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晏子对无礼或不合礼的行为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评。(《内谏》)载:“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其君,而礼不便也。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群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晏子认为,礼是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准。没有礼,人就成了禽兽。作为一国之君,如果带头不讲礼,国家根本就会动摇。《外篇》中载有晏子的.另外一番话,内容与上面一段话类似:“今齐国五尺之童子,力皆过婴,又能胜君,然而不敢乱者,畏礼也。上若无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夫麋鹿维无礼,故父子同?。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婴闻之,人君无礼,无以临其邦;大夫无礼,官吏不恭,父子无礼,其家必凶;史弟无礼,不能久同。’”
《晏子春秋》不仅鲜明地表现了晏子光辉思想,而且也记载了许多表现晏子优良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故事。节俭是《晏子春秋》中重点突出的晏子的品质,这一点,上文已有所交代。此不赘言。另外如退思补过、待人宽以约、责人重以周、谦虚谨慎等美德,书中都作了大力宣扬。《内篇杂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公乃往燕晏子之家。饮酒酣,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耶?’晏子对曰:‘然,是也。’公曰:“嘻,亦老且恶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晏子违席而对曰:‘乃此则老且恶,婴与之居故矣,故及其少且姣也。且人固以壮托乎老,姣托乎恶;彼尝托,而婴受之矣。君虽有赐,可以使婴倍其托乎?’再拜而辞。”齐景公看到晏子的妻子老而丑,想把年轻漂亮的女儿嫁给晏子,晏子严辞拒绝了。晏子的这种糟糠之妻不下堂,坚守爱情,不背叛老妻的行为与品德,不仅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殊为难得,就是在今天,也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格。
从《晏子春秋》的内容来看,编者或作者似乎有意突出晏子光辉的一面,极力塑造晏子的正面形象,由此也可以推断,此书的编者或作者肯定是一个景仰晏子的人。
晏子春秋 篇3
景公登路寝之台a,不能终,而息乎陛,忿然而作色,不说b,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c:“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d。殷之衰也,其王纣作为顷宫灵台e,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婴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注释:
a景公:即齐景公(约前550—前490),名杵臼,春秋时期齐国君主。 路寝:帝王或诸侯的正殿,用以听政。
b说(yuè):同“悦”,高兴。
c 晏子:即晏婴(前578—前500),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历经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五十余年。晏婴聪颖机智,有政治远见。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则既富灵活性,又坚持原则,出使他国不辱使命,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d璇室玉门:雕饰华丽的宫室。
e顷宫:当作“倾宫”,高大巍峨的宫殿。因其十分高大,望之欲倾坠,故称。 灵台:供帝王游乐的地方。
大意:
齐景公攀登正殿的高台,不能一口气上到顶端,中途坐在台阶上休息,他怒容满面,不高兴地说:“谁修筑的这么高的台?坑害人不浅啊!”晏子说:“您如果想节省体力,就不要让人修这么高;既然让人修这么高,就不要怪罪修建的人。现在台修高了,就要给修台的人加上罪名;修低了,也要给加上罪名,我冒昧地问一句,这样役使别人可以吗?古时候君主修建宫室,是为了生活方便,因此不奢侈华丽以贪图享受。他们自身节俭,又教育百姓。到了夏朝衰落的时候,它的君主桀背弃了为君的德行,修建了装饰华丽的宫阙。商朝衰落的时候,它的君主纣修建了高大的宫室和灵台。修得低矮的有罪,修得高大的有赏,因此灾祸延及自身。现在您的情况是,修高了也有罪,修低了也有罪,这比夏、商的君主桀、纣还厉害。百姓精疲力竭,但仍避免不了罪名。我担心国家将有覆灭的危险,您也不能享有齐国了。”景公说:“您说得好,我自己知道修建高台确实劳民伤财,还没有什么用处,更埋怨那些修建的人,这是我的罪过。假如不是先生您的教诲,我哪能守住国家的基业呢?”景公于是走下台来,向晏子拜了两次,不再登上高台。
【点评】
齐景公统治时期距离齐桓公称霸已过去一百余年,此时齐国国力日渐衰弱。因此,齐景公即位之初就梦想着能恢复齐桓公的霸业。然而,齐景公这个人虽有复兴齐国的壮怀,却比较贪图享乐。为此,作为辅政之臣的晏婴多次进谏,以正君主之失。选文就是其中一例。在中国古代,君主修筑高台本就是劳民伤财之举,无非是让宫室更加华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没有实际的用处。由于台太高,齐景公未能一次登顶,于是大发雷霆,准备责罚修台之人。晏婴见此,便用夏、商两朝的亡国之君桀、纣为例进行劝谏,意在指出作为一国之君应当勤于政事、节俭自身,避免奢侈浪费,并以此教育百姓,改善社会风气;同时还应当爱惜民力、心系百姓,如此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齐景公虚心接受了晏婴的建议。纵观齐景公统治的五十余年,齐国政治相对稳定,国力有所恢复,这与晏婴等人的不断进谏和齐景公的虚心纳谏是分不开的。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由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晏婴劝告君主勤政戒奢、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
晏子春秋 篇4
关键词:读书杂志,晏子春秋,训诂方法
《晏子春秋》一书广传有二十四个版本, 前后为其笺校者也有四十来人。王念孙先生在孙星衍先生的《晏子春秋音译》和卢文弨先生的《晏子春秋拾补》的研究的基础上, 以札记的形式对《晏子春秋》进行了考校。后人学者唐德正以银雀山出土的16章节选本 《晏子春秋》得证王念孙先生考正中8处同于书中原文。
一.以形索义
王宁先生提出以形索义的方法, 是运用表意汉字的字形与它所记录的词汇相互适应的关系来推求本义的方法。并强由于汉字造出到运用到现在所经历的时间较长, 在运用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时, 应该注意到只有本义才直接与字形切合, 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 同时需要主要到”笔意“与“笔势”、“造意”与“实义”的区别。
《晏子春秋》中《内篇·谏下二十》晏子与景公的问对中提到:“夫君子则有以, 如我者侪小人, 吾将左手擁格, 右手捆心。”其中的“格”字孙星衍先生、卢文弨先生都以字形对这个字进行讨论。孙先生提到《说文》中“格, 木长皃”, “梱”同“稇”, 《说文》“絭束也。”而在《尔雅》中记“樕樸心”, “心”盖木名, 所以孙先生认为“格”是“骼”的假音, “心”指的就是人心。在卢先生看来:“‘格, 杙也’。‘梱’, 当为‘捆’, 叩、椓也。”王念孙先生否定了这两种观点, 他在《读书杂志》中写道:“予谓‘格’即‘輅’字, 谓柩车辕上横木所以属引者也。士丧礼下篇‘宾奉币当前辂’ (《释文》‘辂’音‘路’) 郑注曰:‘辂, 辕缚所以属引。’《疏》曰:‘谓以木缚于柩车辕上以属引于上而輓之。”此外, 王念孙先生在考证一个字词时, 通常不拘泥与一种方法与一个例证, 时时以多种实例进行多种方法的证明来得出结论, 这一条的例证随后他又提到《晏子春秋》同一著作的后面篇章来进行说明, 《外上篇》:“盆成适请合葬其母曰‘若此而不得, 则臣请輓尸车而寄之于国门外宇溜之下, 身不敢饮食, 擁辕执辂, 木乾椓鸟棲, 袒肉暴骸, 以望君愍之。’”王念孙先生说正因为“辂”为辕缚所以才说“擁辕执辂”, 原句中的“格”是借字于“辂”, 所以应该是“辂”的意思。
王念孙先生在字形的考释上溯源以观, 在《杂上·第二十》:“溺者不问坠”句。王念孙云:“案‘坠’本作‘队’, ‘队’与‘隧’同, 《广雅》曰:‘队, 道也。’《大雅·桑柔》传曰:‘隧, 道也。’‘溺者不问队’, 谓不问涉水之路, 故溺也。‘不问队’, ‘不问路’其义一而已矣。《荀子·大略》篇‘迷者不问路, 溺者不问遂’, 杨倞曰:‘遂, 谓径隧, 水中可涉之径也。’是其证。后人误以‘队’为‘颠坠’之‘坠’, 故妄加‘土’耳。”原句“溺者不问坠”义不可通, 使人不知所云, 王念孙引用《广雅》中“队”为道路之义, 才让整句意义通。
二.因声求义
因声求义是利用语音线索来对字词进行考辨、的假借、同源的训诂方法。王宁先生同时也提出, 由于语音变化的复杂、音韵研究的未尽完善和语音判断的主观因素在因声求义的训诂判断中容易流于主观臆测。王念孙先生在《晏子春秋》 的考证中对于因声求义训诂方法的运用, 通常引用多方证明, 来规避失误, 增加其可信度与精确性。《内篇·谏上第一》中一节, 虽然没有注义, 但也足见王念孙先生对于音训一些观点:“昔夏之衰也, 有推移大戏, 殷之衰也, 有费仲、恶来, 足走千里, 收裂兕虎, 任之以力, 凌轢天下, 威戮无罪, 崇尚勇力, 不顾义理, 是以桀纣以灭, 殷夏以衰”。王念孙先生云:“案‘戏’字古韵在歌部, ‘来’字在之部, ‘里’、‘理’在止部, ‘力’在职部, ‘罪’在旨部, ‘灭’在月部, ‘衰’在脂部, 此十三句, 唯‘虎’、‘下’为韵, ‘理’字或可为合韵, 其余皆非韵也。”并举孙星衍先生的考证结果“于古韵未能洞彻, 但知古人之合而不知古人之分, 故往往以非韵者为韵。”而后又提及“又见高注《吕览淮南》有急气、缓气、闭口、笼口诸法, 遂依放而为之, 不自知其似之而非也。故音义中凡言‘某某为韵’、‘某某声相近’及‘急读缓读’者, 大半皆谬, 于古音若一一辩正, 徒费笔墨。但凡于此, 以例其余, 明于三代两汉之音者, 自能辨之也。 ”
三.比较互证
因为比较互证就是用既有的音或义的相关来证明类似的音或义也相关, 比起因声求义, 则必须要相当的实例来加以证明为增加其信服度。
王念孙先生以孙星衍先生的本子为底本, 在《内篇问上·第七》“荆楚惛忧”句中就以高诱所注《吕氏春秋》提出了不同于孙星衍先生的解读。孙星衍先生认为:“‘惛’《说文》‘不憭也’。”但是, 王念孙认为:“案‘惛’者, ‘闷’之借字也《吕氏春秋·本生篇》‘下为匹夫而不惛’, 高注曰:‘惛, 读忧闷之闷。’故‘荆楚惛忧’。孙引说文‘惛, 不憭也’, 亦非。”后有于省吾、吴则虞对这一条也有不同的解说, 本文不作讨论。
《内篇谏下·第十八》“古者之为宫室也, 足以便生, 不以为奢侈也, 故节于身, 谓于民。”王念孙先生提出, 这里的“谓”是“调”的字形之误。他举出韵书中《集韵》引《广雅》“识, 调也”, 今本“调”作“谓”。调是合的意思, 言不为奢侈以劳民, 故节于身而和于民也。随后先生又举出 《盐铁论·遵道篇》为例证:“法令调于民而器械便于用”认为此处的用意与 《晏子春秋》中的“故解于身, 谓于民”的用法是相似的。且举出在同文中《内篇·问上》 中的:“举事调乎天, 藉敛和乎民。”也和这里的“调”的用法、意思是相同的所以推出这里应该是表示“和”的意思的“调”字而不是行相似的“谓”字。晚于王念孙先生成书后出土的银雀山汉简作“节于身而调于民, 不以为奢侈”证实了王念孙先生这一推断是正确的。
四.据文索义
据文索义不在王宁先生所列的训诂考证方法之中, 但是由于王念孙先生在《读书杂志·晏子春秋杂志》中的札记以校勘、辩误为主, 以原有的连贯文意篇章为底, 所以在考证中多有结合文意来判断, 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字词定义。据文索义的方法在《晏子春秋杂志》中运用颇多, 也即是有学者所提到的“据文脉”的方法。
在 《晏子春秋第一·内篇谏上》 (此段以繁体更能说明问题, 所以引文作繁体字样) 有:“霖雨十有七日矣, 怀宝乡有数十, 飢氓里有数家。”其中, 怀宝二字此处未能合理解释, 王念孙先生疏理前后文段后认为:“懷寶, 言富家也。念孙案:自此句以下, 皆言百姓飢寒困苦之事, 若云‘富家鄉有數十’, 則與下文不類矣。下文說賑恤之事云:‘懷寶二千七百家, 用金三千。’谓以金散给之也 (孙云:‘言富民出金也。’尤非) 。若是富家, 则无庸赈恤矣。予謂‘懷寶’当为‘壞室’, ‘壞室’与‘飢氓’对文。下文云:‘室不能禦者予之金。’是其证也。懷与壞字相似;俗书寶字作宝, 与室亦相似, 故壞室誤為懷寶, 後人不達又改宝为寶耳。”先生以文中所述百姓贫苦、饥寒之事与“怀宝”二字不搭, 又以字形相似之讹误、与后文的联系、同飢氓一词的上下互文得解, 怀宝二字应为坏室的错误抄写, 此处应该解释为破败住所的解释才显得合乎情理。
此外, 王念孙先生敏锐的在《内篇问上·第三》 中联系古者祈祷用具的习惯指出的“珪璋”当作“圭壁”;在《内篇杂上·第十七》以《文选》和《太平御览》的惯语作“阴冰凝”指出现行本的“阴水厥”和卢文弨先生认为的“阴水厥阳”无一不体现出王念孙先生的渊博。王念孙先生也善于吸取前人的训诂观念, 在银雀山汉简中对照出 《读书杂志·晏子春秋杂志》的8 个相符论点, 其中一个就是充分吸纳王引之先生的观点得出的。
参考文献
[1]王念孙, 《读书杂志·晏子春秋杂志》[M].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
[2]吴则虞, 《晏子春秋集释》[M].中华书局, 1982.
[3]王宁, 《训诂学》.高等教育出版社[M], 2004.
[4]程千帆, 《校雠广义》[M].齐鲁书社, 1998.
《晏子春秋》阅读答案 篇5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①存于陌。公驱及之康②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康:大路。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请 身 而 去 遂 走 而 出 公 从 之 兼 于 涂 而 不能 逮 令 趋 驾 追 晏 子 其 家 不 及
答案: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2)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答案:
(1)晏婴请求开仓赈济灾民,多次恳谏,得不到景公的应允。
(2)我愿意奉献出国库的粮食财物,分发给百姓。拿出多少来赈济,完全听从先生的吩咐!
参考译文:
齐景公时,(有一年)阴雨连绵,连下了17天。景公不以为然,成天在宫中纵酒欢宴。晏婴请求开仓赈济灾民,多次恳谏,得不到景公的应允。请求自己离开朝廷。于是,便快步离开了宫殿。
【晏子春秋】推荐阅读:
《晏子使楚》评课08-26
读《晏子使楚》有感07-18
春秋战国门子产,春秋战国门子产周昙,春秋战国门子产的意思,春秋战国门子产11-28
晏子使楚课文教案07-17
古文复习晏子使楚07-24
晏子使楚(课本剧)12-19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优秀07-06
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6-18
《晏子使楚》课本剧作文06-30
晏子使楚朗读课件内容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