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热点

2024-10-05

利用热点(共5篇)

利用热点 篇1

人总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当今世界,一些重大的事件往往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热点问题,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起着重大影响;同时不可避免地对个人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关注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充分利用热点,趋利避害,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负责的优良品质。

一、利用热点,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未来的人文精神

在升学压力下,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中,很多学生只顾“死读书、读死书”,以分数论英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校教育与现实社会存在脱节,出现了一大批高分低能和不了解社会、不适应社会的学生。这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文关怀。而当今世界的热点,内涵广泛,涉及到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如果巧用热点,可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走出自我封闭的心灵,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未来的人文精神,以及勇于承担的责任心。比如,“全球变暖”成为世界流行语,这一全球性的热点问题蕴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了解“全球变暖”的成因、危害及人类采取的对策,从而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唤起他们对社会、对人类、对未来的关注,树立起他们的责任心。“你看那河水,轻轻流淌;你瞧那树叶,随风飘荡;鸟鸣山间,蛙声树前,牛哞衔远,感受那青草片片,河边绿泥点点,亦清亦静,怡然。心旷神怡于胸,宠辱皆忘于心,此真物我两忘也。”这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记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中的开篇独白。正是由于对美好环境的怀恋,他在各地进行一千多场关于全球变暖的演讲,以让政府迅速出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唤醒民众对“全球变暖”的关注。如果全球继续变暖,戈尔描述的美好环境就会失去,难道我们还能不为之所动吗?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会思索,我们会行动。

二、利用热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着他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决定着他的情感、他的行为,也决定着他的价值、他的影响。可以说,人生观,决定着人的整个人生。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很多班主任不善于创新,用老套路,讲那些远离学生生活的大而空的东西。学生不喜欢听,也不愿意接受,效果不好。如果班主任善于利用学生都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来教育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杨丽娟追星事件”轰动全国,这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何不利用这个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与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育学生?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就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坚强意志、赤子之心、以微笑面对苦难、博爱精神、为国献身等优良品质,难道不足以令我们震动吗?难道他们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通过大量这些实实在在的、生动活泼的、有血有肉的事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热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重要的,它是社会的需要、未来的需要。学生在学校就应该养成合作的精神,并且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而在长大后带入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孩子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的困难并且无所适从。未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越来越依赖于合作,所以,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当然,在班集体生活与学习中,教师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方法很多,很多的方法也卓有成效。但善于利用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2003年抗“非典”的成功,不就是靠全国人们“同舟共济,万众之心”的精神吗?这是全民族的合作,具有不可抗拒的强大威力,凶猛如虎的“SARS”也不得不低头。近年来全世界都关注的“禽流感”,之所以没有大规模爆发和流行,就是每当一个地方出现一点风吹草动,世界上所有相关国家就展开全球合作的结果。深受人们喜爱的足球比赛、NBA篮球赛等,要取得胜利,离不开集体合作,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用这些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利用热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列宁说;“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正是这种崇高的感情使人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终生,为了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而奉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一个人只有爱国,他才会产生为国奉献的强烈愿望,才能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自己的一生有益于国家和人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而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面临的重大问题。利用历史上大量的爱国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必须的,但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方法要创新,教育事例要新颖,不能总是拿那些小时候就知道的事例翻来复去地讲。利用热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一条途径。当今社会重大的热点事件,或令人心振奋,或令人满腔愤怒……最容易激起人们的爱国热情。申奥成功、神舟号发射等,令人振奋,令人热血沸腾,自然而然地会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馆、台湾当局不断制造台独行为等,令人愤慨,同样会强烈地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材料。

五、利用热点,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强就是坚信人能把握自己的命运,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奋发努力,便能完善自身,实现自己的愿望理想,达到成功”。而开拓进取则是自强不息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利用热点事例来激励学生、鼓励学生,材料鲜活,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会收到良好的效果。2005年洪战辉感动了中国,人们为何如此感动?因为洪战辉身上蕴藏着一种“自强不息”、“自尊自爱”、“坚守责任”、“永不放弃”、“笑对逆境”的精神!虽然他的生活平凡得像一缕星光、一片树叶、一滴水珠,但他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中,不同样闪烁着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吗?不必远涉重洋,也不必上溯远古,去寻找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例证。用发生在我们同时代人身上的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事例来教育学生,学生更易于接受,也会更有效地培养起学生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

当然,在与学生探讨热点问题的过程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向学生展示了班主任是一个“风声雨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诸多好处,何乐而不为?

摘要:笔者认为,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关注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充分利用热点,趋利避害,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负责的优良品质,并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社会环境,利用热点

利用热点 篇2

一、【时事背景】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2011年7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重视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国情和水情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讲话中指出,“节水优先。大力倡导、全面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要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的利益调节机制,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

二、【理论思考】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体现了我国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重视宣传、营造氛围,体现了我国政府的文化建设职能。

(2)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胡锦涛和温家宝的讲话,都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体现了我国政府加强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国人民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我国的水资源只占全球7%,但人口占世界的21%。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在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背后,全国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加大,水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峻。所以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实行阶梯水价,对用水量大的行业和居民课以重税,以促使其节约用水。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政府提出的一系列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政策和措施都是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的。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尊重水资源变化发展的规律,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我们既要考虑全国各个地区、部门和单位的用水情况,又要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上来统筹。

(4)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的原理。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的时候,要坚持适度原则,节约用水体现了这一原则。

(5)矛盾的观点。我们既要用水又要节水,既要考虑现在又要着眼未来。

(6)实践和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实践决定认识,我国公民节约用水意识,来自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反作用于实践。

(7)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我国社会水资源的状况决定我们要有节约用水意识,我们的节约用水意识会促进我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8)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观念属于正确的价值观。

三、【试题创新】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这里的“重点任务”体现的哲理是:

A.抓矛盾的主要方面B.抓主要矛盾C.联系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

2、胡锦涛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实践方面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论断的理解。

3、胡锦涛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统筹安排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科学管理。三是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

护、高效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资。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

请分析上述材料所包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4、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我国治国安邦的大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治水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当人们对水的自然状态无力改变而不得不听命河流的阶段;二是人们有能力一定程度地控制洪水的威胁,也有条件兴建灌溉和航运工程的抗御并利用河流的阶段;三是随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改造河流为自己服务,但也对河流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的阶段;四是当主要依靠工程技术等措施治水出现困境时,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类与河流要和谐发展的阶段。

材料二:2010年4月5日,首届湄公河委员会峰会发表《湄公河委员会华欣宣言》,承诺要致力于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公正和环境良好的湄公河流域”。作为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亲密近邻和合作伙伴,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次区域合作,及时提供上游水文信息以协助下游国家的抗旱工作,此举获得各方赞赏。

(1)结合人类治水的历程,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11分)

5、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时至今日,旱灾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现代社会,水利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矛盾的观点,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6分)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请列出论文要点?(10分)

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区别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中心”、“关键”都是指抓主要矛盾,故答案选B。

2、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上述材料中胡锦涛提出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②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胡锦涛提出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属于正确的认识,它必将对我国水利事业发挥积极的重大的指导作用。

3、①矛盾的观点,抓主要矛盾。材料中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体现了抓主要矛盾。② 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体现了联系、矛盾和全面的观点。③ 辨证否定的观点。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体现了辨证否定的观点。④ 发展的观点。材料中胡锦涛提出的五项原则是我国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整个材料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4、(1)①要尊重客观规律。人类治水历程告诉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可违背规律。(4分)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兴水利、除水害,是我们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民的体现。(4分)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我们要立足实践,不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按规律办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分)

(2)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因此,中国在水资源保护上应坚持与其他国家相互帮助、协力推进。(4 分)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区域合作,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3 分)③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因此,我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促进区域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发挥重要的作用。(4 分)评分标准:若考生答出“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且言之有理,同样给分。

5、(1)①事物是普通联系的,联系构成事物发展,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农业的“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没有水利事业的发展,就没有农业农村协调发展。②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事物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要重视关键的部分。

洪涝灾害频繁,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的整体发展。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利用社会热点,开发心育课程资源 篇3

2007年4月初,杨丽娟疯狂追星导致家破人亡的悲剧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媒体也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杨丽娟疯狂追星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那个时候,笔者就开始把这个事例引入心育课堂教学中。说实话,现在追星的学生很多,平时要去引领学生理性追星,学生是不大当回事的。而把杨丽娟事件引入课堂,让学生作为评价者来看待这件事,对这件事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讨论,则可以影响到他们对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课堂就比较有吸引力,效果自然也非常不错。杨丽娟事件及时进课堂引发了笔者对利用社会热点问题来开发心育课程资源的思考。笔者认为,社会热点中蕴涵的心育课程资源具有新鲜感、生活性和丰富性等三个特点。

(一)新鲜感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都是最新发生的事情,以新近发生的事情引进心育课堂,对学生来说也是具有新鲜感的。在网络面前,教师和学生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因为学生也经常触网,也看报纸,也相互交流,他们的信息来源渠道也是很多的,因而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也很关注。这一点,笔者深有感触,每当把社会热点问题抛出去的时候,就能引发学生热烈的回应。因此,把新近发生的事情引入心育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新鲜感,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生活性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智慧,它必须从学生的生活问题人手,以生活为定向,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也都是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当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之后,就能让学生觉得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是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样,他们会感受到心理课对自己人生的指导意义,这也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三)丰富性

现在媒体资讯非常发达。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经过网络传播,加上一些评论,可以有更多的视角来看待这些问题。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如何选择?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应有的心理应对能力。而且,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固定的教材,而原有出版的一些教材所引用的事例显得有些“陈旧”,因此,把社会热点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素材库,可以使心育课堂更加丰富。这样,心理课堂可以引领学生去更好地看待一些社会问题,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利用社会热点开发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笔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利用社会热点开发课程资源的尝试。

(一)甲型H1N1流感中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现在,大家对甲型H1NI流感的巨大威力都心有余悸。从2009年9月以来,学校把预防甲型HINI流感当成了头等大事。在甲型H1N1流感的高暴发期,有不少班级停课,医院里输液的学生也是人满为患。其实,早在5月份墨西哥发生甲型H1N1流感后,我国就对海外归国人员进行了严密监控。当时,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时,由于一些人缺乏社会责任感而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如吕传传、李染染、何逛逛等名词都是公众对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的戏称。当时,笔者及时把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引入了心育课堂。“假如你在美国留学,按照往年的惯例,这个时间是留学生回国的高峰,你会选择回国吗?”面对这个现实问题,不少学生都发出了自己的意见。在讨论中,大家对社会责任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在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中,社会责任感被放大。其实,以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会对学生的心灵有震撼。这样的教育既能让学生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有很好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解除他们的心理恐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样,在甲型H1N1流感普遍流行的情况下,让学生知道自己不舒服或出现感冒症状及时向老师报告,主动隔离,这也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表现。

责任感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平时,上这样的课是比较难上的。但是当阻击甲型H1N1流感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的时候,上这样的课就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笔者还在上课的基础上,指导一名学生撰写《让我们学好社会责任感这一人生必修课》,并在宁波市初中思想品德小论文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其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新课程所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之一。利用甲型H1N1流感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

(二)《我的丑娘》热播中的亲子关系教育

亲子关系紧张是当前初中生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青春期”遭遇“更年期”就是对这一阶段亲子关系紧张的诙谐描述。当然,指导好学生处理好亲子关系是初中生心理健康不可回避的话题。但是,心理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学设计上是要斟酌一番的。

2009年母亲节前夕,《我的丑娘》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引发了收视热潮,在不少电视台,这部情感剧都成为收视王。不少学生看过这部电视剧,对剧中的母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当时,《我的丑娘》有了一个真实版。因为母亲长得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燕子(化名)对母亲不理不睬,有人在场时,甚至不肯相认。但燕子参加工作后,生活的艰辛让她感受到母亲抚养她的不容易。在看了热播的电视剧《我的丑娘》后,她更是陷入了深深忏悔和自责中,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她写下上千字的忏悔录新发到网上,短短一天就有两万多名网友惦记阅读,众多被感动的网友回帖支持她的这一行为。

结合这些材料,笔者在课堂上开展了亲子关系教育。当笔者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显示《我的丑娘》的剧照时,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把这样的热点问题及时引入心育课堂,更能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从满文军吸毒看偶像崇拜

偶像崇拜是初中生不可回避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可以让学生在追星中促进自身的成长。当然,什么时候上有关偶像崇拜的课,则是可以由教师机动安排。近年来,有关明星的负面新闻经常出现,在适当的时候引入心育课堂就能更好地引发学生对偶像崇拜的反思。

一向形象健康,歌好听,台风好,几乎没有出现过有什么负面新闻的满文军,2009年5月19日因吸毒被警方拘留。因为明星效应和道德形象,因唱一曲《懂你》而走红的满文军,曾是中国社工协会儿童救助工作委员会脑瘫康复项目的爱心大使。当满文军自己承认吸毒后,他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轰然倒掉。把这一事件引进心育课堂,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反思自己的追星行为,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偶像崇拜有更理性的认识。

(四)清明节期间的生命关怀教育

近年来,由于中小学生轻生不珍爱生命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教育行政部门也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每年9月份,开学第一课,就是与珍爱生命有关的。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2008年开始被列为法定假日。这个节日具有慎终追远的意义,即在对先人进行追思外,也提醒后人要珍爱生命。因此,在清明节期间,会有很多有关生命和死亡教育的话题。这个时候,来引发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则更有效果。

2009年4月7日,中国教育新闻网刊登了一篇《清明节请对学生进行“死亡教育”》的评论文章,让学生认识到死亡是一件沉重的事,死亡意味着没有归程,意味着失去一切。只有让学生正确地看待死亡,他们才会正确地看待人生,正确地对待生命和生活。

清明期间的生命教育,要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短暂与脆弱,生于世长于世都应该珍惜每一个亲人、师长和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让人生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不给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

在上课的时候,笔者把日本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电影《入殓师》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死亡的尊重。

(五)“莫让游戏偷走人生”教育

一段时间以来,开心网和QQ农场的一款偷菜游戏,将网民搞得神魂颠倒。笔者也了解过,有不少学生都曾玩过偷菜游戏。2009年11月以来,网络上有关对网络偷菜的评论比较多,如《“网络偷菜”违背了公序良俗和正义》《当偷菜从游戏变为病毒》《偷菜游戏催生集体无聊化》等等。当然,这些评论都是负面的,都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偷菜游戏。“偷菜偷的不是菜,而是自己的人生”,这样一句醍醐灌顶的话是很值得警醒的。因为在偷菜游戏上花的时间,本来可以做很多有价值的事的。

2009年12月,《光明日报》以“净化网络网络游戏,呵护健康人生”为专题对网络游戏的危害性进行了连续报道。2009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十四款网络游戏最让未成年人沉迷》一文。文中报道,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对外公布,《地下城与勇十》是最让未成年人沉迷的游戏,其他的13款游戏分别是《劲舞团》《梦幻西游》《魔兽世界》《穿越火线》《天龙八部》等等。

把这些社会热点引入心育课堂,让学生认识游戏人生的危害,可以减少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

三、利用社会热点开发课程资源的思考

(一)善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积极利用社会热点问题来开发心育课程资源,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对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正是因为心育课堂上有了社会热点这一元素的加盟,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如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中,有些人因缺乏社会责任感而导致谴责。而有一位北京的归国留学生,却收到了北京市卫生局局长的感谢信。因为她留下了打的票据,使得这位的士司机在第一时间被隔离,给社会减少了很多的麻烦。笔者发现,学生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是非常投入的,这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社会责任感的意义。又如在网上发帖呼吁在疫区的留学生推迟回国的留学生,在网上受到追捧,甚至有人提议推选这些留学生为2009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这样的社会热点,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社会,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

(二)善用社会热点,积累课堂教学素材

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固定的教材,所以心理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社会热点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心育课程资源。因为社会热点问题经过网络传播,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这样可以从中挖掘有用的素材。这样,心理教师就可以在原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及时刷新,定期积累,融入到课堂教学素材库中去,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的素材库。

心理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积累的教师,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三)善用社会热点,减少自身职业倦怠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的职业倦怠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在工作中寻找新的亮点,以此来减少自身的职业倦怠。积极从事教育研究是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法宝。

利用热点 篇4

我市自上一轮规划编制和实施以来由于建立了一系列规划管理制度, 对加强全市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和统一管理, 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提高土地利用率, 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但是, 随着近年来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以及土地管理制度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 为此, 暴露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当前经济发展趋势不适应

在规划实施以后, 中央出台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扩大内需、退耕还林、“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措施和政策, 这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改善土地生产条件,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城市的发展, 加快工业化进程等, 这样增加了许多不可预见和不确定的因素, 一些项目的实施势必要对规划进行调整, 另外一些规划外的重点项目在规划期间也已实施,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中建设用地指标总量及构成布局都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 上轮规划对存量土地利用考虑不够

盘活存量土地是规划调整指标、补充用地的重要手段, 存量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中可利用的闲置土地、空闲地和批而未供的土地, 还包括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和需要进行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土地。上轮规划在确定用地指标和调整用地结构时, 对存量土地的潜力挖掘考虑不够, 对建设用地、新建项目的占地需要和耕地认识也只考虑未利用土地及废弃地的复垦, 而对存量土地考虑较少。

3 基本农田保护率偏高, 布局不尽合理

我市上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5.00%以上, 在省内处于较高水平, 由于我市耕地面积较小, 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 过高的基本农田保护率将会使可供建设占用的耕地面积不足,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镇及工矿用地的发展。在上轮规划编制时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集中在城区周边, 而我市城区周边正是工矿企业最为密集的地区, 工业生产产生的“三废”对周围环境特别是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导致周边地区的基本农田有潜在污染的危险。另外还有部分基本农田坡度较大, 在生态退耕范围内, 这部分基本农田产量较低且水土流失相对严重, 已不适宜作为基本农田进行保护。

4 规划缺乏配套的法规, 难以体现规划的权威性

由于规划缺乏必要的配套法规及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使规划实施缺乏应有的保障, 加上一些部门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随意选址, 不符合规划就修改规划甚至违法占地, 使得规划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难以体现规划的权威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本轮规划修编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是本轮规划修编的前提。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使得保护耕地工作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如何使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质量不降低, 针对现存的问题, 如占用量大、结构调整量大、中低产田、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等方面要妥善解决, 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确保补充耕地质量。并根据建设用地布局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为依据, 对基本农田布局进行适当调整。

(2)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布局是本轮规划修编的重点。

根据经济发展, 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形势, 必须对产业用地结构, 城乡用地结构和区域用地结构予以调整, 化解建设用地供求矛盾, 提高土地利用率,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新农村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

从上轮规划实施结果看, 建设用地实际需求与规划目标不符, 造成规划的频繁调整, 为了各业的协调发展和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 必须对建设用地的结构指标予以调整。

(3) 节约和集约用地是本轮规划修编的核心。

建设节约型社会, 是国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做出的重大部署, 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措施。规划上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 要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加强用地空间管制, 严控建设用地无序扩张。根据对全市存量建设用地和低效用地的调查结果, 在规划修编时要充分考虑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的可利用量, 充分利用未利用土地和工矿废弃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

参考文献

[1]程琴, 郝晋珉, 张富刚, 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公众参与研究[J].农村经济, 2005 (7) :45~48.

[2]刘芳梅.浅析土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州学刊, 2005 (6) :200~201.

[3]易敏林.规划修编需注意的问题[J].中国土地, 2005, (12) :34~35.

[4]邵华, 李光.如何搞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J].国土资源导刊, 2006, 3 (1) :55~56.

利用热点 篇5

【导语】中公选调生网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申论考试,特意准备了选调生申论备考指导之申论热点,赶紧学起来!助力考生顺利通过选调生考试。

背景链接

2016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今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党委或政府“一把手”将有一个新头衔:“总河长”。这也意味着,在部分省区市近十年实践基础上,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的“河长制”将在全国推行。

综合分析 [取得效果] 从各地推行河长制的效果来看,改变的除了河流环境,还有社会心态。随着水质慢慢变好,群众也开始自发关注和参与环保事业。从各地实践来看,有几个特点。

一是河长规格不一。比如江西省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省级正副“总河长”;浙江初步形成省、市、县、乡镇、村五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公安机关对应配置了“河道警长”;二是需求导向。河道水污染问题突出的天津、北京重点着眼于“治”,而有先天优势的江西、福建则重点放在“护”;三是因地制宜。比如浙江为全省基层河长的巡河工作制定详细规范,江西制定了“一河一档”“一河一策”等细化管理措施;四是强化责任。为避免河长成为空头衔,不少地方严格考核并建立激励约束制度。[意义] 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复杂水问题以及维护河湖健康的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性创新。河长制,是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健全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

[原因分析] 河湖管理保护之所以重要,就在于作为一种自然环境禀赋,河湖并非是大自然赏赐给这块土地上的一代人、两代人或几代人的,而是其为世世代代生存于斯的人们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是建基于上的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存在和发展的刚性基础。这也意味着,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代人,其留传给下一代的河湖资源,都应该是足以保证其后的世代子孙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适用”状况。

但是,最近几十年来,中国河湖水体的状况已经威胁到人们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程度。“牛奶河”、“酱油河”、“油画河”成了众多河湖的代名词。中国“存量”河湖的现状,不仅不能满足代际公平的起码要求,也直接威胁到了当下人们的生存。由此,人们开始正视和认识河湖管理保护的现状。从治理淮河污染开始,各级政府开始在水治理逐渐

中公教育

加大力度,提升河湖管理保护水平。从实际效果看,河湖管理保护水平还有太大的提升空间。近些年,许多地方的河湖环境持续恶化,更说明河湖管理保护存在许多制度上的梗阻。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

第一,要重视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河长制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就是水环境质量改善。河流水环境好坏,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要按照“协调”“绿色”发展理念治河,建立绿色GDP政绩考核机制,综合考虑治河与抓其他工作的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第二,要处理好依法治水和考核问责的关系。河长制体现了环境保护法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的属地责任制。人人有压力,治理才有动力。上有考核、下有监督的制度体系,能让各级河长共同担起治河的责任。将实践中的有效做法制度化、管用经验长效化,有助于推进河长治水的规范化、法治化。

第三,要统筹好政府责任和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属地政府肩负着治河的第一责任,但现实中每条河流都是流动着的,上游治好了,下游获益。良好水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靠一个部门、一项措施单打独斗不行,需要规划、水务、环保、城市管理等多部门协同,上下游、干支流、沟渠一体化的系统治理,政府主导,市场发力,公众监督,明确各类主体的职能和责任,共同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利用热点】推荐阅读:

舆论热点05-20

关注热点05-29

时代热点06-10

开发热点06-27

热点经济07-02

热点跟踪08-07

热点扫描08-15

法律热点08-17

媒体热点08-19

时政热点08-25

上一篇:身份追寻下一篇:互联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