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失效(共12篇)
管理失效 篇1
PREFACE/前言
雷曼兄弟公司自1850年创立以来,有着150年的光辉历史。但就是这样具有传奇色彩的公司却最终难逃被击溃的厄运,雷曼的破产也“创造了历史”,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破产申请,直接导致雷曼破产的原因是其进入多角色的跨界经营模式、风险度量工具VAR的失效、以及公司治理的不完善。
一、雷曼破产分析
(一)投行传统商业模式
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1年“9·11”事件的冲击,美联储打开了货币闸门,试图人为改变经济运行的轨迹,遏止衰退。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的环境降低了借贷成本,促使美国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领域。对未来房价持续上升的乐观预期,又使银行千方百计向信用度极低的借款者推销住房贷款。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上。华尔街投行发现这一投资机会并介入,使得次贷证券化市场的规模也愈渐扩大,雷曼首当其冲,在2006年次级按揭贷款证券市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雷曼兄弟在买方市场中拥有11%的份额,居于首位。
那么投行在整个抵押贷款并证券化的过程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呢?让我们看图1。
由于巧妙的金融工程设计以及安排的交易结构,由购买来的贷款等资产经过真实交易,其风险已大部分转移到了投资者,并且如CDS产品,由于可以在OTC市场转让,因此,保费也可以由别的公司来支付,投行尽可享受利息差带来的利润。设立的SPE有两类,一类为QSPE即不纳入合并报表的,即不对该公司提供担保,如果发生支付违约,也将由QSPE这一空壳公司承担,投资银行只承受很小部分的风险。另一类为VIE(可变利益实体),根据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出台的FIN46:承担VIE主要风险和收益的“第一受益人”需要视情况,把VIE作为表内资产加以披露。因此,由投行对其负责,但投行又找来保险公司为其VIE资产担保,主要风险又转移到了保险公司。由此可以看出,实际上在这种交易结构下,投资银行本身转移了大部分风险,却分割了大部分利润,那么为什么雷曼还是最终走向破产之路了呢?原因就是其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
(二)雷曼多角色的商业模式
雷曼并不满足,为了追求利润增长,进入了商业银行、保险、资产管理、地产投资等多个业务领域。雷曼2003年收购了资产管理公司Neuberger Berman,2004年收购了BNC Mortgage,其主营是家庭住房贷款以及专攻Alternative-A类贷款(介于优质和次级贷款中间的贷款)的Aurora Loan Services公司;以及在2006年的8月并购了Campus Door.Inc,这是一家直接针对学生的校园助学贷款等机构公司。这种垂直并购的意图是打造可证券化的平台,这样既可作为资产池的买方又可作为资产池的卖方,卖不出去的产品就持有,然而此时雷曼已经扮演了商业银行的角色,2005年投资于地产投资基金(REITS),直接进入房地产实体投资。雷曼通过多元化得到了经营各类业务的权限,并在抵押贷款的各个环节上都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并制作、销售且持有大量的资产抵押证券以及掉期合约。在房地产繁荣时期,整个交易链条上的两个最重要且有利的元素:房地产价格、浮动利率,在宏观经济的变动后均变成了危害,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暴露出大量的风险。在经过多元化之后形成了业务上的三大部分:
1. 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业务分部又可分为固定收益及股票分部。业务包括机构客户流活动、经纪、研究、按揭证券和二级交易以及和权益及固定收益产品有关的筹资活动。这些产品包括现金、衍生品、担保融资、结构工具。这一分部里还有成立的投资房地产公司及地产投资基金。在权益与固定收益的产品的制作市场中,这一分部处于领先地位,包括美国、欧洲、亚洲的股票,政府证券,货币市场产品,公司高评级、高收益及新兴市场的证券,MBS,ABS,优先股,市政证券,商业贷款,外汇,融资及衍生产品。
2. 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分部是由咨询服务、全球债务财务活动、全球权益财务活动构成。这一部门已深入全球产业为包括通信、零售、金融机构、金融赞助商、卫生保健、对冲基金、工业、保险、媒体、自然资源、养老金、电力、房地产和科技等这些行业及客户提供专业知识以及经验。特殊服务包括并购与重组的咨询服务。全球金融服务是为客户提供包括证券承销、私人配售、杠杆融资以及与负债与权益的产品有关的财务活动,来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
3. 投资管理
投资管理分部分为资产管理与私人投资管理。资产管理部门主要向高资产净值个人客户、共同基金和其他中小型市场机构投资者提供个性化投资管理服务;私人投资管理主要向高资产值个人和中间市场机构客户提供投资与财富咨询和资本市场执行服务。
雷曼的多元化增长战略并非通过普通的摊大饼式的多元化来抵消风险,而是跨界经营,即大量纵向并购资产池里资产的供应方——上游企业(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地产投资等),为其持续不断的供应资产,从而也自然进入到了多角色的商业模式。在2003~2006年抵押证券业务高速增长阶段,资本市场业务分部占雷曼总收入的68%,固定收益部门每年净收入在其所属的资本市场业务分部中占据了74%之多,因此,固定收益部门每年的收入占雷曼总收入的一半左右,实际上固定收益部门也确实一直是雷曼兄弟引以为豪的强势部门,平均每年增长25%左右。在并购上游企业后,雷曼一些子公司便在丰厚奖金的激励下,无论按揭人的信用如何依然盲目借贷,我们发现在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其固定收益部门业绩赫然下降29%,其所在的资本市场分部增长仅2%,投资银行业务分部与投资管理业务分部分别增长24%以及28%。由此可见,在危机爆发后,投资银行分部与投资管理分部继续增长,真正的问题就出在固定收益部门。公司所购买及通过并购公司所创造的金融资产大部分属于固定收益部门留在了资产负债表中。问题的症结在于,传统投行业务应主要是具有特殊地位的证券自营,证券承销赚取佣金,咨询等经营风险极小的业务,并采用高杠杆运作方式用低经营风险来对冲高财务风险,从而达到获取低风险高收益的目标。然而,在雷曼激进地并购上游企业、大力拓展固定收益部门、通过内部交易最终转向客户的商业模式下,风险留在了资产负债表内,风险头寸大大增加形成了高经营风险。当资本市场出现问题时,其资产大大缩水,再加上高财务风险而形成了双高运作模式。对于现代投行,资产负债表的调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在高杠杆运作模式下假设杠杆率为30,如果资产缩水超过3.3%,债权人挤兑,就会有破产风险。危机爆发后,由于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造成次级债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和市场价值直线下降。随着信用风险从次级抵押贷款领域扩展到其他住房抵押贷款领域的连锁反应,较低等级的住房抵押贷款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和市场价值也大幅下滑,雷曼所持有的大量资产严重缩水,其资产负债表调节能力不足以应对相应的财务危机从而走向了绝路。因此,跨界经营导致的多角色商业模式的不稳定性使得传统模式具有的风险调节能力大大弱化,这是雷曼倒闭的最根本原因。那么为何董事会会批准进入此运作模式,且风险管理部门没有意识到此运作模式的危险而及时踩住刹车呢?
二、华尔街能够管理风险么?
华尔街拥有大批优秀人才,拥有大量智能资本,是世界财富的象征,每一年这几大投行都要从全球挑选最优秀的毕业生,可雷曼宣告破产,美林被收购,贝尔斯登倒下,排名前五的投行中只剩下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家也被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这样,长久以来世人熟知的华尔街结束了。我们不禁要想,这些风险控制的高手,怎么会被风险给吞噬了?经历了四次重大危机的雷曼,为何这次倒下了?上次可以化解风险,这次风险管理机制就失灵了?为此,我们要先了解雷曼的风险管理框架。
(一)雷曼风险管理框架
1. 风险管理目标
在业务中获得回报,减少所涉及的风险。通过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监察、评估及管理风险。风险管理控制程序的基准是:
(1)建立政策列示风险原则、风险能力和承受水平;
(2)贯彻监察及实施风险政策;
(3)基于测试的假定及模型计量可量化的风险;
(4)通过监察投资组合、新业务发展、不寻常或复杂的交易,以及外部事件与市场影响来找出新生的风险;
(5)向股东汇报风险。
2. 风险管理机构
风险管理最高机构是风险管理委员会,由CEO富尔德任主席,还包括全球证券分部经理、全球固定收入分部经理、伦敦区高级经理、亚洲区高级经理、财务总监、信贷总监和全球风险管理经理。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司风险管理策略,进行整体风险限制、建立风险承受水平、检测公司的风险暴露头寸、头寸分布、潜在的新的交易或头寸和例外风险限额。为了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过程中的协调一致,有关部门的经理一般每两周开一次会,如果需要可召开特别会议。在中层风险管理执行部门,将上层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风险额度分配在不同业务部门执行,同时还起监控、执行的作用;在下层有IT部门提供数据和技术上的支持,并且全球风险管理部门独立于收益生产部门。
3. 风险管理内容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交易及投资头寸市值的变动,由市场风险管理部门界定和监察的市场风险包括:
①利率曲线的水平、亵渎或形状方面的变化,整体息差水平的扩大、紧缩以及波动;
②个别股票、一揽子股票及股指的波幅与方向性;
③汇率变动;
④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商品的价格变动;
⑤资产估值变动。
市场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视市场风险承受水平,根据门槛执行业务判断、限制头寸规模及执行对冲,依据定量风险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确保可量化及不可量化的风险识别、评估及管理。
(2)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是指由客户、交易对手或发行人因未能履行合约责任而产生的亏损。信贷风险既包括传统贷款、借款及或有负债,也包括衍生金融工具如远期、掉期及期权等,由信贷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界定及监察信贷风险及投资,具体包括内部风险评级、建立信贷限制、执行风险减轻程序,检阅交易对手财务状况变动。
(3)流动资金风险
流动资金风险指有能力以可接受价格借入资金、不一定有能力按合理价格变现资产。由管理层属下的财务委员会负责发展、落实、执行公司流动资金政策。流动资金政策有5项原则,具体包括:
①成立流动资金库,足以应对流动资金紧张年一年的预期流出资金;
②有条件地使用有抵押资金;
③多元化资金来源,避免对特定资金提供方的依赖;
④评估流动资金;
⑤制定资金紧缺情况下的全盘资金行动计划。
(4)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错误或失效或不可抗力导致的损失,包括交易执行、确认、评估、会计处理等错误的风险。由营运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维持公司整体营运风险管理框架,通过评估、监察等方法来降低营运风险。
(5)信誉及其他风险
信誉风险至关重要、维持信誉依赖众多因素包括客户选择和职业操守,通过筛选谴责客户、通过遵守高道德标准进行商务活动来维持信誉。
其他风险包括对经营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如法律风险、地区政治、税款及法规。
4. 风险管理工具
内部构建的VaR模型为主要风险管理工具。按字面解释就是“处于风险状态的价值”,即在一定置信水平和一定持有期内,某一金融工具或其组合在未来资产价格波动下所面临的最大损失额。JP.Morgan定义VaR为在既定头寸被冲销或重估前可能发生的市场价值最大损失的估计值;Jorion则把VaR定义为:“给定置信区间的一个持有期内的最坏的预期损失”。雷曼兄弟采取4年的历史数据来计算VaR,并且给予近期数据更高的权重,根据模拟市场风险因素的潜在变化,并在特定的置信水平下估计投资组合在预期时间内的预计亏损金额。
似乎,在此科学设计的风险管理框架下操作,应该可以有很小的经营风险,那么我们看看在风险凸显时期,雷曼是如何应对风险的。
(二)雷曼应对风险的做法
抵押贷款风险从2007年2月就已经浮出水面: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18亿美元坏账拨备;美最大次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减少放贷;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发布盈利预警,3月: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濒临破产。然而,我们通过观察从2007年5月、2007年12月以及2008年2月风险逐步凸显并加大时期的报表中发现雷曼的杠杆率不降反从2007年5月的27倍杠杆率上升至2008年3月的31倍杠杆率,且拥有的金融工具头寸反而增三百多亿,为何雷曼没有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来应对来临的巨大风险反而在加大自身的财务风险及风险资产呢?在这段时间,雷曼究竟做了什么呢?2007年年中,次贷危机逐步升级,借贷成本上升,但雷曼对并购交易的热情并未止步。同年5月29日,雷曼联合同行宣布收购一家地产投资信托公司,2008年初,抵押信贷市场仍毫无起色,但雷曼基于“抄底”的判断,将所谓的Alt-A贷款(向优质客户之外的贷款人发放的抵押贷款)持有量增加了数十亿美元,抵押贷款(包括次级抵押贷款)增加40多亿美元,增加投资房地产66亿美元,使得这段时期增幅分别为6%与42%。而同期,汇丰控股、美林等投行早已计提了减值准备。雷曼减值很少,并且其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值得思考。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分三层估计其价值,层级一的参照信息是市场信息,它反映的是在计量日,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层级二的参照信息是指不包括在层级一中的、对于资产或负债可观察的、直接或间接的市场信息;层级三的参照信息是不可观察的资产或负债的信息,不可观察信息在可观察信息不能得到、在计量日资产或负债的市场活动很少的情形下使用,因此要使用估值模型,并考虑模型的内含风险。2008年2月季报显示层级一至层级三分别为61757百万美元、199831百万美元、42508百万美元,总计304096百万美元,大部分资产属于第二、三层级,因此其公允价值的判断与估计有一定的主观性,并在这段时期雷曼很少计提减值。危机发生以来,无论是从其应对风险的做法,还是在公允价值的判断上,雷曼对于风险的变化好像都没有那么敏感。
(三)风险管理失效原因
首先,由于雷曼转变传统投行经营范围进入多角色的跨界经营模式,以及过高的经理人激励,促使个别分子公司大量操作风险业务,如借贷给信用级别很低的贷款人,使得风险头寸大大增加,导致在市场风险加大时期资产结构的调节难度大大增加,一直保持着高杠杆率使得承受着双高风险下的运作是其风险管理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正是由于风险管理的失效导致雷曼转入此危险模式。
其次,风险度量工具VAR的失效。第一,由于VAR的局限性。尽管VAR较以前市场风险测算方法有着巨大进步,但也不是度量和控制市场风险的最终手段,其主要局限性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其概念本身的内在局限性,其次是其统计方法的局限性。具体可以细分为:VAR只能用于可交易的资产或负债、VAR只能度量市场风险不能度量信用风险、VAR未考虑流动性风险、VAR只能度量一般性非正常事件的风险,VAR假定因素收益率要服从正态分布。第二,雷曼的研发能力在整个华尔街都是首屈一指的,雷曼的模型出来后,其他公司才开始借鉴和模仿,因此也使得雷曼过份依赖其内在模型。风险管理部门的最重大的失误是过分依赖于产品模型本身,而没有对输入模型的原始数据(违约概率及相关度)进行重新审核,错误的原始数据也使得模型产生了不切实际的结果。风险管理部门一直依赖交易部门提供的原始数据,而没有进行独立审核。这是风险管理的重大失误也是使得VAR失效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任何高级的分析方法都无法取代经验与职业判断,基本常识的忽略导致再高级的分析结果也只能大大折扣。
最后是公司治理的不完善。雷曼对高管的激励措施与短期证券交易收益挂钩并且CEO的遣散费也有几千万美元,在诱人的高薪驱动下,“精英”们为了追求巨额短期回报,纷纷试水“有毒证券”,借鉴金融创新从事金融冒险,重奖之下放弃授信标准,离开合理边界的高薪激励使得高管对风险与收益这一对儿孪生兄弟中的收益特别得疼爱。雷曼风险管理部门的设计是独立于收益生产部门,可风险管理部门的最高层是风险管理委员会(由CEO富尔德任主席),不巧的是风险部门的头号人物富尔德恰恰是要分享雷曼的高速增长所带来的高薪激励。由于历史原因,几次成功的危机处理为他树立了广泛的威信,内部再没有质疑他决策过于专断的声音,董事会也更加信赖他的能力,使之逐渐成为华尔街英雄。然而这样导致的结果是,风险管理部门很难真正独立。
三、雷曼风险管理失效带来的启示
雷曼绝非是华尔街的个例,更不是金融机构的个例,在我国如三九、巨人的多元化扩张、中航油事件等等事件均发生过。雷曼破产对我国企业所带来的启示是重要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强有力的保证。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构建科学风险管理机制,强化公司治理,合理利用风险管理识别、评估、预警工具,吸引与加强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十分迫切的。更重要的是要把风险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并实施战略三维度的综合评价,即权衡企业在增长、盈利及风险之间的平衡。
管理失效 篇2
初任教师是指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成功毕业于高等师范院校,再经过入编考试筛选,才工作1-3年左右的新教师。初任教师对工作环境经常会有不现实的“职业期待”[1],这些“职业期待”与现实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差距和困难,使得他们受到了多方面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学生方面,课堂问题行为频发带来的消极作用是很大的。初任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技能,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突发状况。②家庭方面,初任教师正值角色转换时期,由“学生转换为教师”、由“孩子转换为家长”,需要时间来适应角色转换。尤其是在“学生转换为教师”的过程中,受到家长不认可、不理解的压力居多,这就容易产生自我判断过低、情绪管理不当、教学行为不适的问题。③学校方面,由于初任教师处于融入教师集体生活的适应阶段,诸如学习学校规章制度、处理与其他教师尤其是指导教师的关系等,都是影响初任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④制度方面,由于缺少系统的轨制撑持,教师的培育模式、招聘体制、培训方式、考核与提升方式都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因此,初任教师的就职信心与职业生涯发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1996年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提出的建议书《加强教师在多变世界中的作用之教育》中指出“,应该对刚开始从事教师职业的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他们的最初职位及他们将要进行的工作,对其以后的培训和职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实施德育和传播科学知识的主体,其课堂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分析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课堂失效问题,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角度而言,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有效管理课堂是其适应角色的重要步骤,是创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保证,是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能力的必要手段。从现实角度而言,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有效管理课堂有助于提升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师生与家庭的沟通与联系,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有效加强了新老教师的经验交流与互补学习,为教师队伍培育中坚力量;有助于教师相关制度的完善与改革,优化教师生存环境,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有效促进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之全身心投入教学。教师职业生涯深受入职初期的工作体验的影响。分析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课堂失效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能有效改善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现状。
1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的原因
1.1主观因素
1.1.1专业能力不足
专业能力不足是影响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成效的根本因素。①教学能力不足。初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和技能不足,面对频发的课堂问题行为和低效的管理现状,会产生很多压力和负面情绪。②学习能力不足。有些初任教师不能创新具有个人特色的教授流程,生搬硬套骨干教师的教学模式;有些初任教师过于依赖使用多媒体教学,基本功不扎实,不能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导致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③角色定位不明。初任教师角色定位不明,往往导致其用强硬手段树立威信。过于强硬的“教”只会使得教师“一言堂”、学生“沉默听”的现象愈发严重。
1.1.2人际关系不佳
人际关系不佳是影响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成效的直接因素。①学生关系方面,初任教师由于专业能力不强、教学和管理方式不灵活,使得学生对其认同感偏低。再者,初任教师在模仿骨干教师的教学模式时,往往收效甚微,容易加剧师生课堂矛盾,使得课堂管理状况每况愈下。②同事关系方面,由于应试教育下“重智轻德”倾向的影响,少数主课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把思想政治课看成是一门纯理论课,看轻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德育功能与工作能力,降低了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对本学科的认同感。③家长关系方面,有些家长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教学积极性的缺失,引发了课堂的无效管理。
1.2客观因素
岗位培训是影响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成效的客观因素。岗位培训结果的优劣影响了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成长。①职前培训不成熟。职前培训即对处于学生阶段的初任教师在高校进行培训。高校的课程主要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学习”这传统的“三大样”,与教师进编选拔轨制不尽匹配。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初任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心理、有效管理课堂、分析教例教法、观摩公开课等多方面内容,才能胜任本职工作。②入职培训不恰当。虽然2011年1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对所有初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以帮助其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3]但偏重理论介绍的培训内容并不能解决初任教师的实际需要。③在职进修不充分。在职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师德宣讲”和“教学研讨”两方面,培训方式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初任教师在课堂管理、生涯规划、职称考评等方面的需求。加之工学矛盾的压力,导致了初任教师缺乏时间和精力参加入职培训。
2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的对策
初任教师有着思维活跃、精力充足、乐于创新等诸多优点。即使初任教师如此活力四射,都难免在课堂管理方面出现倦怠。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需要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机智,掌握正确的技能和方法。
2.1补足专业技能
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管理。初任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明确师生彼此的期望值,科学管理课堂,建立有效的教与学,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①展示自信的第一节课,创建开放型班级规定。第一节课是互相了解、彼此期许、建立班规的重要时刻。初任教师应通过鼓励适当行为、建设性地处理不当行为,让学生接纳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继而接受教师的期望和要求。②订立动态化师生协定,成立互助型师生关系。初任教师应有意识地言传身教,尽量满足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期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及时反馈对学生的期望,不断强化和调整能营造积极学习环境的协定。
2.2调和人际关系
①调和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初任教师应用智慧和关爱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平和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与个性。另一方面,初任教师应提升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创设和谐课堂氛围,提升自己在学生中的认同感与影响力。②调和与同事的关系。一方面,发挥指导教师作用,加快角色转变。很多学校通过“青蓝结对”方式,积极发挥指导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指导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生活领域。指导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主要通过几种形式展开:相互观摩、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参加公开课和竞赛课等。[4]另一方面,加快德育在其他学科教育中的渗透,改善其他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认知。③调和与家长的关系。初任教师应及时关注家长的心理需求和认知偏差,获得家长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发挥家庭在德育中的核心作用。家校合力将德育融入学生生活,可以及时预防和调整学生的身心问题,减少课堂问题行为,减轻课堂管理的失效性。
2.3规划职业生涯
2.3.1结构化高校课程
夏正江教授曾建议师范院校专业课程结构应由四个课程模块构成,即:学术知识类课程(31%)、方法与技能类课程(20%)、研究与探索类课程(13.5%)和临床实践类课程(6.5%)。[5]这就要求高校在关注传统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教育管理学、有效教学论、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研究等内容,并利用“翻转课堂”等全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再者,骨干教师的实地指导,也有助于督促学生积极有效地应对未来的角色变化。
2.3.2系统化入职培训
为了加快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速度,必须精准定位教师角色,系统化入职培训内容。一方面,资深教研员应针对初任教师普遍关注的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活动组织、压力应对、资源优化与寻找、人际关系处理等问题,进行模块化指导。另一方面,培训机构应改良培训方式,加强反馈机制,避免无效的入职培训。如何处理教育实践中随机的、不定时的课堂管理问题,才是初任教师最为关心的。只有切合初任教师需要的入职培训,才能增强其课堂管理能力。
2.3.3实用化在职进修
为了促进初任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在职进修阶段的培训内容比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不能只关注教学技能而忽视师德,也不能只重视敬业精神而忽视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培训机构应该针对初任教师关注的实际问题,改进在职培训。一方面,丰富培训内容,建立多元化培训方式,与时俱进。另一方面,统筹兼顾,加强学校与培训机构的联系,缓解初任教师的工学矛盾,给予其更多的自主性。
2.3.4规范化职称改革
与此同时,必须加快职称改革,提高教师入职门槛,科学化选拔轨制。2015年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迈出了职称改革规范化历史性的一步。这次改革更新了人才评价机制,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激发广大中小学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改善教师成长环境大有裨益。思想政治课堂管理的有效性离不开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最为重要的是,它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息息相关。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正值精力充沛时期,对新事物新理念的接受度比较高,可以在不断探索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艺术化教学。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是不轻言抛却。实现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管理,离不开内外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管理绩效为何失效? 篇3
那么中小企业特别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绩效管理不是为了奖勤罚懒
很多企业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奖勤罚懒,激励和约束员工。因此,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把重点放在了绩效考核上,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把员工的收入和他们的工作业绩挂钩,从而激励员工更努力地工作。
实际上,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是通过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从而提高公司的整体业绩,以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绩效考核又称绩效评价或绩效评估,它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绩效管理包括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指标的设置;二是绩效考核;三是绩效改进。
因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清楚,考核哪些指标,才会把员工的注意力和努力方向吸引到公司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上来;员工绩效表现好,除了多给奖励和提高其收入外,还要进行总结、宣传和推广,把一个人的经验变成所有人的经验。
员工的绩效水平低,不应马上想到该罚他多少钱和应少给他开多少工资,而是要想到:他为什么绩效低?公司在管理上应该如何改进?作为他的上级主管,应该在哪方面加以改进?如何帮助下属改变心态、提高绩效?
二、绩效管理不只是HR的事
由于对绩效管理的目的和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内的很多管理者,都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职责。这种错误观念,导致很多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时,业务经理只是被动地配合,有的甚至把绩效管理当作一种额外负担。员工更是认为绩效管理只是公司约束、控制他们的强制性手段,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必须通过持续的双向沟通,使各级管理者和他的下属就工作目标、工作表现、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讨论,才能使员工真正认识到企业需要自己做些什么,自己做得怎么样,应如何改进。
提高下属的能力、素质及工作业绩,是各级主管责无旁贷的责任。不断提升自己,是包括各级管理者在内的每一位员工,都应做的工作。这些事情能由人力资源部的人代劳吗?
因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清楚: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都应该承担绩效管理的责任。推行绩效管理之前,要对全体员工进行绩效管理培训,让全体员工清楚地了解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绩效管理的过程,以及各级员工应负起的绩效管理责任。
三、绩效管理应由外向内,并向前
很多企业绩效管理的眼光都是向内的、向下的、面向过去的,从而导致一些公司对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反应很慢,管理水平的提升总是滞后于公司发展,要么被竞争对手甩在后面,要么因发展过快而出轨。
绩效管理的出发点,是通过设立绩效目标和考核指标,来传递战略信息,指明努力方向,使员工的能力和行为更加趋向公司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适应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
绩效管理的中间过程,是各级管理者和下属共同对照绩效标杆和标尺。绩效管理的落脚点,是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这就要求公司的管理者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来审视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在确定绩效目标、设立绩效指标、制定改善计划时,必须把眼光向内,转变为由外向内;要从面向过去,转变为面向未来。
四、绩效指标不是越全越好
很多企业在设置绩效指标时,认为越全面、越系统越好,这样可以对各级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全面考察、激励和监督。殊不知,指标设置过多,除了会增加考核的工作量,过多牵涉各级管理者的精力,降低管理效率以外,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副作用,那就是模糊焦点。
绩效管理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因此绩效指标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首先来自于战略目标或经营目标的分解。通过分解,让员工了解,为实现公司整体战略和经营目标,自己必需实现哪些关键工作目标;其次来自于岗位关键职责,通过岗位关键职责确定的绩效指标,必须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岗位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任务是什么;最后来自于公司的价值导向:公司要提倡什么,要杜绝什么。所以,每类指标必须少而精,这样才能焦点明确,让员工有清晰的工作目标,把努力的焦点放在关键点上。
五、绩效指标不一定量化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设定绩效指标时,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片面追求指标的数字量化,导致那些无法用数字量化,却可以通过定性评价或者模糊评价的关键指标被放弃了;要么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只考虑指标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不去认真考虑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才能够比较准确地衡量出绩效指标的完成程度,导致有些指标等级标准模糊、无法准确衡量,失去了实际应用价值。
绩效管理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评价指标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二是评价方法是否实用有效;三是评价结果是否真正得到应用。合理的指标设置是前提;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基础;结果的实际应用是目的。企业在设置评价指标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价值定位、战略目标、文化背景、发展阶段、管理现状,以及岗位之间的公平性等等。
但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要考虑所设计指标,能否拥有科学的评价方法,从而使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准确、公正地反映出被评价员工的具体表现。
此外,评价结果最终在应用环节上能否发挥改善管理、提高绩效的作用,也取决于用该评价方法所评出的结果是否真的具有信度(可靠性)、效度(适合性)和可区分度。所以,绩效指标不一定是必须要用数字来量化的,也可以用定性的方法来衡量,但不管是定量还是定性,必须有明确的等级标准,必须有科学合理、简单适用、便于操作的评价方法。管理
基于失效模式的绩效管理分析 篇4
1.1 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 是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 共同参与的经营目标设定、绩效计划制定、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评价、绩效反馈与绩效考评结果使用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有效的绩效管理应具有战略一致性、准确性、可靠性、可接受性和明确性等特点。
对于绩效管理的研究,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结合实际情况的总结, 国外学者得出了许多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其中,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目标管理法、平衡记分卡法以及360度绩效反馈法。当然, 不同方法的侧重点不同, 其在企业中所适用的具体情况也不相同。
1.2 我国企业应用情况
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 都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但是, 企业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是否适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不能发挥相关理论及方法的先进作用。在个别案例中, 企业经过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推行后, 才发现推行的绩效管理模式并不适合企业自身, 反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最终, 很多企业都出现了认认真真走形式、员工认识不到位、忽略激励的差异性、误解很深、缺乏系统性、指标设计部当等问题。
基于我国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将用于生产制作领域的FMEA应用于绩效管理, 从而形成P M F M E A理论的构想。
2 FMEA理论
FMEA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 是一种用来确定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原因的分析方法。通过实行F M E A, 可在产品设计或生产工艺真正实现之前发现产品的弱点, 可在原形样机阶段或在大批量生产之前确定产品缺陷。
FMEA最早是由美国国家宇航局 (NAS A) 形成的一套分析模式, 是一种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适用于许多工程领域。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此种模式主要应用于汽车生产商和电子服务商的设计和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在实际应用中, FMEA坚持从第一道检测防线开始, 就将缺陷消灭在摇篮之中。
FMEA的实施原理为:首先, 明确潜在的失效模式, 并对失效所产生的后果进行评分;其次, 客观评估各种原因出现的可能性, 以及当某种原因出现时企业能检测出该原因发生的可能性。此部分主要采用风险顺序数 (即严重程度、频度与探测度的乘积) 作为衡量的标准;再其次, 对各种潜在的产品和流程失效进行排序;最后, 以消除产品和流程存在的问题为重点, 并帮助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
而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系统, 其中也有不同的环节, 每个环节对系统的影响不同, 执行的难度也不一样。如果把绩效管理流程想成一个生产流程的话, 在每个绩效管理环节都有与生产环节相类似的出现失效的问题。由此, 本文提出了P M F M E A理论。
3 PMFMEA理论
3.1 理论概述
为能给我国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前或过程中提供一种分析潜在失效模式的方法, 在绩效管理中引入FMEA的概念, 从而得到了绩效管理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的概念。P M F M E A是一种用来确定绩效管理失效模式及其原因的分析方法。其具有在新的绩效管理模式实行前通过预测分析提前解决问题和在问题发生时改进绩效管理模式或方法的作用。
3.2 作用原理
具体来说, 国内企业通过实行FMEA, 可让企业在实行一项新的绩效管理方法之前或之初发现问题, 并及时解决问题的, 防止企业面临绩效管理问题时无从下手。类似于F M E A理论, P M F M E A有四个主要过程: (1) 找出绩效管理潜在的失效模式。 (2) 根据相应的评价体系对找出的潜在故障模式进行风险量化评估。 (3) 列出失效起因, 寻找预防或改进措施。 (4) 以消除推广新绩效管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为出目标, 预防下次类似问题的发生。
3.3 理论架构
PMFMEA可以与所有的绩效管理方法相结合, 针对于不同模式构建起具有强针对性的失效模式分析。目前, 本文所提出的简单构想是将KPI、BSC以及360度综合考核相结合, 整合出一个较为完善的适合中国企业的P M F M E A管理模式。
KPI重点是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 即将公司整个战略目标分解成各个管理层的目标, 再将管理层的目标分解成各个部门的目标, 最后分解成为各个员工的目标。而对于BSC来说, KPI相当于给组织设计了一个大体框架, BSC的重点是将战略转化为行动, 是将BSC用于执行战略和计划的过程。根据KPI的层层细分可以将整个的战略目标分解成每个员工的目标, 而根据BSC则可以指定员工完成目标的具体步骤。对于360度综合考核来说, 其重点就在于在实现其全方面评价体系的同时, 客观得从各个方面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
初期的理论框架, 就是通过KPI和BSC两种方法, 明确在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下, 某个员工的具体工作步骤。然后通过360度综合考核, 来反映该具体目标对于员工的适用情况, 以及员工对于该目标的实现情况。而基于这三种绩效管理方法的PMFMEA框架, 就是通过对由这三种方法构成的绩效考核体系各环节的把握分析, 从而对其潜在的故障模式进行风险量化评估, 并最终做出改进措施。
总结来说, 基于绩效管理的失效模式的理论体系, 通过对整体各环节的风险因素的把握, 从而实现在第一道侧防线之前, 就将缺陷消灭在摇篮中。虽然, 该理论体系并不完善, 但通过向该理论体系中填充并完善绩效管理方法的形式,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其能够成为我国企业推行绩效管理方法过程中的一种有效参考模式。
摘要:绩效管理是组织内部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持续循环过程。在长久的理论发展过程中, 国外研究者总结了许多绩效管理的方法。但国内企业在采用相关的方法过程中, 背离了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从而出现了许多问题。而基于绩效管理的失效模式, 通过对过程中各环节存在障碍的风险评估和改进来解决风险, 进而为我国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方法,失效模式
参考文献
[1]郭爽.现阶段国内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建议[J].管理世界, 2009 (5) :148~149.
[2]薛洁.我国企业绩效考核有效性探讨[J].消费导刊, 2009 (4) :146.
[3]蔡飞, 王倩.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9) :195~196.
[4]孟超.基于BSC的企业经营导向绩效管理探析[J].经营管理, 2009 (4) :7.
[5]陈瑜.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为您提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5) :56~57.
管理失效 篇5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房地产贷款管理,规范贷款行为,防范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房地产开发建设贷款系指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装修等房地产类企业用于房地产开发和建筑安装以及翻新的二次装修等房地产开发建设方面的贷款。
第三条 房地产开发建设贷款管理应符合《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和《中国农业银行贷款操作规程(试行)》的一般规定。同时,依据本办法,加强房地产贷款专业管理。
第四条 根据资金用途和性质,农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建设贷款实行分类管理。房地产开发贷款实行中长期项目贷款管理。建筑安装贷款可根据贷款用途和期限,按短期贷款或中长期项目贷款管理。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农业银行本、外币房地产开发建设贷款管理。
第二章 贷款对象、用途、基本条件和科目
第六条 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的用于住房、商业用房和其他房地产开发建设的中长期项目贷款。建筑安装贷款是指对分类承担建筑、安装、市政建设以及从事房屋修缮和建筑物装饰等施工任务的企业发放的用于建筑材料储备和购置建筑安装设备的贷款。
第七条 借款人申请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除具备《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规定的一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备有权部门核定的开发资质等级证明。
(二)持有有效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筑工程施(开)工许可证》,已开始销预售的,还需提供县以上房地产管理部门批准的《销预售许可证》。
(三)项目资本金不得低于项目总投资的30%,并先于贷款发放全部投入房地产项目开发。对分期开发的大中型项目,申请某一期开发贷款的,按当期开发投资要求资本金比例;对分期开发的大中型项目,申请整个项目开发贷款的,按整个项目总投资要求资本金比例。对贷款风险预期较大的项目,应相应上浮资本金比例。
(四)抵押物合法有效,对以房地产在建工程作为贷款抵押的,只能用已形成的现实资产部分作为抵押物,且在建工程抵押率不得超过抵押物市值的50%。
(五)工程监理单位有相应的资质等级。
第八条 借款人申请建筑安装贷款的,除具备《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规定的一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备有权部门核定的开发资质等级证明。
(二)外地注册的建筑安装企业进入本地区承建项目许可证。
(三)申请中长期项目贷款的,自有资金至少应占中标或承建项目总投资的20%,并在贷款发放前投入工程建设;申请短期贷款的,符合《中国农业银行短期贷款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
(四)贷款担保合法有效。
第九条 房地产开发建设贷款在房地产类贷款科目中核算反映。
第三章 贷款申请和受理
第十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建筑安装企业直接向开户行提出借款的书面申请,申明借款金额、币种、期限、用途、贷款方式、担保方式、还款来源及偿还能力等情况。
第十一条 对开户行同意受理的借款申请,申请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通知开发商正式填写《固定资产(中长期)借款申请书》;申请建筑安装贷款的,根据资金期限,属于短期贷款的,通知建筑安装企业正式填写《流动资金(中短期)借款申请书》,属于中长期项目贷款的,通知借款人正式填写《固定资产(中长期)借款申请书》。
第十二条 开户行除要求开发商或建筑安装企业提供《中国农业银行贷款操作规程(试行)》规定的一般相关资料外,开发商还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开发资质等级证书;
(二)经济适用住房开发项目列入国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和信贷计划以及政府部门对该项目减免税费的有效批件;
(三)土地出让合同、土地出让金交纳凭证以及土地规划红线图,经济适用住房开发项目土地划拨证明;
(四)《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施(开)工许可证》,已开始销预售的,还需提供县以上房地产管理部门批准的《销预售许可证》;
(五)项目所在地总平面图、规划设计方案、投资概(预)算书、供水、供电、供气和雨水、污水排放合同及公建配套资料;
(六)抵押物保险单或借款人同意对抵押物投保的承诺函;
(七)参建、联建合同或协议;
(八)建筑工程保险单或借款人同意投保建筑工程险的承诺函;
(九)与贷款相关的其他资料。
建筑安装企业除提供贷款操作规程规定的一般相关资料外,还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等级证书;
(二)外地注册的建筑安装企业进入本地区承建项目许可证;
(三)中标和承建协议、合同及承建项目清单;
(四)中标和承建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投资概(预)算书;
(五)其他贷款相关资料。
第四章 贷款调查
第十三条 贷款合法性调查。
贷款调查部门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合法性的调查,除按照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和贷款操作规程规定的调查内容外,还应调查、认定:
(一)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资格。主要调查借款人营业执照是否真实有效,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是否包含房地产开发、房地产销售等项目。
(二)开发资质等级证书的有效性。调查开发商开发资质等级证明是否真实有效,是否经有权部门办理年检。
(三)土地出让合同的真实性、有效性。应调查土地出让合同是否真实有效,土地规划红线图是否经批准。
(四)合法批件的完整性。应调查项目所在地块的土地出让金是否已交清,《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开)工许可证》是否齐全有效;已经开始销预售的,是否持有有效的《销预售许可证》;上述批件是否为临时性质的批件。
(五)贷款用途的合规性。应调查贷款项目开发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调查是否办理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是否属改变农业用地用途进行房地产开发或利用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和红线图转让等形式变相“炒卖”土地;对利用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应调查是否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可进行有偿出让。
(六)参建、联建协议或合同的合法性。
(七)对经济适用住房开发项目,还要调查该项目是否列入国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和信贷计划,减免税费的证明文件是否真实有效,划拨土地的取得是否合法。
(八)抵押物的合法性。
根据房地产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不得用下列房地产进行抵押:
1.违章建筑及已列入拆迁范围的房屋、设施;
2.军事设施;
3.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满二年未动工开发,可以无偿收回的土地使用权;
4.国有土地使用权已抵押登记的地上房屋所有权,地上房屋所有权已经抵押登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
根据房地产法对房地产转让的有关限制规定,应避免用下列房地产进行抵押:
1.未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的;
2.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未完成投资总额25%以上的,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未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的;
3.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所有土地,未转为国有土地的。
对建筑安装贷款的合法性调查,除按照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和贷款操作规程规定的调查内容外,还应调查、认定:
(一)从事建筑安装的资格。主要调查借款人营业执照是否真实有效,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建筑安装、装修等项目,营业执照是否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年检手续。
(二)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等级证书的有效性和建筑活动的合法性。应调查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等级证书是否有效,是否经有权部门办理年检,其建筑活动是否超越该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是否用其他建筑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三)外地企业承建许可证。应调查外地注册的建筑安装企业是否持有进入本地区承建项目的许可证,许可证是否真实有效。
(四)建筑安装企业提供的中标和承建合同、协议真实有效。
(五)贷款实际用途合规。是否用于垫资承包等国家政策所列禁项。
第十四条 贷款安全性调查。
贷款调查部门除按照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和贷款操作规程规定的调查内容外,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安全性还应调查以下内容:
(一)项目资本金比例和到位情况。对参联建项目,应调查项目资本金是否用贷款或债务抵充。
(二)抵押物的变现能力。对设定房地产抵押权的土地使用权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应调查拍卖所得价款中扣除优先缴纳出让金后第二还款来源的偿债能力。调查是否将抵押人所有的、在土地和房屋管理部门登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地上房屋同时进行抵押,不得分立抵押。
(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配套情况。应调查该项目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来源意向以及构成。
(四)建筑工程监理落实情况。应调查工程监理单位是否具有与该工程对应要求的资质等级,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监理范围内承担工程监理业务;调查监理单位的业绩、信誉;调查委托监理协议内容是否完善,建设资金使用是否纳入监理范围。
除按照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和贷款操作规程规定的调查内容外,对建筑安装贷款的安全性还应调查以下内容:
(一)自有资金比例和到位情况。
(二)建筑安装企业承建的工程清单中是否有我行发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
(三)房地产项目开发企业的资金投入是否到位。
(四)中标、承建协议或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时间是否早于借款人提出还款时间。
第十五条 贷款效益性调查。
贷款调查部门除按照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和贷款操作规程规定的调查内容外,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效益性还应调查以下内容:
(一)从项目所处地段、户型设计、房屋质量设计标准、物业管理水平、周边环境等方面,与同类项目的销售(出租)相比,预测市场前景;
(二)项目供水、供电、供气和雨水、污水排放等公建配套对市场销售(出租)的影响;
(三)项目的销售(出租)策略是否符合市场的需要;
(四)给存款、中间业务等带来的附带效益;
(五)对已开始销预售的项目,要调查其销预售情况,分析市场风险;
(六)对于经济适用住房开发项目还要调查其价格构成要素的测算是否合理。
除按照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和贷款操作规程规定的调查内容外,对建筑安装贷款的效益性还应调查以下内容:
1.借款人提出的建筑安装、装修的标准是否与工程设计标准相符;
2.借款人提出的建筑安装、装修的进度是否影响施工项目的到期完工,实现销售(出租)。
第十六条 在对贷款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农业银行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对借款人进行信用等级测评。
第五章 贷款审查、审批和发放
第十七条 房地产开发建设贷款实行审贷部门分离运作,贷款审查部门独立对贷款调查意见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核准。
第十八条 房地产开发建设贷款实行分级审批、授权管理。房地产开发贷款按照中长期项目贷款审批权限,对授权权限内的贷款进行审批。对建筑安装贷款,根据贷款用途、期限,按短期贷款或中长期项目贷款审批权限审批。
第十九条 在项目资本金或自有资金全部到位,投入项目或工程建设后,开户行根据借款合同的约定和贷款发放的有关规定,办理贷款发放手续。
第二十条 房地产开发贷款以及建筑安装中长期贷款实行逐笔核贷,逐笔发放,按照工程设计和实际施工进度的需要逐笔办理贷款发放手续。
第六章 贷后检查和收回
第二十一条 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建筑安装中长期贷款要派驻项目经理或项目管理组,并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负责具体的贷后管理。
第二十二条 贷后检查包括对外检查和对内检查。对外检查是指贷款发放后,派驻公司信贷员或信贷组对借款人贷款的使用和运行情况进行的跟踪检查。对内检查是指上级单位对项目经理、项目管理组贷后管理工作进行的检查。
第二十三条 房地产开发建设贷款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要对贷款逐笔进行跟踪检查,并按月提交贷款检查的书面报告。定期检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一)项目是否按预定的设计要求和计划工程进度施工、竣工、出售和运行;
(二)借款人是否按照借款合同规定和实际用款计划使用贷款,有无挪用贷款;
(三)借款人贷款归行和还款付息情况;
(四)对建筑安装贷款,要检查借款人材料储备是否正常,应收账款是否及时清理收回,是否向外单位投资,或垫资承包等问题;
(五)其他影响贷款安全的情况。
第二十四条 上级单位应定期对项目经理或项目管理组的贷后管理工作进行对内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是:
(一)督促项目经理或项目管理组对项目进行检查和报告;
(二)及时发现和反映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对项目经理或项目管理组的贷款跟踪管理工作情况和所辖大额贷款项目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
第二十五条 建立贷款风险早期预警制度。项目经理、项目管理组、上级检查单位发现借款人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随时向有关领导、上级主管单位报告,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借款人主要管理人员无故离岗、逃逸、隐匿、被司法机关关押、逮捕等;
(二)实行联营、改制、合作、分立、破产、资产重组、项目有偿转让等投资主体变更;
(三)企业发生法律纠纷和诉讼,银行账户被冻结;
(四)改变项目设计,项目工程进度缓慢,工程质量下降,亏损持续、大量增加;
(五)不接受信贷监督,资金体外循环,贷款逾期、拖欠利息;
(六)未经贷款行同意,将已设定抵押权的房产出让或进行再抵押;
(七)抵押物遭受火灾等重大灾害,损失严重;
(八)改变销售策略,项目销售不畅;
(九)其他加大贷款风险的重大事件。
第二十六条 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收回。对以在建工程作开发贷款抵押并提供配套按揭贷款的项目、楼盘,在产权过户给置业者、办妥产权变更手续、按揭贷款抵押转为房产抵押的同时,收回该楼盘、项目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以避免同一抵押物重复抵押。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单位自建房贷款比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总行负责制定、解释和修订。省市分行可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操作细则。对超出本办法规定条件的项目需报总行审定。
催眠术失效 篇6
米鲁旦看着弗吉亚,顿时吓呆了。
那把燃着火焰的巨大铜锤即将落在他的脑袋上。
这时,多拉格上前拦住了弗吉亚:“头儿,你不能杀他。这个孩子对我们很重要。”
“别挡着我!我要让他马上闭嘴。不然我们抓不到那条龙。”弗吉亚对挡在米鲁旦面前的多拉格说。
突然,多拉格眨了眨眼睛,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你等一下,我去请一个人,马上回来,这个人肯定能帮我们让他安静下来。”多拉格说完就开了个任意门走了。
多拉格再回来的时候,带来了一个年轻女人。
这个年轻女人脸上蒙着面纱,露出一双灰褐色眼珠的大眼睛。她有一头淡金色的卷发,穿着厚厚的布裙子。
“她是谁?”弗吉亚紧皱着眉头,胡子上的火苗忽长忽短。
“流浪巫婆莎朗。”多拉格回答。
“你把她带来干吗?”弗吉亚提高了嗓门,他对莎朗毫无兴趣。
“催眠!”多拉格说,“只要这小子晕过去,我们就能抓住那条龙了。”
弗吉亚变得兴奋起来,“那就赶快让她试一试!”
莎朗拉了拉面纱,转身看着米鲁旦。米鲁旦睁着双眼好奇地打量她。他觉得催眠这种事挺神奇,没想到自己能碰上。
莎朗直视米鲁旦,嘴唇在薄薄的面纱下翕(xī)动,她在念咒语。她的眼珠在米鲁旦看来正从灰色向蓝色转变,瞳孔深处似乎有一团蓝色的小火焰。那小火焰在不停地跳动,既诡(ɡuǐ)异又好看。米鲁旦看了一会儿眼皮直犯酸,他用力眨了眨眼皮,一滴疲倦的眼泪滚了出来。再抬起眼时,莎朗眼睛里的蓝色小火焰消失了。
这时米鲁旦觉得鼻子奇痒无比。他张着嘴酝酿(yùn niànɡ)了几秒钟,然后重重地打了个喷嚏,顿时清醒了。
莎朗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惊讶,她对多拉格说:“催眠术似乎对他失效了!”
“不可能吧!”多拉格也很吃惊。刚才莎朗对米鲁旦施的魔法叫做短暂灵魂催眠术,能够让被施法的对象马上睡着。
“我再试试。”莎朗再次凝(nínɡ)望米鲁旦,目光十分专注。米鲁旦觉得莎朗的眼睛很好看,像一片浅海,轻轻涌动着潮汐。他甚至听到了海浪的声音,哗——哗——这让他想起了水,想起了海洋,真想去游个泳。米鲁旦的嘴角微微地上翘,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
多拉格紧张地盯着米鲁旦,松了一口气,看样子莎朗的法术起作用了。这个法术叫海洋之梦,比短暂灵魂催眠术更厉害一点。
莎朗念完了整段咒语。米鲁旦感觉自己此刻正飘在海面上,海水像摇篮那样摇晃着他,他昏昏欲睡地闭上了眼睛。
多拉格正要上前感谢莎朗。
可这时米鲁旦突然张开嘴打了个呵欠,接着又打了个响亮的喷嚏,然后睁开了眼睛说:“刚才做了个梦,梦见大海了。”
屋子里的几个人顿时黑脸。莎朗大惊失色:“现在我只能说催眠术对这孩子根本不起作用!”
“哈哈!”米鲁旦咧开嘴笑了起来,“火柴,别怕他们!他们拿咱们没辙了!”
火柴的眼睛亮了,它倍受鼓舞,在空中摆了摆头,“呼”地一下它的身子又变大了。
“好样的!用水喷他们!”米鲁旦大声地指挥火柴。
摩摩可和希希赶紧朝火柴喷起了冒着热气的酸液,火柴敏捷地退到了天花板的角落,大嘴一张,喷出一股雪白的水柱,把摩摩可和希希冲到了落地窗户边。玻璃发出“砰”的一声巨响,裂开了。
“该死的!”弗吉亚气急败坏地挥起锤子,粗壮的胳膊上鼓起硬邦邦的肌肉。
米鲁旦重重地吐出一口气,双眼紧盯着从半空中落下来的锤子,看准时机把身子一偏,躲了过去。
锤子砰地砸在沙发背上,一股焦臭味弥漫开来——真皮沙发的皮面被滚烫的锤子烧出了一个洞,锤子深深地嵌进了沙发里。弗吉亚像野兽那样咆哮着使劲儿把锤子往外拔。
火柴突然飞到弗吉亚背后,用它的头狠狠地撞了弗吉亚一下,弗吉亚“噗”的一声摔下去,脑门磕到沙发背上,撞翻了沙发。
米鲁旦随着弗吉亚一起滚到了地上。
火柴飞过去一口叼起米鲁旦。它的脊背用力地弯起来,像一把绷得紧紧的巨弓迅猛地冲向落地窗。“哗啦”一声玻璃碎了,火柴带着米鲁旦飞出了这个房间。
M.O.G的四个成员看着一片狼藉的房子不知所措。
弗吉亚坐在地上,咻咻地喘着粗气,他用拳头狠狠地锤击地板:“居然就这么让他们跑了!下次让我抓到他们,我要用我的赤铜锤把他们砸得稀巴烂!”
火柴和米鲁旦在黎明之前回到了米鲁旦的家里。
米鲁旦仔细查看火柴的伤势,失去龙鳞的地方露出了粉红色的皮肉,米鲁旦难过地抚摸着火柴说:“这儿还能长好吗?”
火柴疲倦地摇摇头:“龙鳞是不可再生的。”
“那我一定要帮你把龙鳞拿回来!”米鲁旦郑重地说。
“你……行吗?”火柴有些怀疑。
米鲁旦眨了眨眼睛说:“当然!”
“我……永远不想再见到他们。”火柴对四个伤害它的怪物表现出了厌恶。
“可你刚才很勇敢,如果不是你,我们逃不出来。”米鲁旦安慰火柴。
火柴打了个呵欠,说:“我困了,睡觉吧。”
米鲁旦抱着火柴,一起躺到他的小床上。
火柴很快发出了轻微的鼾(hān)声,但米鲁旦却在黑夜中睁着明亮的眼睛。他在思考很多问题。比如,那些抓他们的人到底是什么人,他要怎样才能拿回火柴失去的龙鳞……
想着想着,他也睡着了。这是一个辛苦而疲惫的夜晚,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管理失效 篇7
一、绩效管理的定义与意义
(一) 绩效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企业绩效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为了提升个人、部门和企业的绩效, 共同参与和制定的一系列与企业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应对相关的活动。绩效管理代表了企业范式的重要转变, 也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绩效管理强调的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共同受益, 形成多赢的局面。同时绩效管理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主要有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与沟通、绩效评价考核与绩效结果应对四个环节。其中的基础环节就是绩效计划的制定, 如果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计划, 绩效管理就是一句空话;绩效辅导与沟通也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只有落实了这一环节的工作, 绩效管理才能落到实处;绩效评价与考核是绩效管理的核心, 若这一环节出现问题将会给绩效管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绩效结果应对是绩效管理的关键, 若这一环节失效绩效管理将不可能取得成效。
(二) 绩效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无论企业处在何种发展阶段, 绩效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都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绩效管理对于成熟期企业尤为重要, 绩效管理失效, 组织和个人的绩效皆得不到提升, 就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 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都在积极探索改善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 并投入了很多的金钱和精力进行绩效管理的尝试。
有的管理者认为建立公平公正的员工绩效评价机制, 并以此作为企业员工工资发放的依据, 奖励优秀的员工、督促落后的员工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当然不可否认这种观点有正确的一面, 但是这种认识存在片面性, 绩效考核不是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薪酬发放提供依据, 绩效管理的作用在于可以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提升, 同时促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优化, 最终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绩效管理失效的原因分析与应对
(一)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原因探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 国内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现状较差, 考核效果不突出, 员工绩效考核还没有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未能对绩效管理质量进行良好的监控和反馈, 在绩效管理实施的过程中, 缺少实效性和科学性。归纳起来, 对于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失效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缺乏战略指引与文化支撑
没有经过“战略化处理”的绩效管理, 与战略没有必然联系。在绩效管理的实际过程中, 我们应该运用“战略化”的方法, 设计与战略密切相关的绩效考核体系, 这就是所谓的“战略绩效管理”。但是我国的企业目前普遍缺乏战略指引和文化支撑, 导致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脱节, 从而不利于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
2. 盲目追求量化指标
企业在制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后, 90%都无法达成预期目标。实际绩效为什么与战略目标相差甚远?笔者发现, 事实上中国企业的技术构架和具体的战略实施步骤都尚算完善, 但是决策制定者在绩效评价时过分依赖财务指标, 盲目追求量化目标, 不曾定期将运营计划与实际业务的发展状况进行对照, 使得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执行力之间不能达成一致, 从而使绩效管理失效。
3. 管理理念的错误
很多人普遍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 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 理应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其他部门经理只做一些与绩效管理指标相关的事情, 其它工作全部扔给人力资源部, 工作没有做好就是人力资源部的责任, 这是影响绩效管理得不到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还有的人认为绩效管理只是经理的事情, 与一般员工无关, 这就是对绩效管理的无知。有的企业除了人力资源部和总经理之外, 无人知晓绩效管理是怎么回事, 更谈不上如何进行绩效管理, 这也是绩效管理失效的一个原因。
4. 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
有的公司在所谓的绩效管理文件出台之后, 除了个别受到奖励的员工有所表现, 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没有提高, 反而员工离职率有所增加, 公司的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微妙。许多企业把绩效计划与绩效评价当成是绩效管理, 而忽略了绩效管理中的培训辅导和绩效反馈这两个环节, 造成绩效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二) 企业绩效管理失效的应对措施
1. 明确企业绩效管理目标, 改变企业管理理念
首先, 企业要积极地向员工和管理层传达绩效管理的理念和目标, 使绩效的思想深入人心, 消除他们心中的模糊和错误认识, 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观。其次, 提供更多的绩效培训与辅导, 使管理者掌握的绩效管理知识更扎实、更准确, 只有这样管理层才能将这些知识准确地传达给下属员工, 从而起到更好的指导与沟通作用。理论学习之后企业管理者应该认真督促各部门员工贯彻执行, 消除员工心中的疑惑, 激发他们对绩效管理的热情, 这样才能做到组织内部全体部门和员工的共同支持与参与。
2. 完善绩效管理指标
目前,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度重视财务指标的完成, 而忽略非财务指标的衡量。企业应该重视非财务指标, 因为只有非财务因素才能真正的将企业战略管理与绩效评价真正联系起来。
3. 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
绩效管理的目标是组织与个人绩效的一致提升, 谈绩效不能不谈成本, 而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又是紧密联系的。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对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各项财务指标都有重要影响。企业应该重视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将成本管理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 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模式, 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管理者通过计划具体的行为、协调组织的活动, 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 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 企业应科学地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 实现组织和个人绩效的一致提升。
三、结论
管理失效 篇8
一、专利申请的环节及专利的有效期
1. 专利申请的环节。
一项专利从提出、撰写、内审、修改、核对、申请、审查、答复、复审、授权到维持专利有效, 周期较长。企业一般会将一项专利的申请到维持有效的整个过程分为内部环节和外部环节。内部环节包括专利的构思、专利技术的研发、专利材料的组织和撰写、企业的内部审查、专利代理的修改、发明设计人的核对确认、专利申请文本制作、授权专利的实施等;外部环节包括专利的申请受理、公开公告、专利答复和复审、授权前费用缴纳、正式授权、被无效宣告及相关诉讼、年费缴纳、保护期满等。
2. 专利的有效期。
世界各国对授权专利的维持时间有一定的差异, 但多在20年以内。我国现行的《专利法》规定:自申请日开始, 授权的发明专利最长可以维持20年, 授权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最长可以维持10年。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专利从申请到授权一直到维持有效性, 涉及企业技术人员的写作凝练和对其技术创新性的把握, 涉及管理人员的审核和其对各程序的了解及业务办理, 涉及代理公司的水平和其对法律的熟悉程度, 涉及对审查意见的分析和答复等。因此, 对企业来说, 专利维持的时间越长, 其创造效益的时间就越长, 市场价值也相对越高。国家知识产权局《2008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显示, 虽然近年来我国有效专利拥有量增长迅速, 但专利维持时间短, 维持时间达到10年的有44.0%, 达到20年的仅有3.2%;而国外发明专利中, 维持时间达到10年的有82.2%, 达到20年的有22.8%。
二、导致专利失效的原因
专利失效之后就成为失效专利, 将转变为一种社会资源。所谓失效专利, 泛指因法律规定的各种原因而失去专利权、不再受专利法律保护的专利, 一般包括公开而没有授权的专利、授权后不再维持的专利、被宣布无效的专利和保护期满的专利等。表面上看, 专利失效主要发生在外部环节的各个阶段。事实上, 内部环节各阶段和外部环境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导致专利的失效。通过分析归纳, 笔者认为导致专利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到期届满。无论是否授权, 专利有效期满后即成为社会资源, 大众可以免费利用。
2. 权利人不再缴纳专利年费而导致授权专利提前失效。
在整个专利期限内, 专利权人为维持专利权的有效性, 有义务按期向专利局缴纳年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规定专利权人必须履行缴纳年费的义务, 并规定无正当理由而不按时缴纳年费的, 即视为自动放弃专利权。一般地, 专利年费随着专利有效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在实际中, 有很多专利因权利人的放弃而提前失效,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有些专利具超前性, 暂不具备实施条件, 专利权人受到财力、物力、人力、时间、市场等局限而难以实施, 未能及时转让专利权或没有找到合作伙伴共同开发, 最终可能会放弃该专利;从申请到授权后, 权利人从没有使用过该专利而造成的实事放弃;授权并经过一段时间实施后, 权利人认为该专利的使用价值急速下降而舍弃;该专利被相关技术取代或被新技术、新产品替代而使权利人舍弃;权利人需要维持的专利过多, 因相关经费不足而舍弃该专利;权利人的产品方向或战略定位发生重大调整变化而舍弃该专利;权利人为保护某核心专利的需求而设置的外围专利中, 因核心技术专利被突破或不再需要外围专利保护而放弃该专利;权利人认为该专利没有继续利用的价值而舍弃。
3. 因权利人管理疏忽没有在规定期限内缴纳专利年费, 或缴纳专利年费及滞纳金不足且没有再补足而导致专利失效。
如, 权利人的专利数量过多, 企业的相关管理员疏忽而产生漏缴相关费用;企业专利数量过少, 没有固定的管理员负责相关事宜而漏缴相关费用;企业专利管理员有交接, 但缺乏沟通和交流导致没有及时缴纳相关费用。这类专利失效源于企业的管理问题。
4. 专利授权前的权利人工作漏洞导致的专利撤回。主要是
效原因分析
专利授权前, 因管理疏忽, 忘记缴纳专利授权前费用, 或费用缴纳不足且没有提出权利恢复请求而导致专利视为撤回, 或者尽管权利人提出权利恢复请求但并没有补足相关费用而导致专利视为撤回。这类专利失效同样源于企业的管理问题。
5. 发明专利实质性审查答复的漏洞导致的专利撤回。
主要是发明专利实质性审查意见答复时,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代理人提出的答复意见没有充分证据使专利审查员确认该专利的创造性和新颖性, 而申请人默认了审查员意见并不再提出复审请求而导致专利视为撤回。这类发明专利失效多属于创造性不足或没有新颖性。
6. 发明专利二审中出现的专利撤回。
主要是在发明专利二审中, 专利被审查员认为缺少创造性或新颖性时, 申请人提出了复审请求和申诉但仍被判定为缺少创造性或新颖性而导致专利视为撤回。这类发明专利失效属于创造性不足或没有新颖性。
7. 权利人放弃答复, 或者逾期且没有合法理由不答复发明专利的实质性审查意见而使专利视为撤回。
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实质性审查的目的在于确定发明专利申请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 要求申请人的专利权利要求书要清楚地表述其请求保护的范围, 即独立权利, 独立权利是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 该技术方案必须具备专利性。审查员在实质性审查后认为申请人申请的专利技术方案独立权利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 则通知申请人要求其在指定的期限内陈述意见, 或者对其申请进行修改。申请人放弃答复申诉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答复的, 则视该申请为撤回, 成为失效专利。这类发明专利失效也属于创造性不足或没有新颖性。
8. 申请文本不符合初步审查 (形式审查) 要求而使专利被确认为撤回或驳回。
专利申请人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时必须递交请求书、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等文件, 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后进行初步审查。若有不符合要求的, 则会通知申请人在指定的期限内补正。申请人期满未补正的, 其申请视为撤回;或者提交补正后仍不符合专利法要求的, 则被驳回。
9. 所申请的专利不符合专利法规定。
一般指违反申请程序、技术本身不符合授权条件、申请文件内容书写不符合规定等而丧失授权机会。
1 0. 授权专利被宣告无效。
专利权无效宣告的理由包括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不符合“三性”要求、外观设计专利不符合法定要求、专利说明书公开不充分、权利要求书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等。
1 1. 专利被撤销。
主要指在专利权授予后的一定时期内, 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法撤销该专利权。专利权撤销的理由一般包括授予专利权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不符合专利“三性”要求、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条件等。
1 2. 专利权人身故而无继承人。如果专利权人是自然人, 其身故后又无正当继承人的, 则该专利权自行终止。
1 3. 申请人同时申请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因发明专利的授权而放弃了实用新型专利权利。
1 4. 在专利申请前因科技论文的提前公开而使专利失效。
与专利内容一致的科技论文论著在专利申请前即正式发表或出版, 或专利申请前即在某些会议上公开交流或被收集在会议论文集中, 则该专利的申请视为无效。对于科研单位而言, 尤其应该注意这点。
1 5. 有抵触申请的专利。某一技术方案有先申请的完全相同或基本一致的专利时, 后申请的专利即为无效。
三、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员的建议
作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员, 必须从专利失效的各种原因中找到关键因素, 并提出合理的应对办法。笔者认为,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要注意创新技术的路径选择、创新技术的归纳与凝练、专利的权利要求书的归纳、专利说明书公开程度的掌握、申请文本的制作、实质性审查意见和复审意见的答复、授权专利年费的缴纳、专利实施和转让的管理等环节。具体来说, 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创新技术的路径选择、技术方案的确定以及创新技术的总结方面。
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应及时跟踪项目组, 与技术人员一起在确定项目前进行查询, 避免与他人的技术路线、技术方案有冲突;借鉴已有技术制订新的技术路线并在实施中及时跟踪最新的技术成果;总结技术成果或阶段性成果时, 善于归纳凝练和提升, 明确创新技术的内容、创新点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或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
2. 专利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撰写方面。
技术人员、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与专利代理人要充分沟通交流并反复推敲, 保证说明书撰写内容充分公开, 所描述的创新技术方案完整, 所提炼的权利要求书完整体现了创新技术所蕴涵的创新点及使用范围。
3. 专利申请文本的制作方面。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员和专利代理公司在制作专利申请文本时, 一定要认真仔细, 准确填写专利的著录项信息, 特别应该注意专利名称、申请人名称、发明设计人的姓名等的填写。
4. 专利实质性审查意见或复审意见的答复方面。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代理人应相互配合, 在答复书中深入说明专利的创新性, 并在规定时间内递交专利审查机构。
5. 企业专利建档方面。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员应对本企业的专利受理通知书、专利授权通知书建立档案, 及时缴纳专利申请的各项费用 (含实质性审查费用) 、授权前的各项费用等;对专利授权证书建立档案, 并按有关规定及时缴纳专利的年费以维持专利的有效性。
6. 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方面。
管理失效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急诊院前急救组成员作为研究对象, 我院平均每日急诊出车9次, 最高可达16次以上。所承担的院前急诊护理工作任务较重。
1.2 方法
(1) 成立FMEA小组:成立FMEA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科室负责人、护士长、资深护师及护士等。所有成员均参加FMEA相关理论的系统化培训, 采用FMEA分析方式, 对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估, 并制定出改进措施。 (2) 绘制流程, 寻找潜在的失效模式:FMEA小组成员针对院前急诊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讨论, 并列出院前急救护理的各个环节, 并确保其能够完整地分析及评估, 避免以偏概全及疏漏, 每次完成出诊, 由专人负责记录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 定期召开会议, 对于各个失效模式都应对相应的失效因素及潜在失效结果进行深入的探讨。 (3) 寻找关键子环节:根据每次出诊记录和监测情况, 经探讨分析, 有4个子环节为对院前急救护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及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详见表1。 (4) 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如下解决方案:a.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培训, 提高相关人员的沟通能力。同患者及其家属描述病情, 提出需要患者或家属配合的事项和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 及时观察患者及其家属的反应, 适时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具体要求和意向, 防止沟通不到位引起问题扩大化后, 再作应急处理。b.完善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提升其实践能力, 并定期开展专业化的急诊专业培训。从服务礼仪、业务技术以及法律意识等方面进行培训, 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品质以及急救水平。可通过晨会提问、组织学习、定期培训及书面考试、实践操作等方式, 全面提升护理人员对于危重疑难状况的应对能力, 综合提升护理人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质量控制组长应定期对所辖护士进行相关急救仪器及设备、急救药品、急救流程等内容的考核。提升护理人员对于仪器的学习和应用, 防止其使用过程中因遗忘而导致抢救延误, 此外还通过实施仪器使用及保养登记制度, 汇总登记了仪器每次使用的时间及状况, 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 并以图表和文字等形式对仪器的每个部件名称、操作流程、可能出现的故障和解决方式等进行说明, 将其悬挂在仪器上, 提高工作和学习的便利程度。强化护理人员对急救药品的检查、核对意识, 并及时补充, 确保不出纰漏。c.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 提升其敬业精神。作为一项特殊的医疗服务活动。急救一般在紧急且没有外界监督的状况下实施, 此时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慎独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在没有监督机制的情况依然要严格实施各项制度, 及时请示汇报, 发现大批外伤、中毒和特大交通事故的状况, 亦或是涉及法律问题或存在重大医患纠纷隐患者, 务必落实上报制度, 做到防患于未然。d.加强对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培训, 确保相关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在急救护理当中, 风险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效地查找护理安全隐患, 并对可能出现护理投诉、纠纷的内容进行分析, 对可能存在护理风险事件的信息加以把握, 并对可能导致的后果加以评价, 明确在急救护理过程中, 高风险操作的项目。并在急救过程中, 应对患者及其进行风险告知, 共同应对风险状况。 (5) 计算风险值 (RPN) :RPN=S (事件发生的严重度) ×O (事件出现的频率) ×D (隐秘程度) , 采用l~10分评价[3]。采用RPN对相关环节进行评价。根据表2分析, 子环节中有4个失效模式的危急值较高, 分别是:沟通不畅、应急能力不足、制度得不到落实和风险意识不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采用χ2检验法检验差异, 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F M E A的落实, 各主要环节的R P N得到显著地降低 (P<0.05) 。详见表2。
经FMEA的落实, 失效情况出现了显著地改善 (P<0.05) , 详见表3。
3 讨论
在医疗风险管理中使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首见于西方, 其发展的历史也较短。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最初应是用于药物的生产和预防用药错误领域。美国有关机构则在传统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基础进行改进, 从而构建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该方式在评估和预防各项医疗错误中具有重要的价值[4]。本研究中, 通过实施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院前急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各项安全隐患得到了显著地控制 (P<0.05) , 可见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价值及应用前景值得关注。
注:*P<0.05
综上所述, 因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能够在行动之前就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 并对其加以预防, 从而有效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该模式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 能够有效地分析评估整个流程中具体哪个环节可能出现失效状况, 为何出现该情况, 所以采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能够得到导致院前急救护理可能出现风险的原因, 并对该失效模式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获得能够或可能实施的预防方案, 有效控制院前急救护理的存在的风险, 有效防范医疗事故, 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
摘要:目的 对医院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以我院急诊院前急救组成员作为研究对象, 我院平均每日急诊出车7次, 最高可达16次以上。采用RPN评价法, 对FMEA实施前后各关键环节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 各主要环节的RPN得到显著地降低 (P<0.05) 。结论 因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能够在行动之前就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 并对其加以预防, 从而有效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Barends DM, Oldenhof MT, Vredenbregt MJ, et al.Risk analysis ofanalytical validations by probabilistic modification of FMEA[J].JPharm Biomed Anal, 2012, 64-65:82-86.
[2]Bonfant G, Belfanti P, Paternoster G, et al.Clinical risk analysis with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model in a dialysis unit[J].J Nephrol, 2010, 23 (1) :1102-1103.
[3]Chiozza ML, Ponzetti C.FMEA:a model for reducing medical errors[J].Clin Chim Acta, 2009, 404 (1) :1206-1208.
管理失效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太原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开放床位1730张, 临床科室56个。在分析实施前 (2013年1-12月) 住院患者中跌倒高风险患者293例, 男175例, 女118例, 平均年龄 (62.32±2.43) 岁。实施后 (2014年1-12月) 住院患者中跌倒高风险患者696例, 男417例, 女279例, 平均年龄 (61.77±2.59) 岁。
1.2 方法
1.2.1 成立项目小组
由主管质量控制的护理部主任、跌倒高风险科室护士长、院级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总计6人组成预防跌倒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均接受FMEA理论知识的培训。
1.2.2流程确认与描述
根据小组成员的经验及临床实施情况, 列出预防跌倒管理流程。
1.2.3列出失效模式
小组成员通过对流程进行细化分析, 列出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潜在风险原因, 并共同确定风险危急值 (Risk Priority Number, RPN) 。风险危急值是严重度 (Severity, S) 、发生频度 (likelihood of occurrence, O) 、不宜探测度 (likelihood of detection, D) 三个数值的乘积, S、O、D分别用1~10分等级评分。RPN值越高, 说明发生失效的风险越大, 即有必要提出改善措施[7]。分析结果见表1。
1.2.4 排列优先次序
根据RPN值, 小组成员将失效模式进行排序, 确定哪个失效模式需要关注, 制定改善措施。在医疗行业, 应关注RPN值>125 (10分制等级评估) 的失效模式[8]。结果表示, RPN值由高到低的失效模式为陪侍人缺乏相关知识、管理缺陷、巡视病房不及时、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无评估或评估分数与实际不符、环境设施问题。
1.2.5 制定对策, 改善流程
对策以WHO推荐的公共卫生伤害预防四步骤方法为依据制定, 包括现状评估、确认危险因素、制定和评估干预措施、组织实施。其中干预措施根据教育预防 (Education) 、环境改善 (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工程学 (Engineering) 、强化执行 (Enforcement) 和评估 (Evaluation) 的“5E”原则来制定[9]。
1.2.5. 1 评估策略
(1) 改进评估表:结合老年患者和综合疾病的两种跌倒风险评估表, 对原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改进、完善, 涵盖了住院患者跌倒的主要风险因素, 即年龄、意识、视听力、精神、肢体活动能力、药物治疗、睡眠、头晕/眩晕情况、低血糖史、住院陪护情况、排泄协助等13项, 总分21分。 (2) 对新入院或转入患者2 h内进行跌倒评估, 将评估结果分为4个等级, 总分1分为低危, 提示有可能发生跌倒;总分2~3分为中危, 提示容易发生跌倒;总分4~8分为高危, 提示极易发生跌倒, 特高危为9分以上;按照不同等级实行相应的预防措施。 (3) 动态评估:低危患者不需再评估, 中危患者每周重新评估1次, 高危以上患者每周重新评估2~3次,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 如手术、使用药物或发生跌倒等情况随时进行评估。
1.2.5.2教育预防策略
(1) 护理部统一制定、发放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宣传教育手册, 并在病房及走廊张贴宣传画。 (2) 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对服用镇静催眠药、降压药等影响意识或活动药物的患者, 护士讲解药物副作用及可能的危险;指导患者缓慢改变体位、正确上下床、避免跨越床栏等正确活动方式, 穿着大小合适的衣裤、合脚防滑的鞋, 根据患者需要提供辅助器具;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 使其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 改变过于自信、怕麻烦别人的心理;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3) 加强陪侍人安全意识:指导陪侍人正确使用床栏、协助患者上下床方式;鼓励陪侍人在患者离床、如厕和外出时陪护;离开患者或更换陪侍人应告知护士。 (4) 出院指导:建议其家具尽量更换成有保护装置的家具, 对于卫生间等高危场所, 注重防滑、扶手等安全设施的配备。 (5) 加强护士培训:对全院护士分级培训, 使每个护士都掌握预防跌倒评估内容及标准、防范措施和工作流程;各科室针对其疾病的特点以及跌倒发生的规律, 对护士进行培训, 提高对护理风险的预防意识。
1.2.5. 3 环境改善策略
(1) 病区地面保持干燥, 地面湿滑时放置警示牌;卫生间、水房的地面增设防滑垫。 (2) 在卫生间和水房醒目处张贴警示标识;在有跌倒风险患者的床头放置“防跌倒”标识。 (3) 设施改善:将卫生间蹲厕改为坐厕, 在其两侧安装扶手、紧急呼叫器, 洗漱池旁、病区走廊安装扶手;改善病区的照明光线, 提高床头灯的照明度。 (4) 对病区环境设施定期检查, 及时纠正环境设施的潜在跌倒危险因素。
1.2.5. 4 工程学策略
(1) 更换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调节高度的病床, 以患者坐到床上双脚平放在地面为宜。 (2) 对床栏进行加长, 并增加附加床挡。 (3) 更换棱角为圆形或加保护垫的床头桌、座椅。 (4) 呼叫器线长合适能放置在患者易取之处。 (5) 评估为高危的患者统一佩戴黄色腕带, 并在护理站的一览表标明。
1.2.5.5强化执行策略
(1) 增加和完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排班制度、交接班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制订高危患者标准防范措施及书面告知制度、跌倒后的处理流程等7项规章制度。 (2) 对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和选择落实预防措施后, 患者和家属理解后在评估与防范措施记录单上签字。 (3) 高危患者的评估情况和防范措施列入床头交接内容。 (4) 护理人员定期巡视病房, 尤其在高危时段重点巡视, 协助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1.2.5. 6 流程再造
经FMEA暴露的预防跌倒工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 结合“5E”伤害预防策略进行改进, 最后形成的流程包括3个时段、9个主流程和17个分流。与原流程相比, 修改了入院评估、采取预防措施、住院期间动态评估、定期巡检4个流程;增加了环境设施管理、陪侍人管理、交接班及出院指导4个流程。改进后流程与原流程对比见表2。
1.2.6 质量控制
预防跌倒流程的有效落实, 需要管理机制做保证。控制环节包括评估、预防措施的落实、交接班。控制主体实行护理部-护士长-护士三级管理。护士执行跌倒评估与健康宣教、采取防范措施;护士长每日查房巡检, 并在护士长日查房记录中体现, 高危以上患者24 h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将预防跌倒流程的落实纳入每双月的质量考核, 定期督导考核, 并对发生跌倒事件执行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按照上报-讨论-制作/组织学习《护理警讯》的程序进行常态化管理。
1.3 效果评价
本研究将实施再造流程前后6项失效模式的RPN值、高风险患者跌倒发生率作为效果评价依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失效模式的RPN值比较
实施干预措施和改进流程后, 6项关键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实施前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2 实施前后高风险患者跌倒发生情况比较
实施后高风险患者跌倒发生率为0.57% (4/696) , 明显低于实施前的3.41% (10/29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9.956, P=0.002) 。
3 讨论
3.1 FMEA与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护理质量, 保障患者安全是护理质量的主题。研究表明,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可以有效控制风险,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传统管理模式是将错误或意外归因于个人行为上的不安全因素、要求正确地执行工作程序, 对个人进行责罚来作为主要处理手段[10,11]。而FMEA前瞻性地分析了整个流程, 并且在不良事件发生前就对系统失效进行有效的控制, 是一种强调“事前预防”而非“事后补救”的管理方法。
本研究将FMEA应用于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管理。首先, 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分析, 通过前瞻性的量化方法找出高风险环节, 筛查出6个关键失效模式, 然后针对性地制定全面、系统的防范措施, 充分发挥系统防御对缺陷的屏障功能[12], 从而有效控制危险因素, 预防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3.2 FMEA与“5E”伤害预防策略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结合应用
在制定、完善跌倒防范措施时, 本研究应用了WHO推荐的“5E”伤害预防策略。其优点是将防范措施以工作流程的顺序, 按照教育预防、环境改善、工程学、强化执行和评估等五个方面进行改进, 使制定的措施和再造流程的内容既能与预防跌倒最佳工作流程和模式结合起来, 又能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将FMEA与“5E”伤害预防策略结合应用, 侧重发现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中的薄弱环节, 并引导管理者应该从哪些角度、哪些因素采取防范措施来纠正、加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安全屏障, 使高风险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及关键失效模式的RPN值大大降低。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FMEA作为一种前瞻性的分析方法, 其优势毋庸置疑, 但是失效模式的识别、风险危急值评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组成员的认知。不同小组对同一主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对流程的改进和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也不同[13,14], 因此在应用FMEA过程中, 应重视小组成员的作用。
通过改善预防跌倒工作流程、降低危险因素, 能显著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使患者安全质量不断提高, 但在执行预防措施的过程中存在难点, 其中, 教育预防策略中对患者与家属的预防跌倒知识和行为的控制, 与其认知和配合度有关。环境改善策略、工程策略的执行有困难, 如完成卫生间环境改造部分、扶手只限于走廊不能沿病房向卫生间做延伸等。如能开展院级包括后勤、群体宣传、医护联合质量控制等多方协作, 会更有效地降低跌倒发生率。
综上所述, FMEA作为一种护理质量管理工具, 能够充分地暴露工作流程和管理中的缺陷, 通过量化指标风险危急值筛查关键失效模式, 找出需要改善的薄弱环节, 结合“5E”伤害预防策略制定改善措施和再造流程, 起到了防患于未然, 做到了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保障患者安全提供了方法和借鉴。
摘要:目的:探讨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因素的方法。方法:按照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FMEA) 的方法, 分析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失效模式/潜在风险原因及风险危急值, 针对分析结果改善预防跌倒管理流程, 并进行跌倒预防质量控制。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和改进流程后, 6项关键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实施前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实施后高风险患者跌倒发生率为0.57% (4/696) , 明显低于实施前的3.41% (10/29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9.956, P=0.002) 。结论:结合FMEA和“5E”伤害预防策略改进的跌倒预防管理流程的实施有助于降低住院患者跌倒风险, 为解决风险因素、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提供管理借鉴。
苹果魔力,中国“失效” 篇11
在全球市场内比较苹果公司的战绩,不难发现差异巨大——北美的辉煌,中国的黯然失色——目前苹果在中国业务的推进相对缓慢,苹果品牌在中国不尴不尬。即便从iPhone这款苹果目前最有影响力的产品来看,也未取得与中国市场相称的地位。
北美、西欧用户对苹果产品的使用接受度比较好,同时苹果产品相关的生态圈在这类成熟市场的发展比较完善,所以苹果公司在这些市场的优势比较明显。北美和西欧市场的用户因为语言和文化上更加近似,所以对苹果公司产品的认知度和使用接受度都比较好。因为手机用户使用文化以及各国通讯产业环境的市场区别,苹果公司必然会容易进入对产品调整需求比较小的市场。苹果产品的价格不属低廉,会成为其在发展中国家市场被大范围使用的阻碍。
苹果公司对其业务的管理基本上按地理位置的划分为基础,运营主要划分为美洲、欧洲、日本、亚太,以及单独作为一块的零售业务。按照苹果公司的惯例,其产品首先满足美国需求,然后才是欧洲、日本、东南亚。因为用户基础与生态圈中第三方软件的群体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所以在苹果公司产品推进晚的市场内,第三方开发群体的规模和成熟度必然不同。
苹果音乐商店以及应用商店在各个区域市场的普及程度也不同,而专卖零售店的全球覆盖仍然有限,所以全球消费者对苹果公司产品的了解也有不同层次。专业评估平台对苹果应用商店在各区域的使用状况做出了统计。相比最受欢迎的应用程序,西欧市场里售价最高,平均3.86美元;北美市场最便宜,平均售价2.43美元;在亚洲的平均售价是2.69美元。游戏是澳洲和北美市场里最受欢迎的程序种类,分别占售出程序的51%和39%。由于苹果商店想要做一种出售“生活方式”的商店,所以对店面位置选择条件诸多。关注苹果公司零售策略的观察员曾指出,其商店位置选择涉及该地区已经登记的苹果顾客数量、人口统计(年龄和平均家庭收入)、以及毗邻主要学校和大学等等。
中国业务推进缓慢
从组织管理层面看,中国区在苹果全球组织架构中等级相对较低。苹果公司全球的分区治理,中国市场受亚太区领导,苹果的亚太区总部位于新加坡;本世纪以来,苹果中国区负责人更替频繁,人事动荡。1993年,苹果电脑公司设立北京办事处。
自从2001年苹果中国区总经理由首任戴怀宗卸任之后,这个位置三年四任更替,最长任期1年多,最短仅3个月。据有关媒体的报道,2006年夏天中国区总经理被废除,事务则分成零售和行业两条业务线进行管理,并各自直接汇报给亚太区副总裁。如果以大中华地区来划分,苹果公司近年来在这一区的业绩仍是大有发展。
苹果COO Tim Cook表示,大中华区利润是上年的3倍,因此公司将会予以更多的关注。近期雅芳CEO钟彬娴(Andrea Jung)被任命为苹果的新董事会成员,被认为是苹果加大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的表现。从目前的资料看,中国的手机市场可能是惟一被苹果公司总部重视的。
苹果全球的供货体系中,中国内地较低的级别制约了苹果在中国的销售,也相应地影响了其渠道政策。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第二大PC市场、第三大消费电子市场。就iPhone而言,2008年8月,苹果3G版iPhone在全球范围内开始第二阶段的扩张,在阿根廷、爱沙尼亚、斯洛伐克和乌拉圭等21个国家开始销售iPhone。
iPhone进入中国市场属于iPhone全球扩张的第三阶段。苹果公司目前在中国的销售渠道主要仍然是通过代理商进行销售,远不能满足对苹果产品“用户体验”的市场传达度。从2006年起,苹果中国在传统分销体制(全国总代理-零售商)之外,新开拓了重要渠道——国美、苏宁、百思买这样的大型卖场。“Apple直销体验连锁平台”出现在国美、苏宁等卖场的旗舰店中,开始实验新品发布、终端营销、售后服务、边际产品销售等方面。
苹果在战略上高度坚持全球一体化,本地化程度低,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比较低。中国联通在跟苹果的合作过程中,所有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计划,全部由苹果决定,甚至包括中文宣传中的措辞。总部严格控制的方式虽然有利于品牌定位在全球市场的一致,但苹果中国的高管不少都是IT销售背景,其销量第一的压力常常转化为平民化渠道策略的选择。2003年,曾担任苹果中国区总经理的赵方就提出应该要让中国用户感觉到“苹果不再是贵族消费的产品,而是越来越平民化,是可以为广大普通消费者接受的,高贵而不昂贵”。
不尴不尬
由于目标客户群、竞争环境、用户使用文化等因素的制约,苹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较小,而且一时难以转机。苹果产品定位的客户群在中国市场占相对小的比例,而且相比竞争产品价格高昂。由于中国整体收入水平低,价格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起主导作用。据CCID2002年的一项调查,22%的mp3消费者把价格作为其首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是音质20%,功能18%,品牌15%。
iPod提供的硬件加软件平台的模式,由于中国用户使用环境与文化有显著不同,使iPod在中国市场中面临大量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大众用户可挖掘丰富的免费MP3资源,而且iTunes音乐商店的中国接口仍存有异议,因此,iTunes平台的便利性对中国用户影响力较小。根据BDA的研究数据,在全球大受欢迎的iPod,2004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仅为1.3%,2005年前三季度上升到4%,与其北美市场70%的市场占有率差距很大。2008年,按销售台数计,苹果官方提供iPod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数字是8%。
iPhone的运营商官方版进入中国市场由于政策限制去除了WIFI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绑定的运营商——联通定制的iPhone的销量。2009年10月,iPhone手机通过中国联通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前40天内累计销量10万部;而据运营商KT电信介绍iPhone在韩国上市三天内销售就达6.5万部。然而据市场研究公司in-StatChina估计,截至2007年底,已经有40万部iPhone通过各种非法渠道进入中国。根据摩根士丹利估计,中国境内的iPhone用户约有200万,按联通官方近45万的销售量来看,水货成为中国广大消费者拿到苹果产品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在日本市场,2009年底,iPhone已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据46.1%的市场份额。
同时,苹果另两类客户对象:专业/设计客户和教育界用户,其中国用户的购买力也很难与其它市场内的同类群体有近似的购买力。据摩根士丹利估计,苹果Mac机目前中国市场的份额不足1%。
苹果iPhone在中国的发展目前面临不小的障碍,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其产品在中国面临的挑战。相对价格始终是苹果产品中国市场的矛盾,售价过高目前仍是影响iPhone大规模普及的主要障碍。目前中国市场上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在1500到3000元之间。8G iPhone 3G 裸机价格4999元,新版32G 3GS则为6999元,捆绑了2年套餐享受运营商补贴的16G的iPhone 3GS加套餐费以6999元起算。据摩根斯坦利估计,苹果将在2010年6月推出新款iPhone,整体成本将有明显下降。以此为推动,iPhone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有望达到1000万台。
iPhone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仍面对诸多争议。苹果选择运营商合作伙伴过程中,是否放弃收入分成模式、运营商是否参与应用软件商店的运营、手机是否内置运营商的定制服务,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由于在上述方面的分歧,苹果与中国移动的谈判陷入僵局,然后选择了用户基础小很多的联通合作,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iPhone在中国的销售。
iPhone最有可能发力
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与全球类似,在总体手机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智能手机销售出现强劲增长。2009年,中国运营商对3G网络的大力市场营销拉动了3G用户的增加,3G业务的推广进一步培育了用户对智能手机市场的需求。据易观国际估计,2009年4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不包括水货手机)超过700万部,占手机总销量近15%。据估计,2010年中国3G用户数量大约为3500~4300万。据CNNIC调查,截止2009年底,中国互联网网民有2.33亿人用手机上网,占网民总体的60.8%;2008至2009年,中国网民用手机上网增长了98.5%;ZDC数据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上智能手机的用户关注度已经超过60%,远远超出传统音乐、拍照型手机。
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势态,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将逐步提高。2009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达1.74亿部,较2008年增加22%;占整个手机出货量的比重提升到16.6%和17.4%之间。2006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迅猛,销量达到1554.2万部,占整个手机销量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在手机总体市场的份额由2005年的5%上升至12.9%。预计到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将达到8400万部以上。
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只有诺基亚占据主导地位,苹果有望取得很大的增长。据In-Stat公司调查,中国的消费者与美国消费者相比较,更加注重手机的娱乐和上网功能,而这些又是苹果的强项。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的重要竞争对手RIM、PALM等,主要针对商业用户,他们在中国市场能否延续欧美市场的辉煌存在很大疑问。除诺基亚以外,其它智能手机厂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都很低。HTC、三星等品牌的发展使WM在中国智能手机占有一席之地,谷歌作为新的进入者,通过其免费的Android系统,也吸引不少厂家采用该系统。相对而言,黑莓、苹果等品牌的市场份额较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苹果产品战略比较高端,而且在中国市场内竞争,面临的对手对该市场的了解和渗透都比较深。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二线厂商选择打破智能手机高端高价的传统形象,采取了高性价比的品牌和价格策略以迅速切入市场。Acer等厂商进入智能手机市场较晚,采用了高性价比产品策略,一方面可以实现与领先品牌的错位竞争,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年轻消费者并培养其品牌忠诚度。作为对iPhone的应对,诺基亚力图开放其自有的基于Linux的Maemo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突破苹果已经成熟的封闭性一体化商业模式。由于手机操作系统格局未定,不具备自有操作系统的手机厂商通常多线并举,谷歌开源式的Android也为多家厂商关注和采纳。
2008年,苹果三里屯旗舰店的开设给中国消费者提供了体验苹果文化的空间,大规模的扩张自有的零售店可能是苹果未来的一个重要战略。苹果在中国目前仅有一家零售店,位于著名的娱乐休闲商业区北京三里屯地区。首家苹果零售店于2001年开设,2003年苹果第一家海外零售店东京银座店开业,但是2008年,苹果才在中国开设第一家零售店。
零售店提供的服务与功能“买到更学到”体现了通过零售店与顾客的交流和体验的一贯追求,有利于让中国顾客了解更多关于苹果产品的知识。穿着橙色 T恤的 Concierge 客户服务专员通常作为苹果雇员感到满足,乐于为顾客解答问题并指引方向。
管理失效 篇12
1 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规律
目前普遍采用的讨论氯离子扩散的理论基础为Fick第二定律[3]:
其中:t是时间;x是距混凝土表面的距离;D是氯离子扩散系数;
在水化龄期为t0 (28d) 时测定混凝土的扩散系数为D0, 记t时刻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为Dt, 则存在以下关系[4]:
tmax为对扩散系数衰减的最大影响时间, 一般取tmax=25~30年。
另外考虑到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性能劣化, 定义K为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劣化效应系数, 扩散系数用等效扩散系数De=KDt表示[5]。
至此得到氯离子扩散性能的计算方程为:
结合初始条件:t=t0, x>0时, Cf=C0;边界条件:x=0, t>t0时, Cf=Cs, 得到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2) K:对普通水泥混凝土, K=1~14;对高性能混凝土, K≥6[7]。
(3) R:对普通水泥混凝土, R=2~4;对高性能混凝土, R=3~15[7]。
D0和Cs显然都应当看作随机变量来处理, 数字特征如表1[8,9]。
2 钢筋锈蚀规律
2.1 锈蚀起始时间Tc
当钢筋表面的氯离子质量浓度达到临界值Ccr时, 钢筋开始生锈。显然钢筋开始锈蚀的时间要<tmax, 因此应当用 (4) 式中的第1式来计算钢筋开始锈蚀时间Tc。
因为t0 (28d) T, 所以在方程左边可略去t0, 解得
2.2 临界值Ccr
Ccr并非定值, 其值随孔溶液的p H值的增加而提高, 随胶凝材料中的C3A、C4AF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随混凝土所用胶凝材料的种类不同而上下波动, 随水灰比的增加而降低。有关它的取值问题已有不少相关研究成果, 可直接采用。例如文献[8]认为Ccr应当作随机变量来处理, 均值可取为0.097 6kg/m3, 变异系数为0.10。
2.3 钢筋的动态直径d (t)
Tc时刻后, 钢筋直径d (t) 将逐渐减小。钢筋锈蚀速率可按下式计算[10]:
式中:i为腐蚀电流密度 (µA/cm2) ;[Cl-]为钢筋周围的氯离子含量 (kg/m3) ;T为钢筋周围的K氏温度;RC为混凝土表面和钢筋之间的电阻值;t为混凝土内钢筋开始锈蚀后的年数。
通过Stern-Geary公式把腐蚀电流密度i换算成单位时间锈蚀量Cc:
其中M=55.85;ρ=7.95g/cm3;z=2。从而可得:
所以锈蚀发生后, 钢筋的动态直径变化为:
d0为钢筋初始直径 (mm) 。
3 考虑多种失效模式的锈蚀钢混构件失效概率分析
对于构件只有一种失效模式的情况, 可其可靠性分析比较简单。但在实际工程中, 一个构件常常存在多个失效模式, 只要其中一个达到极限状态, 构件就失效。例如受弯构件, 既可能因为受弯承载能力不足而破坏, 也可能因为受剪承载力或锚固达到极限而破坏。在《结构设计统一标准》中, 规定了四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每一种极限状态对应了一个可能的失效模式。
因此, 对这种多失效模式的情况, 需要专门进行分析。
假设某构件具有k个失效模式, 不同的失效模式用不同的功能函数来描述, 任一个失效模式的功能函数可表示为gi (_x;t) [11], 其中x_是由状态变量组成的随机向量, t为时间。每一个失效事件可表示为:
Ei的补事件是安全事件。构件失效是这样一个事件:在该事件k个可能的失效模式中任出现了一个, 即:
这一事件的概率即为构件的失效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各失效模式之间存在相关性, 即使各失效模式的破坏概率已求得, 也难用上式直接计算构件的失效概率。在这种情况下, 可取失效概率的范围估计值来作为衡量指标[12]。
设第i个失i效模式的失效概率为Pfi, 构件的可靠概率为Pf, 则根据上两式, 可得Pf的界限为:
4 结语
该文研究了氯离子侵蚀下钢混构件的抗力衰减规律及时变可靠度计算问题,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 研究了钢筋锈蚀的规律, 给出了钢筋锈蚀起始时间Tc和动态直径D (t) 的计算模型; (2) 对考虑多种失效模式情况下的构件失效概率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Y.S.Petryna, W.B.Kratzig.Computational framework for long-term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RC structures[J].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5 (194) :12-16.
[2]Xianming Shi, Ning Xie, Keith Fortune, et al.Durability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in chloride environments:An overview[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2 (30) :25-138.
[3]Yung-Ming Sun, Ming-Te Liang, TaPeng Chang.Time/depth dependent diffus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 model of chloride transportation in concrete[J].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12, 36 (3) :1114-1122.
[4]Thomas M D A, Bamforth P B.Modeling chloride diffusion in concrete:Effect of fly ash and slag[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1999 (29) :487-495.
[5]Pigeon M, Garnier F, Pleau R.Influence of drying on the chloride ion permeability of HPC[J].Concr Int, 1993 (2) :65-69.
[6]Steinar H.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of service life for marine structures:A tool for performance based requirement[M].2nd.Belin: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9:8-17.
[7]余红发, 孙伟, 鄢良慧, 等.混凝土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Ⅰ-理论模型[J].硅酸盐学报, 2002 (6) :688-689.
[8]Enright MP, Frangopol DM.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resistance degrad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beams under corrosion[J].Engineering Structures, 1998 (11) :960-971.
[9]Hoffman P C, Weyers R E.Predicting critical chloride levels in concrete bridge decks.Structural safety and reliability:Proceedings of ICOSSAR’93[J].Rotterdam, 1994:957-959.
[10]Liu T, Weyers R W.Modeling the Dynamic Corrosion Process in Chloride Contaminated Concrete Structures[J].Cement and Concrete Rsearch, 1998, 28 (3) :365-379.
[11]Mark G.Stewart, David V.Rosowsky.Time-dependent reliability of deteriorating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decks[J].Structural Safety, 1998 (20) :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