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会计失效(精选8篇)
内部会计失效 篇1
一、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 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及程序。而内部会计控制指的是对可能影响到会计活动的有效性以及会计报表和记录的真实性的行为或活动进行内部控制。具体来说,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为了使管理会计工作具有有效性而制定各种标准和规范。它是由很多具体的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组合而成, 其基本目的在于保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并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现阶段的中小企业忽略了打造内部会计控制体制, 因此导致出现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无序、违规等问题, 从而引起管理失控、经营不成功。
二、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原因分析
(一)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
企业员工的内部会计控制观念与行为直接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好坏。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 中国不少企业依旧未达到理性化状态, 部分小型企业甚至尚未设置内部会计控制体制, 他们认为只要企业能够规范地操作经营, 有没有内部会计控制无所谓。
(二) 内部会计基础工作环节薄弱
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中有很多会计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价值的展示。如, 会计人员的选任不具备会计从业的资格的人员担任, 人员的交接手续不完备, 不相容的业务由一人兼职;会计凭证, 账簿, 报表方面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较低, 缺少启用账簿、根据要求结账, 未做到账账、账证、账表相一致, 会计档案的保管也没有设立专人进行管理;企业的会计制度未参考企业的具体状况, 制定过于简单、没有实际的操作性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缺乏监督和考核, 也没有激励机制, 所以职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无法调动, 各项措施也是形同虚设, 内部会计控制的贯彻发挥不了应有的价值。
(三) 内控有效监督体制缺乏
一般企业常用的内控监督是内部审计监督, 然而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不大, 考虑到成本费用等因素, 并没有设置这样的审计部门, 即便设立了也因为缺乏内控意识而不能对内部会计控制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导致会计控制工作混乱。尽管也有部分企业建立了内部审计组织, 但由于得不到企业职员的关注与认可, 同时独立水平低, 使得内审机构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价值。此外, 内部审计工作者业务修养不高, 不能按照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进而引起了企业内部监管力度欠缺, 一系列监管系统发挥不了价值。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制没有完善的组织监管制度, 管理者也往往会忽略企业内部各个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管理者独揽权力, 无视企业的实际需求与战略目标, 进而引起企业内部的管理职责模糊, 各级人员之间的职责以及沟通不通畅。另外,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都是事后控制, 不利于管理者的预见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参考。所以, 组织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和内部管理职责的不明确使管理层的工作无法发挥其作用, 控制环境缺乏良性循环。
(四)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
改革开放后中国中小企业曾在短时间内迅猛发展, 内部制约制度、稽核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内部会计控制体制相对匮乏, 或者制度虽然存在, 但执行和遵守不力。近些年, 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部分中小企业已慢慢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价值, 因此设置了有关的内部会计控制体制, 但由于对内部会计控制掌握不彻底, 所设置的制度依旧没有科学价值, 体制未涉及企业全部的部门与工作人员, 未融入到企业每个业务与操作步骤中, 内部会计控制的存在仅仅是流于形式, 不能展现其价值以及不易展现应有的价值。
(五) 企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在企业管理者方面, 部分法制意识不强的企业管理者根本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超出制度行事, 视制度为虚构, 忽视内控建设, 出现违章或者有章不遵守的现象。一方面, 普通个体、私营特点的中小企业组织格局单一, 管理者觉得不需要过多的人员分配职权, 于是就独揽经营权与所有权;另一方面, 管理者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低, 独断专行, 尤其是私营企业, 任人唯亲现象严重, 在用人观念方面不够与时俱进, 很多优秀人才也就不太信任私营企业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 致使员工没有动力, 也就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华服务于企业, 影响企业的发展。
在企业员工方面, 中小企业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 在成本方面极易不重视对职员的教育、后续和职业操守培训等, 使得员工队伍中人员修养差异很大, 如此一来就增强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出现的概率, 不方便内部会计控制体制的全面实施。
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优化对策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应该提升内部会计控制的观念, 企业需要增加系统的考核与奖罚制度, 设置恰当有效的激励机制, 这样才可以推动内部会计控制的贯彻。
(一) 提高企业人员对内控的认识
现代企业体制应该提升内部控制制度力度。可行的内部控制可以恰当优化企业的资源, 提高劳动生产率, 可以避免和防范企业内、外部欺诈活动的出现。
1. 督促企业所有者对内控的认识:
企业所有者对建立有效的控制环境有着关键的作用。不少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上未明确划分, 假使企业领导者可以发现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 从而打造一个可以发挥作用的内部会计控制就会使企业更具优势。所以企业所有者需要提升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价值的了解并主动认可。
2. 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水平:
内部会计控制度作为贯穿于企业方方面面的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需要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予以有效地执行、遵守和不断完善。员工的能力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产生的效果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员工整体的素质, 企业应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员工培训机制, 通过培训让员工明确理解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从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 规范内部会计控制活动
所谓控制活动就是领导者的指令被全面贯彻的政策与环节, 规范内部会计控制活动主要涉及下述几点:
1. 授权与业绩评价
授权不清晰、权利集中是中小企业具有的严重问题。企业领导者需要清楚地分配所有企业职员的职位、权利与分别承担的责任, 努力完成权责相应;中小企业由于资源数目有限往往忽略设置细致的财务预算, 所以业绩评价同样没有建立有关的要求。因此, 中小企业应参考自身具体状况, 设置短期、中长期财务方案, 从而根据方案完成程度进行业绩评价, 同时实现奖惩明确。
2. 信息处理
中小企业通过会计软件处理财务信息所占比例依旧有限。对于这种状况, 不包括吸收会计信息系统在内, 中小企业应该雇佣技能强的兼职会计及授权独立的记账企业来实现其信息处理环节的标准化操作。
3. 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
由于中小企业发展水平低, 而实物掌控的成效直接会作用于资产的安全, 同时做起来也不是很难, 因此中小企业领导者需对该部分给予一定的关注, 努力做到现金、有价证券与存货的定期盘点, 同时把盘点结果和账面记录进行审核, 尽快找出问题并及时处理;要想避免相同职员在履行多项职责情况下可能出现的舞弊问题, 要将不同的职责分配给不同的员工。
(三) 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我国企业要持续发展内部会计控制, 需要针对企业不一样的状况与特点, 来制定明确其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
1. 创业期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
中小企业在创业期因受到企业的规模、资金与管理能力的制约, 企业所有者往往最重视资产的风险问题。所以这一阶段上,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是内部会计控制需要做的最基础的事情。
2. 成长期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
成长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业务运行的真实报告和维护经营的安全则是企业所有者最注重获得的。因此, 中小企业成长期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就是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 打造风险掌控体制, 提升风险监管, 确保会计信息的全面性, 确保经营有序进行。
3. 成熟期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
成熟期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架构必须建立在真正意义的企业治理结构下并逐步健全:可以坚持政府出台的法律条款, 确保财产物资完整, 增加企业经营成效, 确保会计信息准确、真实、可靠。
(四) 建立完备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需要参考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和企业自身情况, 打造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分配清楚各部门、岗位、员工的职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涉及到各种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 要制定好明确的标准, 定期进行考核;把内部会计控制体制划分并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步骤, 确保全面执行;企业完善内部会计控制, 应该设置彼此限制的制度与健全的监督防线。
(五) 加大企业内外监督力度
要想增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可靠性, 增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力度, 需对经济活动行为开展全面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对所有岗位、业务实施审核, 打造完善监控防线, 防止会计失真问题的出现;建立一个具有有关职务的独立岗位, 让技能强, 道德水平高的人在本岗位履职;开展标准化的管理, 对财务组织的管理者如实呈交监督的流程与结果;时常稽核内部对会计控制体制, 把事实当作参考资料, 把制度当成衡量标准, 彻底展示出稽核的结果与奖惩。
针对外部管理而言, 应持续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制。各个部门要不断彼此交流信息交流, 合理分工, 建立岗位责任制。为防止部门管理者滥用职权而引起的内部制度不发挥作用问题的出现, 需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体制实施测评, 同时紧抓对注册会计师执业品质的管理, 发挥注册会计师社会监督作用。
针对内部审计和会计控制的关联性而言, 提升内部审计环节, 在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要完善内部审计工作, 并服务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包括:应该对经营观念做出调整, 有效划分内部审计的职能;保障内部审计组织与工作者在组织模式的相对独立性;由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与事中审计过渡;扩大内部审计领域范围, 改进内部审计手段;增强打造内部审计工作者的力度,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者的整体修养。
四、结论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 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 也是企业治理科学性的体现。尤其对于内控会计制度尚不健全的中小企业, 从内部会计制度的设计、执行等等方面着手, 把内部控制管理落到实处, 将有利于企业减少错误、疏忽和违法乱纪等行为, 促使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主要就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失效的现状进行总结,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寻求到更好的途径。
内部会计失效 篇2
会计城 | 2015年11月11日 来源 : 互联网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进入21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
但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银行对华源一笔1.8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上海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从而引发了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国资委指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华源集团做清产核资工作,清理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9月20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净资产25亿元,银行负债高达251.14亿元(其中子公司为209.86亿元,母公司为41.28亿元)。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合计高达73.36亿元,即这些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几乎已被掏空。据财政部2005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披露:中国华源集团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案例简评:华源集团13年来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支撑,在其日益陌生的产业领域,不断 “并购-重组-上市-整合”,实则是有并购无重组、有上市无整合。华源集团长期以来以短贷长投支撑其快速扩张,最终引发整个集团资金链的断裂。
华源集团事件的核心原因:(1)过度投资引发过度负债,投资项目收益率低、负债率高,说明华源集团战略决策的失误;(2)并购无重组、上市无整合,说明华源集团的投资管理控制失效;(3)华源集团下属公司因融资和业绩压力而财务造假,应当是受到管理层的驱使。
(3)澳柯玛大股东资金占用
2006年4月14日,G澳柯玛(600336.SH)发布重大事项公告:公司接到青岛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青岛澳柯玛集团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处置事项的决定》,青岛市人民政府将采取措施化解澳柯玛集团面临的困难。至此,澳柯玛危机事件公开化。
澳柯玛危机的最直接导火索,就是母公司澳柯玛集团公司挪用上市公司19.47亿元资金。澳柯玛集团利用大股东优势,占用上市子公司的资金,用于非关联性多元化投资(包括家用电器、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海洋生物、房地产、金融投资等),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资金链断裂、巨额债务、高层变动、投资失误、多元化困局等众多因素,使得澳柯玛形势异常危急。
澳柯玛症结并非仅仅是多元化投资下资金问题,关键问题还有自身的管理模式,是鲁群生近17年的家长式管理模式。鲁群生在特定环境中创业成功,然而在扩张中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澳柯玛近亲繁殖任用领导现象是企业对市场缺乏应有的敏感度。
案例简评:扩张几乎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而同在青岛的三家家电集团(都是上市公司)却有不同的选择:海尔的扩张基于品牌战略;海信的扩张基于技术突围;而澳柯玛的扩张却选择了不相关多元化道路。
“发散型的多元化扩张,不但没有让澳柯玛做大作强,发而使其一盘散沙”。澳柯玛集团大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用于其非相关多元化投资;然后频频发生的投资失败和管理不善,致使资金链断裂,也把集团风险也转嫁给上市公司。应当说,造成澳柯玛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层投资决策失误、投资监管不到位、管理能力不足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4)以上3个案例的归纳与分析
以上案例,简单归纳如下:多元化投资引发资金链断裂的重大风险,其主要原因是决策失误、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快速扩张、过度负债等。
以上这三家大型国有企业,都是通过多元化投资实现快速扩张的,又是以高度依赖借款支撑其快速扩张的,最终引发了整个集团危机。应当说此类操作模式及其风险发生案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并不鲜见:比如1997年日本发生的八百伴(YOHAN)破产案(日本战后最大的一宗企业破产案);又比如2004年国内发生的德隆系崩溃案。
企业多元化投资,包括非主业投资和非相关性投资,是进入一个新的行业领域,企业往往对其认识模糊,容易引发决策失误;另外,高度依赖借款投资,是引发风险发生的重大诱因。也即多元化投资伴随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很大,因而发生的概率和损失也会很大。尤其在中国,金融体制对大型国有企业的纵容和资本市场监管不力,都提高了此类风险发生的概率。
另外,多元化投资风险很多都归因到决策失误,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出现强势个体领导时,特别容易受到领导个人权威的影响,使个人决策代替或凌驾于集体决策,致使导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金融工具投机
(1)中航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机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是中国航油集团的海外控股公司;是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企业。中航油于2004年由于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5.54亿美元的亏损;被迫于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债务重组。而之前,中航油曾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中航油成立有风险委员会,还曾聘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编制了公司的《风险管理手册》和《财务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手册明确规定,损失超过500万美元,必须报告董事会。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航油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但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一直未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报告,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也没有发现。陈久霖一直独立于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班子的领导之外,集团公司派出的财务经理两次被换,集团公司却没有约束办法。
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陈久霖买了“看跌”期权,赌注每桶38美元;但是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攀升。中航油从事石油期权交易从最初的200万桶发展到出事时的5200万桶,致使中航油在清算时造成账面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54亿美元。
2005年6月3日,普华永道发布了有关中航油巨额亏损的最终调查报告。报告认为以下因素单独或共同的造成了公司在期权投机交易上受到损失:(1)后来被证明从2003年3季度开始的对油价走势错误的判断;(2)不想在2004年披露损失;(3)没有按照行业标准对期权仓位进行估值;(4)没有正确的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记录期权组合的价值;(5)缺乏针对期权交易的适当的及严格的风险管理规定;(6)公司管理层有意违反本应该遵守的风险管理规定;(7)整个董事会,尤其是审计委员会,就公司投机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履行各自的职责。
案例简评: 中航油从事场外石油期权投机是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国务院1998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取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允许进行套期保值,不得进行投机交易。”1999年6月,以国务院令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期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禁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第四十八条规定:“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期货交易总量应当与其同期现货交易量总量相适应。”2001年10月,证监会发布《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对从事金融衍生业务操作来看,中航油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还只是个新手;直接与国际大型基金进行对垒,无疑“以卵击石”。
中航油事件最突出表现在“管理层凌驾”,导致监控机制的失效;直接抵触了内部控制的经营合规性目标和报告可靠性目标。其违规之处有三点:一是做了国家明令禁止不许做的事;二是场外交易;三是超过了现货交易总量。其报告不可靠表现在:从事期权场外交易没有在财务报告上披露,也没有直接向母公司汇报。
(2)南方航空的委托理财
南方航空集团公司2004年7月间曝出的巨额委托理财投资损失;随后,国家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对南方航空实施了专项审计;广东证监局也在2005年10月对南方航空股份公司进行了检查。2004年绩效考核的179家中央企业中,南航集团由于重大财务违纪事件,从B级降至了C级。2006年4月底,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2005财年巨亏17.94亿元人民币;公司将其归结为航空燃油价格持续暴涨,以及近年收购北方航空、新疆航空两家公司导致的费用攀升;但这显然难以说服市场。
南方航空集团属于国有大型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具备良好的信誉凭证,不用任何抵押即可以从每个商业银行获得10至20亿元的贷款。用银行的钱来进行投资理财,确实是赚钱的商机。南航集团从2001年就开始进行委托理财业务;与南航集团有过委托理财业务的有汉唐证券、中关村证券、世纪证券。南航集团调集巨额资金乃至账外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其中仅流向深圳世纪证券公司的委托理财资金即达12亿元。
南航给世纪证券的委托理财资金基本上被世纪证券用于重仓持有南航集团旗下的南方航空(600029.SH)。南方航空2003年7月25日上市,当时因“非典”的影响,南方航空上市首日收于3.88元,是四大上市航空公司中股价最低的。世纪证券在此低位入货,3个月不到,南方航空从4.2元上涨到6.8元,升幅超过60%,世纪证券也获得了丰厚的账面利润。但随后,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压力下,航空股开始萎靡不振,世纪证券因此损失惨重。从世纪证券账面上看,南航委托理财的12亿资产已经无法偿还。也正是由于对南航所形成的巨大债务压力,世纪证券被迫走上重组之路。世纪证券无力归还南航集团12亿元委托理财中的7.15亿元,南航集团无奈只得将其实行债转股。
2005年8月,南航集团副总裁兼上市公司董事彭安发、南航集团财务部部长的陈利明因涉嫌违法,先后被司法机关依法逮捕;2006年3月二人被广东省反贪局移交广州市检察院起诉。2006年10月16日,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原财务部部长陈利民因涉嫌挪用、贪污、受贿等罪,接受广州市中级法院公开庭审。据检察机关侦查证实,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陈利民利用经办委托理财的职务便利,采用先办事,后请示或不请示;只笼统汇报理财收益,不汇报合作对象或隐瞒不报等方式,大肆超范围地开展委托理财业务,已侵吞集团部分理财收益,收受回扣;超权限地从银行贷款供个人、朋友注册公司、经营所用;收受汉唐证券、世纪证券、姚壮文贿赂近5400万元,挪用公款近12亿元,贪污公款1200多万元。
案例简评:南航集团的委托理财业务,实际上是南航集团用自己的钱,借助于证券公司进行操作自己的股票。从法律法规方面来说,不论是国有资金入股市炒股,还是利用自有资金操作自己股票,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说,南航集团几十亿的委托理财业务集中于公司2-3个人的运作,企业决策层、党委、内部审计监管没有跟上,虽然不能肯定存在管理层纵容,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是对重大投资监控不到位;个人收受贿赂、挪用和贪污公款,反映了关键人员的道德败坏和企业基本内部控制的缺失或管理层凌驾等问题。另外,中国的金融体制也为这种现象提供了便利。
(3)国储局的铜期货投机
2005年11月13日开始外电纷纷披露,中国国储局一名交易员刘其兵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市场上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场内会员SEMPRA,在每吨3000多美元的价位附近抛空,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这批头寸交割日在12月21日。但自9月中旬以来,铜价每吨上涨约600多美元,这些空单无疑已经造成巨额亏损,而该交易员刘其兵则神秘失踪。国储局的交易对手包括斯迈尔金属公司、瑞福期货、伦敦标准银行、巴克莱银行、曼氏集团、AMT、萨顿公司、以及一家总部在法国里昂的基金公司。
国储局选择了部分交割,即向伦敦交易所交付5万吨现货铜,其余15万吨的空单展期到远期。市场人士指出,国储目前以3.7亿元左右的亏损,换得了短期的风平浪静;但是与国际基金的对决还将继续,最后的结局还没有出现,不排除基金再度逼仓的局面出现。
在国储铜事件上,同样是普通的调节中心的交易员,一边为中心做交易,一边为自己建立了多达20万吨的头寸,严重被套且长时间没人发现;另外,交易行为由原来的两个岗位变成由刘其兵一个人操控。
案例简评:国家物资储备是国家直接建立和掌握的战略后备力量,是保障国家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当国储局从负责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调节向投机赚钱的方向转变时,它就已经开始背离其固有的职责。
同中航油期权投机案一样,同样是小角色、新手的国储局,与国际基金大谔对垒,显然不是其的对手。
吴其兵进行投机性铜期货操作,显然有悖于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限于套期保值业务。对于重大的期货业务交易由一个人操控,严重违反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另外,一起跟进的与公司业务相当的“老鼠仓”,说明关键交易员存在严重的道德败坏。
(4)以上3个案例的归纳与分析
以上3个案例简单归纳如下:投机心理、监管不到位、关键人士的道德风险,是引发金融工具投机风险的重要原因。
中国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还是个新手,以投机为目的金融工具交易,势必会成为国际金融大鳄的“盘中餐”。当然,中国企业从事金融工具的案例比起1995年巴林银行破产案(股指期货投机亏损14亿美元)、1996年住友商社巨亏案(铜期货投机亏损26亿美元)和1998年美国长资公司破产案(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进行俄罗斯国债和日本股指投机亏损43亿美元),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单单中航油的损失,已经是国资委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其实早在1997年株洲冶炼厂就因为进行锌期货投机,造成亏损1亿美元。然而,同样的事件在2004年、2005年重新上演。
虽然我国政府多次强调国有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仅限于套期保值,但是国有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投机的行为屡有发生;核心原因还是投机心理和缺乏监管。因此,为降低国有企业金融工具投机风险,一定要加强金融工具投资的监管和相关业务操作的内部控制。
3.结合案例看大型国有企业的高风险业务控制
2006年7月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非主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一般控制在10%以下;自有资金占总投资的比重一般在30%以上;总投资规模不能超出企业财务承受能力,企业资产负债率要处于合理水平。2006年10月国资委下发的《关于做好2007中央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的通知》,特别强调:央企要加强对外投资、收购兼并、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股票、委托理财、期货(权)及衍生品等投资业务的风险评估和预算控制,及时跟踪和评测高风险业务的风险水平。
从国资委的相关规定和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多元化投资和金融工具投机确定为大型国有企业的高风险业务是确切的。因为,一方面大型国有企业获取从事高风险业务的资金更容易,获得金融工具交易资格(尤其是境外期货、期权)也更有先天优势;另一方面此两类业务风险的发生对大型国有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
为了防止大型国有企业的高风险业务发生,企业应当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控制:
(1)建立正确的风险文化和意识
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建立正确的风险文化和意识,就是要不能因为强调利润和规模增长,把业绩提高依赖于高风险业务,而忽视从事高风险业务的高风险性。
(2)完善高风险业务控制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
现在大型国有企业涉及到高风险业务的管理制度比较少,因为这些业务涉及到决策,又多属于新兴业务。另外,国有企业普遍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从而也导致制度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丧失。主要的原因有企业领导人不重视内部控制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等。
(3)完善法人治理,建立决策者的制衡机制
大型国有企业管理的行政色彩比较浓,法人治理没有完善,内部人控制现象还比较严重,管理层独断专行是导致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大型国有企业最大的风险是战略决策风险;一方面表现在战略方向选择的错误,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战略风险认识和管理不到位。
(4)加强国资监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内部会计失效 篇3
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之一, 其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长期以来, 特别是在我国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长期的影响与习惯做法, 企业往往过于注重会计的核算职能, 却忽略了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的监督职能是通过内部控制的相关要素与制度体现出来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降低企业的税务、审计等方面的风险。因此, 企业只有拥有健全并且规范的内部会计控制, 才能维护企业健康运营和不断发展。因此, 2008年, 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又于2011年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这对于我国企业进行内部控制, 实施良好的企业内部治理, 促进会计监督职能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然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企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大, 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离当前国际的先进水平、距我国的相关规范与指引的差距还很大, 需要下大力气加以分析解决。
二、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原因分析
1. 人员素质、观念导致的内部控制失效
首先, 从传统来看, 我国企业管理方面更多的思路还在于“人治”而非“法治”。特别是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 企业管理还是从企业创始人的思路开始的。而这些创始人由于各种原因, 可能是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 或者是由于市场经济前期占有了一些市场优势资源发展起来的, 他们本身对于企业管理以及内部会计控制不是特别了解, 因此有意无意对于财务会计工作、内部控制管理不是特别重视。其次, 由于企业的大多数员工也未对内部控制及现代管理理念有所涉及, 某些员工甚至一直抱有“知识无用论”的心态, 这导致了这些员工对于先进的管理方法存在着先天的排斥性, 对于企业想要开展内部控制 (包括内部会计控制) 持有不屑态度。再次, 由于成本限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 不少企业仍然采取较为粗放的内部控制方式, 在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上还比较落后, 对于风险也没有相应的规避或应对观念, 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形同虚设。这些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中上层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薄弱, 下层工作人员忽略内部会计控制。
2. 内部控制设计得不合理导致的内部控制失效
首先, 内部控制设计不符合国家相关制度。当前, 一些企业也具备了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概念, 也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 但是在制定制度时, 时效性、科学性都不高。譬如2008年五部委出台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后, 一些企业并未按相关要求进行修订, 也未按时间要求进行执行。其次, 内部控制设计未考虑实用性原则。内部控制是结合着企业的实际业务、行业特殊性等综合考虑的, 但一些企业一味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制度, 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执行, 反而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权威性。再次, 内部控制设计未考虑经济性原则。当前, 特别是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而言, 存在着一种为了建立内部控制而建立内部控制的现象, 即无论一些模块、规则能否用到, 都不计成本的上马。又如一些小企业, 由于某些业务比较有限, 人员数量也比较刚性, 却为了某一并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单独设置岗位, 导致了人力成本的浪费。
3. 公司治理不恰当导致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效
当前, 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还不完善, 譬如上市公司, 大股东往往直接介入经营, 小股东特别是散户根本没有话语权。又如国有企业, 虽然各级政府 (通过国资机构或投资平台) 是各级国有企业的出资人, 但往往出资人无法代表全民对企业经营发挥实际的控制作用, 对其内部管理、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的经济利益、控制效果无法作出评价, 企业经营管理层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与思路进行企业经营活动, 事后也没有明确的追责或处罚制度, 导致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层很大程度上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存在。这样的情况下, 很难想象内部会计控制会对这样的管理层有强硬的约束力。
三、企业改进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1. 提升人员素质, 转变人员观念
控制活动都是由“人”来执行的。因此, 企业在考虑控制活动时, 需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 在现行公司治理框架下, 建立起内部控制相关环节责任人的素质与配置制度。这里一方面是需要企业的管理层明确自身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 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权限。另一方面是公司治理要求企业管理者一是要了解宏观经济形势, 二是要明确企业存在的情况与问题。只有素质全面、对企业管理理解深刻的员工, 才能真正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
2. 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执行
首先, 要注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一是要在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 要根据国家的现行法规制度来进行设计与细化, 同时考虑经济性原则与实效性原则, 杜绝不讲实际效果的“花架子”, 要实实在在地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 要有制度存在的现实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二是要将我国现有的会计法规、制度作为基础, 加快制订和颁布专门针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规范, 并细化会计人员的权力和责任。通过会计法律制度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
其次, 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明确区分财务和会计部门, 并将二者分别隶属于企业最高责任人进行领导和管辖。如此一来, 才能解决财务监督和会计监督的服务对象不明问题, 将会计人员的责任和权力进一步明确。从而保证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以提升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此外, 还应该将电算化应用到会计业务核算中来, 不同部门、不同人员负责完成具有不同功能属性的会计工作, 以杜绝由某一个部门或某些少数人员操纵整个公司经济账务处理的现象发生, 做好内部控制要求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保证会计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
3. 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体制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保证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执行的关键。对于大型企业来讲, 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分别的权限职责, 防止管理层“越位”,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建立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 在经理层内部层级, 也要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只有按这样合理的治理结构, 才能够做好合理的授权、分权, 流程设计等。内部会计控制才具有相应的独立性与约束力。
此外, 还要重视企业文化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公司治理中“软实力”的一部分。通常来说, 管理层理念、经营风格、诚信观念、权责分配、人才战略等因素都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们相互作用, 互相渗透, 逐步形成企业文化。换句话说, 只有良好的企业文化, 才有健全的内部控制。
四、结论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 也是企业治理科学性的体现。当前, 我国企业要对内部会计控制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找出存在的原因, 并明确其对策。只有全员重视, 人人执行, 从内部会计制度的设计、执行等等方面着手, 把内部控制管理落到实处, 才能够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到“管理型”的转变才能够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林斌, 刘春丽, 舒伟, 魏广剡.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会计之友.2012 (25)
[2]董卉娜, 陈峥嵘, 朱志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研究———基于2009-2010年深市主板A股的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2 (08)
内部会计失效 篇4
一、控制环境在企业理财中起着宏观决定性作用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 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监督等内容。内部控制尤其是控制环境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 2008年6月,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10年4月, 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构建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虽然它的思想方法和相关知识目前传播得还不够广泛, 但在实践中, 已有成功的企业在控制环境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海尔集团1995年兼并青岛红星电器厂, 当时红星电器厂总资产4亿多元, 而负债高达5亿元, 兼并后海尔集团没有注入一分钱, 没增加一台机器, 只是派了三位管理人员将海尔文化、海尔的管理体系带到被兼并的企业, 使被兼并企业的员工从思想观念上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换, 三个人进厂后三个月就停止了亏损, 五个月后就摆脱了困境, 盈利151万元。没有一分钱的投入, 也没有实物资产的增加, 靠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理念等就使一个亏损企业扭亏为盈, 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探究奇迹的背后, 我们认为是管理当局重视内部控制制度, 并采取了有效措施建设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包括对特定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建立、健全, 以及有效实施具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控制环境并不是指内部控制系统赖以存在的内外部环境, 它本身就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塑造企业的控制文化, 影响单位内部人员控制的自觉性和控制意识, 是整个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目前, 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层甚至许多理论工作者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 对控制环境的认识更为肤浅, 这与国际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
控制环境虽然看起来有点“虚”, 但它极其重要。它支撑着整个内部控制框架, 决定着企业的组织结构, 并涉及到企业所有活动的核心——人, 特别是人的控制觉悟。同时, 控制环境还反映了企业的各个利益关系主体 (管理当局、所有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主体) 对内部体制的态度、看法、行为和要求。
二、 控制环境的主要内容及治理
控制环境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文化、审计机构的设置、管理当局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以及员工的道德价值观和能力等。
1.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能否真正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合理的组织框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挥效率的根本保证, 并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于已被证明是现代企业制度最有效的组织形式的股份制而言, 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应是权力机构 (股东会) 、决策机构 (董事会) 、监督机构 (监事会) 及日常经营管理机构 (总经理) 各司其责, 认真行使自己的职权。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独立董事制度, 在维护内部控制环境, 保护中小股东的正当利益, 防止企业高级管理层利用股权分散而滥用职权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 合理的组织结构对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根据法人治理结构相互制衡的原则及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设置企业的组织结构, 并保持组织结构的安定和适时创新。
2.指导思想与经营理念。
管理当局是支持还是反对内部控制制度, 这是影响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要想使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首先, 企业的管理者对控制制度必须持有肯定的态度, 并且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把这种支持贯彻到整个组织中, 带头严格执行, 不搞特殊。海尔集团坚持管理高质量, 管理层非常重视制度的严格和有效执行, 不允许有缺陷的冰箱出厂。20世纪80年代初, 时任海尔冰箱总厂厂长的张瑞敏命人砸毁有缺陷的76台冰箱的事件曾轰动一时, 这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的理念深深植根到了每个海尔人的意识中。其次, 管理者在经营方式上提倡适当的道德行为也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率和效果, 甚至领导者的道德行为成为了企业所有职工效仿的榜样。俗话说的好, “大雁高飞头雁领”, 如果管理者是在遵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行事, 那么职工也会约束他们的行为, 处处讲职业道德。目前, 我国现有的企业管理者大多长官意识较浓且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知识, 加之其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动力和压力不足, 造成了管理者的职业经理化进程缓慢。为此, 实行持证上岗, 是提高管理者素质的必由之路。而管理者的品行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3.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 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的约束, 能渗透到企业的每个部门和每个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中, 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因此, 作为内部控制环境重要内容之一的企业文化建设, 为保证企业有序地进行,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应充分考虑国情、厂情,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追求无为而治的理想目标。 (2) 营造一种鼓励创新, 积极向上的开拓性企业文化, 以形成不畏风险、勇猛前进的良好氛围, 进而带来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和新鲜的活力。 (3) 以企业创新为平台, 推动制度创新, 而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 (4)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还应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 把广大员工凝聚起来。只靠金钱是不够的, 企业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 共同的目标和信念。而只有对共同价值认同才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 企业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企业还要注重对人的价值理念的提升, 营造一个当家作主、人人管事、事事有人干的良好氛围, 从而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最终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
4. 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作为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 其成员主要应由董事会成员尤其应由独立董事组成。他们的职责是为公司的股东们把好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关, 确保董事会目标的实现。隶属于企业日常管理机构的现代内部设计机构旨在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健全性, 以及各种活动的效率性和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政策的有效性。而作为内部审计机构中的审计人员则可以帮助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促进对企业制定的政策和程序的遵循, 也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何红渠.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思考[J].财会通讯, 2002 (5)
[2].葛家澍.安然事件的反思[J].会计研究, 2002 (2)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及对策 篇5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也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自此内部控制得到了我国企业的空前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措施还远未完善,资本市场舞弊案件仍层出不穷。因此近年来内部控制在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成为了讨论较多的话题,我国企业正逐步建立相应的国际化管理体系,其基础就是要建立现代化的内部控制体系。当中重要的工作就是分析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二、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分析
(一)风险控制意识不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影响,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些都增长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和防范风险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避免操作失败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企业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许多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完善和有效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缺乏风险意识,从而不能系统的对各种业务活动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这些现象使企业往往处于高风险的局面,甚至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企业内部监督不完善
要确保内部控制被切实执行、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随地适应环境的突变,内部控制就一定要被监督。可国内大多企业却存在缺乏监督的状况,这与内部审计职能的弱化有非常大的关系。通常,企业的监督工作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执行的。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人员素质上存在着各种问题,极大影响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
如:2006年4月14日,澳柯玛母公司因挪用上市公司19.47亿元资金,而接到青岛人民政府国资委的《关于青岛澳柯玛集团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处置事项的决定》。至此,澳柯玛危机事件公开化。澳柯玛危机的最直接导火索,就是澳柯玛集团利用大股东优势,占用上市子公司的资金,用于非关联性多元化投资(包括家用电器、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海洋生物、房地产、金融投资等),投资决策的失误造成了巨大损失。资金链断裂、巨额债务、高层变动、投资失误、多元化困局等众多因素,使得澳柯玛形势异常危急。澳柯玛症结并非仅仅是多元化投资下的资金问题,关键是其自身的管理模式。鲁群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业成功,然而在扩张中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他近17年的家长式管理模式(近亲繁殖、任用领导),缺乏相应的监督,使得企业对市场缺乏应有的敏感度,从而导致严峻的局面。我国相关企业、家庭企业大多采用此类管理模式,缺乏监督管理。
(三)内部控制行为主体素质较低
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一定会对一些徇私舞弊的企业经营者和员工产生影响,因此加大了执行难度。而且近年来还出现了对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的现象,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他们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唯我独尊,给企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行为主体的整体素质偏低,加大了内部控制执行的难度,是失效的原因之一。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强化高级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
我国企业高级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以及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左右了企业的控制环境。某些内部控制没有很好地被执行,往往是负责人带头违反导致的,破坏既定的内部控制程序,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或只对下不对上。因此各企业可通过一些内部培训加强各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并制定相应的制约条例,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必须要加强中高层管理者的控制意识,只有他们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会为内部控制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企业的内部控制构建一定要从自身约束条件与初始状态出发,不能一味的照搬国外先进内部控制理念,要理性分析,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并予以相应的制度支持。其次,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应当更新理念,打破传统的财务和会计控制观,避免就会计论控制,要树立起企业内部控制的系统观,从企业和市场的关系以及从企业目标的角度来定位企业内部控制,界定它的范围,设计它的结构。最后,一定要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原则。为了完成这样的框架体系,企业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这点世界各国很多公司均有证实。对于国内大量企业当前的盈利水平来说,付出的成本是否获得相应的收益,还值得大多企业慎重考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从两方面着手。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方面要加强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加强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规范之后,能够保证了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提高控制人员的整体素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人员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如上所述,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突破可以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超越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就不可能完全到位。同时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力,培养大批这样的“全才”,显然需要很长的过程。
四、结论
对国内企业而言,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不光要有科学的内部控制标准规范体系做指导,更需要重视源头上的问题,才不至于“形至而实不至”;政府与企业一定要双管齐下,实现政府宏观指导与企业自身完善相结合。企业要不断创新思想,保证系统科学的发展思路,更要抓住关键因素,有步骤地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部分企业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国际化管理体系,其基础是要建立现代化的内部控制体系。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距离理论要求相差甚远,资本市场舞弊案件仍是屡屡出现。现着重对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对策,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水平的提升,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抵抗风险的能力,使其能从容地应对各种问题。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治理,内部监督
参考文献
[1]徐肖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12.
[2]曾秋根.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应采取的措施[N].南方周末,2011(9).
[3]刘岚.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9.
[4]陈汉文.如何构建企业内部监控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内部会计失效 篇6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行为主体的界定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 保障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可靠, 提高企业经营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制定与实施的相关政策与程序的过程。该理论在国外的发展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内部控制风险框架五个阶段。而在我国, 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目前虽取得一定的成果, 但尚未形成非常完整与系统的研究成果, 在理论框架、形成机制、内部控制目标内容、行为主体等诸多方面与国外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内部控制行为主体方面的差异尤为突出。
内部控制行为主体是内部控制活动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 决定内部控制的性质、内容、方向和成果。国外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的界定分为三个层次, 即董事会、管理层、企业的每位员工。这种对行为主体的界定, 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 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要根据自身的职能对内部控制负责。而我国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的界定比较模糊, 加之许多企业改制后, 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效能未能真正发挥, 内部控制责任主体不明确, 给其实施带来障碍。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和成果, 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行为主体应进行明确的界定, 明确各级行为主体的职责, 从源头与本质上解决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认识不足、观念落后、素质较低的现象。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行为主体可界定为: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活动中具有主动支配与影响作用的人。根据我国企业实际, 可分为三个层次, 即领导层、管理层、执行层。领导层是指企业的领导、董事会成员, 管理层主要是负责具体事务安排的人, 执行层就是普通员工, 负责内部控制各项措施、制度的认真贯彻、执行。
二、行为主体因素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根本性原因
自我国学者和理论界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以来, 内部控制失效问题很受关注。经过对相关文献分析发现, 诸多对企业内部控制失效问题的原因分析研究中, 大多数人都认为人的因素, 即行为主体因素是内部控制失效的首要原因, 也是根本性原因。虽然不同的学者对行为主体因素分析采用不同的表述, 但本质却大同小异。各种表述包括: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发展与内部控制不够关心, 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 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对经营者缺乏激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行为主体素质较低;内部控制的观念落后等。
从上述研究来看, 关于内部控制行为主体因素主要集中在观念落后、认识不足、素质较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在一些企业“人治”色彩较浓, 领导对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管理的随意性较强, 根据需要随时变更内部控制程序与过程, 而未认识到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查错防弊和提供可靠会计信息的手段, 还是企业内部权力制衡、企业自我约束与评价的有效手段。尤其在财务方面, 造成只要领导签字, 企业就得报销, 就得支出的现象。领导者往往认为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没必要进行投入, 这种观念导致企业长远发展受到影响, 风险规避能力差。管理层人员对制定的内部控制等相关政策缺乏认识, 未将其真正与企业的发展、存亡联系起来, 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学习与宣传, 认识具有片面性, 没有将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的文化建设、其他制度的协调联系起来。普通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甚了解, 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认为内部控制是领导层与管理层的事情, 和自己工作关系不大, 只要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从心态上只是被动接受内部控制活动的计划与安排。这种缺乏大局意识、系统意识、反馈意识的行为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加之一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对会计信息和数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在基层人员中形同虚设。因此, 我国企业要使内部控制发挥实效, 就必须先解决人的问题, 即先解决行为主体的问题, 从源头与根本上解决阻碍内部控制活动顺利开展的不利因素。
三、从行为主体角度防范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对策
其一, 从认识入手, 做到观念先行。认识与观念都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充分的认识与突破陈规的观念, 行动很难有突破与创新。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要从认识入手, 不管是领导层、管理层还是执行层, 要把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经营活动、风险管理, 甚至企业的存亡联系起来, 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必能促进企业规范发展, 对内部控制方面的投入是企业长期行为的一部分。同时, 也要认识到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权力相互牵制、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与完整、防止企业人员欺诈与作弊行为的重要途径。领导层与管理层要把内部控制活动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等结合起来, 突破陈规, 用现代管理思想来指导企业的各项实践活动, 同时还应教育执行层的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效能的行为, 要主动关注。
其二, 明确职责, 保证执行通畅。企业的内部控制行为主体是领导层、管理层与执行层员工, 那么就需要各层次人员根据自身的岗位特点, 明确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 这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关键。领导者的领导行为是一种影响力,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领导者的个人品质、行为方式、领导方式对内部控制有效实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 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明确自身在内部控制中的领导行为, 明确自身是内部控制的宏观决策者, 负责对管理层制定相关规章与政策;管理层人员要把握自身的特殊性, 既是对领导层的出谋划策者与政策执行者, 也是对整个内部控制活动的具体策划者, 对执行层的普通员工执行内部控制的具体组织者;执行层员工是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 有责任对内部控制执行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所有人员都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负有责任, 每一个人都要从自身角度维护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其三, 加强沟通, 确保及时修正。沟通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控制员工的行为。企业领导者要通过沟通与管理层进行交流, 加强对员工的研究, 关心员工的心理需求, 培养员工的企业归宿感, 减少和员工之间的隔阂, 使所有员工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同时, 应加强员工的主动性教育, 培养员工主动工作、主动沟通、主动反映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优良品质, 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此外, 各级人员如果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 都应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 以确保内部控制程序得到及时修正。
其四, 不断学习, 切实提高素质。领导层与管理层人员要不断加强对管理知识的学习, 增强自身业务知识的系统性, 全面、动态地看待内部控制对企业的作用。各级人员尤其要加强对会计、财务等业务知识的学习。此外, 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使其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保证财务工作的质量。同时, 内部控制的开展必须培养与吸纳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知识及技能的人才。对企业内已从事内部控制工作的人员, 要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培训与再教育, 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福联:《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提高财务管控能力》, 《经济师》2007年第2期。
[2]贺密柱:《内部控制理论严禁德中外比较及其思考》, 《财会通讯》2008年第2期。
[3]王文华、李斌:《内部控制理论比较研究》,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
[4]李兮旸:《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治理》, 《当代经济》2007年第10期。
[5]杜培仁:《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中国集体经济》2007年第10期。
[6]李焰:《补偿机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之道》, 《财会通讯》2007年第4期。
[7]宋本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上海企业》2007年第8期。
[8]罗剑、罗卫:《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特区经济》2007年第5期。
[9]兰国海:《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年第6期。
[10]李景平:《现代管理学》,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郑晓明:《组织行为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篇7
2010年4月26日,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确保企业内控规范体系顺利推进实施, 财政部等五部委确定,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
按照要求, 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在2011年会计年度结束后, 应随年度报告一同披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截至2012年4月30日, 67家公司全部披露了2011年年度财务报告、内控评价报告以及内控审计报告。
67份内控评价报告中, 66家公司对本公司的内控做出有效的结论;1家公司对本公司的内控做出无效的结论, 即新华制药。新华制药在评价中发现报告期内存在一项重大缺陷, 即子公司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对客户授信额度过大导致较大经济损失。
67份内控审计报告中, 66家公司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新华制药被出具否定意见, 其审计师在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披露了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新华制药下属子公司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医贸公司) 内部控制制度对多头授信无明确规定, 在实际执行中, 医贸公司的鲁中分公司、工业销售部门、商业销售部门等三个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 使得授信额度过大;新华制药下属子公司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对客户授信额度不大于客户注册资本, 但医贸公司在实际执行中, 对部分客户超出客户注册资本授信, 使得授信额度过大, 同时医贸公司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
二、新华制药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上述重大缺陷使得新华制药对山东欣康祺医药有限公司及与其存在担保关系方形成大额应收款项6.07亿元。同时, 因欣康祺医药经营出现异常, 资金链断裂, 可能使新华制药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所以2011年度, 新华制药对上述应收款项计提了4.86亿元坏账准备。
(一) 新华制药2011年应收账款分析。以下资料摘自新华制药2011年财务报表:
应收账款2011年末增加的主要原因为部分出口销售业务付款期限未到以及本公司下属子公司医贸公司客户欣康祺医药及与其存在担保关系方未按期支付货款 (详见附注十三、其他重大事项所述) 所致。
1、年末单项金额重大并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表1)
2、年末单项金额虽不重大但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表2)
3、重要事项说明。截至2011年12月31日, 本公司下属子公司医贸公司应收欣康祺医药及与其存在担保关系方新宝医药、华邦医药、山东药材高新分公司、百易美医药货款合计60, 731千元, 其中, 应收欣康祺医药40, 606千元, 应收华邦医药9, 796千元, 应收百易美医药3, 996千元, 应收山东药材高新分公司3, 343千元, 应收新宝医药2, 991千元。欣康祺医药为新宝医药、华邦医药、山东药材高新分公司、百易美医药等四家公司尚未支付的上述货款向本公司下属子公司医贸公司提供了担保, 华邦医药为欣康祺医药尚未支付的上述货款提供了担保。根据淄博中联资产评估事务所对查封资产出具的中联评咨字[2012]第01号资产评估报告书和山东大地人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关于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诉山东欣康祺医药有限公司等五个重大诉讼案件损失挽回认定的法律意见书》, 本公司下属子公司医贸公司参照查封资产可收回金额, 对应收欣康祺医药及与其存在担保关系方新宝医药、华邦医药、山东药材高新分公司、百易美医药货款合计60, 731千元按80%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合计48, 585千元。
(二) 欣康祺医药公司分析。
新华制药的实际控制人为山东省国资委, 控股股东为新华集团。欣康祺医药一直是新华制药的大客户, 2009年为新华制药第一大客户, 新华制药2010年对欣康祺的营业收入为1.1039亿元, 占新华制药全部营业收入的4.22%。根据新华制药2011年半年报披露的信息, 截至2011年6月30日, 新华制药的应收票据中, 欣康祺是金额较大的前五名往来客户, 涉及金额300万元, 到期日为2011年10月21日。2011年为新华制药贡献营业收入1.49亿元, 为公司第三大客户。从新华制药2011年年报中我们可以看出, 新华制药对欣康祺医药及为其担保的淄博华邦医药销售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总应收账款比例高达15.88%。
但公开资料显示, 济南市公安局于2011年12月30日对欣康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 涉案金额高达10亿元。自2010年8月以来, 欣康祺总经理徐新国等人以该公司名义, 以与银行合作开立银行承兑汇票需要保证金为由, 以2.5%~4%的月息为诱饵, 非法吸收公众资金近10亿元。欣康祺医药被济南市公安局立案侦查, 欣康祺医药等5家公司欠新华制药子公司的货款6, 073.1万元也很有可能就此打了水漂。
而且分析欣康祺医药的有关资料发现, 欣康祺医药长期以来一直把医药业做成金融业, 其主要盈利模式是从上游赊购拿货再以低3%~5%的价格现销给下游, 同时将赚取的现金投入期货市场以获取收益, 这种获利方式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也是其最后资金链断裂的根本原因。
(三) 针对欣康祺医药公司的风险, 新华制药公司的反应。
新华制药在公告中并未提及上述事项, 仅称欣康祺前期经营出现异常, 资金链断裂。新华制药称, 该公司已及时采取必要法律手段进行财产保全, 并已全面停止与其之间的业务往来。但受其影响, 可能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经初步估算, 损失不会导致201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度下降50%。根据公开资料, 新华制药2010年净利润为9, 725.66万元, 2011年净利润为7, 602.37万元, 下降幅度为21%。
新华制药董秘曹长求强调, 除拖欠货款外, 与欣康祺没有任何其他资金往来。在2011年初就已发现欣康祺医药拖欠货款, 已尽力做好财产保全措施。
(四)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原因
1、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欣康祺医药是新华制药的主要客户, 关系着整个企业的销售和应收账款回收, 新华制药应该在与欣康祺保持业务往来关系的时候就建立风险意识, 时刻关注欣康祺企业的运营状况和资金情况, 而不是在事发后才对坏账进行大额补提。
2、信息沟通以及风险评估方面存在不足。
财务部门、信用部门与销售部门的协调永远是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中的重要问题。新华制药的子公司医贸公司其企业内部显然没有进行有效、合理、及时的信息沟通, 才会导致其三个部门同时对一家公司授信, 从而导致授信额度过大, 进而承担了较大的风险。此外, 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多头授信无明确规定, 甚至还存在未授信就发货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授信管理是较为混乱的, 存在一定的制度缺失。
3、应收账款监督机制薄弱。
新华制药被出具否定意见报告案的根本原因是其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着缺陷。内部控制问题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 而是长期形成的。可是, 在信永中和出具否定意见报告之前, 新华制药内部并没有发现其在应收账款制度设计以及执行方面的缺陷, 暴露出其应收账款监督薄弱, 还有待加强和完善。
三、思考与建议
(一)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在企业建立自上而下的稳健的企业文化, 尽量避免由于对风险疏忽所造成的损失, 提高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要未雨绸缪, 重视事先的风险分析。
(二) 对企业应收账款实行全过程管理。
全过程的应收账款管理应该包括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
(三)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起应收账款的信息共享平台, 设计完整的应收账款控制系统。各部门将应收账款相关数据录入系统, 系统自动核对, 以提高会计处理的准确性, 也有利于人力、时间、金钱成本的节省。各部门也可以在平台上看到其他部门的应收账款信息, 信息在各部门间流动, 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提高信息的公开性、透明性。
摘要:新华制药被出具中国第一份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报告。本文分析新华制药被信永中和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原因, 指出其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缺陷,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应收账款,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机制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2]张元.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中国市场, 2009.31.
[3]马燕.多年无视新华制药内控重大缺陷, 信永中和被指严重失职[N].北京:证券日报, 2012.4.6.
[4]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第1版) [J].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5]2008年~2011年山东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http://www.cninfo.com.cn.
内部会计失效 篇8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各级人员共同实施的对组织内部活动的各种制约和调节计划与程序。合理保证企业在经营与管理中的合法性合规性, 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财务报告及其附注的真实与完整性则是由基本规范规定的内部控制目标。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一个企业落实贯彻既定的管理与经营政策, 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与经济收益, 加快实现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简单说来, 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防范风险、有效监管, 而内部控制就是企业自己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执行, 防患于未然。企业的内控建设, 从最基本的按照不相容职位分离原则, 如出纳与会计人员的职位分离, 设立不同的审批权限, 再到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 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建设进行监督控制, 再到部分企业设有内部举报机制, 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企业内部由于员工资历与经验不够亦或是各层次人员的道德素养问题所产生的风险。总之内部控制就是分权分级, 相互制衡, 上下监督, 定期报告, 并做及时更正的企业维持自身运转, 保证财务报表公允真实的一套体系。企业自身内控设置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企业管理层负责。
二、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
(一) 内部环境缺失与内部监督不足
朱荣恩教授在2008年提出, 与会计准则相比,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更多表现的是理念、要素和框架, 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实施难度和评价难度较大。因此, 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在内控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目前我国现行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仅关注了其中的某一具体要素, 而非权衡大局;二是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并不科学, 缺乏可操作性。
(二) 风险意识较弱且风险评估机制缺失
合理完善的内控制度要求企业设立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估机制, 以助于企业了解已存在或潜在的风险, 并及时加以处理。一般来说, 分析按惯例要求企业按照企业的经营战略, 采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识别风险, 并采取适当措施降低企业风险。然而调查发现我国部分企业风险意识较弱, 且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与评估机制。
(三) 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比过高
在我国, 由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历史原因和规模体制等种种方面的因素, 其在降低内控成本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体制和结构上的问题。首先, 部分企业缺乏成本预算与控制的理念。从企业管理层的角度来说, 他们都希望有很好的业绩, 业绩决定利润, 而忽视了成本的控制。
三、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的建议
(一) 优化内部环境
作为内部控制其他各要素的基础, 只有完善的内部环境才能使控制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保证。而优化内部环境, 首先应完善企业组织控制结构。此外, 还要强化董事会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 董事会是最高级别的管理层, 只有董事会发挥能力和作用, 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监控与引导作用。其次为了使内部环境优化更大化, 企业应考虑其文化氛围。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规范企业员工的道德素养, 形成一种不触规忠于职责的大环境。此外, 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 把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相挂钩, 以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二) 加强内部控制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理念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基础, 内部控制成本预算的理念要求企业各级管理层及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有控制成本, 使其合理化的意识, 通俗地讲就是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企业成本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使在合法且效益相仿的情况下使成本最小化。此外,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减少在内部控制制度运营中所发生的错误成本。
(三) 明确内控管理职责,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企业要明确有业务交叉时内部控制管理的部门和职责。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应明确自己在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自己的分工职责, 使工作内容更实效, 将内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在监督检查方面, 企业总部及各分支机构的各个部门都要严格履行各自的内部控制管理职责, 加强自身的监督检查机制, 特别是对重点部位与风险点要更加防范。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也要将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工作覆盖到业务经营的各个方面。针对热点的问题或者风险隐患较大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开展重点检查, 并做好对业务管理部门自身内部控制管理的再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健, 王安, 董新军.《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中国农业会计, 2014 (03) .
【内部会计失效】推荐阅读:
内部会计控制10-14
内部会计审计06-23
内部会计控制问题10-21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05-17
内部会计控制体05-20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05-24
高校内部会计控制07-03
国内内部会计控制07-30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浅见07-16
改进医院内部会计控制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