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影评

2024-10-12

霸王别姬影评(精选3篇)

霸王别姬影评 篇1

摘要:通过京剧艺人的经历, 由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霸王别姬》对中国现代历史进行了另一个角度的展现, 并试图对京剧艺术地位受到的历史变更的影响进行探讨。京剧艺人在历史变更时代的生活在电影中以艺术化的形式被再现了出来, 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京剧艺术是中国文化沉淀最深厚的艺术形式之一, 导演陈凯歌选择京剧艺术表现出其对人性、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传统文化的领悟与思考, 并对历史进行了大胆独到的挖掘。

关键词:《霸王别姬》,人性,人生

作为一部备受争议的艺术作品, 电影《霸王别姬》是由香港作家李碧华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并由中国大陆、台湾以及香港两岸三地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合作而创作出的影片。1993年, 陈凯歌凭借这部影片赢得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这是首部被全世界认可的获得最高电影展奖的中国电影。在文革期间, 京剧名角遭受的惨烈屈辱史在这部影片中被展现出来, 有着与20世纪后叶“反思电影”共同的表现性, 而因为流露出的几分同性恋气息使这部影片在当时受到了排斥。通过京剧艺人的经历, 电影《霸王别姬》对中国现代历史进行了艺术的呈现, 并试图对京剧艺术地位受到的历史变更的影响进行探讨。舞台作为一个场所可以进行历史再现, 《霸王别姬》不仅是京剧艺术舞台长盛不衰的剧目, 更是历史故事中的一个标点。伴随着对“戏”与“人生”的复现, 影片《霸王别姬》讲一段为人们欲罢不能的历史清晰可变的浮现出来, 并将当代人对人生的体验和认识从影片中表现出来。

一、《霸王别姬》的艺术性

中国的第二代导演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擅长表现的主题就是历史与人生。历史与人生在电影《霸王别姬》中不过是一出京剧的戏码。“美”与“中国”的象征是由市井的大众文化以及民间艺术构成的, 唯美凄艳的京剧在影片中脱离了历史的时空。通过好莱坞的叙事手法的运用, 电影《霸王别姬》其本身作为“戏”的本质被伪装了起来, 将观众的投入与认同用作为“人生”的一种姿态吸引过来, 自然的人生在这里就取代了想象而成的京剧, 电影《霸王别姬》深刻的解释了戏与人生之间的比喻关系。

戏与人生的关系是电影《霸王别姬》的主题, 作为中华民族国粹的京剧艺术的命运与几个主人公的命运在这部影片当中息息相关。戏与人生等同的这一关系是以政权的更替与历史背景的变化为前提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创作者对来时的变迁是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来展现的。在政权的频繁交替中,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 京剧艺术几起几落, 一部“中国现当代编年史”就这样展现了出来。程蝶衣与段小楼的一生被影片通过打字幕的方式按照中国近代的几个历史阶段来划分, 比如“1924北京北洋政府时代”在影片开始的出现, 后来就是“1937七七事变前”以及“1945年日本投降”再到后来的“国民政府撤退”到“文化大革命”等, 在这个过程中, 电影《霸王别姬》通过艺术的方式对京剧艺术地位收到的中国近代政权频繁更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中国历史在电影《霸王别姬》中显得十分眩目, 中国江山在不到三个小时的观赏时间里就已经数度易主。而观众也再次随着小豆子的成长经历了中国近代混乱纷繁的时代。中国爆发的各种大规模的暴力冲突都在影片中会得到了反映。

在影片中, 京剧的地位并没有随着日本的入侵而有丝毫减退, 京剧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由于日本军官青木对它的崇仰反而显得更加尊贵。京剧艺术的形势与内涵也没有因为国民政府的压迫和“文化大革命”的摧残而改变。在“文革”十多年后, 程蝶衣与段小楼在体育馆再度登场, 管理员戏迷立即将他们指认了出来, 这就是“文革”未能消灭京剧艺术的暗示。在电影《霸王别姬》中, 历史的险阻和政治的破坏都没能消灭掉以《霸王别姬》作为代表的艺术的优越, 由此可见, 政权是朝移夕转的, 而艺术则是永恒不变的。

二、执着的程蝶衣

程蝶衣一直沉迷于戏与梦之中, 他不仅有着对现实的逃避、对人生的摒弃以及对永恒和安逸的依恋, 更有着对艺术的执着, 因此, 它的最终理想就是京剧《霸王别姬》。人生对于程蝶衣来讲, 就像霸王和虞姬一样, 生命的付出在两情相悦的前提下是绝对值得的, 所以他要和师哥段小楼演一辈子的“霸王别姬”, 他不再是为自己而活, 而是为了虞姬而活。程蝶衣不仅清清白白做人, 更在认认真真演戏, 他一生都专注在京剧艺术和爱情上面。对师哥段小楼的依恋, 是程蝶衣作为虞姬对楚霸王的忠贞。蝶衣的爱情在种种现实的逼迫下注定不过是一场幻梦, 模拟出来的一个传说中的爱情故事就是他的爱情, 虚构的一个末路英雄就是他心目中的情人, 叫做“霸王别姬”的这处京剧就是他的梦。不断变化迁移的历史与他“从一而终”的强烈意愿形成了互相抗击的困境, 英雄个体的身上被施以外来的种种力量所逼迫, 最终导致了蝶衣的信仰和人生的破灭。程蝶衣一生的伏笔与注脚就是“怎么演, 也都有个一死”的虞姬, 它整个人生贯穿“从一而终”的信念, 成为了为文化理想而个体殉己的一曲悲歌。艺术和戏是程蝶衣一生执着的对象, 政权的更迭以及纷扰的世事对他没有影响, 他的一生都在为梦而执着, 作为一种边缘性存在的人生, 不仅最执着, 而且更剥离。作为只与心灵相关的程蝶衣的人生, 它的存在拒绝与时间进行对话, 更不愿意与时间发生任何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就是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的人生。

三、“霸王”段小楼

霸王项羽作为一个英雄形象源自司马迁的《项羽本纪》, 项羽被后世许多文学家传颂为英雄, 而其在民间大众中受到了更多的崇拜和追捧。中国这种自古以来的英雄崇拜在电影《霸王别姬》被大胆的消解了。项羽的故事母体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电影《霸王别姬》用凡人的故事取代了英雄的故事。导演在电影中将“霸王”更多的描绘成了一个凡人, 段小楼演绎的“霸王”的英雄气概无论是在戏内戏外, 还是在台上台下都在不断的被消解。“虞姬”以及菊仙作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 不仅得不到段小楼的保护, 反而一再的被“霸王”伤害。作为“霸王”的段小楼在爱情观以及价值观上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凡人。为了明哲保身, 他在关键的时候不能担当重任, 不仅辜负了程蝶衣和菊仙对他的期望, 同时也使观众对他的“英雄”的期待受到伤害, 令观众们失望的同时, 他还将存在于观众心中的英雄观大大的消解了。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英雄崇拜和英雄本色在电影《霸王别姬》被颠覆了, 不仅使观众对英雄的理解更加理性, 而且还使观众对英雄与凡人的认识更加宽容, 这既是这部影视作品的精彩所在, 更是开放性文本的魅力所在。

四、结语

作为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 电影《霸王别姬》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电影中人物的刻画以及人生的展现都是围绕着中国近现代的大的历史背景来开展的, 京剧艺人的血泪生涯和不幸遭遇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电影《霸王别姬》对历史以及人性的再现, 充满了复杂性和悲剧性。同时, 电影还将京剧艺术永恒的价值表现出来, 京剧不仅是文化的象征, 更象征着整个中华民族, 这正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林勇.文革后时代中国电影与全球文化[J].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12) .

[2]杜建华.陷溺与卑微——霸王别姬[J].电影双周刊, 2011 (3) .

[3]叶涛.直面陈凯歌:陈凯歌的电影世界[J].经济日报出版社, 2011 (5) .

[4]陈俊, 张长营.论电影《霸王别姬》对传统观念的解构[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9) .

霸王别姬影评 篇2

刚强也好软弱也好,其实在艺术与生活,爱情与现实之间,很多时候没有对错。这出戏里,被毁灭的是最纯最深的爱情。

作品的重点实际上是放在蝶衣对小楼的感情上,致真致纯,坚韧而长久,但一部悲剧里,这种情感的毁灭就是必然.我始终认为菊仙与小楼的感情只是对前者的衬托,是一个引子.而这里有很多技巧,比如菊仙这个角色被安排成妓女.试想,如果菊仙的身份很正常,作品不免落入三角恋情的俗套,但这里重点是蝶衣和小楼之间的东西,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悲剧意识.这跟历史上的“霸王别姬”凄凉与无奈才相得益彰。

程蝶衣站在了斑斓的戏台上,以绝美的姿势,轻浅吟笑,顾盼流眄。略带羞涩的表情中渗着些许妩媚,在微微上扬的嘴角间,在脉脉含情的双眸中。婉转的唱腔穿透亘古,从秦末一直绵延到今。

此刻的他,不是他,断指处的血迹早已凝固,为疼痛而留过的泪水早已风干,他只是虞姬,一个角,一具壳,空荡荡,无欲无求。

过去的不过是一场噩梦,最好忘掉。倘若他还记得些什么,那便是梦里依稀残存着的师兄于无声处的关爱,丝丝缕缕,温暖至今。

所以,他离开,又回来,只为了那句“从一而终”,只为了霸王不再寂寞。看得我满心满眼的泪,一切竟是这样的合情合理,为什么要有菊仙的出现?错的不是程蝶衣,他不过是想好好爱一个人,可偏偏爱的这个人也是男人。是该斥责,还是同情?

他自私?面对菊仙,他的眼中有掩饰不住的怨恨。背负“卖国贼”的罪名不要紧,为了段小楼的背叛娶妻不惜伤害自己,他很清楚,虞姬本是因霸王而活。却无奈没有人会懂,即使是霸王。

文革的批斗场上,听着段小楼用熟悉的京剧腔调抖落出自己的伤痛,他早就死了,含着千年的怨。

在戏里,他恍惚了一辈子,清醒了一瞬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一瞬间,是这样地累。

他还是选择回到戏里,做他的虞姬,最后一次为霸王勾飞入鬓角的眉,最后一次为霸王拂袖歌唱。

说好了是一辈子,差一年,差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蛾”,到头来还是错,没有谁忍心责怪。恨台上卿卿,或台下我我,却不是我跟你。

《霸王别姬》影评 篇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01班,沈清清,3110501046

程蝶衣这样个执拗的不相信命运的人,倒在了命运的脚下

(一)对命运的第一次反抗开始于那个多出来的手指,京戏师傅对程的母亲说“不是我不收他,他没法上台,是祖师爷不让啊”

执拗的母亲不信,用刀切下那个断多余的肉体,鲜血淋漓下,仿佛一切开始变得明朗

(二)进入京戏班,小伙伴门都嘲笑他是妓女的儿子,他一气之下把母亲唯一留给他的皮袄焚烧,倍感孤独时,段小楼出现了,小楼就像是深不可测的湖水中唯一的水草,他死命的抓住它,但他不知道是,水草毕竟只是水草,总会有脱手的一天

(三)“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一遍一遍的唱错,一下一下打在身上的刀坯子,他没有妥协,可在最在乎的人把烟袋头塞进自己嘴里的时候,他第一次向命运低头了

(四)两个人顺理成章的成了角儿,当他认为这样可以一直唱一辈子的时候,菊仙出现了,那个让她恨之入骨而又留恋的女人。泼辣,娇艳,就如他的母亲。让段小楼在他们之间选择,他明知没又丝毫希望,但也要一路走下去。他在路边发现一个男婴,师傅说“每个人都有他的命运,不可改变,随他去吧”他不信,抱婴儿抱走

(五)解放了,一切久势力被打倒,十年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与其说是一场文化的大浩劫不如说是人影阴暗面的疯狂揭露,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那爷、段小楼都变了,讽刺的是那个当年他救起的男婴,成了把他从那棵“水草”下撤下的最大祸首,命运开始反抗了,他疯了

(六)历经种种磨难后的蝶衣与段小楼重新站在了舞台上,小楼唱到“我本是男儿

郎”他自然的接到“又不是女娇娥” 又错了 有错了 拔剑 他倒下了 只剩下一脸孤独的段小楼

(七)第五代是中国历代导演中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因为历史的原因,他们背负了太沉重的责任感,也因为历史的原因,他们注定要以最顽强的面目出现,也正因为这样,他们的视角不可能太小,也不可能像一些人所期望的那样去放低,就如《霸王别姬》,它的主角程蝶衣是个戏子,似乎已经渺小得很了,但却正是这么一个戏子,到头来竟是一个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世界的超级理想主义者,而陈凯歌更是在后来自豪地说出了“程蝶衣就是我,我就是程蝶衣”这样的“豪言壮语”可知陈凯歌亦是以理想主义者自命的人,程蝶衣是陈凯歌回望历史的一双眼睛,亦是他自己的写照。

陈凯歌说《霸王别姬》是他最遗憾的电影,之后的《孩子王》一败涂地,陈的骨气终于被打磨干净了 再到接下来平庸的《和你在一起》,和那无聊之极的《无极》,命运很好的映照在了导演自己身上

命运

这个最难琢磨的东西

我只能提出疑问

上一篇:融合时代下一篇:中医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