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工程(精选12篇)
广播工程 篇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等新媒体也随之兴起。由于机器陈旧,线路老化以及行业内的管理人员专业性差等原因,广播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在农村中,广播这一媒体形式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党和政府依旧重视着农村广播事业的建设和长久的发展。
1 农村提倡“村村响”活动的意义
1.1 是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数据显示,在古蔺县县城内已经使用有线电视的住户已经达到全县人口总数的40%,使用互联网的用户也已达到10%左右。但由于身处农村的农民文化程度大都不高,农村的经济状况也不是很理想,在种种生活条件的限制下,该县城内的农民很难准时的观看电视或者是互联网上的新闻,而广播在农村的使用范围却很广泛。
1.2 是普通农民及时接收消息的最有效渠道
伴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新信息、新资讯层出不穷时刻都在改变,广播在农村的普遍应用能让广大农民群众及时接收有效信息和有用资讯,并且广播具有准确、快速以及高效的传播特点,且广播在使用的时候也与农民的文化程度相符合,操作简单,使得广播在农村之中有很强的实用性。
1.3 是城镇与农村之间增强基层群众互相交流沟通的桥梁
现阶段,我国长期以来的四级办广播电视的体制,使用广播这一传统主流媒体在广大农村更具人气,是当地党委政府传达上级精神、传达相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的重要手段。广播这一平台更能做到准确、快速的传达,在农民间也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2 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的运用方法
为了让广播的功能在广大农村得到更好的发挥与应用,2012年,在没有以往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为参考,古蔺县文体广电局率先在永乐镇、护家乡进行先行试点,在实施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传输广播“村村响”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2013年该局召开农村广播“村村响”现场会后,在整个县城内进行全面的推广,得到了广泛认可。该县广播电视节目采用了有线电和无线电这两种传播形式,使得乡村、城镇以及行政村的广播系统迅速建立,使中央、省级、市级乃至县级的广播节目都能够传递到农村之中,让县乡镇与各村形成了点对点的有效广播传播,使农村广播事业重新燃起了生机与活力,呈现出了地方政府、农民群众、广电部门互惠互利的局面。
2.1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扶持
各级党委政府对于“村村响”项目十分重视,将之作为一项关注民生的工程,并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广播设备管理的意见》,成立“村村响”项目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每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都亲自作为该项目的直接负责人,使得“村村响”广播工程得以强有力的开展;同时,各个相关部门积极召开会议,下发文件支持该项惠民工程,使得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中,在各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得到大家的认可,提高了民众的参与积极性。
2.2 完善广播设备管理运行机制
广电网络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广播技术以及网络服务,保障广播信号以最佳的形式得以传输。镇广播站主要负责掌握和安排播出的时间和内容,每个行政村肩负着本地广播室及户外调频广播的用电、管理、维修及安全播出等工作。在城镇内建设广播站,在各个村内设置广播室,此外,还要在村内配备1~2个专业人员开展设备的操作和管理维护工作。为了进一步完善此项工作,还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每一级工作都有人负责,每一级工作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确保农村广播“安全通”“优质响”。
2.3 采用新技术推广有线和无线两种传输网络
该局因地制宜,将广播信号与电视网络嫁接,使用已覆盖全县的有线网络和无线地面数字发射网络实施广播与电视共同传输,将原先各自独立的电视网络与无线数字网络彼此结合,使得广播信号能够在有线和无线两种形式的辅助下传递到各个村子,形成以县镇为中心的各个村子相互联系的广播网络。采用这两种方式传输,既满足了有线电视的要求,又满足了无线广播电视信号传递的需要,既节省了投资成本,又提高了广播节目的传播质量,而且对日常的维护也有很大的帮助,减少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
3 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取得的成效
广播“村村响”项目使得广播这一媒体形式重新得到了关注,也为各个村镇内的群众开辟了一条奔赴小康的致富道路。
3.1扩大了广播电视的影响范围:广播“村村响”项目执行之后,进一步坚固了广播与电视同步,有线与无线结合、声屏和报网兼备的宣传阵地,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对农民全面宣传的体系。
3.1加强了农民群众与政府干部之间的关系:农村广播网这一平台,缩短了县城、农村以及城镇之间的距离,建立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交流平台,实现了群众与干部零距离的交流,减少了各种形式会议的召开,有效的减少了管理成本,改善了镇村干群之间的关系。
3.3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播“村村响”项目实施后,拓宽了群众的视野,通过广播,他们看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东西,农民了解到了很多现代化信息,思想得到了开化,收获了很多的致富信息、法律法规、科技信息,丰富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农民们也高兴地将广播称为政策银线、生产金钱。
广播工程 篇2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互联网开始逐渐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种类丰富且极具娱乐意味的电影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网络节目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并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多样化的娱乐选择也使得各广播电视行业领导者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只有多推出新节目,推出受观众喜爱的节目才能收获更高的收视率。随着我国广电事业的高速发展,广电系统之间的设备也在不断增多,众多国外先进设备的引进也使得广播工程技术设备的接地方式得到改进。与此同时,众多的设备也加剧了设备之间的干扰,提高转播质量的同时也更容易因为设备之间的干扰造成短路和设备的损坏。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或缓解这一客观存在的问题,相关的部门更应该积极的推广和应用科学的接地技术,避免出现雷击、短路等危险的同时也可以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
1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接地方式的概况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其主要的功能和作用是保护电路传输设备,避免电力设备遭受雷击和电击。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运行原理是通过在点位的基准和广播电视系统之间搭建的低电阻的电路通道来避免设备遭受雷击和电击。因此,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实际操作性。一旦由于操作不当发生失误将直接打击到广播电视工程的传播,甚至会直接影响和危及到设备的安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威胁到接地设备操控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接地方式的探讨尤为重要。
2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接地方式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的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改进。既有我国自助研发的设备,也有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技术设备。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用来防止电击和雷击事故发生的功能已经基本完善,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和设备的升级和更新人们对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避免雷击的功能已经很难满足现在人们对于接地设备技术的需求,随着广播电视工程中电子设备数量的成倍增加,各个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的电磁干扰也越来越强烈。为了解决设备之间相互存在的电磁干扰,保证设备安全和保证节目质量,接地技术的升级和改进也是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接地技术不仅仅要能防止雷击,更重要的时能提升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并且消除或减弱电子设备之间相互存在的电磁干扰。
3广播电视设备接地技术的几种常见方式
经过长时间的尝试与发展,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设备的接地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广播电视设备接地技术也逐渐开始完善起来,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运用。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境内有四种较为完善和常用的广播电视设备接地方式,分别是:保护接地;工地接地;屏蔽接地;防雷接地。下文将对这四种常见接地方式的运作原理、作用、以及优缺点进行阐述和比较。
(1)保护接地保护接地通常是指广播电视设备中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地面形成良好的导电链接,其作用是防止广播电视用电设备由于绝缘体的性能减弱而造成设备导电,从而造成设备损坏或设备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保护接地的运作原理是通过不带电的金属绝缘体将过剩的巨大电流传输到地面,从而避免过剩电流造成设备损坏或是人身损伤。如果接地出现失误,导电部件、供电火线、金属外壳短路时,地面和带电体之间就有很高的电位差。这种情况下,十分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如果工作人员在短路时不小心接触到这些带电体,就会通过人体形成通路,不仅仅造成设备的损坏,更糟糕的是是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2)工地接地工地接地是用来保障系统运作时点位的稳定,从而可以确保电气系统整体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对电气系统整体以及传输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屏蔽接地屏蔽接地的主要功能是消除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屏蔽接地同时也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有效措施。屏蔽接地的作用效果对广播电视发射台的信号质量至关重要,对发射机的稳定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发射台的播出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影响更大,高频干扰会使计算机数据采集出现误差、指令错误,甚至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并引发停播等重大事故。对产生磁场的设备外壳增设屏蔽装置,并将屏蔽体接地,不仅可以降低屏蔽体以外的电磁场强度,减轻或消除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而且可以保护屏蔽接地体内的设备免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
(4)防雷接地防雷接地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设备由于遭受雷击受到损坏以及防止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损害。防雷接地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避雷针等防雷设施把由于雷电而产生的巨大电流导入大地,进行释放,从而减少设备上所携带的电流。在一般的电视广播工程工作过程中采用的是全固态发射机,这种设备性能及耐受能力较差。所以,为了确保全固态发射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就必须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布设防雷接地技术设备。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娱乐休闲文化的选择方面有着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广播电视事业的出现正好迎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广播工程技术设备的接地技术。基于对广播电视工程技术设备的接地方式相关的各方面问题,本文做出了相关的阐述,希望对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的应用和认识能做出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兰兰.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18).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发展方向 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发展;先进技术;广播系统
前言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迈入了信息化与网络化的社会,广播电视工程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们所用的电视机,经历了不断的更新,从黑白电视机逐渐发展到今天所用的网络电视机、3D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视机,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反应了时代的科学进步和人们的实在需要。尽管我国的电视广播工程已经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文章介绍了卫星直播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发展的运用。
1.卫星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发展中运用
在卫星直播系统中,对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以及处理的标准是最为核心的技术水平。不过,我国的卫星数字电视直播技术起步的比较晚,由于我国多年来在卫星广播电视中的实践,这也客观的为卫星数字电视的直播技术的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现如今世界上主要的卫星直播系统中主要采用DVB-S作为信道传输,将DVB-S作为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标准,这种卫星传输具有覆盖面广,节目容量大的特点。我国也逐渐选用了DVB-S的标准,但是在直播的平台上,我国仍然采用DHT方式,这种方式的转发器功率比较大,可以开展许多电视业务以外的数字信息服务,比如说像卫星固定通信和卫星移动通信,DTH方式提供了用户授权和加密管理。现如今开展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等多种类型的先进电视服务,不能受到中间环节的诸多限制,面对电视与电脑、电信日益融合,坚持这一点优为重要。
现在的卫星通信发展总趋势是将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和卫星直接广播电视业务三种业务逐渐的融合,从这三种卫星业务发展的关系来看,根据发展的特点可以逐步往融合方向发展。这三种业务同一性增加、互异性减小的趋势体现了这三种业务正在逐渐的融合,不断的往融合方向发展。
2.云计算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发展中运用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正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呈逐渐的增加的趋势,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将云计算技术来推动经济效益的不断发展。在国外的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中云计算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因为云计算技术可以较大的降低相应的成本,促进合作发展,并且很好的带动广播电视工程的逐步发展。所以,广播电视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将云计算应用到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中去,这样就能促进数字电视系统的安全平稳的运行,同时在管理平台的建设方面应用这种技术,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现在在许多大城市当中,对于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中,需要不断的进行网络的建设和改造,云计算技术的使用要不断的得到有效的应用。
我国的广播电视工程大部分仍然采用着传统的电子技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互联和互通的压力下,传统的电子技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远远的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当前的网络技术已经一体化,逐渐构成了覆盖范围比较广的新型的广播电视工程网络。如果将云计算运用到广播与电视的合作制作等方面,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并且能够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由此可见,云计算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过程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
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发展的运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渐普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所以这种技术也应用到广播领域中。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多个过程,像定压广播、智能广播、调频广播和数控可寻址广播等。这些个广播技术,虽然采用了不同的传输方式和控制数据,但是声音的传播还得到现在,都还是模拟信号传输的。这种方式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无法解决传输过程中信号衰减和噪声干扰的问题,而且对传输的距离和接入的广播点数目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广播的效果不是很好。现如今TCP/IP网络协议传输声音信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广播系统被称之为IP广播。IP广播主要由三种设备构成:服务器软件系统、IP终端设备以及中间的网络传输设备。这种广播改善了传统的传播,IP广播系统传输的声音信号要先经过采样编码作为数字信号,它们传输的都是纯数字信号,保证这些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发生问题,比如说失真的问题,并且信号传输距离不受到任何限制,所以,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模拟广播在传输上的信号缺陷。
IP广播系统在如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人们对IP广播技术也报了更大的希望寄托,比如说希望可以利用IP广播技术构建出一个更大规模的广播网络,也希望可以把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以及需要把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农业生产服务信息及时送到农民群众的手中,IP广播系统加强了预警系统和预警信息发布的平台建设,它是构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的公用渠道,能够全面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那些边远的山区和农村等信息末端的预警能力,主要用于防止洪涝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以及用于天气预报和政府惠农政策。
由于这些现代化手段的不断应用,出现了像卫星广播、手机电话、短信、IP话筒、PC、人工坐席呼叫中心等设备,为了突破了国内这些单台服务器性能的瓶颈,所以我们要大力支持大规模的卫星直播技术.
广播经历了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演变,逐步向网络化靠拢,因为广播电视工程发展的要求不断的提高,所以对于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也被要求要不断提高,这就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要不断学习先进的广播电视工程知识,打造积极的先进人才,为了促进我国的广播电视工程的前进与发展,就要打造具有创新和发展理念进行科研与生产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德葵; 有线电视网络与传输技术;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03
[2]杨寒松、 侍洪勋; 剧场舞台及广播电视演播厅工程;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04
[3]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04
[4]彭菊华; 广播电视写作教程; 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06
[5]刘宁生;数字电视节目制作与播控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08
刍议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 篇4
大地是一个电阻非常低且电容量非常大的导体,有很强的吸收无限电荷的能力,并在吸收大量电荷后仍能保持电位不变,不影响其原有电位,因而适合作为电气系统中的参考电位体。接地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导电连接,简单来说是人们利用导电设备将电路或电气连接到打底或者连接到能够代替打底的一种较大导电体,以此达到保障电气设备的目的。其中运用的将导体经接地线连接到接地极的过程成为“接地”。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接地技术分类
目前,随着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的不断完善,接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其他与电力相关的其他领域。目前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的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首先,按照电器设备分类,接地技术主要分为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和工作接地三种。
1.保护接地
通常,人们在电器设备的试用过程中会损坏其绝缘外壳,导致电器设备表面带电,这样不但影响电器的正常运转,也会威胁人们的人身安全。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我们通常会把电器设备接地。而本文所说的保护接地是指将电器设备的导线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作用当电器设备的绝缘物损坏时,切断电源,保护电路,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2.防雷接地
通常人们为了防止雷击,会在高大建筑物或者高地设置避雷针,以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目前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大多都使用抗干扰能力弱,耐压较低的全固态发射机防雷,因此建议在广播电视工程中,我们要运用河里的防雷接地方式来保护固态从发射机的安全和人身安全。
3.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是为电路正常工作提供的一个基准电位,为了保证系统工作是的电位稳定,以降低低压系统由高压流入低压过程中的危险系数。其次,按照电路的性质可将电路内部工作接地按接地是否会影响直流电位分为直流接地和交流接地;按照电路的处理模拟信号或是数字信号分为数字地接和模拟地接。最后,广播电视工程的地接技术的屏蔽接地。在广播电视工程地接技术的屏蔽地接中还可以分为用金属屏蔽体包围带电导体的静电屏蔽和用金属屏蔽体包围带电导体并将金属屏蔽体接地的交变电场屏蔽。无论是静电屏蔽还是交变电场屏蔽,二者都是防止外界电磁干扰电气,并在干扰源和电子设备间进行的电气连接。
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的注意事项
1.保证接地连接次序的正确性
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时,应保证视频、音频设备信号地与其他接地按照一定的次序正确连接,而且信号地接地电阻阻值可适当大于功率地和安全地接地电阻的阻值。另外,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了较多的数字设备。因为这些设备一般都会拥有独立的数字接地和模拟接地,所以在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时应该在接地母线的附近分别处理其接地。同时还要运用电气设备的外壳地线将电气设备外壳与机柜的外壳连接在一起,利用机柜外壳地线将其与系统外壳连接在一起,并将系统的接地螺栓设置在系统金属外壳上。
2.要保证数字设备接地的规范性
目前随着我国广播电视工程中对数字设备的运营越来越多,同时也为了保证数字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人员可以分别设置机柜外壳、屏蔽地和信号地母线,同时还要确保各母线之间的相互平行,然后再连接到安全接地和信号接地螺栓上,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除了要使母线中部位置尽量接近安全接地螺栓,还要做好母线与系统外壳绝缘的工作。接地时将外壳、屏蔽地和信号地与母线相连。
3.保证三相电源中性点电位为零电位
在三相四线制电源供电系统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是事项很多,但尤其要注意的是因负载电量不同导致的电位不平衡,三相不平衡而影响正常工作,甚至受到损坏。因此,要保证三相电源中性点电位为零,从而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4.要注意数字音频设备的接地
电视与广播节目的输出工作是一项兼具复杂性与系统性的工作。机房内的大型设备很多,特别是数字设备近期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在数字设备中各种地线,如数字地线、模拟地线、功率地线、机柜外壳地线、信号地线等都是集结在一处的,这就使得接地工作时会出现杂乱无序的情况,因此在广播电视工程接地的工作中会出现疏忽和纰漏。根据这种情况,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工作人员可以敷设几条互相并行并和系统外壳绝缘的半环型接地母线,一条为信号地母线,另一条为屏蔽地及机柜外壳地母线。
总结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探讨论文 篇5
1现代化广播电视工程技术
现代化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在近些年来,有很多研发的成果。下面就介绍三种现代化广播电视工程技术。
1.1SDH技术
SDH技术是一种从未出现过的技术,研究出此种技术的国家是美国,而在研发之后,在实践中尝试,现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我国在借鉴之后,将此种技术形成了一种新的名称“同步光网络”。SDH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其构建必须完整的标准传送结构,公共无力传输是广播电视工程中一个全新理念和理论技术,这样的技术可以增多用户,也是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种技术不仅仅可以解决传统技术中一些传输速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将传输质量有所提高。此种技术大多数都是用同步数字传输的方法进行的,也是使用同步数字系列进行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广播电视工程中,应该常用此种技术,在使用SDH技术时,我们应该考虑到单一的数字信号传输会与SDH技术相互排斥,无法融合在一起使用的问题。我国在广播电视工程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大平台的建设,把SDH技术普及下去,构建出SDH平台。
1.2接地技术
我国广播电视工程中主要干扰信号的方式有:电磁场辐射、电感性俐合、电容性耦合等,要想将信号干扰降低到最低,就可以应用接地技术把系统与大地连接到一起,才能增强设备寿命周期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行。由于地下电路过于复杂,因此接地技术的工作人员在安装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点,要去克服。当前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要使用接地技术,就需要大量的线路和设备,才能够使信号传输的完整性,来满足广大群众的生活以及娱乐需要。因此,线路和设备的安装过程就成为了发展广播电视工程唯一的难点。而现如今信息化管理接地技术很好的将这难点解除,数字地线、模拟地线、信号地线、机外壳地线都是主要的线路。将这些地线相互平行的环形接地母线就使其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若把其中一条地线设置为信号接地母线,其他线路都可以围绕母线进行整理和安装,让其线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也便于平常监测与管理,让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小。而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节目与接地技术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存在,因此,工作人员将接地技术运用合理,保持设备的日常运行,才能吸引观众来看节目,才能让工作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安装之前做到综合性分析,才能保证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方面的技术得到合理发挥,使后期工作简单化,让节目效果最优化。
1.3抗干扰技术
当前广播电视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数据传播的质量以及及时性,这个环节要想做好,就必须在数据传播的过程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要加强广播电视工程传播的抗干扰技术。现如今,全球范围内的广播电视传播都是用卫星来传播的,将信号传播给卫星,再用卫星传播给每家每户,最终实现信号的传播和发展。卫星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质量在目前来看都是最高的,通过卫星传播的信号,一般都可以传输的距离较远,所包涵的层面较大。卫星传播业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但卫星传播是否会因为距离变大或者覆盖较大影响抗干扰能力,这是广播电视工程现如今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结语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对于国民文化生活水平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工程运行环境较差、实际操作过程中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清除以及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未能满足现代信息化广播电视技术的需要。通过对其实施同步光网络、接地技术和抗干扰技术,必将大力改进我国广播电视工程技术,进一步发挥其在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林.试论广播电视在多媒体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14):123-200.
[2]田洪国.接地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思路研究[J].科技资讯,(35):52-60.
[3]江雪峰.基于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发展探析[J].科技资讯,(19):145-152.
广播工程 篇6
【关键词】广播电视;接地技术;相关研究
所谓的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就是指在点位的基准之间与广播电视系统组建一个低电压的安全通道,以确保广播电视设备遭受雷电的袭扰,广播电视工程安全问题与其技术的好坏直接相关联。一旦接地技术的安装处理不当,则会直接威胁到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和对应设备的安全,因此,对于广播电视工程的设备的操作人员来说,要对接地技术的操作有详细的了解,重视其操作与使用,科学有效的实施接地技术,以保证整个广播电视部门的运行。
1.接地技术的主要含义
1.1接地技术目前的发展情况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广播电视工程中的科技设备也在更新换代。原先的接地技术的运用只是为了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但由于目前人们对电视工程的要求不断增加,广播电视设备不断的增多,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也越来越强,因此对于接地技术的要求不仅仅是能够防止被雷电击中,还要能够保证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建造中,要运用合理有效的接地技术,才能够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才能够确保电视信号的正常传输,为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2接地技术的必要性
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合理的运用接地技术主要是达到两个基本目的。1.2.1切断设备之间的干扰。在广播电视工程中,有大量的设备同时作业,难免会一些外界的干扰,例如计算机出现死机、不同频道的信号干扰、噪音的干扰,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绝大多数就是因为接地技术的不完善而导致。1.2.2保证操作者的人员安全以及设备安全。接地技术的不恰当运用会给操作者带来人身安全问题,因此一定要保证接地技术的正确实施。
1.3接地技术的种类
在接地技术的长期发展中,技术方面不断的完善,并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并得到广泛的使用,而根据接地技术的不同发展目的,可以将其分为四种类型。1.3.1工地接地。工地接地的目的是在系统运作时,来保障设备电流的稳定,以此来保证整个电气设别的安全运行。1.3.2保护接地。在一般情况下,广播电视中的相关设备其外壳是不带电的,但是由于外界因素或是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了设备中的绝缘层受到破坏而产生电能[1]。而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会导致设备的损坏,严重的还会致使人员受到伤害。因此,为了防止这类情况的产生,要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接地技术来进行完善。但由于在具体情况中不同的接地技术的原理和适用范围都不一样,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对接地技术进行合理化的运用,减少因接地技术的使用不当而造成广播系统的故障。1.3.3防雷接地。接地技术的防雷设置是用来保护操作者免受到雷电的攻击,以此来保护操作者的个人安全。一般的措施是采用避雷针等设备将雷击所产生的电流引向地面,进行释放。在一定的程度上释放电流,确保设备、人员的安全。在一般的电视广播工程中采用的是全固态发射机,但由于这种设备的性能耐受能力很差[2],因此为了确保该设别的正常运行,就必须要在电视广播工程中采用防雷接地技术的运用。1.3.4屏蔽接地。这一类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消除或减少设备之间产生的干扰的,在多种设备同时进行作业的时候,需要一种屏蔽的设备将其干扰面分隔开来,使得各种设备之间的连接是持久的、优质的,以此来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这也是接地技术中最复杂的一种技术。
2.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规范运用
在广播电视工程施工前,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必须要完成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接地的实际工作必须要考虑来自外界的电磁波对与电气设备的干扰,要找到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导线与电路电源之间存在的耦合问题,以此来保证广播电视系统与广播电视电路之间的安装质量,因此在广播电视安装调试中,运用接地技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相应设备的接地连接次序要正确
设备接地不仅仅是简单的由设备外壳与接地基准的连接,还要特别注意系统信号与其他接地的连接次序,在具体的操作中,还应该要特别注意接受信号的系统的接地电阻要大于安全地和功率地接地电阻。依靠现代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设备的接地方式也与之前的方式不同[3]。某一些电子设备有自身独特的模拟地与数字地,这就要求其必须再有公共接地母线的条件出接地,保证设备的接连方式要按照正确的次序来连接。
2.2不同的时期采用可行的接地技术
在广播电视工程实施过程中,将一些电源系统或是设备转移到别的地方使用时,往往会因为对接地技术的忽视,而产生电子设备之间的干扰,导致电子设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因此,在引出电源线的时候,一定要运用适合的接地技术,减少干扰对设备的破坏。在普遍情况下,信号地的接地电阻力都比較大,因此在与信号地连接接地电阻的时候,可以依据不同的情况适当的调大设备的电阻和安全地接地电阻的数值。
结束语
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它的正确实施对于广播电视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接地技术过程的有效实施是所有操作者应该要考虑研究的问题。接地技术的好坏对这个广播电视工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问题也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的从业人员来说,要努力控制好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运用,要科学合理的使用接地技术,确保相应设备的正常运行,使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妍,苗阳.广播电视工程中数字音频技术的优势及其应用分析[J].科技视界,2016,03:83+76.
[2]隋艳娟.广电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及有效措施[J].民营科技,2016,01:247.
[3]孙瑛瑞,刘伯韬.对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及应用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4,10:85.
我国高清电视广播链路工程解析 篇7
我国发展高清电视广播的历史并不长, 深圳电视台2003年10月曾在中国试播第一个高清频道, 其后零零星星有电视台涉足高清广播。当时用户数量很少, 大部分通过有线电视付费频道收看高清节目。高清电视广播最近两年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2月29日, 广电总局正式确定北京、天津、上海、沈阳、青岛、秦皇岛、广州、深圳八个城市在奥运会期间开播地面高清, 实现奥运会高清数字电视转播, 这八个城市的观众可通过天线接收到无线高清信号;一年半后的2009年9月28日, 我国中央电视台一套、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黑龙江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浙江卫视九个电视频道同时实行高标清同播, 到此时, 高清机顶盒、高清电视机销量猛增, 高清产业链得到迅速发展, 高清观众数量也大幅增加。
早在五年前, 我国部分电视台就已经在规划和建设中引入高清元素。到今天, 不少台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高清演播室、高清转播车、高清播控系统、高清数字卫星系统、高清摄像机和高清编辑系统, 具备一定高清化基础。随着广播电视专用卫星鑫诺6号将于今年发射升空, 卫星转发器资源紧张状况将得以缓解, 明年将有安徽台、重庆台等很多电视频道加入到高清电视广播阵营。
2我国高清电视广播链路的技术瓶颈
长期以来, 制约我国高清发展的最大瓶颈是高清节目源匮乏, 这个问题目前依然存在, 但缓解已经指日可待, 而技术层面的瓶颈却开始浮出水面, 为了清楚阐述高清的技术瓶颈, 我们先描述一下我国高清和标清格式的图像结构对比 (图1) 。
标清画面像素是41.4万, 而高清画面像素达到了207.3万, 高清像素是标清的整整5倍, 严格地说, 水平像素达到1920线, 每帧画面像素才能达到207.3万, 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高清设备, 我们称呼其为“高清全带宽”设备。理论上, 高清从拍摄、制作、播出、传输以致用户显示终端, 都必须为全带宽, 观众才能欣赏到真正意义的高清节目, 而现实的情况却不是这样, 高清链路存在着若干技术瓶颈, 他们分别是:
1. 源端奇缺高清全带宽产品
多年来, 市场上传统的高清摄像机有HDCAM、DVCPRO HD和HDV, 这些设备的CCD只有100万/150万像素, 其水平分解力只能达到1440线。最近两年, 市场大量涌现出以蓝光盘和半导体为记录介质的高清摄像机, 厂商均号称其通道性能可达到全带宽水准。其实, 决定高清摄像机质量最重要的参数还要看其通道码流, 码流多少才达到高清全带宽质量呢?该问题可以参考标清, 标清典型的通道码流为50M (见IMX和DVCPRO 50) , 若高清也采用同样的帧内压缩技术, 当画面足够复杂、画面内容空间相关度不高的情况下, 高清压缩编码效率就与标清完全相同。因此, 高清全带宽较合理的压缩码流大约五倍于50M, 即接近250Mbps。
前述分析以MPEG-2帧内压缩技术为基准, 蓝光盘摄像机采用MPEG-2帧间压缩, 其50M大约等同于MPEG-2帧内压缩的150Mbps;半导体摄像机采用H.264帧内压缩, 其100M大约也等同于MPEG-2帧内压缩的150Mbps, 都不能达到高清全带宽要求。但是它们的静态指标会很高, 甚至能通过高清全带宽静态指标测试, 只是当画面复杂时, 通道处理不了过大的数据量, 动态视频质量必然下降, 经主观评价其图像效果也未必优于HDCAM。
真正能记录高清全带宽的格式只有HDCAM SR (440M码流) 和HD D5 (235M码流) , 主要用于数字电影, 价格昂贵, 而且基本买不到这两种格式的ENG摄像机。此外, 演播室摄像机通常也能达到全带宽质量, 但极少配套配备全带宽记录设备, 演播室节目经录制后图像质量必然下降。各种记录格式详见表1。
目前使用最多的高清格式是HDCAM、XDCAM HD和P2HD, 各种格式的技术质量对比见图2, 相信未来几年必定会有价格低廉的真正的高清全带宽摄录像机面市。
2.分发端编码效率不高, 而高性能编码技术存在准入障碍
H.264是目前全球各行业公认的效率最高、技术成熟的图像编码技术, H.264替代MPEG-2进入高清各领域是技术更新换代的必然, 也是广播电视业界的共识。高清传输分发端对编码效率十分敏感, 对H.264技术需求若渴。但是, 我国行业规定了高清分发端只能采用MPEG-2进行编码复用, H.264存在准入障碍。
3.全链路带宽不足
我国高清全链路带宽分布并不平衡, 链路末端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使一路卫星转发器 (有效信息速率42Mbps) 同时承载2路高清信号, 规定每路高清信号经MPEG-2编码后码流为19Mbps, 操作中还要兼顾卫星信号落地进入有线电视网后的频道资源利用率, 实际最终的高清码流只有18Mbps, 其中视频码流16.5Mbps, 仅仅类同于标清3.6M的质量水平 (目前标清视频传输码流为5Mbps) , 质量水平实在不高。
广播电视测试业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清码流对比测试表明, 选择18M视频码流基本可以达到较高质量, 码流再增高意义不大。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忽视了当前高清测试信源基本都有缺陷 (信源数量少, 且很多信源只有150万像素) , 他们对高端链路的测试结果并不可信。
4.信源加密造成资源浪费
我国对高清电视的卫星广播链路信源还进行了加密, 即限制企业、个人通过卫星接收高清信号。有加密就需要解密, 因此导致所有高清卫星接收终端都要配置解密卡, 这是一笔庞大费用;加密带来的另一个恶果是占用了十分紧缺的带宽资源, 每个高清频道大约为此损失1M以上带宽。
5.音频链路简陋, 时延特性离散, 音画不同步现象较普遍
我国广播电视业界对电视音频一直不够重视, 电视从单声道、立体声再到环绕声, 音频链路的建设进度严重落后于技术本身。目前, 采用立体声制作节目的高清频道不多, 环绕声更几乎没有, 音频链路构建也比较简单, 链路时延离散, 音画不同步现象较普遍。
3我国高清电视终端技术质量的改善
影响高清终端技术质量最根本的因素是H.264编码问题, 该问题一解决, 其他问题都很容易解决。事实上, 我国4年前就已经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技术AVS, 由“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联合国内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完成。但是, AVS高清编解码芯片至今不能进入商用, 严重滞后于技术发展。
从权利费用的角度来看, 每台MPEG-2、H.264、AVS编解码器的专利使用费大约分别为2.5美元、0.45美元、1元人民币, AVS具有价格优势, 但我们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尤其要珍惜普及先进技术的难得机遇, 否则得不偿失。
分发端的链路分析表明, 支持高清全带宽的最低码率要求为:H.264 (或AVS) 11Mbps, MPEG-2 24Mbps。在H.264和AVS问题解决之前,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提升信道传输码率, 将出口MPEG-2码率从18Mbps提升到21Mbps以至再达到24Mbps;除此之外, 加强对高清链路技术测评, 及时发现并改进薄弱环节也对整体质量改善有一定帮助。
4高清链路的规划策略
所谓规划就是对高清节目生产所涉足的新闻域、制作域、存储域、播出域、发送域中的流程、设备、压缩格式、码流、存储介质进行选择和应用 (图3) 。
链路规划牵涉到复杂的技术因素、市场因素和人员因数, 是一个系统问题。在我国当前的技术经济环境下, 建议采用以下四条原则来推进高清链路建设:
1.设备购置高清为主;
2.链路质量逐渐推进;
3.生产流程分步改善;
4.前端后端均衡带宽。
这四条原则可理解为:第一, 当前市场上很多产品都符合高标清两用属性, 因此, 无论有没有开展高清广播, 设备购置都以满足未来高清广播为主, 向下兼容标清即可。第二, 在目前连信号源端都奇缺高清全带宽设备的情况下, 高清全链路技术质量也没有必要一步建设到位, 可先把末端链路建设窄一点, 3至6年后, 再拓宽链路达到或超过全带宽水准, 可节省费用。第三, 高清制播流程在标清基础上以“同播”起步最佳。同时, 在高清标清素材大量混合使用 (通过上下变换) 的今天, 流程切忌全面推进, 分步改进高清流程对提高标清节目利用率有利。第四, 链路带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从源端到分发端, 全链路没有必要都保持高带宽, 而应该逐步降低, 这样全链路最终仍能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信号质量 (图4) 。
以下我们对高清链路规划中的重点环节进行阐述:
1.码率规划
码流规划 (表2) 实际上也决定了高清存储介质选型。另外, 对HDCAM格式作一点说明, 该格式码流为144Mbps, 虽然静态测试指标不高, 但其多带复制效果好, 最终质量主观评价不错, 不差于很多所谓的高清全带宽产品。
2.网络规划
高清网络化涉及的问题很复杂, 各台情况各异, 对此没有统一标准。不过, 高清新闻生产网络化是业界较普遍的选择。若标清新闻已经网络化生产, 则在标清网基础上增加高清编辑站点和高清合成服务器即可。至于高清专题、综艺等高端节目, 它们对资源共享要求不高, 时效性也不强, 选择传统高清对编加字幕或采用高清单机非编也是可行的方案;不过, 较好的做法还是采用高清网络非编, 比如苹果、AVID都是不错的选择。为了节省费用, 我们可在非编网中规划以本地硬盘存储为主, 网络盘配置少一些, 甚至就直接采用对等网联网, 还可以通过相互抽拔本地硬盘来进行素材交换。
高端高清网对上下载设备很敏感, 有实力选择真正全带宽的HD D5录像机最好。退一步看, 选择HDCAM、XDCAM HD422、P2 HD都不太满意, 建议结合价格等其他因素选择。
在绝大多数电视台已实现全数字化硬盘播出的今天, 高清制播系统之间可以采用文件送播、磁带送播、基带数据流送播, 这些技术都比较成熟。
3. 出口规划
高清传输分发最常用的途径有三条, 即无线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有线数字电视广播和卫星广播, 它们对链路的要求有所不同, 目前绝大部分高清机顶盒都支持H.264解码, 电视台最理想的做法是用H.264一次编码为11Mbps后分发以上三处, 这样可确保信号成本低、效率高、质量好。
4. 音频规划
高清音频链路可同时采用杜比E技术和杜比数字技术, 其中杜比E技术最多把八个声道的音频编码在一路AES (两个声道) 中, 编码后码流约2M, 格式25帧/s, 非常便于后期编辑制作;当编码后的杜比E音频进入播出系统时, 会被转换为线性PCM信号, 这时, 播出系统又将对音频信号进行二次编码为杜比数字信号AC-3, 码流最高约640kbps, 能在占用最小带宽的前提下完成5.1环绕声播出;当AC3编码信号送至家庭用户机顶盒时, 内置杜比数字解码电路会根据元数据还原出环绕声、立体声或单声道音频 (图5) 。
由于链路时延差异, 高清音频很容易与视频不同步。常有两种情况, 第一, 链路自身问题, 节目播出端已经不同步;其二, 用户终端视音频芯片延迟特性不一致, 造成音画不同步。对于第一种情况, 我们通常通过数字调音台、上下变换器、嵌入器、音频延时器等设备对声音进行延时处理达到同步。
5高清链路建设中的设备选型
设备选型牵涉的因素很多, 为了简化问题, 本文仅对高清新闻制作链路的设备选型进行举例分析。
高清新闻制作链路需要对摄像机、录像机、非编网进行选型, 其中, ENG摄像机是选型重点之一。摄像机选型意味着记录介质和压缩格式的选择, 对非编选型也有重要影响。而网络选型是设备选型的另一个重点, 主要考察网络整体运行速率、编辑性能和出口技术质量。显然, 多倍速上载和源码编辑性能也是评估非编质量、效率的重要因素。总之, 高清摄像机与非编选型至少应考虑以下因素:
1.摄像机本身的技术指标;
2.摄像机所记录视频在非编上的上下载效率测评;
3.摄录格式在非编上用原码进行编辑的性能测评;
4.非编在不同编码格式下的编辑质量测评;
5.录像机上下载技术质量测评;
6. 记录介质成本。
摄像机本身的指标主要看调制度, 它可以准确反映机器的整体通道性能, 高清全带宽摄像机能显现出27.5M和24M细条, 我们常通过画面正中27.5M细条的视频幅度大小来反映机器对细节的表现能力, 越大越好 (图6) 。
具体测试时, 我们也要对市面流行的蓝光盘摄像机格式 (采用MPEG-2 IBP长GOP 50M记录) 和半导体摄像机格式 (采用H.264 I帧即AVC—intra 100M记录) 在非编上的上下载效率和编辑性能进行对比 (图7) 。
由图7中可见, MPEG-2格式和AVC—intra格式的上载时间差别很小, 所谓半导体上载速度优于蓝光盘的结论不对, 原因是由于AVC—intra打包成100M后比MPEG-2 IBP 50M文件增大一倍, 抵消了其半导体的速度优势;而从下载时间比较来看, AVC—intra的下载时间明显比蓝光盘格式长。
由于在非编上直接采用H.264原码格式编辑对硬件要求很高, 只有极少工作站能做到, 我们选择目前硬件性能最好的HP Z800工作站对源码编辑性能进行测试 (表4) 。
可见, 在HP 800平台上, H.264 (AVC) 源码编辑性能虽然比蓝光盘格式弱一点点, 但也并不如想象那么差, 完全可以实用。况且, AVC格式在上载的同时可以将其转换为容易编辑的MPEG-2 I帧100M码流, 从前面的测试来看, 这样大约只增加5%的时间。表5和表6为非编、对编的技术质量测评。
上述两个测试采用了泰克公司的PQA500图像测试仪, 同时用PQR值和DMOS值对图像进行评估, 值越小, 质量越好。测试结果表明:非编制作质量劣于对编, 非编合成后的画面质量劣于实时回放的质量, 非编上用原码制作的质量稍差于非编码制作质量。
从综合测评结果来看, 如果选用蓝光盘格式的高清摄像机, 从外拍、非编、媒资、播出都可以一致采用MPEG-2 IBP长GOP 50M编码, 中途不需要任何格式转换, 具有较高的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
6高清链路的未来
三网融合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将给高清链路建设带来深远影响。2010年6月6日, 国务院通过了三网融合方案, 广电获得了IPTV播控权和互联网接入权, 未来广电网将具有宽带、双向、可控的优势, 实现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三网融合还意味着高清电视的分发渠道除了有线电视、地面电视和卫星电视外, 还将包含IPTV、互联网电视和移动电视 (多码流分发) , 高清链路建设很快将向IP路由进军。
当前, 我国所有的高清链路都达不到全带宽, 那么, 全带宽何时能在中国普及?从趋势来看, 高清全带宽全线产品必将在3至6年内普及, 未来最重要的问题还是编码问题, H.264障碍必须解决。那时, 链路升级到全带宽却也并不太困难, 需要调整的环节有:引进全高清ENG摄像机、录像机, 提高非编码流, 提高媒资存储码流, 改变传输编码格式, 改善传输末端节目码流, 更换高质量高清双向机顶盒等等, 其中多数环节只须修改配置, 少数环节需要引入设备。
未来, 国内也会出现个别专业性强的全高清频道, 他们背后的概念就是高清3G-SDI。我们目前普遍采用的高清基带接口是HD-SDI, 带宽1.5G, 而3G-SDI带宽达到了3G (由SMPTE 425M所定义) , 可传输1080/50P的逐行扫描方式, 视频质量比高清全带宽更好。我国未来还会出现高清3D频道, 带宽提高一倍, 其载体也是3G-SDI。未来我们对全高清链路的改造应该从播控系统下手, 播控链路应该规划为既接受高清HD-SDI, 也可接受高清3G-SDI信号。高端设备通过加装3G Ready选件即可接入3G链路, 比如某切换台通过配置3G Ready选件后即可处理1080/50P信号。不过特别要注意的是, 3G接口有Level A和Level B两种标准, 只有Level B才能与现有的高清接口兼容。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清链路目前的现状、存在的技术缺陷以及未来发展等重大课题, 阐述了高清系统规划中的工程应对策略, 剖析了高清链路构建、设备选型、视频质量保障等关键技术;本文也对高清链路的升级改造进行了分析, 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探讨广播电视的覆盖工程 篇8
在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过程中, 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比如:针对人口较多且分布集中的地区, 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小型有限网络的方式, 提高本地区电视网络的覆盖率;相反, 在人口较少且分布较分散的地区, 可以采用无线发射的方式扩大覆盖面;在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中贯彻落实“因地制宜”, 一方面可以确保节目质量, 另一方面还可以适当降低建设成本,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此外, 在频道配置工作中, 利用V H F断的隔频传输方法, 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和电视型号进行频道增补或调整。在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中, 借助外力来扩大覆盖面积无疑是又一大措施, 这是未来区域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城市反哺农村的主要方式, 这一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充分利用了地域优势, 大大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效率, 还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2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做法
第一点:要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组织领导。为了确保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 各单位和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合作, 共同致力于工程建设, 除此之外, 各部门与各部门之间也要加强横向合作, 构成统一的、系统的建设体系, 并相互监督切实将广播电视覆盖工程落实到实处。
第二点:要做好宣传工作。宣传工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和人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 在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中做好宣传工作, 将广播电视的好处和优点传递给人民群众, 是工程建设深入人心的重要方式, 也是工程建设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支持的重要途径。
第三点:贯彻落实质量监督体制。为了将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建筑工程中, 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完成施工监督工作, 确保每一项设计、施工都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度, 并始终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施工流程, 科学组织施工;还要完善建筑中的档案管理制度和建筑后期的竣工验收制度, 逐渐提高施工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四点:贯彻落实工作责任制度。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时, 工作人员要各尽其职, 充分发挥自身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对工程进行精确勘测、科学设计、高质量施工,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第五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过程中, 部门要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进行科学预算, 严格控制施工成本, 坚持“好钢用到刀刃上”的原则。
3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中要做好技术维护工作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需要现代化技术的支撑, 而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本质目的在于确保节目持续、流畅、安全、高质量播出、传递、发射, 由此可见, 技术维护工作在广播电视覆盖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未来发展中, 要成立专门的设备维护岗位, 实施严格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中的技术维护工作, 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进步, 适应当前广播电视工作的要求, 其中最关键的是吸引并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并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技术维护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大部分技术人员都是实践岗位的工作人员, 例如:维修工程技术人员、系统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等等。除此之外,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比如整个系统包括音频系统、视频系统、微博系统、光纤传输系统、卫星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 因此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 不仅要求其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 还要具备综合型人才的专业素养。而人才管理制度的建立, 是广播电视部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关键, 树立正确的人才管理意识, 是广播电视机构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 对人才实施严格的上岗制度和岗前培训工作, 是提高人才专业能力、工作能力的重点, 而必要的人才管理制度是为了约束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 同时也是激励员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具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需要确保节目能够持续、高质量的播出, 因此, 任何在岗工作都要严禁重复播出的发生, 一旦发生播出事故, 不管是一小时、还是一秒钟, 都会对整个社会带来莫大的影响。所以广播电视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将技术维护变成一个具有实际价值且正规、科学的岗位, 并大量吸引人才, 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积累人才基础。
4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首先,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具有一定的公益性, 其本质目的是为了让家家户户都能够有节目可看, 是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 完善广大群众的知识结构, 拓宽视野而实施的工程项目;除此之外, 广播电视工程的覆盖也是传播社会新闻、国家政策、党的战略方针、科学知识等的重要途径, 是实现小康生活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 对于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建设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需要依靠现代化技术的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水平飞速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随之出现的就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对于现代化城市建设来讲, 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出行等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 广播电视行业也不例外, 传统的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以及广大人民的需求, 只有在建设中广泛融入先进技术才能确保其安全、流畅、高质量运行。再加上广播电视覆盖本身就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 会涉及到电缆、光线、无线以及有线的使用, 只有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更替, 并严格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方式实施科学设计、规划才能确保覆盖工程的高效完工。
最后,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需要涉及到政府机构的方方面面, 由于广播电视覆盖工程造福于百姓、造福于社会, 造福于该地区每一份子, 因此其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领域也是十分广泛的, 地区委员会将广播电视覆盖工程项目列入某时期的重点规划项目中, 作为一项改善民生、奉献社会、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工程项目, 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因此, 政府的计划单位、财政单位、农业单位、扶贫机构以及电力机构和公安机构等都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然而当地政府作为一方之首, 需要对施工方案和施工质量等进行严格管理监督, 并调动其全社会的力量, 支持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立, 在短期内, 将其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采取多种措施, 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5结束语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从本质上讲是一项惠民、利民、便民的工程项目, 人们能够从中获得巨大效益, 不仅丰富了视野、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外部世界, 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娱乐身心的重要途径, 因此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是民心工程, 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在整个建筑过程中都要时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放到首位, 切实做好每一项建筑工作,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摘要:建设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对于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党和国家的先进政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实现的重要手段;本文将针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中的具体事项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广播电视覆盖,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技术维护
参考文献
[1]闫威.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西部广播电视, 2013 (12) .
[2]刘迎利.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的有效途径及存在问题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18) .
[3]许彦春.关于“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13) .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问题探讨 篇9
1 SDH技术
SDH技术是由美国研发出来的一种成熟的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我国结合自身实际,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同步光网络。在广播电视工程中运用SDH技术,必须要建立一个标准、完整的传送结构,使其起到公共物理传输平台的作用,在此平台之上,用户与宽带出现了逐渐增大的趋势,这样一来,就能有效提高广播电视信号的输出质量。在我国广播电视工程中,主要通过同步数字系列的方式运用SDH技术,也就是说,运用SDH技术只能对数字信号进行传输,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都是模拟信号,这就导致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冲突。因此,必须加快广播电视信号数字化进程,只有这样,才能提升SDH的实际运用效果,并使其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从而更好地适应SDH技术运用平台的需求。[1]
2 接地技术
接地技术是广播电视工程建设重要的工程技术之一,其在广播电视工程整体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广播电视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及其调试工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过程十分复杂,流程众多,安装与调试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在对广播电视设备进行安全与调试的时候,如果周围有较大功率的设备,就会对广播电视产生或多或少的磁场与电场干扰,影响广播电视各项设备的性能。合理应用接地技术,可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同时,使广播电视系统与大地之间更好地连接,广播电视各项设备的运行都能得到有效保障。在安装接地技术时,涉及许多地下线路,过程十分复杂和繁琐。为了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必须在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过程中安装许多线路与设备,这样一来,整个地下线路就变得更加复杂。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增设相互平行的环形接地母线,对所有的线路进行有规则的整理,不仅有利于管理,而且还能为其检查与维修创造便利的条件。接地技术与广播电视节目资料两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只有设备正常稳定地运行,才能满足人们的电视娱乐需求,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才更有保障。
3 抗干扰技术
利用卫星进行传输具有很多突出的特点,比如,其对传输质量、容量有着更高的要求、传输距离较远、覆盖面积较广等,因此,在将各项技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时候,必须对信号传输中遇到的抗干扰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目前已建设好的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信号传输采用的是点对面的处理方式,一旦中间某一技术环节出现处理不当的问题,极易使广播电视系统受到外界的各种干扰,最后就使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实际质量受到很大影响。[2]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卫星抗干扰技术是使用最频繁的抗干扰技术,其适用范围比较广泛,适合用在卫星波束与接收天线之间的覆盖范围内,但是,处于覆盖范围之外的信号干扰却无法得到有效而合理的控制。因此,在广播电视工程今后的发展中,必然要加大对广播电视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力度,避免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受到外界的干扰。
4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是在现代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在社会多个领域与行业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在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云计算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其对于现代广播电视系统的稳定、安全,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广播电视工程中,云计算技术主要用在构建管理平台上,解决传统电力电子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为广播电视工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此外,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传输中还能减少成本,并大幅度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与效率。
5 结语
综上可知,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现代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发展有了一个很好的物质与技术保障,在今后必定会出现一个大发展与大繁荣的局面。广播电视工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不仅能推动广播电视工程的进步,同时,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丰富人们生活,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志道.试论广播电视在多媒体中的应用[J].视听,2014(14).
调频广播覆盖工程技术研究 篇10
1 影响调频接收效果的几种因素
1.1 客观因素
1.1.1 地形、地貌
调频电波在传输过程中如果遇到阻挡物, 则会导致信号衰减, 所以在山区进行覆盖时, 大山、沟壑都是影响调频电波进行传输的重要因素, 同时这种影响也会随着地形、地貌的复杂化而不断的增强。不仅大山和沟壑对其有影响, 就是在发射台附件的路段, 如果处于低洼的情况, 前面再有小山丘和高楼阻挡时, 对传播信号也会有较大的影响, 同时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衰减的较为严重所以信号无法反射回来, 所以该路段对于场强的接受较弱, 很难实现较好的接收效果。
1.1.2 电磁环境
随着城市进程的快速发展, 城市的规模不断的增大, 在一些中心城市中的各广播电台所使用的频率呈非常密集的状态, 这样各频率之间的干扰情况较为严重, 同时由于无线电通讯、汽车、工业电磁污染等交织形成交调和互调的干扰源, 这种情况下电磁环境较为复杂, 即使加大场强, 也很难接收到高质量的调频无线广播。所以即使在市区高楼密集、工业、电气设备、汽车等干扰源较为复杂的区域内设置比普通场强高十多个分贝的信号场强, 在其接收到的广播中也会有断断续续的干声存在。但如果处于农村和乡镇等地方, 由于电磁环境较为纯净, 所以就是较小的场强, 也能接收到高质量的调频广播。
1.1.3 高大建筑、森林、高山
由于调频波段受高大建筑、森林、高山等阻挡时, 会直接影响到信号的传输效果, 在接时收质量也会有所下降。因此即使是二个发射点距离较近, 但如果有山和高大建筑阻隔, 那么其覆盖的区域内一样也无法收到理想的调频广播效果。
1.2 主观因素
在我国现在所收听到的调频广播中, 许多时候会听到“沙沙”的声音, 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所建造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所造成的, 这主要是由于电波在传输的过程中, 在其走过天线的路程及到达接收点的相位都是有所差异的, 这时高层建筑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则导致了电波的多径传播。这主要是由于为了达到调频广播的有效覆盖面积不断增加, 所以对发射天线增益, 但在实际使用时, 并不是发射天线增益越高越好, 因为在发射天线增益不断增加的同时, 天线层数也会随之增多, 这时就会导致水平波过于集中, 形成许多的“零点”, 所以在移动接收时则会造成“沙沙”的噪音。目前我国的调频发射天线多数采用水平极化的方式, 这种方式尽管增强了抗干扰能力, 覆盖面积也有所增加, 但对于处于移动接收和不断建设的城市中心区来说还是具有许多不利因素的。
2 广播发射天线技术
2.1 天线极化方向
指调频广播辐射波在空中的电场方向, 常用的有垂直极化 (电场垂直于地面) 和水平极化 (电场平行于地面) 两种。由于极化方向与接收天线振子一致时接收效果最好, 按普通接收机以拉杆 (单鞭状) 天线为主的实际情况, 一般调频广播都选全向辐射效率高的垂直极化天线。但在频率紧张, 空中信号干扰严重的大城市, 也可选择水平极化天线, 回避干扰、优化辐射效率。
2.2 方向图
指天线辐射功率的空间分布规律, 是调频广播在实际条件下形成有效覆盖的关键指标, 应按工作要求, 选定方向图匹配的发射天线。
2.3 组合天线的高增益
实际工作中, 偶极子组合天线的增益与偶极子间距成正相关性, 灵活配置多层偶极子的天线, 可在高增益下实现方向图的按需调整。其中, 垂直极化天线特点是简单, 全向辐射效果明显, 但安装空间大, 不易进行定向反射。而水平极化天线有方向性, 定向效果好, 安装空间小, 易使用反射器的优点。
2.4 功率容量的选择
由天线振子材料、间距决定, 要使发射功率与天线功率容量相匹配。3馈线指标及其重要性调频广播频率高, 具有直线视距传输特性。以地球半径尺=6370km的理想球体来计算对端天线挂高均为100 m的微波地面中继距离, 即视距约为50 km, 因调频广播传输视距远小于1k W调频发射机有效覆盖半径, 所以实际调频广播的有效覆盖半径主要由夭线挂高决定, 也就是说相关的馈线长度指标至关重要, 其中低损耗馈线是提高有效覆盖的很好选择。
3 总结与思考
第一, 要提高频率规划预测的准确性, 不仅要根据国际电联的预测软件, 更重要的是采用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和人口分布数据作为规划的基础, 前者造成的误差是在可预知的范围内, 后者造成的误差是无法预测的, 因此, 要采用国家测绘局地理信息数据和人口分布信息数据作为规划的依据。这是目前我国最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和人口分布数据;
第二, 将调频同步广播技术应用于调频覆盖网工程, 这不仅可以降低同频保护率, 同时也可以采用技术手段解决同频相干区的干扰问题;
第三, 适当调整相邻发射台的载波频率间隔, 既不能太大, 也不能太小, 间隔太大, 频率利用将降低, 间隔太小, 保护率将提高, 覆盖重叠区的干扰将加大;
第四, 尽量减少发射台同一广播的重叠覆盖区;
第五, 如果可能, 尽可能采用调频同步广播来实现同一广播节目的覆盖。
摘要:目前我国的广播形式都是通过调频方式来对声音信号进行传输的。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调频接收效果的几种因素, 并进一步对广播发射技术及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调频覆盖,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姜文波.调频广播覆盖工程技术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6 (12) .
[2]冯学精.浅谈调频同步广播[J].山西电子技术, 2011 (01) .
广播工程 篇11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系统;接地技术
1.接地的概念
接地技术最先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后来接地技术才延伸应用到弱电系统中,并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说的“接地”就是指在系统与某个电位基准之间建立低电阻通路,相同接地点之间的连线被称为地线。通常电子设备的“地”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接“大地”以地球的电位为基准,由于大地的电容非常大,一般认为大地的电势为零棗以大地作为零电位,把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电路基准点与大地相连,有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的作用,如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通常称之为“安全地”。另一种是“系统基准地”棗在弱电系统中的接地不一定是指真实意义上与地球相连的接地,有提高系统稳定性、屏蔽保护性以增强系统电磁兼容性的作用,在必要时也可做接“大地”处理,通常称之为“信号地”。
2.接地方式的主要种类
接地方式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按电器设备分类,接地方式主要分为三种
2.1.1安全接地
安全接地是将电器设备的外壳与大地连接,其作用是当设备因绝缘损坏而使机壳带电时,促使电源的保护电路动作而切断电源,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2.1.2防雷接地
当电器设备遇雷击时,不论是直接雷击还是感应雷击,如果缺乏相应的保护,设备都将受到很大损害甚至报废。为防止雷击,我们一般在高处(例如屋顶、烟囱顶部)设置避雷针与大地相连,以防雷击时危及设备和人员安全。安全接地与防雷接地都是为了给电器设备或者人员提供安全的防护措施,用来保护设备及人员的安全。
2.1.3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是为电路正常工作而提供的一个基准电位。这个基准电位一般设定为零。该基准电位可以是设备电路系统中的某一点、某一段或某一块等。当该基准电位不与大地连接时,通常我们认为是相对的零电位。但零电位通常是不稳定的,它会随着外界电磁场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导致设备工作不稳定。如果该基准电位与大地连接时,基准电位即是大地的零电位,不会随着外界电磁场的变化而改变。有时不合理的工作接地反而会使设备工作不稳定,比如接地点不正确引起的干扰,电子设备的共同端没有正确连接而产生的低频环流干扰等。
2.2按照电路的性质分类
为了有效控制电器设备中一些电路在工作中产生干扰,使之有更高的电磁兼容性,在设计电路时,往往根据电路的性质,可以将电路内部工作接地按接地是否影响直流电位分为直流地和交流地,按电路处理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分为数字地和模拟地,按电路处理信号的强弱分为信号地和功率地等几种类型。原则上每种相对的接地应当分别设置,尽可能不要在一个电路里将它们混合在一起,例如数字地和模拟地通常不能共一根地线,否则两种电路将产生较大的干扰,使电路工作异常。
2.3屏蔽接地的分类
屏蔽接地有两类,一类是静电屏蔽:通常是用完整的金属屏蔽体将带电导体包围起来,并将金属屏蔽体接地,这样在屏蔽体的外侧感应出与带电导体等量同种的电荷将流入大地,金属壳外侧将不会存在电场,相当于壳内带电体的电场被屏蔽起来了。另一类是交变电场屏蔽:通常也是用完整的金属屏蔽体将带电导体包围起来,并将金属屏蔽体接地,可以有效地减少交变电场对敏感电路(比如多级放大电路、R A M、R O M电路)的耦合干扰电压。在干扰源和敏感电路之间设置导电性好的金属屏蔽体,或将干扰源、敏感电路分别屏蔽,并将金属屏蔽体良好接地,能减小交变电场对敏感电路的耦合干扰电压,这样电路就能正常工作了。比如传输音频信号的屏蔽电缆,传输有线电视射频信号的同轴电缆,都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信号的干扰,同时减少信号的对外辐射,降低对别的电路或设备的干扰。屏蔽与接地合理配合使用,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既可以屏蔽静电电荷的破坏和干扰,又可以大大减轻交变电磁场对其他敏感设备的干扰,提高整个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3.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应注意的问题
在工程系统安装与调试过程中,有些地方由于有大功率设备的使用,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电场和磁场干扰,在电源和导线之间形成相互耦合的干扰是比较突出的,它们往往表现为电容性耦合、电感性耦合、电磁场辐射3种形式,系统接地就是使系统建立与大地的连接,使设备能有效地抵抗这些干扰并正常工作。在广播电视系统安装调试时接地应注意以下几点:
3.1要注意系统信号地和其他接地的连接次序
特别是对于音频和视频设备,要注意系统信号地和其他接地的连接次序,安全地和功率地要求接地电阻比较小,而信号地的接地电阻可以稍大,如果不注意这些则可能对系统处理信号带来一些麻烦。目前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有些数字设备分别有独立的模拟地和数字地时,要分别接地后再汇聚,尽量在靠近公共接地母线的地方接地;信号设备外壳采用设备外壳地线和机柜外壳相连;机柜外壳采用机柜外壳地线和系统外壳相连;对于整个系统,安全接地螺栓设在系统金属外壳上,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接地不应该仅仅理解成设备外壳的简单连接。
3.2要注意机房数字设备接地的规范性
当机柜内设备过多时,特别是现在广播电视机房里的数字設备越来越多,导致数字地线、模拟地线、信号地线、功率地线和机柜外壳地线也变得多起来,对此,可以考虑敷设几条互相并行并和系统外壳绝缘的半环型接地母线,一条为信号地母线,另一条为屏蔽地及机柜外壳地母线;系统内各信号地就近接到信号地母线上,系统内各屏蔽地及机柜外壳地就近接到屏蔽地及机柜外壳地母线上;两条半环型接地母线的中部靠近安全接地螺栓,屏蔽地及机柜外壳地母线接到安全接地螺栓上;信号地母线接到信号地螺栓上;母线的电气性能要良好,电阻要尽可能小。
3.3要注意使三相电源中性点电位保持零电位
在三相四线制电源供电时,由于各负载用电量和用电的不同时性,将导致三相不平衡,如果中性线接地不好,将造成三相电源中性线电位偏移,有可能使单相供电的设备因为电压偏高或偏低而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因此保证电源中性线可靠接地,使三相电源中性点电位保持零电位,是十分重要的。机柜内的工作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一般不得利用没有绝缘的扁铁、扁铜带或金属丝编织管,因为这两者难以实现地线间的互相绝缘;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接地体不得利用金属丝编织管直接埋设,埋设时,将接地极打入地表层一定深度并倒入盐水,地线周围最好全部采用炭粉实埋,用来增强导电性;一般系统接地电阻小于4Ω,中性线接地(强电部分工作接地)电阻小于1Ω,弱电部分工作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针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相关研究 篇12
关键词: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技术,管理,展望
从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提出到现在,各个地区的广电部门都贯彻落实这一工作,不同部门不同行政区划之间密切配合,广大人民群众也大力支持这一工作,配合这一工程落实工作的展开。从根本上说该工程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所有的人民群众,尤其是那些偏远地区的百姓接收到电视和广播信号。在这一工程施工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其中主要是技术上和管理上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关于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具体内容。
1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是现代广播电视工程的重要部分,广播电视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方式就是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也是一项政治工程,会将国家的利民声音传递给广大的人们群众,即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听到广播,看到电视节目的文化工程,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也是执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的责任[3]。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重要性,还可以是以国家政府为主导,带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构建一个覆盖社会的公共体系。要想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就要加强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工作,对公共的文化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立健全文化的公共网络设施,对文化的公共建设资金,以及文化公共建设的人才和技术进行完善,构建出评估机制,进而推动文化公共设施与社会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逐渐增加文化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与文化素质,同时还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4]。
2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依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覆盖建设的工作。例如,在人口居住比较集中,也就是人口比较多的区域,政府可以通过建设一个相对来说,小型一点的有线网络来提高当地居民收看节目的质量和收看节目的数量,进一步提高了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效率。如果在人口居住不太集中,人口的居住比较分散,也就是说人口数量比较少的区域,可以使用无线来发射信号,以便可以提高覆盖的范围,方便人民群众观看电视广播。使用小型的有线网络,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价格也比较合理。还有其他的技术措施,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的面积,那就是选择使用外力。这种方式的具体情况就是利用地势,来带动周边的广播电视的发展,降低造价的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1]。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管理措施,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情况的好坏,以及建设质量的好坏,造价的成本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管理措施。
首先是用个性化的管理来建设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个性化的管理就是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凸出人的主导地位,每个工程的建设都离不开人的力量,即便是建设用到的技术工具,也是人在制造和使用,所以在建设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时,在建设的管理上,应当加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工作。其次,使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来建设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是一个含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因此需要使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具体的方法就是合理的使用先进技术,进行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例如,在居民较为集中的区域,可以选择使用有线建设传输电信号,在居民较为分散的区域,可以选择使用集中安装电视来满足居民的需求,也可以使用无线的覆盖方式。最后,广播电视覆盖工程需要大家团结一致,政府的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最好管理的协调工作,因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工程,会受到各地的经济和地势差异的影响,所以要做好各有关部门以及各有关单位管理的协调工作[5]。
3 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技术的维护工作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技术维护工作的,能否高质量、安全、经济和不间断地发射与传播广播电视的节目,需要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技术的维护工作,因此,力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技术的维工作护,需要加大它的研究力度,制定详细的目标维护设计,确定维护设备的有关责任人,把控好设备维护的档案[2]。
现阶段,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技术维护工作的难度,为了适应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专业的技术维护人才,制定出较为规范化的发展机制,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人员多是由维修工程技术员、操作员以及系统设计员组成,可以看出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是一个应用型较强的工作。因为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工作有光维传输、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音频系统、视频系统、卫星传输等,所以需要初级的技术维护人员,也需要各个领域的高级技术维护人员。
因为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工作,是为了做好一个高质量、安全、经济和不间断的发射与传播广播电视的节目,所以在广播电视节目时,不允许出现重复播放的情况,如果出现播放事故,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的管理意识,并且要把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工作变成正规、科学的岗位,让工作人员在严格、规范的环境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6]。
4 结束语
根据上文针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有关描述,可以看出在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工作。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工作,是一个惠民的工作,它的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因此,要想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工作,要加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科学、规范地对其进行建设。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对广播电视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它的实施有助于我国文化公共设施的发展,也是我国长久以来,传播国家政策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孙英俊.谈县级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实施[J].科技创业家,2014,3:226.
[2]姜洪飞.浅谈县级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158.
[3]钱晓琼,陆建华,陈宏,等.无锡隧道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规划与实施[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2,1:113-116.
[4]沈虎威.关于“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2,12:13-14.
[5]范晓龙.新形势下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2,12:178.
【广播工程】推荐阅读:
广播信息工程07-09
广播与电视工程07-04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05-30
广播电视工程档案09-16
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09-04
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07-11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工作总结08-21
绥江县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06-09
广播新闻广播稿09-09
广播音乐节目广播稿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