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共12篇)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 篇1
1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过程中, 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比如:针对人口较多且分布集中的地区, 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小型有限网络的方式, 提高本地区电视网络的覆盖率;相反, 在人口较少且分布较分散的地区, 可以采用无线发射的方式扩大覆盖面;在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中贯彻落实“因地制宜”, 一方面可以确保节目质量, 另一方面还可以适当降低建设成本,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此外, 在频道配置工作中, 利用V H F断的隔频传输方法, 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和电视型号进行频道增补或调整。在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中, 借助外力来扩大覆盖面积无疑是又一大措施, 这是未来区域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城市反哺农村的主要方式, 这一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充分利用了地域优势, 大大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效率, 还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2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做法
第一点:要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组织领导。为了确保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 各单位和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合作, 共同致力于工程建设, 除此之外, 各部门与各部门之间也要加强横向合作, 构成统一的、系统的建设体系, 并相互监督切实将广播电视覆盖工程落实到实处。
第二点:要做好宣传工作。宣传工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和人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 在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中做好宣传工作, 将广播电视的好处和优点传递给人民群众, 是工程建设深入人心的重要方式, 也是工程建设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支持的重要途径。
第三点:贯彻落实质量监督体制。为了将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建筑工程中, 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完成施工监督工作, 确保每一项设计、施工都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度, 并始终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施工流程, 科学组织施工;还要完善建筑中的档案管理制度和建筑后期的竣工验收制度, 逐渐提高施工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四点:贯彻落实工作责任制度。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时, 工作人员要各尽其职, 充分发挥自身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对工程进行精确勘测、科学设计、高质量施工,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第五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过程中, 部门要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进行科学预算, 严格控制施工成本, 坚持“好钢用到刀刃上”的原则。
3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中要做好技术维护工作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需要现代化技术的支撑, 而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本质目的在于确保节目持续、流畅、安全、高质量播出、传递、发射, 由此可见, 技术维护工作在广播电视覆盖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未来发展中, 要成立专门的设备维护岗位, 实施严格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中的技术维护工作, 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进步, 适应当前广播电视工作的要求, 其中最关键的是吸引并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并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技术维护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大部分技术人员都是实践岗位的工作人员, 例如:维修工程技术人员、系统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等等。除此之外,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比如整个系统包括音频系统、视频系统、微博系统、光纤传输系统、卫星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 因此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 不仅要求其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 还要具备综合型人才的专业素养。而人才管理制度的建立, 是广播电视部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关键, 树立正确的人才管理意识, 是广播电视机构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 对人才实施严格的上岗制度和岗前培训工作, 是提高人才专业能力、工作能力的重点, 而必要的人才管理制度是为了约束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 同时也是激励员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具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需要确保节目能够持续、高质量的播出, 因此, 任何在岗工作都要严禁重复播出的发生, 一旦发生播出事故, 不管是一小时、还是一秒钟, 都会对整个社会带来莫大的影响。所以广播电视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将技术维护变成一个具有实际价值且正规、科学的岗位, 并大量吸引人才, 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积累人才基础。
4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首先,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具有一定的公益性, 其本质目的是为了让家家户户都能够有节目可看, 是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 完善广大群众的知识结构, 拓宽视野而实施的工程项目;除此之外, 广播电视工程的覆盖也是传播社会新闻、国家政策、党的战略方针、科学知识等的重要途径, 是实现小康生活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 对于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建设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需要依靠现代化技术的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水平飞速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随之出现的就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对于现代化城市建设来讲, 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出行等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 广播电视行业也不例外, 传统的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以及广大人民的需求, 只有在建设中广泛融入先进技术才能确保其安全、流畅、高质量运行。再加上广播电视覆盖本身就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 会涉及到电缆、光线、无线以及有线的使用, 只有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更替, 并严格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方式实施科学设计、规划才能确保覆盖工程的高效完工。
最后,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需要涉及到政府机构的方方面面, 由于广播电视覆盖工程造福于百姓、造福于社会, 造福于该地区每一份子, 因此其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领域也是十分广泛的, 地区委员会将广播电视覆盖工程项目列入某时期的重点规划项目中, 作为一项改善民生、奉献社会、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工程项目, 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因此, 政府的计划单位、财政单位、农业单位、扶贫机构以及电力机构和公安机构等都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然而当地政府作为一方之首, 需要对施工方案和施工质量等进行严格管理监督, 并调动其全社会的力量, 支持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立, 在短期内, 将其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采取多种措施, 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5结束语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从本质上讲是一项惠民、利民、便民的工程项目, 人们能够从中获得巨大效益, 不仅丰富了视野、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外部世界, 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娱乐身心的重要途径, 因此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是民心工程, 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在整个建筑过程中都要时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放到首位, 切实做好每一项建筑工作,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摘要:建设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对于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党和国家的先进政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实现的重要手段;本文将针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中的具体事项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广播电视覆盖,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技术维护
参考文献
[1]闫威.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西部广播电视, 2013 (12) .
[2]刘迎利.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的有效途径及存在问题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18) .
[3]许彦春.关于“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13) .
[4]范荣双, 周新权.基于G IS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技术研究[J].测绘科学, 2007 (S1) .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 篇2
(一)创立初期
由于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的广泛需求,广播电视在时代的发展下也就应运而生。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于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成立,其名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我国第一座电视台成立于1958年,命名为中央电视台。我国广播电视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最终发展到今天这样具有完善体系和机制的机构。
(二)稳步发展
虽然我国广播电视行业起步较早,但是在发展中速度十分缓慢,人们对广播电视的认识不高。1984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这在电视的发展史中具有重大意义,春晚一经播出,我国电视的覆盖率就有显著升高,而春晚的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三)市场激烈竞争阶段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台竞争逐渐激烈。数据显示,于1958年成立的上海电视台率先在1979年开始受理广告业务,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的电视广告收入高达200亿,广播电视的广告收入要占全部广告收入的1/4。
二、我国城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的发展趋势
(一)城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呈现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广播电视也逐渐步入全新的时代,广播电视信号发射的设备开始趋于数字化、自动化和多元化。在当前的发展中我国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方式已经从原来的中短波无线发射技术转向现在的数字化无线调频技术、移动多媒体融合技术、手机广播电视覆盖技术、有线电视覆盖技术等,真正做到广播电视无缝覆盖,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对广播电视信号的破坏行为带来有力的控制和打击。例如我国政府在近年来开始在各个农村地区实施的“村村通”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广大的农民朋友通过广播电视渠道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掌握农业相关的技术,提高生活质量,而该政策的实施就是将有线数字电视在农村地区进行普及。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首先是将图像及声音信号从电视台发出,经数字压缩和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然后通过卫星、有线电缆或是地面无线广播等方式传送,最终有数字电视接收之后经解调和解码等处理还原成图像或声音。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的数字化进程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及信息安全带来了更深层的保障,同时也加强了国家政策的有效宣传,更有利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良好沟通。
(二)城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呈现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统计表明,2008年我国已经实现了有线、地面、卫星直播三位一体的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系统。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向全光网路的方向迈进,全光网络包括光交互技术、光节点技术和密集波分复用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必将促使我国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技术与互联网的使用相融合。未来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必将与网络技术融合,结合网络的全流程制播一体化、无纸化和无带化的先进技术,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节目质量和工作效率。届时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移动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发展将会大大提速。
(三)对城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呈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与网络化的结合给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上升空间。这种形式的产生为我国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的合并、整合分散实体提供了有力的契机,成功摆脱了我国一直以来“内挤外压”的局面。城乡广播电视智能化主要表现在当前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只坐在家中沙发上,而是可以通过各种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掌握实事动态或是娱乐新闻。广播电视目前的发展状况已经达到通过网络信号以直播或是其他形式来展现给观众,大大提高了便捷性和实用性。当前我国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已经逐渐呈现智能化的趋势,互交电视和流媒体广播的诞生就是建立在这种形势下,该种信息的覆盖方式正处在研究人员的实验阶段且前景十分可观,在我国未来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技术的发展中,必定会得到广泛应用。
三、对城乡广播电视信号实现全面覆盖的建议
(一)对高山无线发射台的建设与规划
当前,通过我国对广播电视信号台站无线覆盖工程的建设,原本在六、七十年代规划建设的高山无线覆盖台站现在基本能够恢复使用。在当时规划建设的台站主要功能包括两项,分别是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和信号传输。但是由于建设的地区普遍离城市比较远,所以高山台站无线信号即使实现了覆盖也无法做到无缝全面覆盖。对此我国应该针对高山无线台站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其主要内容是结合当前的卫星信号覆盖系统和全国应急信号覆盖系统的建设,适当增加一部分中小型功率智能发射台站,利用当前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先进广播电视信号发射设备使没有信号覆盖的盲区得到信号的有效覆盖,使我国城乡所有地区的人们都可以使用我国自主发射的无线电波。
(二)对全国广播电视应急系统的策划与建立
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起到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例如从我国2010年青海突然发生的大地震对人们的影响中可以看到,广播电视系统进行重建的过程十分艰难,同时也可以看出突发事件或是自然灾害对我国的广播电视系统存在很大的威胁性、毁灭性和不确定性,却也从侧面反映出广播电视系统对人们的实用性、重要性、便捷性和经济性。因此,针对我国这种自然灾害多发的国情及现状,建议大力整治和重新规划全国广播电视应急系统,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的需求,并且做好地方信息的有效发送。
四、总结
浅论广播电视数字发射覆盖技术 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数字电视;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49.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6-0000-01
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速度较快,而且各现代化的技术实现了有效的结合,从而使信息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得到实现,这更加快了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脚步,其已发展成为双向通信广播模式的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城镇用户已基本趋向于饱和状态,这就需要向农村用户进行拓展,但农村地域辽阔,有线覆盖无论投资还是技术都具有不现实性,所以利用数字无线广播电视的传输覆盖方式已成为当前广播电视覆盖的新途径。数字电视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其利用无线进行传输,提高了频道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收视的节目数量,而且有诸多增值业务,使用户对电视的需求已不仅仅存在的看电视的需求,而是向用电视的需求转换。
一、数字电视
(一)数字电视的含义。数字电视是充分的利用数字化技术,使节目的采集、编辑、制作、播出、传输和接收等全过程中运用数字进行压缩编码,从而转化而成,可以说是经过全方位的改善和提升的电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使具更好的图像和语音效果,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充分的发挥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并在数字电视无线发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数字电视的优势。第一,传送容量大。由于数字电视充分的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所以传统模拟电视信号下传输一套节目所需要的带宽,在数字技术下,可以实现发送8套数字电视节目,所以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其传送容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第二,画面更为清晰。无线发射技术由于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所以数字电视信号在发射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少,这样有效的确保所呈现出来的电视节目具有较高的清晰度;第三,便携式的接收。目前数字电视技术已在手机电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使移动电视信号的接收更加完善,质量更有所保证。第四,可与计算机相连接。由于数字电视的实现其主要技术基础即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所以当数字电视与计算机进行连接时,不仅可实现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升级和更新的需坟,而且还可以对数字电视的整体性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三)数字电视应用范围。目前数字电视不仅具有基本业务,而且还具有扩展业务,即增值业务。由于一部数字发射机可以发射8套电视节目,所以可以满足不同客户对电视节目的观看需求,同时还要相应的广播节目,而且还有增值业力,即可以实现加密、点播和应急广播等多方面的使用需求。
二、数字电视发射技术的优点
(一)可靠性。数字电视系统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只有硬件和软件都具有足够的可靠性,才能有效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确保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的运行。
(二)先进性。只有先进的技术才能将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变成现实,所以数字电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共同作用下,使系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而且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和应用,在技术上已相当成熟,所以有效的降低了数字电视系统的风险性,确保其系统能够稳定、顺利的发展。
(三)开放性。系统尽量采用已有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及行业规范。实现设备可以无缝地接入系统中来,保证系统可以扩充,功能也可以扩充。
(四)安全性。广播电视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其是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根本,这样就需要建立一个专用的网络和完善的系统访问权限机制,同时还要有备份和恢复机制,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无关人员的无意或是有意的破坏行为,有效的保护了数字电视系统的安全。
(五)实用性。地面数字电视多频网力求做到简单、功能实用。目前,频率资源紧缺以及用户的多元化,用低成本、低停播率、稳定可靠的优质数字信号覆盖,实现数字广播电视的固定接收和移动接收,充分体现广播电视的公益性,同时挖掘广播电视的潜在受众,是广播电视运营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三、数字电视的技术分析
(一)ATSC技术分析。ATSC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标准在于经由层面的组成与层级的清晰度构成。第一层,也可以说成是定像层,主要是通过确定图像的形式;第二层,整体的图像压缩层是采用了MPEG的模式进行压缩标准的;最后一层是经由传输层确定数据传输后调制而成的,由最高的两层所确定的数据经由数字电视传输网络进行技术运行配置。
(二)DVB技术分析。欧洲的DVB技术主要是经由卫星、数字电视、地面等进行交换传输形成的。其除能够接收、传送视频、音频等文件信号外,还能够接收、传送TRD等节目,或是字幕、图标、图像等信息。有些DVB业务的传送条件是受到限制的,其如果想通过接收使用工RD就必须支付其相应的基本费用。这样,就使得DVB业务的开展与完善既有弊端又有积极的一面。
(三)ISDB技术分析。近年来日本的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正在不断的逼近美国与欧洲。其主体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正在利用网络逐步的趋近于无线技术,不仅在数字电视传输方面具有新的起点,移动业务例如新一代的3G乃至4G业务都是超强的,整体的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局域网已开始领导市场。
(四)DMB-T的技术优势。我国的DMB-T网络技术具有超标准的比较能够较好的调整与完善我国的数字电视的接受与传导。采用以FJL项为主要技术的同时,整个数字电视传输网络领域正在逐步的转变为多载波技术。为了能够在多径时拖延其信号的扩散避免乱码的干扰,DVB采用循环前缀填充的OFDM保护间隔的措施。DMB-T则发明基于PN序列扩频技术的高保护同步传输技术,并用其填充OFDM保护间隔,使数字电视传输的整体利用效率提高10%,并有20dB以上同步保护增益。
四、结束语
当前为了更好的使数字广播电视实现良好的固定和移动接收,则需要确保优质信号的覆盖,这就需要信号在覆盖上具有好的经济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广播电视的公益性得以充分的体现出来,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向产业化和经济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军.数字电视常见故障及检修[J].青年记者,2011(32).
[2]雷晓平.浅谈数字电视的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12(02).
针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相关研究 篇4
关键词: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技术,管理,展望
从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提出到现在,各个地区的广电部门都贯彻落实这一工作,不同部门不同行政区划之间密切配合,广大人民群众也大力支持这一工作,配合这一工程落实工作的展开。从根本上说该工程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所有的人民群众,尤其是那些偏远地区的百姓接收到电视和广播信号。在这一工程施工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其中主要是技术上和管理上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关于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具体内容。
1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是现代广播电视工程的重要部分,广播电视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方式就是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也是一项政治工程,会将国家的利民声音传递给广大的人们群众,即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听到广播,看到电视节目的文化工程,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也是执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的责任[3]。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重要性,还可以是以国家政府为主导,带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构建一个覆盖社会的公共体系。要想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就要加强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工作,对公共的文化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立健全文化的公共网络设施,对文化的公共建设资金,以及文化公共建设的人才和技术进行完善,构建出评估机制,进而推动文化公共设施与社会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逐渐增加文化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与文化素质,同时还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4]。
2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依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覆盖建设的工作。例如,在人口居住比较集中,也就是人口比较多的区域,政府可以通过建设一个相对来说,小型一点的有线网络来提高当地居民收看节目的质量和收看节目的数量,进一步提高了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效率。如果在人口居住不太集中,人口的居住比较分散,也就是说人口数量比较少的区域,可以使用无线来发射信号,以便可以提高覆盖的范围,方便人民群众观看电视广播。使用小型的有线网络,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价格也比较合理。还有其他的技术措施,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的面积,那就是选择使用外力。这种方式的具体情况就是利用地势,来带动周边的广播电视的发展,降低造价的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1]。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管理措施,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情况的好坏,以及建设质量的好坏,造价的成本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管理措施。
首先是用个性化的管理来建设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个性化的管理就是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凸出人的主导地位,每个工程的建设都离不开人的力量,即便是建设用到的技术工具,也是人在制造和使用,所以在建设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时,在建设的管理上,应当加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工作。其次,使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来建设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是一个含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因此需要使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具体的方法就是合理的使用先进技术,进行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例如,在居民较为集中的区域,可以选择使用有线建设传输电信号,在居民较为分散的区域,可以选择使用集中安装电视来满足居民的需求,也可以使用无线的覆盖方式。最后,广播电视覆盖工程需要大家团结一致,政府的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最好管理的协调工作,因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工程,会受到各地的经济和地势差异的影响,所以要做好各有关部门以及各有关单位管理的协调工作[5]。
3 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技术的维护工作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技术维护工作的,能否高质量、安全、经济和不间断地发射与传播广播电视的节目,需要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技术的维护工作,因此,力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技术的维工作护,需要加大它的研究力度,制定详细的目标维护设计,确定维护设备的有关责任人,把控好设备维护的档案[2]。
现阶段,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技术维护工作的难度,为了适应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专业的技术维护人才,制定出较为规范化的发展机制,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人员多是由维修工程技术员、操作员以及系统设计员组成,可以看出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是一个应用型较强的工作。因为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工作有光维传输、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音频系统、视频系统、卫星传输等,所以需要初级的技术维护人员,也需要各个领域的高级技术维护人员。
因为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工作,是为了做好一个高质量、安全、经济和不间断的发射与传播广播电视的节目,所以在广播电视节目时,不允许出现重复播放的情况,如果出现播放事故,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的管理意识,并且要把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工作变成正规、科学的岗位,让工作人员在严格、规范的环境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6]。
4 结束语
根据上文针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有关描述,可以看出在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工作。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工作,是一个惠民的工作,它的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因此,要想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工作,要加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科学、规范地对其进行建设。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对广播电视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它的实施有助于我国文化公共设施的发展,也是我国长久以来,传播国家政策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孙英俊.谈县级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实施[J].科技创业家,2014,3:226.
[2]姜洪飞.浅谈县级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158.
[3]钱晓琼,陆建华,陈宏,等.无锡隧道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规划与实施[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2,1:113-116.
[4]沈虎威.关于“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2,12:13-14.
[5]范晓龙.新形势下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2,12:178.
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管理办法 篇5
【发布文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45号 【发布日期】2004-11-15 【生效日期】2004-12-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管理办法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45号)
《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管理办法》经2004年11月2日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12月15日起施行。?? ???
局长:徐光春
二○○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的正常进行,维护广播电视播出秩序,加强对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业务的管理,根据《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 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以下简称无线传输覆盖网)包括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差转台、收转台(站)、微波站、节目传送台(站)、广播电视卫星、卫星地球站、监测台(站)等部分。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业务是指利用无线传输覆盖网传送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活动。?
第三条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全国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的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的发展需要,负责组织制定全国无线传输覆盖网规划,审批广播电视节目无线传输覆盖业务,指配广播电视专用频段的频率(以下称广播电视频率),并对全国无线传输覆盖网进行管理。?
地方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无线传输覆盖网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无线传输覆盖网由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建,并应确保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的安全和质量。?
第五条 无线传输覆盖网的工程选址、设计、施工、安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并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工程建设和使用的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规定。?
第六条 国家对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业务、使用广播电视频率、购买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以及迁建无线广播电视设施实行许可制度。?
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期限办理有关许可事项。?
许可证由广电总局统一印制,严禁伪造、翻印、涂改、出租、转让。?
第七条 国家严禁在无线传输覆盖网中传送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禁止的内容。??
第二章 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业务?
第八条 利用地面无线、微波、卫星等方式从事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业务的,须按本办法规定领取《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
许可证有效期为四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开展业务的,应于届满前六个月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手续。?
第九条 下列机构可以申请《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
(一)经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
(二)经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广播电视影视集团(总台)及所属机构;?
(三)具有无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能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机构。?
第十条 申请《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符合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的总体规划和业务要求;?
(三)具有必要的设计文件或技术评估报告和基本建设资金、稳定的经费保障;?
(四)有必要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安全可靠;?
(五)如申请地面无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还应符合地面广播电视覆盖网的技术规划要求;?
(六)传输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来源合法。?
第十一条 申请《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的,应当提供以下文件:
(一)申办机构的基本情况、法人资格复印件;?
(二)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申请表;?
(三)拟采用的传输覆盖方式、范围、服务区域和节目内容;?
(四)技术方案和技术安全保障机制; ?
(五)资金保障及来源;?
(六)合法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来源、传输方式、传输范围的证明;?
(七)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开展业务的文件。?
申请经营国内广播电视节目卫星传送业务的,还应提供下列文件:?
(一)合法广播电视节目来源、传输方式、传输范围的证明;?
(二)确保广播电视传输安全的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 ?
(三)卫星的轨道位置、转发器编号、极化方式、符号率、频率以及入网测试情况;?
(四)安全播出、运行维护制度;?
(五)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情况;?
(六)经费保障情况、工作环境情况。?
第十二条 下列业务,由申请单位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逐级审核后,报广电总局审批,领取《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
(一)中、短波广播;?
(二)调频、电视广播(使用发射机标称功率50瓦(不含)以上发射设备);?
(三)调频同步广播;?
(四)地面数字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
(五)多工广播;?
(六)利用微波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且覆盖区域涉及两个(含)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的。?
第十三条 广电总局委托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以下业务,申请单位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逐级审核后,报请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领取《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
(一)申请利用微波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且覆盖区域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
(二)使用小功率调频、电视发射设备(发射机标称功率50瓦(含)以下)进行广播的。
第十四条 开展广播电视节目卫星传输业务的,应当向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后,报广电总局审批,领取《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
第十五条 为保证广播电视传输安全,广电总局指定国有广播电视机构根据广播电视卫星传输覆盖的总体规划,统一代理用于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卫星转发器租用或使用事宜。任何未取得《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的单位不得擅自租用或使用卫星转发器传输广播电视节目。?
第十六条 为保证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安全,广电总局可以要求更换或关闭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卫星转发器。?
第十七条 《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应当包含实施传输覆盖业务的方式、主体、传输覆盖的节目内容、传输覆盖的范围、技术手段、工作频段等内容。持证单位应当按照许可证载明的事项从事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业务。??
第三章 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频率的使用?
第十八条 具有《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的单位,申请使用微波、卫星非广播电视频率等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向国家或者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频率使用手续。
第十九条 具有《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的单位,申请使用广播电视频率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应提供以下文件:?
(一)广播电视频率申请表;?
(二)申请使用的广播电视频率涉及修改和调整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的,提供技术评估报告和与相关部门或单位的协调文件;?
(三)相关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
第二十条 依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至五项取得《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业务许可证(无线)》的单位,如需申请使用广播电视频率,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逐级审核后,报广电总局审批,领取《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甲类)》。许可证有效期为四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开展业务的,应于届满前六个月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手续。?
第二十一条 依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项取得《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业务许可证(无线)》的单位,如需拟申请使用广播电视频率,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逐级审核后,报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领取《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乙类)》。
许可证有效期为四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开展业务的,应于届满前六个月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手续。?
第二十二条 获得《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如需设置无线电台,应向国家
或者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电台执照。??
第四章 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订购??
第二十三条 持有《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如需购买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应当向核发其《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的机关申领《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订购证明》(以下简称《订购证明》),并提交以下文件:?
(一)订购证明申请表;?
(二)《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复印件;?
(三)相关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核意见。?
第二十四条 无线传输覆盖网中使用的发射设备必须具有国家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和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证书。?
第二十五条 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订购证明》所载明的技术参数生产和销售发射设备,并在设备上加贴《订购证明》编号,同时将《订购证明》回执寄回核发《订购证明》的行政机关。订购证明作为企业生产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凭证存档备查。?
第二十六条 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安装完毕后,设置该发射设备的单位须在二十日内向核发其《订购证明》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相应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负责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发射设备方可投入正式运行。
第五章 无线广播电视设施的迁建和保护??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广播电视设施的义务。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所管辖的广播电视设施的保护工作,并采取措施,确保广播电视设施的安全。
第二十八条 因重大工程项目或当地人民政府认为需要搬迁无线广播电视设施的,城市规划行政部门在审批相关城市规划项目前,应事先征得广电总局同意。迁建广播电视设施,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国家有关规定;?
(二)满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
(三)满足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要求,避开各种干扰源;?
(四)周围环境符合国家有关环境电磁波防护标准;?
(五)确保广播电视设施的各项效能的要求。?
第二十九条 申请迁建无线广播电视设施的,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设置无线广播电视设施的批准文件和申请迁建的理由;?
(二)城市规划部门的意见;?
(三)当地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
(四)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评估报告。?
第三十条 申请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逐级审核后,报广电总局审批。?
第三十一条 迁建工作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广播电视设施迁建的单位承担。??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的,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4年12月15日起施行。广电总局《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暂行办法》(广发技字〔2001〕817号)同时废止。
挖掘电视媒体覆盖率的潜在价值 篇6
2007年11月16日由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CMMR)主办的“2007年度中国电视频道覆盖及收视状况调查结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据悉,2007 年7 月,美兰德开展了继1999 年以来的第9 次全国卫星电视频道覆盖及收视状况调查,11月调查结束,并随后在京召开了调研成果发布会。此次调查表明,我国数字电视异军突起,农村市场价值与电视传播价值全面凸显。
主持此次调查的专家组表示,在历年调查的基础上,本年度调查有了更大的改进和突破。一是调查对象更加全面。二是增加了观众的生活消费状况等调查内容。三是调查点及样本量不断增加。四是对城市有线电视公共网网络状况进行了普查,以便卫视对网络进行价值评估,从而提高入网的有效性和价值。
对卫视至关重要的覆盖率
众所周知,覆盖率作为衡量电视频道传播价值的“通用货币”,在推动和促进电视频道收视以及广告营销方面的关键作用已经被市场所证明,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广告传媒人士运用到日常的媒介分析计划工作中。
在我国卫星电视落地调查越来越深入准确的环境下,作为落地的主体——各个省级卫视频道,也理所当然地对此相当重视。
广西电视台广告中心主任凌红认为,电视台一般都用收视率来评估一个媒体的影响力,实际上,在收视率的背后,覆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凌红指出,广告主与广告公司主要关注两个指标:一是卫视频道在城市的覆盖水平;二是该频道所覆盖的人群是不是与其广告投放目标人群相一致。举例来说,一个“宝马”的广告主,它所关注的电视媒体必须覆盖到有消费力的大都市和中心城市,而一个普通的牙膏,它的广告主所关注的是电视媒体是不是广泛覆盖了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对于现在的省级卫视来说,随着大量的广告主开始关注大众传播,关注一个频道是否覆盖到二三线城市,电视频道的覆盖工作也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但是,凌红也提出了一个媒体覆盖的现实问题,那就是随着竞争的加剧,电视媒体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要花很大的成本来做频道覆盖。好一点的城市,一年要花几百万的覆盖费用,而一般的中等城市也要几十万,这是一笔相当大的费用。
关于这个问题,作为卫视覆盖专业执行机构,成都东银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王俭,在总结2007年的卫视覆盖情况中指出,2007 年,我国卫星电视覆盖在中心城市、重点地市落地经费呈现总体稳定、稳中有降的趋势,落地经费支付逐步趋于理性。同时,“覆盖长尾理论”得到共识,卫视频道已经开始关注覆盖结构的比例关系,其中,县级覆盖由于专业执行机构的强力参与,扼制了新一轮涨价。
同时,王俭对2008 年进行了展望,指出在明年,中心城市落地经费使用将趋于理性,优化落地城市结构、合理配置落地经费已成为许多卫视的共同选择。同时,地、市、县覆盖引入代理机制,将有效控制落地经费,提高落地效率。
最后,作为对卫视覆盖服务的专业执行公司,王俭还向与会者介绍了东银推出的“3+3”战略。即抓好基础覆盖(县级、企业台)、代理覆盖(地市、集合竞价)、特色覆盖(军队、宾馆)这三个实施业务。同时,培育外包级CRM系统、收视率提升系統、媒体日常评估系统这三个服务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东银除了为电视媒体的广告主客户提供日常服务外,还在提升收视率这一服务上,推出了手机群发节目推广系统,地面频道滚动字幕预告系统,这对有效提升电视媒体收视率是一个全新选择。
覆盖率:广告主媒体选择的第一要素
葵花药业广告媒介总监李玉荣表示, 医药企业自2005 年开始,在央视的广告投放就呈递减态势,卫视和省级频道的广告投放量逐年增加。知名医药企业采用点面结合传播策略的比重在增加,企业更加注重实效性广告。
在关于媒体覆盖对葵花媒体价值判断的影响上,李玉荣认为,葵花药业的媒体策略是点面结合型:卫视交叉覆盖,重点市场以优势省级频道与地市台补充。因此,媒体的覆盖率就成为在进行媒体选择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
对于覆盖率,葵花首先考虑覆盖全面性,即指媒体覆盖网络必须具备全国传播价值,单频道覆盖人口必须在3 亿以上才具备全国传播的基础。其次,还要考虑针对性,主要指媒体覆盖必须与产品受众群体及重点目标市场高度吻合。如针对高端产品,葵花药业更加关注高端市场,采用的是高端上扬型媒体传播策略,要求媒体强势覆盖具有高端消费特性的中心城市;而对于中低端产品,葵花药业着重关注中低端市场,会选择中低端下沉型媒体传播策略,要求媒体在二三线城市及县城乡镇要强势覆盖。
李玉荣最后指出,事实上,影响广告主媒体选择的因素不仅仅一项,还有其他诸多因素,如该媒体的收视率、媒体公信力、媒体稳定发展力、媒体受众与产品目标受众的吻合力、媒介的性价比等等。诸多因素对广告主来讲都会对策略有这样那样的影响,但是,覆盖却始终是第一要素。一句话:覆盖率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好的覆盖率却是万万不能的。
数据市场的隐忧:如何挖掘收视率背后的能量
对于葵花药业提出的不能完全看覆盖率一事,旅游卫视总编辑靳智伟作出了自己的解读,其认为,对于广告主来说,其所面对的市场是要购买、要消费的人群。而电视媒体就是要圈选受众,卖给广告主,这叫做转移支付,所以本质上来看,电视是在卖市场的能量。
这个能量是指一定人群的个人资料,包括受教育程度、地域特征、性格偏好度,个人财富(如纯收入、可支配收入、月消费水平等)等。能量又受到特定个体价值判断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是说,个人资料形成市场的偏好度,偏好度是受人的价值判断来支配的,这样才形成真正的市场。
而广告主经常看到的市场分析是:职业构成,年龄构成,教育程度,性别等。这样的分析实际上不能代表市场的能量,因为同为职业构成中的白领阶层,彼此之间的消费观念极有可能千差万别,完全不同。这种偏差度是由个人资料在价值判断的驱使之下进行的市场行为。
所以,虽然广告主有收视率、覆盖率等诸多媒体评估指标,但同时也存在收视率数字的误区。同样的广告费投入,同样的收视点,在不同城市可能效果会截然不同。
因此,就媒体覆盖来说来说,覆盖率高,收视率高,永远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也不能单纯来看数字,对哪些区域、哪些人群进行了有效覆盖,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对此,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国基教授也指出,覆盖是电视频道收视与广告创收的基础,如果覆盖率调查不解决,抽样范围不能扩大,收视率调查与广告投放过程中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 篇7
1 电视精密同步广播的技术原理以及工程发展现状
电视同频干扰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在分析的过程中, 需要结合信号资源的实际传输情况, 对信号接收环境进行观察, 做好资源整合与分析工作, 只有结合电视同频干扰对图像清晰度的影响, 了解叠加效应以及凸显情况, 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在对频率信号进行追加时, 应保证电视节目接收的质量, 有的用户反映, 在观看电视节目时, 经常会出现雪花或者百叶窗的情况, 在处理时, 相关技术人员一般采用的是降低信号偏差水准的方法, 但是还是无法彻底的消除运动鬼影现象, 技术人员需要采取同频台信号、场频校正处理的方法, 这可以有效的减少重影。结合信号作用环境, 观察作用效果, 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才能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由于传输过程中信号覆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在处理的过程中, 应结合信号作用的环境, 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下面笔者对电视精密覆盖信号的校准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以供参考。
2 电视精密同步广播覆盖技术及发展趋势
2.1 改进技术工程的内容
在传统的观念下, 技术人员主要是对服务器接收性能进行优化, 增加覆盖区域内发射机的公路, 这种方式可以增强整体信号, 消除系统传输中产生的损耗, 达到馈线效能增益的效果。在当前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形势下, 需要保证企业长期的经济效益, 做好电力维护, 避免出现过度损耗的问题。技术人员应严格控制内部细节, 还要对降低线损的价值进行客观的评价, 保证系统内部结构的稳固性。技术人员应有效的改善外部环境, 还要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 实现广播网络覆盖面积的扩大。
2.2 电磁波电线理论的应用策略
在对电视节目信号质量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 建筑行业的发展, 使得电波信号收到了遮挡, 影响了信号的正常发射, 相关人员需要做好天线模式的分量对换工作, 这样才能保证电视节目信号的质量。为了提高近地接收效果,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结构的优化, 利用动态定位分析方法, 对广播覆盖网络以及电视信号效果进行测验, 界定信号发射与接收的格式, 达到良好的回应效果。在实际分析的过程中, 还需要考虑波形以及接收媒介的呼应标准, 判断电磁波极化方向,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策略。由于在实际接收的过程中, 受到较多建筑的干扰, 所以信号场强值会缩小, 内部会出现极化效应, 这会造成损失, 影响了电磁波的传输。
实际进行广播信号覆盖过程中, 需要建立一定创新思路的基础格式, 同时结合实际接收的群体方式内容进行技术方案的总结, 保证关于传统水平极化方式的消除, 借助垂直极化波的发射创新手段进行接收效应的保障体系结构建设, 实现关于随后的调频天线在整个电视信号内容的转移。在整个应用拓展过程中, 具体结合移动通讯结构相对于天线的内部系统部件的规整格局分析。今后数字信号的普及使得具体质量标准得以具体维护, 因此必须结合无线数字校准模式进行极化标准的校正优化, 全面保证关于稳定的数字信号应用方案的实效价值意义。
3 电视精密同步广播专用设备与电视
发射机改造电视精密同步广播专用设备包括:GPS精密时频基准源和电视同步广播适配器。目前。电视发射机的主流制造商均能够提供相关设备的配套。GPS精密时频基准源内置人工智能溯源同步引擎.能够根据GPS接收模块实时解析UTC国际标准时间的秒脉冲 (1PPS) 信号对内置的智慧型高稳定度晶体振荡器模块进行驯服控制.实现高精度的溯源跟踪和训练同步。当GPS系统因受到人为加扰或其他因素而中断溯源时.双槽恒温型高稳定度晶体振荡器.在人工智能溯源同步引擎的测控伺服下, 可以高精度地保持 (holdover) 输出时间与频率的准确度, 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溯源修正历史记录。预测高稳定度晶体振荡器的老化漂移趋势.并自动补偿未来的老化漂移误差。经过溯源同步的10 MHz频率基准精度优于5×10q2量级, 1PPS时间基准的准确度优于士20 ns.完全能够满足电视精密同步广播对定时精度和频率准确度的要求。电视精密同步广播图像信号的时统同步是在电视同步广播适配器中完成的。通过不同路径传输至各同步发射台的图像节目信号。
在电视同步广播适配器中, 还可以进行同定延时调整设定.以满足不等功率发射台间等场强区偏置情况下的时延均衡修正。发射机改造主要涉及提高电视激励器相位噪声指标。普通的模拟电视广播对相位噪声指标并不敏感, 所以也没有对发射机的相位噪声提出特别要求。发射机的相位噪声却直接影响着电视精密同步广播等场强交叠覆盖区中同步驻波的相位稳定。也就直接决定着等场强交叠覆盖区的收视质量。发射机的相位噪声主要由本振的相位噪声决定。为此, 需要对发射机的本机振荡器进行改造。以提升相位噪声指标。
结束语
电视精密同步广播覆盖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技术, 其对电视广播行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本文这些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希望对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人员提供一定借鉴经验, 增强信号发射与接收的质量, 从而对图像质量进行合理的修复, 保证用户收看电视节目的质量, 满足用户对高清节目的要求。广播电视行业受到信息时代高新技术的冲击, 用户的数量有所减少, 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 技术人员必须保证电视信号的正常传输, 这样可以收到较高的社会回应价值, 从而保证广播电视行业在信息时代更好的发展。
摘要:当前社会,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对电视精密同步广播覆盖技术工程进行了介绍, 很多市民反映电视信号接收不强, 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存在较多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 可能是由于有线电视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对电视精密同步广播的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 还对广播覆盖后电视节目收看效果进行了评价, 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视,精密同步,广播,覆盖,技术
参考文献
[1]郭南, 鲁方林, 薛文, 王振宇.电视精密同步广播覆盖技术的工程实践[J].电视技术, 2011 (2) .
[2]威武, 杨明, 李锦文.电视同步广播技术研究[J].广播电视信息, 2009 (3) .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 篇8
电视同频干扰的研究证明, 电视同频干扰对接收图像的损伤来自两个方面[1]:1) 同频台之间图像载波频差形成的差拍干扰, 即接收图像上的“百叶窗”滚动条纹干扰 (图1a) ;2) 同频台之间的图像内容相互叠加, 因图像信号的行/场频率与相位的不同步, 形成运动的“鬼影” (图1b) 。
人眼对“百叶窗”滚动条纹干扰最为敏感。通常情况下, “百叶窗”滚动条纹干扰的同频道射频保护率需要52 dB。通过控制同频台间的图像载频[2], 使同频发射台间图像载频的相对偏差Δfv≤0.1 Hz时, “百叶窗”干扰即可完全消除。但由于运动“鬼影”的存在, 此时的同频道射频保护率为22 dB。进一步同步同频台之间图像信号的行频与场频, 运动“鬼影”则静止下来, 变成“重影”。静止的“重影”相对于运动的“鬼影”而言, 其接收图像的质量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此时, 随着图像内容的差异和行/场相位的不同, 同频道射频保护率约为10~15 dB。民用电视接收天线的方向选择性能够得到8~16 dB的射频保护率增益。所以, 即使在ED/EU=0 dB的完全等场强交叠覆盖区域, 也能够提供良好的覆盖, 如图2所示。据此, 可以认为电视精密同步广播技术已具备构建模拟电视单频网的技术条件。
电视精密同步广播的核心技术[1]包括:1) 精密锁定各同步发射机的图像载频, 消除图像载频差拍形成的“百叶窗”条纹干扰;2) 精确同步各发射台节目图像的行/场频率, 使运动的“鬼影”静止下来变成“重影”。并且通过时统均衡控制, 让各发射台节目图像的行/场相位在完全等场强交叠覆盖区一致, 将接收的图像信号与干扰“鬼影”完全重合。
电视精密同步广播原理如图3所示, 同步发射机的图像载频和节目图像的时统均衡控制, 需要高精度时间与频率的同步。在工程实践中, 是通过GPS授时系统[3]的溯源获得10 MHz频率基准和1PPS (1 Pulse Per Second, 秒脉冲) 时间基准。
10 MHz频率基准和1PPS时间基准在电视同步信号序列发生器中, 合成出各发射台严格同步的电视复合同步信号。该电视复合同步信号再在时统同步机中重新构建节目视频信号的时基, 从而实现各同步发射台图像信号的时统同步。
电视发射机载频的锁定同步对于电视精密同步广播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 电视发射机激励器的图像中频和上变频本振必须具备外锁相同步功能。为保证等场强交叠覆盖区同步驻波的相位稳定, 电视发射机激励器的相位噪声指标必须满足单边带相位噪声Np, SSB≤-90 dBc/Hz@10 kHz offset。
2 工程技术方案及实现
荆州电视台建有DS-27荆州发射台, 发射机 (北广) 功率10 kW, 天线基础海拔37 m, 天线挂高170 m, 天线增益10 dBi。为解决荆州南部地区的无线电视覆盖, 拟在荆州以南80 km的黄山头设立同步发射台进行延伸覆盖。新建的黄山头同步发射台, 发射机 (吉兆) 功率5 kW, 天线基础海拔和挂高分别为265 m和70 m, 天线增益10 dBi。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关于加快实施电视精密同步广播》建议书 (第7-4-7号) [4]和广播科学研究院推荐的技术参数, 电视精密同步广播所需的射频同频保护率为10 dB (电视接收机天线端口电平的保护率) 。而实际的覆盖中, 在ED/EU=0 dB的完全等场强区, 计及接收天线的方向选择性 (F/B≈8~16 dB) 后, 能够获得LD/LU→10 dB的等效同频道射频保护率。因此, 电视精密同步广播的等场强交叠覆盖区能够提供有效覆盖。
频率规划软件LS Chirplus依据ITU-R P.370 delta H模型进行覆盖分析, 接收场强的门限取58 dBμV/m, 接收天线高度按4 m计算, 并计及接收天线的方向性。计算的结果显示, 电视精密同步广播的覆盖预期非常理想 (图4) 。
如采用传统的技术扩展覆盖, 则必须启用新的频道资源或提高发射天线高度和发射功率。目前, 根本就没有新的频道资源可供启用。而提高发射天线高度和发射功率, 将会严重地扩大同频干扰的范围。就一般情况而言, 同频干扰的距离约为有效覆盖距离的6倍。由此可见, 天线拔高和发射机扩功都将极大地增加频率协调的难度, 甚至根本不允许。而电视精密同步广播则既不需要启用新的频道资源, 也没有将同频干扰的范围随覆盖距离的增加而放大6倍的弊端。按照目前的频率协调规则, 对当前台的覆盖进行同步广播扩展延伸, 其覆盖距离的增加与同频干扰范围的扩大是等值变化的, 基本不用考虑再进行新的频率规划协调。
荆州同步覆盖网的节目信号传输可以基于目前的模拟光纤传输、SDH网络、数字微波链路等平台, 没有特别要求。当然, 也可以通过卫星、MMDS等其他链路进行传输。
3 电视精密同步广播专用设备与电视发射机改造
电视精密同步广播专用设备包括:GPS精密时频基准源和电视同步广播适配器。目前, 电视发射机的主流制造商均能够提供相关设备的配套[5]。
GPS精密时频基准源内置人工智能溯源同步引擎, 能够根据GPS接收模块实时解析UTC国际标准时间的秒脉冲 (1PPS) 信号对内置的智慧型高稳定度晶体振荡器模块进行驯服控制, 实现高精度的溯源跟踪和训练同步 (precision tracking/discipline) , 如图6所示。当GPS系统因受到人为加扰或其他因素而中断溯源时, 双槽恒温型高稳定度晶体振荡器, 在人工智能溯源同步引擎的测控伺服下, 可以高精度地保持 (holdover) 输出时间与频率的准确度, 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溯源修正历史记录, 预测高稳定度晶体振荡器的老化漂移趋势, 并自动补偿未来的老化漂移误差。经过溯源同步的10 MHz频率基准精度优于5×10-12量级, 1PPS时间基准的准确度优于±20 ns, 完全能够满足电视精密同步广播对定时精度和频率准确度的要求。
电视精密同步广播图像信号的时统同步是在电视同步广播适配器中完成的。通过不同路径传输至各同步发射台的图像节目信号, 经由电视同步广播适配器的数字化处理和存储, 将图像信号的帧相位和行相位与1PPS和10 MHz时钟进行严格的粘滞同步, 从而实现各同步发射台之间图像节目信号的时统同步, 如图7所示。
在电视同步广播适配器中, 还可以进行固定延时调整设定, 以满足不等功率发射台间等场强区偏置情况下的时延均衡修正。
发射机改造主要涉及提高电视激励器相位噪声指标。普通的模拟电视广播对相位噪声指标并不敏感, 所以也没有对发射机的相位噪声提出特别要求, 一般在-70 dBc/Hz@10 kHz offset量级。但是, 发射机的相位噪声却直接影响着电视精密同步广播等场强交叠覆盖区中同步驻波的相位稳定, 也就直接决定着等场强交叠覆盖区的收视质量。发射机的相位噪声主要由本振的相位噪声决定。为此, 需要对发射机的本机振荡器进行改造, 以提升相位噪声指标。通过对本振VCO进行防震悬浮处理, 能够有效降低风机振动产生的影响。同时, 辅以改变本振锁相环的时间参数, 可以将相位噪声指标改善为-90 dBc/Hz@10 kHz offset量级。
4 覆盖效果现场测试
本次覆盖测试使用天津德力DS1283B电视场强仪配900E型对数周期标准天线进行场强收测。接收电视图像的主观评价使用康佳LC-TM2011S电视机, 使用001型定向电视天线 (F/B→8 dB) 进行接收。
测试的重点是等场强交叠覆盖区的收视主观评价。根据场强预测, 收测地点选择在ΔE≤1 dB的预测等场强区 (图8中“葫芦”形的腰部) 。收测结果如表1所示。
5 小结
荆州电视台基于电视精密同步广播技术构建了我国第一个模拟电视单频网, 为城市地区延伸无线电视覆盖, 进行了重要的探索性实践, 并取得了理想的覆盖效果。未来, 将电视精密同步广播技术用于中央台节目或省台节目, 在一个地区、省际范围或更大区域的覆盖, 以单频组网来释放现已占用的频道资源, 这将为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带来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要:荆州电视台为扩展延伸目前DS-27的覆盖区域, 基于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的《电视精密同步广播技术白皮书》和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7-4-7号《关于加快实施电视精密同步广播》的建议书,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电视精密同步广播覆盖网工程。工程实践证明, 电视精密同步广播技术是解决同频干扰, 实现电视广播高效联网覆盖的全新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电视精密同步广播的技术原理、工程实施方案, 以及覆盖效果的实测。
关键词:电视同步,无线覆盖,同步广播
参考文献
[1]戚武, 杨明, 李锦文, 等.电视同步广播技术研究[J].广播电视信息, 2009 (3) :136-140.
[2]叶为文, 洪雷, 姜纪祥, 等.用精密偏置技术抑制多个电视台的同频干扰[J].电视技术, 2002, 26 (5) :83-85.
[3]陈孟元, 凌有铸, 王冠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互备的广播电视授时单元[J].电视技术, 2010, 34 (6) :60-63.
[4]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加快实施电视精密同步广播的建议[EB/OL].[2010-04-05].http://www.gt-tek.com/7-4-7.html.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 篇9
1 加强无线覆盖的综合防雷工作1.1防雷工作的必要性
1) 由于广播电视不同于其他无线电发射的频带, 广播电视所占有是高频视距直线传播的频带, 这种频带较一般的频带较宽。因此, 为了使无线覆盖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确保无线覆盖区域广播电视的收视效果, 同时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要求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必须到达每一个村庄的精神, 即全力推进无线覆盖“村村通”工程, 因此必须做好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的防雷工作。2) 根据我国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区域的实际状况来看, 广播电视的无线发射一般位于所在地的高点位置, 有一些如高海拔站台、无线基站等发射基地, 这些位置多暴露在没有任何防护的室外, 再加上所处位置较高, 就很容易受到雷电的威胁。这就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来尽量杜绝受到雷击危害的产生。如果不采取一定的应对政策, 一旦受到雷电危害, 就必然会对无线通信系统造成难以预料的瘫痪, 在一定程度上给经济造成很大的损失。3) 尽管广播电视无线覆盖越来越广泛, 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的越来越先进, 但是, 依然会有一些部门会肆意的增添频道, 造成通信频率改变, 这样就会使原有的无线覆盖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样原本能够抵御雷电电磁脉冲的设备就很容易被入侵, 使原本已经暴露在外的电线电缆更难以抵御雷击, 仅仅依靠装置避雷针已经远远难以防止雷击危害的发生。因此, 一套严谨系统的防雷保护措施亟待出现。
2 做好无线覆盖防雷工作的措施
由于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 如果不加以重视严重的的情况下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难以预估的危害, 因此, 对无线覆盖工作来说, 要严格的做好设计工作中的防雷工作。这就要求从根抓, 从小做, 多方面全方位的考虑, 要对防雷的设备谨慎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安装, 对设备的接地工作要慎重, 必须的做到系统接地, 这就要求连线必须坚固、地网必须可靠、同时, 泄流一定要畅通, 形成一个完整的接地网, 提高整体的防雷效力。
1) 避雷针、避雷带网等传统避雷设备的使用。抵御雷电攻击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我们经常所说所见的避雷针等最常态的避雷设备, 在避雷针等安装过程中要做到把握好避雷针和天线之间的一个位置距离, 一般情况下, 通信天线一般装在避雷针外线的1.5个波长外, 是避雷针在和天线所处的位置中居于主体地位。此外, 应选取35°~40°作为避雷针的保护角, 这样就能保证整个无线覆盖区域达到防雷效果;尽量保证避雷地线的电阻小于5Ω, 这是避雷地线的最佳直流通路的电阻环境, 也可以在10Ω~50Ω以内, 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有些基站, 如高海拔站台, 还可以在房顶安装防直接雷避雷针, 这种避雷针是经过技术优化后的, 它主要是将感性阻抗链和间隙箍位结合, 使这两者相互影响做到降低延迟辐射, 这样不仅可以弥补了传统避雷针的弊端, 还能使电流的辐射降到20%以下, 这样就能更好的防雷。2) 做好无线覆盖防雷的接地工作, 建立接地网。一套完整的防雷系统首先要做到的是必须有一个接地网, 接地网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建立, 即要做到小于10Ω的避雷针接地电阻, 不大于4Ω的设备地网电阻, 小于1Ω的通信机房地阻, 这些都是做到防雷接地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设备本身接地的要求第一, 就是机房内的设备, 即一些电位连接, 如保护地、工作地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设备机箱的外壳, 这些最基本的接地要求是为了尽量减少二次雷击的破坏。第二, 对有金属保护层的同轴电缆馈线, 这就要在上部、下部还有机房走线入口处接地, 机房入口接地的接地线应该与地网的出线连通。当一些发射铁塔的高度高于60m时, 就应该在塔中间位置增加一处接地。安装避雷针是也应该注意接地问题, 这就要求避雷器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0Ω, 不然防雷效果就达不到, 通信天线的安装就要保持天线支撑杆要与铁塔可靠连接, 这时的电阻为零, 应从铁塔内部垂下, 并用钢丝和铁塔隔离。在我们进行接地工作时, 我们一定要将预防雷电的二次破坏作为重中之重, 不能将避雷接地线、信号线等混合起来, 否则将造成所有相关联的设备都遭到损坏, 甚至更为危险的后果。3) 做好发射信号线的防护工作。雷电的破坏首先表现在干绕信号的发射质量, 信号线是雷击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 因此, 必须加强信号线的防护。最直接的方法是在信号线上安装避雷针, 同样也可以将所有的信号线都给屏蔽, 不与外界接触, 还可以将信号线藏匿于不导电的金属管内。
防雷措施除了以上所说的以外, 我们还可以采取将光缆等架空, 使用室内功率交流参数柜等方法来做到防雷工作, 但是, 在所有的措施中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做好无线覆盖接地工作, 形成安全有效的接地网, 做好防雷工作的第一步。
3 总结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 同时也是一种快速变化的电磁场, 它的危害不仅仅是对通信设备, 也可能威胁到人身安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防雷工作。虽然, 我们对防雷的研究和探索还不是很深入, 但是, 我们不能单单的依靠避雷设备, 更应该提高警惕, 把最基本的线路保护等工作做到实处, 从细节入手, 着眼于大局, 定期的检查设备, 进行技术测量和检测, 将可能会有的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这样就能防患于未然, 即使在雷电到来的情况下也不至于束手无策。此外, 在不同的地区, 如平原、山区等, 要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无线覆盖防雷工作的力度, 无线发射不同于一般的发射, 这样就能保证发射的质量以及整个通信系统的畅通, 给人们的生活不仅带来娱乐, 更是安全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蔡瑞琦, 姜晶辉.高海拔站台的综合防雷[J].中国有线电视, 2010.
[2]张黎晨, 杜柚壁, 王芬琴, 张黎辉, 师来群.定西市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改造工程[J].广播电视技术, 2011.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 篇10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增速,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地面交通和地下隧道建设不断壮大, 这为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带来了新任务和新挑战。无锡市现有7条隧道, 其中惠山、青祁、金城和太湖大道四条隧道由于距离较长, 车流量较多, 是无锡城市内的重要交通枢纽, 迫切需要覆盖无线广播电视信号。实现隧道中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 是隧道建设配套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象征。
无锡惠山、青祈和金城三条隧道在2009年前已覆盖了调频信号, 但由于其采用的方法是:空收FM信号→解调成音频信号→重新调制→功率放大, 然后通过漏缆辐射的方式, 实现调频广播的覆盖。这种方式导致车辆在进、出隧道口的一段距离上, 由于同时接收到漏缆辐射和二茅峰发射的两路FM信号。因两路信号没有同步, 产生干扰, 导致FM广播接收效果较差。再加原广播电视覆盖系统未进行优化, 所选漏缆在FM频段的耦合损耗较大, 最终导致隧道内FM信号覆盖不佳, 从而决定了车辆在隧道行驶过程中FM节目接收效果较差。
本次实施太湖大道隧道FM、CTTB和CMMB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工程, 同时对惠山、青祈和金城三条隧道内原有FM信号覆盖系统进行改造, 并增加CTTB和CMMB信号覆盖。
1 系统方案
1.1 信号覆盖方式
隧道内FM (88MHz~108MHz) 信号的覆盖可采用定向天线覆盖和泄漏电缆覆盖[1]两种方式。采用定向天线覆盖的隧道距离通常应小于500m, 在信号传输路径上不应存在遮挡和衰落;采用泄漏电缆方式, 能较好地减小阴影和遮挡, 且传输频带宽, 有利于地面数字电视 (CTTB)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 (CMMB) 等业务的开展。太湖隧道中为确保FM、CTTB和CMMB覆盖信号的共缆传输, 我们选用了安德鲁RCT7-LTC-4A-RNA (1-5/8”) 泄漏电缆进行隧道覆盖。
1.2 信号传输方式
隧道中覆盖信号传输方式是借鉴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络 (HFC) 结构, 将地面空收的FM、CTTB和CMMB信号经过接收处理后混合输入至光发射机, 通过光纤传输到隧道中不同位置的远端直放站机房, 再由光接收机接收后分配给FM、CTTB和CMMB直放站。这种方式与单台FM、CTTB和CMMB光纤近端机各自带对应的光纤远端直放站相比, 简化了网络结构, 大大减少了光纤芯数和设备的使用数量;同时采用主、备路光纤传输网络结构, 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1.3 系统结构
隧道内信号覆盖包括近端信号源的接收、传输和远端直放站机房信号的覆盖, 如图1所示。远端机房内信号传输和覆盖如图2所示。
覆盖的信号源是在隧道机房外的开阔区, 分别采用高增益定向天线接收FM、CTTB和CMMB信号, 接收到的信号分别送入FM选频接收单元[2]、CTTB和CMMB小信号接收单元, 三个单元输出信号混合后输出至光发射机, 再通过光纤传输至隧道内的各个远端机房, 由光接收机把光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 经过分配后输入至FM、CTTB和CMMB三个直放站远端机, 经直放站功率放大器后输入到POI合路器, 合路器输出给泄漏电缆, 并进行隧道内信号的覆盖。
2 覆盖计算
2.1 信号场强要求
隧道中FM广播接收以车载收音机为主, CTTB、CMMB的接收终端以手持终端、GPS导航设备和CMMB手机为主, 为保证在隧道内广播电视节目的良好接收, FM、CTTB和CMMB覆盖场强分别为46d BμV/m[3]、40d BμV/0d Bd和38d BμV/0d Bd。
2.2 覆盖距离计算[4]
隧道中广播电视信号无线覆盖的传输损耗主要为分布系统损耗、漏缆损耗和附加损耗等。其中:1) 分布系统损耗, 包括POI合路器插损、功分器损耗以及连接跳线损耗等;2) 漏缆系统损耗, 包括传输损耗和耦合损耗;3) 附加损耗, 包括隧道因子、车体损耗、人体损耗等。
隧道覆盖中需要的直放站功率与覆盖场强和泄漏电缆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 太湖隧道中选用的安德鲁RCT7-LTC-4A-RNA (1-5/8”) 泄漏电缆的耦合损耗和传输损耗参数见表1。
太湖大道隧道泄漏电缆铺设简图, 如图3所示。
根据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场强、泄漏电缆传输损耗、耦合损耗以及隧道长度等技术参数, 即可计算得到每台直放站可覆盖的最大距离, 见表2。由于太湖大道隧道中共有4个机房, 安装有4套直放站, 每台直放站覆盖的最大距离为相邻机房距离的一半距离。从表2的计算结果可知, 当每台直放站均按照额定功率工作时, 太湖隧道内广播电视信号应能实现良好覆盖。
3 覆盖测试
为掌握惠山、青祈、金城和太湖大道四条隧道内的无线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情况, 我们采用车载调频天线、车载电视天线和PRK-4C场强仪等设备, 利用自主研发的“隧道覆盖测试”软件, 并结合相应终端的实际接收效果, 完成这四条隧道的覆盖测试工作。
以下我们选取太湖隧道的北侧的测试情况, 分析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状况。在太湖隧道北侧, 调频广播 (98.7MHz) 、移动电视 (CTTB) 以及移动多媒体广播 (CMMB) 的场强分布曲线图分别如图4、图5和图6所示, 其中红色表示节目正常接收需要的门限值;蓝色表示测试信号的场强实际分布情况。在整个测试过程中, 分别利用车载收音机、地面数字电视手持终端和CMMB手机终端连续收听收看节目, 除FM广播在隧道中部分区域接收不佳外, 移动电视和CMMB在整个隧道中接收均良好。从图5、6可以看出, 整条隧道出现四个峰值, 而这四个点正是隧道内直放站输出信号的馈入点。
4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项目实施中, 主要遇到以下问题:
1.在覆盖测试中发现, FM广播在太湖隧道1500m至2500m覆盖较差区域对相应位置的直放站进行了检查, 故障排除后, 整个隧道内FM广播覆盖良好。
2.工程实施过程中, 发现太湖隧道南侧调频广播无法接收, 底噪电平均在40d BμV~50d BμV以上, 后经排查发现是隧道内LED照明灯引起的缘故。LED灯在断电与通电后, 隧道内FM信号覆盖情况如图7所示, 可以看出在LED通电后, 有用信号电平全被噪声淹没, 对广播VHF频段的信号产生了严重干扰, 导致调频收音机也无法正常收听节目。因此在未来的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应预先对隧道进行EMC测试, 并建议实施方选用绿色照明设备。
3.在金城隧道中, CMMB覆盖场强较大, 但是CMMB终端无法正常接收。经查是由于采用方向性较差的接收天线, 同时接收了雪浪、二茅峰发射的信号, 且两处信号存在较大的延时, 从而形成干扰。因此应选择有反射网的定向天线, 提高信号源的选择性能。
4.隧道覆盖中空收信号源的接收点应选择尽量远离隧道入口或出口, 避免隧道中的信号泄露到信号引入端, 从而引起信号的回串, 导致自激。
5 总结与展望
本文针对无锡现有的四条主干隧道, 提出了隧道内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方案。整个方案利用调频信号选频接收的原理, 结合现有HFC信号传输的优势, 并采用双路由光纤备份传输的方式, 最终通过直放站和漏缆, 实现了整个隧道内的信号覆盖。
另外, 本次工程中应急广播部分未加以实施, 但在技术方案中已考虑了隧道应急广播功能, 如图1左下角框图所示;方案中应急广播采用了具有IP网络控制的射频切换器, 这样可实现应急广播在各条隧道中的同播、选播;应急广播信号调制到相应隧道的各个FM频点上, 这样无论驾驶员收听那个频率的节目, 均可及时收听到隧道应急广播信息。
参考文献
[1]陈文宜, 彭永平, 刘成.调频广播信号公路隧道补点覆盖技术探讨[J].传输与覆盖, 2009, 23 (9) :82-84.
[2]谢立进.利用公安模拟350M直放站技术平台实现广播隧道覆盖[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0 (4) :115-117.
[3]GB/T14431-1993, 无线电业务要求的信号干扰保护比和最小可用场强[S].1993.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 篇11
摘要为解决农村地区人民收看电视难的问题,重庆市正在建立国标数字电视无线覆盖试点。通过建立的发射系统测试各种工作模式,对比系统在不同传输模式下的传输效率和覆盖效果,同时利用该平台对终端的接收性能作对比测试。本文分析了系统构成、原理以及覆盖测试结果。实测表明,本系统方案不仅能够节省系统成本,而且能够保证数字电视的覆盖效果,特别适合于我国农村地区数字电视的无线覆盖工程。
关键词发射机;数字电视;工作模式;场强
中图分类号TN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2-0020-02
为解决农村地区人民收看电视难的问题,重庆市率先在武隆、荣昌建立国标数字电视无线覆盖试点,主要测试地面数字发射设备是否适合我市覆盖要求;通过建立的发射系统测试各种工作模式,对比系统在不同传输模式下的传输效率和覆盖效果,同时利用该平台对终端的接收性能作对比测试;目的为整个重庆市的整个地面电视无线覆盖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荣昌电视台有幸作为实验试点之一,全程参与了荣昌县国标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的建设工作,并配合相关技术部门、设备提供厂家一起完成了覆盖效果的测试工作。根据规划,整个重庆市数字电视无线覆盖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GB20600-2006,该标准是我国创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DTMB),也是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的理想方案。荣昌系统计划利用五个电视频道,传输35套电视节目和10套以上广播节目,实现了荣昌县农村大部分地区数字电视的无线覆盖。
荣昌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地貌呈浅丘带状地形,东西走向。县城内有线电视发展良好,本系统主要解决农村地区覆盖问题。荣昌县凉平和厂益民发射点规划覆盖如图1所示(图中■处)。
根据地理位置关系,本系统在该县所辖的东南部和西北部各建一个发射站,地点选为益民厂和凉坪,以实现对西发射站的西南部180°,半径20公里范围,东北部半径8公里范围和东发射站的北部偏西180°,半径15公里范围内85%以上地区广播电视节目地面数字电视信号的良好覆盖,信号场强在上述范围内不低于30dBμv。并通过发射天线的偏置设计,避免对本县以外地区广播电视信号的干扰,界外场强低于20dBμv。
本系统的前端信源系统设在荣昌县县电视台机房内,包括编码复用、加扰、调制、合成、光纤传输等几个部分。利用五个电视频道,采用国标地面数字电视技术,传输电视节目35套以上,广播节目10套以上,每套电视节目码率平均不低于2.35Mbps。前端信源系统如图2。
重庆市局前端系统将节目编码复用成IP流后,通过光纤IP网络传至荣昌县电视台机房,经IP复用器复用成5路TS码流,其中一路为本地节目留有复用接口,五路TS流信号经加扰、激励器调制、在射频上合成后再分配,进入光发射机,通过既有光纤传至益民厂、凉坪发射站,各发射站经光接收机接收后传至发射机,发射机进行选频并分别将每一个频道信号的功率放大到100W后发射。
1系统实现
根据系统设计方案,在荣昌县凉坪和益民厂共建两个发射主站,各使用五台单频道100W发射机,覆盖境内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并根据覆盖情况在适当地点建设两个光纤直放站进行补点发射,后期建设时在信号盲区再采小功率无线直放站进行小功率补点,以实现对全县境内的所有农村地区地面数字电视的良好覆盖。
1.1前端信源系统
前端信源系统共分两个机柜,第一个机柜装有IP复用器,本地节目编码器,加扰机,本机柜输出5路TS码流,送至激励器机柜。第二个机柜装有激励器,射频合成分配器,光发射机等。用户管理系统(SMS)可通过网线对节目进行加扰配置和用户管理信息的设置。
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前端信源系统必须提供高质量的信源和信道编码质量,重庆市局前端对节目的编码器的选择有一套严格的规定,要求信号压缩率高每套节目的平均码率小于2.35Mbps,保证信道利用率,同时要求编码效果好,达到标准清晰度节目要求,因此市局全端系统采用了高质量的编码系统。要得到高质量的信道质量,就必须采用高性能的激励器,在荣昌前端系统,采用了加拿大UBS全进口激励器,其射频信号的MER可达到38dB以上,合成分配器采用了微带合成分配设计,在整个分米波全频段内实现良好的合成分配,分配器预留了3个接口,为下一步直放站补点留出备份。光发射机根据光传输距离的远近调节输出电平,使两个机房内的光接收机输出电平一致达到设计的要求。
1.2发射系统
光接收机解调输出信号电平信号为0dBm,经频道选择器滤波放大后每个频道信号电平为0dBm,在本系统中,频道分配为DS-37, DS-39, DS-40, DS-44, DS-46;频道选择实现时,对隔频道信号采用直接频道滤波、放大调整的方法实现,对邻频信号在70MHz采用先下变频到中频70MHz,在70MHz上进行声表面滤波处理,上变回到发射频率,再进行电平调整处理,将电平调整到0dBm输出。频道选择器出来的单频道信号分别进入激励级功放,再进入100W功放单元,经双工和三工器输出至天馈系统。
发射系统设备由成都成广电视设备有限公司提供,共分三个机柜,机柜1由光接收机、频道选择器以及两个单频道100W发射机(含激励单元和100W功放单元)、控制系统、风冷系统、电源等部分组成;机柜2由三个单频道发射机(含激励单元和100W功放单元)、控制单元、风冷系统、电源等组成;双工器和三工器一起安装在机柜三内,显得美观大方。
发射系统的调试工作尤为重要,系统在出厂前先进行厂验,保证各项指标要能达到设计要求,在现场安装时要对光链路进行仔细的调试,光链路指标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体发射指标,首先要调节光发射机的输出电平,满足光接收机解调条件,再调节光发射机的调制度,使得光接收机输出的射频信号最优,使其输出MER达到最高,最后调节光接收机输出电平,满足选频器输入条件,同时保证MER不被恶化,接下来对每个单通道发射机的各个关键部件进行调整,使得整体输出的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在本系统的两个发射站的每个频道信号的带肩比都超过38dB(@±4.2MHz),MER均大于32dB。
本系统的多工器包括一个双工器和一个三工器,DS-40和DS-46进行双工,DS-37、DS-39和DS-44进行三工,合成后的两路射频信号通过两付天线发射出去。多工器采用星形结构方式。
1.3发射天线
采用两付天线对信号进行发射,采用六层偶极子筒型垂直极化天线。该天线设计功率容量3kw,频率带宽100MHz,可满足多工使用的要求。发射天线单元采用筒形结构,天线系统进行了适当的相位补偿优化,同时功率分配器采用多级切比雪夫变换以获得更好的宽带特性。该天线采用不锈钢制作,具有防腐力强、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其主要优点是结构简练轻巧、易于制作和运输,驻波比特性好,频率带宽较宽,可满足100MHz间隔范围内的多工器的要求。
六层筒形垂直极化天线系统 由6对筒形天线振子、3根分馈线、一只3:1功率分配器和一只λ/4调配线组成。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频率范围:470~800 MHz /指定电视频道中心频率±50MHz;2)功率容量:1.4KW;3)天线增益: 9.8dB;4)驻 波 比: S≤1.10;5)方 向 性:全向(220○弱向);6)极化方式:垂直;7)波束填充:>8﹪;8)系统重量: 100kg。
2地面数字电视覆盖测试
2.1国标工作模式的确定
由于本系统作为重庆地区的试点工程,主要承担测试任务,主要进行不同工作模式下面的对比测试,检验系统在不同传输模式下的传输效率;利用该系统进行不同接收终端的性能测试,为终端的采用提供参考。因此工作模式的选择主要参考广电总局推荐的七种工作模式。
根据市局的要求,重点测试工作参数C=1 16QAM 0.8 PN=595 720以及C=3780 16QAM 0.8 PN=420 720两种模式,并对比进行实验。由于37,40,44在一付天线,39,46在另一付天线上,为了对比同模式下不同天线,同一天线不同模式的覆盖效果,因此对37,44,46频道选用第5模式,对39,40频道选用第4模式。
2.2测试方法
根据现实测试条件,制定测试点选择原则,具体的测量位置上应保证测量过程中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保证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与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式保持一致,选择的位置应尽量避免严重的遮挡或干扰,选择有代表性的测试点,适当减少测试的工作量。固定接收测试选用了标准电视测试天线,架设高度离地面四米,采用标准的电视场强仪,转动天线得到某个频道最大场强值,停止转动并记录所有频道的场强,并观察机顶盒接收效果,记录其显示的信号强度及信号质量。
2.3覆盖测试结果分析
以接收益民厂方向的信号为例,单/多载波对比测试表1。
测试结果说明:在荣昌县境内选择了38个测试点,其中有两个测试点机顶盒未解出图像,在交叉区,机顶盒也能正确解出图像,但其显示C/N要降低。
3结束语
经过测试,荣昌县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实现了我县境内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由于系统本身在设计上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易于实现其它地方的补点覆盖。只要广电系统的光纤能够到达的地方,大范围补点时可采用本系统的单频道发射方案,小范围补点时可采用多频道宽带放大方案。
本系统方案不仅能够节省系统成本,而且能够保证数字电视的覆盖效果,特别适合于我国农村地区数字电视的无线覆盖工程。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 篇12
基本公共服务, 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 由政府主导提供的, 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 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属于公民的权利, 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
2012年出台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 阐明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 明确了基本范围、标准和工作重点, 有利于引导公共资源配置, 是“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构架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综合性、基础性和指导性文件, 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2015年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并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广播方面, 为全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 通过无线模拟提供不少于6套广播节目, 通过数字音频提供不少于15套广播节目, 通过直播卫星提供不少于17套广播节目;电视方面, 通过直播卫星提供25套电视节目, 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提供不低于15套电视节目。
2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 是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实现中央电视台12套节目全国数字化覆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套节目地级市数字化覆盖。项目具体的组织实施由中央和地方各级广电行政管理部门负责,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的要求, 总局负责编写技术方案、审核频率等技术参数、组织工程建设, 组织统一招标发射机各主要系统和设备, 各级广电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工程建设、工程验收, 工程分阶段实施, 计划在两年后完成, 并由国家财政出资, 转移支付, 工程初步总预算。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的建设, 是为了满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建立惠及全民的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 利用全国无线广播电视骨干发射台建设无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实现试点乡镇广度深度覆盖, 推进地面无线电视广播数字化转换, 推动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 推进自主创新成果的应用。
2.1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
其基本构架如图1所示。
(1) 信号编码
采用节目编码复用技术, 中央电视台前端系统对CCTV-1综合、CCTV-2财经、CCTV-4中文国际、CCTV-7军事农业、CCTV-9纪录片、CCTV-10科教、CCTV-11戏剧、CCTV-12社会与法、CCTV-13新闻、CCTV-少儿、CCTV-15音乐、CCTV-16News 12套节目进行编码复用, 生成两路传送码流。
(2) 信号传输
传送码流经单频网适配器后通过中星6A传输, 地面传输网络进行备份传输, 接收其他卫星相应信号进行转码备份。
(3) 信号发射
信号经过接收处理和码流切换后, 通过发射系统实现地面无线覆盖。
(4) 标准体系
地面数字电视系统采用我国自主的地面数字电视DTMB标准体系。
视频编码采用AVS+, GY/T 257.1-2012《广播电视先进视频编解码第一部分:视频》。
音频编码采用DRA标准, GB/T 22726-2008《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
节目分发覆盖采用“节目内容统一集成, 卫星传输 (中星6A, 多种备份) 加扰分发。
地面无线清流发射。
各地规划两个频道、安装两套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发射系统, 以单频网或多频网的形式覆盖。
2.2 数字音频广播
(1) 信号编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端系统完成3套数字音频广播节目 (中10、12、16) 的DRA+编码复用, 生成1路传送码流对3套数字广播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端系统完成。
(2) 信号传输
通过中星6B卫星和亚太6号卫星实现主备信号分发传送。
(3) 信号发射
发射台站接收卫星信号输出模拟音频信号 (中1) 和数字音频信号 (中10、12、16) 通过CDR发射系统实现地面无线覆盖。
(4) 标准体系
地面数字音频广播系统采用我国自主的调频段数字音频广播标准 (CDR) 。
音频编码采用DRA+标准, 暂行技术文件GD/J 058-2014《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音频信源编码技术规范》。
节目分发覆盖采用“节目内容统一集成, 卫星传输 (中星6B, 亚太6备份) 分发。
采用模数同播方式, 安装1套数字音频广播发射系统, 使用现有中1模拟调频广播频率, 同时播出1套模拟音频广播和3套数字音频广播节目。
2.3 建设任务
(1)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系统建设
每个台站两部发射机, 共需6230部发射机, 需新增5846部发射机, 改造原有的384部发射机, 545个乡镇补点台站, 1090部小功率发射机。
(2) 数字音频广播发射系统建设
每个台站一部发射机, 需330座调频广播发射台, 新增330部发射机, 启动数字音频广播 (CDR) 覆盖试点。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推荐阅读:
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08-06
把广播电视有效覆盖落到实处07-07
广播与电视工程07-04
广播电视工程档案09-16
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09-04
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07-11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工作总结08-21
绥江县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06-09
调频同步广播覆盖08-23
地面广播覆盖网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