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设计

2024-10-01

简要设计(精选12篇)

简要设计 篇1

砖混结构是指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砖混结构的设计计算性不是很强, 主要的是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通俗地讲, 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 又称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因为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粘土砖, 所以砖的形状及强度就决定了房屋的强度。可以这样说, 砖的形状越规则, 砂浆的强度越高, 灰缝越薄越均匀, 砌体的强度就越高, 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长。

一、砖混结构住宅的内容及其优点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 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通俗地讲, 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 又称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因为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粘土砖, 所以砖的形状及强度就决定了房屋的强度。可以这样说, 砖的形状越规则, 砂浆的强度越高, 灰缝越薄越均匀, 砌体的强度就越高, 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长。

砖混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1) 由于砖是最小的标准化构件, 对施工场地和施工技术要求低, 可砌成各种形状的墙体, 各地都可生产。

(2) 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

(3) 可节省水泥、钢材和木材, 不需模板, 造价较低。

(4) 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单。

(5) 砖的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要优于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 因而在住宅建设中运用得最为普遍。

二.砖混结构的设计

1. 结构平面图。

在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前有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就是要不要输入结构软件进行建模的问题。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时 (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 ,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是可以不用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那么对于砌体结构来讲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足的话应该可以不用在软件中建模的, 直接设计即可, 但要注意受压和局部受压的问题。必要时进行人工复核。对于局部受压的防御措施是要按规定对梁下设梁垫以及设置构造柱等措施。如果时间不是很紧张的话建议还是输入建模较好, 有一个便利就是可以利用软件来进行荷载导算。在结构平面图的绘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1) 如果结构是对称的或单元式的结构, 要利用对称的或单元的画法来节省笔墨提高效率。

(2) 上下左右对称的尺寸标柱可以省略对称边的标注来节省笔墨提高篇幅的利用效率。

(3) 板的厚度结合建筑平面的开间和进深确定一个统一的厚度, 局部不适处局部加厚或减薄。这样有利于保持经济性并可提高效率。 (据常规经验板跨度≤4.5米时板底钢筋不会超过φ10。) 还需要注意的是管道井或通风井搁置在楼板上时的板局部受压需验算。板上隔墙下未设梁时板底须附加钢筋, 并要提高板的配筋率。板上预留洞口须注明尺寸, 须要附加钢筋的设附加钢筋, 须要设洞口梁的要设梁。板的阳角须按构造规定设附加钢筋。挑板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满足, 当伸入相邻板内时要注意伸入长度应大于等于1.5倍的悬挑长度。

(4) 梁及圈梁。梁的定位, 尤其是厨房, 卫生间的梁定位时的原则是:梁边与门窗边外齐, 即梁尽量处在厨房, 卫生间的室内, 不要露在与厨房, 卫生间相邻的房间内。普通房间的梁布置时尽量避免梁穿过房间, 梁的高度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做小, 保正梁下有足够的净空 (即预留业主装修的空间) 还有就是如前所述的阁楼层的抬墙梁, 如果不影响阁楼层的使用则尽量的使梁上反 (即梁底标高平板底标高) 这样的好处是板下空间平整美观, 但要注意的是此时要注意梁的抗剪钢筋是否足够。

(5) 柱及构造柱。必要时砌体结构里面是可以设置单独的受力柱的, 此柱的截面和配筋应符合砼规范的要求,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并应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与此柱相连的梁的构造和配筋也要满足相关的要求。

(6) 挑梁。挑梁钢筋要比计算值适当的放大。挑梁伸入墙体的拖梁长度应满足构造要求, 并要分析计算满足抗倾覆的要求。如果非是必要的话挑梁尽量做成等截面不然给施工造成麻烦, 至于挑梁的底筋, 当挑梁悬挑大, 荷载大, 挠度大时应适当的加大底筋 (有研究表明底筋对减小挑梁的挠度有一定的贡献)

(7) 过梁。过梁可以按标准图来选用, 在设计图中应交待清楚选用的方法和标准图的具体图号。当门窗洞口较大或过梁上荷载较大或过梁范围内有集中力时应验算过梁是否满足要求, 否则, 应予以加强。

2. 屋顶 (面) 结构图。

当建筑是平屋顶时注意事项同上所述。当建筑是坡屋面时, 结构的处理方式有两种:梁板式及折板式。梁板式适用于建筑平面不规整, 板跨度较大, 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复杂的坡屋面。反之, 则适用折板式。两种形式的板均为偏心受拉构件。板配筋时应有部分或全部的板负筋拉通以抵抗拉力。板厚基于构造需要一般不宜小于120厚。此外梁板的折角处钢筋的布置应有大样示意图。至于坡屋面板的平面画法, 建议采用剖面示意图加大样详图的表示方法 (实践证明此方法便于施工人员正确理解图纸) 。正确绘图和设计的关键是设计人员真正的心知肚明, 结构设计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 正确理解建筑图纸和意图。设计的图纸方能让施工人员明白。由于屋面的起坡会造成阁楼层的部分墙体超高, 应结合门窗顶设置圈梁来降低墙的计算高度。

3. 大样详图。

大样详图的绘制可以在建筑详图的基础上直接绘制, 前提是建筑详图的准确无误。也可以在以前做过的详图的基础上来局部改进绘制。要注意的是在保持建筑外形的前提下尽量的使结构受力和理和施工方便。在标高和外形尺寸上一定要和建筑专业协调一致。需要提醒的是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的关系要搞清楚。该减的减, 不该减的就不要减。

4. 楼梯。

楼梯梯板要注意挠度的控制, 梯梁要注意的是梁下净高要满足建筑的要求, 梯梁的位置尽量使上下楼层的位置统一。局部不合适处可以采用折板楼梯。折板楼梯钢筋在内折角处要断开分别锚固防止局部的应力集中。阁楼层处的楼梯由于有分户墙的存在要设置抬墙梁。注意梁下的净空要求, 并要注意梯板宽度的问题。首段梯板的基础应注意基础的沉降问题, 必要时应设梯梁。

5. 基础。

基础要注意混凝土的标号选择应符合结构耐久性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可采用C25) 基础的配筋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施工图审查中心重点审查部位) 。条基交接部位的钢筋设置应有详图或选用标准图。条基交叉处的基底面积不可重复利用, 应注意调整基础宽度。局部墙体中有局部的较大荷载时也要调整基础的宽度 (因软件计算的是墙下的平均轴力) 。基础图中的构造柱, 当定位不明确时应给与准确定位。

以上所述几点都是在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容易忽略和遗忘的地方, 当然还有很多方面本文没有涉及 (请参见相应的规范和规程) 。希望本文所涉及的地方可以给设计人员一定的帮助, 能够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总之, 设计工作需要的是认真, 仔细和很强的责任心。只有各专业设计人员密切配合, 才有可能设计出好的作品。

摘要: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 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本文通过大量的实际工作与理论联系, 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切入点, 通过对砖混结构的分析, 结合砖混结构的特点从设计者容易忽略的角度和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 提出几点建议,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砖混结构,内容,设计

简要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运用倒叙的手法,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周到的为“我”服务,起初受到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感动的故事。赞扬了修鞋姑娘善良、真诚的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与善良。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请你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词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划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1、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和修鞋姑娘之间的故事,你对这两个人有怎样的认识?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认识。

2、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深入理解语句“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

3、有感情朗读,注意要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特点。着眼重点,诱导突破。

4、找出文中表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词语。从作者的态度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

/ 3

6、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朗读,注意体会感情。

(点评:作者态度的变化从侧面展示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内心世界,抓住作者态度变化这条线索,也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修鞋姑娘的品质。)

四、回顾课文,总结学习收获

课文学完了,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点评: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从“我”这一角度来谈,也可以从修鞋姑娘这一角度来谈,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感受即可。)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最使你受感动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评:既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领悟本文的写作特点

1、默读思考,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4、谈谈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对自己的启发。

(点评:课文是指导学生写作最佳的范文,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下面的小练笔做准备。)

三、小练笔

1、练习写小片段。要求通过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

2、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点评: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点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 3

(点评: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点评:教学中直奔重点,把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对两人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的真诚。)

(课文在结构上采用倒叙的手法,为表现修鞋姑娘的品质,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2、抄写关于“我”的态度变化描写的词句。

上党战役简要评议 篇3

[关键字]上党;战役;时间;背景

上党战役是解放区军民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保卫胜利果实的第一次大规模自卫反击战,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上党战役的发生环境

二战后,美国队国民党采取扶持态度,试图借此消灭共产党。而蒋介石也在美国各方面的支持之下,明确了反共反人民的基本反动方针。抗日战争刚刚胜利的时候,蒋介石考虑到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大多处于西北以及西南这样的“大后方”,因此认为立即发动内战,时机不够成熟。于是,1945年的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一方面摆出和平的姿态,于8月14日、20日以及23日接连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另一方面则加急向华北、华中以及华南等解放区调兵。

虽然毛泽东在这个时候已经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了国民党的真实用意,但是为了揭穿蒋介石的阴谋,尽最大可能制止内战,努力争取和平民主,并且尽量将那些对蒋介石抱有幻想的中间势力争取到共产党的阵营中来,毛泽东还是于1945年8月底赴重庆与蒋谈判。

而就在同时,一直在山西逃避抗战的阎锡山派兵,趁八路军主力反攻之际,集结1.7万兵力,从临汾、浮山、翼城等地侵入我太行山腹地,占领了我军从日伪手中解放的襄垣、潞城以及被我军包围的长治、长子、壶关、屯留等县城,企图恢复其在山西的统治。为了反击阎锡山的进攻,瓦解国民党的反动进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于8月28日指示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要他们集中太行太岳优势兵力,首先歼灭阎伪进入上党地区的军队,而对于进犯我上党地区的国民党军,“必须坚决彻底全部歼灭之。”

二、上党战役历程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866页)中明确记载:“依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人民军队站在自卫立场上奋起抗击,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进犯。尤其是晋冀鲁豫军区集中主力3万余人,于9月10日至10月12日,在山西长治地区(古称上党郡)实施的上党战役……”。这一记载对于大家对上党战役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究其根本,不难在《长治县志》中发现更为完整的上党战役。

新编《长治县志》中记载:“解放战争中,在本县发生的重大兵事为上党战役,从民国34年(即1945年)8月27日开始,到同年10月12日结束,历时47天。”

对上党战役进行深入考证,它应当在最终达到了一举歼灭了阎锡山军队3.5万余人,收复屯留、壶关、襄垣、潞城、长子以及长治共上党地区六个城。而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襄垣城,这个城的攻取时间,标志了上党战役的完整。

在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李达同志在《保卫抗战胜利果实的第一仗——上党战役》中说:“八月二十七日夜,我太行部队包围了襄垣城,经数天的战斗,于九月一日午夜十二时胜利解决了战斗,毙敌三百五十余人,俘敌四百五十余人。襄垣的解放解开了上党战役的序幕。”由此可见,真正的上党战役,从1945年8月27日就已经开始了,并且在9月1日已经成功解放襄垣城。

新编《长治县志》中另记:“中共中央派刘伯承、邓小平于8月25日从延安飞返太行,集中太行、太岳、冀南总队及地方部队开展上党战役,首战从解放襄垣开始,太行纵队385旅14团、9团、369团和友军17师(原杨虎城所部)于8月27日将襄垣包围,9月1日解放襄垣。”由此可见,襄垣的解放战争是上党战役的起始点,真正的上党战役,应当从襄垣的解放战争开始算起,襄垣应当是上党战役收复的第一个城。而1945年9月1日之后,在襄垣解放以后,则是对于上党整个地区解放的筹划阶段。

李达在同一文章中指出:“九月七日刘邓首长发出了《晋冀鲁豫军区作战字第一号命令》”,该“命令”中指出“第一部计划先夺屯留,吸引长治阎军来援。争取在长(治)屯(留)路上作运动战而消灭之。”此外,李达在该文中也明确记录了时间:“决定于九月十日凌晨二时三十分发起屯留战斗,亦即发起上党战役。”

由此可见,1945年9月10日是大规模上党战役开始的时间,在这之前的襄垣战事,则属于上党战役的序曲。而9月1日到10日这段时间,则是为9月10日以后的上党战役做具体筹划,并集结兵力的时间。

1945年9月10日,大规模的战争爆发。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兵团地方部队在民兵的密切配合之下,于9月12日攻克屯留,17日攻占潞城,19日解放长子和壶关,几天内共歼敌6000余人。随后,我军野战兵团包围长治并进行攻城行动,驻扎在长治的守军请求阎锡山增援,当时阎派出彭毓斌率第23军和第83军以及两个炮兵团约2万余人前往救援。

9月28日,阎锡山援军抵达沁县,我军安排驻当地的部队积极配合作战,并专门留置一部吸引阎援军南下,同时准备歼灭长治的接应敌军。10月2日,援军先头部队在襄垣关上村与我军主力兵力相遇,并于此驻扎;4日,我军向阎援军发起猛攻,令其伤亡惨重,阎锡山鉴于实际情况,另派出驻扎在沁县的第三军等部前往救援,但被我军中途拦截。10月7日,阎援军各部撤往沁县,除一小部分脱逃外,约2万余敌军被歼,领军彭毓斌自杀身亡。

同日,长治守军得到消息,于当夜趁大雨浓雾弃城。为取得彻底性胜利,我军全体官兵动员当地力量奋力追杀,于11日下午将逃兵主力歼灭于沁河东岸以及将军岭和陶川一带,守军将领史泽波被俘,至此,上党战役胜利结束。

简要设计 篇4

对桥梁结构进行综合检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桥梁管理人员对桥梁结构的当前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就要求管理系统具有实时监测和智能化的自行评估的功能。

一、桥梁健康监测新概念

桥梁健康监测的基本内涵即是通过对桥梁结构状态的监控与评估,为大桥在特殊气候、交通条件下或桥梁运营状况严重异常时触发预警信号,为桥梁维护潍修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为此,监测系统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控:

1、桥梁结构在正常环境与交通条件下运营的物理与力学状态;

2、桥梁重要非结构构件(加支座)和附属设施(如振动控制元件)的工作状态;

3、结构构件耐久性;

4、大桥所处环境条件;等等。

与传统的检测技术不同,大型桥梁健康监测不仅要求在测试上具有快速大容量的信息采集与通讯能力,而且力求对结构整体行为的实时监控和对结构状态的智能化评估。

然而,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不仅仅只是为了结构状态监控与评估。由于大型桥梁(尤其是斜拉桥、悬索桥)的力学和结构特点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在大桥设计阶段完全掌握和预测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行为是非常困难的。大跨度索交承桥梁的设计依赖于理论分析并过风洞、振动台模拟试验预测桥梁的动力性能并验证其动力安全性。然而,结构理论分析常基于理想化的有限元离散模型,并且分析时常以很多假定条件为前提。在进行风洞或振动台试验时对大桥的风环境和地面运动的模拟也可能与真实桥位的环境不全相符。因此,通过桥梁健康监测所获得的实际结构的动静力行为来验证大桥的理论模型、计算假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国外一些重要桥梁在建立健康监测系统时都强调利用监测信息验证结构的设计。

还应看到,桥梁健康监测带来的将不仅是监测系统和对某特定桥梁设计的反思,它还可能并应该成为桥梁研究的“现场实验室”。尽管桥梁抗风、抗震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不断推动着桥梁的发展,但是,大跨度桥梁的设计中还存在很多未知和假定,超大跨度桥梁的设计也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同时,桥梁结构控制与健康评估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开发也需要结构现场试验与调查。桥梁健康监测为桥梁工程中的未知问题和超大跨度桥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由运营中的桥梁结构及其环境所获得的信息不仅是理论研究和实验室调查的补充,而且可以提供有关结构行为与环境规律的最真实的信息。另外,桥梁振动控制与健康评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性也需要现场试验与调查。

二、健康监测系统设计

1、监测系统设计准则。显然,监测系统的设计应该首先考虑建立该系统的目的和功能。上节所述的桥梁健康监测三方面的意义也正是桥梁健康监测的目的和功能所在。对于特定的桥梁,建立健康监测系统的目的可以是桥梁监控与评估,或是设计验证,甚至以研究发展为目的;也可以是三者之二甚至全部。一旦建立系统的目的确定,系统的监测项目就可以基本上确定。另外,监测系统中各监测项目的规模以及所采用的传感仪器和通信设备等的确定需要考虑投资的限度。因此在设计监测系统时必须对监测系统方案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建立高效、合理的监测系统的前提。

根据功能要求和成本一效益分析可以将监测项目和测点数设计到所需的范围,可以最优化地选择并安装系统硬件设施。因此,功能要求和效益-成本分析是设计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两大准则。

2、监测项目。不同的功能目标所要求的监测项目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大跨度余支承桥梁,须要较多的传感器布置于桥塔、加劲梁以及缆索/拉索各部位,以获得较为详细的结构动力行为并验证结构设计时的动力分析模型和响应预测。另外,在支座、挡块以及某些连结部位须安设传感器拾取反映其传力、约束状况等的信息。

目前,某些监测系统以开发结构整体性与安全性评估技术为目的之一。结合桥梁问题研究的监测系统虽不多见,但有些系统也有监测项目是专为研究服务的。与理论研究相关的监测项目可以根据待研究问题的性质来确定。从目前桥梁工程的发展状况看,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可以借助桥梁健康监测进行深入研究或论证。

(1)抗风方面:包括风场特性观测、结构在自然风场中的行为以及抗风稳定性。

(2)抗震方面:包括研究各种场地地面运动的空间与时间变化、土一结构相互作用、行波效应、多点激励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等。通过对墩顶与墩底应变、变形及加速度的监测建立恢复力模型对桥梁的抗震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3)结构整体行为方面包括研究结构在强风、强地面运动下的非线性特性,桥址处环境条件变化对结构动力特性、静力状态(内力分布、变形)的影响等。这对于发展基于监测数据的整体性评估方法非常重要。

(4)结构局部问题:例如边界、联接条件,钢梁焊缝疲劳及其他疲劳问题,结合梁结合面(包括剪力键)的破坏机制,等等。索支承桥梁缆(拉)索和吊杆的振动与减振、局部损伤机制等也值得进—步观察研究。

(5)耐久性问题:桥梁结构中的耐久性问题尚有许多问题须要深入研究。缆(拉)索与吊杆的腐蚀、锈蚀问题尤须重视。

(6)基础:大直径桩的采用也带来一些设计问题,直接套用原先用于中等直径桩的计算方法不很合理。借助桥梁监测系统调查大直径桩的变形规律、研究桩的承载力问题,也是设计部门的需要。

三、桥梁健康监测意义

1、监控与评估。桥梁健康检测的基本内涵是通过对桥梁结构状态的监控与评估,为工程在特殊气候、交通条件下或运营状况严重异常时发出预警信号,为桥梁维护、维修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为此,监测系统通常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控:①桥梁结构在正常环境与交通条件下运营的物理与力学状态;②桥梁重要非结构构件和附属设施的工作状态;③结构构件耐久性;④工程所处环境条件等等。

2、设计验证。由于大型桥梁的力学和结构特点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在大桥设计阶段安全掌握和预测其力学特性和行为特性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通过桥梁健康检测所获得的实际结构的动静力行为来检验大桥的理论模型和计算假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对设计理论和设计模型有验证作用,而且有益于新的设计理论的形成。

服装设计师必备要素的简要总结 篇5

作者:知知

一、早期学习方面:

1、绘画基础与造型能力。

(1)从学习画人体开始熟悉人体

(2)学习基本的色彩关系

(3)学习服装专业的知识,从画款式图开始(4)进行效果图的练习

(5)学习制版方面的内容,了解服装工艺。

2、丰富的想象力。

3、对款式、色彩和面料的掌握,这非常重要。

4、对结构设计、裁剪和缝制的理解

5、对服装设计理论及历史的了解

6、对20世纪服装发展史和大师风格的掌握

7、了解市场营销学和消费心理学

8、电脑运用能力 9观察力和敬业精神 参考书籍:

《经典美国时装画法》基基础篇与提高篇两本。余强著 服装设计概论 第一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庞琦著 服装色彩 第一版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朱秀丽 鲍卫青著 服装制作工艺 第一版 中国纺织出版社 王受之著 世界服装史 第一版 中国纺织出版社

二、经验积累方面

1、借鉴的能力

2、设计的能力

3、深厚的艺术造诣

4、丰富的市场经验,如:

面、辅料市场;本地区内、外面料与辅料的市场 资料信息市场:时装信息、流行趋势、设计师手稿资料 成衣市场:品牌、批发与零售 服饰市场:首饰、配饰、美容护肤

生产一线市场:制作、溪水、制衣、整染、印花等

三、创业前的准备

1、规划好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慎重安排自己的轨迹,确定要从事的行业,不要频繁跳槽,经常移植的树木是长不大的。

2、可以做设计,切不可沉湎于设计。大部分情况下,只会设计的设计师的生命也就到30多点。

3、不要做设计高手,只做综合素质高手!

4、多交社会三教九流的朋友!

5、抓住时机向设计治理与市场销售方面转变!这是前途的真正支柱。

6、逐渐克服自己的心理弱点和性格缺点!

7、建立自己的工作环境,装备电脑、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等,业余接些活,培养经验,储备资金。

8、要学会善于推销自己!

9、该出手时就出手!条件差不多就大胆的去闯。

《领导学学科体系》简要评介 篇6

【关键词】 领导学 学科体系 理论 实务

【作者简介】 刘运玺,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办公室党委秘书,讲师。

【中图分类号】 C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8-0063-02

自上个世纪初西方管理学诞生以来,滥觞于西方管理学研究范式的领导学研究逐渐兴盛起来,在此种研究范式的引领下,中国学者也从不同的切入点进入现代领导学研究领域,虽取得了不少研究成绩,但也在客观上呈现出纷繁芜杂局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领导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正是在此背景下,南京工业大学王雪峰教授年初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领导学学科体系》,全书分6篇15章,共63万字。该书通过系统化的辨析,以构建一个新学科的方式对领导学进行了整理和重构,为中国领导学研究的繁荣发展开辟了新的局面,提供了新的动力。

一、问题引导,适应需要

作者在前言指出“本书目的是构建真正的领导学学科”,所以该书首先分析了构建领导学学科的必要性。其一,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活动,而且人类活动没有哪种活动的错误比领导活动的错误所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需要对领导领域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其二,虽然中外研究者一直在从事相关问题研究,但以美国为主的国外领导学研究呈现出“内容丰富但体系缺乏”的状态,而国内的领导学研究则呈现出“追求体系但缺乏内容”的现状。其三,在与领导学相关的学科中,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因为强调工具理性而缺乏对领导活动基本矛盾之类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从而难以揭示领导活动的内在根基与灵魂;政治学则因以人群及其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故而难以深入研究以个人及其领导关系为研究对象的领导学领域。正是基于上述三种原因,作者认为必须认真构建领导学学科,并通过深入的辨析,提出领导学应该是管理学学科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在古今中外各种组织的各种领导活动中发现客观规律,并根据这些客观规律提炼出供各种领导活动使用的正确的理念和方法。该书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思路,切中了领导学研究的现状,回应了领导活动的需要,也为作者构建完整的领导学学科体系提供了现实参照,使得该书的研究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逻辑严谨,体系完整

本着构建领导学学科体系的目的和任务,作者首先从领导学基本理论(第一篇)入手,辨析阐明了指导整个领导活动实务的基本规律,并作为全书的理论基础。然后从领导思维方法和领导理念两个方面构建并阐发了领导思维(第二篇)。在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作者把目光从宏观逐渐转向微观,先后阐述了在领导情境中施行领导职能——领导过程(第三篇),领导活动所依存的基本框架——领导制度(第四篇)和领导活动所采用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领导手段(第五篇),最后再回到领导者自身——领导素质与利益(第六篇)。纵观全书,逻辑严谨,形成了完整的领导学学科框架体系,其内在逻辑体系是:领导学基本理论为整个领导活动实务指明基本规律,由领导职能与领导情境的互动所形成的领导过程是领导活动的直接展现,领导过程凭借领导手段来实现并受领导制度的制约,领导思维决定着领导制度的构建和领导手段的使用,领导素质影响着领导思维的形成、领导手段的选择和领导利益的获取,领导利益还受领导制度的制约和领导过程实绩的影响。

三、哲学思辨,科学论述

该书以思辨研究方法切入,首先从发生学的角度对领导学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辨析,厘清了领导与管理的区别,界定了领导的本质、作用、职能、使命和领导活动的主体与对象等基本概念,提出了“领导学的逻辑起点是领导者”这一重要论断。同时从发生学的角度辨析了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进行了跨学科的理论对比,提出了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是“领导者的自主个体与组织代表两种身份的矛盾”的重要论断,并以此为线索阐发了领导活动的基本阻力和基本难题。在后续篇章中,作者坚持思辨研究与文献研究并重,进一步辨析阐发,提出了融合系统科学、系统哲学的具有普适性的领导辩证思维方法;提出了文化、组织、战略三位一体的领导职能及其操作方法,分析了被领导者状态和组织亚健康状态两个重要的领导情境;重新界定了领导体制和领导机制,分析了不同体制、机制的优缺点与适应性;提出了程序性、战略性、战术性的领导方法分类和处事、待人的领导艺术分类,开发和整理了一批重要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方法;重新界定了领导利益和领导素质,阐述了领导利益机制,整理开发了一组有效的领导修养方法。

由于要从领导学纷繁芜杂的现状中整理出领导学学科体系,所以该书充满了哲学高度的思辨和跨学科领域的辨析,也正是基于此,对领导学学科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重新界定和原始创新成为该书的一大特色。同时,由于作者丰富的工作阅历和领导经验,书中还整理开发了一批重要、实用的领导活动驾驭方法,使得实用性成为该书另一大特色。

总体来说,该书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哲学思辨功底和丰富的领导实务经验,作为构建领导学学科体系的发轫之作,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不容置疑。对于领导学学科建设来说,该书是一次系统的整理和建构;对于领导学研究者来说,该书是具有标杆意义的研究参照;对现实领导者来说,该书是一本实用的培训教材。

简要设计 篇7

参加工作两年多来, 在参与设计的道路工程中, 遇到了一些设计中常常出现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刚刚开始进行设计工作、工作经验不足的年轻设计者来说, 都是设计时没有注意到或者经常忽略的问题, 仅把个人在设计中出现过的问题和所犯的错误做个简要的简述。

1 从道路平面设计谈起

平面设计通常是设计者认为比较容易做的一个环节, 而往往就是这些问题是我们这些对设计规范内容不熟悉, 又毫无设计经验的设计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比如:对于道路中心线是弯曲、非直线的道路来说, 在进行设计时一般根据道路原有线形或周围建筑物红线的限制定出道路的转弯半径, 虽然能够做到线形流畅, 但通过与规范对照, 就会发现对于道路平曲线, 规范中有明确要求 (哈尔滨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计算行车速度一般在30~50km/h) , 在不考虑超高的情况下, 圆曲线半径要求如下:

还有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当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 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上述问题只要查阅规范就可避免。

2 在纵断面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道路纵断面设计是整个道路设计中的重点、难点所在, 也是道路设计是否合格的关键步骤。第一个问题就是注意道路标高与地面排水、地下管线、两侧建筑物等的配合, 刚开始做道路设计时并没有意识到踏勘现场的重要性, 去了现场后只是走马观花的匆匆看一遍了事, 直到在纵断面设计时无从下手才真正意识到勘察道路周边环境等的重要性。比如:纵断面设计时, 尤其是新建道路设计, 且周围建筑物、基础设施等已经存在的情况下, 一定要注意建筑物防水坡的高程、行道树露出地面处的高程, 以及道路两侧已经存在的地下室、采光井, 纵断面拉完坡后要根据路面横坡反推出到这些特征物时的高程, 否则出现道路设计高高出地下室很多或者挖出行道树树根等情况就很麻烦了, 要不厌其烦地反复、逐个计算出这些特殊点的高程, 以保证设计的安全性。第二个问题就是在进行新建道路设计时, 一定要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 道路纵坡坡度大于或等于3%, 纵坡的坡长要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

这些问题在设计中经常出现, 坡长不满足规范要求的现象屡见不鲜 (旧路改造时对现有道路的纵断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三个问题是竖曲线设计完成后要与平面图中的平曲线位置相对照, 这是个极易被人忽视的问题, 认为平面设计与纵断设计互不关联, 这是个非常错误的观点, 平曲线与竖曲线要避免几种组合:

(1) 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急转的平曲线或反向曲线。

(2) 在一个长平曲线内设两个和两个以上的竖曲线, 或在一个长竖曲线内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曲线。

(3) 在长直线段内, 插入小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第四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就是通过纵断面设计找出整条道路的汇水点处并在平面上布设出合理的雨水井位置。值得注意的是一定避免在纵断面上的最高点布设雨水井, 且雨水井应与已有检查井位置相近, 以便于过街管与地下排水管线相接。

3 道路横断面设计

对于道路周边地形复杂、横断面型式多样的特殊路段, 只示出一个标准横断面是远远不能反映出道路断面的真实情况的, 不要怕麻烦就投机取巧, 左右不对称的断面要标示清楚, 并分段示出不同断面的型式。

4 在设计说明中经常出现的两个问题

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设计说明要写清楚设计者对所做工程的认识, 要对道路的地理位置、沿线构筑物 (河流、铁路、重要建筑物等) , 道路现状评价及沿线道路现状交通量、车辆组成、管线、树、电杆等有较深的了解, 以便在工程概述中进行详尽的论述, 很多设计者在这个环节上做的工作不够, 只是简要的概括一下道路现状, 对上述一些必须要了解掌握的情况不明确, 这样就不能在说明中给出新建或改建道路的切实理由。还有一个常常出现错误的地方是在最后一步质量检验处, 不同的道路结构、人行道结构 (一般人行道、停车的人行道) 下基底压实度都要说明。

5 结论

以上所简要阐述的几个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都是本人在道路设计时所出现过的, 单独提出几个大家容易忽略或者常犯的错误进行着重总结, 不仅是对自己在今后进行道路设计时起提醒作用, 同时也希望同我一样年轻的设计者能与之共勉, 共同进步, 为今后的道路设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摘要:就参加工作以来, 在做城市道路设计中所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阐述, 以供各位同事参考并共勉。

关键词:道路,设计,问题,总结

参考文献

简要设计 篇8

1.1 空间形象设计,就是对建筑所提供的内部空间进行处理,对

建筑所界定的内部空间进行二次处理,并以现有空间尺度为基础重新进行划定。在不违反基本原则和人体工学原则之下,重新阐释尺度和比例关系,并更好地对改造后空间的统一、对比和面线体的衔接问题予以解决。

1.2 室内装修设计,主要是对建筑内部空间的六大界面,按照一

定的设计要求,进行二次处理,也就是对通常所说的天花、墙面、地面的处理,以及分割空间的实体、半实体等内部界面的处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建筑界面本身进行处理。

1.3 室内物理环境设计,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室内空间环境的质量以及调节的设计,主要是室内体感气候:

采暖、通风、温度调节等方面的设计处理,是现代设计中极为重要的方面,也是体现设计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发展,人工环境人性化的设计和营造就成为了衡量室内环境质量的标准。

1.4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主要是对室内家具、设备、装饰织物、陈设艺术品、照明灯具、绿化等方面的设计处理。

2 室内设计的方法

室内设计的方法,这里着重从设计者的思考方法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总体与细部深入推敲。

大处着眼,即是如第一章中所叙述的,室内设计应考虑的几个基本观点。这样,在设计时思考问题和着手设计的起点就高,有一个设计的全局观念。细处着手是指具体进行设计时,必须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深入调查、收集信息,掌握必要的资料和数据,从最基本的人体尺度、人流动线、活动范围和特点、家具与设备等的尺寸和使用它们必须的空间等着手。

2.2 从里到外、从外到里,局部与整体协调统一。

建筑师A·依可尼可夫曾说:“任何建筑创作,应是内部构成因素和外部联系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从里到外’、‘从外到里’。”

室内环境的“里”,以及和这一室内环境连接的其他室内环境,以至建筑室外环境的“外”,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设计时需要从里到外,从外到里多次反复协调,务使更趋完善合理。室内环境需要与建筑整体的性质、标准、风格,与室外环境相协调统一。

2.3 意在笔先或笔意同步,立意与表达并重。

意在笔先原指创作绘画时必须先有立意,即深思熟虑,有了“想法”后再动笔,也就是说设计的构思、立意至关重要。可以说,一项设计,没有立意就等于没有“灵魂”,设计的难度也往往在于要有一个好的构思。具体设计时意在笔先固然好,但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构思,往往需要足够的信息量,有商讨和思考的时间,因此也可以边动笔边构思,即所谓笔意同步,在设计前期和出方案过程中使立意、构思逐步明确,但关键仍然是要有一个好的构思。

对于室内设计来说,正确、完整,又有表现力地表达出室内环境设计的构思和意图,使建设者和评审人员能够通过图纸、模型、说明等,全面地了解设计意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投标竞争中,图纸质量的完整、精确、优美是第一关,因为在设计中,形象毕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图纸表达则是设计者的语言,一个优秀室内设计的内涵和表达也应该是统一的。

3 室内装饰设计要点

室内空间是由地面、墙面、顶面的围合限定而成,从而确定了室内空间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室内装饰的目的是创造适用、美观的室内环境,室内空间的地面和墙面是衬托人和家具、陈设的背景,而顶面的差异使室内空间更富有变化。

3.1 基面装饰-楼地面装饰。

基面在人们的视域范围中是非常重要的,楼地面和人接触较多,视距又近,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中,是室内装饰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中要满足以下几个原则:(1)基面要和整体环境协调一致,取长补短,衬托气氛。从空间的总体环境效果来看,基面要和顶棚、墙面装饰相协调配合,同时要和室内家具、陈设等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2)注意地面图案的分划、色彩和质地特征。地面图案设计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强调图案本身的独立完整性,如会议室,采用内聚性的图案,以显示会议的重要性。色彩要和会议空间相协调,取得安静、聚精会神的效果;第二种是强调图案的连续性和韵律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规律性,多用于门厅、走道及常用的空间;第三种是强调图案的抽象性,自由多变,自如活泼,常用于不规则或布局自由的空间。(3)满足楼地面结构、施工及物理性能的需要。基面装饰时要注意楼地面的结构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构造、施工上的方便,不能只是片面追求图案效果,同时要考虑如防潮、防水、保温、隔热等物理性能的需要。

3.2 墙面装饰。

室内视觉范围中,墙面和人的视线垂直,处于最为明显的地位,同时墙体是人们经常接触的部位,所以墙面的装饰对于室内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满足以下设计原则:(1)整体性:进行墙面装饰时,要充分考虑与室内其它部位的统一,要使墙面和整个空间成为统一的整体;(2)物理性:墙面在室内空间中面积较大,地位较主要,要求也较高,对于室内空间的隔声、保暖、防火等的要求因其使用空间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宾馆客房,要求高一些,而一般单位食堂,要求低一些;(3)艺术性:在室内空间里,墙面的装饰效果,对渲染美化室内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墙面的形状、分划图案、质感和室内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创造室内空间的艺术效果,墙面本身的艺术性不可忽视;

简要设计 篇9

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各单位纷纷采用把计算机技术手段广泛应用到办公中去,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公示信息的传播,提高了办公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因此,各机关事业单位也为了更好的实现现代办公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提出了构建机关事业单位局域网的设计规划思路。众所周知,局域网的规划设计涉及到众多方面,首先要提出整体的规划设计思路,然后再进行网络布线和设备与服务器的选型与配置,最后再进行局域网的安全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

机关事业单位局域网规划

1规划目标

覆盖整个单位,建立单位高效、统一、实用、安全的局域网络环境是机关事业单位规划局域网的最终目标。其中考虑办公空间和办公区域的分布特点,实现科学、合理的网络结构和布线,同时为了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的需要和实现资源共享,把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维护局域网的安全、稳定性能,并提供远程访问和控制功能。

2建设原则

机关事业单位局域网建设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最基本的几条建设原则。

(1)实用性。实用性是机关事业单位局域网建设最基本的原则,局域网的建设首先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和服务大众。如果不能发挥实际的作用,局域网的建设也就没有了意义。

(2)先进性。机关事业单位的局域网建设不仅要满足办公的需要,还要适当的考虑局域网建设的先进性。技术上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兼顾考虑网络功能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和机关单位办公的网络需要,采用适度先进的技术来建设局域网。

(3)经济性。机关事业单位的局域网建设还要遵循经济性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各项材料和设备的价格要求适中,保证物美价廉。另外还可以对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改造和升级,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4)安全性。网络运行安全、可靠是机关事业单位局域网建设的重点,机关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不可泄露,网络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局域网的安全问题。在网络连接、服务器设备等方面要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另外还要考虑网络的加密技术,切实保障机关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

办公网络设计

1网络结构

不同单位需要建设的局域网规模大小是不同的,一般来讲,机关事业单位的局域网规模相对较小,通常把几十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组建成一个空间的局域网络就能满足基本办公的需要。并且分层问题也不用考虑,使用一台或一组交换机把整个入网节点连接起来即可,相比于大型的局域网建设比较简单。

2综合布线

机关事业单位的综合布线系统通常由水平布线和垂直布线子系统以及管理和建筑群子系统组成。如果在局域网中设有信息中心机房,还要考虑特殊布线。局域网布线要考虑未来网络扩展需要的最大接入点数量、接入位置以及使用的方便性。如果局域网接入的节点不多,可以利用一个节点连接起整个网络节点,如果节点比较多的话,就需要通过水平和垂直子系统来设计。根据实际的需要和情况进行网络布线。

3网络设备选型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大量数据都在局域网内部发生,因此要求的路由器性能并不高,中低端的路由器即可满足实际需要。另外,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网络访问安全,要使用网络交换机,从而实现对每台计算机的控制,并划分虚拟网,提高网络访问的安全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安装防火墙设备对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进行必要的防护,防火墙通过操作系统底层工作来优化网络管理和增强计算机的防御网络病毒或风险的能力,从而保证了操作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结语

批改习作简要为妙 篇10

一、把握习作批改的方向——弄清究竟什么是好作文

197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举行作文竞赛。一位9岁的小男孩艾克尔写了一篇题为“孵蛋”的作文参赛,他写道:“星期天,我和几位小朋友到郊外去玩,捡到一个蛋。玛丽说是云雀蛋,彼得说是鸵鸟蛋,丹妮说是恐龙蛋……大家争论不休,我提议把蛋孵出来。一孵出来,啊呀呀,原来是个尼克松(时任总统)。”结果这篇作文被评为一等奖。这篇作文之所以能够打动评委,就是因为它充满了童趣和童真。究竟什么是好作文呢?就是原汁原味地写生活,透过童眼看世界,保持儿童自由的想象和儿童的天真,少一些成人的斧凿。

二、把握习作小组的分工——思考究竟怎样分工合理

我班的习作批改顺序为:互批——师阅——自改。在这三个环节中,我一贯主张“两头浓墨重彩,中间轻描淡写”。其中,“互批”这个环节尤其重要。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改学生的作文,这需要比写更高的水平。首先,学生要对本次习作要求了然于胸;其次,学生要能准确地诊断出文章的成败得失;第三,学生要会玩味词句,字斟句酌,感悟细节的优劣。这三方面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强化训练的结果。教师的教是一个方面,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才更重要。所以,对于习作小组的分工是要细致考虑的。我通常将水平高的学生任命为组长,让其带着组员集体阅读批改,并执笔写下小组意见,最后给出得分建议。

三、把握典型引路的方针——明确究竟如何做好讲评

互批完的作文本收上来之后,我一般都是大致浏览一下,看到精彩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来,看到打动自己的地方标上一个大大的五角星。如果对小组的批改没意见,就写:“同意小组批改意见”;如果有意见,就面谈。在简单的“师阅”过程中,我的主要任务是迅速而准确地找出典型习作,然后有的放矢地讲评。“对比”,是我讲评时惯用的方法。比如讲评“给自己画像”的作文时,我精选了两个片段。片段一《说俺》:在下姓徐,林则徐的徐,名琳鑫,派出所登记的,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唉,实在不好意思,连俺爹俺娘都说俺长得很有创意,吸取了俺爹的胖和眯缝眼,吸取了俺娘的塌鼻子……片段二《有个女孩叫左传》:姓名:和《左传》同名/性别:和老妈一样/星座:与丘比特同一个“职业”/格言:我努力,我无悔/最喜欢的电影:同班同学上演的闹剧/最喜欢做的事:做一个无忧无虑的“书虫”……两个片段,两种叙事的风格,各有千秋,对学生自然各有启发。在这个环节,我一贯遵循的原则是:简要批改,实在讲评;少动手,多动口;解放学生,也解放自己。

四、把握讲评之后的工作——明白究竟如何自我修改

当然,批改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为了给学生看的。当经历了“互批”“师阅”两个环节之后,作文本又回到学生各自手中。我对学生说:“不要只关心分数,要关注别人的评价,要回想老师的讲评,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自己的习作,然后就在原文上认真修改,无需重新誊抄,只需在文后写上自己的感言。”如果看到耳目一新之作,就鼓励学生投寄出去。

简要分析翻译批评的各种功能 篇11

【关键词】翻译批评 功能 纽带 监督 阐释 协调 社会文化

一、引言

何为翻译批评?目前在翻译研究领域对于这个概念有很多不同的提法。一些翻译理论家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在《中国翻译词典》中,给翻译批评下了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翻译批评即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的标准因社会历史背景而异,评价的目的旨在促使译作最大限度的忠实于原作,并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现代翻译批评理论认为,全面的翻译批评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分析原作,着重了解作者的意图与原作具有的功能;分析译者翻译原作的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及其译作针对或可能吸引的读者对象;从原作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字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评价译作,包括译者采用的技巧与译作的质量等方面的内容;评价译作在译语文化或学科中的作用与地位。

国内比较系统的翻译批评的定义主要有杨晓荣在他的著作《翻译批评导论》中提出的概念。笔者在此也比较赞同杨晓荣的提法,翻译批评主要是指针对具体的译作或与译作有关的某种翻译现象所发的评论,在这个地方“批评”和“评论”是基本同义的。根据杨晓荣的观点,翻译批评比较完整的定义为: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

对于社会来说,无论是表扬还是推荐优秀的作品,还是批评质量低劣的译本,既是对读者权益的保护,也是对原作的维护,同时也是对译者的教育。因此翻译批评对于社会文化的传播也有极大的重要性。正是因为翻译批评的重要性,决定了翻译批评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以下将从翻译批评各种功能来简单加以论述。

二、翻译批评的纽带功能

在翻译实践、翻译批评和翻译理论的关系中,丰富多彩的翻译实践活动是翻译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源泉,而作为翻译实践经验总结和理性升华的翻译理论,其建构和发展又需要翻译批评这一中介。翻译批评依据翻译理论所提供的基本原理对翻译实践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在分析、判断和评价翻译实践的过程中,翻译理论本身也受到翻译实践的检验,并得到及时的调整和匡正。同时,动态变化着的翻译实践为翻译批评不断提供新的对象和内容,使翻译批评不断发现和揭示其中的规律,这无疑又会丰富和完善原有的理论,同时也引导和推动着翻译实践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说,翻译实践、翻译批评、翻译理论构成了一个翻译活动的自控系统,它们在翻译活动中自我调节和发展,随着翻译活动的变化而不断充实进新的内容,并形成一定时期译学内部的相应的关系,形成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的译事风貌。在翻译实践、翻译批评和翻译理论三者之间,起纽带作用的是批评。无论是翻译实践进行自我调节,还是翻译理论进行自我调节,批评都起着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翻译理论(广义的理论)与翻译实践一般并不发生直接的联系,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些翻译家不承认翻译理论存在的原因。但是,我们认为,理论和实践各有自己独特的对翻译活动的把握方式——实践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把握翻译,理论通过认识来把握翻译,它们又都通过批评对对方产生影响:理论通过批评制约实践,实践也通过批评来校正理论的内容,理论的价值通过批评来实现,实践的价值也通过批评来实现。这便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一种彼此独立又互为依存,彼此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翻译批评的监督功能

翻译批评担负着提高翻译质量,保证翻译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神圣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既是对翻译批评的最高要求,也是给予翻译批评的最高荣誉。

翻译事业要发展,要健康地发展,就不能没有翻译批评。如果翻译批评对不好的风气、不健康的翻译道德不进行批评,那从何谈起翻译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翻译批评能够帮助译者提高翻译水平,甚至可以帮助译者具体提高某些基本功,促进译者不断努力,译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因而,翻译批评能够监督译者工作,限制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译作,并促进他们认真负责地工作。

四、小结

在翻译实践,翻译批评和翻译理论的关系中,丰富多彩的翻译实践活动是翻译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源泉,而作为翻译实践经验总结和理性升华的翻译理论,其建构和发展又需要翻译批评这一中介。翻译批评依据翻译理论所提供的基本原理对翻译实践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在分析、判断和评价翻译实践的过程中,翻译理论本身也受到翻译实践的检验,并得到及时地调整和匡正。同时,动态变化着的翻译实践为翻译批评不断提供新的对象和内容,使翻译批评不断发现和揭示其中的规律,这无疑又会丰富和完善原有的理论,同时也引导和推动着翻译实践的发展。

本文从翻译事业领域内部论述了翻译批评的功能,它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当中的纽带、桥梁作用,同时从翻译批评的外在社会功能做了一定的阐述。于此,希望更多的人重视翻译批评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丰富和发展翻译批评理论,并且充分的利用这些功能,更好的为翻译事业的各个方面服务,为译者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Maier,Carol.Reviewing and Criticism[A].in Mona Baker.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C].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8.

[2]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简要分析 篇12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1 复杂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 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 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例如建筑物的倒塌, 可能是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 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 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是盲目套用图纸, 结构方案不正确, 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荷载取值过小, 内力分析有误, 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 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 原因有时截然不同。所以, 在处理质量问题时, 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 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1.2 严重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 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 拖延工期, 增加工程费用;重者, 给工程留下隐患, 成为危房, 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 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据统计, 我国1983-1984年平均每四天半就发生一次房屋倒塌事故。某地有一栋六层的住宅楼, 在主体施工过程中, 现浇圈梁, 轴线偏移了9.5cm, 圈梁上面的楼板搭接长度不足3cm, 造成6层楼板一直砸到底, 当场砸死了11人。这血的教训, 值得深思, 对工程质量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 务必及时妥善处理, 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1.3 可变性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 还将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例如, 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将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或随着荷载的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建筑物的倾斜, 将随着附加弯矩的增加和地基的沉降而变化;混合结构墙体的裂缝也会随着温度应力和地基的沉降量而变化;甚至有的细微裂缝, 也可以发展成构件断裂或结构物倒塌等重大事故。所以, 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 一定要特别重视质量事故的可变性, 应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 以免事故进一步恶化。

1.4 多发性

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 就象“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 而成为质量通病, 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抹灰层开裂、脱落;地面起砂、空鼓;排水管道堵塞;预制构件裂缝等。另有一些同类型的质量问题, 往往一再重复发生, 如雨蓬的倾覆, 悬挑梁、板的断裂, 混凝土强度不足等。因此, 吸取多发性事故的教训, 认真总结经验, 是避免事故重演的有效措施。

2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 诸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 但究其原因, 可归纳如下:

2.1 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 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 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 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 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 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2.2 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 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 钻孔间距太大, 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 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 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 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 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 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 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2.3 末加固处理好地基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士、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 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 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 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 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拖、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2.4 设计计算问题

设计考虑不周, 结构构造不合理, 计算简图不正确, 计算荷载取值过小, 内力分析有误, 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 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 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2.5 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诸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 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 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 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 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 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 支承锚固长度不足, 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 钢筋漏放、错位, 板面开裂等, 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2.6 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 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例如:

2.6.1 不熟悉图纸, 盲目施工, 图纸未经会审, 仓促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 擅自修改设计。

2.6.2 不按图施工。

把铰接作成刚接, 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 抗裂结构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 致使结构裂缝破坏;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 留排水孔, 致使土压力增大, 造成挡土墙倾覆。

2.6.3 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

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不按组砌形式砌筑, 留直槎不加拉结条, 在小于lm宽的窗间墙上留设脚手眼等。

2.6.4 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

如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时, 不按插点均布、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层层扣搭的操作方法, 致使混凝士振捣不实;整体性差;又如, 砖砌体包心砌筑, 上下通缝, 灰浆不均匀饱满, 游丁走缝, 不横平竖直等都是导致砖墙、砖柱破坏、倒塌的主要原因。

2.6.5 缺乏基本结构知识, 施工蛮干。

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装;将悬臂梁的受拉钢筋放在受压区;结构构件吊点选择不合理, 不了解结构使用受力和吊装受力的状态;施工中在楼面超载堆放构件和材料等, 均将给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

2.6.6 施工管理紊乱, 施工方案考虑不周, 施工顺序错误。

技术组织措施不当, 技术交底不清, 违章作业。不重视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等等, 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2.7 自然条件影响

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温度、湿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 施工中应特别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2.8 建筑结构使用问题

建筑物使用不当, 亦易造成质量间题。如不经校核、验算, 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3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目的及程序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目的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3.1 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所发生的质量问题, 以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

3.2 保证建巯物、构筑物的安全使用, 减少事故的损失;

3.3 总结经验教训, 预防事故重复发生;

上一篇:放大作用下一篇:课程论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