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课程(共12篇)
文献检索课程 篇1
摘要:分析了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意义, 对郑州大学材料学院文献检索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根据自己教学体会提出了改进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若干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互动式教学
文献检索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是必备的基本技能, 如何从数量庞大的文献中检索到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 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全面科学的利用文献, 对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科技人员要从浩如烟海的文献洪流中快、全、准地查到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 就应该了解文献检索的知识和方法, 掌握检索基本功。
1984年, 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 此后, 国家教委分别在1985、1987年又陆续颁发了两个相关文件, 指导各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 并要求开好这门课。在此背景下, 文献检索课的课程建设和发展速度很快,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全国约有700多所高校开设了这门课, 累计有200万名学生听了这门课。与此同时, 对这门课的研究探讨也很热烈,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报刊上刊载的相关论文和文章有1500余篇[1]。
要提高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效果, 就要改变过去那种“你讲我听”、“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灌输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只有在教学模式和形式上不断地创新, 采用多种多样、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才能适应现代教学和学生的需要, 使文献检索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
文献检索的意义虽然重大, 但是作为一门课程, 很难像英语高数以及其他有挑战性的专业课程一样从难度用途角度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其重要意义及实用性, 通过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及时在课件讲义中补充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及追踪最新信息的方式,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 适当加入互动环节是文献检索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点睛之笔。笔者作为一名从事科研工作的老师, 在对本学院本科生开展的文献检索的教学工作过程中, 通过充分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体会理解与要求, 结合自己在科研工作中检索文献的经验体会, 对学生展开互动式教学, 收效颇佳。
1课件展示查询最新科信息文献的动态过程
因为多媒体教室有在线条件, 所以我在检索相关降解文献的众多数据库时, 通过现场示范, 先讲解检索的规则语法与数据库的特点, 而后设置检索选项, 当堂检索文献, 分析检索过程, 告诉学生如何科学利用信息工具, 事半功倍, 快速找到适用的资料;最后, 请同学列举几个困扰其学习研究的专业问题, 将这些问题分析简化后, 检索对应的文献资料供其查阅, 通过上述讲解与现场操作, 进一步加深了学习效果。
2将文献检索知识与学生当前面临的问题与课题相结合
要求同学们都设置一个专业问题, 而后用文献检索对此问题进行检索求解。此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提交的课后作业中能发现不少很好的科研问题及分析过程, 同时很多同学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熟悉了专业数据库, 检查了自己使用数据库及检索语法的水平, 为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分组讨论, 指定课题, 集体完成开题报告
给机会当场做报告, 分组讨论;按照科研活动的正常程序, 在体会文献检索意义的同时, 提示同学们思考自己的未来研究方向。通过上述教学过程, 意外地开辟了科研兴趣小组, 使其文献检索的知识即学即用。
4培养合作意识, 体会团队力量
材料学科所面对的中英文数据库多达数十个, 其特点内容各不相同, 在较短的时间内, 刚具备文献检索能力的同学很难在教短时间内遍览所有的数据库, 因此在我的建议下, 针对课题编组,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各司一、两个数据库或者着眼于问题的一个侧面查询所有的数据库, 也就是所谓的横向合作或是纵向合作, 在配合完成文献检索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最有效的推动剂, 在加入互动环节后, 课堂教学效果与气氛得到非常大的改善, 此前很多同学将文献检索课程当做可有可无, 视之为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完成的内容, 通过在实际的互动环节中, 这些同学充分充分体会到了文献检索“利器”对于完成科研工作解决问题的强大力量, 从而重视并积极学习并自觉消化所学内容。
5结语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以介绍各种检索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方法课, 从设立到现在,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 它对于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培养他们利用信息开展科学研究能力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积极主动的实践所学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加强是至关重要的。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自提出起, 就得到了很多相关人员的重视, 但是具体的实施细节与步骤还要根据教授对象的具体情况专业背景做一些针对性的调整。
参考文献
[1]顾微微.文献检索课对大学生情报检索能力的影响.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0, 23 (4) :283-284.
[2]罗加.对改进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8) :174-175.
[3]殷子.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程改革探讨.农业网络信息, 2010 (1) :103-105.
文献检索课程 篇2
文献检索心得体会
摘要通过对《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我在文献检索基础理论和对基本知识方 面的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什么是信息素养,身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如何提高信息素养,这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研究课题,对各个数据库的了解以及如何检索文献、筛选信息让我们更充分的学习专业性知识,拓宽视野。
关键词 信息网络 文献检索 网络查询工具 网络信息检索 教学研究
大学生
信息素养
数据库
信息获取
心得体会
正文 文献检索课程是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文献检索教育是培养我们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使我们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各种文献或互联网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种科学方法学,是信息素养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高校的文献检索课作为我国高校情报用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检索技术、普及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它和外语、计算机等一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对我们来说,文献检索十分有必要。而且我们必须好好掌握这样一门课程。
文献检课程在这期间,通过网络学习,我们对计算机检索基础知识、中文数据库检索、专利基础知识及专利数据库检索、常用英文数据库检索等检索知识和方法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通过上机实验,我们经过实际操作,同时,学习了具体的文献检索知识,对于我们的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也很有帮助,例如,当我们需要查询专业课程的相关文献用以学习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利用这些文献检索数据库来搜索到我们所需要的论文和书籍。另外,在必要的时候,为了方便搜索,我们还可以在网上申请个人图书馆,专门查询一些自己所需的不易随便下载的文献。我通过对《文献检索》的学习了解到不同的数据库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中文检索中,维普中文数据库范围要小一些,主要就是期刊;万方数据库中的论文质量都比较高,检索结果也十分详细,包括:论文题目、作者、专业、导师、单位、分类号、关键词、文摘等等;超星图书馆非常有用,很多经典的图书,在其上找到;三大索引分别为SCI、EI、ISTP,它们分别收录了国际上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领域科技期刊、工程领域期刊及会议、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中国期刊网,即中国知网,网址为:www.cnki.net,它的最大特色就是可以直接获取原文,其针对性地获取全文,检索效果好,速度快[4]。英文数据库如Elsever SDOS,它是荷兰历史悠久的跨国出版公司,其中的大部分期刊都是SCI、EI等国际公认权威大型检索数据库收录的各个学科的核心学术期刊,该数据库至少每周更新一次,时效性强[1];EBSCO是美国的一家私人公司,是全球最早推出全文在线数据库检索系统的公司之一,可
《文献检索》课程论文
以提供100 多种全文数据库和二次文献数据库:Academic Source Premier(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Business Source Premier(商业资源集成全文数据库),Academic Source Premier(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是世界最大的综合学术性跨领域数据库,提供近4,700 种高学术水平出版物全文,其中包括 3,600 多种专家评审刊物。收录范围横跨近乎每个学术研究范畴,提供的信息可回溯至 1975 年,该数据库通过 EBSCOhost每日更新[2]。Springer 出版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德国出版公司,其网上出版系统Springer Link,该数据库收录期刊、丛书、图书、参考工具书等文献类型。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和天文学、化学、医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地理、及经济、法律等方面。这些数据库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各专业方面的知识[3]。
数据库虽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想要熟练地使用它还是要进行认真学习的,因为我们在查找有用信息的同时还要摒弃那些无用的信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认识到利用数据库检索文献是要了解很多具体内容的。要知道各个数据库都有自己的那些特点,要抓准关键词,主题,文献时间,作者信息等等。其中关键词是最重要的,因为输入不同的关键词检索出来的文献会相差很大,关键词选正确会大大提高检索的速度和质量,因此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献就一定要选好关键词,所以选好关键词是使用数据库首先应该学会的。
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这门课程是最实用的课程之一,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学会利用信息检索如何最快最准确的搜索想要的信息。文献检索作为一种工具,能通过他人的知识而对前人研究继承,发展和创新,通过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学习和借鉴来进一步进行自己的研究,对于我们以后写毕业论文会有很大的帮助。文献信息资料是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基础,各项学习和研究工作都将根据我们搜集到的文献信息资料来开展。信息资源越丰富,学习和研究工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面对日益增长的文献资源,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自己所要的信息?这就需要具备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通过文献检索,可以获取学术动态;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寻找未知问题的答案;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培养信息意识、提高自学的能力……可以说,同学们平时的学习及毕业论文的写作等都与文献检索密切相关。
网络数据库虽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想要熟练的实用它还是进行认真的学习的,因为我们在查找有用信息的同时还要摒弃那些无用的信息,在学习之前,我也在百度,googl等搜索引擎上搜索过一些文献,认为搜索很简单,但是经过学习之后,我知道我先前的想法是错误的,利用网络数据库是要了解很多事情的,如要知道各搜索引擎的特点以及特殊的使用方法,而且要知道各个数据库自己的特点,要抓准关键词,关键词选正确会大大提高检索的速度和质量,因此要快速而准确的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献就一定要选好关键词。
在此次文献检索课程中,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不仅了解到了信息检索方面的基础知识,如文献可以分为期刊,专利,会议资料,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等,并了解到了很多检索系统,如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I,EBSCOhost,SpringerLink,超星电子图书,方正Apabi电子图书等。并了解到了各种数据库的特点,如:维普数据库中主要是期刊,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多样性,EBSCO是全球最早推出全文在线数据库检索系统的公司之一,在SCI中则可以查到各个领域的论文,研究成果,Springer则收录了各个领域的许多核心期刊等。
总之,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和老师的耐心指导,我不仅了解了文献检索这门课程,也了解了如何在数据库中更快捷地搜寻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然而,短暂的学习是不够的,数据库的不断更新也在提示着我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更多的了解数据库为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发展做准备。
学了现代信息检索后,我对自己想要掌握的知识来源都有了了解,在生活中,我能通过《文献检索》课程论文
信息检索查到我想要的资料,我觉得这门课对我真实受益匪浅!参考文献
文献检索课程 篇3
【关键词】文献 隐性知识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08-01
文獻教育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其内容设置是知识体系传授的关键。把文献课程设置放在知识类型进行划分和思考, 可以找到文献搜索课教学的有效方式。
一、课程的开设现状
目前,大部分院校都开设有文献搜索课程,经过数年发展和改革,目前文献检索课的基本特点如下:教材和内容方面,(1)内容上,时效性、数字化增强。教材不断修订、再版、更新是对搜索资源和系统技术发展的及时反映;同时,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进步,教材内容方面脱开了对单一文献、数据库、系统原理的介绍,开始从整体角度出发,综合介绍文献系统知识。(2)操作上,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大部分教材在相应章节后准备了复习或检索的习题,更有教材专门介绍检索实例,教辅光盘的存在更是让各种文献检索系统有了直观的表现;检索内容上,对考研、就业、企业情报检索技巧的阐述,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个人的文献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使学生能体系化地追踪自己的学术研究。
在教学环境方面,文检课教员多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少人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没有专门的教研组,授课质量参差不齐;与此同时,一个多层次的课程教育体系已经开始建立,比如分层次的“新生图书馆利用课”,高年级学生的文献应用类课程;教课方式至少在研究生环节均为讲授和上机相结合[1]。
二、文献搜索课程的设想
过往的研究者对知识的分类学说提供了广泛的研究理论, 其中一个较为受认可的是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implicit knowledge),前者可言传并且外显,后者不能系统表述,需要意会,并依赖个体的经验、价值观念和行为心理模式[2],外在表现可以为专长、谋略、创意等等。
(一)内容上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区分与重合
文献的简单分类可以为社科文献(包括传统的文学文献等)、理工文献、医学文献等等,依照本身和取得方式,可以有文献的识别、搜索工具的使用、文献材料的保存,后者用以调整人和文献之间的关系。但它们所从属的知识类型有显著的差异。从文献的识别角度,社科文献具备艺术性,部分文献年代久远,如《永乐大典》,本身也是引文文献,信息量庞大;现代的社科、理工科文献表述的系统规范,学习者通过有序存储和逻辑化的思维编码,可以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智力资本。这些内容都属于显性知识。从主体技能掌握及主体行为来说,基于个体的知识存量和主观能动性不同,同样的环境条件下教育学习结果常常不一样,从这个角度上看,文献知识有属于隐性知识。
(二)课程开发上隐性与显性知识的区分
纵观文献搜索课,涉及概念理解和原理等方面的理论可以陈述出来,属于显性知识,是课程的基础,而集成理论知识和操作的思维以及技能方面内容,涉及经验策略,有部分内容难以被直接描述,需要在行动中实现,所以是显性和隐性知识的统一体。
对应方式:理论——显性知识——基础构架(陈述)
思考和操作——隐性知识——纳入不同的体系
课程内容排序涉及主次和重点,在实践中可以根据难易程度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交互使用直线型、并行、或者循环型的内容结构。
(三)课程实践上隐性与显性知识的区分
隐性知识的存在要求课程实践上的变化。通常,文献搜索课程依托图书馆所构建的万方、知网、超星、人大复印资料等数据库资源,以及Spring、EI等外文期刊库,重点讲述其收录文献的特点、时限、检索技巧、输出方法、更新周期等,包括对常用学术搜索引擎的介绍、资源特点、逻辑公式等等。
三、结语
基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可知,文献检索课程是隐性知识贯穿全局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理念层面文献检索的课程开发、实践,需以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程序化为重点,注重作为过程类知识的隐性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同时,教师本身质量的提升也是文献检索课程中合理全面教导学生隐性知识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朱晓丽.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1.12(理论版)
文献检索课程 篇4
我校的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是从2008年开始招生的。从第一批学生入校, 我们就开设有药学文献检索这门课程, 迄今已完成了三届学生的教学任务。这门课程一直由笔者来承担, 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 不断摸索、总结、改进, 希望在教学上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药学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质量,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 在此就教学现状、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以及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后取得的效果, 以供商榷。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中文医药学检索工具、外文医药学检索工具、专利文献的检索、常用药学工具书、网络资源及药学论文的写作。由于本课程设置只有25个学时, 其中又分为理论与实践部分。如果我们不能把理论与实践课的时间分配好, 在教学内容与范围的设置上, 不能突出重点, 就会导致学生该掌握的要点没掌握, 出现知识点混乱的问题。
1.2 学生对文献检索课重视不够
本课程性质定位为限选课。由于学生认为文献检索是限选课, 不是专业基础课, 且试卷考试是开卷考试, 导致很多学生开始上课时认为此课程不重要, 就出现个别学生上课说话, 玩手机等注意力不集中, 抄袭作业等现象。
学生对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过度依赖。不少人认为检索谷歌和百度就可以找到足够多的内容或信息了, 没有必要学习如何在万方、知网等数据库上查找资料, 因此他们认为这课可听可不听。
1.3 学生论文中出现的错误
撰写论文是文献检索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结束课程前写一篇关于药物方面的综述性论文, 可以自己选题, 也可以参考老师给的题目及相应的提纲进行撰写。
从学生交上来的综述论文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题目过大, 选题的范围过于宽泛, 文题不符。 (2) 摘要中插入参考文献。摘要是对论文的简单介绍, 一般不举例证, 没有图表、图解、简表、化学结构式, 不讲过程, 不插入参考文献。 (3) 关键词重叠。关键词要求有代表性、专指性, 能反应特征内容, 通用性较强的单词或词组。有的同学把意思相近的词语都放上去, 有点重复。 (4) 前言内容与题目或主题没有联系。前言的内容应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简况及最新进展;指出空白点和争论的焦点, 拟用什么方法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有些学生写的前言都未涉及主题字眼。 (5) 正文层次不明显, 整篇文章没有提纲, 每部分之间没有明显分开说明, 没有好的逻辑顺序, 让人读了有思维混乱的感觉。 (6) 小结内容杂乱。小结是对全文进行一个简要的概括和总结, 与前言部分呼应, 指出本综述所涉及的专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动向, 或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评价。很多同学没有写出自己的看法, 只是引用别人的观点。 (7) 参考文献不按标准格式的要求来写。各项名称顺序混乱, 缺失, 错误使用文献标识类型号的现象非常严重。 (8) 综述论文要求学生对查到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 很多同学不加整理地将参考文献进行复制, 导致大面积的抄袭现象, 有剽窃嫌疑。
2 改革措施及效果
针对上述不良现象, 笔者采取了一些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抓住重点
首先, 基本理论如检索语言和索引方法方面的教学, 尤其是检索语言内容的教学在药学专业文献检索课中是最为重要的。要使学生学会使用任何检索工具查阅文献的基本技能, 关键在于检索语言原理的掌握与运用。检索语言是文献检索理论基础的核心, 任何检索工具, 不论索引种类多少, 亦不论语种如何, 都是按照一定的检索体系编排, 无论怎样复杂, 最终都可以归纳到某一种特定的检索语言之中。因此, 检索语言与方法的教学, 在整个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应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药学检索工具可以重点讲解《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中国药学文摘》、美国《科学引文索引》、《化学文摘》, 其余做简要介绍。专利文献的检索主要介绍专利文献的基本知识以及中国专利的文献检索和德温特专利检索工具。常用药学工具书作简单介绍就可以了。关于网络资源, 中文的可以选择介绍常用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 中国药学文摘数据库 (CAP) 等;外文的则重点选择我校图书馆购买有的Elsevier-SD和Springer Link全文数据库进行详细讲解。药学论文的写作要作为重点来讲。
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 抓住重点, 可以让学生理清思路, 掌握知识点。
2.2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学生不爱听课, 原因可能是我们的讲授方式不够吸引他们。因此笔者就不断学习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并把它们引进课堂,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1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大学课堂中最常见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增加教学容量, 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 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1]。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加入一些动画对比, 图片、影片片断, 配以文字或语音说明, 辅以背景音乐, 使这些内容真实、有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又能令其轻松掌握知识点。
2.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以真实情境或事件作为题材, 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 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2]。比如我们在进行检索示例时, 曾采用一个实例例举一个男孩患病, 在当地没有查出病因, 大医院的医生结合网络资源输入关键词, 缩小范围, 一步一步获得诊断的依据。同学们听到这种实例, 就很有兴趣, 他们就会感受到学会检索还是很有用的。我们在课堂上举的例子都是与医药有关的, 与我们的专业很符合, 因此比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用案例教学法, 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2.3 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非仅仅灌输知识。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应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分析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技巧, 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3]。开放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取知识, 教师既是指导者, 也是参与者。在开放式教学中, 我们让学生自行组成若干个小组, 5~6人一组, 根据自身兴趣设计与专业有关的课题。他们分工合作, 检索与搜集文献资料, 经汇总整理后, 选取主干内容制作成幻灯片, 各小组在课堂上向大家汇报结果。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新见解, 教师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议。开放式教学打破了传统上单调、呆滞的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2.4 专业课题走进课堂教学
将科研课题带进课堂教学, 是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提高。在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中, 学生只能获取到死板的检索知识, 并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4]。由于笔者同时兼顾学生的专业实验课, 所以就设想将文献检索实验课的内容与专业课题相结合, 指导学生学习进行实验设计的文献检索工作。结合专业给出几个课题, 让他们通过文献检索, 查出多种实验方法, 写出实验方案, 然后上实验课时进行实施, 加以验证。这样, 不仅有效巩固了文献检索技能, 更重要的是教会其科研方法和思路。通过上述的科研实践, 不但增强学生对药学文献检索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而且对拓展知识面, 开阔思维和眼界, 培养药学信息素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5 建立独立的上机实习室
我们向学校申请上机实习教室, 里面配备有计算机、教学机、开放的网络环境供学生使用, 在那里完成药学文献检索课的实践课时。学生可以在那里随堂完成布置的作业, 不会的地方当场提出, 教师可以现场指导。这样的学习效果比让他们回宿舍自己摸索好多了。只有通过充分的实习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所学知识, 扎实运用所学的技能。在网络飞速发展和信息日益膨胀的今天, 独立的上机实习教室对提高药学文献检索课教学效果十分必要。
2.3 论文的撰写
论文写作是科研人员必备的一种基本功, 对于医药工作者来说, 从事科技论文的写作, 有助于提高科研素养, 培养科研能力, 训练严谨的表达技能。对于学生来说, 从近的来看, 就是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往远的看, 就是为他们今后的科研论文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药学论文包括综述性论文和研究性论文两种类型。在综述写作时, 可以针对学生不把参考文献进行分析归纳而直接复制的现象, 要求其先确定写作范围, 课后查阅足够数量的参考文献, 课堂上利用一到两个课时专门练习文献的阅读和整理, 在其理解的范围内, 将文献按照科研论文和综述文献进行分类、分析和归纳。研究性论文则要求他们首先明确实验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 列好提纲, 内容则按前言、实验部分、实验结果、结论的逻辑顺序来撰写。
针对参考文献格式严重出错的现象, 笔者专门布置了一项作业, 要求每个同学按标准格式写出十条参考文献。作业要求:上网查询《中草药》期刊, 从2010年第一期到2013年第二期共有38期, 全班38人按学号, 每人对应一期, 找出相关栏目十篇文章作为参考文献, 转换成参考文献的形式, 手抄交上来。这样, 既可以杜绝抄袭作业现象, 又可以通过抄写加深对参考文献标准格式的印象和理解。
针对性的作业使得学生逐渐学会如何撰写论文, 对于他们的毕业论文写作很有帮助, 获得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肯定。
3 结语
笔者通过对药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且初步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当今世界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界, 药学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步入新阶段, 对药学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 药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改革更需要不断地深化。我们既要根据专业特点因材施教, 又要时刻关注药学领域的最新进展[5],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完善, 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宏英, 张小秋.多媒体在教学改革应用中的优劣[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17) :129.
[2]王敏, 嵇绍春.案例教学法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 (1) :101-102.
[3]孙刘琴, 易思思.互联网药学资源的检索与利用[J].中南药学, 2009, 7 (4) :319-320.
[4]黄和平, 陈卫东, 汪电雷, 等.提高药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效果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1) :50-52.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总结 篇5
经过一学期的理论学习和上机实际操作,让我学到了许多信息检索方面的知识。实际动手搜索能力也有较强提高。这对以后毕业写论文还是以后工作查找资料都有极大的帮助。具体来说这学期主要学习了网上专利文献资源,网上标准文献资源,学位论文文献,学术会议文献,科技报告文献,中文电子期刊,中文电子图书与文献数据库及其检索方法。主要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资源系统进行检索。学习收获到了信息检索的步骤大致如下:①分析课题→②选择检索工具→③确定检索途径→④选择检索方法→⑤查找文献线索→⑥索取原始文献。
一、分析课题
1、分析课题所需的文献类型
2、确定研究课题所需的文献类型,确定研究课题所需的文件类型,方便进行侧重查找。
3、根据研究课题的背景信息,确定检索文献的时间范围,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不同时间段的文献。
二、选择检索工具
选择检索工具要根据检索课题的学科、专业特点以及所需文献类型。根据我的课题的学科、专业特点以及所需文献类型,我所使用的检索工具主要是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超新数字图书馆,中国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包含诸多学科的文献,其中有许多属于教育学范畴的专业性文献。这些文献的类型也较为丰富,有期刊文献、会议论文、书籍文献等。因此,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这些检索工具有利于学年论文资料的收集。
三、确定检索途径
在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含数据库型)查找文献信息时,主要是利用检索工具的各种索引(或检索字段)。每种索引(或字段)提供一种文献信息检索途径,一般来说,每种检索工具都为用户提供几种检索途径,归纳起来一般可以分为:分类途径、主题途径、作者途径、题名途径、号码途径和其他途径。
1、分类途径
是指按文献信息所属的学科类别来检索文献的途径。即根据检索课题内容的学科属性,将其与检索工具所采用的分类表的类目相对照,确定出所属的分类号,然后进行检索。
2、主题途径
是指从文献信息的主题概念出发,按照相应的主题词检索文献的一种途径。各种检索工具(含数据库)大多附有主题索引,检索时应注意根据检索工具所采用的主题语言的选词规定或说明来确定所检索课题的主题词。
3、著者途径
是指通过已知著者(个人著者、团体著者)的名称来检索文献的途径。大多数检索工具都编有著者索引。
四、选择检索方法
文献检索方法很多,倒查法和追溯法比较常用,也比较方便,这里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说明。
1、倒查法
是指按课题的起始年代,由近及远逐年查找文献的检索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课题查新以及掌握研究动态和制定研究规划时使用。采取这种方法可以及时把握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且检索的时间跨度可以灵活掌握,检索效率高。
2、追溯法
利用文献后面所附参考文献查找到一批文献,又利用所查到的这批文献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追溯查找文献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检索文献时,可以收集到比较多的资料,可视作小型情报源。
五、查找文献线索
使用主题途径、题名途径和著者途径获得文献线索,比较简便快捷;使用分类途径获得文献检索,则需要在该课题所属的类号和类目下逐条查找。
六、查找原始文献
查找原始文献是文献检索的最终目的。根据检索到的文献线索,利用各种类型的馆藏目录,可查到文献原文(包括期刊和书籍等)。总而言之,上述方法对所有的数据库都适用,只是稍微有点差异罢了。另外,通过对信息检索的学习,更好的掌握了中国知网和万维网信息检索与利用,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对《文献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的感想具体为六个方面:
(一)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闭门造车只会重复别人的劳动或者走弯路。研究人员在选题开始就必须进行信息检索,了解别人在该项目上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工作目前正在做,谁在做,进展情况如何等。这样,用户就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从而避免重复研究,少走弯路。
(二)节省学习者的时间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信息的增长,加重了信息用户搜集信息的负担。许多学者在承接某个课题之后,也意识到应该查找资料,但是他们以为整天泡在图书馆“普查”一次信息就是信息检索,结果浪费了许多时间,而有价值的信息没有查到几篇,查全率非常低。信息检索是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必要环节,成功的信息检索无疑会节省大量时间,使其能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研究。
(三)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
大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但是,“授之以鱼”只能让其享用一时。如果掌握了信息检索的方法便可以无师自通,找到一条吸收和利用大量新知识的捷径,把大家引导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中去,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是谓“教人以渔”,才能终身受用无穷。
(四)了解文献信息源
文献信息何其之多,这门课中我知道了文献的定义,文献的产生于传递。图书馆有的,互联网都有,而且互联网的功能更强大。电子书从出现起,就以发行速度快,更新及时,易于传播与共享等受到大众的欢迎。在电子书数据库中很容易发现,搜索资料就是那么简单。电子期刊时效性强,功能强大,在那里可以快速了解到你所关注的期刊的内容。
(五)资料的利用与管理
我们可以利用文献资料做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你选择的研究课题需要参考资料,收集资料并鉴别它们,分析后综合利用,论文的质量全靠你用的如何了。论文的写作需要注意的标准,还有记得标注参考文献,然后投稿,坐等发表。其实在大学学习还不就是为了那个学历吗,关键就在于这最后一步了。
(六)版权法与学术规范
这个知道版权的常识很重要,不然被告你侵权就完了,前功尽弃还要被处罚。做为一个长在红旗下的四有青年,了解学术规范遵守学术精神很必要。
对《文献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的建议:①单一的教学方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仅仅依靠老师在台上的讲解,学生是学不到东西的,一方面是学生的原因,上面已经说了,很多学生没有基础性的知识,而且课后必然也不会有时间,想办法去拓展课上所接触到的知识,仅限于老师讲解的知识;一方面是教学方法的原因,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更多的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让活生生的例子来说明比较深奥的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这对学生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学以致用,没有用处的东西是没有前途的,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有用这也是非常重要的②其次,老师谈到旅游方面文件资料的检索很重要,希望老师能够具体举出自身旅游的实例,因为现在旅游出行的人越来越多,但对各种省钱满意的方案却没有很好地规划,因此旅游之前做好各方面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对李老师的一些评价:
1、老师授课的方式非常适合我们,他根据本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例题使知识更条理。
2、老师授课有条理,有重点,对同学既热情又严格,是各位老师学习的榜样。
3、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上课例题丰富,不厌其烦,细心讲解,使学生有所收获。
4、老师教学认真,课堂效率高,授课内容详细,我们学生大部分都能跟着老师思路学习,气氛活跃,整节课学下来有收获、欣喜。
5、老师的课前签到和课间放影片是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希望能继续坚持。
浅谈专业文献阅读课程 篇6
鉴于专业文献阅读的重要意义,我们配合2009年郑州大学本科生教学计划修订,为考古专业一年级本科生开设了“阅读与写作”课程。其目的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辅助专业主干课学习,通过若干专题文献的阅读,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考古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基本研究方法和一些较为前沿的理论问题。二是通过阅读和读书笔记撰写,了解专业文献的撰写方法和基本格式,初步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三是通过共同的阅读和课堂讨论,使学生接受较为集中的专业熏陶,从而更顺利地跨入专业之门。
鉴于教学目的和授课对象,我们在专业文献的选择上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覆盖面广。综合考古学的传统研究和新的动向,我们将阅读文献分为考古学文化、地层学与类型学、文化研究与器物研究、聚落考古、墓葬研究、风俗习惯与宗教观念、美术考古、田野考古报告等8个专题,基本涵盖了考古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二是兼顾前沿和经典。我们在各专题下设立核心文献和扩展文献,其中核心文献以新近学术论文为主,代表了该专业领域新近的研究动向和前沿;扩展文献则是包括早期经典文献在内的第二层次文献,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更深入地学习。三是以研究案例为主,兼顾理论文献,并适当增加趣味专题。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大家阅读原初的研究文献,故而文献选择侧重于具体的研究案例,力图从具体研究案例中学习,增进对相关理论方法的了解。但是考虑到青年学生往往具有浓厚的理论兴趣,且好奇心强,对于有新意的研究有强烈的兴趣,我们在文献选择中亦兼顾了纯理论文献及有趣的专题文献,如对考古学文化、聚落考古、性别考古的理论探讨文献,以及有关拔牙习俗、古代妆饰、茶具酒具的文献。
本课程采取了课前阅读、课上讨论和课后撰写读书报告三结合的形式,可分三个步骤:一是课前阅读。由教师印制阅读资料,提前一周分发给学生。为了使阅读有针对性,还须拟定若干问题供学生阅读时思考,这些问题也是课堂讨论的提纲。为避免讨论流于空泛,所拟问题应紧扣材料,侧重论文的论证过程,围绕诸如论文的论据类别、论据的组织方式、论证逻辑、结论是否准确可靠等问题提出。二是课上讨论。作为讨论课,若要使每个同学都能充分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则分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每组人数应控制在4~6人。上课时,每组推举一人做主题发言,其余人可做补充发言。主题发言期间,其他同学若有问题,可随时提问,由发言的同学进行解答。三是课后撰写读书报告。每次讨论课后,教师安排大家根据讨论内容撰写读书报告,要求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地写作。读书报告的内容除对阅读材料作客观准确的总结外,应围绕若干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阐发。尤其鼓励围绕专题进一步查找、阅读其他文献,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经过两年教学,“阅读与写作”课程产生了较好的反响,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识到,开设文献研读课不但要求教师有更广阔的视野、阅读面和鉴别力,还应该有灵活主持、耐心倾听、准确总结的技巧和能力,并且还要为课堂设计、批改读书报告付出更多的精力。
“德国教育之父”洪堡说:“大学生要学的不是材料本身,而是对材料的理解。”专业文献的研读过程是对专业研究的观摩和学习。通过文献研读、课堂讨论和读书报告的撰写,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具体的知识,更多的是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对专业学术工作的深切感悟。具体的专业知识往往会忘记,但阅读的体验及从中获得的感悟将伴随一生。
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程建设探讨 篇7
近年来, 该课程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1)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例如提高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 来建立高水平、复合型的教师队伍;(2)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增加外文文献阅读能力;(3)突出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突出实践教学, 综合进行知识考核和创造力考核[2,3,4,5];(4)从新生入学到毕业设计, 分阶段实施信息和文献检索教育, 开展针对性强的文献检索教学[6];(5)采用“问题学习”教学模式[7]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8];(6)通过提供交流平台,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 等等。这些成果对课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了作用, 但是在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积累方面, 《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仍然与很多基础学科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增加教改经验的交流。
在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文献检索》是大三学生的必选课, 36课时,课程采用的教材见参考文献[10]。 该课程的主要目标为掌握文献检索能力, 为学生的科研实践, 即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甚至为未来在多种岗位从事技术改进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 笔者通过总结近几年积累的教学经验, 对该课程的建设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阐述几点经验如下:
1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课程的重要性
作为选修课, 《化学化工文献检索》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 故在开课伊始就强调课程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态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程介绍中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 更需要创新型人才, 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离不开文献检索。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 通常采用实际数据作为佐证。例如:数据显示95%~99%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是通过文献检索得到启发, 仅有1%~5%完全依靠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解决问题, 科研人员花费在查找和消化科技资料上的时间占全部科研时间的50%以上。 此外, 还从文献数量庞大的角度说明化学化工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依赖于文献检索。 最常采用的例子是《美国化学文摘》, 其被称为到达世界化学文献的钥匙, 是世界上功能最强大的化学检索工具, 年收录近百万篇文献[10]。 即使一天读2~3篇文献, 一年仅仅读近1 000篇文献, 相当于当年化学化工文献的千分之一。因而一个未来企业或者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或者技术骨干必须是一个文献检索高手。在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后, 课堂的气氛明显活跃, 这是课程建设的第一步。
2 教学内容与科研实践相结合
如前言所述, 在先驱的教学改革中, 已经针对课程的核心内容, 即文献检索能力培养与科研实践相结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 我们将文献课的其他内容也与科研和社会实践进行了适当的结合, 采用教师的实践经历替代文献课中一些枯燥的内容。
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此目的, 我们首先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 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阅历, 是科技创新团队或校企联合项目的骨干力量。身教甚于言教, 这些教师的亲身经历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模板。如下为其中两个教学实例简介:
按照出版形式分类, 共有十一种文献, 课堂上需要逐一介绍。其中教材上关于会议和会议文献的描述较少, 学生往往缺乏深刻的印象。然而学术会议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交流窗口, 所产生的会议文献也是文献检索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 由此在教学中充分地扩充了此部分内容。
首先教师以一个参会者的身份甚至会议组织者的身份讲述参加会议的经历, 包括收到会议通知、根据征稿要求写论文、投稿、报到、领取会议资料和听会议报告等整个过程, 并适当地加入一些参会的小故事, 国内和国外会议的对比等。并采用真实的文件例子, 包括会议回执, 论文摘要和墙报等等, 让学生对会议有全面的了解。
在讲授过程中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例如:在学生理解了投稿的会议论文为什么必须是没有发表过的成果或正在进行的研究后, 启发式的提问会议文献的特点?学生经过热烈讨论, 很好地掌握了所学内容。甚至下课后, 有的学生还会找到教师继续交流, 探讨他们想到的一些问题。
另外一个教学实例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介绍。尽管教材上一带而过, 但是作为我国科研领域的核心部门之一, 完全有必要进行详细的介绍。由于作者有多年的申报经验, 并且获得过资助, 因而对基金委的运作方式等有较充分的了解。通过详细的描述, 让学生对我国科研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对于打算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来说(目前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每年有近50%的学生被录取为研究生), 这些内容将有助于他们更合理地选择未来的就读学校和导师。
此外, 还扩展了教材中一些与科研密切相关的其他内容, 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现状, 例如介绍中科院、中国化学会和美国化学会等。
3 引入双语教学
尽管中国的科技水平正在高速进步, 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期刊和检索工具仍然以英文为主, 因而在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成为必然。过去采用中文的方式教学, 学生在第一次查英文的《美国化学文摘》时, 明显带着新奇, 但是也带着不适应。为此, 针对采用双语教学的部分内容,在上课前鼓励学生充分预习教材中的内容, 进而在课堂上采用原版的英文资料进行讲解, 仅仅在个别地方辅助少量中文。尽管讲授的进度慢了, 但是学生的兴趣却大大的提高了, 最明显的改变是实践课上学生面对英文工具的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于很多关键的英文单词不再陌生,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双语教学的成功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项目《波谱分析》所积累的经验密不可分的, 作为主讲人之一, 从该项目的实践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4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很多基础课的主要内容均是多年不变的, 例如: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等, 而文献课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为了保证教师能够年年紧跟形势, 要求每年开课前, 授课教师开讨论会, 互相交流文献发展的新趋势, 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小的调整常常是由网址的变化、检索方法升级、文献数据库升级和新标准出现等因素引起;大的调整主要由新检索数据工具淘汰旧检索方法而引起, 例如:从2010年起《美国化学文摘》(CA)停止了纸质文摘出版, 即不再发行印刷版CA, 而全面转向SciFinder等电子版。为此我们在教学中, 大幅减少了纸质CA检索著录格式的介绍, 并取消了CA的纸质文献检索实践课, 而增加了一些课时来讲解如何使用SciFinder。仅此一项就影响到了课程内容的1/6。尽管课程内容的变化给教师的备课和讲课增加了难度, 但是也为教师创造了紧跟文献发展趋势的机会, 使教师和学生均从中受益。
5 培养学生经济意识
我们教改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在课程建设中注重经济意识培养。初看二者似乎没有任何联系, 但是随着对文献检索课认识的深入, 我们发现“钱”字几乎深入到文献检索课的每一部分。经过几年实践, 我们体会到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到“钱”的概念, 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理解科研工作不是被超凡脱俗的光环所笼罩, 而是离不开实实在在的生活。具体的实例包括尽管存在一些免费检索工具, 但是常用的和功能强大的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工具均需要付费, 例如CA;阅读文献需要付费, 例如很多国外的著名出版社或者检索机构要求学校支付巨额的年费, 如果独立购买则一篇文章常常需要几十美元;参加学术会议需要会议注册费、住宿费和交通费, 等等。而占据核心地位的科学研究实验更是经费消耗的主要部分, 包括购买仪器、设备、做实验和测试等等, 并由此引申到公司企业的科研投入。然后让学生讨论钱与科研的关系。通过这些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离不开社会, 常常需要国家和企业的支持。这些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有助于培养他们爱国精神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使学生明白合理地安排和使用经费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基于前述介绍, 我们还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努力奋斗:目前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科研, 一位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专家到我校学术访问时说:“我现在非常羡慕中国人, 因为你们有很多很多的grants (科研基金资助), 在这方面欧洲和美国的很多科学家们也都很羡慕中国人”。这说明我们国家已经为科研工作者们准备了良好的支持, 也为未来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中国科研的未来在你们学生们的手中。中国的科研工作的高速发展, 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
参考文献
[1]杨春芳.试论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意义[J].邢台学院学报,2006,21(3):127-127.
[2]陈军,田丹碧.关于化学化工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几点建议[J].大学化学,2010,25(2):23-26.
[3]秦勇,纪俊玲,黎珊.《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09,37(7):215-217.
[4]曾桂生,彭强,张爱琴.本科《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J],江西化工,2010(1):142-144.
[5]周弟,曾小君,宁春花,等.化学化工文献检索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9):95-96.
[6]徐溢,张剑,徐平洲,等.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和利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7,24(3):83-85.
[7]蒋祥春.“问题学习”教学模式在化学化工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28(2):128-130.
[8]付正立.“任务驱动法”在《化学化工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J].海峡科学,2010(3):68-69.
[9]王银玲,李一梅,田瑞芬,等.如何激发学生对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的兴趣[J].广州化工,2010,39(4):138-139.
文献检索课程 篇8
1开课时间的安排
化学文献检索课需要学生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外语水平,宜安排在大三或者大四上学期( 大四下学期一般高校均开始毕业论文)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采用 “3 + 1”的培养模式,即前三学年着重理论学习,第四学年到各个实习单位实训。因此开课时间宜放在大三学年。无论是大三上学期还是大三下学期开设,我校均进行了尝试,学生反映的结果是安排在大三上学期较好,因为大三上学期可以开始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可以进行开放性实验,以及需要完成专业课老师要求撰写的文献综述等等,学生带着自身的需求来上化学文献检索课,有更浓厚的兴趣,更多的热情和积极性。
2教学内容的优化
化学文献检索课程内容更新很快,几乎没有一本教材能及时跟上课程发展的节奏。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重点放在理论基础知识和中外文手工检索工具上,如CA的印刷版等,内容明显滞后[4]。因此,教学内容上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和增添教学内容,如将重点放在CA的网络版Sci Finder上,它能提供最全面的化学文献检索、物质检索和化学反应检索; 又如,针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将来更多的是去企业工作,因此,在标准文献和专利文献检索方面增加授课内容,尤其是在专利知识方面,由于近年来,各项专利大量涌现,使得专利代理机构紧缺专利代理人才,我们不少学生看到了就业机会,通过专利代理人考试,成为职业专利代理人。再如,增授数据处理软件origin和化学专业软件chemoffice的部分相关内容及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因为无论是大学生创新项目,还是开放性实验,亦或是将来的毕业论文,都需要提交完整的报告,而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这些软件的使用和论文的写作规范,如果不放在课堂教学上,学生不会去自学,呈交的报告中,涉及到的化学结构式、反应方程式及作图等,往往是从别的文章上复制粘贴而来,不仅不美观,图片也很不清楚。在化学文献检索课中增加该部分内容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但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特点[5],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首先,加强实践训练。我校化学文献检索课采用课堂讲授与上机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每周2 + 2学时,即每周2学时课堂理论讲授加2学时机房上机练习,共64学时。除此外,我校与母体学校南京大学的所有图书及电子资源共享,南京大学校园网可以开通校外接入,每位教师可以申请开通一个账号,在全国各地有网络的地方均可以下载图书馆所有的电子资源,化学文献检索课教师的账号与学生共享,因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校园网查阅文献,对学生的上机实习是额外的补充。
其次,教学内容上,要有更强的针对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如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有两个专业方向,分别是药物合成方向和现代分析技术方向,因此,在化学文献检索方面,紧紧围绕这两个研究方向的内容进行定题检索,学生有更浓厚的兴趣,不仅限于检索文献,还会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对文献进行管理和应用。又如,在讲授web of science的内容时,结合我校一部分学生考研或出国深造的需求,针对某一热门研究方向,让学生检索国内外,哪些单位哪些个人在该研究领域比较有名气,为学生将来选择继续深造的学校和导师提供参考; 再如,在讲授作者检索时,可以让学生先查我系熟悉的青年教师发表的文章,学生带着好奇去查阅,对作者检索中出现的同名同姓情况,自然会根据作者所在的单位去排除,也可以借此提醒学生,无论是将来做毕业论文还是考研继续深造, 选择指导老师非常重要,而指导老师的选择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只有通过作者检索,对指导老师的研究领域比较了解,在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才较容易获得导师的认可,若因为同名同姓的情况弄错了导师的研究领域,闹出笑话,结果会适得其反。
此外,应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多与学生互动。化学文献检索理论课枯燥无味,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很容易犯困,有的甚至玩手机,写实验报告等,因此,课堂上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授Sci Finder检索文献时,结合学生的开放性实验课题之一: 金龙鱼调和油中抗氧剂特叔丁基对苯二酚( TBHQ) 含量的测定,进行主题检索时,主题词determination与TBHQ之间, 应该选择references were found containing “determination of TBHQ ” as entered, 还是选择references were found containing the two concepts “determination” and“TBHQ”closely associated with one another,引导学生结合课题思考———若选择前者,检索到的文献与输入的主题词完全匹配,检索结果准确,但会漏检一部分文献,因为TBHQ只是抗氧化剂的一种,有些文献中同时测定包括TBHQ在内的多种抗氧化剂,主题词没用TBHQ,而是用了抗氧化剂,这部分文献就会漏检; 选择后者———两个概念紧密相关,则会有效避免以上漏检的情况。再如,讲授Sci Finder检索文献时,可以通过get substance的功能从文献跳转到物质,设计如下提问———报道的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化合物有哪些? 如何查? 学生往往不加思索的回答: 用治疗糖尿病和化合物作为主题词进行主题检索即可,在老师脸上没有得到肯定答复的表情后,一些学生开始意识到不对,化合物是通过定题检索后应该得到的化学物质,怎么可能作为主题词去检索得到文献呢,结合老师刚刚讲授的文献跳转到物质的功能,一些学生就能准确说出检索方法,即用治疗糖尿病作为主题词检索文献,然后利用get substance的功能从文献跳转到物质即可。
最后,还应教会学生一些检索技巧。如学生在中文检索时,利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或维普数据库等检索到的文献大同小异,任意选择一个数据库即可,但是外文数据库并非如此,不同的外文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完全不同,因此,利用外文数据库检索不太熟悉的课题时,应尽可能多的尝试不同的外文数据库,以免漏检,当然也可以利用Sci Finder检索,这个数据库检索到的文献是最全面的。又如,一些英文文献发表在中文期刊的英文版上,但在该中文期刊中找不到,应该到Springer Link - Springer出版社全文电子期刊图书数据库上查找。 再如,不能连接到校园网时,可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免费资源如化学学科信息门户网和Google学术版,前者可检索到很多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谱图数据信息,后者可免费下载相关学术论文。
4考核方式的改变
化学文献检索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传统的书面考试不能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实践和应用的关注,而仅仅是为了学分而学习,因此本人对成绩考核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首先,更加注重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考勤( 占10% ) ; 课堂作业( 占40% ) ,本门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上机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每次理论讲授后给出相关的定题检索,让学生到机房当堂独立完成,并上交作业,作为学生该次的作业成绩,学期结束取每次作业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课堂作业成绩。其次,注重学生文献调研及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开放性实验和化学相关的热门课题分别按某期刊的要求写1篇科技论文和1篇文献综述( 占20% ) 。最后,减小期末考试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 占30% ) 。
5结语
文献检索课程 篇9
课程考核不仅是教学的终端环节, 还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文献检索属于技能性课程, 有别于知识性课程, 在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方面独具一格。此外, 高职医卫类院校与其他高校相比有其不同之处。因此探讨适合高职医卫类院校文献检索课程考核模式,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献检索课程研究现状
笔者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博硕士论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 设定检索式为“ (文献检索课或信息检索课或检索与利用课或检索课) 和 (考核或考试或评价) ”, 时间设定为2006—2015年,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52篇。大部分文献都是在探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后附带提及考核措施, 其中真正全篇研究文献检索课程考核模式的文献仅22篇, 而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献则寥寥无几 (见表1)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目前关于文献检索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总体较少, 其中关于高职医卫类院校的研究更是稀缺, 总的来说该领域关注度较低, 亟待更多研究和发展。
2 常见文献检索课程考核模式分析
20世纪80年代, 我国高校就已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当时因检索工具和网络条件限制,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侧重理论知识, 因此考试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 采取闭卷笔试考核模式。后来为减轻学生负担改为开卷考试模式, 这种考核方式侧重理论知识考核, 无法检测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与该课程教学目标相去甚远。此外, 闭卷考试增加了学生负担, 开卷考试则让学生觉得考核太容易, 严重影响了学习兴趣。
20世纪90年代后期, 检索工具由纸质型逐渐过渡到计算机, 教学条件也越来越好, 计算机教学日益普及,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重点也逐渐转移到实践技能模块, 因此考核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最为常见的考核模式是撰写综述法, 即由教师拟出多个备选课题, 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文献检索、文献分析, 最终形成小综述。这种考核模式虽然看似能考核学生对文献检索工具的利用能力、对文献的分析评价能力以及文字归纳和演绎能力, 但是实际实施效果难遂人愿。首先, 选题困难, 授课教师受自身专业限制, 难以给出多个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其次, 这一考核模式一方面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检索条件 (网络和计算机) ;另一方面学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阅读、分析和撰写文献, 学生压力大, 易导致敷衍、抄袭等现象, 助长弄虚作假的歪风恶习。此外, 综述撰写过程中文献分析和评价是最难的部分, 大多数学生需要教师一对一辅导才能较好地完成, 而如此大的工作量超出了授课教师的承受能力。最后, 综述批阅和评价工作量大、难度高, 尤其是学生人数较多时, 教师不可能逐个课题进行检索, 也无法逐篇仔细阅读和评价, 因此难以对综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久而久之, 考核失去了意义, 最终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3 新考核模式探讨
多元化考核模式是融和平时表现和期末考核成绩, 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并重的一种考核模式[1]。目前大多数院校都采用多元化考核模式, 一般由平时表现、操作考核、期末考核等模块组成, 比例各有侧重。最为不同的就是期末考核模式, 有网上自学成绩、综合利用评定、网上考试系统、检索报告等方式。
沈阳农业大学在混合学习模式下, 采取多元化考核模式, 即平时表现+操作考核+期末考核 (内容为基础知识, 采取一人一题机试) +网络自学成绩等, 既使学生成绩更为客观, 又合理评定教师工作量, 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有效提高了学生选课率[2]。辽宁科技大学采用并设计了多元化考核模式, 学生考核成绩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检索实习、撰写综述和期末考试等, 既涉及一定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性[1]。
为使课程考核模式更科学客观、方便快捷, 应用网络平台的无纸化考试系统被研发出来, 并应用于各大高校, 如北京工商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华北煤炭医学院等都已使用该系统[3,4]。内江师范学院自2012年起尝试实行平时作业网上练习+网上考试系统的二维考核法, 随机制卷, 自动阅卷, 既有效避免了考试作弊, 又减轻了教师阅卷负担, 保证成绩科学、客观、真实, 克服了传统考核模式的一些弊端[5]。
大连工业大学教师赵莉设计的信息利用能力考核模式, 要求学生先自由组成科研小组, 选择感兴趣的课题, 按照教师设计的综述模式如检索论文统计、研究方向分析等形成小组综述, 再进行PPT演示, 共享科研成果。这种模式既降低了单独撰写综述的难度和工作量, 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是值得尝试的一种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6]。
还有上机检索课题、撰写综合检索报告的考核模式[7]。笔者认为这一考核模式相对综述而言具有以下优势:操作相对容易;检索报告模式是现成的, 可以清楚地看出检索步骤中各个环节操作是否得当;能较为客观地评价学生对检索工具的掌握程度及文献分析能力;教师评价工作量相对较小。
此外, 江南大学教师沈艳红提出以文献计量分析论文作为文献检索课程考核方式[8], 颇具新意, 具有一定优越性, 但是对学生在统计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要求相对较高。
4 适合高职院校的考核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差异决定了其考核要求和侧重点不同。与本科院校相比,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因此, 在教学和考核中应降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要求, 加强实践能力指导, 注重挖掘学生个性以提高学习兴趣。以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为例, 笔者近几年尝试了多种考核模式, 现介绍如下。
4.1 多元化考核模式
采取平时表现+单元项目上机实践+期末考核模式, 其中前两项成绩占50%, 期末考试成绩占50%。减少期末考核比重, 是为了减轻学生考试负担, 更注重平时的实践学习 (见表2) 。
4.2 多样化期末考核模式
期末考核模式可以是小组项目考核法、个性化上机综合检索测试、检索报告、小组综述展示、文献计量分析论文等。多样化期末考核模式有利于教师根据不同班级、专业对文献综述课程的需求程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班级特点, 决定最佳考核模式, 因材施教, 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个性和创造力。
4.3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组项目考核模式
每位学生都会在某些方面有智能突出点, 小组项目考核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互补[9]。小组共同拟题、检索文献、分析讨论检索结果并制作成PPT进行展示, 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考核方式。一方面,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与专业相关或感兴趣的课题, 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另一方面, 合作完成项目既能减轻考试负担, 又能促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4.4 与其他专业课程相结合完成综述考核
药学服务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课时不多, 与文献检索在同一学期开设。将药学服务和文献检索相结合进行考核, 既能使学生将文献检索知识学以致用, 感受这门课程的实用性, 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当前国内外药学服务方面的最新动态, 还能减轻学生考试压力。
总而言之, 文献检索课程在高职医卫类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为医卫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努力探索适合高职医卫类院校各专业文献检索课程考核模式, 不仅能促进该课程的教学, 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高职医卫类院校文献检索课程考核可以紧密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医卫类专业课程设置和职业发展趋势等, 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考核模式。
摘要:科学的考核机制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好的考核机制能有效反映教学效果, 促进课堂教学良性发展。笔者通过检索并分析目前国内文献检索课程考核模式现状, 讨论新、旧模式的优、劣势, 探讨适合高职医卫类院校文献检索课程考核新模式。
关键词:文献检索课程,考核模式,医卫类院校
参考文献
[1]王玉香.文献信息检索课多元化考核方案的制订与实施[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0, 19 (6) :53-56.
[2]白建华.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检索课考核方式研究与实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6, 28 (4) :149-152.
[3]唐品.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医学信息检索课考试方法的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1 (3) :63-65.
[4]吴立国.文献检索课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2 (7) :51-53.
[5]肖红.《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改革实践[J].兰台世界, 2014, 43 (14) :49-50.
[6]赵莉.基于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检索课考核体系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 (3) :116-118.
[7]牟艳华, 张晓红, 李永芳, 等.关于高校文献检索课考核方式改革的若干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 (19) :96-125.
[8]沈艳红.以文献计量分析论文作为信息检索课考核方式的研究[J].图书馆杂志, 2012, 31 (5) :73-76.
文献检索课程 篇10
1 适当调整教学大纲
在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文检课是大二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32课时, 课程采用的教材见参考文献[3]。目前, 文献检索课程的教材不少, 编排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 但大都是将重点放在文献的“检索”方面, 而对文献的“利用”方面涉及很少或基本不涉及。对于广大学生来说, 只学会“检索”文献是不够的, 关键的是在于后面的分析、整理等对文献的“利用”。笔者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 为使学生能够思路清晰, 更好的掌握了解要学的内容和知识, 根据化学化工文献的特点, 从科技文献的类型 (包括图书、期刊、专利、科技报告、会议资料、学位论文、标准、产品资料、技术档案、政府出版物[3], 以及后来出现的原生数字信息等) 出发, 将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调整, 共分为绪论、图书及其电子图书馆的检索、期刊及期刊数据库的检索、专利及专利数据库的检索、其他文献的检索、化学文摘及其数据库的检索、理化数据传统工具书及其网络化检索、化学综合数据库的检索、Internet上的文献资源、科学研究方法与科技论文写作等10章内容。调整后的教学大纲从主要常见的文献类型到次要少见的文献类型, 从单一文献类型数据库的检索到综合数据库的检索, 由简到繁, 是学生学起来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而且, 增加了科学研究方法与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内容, 使得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之后不仅学会了对各种文献的检索, 而且能初步掌握对文献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4], 使其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与素质。
2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很多基础课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的主要内容均是多年不变的, 而文检课的内容却大不相同, 需要与时俱进。进入21世纪,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尤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文检课有很大的调整, 如检索方法的升级、新型数据库的出现、网址的变化、文献数据库的更新等。其中, 新检索数据工具淘汰旧检索方法变化最大, 例如:《美国化学文摘》 (Chemical Abstracts, CA) 最初是纸质文摘出版;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版了光盘版即CA on CD;进一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1995年CAS推出了网络版Sci Finder检索工具, 其中除了包含纸版CA收录的全部内容, 还增加了MEDLINE、CASREACT、REGISTRY、CHEMCATS和CHEMLIST 5个数据库, 其提供的检索方法也更为先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 大幅减少了纸质CA检索著录格式的介绍, 取消了CA的纸质文献检索实践课, 而增加了一些课时来讲解如何使用CA on CD和Sci Finder数据库以及Sci Finder数据库的使用练习。
进入21世纪,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人类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随着新兴交叉学科的不断出现, 新的期刊不断推出。比如, 美国化学会2010年退出了新期刊ACS Medidinal Chemistry Letters和ACS Chemical Neuroscience, 2011年推出了新期刊ACS Catalysis, 2013年推出了新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Engineering。同时, 各种期刊的影响力每年都在变化。影响因子 (IF) 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期刊印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表示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 是表征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如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AC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影响因子相对稳步上升, 2009、2010、2011年分别为8.580、9.019、9.907, 而医学期刊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其影响因子变化较大, 2008、2009、2010、2011年分别为12.818、19.045、21.952、9.396;更有甚者, 某些期刊被SCI剔除, Advanced Science Letter期刊美国科学出版社近年出版的众多期刊之一, 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1.263, 而2011年SCI数据库中却未见到该期刊的踪影。因此, 教学内容是每年都要随着这些期刊的变化而调整的。
另外, 随着网络的发展, 在网络上出现了各种论坛、博客、文库, 如小木虫论坛、丁香园论坛、诺贝尔学术论坛、水木清华社区、科学论坛、百度文库、新浪爱问、新浪博客等, 这些网上资源提供了大量动态的数字化信息, 使得知识体系的变化日新月异。在“Internet上的文献资源”这一章内容中, 笔者对上述网络资源进行了介绍, 希望广大学生经常关注这些网站, 能够通过这些方便的网络资源获得最新的科学文献知识, 开拓大学生的视野, 了解化学化工类学科发展动态, 关注各个行业的发展动态和研究热点, 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为学生的人生规划及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3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传统的文检课教学多是采用“黑板+粉笔”板书式授课,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多是文字、数字等抽象事物, 且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较少, 限制了学生感知事物的深度和广度。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 在视觉、听觉等感观上受到冲击, 使学生有新鲜感、好奇感、独特感与直观感, 能唤起学生的激情和想象力, 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多方查阅与课程相关的典故、图片和视频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powerpoint软件, 精心准备PPT课件, 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大课程容量, 使文献检索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 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本门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计算机网络, 笔者充分利用本校图书馆丰富的电子资源 (包括中国知网、维普、书生之家等18个中文数据库, ISI、Elsevier SDOL、ACS、RSC等43个外文数据库以及Nature Reviews、ASCE、ASME等111个试用数据库) 以及Internet网上已建立的多种化学化工文献数据库、专业数据库、学 (协) 会数据库和功能全面的搜索引擎 (维基百科、百度、搜狗、Google、Yahoo、scirus、Infoseek、Altavista等) , 采用案例演示讲授式教学模式, 课上在讲解各个数据库资源时, 即现场直接演示如何检索及下载原始文献。该模式直观、新颖, 学生喜欢, 效果良好。
4 积极采取互动式教学
精美的课件只是课程成功完成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 与学生完成互动, 是教学的关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综合运用启发式、问答式、研讨式、交流式等教学方法[5,6], 以提高教学质量。如笔者在讲授发明专利内容时, 列举了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如电灯的发明、电话的发明、手枪的发明、拉链的发明、曲别针的发明、手机触摸屏的发明、骨灰盒的发明等等, 来激发学生的灵感。此外, 将学生按照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2~3人。课上讲授时, 选择1个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如能源化学、资源化学、药物化学、纳米材料、隐形材料、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 现场直接演示如何检索及下载原始文献。课后布置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完成课后检索。第二次课上则抽取部分小组介绍检索过程和检索结果, 再进行评述指导。如此让学生在学习图书、期刊、专利等多种文献类型的同时, 登陆期刊网站, 并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系统, 登陆常用中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英文数据库以及Sci Finder Scholar、ISI综合数据库, 了解数据库的发展历史、收录特点, 并通过练习掌握各自的使用方法。如此, 学生在经历讲授-练习-评价的教学过程后, 能够很好的具备文献检索理论与知识, 尤其是能够掌握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5 紧密结合创新基金和毕业设计
国家教育部2007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2011年开始启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和适应各行各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我校加大了“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支持力度, 增加资助项目数和资助额度, 每个年级有50%本科生在学期间参加导师指导下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大部分学生有了从事创新基金项目研究的机会。作为一名从事科研工作的老师, 笔者将教学内容与本学院各个老师的科研方向相结合, 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 对将要从事的创新基金项目或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逐步开展相关文献的调研。通过不断的练习,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化学化工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巧, 并且逐步发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利用文献检索知识的过程, 完成对科研探索前期文献检索的过程, 为创新基金项目的开展做好了准备, 同时大四毕业设计课题的进行打好了基础, 也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铺垫。
毕业设计是理工科大学生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通过毕业设计, 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 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然而, 大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以前, 几乎不知道系统的搜集开发信息的母的与技能, 不懂得学术论文的撰写, 普遍存在整体水平不高、对选题缺乏理解、学位论文论据不够充分、创新能力差、格式不标准等不足。而结合大学生学位论文的写作开展针对性强的文献检索课教学,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此, 笔者加入了科学研究方法与科技论文写作这一章节的内容, 并且在课程初一开始就由学生自己选定一个专题, 在随后的教学课程开展过程中, 要求学生随着课程进度, 围绕其选题, 逐步开展各种类型文献、工具书和数据库的检索, 查阅其需要的文献资料, 最后, 整理出一份文献调研综述。如此, 学生既熟悉了各种文献类型, 掌握了不同工具书及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而且锻炼了其查阅、整理、总结文献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国的词典之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知识分两类, 一类是我们所知道的科学知识;另一类是关于哪儿可以获得这些知识的知识”[7]。文检课是属于教授第二类知识的一门课程。由于学生们很少有机会系统地接触到第二类知识, 该课程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对上述教学方面的改进, 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良好。古人云:“授人以鱼, 只供一餐, 授人以渔, 可享一生”。“授学生以渔”是笔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在知识飞速增长的今天,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技巧,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让学生的潜在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造就与时俱进的、具有实践能力高和竞争能力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是我们全体高校教师的心愿。
摘要:在化学化工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 从适当调整教学大纲、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积极采取互动式教学、紧密结合创新基金和毕业设计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进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化学化工文献检索与利用,教学改进,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钱恒玉, 尹志刚, 张春霞.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思考[J].河南化工, 2011, 28 (07) :58-60.
[2]龚俊波, 尹秋响.以化学化工创新人才培养引领文献信息课程教学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 2010, (05) :76-80.
[3]余向春.化学文献及查阅方法.4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4-8.
[4]徐溢, 张剑, 等.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和利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 2007 (03) :83-85, 97.
[5]武继芬.文献检索课“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J].河北科技图苑, 2009, 22 (05) :85-86.
[6]张明华.试论研究生文检课教学模式更新与实践[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5, 14 (04) :41-42.
文献检索课程 篇11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对策:创造性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充分利用可用的资源检索;走出图书馆,寻找“外援”;在教学上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倡导教育转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图书馆意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
信息检索课程在大学教育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问题
信息检索课程作为选修课在高职院校开设时间不长,目前尚未形成自己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当前,该课程的教学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课时设置不足。教学内容取舍困难。据调查,信息检索课程在高职院校设置的课时大多是在8到16学时,其中包括上机操作课时。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在制定和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时捉襟见肘,无所适从。二是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实用”,教材像“网页使用说明书”,课堂像“短期电脑网络培训班”,教学目标无法定位。三是图书馆资源贫乏,导致文献信息检索环境难以突破原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没有固定的实习场地,缺乏足够数量的以供实习用的手工工具书和网络数据库,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四是教学模式单一。尽管教师平时也常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但仍然以讲授为主,这些与信息检索课程的先进性、开放性很不相称。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本科院校不同,本科院校培养的是理论型、工程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因此,相应的课程要求、教学方法等都有极大不同。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作相关的改革。
二、对策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对此,应该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以教材为基础积累课程资源。在深入挖掘课内资源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拓展利用各种校外资源,这样才能使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最终服务生活。例如,笔者在讲授旅游信息资源检索时,针对本校的旅游策划专业,要求学生拓展知识范围,多途径、有目的地搜集有关广西民族特色文化与旅游开发方面的资料,然后布置学生综合信息写一篇综述性小论文。这样可以有目的地开发课程资源,同时有助于课外资源的搜集、加工和积累。二是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科联系。应把教材当作载体使教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对于文献信息检索,应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检索不同的课题,如“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成才成长”、“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前提和任务,请你检索有关资料,谈谈我区退耕还林工作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有关家具的功能尺寸设计”、“我院植被分布调查及立体绿化设计”,等等。这样不但教活了知识,掌握了检索方法,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重点学习校内现有资源的检索,充分利用免费题录数据库和试用数据库
由于经费原因,高职院校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因而导致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馆藏资源。包括已经购买使用权的电子资源等。同时,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和使用现有资源。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当学生对现有资源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后,即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以后碰到新的资源也就可以很快掌握。
此外,针对当前很少有免费使用的中文报刊数据库,可以利用商业报刊数据库的免费题录检索和有些高校提供的试用数据库识破来获取有关中文报刊资料。商业报刊数据库都采用分级受权服务,为提高访问量和最终实现赢利,一般都提供免费题录检索功能,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免费服务,获得报刊资料的诸如篇名、作者、原载报刊名、年卷日期等外在信息,然后,再选用相应报刊网站的“往期回顾”功能,最终检索到特定资料。一些高校图书馆经常提供有关数据库试用。一般数据库在试用期间无特别限制,可以查找资料原文。这样可以解决相关数据库不足的问题。
(三)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
当前,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以课本讲解的教学方法,并采用网络或者多媒体现代信息教学技术辅助。对此,应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真实世界的信息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使学生的学习阶段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自学能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以适应将来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的需要。
(四)倡导教育转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知识经济中,信息不断大量地涌现。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寻找和识别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创新活动中,是现代社会创新人才应掌握的重要本领。因此,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技巧,而是一种反思能力和概念归纳能力,这就要突破以技巧为中心的教与学的方法,因为技术与互联网内容不断变化,所以应该强调反思能力和面对变化继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我,应对难以预知的未来。因此,笔者倡导教育转型,教学上,从面向内容转为面向过程;学习观上,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逐渐强调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对教学法的影响,在过程模式中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内容及其量的多少,而是学习能力。
(五)培养图书馆意识
所谓图书馆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是个人或社会对图书馆的认识态度和价值取向;就图书馆管理人员而言。是为读者服务的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自我责任意识,是帮助读者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管理功能的辅助意识;就教师、学生而言,是充分利用图书馆功能的自学意识,是进行研究的探究意识,是学会学习的意识。可以这么说,一个人有没有图书馆意识可以作为判断此人能否进行探究式学习以及今后能否有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信息检索课程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应使学生懂得:身处信息时代,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发现、获得、分析、综合信息和知识,以及将信息和知识与个人及职业生活结合的能力。信息时代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研究伙伴的关系,获取知识完全取决于学生自身利用课堂提供的方法和线索去检索、阅读、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上。学习过程也是利用图书馆的过程,是确认、评估、寻获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功能必将发生变革,也必将带来一系列的教育变革。学生的学习中心将会由教室转向图书馆,教师的工作性质将由传道、授业、解惑变为关注指导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去阅读有关文献,教师的工作中心转到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文献检索课程 篇12
考试是评定、检查教与学效果最常用的一种手段。科学合理的考试形式和内容, 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近年来, 在新课程实验中, 过程性考核得到大力提倡, 并受到了较为广泛的重视。所谓过程性考核, 又称为过程性评价, 目前尚无权威的定义, 过程性考核通常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以及能力获取的过程性结果, 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作出判断。肯定成绩, 找出问题, 是过程性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多年来在深圳大学材料学院从事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就专业选修课程材料科学文献检索进行过程性考核的教学改革,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课程特点存在的问题
文献检索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基本素质之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文献载体形式已由纸质文献向电子文献方向上发展, 文献的生产和传递更加迅速, 知识信息的存储和利用更加便捷。加强高校学生文献检索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使学生具有掌握知识情报的意识和快速检索电子文献的能力, 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此, 我们要按照目前电子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特点安排课程内容。
同时, 值得注意的是, 不同专业领域对于文献的偏重以及对于文献中信息的提取重点各有不同, 因此, 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学科就文献检索课程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笔者担任的课程为材料科学文献检索, 本课程开设的对象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针对目前文献载体网络化电子化的趋势, 笔者在课程内容上着重强调如何利用现有互联网数据库快速检索和获取目标文献资料, 并加以分析和利用。重点讲述国内外常用科技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评价策略, 并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获取材料学方面科技文献资料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此外, 课程还针对目前材料学本科生毕业可能的就业取向, 对学生的科技论文、专利申请书、科技查新报告等文献资料的撰写格式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该课程之前采用的主要为传统的教学以及考核方式:即以课堂讲述为主, 结合一部分作业以及实践上机检索;考核方式为课程论文, 结合平常网上检索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综合评价, 课程论文的命题通常为一篇材料相关领域的综述。在考查过程中, 笔者发现, 学生在课程论文的撰写过程中, 对于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仍不甚熟练, 参考文献种类有限, 主要以科技论文居多, 英文文献普遍偏少。经过与学生交流, 其问题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论文这样的考核方式相对而言是比较宽松的, 部分学生本身学习态度欠端正, 以获得学分为选修该课程之最大目的, 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有限。虽然在课堂上介绍了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以及格式要求, 但学生练习太少, 很难熟练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程序。
2.课程论文写作时间偏少, 往往不能做系统的文献检索以及整理工作, 尤其是英文文献阅读对于本科学生来说还是难度太大, 对于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投入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相关的英文文献阅读并整理, 确实有些勉强。
3.当代大学生本身已经具有了较强的文献检索技巧, 原来课程中设计的各个专业数据库的检索技巧很多时候是具有相通性的, 介绍起来难免千篇一律, 导致学生对听课缺乏兴趣。
4.对于专利写作、查新报告撰写等实践性的内容, 由于时间限制, 停留在介绍的阶段, 没有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
近年来, 多有报道提出高校文献检索课应注重实践环节, 并提出将论文写作引入到文献检索课程中, 因此, 有必要针对以上问题对课程教学进行进一步改革。笔者尝试引入过程性考核方式, 加强课程中的实践部分, 提高教学效果。
三、考核内容及实施
为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曾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在教学之初即让学生准备课程论文的撰写,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而整个过程性考核也是围绕科技论文写作而设置,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教师亦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 将整个课程作为一次文献综述的撰写实践。具体课程考核方式设计如表1。
从评分比例来看, 大大增加了平时分在课程得分中的比例, 从平时分占20%—30%上升到了60%。考核内容中的平时作业, 主要是考核对课堂讲述的基本数据库以及检索方法的掌握程度。为了保证考核的公平性, 杜绝抄袭等现象, 考核结合深圳大学校园网网上课程系统, 设定在每次课程结束以前就必须提交作业, 同时作业内容要求与课程论文内容相联系, 使得每个人的作业都不相同。
由于该课程教学主要是针对即将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高年级本科生, 学生已经掌握了材料学的基础知识, 且85%以上的学生都有参加深圳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小型科研项目的经历, 因此, 笔者将考核的团队作业设为撰写一个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的申请书。
综合性的大作业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 拟综合考察学生对文献的检索以及从中提取知识的能力。课程设计了一个模拟查新报告的写作过程, 让学生就一个陌生的专业课题, 通过文献检索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新性的判断, 以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专业领域的实操能力。
期末考核为与材料学相关的综述性论文。本课程教学在组织过程中采用讲述与实践并行的形式。在课程开始之初就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选题、查询资料、撰写提纲等, 为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指导。论文写作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献的收集以及总结能力之外, 还重点考查论文撰写格式等规范性问题。
总体而言, 不同考核形式贯穿于本课程的全过程, 各个考核方式相互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考核进度结构以及不同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
四、考试改革效果
该课程选课者共计26人, 其中23人为大四的本科生, 2人为往届重修生, 1人为大三的学生。在考核过程中, 有1人缺考, 实质有25人实际参加考核。其结果如下:85分以上比例为22%, 75—84分占53%, 65—74分占15%, 60—64分占10%, 60分以下为0%。总体来说, 学生分数以75分以上居多, 大约达到了80%。多数学生在期末课程论文一项都能拿到较高的得分, 说明通过课程的培训, 学生论文撰写的能力以及文献检索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 由于平时作业的重要性, 学生对该课程作业的重视程度明显上升, 作业质量也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 从而使得最终论文的撰写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另外, 学生团队作业的完成情况也比较好, 学生自由组合成为4个小组, 各个小组对于该项目的积极性普遍较高, 均在期末提交了各自的项目书。从所交的项目书来看, 格式基本规范, 有一定的创新性, 达到了该考核希望达到的效果。
关于查新报告作业, 虽然在创新性的判断上有一定的误差, 但总体而言, 能够较好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文献检索知识有效地应用于该大作业中, 也基本达到了本综合性大作业的教学目的。当然笔者设置综合性大作业考核更重要的目的其实在于让学生尝试一次专业知识和文献检索知识的综合运用。
值得一提的是, 笔者曾尝试过集体讨论一项考核, 但效果不如人意。在讨论课上, 明显感觉到很多学生准备不充分, 发言不踊跃, 特别是容易偏离主题, 如果只是组织讨论尚可, 但在考核这个方面如何公平有效地评分, 还有待商榷和研究。此外, 笔者也曾尝试过取消考勤这一项, 但发现会导致学生到课率明显偏低, 因此在该课程中仍然予以保留。
五、总结
通过该教学改革, 材料科学文献检索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较之以往大大增强。可以说, 材料科学文献检索过程性考核教学改革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 心得如下:
首先, 过程性考核的最终目的不应只是考核学生优劣, 而应该是通过考核构成一个知识点体系, 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以及知识点融会贯通。
其次, 课程内容以及考核方式需要不断创新, 要突破以往中规中矩的传统教学模式, 要从多方位进行思考, 深入到大学生中去, 尝试以当代大学生的视角去看待这个课程中的问题。过程性考核不应该是简单的线性考核的问题, 而是应该设计出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有机组合的考核网, 不同考核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以获得更好的考核效果。在此过程中, 由于过程性评价更多地采用了开放的、即时的评价方式, 特别对情态领域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评价标准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摸索和提高。能够将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都通过考核表现出来, 又保证其公正性, 这是过程性考核研究中的一个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摘要:文献检索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合理的考试形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笔者所在学院对材料科学文献检索课程采用了过程性考核的方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文献检索,考试改革,过程性考核,工科课程
参考文献
[1]王蕾, 李德杏, 孙中堂等.论习作评改在本科教学过程性考核中的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13) .
[2]张茹.过程性考核在《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 2011 (14) .
[3]吴绍春.两种考试观的比较——美国林肯大学没有“一张考卷定乾坤”[J].交通高教研究, 2001 (4) .
[4]李著.高校文献检索课应注重实践环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20) .
[5]陈春林.将“论文写作”初步融入到本科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 .
【文献检索课程】推荐阅读:
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文献检索参考课题05-24
文献检索课程总结07-26
文献检索课程报告范文11-20
文献检索课程心得体会01-01
化学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实习报告20109-28
文献检索检索报告12-08
文献信息检索08-03
医学文献检索09-20
文献检索论文10-23
文献检索考试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