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卫生与素质教育(共10篇)
校园卫生与素质教育 篇1
学校作为精神文明的摇篮, 校园卫生工作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又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如何对该项工作进行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和持久性的管理, 已成为新世纪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校园卫生与学生素质的提高
1.三大需要。笔者所在学校有60余年历史, 是省二级重点综合高中、省级卫生先进学校, 有28个班级、1500余名学生, 占地面积80余亩。校园环境卫生主要由值周班负责。通过每周上岗前的培训, 广大学生完全理解并认可:清爽、整洁、怡人的环境, 是师生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的需要;是树立学校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养成讲卫生、讲文明的良好习惯的需要。同学们明白学校就是自己的“家”这一道理, 因为他们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 就此而言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家”的卫生搞好呢?“校荣我荣, 校衰我耻”的道理人人皆知, 谁又不想自己的母校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呢?身在学校, 志存高远, 一个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学生来日怎能适应高校的文明要求?又怎能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要求呢?因此学校经常要求班主任在班会课统一组织学生开主题班会, 学习有关讲文明、讲卫生的文章, 目的是让学生们认识到讲卫生、讲文明的重要性。笔者十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 “三大需要”深入人心, 得到大家的赞同、理解、支持和配合。
2.三大功能。值周班工作的三大功能即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及示范功能。三大功能的体现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是服务功能。众所周知, 大部分家长都望儿成龙, 望女成凤, 过多的呵护和关照, 使得好多学生无需做家务事, 根本不知道怎么搞卫生, 怎样保持清洁, 怎样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观念, 怎样理解搞好校园卫生是搞好整个学校工作需要的意义。通过一星期值周班的卫生劳动, 同学们才懂得了什么是卫生的清洁度, 扫水沟必须用铁铲, 才能收到清洁见底、水流畅通之效果, 拖地应该先扫后拖、半干湿退步拖、拖竖不拖横的道理, 虽然是15个字的拖地方法, 却解决了不少问题。
二是管理功能。学生管理能力主要为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两个方面。在值周班培训时, 就让同学们懂得正人先正己, 打铁先自硬的道理。要搞好全校的卫生, 首先把自己的个人卫生、寝室卫生、教室卫生、用餐卫生和考场卫生搞好。在管理他人方面最能体现其能力培养的是检查卫生分组分工、卫生工具间的管理。乱扔废物者一旦被发现或被检举出来, 将穿黄马夹、戴卫生违规黄袖套, 先对他们进行教育, 然后让他们进行文明执勤, 并给值周班加卫生分, 这样对违规者是一次教育, 在今后的卫生习惯方面会有些约束, 对管理者是一次能力的培养。
三是示范功能。值周班人手一份《值周班的工作职责》, 其中明确指出:“值周班应是卫
生主体动现纪示在律范以的者下模。几范”个遵值方守周面者班、:的坚 (1) 示始决范终执功保行能持者主要个和校卫生、人卫生、公共场地卫教室卫生、寝室卫生生以及考场、卫生用餐;园 (2) 和地看果捡皮起到饮纸并料屑投, 入瓶、无垃塑论圾料何筒袋时内、;何 (3) 地一都对次能卫性主生饭动违盒卫规育木;;学 (4) 生 (5) 节按予约时以用移认水交真, 卫引爱生导护工, 公具使, 物其和规受花范到草填树教写●生一个清爽、卫生工具移整洁交单、;怡人的校园公共环 (6) 课间巡查确保有曾根与二境; (7) 敢、卫生检查队伍的组建与学于检举卫生违规的人和事。生生素素质的提高众所周知, 所有学校卫生管理规质定的实施都离不开学校卫检人员的检
检查、队伍十分必要督导和反馈。, 他们因此, 分别负责公共建立三支卫教检人场地、员从学生中挑选教室和卫工间的。具体条件管理工作。是卫:育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并愿为同学们
服务。通过班主任推荐、政教处面
试、实践中试用最后确定。上岗前集中学习《卫生检查人员工作职责》和《卫生工具间管理人员工作职责》以及专项操作培训, 还有定期工作小结、年终民主评优等程序。年复一年, 一批又一批的卫检人员锻炼成长起来, 他 (她) 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具体表现为: (1) 同学们认为能成为一名校卫检人员深感荣幸和自豪, 也意味着一种责任和奉献; (2) 卫检工作充实了自己的生活, 有了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 (3) 促使自己率先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 卫检有利于校园的清爽整洁, 直接服务于母校, 辛劳一点值得; (5) 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和口才, 与人交际时显得从容不迫; (6) 卫检促使自己变得既有耐心, 又能耐得住寂寞; (7) 卫检实践锻炼了自己用微笑对待各种心态同学的能力; (8) 培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 人文素质决定着他们素质的高低, 起着一种价值导向的作用。利用校园卫生这块阵地, 用健康的情感激励学生, 用高尚人格引导学生, 用顽强的意志支配学生, 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导航, 用丰富的情感感化学生, 用生动的语言感召学生, 无疑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培养和造就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园卫生与素质教育 篇2
校园卫生与健康
当阳市4/18/20132、学生吃完饭,洗饭盒的抹布上附有大量细菌,擦洗餐具会感染细菌病毒引发疾病,我们建议食堂专门提供洗洁精,也可让学生自备。
二、个人生理卫生与健康
校园中个人不卫生现象普遍,校园究竟存在哪些个人不卫生隐患?我们在班级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总人数 49人,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卫生问题A(经常)B(偶尔)C(从来没有)
1、把笔尺等文具放进嘴里1514202、饭前、便后洗手331153、随地吐痰1025144、个人卫生(包括洗澡、修剪头发、指甲等)381225、不吃早餐1418176、饱食、吃饱便睡1524107、用手揉眼睛、眯眼
睛看东西212158、强忍小便93559、睡懒觉1923710、在班级乱跑乱跳造
成灰光满天112711
校园个人卫生隐患不容忽视,这些看似平常,我们习惯之举究竟有何危害,我们根据调查结果作相应的分析。
1、上述调查结果中第1、2项显示的卫生隐患最直接的结果是导致细菌传播和感染。细菌会引起人或动物的某些疾病,比如痢疾杆菌会使我们拉肚子,结核杆菌会引起肺结核病,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导致败血病等等。细菌需要一定的途径才能使用机体致病,如破伤风杆菌需进入深部伤口才可能致病,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都需要从口进入消化道而致病,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等则需经过呼吸道才引起感染。细菌感染途径主要有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接触感染、创伤感染、节肢动物叮咬感染,在校园中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感染。
2、随地吐痰的现象在校园中较为普通,随地一口痰,危害究竟有多大?据医学专家介绍,一口痰里可含有5000万个病菌,病菌在空气中至少可以存活 24小时,有的病菌存活时间长达半年之久,随地吐痰的最大危害就是传播各种疾病。痰的主要成分是肺里的脓液,细菌就包截在脓液中,你知道痰是如何形成的吗?当人们呼吸到灰尘等不洁净的空气后,空气中包含的有害成分在人体呼吸道中经过特殊“处理”最后咳出体外,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吐出的痰也是不干净的。根据科学实验,患有呼吸疾病的人,一天咳出的痰中至少含有30亿个病菌,一般的流行性感冒、肺炎、结核病大都是通过空气中的病菌传播的,非典病毒在一口痰中存活时间可达 30多个小时,口痰是传播的最佳途径。
3、不吃早餐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很普遍的,不吃早餐危害很大,据营养专家分析,早餐是一日中重要的一餐。身体在经过睡眠的休息后需要摄取丰富的营养来应付整日的消耗。不吃早餐会造成低血糖,使人精神不振,会严重影响记忆,易患胃炎,溃疡病等慢性疾病,会诱发胆结石,使你抵抗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等众多危害。
4、上述调查结果第7项,眯眼看东西,揉擦眼睛在校园中学生很普遍,调查的 49个人中,21个人经常揉眼睛,21个人偶尔出现这个动作,仅有5个人不会有这种习惯,那么它究竟有什么危害?经常眯眼睛看东西,会出现鱼尾状皱纹。惯性眯眼还可使眼肌疲劳,眼花头疼,揉眼时病菌会由手部传染眼睛,导致发炎,睫毛折断或脱落。
5、在校生受学习影响,强忍小便是经常。强忍小便可能造成急性膀胱炎,出现尿频、尿疼、腹胀疼痛等症状,美国科学家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有憋尿习惯的人患膀胱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 5倍。憋尿时间过长,膀胱内尿量不断增加,会使内压逐渐升高,时间长了就会发生膀胱受阻症状,造成排尿困难或不畅,严重时还影响肾功能。
上述调查结果此处不一一分析,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卫生行为。我们对这些现象的发生原因与改正的对策进行如下分析:
1、应当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平时不注意就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比如有同学在思考时习惯把笔伸进嘴里,这些平常养成的不良卫生习惯是导致校园卫生隐患最主要的原因。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克服不良习惯。
2、从家庭、学校方面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学生不卫生习惯养成很大一方面也在于家长和老师的忽视。如果家长、老师一再强调,一看见不卫生行为立即阻止,学生也就形成不了习惯。
3、要求社会给同学们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一个人的行为最终在社会中反应出来。社会风气对学生卫生习惯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倘若社会上人人都养成良好习惯,校园中也就会卫生、文明。
因此我们认为同学们自身要注意培养个人良好生理卫生习惯,学校、家庭、社会也应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心理卫生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了急剧变化。生理卫生不容忽视,心理卫生也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卫生革命任务尚未完成,而又面临第二次卫生革命的形势之中,要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在生物因素方面要不吸烟、不饮酒,规律生活,培养卫生习惯等;在心理因素方面,要加大注意心理卫生,注意人际关系的和睦,控制应激,提倡自尊、自重、自爱,生理教育的综合性。在这一时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学习习惯,以及形成高尚品格情操,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加强校园学生心理卫生是一项重要使命。
心理卫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关系的和睦。在校园中经常有说脏话,骂人不文明行为,打架斗殴,也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给身体心理带来伤痛,破坏同学间友好关系。对校园和班级秩序的维护也是不利的。中学生要学会培养自己与人和谐相处的交际能力。
2、自尊、自爱、自重、自强。
3、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4、正确对待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中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学习中有成功,难免有失败,对待成功要虚心,对待失败要不气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 21世纪合格人才的一大标准,校园中曾发生过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出现考生轻生的事故,可见加强心理卫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5、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而对这些校园中心理卫生问题,我们对在校生心理状况进行了探讨,提供了在校生不良心理的类型以及疏导原则和策略,以期为学校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归纳为五个方面: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同学们在学校生活基本上是片面的理想化的,这种幻想或不切实际的“理想”如不能及时得到矫正,常使得心理矛盾日趋严重,最后导致对现实的不满,产生偏激意识,做出越轨行为。
2、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当代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使个体与群众的矛盾增加,特别是人际关系方面出现种种隔膜。
3、优越感与失落感的矛盾。部分学生初中时是班里的佼佼者,心中有一种优越感,但到了高中以后,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产生了失落感,这种不良心态使一些新生自暴自弃,甘居下游、不思进取。
4、独立意识增强和自我管理的矛盾。高中生心理开始慢慢成熟,进入自律阶段,在自我意识中总是强烈摆脱依赖性和幼稚性,充分发挥和满足自己的独立性,但认识和评价世界的水平不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差,强烈的独立意识往往导致虚荣、武断、固执,在行为上表现出反抗性,有意不服从学校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放纵自己,最终影响学业或违纪受到处理。
5、轻松感与被动的矛盾。经过激烈的竞争,终于走进高中校园,一些学生感到“铁饭碗”已经到手,加之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结果在思想上放松,带来学习上的被动。
因此必须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以国家、民族的繁荣为已任的使命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竞争的激烈性,要有生存危急感。
根据以上学生五种矛盾心理状况对学生心理卫生的培养,疏导心理健康障碍的策略大致分为五种。
1、理想目标激励法。教育者应当指导学生树立人生远大理想和近期目标,用精神支柱来激励学生生活充实乐观向上。
2、流泻式疏导法。正如地上的积水一样自由流泻,碰巧遇到几个沆洼而在此产生作用,由于此法没有严格的对象范围,没有特别性,具有疏导的真实性和吸引力,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冲击式疏导法。以说服为主的专门性疏导方法,它具有对象明确性强,冲击力的特点,强调以理服人。
4、良好的心理情景创设法。又叫“自我优越法”或“精神胜利法”对于苦恼自卑的同学,应发现学生的闪光及特长,予以积极的引导和鼓励,激励起他们良好的心理。
5、我校关于学生心理卫生教育工作是不够到位的,我们建议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设心理咨询中心。
校园卫生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创建文明、整洁、优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刻不容缓,校园卫生不容忽视,只有良好的校园卫生才能真正发挥校园的神圣作用,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建设国家的合格人才。
指导老师:杨心兵 李贤贵
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和谐校园与大学素质教育 篇3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在大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批人才。构建和谐校园是深化大学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在高等学校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的教育模式是促进大学生对自身角色的认知、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在创新素质方面起着孵化器的作用。
一、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实施大学素质教育的载体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以学校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文化为背景,包括和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艺术文化,它贯穿在素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起到显性和隐性教育作用的文化形态,具有触动灵魂,震撼思想,提升精神,催化超越的激发力、导向力和感染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和谐的物质文化,使学生受到物质文化的感染
学校物质文化主要表现在优雅的校园、宁静的教室、整洁的宿舍这些校园环境的硬件,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塑造和谐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是属于显性的校园文化。这些不仅在于它的外观形象,更重要的是其外观形象所蕴含的“精、气、神”,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是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对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陶冶情操,享受美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步入学校的第一印象,就起于物质文化形态之中。学生们在那里消化学术营养,增长科学知识;在那里与学友进行交流,学会与人融洽;在那里构建物质文明卫生环境。因此,营造和谐与宜人的物质文化是分不开的。这不仅能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而且使学校的建设与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协调同步。是使学生受到物质文化的感染,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最基础、最形象、最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和谐的精神文化,使学生受到精神文化的熏陶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和谐的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和谐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的个性、形象、风貌会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出来。校园里有了鲜明、健康和谐的文化,大家就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有了共同的语言,在开展活动时会形式多样,内容也会丰富多彩,气氛也会显得热烈,参与的学生人数也会很多,人际关系也会得到很好的调和。在活动的开展和参与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陶冶学生的性情,规范学生行为,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等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学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导向。校园里的文明用语,宣传栏、广播都传递着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信息及知识,时时刻刻在提醒广大学生不仅要注重自我利益,更要考虑到学校的利益,使学生都领悟到“学校精神”。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性情,在优化的校园环境中,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塑造,个性得到了发展,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这种潜在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和谐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得到艺术文化的体验
抓艺术文化活动,是为了丰富校园生活,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审美修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首先,学生在欣赏、表演、创作或完成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审美的形式、用科学的方法接受教育时,总是伴随着情感体验,使教育成为一种享受,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尽情发挥。更重要的是挖掘了学生潜在能力,使学生自信心大大增强,激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次,学生在校园文化的实践中完成目标、角色及人格的社会化。学生从丰富的校园文化中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对未来的多重社会角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思想准备,其人格得到了升华和完善。许多高校都努力营造和谐的文艺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层次,得到美的体验。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推动大学素质教育的保证
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促进事业的发展。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教学是师生双方同时的活动过程,教乃为学而教,学乃从师而学,师教生二者缺一不可。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学习,顺利地完成学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关系。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达到教育培养人、造就人的目的。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交互中建立起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宽容、团结、友爱、融洽、纯洁、健康的关系,是师生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及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既能为高校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越的环境,又能使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得以畅通实现,顺利地完成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和培养能力的重任。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三、和谐的教育模式是深化大学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大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以创新的精神,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受教育者身心素质发展需要统一实现为出发点,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受教育者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实现教育内部与外部的和谐而达到教育价值最大化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以平等、透明、公正为保障,注重学生德性生成和生命整体、身心和谐系统的塑造。和谐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做到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关系和谐,努力造就出具有独立个性和完善人格,富有理想和创新意识、能力,懂得自尊、自立、自强、自制和尊重他人,又较强的应变力和适应力,具有社会使命感,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人生适应和推动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个性。
从教学过程的角度看,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基本矛盾,是学校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途径、方法、手段和时空安排等等)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及发展水平不适应。由此引发了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厌学情绪滋生与蔓延、教育质量和效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等问题的出现。为了实现“教”与“学”的和谐,教育者只有紧紧抓住了这个基本矛盾,运用系统理论的“组合质变”原理,从学生的基本职责与某些行为之间的不和谐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教材要求的不和谐出发,着力调整教学过程诸要素的关系,优化要素的结构,通过教学活动使之出现和谐,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复杂、学会协作,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从本质上讲,和谐的教学模式就是要使学校各种教学活动所产生出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与个体差异性——即学生身心发展基本规律,保持在和谐的状态之中。和谐教学模式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是学校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发展需要及发展水平在和谐基础之上能产生“谐振效应”,使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力量,最大限度地适应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自身最佳程度或最佳状况。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益。现实的教学活动普遍存在着效率和效益不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及其现实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也就是说,“教”与“学”还没有处于和谐状态之中,这样的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来说是隔靴搔痒,而和谐教学模式要求教育者要从学生素质的发展需要出发,立足于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结合学生发展的不同层次需求,整体设计各种教育要素的结构,统筹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减少和避免各教育要素间、各种教学活动间的内耗与相互干扰,使教学过程的“硬环境”与“软环境”都处于和谐状态中。通过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去适应、改善和提升学生的发展需要与发展水平的层次,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谐的发展。教育者要在学生新的发展基础上,不断地改进教学工作,追求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达到新的更高层次的和谐程度与状态,实现同频谐振,教学相长。
综上观之,正是因为和谐的校园中蕴藏着丰富的素质教育内涵,只有因势求变,与时俱进,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超越人的自然素质,通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个体自我完善和发展,以和谐的校园深化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才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使他们的视野更辽阔,思路更开阔,知识面更宽阔,灵魂的触动空间更广阔,从而确保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效果。可以这样说:构建和谐的校园,就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校园卫生与素质教育 篇4
1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 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 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 逐步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民族特色、专业特点、个性理念的校园文化, 为学校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 重要意义
2.1 国家战略需要
我国的民族地区大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落后, 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优秀人才, 是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内在需要,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2 教育发展需要
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办学理念, 既蕴含着丰富的管理精髓, 也孕育着博大的人文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既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 也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
2.3 时代现实需要
当今世界各种思潮激荡, 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 尤其是在“3.14”事件和“7.5”事件发生后, 国内外反动势力和敌对势力不断变换手段, 将民族地区的学校和青少年学生作为其渗透和利用的主要对象。作为一所地处民族地区的卫生职业中专学校,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4 地区实际需要
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教育发展相对落后, 影响和制约着本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我州各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着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以教育促经济, 以人才促发展, 全面推动我州实现跨越式发展, 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健康、平衡、协调发展。
3 遵循原则
3.1 全局性原则
以促进和加强学生、教师、学校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及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统筹兼顾、把握全局。
3.2 拓展性原则
不断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 开辟学校常规课堂教育教学之外的第二、第三, 甚至第四、第五课堂, 协调补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3.3 整体性原则
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体现, 是学校常规显性教育和潜在隐性教育的整体合力,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学校教育教学各要素及各子系统间相互促进、积极配合、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
3.4 实效性原则
紧密结合我州、我校特殊环境和实际情况, 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 积极开展调研、分析讨论和实践探索, 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育人实效, 使学生受益、教师受益、学校受益、社会受益、国家受益。
4 主要内容
4.1 师德育人, 校风育人
教育德为先, 注重和加强师德建设, 将师德培养贯穿于教师教学生涯的全过程, 老教师引导新教师, 优秀教师带动其他教师, 把优良的师德传统积累起来, 不断充实创新, 不断总结完善, 逐渐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师德文化。注重和加强校风建设, 将校风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中, 使全校师生能时时刻刻受到良好校风的熏陶。
4.2 制度育人, 规范育人
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通过周密调研、科学分析、积极讨论、会议研究、实践检验, 制订出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各项制度规范, 同时不断强化制度管理的观念, 加强“制度育人”理念的落实。如制订了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八要、八不准”、在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要、八不准”, 实施班级值周制度等, 既优化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完善了各项制度, 又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3 讲座育人, 宣传育人
由外聘专家、校级领导和科室部门负责人对全校师生定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通过校园广播、校园天使报、宣传展板、宣传专栏、标语条幅、国旗下感言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 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 活动育人, 比赛育人
充分发挥学生科、教务科、团委和学生会的作用, 积极开展夏季田径运动会、秋季球类运动会、学校趣味运动会、校园红色歌曲演唱会、校园锅庄舞比赛、校园广播体操比赛、学生健美操比赛、“5.12”护理技能大赛等多项活动, 培养学生互助友爱、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的精神[1], 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竞争意识, 加深师生感情, 增进各民族学生间的友谊, 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促进校园稳定。
4.5 教室育人, 宿舍育人
在教室张贴名人字画、名言警句, 举办学习园地、宣传专栏, 悬挂“八要、八不准”行为规范;实行学生轮流管理班级制度, 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遵守校纪校规, 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在宿舍、寝室内张贴宣传标语, 时刻提醒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讲卫生, 勤俭节约、积极向上。
4.6 爱心育人, 帮扶育人
通过给每个班级安排专职德育辅导员和协助管理员来补充和拓展班主任的工作, 加强各班级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通过评定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和各类助学金及贫困补助金等, 将温暖送到学生身边;通过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对贫困生和后进生进行帮扶。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 加强了师生交流, 增进了师生感情,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2]。
4.7 设施育人, 服务育人
积极争取, 充分利用, 大力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通过改善和提升教育环境、教育条件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加强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满足各民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 不断加强供应服务、安全服务、健康服务、卫生服务等各方面工作, 采取多种措施, 保障师生人身安全、食品安全、饮水安全、消防安全等, 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4.8 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和持久的工作。近年来, 我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师生综合素质不断增强, 学生总数不断增加,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已初步显示出强大的育人功效。学校将继续积极开拓和充实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 不断开拓创新, 调整思路, 总结完善, 稳扎稳打, 精心构建校园大课堂, 实现“学校处处皆教育”, 积极发挥以优良校园文化育优秀师生人才的强大教育教学合力效应。促进校园持续和谐稳定, 促进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东海, 蒋明之.教育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4.
校园文明与卫生国旗下讲话稿 篇5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塑造文明形象创建卫生校园》。
两城同创的东风吹遍了沙澧两岸,全体市民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努力着。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觉得应该塑造文明形象,创建卫生校园,为把我市创建成文明卫生城市,努力使我校成为文明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尽一点微薄之力。
文明和谐、卫生整洁的校园环境是学校良好形象最直接的反映,也是我们文明素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我们的校园里,我们能感受到她的美丽优雅:鲜艳的国旗、雄壮的国歌、辛勤的园丁、可爱的学生;道路两旁漂亮的绿化带、红色的塑胶跑道、绿草茵茵的足球场、宽敞明亮的教室,哪一样不让我们热爱?哪一处不让我们骄傲?提高自身素养,维护校园环境,创建文明卫生校园,应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在美丽优雅的校园里,却有着不太和谐的一幕:楼梯口、道路旁、球场上、教室里、宿舍内,时常散落着个别同学随意丢弃的果皮、纸屑、饮料瓶、包装袋、餐巾纸等白色垃圾。还有部分学生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矛盾,轻者恶语相加,重者拳脚相向。这种现象跟我们美丽优雅的校园极不相称,这些行为与我们应有的文明素养相去甚远!
学校是我家,文明卫生靠大家。我们是学校的主人,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我校也在积极努力成为文明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为巩固和发扬我校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展现我们良好的素质,让我们的校园更洁净、更美丽,更和谐、更文明,在此,特向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立即行动,每天做好教室、宿舍、卫生区的清洁工作,共同维护好校园环境。
(二)时时保洁,随手弯腰捡起地面零星的垃圾,放进垃圾桶内,确保人过地洁,做文明学生。
(三)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不在树身、墙面、课桌、栏杆上乱涂乱画、不损毁宣传栏、不践踏绿化带,不在校园里追逐打闹。
(四)注重个人修养,服饰整洁,仪表端庄;诚实守信,待人有礼,尊老爱幼,乐于助人。
(五)举止文明,言行得体。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说粗话、脏话、谎话。遵守教学秩序,养成良好习惯。
播下一粒种子,收获一片希望;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良好的习惯,收获终身受益的素养。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行为规范落实到日常的一言一行上,让文明卫生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用我们的热情传播文明创卫的理念,用我们的行动担负文明创卫的重任。“
校园卫生与素质教育 篇6
一、继续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1.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研究制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工作推进会议,展示交流体育教学经验和成果,推广“一校一品”教学模式,实施学校体育示范引领项目。印发全国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规程。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2.加强高校体育工作。印发《全国高等职业学校(专科)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研制《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指导意见》。积极推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贯彻落实,研制《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达标工作专项评估检查办法,组织开展高校达标专项评估和检查工作。组织开展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工作。
3.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动落实《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加强校园运动伤害风险防范,研制学校体育运动保险制度,鼓励各地在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政府购买学生意外伤害险,试点推行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办法。
4.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深入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落实,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继续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查复核工作,发布2015年学校体育年度工作报告。开展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工作,验收各地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二、加快推进校园足球的普及
5.深化足球教学改革。推动各地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积极推进足球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布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规范指导校园足球教学。研制校园足球课余训练大纲,指导学校合理组织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依托有条件的单位遴选和建立5-6个校园足球运动研究基地,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资源库,启动450节校园足球教学示范课和365集面向中小学学生的足球技能示范视频的开发工作。组织开展校园足球教学交流活动。
6.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竞赛。积极开展2015-2016赛季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组织实施学生夏(冬)令营活动,拟选送一批优秀足球运动员出国培训。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方案。试点推动竞赛体系改革,搭建完善校内、校际和选拔性竞赛体系。完善竞赛监督制度,严肃赛纪,规范青少年观赛行为,形成良好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风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学生足球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推进学生注册共享机制。
7.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制订校园足球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专项培训,开发相关培训资源,拟培训5000名足球教师、1000名足球教练员,200名优秀退役运动员,着力提升足球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继续实施引进外籍足球教师支持项目,支持地方聘用150名左右的足球外教。选派部分优秀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管理人员、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到国外参加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
8.加强特色学校及试点单位建设。推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试点单位加强建设、深化改革、提高水平和办出特色,发挥其在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中的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研制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单位考核评价与管理办法,并组织遴选第二批特色学校。
9.加强校园足球场地建设。推动各地落实足球场地建设规划,把校园足球活动的场地建设纳入本行政区域足球场地建设规划。加强校园足球运动伤害风险管理,推动各地试点校园足球保险基金的做法,提升校园足球安全保障水平。
10.破解改革难题,形成良性工作机制。会同中国足协共同研究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中的急需完善的政策,处理好校园足球和青训体系的关系,对接好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和U系列竞赛及选拔机制,建立健全足球运动员注册共享机制,研制一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行业标准,加强对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指导。
11.鼓励社会参与,总结各地经验。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积极性,启动全国校园足球接受赞助和收益分配管理办法的研制。开展校园足球调研工作,总结各地经验做法,积极筹备全国校园足球推进会议。
12.加强典型引领,强化宣传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大力宣传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及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鼓舞士气、提振信心。争取中央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等对转播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和有关大型活动的支持。继续组织校园足球先锋和校园足球神州行。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足球科学研究和科普知识宣传,向社会、家长和学生广泛进行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热爱和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全面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
13.做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根据新《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修订《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研究制定加强学校食品(饮水)安全管理等相关文件。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并督促各地做好食品(饮水)安全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多途径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14.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继续落实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相关文件,推进并扩大高校艾滋病防控试点工作,探索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教育与针对有特殊需求学生的干预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召开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及高校艾滋病防控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强调工作要求,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组织开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网络课程,并利用智慧树网平台,向高校学生推送。通过教师培训、优秀教案和优质课展示、网上有奖知识问答等多种途径推进中小学健康教育,扩大健康教育受众面,提升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15.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学校结核病防控及藏区包虫病预防教育等工作。研究制定高校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修订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以及学校结核病防控相关文件。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做好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及藏区中小学生包虫病预防教育工作。联合教育报等媒体,宣传推广各地开展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16.继续开展学校卫生队伍能力提升工作。开展中小学校校医队伍建设调研工作。举办学校卫生人员业务培训班。组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评选活动。继续配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实施“健康守护行动”,即通过配备校医室器材、培训校医、开展健康教育等,促进学生健康。
四、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
进一步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
17.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分省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启动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签署工作,推动以省为单位确定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对各地制定实施意见和组织实施的指导与检查。举办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领导干部学校美育工作专题研修班。召开高校美育工作会议。建立各地美育工作沟通交流机制,建设一批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实践基地。
18.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为重点,深入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举办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加强美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加大区域内美育统筹力度,探索大中小学美育课程开设模式。依托高校力量,建立学校美育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及专业艺术院校对口支持中小学校美育基地,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
19.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深入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基地创建T作,举办好高雅艺术进校园、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结合传统节日探索学生群体性艺术活动的展示形式。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建设一批体现正确育人导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美育环境示范学校。
20.推进美育评价工作。指导实验区和各地贯彻落实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和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组织第三方机构编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五、深化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改革
21.健全军事营地机制,引导学校军事教学改革。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活动内容,以引领学校深化军事教学改革为着力点,探索建立学生军事营地育人长效机制。继续会同军地有关部门举办学生军事训练营,2016年第三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拟于8月份举办。
22.继续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学校国防教育管理水平。继续委托国防大学和空军指挥学院举办3期高校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工作专题研修班。继续委托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举办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专题研讨班。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教育部干部培训项目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认真组织实施好研修班项目评估工作。举办2016年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军事教学高级研修班。
23.开展军事教学检验,建立学生军训质量监测机制。以提升学生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为目标,将军事教学检验范围扩展至10公里野营拉练、无线电测向、核生化防护、识图用图等军事项目及军事教师教学能力。试行分区域学生军训年度报告制度,以视频、汇编或现场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军训工作经验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学生军训质量监测、学生军事素养评价、学校军事教学改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领域的专题研究。
校园卫生与素质教育 篇7
一、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现状
校园的消防安全教育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的体系, 包含消防器材配套设施建设、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消防演习和技能培训、消防安全团队组建、消防安全档案建设、消防安全心理辅导和消防安全应急系统建设等多个内容, 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完善情况都是实现校园消防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火灾事故每年都在社会上和校园内发生, 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 校园消防安全教育也成为安全教育的重点。但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消防安全教育开展不够普遍, 开展程度不深, 理念相对滞后, 且局限于经验式的教育模式, 教育成效不明显, 学生的消防安全素质现状不容乐观。
二、大理卫生学校消防安全建设简介
大理卫生学校是国家级消防安全示范学校, 坐落于大理下关市中心, 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相邻。占地面积132亩, 有在校学生6532人。学校周围人口密集, 流动性大, 一旦发生火灾险情, 对学校和周边地区将造成极大安全隐患。为加强消防工作和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 学校从2006年起, 严格按教育和消防部门的要求, 积极整改、加强消防安全建设。通过七年的学习和建设, 已健全和完善了校园消防安全体系, 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的经验。
三、校园消防安全教育开展的实践内容
在消防安全建设实践中, 安全理念的培养是建设的重点, 学生对消防安全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消防安全建设的成败, 只有学生的安全观念发生转变, 消防安全的预防工作才能长远发展。要做到这样, 很重要的几个步骤就是先健全消防设施和组建消防安全团队, 后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心理辅导, 再完善应急系统和档案工作。其中, 加强师生消防安全演习和技能培训, 形成较高的消防安全理念、责任态度和消防技能水平, 又是校园消防安全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在这个过程中, 激发师生消防安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自觉地从被动接受消防安全知识转为主动承担消防安全义务, 是校园消防工作的关键。
1. 校园消防设施和团队建设。
校园消防设施建设是消防安全的基础和保障。规范合理的消防设施布局, 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降低火灾事故的损失。很多学校为了避免火灾, 能很好地做到积极配套消防设施, 可设施完善后的维护和保养则成了难点和重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最好的办法是学校积极主动和消防部门一起组建消防安全工作团队, 经常性地组织本校和消防部门的专业人员对设施和隐患进行排查, 要做到每月一小查, 每季度一大查, 这样才能够有力保障消防设施完整,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 校园消防安全培训、技能学习和心理辅导。
消防安全培训、技能学习和心理辅导是整个消防安全建设的关键。想要转变师生消防观念, 由被动接受消防安全知识转为主动承担消防安全义务需要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其中, 最好的办法是优化安全教育的组织形式, 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消防安全活动, 从心理上紧紧抓住“消防安全是每个人的生存需要, 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这条主线, 时时刻刻围绕这个中心开展消防教育活动。从心理学上说, 安全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 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就会时刻生活在紧张和忧虑之中。大理卫生学校在多年的消防安全教育实践中, 就正是运用人的安全需要理论, 开展消防教育工作。如每年都开展一次以消防安全需要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全校每季度进行一次不定时紧急消防演练, 制定责任到人的消防指挥逃生路线, 每年六次消防技能培训合格制度, 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每年都必须体验一次现场消防灭火实践, 同时, 每年多次组织学校志愿者参与消防部门的消防安全活动, 还有以消防安全需要为主题的文艺汇报晚会。这些活动的开展将消防安全深深地刻入师生心中,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形式, 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积极参与消防工作的热情, 化被动教育为主动学习, 满足师生安全需要, 巩固了学生主动承担消防安全的责任态度。
3. 应急系统和档案建设。
安全意识强、预防手段好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火灾的发生, 但火灾的发生还具有偶然性, 完整的意外紧急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建设消防应急系统不能只落实在制度上, 而应该把它当成日常性的工作, 要能保证任何时间、校园内任何地点发生火灾, 能在第一时间内形成对火灾的控制, 减少伤亡。实践中, 学校成立校园安全领导小组, 分为学生消防志愿者校园巡查小队和以保卫部门为主的24小时校园安全值班, 责任到人, 保障了火灾事故发生后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有效控制火灾造成的损害。为了更好地开展消防安全工作, 学校还完善了消防安全档案建设, 重点是将每一位学生参与消防活动的记录都录入学生档案系统, 把它作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指标。学生消防档案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督促力量。
消防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校园安全的一项长期不能松懈的任务。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应该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原则, 从实践中分析和总结校园消防安全建设的重点、难点和不足, 把消防安全需要和消防日常化管理作为工作的重心,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 促进学生形成消防安全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纂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2]柳建营, 刘晓明.青年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校园卫生与素质教育 篇8
1 改善办学条件, 优化育人环境, 夯实校园文化基础
1.1 加大经费投入, 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 学校筹集资金, 建成15 0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并投入使用。学校建有“三网 (校园网、有线电视网、安全监控网) 一台 (校园电视新闻台) ”, 实现全面的多媒体教学。同时, 市政府已把占地738亩, 投资4.5亿元建设的新校区纳入2011年市重点建设项目, 目前正在筹建中。校园的硬件建设得到明显的改善, 育人环境得到明显的优化。
1.2 加强整体规划, 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为更好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学校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 定期研究, 做到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在建设“兰桂园”、“桃李园”、“药物园”、“南丁格尔雕塑”和文化长廊等景观时, 着力做到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使整个校园整齐有序、错落有致、和谐统一。
1.3 加强宣传阵地建设, 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
在校园的明显位置设立了大型宣传橱窗, 定期刊出宣传专栏;设立了电子显示屏, 及时发报校园最新信息;设计了整齐划一的宣传黑板报, 定期开展板报比赛, 为各班提供文化宣传阵地。在充分发挥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广播、校内电视宣传作用的同时, 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建成了融思想性、职业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平台。
2 传承医药文化, 创立精神理念, 构建校园文化核心
在创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 学校十分注重传承与创新, 始终坚持以卫生职业文化为特色, 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校本精神文化为出发点, 全力构建校园文化核心。
2.1 传承中华传统医药文化
从“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至今, 积累了数千年的中医文化, 形成了优良的医学道德传统。“上医医国, 其次疾人”, “不为良相, 则为良医”, 我国古代将医生治病救人与宰相治理国家视为同样神圣的大事, “大医精诚”更体现了医生必备的医德修养和行为准则。古今医学文化一脉相传。学校通过讲名医故事, 挂名医画像, 建名医画廊, 对传统博大精深的医学和优良的医德加以传承和宏扬。
2.2 引入现代企业文化
以校企文化对接为切入点, 进一步凸显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学校与广东省大森林药业公司合作, 在校园内建有120多平方米的大森林模拟标准药房超市, 在药剂专业设大森林班, 邀请大森林药业公司的主管来校演讲, 宣扬大森林的优秀文化。借鉴大森林药业公司的管理制度, 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同时联合大森林共同开发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充分利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的机会, 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 感悟职业精神, 培养职业素养。
2.3 创立校本精神文化理念
具有时代特征的校本精神理念, 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源,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学校十分注重通过有奖征集“校训”、“校徽”等形式在师生中加强校本精神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以进一步强化校本精神文化建设意识, 充分认识校本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立德求精, 唯民安康”的校训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 体现“德技双高”的行为规范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价值追求;同时, 学校特别强化“卫校生”特质, 以“四会”、“十好”为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 要求学生时刻牢记我们是“卫校生”;“卫校生”更加懂得卫生、健康、安全的重要意义, “卫校生”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 “卫校生”要铸就铁的纪律、钢的本领、金的品格。通过校徽、校歌、校标、校服等个性标识, 结合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彰显校本精神文化特色, 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校园文化核心。
3 拓宽活动渠道, 营造浓厚氛围,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是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近年来, 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活动, 以促进师生健康发展。
(1)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每年组织“五一”、“五四”、“五一二”文艺晚会, 组织全校田径运动会、“十大歌手比褰”、教职工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除了学校自己举办节目外, 每年还引入专业歌舞团到学校演出。
(2) 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根据各阶段形势的需要, 开展如“明理、立志、勤学、成才”, “红歌伴我成长”, “讲文明、除陋习, 正学风、守医德”, “传递感恩、构建和谐、给力幸福”等青少年感恩励志报告会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主题鲜明、针对性强, 对学生理想品德的树立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3) 积极参与各项技能竞赛活动。学校每年组织全校性护理技能大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参加2010年计算机教育软件比赛, 有两人获得全国二等奖。
(4) 利用富有纪念意义的重要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利用入学仪式、毕业典礼、入党入团宣誓仪式、成人仪式、护士授帽仪式等, 开展主题鲜明的爱党、爱国、爱校、爱专业活动。如在每年的“5.12”国际护士节, 举行护士授帽仪式, 场面庄重, 气氛热烈。
(5) 认真组织主题鲜明的主题班会。每班每学期都组织一次以上的主题班会, 选定不同的主题, 师生互动。学校将一些好的主题班会在校园有线电视上推广, 让全校学生就班会的主题广泛展开讨论, 特别是对类似“早恋”等敏感话题, 加以正面引导, 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6) 开展总结评比表彰活动。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各项评比表彰活动, 人人参与, 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每学期组织“文明班”、“文明宿舍”、黑板报、优秀团支部等集体评比表彰活动。除设立“三好学生”奖外, 还专门设立如学习成绩进步奖、诚信守纪、学雷锋等各种单项奖。同时完善了操行量化评分制度, 通过自评、班评和学生会考核, 对每名学生的操行进行评定及奖励, 特别是引入学生自我评价, 使学生明确哪些能做, 哪些不能做。做到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
(7)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社团为主要组织, 认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通过慰问福利院、敬老院、“缅怀先烈、做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清明扫墓、专题社会问卷调查、学雷锋、暑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活动, 使学生在方方面面得到学习、锻炼、提高, 同时也丰富了学校文化活动的内涵。
4 打造职教品牌, 提升文化品位, 发挥校园文化作用
4.1 打造职教品牌
品牌效应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无论是学校的发展还是校园文化的影响都离不开品牌作用。近年来, 学校在加速发展的同时, 也十分注重“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精心打造卫生职教品牌。我校已成为本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卫生中职学校, 招生年年爆满, 在校生7 600多人, 就业率连续3年在98.8%以上。
4.2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校园文化品位决定学校办学水平和校园文化水平的高低。学校在不断探索和总结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实践与经验的过程中,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系统的认识。因此, 校园文化建设力求做到定位准, 起点高, 思路清。要从办学理念、文化传统、学术氛围、治学态度、精神状态和校风、教风、学风等隐性文化着手, 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4.3 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作用
目前中职卫生学校生源不足, 素质参差不齐, 学生的思想比较复杂, 其心理特征是多变的。学校在利用校园文化的功能上, 除了满足学生的愉悦要求和求知欲望之外, 主要还侧重教育的导向、约束、促进、陶冶4方面的功能。不仅要满足学生对科技、文化、娱乐、艺术等方面的需求, 还要从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个人情感等方面,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将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对社会有益的人。
参考文献
[1]陈连锦.爱心教育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教育, 2006 (10) :45~46.
[2]雷久相.用优秀的校园文化提升高职核心竞争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4) :44.
[3]蔡爱华.护理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 2007 (1) :71~73.
[4]姚静.校园文化的功能与构建[J].铜陵学院学报, 2007, 6 (2) :45~46.
校园卫生与素质教育 篇9
1 社区医学保健科普教育的现状调查
本研究主要对沧浪新城社区、学府社区、横塘社区等9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咨询。调查年龄:19岁~40岁31人, 41~60岁52人, 61岁以上的13人, 受访者的男女比例为
34:66。
关于社区人群是否有必要了解一些医学常识的调查, 认为有必要, 需要多了解的占96.1%;无所谓的占2.1%, 没有回答的占1%。可见社区人群迫切需要了解人体医学常识。
关于医学常识知道多少的调查, 认为自己知道的多的占8.3%, 不多的占74%, 很少的占12.5%。说明社区人群还很缺乏医学保健常识, 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以前是否接受过医学院或卫生类院校的健康保健宣传或服务的调查, 认为没有的占78.1%;接受过的占18.8%。可见大部分社区人群没有接受过医学院或卫生职业学院的健康保健宣传与服务。
关于所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的调查, 认为是报刊杂志的占35.5%;是网站的占20.9%;是医学书籍的占14.6%, 是社区医学保健讲座的占7.3%, 是电视的占4%。可见, 接受社区医学保健讲座宣讲的人还很少。
关于社区里是否经常有医学保健方面的讲座或服务的调查, 认为有的占11.5%;没有的占42.7%;不清楚的占44.8%。可见, 在社区开展医学保健方面的讲座还很少;进一步了解发现, 社区的讲座的也主要是保健品推销的宣传。
关于是否有必要在社区开展一些医学卫生保健知识讲座的调查, 认为有必要的占88.5%;没有必要的占3.1%, 不清楚的占7.3%。说明绝大多数的社区人群希望能在社区开展医学保健讲座, 获得医学常识。
关于最想了解哪一方面健康保健知识的调查, 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占55.2%, 是高血压的占53.1%, 是急救知识的占44.8%, 是糖尿病的占35.4%, 是白内障的占16.7%, 是胃病的占22.9%, 是孕产妇新生儿护理的占15.6%, 其它的占5.2%。说明社区人群想听到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急救知识、糖尿病、胃病等的健康保健知识。
关于对医学及卫生类院校为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的调查, 认为是开医学保健讲座的占62.5%, 是测血压的占53.1%, 是现场急救培训的占47.9%, 是测身高和体重的占15.5%, 是参观我院医学实训室的占11.5%, 其它的占5.2%。可见社区人群需要的服务主要有医学保健讲座、测血压、现场急救培训等。
关于日常保健知识的宣传最有效形式的调查, 认为是现场咨询的占51%, 是开医学保健讲座的占31.3%, 是社区医学常识版报的占16.7%。可见社区人群最喜欢的保健知识宣传形式是现场咨询和开医学保健讲座, 因为这两种形式还能为他们提供简单的检查。
关于否愿意参加医学院和卫生类学院提供医学实践和实训基地参观活动的调查, 认为有必要, 愿意参加的占57%;有活动参加也行的占34.4%;没必要, 不想参加的占5.4%。可见, 有大部分的社区人群愿意参观医学实践实训基地的活动。
近年是否生过什么疾病的调查, 有68.8%的人认为自己是健康的, 25.8%的人认为自己生过病。主要的疾病有高血压、脑出血和脑血栓、糖尿病、颈椎病、白内障、胃炎、哮喘、妇科疾病等。
关于社区居民希望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哪些医学保健服务的调查, 大部分社区人群主要希望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能为他们提供现医学保健系列讲座、现场急救培训、开展免费健康检查、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病情提供保健建议、提供医学实践和实训基地参观、血压血糖检测、现场咨询、日常家庭护理学习等。
2 社区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上述社区人群调查的情况来看, 社区科普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1) 社区人群迫切需要卫生保健的科普教育, 有96.1%的受访者认为了解一些医学常识有必要, 需要多了解。 (2) 社区人群对医学常识的了解还很缺乏, 不多和很少的占86.5%, 非常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3) 没有接受过医学常识教育的还很多, 没有接受医学院或卫生类院校的健康保健宣传或服务的占78.1%;社区的医学保健讲座很少, 尽管有也主要是保健品推销的宣传;88.5%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在社区开展一些医学卫生保健知识的讲座。 (4) 社区老年人容易患冠心病和心肌梗塞、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的疾病比例很高。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原有的大批农业村镇变成了城市, 大量人口集中于城市, 使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和事业的发展远远跟不上需求, 导致了许多新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我国现在老年人口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 进入老年后, 人的生理功能衰退, 慢性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多。社区有关医学保健的科普教育开展的还很少, 很多社区老人不识字、不会上网、没人指导如何卫生保健, 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社会对社区人群的宣传教育不够, 政府没有在这方面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没有形成针对社会的卫生科普教育基地, 没有形成一支服务社会的义务卫生科普宣传员。
3 卫生类高职院校开展社区科普教育的具体对策
3.1 定期为社区人群开设健康保健系列讲座
充分发动教师, 学生参与社区卫生健康科普教育的宣传和服务工作, 并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 建立党支部与社区的长期联系, 教师带队有学生参与的小组与社区的联系等方式, 为社区群众开设健康保健系列讲座。内容可根据社区人群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讲解, 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急救知识、糖尿病、老慢支肺气肿、胃病等, 同时传授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也可以根据社区人群的需要, 播放人体发生发育、护理、急救、临床医学等学科教学录像。我院已经成功为多个社区开设急救讲座, 普及急救知识。
3.2 现场咨询和展板宣传
现场咨询是深受社区群众喜爱的宣传方式, 可以针对咨询者的疾病, 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可以为病人的饮食卫生和家庭成员提供健康指导。在咨询的同时, 能为病人做适当的检查, 如测血压、测血型、测听力等。现场发放常见疾病的防治宣传单, 增强人们对某些疾病的认识。展板宣传也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健康保健宣传, 本课题组充分利用我院的宣传展板, 达到了较好的医学保健宣传的目的。展板的内容有:十月胎儿的神奇之旅、婴儿动作发展、母乳的优点、母婴同室健康常识、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心肺复苏有效体征和终止体征等, 内容生动、版面精彩。
3.3 建立医学保健科普教育基地
医学院校和卫生类高职院校要认识到服务社会的使命, 有序开放医药卫生类院校的教学设施, 建立医学保健科普教育基地, 让更多的社区人群有受教育的机会。我院已经部分开放的有: (1) 人体解剖与病理标本实验室, 社区群众和中小学生可以看到人体从微观到大体、从胚胎到成年的动态过程, 了解人体从形态结构到功能, 从正常到疾病的演变过程, 从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 (2) 护理实训基地, 有多媒体临床技能综合训练系统、交互式心肺复苏模型、全功能创伤急救模型、孕妇腹部触诊模型、CPR-D复苏安妮、可以让人们了解到婴幼儿、孕产妇、青少年、更年期、老年人的家庭常用护理技术, 家庭消毒隔离技巧, 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的家庭护理要点, 急症家庭简单急救方法和日常生活急救措施, 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4 成立专业义务宣传队伍
专业教育向健康科普教育的延伸, 单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低年级的同学参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科普教育, 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强化专项训练, 可以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为社区群众辅导演示心肺复苏, 急救包扎, 测血压等项目, 学生在培训中也更早的接触实践, 提高综合素质。在专业课教学中让学生出版报和海报, 并进行比赛, 发挥能动性, 学生对医护知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可以从群众和专业两个角度去考虑健康知识的宣传, 教师从专业的角度给予指导。学生的海报很生动, 更贴近社区群众。
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篇10
一、校园文化应融入美术教育之中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美术教育,自宋代以后,美术教育虽时有兴废,但从未断绝,美术一直被视为增强人文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近代以来,随着刘海粟等人对西洋美术的大力倡导,东西方美术教育交相辉映,蔚为壮观。可以说,我国的美术教育传统十分悠久。
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美术教育呈现出“一热一冷”的局面。一面是作为职业教育的美术教育的热热闹闹,一面是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冷冷清清,美术院校的门庭若市与各个学校美术课堂的门可罗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术不再是提升个体艺术品位和综合素质的途径与手段,而只是个体升学与就业的一块敲门砖。由于美术教育对于人的培养作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校园文化的影响实现的,因此,加强美术教育应成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校园文化的重点。
纵观前几年的美术教材,仍然以美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主,这可能让许多学生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应该认识到中小学美术教育是一种国民素质教育,绝大多数人将来不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这不禁让教师认识对学生实施的不应只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更多的应是文化生活美术的素质教育。美术教学工作应该对学生当前及未来的生活有所帮助,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所以美术教师不仅要营造一种课堂的美术文化,同时也要涉及相应的校园美术文化,这既有利于学生成长,也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课堂美术教学是整体培养校园文化生活的欣赏评述者与积极参与者,因为美术教育在促进校园文化生活的过程中须在一种互动和交流的情境里进行。如学生用自己的作品美化校园,既创造很好的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更提升了校园视觉形象。这就会让学生有种很强烈的成就感,在互相欣赏的过程中心情愉悦,在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受到校园文化的洗礼和熏陶。事实证明,好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促进美术教育,特别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美术教育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也促进美术教育发展。
二、美术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
无论是美术教育,还是校园文化建设,它的主导因素还是人,一方面,要求美术教育工作者有扎实的基本功、特别是具有现代美术综合运用能力所不可缺少的素质;另一方面,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尽心尽力,任劳任怨地去奉献,这须要一种境界,一种精神。有了这种境界和精神,才能让教师在美术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地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有了这种境界和精神,才能让教师体验工作之余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种充实情感、陶冶心灵的审美载体,美术活动的自身特点在这里得以充分展现。美术教师应尽可能地参与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动手创建、策划和提议。“校园是我家,创建靠大家。”美术教师要用成果及行动去获得学校的支持,宣传和说服别人来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工作。使“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而非单纯的技术教育,美术教育不等于绘画教育”这一正确观念为学校和社会所接受,以体现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美术教师应积极创设审美的学习气氛及育人氛围,充分展示美术课堂教育的成果,努力将学校的自然环境美和文化环境美达到和谐统一,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学园、审美艺术的乐园和环境优雅的花园。学校运用墙壁来展示学生的各种艺术作品,不但在比赛中培养了学生的欣赏及鉴定能了,也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水准,也美化校园并装点了校园,在轮换展示出学生作品的过程中,使学生从中体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的审美理念。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使其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感受到美的深刻内涵。
“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个性,播种一种个性,就会收获一种成果。”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美育文化资源,以人为本,让师生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去了解社会、去接触社会,培养团结协作、勇于进取、崇尚理性的精神风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美育渗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这就像培育幼苗永远离不开肥沃的土壤一样,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是不够的,还需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因美的环境是最好的隐性课程。学校“天天有美感,处处是美育”,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环境、儒雅的氛围当中,不仅能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还能产生自我规范的约束力,通过美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做到寓美于物、寓美于境,给学生以直接的审美体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整个社会对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完美了。而在加强教育管理现代化建设中融入美育,正是不断适应新形势对学生发展的需要,只有发挥环境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优势,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作为突破口,才能把学生塑造得更加完美。
因此,学校应该从改善教育教学环境的角度,对校园的环境建设从美学的角度入手进行了整体布局,建立了长远规划,从操场到走廊,从教室到办公室的建设都尽量满足现代教育需要,力求做到净化美、绿化美、点缀美、科技美、和谐美。在实施美育过程中,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创造,积极参与美化校园的活动,给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对其创造美、珍惜美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