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检测技术

2024-10-08

平衡检测技术(精选12篇)

平衡检测技术 篇1

甘蔗属高秆作物, 植株高大, 生长期长, 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长和发育, 施肥技术与高糖高产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产量的贡献率占到总栽培技术40%以上, 因此, 科学合理地施肥就显得非常重要, 笔者通过多年工作实践, 以及对主产区蔗农进行经验访谈, 现就甘蔗平衡施肥技术介绍如下:

1 甘蔗需肥特点

甘蔗一生需吸收除碳、氢、氧3种来自水和空气外的其它16种营养元素, 其中以大量元素氮、磷、钾的需要量最大, 并且钾多于氮、氮多于磷;其次为中量元素钙、镁;其余为微量元素;以上营养元素对甘蔗的生长发育具有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其需肥特点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耗肥量大, 二是吸肥力强, 三是需肥期长。据测定, 667m2产蔗茎5000~7000kg的情况下, 每生产1000kg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 (N) 1.85~2.52kg、五氧化二磷 (P2O5) 0.56~0.94kg、氧化钾 (K2O) 2.03~2.97kg、氧化钙 (CaO) 0.46~0.75kg、氧化镁 (Mg O) 0.50~0.75kg。其不同生育时期需肥不均, 幼苗阶段生长缓慢, 需肥急切但吸收量少, 对氮的需求稍多, 磷、钾次之;分蘖阶段需肥量逐渐增大, 对三要素的吸收量约占全期的10%~20%, 其中钾的吸收量显著增加;进入伸长期吸收量大增, 占到全期的50%以上, 且对钾、磷的需求大于氮;转入成熟期后需肥量则明显下降, 只有氮素仍维持较高水平。

吉水县甘蔗种植地基本属于南方酸性红黄壤, 大都有机质含量低, 磷钾钙镁缺乏, 氮素相对不足, 土壤蓄水保肥能力较差, 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以上营养元素的及时补充。以中等肥力667m2产蔗茎5000~7000kg的甘蔗地为例, 推荐配方施肥量和折算单质肥料为:667m2施纯氮13~19kg, 五氧化二磷5~7kg, 氧化钾15~20kg, 氧化钙3~5kg, 氧化镁4~6kg;折667m2施尿素 (46%) 28~41kg, 钙镁磷肥 (12%) 42~58kg, 氯化钾 (60%) 25~33kg。同时最好使用高含量复合肥为主, 不足部分用单质化肥补够。另外针对吉水县土壤偏酸缺钙的现状, 建议667m2施石灰30~50kg作基肥, 既可中和土壤酸性, 又可补充钙质营养。

2 甘蔗施肥技术

总的原则为:在施足基肥 (农家肥和磷、钾肥为主) 的基础上, 以“三攻一补” (即攻苗肥、攻蘖肥、攻茎肥和补施壮尾肥) 的措施适时适量施用追肥 (以速效氮肥和优质农家肥为主) , 做到营养供应与生长需求相结合、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长效肥与速效肥相结合, 同时改基肥表土撒施为开沟深施, 改追肥撒施为穴施或沟施或培土结合分层施, 改偏施氮肥为增磷补钾, 如此可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2.1 施足基肥

基肥要以有机肥为主, 并配施一定数量的复合肥, 可促进蔗芽生发、根系伸长、分蘖提早。一般667m2施充分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 (至少不低于1000kg) , 配施三元复合肥 (15-15-15) 30~40kg。施用时先开深30cm的种植沟, 然后将有机肥施于沟底, 再于沟两侧施入复合肥。若复合肥改用氮磷钾单质肥料, 则氮素最好施适量速效性氮肥 (有助蔗苗生发) , 667m2施尿素10kg;磷肥宜在施用前与有机肥堆沤半个月以上 (以避免磷被土壤固定) , 并全部用作基肥 (因磷素的吸收主要在前期和中期) , 667m2施钙镁磷肥50kg;钾也强调早施 (因前中期所吸收的钾素可在后期反复使用) , 量少时可作基肥一次施用, 量多时一半作基肥、一半在分蘖盛期或伸长初期施用, 可667m2用氯化钾15kg。

2.2 早施提苗肥

早施提苗肥既有利于叶片和根系生长, 又能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以培育壮苗。当蔗苗长出3~4片真叶时 (一般在下种1~2个月内基本齐苗时) 结合中耕培土进行, 667m2用高氮复合肥 (20-10-15) 8~10kg直接穴施 (遇干旱时复合肥应兑水液施) , 或用稀薄人畜粪尿500~1000kg+尿素2.5~5kg (按照壮苗少施、弱苗多施原则, 下同) 淋施;若逢连续阴雨天气, 也可用尿素7.5kg抢雨前条施。

2.3 稳施攻蘖肥

分蘖肥要根据施肥水平因地因苗分1~2次施用, 可结合小培土进行。若基肥和提苗肥充足, 幼苗较粗壮, 可在进入分蘖盛期时1次施完, 且施肥量宜少;若基肥和提苗肥不足, 幼苗长势弱, 则分两次施用:一次在分蘖初期 (即在株高1m以上时即主苗具有6~7片真叶时 (称攻蘖肥) 、一次在分蘖盛期即主苗有10~11片真叶时 (称壮蘖肥) 。分蘖肥一般每次667m2用三元复合肥8~15kg兑水穴施, 或用稀薄人畜粪尿1500~2000kg+尿素5~7.5kg淋施。一般在5月10日以前施完。

2.4 重施攻茎肥

为了使植株在伸长期有较大的生长量, 必须重视重施攻茎肥 (又称拔节肥) , 一般以氮肥为主, 肥量少时, 可结合中耕大培土一次施下;肥量多时, 可在伸长初期 (即在株高70~80cm时) 和伸长盛期 (即在株高1m以上时) 分2次施用, 以促进蔗根生长, 增强抗倒能力。若前期磷钾不足, 则应补施磷钾肥, 使之既能发挥最大的生长量, 又不致于因氮肥过多而降低含糖量。每次667m2用高氮复合肥15~20kg, 或尿素7.5~10kg+优质菜饼肥50~75kg沟施或穴施。一般在6月底前全部施完。

2.5 补施壮尾肥

确为维持后期生长、滋养地下蔗芽、促进宿根萌发、增加有效茎数, 一般在成熟前2个月 (时间不宜过迟) , 667m2用三元复合肥5~8kg (用量不宜过多) , 或尿素2.5kg, 结合培土补施一次壮尾肥。若收获前1个月出现脱肥现象, 则要进行1~2次叶面追肥, 可亩用磷酸二氢钾0.2kg+尿素0.5kg兑水100kg自上而下均匀喷施。

平衡检测技术 篇2

一、概述

“平衡针灸”学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以中医阴阳整体学说为基石,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在体表的特定靶点,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的调节机制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平衡的目的,从速缓解症状。

二、适应症

(一)运动系统腰腿痛、扭伤、挫伤、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落枕、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背痛。

(二)神经系统眩晕、头痛、面瘫、面肌痉挛、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脑血管痉挛、失眠、癔症、癫痫、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鸣。

(三)心血管系统心绞痛、高血压、冠心病。

(四)消化系统膈肌痉挛、胃下垂、胃痉挛、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胆囊炎、肝炎、前列腺炎、便秘。

(五)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急性荨麻疹、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六)其他糖尿病、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疥肿、色素沉着、月经失调、牙痛、假性近视、白内障、痔疮、急性乳腺炎、疲劳综合征、原发性痛经、子宫脱垂。

三、禁忌症

(一)具有严重内脏疾病患者。

(二)具有自发出血倾向的患者。

(三)精神过于紧张,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四)婴儿颅骨囟门未闭、局部病灶不宜针刺。

四、操作流程

(一)用物准备

75%酒精溶液用于针具、皮肤针刺部位和操作者手指的常规消毒,针具规格直径0.32毫米,长20-40毫米毫针。

(二)针具选择

根据不同病情、针刺部位及手法,选择不同规格的针具。

(三)体位

一般不受限制,为防止晕针最好采用坐位或者卧位。

(四)针刺手法

快进快出,三秒钟之内完成针刺过程,一般不留针,以刺激相关神经束为主。

1、直刺法:垂直进针方法,针刺时针体与皮肤呈90度直角。针刺定位要求高,一次扎到要求的深度,针刺透皮感觉轻微。适用于局限性、定位性和深部疾病治疗。

2、斜刺法: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45度角。较直刺广泛,灵活度大,刺激穴位较多,有利于埋针固定针体,加强刺激量。

五、注意事项

(一)当针刺伤血管时,病人会有烧灼痛样感觉。起针时,要用干棉球轻压揉按针眼。

(二)极个别患者畏针,或体质虚弱,如针刺手法过强,也有晕针现象。对于晕针患者,一般予卧位,休息一下即会好转。

(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针刺穴位应进行常规消毒,1人1穴1针,严格遵守针灸操作规程。

(四)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取针时注意防止漏针、断针。

附件

平衡针灸38穴位

1.升提穴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 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2.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3.急救穴

定位:此穴位于鼻唇沟与鼻中隔联线的中点。

针刺特点: 以针刺眶下神经分支或面神经颊支出现的针感为宜。主治:休克,昏迷,晕厥,晕车,晕船,晕机,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中暑,小儿急,惊风,癔症,癫痫,精神分裂症,急性腰扭伤,痔疮,低血压,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4.胃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厘米(1.5寸)。针刺特点: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产生的针感为宜。手法:滞针手法

主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痉挛,膈肌痉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晕车,晕船,晕机,小儿消化不良,原发性痛经,糖尿病。还可作为保健穴。5.偏瘫穴

定位:耳尖上3厘米。手法:滞针或到位针刺手法。

1:滞针手法:待针体刺入要求深度时,按顺时针方向捻转发生滞针,然后再按 逆时针方向捻转退回针体,此种针感一般30分钟左右自行解除。

2.到位针刺手法:对惧针,不愿留针的病人采用的针刺手法。主治: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中风昏迷,中风后遗症----偏瘫;偏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6.鼻炎穴

定位:此穴位于颧骨下缘的中点。

手法:无痛快速进针手法。待针体达到要求深度时,不提插不捻转自行将针退出。

主治:鼻炎,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下颌关节炎,上呼吸道感染。7.牙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耳垂前正中处(耳前下颌骨外缘凹陷处)。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手法。待针体刺入后,病人疼痛没有缓解,可上下提插3次。

主治:由龋齿,牙外伤,牙齿过敏,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等引起各种牙痛。还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中风性失语流诞。8.明目穴

定位:此穴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左下颌角 与乳突中间之凹陷处。手法:采用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主治:近视,白内障,青光眼,花眼,沙眼,电光性眼炎,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鸣,耳聋。9.醒脑穴

定位: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项后枕骨后两侧,传统腧穴翳风与风府之间1/2处。

指针方法:采用拇指指摸与食指指腹作用于患者相应的穴位上利用瞬间点压,点压力度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决定。手法:一般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手法以局部微痛为主,中度手法以局部能忍受为主,重度手法以局部瞬间钝痛为主。

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引起的脏腑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旅游综合征,颈肩综合征,高血压症,低血压,神经衰弱,糖尿病,白血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10.臀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腋外线的中点,即肩峰至腋皱壁连线的1/2处。手法:1上下提插手法2,针感达不到要求可采用滞针手法。主治:臀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对侧颈肩综合征,偏瘫。21面瘫穴

定位:位于肩部,锁骨外1/3处斜向上二寸。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可滞针。

主治: 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还可用于治疗乳突炎,流行性腮腺炎,胆囊炎。22神衰穴

定位: 位于脐窝正中。

主治: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晕车晕船晕机。23痤疮穴

定位:位于第七颈颈椎棘突下。

方法:点刺放血疗法。局部常规消毒,采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挤出3至5滴血后消毒棉球压迫即可。

手法:1.中心点刺法,即在相对的中心点进行快速针刺或用拇指食指将部肌肉捏起,再点刺放血。2.一线三点点刺法,即在中心点两侧1厘米处各点刺一针。主治: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疥肿,面部色素沉着,毛囊炎,湿疹,寻麻疹,急性结膜炎,口腔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24疲劳穴

定位:位于肩膀正中,相当于大椎至肩峰连线的中点。

指针方法:用拇指指腹根据不同病情,年龄,性别,体质而选择轻重中手法。

主治:调节神经,调节内脏,旅游综合征,老年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症,腰背部综合征,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慢性疾病。25乳腺穴

定位: 位于肩胛骨中心处,肩胛内上缘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主治: 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产后缺乳,乳房胀痛,临床还可用与治疗胸部软组织损伤。26肩背穴

定位:位于尾骨旁开4--5厘米处。

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带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

主治: 颈肩综合征。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27耳聋穴

定位: 位于股外侧,髋关节于膝关节连线的中点。

手法:1.一线三点针刺法,即中间一针达到针刺要求一定深度,将针尖退到进针部位,在向上下的顺序提插三次。2.对外耳道的化脓性炎症可配合滞针疗法。

主治: 神经性耳聋,暴震性耳聋,美尼尔综合症,神经性耳鸣,以及骨外侧皮肌炎,急性荨麻疹,丹毒。28肩痛穴

定位: 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手法:(滞针)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隹并,颈间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 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痫,精神分裂症。29腹痛穴

定位: 此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手法:上下提插可捻转滞针。

主治: 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痉挛,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心病心绞痛,类间神经痛,急性 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症,过敏性哮喘,急性荨麻疹,前列腺炎,以及健康人保健。30过敏穴

定位: 位于屈膝位的髌骨上角上2寸处,股四头肌内侧隆起处。手法: 上下提插。对体虚病人可配合捻针滞针。

主治: 支气管哮喘,急性荨麻疹,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以经不调,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31肘痛穴

定位: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的凹陷中。

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不提插,待针体进入到一定要求深度即可出针。

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预炎。不明原因的肘关节疼痛。以及偏瘫,荨麻疹,踝关节扭伤。32 癫痫穴

定位:位于胫骨与腓骨之间,及髌骨下沿至踝关节连线的中点。手法:上下提插

主治:癫痫,癔症性昏厥,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急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痛经,肩周炎,晕车晕船晕机。33精裂穴

定位: 位于委中穴于足跟连线的中点,腓肠肌腹下正中之凹陷的顶端。

手法: 上下提插,可滞针。

主治: 精神分裂症,癔症,癫痫,以及休克,昏迷,中暑,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痔疮,偏瘫。34肾病穴

定位: 位于外踝高点之上8厘米,腓骨内侧前缘,即腓骨小头至外踝连线的下1/3处。

针感: 以放射性针感出现在足背部。

主治: 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临床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阳痿,早泻,遗尿,疝气。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荨麻疹,顽固性失眠。35腕痛穴

定位: 位于足背踝关节的横纹的中央,旁开1寸处。手法: 滞针手法。

主治: 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临床还用于治疗近视,花眼,砂眼,白内障,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睑下垂,眼肌瘫痪,眼肌痉挛。36头痛穴

定位: 此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骨结合之前凹陷中。(太冲与行间之间)。

手法: 上下提插,可滞针。

主治: 偏头疼,神经性痛疼,血管性头疼,颈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低血压性头痛,副鼻窦炎头痛,外感头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近视,青光眼,手指震颤,血小板减少,急性肝炎,神经衰弱,胆囊炎。37降压穴

定位: 位于足弓,划一个十字,交点即为此穴。手法: 上下提插,对急性病人可以留针。

主治: 高血压,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昏迷,高热,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瘫痪,神经性头痛,瘫。38.膝痛穴

定位:相当于曲池穴外1寸处。

欠平衡钻井技术浅析 篇3

【摘 要】本文主要对欠平衡钻井技术进行论述。

【关键词】欠平衡;钻井技术

1.欠平衡钻井的含义

欠平衡钻井是指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孔隙压力,允许地层流体流入井眼、循环出并在地面得到有效控制的一种钻井方式。欠平衡钻井具有能提高硬地层的机械钻速,减少循环漏失和压差卡钻等优点,从而获得发展。推动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减少和防止水平井钻井中钻井液对地层的损害。

随着欠平衡钻井技术进一步成熟及井控设备的发展(承受高压的旋转防喷器引入油田后),又发展了用液体钻井液(清水、盐水、油基、水基钻井液)对高压地层进行欠平衡钻井的技术,如Flow Drilling(国内译为边喷边钻)、钻井液帽钻井、不压井钻井等技术。

2.欠平衡钻井的分类

根据油气藏类型、地层压力以及采用的钻井液密度的不同,欠平衡钻井技术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2.1按工艺方法分类

自然欠平衡钻井:是指以普通钻井液为循环介质的欠平衡钻井。

人工诱导的欠平衡钻井:是指由于地层压力太低,必须采用特殊的钻井液和工艺才能建立欠平衡的钻井。

人工诱导的欠平衡钻井有以下六种系列:

(1)气体钻井:包括空气、天然气、废气和氮气钻井,密度适用范围0~0.02g/cm3。

(2)雾化钻井:密度适用范围0.02~0.07g/cm3。气体体积为混合物的96%~99.9%,常规的雾化钻井液含液量少于2.5%。

(3)泡沫钻井液钻井:包括稳定和不稳定泡沫钻井,密度适用范围0.07~0.60g/cm3。井口加回压时可达到0.8g/cm3以上,气体体积为混合物体积的55%~97.5%。

(4)充气钻井液钻井:包括通过立管注气和井下注气两种方式。井下注气技术是通过寄生管、同心管、钻柱和连续油管等在钻进的同时往井下的钻井液中注空气、天然气、氮气。其密度适用范围为0.7~1.0g/cm3,是应用广泛的一种欠平衡钻井方法。气体体积低于混合物体积的55%。

(5)液体欠平衡钻井:

a.油包水或水包油钻井液钻井。密度适用范围为0.8~1.02g/cm3。

b.水或卤水钻井液钻井。密度适用范围1~1.30g/cm3。

c.常规钻井液钻井。密度适用范围大于1.10g/cm3。

d.采用密度减轻剂钻井液钻井技术,密度适用范围大于0.9g/cm3。

(6)泥浆帽钻井:国外称之为浮动泥浆钻井,用于钻地层较深的高压裂缝层或高含硫化氢的气层,是另类欠平衡钻井技术。

2.2按用途和风险程度分类

为了简单明了地对采用的欠平衡钻井技术进行分类,IADC制定了一个具有三部分内容的分类系统。

各级风险等级说明如下:

0级—只提高钻井作业效率。

1级—井内流体依靠自身的能量不能流到地面。井眼稳定并且从安全角度来说属低级危险情况。

2级—井内流体依靠自身的能量可以流到地面,但利用常规压井方法可以有效制止,并且在设备严重失效的情况下也只产生有限的后果。

3级—地热和非碳氢化合物开采。最大关井压力低于旋转控制头等作业设备的额定工作压力;设备严重失效会产生直接严重后果。

4级—油气开采。最大关井压力低于旋转控制头等作业设备的额定压力,设备严重失效会产生直接严重后果。

5级—最大设计地面压力超过欠平衡钻井作业设备的额定压力,但低于防喷器组的额定工作压力。

3.欠平衡钻井技术的优点

欠平衡钻井技术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人们对欠平衡钻井的优点是逐渐认识的,早期,人们只认识到欠平衡钻井能提高硬地层的机械钻速,减少井漏及压差卡钻,而现在已进一步认识到,欠平衡钻井还能减少地层损害,提高产量,及时发现油气井地层等众多优点,这些均到现场证实。欠平衡钻井能提高钻井的机械钻速,增加钻头使用寿命,可防止压差卡钻和减少井眼循环漏失同时能够减少地层损害。

正由于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水平井中的应用,可减少或消除钻井时的地层损害,增加油气产量。国内外钻井实践表明,与常规钻井技术对比,欠平衡及气体钻井技术具有提高钻井速度、保护储层、提高油气产量和采收率、减少或避免井漏等方面的优势。大庆钻井试验表明,欠平衡钻井钻速是常规钻井的4~5倍。欠平衡钻井技术包括液体欠平衡钻井和气体欠平衡钻井技术,而目前主流是空气欠平衡钻井,就是在钻井过程中,以纯空气作为钻井液,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泵入水龙头、钻杆顶部,沿钻柱到钻头,然后沿环空返到地面。该技术可用于加快钻速,发现和保护气层,并能够解决长井段井漏等问题。同时可提高深井上部地层的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降低综合成本。

4.实施欠平衡钻井的条件

很多不同技术能确保达到预期的欠平衡条件,目前,主要的方法是控制用于循环的钻井液的密度,使钻井液在井筒内形成的静液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孔隙压力,而钻井液可以是单独的气相或液相,也可以是气液两相混合。气相和气液两相钻井液可人工诱导产生欠平衡条件,而液相钻井液可利用地层较大的压力而自然形成欠平衡条件。

气态钻井液,在欠平衡钻井技术中,最简单最早的欠平衡钻井技术是采用干燥空气作为钻井液。后来选用天气然作为钻井液。当在产气区钻井或接近天然气管线的区域使用天然气钻井,成本是较低的。另一种选择的气体是用惰性氮气代替空气作为循环介质。氮气可以是液氮,或在现场用中空纤维膜制氮装备生产的氮气。现场制氮这种方法,目前国外普遍采用。

两相钻井液,从单一的气相和单一的液体的所液两相的混合就可获得任一所期望得到的钻井液密度。气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有时也称为轻质钻井液(低密度钻井液),按气相和液相的结构及相对体积数,轻质钻井液又分为雾、泡沫和充气钻井液,在通常的压力和温度情况下,它们的结构及性能取决了气相和液相的相对体积分数。不同的钻井液具有不同的密度。

液态钻井液,当地层孔隙压力通常超过同一深度的淡水或盐水静液压力时,使用常规液钻井液,控制钻井液的密度就可利用地层压力自然形成欠平衡条件。欠平衡钻井所用的地面常规装备有:氮或压缩气供应装置、容 积小且压力大的注液泵、液-气混合管汇、节流管汇、钻屑或钻井液取样器、化学剂注射泵、采油分离系统和自动燃烧气体系统,国外目前比较先进的专用装备系统主要有:高压旋转分流器-防喷器系统、液流导向系统、地面分离系统、隔水管帽(Riser Cap)旋转防喷器系统、实用隔水管(Virtual Riser)装置、地面数据采集系统。

5.国内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发展

中国欠平衡钻井技术自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较快。到2006年末,已采用该项技术完成60余口井,所用设备主要以引进为主。国内油田已经先后引进了主要欠平衡装置,成立了专业化技术服务队伍,从设备和经验上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在以液体为介质进行欠平衡钻井施工上,从设计及施工人员的水平、欠平衡装备、现场施工中井口回压控制等技术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国内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电能平衡检测技术应用分析 篇4

采用2003、YOKOGAWA-WT3000、GL311三相多功能标准表、功率变送器 (配Nicolet数据采集等) , 对有功电能的输送、厂用变压器、主变、关口表、用电设备等进行实时检测, 诊断分析厂用电范围内的输入电能、输出电能、有效电能和损失电能之间的平衡关系, 确定用电单元的电量分布情况及主要用电设备的电耗率和电能利用率, 导出全厂各类辅机及设备用电所占的比率、电能不平衡率、线损率、厂用电率等经济指标, 对厂用电能平衡、用电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经济评估。主要检测技术和特点如下:

1.采用实时检测发电机有功电能、厂用变压器输入电能、主变输入电能、关口表, 对上述电能进行实时采集, 通过对用电单元的电能分布计算和分析, 解决用电系统的电能不平衡关系。

2. 采用实时检测变压器输入电能、输出电能、厂用电设备输入电能的运行情况, 分析变压器实际损耗与负载损耗的线性关系, 厂用电设备的电耗率和电能利用率, 挖掘节能潜力, 提高用电设备的运行水平。

平衡检测技术 篇5

1.水力失调现象概述

1.1概念与类型

所谓的水力失调,其实就是指在供热系统当中,热水对于每个用户的流量与设计存在着不一致的特点,一般来讲,我们用以下的式子来表达水力失调的程度:

x=Vs/Vg

在上述的式子当中,x表达的是水力失调的程度,而Vs以及Vg分别代表用户的实际流量以及设计流量。

在本式子当中,如果x等于1,那么供热系统的状态应该是处在热平衡之上的,x的数值偏离1越大,那么水力失调的程度就约为严重。

一般来讲,造成水力失调的原因有几下几个方面:

(1)一些供热系统,由于自身设备的限制,常常会使得供水的压力不足够,或者是由于循环水量超过了原本系统设定的数值,这就使得水泵的压力并不足够,或者是水泵当中的压力下降,产生了供热系统当中水力失调现象的出现。

(2)在供热系统中,由于管网设计的不合理,或者是堵塞,也会使得供热系统当中的水泵压力受到损失,从而使得水力失调的现象发生。

(3)失水严重或超过设备的能力,会造成供热系统当中的水力失调。

(4)新接入的用户,常常会使得原本的系统特性改变,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力失调现象的产生。

(5)室内水力情况的改变,也会导致水力失调。

(6)如果对网络当中的阀门进行随意的变动,也会使得水泵当中的压力可能出现降低或者不足的现象,从而导致了水利不调。

2.平衡阀调节原理

平衡阀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系统管道特性阻力数的比值改变流体的阻力,从而达到对于流量的调节。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平衡阀的作用就相当于节流元件。

3.平衡阀的工作原理以及技术特点

就目前来讲,我国的供热系统一般有静态平衡阀、动态阻力平衡阀等几种模式。

3.1静态平衡阀

手动调节平衡阀也叫静态平衡阀,除了这两种叫法之外,静态平衡阀也可以叫做数字锁定平衡阀,静态平衡阀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锁芯的开度,来改变各个支路的阻力,从而达到支配流量的作用。这个阀门的阀杆出有锁定装置,在平衡调试的过程中,阀门上面的仪表能够显示出流量。静态平衡阀能够保证支路的阻力不变,起到良好的热平衡作用。

由于调试复杂,而且一旦供热管网的情况发生变化就需要重新调试,因此,现如今,我国新建的供热系统中,对于静态平衡阀的使用较少。

3.2动态阻力平衡阀

通过对于自力式流量平衡阀的改造,研制出来了动态阻力平衡阀,这种平衡阀的工作原理与自力式流量平衡阀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多了一套导压孔锁闭旋钮。在倒空关闭的时候,动态阻力平衡阀会自动变为静态平衡阀

在供热系统关停后,阻力发生变化,只要打开导压孔,系统处理自动调节状态,在平衡之后关闭导压孔,动态阻力平衡阀又会变为静态平衡阀。这种阀门调试简单,能够有效的弥补静态平衡阀的诸多缺陷,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以及应用的前景。

4.平衡阀在各类供热系统当中的选用

根据不同的水力状况,可以将供热系统分为定流量系统、热源变流量系统等不同的几个系统,不同的系统需要选用不同的平衡阀,其要求也各不相同。

4.1定流量系统

供热站以及用户流量都不改变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定流量系统。这种系统流量不变,阻力稳定,由于定流量系统本身的特性,比较适合选用的平衡阀为静态平衡阀,或者是自力式流量平衡阀。

4.2热用户变流量系统

用户根据室内温度,需要自己来对温度进行调节,这时候就需要热用户变流量系统。在实行供暖分户计量的建筑当中,这种系统常常会得到应用,而很多用户为了节省费用,也常常都会选用这样的供热系统。一般来讲,该种供热系统应该选用自力式压差平衡阀。当每一路分支流量减小的时候,依然能够保证其余各路的压力平衡。

4.3热源变流量系统

这种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根据气温的变化而对流量进行自动的调节。也就是说,如果气温降低,那么流量将会自动增大,而一旦气温升高,供热管网中的流量也会随之而来的自动减小。这种系统将质与量的调节做到了有机的整合,如今,随着我国节能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这种供热系统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前景。静态平衡阀以及动态阻力平衡阀都可以使用在这种系统当中,由于各路流量比例不变,因此即使水力失调,也并不会影响热量的平均分配,不会出现个用户直接温度差过大的情况。

结束语

猕猴桃平衡施肥技术 篇6

1 猕猴桃需肥特点

根据猕猴桃生长发育规律,猕猴桃需肥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猕猴桃为多年生木质攀缘或蔓生灌木落叶果树,产量高,性喜肥沃,施肥量比一般果树多。(2)花前,是猕猴桃需肥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春梢抽生并准备开花结实,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3)果实生长膨大期,是猕猴桃果迅速生长发育时期,同时还需积累充足的养分,为抽发壮实的秋梢做准备,此期是需肥较为关键的时期。(4)采果后,猕猴桃树体要得到恢复。积聚营养,提高树体越冬的能力,促进花芽分化。产生优质、健全花器,并为来年萌芽、长梢、开花结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2猕猴桃施肥时期

根据果园土壤的供肥特点和猕猴桃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需肥特点。猕猴桃施肥可以分为基肥和追肥。

(1)基肥主要用腐熟的有机肥料为主,配合施人部分速效性氮、磷、钾肥。于采果后结合土壤深翻作冬肥施入。既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又能使果树供肥均衡、养分全面、肥效稳定,有利于恢复树势和增加养分储备,为来年萌芽、长梢、开花结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追肥根据猕猴桃需肥规律,重点以花前肥、稳果肥、壮果肥、采果前肥4次追肥为主。

①花前肥,及时补充树体营养,可确保花质和春梢抽生良好。以速效性氮、磷肥为主,施肥量约占全年总施肥量的25%左右。

②稳果肥,正值猕猴桃生理落果和夏梢抽生时,此时施肥目的在于提高猕猴桃的坐果率,控制夏梢抽生,所以多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每半个月追施1次,以少量氮肥和磷、钾肥配以适量的保果剂,效果较好,施肥量约占全年的5%左右。

③壮果肥,以速效性氮、钾肥为主,配合施用磷肥,促进果实膨大提供足够的养分,提高果实品质,同时补充树体营养,促发充实的秋梢,增加树体碳水化合物水平,为花芽分化奠定足够的营养基础,此次施肥量约占全年的35%左右。

④采果前肥,以速效性钾肥为主,于采果前25天前施入。

3科学确定施肥量

3.1有机肥

猕猴桃平衡施肥技术中,有机肥是基础,它不仅含有猕猴桃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能提高猕猴桃果品品质,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养分缓冲能力和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能,降低环境污染。猕猴桃园要达到丰产的要求。一般要求667平方米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000~25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150千克左右。

3.2测土配方施肥

3.2.1氮、磷、钾肥配比用量测土配方施肥对猕猴桃高产稳产作用巨大,考虑到土壤供给率和猕猴桃需肥特点,以及肥料的利用率等因素,氮、磷、钾肥的比例以10:8:10或10:6:8为宜。同时根据具体的果园情况、各种肥料的适用量以及该果园的产量水平来确定。

3.2.2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可根据植株的营养状况,通过营养诊断,适时适量补充树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4施肥方法

优质谷子平衡施肥技术 篇7

(1) 肥料报酬递减律生产实践表明, 作物产量与施肥之间不是呈直线上升关系, 而是曲线关系, 每增施一个单位的肥料, 作物的增产量开始是逐渐增加的, 但肥料用量达到一定程度, 单位肥料的增产会逐渐减少, 当递减为零时, 作物产量达到最大值。如果再增加肥料投入, 作物减产或维持不变, 这种自然规律称之为“肥料报酬递减律”。在确定施肥配方时, 就是利用该规律寻找报酬为零时的最高产量和施肥量。

(2) 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律不论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 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的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种必需营养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如作物缺氮后生长缓慢, 叶面缺绿, 只能补施方可校正。因此, 平衡施肥重点是根据作物营养需求及土壤养分状况考虑不同种类肥料的配合使用, 以防作物营养失调。

(3) 最小养分率作物营养缺少某种必需的养分时, 作物产量即受这个最低养分的制约, 而产量也是随该养分的增加而提高。应当注意的是, 有时在某一地域, 会同时并存几种最小养分, 故而不应将最小养分认为只是含量最低的养分。

2. 谷子生长发育需肥特性

苗期生长谷子缓慢, 吸收养分总量较少。拔节后养分吸收加快, 谷子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形成全生育期第1个养分吸收高峰, 占总吸收量约50%。开花后, 供应籽粒充实, 吸收养分第2个高峰, 占总吸收量约20%。另外, 要考虑到土壤条件、土壤中养分含量、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 以及气候条件中光照、温度、降水对土壤肥效的影响。

3. 谷子平衡施肥的基本原则

(1) 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有机肥有许多优点, 经济易得、来源广泛, 更主要的是养分含量全、有机肥含量高、肥效长, 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保肥、供肥能力。谷子的生产允许使用商品有机肥料、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有机复合肥、无机 (矿质) 肥料、叶面肥料、有机无机 (半有机肥) 肥料;允许限量使用的化肥和微肥品种有:尿素、碳酸氢胺、硫酸胺、磷酸二胺、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硫酸钾、氯化钾、复合肥等常用元素肥料;Cu、Fe、Zn、Mn、B、Mo等微量元素肥料。有机肥的使用能持续供给谷子多种养分, 化肥的使用能快速供给谷子所需养分。

(2) 大量、中量、微量元素的配合根据谷子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率, 必须氮、磷、钾相互配合, 并补充必要的中、微量元素, 并根据土壤中养分的丰缺, 有目的地补给, 真正做到平衡施肥。

4. 平衡施肥肥料用量确定方法

(1) “养分平衡法”确定施肥量其计算公式:

施肥量=目标产量带走养分量-对照区产量带走养分量

肥料有效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该方法由于施肥与不施肥时, 土壤对谷子供肥能力不同, 肥料利用率和单位产量带走养分量也不同, 对施肥量确定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

(2) “测土施肥法”确定施肥量其计算公式:

施肥量=

目标产量带走养分量-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0.15×校正系数

肥料有效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该方法与“养分平衡法”一样, 由于系数和测定值变化较大, 对施肥量确定的准确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3) “以产定肥法”确定施肥量“以产定肥法”确定施肥量由大量肥效试验的粗略统计得出, 它使用方便, 容易推广, 在氮肥用量范围内,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再确定磷、钾肥的适宜用量, 做到平衡施肥。

5. 谷子生产平衡施肥需注意的技术环节

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 篇8

的先进农业技术, 国家农业部和我省也把这项施肥技术确定为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之一。

1.1 首先要从农作物、土壤、肥料三者关

系谈起, 农作物生长离不开土壤, 植物养分60%-70%是从土壤中吸收的。土壤养分种类很多, 根据作物吸收利用情况, 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土壤里相对含量较少, 作物需要吸收利用较多的, 这就是氮、磷、钾, 叫做大量元素。第二类是土壤里含量相对较多, 可是作物需要的却较少, 主要有硅、硫、铁、钙、镁等, 叫做中量元素。第三类是土壤里含量很少, 作物需要的也很少, 主要有铜、硼、锰、锌、钼等, 叫做微量元素。

1.2 土壤中所含的这些营养元素, 都是庄稼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当土壤营养供应不足时, 就要靠施肥来补充, 以达到供肥和作物需肥的平衡。

肥料的应用有三大基本规律:

1.2.1 同等重要律。

不论是大量元素还是中、微量元素, 对农作物同等重要, 缺一不可。如果某一种微量元素不足, 尽管作物对它的需要量仅有百万分之几, 也会产生微量元素缺乏症, 从而导致减产。例如:水稻缺锌会使植株矮化, 缺钙心叶枯死, 缺硫叶色全面退绿, 呈淡绿或黄绿色, 叶细窄, 分蘖不良。大豆、缺硫上部叶片叶色变淡, 新叶黄化, 早期缺钙, 顶芽坏死, 子叶变厚卷曲, 晚期缺钙, 叶色黄绿带红色或淡紫色, 落叶迟缓。

1.2.2 不可代替律, 作物需要的各种营养

元素在作物内部都有它们的一定功能, 互相之间不能代替, 如钾少了, 不能用磷代替。缺少什么元素, 就必须用含有该营养元素的肥料补充。

1.2.3 最小养分律, 要保证作物正常生长

发育而获得高产, 必须满足它所需要的一切营养元素, 其中有一种元素达不到需要的数量, 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产量就受这一供给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的, 称这种元素为最小养分。

2 施肥技术的发展变化

肥料施用经历了由施用单一元素肥料到多元素肥料配合施用, 由经验配方施肥到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进步过程。施肥结构的变化基本上反映了耕地土壤养分情况的变化。七十年代以前, 耕地基础地力较好, 一般只要施用氮肥就可以使产量有所提高。但是施用单一的氮素肥料, 化肥亩用量很低, 并没有满足农业增产增收的要求,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 由于磷酸二铵肥料在生产上的应用, 化肥使用结构以氮、磷肥配合施用为主。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缓解了当时耕地土壤磷素不足的矛盾, 有效提高了作物产量。那时的农民总结出“一靠政策, 二靠天, 三靠施用老二铵”, 到了九十年代, 耕地养分情况又发生了很大变化, 过去我县基本上不施用钾肥, 而一些作物不施用钾肥就会出现减产。而且在施用中, 微量元素肥料的增产效果也越来越明显。这说明在耕地土壤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已经不能满足作物生产的需求。客观上要求实施更科学的施肥技术。随着肥料供应状况的好转, 农业技术部门提出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开始是经验配方, 从试验示范田中总结筛选出增产增收效果好的肥料配方比例, 在相应的生产区域内加以推广。近些年来, 由于土壤化验监测能力的增强, 开始了测土配方施肥的试验示范, 真正做到了因土壤、因作物、因肥料施肥, 施肥技术有了新的飞跃。

化肥施用要讲究科学, 做到不多不少, 配比合理。施量过少, 达不到应用的增产增收效果。肥料用多了不仅是浪费, 还要污染土壤。肥料元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比如磷肥不足, 影响氮的肥效, 增施钾肥过量, 容易导致缺锌症。那么, 科学施肥要求这么高, 这就要求利用先进的仪器和技术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3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内容

主要是指科学施用化肥技术。在进行土壤诊断、分析作物需肥规律, 掌握土壤供肥和肥料释放相关条件变化特点的基础上, 确定施用肥料的种类配比和用量、按方配肥、科学施用。

从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广义上讲, 包括农肥和化肥配合施用。补充土壤养分, 施用农肥好比“食补”施用化肥好比“药补”。食补好于药补, 因为农家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可以增加土壤团粒结构, 改善土壤水、肥、气热肥力状况, 不仅能补充土壤中含量不足的氮、磷、钾三大元素, 又可以补充各种中、微量元素。实践证明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 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5%-10%。

4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好处

这项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4.1 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

目前化肥利用率仍比比较低, 平均利用率在30%左右。我省的化肥利用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 比世界发达农业国家低15个百分点左右,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潜力很大, 采用这项技术可提高化肥利用率10%左右。

4.2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重大措施, 进

入市场经济以后, 特别是由短缺农业转向农产品剩余, 出现农产品买方市场, 农业生产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由数量型农业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农民增收为目的。

4.3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采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一般可

增产10%左右。

4.4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

如氮肥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庄稼茎叶生长需要, 是作物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庄稼开花结实的前提。磷、钾肥料可以壮秆, 促进籽粒成熟。如果供应不足, 容易使庄稼倒伏, 籽粒不饱满。微量元素也必不可少, 例如大豆缺硼、缺钼, 玉米缺锌都会出现病症, 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此外, 推广这项技术, 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 减少污染。

5 实施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涉及面比较广, 是一个系统工程。平衡施肥技术推广过程需要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同广大农民相结合, 配方肥料的研制、销售、应用相结合, 现代先进技术与传统实践相结合, 具有明显的系列化操作、产业化服务的特点。按着我省一般采用的平衡施肥方法。土样采集一般在秋收后进行, 采样的主要要求是:地点选择以及采集的土壤都要有代表性。取样深度一般在20厘米, 如果种植作物根系较长, 可以适当加深土层。取样一般以50亩面积为一个单位。

土壤化验就是土壤诊断把采集的土样送到县以上农业和科研部门的化验室。配方选定由农业专家和专业农业科技人员来完成。配方肥料生产需要有严密的组织和系列化的服务。省里成立了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协作网。由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统一建立配肥厂, 按农户需要, 有针对性配肥。配方肥料大多是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要掌握好施肥深度, 控制好肥料与种子的距离, 尽可能有效满足作物苗期和生长发育中、后期对肥料的需要。用作追肥的肥料, 更要看天、看地、看作物, 掌握追肥时机, 提倡水施、深施, 提高肥料利用率。

6 做好田间监测

平衡施肥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使用配方肥料之后, 要观察农作物生长发育, 要看收成结果。从中分析, 做出调整。要在农业专家指导下, 基层专业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技术员和农户相结合, 搞好田间监测, 做好详实记录, 纳入地方管理档案, 并及时反馈到专家和技术咨询系统, 做为调整修订平衡施肥配方的重要依据。按照测土得来的数据和田间监测的情况, 由农业专家组织和专业农业科技咨询组共同分析研究, 修订确定肥料配方, 使平衡施肥的技术措施更切合实际, 更具有科学性。

摘要:测土配方施肥, 国际上通称平衡施肥, 简单概括一是测土, 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 二是配方, 经过对土壤营养诊断, 按照各作物所需要的营养, 开出配方, 按方配肥, 三是合理施肥, 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平衡施肥是以技术原理命名的。是指通过施用配方肥, 达到农作物需肥和供肥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平衡施肥,土壤,肥料

参考文献

北方芦笋平衡施肥关键技术 篇9

1施肥原则

a.施肥的种类、数量、时间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是夺取芦笋高产优质的关键措施之一。科学的施肥时期及肥料分配, 应以芦笋植株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吸肥规律为依据。因为芦笋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 尤其喜欢有机肥和钾肥, 因此施肥必须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合理搭配。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少施氮肥, 重施磷、钾肥。在确定施肥量的同时, 还必须酌情考虑肥料吸收率、自然供给量和土壤条件等。

b.栽培芦笋要多用有机肥料, 使土质疏松肥沃, 有利于地下茎及根系发展。肥料用量依植株生长量大小、土壤肥沃程度及利用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植株的生长量包括嫩茎产量、地上茎的重量和地下茎及肉质根的生长量。以每年公顷产嫩茎6000kg计算, 芦笋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为:氮104.4kg、磷27.0kg、钾93.0kg, 施肥时氮与钾的利用率约为50%, 磷为20%, 此外植株所需养分的20%已在土壤中存在, 故实际施肥量应为氮166.5kg、磷108.0kg、钾148.5kg。

2施肥方法

2.1定植前施肥

芦笋喜疏松、肥沃的土壤环境, 定植前要将土壤深耕一遍, 耕翻前每公顷施入有机肥30~45t, 耕后耙细、整平。在深、宽各40cm的定植沟内, 每公顷分层施入腐熟有机肥45~60t、三元复合肥600kg (或公顷施入碳酸氢铵375kg、过磷酸钙750kg、氯化钾225kg) 、腐熟饼肥375~750kg。

2.2定植后施肥

定植1个月后, 幼株均已缓苗成活并生出新枝, 为促进其生长发育, 必须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此时可追施速效化肥, 每公顷施尿素120~150kg或三元复合肥150~300kg。植株进入秋发前, 再开沟追施畜禽粪或其它有机肥45~60t/hm2, 磷、钾肥各150kg/hm2, 以促进秋发, 扩大植株同化面积, 积累更多的同化物, 为下年丰收奠定基础。

2.3成年期施肥

成年期芦笋的施肥, 每年可分3~4次进行。春季采收前可结合耕翻土地和培垄, 在行间开沟, 每公顷施入复合肥和尿素各300kg, 也可施入腐熟、捣细的有机肥15.0~22.5t/hm2。停采后, 贮藏根内营养消耗较多, 还要形成地上部的茎叶。因此停采后的1个月左右, 是一年中需肥量最多的时期, 占全年施肥总量的70%。此期每公顷施入有机肥45~60t, 并拌入复合肥和尿素各300~450kg/hm2。如有机肥数量较少或质量不好, 每公顷可拌入饼肥750~1500kg, 在行间开沟施入, 然后撒土埋肥。待芦笋齐苗后浇水1次, 促进芦笋对肥料的吸收。经1个多月的生长, 到立秋前后, 将有1次抽茎高峰, 然后进入秋季旺盛生长期。为保证秋发期的正常生长, 促进植株制造和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 立秋前后可在行间开沟施入有机肥15~30t/hm2, 复合肥300kg/hm2。如有机肥数量不足, 可适当增加化肥用量, 但必须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绝不能只施氮肥, 不施磷、钾肥, 或施用氮肥过多。秋末冬初, 芦笋停止生长后, 每公顷追施有机肥15~30t、复合肥225~300kg, 使芦笋安全越冬和促进翌年早发。

平衡检测技术 篇10

由于加工、装配以及行驶过程中磨损等原因会造成汽车轮胎的不平衡,这将会造成车身的振动。车身的振动不仅降低了乘坐的舒适性和操纵的稳定性,也会增加燃油的消耗量,直接影响车辆的经济性指标,而且还会加剧轮胎的偏磨,引起相关零件的磨损和振动,严重时还会危及行车安全。所以,为保证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对汽车车轮进行动平衡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二)检测原理

本文介绍的车轮动平衡机为硬支承动平衡机,属于测力型平衡机,支承反力直接反映了不平衡离心力的大小,与转子的质量和转动惯量无关。车轮动平衡机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根据硬支承动平衡原理,将轮胎视为一个有限宽度的回旋体,并假设不平衡质量分别为1m和m2两部分,集中在半径分别为1r和2r的轮胎边缘处,该两平面称为校正面,当车轮以角速度ω旋转时产生两个离心力,如图1所示。F1和F2为这两个离心力在传感器平面的投影:

两个相互垂直的传感器采集支承力为xF和Fy,其力平衡和力矩平衡方程为:

式中a、b、c分别为平衡机结构参数、轮辋宽度、车轮安装尺寸,xF和Fy分别是轴向和纵向支承力。联立公式 (1) 到 (4) 可得:

由于车轮转动时,通过转轴、轴承的作用,支承架将会产生周期性振动。因此,利用压电传感器检测出轴向和纵向支承力信号Fx和Fy信号,同时获得相应的光电齿盘信号。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即可解算出轮胎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位。

(三)检测电路

车轮动平衡机电测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从机械测振系统所得到的含干扰的微弱的动不平衡信号中提取与车轮旋转同频的有用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信息,同时还要配合机械测振系统解决车轮的平面分离(解算)以及车轮的自动定相问题。这是在电测系统设计时的基本出发点。车轮动平衡机检测参数包括:轮辋转速、基准零相位和支架振幅信号,检测电路原理如图2所示。采用3路光电开关和两个测速齿盘来检测轮辋转速和基准零相位;步进电机用于驱动车轮以一定的速度旋转;2路压电传感器分别检测支承架在轴向X、纵向Y的振幅信号。

由于压电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包含许多其它干扰信号,首先对压电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再放大,然后经过A/D转换输入CPU。同时,为提高采集数据的精度而不增加FFT的运算工作量,A/D转换选用AD574以加快数据采集步伐,加大样本数量。通过软件进行多次平均,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近频干扰和随机干扰。检测电路中的1路光电传感器信号经整形后直接送CPU,用于基准零相位确定;另外2路输出相位相差90°的脉冲信号,利用D触发器设计硬件转向判定电路,用于轮辋平衡配重时快速定位。

89C51微控制器系统中包括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内存)、A/D转换电路、整形电路、键盘电路、LED显示屏接口及I/O接口等。为了在软件中实现多点平均,系统中A/D转换器采用AD574。AD574是快速12位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是目前国内市场应用较广泛、价格适中的A/D转换器。由于其片内包含高精度的参考电压源和时钟电路,这使他能在不需要任何外部电路和时钟信号的情况下完成一切A/D转换功能,应用非常方便。整形电路的目的是对光电传感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整形,去除干扰和杂波,保证相位数据的可靠性。键盘电路用于输入软件计算必须的基本参数,包括a, b, c等。LED显示屏用于输出分析处理后解算出的轮胎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位。

(四)数据处理

由不平衡量引起的振动经传感器转换后的基波信号形式为:

式中A与不平衡量大小成正比,φ为不平衡量相位角。由于轮胎旋转时,平衡机的驱动装置、支承装置等会产生各种频率的振动,由此产生的干扰信号叠加在基波信号上。不平衡量的检测就是要去除各种噪声干扰,提取出车轮旋转的低频基波信号(约为300r/min,频率5Hz)。车轮动平衡检测中,一般采用傅立叶变换提取基波信号。傅立叶变换是信号处理中的基本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领域。将待测信号u (t) 按离散傅立叶变换得出离散频谱,求得其幅值。

常规的傅立叶变换算法并不适用于嵌入式控制系统,原因是运算量太大。假设有N个数据,则计算一个频率点需要N次复数乘法和N-1次复数加法;由于一次复数乘法需要进行4次实数乘法和2次实数加法,一次的复数加法需要两次实数加法,因此需要4*N次的实数乘法和2*(N-1)+2*N次的复数加法,那么求出N项复数序列,即N点离散傅立叶变换大约就需要N2次运算。当N比较大时,所需的计算工作量相当大。例如N=1024时大约需要100万次乘法运算,对于实时信号处理来说,将对计算设备提出非常苛刻的要求。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是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快速算法,它是根据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奇、偶、虚、实等特性,对离散傅立叶变换的算法进行改进获得的。它对傅立叶变换的理论并没有新的发现,但是对于在计算机系统或者说数字系统中应用离散傅立叶变换可以说是进了一大步。

在FFT中,利用信号的周期性和对称性,把一个N项序列(设N为偶数),分为两个N/2项的子序列,每个N/2点离散傅立叶变换需要 (N/2) 2次运算,再用N次运算把两个N/2点的离散傅立叶变换组合成一个N点的离散傅立叶变换。这样变换以后,总的运算次数就变成N+2*(N/2) 2=N+N2/2。继续上面的例子,当N=1024时,总的运算次数就变成了525312次,节省了大约50%的运算量。而如果我们将这种“一分为二”的思想不断进行下去,直到分成两两一组的离散傅立叶变换运算单元,那么N点的离散傅立叶变换就只需要N*log2N次的运算。当N=1024时,运算量仅有10240次,是先前的直接算法的1%。点数越多,运算量的节约就越大,这就是FFT算法的优越性。

以2为基数的FFT算法(即N=2M)这种情况实际上使用得最多,其优点是程序简单,效率很高,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实际应用时,有限长序列的长度N很大程度上由人为因素确定,因此多数场合可取N=2M,从而直接使用以2为基数的FFT算法。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数字处理运算后由快速傅立叶变换所得到的频率-幅值如图3所示。

选取频率间隔为1Hz,待车轮转速稳定后采集数据并进行傅立叶变换,因为转速频率为5Hz,所以不平衡量的幅值和相位计算公式为:

式中R (5)、I (5)分别为傅立叶变换后的实部和虚部。

(五)实验结论

在已经平衡的轮胎内、外侧分别加确定质量的测试块进行动平衡实验。当转速稳定后,从基准零相位开始以1KHz的采样频率采集1024个Fx (k) 和Fy (k) 数据,并由公式(5) (6)计算相对应的离散序列m1 (k) 和m2 (k) 。为了求得不平衡量的幅值和相位信息,对离散序列m1 (k) 和m2 (k) 进行FFT变换,即可得到不平衡量的幅值和频率对应关系。由测得的车轮动平衡转速,可确定不平衡量的特征频率。根据不平衡量的特征频率 (5Hz) ,用公式(9) (10)可分别求出内、外侧不平衡量所引起振动信号的振幅和相位。

采用FFT的频域分析方法,把车轮动平衡检测中信噪比低、信息量少、难以识别和分析的时域信号转化为频域进行分析,由测取的不平衡量的特征频率和相应的频谱,有效地解决了求不平衡量的幅值和相位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车轮动平衡检测中,采用FFT的信号处理方法求解车轮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位是准确而有效的。

由于动平衡检测对实时性要求不高,运算精度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采用基于微控制器89c51的快速傅立叶变换解算车轮不平衡质量和相位的方法, 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能安, 余汝生.动平衡原理与动平衡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5.

[2]奥本海姆A V, 谢费R W.离散时间信号处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西瓜优质高产栽培平衡施肥技术 篇11

一、氮、磷、钾肥对西瓜生长发育的作用

1. 氮肥的作用 氮是构成蛋白质、叶绿素等物质的主要成分,施用氮肥可使西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加,提高光合作用效能,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质,促进植株生长,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加速果实膨大,促进高产。幼苗期氮肥不足,植株长势瘦弱,不易坐瓜;结瓜期间如果缺氮,不仅瓜小,而且纤维增粗,含糖量减少,品质差,还会造成植株早衰。反之,如氮肥过多,苗期会造成植株徒长,坐瓜率低,使生育期推迟,抗病力下降,容易感病,果实含糖量降低,品质差。

2. 磷肥的作用 磷肥能促进西瓜根系发育,增强植株吸收肥水的能力,提高植株抗逆性,促进早熟;同时提高瓜瓤色泽和品质,促进花器官分化和果实、种子发育。如果植株缺磷,则根系发育不良,影响花芽分化,不但开花推迟,成熟晚,果实含糖量下降,产生黄色纤维,而且种子也不饱满。

3. 钾肥的作用 钾肥能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提高茎蔓营养物质的合成和运输能力,增加果实产量和含糖量,改善西瓜的品质。如果植株缺钾,则茎蔓脆弱,易受病虫侵害,在开花、坐果期缺钾,会使植株输导组织机能衰弱,使叶部光合作用的有机物质和根部吸收的养分不能及时向果实输送,导致果实品质和膨大受到影响。据试验,在西瓜子叶期、3片真叶期和果实膨大期保证钾肥的供应,对促进果实膨大、增加果实颜色和提高含糖量作用显著。

二、西瓜的需肥特点与规律

据测定:每生产5000千克西瓜,需吸收纯氮12.5千克、五氧化二磷3.6千克、氧化钾15.8千克,还需要硼、钼、锰、锌等微量元素。在整个生育期中,西瓜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生长发育前期吸收氮、磷、钾的量较小,坐果后需求量急剧增加。有关资料表明,西瓜在发芽期吸收量极小;幼苗期占吸收量的0.5%;伸蔓期植株干重迅速增加,矿物质元素吸收量增加,占总吸收量的15%;坐瓜期、瓜生长盛期吸收量最大,占全生育期的84%。西瓜全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3.28∶1∶4.33。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伸蔓期以前为1∶0.18∶0.87,果实膨大期为1∶0.3∶1.13,成熟期为1∶0.36∶1.22,呈现出生长前期吸收氮多钾少磷更少、中后期吸收钾多的需肥特点。

三、西瓜平衡施肥技术

根据西瓜不同生育阶段的需肥特点和规律,平衡施肥必须坚持“施足基肥,轻施提苗肥,巧施伸蔓肥,重施膨瓜肥,补施叶面肥”的原则。

1. 施足基肥 施足基肥对西瓜高产优质的作用极大,基肥的种类、数量和施用方法与根系发育及地上部分生长有密切关系。施用基肥的作用主要是恢复和增加前茬作物所消耗的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供肥水平,为西瓜生长发育提供养料,给丰产打好基础。基肥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氮磷钾配合施用”的原则,每亩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1500~2000千克,尿素8~10千克,14%过磷酸钙40~50千克,硫酸钾16~20千克。先将几种化肥混匀,再与有机肥拌匀后均匀撒入地面,经翻犁耙细后开沟做畦,然后播种或移栽。

2. 轻施提苗肥 苗期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配施钾肥和磷肥。当西瓜幼苗有5~6片真叶(即团棵期)时,每亩用尿素8千克+16%过磷酸钙6千克+50%硫酸钾6千克,充分拌匀后采用穴施,施于根部13厘米处,每株施25~30克,施后覆土。

3. 巧施伸蔓肥 根据西瓜苗棵的长势,对于基肥足又施了提苗肥,伸蔓期植株长势较旺的可不追肥,长势中等偏弱的地块每亩施硫酸钾复合肥(15∶15∶15)15千克,破膜穴施于根部15~20厘米处,每株施25克,施后浇水、覆土。

4. 重施膨瓜肥 在西瓜长至鸡蛋大时重施膨瓜肥,此次施肥以钾肥为主,配施适量氮肥。每亩用50%硫酸钾20千克、尿素10千克,两种肥料充分拌匀后穴施于根部20~25厘米处,每株施40~50克,施后覆土。

5. 补喷叶面肥 在伸蔓期、开花结瓜期、果实膨大期,结合病虫害防治,用0.1%绿芬威1号或0.3%磷酸二氢钾或0.05%~0.08%的稀土微肥进行叶面喷施,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延长叶片功能,对提高西瓜的产量和增加果实糖度有显著效果。

大葱高产优质高效平衡施肥技术 篇12

大葱原产我国西部和中亚, 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种植广泛, 尤以淮河流域、秦岭以北的中原和北方地区最为普遍, 成为周年均衡供应的香辛叶菜类北方特产蔬菜。安徽临泉是全国大葱重要产区, 全县常年种植面积达6 000 hm2, 产品销往全国多个大中城市, 对当地农民的增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 大葱生产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调查发现, 农民不了解大葱的营养特性与需肥规律, 盲目施肥、施用单一氮肥等不合理施肥现象较为普遍, 导致大葱产量徘徊不前, 品质变差, 经济效益低下。因此, 开展大葱高效施肥研究, 对指导农民合理施肥、促进大葱产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在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的资助下, 笔者连续多年开展了大葱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应。现总结如下。

1 大葱的营养特性和养分吸收规律

大葱为喜肥作物, 生育期长, 产量高, 需肥量大, 并且对肥料的需要量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多。据研究, 高产栽培大葱产量可达80~90 t/hm2, 每生产1 t大葱需纯N 2.7~3.3 kg、P2O50.5~0.6 kg、K2O 3.3~4.0 kg, 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4∶1.3, 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对氮和钾的需要量较大, 对钾素营养较为敏感。

大葱生育阶段一般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缓苗期、葱白旺盛生长期和开花结实期5个时期[1]。其中幼苗期、定植缓苗期大葱生长缓慢, 干物质积累少, 吸收的养分也少, 氮磷钾三要素中对氮与钾元素吸收的量较多。在假茎充实的葱白旺盛生长期, 大葱干物质累积迅速, 吸收的养分最多, 吸收的氮磷量分别高达全生育期吸收量的68.4%和46.4%。大葱生长后期干物质积累较慢, 吸收的养分也较少, 但吸收的磷钾比例明显提高, 分别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44.1%和34.6%[2]。

2 平衡施肥的增产增收效应

安徽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与临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同承担了中国—加拿大平衡施肥国际合作项目, 在临泉县白庙和黄岭等乡镇大葱主产区, 连续多年开展了大葱高效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益和品质改良效果。

根据试验表明, 与不施钾肥的对照或农民习惯施肥法相比, 平衡施肥大葱植株叶色浓绿, 生长旺盛健壮, 抗病虫害能力明显提高。施钾产量增加12.8%~28.2%, VC含量提高7.2%~16.0%, 可溶性糖分含量相对增加8.1%~25.9%, 硝酸盐含量降低9.2%~26.5%;增加经济收益6 518~23 437元/hm2, 施用钾肥的产投比高达12.2~39.6∶1。低氮水平下, 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也能显著提高大葱的产量;合理的氮钾配施更有利于大葱的生长发育, 提高经济产量[3]。多年大面积示范表明, 氮磷钾配合施用的平衡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益和品质改良效果。

3 大葱高产优质高效的平衡施肥技术

根据大葱平衡施肥试验和示范结果, 结合大葱需肥规律和当地土壤养分状况及气候条件, 拟定安徽省淮北平原大葱高产优质高效平衡施肥技术方案, 以为农民生产提供参考。

(1) 施肥量。在施用优质有机肥30 t/hm2的基础上, 在中等肥力地块, 适宜施肥量为:氮肥 (N) 350~450 kg/hm2、磷肥 (P2O5) 90~120 kg/hm2、钾肥 (K2O) 300~450 kg/hm2, 折合尿素约750~1 00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 (有效磷含量12%) 750~1 000 kg/hm2或磷酸二铵 (有效磷含量46%) 200~260 kg/hm2、氯化钾 (有效钾含量60%) 500~750 kg/hm2。土壤肥力较低、缺乏有机肥时, 可考虑采用较高的施肥量;反之, 土壤肥力高, 地力基础好时, 可适当减少施肥量。施用磷酸二铵时, 尿素用量可减少10%~15%[4]。

(2) 施肥方法。大葱移栽定植前, 40%的氮、钾肥及全部磷肥混匀作基肥全层撒施, 深翻入土。余下的60%的氮、钾肥作追肥, 结合培土于9月中旬和10月中下旬分2次追施[5,6]。

摘要:阐述了大葱的营养特性与需肥规律, 及平衡施肥的增产增收效应, 提出了大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平衡施肥技术, 以期为大葱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葱,营养特性,平衡施肥技术

参考文献

[1]江丽华, 刘兆辉, 张文君, 等.氮素对大葱产量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 13 (5) :890-896.

[2]江丽华, 刘兆辉, 张文君, 等.大葱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7 (1) :69-71.

[3]程季珍.大葱施肥技术[J].山西农业, 1999 (2) :20-21.

[4]于超.露地大葱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安徽农业, 2001 (3) :12-13.

[5]李春波.不同施肥方法对东北大葱品质的影响[J].中国园艺文摘, 2009 (4) :43-44.

上一篇:医疗传感器系统下一篇:实践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