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

2024-10-17

地球环境(通用12篇)

地球环境 篇1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我想设立一个“保护环境节”。

我设立这个节日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环境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很好地珍惜它们, 可我们却偏把废纸扔的满地都是, 多可恶哇!

我从网上查资料得知:臭氧层被称为大地的保护伞, 因为它可以挡住大部分紫外线, 如果没有臭氧层的话, 人类将无法在地球上生活。可是由于人们大量使用化学药品污染了空气, 南极上空已经出现了一个臭氧层空洞, 想想真可怕。

如果设立了这个节日, 那么那些不爱护环境的人一定会爱护起环境来。垃圾入箱了, 空气清新了, 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人们, 个个都会身强体壮、精力充沛。他们会把爱护环境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因为他们知道, 没有健康的环境, 他们就不能生存。

我想把这个节日设立在6月1日, 目的是让每一位同学在过六一儿童节的同时也学会爱护环境。

总之, 保护环境, 不能挂在嘴边, 要重在实际行动。大家要用双手保护我们这个美丽而又脆弱的地球, 使我们拥有一个美丽的生态大家园。

地球环境 篇2

你好,我是地球。我来说说我的环境。

以前,我的身上色彩鲜艳,有蓝色的大海,浅绿色的草原,深绿色的森林,湛蓝的天空。有些人们在种地、收割,有些人们在放牧还有些人们在盖房。可这只能算是过去美好的回了。

现在,我已经变得灰蒙蒙的了。因为人们每天都排放一些污水、烟之类的东西,害得我不招其他星球的喜欢了。

我希望回到原来的样子,希望人们能一直保护环境,不再排放一些污水、烟。

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人们在一直努力的保护环境,更奇怪的`是,烟囱里冒出来的不是烟,而是空气清新气体!就这样,我又变成原来的样子了。我身上长满了各色各样的花草树木,树上还有黄灿灿的金苹果、银叶子!小草有翠绿的、金黄的、蓝色的和白色的!后来,我明白了,原来,如果植物是黑的,那说明污染了环境,如果是彩色的就是空气很好。

被缚的地球环境边界条件 篇3

地球环境边界条件

当拉开一根弹簧,然后松开,弹簧就会啪地一声复归原来的形状。下一次将弹簧拉得更长一些,它会照样弹回。依此而行,每次都拉得更长一点,弹簧每次也都依然弹回……直到拉伸到某一次时,弹簧就会突然失去了弹性——这根昔日的弹簧变成了一根卷曲的废铁丝。

当今,令许多科学家倍感忧虑的是,如果地球的各个环境系统就像这根弹簧一样承受了超过限度的拉伸,地球的命运就会如这根弹簧一样。出于这种担忧,在2009年秋,地球环境边界条件的概念诞生了。在那年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期间,一组对此感到不安的科学家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应变中心的资助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对他们认为是人类发展的安全运作空间进行了界定。这个界定由一组共9项极限条件所组成,超过了这些极限值,人类就将失去他们宝贵的地球家园。

这9项边界条件涉及的领域有:气候变化、海洋酸化、臭氧层变薄、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的氮与磷酸盐循环的妨碍、荒野变为农田与城市的转化率、物种的灭绝、化学污染物的积聚以及大气颗粒污染物的浓度。科学家们认为,这些领域中的7个可以设置具体的边界值,对此他们有足够的自信。而对于化学污染物积聚与大气颗粒污染物浓度这两项指标,他们稍后将提出具体的边界值。

自那以后,地球环境边界条件的概念就扎下了根。在“联合国全球环境展望”第5版中(GEO-5),这个概念被多次提及,令人印象深刻。“全球可持续发展高级小组”(High-level Panel on Global Sustainability)最近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将这个概念置于醒目的位置。最近,在伦敦召开了一个大规模的科学会议——重负下的星球(Planet Under Pressure),大会决议将地球环境边界条件的概念作为会议的核心信息传达给“里约+20”。(“里约+20”是于6月20日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高峰会议。)

地球环境边界条件的概念为人类思考环境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在许多情况下,人们都可以借助这种手段预先觉察到地球环境尚未出现的变化。这是一个很少考虑环境问题的朋友们可以接受的概念;同时这又是一个能与对环境保护持敌意的人达成妥协的概念。但这个概念尚有众多的缺陷——正如这个概念的倡议者们所知,给出的边界值有些武断。其部分原因是人类目前的知识水平所限,但人们不知道这种状况还要持续多长的时间。也许有些边界值被突破却不会引发不可逆转的灾难;也许有些边界值的设定完全错误。一些学术观点认为,即使这些边界条件全都没有被突破,地球环境也很可能发生巨变。

画地为牢的边界

最近的批评声来自突破研究所(Breakthrough Institute)。这是一家持坚定的非主流观点的研究机构,专注于研究能源与环境问题。在这家机构于6月11日发表的报告中,有两个观点非常引人注目。第一个观点是,地球环境边界条件的概念并没有真正区分造成全球影响的因素与那些基本上只是造成了局部或地区性影响因素;第二个观点是,大多数地球环境边界条件值是依据对全新世地球状况的考察而得出——这个地质年代始于最近一场冰川期的结束,而人类文明正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这两个批评观点都值得我们深思。

一根弹簧如果拉伸或压缩过度就会产生不可逆的变化。对于那些明显具有弹簧特性的事物,如冰架的崩塌或永久冻土带的融化等,地球环境边界条件就像安装在婴儿房墙上的安全栏杆一样有效,可以让人类不要过于逼近危险的临界点。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部分气候现象已经在向这个临界点逼近,因而有必要设置安全栏杆。但在这9项边界条件中,设置者们相信真正具有全球性临界点的环境系统只有气候、海洋的酸化程度与臭氧层这3项。其他6项中,一些可能有区域性临界点,但大多数系统的全球性影响都只不过是区域性影响的集合而已。

突破研究所的报告指出,混淆了这两者的区别,将会导致错误政策的出笼。例如,由于我国过度使用氮肥而带来危害,就对全球范围内氮元素的使用进行限制,其结果将导致人们放弃使用氮肥。这样一来,非洲贫瘠的土地也就无法受益于这种肥料了。

人类的全新世

突破研究所在这份报告提出的其他批评意见中含蓄地认为,由于现代人类是在全新世进化成熟的,因此全新世的环境状况对现今的物种而言是最适宜的。在这段地质年代里,气候相对稳定——在地球的温带地区,气候温暖宜人。突破研究所的批评者们也同意气候稳定是件好事。然而该研究所的报告指出,并没有证据证明,全新世的氮圈或磷酸盐圈的作用方式等特别适合人类生存。人类利用化工生产的方法来缩短氮循环的周期,利用空气中的氮来生产氮肥,其速率远远超过了大自然的运作规律,对环境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例如,富含硝酸盐的地表径流能够破坏湖泊的生态平衡,但如果人类能够控制这些影响,则无法断定从空气中提取氮的数量达到多少时才会成为问题。

这实际上是在争论人类世纪(人类地质年代)的性质。许多科学家感到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巨大,全新世已经成为过去,一个真正独立的地质年代——人类世纪已经开始。而地球边界条件的概念是想将人类世纪禁锢于全新世的范畴之内。与之对照,突破研究所认为,应该根据人类福祉的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规范,而不应西颦东效地模仿地球史上已经出现过的状态。这两种方法中哪一种更为谨慎,对此人们没有疑义。而谨慎行事的方法总是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但哪种方法更有道理,或更实际可行,则尚需人们通过大量的争论来得出结论。

环境的连锁反应

地球环境边界条件这个概念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假定所有的边界条件都是相互独立的。这一点似乎不大可能成立。若果真如此,则可能出现任何单一边界条件的极值都没有被突破,但却爆发了一场全球性环境危机的情况。在6月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份证据审查报告,其结论是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出现。在如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与“里约+20”这类声势浩大的国际会议召开之前,这份报告就像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了阵阵涟漪。这份报告认为,地球可能正在接近一个“临界点”。越过这个临界点,就会出现土地质、气候等方面的连锁变化。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与人类生活的不断富足都在推动着这种变化,将地球的环境系统推入到一个与现今非常不同的状态,气候带会持续改变;生态系统功能也会不断变化。总之,各方面的数值都在时刻变化着。

nlc202309030912

地球环境则很可能在量变积累之后出现突然的质变。既然如湖泊一类小型生态系统的状态会经常出现这样的质变,那么地球一类大型生态系统自然也会如此。根据加州大学的安东尼·巴诺斯基(Anthony Barnosky)和《自然》杂志上报告的作者之一伯克利(Berkeley)的看法,即使地球生态系统的所有单项指标没有突破地球环境边界条件的极限值,多项系统的变化叠加后依然可以触发这样的状态改变。

这可能是一个坏消息。即使这种状态改变的最终结果是地球上仍然适合人类居住,但状态改变的过程就可能是人类的一场巨大灾难。环境指标没有超出边界值仍然可能出现灾难性后果的可能性又导出了一个反向问题:超出了边界值后人类是否还能有光明的未来?尤其是,对于控制温室气体预警与气候变化最重要的边界条件而言,能否灵活设置其边界值?

提出地球环境边界条件这个概念的科学家们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定义了环境边界条件,这有点令人困惑不解。一种方法是限定二氧化碳这种长久以来对引发温室效应的起主要作用的气体的数值,其限定极值为:大气中每百万个气体颗粒中有350个二氧化碳颗粒(ppm);另一种方法是限定“辐射强迫”(radiative forcing)的数值。“辐射强迫”是指一段时间内射入到地球表面的能量增值,大体上是温室气体增加带来的结果。相对于工业化前的水平,辐射强迫的极值定为每平方米1瓦特。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气候边界条件都正好直接面对人类的后视镜。这是提出地球边界条件这个概念的科学家中部分人的观点。如戈达德太空研究所(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的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en)就持这种看法。他们认为现在的气候已经超出了临界点,但很多事物却长久地存活了下来。格陵兰的冰川就是如此。之前,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这个冰川消融了,则地球的海平面将上升7米,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如果提出了地球环境边界条件这个概念的科学家们计算正确,那么当今地球温室气体的状况看起来令人绝望。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近400ppm,而且还在以每年2ppm的速度增长。如果要想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降到350ppm的水平,就必须在漫长的时间内做到二氧化碳零排放,这一过程很有可能需要数百年时间,而且要采用所有可能的方法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分离出来,将它们重新埋入地下。

由于温室气体对辐射强迫的影响,它与辐射强迫是同一个环境问题。如果借助其他手段能将辐射强迫控制在限定值内,则对二氧化碳的限定就不再起作用了。那么,在高层大气中喷洒反光颗粒,将阳光反射回太空的方法就可能实现对辐射强迫的控制。这样一个激进的方案很可能产生各式各样令人烦恼的副作用,各种政治问题的考量很可能会超过环境问题。虽然目前还无法断定这个方案确实正确可行,但并不能排除其可行性。

尽管地球也许有各种不能超越的边界,但思考如何来帮助地球脱离困境的方法可能永无止境。

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改善地球环境 篇4

“创新杯” (Imagine Cup) 是微软公司鼓励学生团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 用科技手段解决世界上最棘手挑战的一项全球赛事。“创新杯”在迈入第6年之际, 吸引了来自全世界124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0万名学生报名参赛。今年, 摆在学生们面前的挑战是:“运用科技和想象, 创造一个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讽刺。科技是一种能够为人类带来巨大好处的工具, 但今天人类所使用的科技却在无意中造成了环境的退化。全球经济增长使得数十亿人得以通过更多的技术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但如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等副作用也随之而来。

然而, 要解决我们当前的环境难题, 除了明智决策和行为改变之外, 还需要更多更好的技术。毫无疑问, 这一点已可以从很多技术领先的组织中获得证明, 它们已开始走上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比如, 微软始终致力于发展其各项前沿技术, 以推进其业务和设施的可持续性发展。无论如何, 微软在可持续性方面的最大贡献将来自软件创新, 这将使其世界各地的用户纷纷受益。

目前, 微软最新的电脑操作系统能帮助提高台式机和服务器的能源利用效率。如需要, Windows Vista能够实现轻松断电并随时恢复工作, 并允许网络管理员为其组织下的所有电脑设置节能政策。

尽管如此, 控制电脑和其他数字设备的动力能源仅占世界能源消耗的一小部分。更大的节能潜力在于控制软件能耗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增加运输能源利用效率, 或者降低建筑物供热和制冷过程的能耗。

展望未来, 微软利用核心的软件创新优势, 涉足了许多领先的研究项目和合作, 以帮助解决世界所面临的环境挑战。很多这方面的工作主要由公司的全球智囊团——微软研究院进行。该研究院拥有800名研究人员, 囊括了部分世界上最优秀的电脑科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

例如, 在英格兰剑桥的微软研究院实验室中, 科学家们正与欧洲科学机构European Science Initiative合作, 开发新的计算工具和方法, 以帮助预测和减轻地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变化。微软研究院同时还在研究如何改善数据传输、野生动物保护和数据中心的效率。

在与欧洲环境署 (EEA) 所进行的一项新的为期5年的联盟中, 微软正帮助开发一个能够帮助整个欧洲500多万民众获取环境信息的在线门户网站。该联盟属于欧洲环境署建立全球环境变化观测计划的一部分。

这些都是微软的一些努力。他们最终可能会采纳一些来自参加本届创新杯大赛学生的奇思妙想。

例如, 阿尔及利亚Poly Geek团队所提供的软件解决方案——Pick-Me Up, 根据上班族的兴趣为其自动安排拼车, 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用户可以从手机或掌上电脑访问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服务, 以确定附近与其路线相同的搭车客。

保护地球环境作文 篇5

“爸爸!爸爸!快看,鱼,鱼,死鱼”,爸爸被我的惊叫声吸引了过来,跑到河中,弯腰捡起死鱼,目不转睛地望着前方源源不断流入河中的污水,不停地叹息。原来,河中的死鱼就是被这污水毒死的。

突然,爸爸向我提问:“儿子呀,你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就是我们的家园,人类自己把自己的家园给毁了,以后该怎么办呢?人类以后去什么地方生活呢?”于是,一场保护环境的话题在我们家热烈地展开了。

妈妈说:“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为了地球,为了这蓝蓝的天,绿绿的水,以后我们家停止使用一次性纸杯。回家以后,每人去超市买一个玻璃杯子,喝水的时候自己用自己的杯子。因为纸的原材料是木材,我们如果大量地使用纸,人类就会大量砍木材,让我们的森林走向灭亡,而森林又是为我们供应新鲜空气的源泉,所以我们全家人立即行动起来,改掉用纸杯的习惯。”

婆婆说:“我以后将我们家没种粮食的土地全部种上树,让这些树苗源源不断的为你们供应新鲜空气吧!”

爸爸说:“你们都说得对,我们不仅要做到不用纸杯、种更多的树,更要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每一种能源,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再使用签字笔,改用钢笔,因为签字笔不但不节约能源,而且签字笔用完后笔心停留在地球上五百年都不能消失,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无穷的后患。

这时我接过话茬说:“爸爸,我也要保护环境,我以后学习的时候,也要节约用纸,不再将没有用完的本子随便地扔掉,我在玩遥控车的时候,用的旧电池也不再随便扔掉,我将把它收集起来,放在可回收的垃圾桶里,不再让它污染环境。”

爸爸一脸吃惊的看着我,拉着我和妈妈的手说:“我们都记住自己今天说的话,一定要把语言落实在行动上,为我们的美丽地球和可爱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球环境 篇6

摘 要 拟从生态地质地球化学环境出发,结合农业地质相关应用,主要从气候、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性质和地球化学元素入手,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探讨对葡萄品质的影响,提出能使葡萄更优种植与生长的有利理论支持,为相关农户提出建议。

关键词 地球化学环境;葡萄品质;农业地质;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02

葡萄不仅用途多、营养丰富,有医疗保健功效,并且适应能力较强,是世界上四大水果之一。其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品种类型。河北省是我国葡萄的优势产区,张家口宣化地区出产的葡萄更是为优良的鲜食品种,且是中国大型的优质葡萄酒原料基地,处于世界葡萄栽植的黄金地带。

很多因素影响着葡萄生长的质量好坏,如种植的架式、气候条件和地质因素。目前,很多学者针对温度、光照和降雨等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不同的葡萄名特优农产品,不仅在张家口宣化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地球化学环境对葡萄的种植生长及品质也有着紧密的关系。

通过本论文的理论研究,产生一定理论价值,可以为提高葡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并给当地各级政府和农户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为葡萄种植后期的管理提供依据,为更多具有资源优势的地区进行推广,带动更多地区优質葡萄的产量,将地区的资源优势更好的转化为经济优势[1]。此外,能使种植技术人员认识到生态地质环境与元素对葡萄品质和产量提高的作用,逐步掌握岩石类型、土壤、地球化学背景与葡萄品质的相关性,使他们掌握哪些土壤适宜于栽植什么葡萄类型、进行什么样的开发,由过去的盲目种植转变为主动寻求最佳生态地质背景,以达到提高品质的目的。

1 温度

气候因素在葡萄品质中起主要作用,而光照、温度和降水是气候的主要因素。

温度是影响葡萄生长和结果最重要的气象因素。葡萄属暖温带植物,其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热量。

宣化地区温度适中,≥10 ℃年有效积温1 650 ℃,与美国加州产区相当,并高于法国的波尔多,无霜期为160 d。而葡萄正常生长的最低有效积温要求在945 ℃,葡萄正常生长所要求的无霜期最低限为150 d,因此该地区可以满足极早熟、早熟、中熟、晚熟等不同成熟期葡萄的生长结果需求。

昼夜温差的不同直接影响着葡萄的含糖量和酸度。调查发现,宣化地区的9月昼夜温差为10~12 ℃,与波尔多、加州、皮蒙三大世界葡萄主产区最为接近,高于东部沿海产区7.6 ℃,低于新疆产区的18 ℃。这种条件既使糖酸比处于最佳状态,又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结晶和积累,达到适合酿酒所需的葡萄含糖量和酸度。避免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人工加酸或加糖等工艺,简化了酿酒的工艺路线,提高了葡萄酒的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2]。

2 地形地貌

历年的检验结果显示,沙城产区葡萄品质优良,造就了我国历史悠久且规模最大的葡萄及葡萄酒产区之一,其含酸量适中、含糖量高、色素和香味发育充分、成熟良好、病虫害轻。因此,提高葡萄品质及合理开发布局都要考虑到地貌类型。以果品品质与地貌的比对作为划分的标准。见表1。

3 成土母质

花岗岩及片麻岩的风化冲积物多为优质葡萄产区的成土母质。调查发现,在具有石灰岩基质的太行山区中,也有少量品质较好的葡萄在生长。因此,地质因素对葡萄品质的影响不能单纯地看岩石类型,还应进一步分析岩石中矿质元素对其品质的影响。

4 土壤性质

研究表明,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pH值是影响葡萄品质的主要性质。土壤质地影响土壤的结构和水、气、肥、热等状况。沙质土壤通透性强,土壤温差大,使葡萄的糖度增加。砾石土壤经过改良也可以种植优质的葡萄,如新疆土鲁番盆地的砾质戈壁土(石砾和沙子含量达80%以上)经过改良后,葡萄的含酸量大约在1%,含糖量均在20%以上,能生产出优质的葡萄干和葡萄酒。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多砾质轻壤土、山东省平度市大泽乡的沙土和砾质土等均是优质的葡萄产区,葡萄的含糖量一般在17.0%~23.5%,最高可达33.0%,含蛋白质0.5%~0.9%,有机酸0.5%~1.4%,矿物质(磷、钾、钙、铁等)0.3%~0.5%,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抗坏血酸等。

土壤pH值影响葡萄对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吸收。碱性土壤富钙,能提高葡萄酒的度。酸性土壤很容易发生钙、镁、钼和磷元素的缺乏,会影响葡萄的糖酸比,所以当pH<5.5时,需要施石灰改良。而高pH值的盐碱地,其硫酸根离子、氯离子或碳酸根离子较多,葡萄容易发生盐害和缺铁、缺镁,致使糖度降低,外观表现出褐色的斑。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不仅可使红色葡萄,单宁含量高,品种着色深,并且可使葡萄生长旺盛,果实的糖酸比高[3]。

怀涿盆地由于突发地裂时地层颠覆,使原盆地底部湖底的卵石层分布在不同深度的土层中,而多数则裸露在地表,所以卵石、粗骨土、沙土成为怀涿盆地的

主要土质,有棕壤、褐土、草甸土、水稻土和风沙土等10个大类,27个亚类,其中褐土分布最广,占土壤面积的5.09%。通过对宣化地区的怀涿盆地的优质葡萄产区的调查表明,除了土壤质地和土壤pH值是主要影响因素外,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等也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

5 地球化学元素

结合宣化葡萄主产区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的分析、葡萄品质与地球化学元素的比对,选出对宣化地区鲜食葡萄品质影响较大的元素磷、钾、钙、氯、汞和对宣化地区酿酒葡萄品质影响较大的元素镉;氮、磷、硫、镍、汞和镉,进行宣化葡萄主产区重点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分级,见表2。

6 结语

分析影响葡萄品质的气候、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地球化学五大因素,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分析其对宣化地区葡萄品质的影响,得出宣化地区生产优质葡萄的地形地貌为垅状中山、低山丘陵及沙丘地形;成土母质为上更新统马兰组坡洪积、全新统冲积;土壤质地以沙质土壤最佳,其通透性强,土壤温差大,使葡萄糖度增加;土壤pH值在中性范围较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可使红色葡萄品种着色深,单宁含量高,葡萄生长旺盛,成熟晚,果实的糖酸比高;土壤类型为碳酸盐褐土、潮褐土、风沙土和灌淤土等。对品质影响较大的元素钾、硫、镍、磷、钾、钙、氯、汞和镉。

参考文献

[1]耿慧.宣化葡萄产区土壤铜、锌分布特征及与葡萄品质的关系[D].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2011.

[2]徐淑伟.宣化葡萄产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评价[D].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2009.

[3]吉艳芝,杨志新,文宏达,等.葡萄品质与土壤地球化学关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16):6872-6874.

硒元素的地球化学环境特征 篇7

硒是一种稀有的分散元素, 同O, S, Te, Po有类似的物理、化学性质。硒有6种稳定的同位素和2种放射性同位素, 5种同素异形体。硒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在常温下于空气中慢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硒 (黄硒矿Se O2) , 加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在一定温度下可被水氧化。与金属及氢化合时表现为-2价, 而与氧化合时则表现为+4价和+6价。

通常讲硒的分布指在自然界岩石、土壤、大气、水、食物 (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 中硒的含量和状态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各种环境介质受到不同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测量方法和仪器精度的限制, 使硒的含量分布和状态水平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种环境介质中, 由于成分和组构的复杂性其赋存的硒也不相同。尽管硒广泛分布于地壳中, 但并不丰富, 其丰度仅为0.05~0.09μg/g。

2 岩矿石中的硒

硒在地表的各类岩石中硒分布极不均匀。据统计, 变质岩硒的含量最高, 其次为沉积岩, 最低为岩浆岩。但在每一大类岩石中, 不同岩石类型硒的含量亦不相同。在火成岩中, 因硒和硫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硒常以硫化物为寄生载体。硒在高温热液阶段不构成独立矿物, 只有在低温热液阶段, 当硫明显不足时才生成为数不多的硒矿物, 与方解石、赤铁矿等共生, 但规模都较小。在沉积岩中硒均来自火成岩、变质岩风化, 或沉积岩再风化的产物。硒在页岩中的含量约占地壳总量的40% (黑色岩系) 。

在我国已发现多处硒含量高的地区。其中湖北恩施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的沉积型Se独立矿床[2]。据宋成祖 (1989) 的研究表明, 该地区Se的含量可高达8 390×10-6。1998年在陕南紫阳发现两处高硒区, 赋存于下寒武统鲁家坪组碳硅板岩中平均20×10-6;下志留统大贵坪组碳质板岩及含硅石碳中平均为12×10-6, 异常面积巨大[3]。同时在一些砂岩型铀矿中也发现了硒的富集。如新疆伊犁盆511矿床中169个砂岩铀矿石及其近矿围岩中平均含量达45.59×10-6, [4]内蒙巴音戈壁盆地塔素砂岩型铀矿矿石中硒的含量为42.4×10-6~618.6×10-6。[5]

3 土壤中的硒

土壤中硒的来源有成土母质、化学肥料、大气沉降、人畜粪便、灌溉水、污泥、农用石灰、农药、飞尘、机动车尾气等。主要来自于成土母质, 而土壤表层硒主要是母质风化和植物富集的结果, 土壤中硒可以以不同价态存在。最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是Se O42-, 即硒酸盐, 其次是Se O32-, 即亚硒酸盐类以及有机态硒。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硒国家之一, 缺硒土壤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3以上。如张家口克山病地区, 土壤硒经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克山病重病村, 土壤有效硒的含量在 (0.026~0.079) mg/kg之间变化, 平均为0.044 mg/kg[6]。远远小于缺硒地区的标准0.125 mg/kg。也有硒含量相对较高的地区, 如贵州开阳地区研究表明, 187个剖面的表层土样含硒量均值为3.261±0.220mg/kg, 是地壳中硒丰度的3.4-27倍[7]。

4 植物、水和大气中的硒

植物根据对硒的吸收能力可分三类:原生蓄硒植物、次生蓄硒植物和非蓄硒植物, 这类分类方法由Rosenfeld和Beath提出。原生蓄硒植物仅生长在高硒土壤中, 硒含量高达几千μg/kg;次生蓄硒植物分布不固定, 可达几百μg/kg, 非蓄硒植物即便生长在高硒土壤中期含量也不大, 一般不超过30μg/kg, 其生长周期较短。在各类谷类中小麦最高, 水稻最低[8]。

水是硒迁移和沉淀的主要介质。天然水体中硒主要来源于对岩石硒的萃取、土壤淋滤、大气降尘、生物体腐解和工业污水的排放, 一部分硒进入河流后为沉积物所固定并随着沉积物推出循环。其余部分流入海洋, 沉积于海底形成沉积岩;也可以被海生动植物所利用。一般海水含硒来那量为4~6μg/kg, 河水含硒量为0.5~10μg/kg;低硒地区河流中水的硒含量低于0.1μg/kg, 高硒地区河流中水的硒含量可高达50μg/kg, 通常饮用水中硒含量较低, 在1μg/kg以下, 对人体的总摄入量影响不大。其中饮用水标准的上限值中国和美国、原苏联、欧洲共同体规定的基本相同。

大气中的硒主要来源火山爆发释放的挥发性硒, 动植物、土壤、沉积物及尘土中的微生物代谢释放出的挥发性硒和有人类燃煤油等释放的硒。空气中的硒主要以气溶胶状态和气态存在。硒在大气中的浓度一般较低, 通常立方米大气中仅为几个毫微克, 不构成危害。美国规定的限值为0.2mg/m3, 日本为0.1mg/m3, 我国目前尚无规定。

5 人体中的硒

人体内硒的总量仅有几毫克, 体内组织含硒一般不超过1.0μg/g, 体内硒浓度直接与饮食硒摄入量有关, 摄入量多或少可分别引起动物和人体出现中毒症和贫乏症[8]。

5.1 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用

克山病大骨节病尽管性质完全不同, 但它们在我国东北、西北常共处于同一病区。据徐光禄、苏引等研究结果, 病区生态环境和病体中都缺硒。病区粮食、人血、人发、人尿中都低硒。目前还不能完全证明病因是单纯性缺硒。然而, 硒补充能够预防克山病, 提高人体硒水平对预防大骨节病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硒及其化合物都有毒性, 但元素硒毒性较小, 硒对人体的危害与砷相似, 但毒性大于砷。它在人体中有明显的蓄积作用, 引起慢性中毒。不仅脱发、脱指甲, 而且可损害肝脏和骨髓的功能。Smith等报道肠胃病、黄疽、皮肤色素沉着过度、指甲变化、坏齿、不定的关节炎、头晕和疲劳等与尿硒高有关。

5.2 硒对人体健康的保护作用

饮食中硒的可降低有机Hg和无机Hg的毒性, 对目前已知进入人食物链的各种鱼类普遍具有高Hg水平来说, 是具有潜在重要意义的发现;Se还可降低Cd的毒性, 包据动物中由Cd引起的高血压症。Se还具有抵抗臭氧、电离辐射、苯、四氯化碳、百草枯、多氯化联苯和磷酸甲苯脂的潜在防护作用, 当Se与维生素E叠加时还将发挥更大的保护作用。

结束语

人作为环境的主体, 以上基于硒对环境的影响, 结合人体对硒的吸收、储存、转化、代谢等规律, 科学地确定硒的安全值应是今后硒研究的重要课题。硒和人体健康关系需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决速、准确的分析方法;需要改进环境 (水、空气、食品等) 监测系统, 研究硒对汞、镉和砷的毒性影响;研究环境中硒的天然和工业散发及其循环, 确定长期低浓度硒协同环境中其它元素对动植物系统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涂光炽, 高振敏, 胡瑞忠等.分散元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机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郑翔, 钱汉东, 吴雪枚.湖北恩施双河硒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高校地质学报, 2006, 12 (1) :83-92.

[3]黎敦明.紫阳地区微量元素特征及富硒家作物开发建议[J].陕西地质, 1999, (1) :67-73.

[4]王正其, 潘家永, 曹双林, 等.层间氧化带分散元素铼与硒的超常富集机制探讨-以伊犁盆地扎吉斯坦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为例[J].地质论评, 2006, 52 (3) :358-362.

[5]潘家永, 刘成东, 等.塔里木素砂岩型铀矿中硒矿物的发现与意义[J].2009, 29 (1) :44-48.

[6]葛晓立, 等.张家口克山病地区土壤硒的地球化学形态研究[J].岩矿测试, 2000, 19 (4) .

[7]李娟等.贵州开阳地区土壤中硒的地球化学特征[J].土壤通报, 2004, 5 (5) :579-582.

地球环境 篇8

1.1 环境地球物理勘查概述

环境地球物理勘查也可以说是环境地球物理方法, 简称环境物探。1989 年, 我国张立敏等人第一次提出“环境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就是用来探测环境状态的地球物理方法”, 在我国人们重视环境问题的时间并不长, 提出环境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时间就更短了, 但是, 后来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生命和安全息息相关, 在出现环境地球物理勘察后人们都会运用到很多领域, 正是因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可观测和研究环境中的问题, 对环境中的每个因素的物理场变化和物理性质都可以准确的预测到, 所以环境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也逐渐成为处理和观测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1.2 环境地球物理勘查原理

环境地球物理学主要是依靠地球物理学的方法和理论, 来解决和研究环境的改善、治理和保护相关方面的问题的一门分支学科。环境地球物理学可以通过观测环境的差异变化或者物理性质和形成物理场的变化的研究, 来解决环境中的问题。一般情况下, 地质灾害的发生、演变、发展都会在周围的空间内引起物理场的变化, 这种物理场的程度是不同的, 这时就可以用地球物理勘查仪器对地球物理场中的各种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和观测, 这样便可以达到对地质灾害进行观测的目的。在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时, 所使用到的几乎是环境地球物理学中的大部分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方法, 这些大部分的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重力法、放射法、地震、磁法、电法等, 对地质灾害的预报、检测和治理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环境地球物理勘察的方法

2.1 电法

利用岩石间的电化学性质和电磁学性质的差别, 通过研究和观测天然存在的或者人工建立的电磁场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 来解决地质和环境问题的勘查勘查方法为电法。电法中的大部分勘查技术都可以用来对不同地址进行检测和调查, 而运用的最多的和最广泛的是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法、地质雷达法。在地质灾害的检测中, 电阻率法一般都运用在地裂缝勘察、采空区探测、煤田陷落柱探测等领域。高密度电阻率法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新型的阵列勘探方法, 比较广泛地用在地质灾害的监测和调查中, 比如在地裂缝勘察、岩溶区灾害调查等很多领域所做的监测和研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2 地震法

地震波在岩石中传播的规律是地震勘探的基础, 而决定地震波的传播的却是岩石自身所带的弹性性质。一般在地质灾害中, 洞穴、岩溶的探测, 地裂缝、滑坡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监测主要可以依靠地震法, 而地震法中, 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运用的最为广泛, 比如滑坡勘察、岩溶勘察、煤矿陷落柱勘察等很多领域都可以使用这一方法。地震法在很多方面都起到了实用性的作用。

2.3 重力法

以地下物体的不同密度来作为勘察依据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就是重力法, 这一方法主要运用在浅层勘探等环境地质勘察方面。在地质灾害中, 地震易发区的推测、洞穴岩溶的勘测、地面沉降灾害监测、地震前兆预测、滑坡探测等方面运用重力法都是非常合适的。比如矿区生产中煤矿水害的防治一直都是一大难题, 而重力勘探方法的特点和精度都可以让重力法在解决这类问题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2.4 磁法

利用地下岩土介质和岩矿石之间磁性的不同而引起磁场的变化来解决环境和地质问题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就是磁法。其中高精度磁测式发展的比较快的, 也是比较新的磁测技术, 这种技术操作简单, 可以获取非常大的信息量, 工作效率也很高, 在环境问题上的使用领域也比较广。在地质灾害中对地震的预测、火区煤田陷落柱探测等方面, 比如用磁法中的向下延拓法对解释火烧区边界时都会比较准确, 和其他的方法相比, 磁法在实际运用中一般效果比较明显。

2.5 放射性法

利用探测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强度的不同来研究环境问题就是放射性法。一般情况下在各个放射性的物质中危害比较大的就是氡, 而氡的扩散与土壤和岩石的结构相关, 岩石的缝隙、滑坡、破碎带、断层等都可以成为氡扩散的通道, 在地表上形成异常, 根据这些异常的解释和研究, 就可以对地裂缝、岩溶、采空区、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有效地监测和勘察。比如遇到煤矿防治水害或者矿井地质问题时, 可以运用氡气测量法、激发极化法相结合的方法, 有效地探测到里面的具体情况, 快速且经济的为人类解决掉存在的安全隐患。

2.6 声波技术

利用探测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特点来研究岩土的完整性和性质的物理勘查方法就是声波技术。在地质灾害中, 声波检测技术主要运用在灾害地质的探查和地质灾害防治中的监测中。对灾害地质体的探查包括探测地下古洞、埋设物、空洞、采空区的规模和具体位置;查清楚地下有没有渗漏和底下的构造;对破碎带的范围作出有效的划分;对水的方位和通道作出准确的判断等相关的物理力学参数。而地质灾害的防治则包括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是否完整;检测地面的混凝土构建物有没有缺陷;检测地面混凝土构建物的强度是否合适;检测洞室、边坡爆破后的松动范围。

3 环境地球物理勘查的特征

在人类的长期活动中, 发展起来的解决和研究地质灾害问题的技术和方法也很多, 但是环境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能够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取决于它有着非常多的特点。一是, 使用成本低、效率高, 因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可以从地面遥测到地下的情况, 了解到地下的三维变化, 不需要使用其他的探槽和钻井技术。二是, 覆盖率大, 环境地球物理探查技术能够达到在研究区内对整个覆盖的空间进行研究, 而其他的取样或者钻井的方法只能在相应的线上和点上做出分析。三是, 速度快, 环境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借助于现代的高速计算机使整个测量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时间缩短很多。四是, 适用范围广泛, 除开与一些和其他的检测方法有相同的应用领域外,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很多的灾害研究中也有着明显的优势。五是, 无损检测, 在不能进行取样钻井的情况下环境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对核废料、堤坝等环境下可以进有效的调查。

结束语

环境问题是人类都应该重视和必须重视的问题, 要对环境进行保护, 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就必须要不断发展相应的技术。在这种情况下, 环境地球物理勘察方法在当代的环境和地质问题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其中的多个方法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这些方法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使整个环境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不同的地质灾害中都能用得上, 并且在环境和地质问题中的防治和预报方面也发挥着作用, 同时也为减少人们生存的安全隐患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建华.秘鲁南部铁矿勘查地球物理信息方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12.

地球环境 篇9

全球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等生态问题已引起人类共同的关注。美国最新一项调查显示, 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是全世界面临的头号危机。为解决危机, 世界各国各尽其能。2009年末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 各国共同探讨气候环境问题, 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国政府也积极应对环境生态危机,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因此,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 也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企业, 作为社会系统的有机部分, 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 作为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社会组织, 必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环境社会责任。

1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 (CRS) 的理念源于20世纪初美国关于企业对其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的研究。到目前为止,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 对CRS社会已达成共识, 即企业除了对股东承担经济责任以外, 还应该考虑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如员工、客户、供应商、所在社区、政府、以及环境的责任。因此,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还应当承担合理利用资源、采取措施防治污染, 对社会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近年来,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 企业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成为人们普遍的期望和要求, 也同时赋予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更重要的地位。200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构建的“四位一体” (即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模型中, 把环境责任作为评判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如果把企业承担的对股东的经济责任、员工健康与安全等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承担的最低限度责任的话, 那么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则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最高目标的追求。

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包括:

1.1 节约资源能源

企业在各类资源的使用过程中, 尽量减少不可再生、不可回收资源的使用率, 同时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企业要想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就要节约原材料及能源, 改进工艺,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消耗, 更替消耗量大的旧设备。

1.2 控制污染

污染对人类及整个环境的危害极大, 因此企业要下大力气来控制污染。企业要改进技术来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防止有毒物质和致病因子进入环境, 同时要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工艺, 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及污染物要积极投入设备予以净化,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1.3 减少排放

企业在生产中可以排放多种有害物质, 即通常所说的工业“三废”, 废气、废液和废渣。这些有害物质, 若不经妥善处理, 如未达到规定的标准而排放到大气、水域、土壤中, 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破坏生态平衡, 甚至会危及人类健康。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 中国政府为了表示环境治理的决心, 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这个目标的实现, 必然有赖于各类企业有效控制排放, 更好的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2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提出

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由来已久, 但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 企业社会责任讨论的焦点在于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 才有学者开始提出企业的环境责任。Frederick在企业社会响应中添加了价值和伦理维度, 提出企业不仅要有效而准确地处理公共关系, 更应全力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Zenisek描述了连续的、不断增强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阶段, 提出第三个阶段即是环境责任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不能销售不安全的产品, 企业必须投入财力并努力支持当地的社区建设, 企业不能使环境恶化。

在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理论提出后, 不少国际组织也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 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 大会成立了独立的委员会, 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该委员会于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未来”报告, 这篇报告首次引进了“持续发展”的观念, 敦促工业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于1993年成立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 开展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化的制定工作, 以规范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到目前位置, 已制定出ISO14000 (环境保护管理系统认证) 系列标准来促进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欧盟2001年公布了一份文件《推广欧洲企业社会责任模式——绿皮书》, 成为近年来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该文件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内部维度和外部维度, “管理环境与资源”成为重要的内部维度之一。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及推动下, 众多企业开始响应持续发展号召, 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 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3 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3.1 强化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吉化“11.13”特大爆炸事故、兰州石化工厂爆炸事故、江苏大丰电池企业铅污染事件等一系列企业的环境污染事件, 不仅严重危害了公众健康, 而且对企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企业形象受损、企业信誉受到社会拷问。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市场环境下, 牺牲公众利益、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 是不能保证企业长期稳定成长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 政府部门、公众、媒体、员工、消费者、社区等企业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始觉醒, 从各个角度以各种方式向企业施压。因此, 企业只有顺应潮流, 不断减少资源的占用和浪费, 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 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2 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它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 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谐共融, 从而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高速发展却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生态透支为代价的。据中科院测算, 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GDP总值的15%, 超过了9%的经济增长, 即绿色GDP为负值。面对环境污染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遭到严峻的挑战, 中国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实现这个目标, 企业就要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 走一条既能节约资源, 又能使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经济发展之路。因此, 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 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3.3 企业承担环境责任是新时期赋予企业新的历史使命

改革开放后, 中国成功的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加速了工业化发展进程。目前,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 这一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 社会进步与环境和谐之间的矛盾也会愈加凸显。因此, 企业被社会赋予了新的历史角色:不仅是创造财富的经济组织, 也是维护和谐的社会组织, 更是保护环境的责任主体。近来, 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界正在开展“绿色营销”活动, 即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 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 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的营销策略。绿色消费的策略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美誉度, 而且能促进企业健康长期有效的发展。绿色营销活动, 说明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 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已由消极的应付转变为积极的参与。

4 强化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具体途径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承担单凭企业自觉是很难实现的。因此, 需要内外兼修来培育、监督、促进企业践行环境社会责任。

4.1 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责任教育

通过教育与培训, 帮助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员工树立一种新的企业发展观, 即企业社会形象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如果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是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为代价的, 那么企业的社会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甚至会威胁企业的生存。因此, 只有使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后, 企业才能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方式来自觉履行其社会责任。

4.2 加快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建设, 让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有法可依, 违法必究

目前, 对企业环境保护实行规范的法律法规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总体看来, 这些法律法规立法层次较低, 只有《环境保护法》一部国家基本法律, 其他大多是各部委制定的行政法律, 法律效力较差。其次, 上述法律法规制定的时间久远, 很多已经不能适应对现代企业的环保要求, 如《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制定的, 《大气污染防治法》是2000年再次修订的, 距离最近的法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也是2005年修订的, 所以加快对相关环境保护立法的修订, 制定符合现代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要求的法律规范势在必行。

4.3 推行适当的激励机制, 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适当的激励机制可以弥补企业为履行环境责任付出的经济成本, 从而极大的鼓舞企业自觉履行环境社会责任。奥尔森在研究集体行动的逻辑时指出, 集体行动的激励可以通过“赏罚分明”的制度, 实行“有选择性激励”来解决。他同时指出, 经济激励并不是唯一的激励, 声望、尊敬、友谊等方面的“社会激励”同样有效。依据这一理论,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信贷等物质激励和给企业提供荣誉、地位、社会声誉等精神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来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4.4 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督促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利用公开财务报告、网络媒体和其他方式向外界说明企业环境政策、环境影响和环境绩效等相关信息。它是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关于环境信息的披露, 我国目前的法律只规定企业向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和投资者披露, 而且只要求披露重污染和突发事件的信息, 对非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信息是自愿披露, 披露的内容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因此, 在实际的执行中, 只有少数业绩较好的企业有一定的环境信息披露, 而大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并没有相关环境信息。总体说来, 现在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行为还很不规范, 缺乏相关的法律的规定。为此, 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不断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规范披露的内容与方式, 建立环境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美大学评出当今世界十大最紧迫问题[N].科学时报, 2008-7-15

[2].林仲豪, 高红贵.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及践行途径统计与决策[J].2008.269, (17) :172~174

[3].Frederick WC.Moving to CSR4[J].Business and Society, 1998, 37 (1) :40~60

[4].Zenisek T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 Con-ceptualization Based on Organizational Literatur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79, (3) :359

[5].European Commission.Promoting a European Frame-work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Green Paper[EB].European Commission Employment&social affairs, 2001, http://europa.eu.int/comm/employment-social/publica-tions/2004/ke1103002-en.html

地球环境 篇10

阅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www.nstrs.cn/xiangxi BG.aspx?id=51654&flag=1

摘要:华北中元古界发现大量生物成因凝块石,超微组构与有机矿物研究表明有机矿化是微生物岩形成的普遍过程。微生物岩受微生物类群与环境条件控制,能够提供早期海洋环境与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信息。研究发现了中元古代太阳黑子周期性活动的地质记录,证明黑子活动对微生物活性和沉积具有重要影响;为揭示早期日—地—生物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信息,拓展了地球生物学研究的方向。在燕山盆地中元古代发现了两个重要的生物群更替事件,分别与海洋化学变化以及火山活动导致的营养盐输入相关。发现了多种真核生物化石,包括具刺疑源类、多细胞丝体、瓶状化石、梭型化石以及具复杂纹饰类型。表明这个时期真核生物已经出现明显的多样性分化,为进一步认识早期真核生物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元古代海洋DIC库经历了逐渐减小的演变;海洋硫酸盐浓度较低,氧化还原界面较浅。在浅水环境自养微生物控制了碳的代谢过程;而深水环境中,厌氧微生物代谢对海水化学组成有很大影响。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研究表明中元代海水以Mo亏损的缺氧水体为主,但局部层段Mo等元素富集,反映海洋在1.64 Ga1.56 Ga有重要变化,以硫化为主。在高于庄组底和上部分别获得锆石SHRIMP U-Pb年龄(1626±21)Ma、(1564±39)Ma,为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学提供了重要约束。中元古代不同层段黑页岩的活性铁组分研究表明,多数贫铁氧化物,但含黄铁矿很少;Fe HR/Fe T和Fe T/Al的比值平均值分别为0.28和0.57,表明多数层段形成于缺氧但非硫化环境,证明深海以广泛的铁化条件为主,但间夹有间歇性分布的硫化时段。华南晚埃迪卡拉纪-早寒武世的N、C同位素研究发现δ13Corg在浅水区和深水区存在显著差异,证明海洋仍具有缺氧分层的高梯度状态。N同位素在早寒武世早期有明显正异常,可能与缺乏固氮作用相关;随后趋于正常,氧化明显并伴生多细胞生物发育。硫化水体控制营养元素以及N、C、S循环,并影响生物演化。

关键词:元古代中期,微生物岩,微生物群,稳定同位素,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海洋化学条件,华北地台

地球环境 篇11

“怪味多嘴街”就是给“花粉”们一个畅所欲言、七嘴八舌、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总之就是让大家放开了说说心里话的地方。这地方是咱们小“花粉”的地盘,不用计较老师啊、家长啊怎么想,因为我们就是要听大家最真诚、最迫切的想法。如果你有什么古灵精怪的奇思妙想,成竹在胸的伟大计划,放在心底多时的独家秘密,或是只是想参与每一期小树哥哥给出的话题,那就赶紧对我们倾诉吧,小树哥哥最喜欢听“花粉”们说话啦。如果你想参与,那么把要说的话写信邮寄过来。邮寄地址:哈尔滨市阿什河街11号《小雪花》编辑部“怪味多嘴街”收,也可以发电子邮件哟:e-mail:yangsong2524@126.com

“怪味多嘴街”就是这样一个舞台,发表你的观点,说说你的妙计,秀出多样的你,秀出智慧的你,秀出与众不同的你!

小贴士 “怪味多嘴街”总是热闹非凡,但却有一些同学错过了我们的最新话题,结果精心准备的发言就不能刊登出来了。因为杂志周期的原因,我们一般都要提前3个月编稿,就是说,如果想在杂志上看到你的名字,你就得选3个月以后的话题来参与。记住了吗?“怪味多嘴街”随时欢迎你的到来!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该爱护它,不滥砍树木,不随意扔垃圾,从我做起,做环保小卫士。

——哈尔滨市方正县

实验小学六(3)班程星源

看到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我决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乱扔矿泉水和饮料瓶,少用或者是不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农垦分局

二九一农场小学四(5)班李薪宇

看着那一张张受污染照片,我真的觉得我们人类要多多爱护自己的家园,我想以后要少用餐巾纸、一次性纸杯……为地球妈妈多留一点绿色。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

陶堰镇中心小学二(2)班陶恩源

我要在自己的家里贴上一些环保标语,提醒自己和家人来保护环境,让我带领更多的小朋友一起来保护环境。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陶堰镇

中心小学二(2)班王彬

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不随便扔垃圾,爱护地球妈妈。

——哈尔滨市

大同小学五(6)班金世博

我打算让爸爸骑自行车上班,不开私家车,少排放尾气

——哈尔滨市

大同小学三(4)班张明涵

地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少用塑料袋,多用环保袋,少用纸巾,多用手帕……

——浙江省杭州市

育才实验小学303班丁俊杰

我决心和我的同学一起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并号召爸爸、妈妈以及周围的叔叔、阿姨,少开车,减少尾气污染环境,多步行或者骑车,既保护了环境,又锻炼了身体!

——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农垦分局

地球环境 篇12

关键词:地球,环境,意识

SHE, 安全、健康、环境, 这是三个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如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 人们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不断提高, 各种新鲜事物不断涌现, 让人应接不暇的社会里, 它们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并且非常重要。

小时候每当走到某一单位的门口, 都能看见“安安全全上班, 高高兴兴回家”的大幅标语;每天上学离开家的时候, 父母总是不断地叮嘱:“注意车!”;长大以后参加工作了, 单位领导的关怀话语肯定少不了“注意安全!”。

“有啥别有病。”这句民间俗语现如今似乎挂在了每个人的嘴边, 人们的健康观念越来越强了, 就连书店的货架上也堆满了各式各样, 许多名家名医撰写的关于如何保健的书籍。一方小小的健康食谱、药膳被人们炒得沸沸扬扬。公园、体育场、健身房的人更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无论男女老少都在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强身健体。

然而, 人类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地球自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 如果生活环境恶劣, 安全、健康又从何谈起?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大自然, 向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索取, 从地上到地下, 石油、金属、木材……然后再向天空释放出有毒有害的气体, 直接导致了全球的温室效应, 致使南北极冰架不断缩小, 融化, 海平面逐年的升高, 洪水频繁的泛滥。人们对森林无休止地乱砍滥伐, 使森林覆盖率大面积下降, 干旱、沙漠化地区不断增加, 前不久发生的西南五省干旱灾害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敲响了我们保护大自然, 保护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的警钟。

不要等灾难真正地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 我们才流出悔恨的泪水, 要真正地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保护地球。

节能减排是目前最响亮的口号, 是政府对社会、对所有公民发出的号召。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 降低能源的使用, 减少废气、废液的排放量。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 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消耗, 经济的发展与能源的消耗成正比例, 尤其是工业化的进程更是大大地推进了能源的耗费, 可是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能源大多数是不可再生的。就像是一块蛋糕, 只能是越吃越少。人们如果一味地无节制、无限制、不科学地使用它们, 最后只能使地球成为一个空蛋壳。

塑料袋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 它是石油的衍生品。虽然价钱便宜, 用着方便, 但是它是不可融化, 分解的。现在我们的白色垃圾 (塑料袋) 简直就是铺天盖地, 树上, 墙上, 地上……无处不在。政府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 从表面上看似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 但是, 在某些利益的驱动下, 塑料袋又死灰复燃了, 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据报道, 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我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 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仅影响城市景观, 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 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垃圾不仅造成公害, 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因此, 我们应该认清形势, 增强环保意识。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合理并充分利用地球母亲赋予我们的有限的资源。

二、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要不断地倡导、宣传节能环保的重要性, 使人们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并增强环保意识。

三、各级政府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者。不要看而不管、视而不见。对那些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者予以坚决地、严厉地制裁, 绝不能姑息迁就。

四、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 即加快淘汰落后的, 特别是消耗能源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和设备。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 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 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五、要推进各类企业清洁生产, 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 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 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六、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 限期治理。

七、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环境的保护者、爱护者, 保护环境, 爱护家园, 从你、我做起, 我相信:我们的地球将有一片蔚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上一篇:总体战略下一篇:户外运动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