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战略(精选7篇)
总体战略 篇1
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理念, 这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 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这一理念的不断深化。这一理念包含着深刻的内涵:第一, 企业发展要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 做到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 以人为本必须珍惜人的生命, 要以人的生命为本。人的生命最宝贵, 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不能损害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权益。第三,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安全生产是当前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既是热点难点, 也是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只有搞好安全生产, 切实安全发展, 企业才能兴旺发达, 员工才能平安幸福, 社会才能和谐安定。安全文化作为首要的安全生产保障要素, 引领着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方向, 体现着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彰显着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培育全员的安全意识, 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是当务之急。
胡锦涛同志去年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统一部署。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 不但为安全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也为安全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任务包括:弘扬安全生产的科学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思想;普及安全法律, 宣传安全知识, 增强企业全员安全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导向作用和监督作用, 发挥工会等群众组织作用, 维护职工群众和社会公众安全生产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开展各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活动, 探索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途经, 建立安全文化考核评价体系等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本身安全的必由之路, 是一项惠及企业员工生命与健康的重大工程, 需要企业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共同投入, 全力践行。尤其是企业党政一把手, 都要亲自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要切实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纳入安全生产计划和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步骤中去, 进一步明确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把安全文化建设列入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 做到与安全生产其它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真正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上升水平。
总体战略 篇2
统筹公司投资业务、资本运作工作的开展。负责产品市场分析、策划;负责公司业绩指标的完成;
指导投资项目主管工作,把控投资项目行业研究、筛选、尽职调研、投资策略、趋势研判等环节;
监控投行业务及有关管理计划和措施的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
主导或参与公司重大业务的决策和谈判等,处理重大突发事件;
推进集团内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审定集团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
监督检查集团各项规划和计划的实施;
承担上级指派的其他工作和职责。协助总裁对集团运作与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协助总裁推进集团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基金法、公司法的规定。
组织指挥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以法人代表的身份代表公司签署有关协议、合同、合约和处理有关事宜。
总体战略 篇3
近年来,随着我国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我国对外经济正在从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企业“走出去”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走出去”步伐逐步加快,规模不断扩大,范围持续拓展,出现了一些转折性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从境外承包工程、开发资源向境外投资设厂、转移产业阶段转变。现阶段我国企业“走出去”已不再是承包工程,或开发当地资源运回国内,而是开始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生产加工销售或销往第三国。二是从零星企业“走出去”向产业群、产业链集群式“走出去”转变。在一些跨国公司陆续从我国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同时,中资企业也开始从国内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且现阶段企业“走出去”已不再是个别企业独自“走出去”,而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群式“走出去”,或上下游产业链一条龙“走出去”。三是从向周边国家等局部地区“走出去”向全球各地全面“走出去”转变。现阶段我国企业“走出去”已不再局限于亚洲周边国家,拉美、非洲和东欧等新兴地区相继成为“走出去”的热点。四是金融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从立足国内支持企业“走出去”向同步“走出去”为企业提供跟进服务转变,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在“走出去”过程中紧密结合,相互支撑,有效地推动了“走出去”进程。
当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一方面由于我国 “走出去”总体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企业海外投资经验相对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文化、地缘政治甚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复杂因素,一些国家对我国企业“走出去”存在误解甚至曲解,导致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并引发了一些负面影响。从挑战来看,一是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困难甚至刁难。受政治经济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即使在号称市场机制完善的发达国家,我国企业“走出去”也遭遇不同程度的客观困难甚至人为刁难。二是企业正当权益缺乏有效保障。在市场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包括合同执行、货款回收甚至供应链保障都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在局势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最为突出。三是财产和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在法律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企业财产甚至中方管理人员安全问题不时发生,有些甚至陷入所在国政治力量较量而处于被动状态,甚至被残酷牺牲。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现阶段“走出去”仍然处于鱼龙混杂状态,有些是响应国家号召、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自觉“走出去”,有些则完全是企业自发“走出去”,有些尤其是中小企业“走出去”甚至是国外在我国招商引资的结果。因此,在我国企业“走出去”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走出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甚至对中资企业和整个“走出去”战略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一是一些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对当地员工权利不够重视,引发劳资纠纷。由于对当地法律和国情不了解,简单沿用国内习惯做法,导致劳资关系紧张。二是一些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遇事不是通过法律渠道,而是习惯于走上层路线甚至行贿,造成中资企业和投资者不守法的负面印象。三是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对社会责任不够重视。对社区发展没有尽到应有义务,与当地民众缺乏交流沟通,且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与当地民众关系紧张,以致一些国家民众甚至质疑中国企业的作为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行为。四是一些企业将国内不良做法带到国外。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抱着“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心态,导致中资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互挖墙角,或被生意伙伴和竞争对手各个击破,或与外方联手对付中资竞争企业,也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借机敲诈勒索中资企业。
企业“走出去”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资企业的主观原因,也有所在国的客观原因。从中资企业方面来看,表面上是企业对所在国国情不了解,并自觉不自觉地将国内一些习惯做法带到了国外。但就实质来看,则是我国现阶段的“走出去”战略是片面的“走出去”战略。虽然企业是“走出去”的主角,但并非“走出去”的唯一主体,政府、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参与同样必不可少。现阶段的“走出去”仍然基本处于自发“走出去”阶段,主要是市场方式主导的企业“走出去”,政府管理和中介服务机构“走出去”相对缺位。既缺乏“走出去”的总体战略规划,也缺乏对企业“走出去”行为的必要引导和规范,更缺乏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和支持。由于现阶段的“走出去”不少是针对市场发育不健全、法律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走出去”,我国引导规范加上所在国法律和政府管制的缺位,致使企业的不规范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必然在现实产生一些问题并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二
为了将“走出去”面临的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保障“走出去”的大局和长远发展,亟待对我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总体战略规划,并对企业“走出去”行为进行制度性规范。为此建议:
一要研究制定“走出去”总体战略规划。“走出去”虽然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且企业已经积极响应,但现阶段在国家层面仍然以战略动员和战略号召为主,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战略思路和配套性的措施安排。建议抓紧制定国家“走出去”战略规划,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总体环境和机遇挑战进行全面分析,就“走出去”的主要任务、重点区域与重点行业进行战略性描绘,对政府、企业和中介机构在“走出去”中的职能和作用进行分工安排,并对配套服务、风险管理和支撑保障措施进行系统性规划。
二要健全完善“走出去”支持政策体系。“走出去”既然是国家战略,那就必须在国家政策层面给予大力支持,从国家战略高度研究制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体系。建议在制定“走出去”总体战略规划的同时,作为配套措施一并制定“走出去”的支持政策。重点就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性金融支持、信贷担保、外汇使用以及法律援助、领事保护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长远安排,发挥政府在“走出去”中的应有作用,为“走出去”提供坚实的国家后盾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要健全对“走出去”的跟进服务体系。“走出去”是一国企业对别国经济的嵌入式融合,与进入国上下游企业和中介机构的有效对接往往需要一个认知与磨合过程,有时甚至存在难以逾越的门槛。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由本国上下游企业和服务机构一并“走出去”,提供一条龙式跟进服务是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有效方式。为了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要加快建立健全涵盖融资、法律服务和产业链配套保障等领域的“走出去”跟进服务制度安排。现阶段可探索建立健全促进“走出去”协作机制,即在国内建立国内外一体化,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其他中介组织参与的“走出去”协作联盟,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后援服务和产业链保障。
四要加强“走出去”企业行为规范。企业是“走出去”的主角,企业行为关乎“走出去”整体成败,建立健全涵盖“走出去”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制度十分必要。在事前环节,要进一步加强审批环节管理,对“走出去”企业进行资质管理和诚信守法教育,对在国内存在不良纪录的企业不予支持。在事中环节,要建立健全“走出去”企业自律机制,依托在所在国的中国商会等组织,建立行业自律制度,规范中资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和同业竞争行为,并协助处理与业务伙伴和竞争对手的纠纷。在事后环节,要建立健全违规惩戒制度,对产生不规范行为的“走出去”企业母公司和主要股东进行必要的惩戒和处罚。
五要强化“走出去”安全保障机制。安全保障是“走出去”的重要条件,在国际局势日益复杂、而我国企业越来越多进入动荡地区的背景下,抓紧建立健全“走出去”安全保障机制十分紧迫。要进一步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领事保护,保障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要积极探索对“走出去”企业的法律援助机制,协调解决在合同执行、货款回收以及供应链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要积极探索发展“走出去”企业的投资保险和再保险等业务,为“走出去”企业尤其是高风险地区的“走出去”企业提供投资保险。
总体战略 篇4
关键词:河北,生态旅游产业,战略,构思
河北作为全国第九个开展生态省创建活动的省份,正全力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作为河北生态省建设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有利于发挥河北生态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能促进河北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换代,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河北省旅游业发展依然处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严峻局面,河北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造就了其对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需求。
一、主要依据
河北省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据《河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河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纲要》、《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河北省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河北省旅游条例》、《河北省旅游区旅游点导游人员管理办法》、《河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河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和河北省政府《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提出的“构筑京津绿色屏障,再造河北秀美山川”的林业发展总体目标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战略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河北省委关于构建“和谐河北”若干重要问题的指导意见》、《河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构建发达的旅游产业体系的发展规划目标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世界遗产、5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地质公园为龙头、省级森林公园与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骨干,以“政府主导、统一规划,集约经营,严格保护,永续利用”为总要求,围绕“生态产业兴市县,绿色家园富民众”这一发展战略,着力突出“走进生态河北,尽享绿色空间”的河北省生态旅游特色,大力提高生态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并稳步放活开发生态旅游的产业政策,力争尽快实现靠生态旅游产业带动河北省县域经济高效持续发展。
三、战略目标
以生态省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坚持“生态产业兴市县,绿色家园富民众”的总体战略。主动依托京津冀和环渤海旅游圈对接旅游市场,以真山、真水、真空气、真情构筑河北省生态旅游形象,把河北省最具神韵、最富吸引力、最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展现出来。以山、海、关、湖、峡、石、林为核心,以湖光山色和峡谷探险、燕赵文化观光为特色,致力于集观光、休闲、养生、度假、探险、康体、科考、科普、拓展训练为一体的“山水型”和“峡湖型”“森林型”“草原型”“现代农业科技园”“现代工业园”生态旅游示范建设。不断扩大河北省生态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追随度,实现生态旅游产业兴省富民的愿景。
最终实现四个发展目标:一是“京津”黄金旅游带上的生态旅游终极目的地和重要环节。二是加盟“环渤海”旅游圈,着力打造生态型休闲、养生、度假、观光、科考、康体、探险基地,构建“生态河北·渤海之窗”新形象,成为环渤海旅游景区的“生态后花园”。三是成为国家生态旅游扶贫开发示范县和山区生态经济示范县及全国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旅游示范地。使生态旅游产业成为市、县域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四是中国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世界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之一。
四、构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战略
对原有的旅游产品进行整合,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根据河北地脉、文脉特征和旅游资源状况,对生态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开发。根据生态旅游活动开展的载体,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设施与服务,按照优先发展和突出重点原则,河北生态旅游产品应着力打造下列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1、森林、草原生态旅游产品
森林、草原生态旅游产品是河北省最有特色和优势的旅游产品,是河北省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对传统旅游产品进行组合、包装,突出生态特色和生态内容,以2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5个国家地质公园为龙头,以省级以上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为骨干,推出具有森林、草原特色的生态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健身、漂流探险、科普科考等生态旅游产品。
2、滨海湖泊生态旅游产品
以秦皇岛北戴河、南戴河、昌黎黄金海岸、秦皇岛乐岛海洋公园、安新白洋淀、乐亭三岛、邯郸武安京娘湖等景区景点为支撑,开发观光(观潮、观海上日出日落、观赏海洋生物、海洋风光等)、海滨休闲度假(海水浴、日光浴、沙疗、钓鱼、品尝海鲜、拾贝壳等)、运动健身(游泳、潜水、冲浪、划船、帆船、海上跳伞、摩托艇等)、科普科考(海洋地质地貌科考、采集标本)、探险(海岛探险、海底探险、野外生存训练等)等多种生态旅游产品。
3、城市生态旅游产品
以秦皇岛、承德、石家庄、保定、邯郸、涿州、廊坊、武安等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核心,根据各自的自然环境,构建以主城区绿地系统、公园为核心,以城市生态防护网、沿海防护林为依托,以道路、滨海为纽带,城乡一体的城市绿地系统,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来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将区域环境、城市景观、人文特色和市政建设融入生态旅游意识、生态园林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最终使城市生态化、园林化成为高品质的都市生态旅游产品。
4、湿地生态旅游产品
以白洋淀、衡水湖、大浪淀、南大港、塞罕坝、北戴河、沽源五花草甸、张北草原湿地等景区景点为支撑,可以发展湿地观光(候鸟观赏、水上观光)珍稀野生动植物考察、科普教育、生态农业观光等生态旅游产品。
5、农业生态旅游产品
以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邢台前南峪村、怀来容辰庄园、黄骅、秦皇岛、乐亭三岛、平山巨龟苑旅游区、顺平县万顷桃源农庄民俗文化园、保定昌利农业旅游示范园、正定生态农业园地、衡水邓庄农业科技示范园、白洋淀的荷花节、赵县的梨花节以及各地的桃花节等景区景点为支撑,开发观光休闲农业(农业示范观光、高科技农艺、观光、采摘、品尝、赏花等)、观光休闲渔业(出海捕捞、垂钓、织网、拉网、体验渔民生活等)、乡村民俗旅游(民间歌舞、说唱、画画、剪纸、雕塑等)、农业考察旅游(农业合作考察、现代农业考察)、节庆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
五、打造精品战略
要精心设计,打造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旅游精品,树立河北省生态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和良好信誉。围绕“生态长城”、“绿色燕赵”、“皇家休闲”和“红色太行、生态太行”四大品牌,实施旅游精品战略。
提升拥有代表中华民族形象的长城、皇家园林、蓝色海滨、红色胜地品位,围绕它们设计突出“生态河北、绿色河北、蓝色河北、红色河北、休闲河北、度假河北”的旅游品牌形象,以长城龙头、皇家园林、蓝色海韵、红色胜景、华北明珠为载体产品,展示其潜在魅力,使之成为支撑河北生态旅游产业核心的形象载体。近期可考虑推出十大精品旅游线路:秦皇岛山海关旅游线(山、海、关)———绝!白洋淀旅游带——亮!邯郸旅游线——古!野三坡旅游线———奇!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旅游线——圣!邢台太行山峡谷群旅游线———特!西柏坡旅游线———胜!坝上草原旅游线———美!北戴河集发农业观光园旅游线———青!秦皇岛乐岛海洋公园———乐!
六、结构优化战略
河北生态旅游业结构优化战略的基本思路有以下几点。一是推广近期的“生态河北·渤海之窗”的整体形象和远期的“生态河北·绿色河北”的总体形象。二是强化“五大节点”,即以五大旅游中心城市———承德、石家庄(正定)、保定、邯郸、秦皇岛为网络节点支撑,提高优化旅游城市与旅游集散中转地的形象及服务功能,并以其为枢纽建设区内旅游绿色通道。三是建设“四类产品”,即以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址公园为龙头,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度假的主体产品;重点突出和优化西柏坡、避暑山庄、清东西陵、长城、白洋淀等品牌产品;启动与推广森林、海滨、山地、湿地生态休闲旅游、生态民俗旅游、生态文化旅游、生态度假旅游等系列专项产品;近中期推出“生态河北·渤海之窗”,远期打出“中国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和“世界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之一”精神理念产品。
七、实施生态旅游产品功能分区战略
根据河北省生态旅游特色打造需求,结合当地生态资源差异和区位条件,可将河北省生态旅游功能划分为“一条文化生态旅游中轴线、一处生态旅游走廊、一块生态旅游带、一个生态旅游圈和一片生态旅游区”。
1、燕赵文化生态旅游中轴线
包括承德、涿州、保定、石家庄、正定、邢台、邯郸等中心旅游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是建成集宗教朝觐、避暑疗养、休闲度假、山水观光、自驾车旅游、红色旅游、科考修学、工农业旅游、乡村文化体验、康体运动为一体,在全国有重大影响、有世界吸引力、设施完备、通达快捷、要素配套、综合效益明显的复合型精品线路。
2、长城生态旅游走廊
包括承德区段的慕田峪长城、金山岭长城、古北口长城、雾灵山景区;遵化区段的黄崖关长城、太平寨长城、上关长城、潘家口水下长城、清东陵景区;山海关区段的老龙头、山海关长城、角山长城、九门口长城、姜女庙。以山海关为龙头,重点打造了长城的精、奇、特、险、绝,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目光。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是观光、科考、探险、攀登等。
3、太行山绿色生态旅游带
包括小五台山、西柏坡、白石山、响堂山、嶂石岩、苍岩山、五岳寨、驼梁、天桂山、抱犊寨等。依托太行山抗战时期形成的“民族脊梁”的太行山精神,在突出红色经典旅游并以此作为吸引力的同时,大打“生态太行,绿色太行”,以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为龙头,推出休闲、度假、避暑、科考、探险为内容的生态旅游项目。
4、环渤海生态旅游圈
包括秦皇岛山海关、北戴河、南戴河、昌黎黄金海岸、乐亭三岛、南大港、黄骅等;秦(皇岛)承(德)张(家口)唐(山)四地森林草原生态旅游圈。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是海滨、森林、动物、植物、观光、避暑、度假、森林疗养、科考、教学专项生态旅游等项目。
5、张承生态草原区
包括承德的塞罕坝、木兰围场、尉县的空中草原、沽源草原、张北草原、京西草原及其湿地等。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是草原观光、湿地观光、休闲、度假等。
八、市场营销战略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除了应当遵循政府主导、可持续发展、市场导向、以人为本、名人带动、大事轰动战略等一般规律外,更应执行特定的营销战略。
以树品牌、立形象、出效益、促发展为河北生态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的指导思想。全面实行河北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形象战略、品牌战略、整合营销战略和协调管理战略。为最终实现“中国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世界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之一”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构建“生态河北·绿色河北”体系。
1、实施阶段营销
在生态旅游市场上可进行分期、分阶段推进。采取产品推广、形象传播分阶段差异化运作,即近期以品牌产品推广为主,中远期以产品推广与形象传播相结合和形象传播为主,产品推广为辅。(见表1)ㄢ
2、充分运用营销战略工具
﹙1﹚广告和公共关系的运用。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河北生态旅游景区景点的广告,利用凤凰卫视等对东亚、东南亚有影响的电视台开设有关河北旅游的栏目。
在主要客源地选择当地有影响的媒体和河北生态旅游的形象代言人,针对性制作形象宣传广告,制作多语种的生态旅游专题片和宣传片。建立主要客源地宣传网络渠道,与当地主流媒体、实力旅游商联合进行对河北生态旅游的宣传推广。如在北京、天津、西安、上海、广州等重要口岸城市的机场、车站、码头、地铁等交通工具制作移动广告,京九、京广、京沪、石德、石太、京承、等主要干线和京深、京沈、等高速公路设置形象广告牌来鼓励景区、城市之间互换广告。
利用特殊的地缘、人缘、商缘、文缘等关系,推动建立一批战略性合作伙伴(如百度、凤凰卫视、北京旅游局、天津旅游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打造战略性营销平台。
﹙2﹚销售推广与品牌产品推销。以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建立旅游宣传平台,整合节庆活动,确定一批省级精品节庆(提高层次,纳入国家重大旅游节庆目录),对省里确定的精品节庆给予重点扶持,举全省之力精心打造。
各地市选拔确定一批地方节庆,作为河北节庆体系组成部分。省里牵头理顺体制,全面整合节庆。整合部门优势,联合社会力量,理顺利益关系,共同推动节庆旅游;不断创新,树立节庆旅游品牌,形成立体节庆体系,以一次性节庆拓展节庆产业,通过省内联动实现空间布局协同化;注意时间配置,构建四季节庆体系。
每年参加三个国内、五个海外的大型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大板、柏林、伦敦、香港、巴黎国际旅游交易会);对国内主要客源市场进行组团宣传促销;对海外主要客源市场(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港澳台地区、法国、德国)进行组团宣传促销。
宣传册和印刷材料(编制旅游市场调研与营销规划;编制多语种的系列旅游宣传材料;制作河北旅游主题形象宣传系列画册(中、英、日、法文);编制河北旅游文化丛书;制作河北旅游主题形象系列宣传片(中、英、日、法文);编制河北省自驾车旅游指南;建立宣传品发放渠道。
﹙3﹚选择和建立销售渠道。建立和完善旅行社批零体系,完善旅游销售渠道。落实旅行社组团奖励制度。与大型旅游批发商和航空公司合作,建立河北生态旅游营销体系,鼓励国际国内旅游包机业务。在渠道建设上采用直复营销和零售相结合。
九、可持续发展战略
河北生态旅游产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改变单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旅游增长模式,处理好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建设“绿色旅游企业”,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河北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思路是实行生态开发,生产生态旅游产品,推广生态、绿色经营,建设生态、绿色体系。
十、战略支撑系统与保障系统
制定科学合理的河北省生态旅游产业总体规划是河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最基本的政策支撑系统。加快生态旅游交通建设,夯实生态系统配套工程,搞好生态旅游产业信息系统建设,加大生态旅游产业投资,提升生态旅游人力资源素质,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区是发展河北生态旅游产业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
[2]王珩用、肖江南、王雷亭等: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市场营销规划2004—2008[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
[3]兰思仁: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
[4]李长荣、项文化、傅晓华等: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5]王兴斌:旅游产业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0.
[6]河北旅游网[EB/OL].http://www.heheitur.gov.cn.
娃哈哈集团总体战略分析报告 篇5
一、公司简介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目前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公司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服务,打造出一流的品质并且引进了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20多年来,通过整个公司上下不懈的努力,缔造了娃哈哈在中国饮料行业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
二、公司战略目标
公司的战略目标反映的是企业的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当前,娃哈哈在立足主业的同时,继续做强做大,将在新领域接受挑战,做出自己的特色,未来5年,娃哈哈会在全国开100家欧美精品商场,一、二、三、四线城市齐头并进、自建与租用商场相结合、以国际精品商场、儿童专用商品商场及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的形式,快速推进娃哈哈零售业的发展。娃哈哈正逐步向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奋进,力争能早日进入世界五百强,使娃哈哈成为世界的娃哈哈。
三、公司战略层次分析
企业战略通常有三个层次:总体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只有娃哈哈将不同层次的战略彼此联系、相互配合,企业的经营目标才能实现。
总体战略,是企业最高管理层为整个企业确定的长期目标和发展的方向。处于繁荣时代,成长型战略几乎是所有奋发进取企业的唯一选择,更何况娃哈哈的业绩蒸蒸日上。
(一)密集成长型战略
1、市场开发战略
多年来,娃哈哈营销网络给企业带来了成本上的优势,但与可口可乐直接指挥的“直营队伍”比,娃哈哈对终端的控制力弱。面对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统一的直营,面对大卖场的迅速发展,便利连锁遍天下的现代物流,娃哈哈的联销体模式不能在大中城市发挥作用。所以,未来娃哈哈应开发更多的销售渠道,采取两条路线:在二、三级市场,坚定不移的走联销体渠道,在大城市可以走普通的经销制,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建立销售公司,开展终端直营。
2、产品开发战略
产品开发战略无论主流的还是非主流的品类,无论传统的还是时尚的,无论是解渴的还是保健的,只要是饮料品类,娃哈哈都应全面的开发,积累娃哈哈的产品线优势。充分利用娃哈哈商标的影响力,打响民族品牌,在功能、包装、口味等各方面开发新产品。
(二)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战略,它能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娃哈哈应该通过拓宽产品线,化解存在的市场风险。通过品牌延伸走多元化经营的战略使公司的经营范围逐步扩大,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风险,有效的降低因产品过分的集中某一行业所带来的风险。
竞争战略是取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是实现公司战略的保证,娃哈哈根据自身的目标市场和竞争优势的不同,主要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
无论从价值链理论中的基本价值创造活动(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市场推广等)到辅助价值活动(财务管理、人力成本、行政管理等)还是从财务损益表中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成本角度,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刻,娃哈哈人都不知不觉中贯彻实施企业的总成本领先战略。
(二)差异化战略
面对饮料业的激烈竞争,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康师傅的全面进攻。娃哈哈绕开激烈的一级市场,主攻农村市场,利用广大农村消费者品牌意识不强的有利因素,以价格优势抢占农村市场从而取得成功。另外,为了适应健康、美味、营养的发展趋势,娃哈哈推出功能饮料,突出健康概念,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未来几年,娃哈哈应加强自身产品的差异化,产品的包装设计新颖、口味迎合大众,让顾客感知差异化,更愿意购买娃哈哈的产品。
职能战略是按照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的要求,从各个专业领域来考虑问题的,企业战略的实现需要各部门卓有成效的展开工作,积极的配合,因此,各部门是否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显得很重要。娃哈哈企业的职能战略包括财务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
(一)财务战略
娃哈哈向来是不举债、不向银行借钱的企业,而且也很少涉及资本运作。这样做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避免出现财务危机,但仅靠娃哈哈自身的实力,不发挥财务杠杆的扩大效应,娃哈哈想要实现其 1000 亿元的战略目标,恐怕会很艰难。因此,娃哈哈在保障偿债能力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向银行贷款以扩大规模。
(二)人力资源战略
作为横跨饮料、食品、保健食品等许多行业的大企业,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身兼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如此规模的集团竟然没有副总经理。宗庆后实行高度集权化的管理,表现在对人、对财物、对事的集权管理。正是这种模式下,在娃哈哈内部,宗庆后的威严不容置疑。手下十几个部长,做的是其他企业副总经理的事情,权力上却与他保持距离。但是管理层次减少,效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总体战略 篇6
1. 自然概况
玉雕湾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城西北10公里处的石佛寺镇, 坐标位置东径112°9′05″与北纬33°04′35″, 总面积4平方公里。玉雕湾地处伏牛山与桐柏山之间的南阳盆地平原地带, 地势平坦, 海拔高度184米, 境内山、丘、平各占1/3。玉雕湾占据石佛寺镇区的大部分区域, 横跨镇区赵河两岸。
2. 历史沿革
镇平县的玉雕加工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从南阳市黄山、新野凤凰山、镇平及社旗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独玉铲、独玉璜等, 说明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勤劳智慧的古人就开始利用和雕琢独玉了。到了汉代, 南阳独玉已被大量开采并雕琢, 其盛况可观, 并有了加工、雕刻玉器的聚居区。当时玉雕作坊林立, 一街两行的琢玉之声不绝于耳。西汉时期, 南阳玉雕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唐宋以后, 南阳玉雕逐步由原来单纯作为贡品供达官贵人观赏享用, 发展成为既有装饰品, 又有生活使用的器皿。明清时期南阳玉雕品种已十分丰富, 清代以后, 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据《镇平县志》记载, 1912年就曾有印度商人到石佛寺采购玉器。改革开放以来, 镇平的玉器加工生产焕发了青春, 规模不断扩大, 与外界的商贸交流不断加强。
3. 社会经济状况
近年来, 石佛寺镇党委、政府立足传统玉雕产业优势, 按照“全国玉产品旅游购物中心、河南省玉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南阳生态宜居城镇”的发展定位, 实施“特色立镇、工业强镇、旅游活镇、开发富镇”的发展战略, 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 以市场建设为突破口, 拉大集镇框架, 开拓销售市场, 膨胀玉雕产业, 提升产品产销档次, 从而促进了市场建设大突破、玉雕产业发展大跨越、乡镇企业大发展、城镇建设跨台阶、人民生活上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居市、县前列, 先后被授予“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集镇”、“全国小城镇科技示范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特产之乡先进单位”、“中州名镇”、“河南省环境优美小城镇”、“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南阳市“五星级城镇”等荣誉称号。
4. 旅游发展现状
镇平县玉雕湾的玉雕产业发展很快, 同时玉文化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石佛寺镇按照“接链条、扩规模、升档次、树品牌”的工作思路。在玉雕产业规模扩张、上档升级的基础上, 规划建设了赵河公园、行政办公区和佛光大道等基础设施。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旅游宣传的加强, 来玉雕湾游览购物的游客不断增加。目前, 玉雕湾已在南阳市“六玉节”和全国首届宝玉石博览会上, 有19件精品获得金、银、铜奖, 2008年石佛寺的玉雕工艺还入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同年12月, 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8个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1995年, 镇平就被国家农业部、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等联合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全县23个乡镇中, 有19个乡镇有玉雕加工业, 从业人员12万人, 年产值达10亿多元, 十几个乡镇的经济收入85%以上来自玉雕产业。玉雕湾旅游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正在一步步提升。
二、重点旅游项目及特色
1. 中华玉文化博物馆
中华玉文化博物馆又称中华玉文化中心, 位于玉雕湾中心商贸区。中华玉文化博物馆是玉雕湾的标志性建筑。该馆以行书“玉”字为整体造型, 由展销大厅、多功能会议厅、玉雕精品博物馆和玉文化研究中心四部分组成, 集玉器展销、商贸、科研、学术交流于一体, 汇集、展评和销售各类玉雕精品。博物馆的展馆有玉渊厅、玉石观、玉作坊、大师榜、精品苑和百玉图六个展区。展示了玉文化悠久辉煌的历史及其内涵, 同时还展出200余幅珍贵玉照、120余种来自全球的玉石标本, 30余件古玉文物、200余件现代玉器精品。馆内还有自古至今玉雕加工流程的演变过程及加工演示, 以及玉雕的鉴赏知识等相关文化介绍。中华玉文化博物馆不但是经商、购物的理想场所, 还是豫西南玉雕产业人流、物流、经济流的汇集中心。目前中华玉文化博物馆现已被省内外30多家旅行社定为定点旅游和购物单位。
2. 国际玉雕城
国际玉城由中外合资河南省万正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 位于石佛寺镇玉雕湾的中心位置。该项目西临玉源大道, 北至龙翔路, 南到柳卢公路, 东至二龙路, 占地面积约1300亩, 总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 是一座以专业玉器及工艺品批发为主, 同时集旅游、休闲、购物为一体的新型国际化旅游购物公园, 肩负着实现镇平玉雕产业全面腾飞的历史重任。建成后的国际玉雕城既有玉雕精品区、加工区, 还有珠宝、奇石、古玩区, 也有玉博苑市场、榆树庄小挂件批发市场等。国际玉城吸引了来自中国东北地区、新疆地区, 以及缅甸、阿富汗等地的客商和游客前来经商和购物游览。玉雕湾的玉雕产品现已销往美、日、德、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出口成交额达8亿多元, 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生产和出口基地。
三、玉雕湾旅游开发指导思想
第一, 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特征、区位条件和市场指向等方面, 综合分析玉雕湾旅游区旅游发展在镇平县及南阳旅游体系中、乃至河南省旅游体系和全国旅游体系中的地位、角色和作用。第二, 面对国内旅游市场激烈竞争和挑战, 在玉雕湾旅游区的开发中, 应充分利用传统的玉石产业加工经营形成的历史积淀, 凭借丰富的玉文化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 突出传统玉石文化、现代商业文化与自然生态文化等组合优势, 充分发挥靠近南阳、地处豫、鄂、陕重心的区位优势, 大力发展玉石购物旅游产业。第三, 旅游开发应以大伏牛山旅游区为自然背景, 以传统玉石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为内涵, 以专项购物旅游为主题, 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为建设重点, 在突出购物旅游的同时, 增加景区的科学性和知识性, 求奇求异, 制定符合玉雕湾旅游区现实情况的旅游发展规划。第四, 以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为重点, 以旅游建设为平台, 以购物旅游为方向, 规划应努力延伸旅游区产业链, 具有推动旅游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第五, 应确定合理的旅游开发时序和突出发展重点, 突出开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使建设的可能性和招商的现实性相结合, 使投入的低成本和产出的高效益相结合。
四、旅游资源开发战略
1. 战略思想
玉雕湾是镇平特有的历史文化与商业结合的旅游资源, 是在规模和气势上对游客产生震撼力的旅游品牌。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品牌开展特色的玉文化体验旅游、商业文化体验购物旅游, 提高镇平石佛寺镇玉文化旅游产品在省内外的竞争力, 并发挥其在城建、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延长产业链, 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 使玉雕湾成为镇平旅游的一个龙头品牌, 进而逐步向全国及海外市场渗透, 吸引海外游客, 实现玉雕湾“国际玉文化中心”的目标。
鉴于玉雕湾旅游资源的特殊性, 对于玉雕湾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是结合全国特色城镇的创建, 进行城镇生活环境治理与美化;二是打造玉雕湾玉文化品牌, 提升城镇玉文化品位和商业购物环境, 完善玉雕湾旅游区设施的建设, 并对景区内的玉产业规模、经营者和地方百姓的素质提出要求。
景区当以玉文化和商业文化营建为内涵、以赵河生态环境建设为依托、以玉石产业发展为方向、以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和石佛寺镇区旅游线路的安排策划为重点, 完善旅游功能, 使玉雕湾玉石生产加工与购物旅游活动对接, 突出体现景区“渊” (玉历史) 、“博” (玉文化) 、“大” (玉市场) 、“全” (玉种类) 、“赏” (玉旅游) 、“购” (玉购物) 等几个方面, 推动石佛寺镇的社会与经济的极大发展。
2. 战略重点
(1) 以规模宏大的国际玉城建筑群和玉雕湾玉石贸易为资源核心, 以玉文化、生态文化建设为内涵, 面向世界, 重点开拓全国玉石购物旅游和玉文化旅游市场。
(2) 集中力量高起点、高水平、高品位、高规格, 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 确保各个建设环节的精益求精。以国际玉城的精品工程的建设, 重点培育国际玉城的玉文化之旅品牌。
(3) 以国际玉城独具特色的玉石文化建筑、发展创造的玉文化资源, 以及综合商贸区和赵河生态休闲区的潜力旅游项目开发, 形成完善的景区玉文化体验、玉石购物旅游发展体系。
(4) 结合石佛寺全国特色城镇的建设, 营造具有浓郁玉文化氛围、充满现代商业文化气息、城镇生态环境优美的专项购物旅游景区。
3. 战略措施
(1) 区域组合, 上线入网。要把玉雕湾的旅游开发与南阳市、平顶山市、信阳市、驻马店市等周边县市的旅游开发相结合, 搞好旅游线路的衔接, 进行区域组合, 最终融入到郑州、武汉、西安旅游大网络之中。
(2) 依据规划, 有序开发。战略重点在于资源投资方向的选择, 市场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游客的兴趣, 另一方面也受经济发展制约, 正确估测市场, 把握投资方向, 严格按照规划, 分清轻重缓急, 分期分批进行有序开发, 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明显的成效。
(3) 明确市场, 优者先行。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 确立优先发展项目, 有序完成景区建设目标。玉雕湾旅游区应抓住玉文化旅游资源做好文章, 优先发展专项购物旅游。
(4)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旅游资源开发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把保护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视为战略问题加以对待。针对景点游客容量, 制定相应开发规模;根据资源特征采取不同开发形式;根据经济发展, 以及技术条件, 确定资源开发次序, 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5)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以人为本是旅游景区发展的重要原则。景区的工程建设与活动项目的设置, 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品位的游客需求。
参考文献
总体战略 篇7
关键词:战略环境评价,城镇总体规划,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城镇总体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镇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它涉及了城镇发展战略、城镇性质、城镇规模、城镇发展方向、建设时序、土地和其他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内容, 是城镇发展之纲, 在城镇建设中发挥了它的积极作用。但是, 在城镇总体规划的发展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 由于不能深入到社会、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层面上来, 使城镇规划带有很大的被动性和局限性。近年来, 在城镇规划中, 虽然对社会、经济、环境相互协调的协调型城镇规划有了初步的尝试, 但总体上还是以经济制约型的规划为主, 协调型的城镇规划在理论基础和方法学上还很不成熟。
另一方面, 政府各部门之间在进行规划时, 由于偏重于本部门的职能, 往往造成工作中的脱节。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因此, 城镇规划要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其规划的指导思想、方法论、信息基础、技术手段等均需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如何使城镇规划满足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目前正在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战略环境评价 (SEA) 被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价值的技术手段。
1 城镇总体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
战略环境评价 (SEA-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是指对政府部门的战略性决策行为及其可供选择方案的环境影响和效应进行系统和综合性评价的过程, 它为政府政策、规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环境影响评价上的技术支持。政策、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规划与决策手段, 与常规的环境影响评价有所不同。首先, 战略环境评价在决策过程中, 充分考虑与环境有关的各种问题, 并实现战略性的选择和调整;其次, 战略环境评价能全面考虑各种方案, 促进经济合理布局。过去的经济布局考虑资源、能源、交通、人才和市场等条件, 却很少考虑环境承载能力, 缺乏从环境角度考虑经济布局的合理性;战略环境评价在政策制订阶段进行, 能全面咨询公众, 充分考虑资源、交通、经济、环境等综合因素, 避免决策的失误。另外, 战略环境评价能充分考虑多个项目的累积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减缓措施, 在发展的早期就从根本上防止人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由于是在规划早期 (规划草案出台前) 就引入战略环境评价, 因而能够保证在制订城镇规划的全过程中贯彻“主动预防”的思想;SEA程序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可以保证间接地将市民以及非政府组织对城镇环境的要求纳入城镇规划的制定过程中。SEA还可以从环境角度出发, 协调总体规划下各子规划之间的关系, 及早解决内部冲突。总之, SEA可通过预测—评价—反馈—修改, 使城镇规划满足环境要求, 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2 城镇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框架的开发
有关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 目前在我国还仅仅局限在理论探讨阶段, 没有成型的评价技术导则可遵循。但规划层次的战略环境评价在我国的开展还是有基础的。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已经由单一的对建设项目的评价, 发展到对开发区、流域等区域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 对工业基地5年发展计划和一揽子项目也进行了综合性的环境影响评价, 为扩大和延伸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深度, 做了有益的探索。笔者结合我国区域环境评价开展的多年实践及国外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的成功经验, 开发了一个用于城镇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技术程序, 并将它用于河南省新乡市桥北新镇总体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中。
3 相关评价体系汇总
相关评价体系包括两大类:
(1) 桥北新镇总体发展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的评价框架。其中包括1) 编制依据。2) 环境现状分析与预测: (1) 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2) 环境承载力分析; (3) 资源供给与需求分析; (4) 环境制约因素与支持因素分析。3) 总体规划的战略环境分析: (1) 总体发展规划描述。 (2) 战略目标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定:总体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定;可持续发展目标确定。 (3) 总体规划的可持续性分析与协调性分析:总体规划的可持续性分析;总体规划中专项规划的协调性分析。4) 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5) 公众参与。6) 结论与建议
(2)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设定:1) 提高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2) 控制人口过度膨胀;3) 最有效地利用不可更新资源 (如煤、石油) ;4) 促进高新技术在农业、工业中的应用推广;5) 增加对清洁能源的利用;6) 增加资源的再利用与循环利用;7) 保持生物多样性;8) 降低大气污染;9) 减少噪声污染;10) 保护清洁水资源的质量;11) 维持土壤的自更新能力;12) 增加绿地覆盖率;13) 减少有毒化学品使用;14) 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15) 全面改善生活质量。
4 结语
城镇总体规划是指导城乡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 也是实施城乡建设、城乡管理的基本依据, 对规范城乡土地开发活动,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远翔.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当代中国城市设计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总体战略】推荐阅读:
企业经营总体战略10-20
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05-11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07-30
公路总体10-14
总体布局06-28
总体情况06-30
总体定位07-25
总体推进08-11
总体质量09-12
总体现状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