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布局

2024-06-28

总体布局(精选11篇)

总体布局 篇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以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 我国的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 空巢家庭和核心家庭日渐增多, 因此, 迫切需要社会养老设施的支持。老年公寓是社会养老设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既可使老年人拥有独立的居住单元, 保持家庭气氛, 又可获得各种较好的服务与照料。本文, 笔者对专住型老年公寓和混住型老年公寓的总体布局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老年公寓的设计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一、老年公寓的类型

1. 依据老年人自主能力的差异可将老年公寓划分为3种类型:普通型老年公寓, 服务型老年公寓, 护理型老年公寓。

(1) 普通型老年公寓。这种老年公寓与普通公寓基本相同, 实施无障碍住房设计。居住对象是富有活力、生活基本自理, 仅需某种程度监护和少许帮助的健康老人。

(2) 服务型老年公寓。这类老年公寓有专门的服务人员提供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的包括膳食、洗衣等各项服务。居住对象是健康而富有活力的老人。

(3) 护理型老年公寓。这类老年公寓是专为体力衰弱而智力健全的老人建造的住所, 入住对象是介助老人。公寓除了提供服务型老年公寓所包括的各项服务外, 还向老年人提供除医疗护理外的全天监护及全面的帮助和照料。

2. 依据老年公寓住户与一般住户间的相互关系可将老年公寓划分为两种类型。专住型老年公寓和混住型老年公寓。

(1) 专住型老年公寓。指住户全为老年人的公寓。其基地可以选择于居住小区的一隅, 也可选择于居住小区之外, 风景优美的地段。这类老年公寓的缺点是老年居民与小区内其他年龄段居民之间的相互交往不够方便, 易使老年居民产生失落、孤独等不良心理感觉。但是这类老年公寓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既有利于形成一定的规模, 便于统一管理,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又易于老年伙伴之间进行交往。并且随着无障碍设计的日益普及, 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居民之间的交往问题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建于风景优美地段的专住型老年公寓更可以满足老年人亲进自然、休闲娱乐的需求。从国内外老年公寓的实例来看这类老年公寓占了绝大多数, 是老年公寓设计的主要类型。

(2) 混住型老年公寓。指老年住户与一般住户混合居住的公寓。该类老年公寓更有利于增进老年住户与其他年龄段居民之间的亲密交往。但是在混住型老年公寓中, 老年住户所占的比例一般都不大, 不便于集中管理, 形不成规模效益, 同时由于老年公寓与普通住宅的设计要求有不少差异将会给设计建造工作带来较多不便。因而该种类型较适宜于所需服务较少的普通型老年公寓, 服务型与护理型老年公寓不宜采用。混住型老年公寓很好地解决了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居民之间的交往问题, 有利于老年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老年公寓类型。正是基于以上优点, 这种类型的老年公寓已在我国南方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悄然兴起。

二、老年公寓的总体布局

1. 专住型老年公寓的总体布局。

从国内外已建成的实例来看, 这类老年公寓有高层、低层和多层之分。高层老年公寓的各个功能空间主要在垂直方向上分层进行布置, 而低层或多层的老年公寓则主要在平面展开。

低层或多层的老年公寓更符合老年人的体能心态特征, 从国内外的实例来看占了绝对多数。《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GJG122-99) 的第4.1.4条也明确规定老年人建筑的层数宜为3层及3层以下, 因此以下将对低、多层专住型老年公寓的总体布局展开讨论。

这类老年公寓的平面布局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分散式, 二是集中式, 而后者又因规模的不同又有多种布局方式。这些布局方式特点各异, 下详述之。

第一大类为分散式。其特点是将老年公寓的各功能空间分别作为基本单位分散于基地环境中, 以外廊、坡道等为联系的纽带。其优点是通风、采光、朝向良好, 平面布局灵活, 建筑的各部分很好地“溶解”到自然环境之中。这种布局方式对不规则的地形和山地有很强的适应性, 缺点是占地过大, 不太适宜地处平原建设用地比较紧张的地区, 而近郊风景优雅的地段和山地风景区则可以适量采用。

第二大类为集中式。一般以交通部分 (尤其是走廊) 将其他部分以不同方式连接在一起, 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 廊式。即用走廊连接不同的功能空间, 居住部分朝向、通风良好, 适用于功能简单、规模较小的老年公寓。这种布局方式又可分为内廊式与外廊式, 平面特点是呈线形布局, 可以呈直线形, 也可以根据地形的需要做成折线、曲线。内廊式的优点是建筑更为集中, 节约用地;外廊式的优点是通风采光效果更好。廊式是最简单的平面布局方式, 其他平面布局方式均以廊式为基础发展而来。

(2) 内院式。各功能空间围绕着内庭院灵活布置, 形成一个内向、亲切、安静的内部空间, 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周边轮廓可以设计成直线, 也可以随地形做成曲线或曲尺形, 对不规则的地形也有较强的适应性。

(3) 中心放射式。在平面上居住部分划分成几个单元围绕着以公共交通、管理、后勤等部分形成的核心进行布局, 平面形式可以是X形、Y形等。特点是管理方便、效率较高, 居住部分各自独立并邻近各自的活动场地, 互不干扰。大部分居住单元通风、采光效果较好, 唯有Y形平面存在一部分东西向不利的房间, 但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中心放射式的平面布局适宜较大规模的老年公寓采用。

(4) 叶片式。以较长的交通走廊和其他辅助部分形成南北方向“植物”的“茎”, 若干个居住部分划分成的基本单元呈“叶片”状“生长”于“茎”的两侧。这种布局的居住部分也各自独立、朝向良好, 邻近的室外有各自的活动场地。由于平面呈现出一种生长的状态, 各个居住单元又相对独立, 对分期建设有利。

(5) 叶片复合式和混合式。两者都是将规模再扩大而进行的平面布局方式, 前者以叶片式的平面进行组合, 形成更多的内庭院, 后者则可以是以上几种布局方式的组合。

对于规模较小的老年公寓, 廊式和内院式是最宜采用的方式。特别是内院式不仅采光、通风良好, 而且可以通过曲折、开阖等手法创造出层次丰富的空间感, 同时, 周边房屋的围合将建筑周围的喧闹甚至风沙阻挡在外, 其中的植物、水池等更有一助于降低夏季的高温, 从而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恬淡、安静、舒适和趣味性强的内部空间。而中心放射式、叶片式和混合式, 更适宜大规模建设的老年公寓, 对管理服务水平要求较高。

2. 混住型老年公寓的总体布局。

在混住型老年公寓中, 老年人住户所占的比例一般都不大。根据混住的不同方式, 混住型老年公寓的布局分为以下3种方式:水平式, 垂直式, 混合式。

(1) 水平式。在公寓中至少布置一层老年人住宅, 通常是布置在一般住宅的下面。这种布置方式使老年人与其他各年龄段的居民共处在一栋公寓之中, 在交往方面好于专住型老年公寓。但是将老年住户单独集中于同一层, 明显地有别于其他一般住户, 仍会使老年人产生隔离之感, 不利于老年人与其他居民的交往。

(2) 垂直式。在公寓某一端部沿竖向至少布置一列老年公寓, 使各层都有至少1户老年住户。这种布置方法将老年住户分散在各层之中, 稍好于横向布置型, 但仍有将老年住户区别于一般住户之嫌, 并且这种布置方式使部分老年住户所居楼层偏高, 只适合于安装有电梯的公寓。在装有电梯的公寓中应当考虑将老年住户布置在临近电梯的位置。

(3) 混合式。在公寓适当的位置布置老年人住宅, 使之被全包围或半包围在一般住户之间。这种类型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住户与一般住户之间的混住化的位置关系问题, 使老年人在心理上没有被区别对待之感, 非常有利于老年住户与其他各年龄段住户之间的相互交往。这种布置方式不失为解决老年公寓中老年人与其他居民交往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混住型老年公寓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方向, 特别是混合式不再将老年人区别于其他年龄段居民, 而是将其完全融合于其他年龄段居民之中, 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利。

综上,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 家庭养老的负担越来越重, 老年公寓作为家庭养老形式的有益补充,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设计出高品质的老年公寓成为了建筑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老年公寓的不同总体布局方式各具千秋。因此, 建筑师在设计老年公寓时应根据方案的具体约束条件,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找到老年公寓最优的总体布局方式, 设计出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的高品质的老年公寓。

总体布局 篇2

南北朝时,开始建造“塔院”和“石窟寺”。塔院是以塔为中心,四周建廊、殿等建筑的寺院形式。石窟寺是以石窟为中心,在石窟内雕塑佛、菩萨像等,在石窟左右两壁开凿僧房或在石窟前修建殿堂的窟寺一体的寺院形式。

隋唐时代,供奉佛、菩萨的殿堂成为寺院的主体建筑,塔已退居次要地位,有的寺院则在寺的一侧造塔。宋朝以后,多数寺院已不再修建塔了。

“伽蓝七堂”制形成于宋代,“伽蓝”就是“僧园”之意。“伽蓝七堂”的布局同我国传统四合院布局几乎完全一致,从此成为我国佛寺建筑的固有标准。佛教的每个宗派的“七堂”都有所不同,后世大都沿用禅宗的七堂之制,即“伽蓝七殿”制。七堂为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室。较大的寺院还有讲堂、经堂、禅堂、塔、钟楼、鼓楼等建筑。明代以后,伽蓝制度已有定式,殿堂塑像也大抵一致。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佛菩萨殿、法堂,再后是藏经楼。此外,在中轴线东西两侧还有对称建造的体形较小的配殿和附属设施,通常有钟楼(东面)、鼓楼(西面)、伽蓝殿(东面)、祖师殿(西面),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香积厨、斋堂、茶堂、职事堂(库房)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云游僧人而名。

其它尚有库房、客房、厨房、浴室等等,分布四周。寺前大多有水池或放生池。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也较普遍。以寺为主,或包以园林,或附缀园林,或穿插园林。与寺庙均衡、对称、封闭相反,园林的配置则追摹自然,灵活多变,园林中水涧溪流,似源头无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似境界无穷。如苏州的灵岩寺、杭州的灵隐寺、夫台山国清寺、广东曲江南华寺、湖南衡山祝圣寺、湖北当阳玉泉寺、成都文殊院等等,都属于此类格局。

1.山门和山门殿

山门是进山进寺的大门。最早佛教寺院多在山林中修建,故有此称。通常是一座有三个洞门的牌楼式建筑,中间一个大洞门,左右各一个稍小些的洞门。它象征佛教的“三解脱门”(即空门、天相门、天作门),故也称三门。佛寺的山门即便只有一门,也呼之三门。山门是僧俗的分界。

山门后建有山门殿。通常是一座信道式的长方形小建筑物。在殿的左右两侧各塑造一尊密迹金刚,造型为手执金刚杵的力士。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依据佛经的记载只有一个密迹金刚力士,到了隋唐时期,为了迎合中国讲求对称美的习俗而凑成两位。左尊是怒颜张口,右尊是忿然闭唇。明代以后,山门殿中的力士由《封神演义》中的“哼”(郑伦)、“哈”(陈奇)二将的形象所代替,逐步汉化。

2.弥勒殿(天王殿)

山门殿后是一座长方形的弥勒殿。殿中供奉弥勒,故称弥勒殿。殿的东西两侧分列四大天王,故也称天王殿。弥勒背面隔板后塑韦驮像,与之背靠背。弥勒殿前大多置放一对石狮子(左雄右雌)守卫寺门。石狮外侧有一对石灯柱,底座为须弥山座,上面是透光的石灯。有些受地形限制或规模较小的寺庙,往往没有山门和山门殿。

(一)弥勒佛

弥勒佛也称弥勒菩萨或大肚罗汉。弥勒是姓,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慈悲”。他出生于南印度贵族,后来出家成为佛的弟子,却先于佛祖圆寂。佛祖曾预言弥勒4000年后继承释迦而降世成佛,号称竖三世佛中的未来佛。

中国佛教寺院的弥勒大多并非弥勒佛的本像。中国佛教寺院的弥勒大多是喜笑颜开、袒胸露腹的大肚罗汉形象。这是源于五代梁朝时浙江奉化的布袋和尚形象。布袋和尚法名契此,身材矮胖,笑口常开,常背一个布袋化缘,点化世人,预测人间吉凶祸福。人们认为他是弥勒佛转世,开始按照他的形象塑造弥勒佛像,供奉于天王殿。

(二)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也称四大天将或四大金刚。他们是:

1、东方持国天王,名叫多罗咤,守护东方。白面,穿白色铠甲,手执的法器是碧玉琵琶。“持国”的意思是慈悲为怀和扶持国土,手执琵琶是表示用音乐感化众生,也表示“调”音。

2、南方增长天王,名叫毗琉璃,守护南方。青面,穿青色铠甲,手执的法器是青光宝剑。“增长”的意思是令众生增长善根,手执宝剑是为保护佛法,也代表挟“风”。

3、西方广目天王,名叫毗留博叉,守护西方。红面,穿红色甲胄,手上缠绕一条龙或一条蛇。“广目”的意思是用“净天眼”观察世界,代表“顺”。手缠龙(或蛇)意思是群龙之首,龙蛇也可喻为绳索,对不信佛者将用绳索捆来皈依佛祖。

4、北方多闻天王,名叫毗沙门,守护北方。绿面,穿绿色甲胄,右手持宝幡(混元宝伞),左手握银鼠。“多闻”的意思是指其福德之名闻于四方,宝伞、银鼠,代表下了“雨”和制服妖魔,保护丰收。

佛教认为,四大天王是护法神、守护神,他们担负着护佛、护法、护僧、护国、护众生的职责。老百姓则认为,四大天王表示“风、调、雨、顺”,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消灾灭祸,众生平安。

(三)韦驮菩萨

弥勒背面隔板后的面朝大雄宝殿的是护法天尊韦驮。他戴盔穿甲,手持降魔金刚杵,巡视东、南、西三洲,面对佛祖。传说佛祖赋予他保护佛寺院和“佛、法、僧”三宝安全的任务,成为寺院守护神。

3.大雄宝殿

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又叫主殿、正殿。大雄宝殿通常是寺院中最高大的建筑,为重檐歇山式。寺庙的主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进行。该殿的主尊是佛祖释迦牟尼,古印度佛教信徒尊称释迦为大雄,意即英勇无畏,法力无边,能降服群魔,因此,称该殿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供奉的雕塑像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大殿正中供奉主尊佛像;二是东西两侧配置十八罗汉或二十诸天或十二圆觉像;三是主尊像背面是大型海岛观音群像或三大士(文殊、普贤、观音)塑像。

(一)主尊塑像

大殿正中的莲花座(或须弥座)上供奉主尊佛像。主尊佛像类型多样,有设一尊、三尊、五尊几种情况。

1、塑一座主尊佛像:通常是佛祖释迦牟尼。有坐式、立式、卧式三种造型。卧像一般指释迦牟尼涅盘时的形象,故又称涅盘像。寺庙中一般不供奉卧像。

2、塑三座主尊佛像,有四种类型:

(1)横三世佛像:正中是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尊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尊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2)竖三世佛像:正中是“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左尊是“过去世”燃灯佛,右尊是“来世佛”弥勒佛。

(3)三身佛像:表示释迦牟尼的三种化身,正中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尊是报身佛卢舍那佛,右尊是应身佛(化身佛)释迦牟尼佛。

(4)其他类型:在部分净土宗寺院中设释迦牟尼佛(中)、阿弥陀佛(左)、弥勒佛(右)或释迦牟尼佛(中)、药师佛(左)、弥勒佛(右)。

3、塑五座主尊佛像:此属于佛教密宗供奉的佛。正中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左第一位是南方欢喜世界的宝生佛(或叫宝相佛,表示德福),左第二位是东方妙喜世界的阿闪chù佛(表示觉悟),右第一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表示智能),右第二位是北方莲华世界的不空成就佛(表示事业)。

(二)大雄宝殿东西两侧配置的塑像

大殿东西两侧配置的塑像通常有十八罗汉或二十诸天或十二圆觉像三种类型。

1、十八罗汉:大殿东西两侧各九尊,具体是:

(1)举钵罗汉,名迦诺迦跋厘隋阁,原是托钵化缘的和尚。

(2)伏虎罗汉,名宾头卢尊者,曾降服老虎。

(3)喜庆罗汉,名迦诺加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辩家,与人论“喜”“庆”尤其有名。

(4)看门罗汉,名注荼半托迦尊者。

(5)长眉罗汉,名阿氏多尊者,传说出生时就有两道长眉。

(6)静坐罗汉,亦称为诺距罗尊者。是一位大力罗汉,过去曾是位战士,所以虽静坐,仍有力士体格。

(7)挖耳罗汉,名那迦犀那尊者,以论“耳根清静”闻名,故称“挖耳罗汉”。

(8)骑象罗汉,名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驯象师。

(9)乘鹿罗汉,名宾度罗跋罗多尊者,曾乘鹿入宫劝国王修行。

(10)开心罗汉,即戌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知内惟有佛。

(11)探手罗汉,又名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毕常双手举起伸懒腰,故有此名。

(12)托塔罗汉,名苏频陀,是佛陀所收最后一位弟子,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13)芭蕉罗汉,又称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后常在芭蕉下修炼用功。

(14)过江罗汉,名跋陀罗尊者。

(15)布袋罗汉,名因揭陀尊者。

(16)降龙罗汉,名庆友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

(17)笑狮罗汉,即罗弗多尊者,原为猎人,因向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18)沉思罗汉,名罗怙罗尊者,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2、二十诸天:即二十位护法天神。

大殿东侧自南而北,依次是:(1)大梵天王;(2)阎魔天王;(3)散脂大将;(4)鬼子母神;(5)韦驮天神;(6)星光月天;(7)臂不动天;(8)大辨才天;(9)月宫天子;(10)娑羯龙王。

大殿西侧自南而北,依次是:(1)帝释尊天;(2)魔首罗天;(3)紧那罗王;(4)大功法天;(5)诃利帝王;(6)坚牢地神;(7)金刚密迹;(8)魔法支天;(9)日宫天子;(10)菩提树神。

3、十二圆觉:即十二位圆通融达、大觉有情的菩萨,他们内藏高佛道,外现凡人相。

东侧自南而北,依次为:(1)文殊菩萨;(2)普眼菩萨;(3)弥勒菩萨;(4)大势至菩萨;(5)净业障菩萨;(6)圆觉菩萨。

西侧自南而北,依次为:(1)普贤菩萨;(2)金刚藏菩萨;(3)清静慧菩萨;(4)观世音菩萨;(5)普觉菩萨;(6)贤善首菩萨。

(三)大殿主尊佛像背面的塑像

大殿主尊佛像背面隔板后的塑像有两种类型:

1、塑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像,佛教常将这最有名的三位菩萨合称“三大士”。

2、最常见的是塑大型海岛观音群像。由以下几类塑像组成:

(1)观音塑像。观音菩萨设在海岛群像中心,常见的形象有:

A、鱼篮观音,又名航海观音,赤脚踏于鳌鱼背上,手提鱼篮。足踏鳌鱼,意思是在茫茫苦海中,“救苦救难,普渡众生”。

B、杨柳观音,大士手持净瓶和杨柳枝。意思是“普洒佛法”。

C、洒水观音,也叫滴水观音,右手持净瓶洒水,或滴水,或泻水。意思是将大悲甘露洒向人间,为世人造福。

(2)观音左右侍从金童玉女像。金童善财和玉女龙女是观音菩萨的胁侍,设在大士的两侧,作拱手呵护状,是十余岁孩子活泼、可爱的形象。

(3)五十三参禅塑像。即善财童子先后参拜53位“善知识”,最后参拜普贤菩萨,“即身成佛”。大型海岛群雕中塑造了53次参拜时的图像。

(4)在观音塑像上面,有的还雕塑有地藏菩萨像,再上面还雕塑有释迦在雪山上修行时的饥佛像。

大雄宝殿前的大院正中摆设一个大宝鼎,通常刻有该寺的寺名。大殿前左右有一对旗杆,旗杆顶部各有一个幡斗。逢佛教重大节日,将升起“六色佛旗”,它是佛教九大标志之一(其余八大标志是塔、法轮、莲花座或须弥座、光相、佛祖胸前的卍、念珠、菩提树、袈裟或佛脚印)。

4.本寺主供佛菩萨殿

大雄宝殿后面是供奉本寺主供佛(菩萨)的殿堂,名称直接冠以佛菩萨称号或法号。如福建南普陀寺,中轴线大雄宝殿之后是大悲殿,主供大慈大悲菩萨观世音;河南洛阳白马寺,大雄宝殿之后是接引殿,主供西方三圣,居中者阿弥陀佛,左边是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接引超度世人到他们的极乐世界。

供奉本寺主供佛(菩萨)的殿堂也有建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的,如五台山的文殊菩萨殿、普陀山法雨寺的观音菩萨殿就都建造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

此外,也有在天王殿后不建大雄宝殿,而只造本寺主供佛菩萨殿的,如普陀山普济寺就是在天王殿后建造圆通宝殿。还有相当多的寺院只有天王殿和大雄殿,而无主供菩萨殿。

5.法堂

法堂,亦称讲堂。是高僧大德们讲演佛法的地方,是寺院重大佛事活动的场所,如方丈升座、传戒期间设戒坛等等。法堂中央设一座台,安放讲台和法座。法座背后的木板屏上常常绘有狮子吼图。因为佛教常把说法喻为狮子吼。台下设香案,两侧是听法席。小一点的寺院不专设法堂,只在某一殿堂内占用一侧,或在藏经楼内设一个法台,供方丈、高僧讲法用。

6.藏经楼

在本寺主供佛(菩萨)大殿之后,都建有宽大、明亮的藏经楼(或阁),用来存放佛经。有些寺院也将藏经楼多用,一是藏经,二是供奉主供的佛菩萨,三是僧众学习佛经的场所,四是接待贵宾。

7.配殿

中轴线东西两侧还有对称建造的体形较小的配殿和附属设施。这里只介绍伽蓝殿和祖师殿。

1、伽蓝殿设在大雄宝殿右侧。伽蓝殿正中塑波斯匿王,左塑祗陀太子,右塑给孤独长者,这是父子三人。殿的两侧配塑十八伽蓝,是守护、保佑“僧伽蓝”(佛教徒修行的场所)的十八位伽蓝神。禅宗寺院以本山土地为守护神,也称“土地堂”。

2、祖师殿设在大雄宝殿左侧。以禅宗寺院为例,祖师堂通常正中塑初祖达摩,左塑六祖慧能、或马祖、或该寺开山祖师,右塑百丈大师或该寺贡献突出的的祖师。

8.钟(鼓)楼

为禅宗伽蓝七堂之一,作为寺院报时,集众敲钟所设,最初位于法堂的东北,与经藏遥相对称。宋以后钟楼的位置渐渐前推,常常置山门或天王殿的东侧,与鼓楼遥遥相对。鼓楼悬鼓专作报时用,楼高二至三层,鼓置顶层,第二层用作藏经,底层供地藏菩萨,故又称地藏殿,木结构钟(鼓)楼顶层空透,底层外墙常用砖砌作券门。

9.禅堂(斋堂)

是禅僧坐禅修行以及休息用的场所,也称僧堂或云堂,是禅宗寺院中的主要建筑。除了方丈高僧之外,一切僧众都应住进禅堂,他们的位置依受戒先后安排。堂中除了设合供奉圣僧像外,就是长连床,衣架之类的生活用具。有的禅堂还兼作斋堂,丛林制度发达以后斋堂与禅堂分离,并且禅堂在西,斋堂在东成为定制。

2.佛殿尺度

佛殿是寺院中重要的建筑,在寺院中随其地位的不同、寺院规模的差异,而有所变化。在以佛殿为主体的大型寺院中,佛殿可达9间。如义县奉国寺大殿,内供佛像最多者5尊,通面宽达48.2m,通进深达25.13m,面积1211mz。大同上华严寺大雄宝殿,也是九开间的大殿,通面宽53.7m,通进深27.44m,面积1474m2,是现存早期佛殿中面积最大的一座。

中型佛殿以七间五间居多,七间者面宽在40m上下,进深在25m至30m。中型佛殿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图12a、b)。

小型佛殿则为三开间建筑,面宽多不过10余米,进深也在10m上下,平面近方形,如少林寺初祖庵大殿。但这些佛殿建筑不论大小,普遍不设回廊,皆以门窗装修封于檐柱间,显示出一种庄严肃穆气氛。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禅宗的这个“禅”字由于梵文“禅那”音译而来,意为“静虑”、“思维修”、“定慧均等”。它是指经由精神的集中(奢摩他,又译为止、定、禅定、心一境性),以进入有层次冥想(即毗婆舍那)过程。它是佛教很重要而且基本的修行方法,被称为三无漏学之一,也是大乘六波罗密之一。但是禅宗所谓的禅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修行方法,而是指证悟到本性的一种状态。潘国静禅师曰:禅来自于生活,是长期对生活积累时的顿悟,禅不受知识的约束。

“禅宗”宗旨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禅宗”之根本宗旨

“禅宗”的修行原则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禅宗”的修行原则

“禅宗”的中心内容

“顿悟见性”是“禅宗”的中心内容

禅宗创始于南北朝来中国的僧人菩提达摩。他在佛教释迦牟尼佛“人皆可以成佛”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张“人皆有佛性,透过各自修行,即可获启

菩提达摩(月冈芳年 1887年)发而成佛”,后另一僧人道生再进一步提出“顿悟成佛”说。唐朝初年,僧人惠能承袭道生的“顿悟成佛说”,并将达摩的“修行”理念进一步整理,提出“心性本净,只要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的主张。

禅宗主张修道不见得要读经,也无须出家,世俗活动照样可以正常进行。禅宗认为,禅并非思想,也非哲学,而是一种超越思想与哲学的灵性世界。禅宗思想认为语言文字会约束思想,故不立文字。禅宗认为要真正达到“悟道”,唯有隔绝语言文字,或透过与语言文字的冲突,避开任何抽象性的论证,凭个体自己亲身感受去体会。

禅宗为加强“悟心”,创造许多新禅法,诸如云游等,这一切方法在于使人心有立即足以悟道的敏感性。禅宗的顿悟是指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过去、未来,而获得了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自由感,从而“超凡入圣”,不再拘泥于世俗的事物,却依然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禅宗不特别要求特别的修行环境,而随著某种机缘,偶然得道,获得身处尘世之中,而心在尘世之外的“无念”境界,而“无念”的境界要求的不是“从凡入圣”,而更是要“从圣入凡”。得道者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而是精神生活不同。在与日常事物接触时,心境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换言之,凡人与佛只在一念之差。

。山林地区兴建寺庙不同于平原城镇,虽然也强调中轴线,尤其在山门以内,已中轴线对称的方法构成严整的布局,突出佛教的主题,但山门以外的前导部分并不一定遵 循这样的格局。由于环境因素的制约,地形地势起伏变换,寺的前导部分往往顺应自然环境,方式灵活,成为山林佛寺布局的一种特色。

在北京郊外西山的碧云寺是敕建寺院的另一典型。由于自然环境不同,建筑处理的手法和市区佛寺的处理手法也就很不相同了。碧云寺所在的地点是北京西郊西山的一个风景点,这里有甘冽的泉水,有密茂的柏林,有起伏的山坡,有巉岩的山石。因此,碧云寺的殿堂、廊庑的布局就必须结合地形并且把这些泉水、岩石、树木组织到它的布局中来。沿着山坡在不同的高度上坐落一座座的殿堂以及不同标高的院落。在这个组群中可以突出的提到三点:一个是田字形的五百罗汉殿,这里边有五百座富有幽默感的罗汉像,把人带进了佛门那种自由自在的境界。罗汉堂的田字形平面部署尽管是一个很规则的平面,可是给人带来了一种迂回曲折难以捉摸,无意中会遗漏了一部分,或是不自觉地又会重游一趟的那一种错觉。另一个突出点,是组群的最高峰,汉白玉砌成金刚宝座塔。从远处望去,在密茂的丛林中这座屹立的白石塔指出了寺的位置,把远处的游人或香客引导到山下山门所在。让人意外地发现呈现在眼前的这一座幽雅的佛寺。关于这座塔,在另一段中将比较详细地叙述,在这里就不必细谈了。另一个突出点,是以泉水为中心的庭园,在这里有明沏如镜的放生池,有涓涓流水,在密茂的松柏林下,可以销除任何人的一身火气,令人进入一个清凉的境界。总的说来这个组群是在山林优美地区建造佛寺的一个典型。浙江杭州的灵隐寺,以及江西庐山很多著名的寺院,都有相同的效果。

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始具今日规模。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三百多级阶梯式地势而形成的特殊布局。因寺院依山势逐渐高起,为不使总体布局景露无遗,故而采用迥旋串连引人入胜的建造形式。其中立于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哼哈二将,殿中的泥质彩塑以及弥勒佛殿山墙上的壁塑皆为明代艺术珍品。

水泉院是碧云寺内风景清幽的好去处,院内松柏叁天,最有名的是三代树。这是一株较奇特的古树,柏树中套长柏树,最里层长着一株楝树,现在楝树仍旧活着。院中还有一天然流泉,名“水泉”,又称“卓锡泉”。泉水自石缝中流出,汇而为池,泉水甘甜爽口。泉水旁边是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花木、泉水、假山构成了一座优美、幽静的庭院花园

碧云寺建筑的主要特征:

1.平面组合的独特:元明时期前汉寺“伽蓝七堂”,清代后喇嘛教金刚宝座塔 2.寺庙中建造园林:园林水泉院 3.金刚宝座塔:两层台基,35米

1.寺庙建筑

梁思成《中国佛教建筑》:佛寺布局,一般说从山门起,在一条南北轴线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布置一座座殿堂,周围廊庑,以及一些阁楼把他们围绕起来。这些殿的尺寸,规模随着他们的重要性而逐步加深,往往到了第三或者第四殿堂才是寺庙的主要建筑——大雄宝殿。

2.元明清时期的建筑布局

伽蓝七堂建制:四进院五殿宇

P14 轴线组合

古代造园名著《园冶》:“相地合宜,构图得体。”在地势,气候,风向,阳光,水,林木等自然条件都非常完美的环境中,寺庙得以流芳百世。

寺庙园林功能介绍p16

第二节 禅寺殿堂寮舍形制(一)

一、佛殿、法堂与方丈

二、僧堂、众寮与库院

三、山门与回廊

第三节 禅寺殿堂寮舍形制(二)

一、东司与宣明

二、伽蓝堂与祖师堂

三、钟楼与藏殿

四、水陆堂及其它

第一章 禅宗与禅宗寺院 第一节 禅宗的兴起与禅门的独立

一、佛教禅宗的兴起

二、禅宗在南方的发展

三、禅门的独立

第二节 江南禅寺的兴盛与发展

一、江南的发展

二、江南文化的鼎盛时期

三、江南佛教的传统

四、江南禅寺的兴盛 第三节 五山十刹与江南禅寺 一、五山十刹建置

二、寺格变迁 三、五山十刹的地理分布 第四节 宋元江南五山十刹 一、五山 二、十刹

三、甲刹

第五节 从五山十刹到四大道场

一、禅寺世俗化及诸宗混融

二、佛教四大名山的兴起 第二章 禅的东传与日本禅宗寺院 第一节 禅的东传与日本禅寺渊源

一、南宋禅的东传

二、日本禅寺渊源

第二节 五山十刹图??日本宋风禅寺的蓝本

一、入宋求法日僧的巡访图录

二、南宋江南禅寺的仿写移植

三、日本禅寺的源地祖型 第三节 日本禅寺的兴盛与发展

一、日本禅寺的兴盛

二、日本禅宗五山十刹

三、日本近世黄檗禅寺与建筑 第三章 禅宗寺院的布局及其演变 第一节 禅寺布局的源流

一、新兴禅寺布局的形式与特点

二、禅寺的改制与转型

三、初期禅寺基本格局

第二节 江南禅寺布局的基本格局

一、江南五山大刹的布局形式

二、南宋禅寺布局的基本模式

三、南宋禅寺廊院形制

第三节 伽蓝七堂之制与日本禅寺布局

一、日本宋风伽蓝布局

二、禅寺伽蓝七堂之制

三、日本禅寺布局的特点及比较

四、黄檗寺院布局 第四节 江南禅寺布局特色

一、山地寺院与禅寺境致

二、以楼阁为中心的布局形式

三、规模形制的鼎盛与完备 第四章 禅寺建筑的形制与特点 第一节 关于禅寺建筑

一、禅寺建筑的性质与特色 二、五山十刹图所记禅寺建筑 第二节 禅寺殿堂寮舍形制(一)

一、佛殿、法堂与方丈

二、僧堂、众寮与库院

三、山门与回廊

第三节 禅寺殿堂寮舍形制(二)

一、东司与宣明

二、伽蓝堂与祖师堂

三、钟楼与藏殿

四、水陆堂及其它

第五章 江南寺院建筑的样式与技术 第一节 宋元江南建筑技术

一、时代与地域特征

二、技术体系与样式风格

三、建筑形制及特色

第二节 宋元江南寺院殿堂的形制与特点

一、殿堂平面形式

二、方三间殿堂平面特征

三、江南厅堂造梁架特征

四、江南间架构成特色 五、五山殿堂形制与祖型 第三节 江南楼阁建筑技术

一、江南楼阁建筑的特色

二、逐层副阶作法

三、楼阁平座形式 第四节 日本禅寺唐样建筑

一、唐样的缘起与性质

二、唐样建筑的形式与特点

三、唐样遗构与文献古图

四、唐样建筑的源地祖型

第五节 江南建筑的地域作法及其特色

一、江南建筑的地域特色

二、《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三、构架形制

四、细部作法

五、江南斗拱形制

六、江南建筑的尺度与规模 第六章 寺院家具与小木装修 第一节 寺院家具的性质和特点

一、家具与小木装修的传统

二、宋代小木技术的发展

三、寺院家具及小木装修的特色 第二节 江南寺院家具及其比较 一、五山十刹图所记江南寺院家具

二、分类比析

三、形制风格

四、装饰作法

五、尺度问题

第三节 江南寺院小木装修及其比较

一、寺院小木装修的内容

二、门窗形制

三、木作法器

四、佛帐与经藏

图4寺庙的基本模式“伽蓝七堂制”,是用七堂前后围合成三个院落

总体布局 篇3

以发展战略纲要引领转型升级

中国能建要积极主动服务国家电力和能源发展战略,始终把科学发展摆在首要位置,以中长期发展战略纲要为引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产业布局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管理密集型、服务模式由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的转型升级。强化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勇担电力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重任,当好我国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加大城市基礎设施、保障房、城乡一体化投资建设的主力军;推广中国能建创出的能源建设EPC“中国道路”经验,探索并实践“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联合体为主要特征”协同总承包模式,确保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为我国基础设施又好又快建设服好务;本着“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原则,优先发展国际业务,实现由工程承包向跨国经营、由跨国经营向跨国企业集团转变,达到国际业务占“半壁江山”目标,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作贡献;加大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力度,努力建成世界级高端规划咨询机构、世界一流技术研发中心和装备制造中心,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核心技术;持续巩固主营业务,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参与煤炭、石油、化工、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开发建设,构筑起“大建安”格局。

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改革重组

中国能建要按照国家电力体制深化改革要求,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稳中求进、量力而行”总体指导思想,在顺利完成对76家电网分离企业接收、成立国家和19个区域(省级)电力规划研究中心、重组8家试点企业、组建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配置,稳妥有序地推进内部改革重组和价值链条再造,建立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管控模式,打造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一流的企业集群。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主业突出、资源优化原则,推进公司制改造,确保“十二五”实现“跨入并站稳世界五百强”和“整体上市”两大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集中,有序推进职工投资企业、集体企业改制和工程板块、设计板块重组整合,建成一批年收入过100亿元企业和国际业务5~8家龙头企业、10~20家骨干企业;发挥名列“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全球最大的150强设计公司”前茅等资源配置优势,构筑行业领先、龙头带动格局,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开展管理提升,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绩效考核、岗位管理、激励约束体系,促进管理集成化、业务专业化、成本节约化,建设生机蓬勃的企业集团。

以优秀企业文化塑造品牌形象

中国能建要按照文化强国、提升软实力的要求,用文化铸企业之魂,在唱响“集而成团”“一家人一家亲”主旋律、实现全面大融合、和谐大发展的同时,建设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又独具鲜明品牌特征的企业文化体系,实现“世界能源,中国能建”组织使命和“行业领先,世界一流”战略愿景,努力塑造良好品牌形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制订和实施形象视觉识别、理念、行为规范系统,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用优秀企业文化引导人、激励人、感召人,实现由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跨越;推进内质外形建设,坚持“三贴近”,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办好“一网一报一刊”,宣传和选树先进典型,展示和推介企业业绩、实力、产品、文化、品牌形象、社会责任,增强企业文化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适应海外文化特征、社会习俗,推动文化融合落地,建设结构完整、概念清晰、与国际接轨的跨国企业集团文化,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以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能建要主动参加和谐社会建设,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服务国家、回报社会,在勇担电力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重任的同时,发挥在产业援助、投资拉动、扶贫帮困、劳动就业、国际援救等方面应有作用,努力实现企业、职工、社会的和谐发展。弘扬在铸就三峡水电工程、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风光储输建设等一座又一座世界丰碑中形成的企业精神,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履行社会责任能力,服务我国和世界能源产业科学发展;实施产业援疆支边、添力“中部崛起”、助推振兴东北、参加沿海经济区建设等,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建设;通过援建农业基础设施、支援农村教科文卫事业、输送干部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对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对口帮扶等,服务新农村建设;建立合理的用人、分配、培训、帮扶等机制,共享社会人力资源,倡导职工义务献血、捐资助学,带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强内部支持合作,建立帮扶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机制,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职工共享;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企,强化安全生产,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借鉴牵头组织2011年利比亚西部华人撤离经验,在发展国际业务中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树立中国企业良好形象。

以科技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能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提高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满足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求,引领能源产业科学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在电力和能源建设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引领优势,积极研究推广700 ℃超超临界发电技术、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燃烧(CFBC)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技术、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提高火电效率和降低CO2等污染物排放,增强火电建设核心竞争力;努力攻克复杂地质条件下超高坝筑坝、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等关键技术难题,超前研究百万千瓦级混流式水电机组安装和调试等关键技术,大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牢固占领水电建设制高点,增强水电建设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核电稳步发展,加大更安全更高效的第三代(AP1 000)非能动压水堆常规岛技术研究,力争在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运、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示范、快堆核电站常规岛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增强核电建设核心竞争力;积极研究应用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和风光储输、分布式发电新技术,增强新能源、新技术发电建设核心竞争力;积极研究实践1 000千伏交流/±800、±1 000、±1 1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柔性交直流输电,一、二次系统协调发展的电网升级,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面向用户的智能化输配电等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先进技术,增强电网建设核心竞争力等。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节能低碳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效益,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美好生活作贡献。

以“五个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中国能建要按照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五个建设”要求,切实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认真学习党的十八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文化业务知识,增强本领、坚定信念;抓好党性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明辨是非、坚定立场;抓好道德建设,积极倡导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诚信敬业,坚定操守。坚持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推进创先争优、基层党组织建设、海外党建工作常态化;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实行领导班子、党员干部、优秀人才队伍建设主体化;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作用发挥到现场”和“党建带团建、党群共建”,实现基层党建融入中心、服务群众实效化,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按照实在、刚性、管用原则,制订和落实加强作风建设若干规定,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风气。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遵纪守法、廉洁文化、惩防并举、拒腐防变体系建设,形成科学有效的反腐倡廉格局。制订和落实党委议事规则、加强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指导意见等规章制度,实现党建工作标准化,形成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按章办事的良好机制。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中国能建当前的首要任务。中国能建将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打造“科技型、管理型、国际化、多元化大强富企业集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郝幸田)

党建总体新布局的科学解读 篇4

一、党科学构建总体新布局所具有的价值

1、党建本身便是一种战略布局

党建工作是我国目前伟大的建设工程, 同时也是系统工程。党的建设过程中, 包含有极为丰富且深刻的科学知识与内涵。党建工作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我国革命的法宝, 也被称作“伟大的工程”。毛泽东同志于1939 年根据当时我党所处的时代与党内实际情况提出“把我们党建设好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毛泽东同志所指的“伟大的工程”共含有4 大建设内容, 分别是:第一, 政治建设。第二, 思想建设。第三, 作风建设。第四, 组织建设。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我国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团体逐渐形成, 其极为注重党建工作, 并为党建工作提出大量新型思想以及观点, 使得毛泽东同志党建思想更为丰富和科学, 并对党建工作便是伟大工程这一观点进行了创新, 将党建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邓小平同志丰富了我党制度建设相关研究领域, 党建格局也发生相应变化, 由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以及思想建设四方面共同组成。之后,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亟待解决的全新问题, 如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与先进性建设, 进而形成党建工作总体新布局。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之后, 以十七大党建工作总体新布局为基础, 进行改变, 形成新的布局。其能令我党执政更为稳定, 也能促进我国的发展。

2、党建工作整体布局是体现了党建规律

大部分人认为“布局”和“体系”仅仅是抽象的词语, 观念上的物质。事实上并非如此, 布局与体系指事物的整体, 即要求人们系统、全面地描述事物与把握事物。目标事物既可以以实体的形式存在, 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观念性的个体。若以党建工作为目标事物, 则“布局”以及“体系”代表了党建工作的实际状态和进程。就目前而言, 我国党建工作的主题为提升我国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即要求党内人员需以发展、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党建科学化, 便是要求领导者能够正确依照党建工作的客观规律, 制定党建工作的目标、以及任务等, 促成党建工作完成, 并体现出执政党的建设规律。

二、党建总体新布局构成要素

1、“一条主线”新内涵

我国十八大会议报告当中指出, 党建工作的建设主线是通过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以及纯洁性建设进行党建工作。相比之前对建设主线的要求, 十八大会议当中更为注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建设。党的先进性是和同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否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 其突出特征便是将共产主义作为理想, 所走道路是历史必由之路。我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有其自身使命, 为了完成使命, 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应要求, 这便体现出我党具有先进性, 也体现了我党的时代特征。如今, 我党在实践过程中认为党建工作要有纯洁性, 要求党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 我国能够得到持续安稳发展。为此, 我国不断增强党内人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危机意识, 确保我党的纯洁性。由此可见, 党的纯洁性建设是我党发展中急需进行的系统工程。保证党建工作纯洁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 从党员本身入手, 使得党员干部思想纯洁、党员作风不存在问题, 也保证党员能够做到清正廉洁。其二, 从各级党组织入手, 令各级党组织的决策与制度更为科学。监督管理严格以及纪律制度完善、严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 其本质属性便是政党的先进性, 而本质要求便是该政党需保持先进性。故而先进性与纯洁性之间密不可分, 党的纯洁性是党先进性实现的前提, 党的先进性建设则是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 是党纯洁性建设以及政能力建设的基础, 纯洁性保证其余两者的实现, 执政能力则是其余两者建设的最终结果。因此, 党建工作便是如何将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从而推进党的建设与发展。

2、“两个坚持”新方针

党建工作的指导方针有以下两点:其一,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其二, “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其中,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代表我国目前党建工作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大部分体现了我国党建该工作的决心与我党对党建工作的态度。“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则代表了我国党建工作中应拥有的精神以及思路。我党进行党建工作时, 若希望能够使理论和实践工作具有时代性、规律性, 同时也富有创造性, 则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解放思想。除此以外, 我党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党建方针。我国在治理党务的过程中, 需正确对待中心工作与党建之间的关系, 并对两者进行协调, 以便两者能够互相帮助, 协同发展。至于从严治党则代表我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党章, 并严格依照党章要求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要求、教育和管理, 从而令党员在思想、政治以及组织方面高度统一。由此可见, 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和“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两个新方针, 能够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 保证共产党员的政治立场不会产生动摇。

3、“四自能力”的新表述

“四自能力”指我党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以及自我革新的能力, 这体现了我党正在不断改革创新, 同时强化着对自身的建设, 也是我党维持自身先进性以及纯洁性的前提。我党执政能力的建设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更为具有时代特征。所谓自我净化能力, 指要求各级党员在思想方面、行动方面以及政治方面与党保持高度一致, 且在实际生活当中, 可以主动纠正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同时, 我党应要求党员增强自身完善能力, 要求党员严格遵守党员标准, 如坚决抵制封建迷信与铺张浪费。党员需不断对自己进行批评, 完善自我, 为百姓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仅如此, 党员还应强化自我提高能力, 不断学习并终身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及时了解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方面的新成果, 使得自身能够紧跟马克思主义发展步伐。党员只有不断学习, 提升自身能力, 党建工作才能顺利展开。由此可见, 党建工作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四个自我”能否得到提高。所以我党应加强对党员自身的管理, 从而促进我国党建工作的发展。

三、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 综合了历史发展与实际情况, 提出了我国党建工作总体新布局, 维持了党的稳定, 促进了党的发展, 对我党之后的执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共产党建立总体新布局, 这是十八大会议召开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本文分析了党科学构建总体新布局所具有的价值, 同时从“一条主线”新内涵以及“两个坚持”新方针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党建总体新布局的构成要素, 从而对我国党建工作总体布局进行科学地解读。

关键词:党建工作,总体布局,科学解读

参考文献

[1]刘晓钟, 张德印.全面把握党的建设总体新布局[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0, 01:4-9.

[2]高晓林, 池薇.党的建设总体新布局的科学构建及实施对策[J].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4:88-92.

紫禁城的总体布局有哪些? 篇5

紫禁城的总体布局分为两大项称之为“外朝内廷”,

外朝分钟路和东西翼,是明清两代皇帝办理超正举行朝会的场所,举凡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各种利益,都在外朝举行。外朝中路北接内廷中路,主要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以及前面的太和门、太和门广场和两侧的廊庑。三大殿面积达8.5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富丽堂皇,是紫禁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象征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外朝东西两翼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主,是三大殿的左辅右弼;一些文化方面的礼仪在此举行,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成为“后寝”。每座庭院门庑环绕相连,其中宫殿楼台亭阁布局紧凑、富丽辉煌。内廷大致分为帝、后的寝宫后三宫;后妃宫室东西六宫;清雍正后皇帝寝宫养心殿;太上皇宫殿宁寿宫‘太后太妃及太子等宫殿宫室。

总体布局 篇6

【关键词】建筑总体设计;总平面布局;设计方法;设计原则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新,建筑功能布局因外在因素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辱使命。总平面设计布局是总体设计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总体设计图的质量和效果与总平面布局密不可分,直接影响经营成本和投资效益。总平面图布局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社会和企业的运营安全、生产效率、发展规划等等。因此,设计者在总平面规划与布局工作中,应具备强有力综合定位能力,对社会各专业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不但知识要广,还要有与相关部门和专业沟通协商、解决在设计中遇到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总之,在总平面布局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具体状况,从全局角度考虑,综合分析,把好每一关,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总平面布局图。

1.布局设计总平面图要素

1.1布局方法

总平面布局设计方法分两大类,一是数学分析法[1],二是系统布置设计法。

1.1.1数学分析法

在传统上,总平面图的布局方法有圆圈布置法与摆样块设计法等。因为上述布局法,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设计人员的主观因素对其有很大影响,难免存在不合理因素,最佳总平面图就难以保证。为此,设计者提出了一些以数学理论为基础的多种布局法,其中主要常用的两种方法是解析法和启发式布局法。(1)解析法(查点法、正方形编程法、分支交界法、动态编程法、线性编程法等),是应用精确的计算,为预定的目标确定出最佳或最优的方案。理论上可取,但在实际工作运用时因其工作量巨大,耗时费力,故在工作中较少应用。(2)启发式布置法(综合法、交换法、结构法等),是一种较为简单而快捷的方法,不但节省很多时间,而且能设计得到一个较好的总平面布局方案。

1.1.2系统的布置设计法

系统的布置设计法,是美国人理查德.缪瑟提出并创立了一整套系统的工作程序[2],此程序首先是输入数据,然后经过制定、评价,最后确定总平面的布局。此方法关键是归纳布置问题的切入点和根据。数量Q、产品P、生产路线R、时间安排T、辅助部门S为归纳五大要素,也是开启系统布局关键所在。系统布局设计共四个阶段(确定位置、总体区划、详细布置、安装)。看上去四个阶段序贯而行,但它们是互相依存,而并非独立,在进行布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好同步交叉进行这四个阶段。

理查德.缪瑟提出了系统布置设计程序,分为四阶段(相关分析、场地分析、方案研究、方案评价选择)。(1)相关分析阶段:就是对上述五个关键影响布局设计的因素,与服务或生产单位之间的流程和非流程关系加以分析,对其之间权重做出最终确定,并制出综合相互关系图。(2)场地分析阶段:此阶段是对房间、设备等占用的面积分析与计算。进行综合考虑可利用的场地和空间面积,最后绘制出空间场地面积间关系图。(3)方案研究阶段:是依据实际中所限条件和设计中出现的修改条件,在场地分析所绘图基础上,细致研制出几套总平面布局方案。(4)方案评价选择阶段:是系统布局中最难最重要的阶段,首要是选择一种合理方法对方案评价,然后采用所选的方案评价方法,对研究出的几套总平面布局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估,最理想的方案也就最终被科学的确定出来。

1.2布局设计原则

在总平面图布局设计之前,必须了解和熟悉总体规划方案,确保总平面布局符合适应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进行布局,所设计的场所地形、地质条件应去充分利用并紧凑的合理布局。另外在认真考虑总体规划要求基础上,必须满足设计中朝向、防火、防爆、卫生等规范要求,流程尽可能直顺、便捷、流畅。在生产、服务、工艺流程等方面要满足企业的要求。建筑物与建筑群之间的组合、道路需合理美观,呈现良好的艺术效果。总之,在总平面布局过程中,需要统筹兼顾,考虑今后的发展规划、施工建设、竖向布置和管线综合布局等诸方面问题。

1.3布局设计过程[3]

设计总平面图过程中,设计者总会追求最理想更好的方案,但存在于实践中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为此,需要了解设计过程与解决问题的通用方法。

1.3.1描述问题

描述在设计中发现的问题,必须仔细谨慎,从实际出发,使问题描述的即合理又准确,在考虑到不超越经济、时间等因素时,所描述问题范围尽量广泛一些。

1.3.2分析问题

完成描述问题后,对所描述问题进行详尽分析研究。之前需大量搜集有关资料、数据和方案的评价标准,区分问题产生是杜撰的还是真正的条件。

1.3.3研究方案

此过程是对几套方案进行研究,相关人员参与并不断创新,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挖掘创造力,设计出更优秀的方案。

1.3.4优选方案

对设计人员做出的几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选择,在优选方案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修改完善意见,为了完善改进,方案需要返回再次修改,可见优选方案的过程是重要非常复杂的。

1.3.5说明方案

优选方案全部结束后,这时对选定的理想最佳布局方案进行说明注解,内容表达常用图纸、模型、文字等方法进行。完成了这一过程,并不意味总平面布局的全部工作结束,后续还有对该方案的评价、施工、补充、宣传等工作。

2.结论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的实现,企业设备的更新,生产自动化,工艺服务的流程等均在改变,对建筑总体设计中的总平面布局提出新的挑战。在布局设计中要考虑到,功能分区明确,服务工艺流程顺畅,生产环境整洁,发展远景良好。就目前而言,仍存在缺陷与不足,需要设计者共同去努力探索与研究,不断提高完善总平面图布局设计水平。 [科]

【参考文献】

[1]雷明.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Richard Muther.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M].Beijing:China Mechine Press,1988.

总体布局 篇7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城市林业起源于北美洲, 它的产生是人类对环境危机积极思索的产物。城市林业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生态美学的追求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所决定的。

1 城市林业建设总体布局原则

1.1 服务城市发展, 体现以人为本城市林业建设就是要结合

城市化发展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要以城区为重点, 协调全市各区县、中心镇进行整体规划, 充分发挥森林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当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城市森林建设, 为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化城市建设服务。

1.2 立足整个市域, 兼顾周边地区城市林业是以生态建设为

主体的公益林业, 是以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的城市林业, 是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林业, 是以兴林富民为目的的效益林业。因此, 城市林业是满足人们生态需求的重要手段, 是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内容。着眼整个城市市域, 针对市域需求, 突破行政边界, 按照区域生态功能区划进行总体布局, 并分区实施。

1.3 统筹林水规划, 构建生态网络以大型水体、片林、森林公

园和现有的森林、湿地等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斑块依托, 使之成为完备森林生态体系的核心, 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完善道路、水系这些线状廊道沿线的防护林带建设, 在主干水系、道路两侧形成比较宽的防护林带, 并与上述林水主体斑块相连, 共同构成城市林业的生态保障林, 为城市生态环境提供长期而稳定的保障。

1.4 遵循因地制宜, 突出本土特色城市林业发展, 要建设以地

带性森林植被为主体的森林生态体系,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景观多样性,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育。在树种选择和模式配置方面不能过分强调常绿、彩叶、花色等视觉效果, 而更应该注重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 重视乡土树种的使用, 按照地带性植被特征进行森林植被的恢复, 突出城市所在地的本土特色。

1.5 发挥比较优势, 推动产业发展林业产业是实现林业富民

的根本途径。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城市需求、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及市场需求变化, 确定合理的林业产业发展方向和规模, 如结合旅游、观光等新兴产业发展特色林果、花卉等。

1.6 传承历史文化, 弘扬绿色文明城市林业发展必须与城市

历史文化相结合, 与文化古迹保护相结合, 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 加强古树名木和各类名胜区森林的保护, 强化植物园、森林公园等场所科普配套设施建设, 同时顺应现代城市居民生态文化需求, 大力发展以各类纪念林为代表的文化林建设, 丰富森林文化内涵, 弘扬绿色文明。

2 总体布局的方法

2.1 结构布局基于国家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三

生态”林业建设思想和城市林业本身的特点, 城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结构布局核心是:生态保障林体系, 产业发展林体系, 文化传承林体系。三大森林体系是根据国家林业发展战略提出的“三生态”思想, 结合城市林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按照森林的主导功能进行定位划分的, 是一种相对的划分, 他们共同构成城市森林资源的整体。生态保障林体系是基础, 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林业“生态优先”的主导需求, 是产业发展林体系和文化传承林体系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 而产业发展林体系和文化传承林体系是对生态保障林体系生态功能的有效补充, 可以满足人们的经济、文化需求, 避免或延缓生态保障林体系可能面临的破坏压力, 发展绿色产业和弘扬绿色文明, 为城市林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2.2 空间布局从城市的自然生境条件、环境质量状况、生态敏

感区的分布、城市化程度、社会文化需求等方面考虑, 空间布局主要的依据是: (1) 依据森林资源分布优化森林生态网络; (2) 综合自然地貌确定城市林业主要目标类型; (3) 针对生态环境问题布局重点防护林; (4) 综合生态敏感区划确定生态保护林布局; (5) 根据区域发展态势改善相应的环境空间。在此基础上, 提出城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以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线、面、体布局理念为指导, 按照“林网化—水网化”的林水结合规划理念, 以城区为核心, 以建设生态公益林为重点, 结合湿地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全面整合山地、丘陵、平原森林, 道路、水系、沿海各类防护林、花卉果木基地、城区绿地、城镇村庄绿化等多种模式, 建立山地丘陵森林为主, 各类防护林相辅, 生态廊道相连, 城镇村庄绿化镶嵌, 全市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实现森林资源空间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

2.3 建设重点———三区三林三网三绿对于一个城市来说, 地

总体布局 篇8

1 总体布局

立足实际,广泛开展绿化造林,大力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统筹考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使范县大地绿起来、环境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结合范县的自然区域特征与林业建设现状,规划建设“三区”“两点”“一网络”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林业生态体系。

1.1“三区”

“三区”指旱作农区、盐碱稻作区、黄河滩区,在旱作农区要重点抓好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经济林、苗木花卉等基地建设,改善城乡宜居环境,提高绿化美化水平。在盐碱稻作区重点抓好稻作区农田林网建设,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木覆盖率,提升绿化水平。在黄河滩区重点抓好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形成农林牧复合经营的生态产业新模式。

1.2“两点”

“两点”指新区绿化美化和村镇绿化美化。对新区绿化美化,高标准绿化美化街道及庭院,扩大城中绿岛建设规模;在城郊营造城郊森林和环城防护林带。对村镇绿化美化,着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

1.3“一网络”

“一网络”即生态廊道网络,主要包括全县范围内所有铁路、公路、河渠及重要堤防。以增加森林植被、构建森林景观为核心,建成绿化景观与廊道级别相匹配,绿化布局与城乡人文环境相协调,兼具社会效应与生态效应的生态廊道。

2 重点建设工程

2.1 生态建设工程

2.1.1 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

按照全省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建设要求,加大针阔及乔灌结合的林带比例,积极稳妥地推进成、过熟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逐步建立起稳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提高综合防护功能。

2.1.2 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

该工程涉及全县范围内濮台公路、濮范高速、德商高速、铁路、临黄堤、河渠以及县乡村道路等绿化,规划完成绿化里程300 km,折合造林面积2 000 hm2,要着力抓好下列精品工程:一是濮台公路、濮范高速、208线、毛王公路等通道绿化,高标准、高质量绿化,实行落叶与常绿树种、乔灌花草立体栽植,建成最重要的贯通范县境内重要景观通道和形象窗口。二是黄河堤防生态长廊。黄河堤防加宽工程完工后,要按照适地适树、防护与观赏相统一的要求,进行高标准规划和景观设计,形成落叶与常绿、观叶与观果合理搭配,乔、灌、花、果、草于一体的林业生态旅游精品线。全长42 km,建设规模约200 hm2。

2.1.3 村镇绿化工程。

绿化示范乡镇要按照以下标准: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5%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和路沟渠绿化率均达到95%以上,辖区内各级道路达到省定绿化标准,管护严格,林相整齐。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绿色家园绿化标准,辖区内村庄绿化达标率在20%以上。

2.1.4 防沙治沙工程。

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保护优先的原则,对沿黄滩区沙荒地、撂荒沙地营造防风固沙林;在沙化耕地上营造小网格农田林网和林粮间作。

2.1.5 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以打造生态文明县城品牌为目标,新建和改造一批城市绿地、广场、游园和城市森林公园,开展城郊环城防护林工程,增加新区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生态多样的城市绿化新系统。

2.1.6 黄河湿地公园建设工程。

依托毛楼生态旅游区,将县境内沿黄河水域规划建设成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以湿地生态系统和其他生物多样性为主要保护对象,在黄河背河洼地沼泽区通过退耕、引水、种植等措施退耕还泽;在黄河故道区通过引水、封育、引种等措施恢复湿地植被及水禽栖息地。搞好鸟类资源的系统调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监管等工作。

2.1.7 黄河森林公园建设工程。

范县黄河森林公园已被确立为省级森林公园,根据公园建设规划要求,重点加强对毛楼生态区基础设施的修缮和维修,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建设绿化景观,落实长效运行机制,抓好卫生整治,开展招商活动,增加生态娱乐性旅游项目,开展生态文化教育。逐步建设成集旅游、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功能齐全的黄河森林游览度假区[1,2,3,4]。

2.1.8 中幼林抚育建设工程。

加强对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重点对郁闭度0.8以上的中幼林进行抚育,通过修枝、浇水、施肥、除草等抚育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森林的综合效益。

2.1.9 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

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对疏林地或灾害危害严重的低质低效林进行改造。对生态区位重要的低质低效林进行合理改造,使其逐步形成树种多样、结构稳定的公益林;对生态条件较好的低质低效林,使其形成速生、丰产、高效的商品林[5,6,7]。

2.2 林业产业工程

2.2.1 林浆纸板加工产业。

通过林板、林纸一体化经营,将原材料基地、加工企业、专业市场及其相关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和综合效益。坚持内引外联,再上一批多层板、造纸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林业产品加工企业,向精深方向发展。

2.2.2 林下经济基地建设。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模式,着力培育集中连片66.67 hm2以上的生产基地,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林下经济面积发展并稳定在2 000 hm2,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格局,实现年均收益75 000元/hm2。

3 结语

范县林业工作以营造友好生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重要内容,加快资源培育,强化资源保护管理,以平原生态防护林、外资造林、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村镇绿化、生态廊道等工程为重点带动,推进林业产业向基地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使林业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传奇.如何进行新时代下的林业建设工作[J].现代园艺,2014(24):236.

[2]赵淑英.论和谐林业背景下的林业建设[J].价值工程,2014(11):158-159.

[3]肖治江.林业建设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园艺,2014(16):21.

[4]邹开明.试析邓小平林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J].党史文苑,2011(20):41-42.

[5]李兆勤.围绕科学发展,抓好林业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243.

[6]赵峰.靖边林业建设实现五大转变[J].陕西林业,2010(3):49.

[7]居文华.巴林左旗林业建设实现“五大转变”[J].内蒙古林业,2010(9):49.

总体布局 篇9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布局对平台性能影响大, 决定了平台的作业效率。国外各设计公司设计的第六代半潜式钻井平台布局各异, 平台布局主要取决于多年形成的设计风格和价值取向, 难以发现共同点[1,2]。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是复杂的超大系统, 其总体布置属带性能约束的超大系统三维布局问题, 平台各系统关联性强、约束多[3,4]。笔者为提高平台钻井作业效率, 提出了基于生产流程的层次布局法。

1 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总体布局规划

1.1平台设计目标

目标半潜式平台按照第六代半潜式平台标准, 采用双井架钻机系统进行设计, 平台具体技术指标如下:①作业海域为南海深水海域, 最大作业水深为3km, 最大钻井深度为10km;②作业系统为双井架钻机;③甲板最大可变载荷为88.2MN (含立柱) ;④定位方式为锚泊定位、动力定位+锚泊定位 (辅助) 、动力定位;⑤具备钻井、修井、试油、作业和完井等功能。

1.2布局规划原则

根据设计目标, 制定如下总体布局规划原则:①以提高钻井作业效率为目标, 合理布置钻井设备, 确保钻井作业工作的便利;②按作业成本规划布局, 优先布置输送成本高的装备, 距离对作业效率无明显影响时, 采用管汇适当远离布置输送成本低的装备;③上层平台尽可能预留大空间, 大作业空间利于安全高效的作业, 同时便于功能升级;④考虑人因工程学要求, 注重操作空间和安全的设计[1];⑤尽可能降低平台重心, 提高平台稳定性。

1.3总体布局算法

单一数学优化算法无法优化超大规模系统[3], 故采用混合算法, 即采用基于生产流程的层次分解法进行布局规划, 具体布局算法如下:①绘制平台总体作业流程图, 以流程图为布局基础。②规划输送方式, 按向平台钻井中心输送的钻井材料的物化状态规划输送方式。③按空间作业需要及输送方式划分平台层次, 平台自上而下, 分为3个生产区 (钻台区、主甲板区、下甲板区) 、4个存储区 (主甲板区、下甲板区、立柱和下浮体) 。④在每一层次内划分作业功能模块, 以功能模块为布局基本单位。在完成以功能模块为基本单位的布局规划后, 在各功能模块内部进行二次布局设计。⑤各层次按布局价值取向采用不同的布局算法。⑥重心校核计算与布局调整。完成总体布局详细设计。

该布局方法实质是:以放弃对理论最优性的追求为代价, 通过缩小设计空间, 降低计算复杂度, 从而在详细布局阶段获得较满意的求解效率。对最终布局方案“最优性”的保证, 可通过恢复全部优化目标和约束, 按某种规则/算法调整布局方案, 在调整过程中保持原优化目标或尽可能少影响原优化目标来实现。

2 半潜式钻井平台具体布局设计

2.1平台作业流程

从国外第五代、第六代平台看, 平台是大量装备、管线等聚集的复杂大系统。如果从生产物流角度看, 平台是在半潜船体支撑下的浮动钻井生产中心。首先绘制平台钻井作业流程图 (图1) , 作业流程图反映平台钻井作业所需钻井材料从存储区输送至工作区——钻台区, 直至钻井完成的过程。从流程图看, 双钻井中心是钻井作业的中心, 各钻井支持/服务系统向双钻井中心提供钻井所需的各种服务支持, 管具处理系统向钻井中心钻台输送管具类钻材 (由自动排管机和立根台完成双钻井中心管材的存储与交换) ;泥浆处理系统输送泥浆;动力支持系统提供电力、液压、气动及升沉补偿等服务;后勤系统提供除生活住所外的机械维修、电器维修、垃圾焚烧、空气干燥等服务支持;船体支持模块除提供作业场所外, 还提供锚泊、动力定位、存储等服务支持。从流程图看, 双井架钻井中心是平台钻井的生产中心, 位于平台中心位置, 平台总体布局方案确定为空间向心布局。

2.2输送方式规划

根据作业流程图, 对不同材料规划4种输送方式:管材类材料由抓管机提升, 经专用动力猫道输送;大型海底作业工具类材料由专用升降机提升, 由专用输送滑车经轨道输送至月池, 在月池下放海底;泥浆、动力 (电、液压、气动等) 类材料采用管线/管汇方式输送;隔水管情况特殊, 有平放和立放两种方式, 平放时, 采用管材类材料输送方式, 立放时, 经隔水管起重机、隔水管倾斜臂输送至钻台。

向平台钻井中心输送的钻井材料在形状、质量、物化状态上有很大的不同, 采用的物料输送方式也是多样的, 其运输成本和运输效率相差很大。很明显, 管线类材料输送效率高、成本低, 固体类材料输送成本高、效率低, 且空间占用大。不同设备设施采用不同输送方式, 材料输送成本和效率的差异决定设施采用不同的布局方式。

2.3平台层次划分

按平台物理结构特点和材料输送层次性, 将平台按空间作业需要及输送方式的不同分成钻台区、上甲板区和下甲板区 (自上向下) , 如图2所示。钻台区接受钻杆、套管、隔水管等管具类材料;上甲板区既可存储管具, 又可完成主要大型工具的月池下放作业, 同时还可完成固控系统的处理;下甲板区布置泥浆处理系统、动力支持系统和后勤服务系统, 这类设施的处理对象可经管线/管汇输送至钻井中心, 运输距离对作业成本影响不大。泥浆净化系统需对钻屑等固相进行处理回收, 为做到零排放, 应布局于主甲板。

2.4单元模块划分

半潜式钻井平台装备了大量复杂的设备设施, 其中的某些设备设施共同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在空间上接近, 可划分为一个功能模块。对这些设备设施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划分模块, 从功能、位置和物理相关性建立子相关矩阵, 由各子相关矩阵生成部件/装备之间的相关矩阵, 最后采用截矩阵完成模块划分, 各子功能相互关联的装备属同一模块[4]。泥浆净化模块含具有泥浆筛分、除泥、除气、除砂、离心、岩屑搜集及处理等多种功能的多台设备, 它们共同完成固相处理, 各设备位置应接近, 划分为一个模块。

2.5平台不同子空间的布局算法

在完成平台各层次和各模块的划分后, 以模块为布局基本单元进行布局优化设计。各个层次的布局目标不同, 主甲板和钻台区是生产区, 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 具体设计可采用系统规划法 (SLP) 的改进算法——关系表法[4], 下甲板因待布置模块对输送成本和作业效率无明显影响, 故采用最适合面积算法, 优先布置大尺寸模块。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布局, 即按钻台区、主甲板区和下甲板区顺序布局, 允许上层区域装备占用下层区域空间。在具体布置过程中, 需考虑模块之间的关联性, 遵循人因工程学原则。

2.6存储规划

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自持力是平台性能的重要指标, 自持力通过可变载荷来实现。钻井材料存储于4个区域, 即上下甲板区、立柱区和下浮体区, 按作业需要制定如下存储规划原则:为利于生产, 优先布置钻井材料;按材料输送方式和输送成本进行布置, 固体类材料布置于主甲板, 液体类材料布置于下浮体和立柱内 (立柱内可存储固体类材料和液体类材料) ;考虑存储材料对平台重心的影响, 存储材料的布局应使平台重心与浮心重合, 在不平衡时, 优先调整存储材料的布局使平台重心与浮心重合。

2.7重心校核及总体布局调整

平台总体布置完成后, 需对重心进行计算, 以检验布局的合理性。平台的空壳体形状规则, 左右、前后对称, 立柱及下浮体的布置原则上对称, 对重心偏移影响不大, 上下甲板装备布局对重心产生较大影响。重心计算参考《运输船总量分类及重心计算》的规定, 建立坐标系, 纵向 (x向) 以船舯为基准, 艏为正, 尾为负;横向 (y向) 以中线面为基准, 右舷为正, 左舷为负;垂向 (z向) 以下浮体线为基准, 上为正, 下为负[5]。

平台重心与平台中心如偏差较大, 需要对布局进行调整, 调整的一般原则是:优先调整对作业流程影响小的下层平台装备, 这类装备的处理对象采用管线输送, 对作业效率影响小;主甲板的调整顺序依次是袋装品存储区、大型海底工具存储区和钻杆套管存储区。

3 半潜式钻井平台总体布局规划的实施实例

以某半潜式钻井平台为例, 按上述布局规划方法对平台进行总体布局规划。

3.1半潜式平台结构形式

目标平台采用目前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主流形式, 具有双下浮体、四立柱、横撑连接、箱型上壳体, 采用井字形结构强框, 下浮体的甲板、舷侧外板、底部和纵中舱壁均采用纵骨架式, 立柱内设置水密平台和水平强框, 外板采用垂直扶强材[3,4]。

3.2目标平台输送方式的具体设计

目标平台输送系统的规划:主辅动力猫道各1个, 分别服务于主辅钻井中心, 主动力猫道主要进行大直径重型套管和平放隔水管的输送, 辅动力猫道输送钻杆和套管; 75%的隔水管立放, 25%的隔水管平放, 平放隔水管作为备用, 作业水深超过2250m时应用。立放隔水管设专用存储区, 由隔水管指梁和专用隔水管起重机提升, 经隔水管倾斜臂等输送至钻台;泥浆、电力、气动、液压系统等采用管线/管汇输送。大型工具类由专用起重机, 经铺设导轨的专用滑车运送。从作业效率角度看, 防喷器 (blowout preventer, BOP) 和井口盘、采油树等大型工具采用月池两侧下放模式的作业效率优于采用月池单侧下放模式的作业效率, 本文按双侧下放模式设计[5,6,7]。

3.3目标平台模块的划分

目标平台具有的模块如下:

(1) 3个双钻井中心模块。钻井中心模块含双井架钻机、钻台自动化作业装备、月池系统及压井节流管汇系统;钻井中心辅助动力模块含液压站、空压站以及隔水管升沉补偿系统;钻机电力控制模块为向钻机供电的交流-直流转化模块。

(2) 2个管具处理模块, 即钻井管具处理模块和隔水管立放处理模块。目标平台采用双侧下放模式, 划分为BOP存储及输送模块和其他大型井下工具存储及输送模块[6,7]。

(3) 2个电力模块。目标平台配置8台主发电机, 布置在4个机舱内, 对等划分2个模块。根据动力定位 (dynamic positioning, DP3) 要求, 全部机舱不应集中在一个区域, 以符合动力定位等级对机舱布置的安全性要求。

(4) 4个泥浆系统模块, 即泥浆配混模块、泥浆净化模块、泥浆循环模块和固井模块。

(5) 15个平台支持模块, 即8个动力推进模块、4个锚泊定位模块、2个塔吊模块 (为平台作业提供支持) 、1个平台控制模块 (中心控制室模块) 。

(6) 6个后勤服务模块, 即生活模块、工具房、机械维修房、电器维修房、垃圾焚烧间、空气干燥房。

3.4钻台布局规划

钻台是钻井作业的主要区域, 高出主甲板10m左右, 主要接收钻杆、套管和隔水管等管具类材料, 钻台层次布置有钻井管具处理模块和隔水管立放处理模块。主辅动力猫道前部分别正对井架两个大门, 后部为抓管机 (钻杆起重机) 和管具堆场。管具堆场应尽量靠近动力猫道和抓管机。按使用频率高低布置管具堆场, 钻杆使用频率高于套管, 应优先布置钻杆堆场。钻台后部为立放隔水管存储区, 隔水管存储区穿过主甲板至下层甲板, 以降低工作重心, 钻井管具堆场位于主甲板层次[6,7,8]。

3.5主甲板布局规划

主甲板 (上甲板) 以钻井中心模块为中心, 采用系统规划法的改进算法——关系表法进行主甲板的布局规划。如图3所示, 上下布置2个大型井下工具处理模块, 分别为BOP处理模块10 (完成BOP下放作业) 和其他大型工具处理模块9, 钻井中心前部为泥浆净化模块 (位于主辅动力猫道下, 完成泥浆固相处理, 含一套泥浆钻屑搜集处理系统) 。锚机布置于主甲板角部, 左右两舷各布置塔吊一部。

1.备用区 2.立放隔水管及处理系统 3.生活区 4.其他大型工具处理区 5.锚机 6.塔吊 7.泥浆净化区 8.钻台区 9.BOP处理模块 10.管具处理及排放模块

主甲板保留较大的作业空间可提高平台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并预留升级空间。目标平台是完成钻井、试油、修井和作业等任务的综合性平台。平台完成建造后, 下甲板难以安装大型装备, 后期增加装备主要安装在上甲板。

3.6下甲板布局规划

下层甲板空间有两个特点:一是空间不规则, 平台结构采用井字形结构框架, 月池开口和立放隔水管存储区将下层甲板空间分成不规则区域, 且下层甲板需划分舱室;二是待布置模块多, 各模块存在关联性。如泥浆循环、配混和固井这3个模块作业连续, 应作为大模块区布置在相接近区域, 且和上甲板泥浆净化模块接近;2个电力模块空间上远离, 以满足动力定位DP3要求。如图4所示, 针对下层甲板空间布置的特点, 采用最适合面积算法, 优先布置大面积模块, 小模块按实际剩余空间合理布局。大模块区有3个, 即泥浆处理区和2个电力模块区, 泥浆处理系统占空间最大, 能够满足其空间要求的区域仅是月池前部区域, 能满足两个电力模块要求的空间只有月池左右舷。4台泥浆泵布置于2个舱室, 其中一台备用泥浆泵单独布置, 剩余空间布置钻井中心辅助动力模块, 含液压站、气动站和隔水管升沉补偿系统。钻井中心辅助动力模块和钻机电力变频及控制模块属双钻井中心系统, 应靠近钻井中心, 电力变频及控制模块在立放隔水管存储区左侧。

1.生活区 2.月池 3.立放隔水管存储区 4.中心控制室 5.固井区 6.电力模块2 7.空气干燥房 8.垃圾焚烧间 9.泥浆散料存储区 10.泥浆配混区 11.液压及气动工作台 12.泥浆循环区 13.后勤服务区——工具房、机修房、电器维修房 14.电力模块1 15.钻机电力转换控制区

目标平台的动力定位等级为DP3, 2个电力模块对称布置于平台左右舷, 每个机舱旁附设独立的配电板室, 每块配电板直接控制2台推进器, 模块相对独立分隔, 以增加安全性。

艏部布置生活区, 从人机工程学角度, 振动噪音大的模块应远离生活区, 因此电力模块应远离生活区。左右舷布置2个电力模块后, 剩余空间布置5个后勤服务模块, 工具房、机械维修房、电器维修房布置于左舷, 垃圾焚烧间、空气干燥房布置于右舷。立放隔水管存储区的左右区域分别布置电力变频及控制模块和中心控制室模块。

基于模块的布局规划, 只是完成大框架的总体布局规划, 仍需进一步进行模块的内布局设计。模块内仍按生产流程布局, 如泥浆净化模块含筛分—除气—除砂—除泥—离心5级固相控制, 配套设备多台振动筛、泥浆清洁器、除气器、中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砂泵等, 以及若干中间存储罐和大量管汇, 另外, 平台还配置有1套岩屑收集系统。泥浆净化模块仍按作业流程布局。

3.7下浮体及立柱区域的存储规划

立柱和下浮体主要用于存储燃油、锚链、生活用水和泥浆系统的泥浆、土粉、重晶石、水泥、盐水、钻井水等。下浮体存储易于管线输送的液体类耗材, 立柱上部存储固体类耗材, 以利于输送为原则。

目标平台采用井字形结构框架, 立柱延伸至主甲板, 自下浮体向上, 分4个层次, 其中下浮体顶部至平台下甲板底部为3个层次, 下甲板上部为1个层次。立柱中间为工作电梯和升起装置, 下部2个层次设12个锚链舱和泥浆舱, 上部2个层次设泥浆罐、土粉罐、重晶石罐、饮用水舱等, 平台艉部两立柱以布置泥浆处理用泥浆罐、土粉罐、重晶石罐等为主, 这些罐体应尽可能与下甲板泥浆处理系统接近以利于输送, 艏部以布置饮用水舱等为主。

下浮体内主要设水密液舱、泵舱和推进器舱, 左右两浮体原则上布置一致。液舱储存的物品包括钻井用液体消耗品 (钻井水、盐水、基油) 、燃油、饮用水、压载水。下浮体区域布置8个推进器舱、8个泵舱、燃油舱、基油舱、盐水舱、备用泥浆舱、钻井水舱、压载水舱及管汇系统等。

3.8重心校核及总体布局调整

按初步确定装备布置位置及总质量后计算重力矩, 计算结果基本符合预期:垂向重心高25.7m;重心横向向船尾偏1.9m;重心纵向向艉部偏0.1m。需要对布局进行调整, 将左右舷电力模块前移, 后勤支持模块调整到电力模块后部 (图4) 。调整之后, 重心将前移, 缺点是电力模块与生活区接近, 不符合人因工程学原则。平台建造完成后, 增加试油、测井、完井等装备及生活工作的必备物资, 再重新计算重心, 横向和纵向的偏差均在0.3m以内。

4 结论

提出了超大型复杂系统的布局规划算法, 即基于作业流程的层次分解布局方法, 建立了布局原则和具体算法流程。该算法紧密结合工程实际, 综合考虑作业效率、安全性、稳定性和人因工程学多方面因素, 具有工程操作可行性和优化性, 在具有性能约束的超大系统三维布局设计上具有工程实用性。

以某钻井平台为实例进行了验证, 进行了布局设计。对立柱、下浮体的存储区进行了规划, 并对布局方案的重心进行了计算校核, 然后进行布局调整以增加平台稳定性。

摘要:基于作业流程层次分解布局法, 提出了布局理论、算法和布局流程。该方法以作业流程为基础, 按材料输送系统输送模式划分子空间, 子空间以模块为布局基本单位, 对不同空间采用相应优化算法, 并对立柱和下浮体的存储区进行规划, 然后根据重心对平台布局进行调整, 以提高稳定性, 完成布局的详细设计。以在建某平台为实例, 提出了布局方案, 完成了布局设计。

关键词:半潜式钻井平台,总体布局,钻井作业流程,三维布局优化,成组技术

参考文献

[1]岳吉祥, 綦耀光, 任旭虎.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海洋平台总体布局设计研究[J].中国海洋平台, 2008, 23 (2) :7-12.

[2]Chakrabarti S.Handbook of Offshore EngineeringⅡ[M].New York:Elsevier, 2005.

[3]曾威.卫星舱布局的双系统协同进化算法与CAD系统关键技术[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7.

[4]岳吉祥.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钻机系统选型与布局优化研究[D].东营:中国石油大学, 2009.

[5]CB-Z319-1982.运输船重量分类及重心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船舶标准 (2008) 网络版标准[S/CD].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6]岳吉祥, 綦耀光, 肖文生, 等.深水半潜式平台钻井材料输送系统配置与布局研究[J].船海工程, 2008, 37 (4) :31-36.

[7]刘海霞.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总布置[J].中国海洋平台, 2007, 22 (3) :7-12.

总体布局 篇10

1 山东曲阜与广西恭城孔庙的由来

1.1 山东曲阜孔庙

山东省曲阜孔庙(本庙)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据传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目前,分布在我国以及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孔庙共有2000多座。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志》记载,曲阜孔庙大成殿为宋天禧元年(1017年)始建,明代重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再建,遂为今状。其形制仅次于故宫太和殿,相当于保和殿的规制。建筑设计精致严密,艺术价值甚高,为中国现存三大宫殿建筑之一(见图1)。现在各地的孔庙建筑大多数都是在此基础上,并且又结合了当地建筑特点和文化习俗改良而成的。

1.2 广西恭城孔庙

广西恭城孔庙又称学宫、文庙,是当地人祭祀孔子的祠庙,始建于明永乐八年(l477年),现为清道光二十年(l840年)修建。据传,当时恭城地方乡绅父老有感于现存的孔庙规模狭小,“不足以壮观瞻”,怀疑因尊崇不力,以致恭城县长期未见状元及第,便一致委托正要进京赴考的王雁洲、莫励堂两举人,前往山东曲阜,考察正宗的孔庙。他们不负众望,“绘图以归”,当时的知县彭正楷则领衔捐款,筹得一笔巨款,即延聘湖广名工巧匠,依曲阜孔庙格局,就西山之地,因地制宜,相仿缩制,重新扩建。历经两年的施工,在公元l842年竣工,遂成为当时广西规模最大的孔庙。但是,恭城孔庙于咸丰四年(l854年)再遇兵焚,劫后景况十分凄凉,“殿庑倾颓,诸祠废遂,阶墙倒塌,无有存者。”后于咸丰十一年(l861年)补修,光绪十四年(l888年)小修,民国十二年(l923年)大修。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把恭城孔庙列为广西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再次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得到文物管理部门的专业保护和全面整修。期间,经3次迁址和20余次整修,跨时400多年,真可谓历尽了沧桑。(见图2)

2 曲阜孔庙与恭城孔庙的布局比较

2.1 曲阜孔庙建筑群布局

山东曲阜孔庙的建筑群布局,是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布置九进院落,与其他古代建筑的庭院组群一样,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布局,以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充分显示出等级森严的气氛。九进院落,目前家庙仅有曲阜孔庙有此规格。第一进院落为棂星门至圣时门;第二进院落为圣时门至壁水桥;第三进院落为壁水桥至弘道门;第四进院落为弘道门至大中门;第五进院落为大中门至奎文阁;第六进为奎文阁至大成门,由大成门起分东西两路;第七进为西路启圣门——启圣殿——圣王寝殿;第八进为东路承圣门——崇圣祠——家庙;第九进为寝殿——圣迹殿。(见图3)

中国古代只有帝王的皇宫才能有资格设九进院落,孔庙设九进院落意味着孔子的地位与帝王相当。再看曲阜的大环境,它北负泰岱,南引凫峄,东连沂蒙群山,西俯平野千畴,具有青山环卫、江水绕流、良田供养、藏风聚气、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大格局。曲阜孔庙的建设也符合中国古人的观念。古人认为,天上有星,地下有形,上应天统,下应人统,在这样的格局下建设孔庙甚是吉祥。另据,北京故宫有座金水桥,曲阜孔庙也有座碧水桥,这都符合“得水为上”的传统理念。曲阜孔庙纵向长630m,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是占地面积约95000m2的庞大建筑群(见图4)。

2.2 恭城孔庙的建筑布局

恭城孔庙是背枕西山,俯视茶江,在西山南麓的坡地辟成六级平台,布置了六座造型不同的建筑物坐北朝南,大成殿建在第五级平台上,蔚为壮观。恭城孔庙整体布局也是采用规整的中轴线布局,中轴两侧对称(见图5)。有趣的是,恭城的文庙与武庙是同处西山南面的一山两脊,文武两庙既并列相邻,又互为对称,黄碧两瓦,相互辉映,这种巧妙的布局在国内尚属少见。

广西恭城孔庙也经历了几次搬迁和兵焚,最后在明代嘉靖年间(1560年)迁至西山(现址)。因为当时场地是坡地,建设时修整为六级平台,位置是南偏东6度,并且一级高一级恰与易经的既济卦六爻相对应。大成殿建在第五级平台上,则取之《既济》卦六爻中的第五爻,也是居于尊贵的“九五”贵位上。俗话说:“山有主峰,庙有主位。”大成殿是全庙主位,符合《易经》八卦的“坐子向午,坐坎向离”之说。“坎”为水,为阴柔,曰美德;“离”为火,为阳刚,曰光明。合起为阴阳平衡、美满光明。恭城的文庙与武庙是同处西山南面的一山两脊,文武两庙既并列相邻,又互为对称,恰似文、武之写意。这也许是古人择地时文治武卫的寓意。恭城的文庙占地3600m2,建筑面积1300m2。恭城孔庙的建筑布局,错落有致,依次由照壁、宫墙、礼门、义路门、棂星门、大成门、泮池和状元桥、左右碑亭和厢房、名宦祠和乡贤祠、左右庑殿、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组成。

2.3 两地总平布局的共同点

(1)整体布局采用规整的中轴线布局,中轴两侧对称,格律精严。

(2)大成殿都是全庙主位,坐北朝南,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坐子向午,坐坎向离”之说。

(3)整体功能布局大同小异,都以棂星门进入,然后有大成门、大成殿等。

(4)曲阜孔庙有碧水桥,恭城孔庙有状元桥,“得水为上”的理念一致。

2.4 两地总平布局的不同点

(1)曲阜孔庙为三路九进,为宫殿建筑的最高等级,且曲阜孔庙建设在平坦之地。

(2)恭城文庙规格形制为五间三进院落,这也许是因为地方孔庙规制不能超越本庙的规制。恭城的孔庙建在坡地上,分六级台地布置,这又是典型的因地制宜的理念。

(3)曲阜孔庙具有青山拱卫,江水绕流,背山面水的大格局;恭城孔庙背靠西山,前临茶江,依山布局。

(4)曲阜孔庙布局体现“九五之尊”的宏大与尊贵。恭城孔庙暗含易经的既济卦且与其卦象的六爻相对应。

(5)曲阜孔庙选址唯一家独尊。恭城的文武两庙既并列相邻,又互为对称,恰似文、武之写意。

3 结语

两地孔庙各不相同,但是创作理念一脉相承。古人建设孔庙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弘扬儒学,这与我们当今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技术方面上,唯精神相通,且作法不拘一格,因地制宜以能达到目的为宗旨。今天的中国仍属发展中国家,勤俭建国仍然是所有建设者都要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对待大型项目还是要向古人学习。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提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节约观,把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这也许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总结出最宝贵的经验之一。

摘要:山东曲阜孔庙与广西恭城孔庙为南北不同地方的宫殿建筑,它们的规模、布局各有千秋,但也存在着诸多共同点。这些异同是古人因地制宜的结果,对当今的建筑创作具有借鉴与启示作用。

关键词:曲阜,恭城,孔庙,总体布局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科学技术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2]恭城县志编纂委员会.恭城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3]孙振声.易经入门[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总体布局 篇11

1 中小型城镇的发展背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 中小城镇的发展处于慢速增长阶段。由于土地改革的进行和社会主义的确立,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充分利用, 中小型城镇的得到了有利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的经济状态和科学技术水平较差, 还有之后的农村合作社、大跃进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巨大影响。虽然中小型城镇一般是县政府的所在地, 但是功能却较为单一, 因此发展比较缓慢。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 我国中小型城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文化大革命已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实行, 我国的劳动力得到了解放。中小型城镇成为农副产品加工和交易的主要场所,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 中小型城镇的人口也逐渐密集, 因此, 科学技术也得到有力发展。与此同时, 国家政府颁发的相关改革政策, 也为中小型城镇的发展, 提供了动力。

2 中小城镇总体规划设计

2.1 规划期规划与规模规划

由于近年来中小型城镇的逐步发展, 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城镇的规划。中小型城镇的总体规划不能一味求快, 而要分步进行。首先, 要对规划期进行确定;然后, 要预测人口规模和土地规模 (以时间为自变量的数学模型来建立) ;最后, 对建设用地进行布局。总规划要根据环境的内容和发展需要等条件合理的进行改变, 才能将规模布局和设施建设做好。而且规模规划是不确定规划期限的, 在开发时还要注意土地规划的连接, 不能操之过急。

2.2 镇区规划与全镇域整体规划

我国中小城镇规划是将用地布局等建设圈定在城镇规模划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通过需求划定规划区, 安插规划内容和相应建设, 并规划出农田保护区等区域和实行全部土地用途控制, 划定不准建设用地等相关政策。

2.3 刚性规划与弹性规划

所谓的规划刚性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 对战略指导思想、任务、内容、规划指标、规划结构、用途分区及用途管制规则、重大项目建设布局和规划管理程序等方面所具有的固定性、法定性、权威性、严肃性和指令性。而规划的弹性是指确保控规划应有功能的前提条件下, 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灵活性、可调整性和应变能力。由于中小型城镇规模较小等特点, 城镇规划上都有许多不确定性, 于是需要引入弹性规划和刚性规划。

2.4 社会、经济、环境综合规划

所谓综合规划, 不光要考虑文虎、体育、医疗、卫生、教育, 还要将大城镇文化产业和文化空间的规划也考虑在内。而传统方法中, 中小城镇的规划中主要是考虑物质性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建设, 而轻视了非物质要素的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划等。

2.5 公众参与型规划

城镇中的人们是城镇真正的主人。由于最近几年来的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如今, 中小型城镇建设投资方向日趋多元化。国有资产也已经不能占据主导地位了, 城镇的规划涉及到了社会各个层次, 和全体城镇人民的利益, 以及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然而, 多种利益是有摩擦的, 这些都要通过规划来调节。城镇规划要通过调查来尽量符合群众的意见。

3 中小城镇结构布局

近年来, 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我们将中小城镇的总体空间结构布局统计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类型, 而这两种空间布局有可分为三种类型:集中块状模式、集中带状模式、集中组团模式、多点分散模式。

3.1 集中块状模式

集中块状模式为中小型城镇的布局所常用的模式, 常用于平原地带。它的基本模式是中心向周边扩散式发展, 当城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新的副中心便从中应运而生。集中块状模式有经济效益高、效率也显著, 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 例如, 交通拥堵问题频出、环境保护问题出现等问题。

3.2 集中带状模式

集中带状模式的特点为:主要道路交通带动各项生产生活地区、周围环境保护措施良好, 效益良好;但是限制因素较多, 交通问题急需考虑。

3.3 集中组团模式

集中组团模式将城镇根据地形、用地选择等条件划为多个组团。其特点为:用地较为紧凑、但是划分各用地职能时比较繁琐, 容易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

3.4 多点分散模式

多点分散模式是分散式空间布局的一种。它的主要划分方式为将城镇在根据一定距离划分几个分散的组团。这种模式对于中小城镇应用较少, 它有有机疏散的优势, 但是对于中小型城镇来说将基础设施输送到位十分困难, 如果统一发放基础设施输送距离较长;如果分区发放, 又将形成浪费。况且中小城镇与大城镇的经济基础差别较大, 因此, 一定要有所侧重, 不能面面俱到, 于是就不能全方面均衡发展。综上所述, 这种布局不适合中小型城镇的发展。

4 结论

近年来, 中小型城镇的发展越来越快,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随着发展的加速, 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但是由于过去对中小城镇的基础建设和总体规划与布局的不够重视, 导致总体规划中小城镇时一般采用了大城市的规划理论、编制内容和方法, 而没有考虑到小城镇与大城市的不同之处, 因此这些做法而出现了一系类问题。我们要将中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做好就要从规划期规划与规模、镇区规划与全镇域整体规划、刚性规划与弹性规划、社会、经济、环境综合规划和公众参与型规划等方面进行规划, 也要考虑好城镇的空间布局, 这样才能使中小型城镇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得到完善。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综合了文献法、比较分析法、观察法、实测法、调查研究法对中小型城镇的总体规划设计与布局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要调查的是中小城镇的发展背景, 本文通过调查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中小型城镇的发展情况。然后, 我们又对中小型城镇的规划和布局进行了分析。在规划期规划与规模规划、镇区规划与全镇域整体规划、刚性规划与弹性规划、社会、经济、环境综合规划以及公众参与型规划五方面进行阐述。而结构布局则从集中块状模式、集中带状模式、集中组团模式、多点分散模式进行讨论。

关键词:中小型城镇,总体规划,结构布局

参考文献

[1]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意见[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0年14期.

[2]张同升, 刘长岐.快速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城镇规划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 2009 (08) .

[3]张琦.快速城市化地区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D].同济大学, 2008.

[4]吴波.结构布局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逻辑路径[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4 (02) .

[5]张健, 崔杰, 武秀军.历史性城镇的更新策略与模式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 2005 (06) .

上一篇:英语长句下一篇:栽培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