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感想

2024-10-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感想(通用8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感想 篇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我们组讲的课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而我个人作为小组演讲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党的十八大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涵丰富、联系紧密,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作出的总体部署,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五位一体”,大大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以往的提法主要是“经济现代化”,十六大报告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到了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这次进一步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总体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断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

反腐败坚持不懈动真格,三严三实抓落实,定点扶贫不松懈;宏伟目标鼓舞人心,美好前景凝聚力量。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必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感想 篇2

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总结十年奋斗历程, 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形态。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 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与确立

“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 而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确立了“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由此发端。继而,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郑重提出, 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 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从而形成了“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 明确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进一步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 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目标。确立了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在内的“三位一体”的总布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显,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 社会矛盾增多, 生态环境脆弱, 发展难题凸显。我党把握时代脉搏适时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先进理念, 并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在党的十七大上, 确立了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总布局。同时, 我们党也清醒地意识到, 资源环境状况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已经难以为继。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 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将总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 这是党的理论体系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五位一体”总布局中“五大建设”是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 政治建设是保障, 文化建设是灵魂, 社会建设是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的形成, 适应了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管理社会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要求, 标志着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把握得更为科学,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认识更加趋于完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形成的

1. 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十八大构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思想形成和提出的重要思想理论来源。“五位一体”总布局在核心要义、发展目的、发展方法、发展要求等方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在发展目的上体现了以人为本, 在发展要求上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 在根本方法上体现了统筹兼顾。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积极应对新矛盾新问题, 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努力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产生的, 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的深度挖掘。

2.“五位一体”总布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和人文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 将总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 这是党的理论体系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突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和人文价值取向。所谓生态文明, 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 还是西方的可持续发展, 都说明生态文明是一个人性与生态性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 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的, 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本质。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 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 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这种新格局真正体现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促进人类全面进步的人文价值取向和终极追求。

四、全面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1.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经济建设是前提, 它为其他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保障;政治建设是根本, 它为其他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 它为其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社会建设是纽带, 它为其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它为其他建设提供有利的客观环境。

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经济建设, 最基本的是要落实“五个统筹”, 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的。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政治建设, 最关键的还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文化建设, 最重要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着眼点。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社会建设, 最根本的就是要按照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 着力发展社会事业, 不断完善社会机制。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最基本的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五个建设”一起抓, “五个轮子”一起转,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会更加鼓舞人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就会更加稳妥推进。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部署, 它是科学发展观的具象化。“五位一体”总布局思想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正确应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提出来的,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一项重大部署, 是科学发展观的具象化。

“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在发展目的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经济建设是要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 政治建设是要满足人的政治生活需要, 文化建设是要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 社会建设满足人作为社会人的尊严, 生态文明建设保证人在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中生产生活。任何一个方面都充满人性化气息。

“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建设和自然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 既点出了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要, 也指明了要为人的发展成长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五个方面的相互协调是五位一体的应有之义,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体现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在发展中要思虑全面, 考虑周到, 重视各方面的协同并进。“五位一体”总布局, 既考虑到经济基础, 又考虑到上层建筑;既考虑了生产力, 又考虑到生产关系;既考虑到社会环境, 又考虑到自然环境;既考虑到物质文明, 又考虑到精神文明;既考虑到人的生产生活需要, 又考虑到人的生存环境需要, 这正是统筹兼顾的深刻反映。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感想 篇3

关键词: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理论

中国是一个讲究战略的大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是对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综合的、全面的、强有力的概括,体现出跟上世界发展的时代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意识和如日方升的发展步伐。“四个全面”符合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回归到理论的哲学原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深化的成长。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彼此交融又使其深化成长,具体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体现出坚定的立场性

坚定的立场性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表示出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四个全面”在中国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星,是站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科学理论战略。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人民精神、生活、文化富裕,是一个汇集到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一切站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不是空头支票,是立足于人民,是落实到实处的,是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出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将“依法”立于人民身上,坚持依宪、依公众、依公正,正所谓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让人民明白法律的重要性和懂法,都与人民息息相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新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克服困难,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近,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人民的支持是党的力量之源,没有人民也没有党。党中央提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党和人民密切联系起来,只有从严治党才能不负民众所托。这都体现出坚持一切为人民的坚定的立场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的理论成果来武装全党,“四个全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新的成长,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的理论成果,同样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有新的成长。

二、闪耀着辩证法光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所强调的辩证法。切实推进“四个全面”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它坚持全面而非孤立保守和片面。虽然每个“全面”的提出背景、时间和意义不同,但都体现出同一原则、奋斗目标;从其整体看,既能体现出解决生产力的问题,也能体现出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既解决经济问题,也解决社会问题;既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也解决党自身的发展和领导问题,也体现出与五位一体的协调呼应。“四个全面”坚持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促进的辩证的观点,它的四个方面不是单独的单行体,而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引领之位以及其他三方面的支撑和相互协调,它们都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现代国情中的成长运用所得,“四个全面”是与其融汇贯通的。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出的现实意义

“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生长,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又与中国实际结合。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实践性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一带一路”战略这三大经济发展战略;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并审议通过了《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等相关改革政策;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就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组织一系列民生调查,使人们真正了解法律的作用;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将党纪严格落实到全国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严惩贪污腐败,严抓“大老虎”,提倡反腐倡廉。这些都是“四个全面”所体现出的现实意义。“四个全面”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提出的,既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优越性;既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奋斗目标、方向和国家领导方略,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具时代性、民族特色和社会价值。硬抓实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成为人民群众评定党和政府工作好坏的衡量标准,硬抓实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国社会新生长的与时俱进的战略;硬抓实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是民之所愿。

参考文献:

[1]《“四个全面”的理论特征》,人民日报,2015,07,07.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光明日报,2015,09,20.

[3]《着眼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厚内涵》,光明日报,2016,02,16.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光明日报,2016,02,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感想 篇4

政治建设一直是事业单位政治基础知识考察重点之一,为便于大家学习,现将政治建设部分重点内容总结如下: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其本质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这就需要建立一系列保障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主要包括:国体、“一个根本”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个基本”即政党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国体

国体是国家阶级本质的反映,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问题。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国体,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政权基础,全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对大多数人的民主,对极少数敌人的专政,其本质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二、政体——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也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既能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三、基本政治制度

(一)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处于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不是轮流执政或者执政党与反对党、在野党的关系,而是亲密友党,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即“16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政党合作的专门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人民政协。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的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治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地方统一领导。

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没有民族乡)。自治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我国的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成立,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基层民主是我国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

2、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包括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3、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广大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最直接、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感想 篇5

我认为作为一名研究生,非常有必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时刻关注中国国情,掌握中国及世界发展动态。这样,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认识到我国的发展道路,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操,更能将自己和社会、国家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我们将来的人生是何其重要。经过本学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了新的认识,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自早期的先驱者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过程中就对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践相结合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通过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而站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才能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其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先进性的建设是最重要的保证。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抓紧21世纪头20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第二,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

反思苏联的倒塌,根本上来讲是忽略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点导致民心丧失,而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现在经济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的正确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此,我们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需要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

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要切实做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未来的中国梦一定得以实现!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更加帮助自己坚定了这份信念,在此感谢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各位领导和老师为我们开设这门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感想 篇6

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已经近两学期了,这本书的学习也要告一段落了。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教导,我又萌生了一些的想法和认识,以下就是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简单的看法:

整体来说,刚开始的时候看到这门课程,觉得这课挺没意思的,并没有对课程内容很感兴趣。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由于老师讲授方式的多样性和深入的了解课程具体内容后,我逐渐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在这门课程上,我对我们的国家的发展思想和路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对我们的国家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国家和党的历史,加深了我对国家的深深地热爱之情。我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是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教材方面:这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也是相当的复杂和严格,初稿完成后送交中共中央政治局批阅,再交由主管党内意识形态工作的常委李长春审阅,最后又经胡锦涛总书记过目草最终定稿。这在我国高校教材编写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由此我们也能看出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党和国家政府对它的重视。

内容方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等。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相关内容,从而坚定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的理想信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在马克思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这些理论的产生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好、更快、更稳的发展。

从学习目的来说: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认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和祖国观,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无论是中国革命还是中国建设,马克思主义如何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个贯穿始终的大问题。这种结合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

从教学方法来看: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依赖于说教,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厌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于是现任老师采取了丰富多彩的形式,采用课前给时间来表达自己上节课的收获、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红色电影、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增强其感召力和吸引力。更好地达到灌输思想、统一认识的目的,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感想 篇7

——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

五年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回顾党的十五大以来的工作时说,五年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江泽民在报告中阐述了过去五年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适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农业的基础地位继续加强,传统产业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建设了一大批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工程。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不断增长。“九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五”计划开局良好。

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财税、金融、流通、住房和政府机构等改革继续深化。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商品和服务贸易、资本流动规模显著扩大。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等事业全面进步。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继续加强,国防实力和军队防卫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军队、武警和民兵在保卫和建设祖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裕,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衣食住用行都有较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

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我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坚持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严格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和澳门社会经济稳定。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反对“台独”等各种分裂图谋的斗争深入开展。

对外工作开创新局面。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坚持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党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不断深入。我们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讲”集中教育和“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卓有成效。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干部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江泽民说,实践证明,十五大和十五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正确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为今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市场经济秩序有待继续整顿和规范;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有些腐败现象仍然突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有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总结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江泽民在回顾了十五大以来我国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后说,五年来的成就,是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基础上取得的。十三年来,我们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工作扎实,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人们公认,这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我们党和我国人民作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必将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他说,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江泽民阐述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发展要有新思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必须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着眼于打得赢、不变质,注重科技强军,全面推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确保军队永远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做好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坚持“一国两制”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处理国际事务,尊重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团结统一。江泽民指出,以上十条,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坚持“四个必须”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他特别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坚持“四个必须”。

江泽民在报告中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他说,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江泽民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他说,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江泽民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他说,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江泽民说,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都应该受到鼓励。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江泽民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我们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人们的发展活力,鼓励他们积极创造社会财富,更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江泽民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他说,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必须既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又善于记取失误的教训;既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带领群众前进,又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既善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又善于组织引导干部和党员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使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江泽民的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江泽民在报告中说,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〇一〇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江泽民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力争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江泽民强调,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并指出,胜利完成这些任务,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前十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二〇一〇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十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

江泽民在报告中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八个方面的任务: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江泽民说,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他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江泽民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他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江泽民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江泽民在报告中提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江泽民强调,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江泽民说,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江泽民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江泽民说,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他提出,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江泽民提出,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江泽民说,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江泽民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江泽民说,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社区服务,方便群众生活。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发展残疾人事业。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感想 篇8

一、单项选择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B)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2.“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A)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3.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重要文章中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A)

A.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B.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C.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

4.在我党的领导人中,比较早地明确使用“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概念的是(B)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c)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6.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C)

A.爱国主义性质的B.政治联盟性质的 C.社会主义性质的D.人民民主性质的

7.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国家统一

C.加强民族团结 D.增强人民凝聚力

8.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是(A)

A.党指挥枪 B.官兵平等 C.拥政爱民 D.一切行动听指挥

二、多项选择

1.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ABCD)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2.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ABC)

A.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B.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C.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D.使人民群众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

E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三、论述题

1.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句话。

[答案要点]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一心为民,始终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取信于人民,我们党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才能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2)“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显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间相互促进推动。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这不仅指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

上一篇: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形式和范围下一篇:祝自己的生日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