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讲(共10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讲 篇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讲学习计划
为认真做好《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深刻领会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根据公司《关于认真组织学习
一、学习目的通过系统学习《三十讲》中有关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安全生产、绿色环保、创新发展、深化改革等内容,学习掌握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新理念、新论述、新要求;学习掌握推动和落实上述内容的新任务、新标准、新途径,增强学习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公司“传承企业精神,共建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实践和“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主题实践,落实会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公司和公司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公司永续经营、持续发展上,把行动落实到确保安全平稳生产、不断提升技经指标、推进技术产品管理创新,用实际行动支持公司改革发展举措、维护公司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参加学习人员范围
xx处领导、科级干部、共产党员、全体员工
三、学习形式及方式
主要通过党支部委员会、党课、党员大会以及xxx处务会、个人自学等形式进行学习传达和研讨。
同时,按照公司统一安排,通过公司下发的学习资料,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等的形式,增强学习的互动交流,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学习计划安排
时间
学习专题
领学人
时限
备注
三季度
学习《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动员,强调学习重点
xxx
8月中旬
党课
学习《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一至第五讲
xxx
8月中旬
党课
学习《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六至第十讲
xxx
9月中旬
党员大会
学习《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一至第十五讲
xxx
9月中旬
党员大会
四季度
学习《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六至第二十讲
xxx
10月中旬
党课
学习《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五讲
xxx
10月中旬
党课
学习《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二十六至第三十讲
xxx
11月中旬
党员大会
学习《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体会交流
xxx
11月中旬
党员大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讲 篇2
党和国家对集体经济, 一直是很重视的。党的十五大以来党中央对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强调, 推进集体企业改革, 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所以, 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不断开拓进取, 积极推进我国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 为实现共同富裕,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做出我们的不断努力。近年来,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及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 在民建上海市委、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各级联社和广大集体企业的支持下, 你们连续4年, 以论坛的方式, 研究交流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经验、问题和新的探索。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提倡, 值得学习。在座的各位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推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写入了上海市政府的“工作报告”, 你们对集体经济的研究成果有新意、有深度, 比较全面、比较系统, 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也为全国的集体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好的贡献。我非常感谢你们, 也代表全国总社感谢你们, 并向辛勤耕耘在集体经济理论前沿的专家、学者和长期从事集体工作的全体同志, 表示亲切的问候!
今年年初, 我在上海曾与研究会和研究所的同志一起探讨集体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研究如何把集体经济理论“大众化”, 研究新型集体经济内涵和如何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今天, 你们把论坛专家的理论研究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企业现场交流结合在一起, 这是一种创新, 因为理论来自社会实践, 这是很有意义的。最近, 中央电视台新闻以“辉煌30年:中国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综述”为题, 对包括青岛的海尔集团、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在内的全国集体经济多次作了报道。这是十分可喜的一步。
改革开放30年来, 集体经济逐步出现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样化, 初步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探索出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成功之路。集体企业产权制度进行了深入改革, 全国现在有70%以上的企业, 经过改革之后成为企业资产集体占有与职工个人所有相结合的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企业组织形式上实现了多样化, 城镇集体经济组织有集体资本共同所有的企业, 职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和公司制企业, 集体、国有、私人资本融合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各种合作社等;企业发展方式开放化、多样化, 自我积累与市场筹集资金相结合。这种新型的集体、合作经济充满了活力和发展潜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集体经济的理论。我们强调特色, 要很好的回顾, 把集体经济改革开放30年的特色总结出来。比如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与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关系?集体经济共同致富原则与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关系?集体经济自主自立原则与市场经济开放、融合的关系?集体经济按劳分配与劳动和资本共享利益、合作利益机制的关系?总之, 我们要研究马克思集体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化, 勇于创新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 我们要认真总结, 大力宣传集体经济改革开放的30年, 注重提升, 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 从实践和理论上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集体经济特色。
同志们,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关键阶段, 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这是发展集体经济前所未有的机遇, 也对集体经济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借鉴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的经验, 积极推进城镇集体经济深化改革, 发展创新。
首先, 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坚定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方向。正确把握集体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前景和在经济社会总体布局中的位置, 把握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 求真务实, 锐意进取, 完成时代赋予集体经济的崇高使命。
其次, 必须采取多种形式, 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 实行“两个联合”, 提倡和规范职工持股, 采用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公司制等多种形式, 建立和完善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借鉴国际合作社和我国农民合作社的经验, 大力发展城镇社区经济、合作经济。
第三,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 引导企业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按照新型工业化的方向, 结合集体企业实际, 加快转型升级, 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自主创新与联合创新相结合、自主知识产权与加工配套相结合、自主发展与联合重组相结合等方式,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2008年11月19日, 在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上, 明确并形成了6条帮助轻纺工业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遇到的困难的政策措施。我们要按照集体经济具有劳动密集型和中小企业多的特点, 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和广泛的就业需求为目标, 发展不同规模、不同层次和不同行业的企业。
2008年11月22日, 温家宝总理在上海考察大型企业时要求:“加快结构调整, 通过兼并重组保护先进产能。在困难面前, 企业要苦练内功,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因此, 少数有条件的集体企业, 要努力通过兼并重组发展成大企业、大集团, 增强竞争力;多数集体企业应围绕大企业、大产品搞好配套, 进入产品链和走“专、精、特、新”的路子。要重视手工业的恢复与发展、传承民族优良传统和文化, 把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努力开发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 满足和丰富城市和农村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增加出口创汇。要走节约型、环保型、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
第四, 努力营造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的法制化的社会环境。依据《宪法》、《物权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维护集体经济的合法权益, 抓紧出台《关于城镇集体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 保护和促进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根据新情况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提请全国人大加快《城镇合作经济法》的立法。
第五, 加强对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指导和协调。我们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领导, 努力把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统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促进集体经济与各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各级联社要积极发挥作用, 建立顺畅的集体经济管理体制, 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联社建设的新课题。
当前, 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我们要树立信心, 依靠广大企业和职工, 在危机中找生机, 发挥集体经济的制度和文化优势, 以改革保发展, 以发展保稳定, 更加关注民生, 鼓励引导广大劳动者走互助合作、共同富裕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讲 篇3
建国66年来,我军裁军的重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优化了军兵种结构。精简陆军,减少装备技术落后的一般部队,加强海军、空军和二炮建设。优化部队内部编成和军兵种规模结构,提高军兵种高新技术部队的比例。二是改革领导指挥体制。重点精简军以上机关和直属单位,减少指挥层次,健全指挥体系。特别是通过调整总部有关部门的职能和联合作战指挥功能,完善了总部领导指挥体制。三是改善官兵比例。通过精简机构,减少副职领导干部、部分干部岗位改由士官担任或实行聘用制等,大幅减少干部数量。2003年裁军20万,军官就占了17万。在合理、有效裁军的基础上,军队规模越来越小的同时,战斗力越来越强。
1951年10月,解放军总兵力增至611万人,是我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1985年,邓小平高瞻远瞩,以战略家的眼光,向世界宣布:中国载军100万。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的基础上,我国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至此,我军先后进行了9次较大的精简整编和体制编制调整。
第1次精简整编。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解放军550万总兵力中,空军、海军和陆军特种兵部队的数量很小。为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中央军委决定压缩人民解放军的总规模并进行整编,缩减陆军(主要是步兵)数额,加强空军、海军及其他兵种部队。1950年5月,全军参谋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并经中央军委批准,确定分期分批复员和转业百余万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到1950年底,陆军部队数量作了较大的压缩,全军精简17.1%,军兵种机关及部队有了较大发展。后来因为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精简工作未能继续进行,但是又根据战争需要,军队又进行了扩编。到1951年10月,总人数增加到611万,是解放军历史s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第2次精简整编。1952年1月,根据毛泽东批准的《军事整编计划》,国防军步兵部队从258万人减为135万人,军兵种部队由61万人扩大到84万人,总部和各级机关由112万人减为38万人,院校由10.8万人扩大为12.8万人,地方部队95万人改编为公安部队,全军总定额保持在300万人左右。到1952年底,在1951年底的基础上,国防部队精简28.3%,公安部队精简31.6%。
第3次精简整编。1953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又做出军事系统(包括公安部队)应再整顿组织、精简机构的冗员、提高部队质量的紧急指示。随后,全军进行了精简整编。截至1953年9月底,全军部队人数减到420万左右。在此次整编尚未结束之际,1953年12月,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决定,把全军简编为350万人,在体制上重新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并形成八总部(即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总财务部、总军械部、训练总监部、武装力量监察部)领导体制,同时还将6大军区改划为12大军区(即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武汉、昆明、成都、兰州、内蒙古、新疆、西藏军区,后又组建福州军区,发展为13大军区),将军区体制由四级改为三级(即军区、省军区、军分区,并延续至今)。到1954年6月全军已精减47.2万余人,到年底基本完成计划。
第4次精简整编。1957年1月,中央军委根据党的“八大”会议减少军费的精神,召开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确定全军总人数再裁减三分之一。到1958年底,全军成建制地集体转业或移交地方的有1个军部、46个师、30余所医院和30余所院校。全军总人数在1956年的基础上精简36%。精简最多的是步兵部队和各级机关,步兵部队精简71.2%,各级机关精简27.2%,全军总人数与新中国建立时相比,精简61.2%。
第5次精简整编。1966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部队组织编制混乱,比例失调,机构臃肿,干部严重超编,军队员额继续扩大。到1971年,全军总人数与1965年相比,又增长20%多;同1958年相比,增长1.53%倍。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中央军委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军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和重点解决了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等重大问题。9月,中央军委批转了《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的方案》。这次精简整编,陆军部队和军区机关进行了整编;铁道兵地铁部队、部分工程建筑部队和县、市中队移交地方有关部门;撤销了部分空军军部、高射炮兵师、地方独立师和步兵师。到1976年,全军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后来,确定的精简整编任务因受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没有完成就停了下来。
第6、7、8次精简整编。1977年1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方案》。这个方案肯定了1975年军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精简整编方针、原则和措施,要求全军继续完成1975年规定的精简整编任务。1980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大力精减机关,改革不合理的编制体制,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部分部队实行简编,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同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军委《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方案》。1982年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决定军队进一步进行精简整编。1984年11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军委主席邓小平经过深思考虑,提出全军裁减员额100万的设想。随后,中央军委研究了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的整编方案。1985年5月底6月初,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全军精筒整编方案,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军队裁减员额100万。
1985年 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我们要充分利用大仗一时打不起来这段和平时期,放胆地一心一意地来搞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指出,世界战争的危险是存在的。但是,人民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将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这个和平力量,首先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是不希望战争的,第三世界的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三,而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连四分之一还不足。正如邓小平分析的那样,尽管世界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但和平力量有了明显增长,特别是广大第三世界的崛起,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它们包括100多个国家,占有联合国近 80%的席位。这些国家争取独立与和平斗争持续发展,成为制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重要力量。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要求军队服从这个中心,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正是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因而这一决策是正确的、英明的。 裁军百万方案的出台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军队的精简整编便自然地提到议事日程。从1978年至1987年这10年间,解放军进行的三次精简整编和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压缩了规模,调整了编成比例。到1987年,解放军总人数有了较大缩减。除减少各级领导机关和陆、海、空军三军部队的编制员额外,将担负内卫、守护任务的地方部队从军队中划出,移交公安部门,改为武装警察部队;县、市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政府建制领导。精简整编后,全军机关、部队编成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与1980年相比,战斗部队、科研单位和院校的编制数额在全军总定额中的比例提高了,机关和勤务分队的比例下降了。全军战斗部队增加了3%,战斗保障部队增加了0.5%,科研试验系统增加了0.4%,院校和部队训练机构增加了0.1%,勤务保障分队减少了1.8%,各级机关减少l%,机关直属单位减少1.3%,陆军特种兵和海、空军的编制比例有所提高。通过实行军士制度,把76种由干部担任的职务改由士兵担任,减少了干部数量,提高了战士比例。其中,陆军部队干部战士的比例由1:4.96%变为1:6.4。
第二,改革体制,加强合成。一是裁并机构,精简机关。全军裁减了团以上机关、部队、院校和机关中相当于团级以上的部门共5900多个。军区由11个合并为7个。军分区以上机关人员比整编前减少53.6%。二是初步实现合成编组。直属中央军委和军区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领导机关,分别改编为总参谋部和军区司令部的业务部。陆军军级单位改编为集团军,将大部分的独立装甲兵、预备炮兵、独立工兵部队编入集团军,并充实扩编了通信、防化、运输分队,有的还增编了电子对抗分队。集团军编成内各兵种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作战能力都比原陆军军级单位有所加强。
第9次精简整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各国由对抗转向对话,开始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但国际力量开始重新分化组合,整个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变动的历史时期。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的通知》。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为适应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化,加强教育训练,提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的基础上,我国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此后,部分集团军建制的乙种师已归武警部队,这是我军精简整编又一个里程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讲 篇4
一、单选(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把改革从农村引向城市。
A.十二届三中全会 B.十七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八届三中全会
2.根据本讲,()给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敲了一次警钟。
A.群众路线教育 B.抓四风 C.八项规定 D.精神文明建设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1.()等国家和中国的国际关系不乐观。
A.越南 B.菲律宾 C.韩国 D.印度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伴随着军事的崛起。
正确 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讲 篇5
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要政治任务,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以信仰之力开辟梦想之程,用思想之光照亮复兴之路。
坚定信仰,积蓄力量。“信仰如炬,烛照未来”。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纯粹信仰,基于对“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的理论自信,基于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决维护。但信仰信念不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政治坚定更不能流于口头表态,真学真懂真信才能真坚定、发自内心的认同才能真信仰。要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崇尚感和认同感,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增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理论坚定,“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不断发挥理论学习在固本培元、凝心聚魂中的作用,切实用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用理论自信筑牢信仰之基。
掌握法门,扬帆起航。毛泽东同志曾说,读书要到“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要“读书”、更要求“甚解”;如果不讲究学习方法,便难有深层次的领会。学习理论,不能教条式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分析问题的法门、开辟通往真理的渠道,坚决抵制和纠正那些“可以用专业学习替代理论学习”“学不学无所谓、不学照样干工作”“学习是装点门面、附庸风雅”等态度和做法。要掌握学习规律,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一最佳时机,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存“空杯心态”、怀“本领恐慌”、破“哲学贫困”,强读强记、常学常新,透过现象看本质,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在推动事业发展中收获个人成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讲 篇6
《三十讲》共分为30个专题,贯穿全篇的主线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常怀为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事,全心全意为民的宗旨和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特别是第八讲,阐述的尤为深刻、全面,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是在陕北七年知青岁月中播种发芽的,与纯朴的乡亲朝夕相处,和老乡们一样住在窑洞里、睡在土炕上建立起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总书记在听取兰考县和河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说,大家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自觉打掉心里的小算盘,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尚且知道,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现在我们更应该知道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真正的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牢牢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讲 篇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视域考量下的“中国特色”
(一) 认识前提:“中国特色”的词性定位
“中国特色”首先是一个中性词汇, 我们不能因为“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经常放在一起使用, 所以就主观的认为它自身就带有了褒义的色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并不是高于社会主义。两者之间只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而不是好与坏、优与劣的关系。不能脱离普遍性谈特殊性。”[1]因此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视域下考量“中国特色”一定要把握这一认识前提, 以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地位作用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既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于以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抹杀其自身所具有的“中国特色”属性, 也不能片面的抬高其理论地位, 将其视为放之四海皆准的不变真理。
(二) 认识重点:“中国特色”的层次把握
任何真理性、规律性的认识如果不加以层次性的把握便容易成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对“中国特色”进行层次上的把握是指要从多重层面、视角出发来观察和分析事物, 以便得出系统全面的认识。一般来说, “中国特色”宏观层次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旗帜等;“中国特色”中观层次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中国特色”微观层次指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更为具体的做法。[2]因此, 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和科学内涵时, 我们要着重区分清楚“中国特色”在该层次中的内涵指向和价值意蕴。
(三) 认识原则:“中国特色”的适用范围
该认识原则是在对“中国特色”进行层次把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在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产生的科学认识及理论所进行的系统总结和升华。它是在中国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进行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的理论结晶, 有其特定的历史容量和适用范围。因此, 在对“中国特色”进行层次上的把握时要特别注意其适用的具体条件和范围。一方面要避免陷入西方的思维模式、话语逻辑, 而丧失自身的理论个性和话语主权;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将其不加限制的泛化和庸俗化, 这样只会曲解“中国特色”的本义, 使人们陷入对“中国特色”的片面认知。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视域考量下的“中国特色”
(一) 实践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的历史背景
一般认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起点始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做好了政治和组织上的工作准备。一方面, 它修正了过去的失误;另一方面, 它确立了要开始“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惨痛的教训、总结了历史经验之后找到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子。”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走什么样的道路, 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走向和发展前途。只有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沿着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建设方向前进, 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自己的路, 能够有效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创新之路。
(二) 实践过程:“中国特色”一以贯之的鲜明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首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人独立自主来建设的。它对待西方的先进文明秉持着“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的态度, 对本国建设道路的发展方向、战略布局保持着高度清醒的认识;其次,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原则上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道路”, 即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而不是从本本出发;最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中心、发展方式、发展道路等各个方面都彰显了本国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 发扬了本国的优良传统和文化优势, 集聚了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创新精神, 真正开辟出了一条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精神内核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
(三) 实践动力:“中国特色”永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实践无止境, 实践产生的认识亦无止境。“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属性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过程中, 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的内涵和层次, 以不断适应在实践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 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 改革越是向前推进, 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 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 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正是在这种时代境遇下, “中国特色”的内涵和层次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和丰富。比如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生动阐释和创造。为破除改革发展难题, 厚植改革发展优势提出的“一带一路”思想, 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 丰富了“中国特色”的内涵和层次。
三、“中国特色”对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探析
(一) 认识“中国特色”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把握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 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独特的文化渊源、历史进程和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要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建设理论和发展道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便是我们在三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找到的能够有效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中国特色”为科学的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窗口和认识视角。
一方面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我们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前提。“中国特色”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所“独有”的风格、形式和特点, 毫无疑问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一个事物的特色主要是通过与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而存在的, 因此“中国特色”必然要在矛盾的普遍性中得以彰显。“中国特色”内含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同的共性、普遍性, 同时也要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特殊性, 即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实现对其的科学运用和创新发展。
另一方面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是我们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关键。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的条件、程度、范围内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是适用条件相对性和客观真理绝对性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标志性存在, 同样要遵循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中国特色”内含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普遍真理性意义,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在合适的条件、程度、范围内反映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实际, 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 认识“中国特色”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的丰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维度和层面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资源有限、问题复杂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 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应是经过修正的, 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必然也要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而向前发展。
一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发展要毫不动摇的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性。“要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 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基础上”。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首要前提。只有牢牢的把握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现实,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才能得到最有效的运用和发挥, 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另一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发展也要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我们也要不断丰富、拓展“中国特色”的内涵和层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坚持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一切有益的人类文明成果, 不断丰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三) 认识“中国特色”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30多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正确判断, 首次明确而完整地提出, 全党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应该说“三个自信”的提出, 既是基于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的清醒认识和肯定, 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增强全体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要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为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方面, 在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体系、内涵层次、表达形式时, 也要侧重对其理论体系内现有的理论成果和新的理论思想进行“中国特色”式的阐明和解释。“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种科学的理性认识, 只有采用人民大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达逻辑才有可能使大众信服, 成为一种彻底性的理论, 一种真理性的认识, 从而增强其理论自信。同时, 在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现路径、发展中心、发展原则时, 也要侧重把其建设道路中涉及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依据、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赋予“中国特色”式的解读和联系。比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依据同中国特殊的基本国情相联系,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总任务同中国独特的历史文明、伟大的建设成就相结合, 从而增强其道路自信。
另一方面, 在设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体系、运作模式、适用范围、运行机制时, 也要侧重把其制度设计中涉及到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组合起来进行“中国特色”的考量和阐释。比如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经验的基础上同本国的政治状况相结合的一种制度, 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在对各地区民族状况、经济政治特点、风俗习惯等进行了富有“中国特色”式的全面考量之后才确立下来的。通过对中国现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等进行“中国特色”式的考量和阐释, 有助于增强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从而增强其制度自信。
参考文献
[1]陶文昭.要正确使用“中国特色”这个概念[N].北京日报, 2011.
[2]张森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中国特色”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5) .
[3]宁要微词, 不要危机.[N]人民日报, 201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 篇8
——通化万通集团和金厂镇夹皮沟的调查报告
简介:此次活动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7月31号和8月1号到通化万通集团和金厂镇夹皮沟实地考察。主要目的是:在即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组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诣在培养大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把政治理论课所学内容运用与实际。让大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理解改革开放,比较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以及国家军事和对外交流的变化。增强我们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心。此次实践内的容包括深入实地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农村的发展变化。选择的实践基地为我省著名医药企业——通化市万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其发展历史和现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据优势的成功经验。同时还包括深入当地夹皮村了解农民和农村的状况。
2008年7月31日早上,本次活动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由校宣传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通化市万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作组织开展的长春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理工大学西校区举行了简短的出发仪式。我们在一教门口进行了留念合照。实践团由近43名同学和5名带队老师组成。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淑东院长在仪式中强调,此次活动第一要安全,安全是第一重要的。第二,要遵守纪律,听从老师的吩咐。第三,要完成此次的任务。
我们在举行完简短的仪式,踏上了此次实践的路程。心情此时无法言语。路边的景物飞快的向后退去,经过4个小时左右,我们来到通化。
万通集团之行
吃过午饭后,我们来到了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通化市万通集团有限公司。这里群山环绕,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我们早已被这优美的景色所吸引了。
迎接我们的是万通集团的李树林主任,他的热情接待感染了我们。我们师生全体被引到了万通集团的大会议室。这里宽敞明亮,我们陆续就位。摆在我们面前有万通集团的介绍书。接着我们开始我们的座谈会。首先是李主任向我们介绍该公司的情况,然后是我们学生老师提问。这趟座谈会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同学们的热情高涨,个个勇于发言,勇于提问。李主任也认真回答我们的问题,给予答案。
通过这次参观吉林万通集团,我对他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
吉林万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28日。该集团总部座落于中国医药名城--通化,是集医药生产、产品研发、医药营销、房地产开发、商贸餐饮服务业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实业集团,占地面积1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总资产8亿元,现有员工5000余人。
吉林万通药业集团拥有通化万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春药业有限公司、梅河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田万通股份有限公司、通化万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通化万通大酒店有限公司、通化万通大厦有限公司、通化万通销售有限公司、俄罗斯销售分公司、印尼销售分公司。
在艰苦的创业历程中,董事长潘首德带领全体员工弘扬“科技兴厂,药业报国”的企业宗旨,秉承“造好药,为人民”的核心理念,短短几年便使企业由弱到强,并迅速成长为吉林省优秀企业,跻身全国医药企业100强。通化万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1997年底从濒临倒闭的原通化市第二制药厂转制而来。2001年,企业顺利实现转制,成立了通化万通药业 1
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实现产值3.2亿元,销售收入2.03亿元,利税5133万元。2003年,实现产值近4亿元,销售收入3.2亿元,税利8000万元。2004年,实现产值5亿元,销售收入4.2亿元,利税1亿元。2005年,企业继续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产值,利税同步增长,进入福布斯发布的中国企业潜力百强企业。公司以医药生产为主,可生产9大剂型、120多个品种,全部通过GMP认证。其中“万通筋骨片”、“景志安神口服液”、“楼莲胶囊”等产品被国家五部委命名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畅销国内外,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万通筋骨片”连续多年处于全国同类、同剂型药品销量第一地位,被评为“中国消费者十大满意品牌”和“百姓放心药”。营销网络遍及全国31个省、306个地级市和2800多个县(市),可迅速将产品推向全国。随着万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高,2006年5月31日“万通”商标被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以“万通筋骨片”为主打品种、以8个独家品种为重要支撑的产品系列,这些品种优势为产品赢得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企业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企业、中国农业银行“AAA”级信用企业、东北三省经济效益最佳企业、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省、市纳税状元等几十项殊荣。市场无限,目标无限。展望未来,万通药业集团将致力于潘首德董事长提出的“做大、做强、做优”和创建“百年万通”的目标,全力打造万通品牌,推进各产业协调发展。万通人将矢志不渝,同心协力,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通过这次参观吉林万通集团,我了解到该集团之所以迅速发展有下面几个优点。
第一,万通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通化市政府给予的帮助。通化市是中
过著名的医药城市,有76家。在通化市有中国医药库之一长白山。
第二,是内部环境,有一个很好的领导班子。董事长潘首德是一位燃烧着激情与
希望的人,有杰出的管理才能和惊人的洞察力。他是东北三省优秀民营科
技实业家,吉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省`市劳动模范等。总裁潘丽有独特的营销理念,使万通的产品铺到全国。还有其它许多优秀的领导人。
第三,万通有一批好的系列产品。主打万通筋骨片。万通筋骨贴仅上市一年,就
创造1.5亿。其它还有景志安神口服液,楼莲胶囊等等。
第四,万通有一张好的营销网络。每个省、市、县都有营销经理,且每个营销经
理都有自己的车。公司出台了激励政策。
第五,万通有一套好的企业文化:关爱万众,天人惠通。科技兴厂,药业报国,为了人民健康的服务宗旨。对员工制定基本的行为准则。
第六,企业老板有一颗仁慈的善心。公司先后捐药数千万,参加家乡建设。设立
了潘威奖学金,通化市潘威创业基金。对员工实行八免政策。公司以人为
本,非常重视员工的生产生活,不断提高员工的工资。
我也了解到该公司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第一,通花目前公路建设水平虽然高,但没有飞机场,信息闭塞,交通不好。
第二,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大部分都是大专院校合作共同研发的,然后购买该
专利,申请专利。
第三,该公司缺乏人才,文化水平底。
第四,最近该公司去投资了煤矿产业,最近几年也发展了房地产,酒店,以横向发,且效果不错。但公司现在却因生产成本大,大部分发展在横向产业,在纵向产
业上却很犹豫,不愿花巨资。研发一款新药确实是耗资大,风险大,但公司如
果想在医药行业长期占居,必须加深纵向发展,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
通过此次参观通化集团,我了解到万通的位来目标如下:
人才发展目标:坚持“百年企业,百年育人”的目标; 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留住人才; 培训为先,建立注重实践的培训体系 ; 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
人才、留住人才、管好人才。
人才招聘计划:随着万通药业集团的快速发展,万通向全国招贤納士。万通与智联招聘展开合作,在网上定期发布招聘信息,架起企业与人才之间的桥梁。有意者请关注万通网站发布的招聘职位,留意职位的发布和更新。
人才培训计划:万通药业集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医药研究开发中心签有教育与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共同申请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到厂实习、企业员工到校进修、举办研究生课程学习班;共同开展新药研发,在企业成立中药材研发基地。
人才关爱工程:万通对企业人才非常重视,努力为员工提供最好的工作机会和优越的生活保障。08年5月,万通科技人员公寓正式开工,工程建筑面积达到13000余平方米,总投资2000余万元,内设有幼儿园、运动馆等配套设施。科技人员公寓的开工建设是万通坚持以人为本思想、重视企业人才的又一大举措,也是万通企业快速发展的最好见证。
发展目标:实现省内排头,国内一流。提高药品科技含量,逐渐发展中调整,将来的目标为几十亿。
发展纵向产业确实可以增加公司发展的稳定性,但一个公司如果想在国际上长期获得一席之地,不能总是排在别人后面,看到了某个行业有钱赚,就去投资。一个公司必须有一个主产业,以该产业为主,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贵公司是以药业为主,就应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研究新药。不要光想着眼前利益,短期的利益,应长远着想,为公司的长远发展而想。不要总是怕冒风险,只要达到一定的成功率,该冒的时候就得冒这个风险。
长白山是中国的医药材料库之一。不错,现在该公司是凭借这座宝库得到了很多利益:便宜的原料,就地取材,丰富的资源。但任何天然资源都是有限的,像有些药材要经过很长时间才会才会成材。例如,人参。因此该公司应尽早研制新的替代品,这种替代品应原料丰富,价格便宜,以备不时之用。也可开发新的产品,因此应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
公司也应该尽可能弄好物流运输,现整个中国的物流都没有规划好,尽早弄好将会获的很大的利益。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办一个网上商店。还可建立一个专门治疗风湿,病腰腿痛等和本公司药业有关的专门医院。实现一条龙服务。
万通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我相信万通的发展是无限的。
夹皮村之行
8月31号,吃完早餐后,我们乘车来到夹皮村。这里群山环绕,景色优美。一走进夹皮村,首先映入我眼前的是一幢漂亮的楼房。这就是夹皮村的村干部的办公楼。里面宽敞明亮,宣传栏里刊登了该村的工作计划,领导组织等。
通过这次调查,我了解到该村共有822户,农业人口2903人区域面积3731.5亩。其中,大田面积3387.34亩,水田面积344.22亩,耕地面积4459公顷。金厂镇夹皮村是全区第一批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
该村已建立和待建的企业和工厂有无公害葡萄园,五味子药材基地,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白云石加工厂,金矿等。原来没有农村信贷,现在办企业,给予一定的农村信贷优惠政策。有的靠外来投资。营销市场要靠自己找。
该村2007年人均收入4285元,2008年人均收入4868元。最近三年注重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大街小巷都是水泥路,变化非常大。垃圾有集中点。现在村里户户有电视机,电话,电脑不普及。村里不停电。人们吃得和住得都有很大的提高。村里每个适龄儿童都不会失学,上大学每人补助2000元。种地有粮食补助;看病有补贴;老人有养老补助(60周岁一个人
每月拿60元钱,书记当了15年,每月拿300元;低保护每月拿40~50元;计划生育有相应的补助。该村还实行了股份制,做到人人有份,共同富裕。村民在空闲之余,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当然还有打牌的。
人们都很满意政府,满意国家的政策。
村民存在的生活问题其中的一个就是自来水饮用问题,有待解决。现在村里信教的不多了。过去土葬,现在村里葬礼采取了火葬形式。
村干部选举是这样的。村长书记是由党员来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法,且要够半数票以上才能被当选。、改革开放30年变化的原因
为啥有这么巨大的变化呢?这都与国家的政策有关,与改革开放有关。没有改革开放,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万通集团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夹皮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没有现在的富裕生活。没有改革开放,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富裕生活。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党,我们只有在他的领导下才能快速的发展。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国家才能快速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富裕。
我为我们的民族感到傲,为我们的国家感到自豪。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了改革开放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也开阔了自己的眼见,使自己能更加清楚的了解的社会,增加了自己的经验。我希望学校能多搞一些这样的活动。
长春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0607111班范水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9
班级:13级冶金2班学号:2013102105姓名:杜培培
摘要: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在于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奠基者,他创立邓小平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之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色之源。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是我国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1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奠基者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涵义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其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的理解是前提,对“结合”一词的理解是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共性同中国的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文化的个性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阶段。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由邓小平首先提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大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走上正轨。中国共产党最终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果断停止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的命题。这句话有四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即必须是马克思的普遍真理或基本原理,这就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和核心问题,而不是个别词句的问题。因为只有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在实践中自觉贯彻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二是不要照搬照抄别国的经验和模式,这在国内外都有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三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要发展需要有“中国特色”。四是以上几点均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经过曲折探索得出的基本结论。
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之雏
2.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内容非常丰富。
2.2邓小平理论创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客观评价道:“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思考和设训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蓝图。“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概念。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系统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任务、动力、条件、步骤及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等问题,并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作出了理论回答: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判断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台阶式的发展战略等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
而比较完备的又需要从各方而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理论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
3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色之源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起点是充分发展了的资本主义。而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础上,经过新民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建设起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构建单一公有制,施行计划经济,一些具体的运作模式基本袭用苏联模式。毛泽东虽然指出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却没有走出一条成功的新路,反而盲口的追求“纯粹的”、“高级的”的社会主义,甚至提出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导致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一系列重大错误的发生。邓小平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没有解决好中国特殊性与社会主义普遍性相结合的问题1978年后,邓小平抓住问题的所在,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著名论断:“普遍真理有这样一条,就是消灭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将来还要实现共产主义”“如果离开了这条普遍真理,不实现社会主义,那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就不存在了。但是,中国怎样才能比较快地消灭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呢?这就必须研究本国的特点。离开本国的特点去硬搬外国的东西,这条普遍真理就不能实现,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针对中国经济、文化、政治远远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的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这一实际情况,把中国这一特殊性与社会主义普遍性相结合作为他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他说,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第二个是人口多,耕地少。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要走出一条社会主义制度下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拘泥于经典社会主义的一般论断以及把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特定模式当成社会主义的固定模式的误区中走了出来,形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从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社会主义一定要体现“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讲 篇10
关键词:中国特色,普遍性,中国模式,道路自信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内涵
1. 1 中国特色的基本内涵
就概念而言,内涵是指对象的特有属性、特别是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是区别于西方文化、西方制度、西方现代化道路,区别于社会民主主义,同时具有自身文化特征组成的基本概念体系。中国特色概念内在的包含了价值判断,即只有通过历史检验并被证明是正确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总结,才能被称之为中国特色,而历史证明是错误的一些东西,抑或在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因素,虽然可能为中国所独有,却不能被称之为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由四个基本维度构成,它们分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具体实际国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89 年苏东剧变过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低谷,此刻中国的问题不再仅仅是摆脱苏联模式的问题,而是真正要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能够带来持续发展的道路的问题。中国特色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进行理论整合、创造性应用,并对原有的话语体系和理论范式进行扬弃和超越。所以中国特色不能仅仅视为与西方社会相对立的差异性特征,而是将自身具有的绝对优势和自身的比较优势相结合的辩证统一的特征。它是在当前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与资本主义体系严重失衡、不对称的情况下提出来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的竞争力问题。中国特色便是在新的时代下将中国的整体性优势凸显出来概括性表达。
1. 2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特色内涵的文化主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特殊性与普遍性,差异性与同一性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原则如公平、正义、消灭剥削、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自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科学社会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国外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者Suzanne Ogden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这三类价值主导了中国政府的所有决定。”同时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三类价值中起支配性地位,“如果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中国自身定位的最重要因素,什么是中国最害怕失去的,那便是他或她作为中国人的身份。”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重视中国的文化主体性理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指出: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可见,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不能简单地视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摒弃,而是在新时代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和发展。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作为东亚文明的主体性文化不仅仅具有区域性的意义,更具有在当前以美国霸权文化为引领下的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世界意义。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一个标志,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力。截至2010 年,已有64 所孔子学院在美国37 个州建立。
根据国内首都文化建设蓝皮书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 2013) 》显示,截至2013 年年底,全世界已经有120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40 所孔子学院和646 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成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媒介。
在国家汉办的 《孔子学院规划2012—2020》中,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在2015 年年底,全球的孔子学院达到500 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达到1000 个,学员达到150 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是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武器,同时也是凝聚民族共识、增强民族身份认同,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核心媒介。同时,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并适应于中国现代化的建设也是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特色内涵的理论主体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的创造性发展、应用。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的、包容的理论体系,它是指导思想的一元性与思想来源的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是理论的抽象性与现实的具体性的辩证统一,是真理的普遍性与问题的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在文化大繁荣,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的同时还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理论主体地位。邓小平指出, “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解决近代鸦片战争以来指导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人民独立探索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也是理论的普遍性与问题的具体性之间的关系问题。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在西方的文化土壤上产生的理论形态,与西方的文化一脉相承。在早期马克思的思想主要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道主义、自由主义传统,中期和晚期则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实证主义方法论。对于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并非中华民族的内生文化,所以,马克思主义自引自中国之日,就内在的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相兼容的问题。一味地照搬马克思主义会导致左倾的教条主义,冒然地抛弃马克思主义会导致右倾的机会主义。所以,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与平衡一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共产党人所面临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真正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根本原则,这便是 “实事求是”。毛泽东在 《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起码具备的态度。”②邓小平认为,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是靠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③可见,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主体必须要以实事求是作为根本理论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下摸索和构建出的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理论,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 4 中国的具体国情是特色内涵的空间主体
中国的具体国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应用的空间限定条件,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赖以生存的土壤。离开了中国的实际国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就如同无源之水失去了存在的生命力。在改革开放的迅猛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便敏锐地觉察到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行,一定要认清中国的国情,认清中国的最大实际。中国的国情就是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并长期处于初期阶段。党的十五大报告在阐述这一问题时指出, “从五十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现在,经过四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然后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江泽民在报告中阐述道,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判断中国的实际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内涵的基本空间条件。
1.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特色内涵的方向主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一条符合中国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由于中国开始现代化的时间远远晚于西方,同时在近代又屡遭列强欺凌、压迫,这些客观因素决定了中国无法像西方一样通过几百年时间的资本原始积累而确立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对中华民族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普遍意义
2.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普遍内涵
普遍是指某类事物中的共同属性。与 “单一”相对。许多单一现象的存在和发展规律。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的依赖性与统一性。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害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主语,而中国特色是限定词。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运动是一种世界性的运动。当前世界上有102 个国家有近150 个共产党或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党员人数过万的有36 个,其中执政的7 个,参政的近20 个。从地区分布看,亚洲38 个,非洲13 个,欧洲55 个,大洋洲3 个,美洲40个。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四国保持了社会主义制度。②其中具有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党国际影响力巨大,其成员党的国家数量超过了100 个,它的成员党是执政党的占据了大半个欧洲。③社会党国际构成的工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的总数达到152 个,横跨5 大洲,有54 个社会党国际的成员党是执政党。④具有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国家超过100 个。
社会主义不是地区性的实践,而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进程。作为伦理原则,社会主义追求的平等、正义是被世界范围内所接受的普世性价值; 作为制度构想,社会主义是作为扬弃资本主义弊端、替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尝试,其经济手段被发达国家所运用; 作为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是包括多种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内的多种理论学说,社会主义的原则、精神被写进世界各国工人党、社会党、共产党的党纲; 社会主义作为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手段,被非洲、拉美等许多相对落后国家所采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是中国的事,也是世界的事。尤其是在1989 年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严重削弱,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的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应肩负社会主义的旗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新的活力。王怀超( 2014) 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中国道路的巨大生命力已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延伸到国门之外,这是不以中国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道路以自身的成就向世界其他国家表明,西方不是唯一。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也可以快速发展。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非欧洲文化传统的国家和地区来说,走自己的路也可以实现现代化,这就是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⑤
2.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新的动力
1989 年的苏东剧变严重削弱了社会主义力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此陷入了低潮,当今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占据了绝对强势的地位,并且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以其超强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主导着整个世界的经济分工链和话语权。相反,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却处于被动、困难的局面。然而,处于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能够坚持下来,逐渐走出困难的低谷,并开始焕发蓬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政治学研究所、东亚学研究所所长托马斯·海贝勒( Thoma Heberer) 认为,“政治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色。这种务实主要表现在: 经济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或者说政治的经济化。政治上,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阶级的政党发展成为一个人民的政党。意识形态上,政府的目标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 “共产主义”,而是一个不太遥远的 “和谐社会”。政权的合法性不再基于意识形态之上,而是基于对现代化、增强国力、维护安定、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等的承诺。”⑥
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2008 年后尽管世界经济放缓,中国也进入了经济逐步下行的经济 “新常态”,但是2015 年第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仍然同比增长了6. 9% ⑦。根据世界银行( World Bank) 统计显示中国的GDP总量占据了全球国内生产总量的16. 7% ,英国BBC经济评论家Robert Peston认为,中国仍然对世界的经济增长有贡献。⑧ 英国广播公司2015 年19 日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到2019 年,中国经济增速每年都会超过6% 。报道认为,无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还是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以超过6% 的年增长速度发展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大。事实上,中国经济增长超过6% 本身就意味着全球经济增长超过1% 。根据IMF对未来几年预测的经济增长数据,其他国家都比不上中国。增长超过1% 。根据IMF对未来几年预测的经济增长数据,其他国家都比不上中国。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面鲜明旗帜,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也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不可磨灭的生命力,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有力地回击了 “社会主义失败”论和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重新树立起世界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分清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为争取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斗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困难的最低潮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苏东剧变和国内政治风波带来的严峻挑战,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冷静应对国内的形势,沿着自己选择的正确路线领导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希望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不仅没有倒下,而且更加鼓舞人心、光彩夺目。同时我们也要指出,尽管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打着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旗号,但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国家却不多。民主社会主义虽然也是社会主义学说的一种,但本质上讲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他们也代表不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方向。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导力量并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新的活力。
3“中国道路”“北京共识” 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范围内,除了欧洲民主社会主义,其余的大多数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即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这些国家社会主义运动与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追求国家的现代化。① 中国道路为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光辉前景,它使得发展中国家更有信心探索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美国 《时代》周刊高级编辑乔舒亚·库拍·雷默在 《北京共识: 提供新模式》 的论文中认为: “中国的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求、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径,并把这种发展途径定义为: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循序渐进、积聚能量,创新和试验是其灵魂,既务实又理想,解决问题灵活应对,因时而异,不强求划一是其准则,它不仅关注经济发展,也同样注重社会变化,通过发展经济与完善管理改善社会。中国的经济模式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中国家。”② 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能够很好地扭转当前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力量不平衡的对比,使得社会主义的发展能够得到逆转。
此外,中国的经济模式也有值得西方发达国家借鉴的地方。中国在长期的发展中将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看不见的手有效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能够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保持经济稳定。美国新马克思主义者Paul balls认为,市场机制能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中国是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的一例。③ 俄罗斯学者皮沃瓦罗娃认为,中国模式是 “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受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一模式是与世界潮流相一致的。”④ 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议长不破哲三认为: “中国的实践确实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他预言 “中国面临的新挑战将具有全球意义”。⑤ 可见,“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北京共识”都内在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我们应该在改革中扬长避短,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理念,改掉自身的各项不足,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有更多值得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值得学习的地方。
4 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讲】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10-21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7-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07-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08-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09-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穷07-01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9-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会10-22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哲学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