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通用4篇)
地球公转 篇1
一、设计理念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球运动是宏观宇宙知识, 其抽象性强, 时空跨度大, 不能直观感知,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 特别注重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空间思维局限性双重困难的解决:一方面我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 通过三维动画和图片再现地球公转场景, 突破时空跨度, 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充满情趣, 更为直观、准确地呈现地球公转与季节的变化;另一方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始终以探究为中心, 以活动为主线, 为学生创设研究氛围, 创造参与机会, 分组合作交流, 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 其智慧得到启迪, 其潜能得到发展, 使他们真正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人。
二、课标解读
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分析:针对本课教学内容, 不仅要分析清楚地球公转与季节产生的原因, 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 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 (人教版) 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 而其中的“地球公转与季节”更是地球运动知识学习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因为该知识时空概念强, 抽象难度大, 因此只有理解好这部分内容才能真正掌握地球运动理论的精髓。
(2)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掌握黄赤交角的概念。 (2) 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 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 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4) 了解四季和五带的划分与成因。
过程与方法:遵循传统认知规律, 以图片和生活事例引入, 启发学生自主探究, 播放动画, 展示图片, 分组合作交流, 从而得出结论, 这样既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概括能力, 又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培养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激发地理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本课的重点突破在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学生以观察者的角度, 分析出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 引导学生绘制出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 并由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来模拟晨昏圈摆动, 从而加深对昼夜的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的理解, 最终理解四季和五带形成, 使知识前后关联, 形成系统。 (2) 难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本课应由展示图示让学生从“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入手掌握黄赤交角的概念, 经绘图启发学生自主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三维动画,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掌握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季节变化规律, 最终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划分与成因, 那么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四、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语言专业性强, 内容抽象难于理解, 且图形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 学生由于受年龄、理解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限制, 对专业图形不易看懂, 以致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动态分析能力差。因此, 教师只有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提供的动画、图片等资料, 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地球运动的宇宙环境, 才能使他们充分理解地理公转与季节知识的内涵,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1) 教法:启发引导法、讨论交流法、多媒体演示法。通过教师引导, 启发学生完成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 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 使学生获得连续、动态、真实的感性材料, 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 更直观地去认知地球的空间运动, 从而更有效地突破难点。
(2)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提高能力, 通过探究分析, 掌握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经分组合作讨论、相互交流, 进而得出结论。
六、教学过程
主要由导入、新课、小结、练习四部分组成。
具体如下: (1) 导入:以春、夏、秋、冬四幅图引入, 启发学生思考四季景观差异的原因, 激发学生探寻真理的兴趣。 (2) 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黄赤交角的存在, 了解它是四季产生的基础。自主绘制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图并归纳规律, 播放动画, 分组合作交流, 使学生掌握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季节变化规律, 回扣课前问题, 理解四季和五带的成因。 (3) 小结:由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 (4) 练习:训练地球公转与季节内容习题。
七、教学反思
(1) 在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创设探究氛围, 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在设计探究问题时, 也应注重难易结合、由浅入深, 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方法。
(2) 课改与高考的谐调问题。在目前课改的背景下, 高考是不可替代的, 有了高考就必须应考, 因此教学不能脱离练习, 必须做到讲练结合。
地球公转 篇2
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按节气:
节气
太阳直射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春分 赤道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夏至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秋分 赤道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冬至 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归纳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按纬度:
纬度地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北半球冬至日后逐渐增大,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
之间的地区 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南北回归线上 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半球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一年中同一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告诉随时间变化图:(北半球)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3、四季更替:
(1)从天文四季:
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2)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3)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4、五带划分: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现象
1.课标目标: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教材,观察演示,说出地球自转的定义,运动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现象。
2.通过阅读教材,观察演示,说出地球公转的定义,运动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现象。
3.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绘制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及其说出其地理意义。
重点:公转的方向、周期、公转时地轴的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变化;五带的形成和分布;
难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变化;
五带的形成和分布;
从现象上看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小从生活中就有所了解。但要求学生从理论上解释就不太容易尤其是四季产生的原因。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应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积极探究。
定义: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
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指向天空中的北极星方向。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案例 篇3
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事实、地理现象来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最终使学生们获得有益于终身发展的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因此,一线教师应当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二、案例分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很复杂很抽象,有自转、有公转,还有其它运动形式。虽然学生们对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但很少能真正了解、掌握其变化规律。本节教材在已阐述地球公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我认为,首先应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入手,从中发现地理问题,再从中找出规律,理解规律,上升至理性认识。那么,怎样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二分二至日光照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基础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能力,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同学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太好。
第二: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我们学校比较重视各类教学资源的收集,因此学校的地理教学课件比较齐全,经过整理,我合成了一个可以较好地演示地球公转的地理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确比较形象、直观。但问题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上课时学生似乎都理解明白了的地理现象和原理,在实际运用中又问题百出。由此看来,仅凭借多媒体的演示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又放弃了这种方法。
第三:把日常体育活动中同学们都熟悉的篮球当地球。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了用一个体积比较大的球体---篮球来代替地球,在课堂上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的关系。
三、案例描述
在上课之前,我从学校体育组办公室借到了一个充气不足的篮球,将篮球的中间一圈用白色粉笔涂成白色,代表赤道,用透明胶在篮球上下侧各固定上一根粉笔分别表示南、北两极,并按比例画出南北极圈和回归线。“咦,老师,你拿的是谁的篮球啊?我们这节课要玩篮球吗?”当我带着篮球走进教室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我笑着说:“不是,是我们这节课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们显得热情高涨,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议论开了,并且猜测篮球可能是用来当地球仪的。我故意卖关子,没有跟同学们解释篮球的用途,继续吊他们的胃口,以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上课开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不重合,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是移动的。现在我们就来演示一下。”说完这段话后,我拿出了篮球。同学们一片哗然,终于知道了篮球的用途。当我说我需要两个助手来演示地球公转时,班级中的学生反应是不同的。有些活泼的学生积极要求参加演示;有些学生比较安静也不够积极。最后,我在班上选了两名学生来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两人的工作,一个人代表站在太阳上的观测者,另一个学生“拿着地球”与站在太阳上的观测者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面。在我的指挥下,太阳上的观测者站在教室的正中央,“地球”以同样的姿势绕着太阳不断的移动。我把整个教室四个方位作为地球移动的位置(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位置)。首先,我让“地球”站在春分日的位置,(观测者要随着地球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观测方向。)让观测者说出他所看到的赤道的形状和南、北两极地区范围的大小。我的工作就是,根据他所說的形状,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并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后大家都发现,每换一个角度,观测者观察到的地球形状与教材中的示意图(或示意图的变化图)总是大致相同的。当这两位同学在演示时,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都在很认真的观察,并不时对照课本和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微笑着满足的点点头。最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部分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在“地球”移动的方向上,我不应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移动而应该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完成。其次,“地球”在移动的过程中姿势容易改变,换用地球仪误差会更小些。在后面的几个班上课时,我及时做了调整。
五、案例评价
这个教学案例来源于生活实际,使教材更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案例分析的整个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抽象思维,开阔视野。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篇4
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
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
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或66?34?S。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或70?S。
2.地方时与区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离北京所在的东八区较远的地区,作息时间与北京不同。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人们一般10点钟上班,14点吃午饭。因为乌鲁木齐在东6区,与北京时差为2小时,如果乌鲁木齐的人们使用东6区的区时,作息时间会与北京相同,但乌鲁木齐使用的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所以他们的作息就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延迟了2小时。(图解)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因此,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ˊ。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2、黄道与地球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此交点位于最北是夏至,最南为冬至,位于赤道为春秋分。
3.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3)四季更替
①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②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③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4)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地球公转】推荐阅读:
地球公转的高考知识点10-18
公转设计09-14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心得06-05
优教课堂地球和地球仪10-19
地球日活动保护地球演讲稿09-05
写世界地球日的作文:爱护地球母亲06-26
世界地球日保护地球的倡议书11-08
智慧地球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