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畜牧业发展(精选5篇)
甘南州畜牧业发展 篇1
甘南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 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土地总面积4.5万km, 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0%。全州草地面积272.26万hm2, 其中实际可利用面积为257.63万hm2[1]。牦牛、藏羊产业带涉及全州6县1市76个乡镇452个行政村:2427个村民小组, 7个种公畜基地, 区域内可利用草地面积242.3万hm2, 占全州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94%。畜牧业是甘南州主要支柱产业, 探讨甘南州畜牧业发展情况对于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甘南州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对农业发展贡献逐步趋稳
2003年甘南州畜牧业总产值为38858.47万元, 所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为58.02%, 到了2012年畜牧业总产值为178733万元, 所占比例增加到65.15%。从2003年起到2012年牧业产值除2006年有所降低 (相比于2005年) 其他年份均呈逐年增加态势, 平均增加速度为2%。由此可见, 甘南州畜牧业产业发展速度较快, 并且对第一产业发展贡献较大。
《数据来源:甘肃省发展年鉴》.
1.2 养殖规模逐渐扩大
甘南州主要畜产品产量逐年增长, 2012年末甘南州存栏各类牲畜395.4万头 (只、匹) , 牲畜总增率为29.9%, 总增数118.95万头 (只、匹) , 出栏率为36.9%, 出栏数146.79万头 (只、匹) , 商品率为29.91%, 商品数125.75万头 (只、匹) , 繁殖成活率91.6%, 繁活仔畜130.9万头 (只、匹) , 2012年底实际存栏牦牛犏牛112.8万头, 藏羊129.4万只, 牦牛、犏牛、藏羊存栏数242.2万头、只, 占各类牲畜存栏量的61.3%;其中, 肉类总产量63031t, 牛奶产量86254t, 绵羊毛产量2209t。见表1。
万t
《数据来源:甘肃发展年鉴》
1.3 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甘南州雪原肉业公司建成牛羊肉精深加工生产线和牛羊肉熟食品加工生产线, 组建了牛羊肉食品精深加工集团, 分工合作, 产业升级换代速度加快;玛曲引进牦牛绒分梳加工及其纺织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市畜产品生化产品加工园区项目正在建设, 目的是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 培育成集牦牛脑蛋白、骨肽、血红蛋白、胸腺肽等综合开发为一体的畜副产品加工基地, 增加畜产品效益。
2 甘南州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2.1 优势
2.1.1 自然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是畜牧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 是传统畜牧业布局的依据。甘南州草地面积272.32万hm2, 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70.28%, 产量高, 载畜量大。畜种资源丰富, 有品种优良的欧拉羊和甘加羊、牦牛、蕨麻猪, 全国五大名马河曲马、藏马。其中牦牛是高寒牧区最适宜发展的一种畜种, 适应环境能力强, 抵御疾病能力高。牦牛皮、乳、肉、毛、骨、血都非常具有价值, 一般家禽难以取代和比拟。牦牛所提供的产品不仅价值高, 而且纯天然高质量, 开发价值也非常高。
2.1.2 品质与品牌优势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海拔较高, 气候寒凉。工业化进程较慢, 空气、牧草、土壤污染较少, 具有发展低碳畜牧业、生产绿色食品的条件。如牦牛肉在香港有“野味”之称, 乳类加工有甘南州燎原乳业有限公司, 主要产品有奶粉, 销量较好;碌曲、玛曲干奶酪素厂及华玲干酪素厂生产的干奶酪远销海外。甘南州同时也是皮革和毛皮加工区, 所生产的皮夹克、马靴等产品销往青海、西藏、四川藏区。
2.1.3 政策优势
《甘南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活动实施方案》推动了畜牧业发展补贴的落实, 保障各项资金的合理运用。《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藏羊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将牦牛、藏羊产业带划分为牦牛繁育带、藏羊繁育带、犏牛繁育带、犏雌牛 (奶牛) 养殖带和牛羊育肥带, 目标是利用国家一系列有利政策, 整合州内、省内及国内外各种资源, 全力打造具有甘南州特色的牦牛、藏羊产业, 构建完整产业链条, 树立甘南有机牦牛、藏羊品牌。把甘南州建设成全国领先的牦牛、藏羊肉奶安全生产基地、牦牛、藏羊生化产品生产基地。《甘南州金融支持农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政府产业政策项目、银行贷款投向、农牧业资金需求搭建有效对接平台, 促进了农牧业产业的发展。
2.2 制约因素
2.2.1 经济基础薄弱
甘南州经济发展落后, 州内经济主要以农牧业为主, 农业发展水平较低, 工业发展落后, 规模较小, 可容纳的劳动力较少。2012年甘南州地区生产总值为96.74亿元, 所占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1.7%。另一方面甘南州绝大多数农牧民对草原依赖性较大, 增收途径单一, 加之农牧民思想落后, 劳动力无法实现在产业发展中的转移, 因此, 产业结构很难转变, 严重阻碍其经济发展。
2.2.2 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
农牧业主要收入来源于农牧业发展, 农牧业基础设施是农牧业发展的基础, 落后的基础设施必将使农牧业发展滞后。牲畜暖棚覆盖率较低, 牲畜饮水设施不完备, 加之高原地区自然灾害频发, 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 稳定增收的难度较大。
3 甘南州畜牧业发展对策
1) 强化基础设施, 提高保障能力。加强建设农牧业基础设施, 建设饲草料生产、加工、贮藏设施设备, 暖棚 (圈) 建设、制种设施设备、疫病防治设施设备以及必要的管理设施等。
2) 建设良种繁育管理体系。要强化种公畜基地和州、县、乡畜牧工作站的技术服务职能, 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确保其公益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动摇, 建立由中、高级畜牧技术人员、有经验的农牧民专业户共同组成的良种选育专业技术队伍, 形成以专业养殖户为基础繁殖、以县乡专业选育技术队伍为技术支撑优选、以种公畜基地和种公牛专业合作社为基础集中培育的繁、选、育“三位一体”的牦牛良种繁育体系, 在政府专门法规的导向之下, 逐步形成牦牛繁殖专业户和种公畜基地、种牦牛专业合作社之间商品优质种牦牛流动的市场化配置。
3) 推广先进技术, 提升养殖水平。养殖专业合作社应把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放在转变经营方式的首位,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方能收到效果。这些管理技术主要冬春季持续供应青贮饲料和芜菁、甜菜根、胡萝卜等多汁饲料作物, 加强奶牛保暖, 常饲以钙为主的微量元素营养添砖, 延长每天的游走放牧时间、冬春季饮用温水, 暖棚既要保暖又要通风透光, 圈舍要经常保持干净、干燥等。
4) 强化科技服务。应用先进实用的技术来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 创新甘南州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重视农牧民人才培训与技术培训, 转变农牧民生产观念, 加快牧区信息建设, 建立起以技术推广、畜牧业服务、政策咨询等一体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摘要:甘南州依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 畜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对甘南州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且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旨在推动甘南州畜牧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甘南州,畜牧业,发展优势,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1]吕晓英, 吕胜利.甘南州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草业科学2002 (7) :17-18.
[2]扎扎, 才太吉.甘南牧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调研[J].发展2007 (8) :23-25.
[3]周应良.推动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跨越发展的对策[N].中国畜牧兽医报, 2013-09-15005.
[4]海玉平.关于丽江市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 2014, (1) :239.
[5]彭启芳, 畅喜云, 范月君.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的现代草地生态畜牧业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 (8) :39-40.
[6]余晓光, 吴海山, 陈卫国.新疆库鲁台草原退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中国草食动物, 2008 (3) :17-18.
[7]沙依拉.沙尔合提, 焦树英.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浅谈[J].草业科学, 2008 (4) :57-58.
[8]张苏琼, 阎万贯.中国西部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控制措施[J].草业科学, 2006 (5) :23-24.
[9]张贞明, 李善堂.甘肃牧区草原生态现状及保护建设的思考[J].草原与草坪, 2008 (2) :19-20.
[10]周华坤, 赵新全, 王启基.青海省同德县草地现状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J].草原与草坪, 2007 (4) :14-15.
[11]李海山.青海三江源区草地生态建设的思考[J].草原与草坪, 2006 (5) :22-24.
[12]索南才让.泽库县草场退化、沙化现状及治理对策[J].四川草原, 2006 (9) :19-20.
甘南州畜牧业发展 篇2
一、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甘南州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经济处于在发展的低层次阶段。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与人们首要渴求的是物质生活的满足的现状下, 为了达到目的, 会无节制地盗伐林木, 大量养殖牲畜, 超载放牧, 使草原严重退化、杂草丛生, 并盲目开垦土地、大量开采地下资源, 以换取在经济上的既得利益。这种盲目地以大量资源的消耗和破坏换取经济效益的后果, 势必加速资源枯竭, 破坏生态环境。可见, 如果放松对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任凭资源被破坏和浪费, 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更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依托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 合理开发利用畜牧业资源, 发展低消耗、高产出、低投入、高效益的畜牧业, 加快畜牧业集约化生产步伐, 厉行节约和保护畜牧业资源, 真正实现畜牧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源开发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求畜牧业资源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畜牧业资源与林业、水电、旅游、矿产等资源是甘南州五大优势资源, 要实现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对畜牧业资源州情的认识, 正确处理好畜牧业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甘南州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良好, 全州6.744万hm2耕地, 272.26万hm2天然草场, 为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青饲料、农作物秸秆和粮油加工副产品。甘南州畜种资源丰富, 畜牧业是全州的优势产业, 牛、羊、猪、马各有优良品种, 河曲马、欧拉羊、甘加羊、甘南牦牛、蕨麻猪等都是有名的地方良种, 而且牛、羊等都以自然放牧为主, 肉质无污染、质量高, 明显优于内地饲养的肉产品, 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甘南州畜牧业历史悠久, 农牧民有丰富的养畜经验, 农区历来有农牧结合的传统, 全州现有猪、牛、羊等各种牲畜300.73多万头, 有28.98万人从事农、林、牧、渔业。
近十几年来甘南州的畜牧业生产取得很大的发展, 2006年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62%, 畜牧业收入在农牧户家庭副业收入中占60%~80%。但由于过去长期对畜牧业生产和牧业建设重视不够, 使畜牧业生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当前突出的问题是草原湿地和优良牧草减少, 草畜效益降低, 畜产品质量下降, 经济效益低。尽管畜牧资源丰富, 牲畜数量不少, 但提供畜产品却不多, 牧业经济收入不高。州内存栏猪饲养期一般要18个月或24个月, 饲料消耗多, 瘦肉比重少, 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全州有牛93万多头, 但牛肉、牛皮价格不高, 牛奶目前自己消化或部分出售, 或者加工成曲拉买给生产商, 进一步加工成干酪素。牦牛杂交的后代奶牛的产奶量高, 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但推广赶不上, 而大量的尕力巴牛生产性能很差, 影响了群众养牛的积极性, 养牛的效益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养牛生产长期徘徊不前。甘南州牧区还处于靠天养畜的落后状况, 畜牧业发展水平低、不稳定。全州93万头牦牛、138万多只绵羊, 每年产肉3.74万t、奶6.41万t、山羊毛161.84t、山羊绒7.16t、绵羊毛1406.26t, 并且饲养出栏期, 羊需要3a~5a, 牛则7a~8a。单位面积草场的平均产肉、产奶、产毛、产皮量远远跟不上畜牧业发达国家的水平。经济效益低是甘南州畜牧业落后的集中表现, 畜牧业经济效益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畜牧业生产效率低、牲畜饲养期长、饲料消耗多、出栏率低、产品量少。
甘南州畜牧业资源分布以玛曲、碌曲、夏河、卓尼、合作等县市相对集中, 约占全州畜牧业资源总量的80%, 主要以牛、羊、猪等为主。甘南州现有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18个, 除1个加工皮革制品的企业、2个加工干酪素的企业、1个生产乳粉的企业外, 其余均为屠宰牛、羊和猪的企业。2006年产鲜冻畜肉8069t, 乳制品5927t, 其它畜产品的开发明显滞后。
以上分析说明, 甘南州畜牧业资源丰富, 畜牧业发展滞后, 但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前景良好, 畜牧业资源的潜在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也从客观上为全州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甘南州经济的关系
甘南州的经济属资源开发型经济, 经济主要依靠传统的农牧业来支持, 二、三产业比重较小, 结构上存在不合理性, 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不高, 集约化程度较低, 增长方式粗放, 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因此, 增加对传统农牧业经济的投入, 推动农、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实现经济状况的改变, 仍然是全州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历史、地理、自然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投资大、周期长, 实现有效转变需要的时间要相长一些。在当前全州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 畜牧业的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要通过加快重点地方畜牧业的发展, 带动其它地方畜牧业的发展及产品的开发, 大力发展深加工, 提高资源附加值, 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实现畜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推动全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 当前全州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解决好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问题, 也包括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四、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从二十多年甘南州畜牧业经济发展历程看, 近两年通过秩序整顿、执法检查等一系列畜牧工作的开展, 已经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在部分地方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因此正确处理资源与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环境与全州经济的关系尤显重要。
㈠畜禽、草地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关系资源与环境互相依存又相互影响, 畜牧业资源是这样, 其他资源亦是如此。环境的恶化很大程度上是不合理、不科学开发资源导致的。一是畜牧业资源的不合理发展, 破坏生态环境, 破坏植被、草山, 导致草场严重退化, 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二是工农牧业及工业生产带来的破坏, 既不利于植被恢复, 又侵占草场, 留下诸多环境隐患。三是不合标准废水废气的排放和垃圾的处理, 既影响人畜安全, 又严重污染环境, 造成恶性循环。我们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关系, 才能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 才能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㈡畜牧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开发与保护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开发是在十分珍惜、有效保护前提下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而保护是为了更充分、完整的利用有限资源求得最大效益和最快发展。如果离开开发去谈保护, 我们只能因循守旧、缩手缩脚、萎缩不前而坐失发展良机;而离开保护只讲开发, 就会导致无序开发、掠夺式的森林砍伐与草原放牧, 而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破坏。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是当今畜牧业经济能否持续长远发展的大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实行的“草山围栏”、“六化牧场”、“暖棚养畜”、“封山育林、种草种树”等都是保护生态的有效之举, 也是解决草畜矛盾的有效措施。
㈢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就是保障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与促进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许多生产活动离开环境因素将无法进行。畜牧业生产活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因过度放牧、工农业生产及人为的破坏, 已使植被退化, 环境日趋恶化。而环境一旦破坏,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削弱生产力, 影响生产正常运转, 降低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促进环境条件改变, 给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根本的手段和物质保障, 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治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因此, 只有解决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问题, 才能保证经济的正常开展。
五、实现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
当前世界格局多极化日益明显, 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国内东西部地区差距呈继续拉大的趋势,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科学知识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 资源对经济的制约因素所造成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迫切需要我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置身于这样一种经济社会大潮, 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和良好的机遇选择。要实现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组织开发、利用和保护好畜牧业资源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㈠切实加大畜牧业投入, 增强牧业发展后劲一要进一步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政策, 大力开展“封山育林、种草种树”逐步恢复已退化的森林、草地。二要“草山承包到户”, 使广大农牧民群众认识到只有增加投入, 才能增加产出, 只有合理发展畜牧业经济, 才能有稳定的收入。三要增加科技兴牧的投入, 推行具有可行性广、实用性强的生产经营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调整优化畜种结构, 进一步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四要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 增加投入, 大力发展肉产业、乳产业、毛绒产业及畜禽产品加工产业, 使畜牧业的发展有后劲、牲畜有市场、品种有品牌、产出有质量保障。
㈡加大依法治牧的力度, 确保畜牧业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
依法治牧的关键在基层。首先, 要强化各级基层组织的法制观念, 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其次, 要强化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的法制观念,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工具, 广泛深入地开展畜牧业法制宣传教育, 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遵守法律和运用法律的意识, 牢固树立草地资源依法管理、永续利用的观念, 改善执法环境和投资环境。第三, 加大执法力度, 抓好监督管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政府职能开始由直接管理向依法行政转变, 一切均应依法办事。在执行法律上, 要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 正确区分执法权和行政权, 严格按照程序办事, 保证政令畅通, 令行禁止。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畜牧业管理、从业人员整顿、执法检查、监督管理等日常工作。同时, 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与服务, 以良好的服务推动各项工作。
㈢立足资源优势, 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畜牧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必须合理利用, 才能成为持久的经济优势, 促进畜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 也要因势利导, 合理的配置资源, 以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其它产业诸如医药、电力、旅游、加工业、轻纺业、化工业、酒类加工业等行业的共同发展, 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就甘南州的畜牧业经济而言, 当前要继续抓好草山承包、种植牧草、暖棚养畜、调整畜群结构、防检疫病等,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优势作用。要依托畜牧业资源优势, 放宽视野, 认真分析研究市场需求, 科学布局相关产业, 积极发展加工业, 提高畜牧业资源附加值, 推动全州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海南州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 篇3
1 海南州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 海南州按照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狠抓生产基地建设, 以饲草料种植为重点, 积极探索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主导型的“种草养畜”模式, 在企业和基地引领辐射下, 全州已建立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3.33万hm2, 年产优质草种3000t, 收制青干草62330t、青贮料2080t;建成了青海最为先进的草颗粒、草块加工生产线, 年产草颗粒4240t、优质牧草20万t。
全州组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223个 (其中牧业村182个、半农半牧村41个) , 已实现牧业村全覆盖。按类型分, 股份制55个、联户制108个、代牧制34个、大户制29个。入社农牧户23048户, 占全州牧业总户数的61%;整合草场115万hm2、牲畜250万头只、整合畜棚36.94万m2, 分别占全州牧区可利用草场总面积、存栏牲畜总数、畜棚设施总面积的42%、55%、8%;土地和草场流转面积分别达到1.83万hm2、35.48万hm2。2013年末, 海南州存栏各类草食畜472.03万头只, 出栏牲畜226.52万头只, 出栏率达54.04%。全年肉产量达53901t, 其中猪肉3631t、牛肉19565t、羊肉30504t、禽肉201t, 毛产量6191.89t、绒产量169159kg, 牛奶41734t, 全州畜牧业产值26.06亿元。
近年来, 海南州进一步加大农牧业投入, 大力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 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截至目前, 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过20亿元, 建成畜棚5.44万座472.86万m2 (其中高标准牲畜暖棚3.59万座430.7万m2) ;以围栏草场、人工草场、牲畜棚圈和牧民定居为中心的“四配套”防灾基地建设有了重大进展;游牧民定居工程使2万余户牧民群众彻底告别“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60%的牧户在草原“四配套”建设的基础上, 逐步向水、电、路、定居房、畜棚、围栏、防疫栏、饲草棚“八配套”过渡, 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 有力促进了畜牧业稳定发展。
面对牛羊生产性能退化的情况, 海南州畜牧部门积极推进奶牛、肉牛、牦牛、藏羊、半细毛羊的良种补贴项目, 针对不同畜种和养殖方式, 采取人工授精与本交相结合的方式, 初步遏制了畜种改良滑坡、牦牛和藏羊生产性能退化的局面。近两年, 海南州累计引进野血牦牛1260头, 改良黄牛1.4万头只, 培育良种公羊1.24万只, 全州牲畜良种化率达到65%以上。
2 海南州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畜牧业生产水平总体偏低
长期以来, 牧区群众居住分散, 畜牧业以自由放牧、粗放经营为主, 很多牧民的牲畜无固定的棚圈, 饲草无稳定储备, 靠天养畜, 牲畜饲养方式落后, 养殖规模小, 畜禽个体生产性能不高, 养殖效益较低;畜牧业基础设施、生产方式落后, 良种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 出产的畜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 产品附加值低, 畜牧业综合效益偏低。
2.2 专业合作社功能不强
大多数专业合作社虽然制定了《合作社章程》, 但在运行中缺乏正确的引导、支持和监督, 内部运行机制、管理机制不规范, 合作社结构松散, 运行不畅, 社员与合作社还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关系。专业合作社缺少农牧业技术实用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一些实用新技术未能得到有效推广应用, 对牧民的生产经营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多数合作社主要以发展二、三产业为主,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对牧民的生产经营活动指导带动能力不强。
2.3 草畜矛盾突出
近些年来,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 草地被人为开垦种粮, 公牧草场被过度放牧, 草场资源严重沙化退化, 畜牧超载现象严重。海南州草原的理论载畜量为432.79万羊单位, 实际载畜量为667.78万个羊单位, 超载率为54.3%。海南州牧区产业结构单一, 牧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畜牧业生产, 牧民群众还未真正摆脱数量型畜牧业的局面, 致使减畜难度大, 草畜矛盾仍然突出。近年来海南州主要在冬春草原实施了以围栏、棚圈及补播改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重大生态保护建设工程, 而对实施禁牧封育的夏秋草原, 未实施围栏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很难对夏秋草原实施有效保护。各县普遍存在草原专业人员少、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草原监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难以对禁牧和草畜平衡区放牧牲畜进行核查监管, 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及减畜监管难度大。
2.4 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
实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各国改造传统畜牧业的重要途径。龙头企业无论在信息获取, 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方面都具有单个牧民无法比拟的优势, 依靠龙头企业带动, 实行“公司+农户”的方式进行产业化经营是当前牧区发展畜牧经济的现实选择。然而, 现有畜牧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和数量偏少, 辐射面窄, 与牧民利益联结较为松散, 对牧民生产经营的带动能力不强。
2.5 后续产业培育和发展滞后
海南州牧区产业结构单一, 牧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畜牧业生产, 实施草原补奖政策、退牧还草等项目, 落实禁牧减畜政策后, 必然涉及禁牧区的牧民搬迁、安置和转产转业等一系列问题, 群众依靠畜牧业增收将会变缓, 发展二、三产业, 拓宽增收渠道将成为牧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措施,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 后续产业发展滞后, 牧民转产转业难度较大。
3 促进海南州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抓投入、增后劲, 全力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海南州应该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藏区建设、西部开发及三江源二期项目实施的机遇, 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后劲、关长远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力争实现农牧项目投资突破14亿元。重点抓好草原奖补、退牧还草、园区建设、生态畜牧业、畜棚温棚建、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饲草基地、良种及农机补贴设等项目。
3.2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3.2.1 做大做优特色畜牧业。
深入实施良种扩繁工程, 培育同德高原牦牛、兴海高原牦牛和藏系羊、共和加什科半细毛羊和黑马河野血牦牛以及贵南藏系羊和欧拉羊等优质畜品种。围绕优质畜种优化区域布局, 适度发展规模养殖, 发展特色畜牧业。3.2.2切实抓好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继续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 巩固和扩大禁牧减畜、草畜平衡成果, 实现畜牧业生产与草原保护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保护建设工程, 加大草地围栏、黑土滩治理、草地鼠虫害及毒杂草防治、人工饲草地建设力度, 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 不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3.2.3 加快草产业发展步伐。
充分发挥全州草资源和耕地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以人工草地建设、高产饲料种植为核心的草产业生产、加工、储藏和销售产业, 提高草资源转化利用率, 集中全力打造全省最具规模的草产业发展示范区、辐射三江源区的饲草种植基地和青南地区抗灾保畜饲草料储备基地。
3.3 提功能、扩规模, 全力发挥园区示范引领作用
海南州应围绕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在巩固全州五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 着力在提升园区功能、扩大规模上下功夫, 健全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并充分发挥核心区建设平台作用, 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发展, 涉农企业集群发展, 优势产业集约发展, 带动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按照产业化的组织形式, 引导各类建设主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合作, 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鼓励和引导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驻园区, 切实提高园区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经营水平整合省州财政支农资金, 继续加大“一区多园”建设投入, 新增建一批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和种植基地, 真正形成园区引领、企业参与、基地带动的发展格局。
3.4 建机制、育主体, 加快产业组织创新
实践证明, 农业产业化是世界各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 是解决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要扶持做强龙头企业, 在继续扶持雪峰乳业、天露集团、青藏有机、可可西里等龙头企业的同时, 新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经济实力雄厚、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着力提高农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
要培育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型、基地带动型、能人带动型、科研机构带动型、联户合作型、股份合作型等示范合作社, 鼓励和扶持合作社注册创办实体。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抓手, 强化规范化建设, 实施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 加大省州示范合作社创建力度, 注重树立运作规范、带动力强、群众受益大的先进典型。积极探索建立牲畜草场入股、草场流转、利益分成和风险共担的合作社运行体制机制, 着力解决现有合作社出现的“空壳”问题。引导和鼓励供销合作社、畜产品加工企业、养畜大户、经营能手领办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举办经营实体, 有效增强合作社的运营势力和抗风险能力, 并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允许运作规范、带动力强的合作社跨乡村界限组建联合社, 多方提升合作社的辐射面和带动力。
参考文献
[1]郑玉花.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经验、存在的问题及转型思路[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4, 35 (4) :41-42.
青海省黄南州有机畜牧业发展探析 篇4
1 黄南州发展有机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1.1 生态环境优势
青藏高原素有“三江源”、“中华水塔”之称,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全球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 具有世界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由国务院批准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涵盖了本州的泽库、河南两县, 其中麦秀林场区和官秀林场被规划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8个核心保护区之一, 全州三江源区总面积2932.99km2, 占全省三江源区总面积的1.93%。发展有机畜牧业, 有利于三江源生态保护, 对于防止我州生态环境恶化, 遏制草场退化, 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资源优势
自治州境内水能源资源富集, 黄河理论水能蕴藏量345万千瓦, 已建李家峡、康杨、直岗拉卡等大中型水电站3座, 形成了37.65km2的水域面积。野生动物主要有藏羚羊、白唇鹿、麝、水獭、雪鸡等。黄南州草原总面积1649700h㎡, 占土地总面积的92%。可利用草原面积1578046.67 h㎡, 占草场总面积的96%。平均亩产可食鲜草192kg。牧民人均占有可利用草场14.14hm2, 畜均占有0.72 h㎡。州内大部分是高寒草甸类, 牧草营养丰富, 属于优良的天然草场, 特别适宜有机畜牧业生产的需要。。发展有机畜牧业, 可大力促进真正意义上的以草定畜, 有效遏止草场牲畜严重超载、草地生态日益恶化的趋势, 使畜牧业向着草畜平衡的方向发展。
1.3 牲畜资源优势
主要拥有欧拉羊、黑牦牛和全国三大名马之一的河曲马等适应于高寒牧区的优良畜种。2001年以来, 黄南州实施《黄南州欧拉型藏羊选育推广实施方案》, 划定以河南县赛尔龙乡、柯生乡、多松乡为选育核心区。世代生息在三江源区的“高原之舟”牦牛, 产奶量高, 每年产奶期达150d, 年产鲜奶200kg左右, 为开发有机乳汁品提供了资源条件。所以, 本州发展有机畜牧业具备相对的空间和优势, 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实力。
1.4生产经营优势
本州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是传统的天然草场放养, 牲畜放养方式符合有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从事草场畜牧业生产的牧民占全州乡村总人中的56.3%。牲畜的饲草是天然的有机饲草, 畜产品经过认证程序, 就可转化为标准有机畜产品, 转化成本低。也有利于不断促进三江源地区牧民群众观念的转变, 逐步提高生产技术、经营水平和劳动技能。
1.5 政策支持优势
生态补偿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将进行生态环境补偿的大好契机, 要积极发展有机畜牧业, 争取青海藏区建设、黄南州生态保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
2 黄南州发展有机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 草场资源退化
近年来, 江河源生态环境恶化, 尤其是湿地萎缩、草原、草甸退化和土地荒漠化, 使得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削弱, 直接影响到了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 河流水量明显减少, 导致部分泉水、小溪和河流干枯, 旱涝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加剧, 严重威胁江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对河流、泽塘和湖泊等湿地保护措施, 势在必行。
2.2 草场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 能让牲畜安全越冬度春的暖棚覆盖率不到40%, 轮牧围栏、冷季饲草料贮备等方面, 远不能满足有机畜牧业人性化饲养的要求和标准。
2.3 草场管理机制不健全
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体制不健全, 畜疫防治、草场生态治理中使用无机化学物的问题短期内无法得以彻底解决, 缺乏科技和人才的支撑。
2.4 资金缺乏
按有机畜牧业发展要求实行以草定畜后, 畜产品产量将会明显下降, 由于各级财政困难, 解决大额度减畜补偿资金的问题会十分突出。
2.5 产业化水平不高
有机畜牧业产品属较高端消费市场, 强势“龙头”企业是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依托和载体。目前, 本州河南县成立了三源蒙鑫有机畜牧业产品开发公司作为龙头企业, 但处于刚起步, 现有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经营水平低。因此, 发展有机畜牧业在招商引资、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方面的工作将会十分艰巨。
2.6思想观念陈旧
部分干部群众对什么是有机畜牧业了解不够, 认识不清, 加之实行以草定畜在短期内有可能造成部分牧民群众实际收入的下降等因素, 发展有机畜牧业在一定程度上会有阻力, 对生态补偿机制理解不够深入。
3 黄南州发展有机畜牧业的思路及对策
3.1 强调生态文明, 不断完善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有机畜牧业在黄南州乃至青藏高原是个新生事物, 没有现成的规模和工作经验可循。因此, 作为政府部门, 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理清实践, (1) 从促进三江源生态系统平衡的角度看, 政府为制度创新做好预备工作, 为区域间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我州在生态补偿法律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自主性, 及时地建立黄南州生态补偿地方立法, 并上升到法律规范的层面。 (2) 政府要积极为制度创新建立一个多方合作的机制, 共同促进我州有机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效推进。在我州生态建设的资金方面, 应建立一个多方合作、开发、投入和引进的机制, 以确保我州生态环境建设的良性运转。 (3) 从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来分析, 政府在为有机畜牧业发展创新做好前提条件的同时, 要促使我州各级地方政府正确认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强化各流域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 并自觉帮扶地方政府不断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 进而从体制上建立加强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推进。
3.2 建立和完善推动有机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管理机制与保障体系
(1) 建立三江源地区有机畜牧业工作领导机构, 具体负责有机畜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项目申报的工作, 聘请和引进省内外有资质的有机畜牧业专家, 开展有关项目的论证和争取工作, 开展有机食品的宣传、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工作。 (2) 建立健全草原监督管理机构, 负责以草定畜、草场载畜量测定、草地生态环境监测、草原保护等工作, 所属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 确保有机畜牧业的顺利开展。 (3) 建立黄南州有机食品监督管理机构, 负责贯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监督有机产品生产环境, 监控食品质量, 维持市场正常秩序, 协调有机食品的申报认证等工作。
3.3 加快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认证工作
寻求有资产的有机畜牧业认证部门和机构, 对有机畜牧业基地土壤、空气质量、畜禽饮用水等生产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全面监测, 制定畜种引入、饲草料基地、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有机畜产品加工、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制度和标准, 制定完善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的规章制度, 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质量手册。推进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认证、有机畜产品认证等工作。成立牧民总协会、分协会、组建和发展牧民合作经济组织, 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不断提高其组织化程度, 为有机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3.4 不断加强有机畜产品“龙头”扶持和引导工作
“龙头”企业是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 在投资融资、补贴、税收、用地等方面要实行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 引进国内外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 并通过技术改造、加强管理、项目倾斜等措施, 不断扶持壮大州内现有企业, 建立和形成“龙头公司+生产基地+牧户”等经营模式, 切实把产、加、销等环节有机地联结起来, 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体系, 大力实施有机畜产品品牌战略, 提高企业及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5 认真抓好对有机畜牧业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要采取多种形式, 聘请专家对牧民群众、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有目的、分层次的培训学习, 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和操作技术上, 尽快适应有机畜牧业的发展需要, 了解和掌握发展有机畜牧业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方法, 引导从事畜牧业的技术人员和牧民群众了解和掌握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贸易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技能, 实现对有机畜牧业及有机畜产品各环节的参与和监督, 确保这一产业循序、健康发展。
3.6 加强有机畜牧业的组织领导, 建立长效投入机制
认真研究重点项目、重点政策配套和软硬环节改善等重大问题, 制定引进、畜种改良、棚舍建设、优质饲草饲料生产方面的优惠政策。要建立有机畜牧业长效投入机制, 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有机畜牧业的贷款, 探索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要引导、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保险市场, 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有机畜牧业保险, 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
3.7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积极对外宣传报道我州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举办欧拉绵羊肉、牦牛肉、牦牛酸奶实物展。建成以有机畜牧产品精深加工、蒙藏药研发等为主的生物科技园和产业链, 实现牲畜个体附加值和基地内所有副产品的全面升值。为做大做强有机畜牧业产业化, 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对有机畜牧业所有产业进行整体规划, 作为发展和招商引资的主要依据。
3.8 积极开展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工作
甘南州畜牧业发展 篇5
关键词:Struts框架,甘南藏区,畜牧业信息资源
1引言
甘南藏区地处甘肃省的西南部,具有特殊的地貌环境, 其经济来源主要以畜牧业为主,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伴随着牧区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甘南藏区畜牧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依然采用粗放经营的方式,长期以来主要采用向其他地区提供原始畜产品的一种发展模式[1]。在当今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利用网络可以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使更多的人们了解甘南藏区畜牧业,以利于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但是在甘南藏区,由于与畜牧业相关的网站非常少,信息流通不畅不利于打开市场,对甘南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畜牧业信息库资源系统,加快甘南藏区畜牧业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进程。
2甘南藏区畜牧业信息建设现状分析
网络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果掌握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在行业发展中获得优势,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主动权。畜牧业是甘南藏区非常重要的一个产业,它带有本地的特色,如果发展好了就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但甘南藏区的地理位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甘肃合作747000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合作747000置比较偏僻,主要是处于经济落后的边远山区,自然条件相对比较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地区的信息化手段根本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导致信息闭塞,信息资源非常缺乏,由于人才资源不够健全,因此信息资源建设水平较低。在1999年时, 整个甘南藏区的畜牧业工作硬件设备极其缺少,基本上所有的畜牧业单位都是用铅印对相关的材料进行打印,网络没有得到普及。只有一家相关企业有经济能力开通互联网,并拥有独立的工作团队开发畜牧产品网站,绝大多数企业人员在当时根本就不了解互联网在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而且也很少有人能够从网络进行信息搜索。当然,这段时期我国各地的网络普及程度都不是很高,但是相比于沿海等发达地区, 甘南藏区的网络建设环境确实较差。直至2001年,甘南藏区畜牧局终于有经济、技术以及人才实力开通互联网,初步建立本地的畜牧业信息网站。当时利用这个网站详细介绍了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不同类型的畜产品,在此基础上还详细阐述了草原旅游、项目合作条件等相关的信息,正是网站的建立促进了甘南藏区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为止甘南州的绝大多数畜牧业单位基本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相关的硬件设备,很多地区也开通了互联网,但是仍有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开通。信息资源建设的主旨就是信息网站的设计与实现,因此就如何建立完善的畜牧业信息库资源系统,提出了基于Struts框架的甘南藏区畜牧业信息资源的建设。
3 Struts框架概述
Struts框架主要是利用了Java Servlet和JSP技术建立起来的MVC设计模式架构[2]。该框架由三大相互协调的组件构成:Model、View、Controller。其中,Model封装数据对象;View用于Model的显示,表示数据对象当前状态; Controller定义用户输入执行操作接口,用于操作Model数据对象。当将其映射到具体运行的应用程序时,框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Struts框架中,Model、View以及Controller三个不同的概念对应着不同的组件[3]。Struts框架中显示的Action Servlet部分,是整个体系的核心控制器,主要的功能是拦截用户提出的请求。而框架中显示的Action部分由用户提供,主要的功能是对Action Servlet拦截的用户请求进行接收,并采用对应的方法处理用户的请求,从而将最终的结果反馈至JSP,进而在页面中显示出来。首先分析模型(Model)。Struts框架为Model提供Action Form和Action对象, Action Form功能是对来自用户请求参数进行封装, 然后通过Action Servlet将封装的对象发至Action,Action接收到请求参数后,封装处理逻辑,调用业务逻辑,提交响应给View以产生响应。其次分析视图(View)。View由JSP建立,其中包含了不同种类的标签库(Tag Lib),以简化JSP页面代码,提高开发效率。最后分析控制器(Controller)。 Struts框架中Controller基本组件是Action Servlet类的Servlet,它通过映射于Java接口Action Mapping进行配置, 同时定义与所请求URI匹配路径和Action类,以负责执行预期逻辑,将控制分派给适当View来创建响应。
4 Struts框架下畜牧业信息资源设计与实现
在整个甘南藏区建立一个畜牧业信息资源库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由相应模块组成,以便在Struts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信息资源库。下面主要是从MVC三层来介绍如何才能建立各个系统模块,从而通过模块间的关系,使系统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4]。
4.1系统中Model模块的实现
Model模块在畜牧业信息资源系统中,负责业务流程的处理和业务规则的制定。整个模块的设计主要是建立在Java技术上,例如使用EJB技术,或者使用Hibernate技术。 一般来说Model模块在Struts中是以Java Bean出现的, Java Bean不仅包含了数据,而且还包含了业务逻辑。为了能够建设完整的畜牧业信息信息资源系统,对Model模块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将之脱离于HTML表单对象,在可能的情况下,开发Model模块的时候,最好是使之完全独立于其他的开发技术以及环境,这样才能适应于不同的环境条件。总之,在最初的实现阶段,Model模块通常是作为业务逻辑而存在,在开发Struts框架的畜牧业信息资源系统的过程中, Model模块的实现必须要建立在Java Bean上。
4.2系统中View模块的实现
View模块在畜牧业信息资源系统中,负责处理用户交互界面,即与用户进行交流的窗口。在这个界面中,不仅可以接收到来自用户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向用户输出信息。制定用户界面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用例的要求,在使用户界面实现基础功能的同时,还需要使其实现信息的交流以及不同界面的切换。在畜牧业信息资源系统的Struts框架中,View模块主要是由JSP构成,为了能够更好的构建View模块, 需要开发一套完善的View模块,创设符合系统的JSP自定义标签库。标签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畜牧业的信息资源系统实现国际化的用户界面,而且还可以使之与Model模块实现交互。同时在对Web应用的动态前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建立在HTML表单的基础上,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用户需求得到保障,并且还有利于表单效验。 总之,在Struts框架的构建中,利用Form Bean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更加有利于View模块的开发。
4.3系统中Controller模块的实现
Controller模块在畜牧业信息资源系统中, 负责将Model层和View层匹配, 共同完成用户的请求。 在整个Struts应用中,Controller模块的实现需要通过应用Servlet才能实现, 一是调用URL功能, 另一是实现Action对象的相关功能。通常人们都将Servlet称为Action Servlet,该模块主要是需要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第一,该模块需要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要求,提供相应的Action;第二,该模块需要为View层提供相应的数据; 第三,该模块需要分析以及确定需要显示的下一个View。 Action Servlet作为整个框架的核心部分,创建并使用了Action类、 Action Form类以及Action Forward类。 在对Web项目进行创建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特定的问题,可以选择进一步扩展Action类和Action Form类,这样struts应用就能对Action Servlet进行控制,指示它采取正确的方法使用扩展类。这种方法具有多种优点,一方面能够将程序的逻辑流程全部都存储在同一个文件中,当人们在对信息进行查询的时候,可以更加容易查到,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有关工作人员在不熟悉应用程序流程的情况下,可以更加方便地通过阅读Java代码的形式,更进一步了解应用程序流程。在此基础上Java开发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 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从而需要对应用程序的流程进行适当的更改,通常情况下需要重新编译代码,但运用以上这种方法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
一般来说Action Servlet需负责对相应的Action类进行调用,而有关工作人员主要是负责利用Actions实现整个应用程序的逻辑。在创建Action的过程中,需设计对应Action接口,这样才能使Action Servlet具有相应的功能。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应用Action Form的情况下, Web应用程序才能正常运用,从而维持会话状态。严格上来说Action Form属于抽象类,它通常用于更新数据,或者也可以对HTML表单进行设置。总而言之,Struts框架需要具有四种基本的操作功能。首先,需要对Login Form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其存在与否,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Login Form不存在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应用有效的方法创建一个实例; 其次,Struts应用程序需要能够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域设置Login Form状态;再次,在将Login Form传递至相应的程序时, Struts框架需要先对其状态进行更新;最后,Struts框架在将相关信息传递到Action类之前,需要学会运用Login- Form进一步验证表单状态。
5结语
甘南藏区的地理条件较为特殊,主要是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理位置非常偏僻,当地的基础建设较差,而且交通也不方便,经济发展水平比我国的发达地区落后很多。甘南藏区的信息技术较为滞后,导致畜牧业的信息化建设跟不上其他地区。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这种状况,使畜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充分重视信息资源建设,在Struts框架基础上建立一个完善的畜牧业信息资源系统,使当地的信息化资源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从而为甘南藏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国俊.基于Struts框架的甘南藏区农牧业信息化资源的建设[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359-361.
[2]何一坚.基于Struts框架的MVC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13):3534-3540.
[3]冯艳茹,苏文芝.基于MVC设计模式的Struts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12(6):69-71.
【甘南州畜牧业发展】推荐阅读:
甘南州牧区01-08
甘南藏族07-07
甘南藏族地区07-27
黑龙江甘南12-30
甘南卓尼风俗简介07-02
国庆游甘南作文09-28
关于甘南著名景点导游词01-18
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中考文综思想品德试题(原卷版)08-22
黔东南州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