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的边界

2024-08-06

营销的边界(精选9篇)

营销的边界 篇1

0 引言

企业组织边界问题是一个较为古老的管理学议题, 作为企业组织结构研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一直受到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企业组织边界一词最早出现于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 科斯认为, 企业边界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费用与市场交易费用的对比。如果市场的交易费用小于企业内部管理费用, 则企业边界扩张;如果市场的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管理费用, 则企业边界收缩。这段话引申的含义可以理解为, 企业的边界为市场交易费用与企业内部管理费用相等的均衡点。目前对于企业组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4类:第一大类是认为企业组织边界并不是确定的, 许多学者认为在企业和市场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地带, 这种半市场化半科层化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弥补企业与市场两种独立组织结构的不足, 有助于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吸收资源并增强灵活性、降低风险。但李怀斌 (2004) 认为客观存在的企业边界应有三重。一是企业内的法律边界, 由企业所有或自有的资源要素构成, 包括科斯所说的边界或上述母公司内外边界所涵盖的各个企业。二是企业外的经济边界, 由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群体和其他可利用资源构成, 包括上述集团外边界的各个企业。三是企业外界, 由市场各个要素和一切资源构成, 包括各个完全独立而且与本企业无固定关系的个人和组织。第二大类主要研究不同类型的组织边界问题, 如虚拟组织、中间组织、行政组织、行业组织等边界问题。第三大类主要研究组织边界存在、确定和突破问题。第四大类影响组织边界因素, 目前主要集中于研究科学技术、人力资本、知识等因素对组织边界的影响, 而对文化因素对组织边界的影响缺乏关注, 尤其是未曾有人研究过后现代文化对组织边界的影响。为了弥补这一理论空缺, 本文以深受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的部落营销为例, 探索性揭示文化因素通过改变营销范式, 进一步改变企业组织的边界。

1 后现代主义文化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20世纪60年代, 并于70-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 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由此可见, 后现代主义最先来源于艺术和文学批评理论, 但是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刻, 发现这一抽象的名词对于整个社会生活都适用, 包括哲学、心理学乃至社会情境。在社会情境中, 这种后现代主义的风潮并不是独存于欧美发达国家, 也波击和影响到了发展中国家。目前,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非常不稳定状态, 市场格局不断变化, 企业面临着新一轮洗牌, 不确定性、模糊、速变使得人们感觉到未来不可控制, 强烈不安使得人们不再轻易对他人建立信任并做出承诺, 而这与后现代人生活游戏规则相吻合。在后现代人生活游戏中, 明智的策略是, 使每个游戏变短, 使游戏缩短意味着:警惕长期的承诺;拒绝坚持某种固定的生活方式;不再献身于唯一的职业;不再宣誓对任何事、任何人保持一致与忠诚;。而在这种客观环境背景下, 为了避免今天的投资变成明天的负债, 人们追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主义;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已经无法跟上现实变革的速度, 人们不再相信“科学”的实用性, 反理性、反权威的思潮此起彼伏。同时, 随着越来越多国人走出国门去旅游、求学或定居以及欧美影像、报刊涌入我们的生活, 欧美的文化和价值观, 特别是能彰显个性的后现代文化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年轻一代所接受。具有这种后现代主义特征行为的人存在于不同的阶层和年龄阶段, 但以八后和九后的年轻人为主, 在学校里, 他们不再将前人创造出的知识奉为“金科定律”, 上课的时候对老师讲授知识不以为意, 有些时候对那些经过严格论证和推理的知识体系具有强烈的排斥和厌恶的情绪;性格上, 情绪化、感性、自我意识强, 他们行为较多地依从于自己的直觉和感受, 较少受到他人经验和劝说的左右;生活中, 他们追求一些超现实的东西, 对那些不真实的东西抱有极大的兴趣, 如虚拟网络、科幻电影等。价值观上, 追求享乐主义, 这个年龄阶段的年轻人对物质具有强烈欲望, 很多时候追求商品本身就是目的。同时, 琳琅满目而又良莠不齐的商品充斥于人们生活, 加上黑心商家一次次的欺骗, 人们的消费权利意识开始觉醒, 不再被营销者各种营销手段所迷惑, 消费者势力更加强大, 要求企业按照他们的意愿生产和销售。

2 后现代消费及部落营销

后现代主义消费正是这种后现代主义文化渗透的结果, 反理性、超现实、享乐主义、善变都体现在后现代主义群体的消费行为过程中。首先, 在后现代消费群体中, 消费者处于主动地位, 而企业处于被动地位。消费者是主体, 他们不仅通过消费这种商品来表达自我, 与其他消费群体区分开来, 同时在这个消费群体中, 商品能表达他们的思想、愿望和要求是接纳该商品的唯一理由, 他们不再是营销者创意的跟随者。其次, 在这个消费群体里, 消费商品不仅是为了得到商品的功能性利益, 更重要的是为了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认同, 很多时候商品成为是一种联系群体成员的纽带, 群体成员因为具有相似的情感而消费相同的产品, 因消费同样商品而增进彼此间的感情。最后, 消费群体中, 成员之间是平等的, 因对消费商品情感或爱好相同而聚集在一起, 但消费群体中的成员会因对商品的情感发生变化而离开, 同时消费群体也会有自己生命周期, 有些消费群体会持续很长时间, 有些则会非常短。这种由后现代的消费群体的组成, 通过相似或者相同的消费活动获得认同, 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并形成独特的部落文化和部落礼仪的消费群体称之为消费部落, 这些消费部落注重消费体验、符号象征和情感依赖, 它比现代社会中的正式组织或文化权威更能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 因此, 直白地讲, 对消费部落展开的营销活动称之为“部落营销”, 指导营销者如何对“消费部落”建立品牌或者进行其他营销活动的一套基本原则是后现代营销范式的重要内容。

3 后现代消费文化如何影响组织边界

依据李怀斌 (2004) 对组织边界的划分, 后现代消费文化对企业组织边界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经济边界上, 即影响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群体和其他可利用资源构成, 包括上述集团外边界的各个企业, 而不是以产权为依据划分的法律边界和企业外界 (由市场各个要素和一切资源构成, 包括各个完全独立而且与本企业无固定关系的个人和组织) 。进一步说, 后现代消费文化对企业经济边界的影响主要是指企业外部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 在后现代文化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消费行为而使得企业经济边界发生了变动。

根据李怀斌 (2004) 对企业经济边界的定义, 企业的经济边界的扩张或收缩取决于企业从外部利益相关者获取资源的多少, 即获取资源多, 企业经济边界扩张;获取资源少, 企业经济边界收缩。而企业获取资源量的大小由两个方面制约:一是外部利益相关者蕴含的资源量的大小, 二是获取的难度。消费者作为企业外部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其本身蕴含的资源量是无限的。因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企业利润的最终来源, 企业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 以期达到赚取利润的目的。因此, 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行为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 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终点。虽然消费者本身资源量是无穷的, 但是在一定经济水平和营销努力下, 消费者释放出的消费能力, 或者说是企业可开发的消费者资源则是有限的。另外, 消费者资源的获取难度不仅与社会当前的营销技术水平有关, 还与消费者本身有关, 如消费者自我意识程度、消费者受营销者营销活动影响程度, 以及与营销者合作意愿程度等。影响消费者释放出的消费能力和获取消费者资源能力的因素有很多, 本文从后现代文化视角, 分析后现代消费文化对企业经济边界, 特别是对消费者释放消费能力和营销者获取消费者资源难度的影响。

后现代消费文化影响下的后现代消费群体表现出的反理性、超现实、善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营销者获取消费者资源的难度。后现代消费群体在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反理性, 使得营销者无法遵从过去循规蹈矩的营销策略, 其不按常理出牌的消费行为明显增加了营销者进行营销活动的难度;而其超现实消费理念对营销者营销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天马行空般的消费需求使得营销者必须突破常规, 拥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满足消费者愿望;后现代消费群体的善变又进一步降低了营销者对其行为的可预测性, 使得营销者营销策略必须富有弹性, 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应对消费者要求的多变性。因此, 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拥有很强的自我意识, 不会被企业的营销者及其营销行为所轻易左右, 营销者要想获得其合作难度明显超越从前, 由于营销者对后现代消费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减弱, 降低了企业从消费者中获取的资源量, 企业经济边界也呈收缩的趋势。同时, 后现代消费群体的反理性、超现实又给企业提供了新的营销机会, 特别是新一代年轻人对物质狂热的追求, 甚至对某些商品追求本身就是目的, 这种享乐主义理念释放出巨大消费能力, 增加了企业可开发的消费者资源量, 明显扩张了企业的经济边界。所以说后现代消费文化对企业经济边界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提高了企业营销人员可开发的消费者资源量, 扩大了企业经济边界;另一方面降低了营销者对消费者行为的可预知性和可控制性, 缩小了企业经济边界。可见, 企业扩大经济边界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突破后现代消费文化所带来的营销阻碍, 获取后现代消费群体中释放的巨大消费能力, 而部落营销为企业营销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后现代群体的反理性和善变透露出的强烈的自我意识, 以及较低的与营销者合作的意愿,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后现代消费群体对企业营销者和营销活动信任度的降低, 不再轻易受企业营销活动或信息所左右。针对这一特点, 部落营销的企业一改昔日高高在上、引领消费者的做法, 而是放低身段, 成为一个个后现代消费群体 (部落) 活动的支持者, 参与到消费群体中, 根据他们所需要的、所想表达的生产商品, 取得了这些消费群体 (部落) 的信任, 让他们相信企业的商品能够帮助他们诠释想要表达的思想、情绪或精神, 使自己与众不同, 从而对企业及企业产品保持高度的忠诚。同时, 实施部落营销的企业也从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后现代消费群体所释放出的消费能力已超越过去所有普通的消费群体, 虽然他们行为难以预测, 需求变化多端, 但是正因为他们在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非理性、情绪化, 使得他们在消费过程中考虑的因素较少 (特别是价格因素) , 只要能够表达他们情绪和欲望就好。其次, 企业成为消费群体的一部分, 直接聆听消费者的声音, 获得的消费者信息是最真实、可靠的, 是其他途径获得的信息所无法比拟的。因此, 部落营销突破了后现代消费群体给营销者带来的阻碍, 降低了企业获取消费者资源的难度, 最大限度地发掘了消费者的消费潜力, 稳定了企业消费群体, 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收益, 从而扩大了企业的经济边界。

4 理论贡献及未来研究方向

企业组织边界作为研究组织结构重要的组织部分, 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采用推理演绎方法, 依据李怀斌 (2004) 对企业组织边界的划分, 探索性研究后现代文化对企业经济边界的影响, 特别是针对后现代消费文化影响下的消费者的行为, 分析部落营销如何突破营销阻碍, 取得消费者信任和忠诚, 降低企业获得消费者资源的难度, 获得丰厚的经济利润, 从而扩大企业的经济边界。未来研究需要从目前实施部落营销的企业中获取数据, 证实本文的推测, 进一步提升该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英]齐格蒙·鲍曼.后现代性及其缺憾[M].李静韬, 译.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2.

[2]林志扬, 林泉.未来企业的组织边界会消失吗?[J].经济管理, 2007 (3) :28-33.

[3]张冉.行业协会组织边界与组织能力模型的构建研究——基于价值网络的分析[J].财经论丛, 2007 (5) :90-95.

[4]刘小玫, 童亮.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跨组织边界的知识管理初探[J].现代管理科学, 2008 (10) :57-59.

[5]李怀斌, 于宁.企业边界漂移假说及其经济学阐释[J].经济研究参考, 2004 (93) .

[6]梁威.后现代消费部落及其消费特征初探[J].商业经济, 2004 (3) .

[7]杨艳.后现代社会的关系营销——部落营销[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 (4) .

曹虎:营销的边界消失了 篇2

90年代,他在国外攻读MBA的过程中,与当代著名的营销学之父菲利浦·科特勒相识了。菲利浦显然十分欣赏这位聪明能干的“学生”。1998年年初,他对胞弟、1981年创办的科特勒营销咨询集团总裁的米尔顿·科特勒郑重地说:“我要给你介绍一位优秀的人,他对你的中国事业也许会有帮助!”

在美国二十多年的商业实践中,除了把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理念应用于实践,米尔顿也在思考如何把这些营销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市场环境中。就这样,曹虎与米尔顿相遇了。这时曹虎的愿望其实很简单,他只是希望米尔顿可以带他做一些社会实践。

1999年,米尔顿·科特勒受邀来中国做巡回演讲,曹虎作为陪同,其身份是该项目负责人。米尔顿很快发现,“这个26岁的小伙子很细心、很周到,重视承诺,并对营销有着独特的见解。”

在科特勒咨询集团在中国注册成立分公司后,曹虎被任命为科特勒咨询集团中国区专注于营销战略咨询的项目经理。两年后,他成为市场开发总监。2003年,曹虎脱颖而出,成为科特勒咨询集团中国区总裁,此时的他年仅30岁。如今,在曹虎的率领下,科特勒咨询集团的中国团队由最初的三五个人发展到七十多人,单个咨询项目的收费也突破了千万级人民币,迅速跻身中国千万规模咨询公司之列。

7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成长、成熟。如果说25岁之前的曹虎对于营销和商业只是朦朦胧胧的渴望,对于中国营销只是明亮斑驳的片断,那么,与科特勒兄弟以及科特勒咨询集团的结缘使他的人生骤然展开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此后近10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市场的不懈耕耘使他成为东方与西方、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商业之间的整合践行者,而这种整合与践行,正是当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中国以及日益成长壮大开始具有全球雄心的中国企业所迫切需要的。

营销面临的空前变化

《新营销》:应该说,你与营销进行接触有十几年了,从你的观察和体验看,中国的营销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曹虎:从上个世纪90年代我接触营销到现在,营销在中国的变化十分明显,这种变化的根本驱动力是科技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导致的。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手提电脑、通信设备十分昂贵,根本谈不上虚拟办公、外包等形态的业务。现在,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办公、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导致消费者的需求、动机、行为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就企业而言,其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全球化。不管愿不愿意,现在的中国企业已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即使是很小的OEM工厂,原材料来自国外,客户来自国外,在无形中它们已经参与了全球竞争。竞争环境的改变,对企业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更要求企业保持卓越绩效。

随着财富的增加,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多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举个例子,过去人们收入很少的时候,购买行为基本是经济性行为,强调的是Economical value,人们买冰箱、电视,要反复比较性价比。当可支配收入增加的时候,消费者的行为就发生了变化,除了产品功能外,更为看重其他产品属性,以满足自己更高层面的需求,比如身份、地位。可支配收入增多了,购物变成了一种娱乐行为。这些势必对营销产生深远影响。

《新营销》:具体而言呢?

曹虎: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企业是生产导向的,产品是稀缺的,那时人们买彩电还需要票。所以那个时候营销基本上没什么作用。慢慢地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市场迅速进入产品丰富、客户稀缺的卖方时代,营销的作用才开始突显。营销只有在产品丰富的时候才出现,其根本目的是在消费者面临众多选择的时候,仍会选择我们的产品。这时,创造产品差异化,才是营销的根本目的。

进入21世纪,市场又发生了很大变化,产品丰富,客户稀缺,连资源也开始变得稀缺,少数企业控制了上游能源、矿产。这一阶段的显著变化之一就是营销的主体变得多样化了。过去我们强调如何推广一个产品,再到如何推广一个企业,发展到如何推广一个品牌,现在营销已经发展到了如何整合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的资源,推广一种社会价值观。企业讲社会责任,其实是在塑造一种社会价值观。所以营销的层面和主体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开始运用营销。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做社会价值观的营销,比如说香港的Body shop强调保护自然、尊重人性、社区发展,它采购的货物全都是从当地老百姓社区中采购的。叫做Community Trade。通过在当地采购,一些穷人也能从中赚钱让孩子上学,改善医疗条件,对社会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比如美国政府,它现在也在运用营销手段去执行政策。现在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帮助美国政府用市场细分的手法去细分贫穷人口群体,寻找一些人变贫穷的原因,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政策。现在中国的一些政府机构也开始运用营销手法。由此可见,营销主体日益增多,且多元化。

变化之二是,具体的营销推广方式和战略随着科技的发展呈现为多元化发展。以前就是大面积做广告和硬性推销,现在人群越来越细分了,很多社会组织开始运用Web2.0。运用Web2.0的最终结果是人的自由度空前提高,需求也千变万化,与之相适应,企业必须通过更多精准的、个性化的渠道,向消费者售卖商品;通过更具接触性的媒体,让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所以,营销在渠道、媒体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了。在这个阶段,市场细分,客户偏好和分销渠道的紧密匹配将是很多成功企业的营销秘诀。

跟营销策略一样,企业的总体战略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个产品可以畅销5年、10年。现在是21世纪,产品的生命周期被迅速压缩了。21世纪对企业的营销效率、营销的精准性、营销投资效率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的营销行为要结合技术,充分提高营销的效率和效用。我们已经看到很多营销智能工具的出现,很多新兴营销技术的出现,还有整合资源、整合营销的出现。

变化之三是营销的具体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和中国企业的发展轨迹是有关系的。过去中国企业要么是做国际贸易,要么是做区域贸易,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真正参与全球竞争,而不是简单地做OEM订单—实际上这不是营销,只是销售。企业要在不同的市场推出不同的产品,要打造品牌,要建立全球性的营销组织。对中国企业来说,这种营销的广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

《新营销》:可能还面临着人的变化……

曹虎:对,这就是我要说的第四个变化,对营销人才需求的变化。需求量逐渐增加,增加的速度非常快,同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与过去大不相同。过去需要两种人,一种是能搞销售的,能搞关系的;另一种是点子王,经常有好的点子。现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面的,仅仅有这两种人是不够的,对企业而言,营销的职能越来越重要,对人才的素质也有了很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具有战略营销能力的营销总监、副总裁,以确定企业在什么样的市场上竞争、如何竞争,如何看待企业所处的市场,如何塑造差异化。还有就是专业能力的提升,因为企业作出营销决策,需要把握事实、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使之成为决策的基础。同时企业也需要创意,因为逻辑分析的尽头一定是创意。与此同时,企业的营销人员还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社会观察能力,去观察社会变化,创造新的产品。

地区差异导致营销空间不断扩大

《新营销》:但这些变化更多地体现在东南沿海区域和中心城市,因为中国开放的步子是逐步递进的,从低附加值、竞争激烈的行业慢慢扩展到其他行业,从区域上也是从沿海到内陆逐步深入,因此,你所说的变化会在不同的区域、行业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曹虎:这个是肯定的。经济有其发展的规律,你基本上不能把中国市场看作“统一”市场,它是非常区域化的市场。东南沿海已经靠近发达国家,像重庆、成都、大连属于新兴的第二层市场,像内陆陕西、甘肃就相对落后,按照地域梯度来划分,呈现为呈梯度差异。如果按人均GDP划分,从2000美元及以下、2000美元到4000美元、4000美元到8000美元、8000美元以上,按照这种层次来划分,我们会发现消费者在消费者行为、偏好、渠道、品牌认知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下,基本上属于温饱型,这个时候人们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行为。在这一市场上,企业肯定更多地关注如何控制成本,能以更低的价格来倾销标准化的产品,讲究分销的效率。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的城市,比如深圳,在这样的市场上企业取得成功,就不单纯是产品的价格,不再是产品的功能和质量,这三个要素基本上被拉平了。在这样的市场上,企业要取得成功,质量肯定没问题,质量差的产品一下子就被淘汰掉了;功能也要差不多;但成功的根本要素是打造品牌价值,以及持续创新的能力。

《新营销》:确实如此,内蒙古、河南等地的一些企业发展速度还是蛮快的,可见,即使是在相对落后的地区,也一样能诞生出营销观念超前的成功企业。

曹虎:对。落后并不是代表没有机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其机会往往比发达地区的企业要多,因为它们面临重新洗牌的机会,面临着很多市场空白没有企业去占领。在不同发达程度的市场上,企业关注的要点和成功因素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企业在河南取得成功的经验,在深圳应用就不一定成功。一方面是消费者的口味不同,另一方面是企业关注、竞争的要素不一样。还有一个叫Local knowledge,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对当地市场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个要素。企业对当地市场更了解,对当地渠道更熟悉,对当地市场结构上的差异把握得更好,就能更快地推出产品,服务成本也更低,等等。

还有值得关注的就是物流。物流和分销系统的发达使得营销的跃进成为可能。过去企业都不愿意去三、四级市场,就是因为三、四级市场过于分散,物流成本太高,可到达性太差。但现在随着全国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可到达的市场深度越来越深。中国现在十分重视启动内需市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它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细分市场被挖掘,原来无利可图的变成有利可图了。营销深度的挖掘,我觉得是一个机遇。

《新营销》:的确,社会配套体系完善了,也使得营销的边界拓宽了、深度加深了,这种空间的放大让更多可能性和机遇浮现出来。

曹虎:抓住这个契机赚取金字塔下两层的钱,企业要找到低成本的渠道和标准化的产品。

我觉得市场永远是两级需求,总有一批人需要高端的、个性化的、定制的产品,也总有一批人需要标准化、价格低的产品。市场是永远存在的,企业营销必须找准一个定位,带给顾客差异化。

《新营销》:这种差异化的追求,是企业营销战略层面的一些东西。今天,营销战略越来越重要了。

曹虎:其实战略和战术都非常重要,不可偏颇。战略实际上是为战术指路,战术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战略进行优化,制定战略的时候往往就要考虑战术的执行。只是为了理解,我们可以把战略和战术分开,但在实际运作中,二者是水乳交融的。

我觉得很多中国企业不缺少很有创意的战略。每个中国企业的老总都能谈出来自己企业的远景是什么。中国企业缺少的是:把事实与数据相结合,能够把战略和战术结合起来,以及能够把好的战略贯彻执行下去的营销专业人员—具有Profational特质的人才。在营销战略层面,中国企业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比如品牌专业人士、销售管理专业人士以及营销调研、消费者行为调研专业人士。能否培养更多的Profational人才,与一个国家营销水平的高低有关系,也与企业家、企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有关系。在美国,大部分营销咨询是关于战术方面的,关于企业战略方面的反而没有,因为美国企业普遍达到了同一个战略水平,缺少的只是工具、方法。

企业营销与城市营销相得益彰

《新营销》:你曾提到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正在为美国政府工作,你们公司也把地区营销作为一个重点。在政府营销方面,你觉得未来在中国,政府和营销机构、人才的合作会不会更强有力?

曹虎:政府本身就是一个组织机构,它创造的是社会服务产品,这种产品是有客户的,其利益相关者就是市民、企业、游客、投资者。这是城市要思考的核心工作。我们把它叫做城市营销,即政府如何运用更好的营销手法,通过城市产品的塑造,为利益相关者也就是客户服务。菲利浦·科特勒教授的城市营销理论,其核心是:一座城市要通过系统的战略营销规划,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吸引更多的游客,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工作、居住,能够吸引更多的商业品牌。这是城市营销的四个问题。

这里面也有营销4P的问题,即Product(独特的城市形象和产品,包括城市的公共服务、城市的社区服务、城市的旅游景点、城市的政策、城市的产业园区)、Place(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把城市形象传播出去)、Promotion(对城市产品进行促销)和Price(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新营销》:有些地区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往往强调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但大家采用相同的优惠政策就相当于没有竞争力。

曹虎:制定以价格为导向的政策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深圳要想吸引全球金融人才,就要提供优惠的、有吸引力的条件。但光有价格导向是不够的,还要创造更多的城市产品。比如深圳,就要创造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居住氛围,创造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要通过相关渠道把信息传达给目标人群。

然后还要有品牌。深圳的品牌印象是什么?一个创业的城市,一个到处充满机会主义者、充满了一夜暴富者的城市,一个文化素质不高的城市,一个规划非常国际化的城市,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一个充满激情的城市,一个没有陌生人的城市。有好也有坏,怎样把相关信息传达给受众,这是城市管理者要做的事情。

另外一个问题是,目前我们的政府机构分工基本上是按照产业和职能划分的,没有一个部门总体上为城市营销做总体规划,我们的城市还没有一个政府部门为城市营销提供服务,一个城市缺乏一个首席营销官(CMO)。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有城市营销办公室,负责城市的对外宣传、推广,比如斯德哥尔摩、爱丁堡、悉尼、墨尔本等。墨尔本的城市营销做得很好,专门设立了自己的首席营销官(CMO)。

《新营销》:因此,企业营销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演变成对城市营销的渴求,两者可以相得益彰。

曹虎:现在企业对区域的选择越来越看重。竞争那么激烈,企业需要找到一个很好的营商所在地,能为企业的品牌带来增值。因此,内地城市招商引资的时候要重点考虑自己的城市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优势,满足企业什么样的需求,要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你的客户就是进驻的企业,要针对企业的需求设计城市产品、设计相关的政策。不能总是说我们这里地价低,全国地价低的地方多得很;也不能拼命地喝酒、拉关系,说实话,靠这种方法招商纯粹是碰运气。

《新营销》:谈一谈未来营销的变化,你的预测是什么?

曹虎:我觉得从大的战略上讲,企业的两种能力越来越被强化,一是营销情感化,一是营销战略化。企业越来越关注建立基于情感之上的品牌,营销的边界消失了。

未来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尤其是心理的变化越来越大,很多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情况都出现了,比如同性恋结婚,以前很少有,现在越来越多。在社会的急剧变化中,企业需要深度挖掘消费者的生活状况,保持社会观察力,对一切充满好奇心。对生活不敏感,企业就不可能捕捉到市场机会。

营销的边界 篇3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BFEM)[10,11]是由Wolf和Song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半解析算法.该方法首先将有限域边界沿径向外层克隆一个内外边界相似的边界单元,然后基于相似中心和比例边界坐标变换,将标准坐标下的无限域波动方程变换为比例边界坐标方程,最后采用与有限单元法相同的加权余量法或虚功原理建立半解析的比例边界有限元方程以及动力刚度方程.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结合了有限元、边界元法的优点,边界按有限元进行离散,分析问题的维数降低一维,并自动满足无限远处的辐射条件,在解决无限域问题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文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法在文献[12-13]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局部的高阶透射边界,其中采用改进的连分式法求解无限域的动力刚度矩阵.然后,讨论了该高阶边界的稳定性问题及处理措施.最后,通过两个数值算例说明了该高阶边界的精确性.

1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位移控制方程

根据弹性动力学方程和比例边界坐标变换,可以推导出二维、三维的SBFEM位移控制方程[10,11]为

式中,s=2,3分别表示二维、三维情况;u(ξ)为比例边界坐标系中的位移向量;系数矩阵表示为

式中,B1,B2为应变-位移关系矩阵;D为弹性矩阵;J为边界上的雅可比矩阵;N为形函数;ρ为质量密度.

式(2)中的系数矩阵与ξ无关,它们只依赖于子域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参数.E0,E1和E2类似有限元法中的刚度矩阵,M0类似质量矩阵.可以证明[10,11],E0和M0是正定矩阵,E2是半正定矩阵,E1是非对称矩阵.

2 高阶透射边界的建立

2.1 高阶透射边界

采用无限域动力刚度矩阵S∞(ω)表示的比例边界有限元方程[10,11]为

式(3)在整体上是严格的,是以动力刚度矩阵S∞(ω)为未知量关于ω的一阶常微分方程,可以采用龙格-库塔法[10]在频域内求出其半解析解.

无限域动力刚度矩阵S∞(ω)采用以下的连分式展开进行求解,即

式中,K∞和C∞为无限域的常数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Y0(i)和Y1(i)为常数矩阵;i=1,2,···,Mcf,Mcf为无限域的连分式展开阶数,当逐渐增大该阶数时,该算法可以在全频域范围内快速逼近准确解.

将式(4)代入式(3)中展开,关于(iω)0,iω和(iω)2项的系数矩阵为0时等式才成立,可分别求得C∞和K∞;然后结合式(5)建立递推关系,可依次求得Y1(i)和Y0(i),其计算过程详见文献[12-13].最初采用连分式法求解动力刚度矩阵时,选取Xu(i)=I,I为单位矩阵.对于自由度较少并且连分式阶数较低时,该算法能保持稳定;但对于自由度较多的系统当连分式阶数逐渐增大时,该算法可能会造成矩阵病态,求解结果甚至是错误的.Xu(i)的引入是为了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称为改进的连分式法,采用LDLT分解[13]求解Xu(i).

根据边界ξ=1上的力-位移关系和引入辅助变量,得到一个表示外力载荷幅值与边界位移幅值关系的频域表达式[13],然后变换到时域建立了无限域时域分析的高阶透射边界,即

其中,系数矩阵Ku和Cu,待求向量z(t)以及右端载荷向量f(t)分别表示为

式中,Ku是无限域广义的刚度矩阵,为三块对角矩阵,主对角块由K∞和Y0(i)组成,次对角块由-Xu(i)及其转置矩阵填充.Cu是无限域广义的阻尼矩阵,为由C∞和Y1(i)组成的块对角矩阵.若结构自由度大小为nd,则Ku和Cu矩阵维数为[(Mcf+1)nd]×[(Mcf+1)nd].同时,由于系数矩阵K∞,C∞,Y0(i)和Y1(i)都是对称的,所以Ku和Cu是对称并且是稀疏的.实际编程计算时,根据稀疏矩阵性质,可以减小矩阵存储量,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ub为高阶边界的位移向量,v(i)为辅助变量,R(t)为载荷矩阵.

2.2 稳定性措施

式(6)表示为一阶常微分方程组,其稳定性取决于其系数矩阵的广义特征值问题,即

其中,λ为矩阵B和A的广义特征值,λ=λr+iλi,λr和λi分别为特征值的实部和虚部;为对应的特征向量.

若λr0,式(8)中的响应z呈指数级衰减,表明系统是稳定的;反之,若λr>0,响应z则呈指数级增长,计算结果发散,表明系统存在虚假模态,是不稳定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系统稳定.本文采用的是移谱法(spectral shifting technique)[14,15],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特征值λj为正实数;(2)特征值λj为实部为正的复数.通过对刚度矩阵B作如下修正来实现,即

式中,zj为正实数特征值λj对应的特征向量;Zj为复数特征值λj对应特征向量zj的实部和虚部组成的矩阵,即Zj=[Re(zj)Im(zj)];εj为选择参数.

文献[14-15]中证明,只要选取

即可保证在不改变系统的模态阶数及正常模态的特征值的前提下,将含有正实部的特征值移动到复平面的负半轴.本文算法是在Matlab R2009b软件包中完成的.

3 算例分析

3.1 算例1:半无限楔形体平面内波动

考察如图1所示的二维楔形体,模型尺寸为x1=b,,x2=b,y2=0,其中b=1 m.介质的力学参数为:剪切模量为G=1 Pa,质量密度为ρ=1 kg/m3,泊松比为ν=0.25.假定在关键点1处施加集中力P(t),该载荷时程呈三角形变化,如式(11)所示

按平面应变问题进行分析.采用1个8结点的高阶单元[16]进行离散,共8个结点16个自由度,相似中心位于坐标原点O处,SBFE(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网格如图2所示.采用比例边界有限元法分析时各边界自由.

为了说明高阶透射边界的精确性,针对该问题采用有限元扩展的网格进行了分析,有限元网格采用8结点四边形单元离散,共划分了2 000个单元6 241个结点,限于篇幅本文未给出网格图.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为最外层的竖直边界固定,其余边界自由.时域计算总时间为20 s,积分步长为∆t=0.02 s.

将稳定性措施前后的结构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观测点3的水平位移为例,如图3所示.采取稳定性措施前其位移响应是发散的,而采用了移谱法后消除了系统的虚假模态,其位移响应是收敛的.可以看出,本文的稳定性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稳定性措施后的观测点1和3的水平向位移时程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高阶边界(Mcf=15)的结果精度略差,若逐渐增大连分式展开的阶数,高阶透射边界(Mcf=20)的结果与扩展边界的结果吻合得很好.

3.2 算例2:半圆形河谷平面内波动

考虑如图5所示的半圆形河谷,其半径b=1 m.介质的力学参数为:剪切模量为G=1 Pa,质量密度为ρ=1 kg/m3,泊松比为ν=0.25.假定在A点作用竖直向下的力P(t),其随时间变化见式(11).

按平面应变问题进行分析.采用4个8结点的高阶单元进行离散,共29个结点58个自由度,相似中心位于坐标原点O处,SBFE网格如图6所示;比例边界有限元分析时各边界自由.

同理,针对该问题采用有限元扩展的网格进行了分析,考虑到对称性,有限元模型选取半圆形河谷的1/2.有限元网格采用8结点四边形单元离散,共划分了3 000个单元9 221个结点;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为最外层的弧形边界固定,另一垂直边界考虑为对称约束.时域计算总时间为20 s,积分步长为∆t=0.02 s.

观测点A和B的竖向位移时程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高阶透射边界(Mcf=12)的结果与有限元扩展边界的结果基本一致,若继续增大连分式展开的阶数,高阶边界的结果将更精确.

4 结语

边界在消失,内容营销可以这么玩 篇4

从2014到2015,媒体环境仍在不断变化,营销模式也随之不断演变,跨界、融合早已不是新鲜事,内容营销的边界正在消失。在当下的时代与消费者谈一场深刻的恋爱,优质用心的内容以及对受众画像的全面理解,是营销人需不断修炼的技能。2015年度金成奖各个最佳内容营销案例金奖的获奖案例告诉我们,面对当下融合大环境,内容营销有几大玩法关键点:

品牌选内容:脾气相投更重要

内容在营销传播中所占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在海量信息爆棚的今天,受众在享受信息随手可得的同时也面临许多低质量信息的干扰,因此,受众会对信息进行自主过滤与选择,面对这样的情况,聪明的品牌会搭车更具影响力的内容载体实现营销目的,在选择载体时除了更大的知名度与受众基础外,是否具备与品牌相匹配的个性基因也十分重要。

吉利新帝豪,是吉利汽车品牌下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一款车型,从造型、配置到营销方案均体现年轻化特征,在推广期间,吉利新帝豪选择植入热播青春剧《我的青春高八度》,在剧中,吉利汽车是很多关键场景的道具,将品牌理念与音乐剧梦想、激情、坚持、向上的主题相结合,使观众更易理解和接受吉利的品牌调性与理念,同时在车展等线下活动中邀请剧中好声音学员助阵,吸引受众关注。

爱奇艺90后原创革命性辩论选秀节目《奇葩说》一经上线便迅速占据各大平台的热点话题,美特斯邦威冠名《奇葩说》的目标就是锁定90后人群,并利用内容强化品牌理念,在这次的合作中真正实现了一次彻底的“奇葩化”的过程,品牌和内容的天衣无缝。

《心花路放》再一次燃起了大众对大理景区的向往,并在受众心中牢牢地将大理与爱情、浪漫等标签联系在了一起,无疑是景区娱乐营销的成功案例。

原创故事+病毒传播,强化品牌主张

蒙牛集团功能品牌中心总经理宋继东认为,在品牌营销的长线战役中,品牌应明确自身定位与主张,并通过不同的形式不断传递给消费者,从而使品牌形象固化在消费者心中。也是本着这样的营销理念,2015年,特仑苏品牌在上市十年之际,提出了“从更好开始,从特仑苏开始”的品牌主张,围绕“十年敢想”主题,携手百位社会精英名流,在共计一百天的时间里向消费者呈现精彩的“百人百天十年敢想录”,同时与贾樟柯导演共同拍摄《我们的时代》人文纪录片,从文化政商各界选出十位对时代产生影响和启示的名仕,鼓励更多的“十年敢想”的发生,以此深化特仑苏十年品质的坚持,并传递出敢想敢做的品牌主张。

康师傅的品牌主张通过一场公益行动得到了深度诠释。2015年春节前,针对千万留守儿童无法和家人团聚的问题,康师傅发起“加你加年味”公益行动。通过线下扶助行动和线上传播,康师傅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也让公众广泛关注这一群体的生活,使得公益行动变成一次感动人心的大话题和大事件。最终,康师傅携手搜狐走进2015位留守儿童家庭并帮助10个家庭实现团聚,在搜狐平台的线上传播达到超过8亿曝光和300万次点击。

在7款不同区域方便面的推广上,康师傅联手搜狐视频,以娱乐病毒视频模式+互联网明星效应+视频平台广泛受众为品牌推广策略,缔造无“饿”不作的搞笑创意概念,打造一系列更具网络影响力、话题性的内容。通过拍摄篇幅短、节奏快、包袱多的网络自制剧,利用搜狐视频独具特色的“先声夺人”技术、互联网明星、自制王牌节目、品牌剧情融合化等多元化形式,巧妙地将7种地方特色口味进行露出。

挖掘粉丝经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社会化媒体也是品牌营销不可忽略的重要阵地,目标消费者也可以转化为推动品牌营销的强大力量。

基于此,微博在5年前,尝试启动了春节期间的红包互动活动,让品牌主在社交媒体场景下,使用新的广告营销模式,帮助品牌占据最具购买力用户群,促动粉丝沉淀到消费忠诚转化,在2015年情人节,高洁丝推出微博专场活动,活动话题阅读量超过1亿,与此同时,高洁丝天猫店铺当天访问人数增长14倍,交易额同步大涨16倍。

相对于微博,微信平台则对品牌内容管制严格、相对封闭,杜蕾斯在做好服务与内容的同时引导了一场世界杯微信轻营销。用户进入H5游戏页面,只需快速点击屏幕或者摇一摇,就可将足球“射”进杜蕾斯的安全套球门,用最简单的玩法,挑逗网民最高的参与激情。

社会化媒体联动能创造更大的力量,世纪佳缘在“3·14”白色情人节与搜狗携手开展了一场“点亮爱情,马上脱单”线上交友活动,利用了搜狗网址导航PC端入口、微信等平台强大的流量优势,跨屏互动引导用户先参与PC端小游戏,之后通过微信去传播H5互动情感故事,通过一系列转化引导,最终将世纪佳缘用户注册转化率提升了600%。

化碎为整,让品牌无处不在

消费者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消费者通过所有媒介接收到品牌以核心创意为基础打造的各种创造性内容后,必然会在大脑中形成对该品牌概念的印象。在媒介多元化的当下,整合内容和渠道将信息完整传播给受众是营销人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去年的“双十一”期间,奇虎360汇集了旗下的搜索、导航、手机助手、浏览器四个平台,依靠背后强大的技术平台支撑,凭借深厚的用户基础,跨平台整合有效实现媒体间相互组合策略,为淘宝提供引流入口,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循环利用。

亿动广告传媒以中国传统春节为契机,为华为手机设计定制了Html5互动网站,充分利用春节春联、红包等元素,将新年元素融合在网站设计中,通过猜成语纳祝福的形式吸引用户参与互动,送出华为新年祝福,深化品牌形象的同时,精准定向目标受众。百吉福则通过分众传媒楼宇广告有效提高线上销售的转化率,达成线下线上互为发酵。

在更合适的内容情境下说出自己,利用技术捕捉受众,善用热点话题挖掘粉丝经济,在更碎片化的环境下完成整合是此次2015“金成奖”诸多优秀案例为我们呈现的当下内容营销的宝贵经验。跨界、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内容营销边界正在消失,面对如此背景,营销人将会有更多空间创造更多更创新的内容玩法。

政府的边界 篇5

《风马牛》2014年4月

做房地产的,到哪都碰到政府,但是政府的边界在哪里?第一个是我们讲的公共服务,马航的飞机去哪了?这事政府得管,这叫公共服务;雾霾也就是环境空气,这件事属于公共产品,政府要管;社会治安属于政府要管的,这叫公共服务。总之我们讲,政府的公共服务就是国防、公民的安全、环保、医疗还有教育等等,这就叫公共服务。政府应该去哪?应该去这儿。

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政府长期以来是两只手,我们另一只手在搞GDP,怎么搞呢?就是建新城、搞新区,然后把地价搞高,结果导致我们眼前的地价就高了未来政府的边界应该在公共服务,适当的宏观调控以及改革的顶层设计,对于政企关系的前景,已经有三个向好的现象,一是去工商局注册公司的人在增加。二是公务员考试规模缩小。第三个现象很有趣,理工男开始有钱和有前途。说明我们的市场经济越来越透明,公平竞争的环境越来越好,自由竞争的制度设计越来越好。

没有边界的城市 篇6

马可·波罗曾经在13世纪的一个傍晚, 在西湖的游舫上眺望他魂牵梦萦的杭州:“伫立在离岸一定距离的船上, 可以看到整个宏伟、瑰丽的城市和它的宫殿、庙宇、寺院、花园, 以及长在小道旁的参天大树等。”

1793年, 马戛尔尼伯爵率领一个庞大的英国特使团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北京城, 觐见乾隆皇帝。英国特使团中有一个名叫威廉·亚历山大的随行画家以传神的画笔记录了中国的民俗、服饰、大运河和建筑。威严而壮观的北京城墙和城门自然也是他着力描绘和刻画的对象之一。他所绘制的北京西直门威武雄壮, 在其后很长一个时期内都成了西方人心目中中国的化身。

中国城市的形状, 在历史上也就是城墙的形状。因为中国城市大都有城墙, 长期以来城墙所圈定的范围也就是市区, 市区很少越出城墙。

闭合状、有边界的城池, 构成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城市生活和城市观。中国传统城市是坚固堡垒和政治中心, 而且在皇权至上的年代, 城市的精神意义已经超越了城墙、宫殿和人群, 直接上升为国家权力的实体象征, 中国历代的王朝更迭, 其崩溃的转折点, 就是皇都的沦陷, 这一点与欧洲城市的独立自主发展有明显的不同。为了维护统治的安全, 加强对城市的控制和主权是城市管理者的第一要务, 于是, 封闭性就成为中国城市的固有特征。

关于中国传统城市的封闭结构, 大多学者持否定与批判的态度, 一方面, 认为城市的封闭结构阻碍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 城市的封闭结构是政治的产物, 过于严格的管理不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实际上, 自汉代开始, 以封闭形式存在的城市, 却是帝国开放和发达的源泉。例如, 唐朝的长安、洛阳、泉州、宜州和扬州, 因为其商业的发达使得唐朝的城市更加具有吸引力, 很多胡商和使节在唐朝各个城市定居。如何在大城市的繁杂格局中统一人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 充分维护和发展城市中各个区域、各种文化、各种人群的多样性和各自特性, 这个问题是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1961年在《城市发展史》中提出的。实际上, 在唐代, 伴随着大城市的出现, 这些问题也显现了出来, 然而唐朝的大城市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昌盛的发展——至少从表面上看是如此的。

南宋定都临安后, 大约花了二十年时间, 致力于宫殿郊庙建设, 形成方圆九里的宫城, 又进一步扩建外城。但由于各种原因, 西湖并没有被括进临安城圈。西湖仍然是西湖, 虽在城墙之外, 却成为杭州不可分割的部分。享受灯火楼台、夜夜笙歌的达官贵人, 也绝不认为自己住在城外就成了乡下人。

有意思的是, 时间发展到了21世纪的今天, 中国的城市早已抛弃了封闭的城墙, 以无限的姿态每天在不停生长, 但几乎所有的新建的城市社区、城市综合体却以一种封闭的围和姿态出现——围和型的商品房小区, 几乎是规划布局的首选。而且, 大型的小区都叫“造城”, 其名称也必然有“城”出现。或许, 缺乏安全感, 一直是中国城市和建筑摆脱不了的精神枷锁。

20世纪来临之后, 恍惚在一夜之间, 战争、革命和中国人对于现代性的疯狂热衷, 使得原本在中国大地上存在的众多城池消失殆尽。1957年, 雄伟壮丽的北京城墙被热火朝天地拆除, 当时, 举国大跃进, 欢庆封建糟粕的消失, 但最伤心的一个人却是名为梁思成的建筑学家。1944年—1945年, 在美军采用地毯式轰炸方式要全面摧毁日本的时候, 梁思成曾力劝美国不要轰炸保有大量日本古代建筑及艺术国宝的奈良和京都。于是, 在二战将要结束之时, 美军在日本110多座城市狂丢炸弹和燃烧弹, 但奈良和京都却得以幸存。而此次, 在他自己的国度, 他没能保留住北京城墙——曾经被举世公认的世界城市瑰宝, 代表中国城市典范的象征。

人们拆掉城墙, 企图以一种粗暴的方式来表达这个国家的开放。一个城市没有边界的时代到来了。

而到了20世纪末期, “后现代性”来临, 人们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涂抹”, 抹去一切无法与国际接轨的东西。旧城更新改造也是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需要, 过去人们信仰的是“形式服从功能”, 今天开始遵从:生活服从规划, 生活服从建筑 (life follows architecture) 。

古老的中国城市, 因为边界的存在, 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于GDP、土地财政、工业发展、人口急剧膨胀的需求, 超越边界成了新城市首要的任务。1999年11月11日夜, 襄樊市的千年古城墙惨遭摧毁, 郑孝燮、罗哲文等专家称此为20世纪末恶劣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事件。

吊诡的是, 到了21世纪, 那些被无情拆除的城市边界, 一夜之间又开始回到人们的眼前。在“摊大饼”发展的城市里, 人们疯狂过后才发现, 自己的城市没有记忆, 没有历史。更为重要的是, 国际上已经不再把GDP和经济作为衡量城市的唯一标准, 而是注重于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对历史的保护, 于是, 为了接轨国际, 为了申遗, 把那些推倒的城墙重新再立起来, 成为喧嚣一时的共识。在南京, 被拆掉的曾经的25.091公里长, 有4座明代城门、2座清代城门、2座民国城门、1座水关, 总长度为世界第一的城墙, 开始重新修复。2010年, 经过几年维修, 南京明城墙修复了691米, 付出的代价是惊人的:南京市政府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以上, 如果加上城墙周边拆迁, 投入资金四五个亿, 修缮保护费用超过前50年的总和。

人口涌向郊区建房, “吃”掉大量农田, 城市越“跑”越远, 导致能耗过多、上班路程太长等“摊大饼”的城市病接踵而来。我们推掉数千年来的城市边界, 以为可以把无数的“国际化大都市”安置在这个庞大的国家;我们众多的城市群, 更是让城市的边界模糊不堪。回过头来, 欧洲却正在用“紧凑发展”的模式, 保留老城的边界, 令许多历史城镇保持了其紧凑而高密度的形态, 并被普遍认为是居住和工作的理想环境。美国人因此取法欧洲, 在2000年提出了“精明增长” (smart growth) 的概念:在现有的城市边界基础上, 引导和增强现有社区的发展与效用, 提高已开发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降低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压力。

其实,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同样面临过城市蔓延和低密度无序扩张吞噬自然景观、农田资源等问题。“边界管制”也成为这些国家管理城市蔓延的一个重要工具, 英国的伦敦绿带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伦敦就提出用绿带阻止城市蔓延, 在伦敦周围形成了2000多平方公里的绿带。

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篇7

春节前夕, 各大媒体均报道了“国资委向包括五家电力集团和两家电网公司等在内的七家电力企业注资百亿”的消息。这是继东航、南航两大航空集团公司相继获国资委注资后, 国资委送上的第二个“新年礼物”。

有消息称, 此次国资委向电力企业注资主要是弥补这些电力央企因政策性亏损和受冰灾和震灾造成的破坏损失。但众所周知的是, 无论是电力央企, 还是两大航空集团, 已经深陷冬天阴霾。虽然, 国资委500多亿元的注资预算没有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单子大, 但对利润下滑和饱受危机困扰的央企来讲, 获得注资能部分降低资产负债率, 缓解经济下滑之际的巨大财务压力。

所以, 不难理解的是, 此次国资委连番出手, 颇带有几分“救市托企”的意味。

现在, 不妨回头看看美国政府于2008年10月份通过的7000亿美元投资计划, 或许有可鉴之资。其一, 从对象而言, 美国政府的救助是有选择的, 选择救助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 而对投行相对放手;其二, 从规避风险而言, 美国政府在被救助机构股价“跳水”之后出手, 政府承担的市场风险得以适当降低。

美国救助行动的含义十分明显。救助本身只是一个政府基于管理经济事务的责任而采取的不得已措施, 是“非常时期非常之举”。无论美国此次救助行动效果和影响力如何, 对中国而言, 需要警惕的是, 如果将美国“救市”行动理解为常规之举, 则有可能动摇中国坚持迈向市场经济的改革信心。

“最困难的一年”已然到来, 忍受阵痛, 推进改革,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方向已经相当清晰。注资只能是缓企业一时之阵痛, 而非长远之计。如果把政府施以援手当作是“灵丹妙药”, 则只能混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对朝向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将百害而无一利。

行政权的边界 篇8

行政权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权力形态是在三权分立政体形成后。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总结洛克分权学说的基础上使该其进一步完善, 该学说认为国家权力可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的形态之一, 是国家权力在行政体系中的集中体现, 故行政权涵义的确定必须要把它和立法权、司法权的具体内容进行横向的比较和区别。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认为行政权是指由国家或其他行政主体担当的执行法律, 对行政事务主动、直接、连续、具体管理的权力, 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但是, 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 行政权的内涵具有了很强的现代意义。

二、行政权边界的确定

(一) 行政权的内部边界

1. 水平边界。

是指在同一层级之间, 行政权与其他公权力之间边界。分权理论是确定行政权边界的前提, 根据三权分立的理论,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的界限是很清晰的。虽行政权不断渗透到其他领域, 但权力分工由宪法的规定总体掌控, 所以三权之间的既定界限可得到长久维持。首先, 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对于国家的立法权而言, 行政权是执行权。第一, 立法权规范行政权, 行政权必须通过立法设定。无论三权分立的国家还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行政权的行使范围由立法来决定。另一方面, 行使行政权的重要原则之一即合法行政, 也就是在法律的框架内执行法律规定。除此之外, 立法权还可以根据需要取消行政权或削弱行政权。因此可以看出, 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二, 立法权在一定的范围内授权行政机关, 这就产生了委任立法。传统的三权分立理论要求行政权和立法权严格分立, 以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 但随着行政管理的庞杂, 立法不可能规范得事无巨细, 委任立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尽管如此, 委任立法必须在范围上受到严格的制约。其次, 行政权与司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都是将具体的权力应用于社会事物之中, 都要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 因此有很强的相似性, 尤其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的出现, 使行政权成功向司法权渗透。故区分二者除严格按照立法权的规定外, 也要从实践中具体分析, 对于民事和行政案件而言, 如果将司法的功能定位于纠纷的解决, 司法权的界限都是很明确的。如此, 行政机关为维护社会秩序而约束、制裁私主体的行为, 并不必然意味着纠纷, 如果后者不服而形成纠纷, 自然应由司法来解决。

2. 垂直边界。

是指在不同层级之间行政权的界限。在单一制国家中, 行政权的划分有中央与地方之分, 地方权又可分为三级, 地方各级机关的权力都来自中央的授权, 因而, 中央起着掌控全局的作用, 所以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界限是清晰的。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界限是一成不变的, 中央权力主体将根据地方管理事务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这种调整是有限度的, 无论地方的权力如何扩张, 地方的权力始终来自中央, 这一点不可改变。

(二) 行政权的外部边界

1. 行政权与私权力。

行政权是典型的公权力, 私权力社会性的自治权力, 一般有专业性特征, 对公权力而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故二者边界首先体现为私权力有自己的管辖空间, 行政权不得随意干预。但这种空间不是无所约束的, 在以下情况下行政权可有限度地介入私权力的范围。首先是私权力的行使对外界产生不良影响。也即以损害社会整体利益的手段获得了自治体自身的利益, 这在商业竞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此时行政权的介入, 可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其次是自治体内部矛盾不可调节时, 需要行政权作为裁判者介入以维护整个社会秩序。再次是自治体内部的规范侵犯内部成员的权利, 行政权作为救济权介入是必要的。

2. 行政权与公民私权利。

公民私权利包括自然性权利与社会性权利。因此行政权与私权利的边界也可分为行政权对自然性私权利的边界和公权利对社会性私权利的边界两个方面。首先, 行政权与自然性权利的边界。自然性私权利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 如生命权、自由权与财产权。一方面任何权力的设置都要以保护基本权利为底线, 另一方面, 对其限制必须要有合法和合理的目的, 且实现目的的手段必须符合比例原则。行政权对自然性私权利的剥夺要受到严格限制, 未经法律正当程序, 不得剥夺任何公民的生命、自由与财产。其次, 行政权对社会性私权利的边界。社会性私权利是一种积极性权利, 此时行政权的功能在于为社会性私权利的实现创造条件和保障其不受侵犯。这两个方面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三、行政权的越界及规制

(一) 行政权越界的原因

1. 行政权本身的原因。

(1) 行政权的性质。行政权是一种支配权, 背后有一定的利益在支撑, 其实现要建立行使权力的机构, 具体运作要由专职的人来实施。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利益之争, 也即出现权力的异化, 每个人都会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由人组成的权力机构也要寻求机构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机构和个人都存在利用所掌握的权力去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动机, 同时行政机关直接占有、控制和调动国家资源, 在主客观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 越界的现象很可能出现。 (2) 全能政府的兴起。伴随近现代社会事务的庞杂, 一个强大的国家越来越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机构来行使管理职能, “全能政府”是相对于“有限政府”而言的, 有限政府是指政府的权力的行使必须控制在宪法法律的规定之内, 而在全能政府的体制下, 由于政府权力和职能的扩张, 过多介入本可以由社会或市场自身调节的领域, 不但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也会使市场调节失灵。

2. 行政权本身以外的原因。

(1) 公权力内部边界的模糊。如前所述, 行政权力已成功渗入到立法司法领域, 行政权在此过程中兼具了立法司法职能。权力边界的划分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问题, 所以绝对的权力边界是无法划定的, 权力的边界只是具有某种相对的确定性。 (2) 公民的权利意识。权利是先于权力而存在的, 且权力的目的是为了权利的最终实现, 这是权利与权力最基本的关系, 但要将理论落实到实处, 需要相当长的发展阶段。在西方法治国家, 公民的权利意识得到极大的提升后产生的一个积极作用就是权利对行政权力的行使产生制约作用, 这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少越界行为的发生。

(二) 行政权越界的规制

1. 人权规制。

如前所述, 任何权力的设置都要以保护人权为底线, 此即人权保障原则, 个人权利的实现才是目的, 而国家只是手段。在行政法领域, 行政主体做出行政行为是为了实现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行政主体实现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最终目的在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无论是在三权分立国家还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这都是毋庸置疑的。因此, 以保护人权为基准才可以在设置之初就保证行政权的范围。

2. 法治规制。

“要防止权力滥用, 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一直都有“以权利制约权力”的说法, 但本人认为该说法有不妥之处, 因为行政权作为一种公权力, 需要有与之相当的力量才能得到平衡与制约, 这就要求强化立法权和司法权对行政权力的规制。首先从立法权角度看, 要坚持“法无明文授权不可为”的原则, 即合法性原则, 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 无论在实体还是在程序上, 都必须根据法律规定。而且, 属于法律的绝对保留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 行政机关只有在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 才可做出行政法规, 且法律在效力上高于任何其他法律规范。本人认为, 此处的法不仅指抽象的制定出来的法, 而且此法还应符合良法标准, 如果没有同时具备“法律至上”和“良法之治”, 法治规制也只是空谈。其次从司法角度来说, 因为中国并非三权分立的国家, 所以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性不会很明显, 但最基本的是要保证司法独立。

3. 执行规制。

行政权的执行要坚持有限性, 因为政府本身掌握着国家公权力, 行政相对人在其面前始终处于弱势, 所以行政权的有限性, 并不是立法者赋予的, 而是行政权本身应具备的品质, 这虽在某种意义上限制了行政权的运用, 但行政权以实现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为使命, 最终目的在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 有限性恰能实现这一目的。

具体来说, 可以从行政权执法的范围和行政权执法的程序来分析。首先, 行政权执法的范围。我们在行使行政权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是否穷尽了替代性的措施, 把其范围尽量控制在市场调节、道德调节的领域之外。其次, 行政权执法的程序。行政程序具体是指在行使行政权力、实施行政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时限等规则形成的制度。

综上所述, 行政权的涵义及性质决定着行政权的边界, 只有明确了行政权的边界, 深入了解行政权越界的原因, 才能找到对应适当的方法来对其加以规制, 这样才能够更恰当有效地行使权力。

参考文献

[1]魏宏.权力论——权力制约与监督法律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1.

[2]黄温泉.论行政行为的谦抑性——“从馒头必须是圆的”谈政府行为的边界[J].宪法学·行政法学, 2012, (7) .

[4]关保英.行政法的价值定位——效率、程序及其和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5][美]洛克.政府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82.

艺术与生活的边界 篇9

1917年, 著名艺术家杜尚把从商店买来的小便池放到博物馆, 然后说:“这是我的艺术作品。”当时连最前卫的展览也认为他太捣蛋。现在, 博物馆中的小便池已经被公认为艺术作品, 它是杜尚后来重新购买的, 用油漆署上“R·Mutt” (美国某卫生用品的标记) 。

世纪之交《纽约时报》选出100件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事件, 美术界只有杜尚的小便池入选。英国艺术界举行的一项评选中, 杜尚的小便池打败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两幅作品成为20世纪最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自此, 问题就纠缠不清, 为什么这个小便池会是艺术作品, 而商店中与之完全一样的小便池却不是艺术作品?实际上这就是边界问题, 即艺术作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或者说到底有没有区分?90年代兴起讨论的艺术终结问题就与此有关。

杜尚并没有简单提出什么是艺术, 而是提出为什么有些东西是艺术品, 而与之完全相似的东西却不是, 小便池的意义就在于此。

1964年,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展出另外一件作品, 即布里洛盒子 (Brillo boxes) , 重新提出杜尚所提出的问题。美国当代最富盛名的美学家阿瑟·丹托认为, 布里洛盒子与超市里的肥皂粉包装盒在外表看起来并没什么差别。

什么是艺术?艺术的边界在哪里?艺术到底有没有终结?仅从艺术品的外观而言, 这些问题没法解答, 只能够转向哲学。

丹托和德国美术学家汉斯·贝尔廷 (Hans Belting)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各自写了一本书, 使艺术品边界变成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 并用整本著作的形式提出来, 并指出艺术史就要终结。

原有艺术格局不能继续, 是不是艺术活动也要消亡呢?他们认为艺术可以继续, 但需要改变方向。

丹托提出可能存在第三领域的美:第一领域的美是写实的、模拟的;第二领域的美是抽象的;第三领域的美可能转向哲学, 用艺术作品表现哲学思想, 通过哲学思想重新建构美。贝尔廷指出把艺术史的重点转向学科间的交融, 也就是过渡区域和受众研究, 注重艺术与生活的连接处。

西方艺术是用错构表达非常态的生活

“错构是艺术品和常态生活之间的一种结构性生活, 简单的说, 艺术生活的关键就在‘错’和‘不错’之间。”

1992年到1994年我在伯克利大学做访问学者, 发表一篇长达五六万字的论文《论西方现代艺术的边界》。

这篇论文提出“错构”理论框架, 用以解释西方当代艺术, 这也恰巧碰到丹托和贝尔廷所讨论的艺术和现实分界问题。

第一, 我首先提出生活的常态和非常态这样两个对等概念。比如说大家一起听课, 老师讲课, 学生听课做笔记, 这就是常态;如果走进来一个喝醉了酒的人在地上打滚, 那他就是非常态, 因为破坏了上课的逻辑。

常态与非常态一眼就能看出, 都是在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经验, 不是理论判断, 而是感性的判断。人对于非常态很敏感, 非常小的奇怪现象都可以马上被感觉到。

第二, 艺术作品是一种非常态的生活现象, 属于非常态构成。所谓非常态是指一种与生活逻辑相悖扭的非逻辑结构, 我将其称之为错构。错构是杜尚以后当代艺术所具有的本质性结构。

错构有三种表现, 第一种是内部结构的非逻辑性, 直接称其为错构, 比如把一辆破汽车压成一个长方形方块, 放到美术馆, 这肯定是个艺术作品。第二种就是与周围环境的非逻辑性, 叫做错置, 最典型例子就是刚才说到的小便池, 放在男厕所是生活用具, 放到展厅挂上牌子写上字, 就成了艺术作品, 因为它被“放错”了地方。第三种就是时间上的非逻辑性, 称之为错序, 比如人应该往前走, 但有一个同学倒着走, 然后拍下来, 这就是艺术作品。三者组合成错误的时空结构, 我将其看成当代艺术的第一必要条件,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遵循了错构标准。

艺术作品的第二必要条件是属意。艺术作品要有作者赋予的非实用性, 灌输进非常态的意图, 它的意义就在于将存在物从周围生活的逻辑之网中脱离出来, 与常态发生断裂。

错构是艺术品和常态生活之间的一种结构性生活, 简单地说, 艺术生活的关键就在“错”和“不错”之间, “错”与“不错”就是关键。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不一定百分之百都是艺术品, 但艺术作品必须符合这两个条件。因此艺术品就是生活的一种非常态形式条件, 其必要条件是形式的错构与意义的剥离。

艺术始终没有成为生活, 生活终究没有成为艺术

错构理论可用以分析整个艺术史。在原始艺术、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四个阶段, 错构一以贯之。

先从原始艺术说起, 原始艺术的本质是模仿和象征, 以形式的错构为前提。一个著名的原始艺术是画在岩壁上的一头牛, 它不是真的牛, 而是假的没有生命没有温度, 是真实的牛在二维平面上的错构。如果没有二度平面的错构, 观者就不会对画在墙壁上的牛有特殊的凝视。

第二个阶段是古典艺术, 从古希腊的雕刻到印象主义, 贡布里希称之为错觉主义的历程。古典艺术的错构更加逼真, 更有空间感, 丰富了人类的审美经验, 在二度平面上建构起三度空间的幻象。这种错觉让观者惊叹、凝视、思考, 从而忘记周围现实生活的存在, 比如《最后的晚餐》, 整整占据了餐厅的一面墙, 教徒在画下吃饭就仿佛与基督在一起用餐。

第三阶段是现代艺术, 又从古典艺术的错觉主义回到原始艺术的自由化、象征化。它以形式语言的纯化为特色, 建构起对现实的否定和孤立。比如对面走过来一个漂亮的女孩子, 在你想到占有她的时候, 审美过程也就结束了, 欲望是功能性的, 在欲望产生之前的欣赏才是真正的审美欣赏。

第四个阶段是后现代艺术。后现代阶段的研究重点不是形式语言的纯化, 而是观念。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都仍然是以错构为基本存在形式, 并以阻断逻辑实现意义的孤立为基本特征。

杜尚之后德国重要艺术家约瑟夫·波依斯 (Joseph Beuys) 是最接近生活边缘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模糊, 几乎分不清。1974年他在伦敦一个艺术中心的小教室讲演, 下面基本没有人听。他摆三个木架, 然后叠上一百块黑板, 不断讲不断在黑板上乱画, 画满后就把黑板扔在地上, 一直到画满一百块, 整整一个星期, 他说, 我的艺术作品完成了。他把自己的演讲过程作为艺术作品, 让朋友把过程拍下来。最近几十年这些照片越卖越贵, 一张就要几万美元。

另外, 他还在一个广场种了几千棵树, 作为自己的艺术作品。为什么种树可以成为艺术作品呢?首先, 他打广告, 宣布我要在几月几号开始种树;其次, 树的旁边立一块花岗岩的碑, 碑和树都可以出售;最后, 在每棵树旁边的石头上刻上认购者的名字。总有一些标记使得他种的树和常规性的树有点不一样, 但是他的行为已经非常边缘了, 常态与非常态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

我的结论就是艺术始终没有成为生活, 生活也始终没有成为艺术, 边界是一直存在的, 在西方的历史上有两条平行流淌的河流, 一条是以基本生活需求为目的的人类生存发展之路, 及执著于生活常态的历史, 这就是人类生活的社会史;另一条是人类企图摆脱生活常态, 寻求精神自由和超越的历史, 这是人类生活的远视史, 也就是艺术史。

这两条河流互补相生, 不可离弃, 又互不混淆, 泾渭分明, 生活和艺术就是这样两条并行流淌的河流。

中国文脉是用非常态的眼光看常态的生活

虽然我一直在谈西方艺术, 但谈论的背后隐藏着另外一种角度, 即中国文脉的叙事。在写《论西方现代艺术的边界》时, 我将一幅透露中国文脉审美观念的草图放在曹星原女士家, 也就是把对西方艺术的理解写成文章, 把对中国艺术的理解画成草图。在中国文脉看来, 作品就是生命, 虽然人已逝去, 但作品作为人生命的延续, 是无以切割和标示的。

我当时就想做一个装置作品来展现这一理念, 当然, 理念本身是不能展出的, 只能用作品的包装和痕迹来表现, 其实是在展示一个不能展示的东西, 这是一个悲哀的悖论。

我是一个将东方文化融汇进血液的东方人, 怀着中国文化因子去观察西方现代艺术, 进而更容易看到他们所看不见的维度,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或许这也是我能够提出错构理论的原因。借此, 可以进一步引申到从东方文化的角度解读西方艺术脉络的内在结构。

西方文脉中艺术研究的核心问题一直是美, 而中国文脉中艺术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审美。美是客体化的领域, 是对象化的观察方法, 重视物质化的作品;而审美则是一个主体化的领域, 是一个内心化的体验方法, 重视过程化的体悟。美学一词实际上是西方概念, 中国没有把美作为独立客体进行研究的习惯, 而是强调在过程中去体验审美的愉悦。

因此, 西方的油画是一幅一幅卖, 而中国的国画则可以一尺一尺卖, 就算把中国的国画裁成五块, 每一块照样可以卖钱, 因为每一块都是不同的角度, 代表了不同的体验。

进行更深一层观察, 艺术体系内部的基本结构也是不同的。西方文脉的重点是用常态的眼睛看非常态的生活, 西方的所有作品都是错构, 只要是非常态就有可能成为作品。用常态的眼睛观察非常态的错构作品, 从中获得审美感悟。而中国文脉的重点是用非常态的眼光去看常态的生活, 我将其核心称为转念。错构和转念是相对的, 是构成艺术的两种方式。

我们用禅宗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来解释转念。禅宗说人生有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是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第二境界是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因为深入探究, 最终看到的山就不是山, 而是由石头、泥土、花草和树木等组成, 再往下看, 水也不是水, 而是由氧气和氢气构成的分子结构。第三境界, 看山仍是山, 看水仍是水。第三境界和第一境界好像很接近, 实际上本质是不一样的。第三境界已经获得一种非常态眼光, 感悟到的已经不是常态生活中的所见所感, 上升到了审美层面, 这就是转念。

中国山水画特别强调“乘怀观道”, 要去除大脑中的所有杂念, 打坐静心, 使心态非常澄明, 眼光不能与平常的俗人一样, 或者说具有童心的眼去看待山川万物和人世, 此时就能够从中看出人生的道和宇宙的韵律。

上一篇:文学作品鉴赏下一篇:数字农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