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运行效率的提高(精选12篇)
锅炉运行效率的提高 篇1
锅炉的运行效率是电厂供应电力多少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锅炉快速的运行速度, 不仅大大的提供的电力, 加速了发电厂供电的效率, 同时还大大节约了发电能源, 同样的能源因为锅炉运行效率的增加能够释放更多的能量, 这样我们的国家仅有的燃料就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用。为此采用合理的措施来提高锅炉运行的效率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亟不可待。
1 影响锅炉运行效率的因素
1.1 锅炉用水的质量
锅炉用水对于工作项目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由于锅炉内的大部分物质属于锅炉用水, 一但水的质量出现瑕疵, 不仅会影响锅炉的使用质量, 损坏锅炉, 而且还会对于锅炉发热产电的效率产生巨大的影响。锅炉用水的水量必须足够, 否则少量的锅炉用水对于锅炉运行的过程中不会起到相应的辅助作用, 还会大大降低锅炉的发热效率, 例如锅炉运行前放入少量的锅炉用水, 锅炉运行开始, 锅炉的温度极高会使水分蒸发, 发热量不仅需要依靠烧热锅炉进行生产, 还需要借助着锅炉水蒸气来传导, 如果锅炉用水的水量不是很足够, 那么没有等到锅炉运行结束, 锅炉就会发生干涸现象, 轻则影响锅炉运行效率, 重则摧毁锅炉, 为此锅炉用水的水量必须充足, 足以保证锅炉发热的正常运行。其次, 锅炉用水的质量也必须得到保证, 不能让其中含有大量的杂质, 因为水中的杂质会随着锅炉烧热的过程中蒸发, 覆盖锅炉表面, 从而大大影响锅炉的运行效率。
1.2 锅炉排烟过程中的损失
锅炉的排烟过程是指锅炉运行开始会有部分的热气散出溜走, 这就是所谓的锅炉传热量损失, 而排烟过程则是指部分的能量即热量随着锅炉的烟气排出, 降低了锅炉的产热效率, 这就是锅炉排烟的热损失。而且据考量, 排烟热损失是锅炉运行效率降低的最主要因素, 就是说在排烟过程中锅炉的热损失最为严重, 为此一定要对此格外注意。[1]锅炉排烟的热损失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排烟温度损失, 排烟的温度越高对于锅炉的运行就会产生越大的影响, 据考证排烟温度每增加十到十五度, 排烟的热损失就会增加百分之一, 不仅如此, 锅炉的排烟温度较低也会对于锅炉运行产生极大危害。对于降低锅炉运行速率来说, 锅炉排烟体积也是其中一项, 锅炉内部的积垢较多就会造成锅炉的排烟体积, 所以抑制锅炉内部污垢的主要方式还是稳定锅炉用水, 从而减轻锅炉污垢, 消除锅炉排烟体积的影响, 增强发热率, 保证较高效率的锅炉运行过程。
1.3 能源部分燃烧的热损失
除了锅炉用水和排烟过程的热损失之外, 部分燃料不完全燃烧的损失也是十分严重的, 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不仅会造成燃料大量损失的现象, 还会使得锅炉的运行效率大大降低。其中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主要分为化学不完全燃烧与机械不完全燃烧两种现象, 虽然燃料不完全燃烧被分为两种现象, 但是经过讨论总结, 结果都是能源内的碳元素不能被完全利用的效果, 前者是因为碳元素不能被完全利用, 转换成气体一氧化碳, 众所周知, 一氧化碳在不经过特意处理的情况下很难进行化学反应, 产生碳, 从而被完全利用, 为此就形成了化学现象的不完全燃烧。而第二种不完全燃烧现象则是因为燃料不能完全燃烧, 产生混合物碳, 它与飞灰和炉渣混合在一起, 经过锅炉运行的一整个过程后, 形成工业垃圾, 这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甚至其热损失与锅炉排烟损失相当。为此部分能源的不完全燃烧的所造成的热损失必须被改进。
1.4 锅炉运行过程中的散热损失
锅炉在运行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热损失都是受锅炉外在的影响, 而锅炉内部即使再精密也还是存在诸多的弊端致使热损失形成, 例如, 锅炉的外部保护层, 通常为了防止大量的散热, 在锅炉的外表面会添加一层保温层, 能够保护锅炉抑制其散热现象, 但是由于保温层受锅炉内部燃烧产生高温的影响, 其温度也会比正常的外部温度高很多, 从而就会产生散热现象, 为此一定要加厚保温层, 保证锅炉热损失最少。
2 提高锅炉运行效率的措施
2.1 锅炉用水质量的保证
由于锅炉用水对于锅炉运行的效率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为此在锅炉运行开始前, 锅炉用水的质量一定要得到保证, 首先, 要准备足够的锅炉用水, 锅炉用水的水量一但不够充足, 就难以保证锅炉运行的整体运转, 其次, 锅炉水质量也一定要达到锅炉用水的标准, 水中的杂质含量一定要越低越好, 因为水中的杂质会随着锅炉燃烧挥发的水蒸气飞散的锅炉内部, 一但接触到锅炉内壁就会附着到锅炉内壁之上, 日积月累就形成了厚厚的污垢, 污垢比较少的情况下, 不会产生很严重的现象, 但是一但污垢过多众多的热损失就会产生, 其中最主要的热损失就是锅炉排烟体积, 为此锅炉内部燃料燃烧前必须注意锅炉用水质量的合理。
2.2 减少排烟热损失
解决排烟现象的热损失必须要先从两个方面考虑, 其一是排烟温度热损失, 对于排烟温度来说, 虽然较高的排烟温度对于减缓锅炉的运行效率有很大的副作用, 但是也不能因此大大降低锅炉的排烟温度, 从而安心不去考虑排烟温度的影响, 较低的排烟温度对于锅炉产热也会产生较大的危害, 为此, 基于此种考虑, 为了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我们要选择最合理的锅炉排烟温度, 根据锅炉内部耗氧量, 锅炉排烟口的排烟速度, 以及锅炉外部的空气温度, 调整合适的排烟温度是目前的最佳降低排烟温度所引起的热损失的方式。对于排烟体积来说, 电厂工作人员要及时清理锅炉内壁污垢, 打扫锅炉内部的飞灰, 防止其增大排烟体积, 加剧排烟热损失。
2.3 降低燃料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
对于化学不完全燃烧现象来说, 在热损失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为了降低一氧化碳的含量, 防止由于燃料不完全燃烧造成的极大热损失, 我们应该在锅炉内部添加更多的空气, 由于一氧化碳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 在空气中氧含量较低会产生碳, 从而循环利用, 新的形成物碳会继续投入到锅炉产热的燃料中去。[2]而对于机械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中, 防治措施要相对较麻烦, 由于部分的碳混合在飞灰与炉渣之中, 分离手段复杂又不划算, 为此, 只有增加炉渣在锅炉中的时间, 燃烧的时间增加, 炉渣内的碳燃烧的也会更充分, 此外, 对于机械不完全燃烧现象最佳的处理手段就是提前调节, 对放入锅炉内的煤含量进行深一步的考究, 在锅炉运行前, 调节出合适的锅炉燃烧温度, 尽可能的让锅炉内的煤燃烧的更充分, 此外还可以在燃煤中间适时调整锅炉温度, 降低热损失。
结束语
锅炉是电厂的主要设备之一, 为了保证电厂电量的生产, 我们必须合理的提高电厂锅炉运行的效率, 选择高质量的锅炉用水, 减少排烟热损失, 降低燃料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 以及适时的对于锅炉进行维护与保养, 从而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使燃料得到充分利用。
摘要:目前, 我国电厂发电的主要方式就是锅炉燃煤发电, 锅炉发电的运行效率决定了电厂的经济发展, 但是随着锅炉的燃烧时间的延长, 热损失现象越来越严重, 为此从当前影响锅炉运行效率的因素考虑, 分析了导致锅炉运行效率较低的原因, 提出了降低锅炉热损失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锅炉运行效率,措施分析,影响
参考文献
[1]黄生琪, 周菊华.浅议工业锅炉节能减排[J].能源与技术管理, 2010 (4) .
[2]杜永民.电厂锅炉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2013, 18 (36) :25-26.
锅炉运行效率的提高 篇2
公交IC卡-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
本文由联合智能卡编辑
公交IC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内,芯片及天线无任何外露部分。由于公交IC卡的方便性和使用性而被人们欢迎,我们在使用公交IC卡时,刷卡是很方便的,不必为没有零钱而烦恼,减少投币的次数,也不必找售票员买票,这样售票员的工作也减轻了很多。IC卡的优点还体现在刷卡必投币用的时间短,也避免了现场整钱找零,从而缩短了公交靠站的时间,提高客流量。只需将公交IC卡放在读写器附近一定的距离之内就能实现数据交换,无需任何接触,所以不必插拨卡,非常方便用户使用;可靠性高也高,可防止因插卡、灰尘油污导致的各种故障;卡外表无裸露的芯片,无芯片脱落、静电击穿、弯曲损坏等问题,因此增加了卡的寿命;无方向性,提高了识读速度;非接触式卡中有快速防冲突机制,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
人们选择公交IC车出行既实惠也符合政府减排的要求,因此对公交车非接触式计费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是必须的,既能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和方便性,也更加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减少公交车公司运行的成本,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提高电站锅炉燃烧效率的优化技术 篇3
关键词:电站锅炉;燃烧;优化技术;提高效率
1、电站锅炉燃烧优化技术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逐渐从粗放型转入集约型,对电站锅炉的燃烧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实现安全性及环保性。目前,我国电站锅炉燃烧优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为了保证电能的及时供应,燃煤机组及燃煤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但电站锅炉的自动化水平仍然非常低。20世纪70年代测量技术的改进有效促进煤炭燃烧效率的提高。氧化锆氧量计大大提高了锅炉燃烧后释放的烟气内氧气含量检测的准确性,在我国各个电站得到普遍应用,另外风速监测技术也是诞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优化技术。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技术改进,平均煤炭消耗大大降低,先进的燃烧优化技术是煤炭消耗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在这一时期燃烧优化技术主要表现在对炉膛及燃烧器等的优化设计上。这一时期研究人员重点分析了锅炉燃烧器的运行方式来实现燃烧的优化,主要有燃烧器的运行及锅炉燃烧器的射流存在的偏转问题。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电站锅炉燃烧技术得到更好地提高,降低了污染,主要是因为浓淡燃烧器引发了煤粉分离形式的稳燃器。这个时期各大火力发电站使用的机组采用了效率比较高的NOx燃烧器,比如带有顶部燃烬风或者是存在偏转式二次风的直流式的燃烧器、PM形式的燃烧器等。这一时期评价煤炭燃烧性质的研究方法及实验设备和测试手段等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我国电站锅炉燃烧优化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主要有煤炭燃烧烟气的检测装置、煤粉的浓度检测和煤质成分的检测及锅炉炉膛内火焰检测系统的诞生及优化。
2、电站锅炉燃烧优化主要技术
2.1调整试验的应用
科学的锅炉燃烧优化的调整试验可以找到最合理的风煤比例,在实验中确定锅炉燃烧设备应该设置的运行最佳参数,同时制定合理科学的计算机控制曲线,这样就可以采用这个控制曲线来指导锅炉燃烧的运行与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专业人员要保证大量正交及单因素等的实验,这种调整实验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所以这种实验一般就是应用在新机组的试运行及旧机组的燃烧设备及所用燃料的种类和机组的操作方式的改变时。
2.2在燃烧理论的基础上的建模技术的运用
这种方法主要是深入理解燃烧理论并根据这个理论建立模型探讨求解的方法,数值模拟锅炉的燃烧情况,近两年我国这种研究技术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但这种方法的计算比较复杂,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在一些燃烧机理不够明确的情况下无法建立完善及比较正确地锅炉模型。在燃烧过程中进行在线建模和燃烧优化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说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离线分析及高仿真研究上。
2.3燃烧设备的设计与改造
在燃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电站锅炉的改造。主要是对燃烧器等实行优化设计和改造。燃烧设备也是影响燃烧效率的重要原因,提高燃烧设备的水平能够保证燃烧效率的提高,这种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已经进入了比较稳定的阶段。但需要注意的是燃烧器的设计及改造等还会受到煤种及燃烧制粉系统的影响。
2.4在检测技术基础上的燃烧优化研究
利用检测技术实现燃烧优化主要是指能够利用锅炉炉膛内的火焰检测技术、风煤测量技术、媒分析技术及锅炉燃烧排放物实时检测技术等来分析影响锅炉燃烧的相关参数最终实现燃烧优化。运行人员及工作人员通过实时监测烟气的含氧量、燃烧之后煤粉的浓度、媒质非江西及飞灰的含碳量及火线图像等相关参数来调节锅炉的燃烧,最终实现煤炭的高效与经济燃烧。目前,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燃烧优化技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电厂安装的相关参数的测量仪的精确性不够高,测量的数值不够准确,这就降低了燃烧优化设备作用的发挥。
2.5火焰检测技术的应用
以往电站主要应用火焰检测技术进行锅炉内燃烧情况的监测,避免因为点火不当或者是长时间在低负荷的状况下发生锅炉炉膛的爆炸。这个技术也是锅炉炉膛安全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的炉膛火焰检测技术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果尤其是火焰图像处理技术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火检技术主要是数字式火检技术及图像式火检技术。虽然很多电厂主要把火检技术应用在炉膛的安全监视上但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类技术必将取得更好的成果,在燃烧优化上将会有更好的前景。
3、电站锅炉燃烧优化技术前景
3.1做好检测技术的改进
电站锅炉燃烧相关参数的检测是燃烧优化技术最基本的内容,目前应用的检测装置及技术存在品质不够高及测量精确性不够等问题,这大大降低了锅炉燃烧的优化。相关企业及研究人员开始改进这种检测技术。软测量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类问题。软测量建模主要有基于工艺机理、回归分析法及模式识别的方法。现在使用最为广泛的是人工神经网络。
3.2燃烧器的优化设计及继续燃烧技术的发展
做好煤炭继续燃烧主要是针对我国煤炭质量较差来说的,我国火力发电厂使用的煤炭质量比较差,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煤炭继续燃烧。机组的温燃是满足电力需求的重要措施,要实现机组的温燃主要是发展温燃技术并促进燃烧器的使用。另外做好煤炭洁净也可以很好地促进煤炭的燃烧,主要是烟气净化技术及低污染燃烧。
4、结语
燃烧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主要的研究理论有燃烧理论、检测技术及控制技术等。虽然这些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日后的发展中要结合电站锅炉燃烧的特性改进相关技术。经过总结可以看出,燃烧优化技术可以有效保证锅炉安全低污染地运行并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
参考文献:
[1]贾润平:《燃煤锅炉运行稳燃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2010(10)
锅炉运行效率的提高 篇4
DZL4-1.27-AⅡ型锅炉,是一种新型单筒纵置式链条炉排锅炉,该种锅炉在设计时具有起动快、出力足、煤种适应性广、安装方便等优点。2005年淮北选煤厂投入2台,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司炉工反映不好,与老锅炉相比不但难操作:升压慢,燃烧不充分,且热效率很低等。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厂组织有关人员对两台锅炉进行了为期2年跟踪调查,经过了维修→运行→停炉→检修保养→再运行的两个周期运行试验,问题分析如下:
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问题一:锅炉着火慢,炉膛火力不均,不易操作
该种锅炉于2005年8月在选煤厂南区安装两台,分别为3#,4#炉,与原有的两台DZL4型1#、2#炉在一个锅炉房同时工作,采用一台刮板运输机在锅炉房的二层,通过四个下料口分别对四台锅炉的入煤漏斗供煤。2005年11月开始投入工作,效果一般,但运行半年左右,现场反映,锅炉经常出现着火慢、炉膛火力不均,甚至半边灭半边火的现象,先后采取调节各风室风量、处理了炉体漏风、平凡拨火、以及调节煤层厚度等多种措施,效果都不明显。司炉工及技术人员的现场跟踪记录,统计结果发现:
当燃烧低灰中煤(颗粒在6~30mm,灰分≤25%)时,效果最好;当燃烧原煤时(粒度在0~80mm,灰分≤25%)时,效果时好时差;燃烧末煤时,效果很差,通过对以上几种情况综合比较发现:只有煤的颗粒较小而均匀,煤闸板控制煤层在120mm时,燃烧效果最好。同时也发现了,当刮板机同时给四台锅炉供煤时,前面三台锅炉的上部入煤闸板都只打开1/3,由于3#、4#锅炉在刮板机的尾部,因此所有的大块煤最后都集中到两台新炉的煤漏斗内,特别是4#炉,几乎全是大块煤(颗粒在20~80mm),此时燃烧效果最差,由于炉膛的东侧全是大块煤几乎不能燃火,常出现大块煤没有燃透直接进入出渣机水槽,又会迅速产生大量热蒸汽反灌回炉膛,导致热浪从手孔窜出烧伤拨火人员。为安全起见,不得不在2006年8月停炉检修。检修时发现:造成大块煤不易燃烧的原因,是因为炉床太浅,燃烧空间小;且两台炉的前拱都有不同程度的塌落、4#观察孔处隔热层脱落、3#后拱有裂损、以及前小灰箱都不同程度存在漏风现象等。同时,还发现与1#2#相比,两台新炉存在:炉膛偏窄,炉床浅,(不能燃透大块煤,只适合较薄的燃烧煤层),各风室调节性能好,适应燃烧颗粒较小而均匀的小颗粒煤样等特点。
针对以上情况,专业维修人员分别进行了处理,车间也根据锅炉的结构特性,调整了供煤方式,要求:大块煤供给1#、2#,3#、4#尽量提供粒均匀的低灰中煤,以实现锅炉的最佳经济运行状态。
2.2 热效率偏低问题及解决措施
锅炉的热效率是指锅炉有效利用热量占输入热量的百分比,是综合反映锅炉的设备先进性、锅炉运行的经济性以及运行操作的技术水平。
从锅炉的热平衡原理得知,当锅炉运行工况稳定时,输入锅炉的热量和锅炉输出的热量应当是平衡的。由于输入炉内的燃料不可能全部燃烧放出100%的热能,而这部分热量又会分成两部分:锅炉有效吸热量和各项热损失,即:锅炉的输入热量=锅炉有效吸热量+各项热损失。各项热损失在燃烧和传递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损失掉的热量,热平衡方程为:Q1+Q2+Q3+Q4+Q5+Q6=Qr(锅炉输入热量),其中,Q1为锅炉有效吸热量,Q2为排烟损失,Q3为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Q4为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5为锅炉散热损失,Q6为炉渣物理热损失。因此降低各项热损失,就有效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下面从热平衡式对选煤厂的锅炉燃烧情况,进行逐条分析:
2.2.1 降低排烟损失
排烟损失即烟气离开锅炉排入大气所带走的热量损失。它是锅炉的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影响排烟损失的因素主要是排烟温度和排烟量。排烟温度越高,损失越大。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可以减少损失,但排烟温度过低,会影响锅炉的供压效果,是不科学,不合理的,选煤厂通常采用,一是保持省煤器的等受热面的清洁,尽量避免超负荷运行,同时根据省煤器的温度,调整排烟温度在160℃~190℃。基本符合经济排烟要求。
排烟量增大,排烟损失越大,如果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偏高,炉墙及烟道漏风严重,以及燃料水分含量大,则排烟量都会增大,从而增加了排烟损失,3#、4#锅炉曾不同程度都存在漏风的问题,而且燃料煤的水分也不稳定,因此,在2007年大修中,重点解决了漏风问题,同时,对燃料煤的供应上,也力求保证颗粒度的同时,控制水分,另外,在锅炉的配送风量上,要求鼓风、引风匹配要合理,不允许正压,因此,经过改进后,这项损失已经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2.2.2 降低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
降低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是指由于一部分可燃气体(CO、H2、CH4)未能燃烧,随烟气排出造成的热量损失,煤在炉膛内燃烧,空气过少,或炉膛容积太小,都会产生不完全燃烧气体的排出,但过量的空气又会增加排烟量,由于受条件限制,这项损失目前还无法测定定。但我们的司炉工凭着丰富的经验,合理配送风量。同时还根据3#、4#炉膛偏小的情况,适当控制燃烧煤层厚度,尽可能使煤层燃烧充分,降低可燃气体的损失。
2.2.3 降低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
燃料煤在炉膛内,没有完全燃烧,随飞灰和炉渣被排出炉外,造成的热损失,称为机械不完全损失。包括经炉排掉入灰斗的漏煤损失、可燃物包裹在灰渣中被排出的炉渣损失和碳粒随烟气排出的飞灰损失。这项损失在DZL4型中链条炉排中,如果不控制好,损失很大。特别是在燃用细颗粒燃料煤时,在燃烧中,不但飞灰不完全燃烧现象严重,而且在炉渣的含碳量也经常超标,这都增大了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当燃料的灰份越少挥发分越多时,则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就越小,因此,当改用的颗粒均匀的低灰中煤时,效果就非常好。此外,炉渣含碳量偏大,也会使炉渣不完全燃烧损失大幅度增大,所以,还要根据锅炉负荷情况调整炉排速度和煤层厚度,以及定期清理前后供的灰渣,增强炉膛内的热量反射,使炉排后部的火色发红充分燃尽等措施,来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此项的损失。而且,在厂部的经济考核内容中,通过对炉渣含碳量考核,(含碳量必须小于25%), 也是降低机械不完全损失的一项保证。
2.2.4 降低锅炉散热损失
在锅炉运行中,由于炉墙、锅筒、构架、管道及其他附件等的表面温度高于周围温度,就要向外界散热,这部分所损失的热量为锅炉散热损失。锅炉炉体散热损失的大小与锅炉的散热面积的大小、绝缘材料的性能和厚度、外表温度都有关系,淮北选煤厂针对炉墙、烟道的隔热层的脱落都进行的完善的处理,另外对所有的管件都进行的严格的保温处理,同时,在锅炉的运行时,也尽量根据负荷的情况,调整锅炉的运行台数,使锅炉运行在经济负荷区内。
2.2.5 降低炉渣物理热损失
炉渣物理热损失是当灰渣排出炉外时,由于具有较高的温度而带走的热量损失。它的大小与排出灰渣的温度以及燃料中灰分的含量、灰渣占总灰量的比例等因素有关。因此要降低这项损失,就要尽量控制燃料煤的灰分,同时要调整炉排速度和煤层厚度,使燃煤尽燃。
此外,我们还定期清除灰渣,保持受热面清洁,提高了锅炉的热辐射效果。
3 结语
锅炉运行效率的提高 篇5
随着华北油田冀中电网设备改造的不断增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跨越水电厂输电线路改造的增加,外部用户的停电检修,以及一些年度检修等正常维护工作的不断增加,如果如此庞大的作业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将会造成电网运行、调度管理、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混乱局面,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实施周计划的工作安排方案,要求各个电系统各个单位、进网作业的施工单位、外部用户单位在每个周四之前上报下一周的工作计划,然后根据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的紧急程度,有序的进行排序安排,将能够结合进行的工作尽可能的合并安排进行,能够通过相互配合的工作尽可能结合进行的方式,这样不仅解决了进网作业安排混乱的现象发上,同时减少了对用户的负荷影响,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运行管理水平。
在计划地执行中做好三项准备。一是思想准备。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三大转变:从“淡化计划”到“重视计划”转变,打破计划可有可无的观念偏差,建立事事制定计划、时时执行计划理念;从有“重点计划”到“全面计划”转变,打破计划管理局限于大型工作安排计划的误区,建立日常工作全面计划化观念;从“整体计划”到“局部计划”的转变,打破整体要计划、局部无计划的认识局限,建立事事有计划、事事按计划执行。二是制度准备。制订出计划性管理方案,明确具体计划的工作要求。三是工作准备。安排实施计划前,要对全面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对每一项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进度情况、工作目标进行充分细化、量化,将全面工作细致的纳入周计划当中来,确 1
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周计划执行情况。计划执行环节是计划管理的关键,基层各个工作单位、施工单位时计划的执行部门,其职责重在执行,其效果关键在于执行情况。目前采取每周四开早会讨论周计划的编排情况,大家讨论存在的问题,最后确定周计划的具体内容,如果不存在问题,周计划就照常执行,同时,还要在讨论周计划之前还要对上一周的周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对于未执行的计划,要找出原因,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周计划目前已经建立起来,电力系统各单位都积极按周计划要求进行,同时周计划还将日常工作和阶段性工作要求、常规工作和突发工作、内部工作和外部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对产生的临时或突发性工作事项,采取应急预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不仅保证了计划的正常执行,又确保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目前周计划的实施在今年的施工改造、进网作业得到应用,采用周计划安排工作的管理方法后,从根本上消除了因工作无组织无计划的混乱现象,有效地防止了对设备的二次停电,频繁操作的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创造了经济效益。为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变设备改造的不断深入、日常工作的不断增加,周计划的作用将渐渐得到充分的发挥。
通过对“实施周计划工作安排,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效率”执行情况的实际调查,经讨论一致认为:该管理建议能够从华北油田电网的运行管理实际情况出发,在全面考虑电网施工作业和正常
维护的情况下,制定出周计划的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进网施工作业效率,减少了停电时间,解决了多年来施工管理混乱、重复停电的问题,总体上该建议起到了实际性的作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方案全面实施后,对以后的施工改造和设备维护检修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安全、连续、可靠供电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推广应用前景广大。该建议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提供的技术文件、资料符合规定。同意通过评审验收。
(一)经济效益:
上述建议实施后,消除了因进网作业无计划性而造成二次停电施工,减少了操作工作量、电量损失费及原油减产损失。初步统计,由于因进网作业无计划性而造成二次停电施工,平均每年按10次计算,所产生的损失费计算如下:
按平均因进网作业无计划性而造成二次停电施工每年在10次错误中有5次影响了原油产量,每次施工影响原油产量10吨,原油价格4500元/吨计算:
4500*10*5=22.5万元
经过计算,平均每年由于查线错误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上述四项之和,共计22.5万元。
(二)社会效益
锅炉运行效率的提高 篇6
[关键词]工业;运行效率;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前,漳州发挥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改革开放后,漳州围绕农业发展的模式没有改变,工业发展相对薄弱。直至2000年,漳州首次把发展工业摆上经济工作首位,市第十次党代会再度提出“工业化提速”新战略,奏响了科学跨越发展新强音。
一、漳州工业发展现状及运行特点
(一)工业总量急剧放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漳州工业的快速崛起也有效拉动全市经济的加快发展。2000年漳州全部工业增加值不足百亿,继2001年首次突破100亿元后,相继突破500亿和1000亿元大关,总量一路拾级而上,提升幅度明显加快。2014年更是达1039.95亿元,且工业化率连续四年保持在40%以上。可以说,2000年-2014年是漳州工业总量急剧放大、实力明显增强的时期。
(二)工业增速明显加快,贡献作用更加突出
2001年以来,漳州工业增速持续走高,工业增加值增速除去2009年外,其它年份均比同期GDP高出2.5个百分点以上。“十五”、“十一五”和2011-2014年这三个重要时期,漳州GDP平均分别增长10.5%、13.9%和12.5%,而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分别达17.6%、18.4%和16.1%。2003-2005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曾经连续25个月位居全省首位。2014年工业对漳州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7%,且连续五年达到50%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4.6%,比同期GDP高出3.3个百分点,也分别比一、二和三产增速高出10.0、0.3和5.2个百分点。工业对漳州经济增长的提供稳定且有力支撑,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三)工业运行质量稳步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提升
2014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人均创造产值90.71万元,实现利税总额574.07亿元,实现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326.3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2倍、10.7倍和9.2倍。与此同时,工业税收有力支撑财政收入加快发展,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28.1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63.84亿元,且近五年全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达20%以上。投入产出效率不断提升,人均创造的效益持续增加,漳州工业开始步入量质同步提升的新时期。
二、工业运行效率的实证分析
经济运行效率是衡量经济运行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指标,必须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社会福利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及在一定技术水平和一定资源配置下的投入产出比等。由于用单一投入衡量单一产出的方法是片面的,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漳州工业的运行效率状况,本文采用基于投入导向的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
(一)数据包络分析介绍
数据包络分析(即DEA)由美国学者A.Charnes、Cooper和Rhodes于1978年提出,是一种衡量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DMU)相对效率的方法,基于保持决策单元输入或者输出不变,运用数学规划方法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相对有效性的方法。
(二)实证分析
1.评价指标的选取
根据DEA方法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采用2004-2014年漳州规模以上工业的数据及2011-2014年各行业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投入角度,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和资产总计;产出角度,选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工业总体技术效率分析
通过对规模工业运行效率的比较得出漳州工业从2012年和2014年的相对效率处于较为理想状态。同时通过对工业自身的运行轨迹进一步判定全市工业运行效率如下:除总技术效率水平从2012年的有效值1.000下滑到2013年的0.913外,其余的年份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从总体上看,近10年来,工业总体技术效率虽出现波动,但上升趋势十分明显,说明漳州工业运行效率向逐步有效方向发展;从全市的纯技术效率的角度来看,纯技术效率总体偏向有效,而规模效率则影响度较大。因此,规模对漳州工业运行效率影响度极大。
3.工业行业结构效率分析
在对规模工业运行总体效率进行测度之后,对工业内部结构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一是4年中仅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两个行业其中2年的技术效率有效,仅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其中1年的技术效率有效;二是在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占据漳州规模工业主要地位的行业,技术效率值总体处于中等偏下的较低水平;三是从技术效率的构成上看,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其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比较低,而一些技术相对先进的行业则由于规模效率的低下引起了整体效率值偏低。
三、提高工业运行效率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规模效率
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漳州工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工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约束日趋强化,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在这种状况下,要在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工业能力及潜力的基础上,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的能力范围内,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加快推进一批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和技术创新重点项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提高工业规模效率。
(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高整体技术效率
从前文对漳州行业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些纯技术值偏低的一般都集中在传统的行业上。而要解决这类行业纯技术无效率问题,关键是进一步强化工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绿色环保技术和循环经济发展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改造和提升传统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污染治理能力。引导企业实现组织扁平化,对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权限划分等进行创新,以进一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
(三)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工业结构效率
工业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效率增长是相相辅相成的。工业作为基础性产业,不仅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其作用也是服务业无法替代的。因此,既要大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加强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也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工业内部结构,以实现节约资源、低投入、高增长的工业结构效率。
参考文献
[1]漳州市统计局.《漳州统计年鉴2004-2014》.
[2]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和网络DEA》.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锅炉运行效率的提高 篇7
工业生产中, 电厂对锅炉的使用率较高, 在电场生产经营活动中, 电厂锅炉作为其极为重要的动力设备, 它的高效运行能够节省生产成本, 减少能量的消耗, 以及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锅炉运行效率的提高, 不仅使电厂的运营成本有效降低, 也有效地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经济最大化得到保障。不断提升的科学技术水平, 各种新工艺和新能源, 都对锅炉的运行效率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分析影响运行效率的因素, 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 确保锅炉能够高效运行, 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
2 影响电厂锅炉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
2.1 锅炉给水的品质
给水品质的好坏是影响锅炉运行效率的根本因素。在电厂生产过程中锅炉是最重要的设备, 而锅炉给水品质直接决定锅炉运行效率的高低, 要想锅炉正常运转, 则需要一个良好充足的锅炉给水系统。一旦不能保障锅炉水的品质, 对于电厂锅炉的运行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影响, 其运行效率就会被严重影响。而作者总结了锅炉给水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且说明了将会造成的影响:锅炉水中应有一定限度浓度的离子, 这个浓度限定是有相关严格的规定的, 一旦锅炉水中的离子浓度过高, 并且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那么将会影响到锅炉运行的时间, 对于锅炉水的净化将会大大降低, 导致水中杂质含量不断增加, 从而使锅炉蒸汽的品质大大降低。
2.2 排烟热损
热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排烟热损, 排烟热损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排烟温度和排烟容积。而热损失影响锅炉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 排烟热损失由排烟温度决定, 排烟损失与排烟温度有正比的关系, 具体来讲两者的正比关系为十至十五度的排烟温度增加会导致百分之一排烟热损失的增加。一旦漏风现象发生, 就会导致炉膛、烟道空预器等部位积灰、结渣, 随之带来的是锅炉的受热被影响。较为严重的积灰现象, 会严重影响锅炉的送风系统, 势必会使锅炉的排烟温度不断提升, 使锅炉的运行效率大大降低。
2.3 未完全燃烧造成的热损
一般来说, 煤粉越细、挥发分越高, 燃烧就更充分。在燃烧过程中, 影响固体燃料的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的因素有炉膛内的过剩空气系数以及运行中对氧气量的控制等, 同样, 这些也会对锅炉的运行效率以及锅炉的运行经济性造成影响。
3 电厂锅炉运行效率对策的提高
3.1 锅炉蒸汽品质的保障
对锅炉蒸汽的品质进行保障。锅炉给水品质影响锅炉蒸汽品质, 因此, 要对锅炉的给水品进行定期排查, 另外对锅炉受热面管壁上的污垢做到及时清除, 防止管壁因温度超标而损坏。
3.2 降低排烟造成的热损
排烟温度和排烟容积是影响排烟热损的因素, 因此要减少排烟热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而造成排烟温度过高、排烟容积过大的直接原因是漏风, 所以首先要控制漏风现象的发生。控制措施包括合理调整锅炉送风量、对锅炉水封槽水位定期检查、合理调整干式排渣机的冷却风量等。在锅炉使用后, 应严密关闭看火孔、烟气取样孔和人孔门, 定期检查炉膛烟道, 减少漏风现象的发生。此外, 还应定期对空预器进行彻底清洗, 防止空预器堵灰。定期对锅炉各受热面全面吹灰, 使受热面的换热效率提高, 从而使排烟温度降低, 减少排热损失。
3.3 控制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减少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燃料量、锅炉的送风量、引风量以及外界负荷是影响燃料充足燃烧的因素, 在外界负荷较低的情况下, 合理调整锅炉的送风量和引风量, 合理控制锅炉内的空气系数, 减少锅炉炉膛内的负压, 减少漏风现象的发生, 同时提高炉膛内的温度, 保障燃料的稳定燃烧, 使锅炉的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有效减少。
4 结语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 对于运行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仅仅对于电厂锅炉运行效率来说, 严格控制相关的影响因素, 才能使电厂锅炉的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同时对员工要进行严格系统的培训工作, 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 引进或者开发先进的管理体系, 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 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卫志道, 胡平凡.沙角发电C厂锅炉结焦的原因分析[J].广东电力, 2001, 14 (04) :24-27.
锅炉运行效率的提高 篇8
1电厂锅炉的运行及生产流程分析
1.1电厂锅炉的运行。电厂锅炉在正常运行过程中需要平衡好各部件的参数值, 例如:锅炉的内外负荷, 如果想改变负荷值则需要调整锅炉运行的参数。锅炉运行过程中各参数都是相互关联的, 如:蒸汽温度、水量、出水压力、蒸汽数量等, 这些参数具备一个动态的平衡, 其中任何一个参数发生变化, 其它参数都会发生改变, 所以要想把锅炉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必须对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进行监控, 监控内容包括:锅炉内部的水位, 水位要维持在规定范围以内;其次机组的负荷要与锅炉生产的蒸气量相一致;再次, 必须要保证锅炉内的气压和气温在正常水平以上, 以保证传输的热功效。
1.2电厂锅炉的生产流程。电厂锅炉的燃料主要依靠煤粉, 通过煤粉的燃烧来加热锅炉内的水, 并利用蒸发过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汽传入到汽轮机中, 这时汽轮机在蒸汽带动下会产生功, 同时随着汽轮机的运转会产生电能。蒸汽在汽轮机内做完功后会进入凝汽器, 通过循环水泵来使之冷凝最终形成水。凝结水由凝结水泵提升压力, 然后进入低压加热器加热, 经除氧器除氧后经高压加热器加热并送回锅炉, 完成整个循环过程, 循环过程中水的加热源均来自汽轮机的抽汽。
2影响电厂锅炉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
2.1水质的影响因素。电厂锅炉在运行过程中, 锅炉的水质是直接影响锅炉运行效率的因素之一, 同时也是锅炉正常运转的基础要素。锅炉运转过程中水中的离子含量过高会造成蒸汽存在杂质, 在蒸汽传导时杂质会依附于受热器表面, 这会降低热能的传送质量。当受热器表面积垢较多时, 可能会造成受热器管壁的破损, 终于形成了蒸汽的泄漏事故。汽轮机的结垢也会引发同类的事故, 主要存在于叶片的结垢, 因叶片结垢会造成片体表面粗糙度的增加, 这会严重的影响到气体的流动, 从而影响到机组的稳定运行。
2.2排烟的影响因素。锅炉运转中排烟的因素也是影响锅炉运转效率的因素之一。在锅炉运行中排烟的温度与容积所造成的热影响最为突出, 相同的锅炉型号与相同的煤质在同一条件下运转, 因排烟的温度不同而产生的效量也不同, 如果温度增加则排烟损失的效能相对增加, 所以一定要注意锅炉排烟温度的变化, 影响温度的因素也较多, 如:漏风、煤质变化、燃烧方式等, 其中漏风是排烟温度升高和容积增大的主要原因, 漏风产生的主要部位以炉膛、锅炉底部水封、烟道为主。排烟的容积量也会造成锅炉效能的损耗, 长时间锅炉的运行会产生一定积灰或结渣, 这会响影到受热面的传导, 尽而产生不应发生热损耗, 主要位置存在于炉膛、烟道、空预器。
2.3未完全燃烧的影响因素。固体煤质在燃烧中存在不完全燃烧的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固体煤料存在杂质, 尽而影响到煤质的整体燃烧。在锅炉运行中煤质的不完全燃烧与锅炉本身的燃烧方式有关, 不同的煤质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产生的热功率大为不同, 所以要注意颗料在炉内的燃烧方式, 如果没有燃尽就会影响到热功率, 产生这类情况的因素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的进行分析, 如:煤料的性质、煤质的燃烧方式、锅炉的运转方式等, 所以一定要注意燃料自身的特性, 分析燃烧速度和燃烧质量, 把燃烧稳定的煤粉做为锅炉的燃料, 强化其在锅炉内的燃烧过程。
3提高电厂锅炉运行效率的主要对策
3.1促进蒸汽质量的提升。电厂锅炉的内蒸汽是发电机运转的根本保障, 在生产中要注意内蒸汽产生的效率, 如果出现问题一定要查出原因及时的进行处理。一般蒸汽存在问题主要是盐量引发的, 而产生盐质则是锅炉用水所决定的, 所以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以控制, 首先应分析出盐用水的质量, 找出原因后以生产需求和技术要求为基础, 配备质量合格的锅炉用水, 保证杂质含量不超过规范要求, 满足于锅炉的长时间运行;其次, 锅炉在运行中应进行技术数据的监督, 如:热器管温度不正常, 检查中发现管壁结垢严重, 这时应及时的更换热器管或进行除垢处理, 以此来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管理中还要对蒸汽的超温超压现象进行严格的监督, 减少因超温超压带来了严重事故。
3.2降低排烟的热损耗。电厂锅炉的排烟损耗会影响锅炉生产效率提高, 因此在锅炉运行中一定要妥善的处理好排烟带来的热损耗。首先, 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烟道是否存在漏风现象, 如果出现应及时的做好补救工作, 并且注意氧气出量与风量数据的变化, 通过监控设备来分析数据变化带来的热损耗并加以调整;其次, 锅炉运行过程中还要定期的对锅炉封槽水位进行检查, 依据设备整体的温度变化来调整相应的冷却设备, 调整中注意相应风量值的变化, 并且检查相应的位置, 如:看火孔, 烟气孔等生产时各孔应保持在闭合状态;再次, 要做好机组检修时空预器等设备的清洗, 以减少灰尘对设备的遮挡。
3.3减少未完全燃烧的损耗。煤质的未完全燃烧会带来相应的热损耗, 而产生这种损耗不仅与煤质有关还与锅炉自身的燃烧方式, 燃烧特性有关。煤质在进入炉膛时燃烧的方式是相同, 不同的是风量的进出的次数, 传统的燃烧方式以两次进风为主, 第一次进风为处理未干燥的煤粉, 并且帮助煤粉进行有效的燃烧, 而第二次进风则是为了排出高温烟气, 使煤粉得到充分的燃烧, 所以在生产中应科学合理的调整一、二次风的进风次数和风量, 并依据不同锅炉的特性, 煤粉的特性、磨煤机的特性, 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以保证煤粉充分燃烧为基础, 提高燃烧的整体温度。
参考文献
[1]陈涛.浅谈火电厂锅炉运行控制与故障预防[J].科技风, 2014 (16) .
[2]赵博冬.煤种变化对电站锅炉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 2014 (11) .
[3]付小文.电厂锅炉的节能现状及节能降耗技术初探[J].科技风, 2014 (18) .
锅炉运行效率的提高 篇9
在动力锅炉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中小型燃煤链条炉因设备缺陷、运行管理水平、煤质等原因,普遍存在运行效率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状况[1]。目前,对35t/h链条炉进行节能改造与运行优化管理[2,3],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但是,在面临众多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运用统计分析工具,在数据驱动和引领下实施改善和成果评价,是一种先进有效的节能降耗工作方法。
本项目探索并实践了应用六西格玛DMAIC流程改善方法降低锅炉煤耗,提高运行效率的过程。
1 项目背景
面对原材料价格与能源成本的持续上扬,某中美合资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深度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生产经营水平。鉴于合资方早在2000年就导入了六西格玛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3月,企业在美方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导入六西格玛方法,从提高产品质量与节能降耗两个方面识别了一批对企业有重要影响的项目率先实施。
燃煤是企业最大的动力成本,2009年原煤消耗7.33万t;2010年,吨煤价格突破了千元大关,是1996年企业刚投产时的6倍。企业成立了“降低吨蒸汽煤耗”六西格玛应用小组,应用DMAIC流程改善方法对锅炉开展节能降耗。
2 DMAIC方法在改善35t/h链条锅炉运行效率中的应用
DMAIC是六西格玛方法的创始者美国通用公司在总结众多企业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实施六西格玛方法的标准路径模型。
定义阶段(Dfine),定义要解决的问题和顾客需求;测量阶段(Measure),测量待解决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流程运行状况;分析阶段(Analyze),基于数据分析,识别关键原因;改善阶段(Improve),通过消除查找到的关键原因,实现流程改善;控制阶段(Control),对改善后的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固化改善成果[4]。
2.1 定义阶段
定义阶段的核心工作包括:成立由DMAIC流程分析人员和相关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团队,将待解决的问题Y确定为可量化测评的指标;将问题的研究范围界定在项目组可以把握的合理范围;收集数据,确定项目目标,对项目收益进行合理测算。
2.1.1 定义锅炉效率改善目标Y,界定项目研究范围
将Y选定为企业对锅炉区域的关键月度考核指标,设吨蒸汽耗煤量(原煤t/蒸汽t)。以2009年度的月均煤耗0.180t/t为基线,以企业提出的2010年度煤耗挑战目标0.175t/t为目标。如果目标得以实现,在2009年实际耗煤7.33万t的基础上,预计年底可节煤:(0.180-0.175)÷0.180×73300=2036t,按照2010年1~3月的原煤均价1020元/t计算,预计一年可降低原煤采购成本208万元。
围绕与锅炉运行相关联的环节,通过绘制锅炉供需高阶流程图(见图1),将项目的研究范围界定为热动生产部,1#、4#两台35t/h锅炉并行加3#汽轮机的蒸汽生产过程。通过优化锅炉操作,降低吨蒸汽煤耗。
2.1.2 将项目目标拆分为便于随时跟踪检查的指标
由于吨蒸汽煤耗指标过于宏观,经济考核周期为月,不利于项目组随时跟踪验证改善效果,需将其拆分为对流程变化敏感、可及时测量的技术指标。项目组查阅资料文献[1]、文献[5],通过分析,将链条锅炉的两大热损,即烟气排放温度和炉渣含碳量列为Y1和Y2,由于锅炉的运行模式与煤耗有密切联系,因此将图1界定的“1#、4#+3#炉汽机模式”的运行天数定为Y3,为保障输出蒸汽的质量符合要求,将输出蒸汽压力设定为Y4。
2.2 测量阶段
选择适宜的分析工具,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获得对问题和改善机会的定量化认识,在此基础上获取关于改善的方向性信息。保障测量数据的有效性是测量阶段的基本工作之一,必要时需对测量系统的能力进行评估。
2.2.1 绘制锅炉运行蒸汽生产详细过程图
基于改善方向为“优化锅炉操作”,针对性研究与煤耗Y有直接关联的工艺操作过程,通过绘制煤耗详细过程图(见图2),对每个过程中影响煤耗的重要输入X进行识别。共识别出影响锅炉煤耗的重要输入52个。
2.2.2 应用因果矩阵,筛选对煤耗有重要影响的关键X
因果矩阵是在面对众多相关联的影响因素时,就输入X对输出Y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评分,筛选关键X的一种方法。
应用因果矩阵,对影响煤耗的52个X,视其对4个Y子项的影响程度,从小到大分别给以0、1、3、9的评分。每个X的评分与其对应4个Y子项的权重分的乘积之和为该项X对Y影响程度的总得分。完成评分后,按总和分高低进行排序,分数高的为关键X。从52个X中筛选出7个得分高的关键因子。煤耗影响因素的因果矩阵分析排序如图3所示。
2.2.3 测量数据有效性检查与测量系统分析
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是应用六西格玛方法的基本前提。在Y的4个子项中,排烟温度和蒸汽压力均通过在线检测仪获取,由于仪表在定期检定合格期内,测试数据有效。两大锅炉的并行天数可从企业生产运行日报表中获取,为保证炉渣含碳量分析检测的准确性,需进行MSA测量系统分析。
2.3 分析阶段
应用FMEA失效模式分析工具,对因果矩阵筛选出来的关键X的失效模式进行严重度、探测度和发生频率的统计分析,找到导致潜在失效的根本原因,确定改善机会与措施。
2.3.1 影响锅炉煤耗的失效模式分析
对因果矩阵筛选出的7个关键因子(见图3),识别潜在失效模式、潜在失败影响、潜在原因和当前控制方式,对严重度、频度和探测度进行评分。按评分高低进行排序后,筛选出了7个分数明显偏高,风险度RPN超过200分的高分因子(见表1)。从中确定了2个根因,X1为炉膛负压;X2为烟气氧含量。确定了7项快赢措施,分别为定期清灰清焦;给煤机杂物清理;减少避免意外停炉;改善锅炉密闭性;更换4#测氧仪探头;更换4#炉空预器;1#炉给煤机煤闸板校正。针对煤仓单点落煤的结构性缺陷导致的煤层分布不匀问题,立项申请设备改造,增设均煤器。
2.3.2 Y的现状数据分析
1) 烟气温度Y1的现状数据分析。
采集4月27日~5月9日的烟气温度数据,绘制移动极差控制图。数据显示,1#炉的平均烟温205.7℃,4#炉的平均烟温225℃,与原设计值≤166℃相比,存在通过降低烟气热损以降低煤耗的改善空间。
2) 炉渣含碳量Y2的现状数据分析。
采集2008年1月~2010年3月的炉渣含碳量检测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绘制移动极差控制图。炉渣含碳量平均值18.5%,标准偏差3.95,波动大,含碳量高,存在改善空间。
3) 蒸汽压力Y4的现状数据分析。
采集2010年1月1日~5月10日的蒸汽压力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显示,蒸汽压力均值2.25MPa,标准偏差SD=0.06。实施改善后的蒸汽质量水平不能低于该水平。
2.3.3 X的现状数据分析
1)对炉膛负压X1进行数据分析。
采集2010年1月1日~5月10日的炉膛负压数据,绘制移动极差控制图,如图4所示。数据显示,统计期间的负压均值为-115Pa,比规定指标要求的-40Pa明显偏低。降低炉膛负压,可减小烟气流动速度,有利于热交换,从而降低排烟温度[1]。
2)对烟气氧含量X2进行分析。
采集烟气氧含量数据进行分析,1#炉的烟气氧含量为7%~11%,氧含量偏高。4#炉的氧化锆测试探头发生故障时,新购的进口探头尚未到货。待新探头安装到位后再实施降低烟气氧含量控制措施。
2.3.4 分析阶段结论
1)生产流程具有通过降低排烟温度和炉渣含碳量来降低煤耗的空间;
2)炉膛负压偏低,烟气氧含量偏高,燃烧不经济,是烟气温度偏高的根因;
3)给煤不均匀,炉排煤层厚度不平整,燃烧不完全,是炉渣含碳量偏高的根因。
2.3.5 制定改善措施
1)提升炉膛负压;
2)由简到难,立即实施相关措施;
3)实施增设均煤器项目,达到消除流程固有缺陷的目的;
4)待提升炉膛负压工作到位,4#炉氧化锆探头到货完成安装后,开展降低烟气氧含量控制工作。
2.4 改善阶段
逐步实施分析阶段制定的改善措施。应用数据分析,推动改善措施的有效开展。
2.4.1 对炉膛负压实施改善效果跟踪评价
制定控制引送风量,提升负压的改善方案,针对方案对运行班组进行全面培训。通过操作比武,寻找最佳操作实践,并在司炉人员中进行推广。改进前后炉膛负压的对比统计分析如图5所示。
经过近3个月的测试,炉膛负压从-112.2Pa,SD=59.7(2010年1月1日~5月16日),调整为-43.1Pa,SD=12.4(6月8日~8月20日)。数据显示,炉膛负压已得到全面提升,回到了控制目标规定的范围。
2.4.2 排烟温度的改善效果验证
绘制改进前后分阶段排烟温度的移动极差控制图、箱线图(见图6、图7)。对排烟温度的变化进行跟踪。实施改善后(6月8日~8月20日)与改善前(2010年1月1日~5月16日)相比,烟气温度降低了9.6℃,理论上可提高锅炉效率≥0.5%。
2.4.3 炉渣含碳量的改善效果验证
炉渣含碳量改进前后的对比统计验证,如图8所示。实施改善后,2010年6~8月的炉渣含碳量降为14.3%,对改善前后的数值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已发生显著性改善。
2.4.4 对改善前后的蒸汽压力进行跟踪检查
为保证蒸汽质量符合要求,应用分阶段的移动极差控制图进行跟踪,改善前后效果对比分析如图9所示。数据表明,剔除8月份两次运行模式改变的数据,蒸汽压力接近2.3MPa的控制目标,SD=0.02,稳定性未低于改善前水平。
2.4.5 对改善后的吨蒸汽煤耗进行跟踪评价
按月收集数据,对改善后的6~8月的煤耗数据与改善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见图10)。数据显示,改善后3个月的平均煤耗为0.174t,但由于8月份煤耗偏高,进行改善前后的双样本T检验时,数据不支持已发生显著性改善。项目组对其进行了原因查找与数据分析后表明,8月份升停炉次数偏多,1#、4#两炉运行时间只有13d,是导致8月煤耗偏高的重要原因。
2.5 控制阶段及项目实施结果
控制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将措施纳入标准化管理,固化改善成果,并通过控制计划来保证后续措施(烟气氧含量控制、更换4#炉空预器失效热管、增设均煤器)逐步落地。
开展经连续3个月的运行数据证实,改善措施有效。烟气氧含量控制措施在9月份测试探头到位后着手进行,11月份完成了4#炉空预器失效热管的更换,1#、4#炉增设均煤器项目分别于2011年2月和8月完成安装。项目自2010年6月显现绩效,至2011年5月,连续12个月的吨蒸汽煤耗均值为0.176t/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2011年底,炉渣含碳量已降至11%以下。
3 结语
沿着应用六西格玛持续改进的思路,以降低能耗为目标,在数据的引领和驱动下,企业继续分步实施了锅炉与汽机运行模式优化项目(少发电多买电策略)、燃煤的优选研究项目、蒸汽吹灰器改造为声波吹灰器项目和6000kW抽凝机改造为3000kW背压机项目,2012年煤耗下降到了5.3万t/a,吨蒸汽煤耗降低至0.160t/t以下。
参考文献
[1]李俊东,韩殿营,李耀荣,等.在用燃煤链条炉排锅炉的节能改造[J].工业锅炉,2010,(2):24-28.
[2]韩中合,鲍志勇,田松峰.35t/h链条炉节能综合改造[J].节能技术,1994,(6):28-30,25.
[3]王新光.35t/h链条炉的使用小结[J].中国井矿盐,2009,(2):30-32.
[4]刘茂俊.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锅炉运行效率的提高 篇10
关键词:电厂锅炉,热效率提升,运行与维护,标准
前言
现今, 我国主要的电能生产方式为火力发电。然而, 作为主燃料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却也会产生有毒气体和有害物质, 在锅炉内通过排烟管道释放到空气中还会对空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 我们必须要提高电厂锅炉燃烧工作时的热效率, 进而减少能源的消耗浪费, 为工厂节约一定的能源, 提高其经济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 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节约型经济社会的号召。
1 影响锅炉热效率的因素
(1) 热量损失:电厂锅炉在燃烧产热发电的过程中, 会因为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而损失掉一部分热量, 从而影响锅炉的热效率。这边列举了以下几个主要的热量损失原因:化学成分没有完全充分的燃烧掉导致的热量损失、机械没有完全充分燃烧导致的热量损失、燃烧中散热导致的热量损失、排烟及排渣导致的热量损失等。
(2) 煤质的不同:火力发电的主要生产原料是煤。然而, 现如今基本上每个火力发电厂都有属于自己的专用设计煤。因此, 煤质质量的好坏对电厂锅炉工作的热效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 如何才能设计选用出质量好的煤质呢?这就需要我们关注一些关键的指标。例如: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收到基灰分Aar、收到基水分Mar、干燥基全硫St、及煤灰的熔融特性T、煤的可磨性系数等。只有当这些指标都合格达标的时候, 才能保证锅炉的热效率不受影响, 正常的运行并进行能量转化。
(3) 二次风影响:在电厂锅炉燃烧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由于各种操作不当或设备出现问题导致的故障。例如, 排烟时温度过高, 主要的气温过低, 燃烧器的喷嘴口烧毁等都会对电厂锅炉的正常发电产生影响。而这些故障中也有一定的二次风变化的因素。
2 电厂锅炉热效率的提升
(1) 合理控制风量大小:锅炉内的空气质量的大小和是否漏风的情况决定了锅炉工作燃烧时产生的烟气量的大小。适量的空气质量大小有利于锅炉内燃料的充分燃烧。如若锅炉内的空气质量过大, 则反而不利于燃料的燃烧, 更加加大了锅炉内排烟的压力, 从而导致锅炉工作时的热效率的大幅度降低。
(2) 保持受热面的清洁度:如若锅炉内的受热面上结积了大量的煤渣和煤灰, 则会导致受热面正常的受热过程受阻, 从而传递出来的热量也随之降低。此时, 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控制污垢的产生和沉积并清理受热面。可适时调整锅炉的进风、粉的配合, 调整进风量的大小及速率, 合理控制炉内温度, 保证均匀受热, 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 防止灰吹到受热面上从而形成结渣。
(3) 选用合适磨煤机:由于煤质的种类多种多样, 因此它们通过磨煤机磨出来的的煤粉细度也不尽相同。用磨煤机将煤磨成粉的目的是为了使煤能够充分的燃烧, 产生极可能大的热量, 从而提高自身热效率, 降低能源的消耗,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
而煤粉的细度往往又影响着电厂锅炉内可燃物的燃烧情况, 所以针对所用的煤质的特性来选用合适的磨煤机进行磨粉处理非常必要。通常来说, 煤粉并不是越细越好, 而要控制在一个量的范围内, 使其能够保证锅炉内燃料的充分燃烧同时又不浪费资源, 提高热效率和经济环保性;使其能够保证受热面不易沾染上煤渣和煤灰而又能完全燃烧可燃物。
3 电厂锅炉的运行过程
电厂锅炉的运行决定了火力发电厂的运行效益和安全, 锅炉运行的要点是要保持与外界的负荷的一致。当外界负荷发生改变时, 要及时对锅炉的汽温、汽压以及给水量进行调整。另外, 即使负荷稳定, 也要注意观察锅炉内部的因素是否有改变, 因为内部因素的改变同样会导致锅炉运行发生变化。总的来说就是要随时监测外界负荷和锅炉内部的动态, 只要有一个方面发生改变, 就要对锅炉进行调整。
对于锅炉的监测和调整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保持锅炉内部的蒸发量与外界负荷的平衡; (2) 保持正常的给水量: (3) 汽温和汽压要达到稳定的状态; (4) 炉水和蒸汽的质量要符合标准; (5) 完全燃烧煤粉, 并且尽可能地将热量用于下一个程序, 降低热量的消散。对于运行人员的要求是, 不仅要熟练掌握锅炉设备的结构和运行原理, 并且根据其特性, 严格按照要求和标准进行专业化操作, 切勿随意改变锅炉运行程序, 以及违规操作。所以, 身为设备的操作者, 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设备运行的状态, 运行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避免事故发生, 并且要具备能够正确处理事故的能力, 具体地有以下几点要求: (1) 在事故发生时, 首先要保持冷静, 根据事故现象判断事故的原因, 并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 即使当时无法解决问题, 也要尽量将事故的危害降到最小; (2) 在保证设备的完整性以及人身安全性的前提下, 将机组负荷转移到正常运行的机组上, 以维持供电正常, 保障用户的用电正常; (3) 如果事故比较严重, 要紧急停炉, 避免更大的事故发生, 并且要及时通知上级部门, 申请负荷调配。为了保证汽轮机的安全, 要等到汽轮机运行停止后再关闭单元机组的锅炉主汽门。
4 电厂锅炉的运行与维护
为了保证电厂锅炉的长期性安全使用, 必须定期维护与检查锅炉的运行情况。从而有效预防电厂锅炉热效率的下降和可避免思维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 常会遇到以下常见问题:锅炉管内水侧被腐蚀 (炉水的PH值小于7) 、锅炉管内火侧积灰 (烟气流动时附着在管内侧) 、锅炉管内水侧积污垢 (水中有硬度成分残留) 等。定期进行锅炉的维护是非常必要的:
(1) 定期交换连续使用过的两台电厂锅炉设备。对于小型的电厂锅炉则可以使其与一台可以维持24小时的供水系统的软水箱进行串联。这样进行交换处理过的水中所含的杂质较少, 硬度成分较少, 就算经过充分的燃烧、高温高压的蒸发后也不会残留太多无法蒸发过滤的硬质成分。
(2) 保证锅炉给水蒸汽品质。在供给的水质中加入适量的纯碱或烧碱以调节其PH值, 最好控制在 (9-11) 之间。若炉水PH值小于7, 则会导致锅炉管内的水侧被腐蚀。同时锅炉给水含有的离子含量超出指标, 会造成过热器受热面及汽轮机通流部分结垢。
(3) 定期检查电厂锅炉水位调节器的功能是否异常;经常冲洗水位表, 保持玻璃的清洁程度;定期清除污垢, 维持锅炉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燃烧器控制系统;加固螺栓, 防止松动, 影响正常工作;检查安全阀门;定期清理排烟道处的污垢残留等。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 电厂锅炉热效率的运行情况直接控制影响着电厂锅炉的整体运行情况及电能的产生情况。因此基于实现我国电力资源能够源源不断的供给和节约资源成本的目标, 电厂锅炉热效率的提升与运行维护都是势在必行的。而想要实施这一方案行动, 就必须提高专业人士对电厂锅炉运行与操作原理进行研究。其实, 提升电厂锅炉的热效率的同时也是在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 也是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积极响应。此外, 对于电厂锅炉还要进行定期的安全维护工作, 使员工们可以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下工作。
参考文献
[1]苏磊.电厂锅炉热效率提升与运行维护[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36) :52+140.
[2]李勇, 卢丽坤, 王艳红, 张炳文.不同标准锅炉热效率及其对发电煤耗率的影响[J].中国电力, 2012, 07:34-37.
锅炉运行效率的提高 篇11
从2007年7月1日起,江苏省正式对安装烟气脱硫设施的燃煤发电机组兑现1.5分/千瓦时的鼓励性政策。到目前为止,江苏省已在全省29家燃煤电厂的88套烟气脱硫设施上加装了在线监控系统,并成功与省环保厅、电力监管、价格部门和电力公司实现了联网监控,成为全国首家燃煤电厂全部脱硫设施在线监控“全覆盖”的省份。
一、对大气污染实施在线监控
从2005年起,江苏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大气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以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手段,来改变大气污染粗放型环境监管模式。首先确立在南京市开展烟气污染源在线监控试点,经过一年的努力,建成了南京市14家燃煤电厂的25台重点发电机组烟气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环保部门实现了联网。这个监控系统就像“千里眼”一样,可提供实时的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浓度监测数据和烟气排放、设施运行状况以及预警功能。
江苏省建成的这一省级烟气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在设计方案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好了系统的大容量,至少可以提供1000家烟气排放企业的在线监控,并可以实现24小时的连续监控,同时,可以保证至少5年的监控各类数据的存储。系统还可以提供对区域及排污单位烟气污染物总量分配、使用情况动态台账管理、剩余总量使用自动预警、排污费征收额自动测算与统计、自动生成排污申报登记数据及环境统计数据库格式数据等业务功能,使全省污染减排工作有了新的技术支撑手段。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江苏省又着手建设省级烟气污染源在线监控信息平台,同时,充分考虑了物价、电监、经贸委等多部门联合监管需求,又设计出了数据分流和数据共享的网络传输架构。
二、奖励和惩罚并重
为了约束燃煤电厂的排污行为,江苏省物价局、省环保厅和南京电监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燃煤机组脱硫电价管理的通知》,对全省脱硫机组的脱硫电价管理作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根据江苏省实际状况,江苏省出台了既要考核脱硫设施投运率、也要考核脱硫效率的相关办法。在这个基础上,综合两项考核指标,并用物料平衡计算方法进行验证,以核定出每月兑现的脱硫奖励金额。同时,还规定,每台发电机组每月平均投运率要达到90%以上,否则,投运率每低于1%,就要从1.5分/千瓦时的脱硫电价中,扣除0.1分/千瓦时的脱硫电价,以此类推。
三、兑现奖励,促使电厂提高投运率和脱硫效率
近日,江苏省环保厅在《江苏环保》网上公示了2007年7月份一个月对全省88套发电机组脱硫设施投运率的考核结果。全省29家燃煤电厂的88套烟气脱硫设施投运率平均达到了96.9%。据统计,在全省88套已安装烟气脱硫设施的发电机组中,7月份投运率保持100%的共有27套,占30.7%;投运率保持在99.0—99.9%之间的有15套,占17.7%。两项相加,共占整个脱硫机组的48.4%,其余大都在95%左右。但是,还有4家发电厂的6套烟气脱硫设施,投运率均低于90%,分别在80.4—88%之间。
日前,江苏省环保厅已核定出88台发电机组脱硫绩效以及兑现奖励金额。因一些发电机组脱硫设施的投运率没有达到考核应有的基数,以每度电0.1分计,共计扣除脱硫奖励电价达600多万元,其中,有一家燃煤电厂的投运率与考核指标差距太大,扣除了100多万元。考核结果在江苏省燃煤脱硫电厂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四、在线监控初显威力
自7月l日起,江苏省正式对88套发电机组脱硫设施监控以来,大大增强了29家燃煤电厂管好、开足烟气脱硫设施的约束力。从7月考核结果来看,在江苏省燃煤发电机组发电量同比增长19.6%的情况下,88套脱硫设施的投运率和脱硫效率均有大幅度提高。经过多方面核算和物料平衡计算,88台发电机组排放的二氧化硫总量,比监控之前下降了近一半。这主要归功于运行一个月的在线监控系统以及与执行脱硫电价挂钩考核办法所发挥出的监管威力。
提高锅炉燃烧热效率的途径 篇12
1、保证锅炉燃煤质量
燃煤是锅炉运行中的重要原料, 通过燃烧煤炭释放能量而获取热能, 所以燃煤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锅炉燃烧热效率。因为燃煤中的物质含量不同, 会因为燃煤本身的挥发分、灰分、硫分以及含水量的成分比例不同, 而导致其完全燃烧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并且在燃烧后所释放的物质会对受热面以及其他设备的运行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应该严格控制燃煤质量, 这是从源头上控制燃烧热效率的重要途径。所以应该根据电站锅炉的运行特点, 选择适宜的煤种, 通过对现有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 了解煤种存在的不足, 进而调整煤种结构, 提高锅炉燃烧热效率。
2、对锅炉自身的结构设计进行改进
锅炉自身的结构设计缺陷是影响燃烧热效率的重要因素, 比如说炉膛的容积较小, 就会缩小燃煤在炉膛内部接触氧气的面积, 不仅延长燃烧过程, 并且会导致不完全燃烧, 从而降低燃烧热效率。如果受热面中烟风道的长度、管径以及形状等设计不合理, 就会影响到热能的传送, 并且降低排烟温度, 从而影响到燃烧热效率。所以针对锅炉自身结构设计缺陷的问题, 可以根据锅炉实际运行中的燃烧状态进行调整, 一方面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生产需求选择适宜的锅炉型号, 尽量避免锅炉超负荷运行, 另一方面对锅炉运行过程中的烟风道系统进行性能监测, 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改进, 从而提高锅炉燃烧热效率。
3、提高固体完全燃烧效率
在固态排渣煤粉炉中, 飞灰中含碳量的比例越大, 热能损失就越大, 所以可以通过控制飞灰中含碳量的比例来提高完全燃烧的效率, 从而减少热能损失。首先, 应该调整燃烧工况, 炉膛内的燃烧温度会影响到完全燃烧的程度, 如果温度较低就无法达到煤粉的点燃条件, 由此会推迟燃烧, 并且不能够充分燃烧, 导致飞灰中碳含量增加。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合理调整炉膛的温度, 为煤粉的充分燃烧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还应该合理控制燃烧器的风率配比, 使燃烧处于最佳状态, 从而提高完全燃烧的效率。其次, 煤粉的细度也是影响完全燃烧的重要因素, 煤粉太粗, 燃烧后可燃物的含量越大, 而煤粉太细, 又会导致受热面结渣, 所以应该合理控制煤粉的细度。再次, 合理控制燃油、燃气温度, 可通过设置燃油、燃气加热器, 对油气进行预热, 使燃料充分燃烧, 减少飞灰含碳量, 从而提高锅炉热效率。
4、降低排烟热损失
4.1 煤粉燃烧器运行合理
锅炉的燃烧器沿炉膛高度布置, 一次风粉喷口有数层, 当锅炉负荷发生变动时, 根据锅炉的运行状况, 合理地投停不同层次的燃烧器, 会对排烟温度有所影响, 在锅炉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一般下层燃烧器先投用, 这样可使排烟温度和炉膛出口温度保持正常。
4.2 减少受热面积灰和结渣
受热面是锅炉运行过程中进行热交换的重要介质, 所以受热面的面积以及表面工况决定了热量转换的效率。在燃煤燃烧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硫以及灰渣等物质, 在烟风道系统运行过程中, 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受热面出现积灰和结渣, 而由于这些物质的传热系数较小, 所以会降低热量转换率, 排烟温度较高, 大量的热能就会随烟气排出, 降低热效率。对于这种情况, 首先应该改善燃煤质量并且对燃煤进行脱硫处理, 减少燃烧过程中硫物质的产生。其次, 合理控制烟风系统中的风速, 减少烟气中携带的烟尘对受热面的冲击, 避免受热面中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 从而减少受热面积灰和结渣现象的产生, 提高热量传输效率。再次, 要定期清理受热面上的积灰和结渣, 减少因为积灰和结渣而带来的热能损失, 从而降低排烟温度, 减少排烟造成的热损失。
4.3 降低给水温度的影响
如果锅炉给水温度降低, 将会增大省煤器传热温压, 省煤器吸热量增大, 在同等燃料量情况下使排烟温度下降。但是, 如果锅炉蒸发量保持不变, 因为省煤器出口水温下降, 蒸发受热面所需热量增大, 就需增加燃料量, 使锅炉各部烟温升高。这样, 排烟温度受到燃料量增加和给水温度下降两方面的影响。一般情况下, 如果锅炉负荷保持稳定, 给水温度降低, 排烟温度将会降低。但这种方法并不可取, 因为排烟温度降低虽然提高锅炉效率, 但由于汽轮机抽汽量减少, 电厂的热经济性随之降低。电厂的热力系统, 可通过设置高、低压加热器来提高给水温度, 从而提高锅炉热效率。
4.4 控制送风机入口空气温度
锅炉运行中, 送风机入口空气温度必须保持合理, 如果高于正常值时, 空气预热器的传热温压降低, 传热量减小, 排烟温度升高, 当送风机入口风温超过设计值较多时, 会使空气预热器出口风温升高, 炉膛内燃料燃烧更充分, 炉内烟气温度升高, 导致排烟温度升高。锅炉运行中必须合理分析入炉空气温度变化与排烟温度变化的关系, 及其对锅炉热经济性的影响, 保持锅炉最佳运行状态。
4.5 减少过量空气系数
锅炉燃烧过程中生成大量的烟气, 排出烟气量的大小, 与锅炉的漏风量及炉内过量空气系数有很大关系。锅炉密封较好, 可以减少漏风量。但是燃料的燃烧和送入炉膛的总风量密切相关, 保证燃烧正常的情况下, 尽量降低送入锅炉的过剩空气量。过量空气系数过大, 将会影响锅炉燃烧效果, 增加排烟量, 降低热效率。
5、结束语
锅炉燃烧热效率是评价锅炉运行性能的重要指标, 同时也对企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热效率较低, 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 并且会降低生产效率,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需要根据锅炉运行的实际状况, 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从运行管理以及技术改造两方面进行完善。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要求操作, 提高锅炉运行工况。对于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改造, 在硬件方面保证燃烧效率。平时加强对锅炉以及相关设备的维护, 确保其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最大限度的发挥锅炉的性能,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崔传信.对热电厂燃煤锅炉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形式及提高其热效率的措施分析[J].化工管理, 2013-10-25.
[2]王晓亮, 李成军, 于润桥, 李斌东.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J].化工装备技术, 201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