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检验(精选4篇)
日常检验 篇1
随着大气污染不断加剧, 轻质油品需求量逐年增加, 在原油炼制等化工行业中, 采用高温高压的加氢精制技术越来越普遍, 加氢精制装置和加氢裂化装置中的核心设备——加氢反应器已经成为石油化工提炼重要关键装置设备。目前在役的加氢反应器已经使用多年, 加上其工作温度高, 压力大, 运行条件极为苛刻, 同时为了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 加氢反应器正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这些都对加氢精化反应器的安全运行提出了严峻考验。因此, 加强加氢精化反应器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严格按照《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0004-2009) 做好制造及安装过程中的监督检验及运行过程中的定期全面检验,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减少和遏制事故发生。
1加氢反应器运行现状
1.1加氢反应器的结构及制造材料
1963年, 日本制钢所生产出第一台加氢反应器, 石油炼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有了加氢反应器的制造技术[1]。
目前在役的加氢反应器结构形式主要有多层结构、板焊结构和锻焊结构三种。多层结构内筒选用抗氢腐蚀和H2S的材料。外层板一般为高强钢。由于多层结构存在结构上的不连续性, 会造成较大的热应力和因缺口效应, 从而使疲劳强度下降, 一般适用于温度低于350℃和压力相对平稳的场合。板焊结构有纵、环焊缝, 焊缝多, 相对于多层机构而言, 具有连续性强, 结构简单, 便于对容器进行无损检测等优点。由于加氢反应器承压较高, 壁厚较厚, 焊接工作量大, 焊接质量较难保证。锻焊结构仅有环焊缝, 对提高反应器耐周向应力的可靠性有利, 而且焊缝少, 焊接质量较易保证, 目前已广泛应用。目前在役的加氢设备主要为板焊结构和锻焊结构两种。
从其使用状态下高温介质是否直接与器壁接触可分为热壁结构和冷壁结构。冷壁结构内设非金属隔热衬里, 因壁温低, 可选用耐氢腐蚀档次较低的材料, 即使反应物料中含有H2S时, 对器壁的腐蚀也不大。冷壁结构容易造成器壁局部过热, 安全性差, 虽然目前在役的数量仍然占多数, 但新建工程已较少使用。热壁结构反应器介质与器壁直接接触, 容易对器壁造成腐蚀, 但随着反应器焊接技术及耐腐蚀材料的发展, 此类反应器国外已占统治地位, 我国也完全可以自主设计制造此类容器, 目前新建工程大部分为热壁反应器。目前热壁结构加氢反应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早期的加氢反应器由Cr-Mo钢板内壁加不锈钢复合板焊接完成, 20世纪80年代, 我国研制出2.25Cr-1Mo钢反应器材料和制造工艺。20世纪90年代, 随着设备大型化的要求以及新加工工艺不断涌现, 通过加V改变J系数, 从而改变Cr-Mo钢的回火脆性。目前使用的反应器制造材料一般为2.25Cr-1Mo-V、3Cr-1Mo-V-Ti-B、3Cr-1Mo-V-Nb-Ca、3Cr-1Mo-0.25V、2.25Cr-1Mo-0.25V等[2]。
随着反应器大型化, 在组焊方式上也由在加工厂组焊变为安装现场组焊, 甚至由第三方组焊, 装置质量责任主体复杂, 由于场地限制, 焊接质量检验检测困难, 对焊接质量管理及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加氢反应器存在的问题
随着锻造技术的发展及锻造筒体的缩口技术开发, 目前反应器回火脆性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但由于加氢反应器结构复杂, 工作条件十分苛刻, 且要求设备耐高温 (约400℃~450℃) 、耐高压 (8~18MPa) , 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氢脆、氢腐蚀、硫化氢腐蚀等损伤。加氢反应器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2.1氢脆:所谓氢脆, 就是指氢残留在钢中所引起的脆化现象。氢原子侵入钢材, 使结晶的原子结合力变弱, 或者作为分子状在晶界或夹杂物周边上析出的结果, 使得加氢反应器器壁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显著下降。
加氢反应器一般在高温高压下运行, 在此状态下, 器壁中会吸收一定量的氢。在停工的过程中, 如果冷却速度太快, 钢中的氢来不及扩散出来, 造成过饱和氢残留在器壁内, 就可能在温度低于150℃时引起亚临界裂纹扩展, 从而产生裂纹, 对设备的安全使用带来威胁。
氢脆多发生在反应器支持圈角焊缝上以及堆焊奥氏体不锈钢的梯形槽法兰密封面的槽底拐角处。
1.2.2高温氢腐蚀[3]:高温高压条件下, 介质中的氢气扩散侵入钢中, 与不稳定的碳化物发生化学反应,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产生的甲烷在晶间形成气泡, 并在空穴和非金属夹杂部位聚集, 引起钢的强度、延性和韧性下降与劣化, 同时发生晶间断裂。
高温氢腐蚀如果产生在表面, 造成表面脱碳, 表面脱碳的影响一般很轻, 其钢材的强度和硬度局部有所下降, 而延性会有所提高。氢扩散至反应器内部, 造成内部脱碳, 并产生甲烷, 如果甲烷又不能扩散出钢外, 就聚集于晶界空穴和夹杂物附近, 形成很高的局部应力, 使钢产生龟裂、裂纹或鼓包, 其力学性能发生显著的劣化。
影响加氢反应器高温氢腐蚀主要是:1温度和压力:温度越高或者压力越大发生高温腐蚀的起始时间就越早。2设备维修焊后热处理工序:对于淬火状态, 只需经很短时间加热就出现了氢腐蚀。但是一施行回火, 且回火温度越高, 由于可形成稳定的碳化物, 抗氢腐蚀性能就得到改善。
1.2.3高温硫化氢腐蚀:在加氢反应器中, 一般都会有硫化氢腐蚀介质存在。对于以碳钢或低铬钢制的设备, 在操作温度高于204℃, 其腐蚀速度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特别是当硫化氢和氢共存的条件下, 它比硫化氢单独存在时产生的腐蚀还要更为剧烈和严重。氢在这种腐蚀过程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加速了腐蚀的进展。
1.2.4堆焊层氢致剥离:加氢反应器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 为了抵抗H2S的腐蚀, 一般在内表面会堆焊几毫米厚的不锈钢堆焊层高温高压氢环境下操作的反应器, 氢会侵入扩散到器壁中。由于制作反应器本体材料和堆焊层用的奥氏体不锈钢结晶结构不同, 造成氢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都不一样, 使堆焊层界面上氢浓度形成不连续状态。由于母材的溶解度与温度的依赖性更大, 当反应器从正常运行状态下停工冷却到常温状态时, 在过渡区界面上的堆焊层侧聚集大量的氢而引起脆化, 造成堆焊层剥离。
2加氢反应器在役检验
由于加氢反应器运行条件苛刻, 在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高温氢腐蚀、氢致裂纹、堆焊层氢致剥离裂纹和回火脆性等诸多问题, 对加氢反应器严格按照《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0004-2009) 和《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TSG R7001-2013) 做好定期检验工作尤为重要。
在定期检验过程中, 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应力集中的部位:常见的应力集中部位有法兰的梯形密封槽、内外部构件与壳体连接的焊缝等;
2焊缝容易产生堆焊层氢致剥离的部位;
3反应器内表面有无鼓包现象;
4器壁尤其是焊缝两侧有无裂纹;
5容器在制造及运行过程中的返修部位。
检验的重点应该是法兰密封面、高应力和应力集中区, 主焊缝、堆焊层及层下缺陷和主螺栓。
在役检验主要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进行, 包括目视检查 (VT) 、磁粉检测 (MT) 、渗透检测 (PT) 和超声波检测 (UT) 以及超声波衍射时差法 (TOFD) 。
3加氢反应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加氢反应器作为加氢工艺的关键设备, 正确使用并做好定期维护保养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同时也能够显著延长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尽量避免非计划的紧急停车;
3在开停工时必须采用较高的最低升压温度。即在开工时先升温后升压, 停工时先降压后降温, 美国石油协会API推荐MPT (最低升压温度) 为93℃;
4设备维修时, 要根据母材成分及特性合理选择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 宜采用大电流高焊速的堆焊工艺, 并及时做好焊后热处理;
5按照《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TSG R7001-2013) 做好定期检验工作。
4结语
加氢反应器为加氢工艺的关键设备, 工作温度高, 压力大, 运行条件极为苛刻, 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高温氢腐蚀、氢致裂纹、堆焊层氢致剥离裂纹和回火脆性等诸多问题, 在使用过程中, 做好日常的管理与维护, 避免非计划的紧急停车, 开停工时必须采用较高的最低升压温度, 设备维修后及时做好焊后热处理, 并做好定期检验工作, 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并显著增加反应器使用寿命。
摘要:加氢反应器是石油炼化行业中的关键设备, 针对加氢反应器的材料、结构及运行特点, 讨论了加氢反应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并根据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阐述了在役加氢反应器检验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及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加氢反应器,问题,检验,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晓玲, 李多民, 段滋华.加氢反应器的发展现状[J].化工装备技术, 2009, 30 (1) :28-31.
[2]张振戎, 张文辉, 卢春庆.加氢反应器的发展历史[J].一重技术, 2014, 99 (1) :1-3.
[3]黎国磊.加氢反应技术[D], 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2009.
日常检验 篇2
日期:2016-02-28 10:25:36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实验室对实验活动中的所有环节如人员、试剂、校准、校准验证、内部质控、室间质控、仪器维护等等实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实验室对下列各项活动均有相应的程序与文件详细规定如何操作及具体细节,现将主要控制要素及要点罗列如下:
一、目的
规范室内、室间日常质控工作,监控和评价分析过程中的质量,确保向服务对象提供的检验结果正确、可靠。
二、检测方法的选择
1、实验室的检测项目优先使用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或其他公认的检验方法(如权威教科书、书刊、杂志等),以及经FDA批准的检验试剂盒或仪器所规定的方法。
2、实验室对所选定的试验方法的各项技术参数如精密度、准确度、可报告范围等进行验证,以满足检测质量的要求。
3、每项检测均制定相应的试验标准操作规范(SOP),以指导工作人员正确操作。
二、室内质量控制
1、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时均进行室内质控,以控制检测质量。定量试验每次至少二个浓度水平,定性试验至少做一个阴性质控和临界值(或阳性)质控。每个工作日至少做一次质控。
2、质控样本应与病人样本同样操作。在报告试验结果之前,均评估质控结果是否失控。只有在质控结果验证在可接受范围时才可报告临床试验结果。
3、室内质控应制定相应的接受与拒绝标准,当质控失控后,应有相应的纠正活动,并形成详细的记录。
4、组长至少每月对临检组所有项目的质控结果回顾一次。
三、室间质评
1、实验室检测项目大部分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浙江省临检中心和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组织的室间质评。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不能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则采取与外部实验室比对、内部比对等措施来控制质量。
2、室间质评样本与病人样本同样操作,在室间质评结果上报前禁止与其他实验室进行室间质评结果的交流活动或室间质评物检测。
4、室间质评结果判断为0或判断为unacceptable(不可接受),此类结果表明实验室该项检测值离群。实验室需评估实验操作过程,探讨可能的原因并予以纠正,并形成详细记录。
5、室间质评结果未得分时亦应采取自评等形式判断检测结果是否离群,必要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形成记录。
四、仪器
1、实验室主要检测或辅助仪器设备应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并单独建立相应的档案。
2、设备的使用、维护、校准和保养均按该设备的相关要求进行,并按厂商的推荐要求定期对关键操作参数进行检查、校准、校准验证和维护,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3、进行标本检测时仪器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立即进行维修,不能立即维修的设备需贴上停用标识,警示其他工作人员不要操作该仪器。
五、试剂
1、实验室试剂必须在有效期内按厂商的推荐使用,试剂若发生变质、过期、失效等应立即报废,不得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2、试剂按照试剂厂商推荐要求贮存。冰箱、冷柜和烘箱的温度都应每天检查并记录,当温度出控时,应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3、不同批号试剂不能混用,除非厂商有特别说明。
4、试剂标签至少包含以下要素:内容和数量、浓度或滴度、贮存要求、配制日期、有效期。所有放进仪器的试剂都应标明开启日期。
5、新试剂批号在用于病人结果检测前必先进行验证。验证的材料推荐用病人的标本,避免基质效应的产生。
六、人员
1、实验室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满足实验检测的需要。
2、新员工入职后一般三个月内、老员工轮岗到新科室后一般一个月内需进行培训和考评。
3、培训/考评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知识、文件体系构架与内容、仪器设备操作与维护、标本采集要求与标本状态的识别、检测项目的操作、检测结果报告等。
4、新员工正式录用后半年内,老员工工作一年内至少进行一次工作能力评估。
5、评估方法有进行试验操作、理论考核、观察常规操作是否满足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回顾关键要素的记录等。
6、如果员工在评估中不合格,则需对该员工不合格的部分进行再培训,并重新考核该部分,直至满足要求。
七、校准
1、校准品的要求:校准的作用是为了减少或消除仪器、试剂等造成的系统误差。实验室所要求的校准品分为以下几类:
1.1 用于校正分析测量系统的校准品;
1.2 由厂家提供的用于校准验证的物质(最佳选择,因为这些物质不仅具有靶值,而且方法也是一致的);
1.3 以前检测过的没有改变的临床标本;
1.4 具有基质和靶值适合的一级标准品、二级标准品或标准参考物质; 1.5 具有基质和靶值适合的能力比对物质或是能力比对验证了的物质; 1.6 生产厂家特别声明的可以用于校准验证的质控品。
2、校准品的验证:主要是针对不同批号的校准品进行验证,在使用新批号的校准品前均对其进行校准验证。
3、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进行校准
3.1仪器安装调试完毕,投入使用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校准,校准的过程应参考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校准。
3.2当质量控制资料提示需进行校准时,如质控反映出异常的趋势或偏移,或者超出了实验室规定的接受限,或发现该方法/仪器/测量系统不稳定时,而当采取一般性纠正措施后,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正确的识别和纠正时。
3.3试剂种类改变,或者批号更换的情况下;实验室如果能说明试剂批号的改变不影响结果的检测,则可以不进行校准。
3.4仪器或者检验系统进行一次大的预防性维护或者更换了重要部件。3.5当校准计划需要时。
4、校准频率:至少半年进行一次有效的校准(包括校准、校准验证、再校准(必要时)、AMR确认的全过程)。
八、校准验证
实验室校准验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AMR的确认和校准有效性确认。
1、AMR的确认:是确认实验系统是否能够正确恢复超过AMR范围的被分析物质的浓度和活性的过程。
1.1 如果校准品的浓度范围包括接近AMR的低值、中间值和高值的浓度范围,并且校准在实验室的可接受范围之内,AMR就被确认了,而不需要其他的过程;如果校准品没有包括全部的AMR,或者实验室超过了厂家所给予的AMR的范围,则要用接近AMR的最低值和最高值的物质进行确认。
1.2 过程:直接使用商业化的线性标准品或专门用于线性评估的系列浓度样本,至少三个样本,且分别接近AMR的低值、中间值和高值。然后每个浓度测定两次,取平均值构建线性函数,如下图所示。如果是线性,则表明期望的浓度已经被恢复;如果是非线性的情况,只取线性部分进行分析。
2、校准有效性确认
2.1按照厂家提供的验证过程进行验证;
2.2 将校准物质作为未知样本进行实验,并确定是否恢复了正确的靶值; 2.3 用基质适合的具有靶值的物质进行实验;
2.4 每种定量试验方法均须在其校准文件中规定表示校准有效性的可接受范围以界定校准是否有效。
分 述
临检常规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方案,包括以下四类检测系统
1、血常规:希森美康HST-302流水线(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SP-1000i全自动血液推片机)、贝克曼LH-7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
2、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室内质量控制
3、尿常规:尿干化学:京都尿干化学分析仪(AX-4280)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尿有形成分:希森美康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
4、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室内质量控制
一、血常规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1、检测系统
血常规所有检测项目均在全自动检测仪器上进行检测,主要检测系统包括希森美康HST-302流水线及配套试剂与校准品、贝克曼LH-7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校准品与试剂等。所有这些检测系统均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生物参考区间、分析测量范围等的方法学验证试验。
2、仪器维护
严格按照厂家的要求对仪器进行维护,包括每日的维护、每周的维护、每月的的维护及每年厂家的巡回,每台仪器均有相应的维护程序来指导操作。
3、质量控制 3.1 质控项目:血常规包括RBC, HGB, HCT, WBC, PLT,MCV,MCH,MCHC(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八个项目。
3.2 校准:每个项目的校准都遵循制造商的建议进行,每个项目都有其校准的周期及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液分析仪校准,应采用仪器配套校准品或经溯源系统定值的新鲜血作校准,应有校准报告并保留原始校准数据。
3.3 试剂要求:选用厂商配套试剂进行检测,试剂的贮存、使用、标签等严格遵照实验室的试剂管理要求进行。
3.4质控品水平:所有项目每天做高、中、低三个浓度水平的质控分析。3.5质控频次:
3.5.1室内质控:每个工作日应至少做一次室内质控样本;应及时查看质控数据、观察质控图,保留原始记录。在每日常规标本检测前,应分析室内质控样本,如果失控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后继续检测。
3.5.2室间质评: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浙江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同时还参加CAP的室间质评。
3.6质控规则:
3.6.1使用westgard多规则控制。
3.6.2设定靶值: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设定质控品的靶值。质控品的各个测定项目自行确定靶值。靶值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自己现行的测定系统进行。定值质控品的标定值只能做为确定靶值的参考。
3.6.3靶值的设定:为了确定靶值,新批号的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同进行测定。将同一批号的全血质控物(稳定性较短),每天重复分析每水平控制品至少4次,连续分析5天,收集至少20次数据后,计算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剔除超过±3s的数据,计算余下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靶值。控制限的设定,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采用前一批号质控品的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标准差等于平均数乘以变异系数。
3.7 选择质控规则
根据检测项目的性能不同,选择个体化的质控规则,保证误差检出率>0.90,假失控率<0.05。具体如下:
3.7.1以美国CLIA’88能力比对试验的分析质量要求作为允许总误差(allowable total error,TEa)
3.7.2累计室内质控数据,计算变异系数,作为方法的不精密度 3.7.3收集室间质评数据,计算不准确度
3.7.4根据允许总误差、不精密度、不准确度,计算Sigma值,评价方法性能,结合Westgard标准化操作过程规范图和功效函数图,确定质控方案(表
1、表2)。
表1 XE-2100分析性能及质控方案 项目 D
WSCB
Sig
应
P
PV% ias% ma值 0223 12 09 05 29
9.34.76.05.36.2用规则 fr ed
13.5s
0 0.9 0 0.9 0 0.9 0
>BC.158.02.7 R00BC.035.89.3 H1
113s
>GB.133.03.8 H01
13.5s
>CT.350.08.9 P52
12.5s
.03.9 13.5s
0 0.9
0
>LT.200.73.4 表2 XT-1800i分析性能及质控方案 项目 D
WSCB
Sig
应
P
PV% ias% ma值 0121 12 03 07 21
7.47.58.86.47.8
用规则 fr ed
13.5s
00.9 00.9 00.9 00.9 00.9
>BC.125.67.7 R00BC.027.74.3 H00
13.5s
>GB.766.72.8 H00
13.5s
>CT.236.72.9 P6
313.5s
>LT.86.70.4
13.5s
>3.7.5 LH780室内质控规则:12S为警告;13S为失控。3.8 绘制质控图及记录质控结果 根据质控品的靶值和控制限,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以Y轴为质控品的测定值,X轴为测定日期。Y轴提供X±3s的浓度范围,X轴刻度表示为时间。各水平线相应为均值和质控限。
3.9失控处理:
3.9.1初步分析判断失控原因: 3.92质控品原因:保存不当、混匀时过于剧烈、混匀不充分等
3.9.3仪器原因: 仪器电压不稳、管道不清洁、日常保养不到位、操作不当、仪器检测元件的老化和损坏等。
3.9.4试剂原因: 保存不当、开箱时间过长、污染等。3.9.5环境因素: 环境的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室内不清洁。
3.9.6操作失误: 操作人员在操作时没有严格按SOP文件的要求去操作。3.97及时寻找失控原因并记录失控处理情况,如无法解决,及时上报上一级领导。
3.10 数据的保存及分析: 3.10.1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处理
每月末,应对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处理,计算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当月每个测定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及除外失控数据后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当月及以前每个测定项目所有在控数据的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3.10.2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的保存
每个月的月末,应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存档的质控数据包括:当月所有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当月所有项目质控数据的质控图;上述所有计算的数据(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当月的失控报告单(包括违背哪一项质控规则,失控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
3.10.3每月上报的质控数据图表
每个月的月末,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应将以下汇总表上报实验室负责人:当月所有测定项目质控数据汇总表;所有测定项目该月的失控情况汇总表。
3.10.4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
每个月的月末,都要对当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进行评价,查看与以往各月的平均数之间、标准差之间、变异系数之间是否有明显不同。如果发现有显著性的变异,就要对质控图的均值、标准差进行修改,并要对质控方法重新进行设计。
二、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1、室内质控要求
1.1 血涂片镜下检查必须使用油镜。
1.2 制作血涂片应达到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染色良好的要求。1.3 应使用与推片机配套的彩色玻片。
1.4 异常复查血片或疑难血片应有明确的标识,应保留两年以备查。1.5 看片时,玻片应由血膜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曲线移动。
1.6 应有高年资检验人员对看片结果进行核实,以减少误差,保证质量。
2、室间质评要求
2.1 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地区性质量控制活动。同时参加CAP室间质评活动。
2.2 质控标本和常规患者标本的检测方法需一致,并由同一人完成。
三、尿常规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1、检测系统
尿常规所有检测项目均在全自动检测仪器上进行检测,主要检测系统包括京都(AX-4280)尿干化学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与校准品;希森美康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及配套校准品与试剂等。所有这些检测系统均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生物参考区间、分析测量范围等的方法学验证试验。
2、仪器维护
严格按照厂家的要求对仪器进行维护,包括每日的维护、每周的维护、每月的的维护及每年厂家的巡回,每台仪器均有相应的维护程序来指导操作。
3、质量控制 3.1 质控项目:
3.1.1尿干化学包括pH、SG、PRO、GLU、BLD、KET、BIL、UBG、NIT、LEU(尿酸碱度、比重、蛋白质、葡萄糖、隐血、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十个项目。
3.1.2尿有形成分包括WBC、RBC、EC、CAST、BACT、Cond(尿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电导率)六个项目。
3.2 校准:每个项目的校准都遵循制造商的建议进行,每个项目都有其校准的周期及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液分析仪校准,应采用仪器配套校准品作校准,应有校准报告并保留原始校准数据。3.3 试剂要求:选用厂商配套试剂进行检测,试剂的贮存、使用、标签等严格遵照实验室的试剂管理要求进行。
3.4质控品水平:
3.4.1尿干化学所有项目每天做一个浓度质控分析。3.4.2尿有形成分所有项目每天做高、低两个浓度质控分析。3.5质控频次:
3.5.1室内质控:每个工作日应至少做一次室内质控样本;应及时查看质控数据、观察质控图,保留原始记录。在每日进行常规标本检测前,应分析室内质控样本,如果失控应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后继续检测。
3.5.2室间质评: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地区性质量控制活动。同时参加CAP室间质评活动。
3.6质控规则: 3.6.1尿干化学
3.6.1.1 任意一个试剂膜块的检测结果与质控尿液期望“靶值”允许有一个定性等级的差异,超过二个等级或结果在“正常”与“异常”之间跳跃均判为失控。
3.6.1.2 质控结果与以往结果在同一等级或相邻一个等级内,且不连续升高或下降4次内,判为在控。
3.6.1.3 质控结果连续4次在同方向超出“靶值”一个等级,判为失控。3.6.1.4 当日结果比以往结果超过二个等级,质控物可重复测定.如结果仍异常,可更换质控品重新测定,如仍异常,应查明原因,上报专业组技术负责人,或通知维修工程师。
3.6.1.5 操作者应重视室内质空品的测定,及时纠偏,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3.6.1.6 专业组技术负责人将不定期进行室内质控结果的检查,统计每月质控记录,并算出质控值概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6.2尿有形成分
3.6.2.1 使用westgard多规则控制:12s,13ss。
3.6.2.2 设定靶值: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设定质控品的靶值。质控品的各个测定项目自行确定靶值。靶值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自己现行的测定系统进行。定值质控品的标定值只能做为确定靶值的参考。
3.6.2.3 靶值的设定:为了确定靶值,新批号的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同进行测定。每天重复分析同一批号的质控物每水平至少4次,连续分析5天,收集至少20次数据后,计算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剔除超过±3s的数据,计算余下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靶值。控制限的设定,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采用前一批号质控品的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标准差等于平均数乘以变异系数。
3.6.2.4 12s:为警告,不是失控。若本批次质控结果没有超出±2s,表示本批次检测是可接受的,可以发出报告;若有一个质控结果超出(不包括正好在限值线上的结果)±2s,则该批次检测不适合立即报告,需要作进一步分析,若再符合以下任何一条规则,才能判断为失控。
3.6.2.5 13s:若质控结果不仅超出±2s,还超出了(不包括正好在限值线上的结果)±3s,判为失控。
3.6.2.6 在用多规则判断质控结果时,只有在一个结果出现12s警告时,才可接下去检查是否有符合其他规则的表现,如有才为失控,如没有则表示这次12s的出现属于正常的波动,不作为失控,不需要作任何失控处理。
3.6.2.7 已经判为失控的数据不能再被以后的规则所用。
3.6.2.8 分析结果:电脑的质控程序会自动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失控后会自动判断显示。在控条件下才能进行当天的样本检验。
3.7失控处理:
3.7.1初步分析判断失控原因: 3.7.2质控品原因:保存不当、混匀时过于剧烈、混匀不够充分等
3.7.3仪器原因: 仪器电压不稳、管道不清洁、日常保养不到位、操作不当、仪器检测元件的老化和损坏等。
3.7.4试剂原因: 保存不当、开箱时间过长、污染等。3.7.5环境因素: 环境的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室内不清洁。
3.7.6操作失误: 操作人员在操作时没有严格按SOP文件的要求去操作。3.7.7及时寻找失控原因并记录失控处理情况,如无法解决,及时上报上一级领导。
3.8数据的保存及分析:
同
一、血常规日常质量控制方案中3.10
四、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1、室内质控要求
1.1 用10×10镜头,观察标本中有形成份及管型;用10×40镜头,至少应观察10个视野,鉴别细胞成分和计算数量。1.2 尿标本必须新鲜,尽量在2小时内完成检验。病房标本最好留取晨尿,门诊可留随机尿。
1.3 尿杯干燥、洁净;尿液是符合要求的中段尿。1.4 离心机有盖,且定期校准。
1.5 尿液量、离心时间与离心力大小必须固定,不能随意更改,严格按照SOP文件执行。
1.6 显微镜应有内置光源,可自行光线调节。
1.7 对于难以判断的,由两人同时观察判断结果,应有高年资检验人员对看片结果进行核实,以减少误差,保证质量。
2、室间质评频率与要求:
2.1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地区性质量控制活动。同时参加CAP室间质评活动。
日常检验 篇3
1 日常工作中检验和鉴定农机零部件的基本原则
1.1 保证质量原则
无论是检验还是鉴定, 其直接目的都是确保零件部件完好无损, 根本目的都是保证农业机械的正常运作, 换言之, 是为了令农机能够正常安全地使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检验和鉴定农机零部件时要遵循的第一原则就是保证质量,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才能尝试缩减检验时间、提高鉴定效率等一系列的技术拓展, 进而令农业机械可以获得更高的使用率、工作效率与使用寿命。
1.2 技术规范原则
无论是检验还是鉴定, 都有一定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规范, 在实际的工作中, 这些程序和规范必须严格执行, 不能擅自更动和变换顺序。如果在检验和鉴定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合格或者已经报废的零部件, 则必须立刻按规范进行修理和更换, 不能姑息容忍, 否则不只会增加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 而且也有可能威胁到检验和鉴定人员自身的安全。
1.3 技术改进原则
我国的农业机械本身正在不断进步, 旧有农业机械在不断改进和更新, 新的农业机械也在不断出现, 所以相关的检验和鉴定技术也是动态的、发展的。负责检验和鉴定的技术人员不能固步自封, 要时刻关注最新的相关技术和工艺, 对旧有检验鉴定的方法加以改进, 令检验鉴定工作在准确性与检验效率上得到最及时的提高, 这样才能适应最新的农机发展和使用情况。
2 日常工作中检验和鉴定农机零部件的主要内容
对农机零部件进行检验和鉴定可以说是农业机械总体的检验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其具体内容可以按需检验和鉴定的零部件特征分为以下六种:
2.1 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检验和鉴定
农机运行时, 其零部件有可能产生弯折或扭曲, 进而令自身精度降低。因此检验和鉴定时需要确认其形状和尺寸, 对弯曲度、椭圆度、扭曲度、垂直度、直线度等参数进行详细测定。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参数只对应特定的零部件, 比如, 直线度这一参数只需在检验液压缸的内控表面时测定即可。
2.2 对材料性质进行检验和鉴定
对材料性质的检验和鉴定主要集中在材料质量上, 包括合金材料中各种成分的比例鉴定、对渗碳层中实际含碳量的鉴定、对绝缘材料和导电材料性能的检验、对镀铬层结构的鉴定、对橡胶材料老化速度与老化程度的检验等。
2.3 对基体和表面材料之间的结合强度进行检验和鉴定
零部件的基体金属之上会为了防腐等原因而添加表面材料, 常见的表面材料添加方法有电镀、喷镀、堆焊等, 这些方法会赋予基体和表面材料一定的结合强度, 在检验和鉴定零件时需要对这一强度进行详细确认。
2.4 对内部缺陷与表面质量进行检验和鉴定
从内部缺陷来说, 需要检验和鉴定的缺陷包括焊接时产生的缝接缺陷、零部件内因为热处理等原因而产生的裂痕与砂眼、浇铸产生的气孔或者碳渣等;从表面质量来说, 需要检验和鉴定的部分包括刮痕、表面光洁度、腐蚀程度、吸附性 (针对润滑油) 、硬化层的厚度、裂纹剥落等。
2.5 对磨损程度与机械性能进行检验和鉴定
在测定农机零部件的磨损程度之前, 需要先鉴定和计算其磨损极限, 这里可以参考相关的说明书, 根据磨损极限确定目前零部件的磨损程度, 常见的需要检验磨损程度的部件包括凸轮结构和横梁等, 前者容易出现的磨损是弯曲或顶尖, 后者容易出现的磨损是裂纹。在检验和鉴定零部件机械性能时则要同时考虑物理与化学两方面的性能, 包括硬度、强度、高温强度、耐蚀性、高压强度、抗拉韧性等。
2.6 对总体的动态平衡和零部件配合度进行检验和鉴定
一台农机中必然具有多种不同的零部件, 只有这些零部件彼此有效配合、共同运转, 机械才能正常运行, 所以在检验和鉴定农机零部件时, 除了确认其单独的性能外, 还要检验整体的运行情况和配合度。举例来说, 农机中的部分组件在运行时需要高速运转, 比如曲轴和风扇, 这些组件在运转时必须能维持动态平衡才行;不同组件之间都具有严密性、啮合度、同心度等参数, 这些体现零部件总体配合度的参数也需要进行检验和鉴定。
3 日常工作中检验和鉴定农机零部件的主要方法
3.1 运用感觉检验法检验和鉴定农机零部件
该种检验方法在检验速度和检验条件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因为这种检验方法依靠的是检验人员的经验和感觉, 所以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可以迅速确定问题所在和缺陷原因, 而且也不需要太过复杂、精密的专业检验仪器, 只要有简单的测量仪器与工具即可。但另一方面, 这种检验方法在精密度、准确度和人员要求上都有不利因素, 首先, 因为感觉检验法的检测依据只有检验人员的自身感觉, 所以在精密性和准确性上都无法确保;其次, 由于其需要检验人员具有丰富的检验经验和农机构造知识, 所以并非所有人员都可以胜任, 培养能使用这种方法的检验人员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3.2 运用仪器检验法检验和鉴定农机零部件
该种方法在现代的检验和鉴定中非常常用, 因为其借助了专业农机零部件检验仪器, 所以可以达到极高的精度和准确度。另外一方面, 检验人员只需具备一定的仪器操作技能就可以使用这种检验方法, 所以其人员培养比感觉检验法要简单, 培养周期也更短。不过由于该种方法需要专门的高科技检验工具、检验仪器, 有些还需要专门的特殊检验场地, 所以往往比感觉检验法耗费的时间更长。而且由于所需设备的高新性、专业性都较强, 所以在初期需要较高的检验成本, 如果是一些使用周期较短的农机零部件, 则使用这种检验方法并不具备太高的经济性。尽管有一定的缺点, 但因为仪器检验法在安全性、操作性、准确性方面具有优势, 所以依然得到了迅速的普及。
结束语
对农机的零部件进行检验和鉴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部分, 具有很高的复杂性、细致性、多重性, 而且视农机种类的不同, 其检验和鉴定的细节部分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 检验和鉴定农机零部件必须结合实际的农机特征与工作条件, 以相关原则为指导, 以常规方法为参考, 以实际情况为依据, 采用适性和效果最好的检验和鉴定方法。另外, 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了解更先进的检验技术与鉴定工艺, 将其融合进日常的检验工作中, 这样才能令我国的农机检验和鉴定技术更进一步, 为总体的农业机械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在农机的日常保养工作中, 针对零部件所进行的检验和鉴定都非常重要。只有对农机保养的相关规范进行不断的完善与落实才能令检验质量和鉴定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进而确保农机的正常运作, 加快我国农业的机械化进程。本文将从原则、内容、方法三方面入手, 分析检验和鉴定农机零部件的要点与关键因素, 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机零部件,日常检验,日常鉴定
参考文献
[1]于慧敏, 王汝平.农业机械零件检验与鉴定的基本方法[J].今日科苑, 2010 (12) .
[2]付广武, 于斌.浅析农业机械零件检验与鉴定的几种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 (18) .
[3]赵秀丽.农机零部件检验与鉴定基本方法[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3 (7) .
[4]袁玲芝.农业机械零件鉴定、检验的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8) .
缓解检验科日常工作中的医疗纠纷 篇4
检验科作为一个辅助科室,医疗事故与纠纷常以检验报告单的方式呈现,而在日常工作中,检验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态度冷漠,语气简单,责任心不强,操作不规范、不熟练,仪器不稳定等皆是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因素。本文对日常工作中检验标本、报告结果以及检验人员与患者沟通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讨论: 1 常见问题
①日常工作中检验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为熟人弄虚作假、编造数据与结果,或患者因经济报销问题,冒名顶替,造成了医疗隐患。检验人员要严防“好心”而造成医疗纠纷。②在病房、门诊每年都有标本不符,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报告单的姓名、性别、年龄不符,报告单时间不符、报告单丢失。③工作中常有检验结果不符,质量控制评判不合格,试剂稳定性差。④检验科门前告示牌上写了诸多注意事项,但在实际工作仍有与患者沟通简单、言语少、表现差的问题,如个别人员技术不熟练,造成多次抽血未果,压脉带时间过长。个别凝血时间延长的患者,胳膊出现紫青淤血,甚至肿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心情。有低血糖空腹的老年患者,发生晕厥。更为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患者,见针见血就晕,发生心悸、休克。⑤检验人员态度冷漠、语言简单。这表现在患者拿化验单、问结果时,检验科人员常说的一句话是:“找大夫看吧。” 2 采取措施
2.1 用法律和法规约束自己、保护自我 检验人员应认真学习和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与临床检验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与临床检验有关的法律有:职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等。行业法规有: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全国临床操作规程等。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从事检验工作。提高检验人员的整体素质、严格按章办事,这是提高检验质量、缓解医疗纠纷的前题。2.2 加强责任心,杜绝人为差错
标本的正确采集,标本使用条形码,避免标本转送时出差错;完善的标本交接制度。加强责任心,查对检验项目与检验单。了解采集标本时患者的状态(有无服药、静脉滴注等);发现疑问及时与医生联系。检验科应与临床大夫、护士互相学习、交流、加强沟通,以宣传单或授课的方式让临床护士掌握各种抗凝管及特殊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技术。避免检验结果出错而引发医疗纠纷。
2.3 严格控制标本检测的质量
做到标本检测中质量控制的更加完善,必须使用具备资质的检验人员上岗。检验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手册实验,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并经常校准;试剂在有效期内使用;参加每年的省内质量控制,并采取质控措施;参加室间质评;结果出现异常不是重复检测,而是从仪器状态、试剂、标本的来源、质控等方面查找原因,并与临床及时联系,为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奠定基础。
2.4 检验人员应具备的其他技能
检验人员除了掌握检验应有的技能外,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等急诊、急救技能。检验科为患者准备葡萄糖静脉注射液或口服糖水、增设吸氧设备等,采取急救措施。建立主动告之服务,门诊无法照顾好每一个患者,但我们应该告诉每一个有上述情况的患者,帮助他们安全通过检查,使医疗纠纷风险分解并转移。
我们是专业人员,虽不能够指导患者用药及临床诊断,但我们应该用临床检验知识,热情主动地告诉患者检测结果。耐心主动的告知义务,也是消除医患关系紧张的方法之一。
完善报告单制度和标本存留制度,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防止检验单丢失。凭交费收据、门诊病历,或检验科的条领取报告单。急诊、特殊意义结果,应向申请医生直接报告,对急诊的标本一定要登记标本的采集时间、收到和完成时间。医生申请单和检验数据需登记完整并保存。化验单必须审核方可发出,实行签名审查制度,操作者、审核者必须签全名。实习生、见习工作人员无报告权。检验结果只出一次,对症无误。医院在检验报告单上加注:“此报告单只对本标本负责。”一定要制订和遵守标本保留制度,以备复查,使处理医疗纠纷做到有据可查。所有报告的原始数据及申请单保留两年以上[3]。增加服务内容和改善服务态度,对外县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增设电话告知业务、异地邮寄业务。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