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写作

2024-10-15

日常写作(精选9篇)

日常写作 篇1

其实, 我对“日常写作”这个概念非常矛盾, 一方面我喜欢日常, 可能因为我是女性, 我特别容易关注生活中那些细微、微小的事物, 像房屋、街道、楼顶上的鸽子, 炒菜时的油烟味, 下午的阳光……在我看来, 它们都是“日常”。

“日常”通常被认为是小的, 琐碎的, 无意义的。但问题在于, 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处在“日常”中, 就是说, 处在这些琐碎的、微小的事物中, 吃饭、穿衣、睡觉, 这些都是日常小事儿, 引申不出什么意义来, 但同时它又是大事儿, 是天大的事儿, 是我们的本能。而且“小说”单从字面理解, 也是要求我们从“小”处说起, 但在文学界, 往往有一种声音要求我们去写大题材, 写战争、写历史、写时代。我们每个作家都面临着这样的压力,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压力, 也是普遍的压力, 这个压力既来自评论界, 来自官方, 也来自民间, 来自很多很多的读者, 甚至连很多写作者自己, 也不屑于写日常, 认为它们是小事儿。

我在念中学的时候看过一句话, 后来一直牢记着, 把它贯穿于我的写作, 就是“小说是人生的艺术”, 我想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这句话了。现在, 我又想起另一句话, “文学是人学”。谁都知道文学是人学, 但人在哪儿?我的回答是:人在“日常”里, 与日常休戚相关, 哪怕是战争年代, 非常时期, 天灾人祸, 人也有最基本的诉求, 就是穿衣吃饭, 有最基本的情感、痛苦或者欢乐。无论我们写什么, 都是在写人, 哪怕是写战争, 为的还是写战争中的人。

所以这些年来, 我真的非常困惑, 我们现在所看重的、所强调的, 恰恰是与文学本体、文学精神不相干的一些东西, 本末倒置, 我们过多地强调文学以外的东西, 强调它的社会承载功能、批判功能, 强调题材的大与小, 就是“写什么”的问题, 其实写什么在我看来从来就不是问题, 对于一切文艺来说, 怎么写才是大问题。

我的困惑就在于, 我们的文学经过几十年的意识形态的压力, 就是“写什么”的压力, 也是“宏大叙事”的压力,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 由马原他们作了纠正, 好像是回到了文学本身, 但是十几年以后的今天, 对“宏大叙事”的追求又回来了。

我不是说“宏大叙事”不能写, 一切题材在我看来都是等值的, 我关心的是, 宏大叙事“怎么写”。我前阵读黄仁宇的书, 名字忘了, 是抗战时期, 他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个副官, 在缅甸和印度战场, 为《大公报》写的一组战地通讯。黄仁宇太了不起了, 虽然他那时还不是个作家, 后来也没有成为“作家”, 他那时连记者都算不上, 就是一普通军官。可你看他是怎么写战争的, 他写了阳光, 写了一个日本军官的尸体, 他身上的护身符和一封家书, 他还写了硝烟中遍地的尸体, 但是他没有直接去写尸体, 他写了一棵小草, 手一掐, 指尖上留下了青草的汁儿……我觉得这太有力量了, 这力量胜过千军万马的厮杀, 我觉得这就是大与小的辩证, 日常与宏大叙事的辩证。“小”常常比“大”更有力, 更动人。

《红楼梦》算得上是“伟大作品了”, 但《红楼梦》的伟大并不因为它是“宏大叙事”, 它本身的题材并不大, 一个富贵人家的男男女女, 吃吃喝喝。《红楼梦》的伟大是, 它写了最实在、最琐屑的日常, 却指向大的人生的虚空。《红楼梦》是我读过的把“日常”和“伟大”结合得最好的典范, 它做到了极致, 最不可思议的是, 它差不多全是对话组成的, 宝玉怎么说, 黛玉怎么说, 两个人如何斗气, 全是小儿女情态。黛玉穿什么, 宝钗穿什么, 全是日常小事, 一字不落大处, 但《红楼梦》的魔力就在这儿, 他本来写的是大东西, 却不直接写, 他去写小东西。

某种意义上, 所有的文学都应该是“日常写作”, 我们不写日常写什么?我们就住在里头啊, 每天肌肤相亲。我对当代“日常写作”也不满意, 比很多评论家还要不满意。评论家指责日常写作, 我却指责作家, 因为这些作家没有心, 没有痛, 他们没有活在人生里, 而是活在所谓的“写作”里, 他们是为写而写, 为琐屑而琐屑, 他们糟蹋了日常。如果日常没有精神笼罩, 它就是一个破抹布。

我心目中的日常写作, 就是写最具体的事, 却能抽象出普遍的人生意义, 哪怕油烟味呛人, 读者也能读出诗意;贴着自己写, 却写出了一群人的心声。有自己, 有血肉, 有精神, 总而言之, 哪怕是写最幽暗的人生, 也能读出光来。

※魏微, 作家, 代表作有《拐弯的夏天》《流年》等。

日常写作 篇2

一、信息“写什么”的问题。

具体到工作动态类信息,是日常报得比较多得,信息从哪里来,写么子,结合工作,我个人思考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来编信息。这里面又分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年初召开的经济、党建、项目、政法等工作部署会议明确重要工作任务的贯彻情况(会后报)、推进情况(年中报)、落实情况(年底或结束的时候报);第二方面就是阶段性重点工作,比如防汛启动时的准备情况、安全生产的阶段性督查情况、中高考情况、烟叶收购情况、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情况这些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就工作启动情况、推进情况、完成情况等等,都可以分阶段报送;第三方面就是县委县政府就单位某项工作专题研究时的材料(包括专题会议、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汇报材料),领导定得推进这项工作采取的措施都可以报。

二是围绕单位日常工作情况来编信息。单位日常工作中在项目、资金、机关管理上的新举措,出台的规范管理类的文件,在下乡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某项工作的创新做法,单位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的进展情况。就是单位系统某一个工作的安排部署会议材料,都可以摘编出信息报送。

三是上级部门检查工作中找信息。上级部门来调研检查,有时候是需要搞汇报的,汇报材料就是一个很好的总结类信息;开展某项工作督办,督查通报也是一篇信息。

二、信息“怎么写”的问题。部分部门在报信息的时候就是简单复制网站上的,新闻通讯和信息还是有一定区别。对于动态类信息,我觉得要注意两点:一是禁忌冗长。动态信息我们通常是编《政务要情》,一般最长不超过500字,做到简洁准确。二是禁忌含糊。信息的语言要求简洁准确,能用数字定量的,尽可能用数字说明问题,以准确地反映信息的内容。如“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某个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单位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哪些单位领导参加了某项活动”这些套话都不需要出现在动态信息里。

从日常生活中探寻写作的源头活水 篇3

高中生如何探寻到写作的源头活水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和养成教育。

首先,现代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的发祥地。

丰富多彩的现代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的生命之源,而学生的作文存在的问题关键就在于缺乏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学生的写作源头主要来自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

教师在平时要引领学生注重实际生活体验,获取直接生活经验,完成作文中最宝贵的原始积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用心观察,耳闻目睹,把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当作自己作文的源头活水。教师可以带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商场、田间地头、建筑工地,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亲身感受世界的生命力,在真实的生活中真切体会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还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走进农村或者社区,服务该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村委会或者社区居住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状态,接触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居民,获得第一手真实的写作素材,成为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其次,经典文学作品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的摇篮。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珍宝,这些名著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与社会生活争芳斗妍,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高中生写作可以广泛采撷的源头活水。所以,阅读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是高中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承受熏陶,积淀知识的重要通道。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经典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经典名著的习惯,主要是自觉阅读,心甘情愿地阅读,宽范围,多形式地阅读。诱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千方百计找书看,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人文自然,政治经济,哲学文艺,博览群书,持之以恒;粗读精读,详略缓急等都要掌握,提高阅读效率,积累广泛多层次的写作源头活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要想笔下生花,运作自如,阅读是一条诱人的捷径。

再次,多媒体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的温床。

当今社会信息量丰富,内容瞬息万变,传播手段新颖多样,各路媒体分分秒秒都在传播着丰富的信息,而且形神并茂,可闻可视,生动活泼,动感有魅力,对高中学生的吸引力无与伦比。高中学生早就饶有兴趣地通过看电视等积累信息,可是事实上学生对此还只是停留在兴趣和看热闹的层面上,随机查看,没有选择性和目的性,纯属娱乐和消磨时光,浪费了有效资源。许多家长和教师往往采取阻止的形式,将其扼杀。事实上,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这些视听媒体渠道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百家讲坛,科技博览,每日财经,道德观察,动物世界,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等,都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感官刺激,燃起激情,开阔视野,丰富其生活经验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重要的是这些都属于探寻到的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撷取,协助其提高自控能力,打消单纯娱乐的收视念头,学会主动观察,带着主观情感去收视收听,努力提高观察水平和缜密的思辨能力,从而使源头活水更清更纯。

当然,教师应在对学生在积累写作素材的指导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的实践练笔指导,把练笔作為收集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成为写作源头活水的乐园。

高中英语的日常写作练习 篇4

高中英语写作练习不必等到每次综合题训练时再去操作, 也没有必要刻意每次定一个主题, 跟着教学进度, 写作练习材料随处可取。

如, 我刚带学生学过北师大版教材模块3第8单元, 其中就安排了5次写作。讲到Lesson 1 Adventure in the Himalayas时, 我和学生一起设置写作任务, 形式为一封书信, 很符合近几年高考的写作考试形式。内容为Tom计划寒假参加Adventure 2000组织的喜马拉雅山探险活动, 想邀请自己的好朋友李华一起参加, 因此给李华写信介绍活动安排。同学们经过探讨在写作结构上基本取得一致;第一段写写信目的;第二段介绍Adventure 2000活动安排;第三段提出希望。为了把第二段写得精练到位, 学生要反复阅读, 提取和重组信息。

学完Lesson 2 Extreme Sports时, 学生又根据要求上网查资料, 了解一项自己最喜欢或最想做的极限运动, 写一篇英语短文, 介绍这项极限运动的内容特征、注意事项及参与感受等。

学完Lesson 3 Marco Polo时, 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 以第一或第三人称介绍Marco Polo, 第一段介绍Marco Polo的早期生活;第二段是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第三段写他的贡献及作者的评价。这又是一项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提取组织信息能力加强的训练。

学完Lesson 4 Journey to the Antarctic时, 我又和学生们一起通过写作练习去总结和感悟这场比赛的悲情, 赞扬斯科特上校一组人的勇气。文章分为两段:第一段介绍比赛始末, 第二段评价斯科特上校一组人此行的贡献与价值。这一写作大家很认真地提取了关键词和短语, 运用能力再次得到训练提高。

另外, 还有Communication Workshop部分旅游手册的写作训练。其实只要用心有意, 写作材料随处可编可取, 也可以随时练习。

二写作练习形式灵活多变

英语写作练习材料问题解决后, 练习形式也是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可以灵活多变。

从新课改理念的生本位角度而言, 可以让学生单独写, 可以两个人一起写, 还能以小组为单位写, 各有各的好处。笔者很喜欢两个人一起写的模式。常常是写作材料定下来后, 学生会有5~10分钟讨论时间, 探讨布局、信息提取、短语句型运用等, 讨论好后一人陈述, 另一人执笔。写完后, 陈述人再加以修改, 最后落上两个人的名字上交。老师在改作文时一定要将写得好的地方用曲线标出来, 写下表扬或鼓励性的评语, 挑选优秀作文张贴于班里展示栏, 甚至可适当给予奖励, 学生会很开心, 大大提高其参与热情。

写作练习也可以放到课下, 以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 只不过因为高中各科作业多, 课上写作效果会远远好于课下。

三写作练习检查落实

高中英语写作练习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是检查落实。学生写好作文后, 要先互改。一般而言, 要帮助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习惯。为此, 让学生有自己的作文互改搭档, 一般是程度比自己稍好一些的同学。互改后再交给老师, 老师在改作文时要注意用红笔多标好词好句, 多给鼓励性的评语。旁边还要放一个固定的本子, 记录以下内容:

1. 收集易错词

改学生作文时, 老师要将学生文章里出错频率高的词汇和短语记录下来, 评讲作文时听写, 几次下来后会发现易错词往往很集中, 如government、environment, 学生常把字母n丢掉;believe丢掉中间字母e;immediately易丢掉e, 因为易受去e加ly的影响;knowledge易丢掉字母d;come true里的true写成ture, 等等。

随着收集和听写错词的增多, 学生作文里的错词会越来越少, 老师也总结了写作易错词的第一手资料。

2. 收集好句型

每次改作文时, 老师要在旁边的本子里抄写学生写得好的句型, 句型后面写上学生姓名, 讲评作文时先让该生读此句, 再说用了什么句型, 一定要记得表扬, 学生因为受到表扬会更加有意识地去使用好的句型, 老师每次将收集到的好句型与学生分享, 学生又将其抄到作文收集本上, 久而久之, 学生手里便有了一定量的写作模句, 我们称之为万能句型。

3. 收集错误离谱的句子

除了好句子外, 老师也要将学生作文里错误离谱的句子收集下来, 讲评时要把机会留给学生, 先让学生分析错在哪里?怎样纠正?然后老师辅助大家一起确定正确的句子表达。如: (1) My partner Liuwei, monitor of our class, who is interested in reading very much.这句话的表达与近几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第一句很接近, 学生的错误在于在没有主句的前提下随意使用从句。这类错误是中等水平以下学生常犯的错误, 很有必要分析纠正。 (2) He likes reading books was written by Luxun.这句话可以从定语从句或非谓语角度指导学生纠错, 同时强化英语写作中非谓语的常见性与实用性,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将非谓语运用于写作中。 (3)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protect environment to make laws.这句话很显然是逻辑出现了问题, 保护环境和制定法律的关系没有理清, 这类错误并不少见, 易闹笑话, 要提醒学生注意。

本子上还要记下每次作文写得很好的同学的名字和写得不理想的同学的名字, 好的讲评时表扬, 不好的课下交流或者当时就面改作文, 指出问题所在, 提出改进措施, 要规范写作。

另外, 讲评时, 为了加大学生的参与度, 最好安排小组活动, 大家把各自的作文拿出来, 一起研究, 看谁的哪个地方老师标了是好词好句, 哪些是错词或问题句子?大家一起分析怎样去改。这样老师评讲时学生就会将讨论的材料帮老师做补充, 学生参与度提高了, 课堂活跃了, 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描写日常生活随笔写作:在深圳 篇5

高总领我看了他的公司,和我讨论了他接下来要做的一个项目,给我讲了深圳,讲了他自己。

他说深圳没有原住民了。都被钱给消灭掉了。移民的不习惯,又回来,回来不习惯,又出去。年轻人开跑车,泡妞,赌博,吸毒。残的残,死的死。都被钱消灭了。现在这边的所谓原住民,也是后来到的。深圳不会瞧不起外地人,不像上海,因为这里都是外地人。目前少有人把深圳当故乡,可能下一代会有人,但现在打拼的这一代不会。

深圳是能干的人的天堂。每天都有人发家致富,当然也每天都有人破产。深圳稀罕人才。你是人才,一定能冒头的。

深圳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因为竞争激烈,所以节奏快。

高总领我去看他参与设计的欢乐海岸。一砖一瓦他都说得清楚,从构思到落地成型,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他一清二楚。要构想这样一个作品,设计这样一个作品,非常难,工程浩大。

高总身体抱恙,说都是早年做设计折腾坏的。总熬夜。做设计太累了。

高总瘦,头发白。**年的人,小我父亲一岁。他说他以前胖,生病后,瘦了,现在每天健身。今天才知道他头发白,是二十年前做生意失败愁白的。

那时候做生意,都把公司做上市了。因为轻信于人,折了本。

他对我说,你这样的人,应该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闯荡。又说,你其实适合干我们这行。说你想想,有没有合作机会。我说业务有契合点,就有合作机会。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薪火相传。老一辈帮助下一辈,下一辈传承老一辈。

我们好多人啊,就是被钱给害了。每个人都想挣更多的钱,其实这不对。我们应该热爱我们做的事情,让生活质量更高,而不是完全钻到钱眼里去。世上总有比你牛逼的,总去比,很累。做好自己,知足常乐。我们的精力应该放在怎样做好事上,而不是一直惦记着挣大钱。事做好了,挣钱是水到渠成的事。如果挣不到,那就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日常写作 篇6

传统上,高三的写作备考着重语言基本单位(单词)和终结性的产品(背诵范文)两方面的工作。事实上,部分学生无法完成从单个的语言单位过渡到正确句子的转变。有没有一种能在单词与句子之间的中间状态的语言结构,让这部分学生更容易进行正确的英语输出呢?如果备考阶段以下结构的内容真正内化的话,错误应该可以避免。It is hard for sb. to do sth., There be / there has been, Doing sth. is adj. because ….等结构可被称为词块。用词块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在高考写作备考中起到显著的效果。

词块定义为高中生接触到的文本中,具备一定的非成语意义,并以稳定的语法形式组合使用的一个词语系列。构成该系列的全体词语以比较高的频率共现于文本中。词块应当具有共现性、重复性、同频性等特点。它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在一起。在高三上学期进行课本整体复习中,每一册课本都有大量的词块可供整理归纳。一般上,词块可分为固定搭配(如in advance)、半固定搭配(如lose one face,lose one heart)和自由搭配(如facial expression, confused expression)。以上分类主要依据其组成词块的按此之间组合密切的程度来划分。词块在写作备考中教学的侧重点,应当是其在语篇环境中的常见形式的理解和记忆。换而言之,词块要成为学生个人写作语料的积极信息。

1.确保学生在考试中语言输出方面的准确性

词块,尤其是较长词块的运用,可以减少语言结构在大脑构思的环节,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母语负迁移作用所发生的几率,有助句子表达的准确性。在高三各种考试中,学生在考场上的紧张是难以避免的。根据语言心理学家的观察,人在焦虑状态下的语言运用形式与第一语言吻合程度最高。简单来讲,学生在平时未必会犯的写作错误,考场上有时是会不自觉地产生中式表达。因而词块的使用,让高三的学生以一种近于条件反射的语言习惯,来取代原来可能导致干扰的母语习惯。

2.有效提高学生在语言输出方面的速度

高三师生普遍认为,听说考试中的story retelling题型对语言输出的速度要求高,难度较大。该题型是口头作文,因此也是广义写作的一个部分,因此同样适合词块的教学运用。具体而言,由于词块的相互组合能更快地形成比较连贯的语篇,因此,考生在听的过程中只要准确找到关键的词汇信息,就能较快地通过词块的运用来还原所听到的信息。听说考试中留给学生进行语言组织的时间非常有限,词块的运用在这个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笔者以2012年广东高考中故事复述题目“Go to the Exam”(此处省略原文)为例进行一个教学小设计。

步骤①:根据试题中所给的关键词进行预判,让学生根据试题所给出的关键词和自己的经验,创作一个五句话的小故事。

步骤②:Listening and dictating.学生进行第一次听,注意做好关键信息词语的记录。

步骤③:核对所记录的信息词。一般来讲,学生能记录到以下信息词:middle school student, took a bus, important, expect, a top university, lorry, effort, crashed into, terrible noise, no one, hurt, wonder, important exam, worried, late.

步骤④:录音再放。

步骤⑤:学生再把听到的单个词汇延伸为词块。

important: it is important for sb. to do sth.

expect sb. to do sth., go to a top university

effort: make a great effort to do / spare no effort to do sth.

wonder: sb. wonder whether / why…..

worried: sb. be worried about sth.

步骤⑥:在上述基础上成句,加入合理的连接成分,形成文段。

3.增强真实语感,提升学习备考的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写作想象力 篇7

一、激发想象力, 写出好作文

丰富的想象力会使学生的作文更加的精彩有趣。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文章立意、文章结构方面展开教学, 而往往大多数学生都不清楚老师所说的结构、立意是怎么回事, 使学生陷入迷茫的状态, 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也一直使教师的教学目标达不到, 教学效率提不上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某些故事展开想象, 并在课堂上发表想象。例如, 让学生讨论《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如果最后没有变成气泡, 她和王子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积极的讨论, 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在课下写出来。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在生活细节中学会写作

生活在充满欢声笑语、喜怒哀乐的世界中, 学生要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将生活中有趣好玩的画面记录下来运用在平时的写作中, 真正的感动往往在细节中流露出来。例如, 在春天来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描写旁边事物的变化, 植物、动物、河流等等。在下雪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打雪仗, 让学生描写下雪时、下雪后的场景, 以及打雪仗时的快乐心情。让学生多多观察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事情, 细心地记录下来,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写作。

总之,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直接体现,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写作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但是也是学生相对较薄弱的地方, 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困扰。学生在写作文时一直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错别字, 太过口语化, 句子不通顺, 调理不清晰, 文章主旨不清等等。新课标也对小学作文教学有了新的要求, 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使学生写作时能联系生活实际, 用一些语文表达方式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水平,明确表达

参考文献

[1]黄韧华.小学语文作文教改应给学生一处芳草地[J].教育教学坛, 2011 (22) .

日常写作 篇8

本模块的话题是秦始皇陵和兵马俑。Reading 1— An Underground Army以第一人称描述在秦始皇陵的所见所感, Reading 2— Dragon Guided Tours是关于长城的旅游宣传单, Reading Practice—Secrets of the Terracotta Army客观地评价了秦始皇并且详细介绍了秦始皇陵修建的原因、艺术价值和各兵马俑的不同之处。因此本模块的写作训练是结合本模块的话题及课文结构, 要求学生设计一张关于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旅游宣传单。

在学生对这三篇课文的阅读过程中, 笔者有意识地提问与该写作话题有关的问题。例如阅读Reading 1时, 提出: When, where and how were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discovered? Why were they made? What do they look like? How were they made? What do you think of Qin Shihuang? 阅读Reading Practice时, 提出:What do you think of Qin Shihuang? Why were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made? What is the great value of them? In what aspects are the warriors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 学生头脑中储备了关于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英语知识, 并且掌握了相关词语和结构, 为下面的写作训练做好了话题信息的准备。阅读Reading 2时, 要让学生意识到旅游宣传单的结构和组成。针对这一教学目标, 在学生做完相关的阅读练习后, 引导学生总结旅游宣传单的结构, 提出问题:In order to attract tourists, what should be included in a leaflet? 总结答案:a picture (图片) , an itinerary (旅游计划) , a large colored headline (彩色大标题) , headings for each paragraph (各段落的小标题) , map (地图) ...

在本模块学习结束后, 结合本模块所学内容及宣传单的结构,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关于秦始皇陵的旅游宣传单。至少包括三条信息, 也可上网查询其他相关信息, 词数限于120-180。完成后小组讨论, 选出最吸引人的宣传单, 最后以墙报形式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日常写作 篇9

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如何改变作文教学耗时多却又效率低的现状?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语文课标》要求的“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反观传统的作文教学, 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很深误区: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把作文教学和日常的课堂阅读教学完全割裂开来。这显然是急功近利的错误做法。我们竟然试图通过几节枯燥的、条分缕析式的理论讲解课, 就想让学生都能妙笔生花, 写出构思精巧、思想深刻而又文采斐然的华章, 这是何等可笑!殊不知,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的。

而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 以前一直被忽略的语文课堂的作用显然要被重新估量。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思路, 将写作教学巧妙地渗透到每一节可以利用的语文课堂中去, 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呢?

那么, 作文教学与日常语文课堂怎样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呢?下面我就将自己平时的一些粗浅的尝试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让学生到课堂上去找“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很多中学生写作文往往言之无物, 议论文说理空洞乏味, 记叙文的写作缺乏思想深度。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平时没有做好素材积累的工作。

我们也都知道中学生的生活空间狭小, 学习时间紧迫, 积累素材的精力有限。但是, 很多人却忽略了一点:其实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大宝库, 在这里有心者也可以搜集到很多素材。但据统计, 高考作文中能够合理运用教材中素材的学生还不到10%, 这是对资源的一大浪费。

所以, 我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课本中汲取营养, 从课本中寻找作文的“下锅之米”。

比如, 在学《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项羽本纪》两篇文章时, 我就指导学生将刘邦、项羽进行比较, 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思考两人的事例都可以证明哪些论点。学生积极讨论, 最后大家提出了很多新颖的看法。有的说, 可以证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观点, 有的说, 要学刘邦“懂得放手”的智慧, 有的说可以贴合“长与短” (刘邦善用人才, 懂得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 的论题……再如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 我给学生讲了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 让学生深切感受史铁生苦难中的坚强后, 引导学生从中看到了话题“逆境出人才”的影子。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只要我们老师平时让学生养成到课本中寻找素材的好习惯, 再教会他们叙述时灵活变换角度的技巧,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 左右逢源了。

二、选择优秀的课文作为范文, 指导学生学习其写作技巧, 提高写作水平

课本中精选的许多名家名作都堪称行款规范的作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应仅把它们当作一个个单纯的阅读文本进行解读, 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作文技巧。这比孤立地讲什么写景技巧、抒情技巧、写人技巧效果要好得多。因为有了操作性强的具体的鲜活的事例, 学生便有了直观的感受, 才不会觉得枯燥, 教师讲授写什么, 不写什么, 为什么这么写这些问题才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比如, 我在教小说《安恩与奶牛》时, 就把作文教学中关于写人的技巧教学渗透其中。我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回家预习文章, 并告诉他们要在第二天的课上分角色表演, 还要选出最佳表演奖。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大家都跃跃欲试, 想在同学面前露一小手。自然, 第二天的朗读表演很成功。那个演安恩的女生竟然还把奶奶破旧的三角头巾, 和妈妈织了一半的毛袜带过来做道具, 加上表演中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生动诠释, 活脱脱把一个腼腆、贫穷而又勤劳, 有自尊, 对动物充满仁爱之心的乡村老妇人形象展现出来。而同学表演的第一个买牛人和那个粗野的屠夫的形象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同学为表演者喝彩欢呼之际, 我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启发:“好的演员离不开好的剧本, 之所以这次的表演能获得成功, 演员的天赋、努力固然重要, 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延森给我们写了一个很好的脚本。” (同学频频点头) 大家都说:“人物形象太生动了!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文中的人物会给我们跃然纸上之感吗?”“因为作者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对了, 作者正是抓住了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细节, 才使人物大放异彩!平时的写作, 我们要想把一个人物写活, 也要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看同学有所感悟, 我又趁热打铁, 给他们出示了语文周报上的一篇题为《我的妹妹》的小文章, 让他们比较初稿主观的叙述和改稿生动描写的不同效果, 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多手法写人的好处。至此, 我水到渠成地又给同学补充讲解了怎样扩充细节、怎样升华细节的方法, 告诉他们记叙文写人干了什么不是最重要, 怎么做的才最重要的道理。最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结果, 大多数学生都给我交了一份满意的作业。

教无定法, 课堂教学对作文教学渗透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譬如, 课堂语基教学中的扩写句子训练就对学生的想象能力、润色语言能力、丰富文章内容能力的培养起很大作用。而这些能力对作文能力的提高无疑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只要语文老师都能做个有心人, 敏锐发现课堂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最佳契合点, 就能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就能真正做到让学生都能乐于动笔, 易于动笔。

摘要:传统作文教学忽视日常课堂的作用, 有耗时多但效率低的弊端。本文呼唤改革传统作文教学, 阐释了将作文教学与日常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并展示了尝试渗透教学的具体做法。

上一篇:读写模式下一篇: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