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日常管理

2024-07-29

企业日常管理(精选12篇)

企业日常管理 篇1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商业信用的大幅扩充,企业应收账款的比例不断增大。然而很多企业对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力度和重视程度不足,导款回收程度低且质量逐步下降。本文对财务管理中企业应收账款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应收账款,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对外销售货物、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供应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它是企业流动资产中居于重要位置的债权,是企业正常经营和运转的重要因素,它的产生是伴随企业销售行为或劳务供应行为而发生的。企业采用应收账款这种赊销政策主要是为了吸引顾客、扩大企业的销售额,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从而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一、企业应收账款日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客户应收账款的信用评价不足

企业想要从源头上遏制坏账的发生,就必须加强对客户资信状况进行专业的分析、评估与及时的更新。目前很多企业只看到账面上的高利润、为了扩大销售,占有更大的市场,便盲目采用赊销方式争取客户[1]。表面上看来,销售额虽然得到了大幅提高,但由于对客户的信用评价不足,缺乏对客户信用程度的足够了解,使得企业的应收账款中呆账、坏账比例不断上升,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存在问题。

(二)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责任不明确

在一些企业中,目前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尚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多数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日常财务管理,通常都是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来负责。应收账款实际发生后,对应收账款的后续收回情况没有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监督和跟踪。如果业务后续期间执行正常,则不会显示出明显的风险。但如果客户财务出现困境,无法及时支付所欠账款,出现了逾期和坏账现象,将会对销货企业造成严重的财务负担。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缺乏行之有效的奖惩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并且缺少应收账款管理的直接责任部门。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一些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无人问津[2]。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企业管理层缺乏对此项工作的足够重视,企业各部门之间责任划分不明晰。

(三)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应对风险措施不当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而坏账又是应收账款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企业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手段存在缺失,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对坏账损失的合理估计,主要体现于企业在进行年中或年末审计时,才发现对坏账的确认和处理程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就导致企业在应对风险时没有较为合理的措施,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一旦出现一点经营的疏忽就会使得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二、企业加强应收账款日常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客户信用评价体系,定期评价客户信用状况

客户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应收账款一项有效且重要的日常管理策略。它要求企业在和客户合作的初始环节,就建立起每个客户自身的信用档案,并能够定期评价客户信用状况的好坏。例如:定期查阅客户出具的财务报告并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客户的长期及短期偿债能力、融资能力、营运资金能力、投资能力和利润分配能力等,并重点分析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资信状况。

(二)完善企业销售业务内部分工,落实应收账款收款责任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执行力。ERP管理应用系统和用友U8 软件可以对企业发生的每一笔业务进行完整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在每一笔具体的业务中,从采购或销售合同的签订、到中间过程的开票和后续环节的收款,每一个岗位都需职责明确、权责清晰、互相制约。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完善销售考核制度和约束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本着“谁销售、谁付款”的原则,可以采取对业务人员工资、销售费用和有效销售额挂钩的办法,落实销售责任人的回款责任,加速销售款的收回。

(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应收账款应对风险的能力

1. 制定合理信用政策,选择合理收账策略

所谓合理的信用政策是指企业采用宽严适度的信用标准,规范合理的信用条件和科学审慎的信用额度。合理的信用政策就好比是企业在销售环节的一剂良药,在收款环节的一把利剑,使企业在业务的发生和款项的收回中游刃有余。宽严适度的信用标准和规范合理的信用条件有利于企业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科学审慎的信用额度有利于企业减少坏账损失金额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企业制定合理的收账策略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催收,可以确保应收账款及时收回。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企业的收账策略多种多样,传统的收账方式比如信函收账、电话收账,发展到现如今有上门催讨、委托收账机构进行收账。基于这些措施,很多企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账成效。而对于那些拖欠款项时间很长的客户,企业采取这些措施往往收效较差。那么企业还可以选择通过诉讼方式、使用法律程序来进行账款追收,从而达到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的目的。也就是说,对于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企业不仅需要制定适度合理的信用政策,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收账策略,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管理效果。

2. 对赊销客户进行动态管理,加强监控力度

建立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和预警机制。在应收账款发生之后,企业需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业务部门应当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进行后续追踪,一旦发现客户存在财务困难,不能在信用期间内及时支付款项,企业就应预先计提坏账准备金,计入当期费用,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在动态管理过程中,企业可以建立赊销联合审批制度,业务部门和会计部门相互配合,在款项的监控和动态追踪中要相互促进相互监督,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完成企业的收款工作。企业的会计部门要定期出具对账单,企业的业务部门每月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并且在确认对账单的内容准确无误后再加盖企业的公章,这样可以为应收账款的回收提供有力的凭证[3]。

3. 建立行之有效的账龄分析体系

账龄分析体系是对企业应收类的款项按账龄长短进行分类,对其可回收性进行理论和数据分析,同时根据账龄长短确定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大小。如果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占企业应收账款总额的比重较高,说明该笔应收账款的账龄越长,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应的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反之,则表明应收账款的账龄较短,企业发生坏账的比例较小,在短期内收回应收账款的可能性较大。

总而言之,应收账款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流动资产,对应收账款的合理有效管理直接关乎着企业资产的稳定、债权的充足和企业在未来期间的健康平稳有序发展。对此,每个企业都应该重视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并加强客户信用评价体系,落实企业内部责任分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应对应收账款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胡小芳.浅谈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0(4):161.

[2]石彩红.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甘肃科技,2011(18):141—143.

[3]胡姗姗.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5(14):234.

企业日常管理 篇2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的竞争,而是体现在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其中企业文化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要作到最优秀,最具有竞争力,必须在企业文化上下工夫,塑造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未来很可能决定企业的兴衰,我们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断增强我们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特别是在我国与国际市场高度融合的情况下,使企业充满活力,处于不败之地。但是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设完成的,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贯彻和落实,让企业文化深入企业的每一个员工。

员工的责任心,是企业的防火墙、是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最主要条件之一。提高员工责任心从以下几点入手:

1、建立严格的工作流程

为保证员工尽职尽责,首先从每一个环节、细节入手,把员工进入工作岗位的第一步,到工作结束后的最后一步,都应做出严格细致的规定,制定出详细的工作工艺流程,不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工作都有可能出错,这就要求员工必须按规定完成所有工作。这样员工的工作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按照此工作流程,就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员工自然就可以尽职尽责,管理也就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流程化。

2、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

制度是条文性、没有生命的东西,没人监督的制度就形同虚设。实行内外监督两手抓的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监督制度,部门内有专人监督,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在企业外部,也要发挥监督的作用,让员工的责任心在工作期间时刻处于警惕状态,不敢出现丝毫松懈,让员工真正理解到“客户至上,精益求精”的深刻内涵。另外,公司的各级管理、监督人员更应该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古人曰“正人先正己”,管理人员如果都对规章制度视而不见,不能以身作则的遵守,那就谈不上去监督管理员工了。因此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考核管理

制度,以保证公司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管理到位。让公司的监管制度成为有血有肉的有机生命体。

3、思想教育,教化人心

员工的责任心是处于对工作的热爱和忠诚。一个员工热爱忠于他的本职工作,就会尽心尽力,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投入到工作中,会把工作当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这种对工作的热爱同时也需要公司的文化、理念、制度深入人心、贴近员工,这样才能与广大员工达成共识,还需要向员工宣传,使之在员工心中扎根,让每位员工都对公司产生信心,坚信公司的明天会更好。因此我们在员工招聘时不仅考虑个人的经验、技能、学历,而且还考虑其个性、态度、沟通技能及其他与公司相匹配的行为特性,招聘的人员除了要胜任其工作岗位外更要能容入公司团体,保证公司发展的和谐与稳定。其次管理者做到合理解决公司内部冲突,做到先调查后处理,公平、公正,及时公布公司处理结果,以达到防止冲突扩大及教育员工的目的。在公司新酬福利上进行层次阶段划分并公开划分标准,公司按照公平的原则,根据员工个人技能水平进行新酬分配,让员工树立自己的目标不断提升,不断创新,和公司发展共同进步。公司注重对职工技能及素质的培养,在生产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轮流安排职工进行技术培训,现在公司大部分员工已经成为多岗位职能的全能人才,这也为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2010年进行的产品质量月活动中让员工彻底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及质量过程控制的必要行,让产品质量意识铭刻于每个员工心中。

4、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

人是应该生活在希望里,有目标才有动力。企业让每位员工都看到希望,工作中感到温暖。公司通过内部培训或外部学习,使员工认识到公司在为我的人生道路指明方向,我在公司工作一天,不只是为公司创造了一天的效益,也是自己向人生目标又靠近了一步。

综上所述员工的责任感是一点点培养出来的,是需要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员工的责任感才可能提高,企业才可能发展壮大!

员工拥归属感是由公司极力营造的,其中包含了员工待遇、个人的未来、个人的兴趣、宽松的环境和个人的重要感等。

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注重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个人安全,各项劳动保护措施及安全措施均考虑落实到实处,劳动保护用品均按制度规定按时发放,公司每年都不惜成本定时安排全体职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让员工切身体会到公司对员工的重视,充分肯定员工在公司工作的特定性和重要性,从而建立起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提升员工的归属感,维持职工队伍的稳定性,确保企业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公司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公司设立技能等级体系,鼓励员工求知上进,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营造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气氛,提高企业员工整体水平让员工对未来充满希望。从思想上、事业上关心员工,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重视与尊重,感觉到事业上的发展前途。关心企业员工生活,尽力为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公司除了安排工作餐以外,晚餐及周末考虑到员工就餐的实际困难,公司划出资金安排专人为职工烧饭,并进行餐费补贴,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由于条件的局限性,职工宿舍是公司租房,条件相对较差,公司为每个宿舍配备空调,改善职工居住环境。尊重职工人格的独立性,疏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渠道,使员工乐观积极的工作。真正做到让职工吃的放心,住的安心,工作开心,为员工找到心的归属,使员工把公司视做家庭一样去维护和爱戴,让员工与公司间形成和谐发展的有机结合体。

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团队是没有希望的团队,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员工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对此我们深信不疑。

我们要求每一位职工必须牢记厂徽章和企业宗旨,记住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因为一个优秀的员工是不能不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所效力的企业有一个全面清楚的了解的。一个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足够的荣誉感,对自己的工作引以为荣,对自己的公司引以为荣,他必定会焕发出无比的工作热情。一个员工没有荣誉感,即使有千万种规章制度或要求,他也不会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也会对某些要求不理解,或认为是多余而觉得厌倦、麻烦。可以说,荣誉感是企业团队的灵魂。

浅谈企业日常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日常管理;成本控制;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社会环境构成产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大环境,有的企业连年亏损濒临破产,有的企业逐渐步入良性循环、蒸蒸日上、利润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对待成本控制问题的不同结果。那些重视成本控制与管理的企业在不断深化企业改革中,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积极开拓,将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目标与控制全面引申到企业管理中,为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保障。那么,现代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才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自身竞争力?这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产品价格的竞争,产品的成本价格直接决定着现代企业产品的价格,因此,如何在现代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有效的控制现代企业的成本就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实施的重要保证。成本的管理不仅仅局限于成本本身,而在于对成本的有效管理与控制,有效的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任务。

二、现代企业日常经营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现代企业的成本控制与企业战略不相匹配

目前,我国很多现代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根本不考虑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造成企业成本控制与战略发展目标相脱节,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与目标的实现。其实,现代企业加强对成本的控制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实施战略发展规划的一个细化过程,如果在成本控制中忽视了企业战略发展,那么必将造成企业的短视行为,从而使企业的预期成本控制目标无法达成。例如:很多企业将成本控制的工作重心放在如何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单纯的追求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引发企业成本管理的误区。再例如: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增加产量、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最终造成企业库存产品激增,反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还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从而造成企业的信誉危机,为企业日后的经营埋下了隐患。可见,这些目光短浅的缺乏长远打算的成本控制并不利于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2.现代企业缺乏对成本控制的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越来越明显。但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领导者的成本控制观念仍停留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上。例如:有的企业的领导者是从事技术方面的人才,但是对成本控制的认识不到位,因此将企业的大部分资金与精力全部投入到对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新产品的研发、机械工艺的提高等方面,从而忽视了对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更缺乏对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成本控制理念。例如:有的企业在产品投产前就已经确定了产生的生产成本,而一旦投产后,企业留给自己成本降低的空间就少之又少了。同时,企业产品成本的控制涉及到企业的所有经营环节,从产品的设计开始,到产品的研发、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工艺的改进、产品销售、利润分配等不同环节,都需要对成本进行控制。由于缺乏对产品成本的事前、事后控制,很多企业缺乏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意识,严重影响了成本控制的效果,并对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3.缺乏科学的、完善的成本控制方法

随着现代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项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很多传统的成本控制的方法已经无法再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从而造成企业成本控制效率低下的问题。例如: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主要是依赖于企业的财务部门来完成的。而财务部门对于企业生产等不同环节的多样化并不完全了解,而成本控制的方式基本上都是以财务手段与方法实施的,这种财务成本管理的手段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在企业的众多经营环节中,如果单靠财务部门的数据分析与财务成本管理手段来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的成本管理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不完善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中实现了信息化手段。但是,仍有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并未引入先进的成本控制信息系统。现代企业的成本控制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复杂的工程,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的信息化系统不利于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的改进与提高。

三、现代企业日常管理中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

1.树立全新的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理念

上至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下至企业的财务人员与普通员工,都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成本控制管理领导小组,由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担任负责人。在以财务部门为主的管理模式下,逐步形成与其他部门良好合同、共同协调、配合的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体系,为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与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加大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手段对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进行宣传,全面提升全体员工的认识,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未来职业生涯进行有机的结合,激发员工对成本控制的热情与积极性,为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现代企业还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制定出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成本控制目标,将各种成本费用的属性进行细化,在对各项费用进行比较后在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各项费用指标,以此来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合理性预可行性,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2.加强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方法的完善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时刻关注自身经营状况的特点,从成本消耗的源头抓起,例如:加强对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必须提前做好对下一会计结算期内所需原材料的预算工作,并将具体数据上报到材料采购部门,使材料采购有据可查。对于现代企业内部库存材料的监督管理工作可以建立一系列专门的材料档案与管理制度,并对每项材料进行精细化的记录与管理,以便为日后提取材料采购数据信息奠定基础。对于材料的领用一定要详细查看领用人的材料领用单,认真核对后才能发放。切忌要避免在领用过程中出现冒领、重复领用等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发生。另外,还必须采用科学成本控制方法,加强对成本的考核、分析、审计,并定期对成本控制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并使之与一定的奖惩制度相配合。

3.实现企业成本控制与企业战略的匹配

现代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必须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一致。在充分的、认真的分析完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后,根据企业的实际确定企业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与重点,进而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策略。实现以成本控制同企业战略发展与实施的目的,实现企业战略发展与成本控制的协调统一。

总之,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积极创新,使成本控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成本控制在管理中的优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瑞生.浅谈企业成本控制的创新之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2(17)

[2]薛少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J].当代经济,2013,(16)

企业日常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篇4

成本控制,简单来讲就是企业在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对产生的人力资源和现实物质的消耗、各项费用的使用情况,对消耗和使用的原因和过程进行全方面的预算、指导、监督。通过对整个过程中所消耗的企业成本进行调节和限制。力求把各项成本消耗缩减到最小化,控制在计划成本之内,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企业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近年来已经受到广大企业的关注和实施这一现代化企业管理手段。

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企业的工作特点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单位是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和民事责任,为社会提供公证的数据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工程结构质量检测、鉴定技术服务的机构,不仅具有从事多种建设工程的结构工程质量检测、建筑节能检测、建筑门窗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还具有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和见证取样等检测的资质,工作范围十分的复杂。在企业中设置的组织结构十分复杂,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及各个下属分层相互交叉工作,而且员工种类繁多,诸多原因决定企业日常管理中成本控制工作的繁琐复杂。所以加强建设质量工程监督检测企业的成本控制,具有深远意义。

三、企业日常管理中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企业成本控制认识不足,管理存在失职现象

众所周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衡量指标,对全部收入和支出提出的适合本企业发展水准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现今的企业管理,片面的追求企业经济的增长和对外经营的扩大,不注重对成本的控制,使其在企业发展中效益难以提升。另一方面,企业设置的成本管理部门的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范围与工作职责划分不清,直接造成企业在对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管理不严格,对成本的控制没有进行事先的计划分析。监督职能无从表现,成本控制在企业中没有正常运行。

(二)企业内部成本核算资料失真

一方面,与成本控制密切相关的成本核算资料,不能真实反映现今企业费用支出和使用的真实情况,成本资料信息不完善。有些在企业内部库存的原材料、劳动物资等项目,由于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浪费,没有及时入账,造成帐物不符。另一方面,有些企业目前的成本会计核算系统缺少灵活性,满足不了企业对成本控制的需要。对企业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反映不全面,因果记录不及时,延误了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正确决策。

(三)材料成本采购不稳定,企业自身生产率不高。

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一些材料较为固定,但是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上涨快速,企业对成本的采购缺乏全方位的市场导向,造成成本采购价格不稳定,存在企业资产价值流失情况。一些不负责任的材料采购人员为了在其中谋取私利,购买质量低、谎报价格高的产品,直接提高原材料成本费用和一些原材料资源的浪费。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自身工作技术水平不高,而企业自身的生产设备陈旧,为了扩大生产,就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导致员工薪酬增加,提高了企业费用支出,但是生产效率却是一直处于低水平。

(四)企业对成本管理方法不科学

很多的企业没有科学的成本管理办法,虽然意识到要以较小的成本投入换取更多的产品生产和服务,但是并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高利润。大家普遍认为在企业整体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一定的资产投入,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产品的成本就越低。但是这样不够市场需求的产品生产,虽然能够使企业的短期利润有所提升,但是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产品积压,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质量,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损害企业信誉。企业缺乏对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控制管理意识。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制度性的方针政策引导,在成本的核算中只是侧重对企业的财务成本方面的核算,缺少对成本治理的核算意识。或者是只是过于重视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而对于产品设计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支出不算在其中,种种原因造成企业日常管理成本控制不到位。

四、完善企业日常管理成本核算的管理办法

(一)提高企业领导成本控制管理认识,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指标

企业管理者要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成本控制管理小组,并且自身要提高认识。依附财务管理部门去实际管理,形成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管理的良好企业内部控制情景。加大在企业内部成本控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采用复杂多样的宣传形式,全面提高员工素质,认识到成本控制对企业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为以后企业成本控制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再次,企业要摸清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可操作性为制定成本控制目标的前提。对企业各个工作环节全面把握费用支出使用情况,细化成本费用属性:固定、可控、酌量性等费用进行比较后,再制定适合企业的各项费用指标,保证成本控制目标制定的合理性,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

(二)加强成本会计核算和审计工作,保证核算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首先,要从成本消耗的源头抓起,即提高对材料的成本采购和消耗控制。在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部门,要提前一个月对下个月所需的材料上报到材料采购管理部门,做到材料采购有据所寻。其次,强化对库存材料的现场监督管理,在企业内建立专门的材料档案和一系列的材料管理制度,对每种材料都要进行细致的划分记录,方便日后对材料成本资料信息的核对。最后,严格规范对材料的领用制度,不仅要详细查看领用人带来的材料领用单,还要在核对现场的材料后才能领用。避免领用过程中的多领、冒领等成本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加强成本考核、分析、审计,定期考察部门实行成本控制情况,配合一定的奖惩制度,采用具体产品结构分析法来分析成本差异产生原因,改善成本控制情况。加强内部审计职能,财务审计和经营管理审计相结合,并且监督目标是否实现。

(三)做好提前的市场分析,通过科技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成本与价值相结合,确保投入的成本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慎重对成本的缩减,目的是不能给未来企业经营带来负面影响。及时更新成本控制观念,研究成本与产量、销量、质量之间的辩证关系,改变传统的成本控制管理办法。提倡科技提高效益,更新企业现今破旧的生产设备,采用新的生产技术,雇佣高技术水准的创新型员工。通过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含量来寻求企业高效益发展,低成本投入的科技创新之路。

总之,现今企业管理是管理手段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管理时代。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顺应历史潮流、管理创新尤为重要。成本控制作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好成本控制管理的优势,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位。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各行各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大潮中, 获得自己的快速平稳发展, 就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强对企业日常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研究实行成本控制的有效办法, 对提高企业竞争力,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从成本控制的定义出发, 简要阐述建筑施工质量检测单位的特点, 提出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和相应的一些解决办法,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企业,日常管理,成本控制,办法

参考文献

[1]王玉荚, 赵成活, 张玉.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的思考[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2010 (9) .

企业日常管理 篇5

企业日常管理中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

环境监测数据在为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的同时,它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可分析企业生产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是否正常.从而便于协助其搞好生产管理,达到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目的..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 英文刊名: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年,卷(期): 28(10) 分类号:X37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   企业生产管理   应用  

企业日常管理 篇6

【关键词】企业;财务收支;控制

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资金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资金的良性循环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必然条件。当前,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著资金循环不畅的情况,对企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不重视企业财务统计中的收支日常控制工作。通过企业财务统计中的收支日常控制工作的强化,企业可以更加合理地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控制,确保财务收支方面的平衡,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一、企业财务统计中的收支日常控制工作的意义

1.实现财务收支组织的合理化

财务收支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反映,如果企业资金收支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的影响。在企业的资金循环中,财务支出代表着开始,财务收入代表着结束。因此,财务收支已经成为了资金循环的纽带。企业通过对企业财务统计中的收支日常控制工作,能够保持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确保企业资金顺利进行。

2.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完善化

财务收支能够对企业的再生产过程的进展进行及时、明确的反映,主要的内容包括各个生产环节中的实际情况、经济效益等。如果企业企业不能够保持供、产、销各个环节之间的平衡与衔接,将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出现人不敷出的情况,对企业的再生产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企业财务收支状况能够对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反映,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

3.实现企业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正确处理

企业资金活动中必然会同各个方面发生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就是企业的财务收支活动。只有实现企业财务收支调度得当,才能够避免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的文坛,确保企业的支付能力与资信度,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企业财务统计中的收支日常控制的强化措施

1.财务收支指标分管责任制的建立与完善

通过财务收支指标分管责任制实现财务收支计划指标在各个部门的划分与落实,明确不同的部分在财务收支计划中自身的责任。同时,应该对分管计划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考核,对部门收支计划指标的执行进行监督与督促。通过财务收支指标分管责任制,进一步促进部门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展与完善,实现收支计划指标的完成。

2.依据财务收支规律实现财务收支日常控制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而企业的财务收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的财务收支会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出现变动。在企业财务统计中的收支日常控制工作中,要依据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对资金日常凋动工作进行及时的调整,确保财务收支的顺利进行。在企业的财务收支中包含了非常繁多的项目,在企业财务统计中的收支日常控制工作中应该抓住重点与关键,例如产品销售收入、材料采购支出、工资支出、上缴税金等。同时,通过对企业收支状况的分析总结财务收支规律:第一,按照周期重复发生的财务收支,例如企业的材料采购支出、工资支出、水电支出、上缴税金等;第二,与相关因素存在依存关系的财务收支,例如产品的销售数量与价格决定产品销售收入,材料的使用数量与耗用定额决定材料采购支出;第三,受到生产条件影响的财务收支,如果企业存在季节性生产的情况,不同月份的产品销售收入、材料采购支出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在财务支出的日常控制中应该抓住重点,依据收支规律进行财务收支安排。

3.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与完善

企业应该通过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与完善,为财务收支计划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财务收支计划在编制的过程中应该划分为年收支计划、季度收支计划与月度收支计划。同时,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应该在时间、数额等方面增加增收节支等相关的要求,一方面积极对企业的收入进行组织,另一方面对企业的支出进行安排,尽可能地降低企业不必要的财务支出情况。通过相关的措施促进相关收入的提前与向支出的推后,从而实现资金的合理调度。

4.实现财务收支指标检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为了能够对财务收支的实际进度进行及时的掌握,为财务收支日常控制与资金调度平衡提供便利,企业应实现财务收支指标检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强化财务收支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的各项检查工作,例如货币收支状况检查、部分支出指标检查、部门资金周转检查等,通过检查为财务收支的合理与财务收支的平衡奠定基础。

三、总结

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资金循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资金循环出现不畅,将对企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高造成制约。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不重视财务收支的日常控制工作。因此,应该通过企业财务统计中的收支日常控制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控制,确保财务收支平衡,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丽,裴富才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1,03(63)44-45

[2]苏珍爱财务统计概论及工作中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3(09)

企业日常管理 篇7

一、目前企业日常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资金控制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

目前,大部分企业单纯的认为资金控制就对资金使用进行限制,并且认为资金控制只是会计出纳的职责,只要报表上反映的收入和利润没用差错即可,与企业内部其他各部门和其他人员无关。而企业管理者也普遍缺少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现金流量观念,企业内部没有制定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财务分析方法也相对陈旧,根本无法发挥正确分析资金使用情况。同时,企业在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上缺乏条理性,往往导致项目因资金链的中断而不能如期完成,从而给企业带来合约风险进而影响企业信誉,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企业的资金往往分散在各个账户上,在使用的时候也缺乏计划和控制,造成有些账户资金充足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而有些账户上资金紧缺,周转困难,需要向银行贷款。还有一些企业各个部门多头开户,造成资金使用失控,不能根据需求在企业内部调拨资金,造成资金难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三)缺乏对资金流的全程管理

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的现象,很多企业成员不按制度规定办事,借款、担保、投资、开支等缺乏计划性,导致企业财务混乱、资金流失严重。比如企业的出差人员在外出时,会发生一系列的费用,如差旅费、电话费、招待费等,外出回来后,这些人员将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数填制费用报销单以后,由公司负责人签字之后送交财会部门,由主管费用的会计人员填写付款通知单之后,由出纳员支付现金。在支付现金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隐患和弊端,有些外出人员的费用繁杂,数量庞大,会造成很大的现金支出。另外企业如果同时开发几个新项目,有些项目负责人在报费用时数额庞大,粘贴于报销费用单后面的原始凭证数量极多,几乎是有多少报多少,导致费用增大,也很容易造成与实际不相符的现金流出。

二、企业日常现金管理措施

(一)严格控制现金报销审批制度

为了加强企业的现金管理,在付出现金之前,出差人员将取得的相应的原始凭证,先填制费用报销单,交由部门主管对其实质性、合理性进行审批,称为一级审查;将单据或借款单及时送交财会部门,由财会主管对单据、数据的合法性审核批准,称为二级审查;再交由公司副总经理对其真实、合理性等审批,此时公司总经理负全责,称为三级复核;经签字同意之后,再送回财务部门,由费用会计据其编制付款通知单,注明所办事由、用途、金额以及所附原始凭证支数后,交给出纳员复核,当事人取得审批齐全的“费用报销单”以及借款单之后,应在三天之内送交财务部门的出纳并领取现金,出纳人员要对费用报销单进行审核,重点看报销单是否有涂改、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后附的发票是否齐全合法,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出纳人员在审核无误后方能付款。这样,经过公司领导层层审批最后财务核准,报销人员才能报销费用。而且一切经济活动的全过程都由两人或两人以上来处理,就容易防止个别人的贪污盗窃行为,使其无机可乘,更有利于形成控制关系。也可以考虑制定“一费一卡”制度,即费用过程严格控制并考核的规章,财务部根据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制定费用额度,每月由财务部通报各部门各项费用使用情况,管理部门对阶段费用超支的部门提出通知,并纳入考核,因管理不善、控制不严,造成费用失控超支的,要追究责任部门及使用者的责任。

(二)现金预算设计

预算控制应贯穿于企业的整个财务收支过程,通过分级管理和过程控制,在保持预算的刚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将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与年度预算目标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涵盖资金使用全过程的财务预算编制分析体系。同时,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合理的控制成本,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调整成本,编制年度资金预算和月度资金预算,各部门每月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申请用款计划,经财务部资金统筹安排后,根据轻重缓急,确保重点项目,下达资金用款指标,各部门均应在资金预算内用款。在年度预算基础上更细化一步,编制月度、季度预算报告,细化资金预算管理,编制中长期滚动预算,保证预算编制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和战略性,实现对资金全过程的有效计划和控制。可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以零为起点,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分析各项费用成本的开支是否必要合理,进行综合平衡后,确定其预算数。首先,针对企业在预算期内的总体目标以及由此确定的各个预算单位的具体目标和某一业务活动水平,提出相应的成本费用计划方案,并说明每项成本费用的理由与数额。其次,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比较每一项成本费用及相应的效益,评价每项开支计划的重要程度,以便区别对待。再次,对不可避免的成本费用项目优先分配资金,对可延缓的成本费用则根据可动用资金情况,按轻重缓急,分级依次安排预算项目。最后,经协调后具体规定有关指标,逐项下达成本费用预算。

(三)加强对资金使用的控制和监督

一方面,企业要将涉及资金流动的所有经济活动全部纳入监控范围,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检查资金计划的执行情况,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定期就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注重对资金使用实效性的考量,不断改进资金管理,以适应企业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监督作用。企业财务的监督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是企业能否取得经济效益重要保障。立足于这一点,企业货币资金应由分散管理改为集中管理,成立企业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资金的动态收支状况,合理调度调剂闲散资金,加速资金循环周转,形成自决策层到管理控制层到核算操作层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和监控信息网络,进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促进财务管理和信息网络化管理升级,使企业真正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资金管理体制,实现企业对全部货币资金动态集中管理,将企业内部资金按需求进行合理优化配置。

企业要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具有良好资金控制和管理能力的市场主体,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协调、有序、高效的进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必须加强对资金控制和管理,树立现代资金管理理念,结合市场需求调整资金结构,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并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企业定位,同时运用灵活的营销手段。通过多种手段,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扩大企业资金积累,不断增强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在确保企业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下,逐步发展壮大,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实现长期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奕.如何加强企业现金管理[J].会计之友 (中旬刊) , 2008, (10) .

[2]张良.如何加强企业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 2008, (4)

企业日常管理 篇8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开展职工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 是职工日常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是职工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近年来,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 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在深刻地影响着广大职工。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型管理模式, 近年来, 其也逐渐被深入应用到企业管理领域。笔者立足于企业管理者的实际工作, 论述精细化管理在管理者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系统地对在管理者实际工作中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者日常工作中应用的意义

(一) 复杂化的职工管理问题, 要求实施精细化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内外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在强烈冲击着我国广大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 由于我国处在改革的深水区, 社会中矛盾纠纷与利益分割较为复杂等, 职工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变得多元化。面对这种情况, 企业管理者在对职工进行的日常管理中要有创造性、灵活性。管理者作为职工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一线主力, 更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二) 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满足职工的日常管理要求

精细化管理最早运用于日本世纪年代丰田汽车公司的企业管理创新中, 突出了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 强调落实管理责任, 把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目前, 全国各地企业随即纷纷开始了对职工日常管理精细化的推动。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 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 组织、管理各单元进行系统、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作。

总之, 精细化管理立足于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 立足于满足职工日常管理的基础需要, 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二、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者日常工作中应用的路径

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 要把企业的发展规划、方针目标、中心任务贯彻好、实施好、完成好, 就必须有相应的执行力作保证。提高执行力, 是优秀团队、优秀员工永远的努力追求。管理者对职工进行日常行为管理工作一般都具有可判断的条件要求、标准参照、目标结果等。因此, 管理者日常行为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主要侧重规范各项工作程序、流程步骤、标准要求和考核验收, 实现管理者日常行为管理工作的流程化和标准化, 要精于程序, 细在环节, 有效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一) 以完善标准为抓手, 为职工日常管理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职工日常行为的精细化管理, 最根本的就是要根据各项管理工作、事务的总体要求, 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明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如制定班级干部选举制度、优秀职工评比制度、困难职工认定办法、党员发展制度、考勤管理办法等。同时, 要根据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流程、运行规则、操作方式、管理表格等, 根据实际情况, 明确各工作环节的目的、要求、责任人等, 形成工作任务定量化、工作责任明确化、工作过程流程化、工作制度标准化的特点。

(二) 以培养人才为举措, 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二十一世纪人才最贵”, 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都是这一理念的忠实奉行者及实践者。团结有力的集体是做好职工日常行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只有人才能够帮助老板决胜于市场之巅。这就要求在精细化管理中要明确工作职责, 在日常行为管理中, 对“恃才傲物”的员工, 首先, 明确员工的人生目标与规划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按照“事事有标准, 处处严要求”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其次, 企业管理者要展开目标、激励、合作等分项管理。在每个管理环节中把每个细节做好, 及时做好对工作成效的评价总结, 培养人才, 使精细化管理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三) 以管理制度为载体, 使职工日常管理工作透明化

在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建立及时、透明、公开的日常工作交流监督平台, 有利于职工对各项日常事务的精细化管理进行全面了解和民主监督, 充分调动职工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 引导职工积极参与管理者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全面建设。管理者通过文件通知或网站发布等形式, 将各项日常行为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流程、要求以及量化考核标准等进行公布公开, 既有利于职工了解、学习日常行为规范、要求, 提高职工自我教育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有效性, 也有助于职工自我管理组织在处理事务时, 有明确的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循、有标准可行, 从而推动精细化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 精细化管理在管理者工作中的应用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 需要学者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和广大管理者不断进行实践总结。以上是笔者在职工日常管理工作中获得的一些感悟, 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海芬, 苏敬勤.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 (2) :110-119.

企业日常管理 篇9

关键词:火力发电企业,保密管理,宣传教育,日常管理

一、国有火力发电企业加强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火力发电企业市场化经营角色不断强化, 其发展战略及其规划、重大投资并购重组决策、重点工程、重要谈判、重大项目、经营决策会议事项、财务信息、采购信息、营销信息、敏感产品采购、销售信息及先进的管理方法等项目内容都成为企业秘密, 部分甚至属于国家秘密。这些信息是竞争同行、材料设备供应商甚至国外相关部门关注并想获取的信息。而在实际的保密管理过程中, 不少企业保密督促检查欠缺力度, 职工对工作中涉密事项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 保密意识淡薄, 常因工作方式不当或与亲朋好友交谈口风不严, 导致泄密。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 以及时有发生的企业泄密案的不断警醒, 火力发电企业切实加强保密工作显得日益重要。

二、加强保密工作组织领导, 完善保密管理职责要求

为加强对保密工作的组织领导, 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 建立保密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成立由党政一把手组成的保密工作领导小组, 亲自负责保密管理的领导工作, 各涉密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涉密专业及人员负直接管理责任。同时企业遵循秘密“随时产生, 随时界定”的定密要求, 严格按照定密工作的基本程序界定企业秘密, 确定涉密岗位, 制定翔实的保密管理制度以及商业秘密保护管理办法。企业对涉密岗位的保密职责、范围及涉密人员的保密责任和义务要做出明确要求:涉密部门负责人应确定《保密责任书》, 在岗涉密人员要签署《保密承诺书》, 离岗涉密人员要签订离岗《保密承诺书》, 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保密义务, 接受脱密期管理。

三、加强保密宣传培训教育, 提高保密意识及技能。

企业保密管理工作要形成有部署、有宣传、有培训、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的保密工作立体管理体系。企业的保密宣传教育工作要注重对忠诚教育、保密纪律教育、保密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特别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 以有利于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保密宣传教育形式应该不拘一格:充分利用企业报刊橱窗、网站、手机短信平台等手段进行有关保密法律法规以及本行业保密管理规章制度的学习与交流;通过积极开展培训讲座、组织观看保密教育录像、举办保密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落实保密培训;加大警示教育及“三不”原则 (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 教育力度, 向先进单位学习, 组织涉密人员参加保密工作座谈会, 不断提炼保密工作新思维、新办法, 强化保密工作人员的保密自觉性, 不断提高保密素质。

四、国有火力发电企业强化日常保密保密工作的途径

(一) 加强涉密文件签收、传阅、保管、销毁等环节的过程管理

企业应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和上级来文的涉密文件一并纳入涉密文件进行管理。凡是寄到企业的公函、文件, 要由专人签收、拆封、登记;传阅严格按照保密要求界定传阅范围, 不得横向传阅;加大保密硬件设施的投入, 配备涉密文件材料保管专用存放柜或保险箱, 企业专用档案库房、专用机房和其它重点涉密部位要具备“三铁” (铁窗、铁门、铁柜) 、“四防” (防盗、防火、防潮、防鼠) 条件, 配备涉密专用电脑、存储介质、复印机及打印机。涉密人员离职、离岗、调动、退休时, 必须清退个人使用保管的全部涉密文件材料, 不得擅自留存及销毁。涉密文件材料的销毁应经过批准, 履行清点、登记手续, 按《档案法》有关规定, 在指定的地点统一进行销毁。涉密文件材料在搬迁、移交过程中, 应认真做好清理、登记与移交工作, 不得遗失。

(二) 做好保密文件材料利用过程中的保密管理

文件管理人员必须做好文件材料利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工作, 做到既便于文件资料的利用又切实保护好企业秘密, 确保文件的不失密、不泄密及完好无损。对珍贵、重要的涉密文件材料, 管理人员应采取抄录、复印、照相等形式制作档案副本, 在文件利用过程中尽量只提供副本;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 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利用者对标有“机密”级以上的的复制件要进行退回、按规定进行销毁;对“绝密”级文件只能在规定地方阅看, 不得复印及外借。在文件利用者离去之前, 文件管理人员应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和文件, 防止被偷撕、涂改或污损。

(三) 加强计算机及信息的安全保密管理

涉密文件材料电子版应在涉密计算机及其网络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中存储和处理, 并严格按同等密级的纸质文件管理要求统一管理, 禁止私自储存和复制。严禁使用普通传真机和互联网传输涉密文件材料。严把电子公文流转系统操作人员的授权关, 督导工作人员准确妥善使用公文系统, 确保电子公文流转安全。要害部门 (部位) 使用的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以及打印、复印、传真、手机、可视电话设备, 指定专人管理, 未经企业部门负责人批准, 他人不能擅自使用。健全上网信息保密审批领导责任制, 凡向网络站点提供或发布重要的信息, 必须先经过有关部门的保密审查批准,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将涉及企业秘密的信息禁止送入网络。淘汰、报废处理过涉密文件材料的计算机、复印机等涉密载体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处理, 确保有关内容和数据不可恢复。

(四) 加强涉密会议 (活动) 的保密管理

涉密会议和活动的文件资料应经保密办批准在公司内部制作与复制, 并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 领取时严格履行登记、签收手续, 各类介质载体严格按照保密规定进行管理。在会议和活动期间, 要指定专人管理文件, 加强会场保密措施:严格使用有线扩音设备;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会场;采取手机信号屏蔽、干扰等措施;严格按会议 (活动) 要求进行记录、录音录像, 其记录本或制品按同等密级文件要求妥善保管。会后及时清理会场和与会人员住地, 检查有无遗落的涉密文件和资料。会议和活动的新闻报道, 须经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严格保密审查, 统一新闻报道口径。会人员带回的机密级的文件资料要交单位登记保管, 个人不得私自留存。

(五) 加强在对外合作交流中的保密管理

在接待外来人员参观、培训或进行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时, 企业应严格执行有关保密规定, 事先制定接待、洽谈方案, 划定明确的参观范围、路线和项目, 审定对外介绍的内容和拟提供的资料确, 指定人员负责接待、陪同、翻译和洽谈, 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企业秘密。在需要提供企业有关资料时, 事先应经过职能部门和主管领导批准, 严禁擅自对外提供各种资料;禁止将属于国家和企业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携带、传递、寄运至外单位。对外交流人员要严守保密管理条例, 不得泄露知悉的国家秘密事项和企业秘密事项。外单位人员需经批准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参观, 且必须有企业接待人员陪同前往, 不得私自携摄像、照像器材进入现场。

五、加大保密检查监督及奖惩考核力度, 实现保密工作闭环管理

建立保密工作检查考核与奖惩制度, 一方面通过对涉密人员工作情况、保密要害部门 (部位) 、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情况进行保密督导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泄密隐患, 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另一方面, 对在保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重视不够、存在问题而整改不力的部门和个人通报批评;对发生泄密事件的部门, 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构成犯罪的, 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保住秘密就是保住市场与发展”。火力发电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强化保密工作, 加强企业秘密的安全防护, 切实提高保密工作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发展创效, 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莉.关于加强企业保密工作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 2011 (51) .

[2]杜加友.精细化管理在保密工作中的应用[J].保密工作, 2009 (10) :45.

企业日常管理 篇10

中小饲料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就决定企业会想方设法控制成本, 以获得较高利润。纳税筹划作为企业宏观战略范畴, 着眼于税款的节纳, 也着眼于相关的收益、机会的最大化、风险及成本的最小化, 以实现纳税人净收益、社会效应及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企业在日常财务管理中, 尤其要注重财务核算与纳税筹划的预见性, 做到未雨绸缪, 合理安排筹资、投资、经营、利润分配等活动, 针对采购、生产经营、销售以及内部核算等进行合理决策, 利用国家法规积极筹划, 既保证完成利税义务, 又降低税收负担, 提高税后利润, 实现饲料企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纳税筹划的概念和目的

(一) 纳税筹划的概念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 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 对企业经营、投资、理财、交易等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企业纳税筹划的短期目的是减少交税, 节约成本支出, 提高经济效益;从长期看, 企业自觉地把税法规定贯彻到各项经营活动中, 使得纳税观念、守法意识得到强化, 有利于改善经营管理。

(二) 纳税筹划的目的

1. 减轻税收负担。

表现为税收负担额的直接或相对减少, 延缓纳税时间。

2. 规避税务风险。

纳税筹划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进行, 实现税收零风险, 即最佳纳税。即企业受到稽查后, 税务机关做出无任何问题的结论书。

3. 有利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纳税筹划过程, 需要对经济活动各方面进行事先科学安排, 有助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中小饲料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和纳税筹划的主要策略

(一) 加强日常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是纳税筹划的前提

首先, 企业的会计行为要规范化、合法化。设置真实完整的会计账簿, 编制真实客观的财务会计报告, 既是依法纳税、满足税务管理的需要, 更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奠定基础。其次, 由于纳税筹划是一项复杂的前期策划和财务测算活动。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安排和策划, 对一些经济活动进行合理控制。再次建立科学严密的审批机制, 实行科学化决策, 加强税务筹划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通过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对筹划过程中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制定有效措施遏制税务筹划风险。最后, 税务筹划内容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各方面, 管理主体不仅要了解税收法规, 还要熟悉会计法、公司法等法律规定, 掌握企业内部信息, 如理财目标、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对风险的态度等, 还要了解企业过去和目前的有关情况, 包括申报、纳税及与税务机关关系等情况, 有助于制定合理有效的企业成本管理和税务筹划方案。

(二) 原料采购环节的财务管理与纳税筹划

1. 供应商的选择。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 饲料企业达到一定规模, 产品质量经技术部门检测合格, 经省国税局批准, 可免征增值税。所以, 饲料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当遵循经济性的原则, 选择可开具普通发票的品质优良的原料供应商, 并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包括供应商的付款额度, 信用条件, 生产质量, 售后服务质量等。

2. 发票的管理。

发票是税务稽查部门查账普遍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在日常财务管理中, 要注意发票的合法性、真实性, 避免取得虚开、代开、借开的发票。由于发票的合法性真实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税负, 发票开具内容直接影响纳税状况, 如发票不合法、不真实, 都会带来额外的税收支出。评价纳税筹划, 不能只看交付税额的减少, 还要看筹划风险, 以及税收风险引发的罚款、滞纳金, 甚至违法犯罪造成的刑事处罚。只有管理好发票, 才会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纳税风险。

3. 对暂估入账的纳税处理。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 对已验收入库的但发票尚未收到的购进商品, 企业应在月末分别存货科目, 合理估计入库成本 (如合同协议价格等) 暂估入账。但年底暂估入账的存货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注意:汇算清缴前发票已到达的或能提供能充分证明暂估入账真实性的其他原始凭证如合同等就不必做纳税调整, 否则不能在税前扣除, 应做纳税调整补交所得税。所以在日常财务管理中要及时收取发票, 管理好暂估入账。

(三) 资产及资产损失的财务管理和纳税筹划

会计准则赋予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的选择权, 企业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选择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同时无论采取何种折旧政策, 都必须获得税务部门的认可。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 也要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企业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包括坏账准备) 、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均不得在计提时税前扣除, 否则要进纳税调整。

(四) 所得税的日常财务管理与纳税筹划

1. 企业所得税。

(1)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 分月或分季预缴, 年度终了后五个月内汇算清缴, 结清应缴应退税款。纳税人有特殊困难, 经县以上税务局 (分局) 批准, 可以延期缴纳税款, 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因此企业可少预缴, 不要在年终形成需退税的结果, 从而把资金用于周转和投资, 节约筹资成本, 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2)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企业可通过安置“四残”人员就业实现减免税的目的。同时我国制定了对安置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也可通过招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办法达到享受减免税的目的。

(3) 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真实、合法、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准予税前扣除。包括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职工福利支出,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职工工会经费,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5%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准予税前扣除, 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扣除。企业要充分运用这些政策, 参考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 如果工资支出大幅超过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 则税务机关会认定为“非合理的支出”, 而予以纳税调整。

2. 个人所得税。

(1) 要充分实行工资薪金的均衡发放。纳税人一定时期内收入总额既定的情况下, 分摊到各个纳税期内 (如为每月) 的收入应尽量均衡, 避免大起大落, 因此企业年初应做好人工成本总量以及每层级职工收入的测算。

(2) 企业应充分利用社保政策和住房公积金政策, 按照当地的最高缴存比例、基数标准为职工缴存“三险一金”, 不仅能为职工建立长期保障, 提高福利待遇水平, 也能有效降低企业和职工的税负水平。

(3) 科学筹划月度工资和一次性奖金的发放结构。在职工全年收入既定的情况下, 应找到工资和奖金之间税率的最佳配比, 通过对一次性奖金每个所得税级的上限 (税收临界点) 、应纳税额和税后所得的计算, 计算出一次性奖金发放的无效区间, 从而有效降低税率和个人所得税负担。

(4) 通过降低名义工资, 增加职工福利的方式吸纳优秀人才。

(五) 销售环节的财务管理与纳税筹划

1. 要高度重视合同。

经济合同既是规范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 又是证明纳税业务发生的凭据。在签订销售合同时, 应注意收发货时间, 收付款时间以及相关涉税条款内容。

2. 关于兼营。

税法规定, 纳税人兼营增值税 (或营业税) 应税项目适用不同税率的, 应当单独核算其销售额, 未单独核算的, 一律从高适用税率;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 应当单独核算免税、减税销售额, 未单独核算销售额的, 不得免税、减税;如果核算不实, 税务机关核定的税款往往要比实际应纳的税款高出很多, 如《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对核定的应税所得率按照不同行业确定在7%~40%的幅度内, 事实上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远没这么高。因此, 纳税人应当加强财务核算, 主动争取实行查账征收方式。

3.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15%的部分, 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企业财务管理者要充分掌握分析政策信息, 制定合理有效的纳税方案。

纳税筹划是饲料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饲料企业的决策具有导向作用。纳税筹划作为一种合理合法的利用财税政策, 降低饲料企业税收成本, 增加纳税人收益的手段, 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望通过对饲料企业日常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工作的探讨, 使饲料企业树立起纳税筹划的意识, 加强日常财务管理与纳税筹划工作相结合, 提过企业竞争能力, 谋求更好的发展。

摘要: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既有利于降低企业税负, 提高经济效益, 又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国家税收政策, 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 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本文结合中小饲料企业的实际, 探讨了如何加强财务管理, 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尽可能地取得筹划收益。

关键词:饲料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

参考文献

[1]孙文学.浅析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第10期.

浅析园林植物日常管理 篇11

摘要:作为园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植物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关系着整个园林工程的综合质量,园林工程科学养护管理工作是提升园林植物养护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重要基础。在园林植物日常管理中,应当将病害虫防治、植物整形、除草、施肥、水分调节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通过强化技术,严格管理园林植物管理养护方法,来达到园林植物管理和养护的目的,使园林植物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其价值,为人们营造更好的活动和生活环境。本文就园林植物日常管理工作,做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以求取得抛砖引玉之效果。

关键词:园林植物;养护工作;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水分调节

前言:园林是重要的公共设施,是人们休息和交往欣赏自然和人工景物的重要场所。园林的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重要表现载体。园林工作必须加大对园林植物的工作力度,提高园林植物的工作质量。园林植物养护工作是园林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对园林植物养护进行科学管理是园林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园林工作进一步系统化和合理化的基础,是提高园林植物养护科学化的重要保障。养护管理是整体园林建设的最后环节,许多设计、施工人员都没有充分意识到养护的重要性,认为施工完成以后就基本大功告成,养护只是對施工结果的简单维护,所以对养护管理工作关心甚少。设计、施工与养护一般分属不同的部门或公司,联系不够密切,养护过程中发现设计或施工问题时有时不知该向谁反映。比如该文中已经提到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踩踏草坪的问题,在出现这类问题时应该由养护单位自行调整,还是应该先通知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再由施工单位进行重新施工。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往往要走不少弯路,使养护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所以在园林绿地建设初期就应当加强设计、施工和养护三方公司或单位之间的联系,明确责任人、责任范围和奖惩措施,使养护人员能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就找到解决途径,遏制施工完成后设计方与施工方不管不顾的现象。

一、园林植物的水分调节

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水,但是过多的水分也会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园林植物养护中,应该通过灌水与排水的方式,对园林植物进行水分调节。

1、园林植物灌水

园林植物灌水有三个主要目的,一是促进园林植物根系的保活,二是确保园林植物的生长,三是促进园林植物更好越冬。因此,必须把握园林植物灌水的时机。园林植物根系保活灌水应该在新定植园林植物后即开始,使园林植物根系能够快速吸收水分,加速土壤一根茎的结合强度。

园林植物生长灌水应该集中于夏季园林植物生长旺盛期,特别是高温干旱的时节要及时进行灌水。园林植物在入冬前应该灌入大量的水,确保对冻伤和干梢的抵御能力。

2、园林植物的排水

园林植物周围土壤出现大面积、长期积水时,会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此时,园林植物根系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毒害园林植物根系的还原性物质。在园林植物养护过程中,要对积水区域尽快处理,及时排出影响园林植物生长的积水。

二、园林植物施肥

园林植物施肥是园林植物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应该根据园林植物的特点区别采用相应的施肥方法。

首先,环状沟施肥法:秋冬季树木休眠期,挖 30~40cm 的环状沟,深度 20~50cm,将肥料均匀撒入沟内。其次,放射状开沟施肥法:以园林植物外缘顺水平根系生长方向开沟,由浅入深,每株树开 5~6条分布均匀的放射状沟,施入肥料后填平。其三,穴施法:以根系为中心,挖一圆形树盘,施入肥料后填平土。最后,全面施肥法:即所有苗木翻地后普遍施肥。

三、园林植物除草

园林植物除草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一般用手拔除或用小铲、锄头除草,结合中耕也可除去杂草。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方便、经济、除净率高。除草剂有灭生性和内吸性 2 类。灭生性除草剂能杀死所有杂草;内吸选择性杂草剂,往往只杀死双子叶植物,而对单子叶如禾本科杂草无效。垃圾处理不当是当前园林建设施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错误处理方式是不论什么垃圾都就地填埋。园林绿地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二类垃圾,一类是植物的枯枝落叶,在确定无病虫害感染时能进行就地填埋处理,既节省了运送垃圾的费用,也能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另一类是土壤无法降解的水泥、石灰、废弃塑料等垃圾,在填埋处理后,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但长期就会影响到周围植物根系的生长,使植物观赏效果降低甚至死亡,更重要的是即使更换了植物,这种情况还是会反复出现。要根除这一现象就一定要合理处理施工垃圾,对于土壤难以降解的垃圾必须运出工地,运入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不能图一时方便而使养护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四、园林植物修剪

园林植物修剪是一个日常性工作,如果进行园林植物的大规模修剪,该在休眠期进行为好,以免伤流过多,影响树势。根据各种苗木生长的自身特点及对预期达到的观赏要求不同,整形修剪的方式也不同,大体可分为人工式修剪、自然式修剪、自然和人工混合修剪 3 种方式,应该根据园林植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修剪工作。

五、园林植物防寒

加强栽培,增强植物抗寒能力。但秋季必须尽早停止施肥,以免徒长枝梢木质化程度低,反受冻害。保护树干。入冬前用稻草或草绳将不耐寒树干包起来,包裹高度 1.5m 或包至分枝处。

六、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绿化植物病害按其性质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 2大类。传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如真菌、病毒、细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引起的病害,具有传染性。生理性病害:由非传染性病原物如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剩、光照不足、温度过高或过低、土壤中有害盐类过高或过低、空气中存在有毒气体以及药害、肥害等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枝梢害虫多为蛾类和甲虫类。它们钻蛀、啃食植株,直接影响主梢的生长。食叶害虫是以植物的叶片为营养的害虫。它们有卷叶蛾、蚜虫、毒蛾、巢蛾、红蜘蛛等,种类较多。由于这些害虫大量食害叶片,造成植株生长衰弱,失去观赏价值。另外还有蚜虫及蚧壳虫,它们用刺吸式口器吸取梢株汁液,消耗营养,影响生长,有时还传播病毒,引起病害。蛀干害虫有吉丁虫、天牛、介壳虫等,其中以天牛为害最重,它可在植株的本部和韧皮部钻蛀取食,严重阻碍养分和水分的输导,引起园林植物病害和死亡。

结束语: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园林景观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越来越注重营造良好、优质的园林景观来提升城市品位,园林植物养护是园林工作的主要内容,做好园林植物养护工作应该从园林植物的特点出发,掌握各种园林植物养护的个性和共性,把握园林植物的繁衍和生长规律,以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知识丰富园林植物养护的手段,形成园林植物养护的工作技能,使园林植物养护工作得到深化,整体上促进园林植物在养护工作中更好地生长和繁衍,为园林提供景观、物种、生物和环境资源。

参考文献:

[1]曾端香,赵世跃.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4):65.

[2]付光纹.浅谈园林绿化规划布景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风,2010,(15):49-51.

[3]王艳安.湖北省园林植物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5,(03):96-98.

[4]罗斌.对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分析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02):58-61.

企业日常管理 篇12

一、固定资产取得

固定资产涉及外购、自行建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等方式。生产设备、运输工具、房屋建筑物、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等不同类型固定资产有不同的验收程序和技术要求, 同一类固定资产也会因其标准化程度、技术难度等的不同而对验收工作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 新增固定资产需要有一套规范、严密的验收制度。

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新增固定资产验收程序不规范, 可能导致资产质量不符要求、进而影响资产运行;二是固定资产投保制度不健全, 可能导致应投保资产未投保、索赔不力, 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风险。

改进建议:第一, 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企业外购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 出具验收单, 编制验收报告。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应由建造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 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未通过验收的不合格资产, 不得接收, 必须按合同等有关规定办理退换货或其他弥补措施。第二, 重视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企业应当通盘考虑固定资产状况, 根据其性质和特点, 确定和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投保范围和政策。投保金额与投保项目力求适当, 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办理投保手续, 规范投保行为, 以应对固定资产损失风险。

二、固定资产登记造册

企业取得每项固定资产后均需要进行详细登记, 编制固定资产目录, 建立固定资产卡片, 便于固定资产的统计、检查和后续管理。

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固定资产登记内容不完整, 可能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改进建议:第一, 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 列明固定资产编号、名称、种类、所在地点、使用部门、责任人、数量、账面价值、使用年限、损耗等内容, 有利于企业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全貌。第二, 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 资产卡片应在资产编号上与固定资产目录保持对应关系, 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 便于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固定资产目录和卡片均应定期或不定期复核, 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三、固定资产运行维护

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或维护过剩, 可能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产品残次率高, 甚至发生生产事故, 或资源浪费。

改进建议:第一,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 将资产日常维护流程体制化、程序化、标准化, 定期检查, 及时消除风险, 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第二,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 并据以制定合理的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 并经主管领导审批。

四、固定资产升级改造

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 可能造成企业产品线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

改进建议:第一, 定期对固定资产的技术先进性进行评估, 结合盈利能力和企业发展可持续性, 资产使用部门根据需要提出技改方案, 与财务部门一起进行预算可行性分析, 并且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第二, 管理部门需对技改方案实施过程适时监控、加强管理, 有条件企业建立技改专项资金并定期或不定期审计。

五、资产清查

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至少每年全面清查, 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及时掌握资产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 应当查明原因, 追究责任, 妥善处理。

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固定资产丢失、毁损等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严重。

改进建议:第一, 财务部门组织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定期进行清查, 明确资产权属, 确保实物与卡、财务账表相符。第二, 清查结束后, 清查人员需要编制清查报告, 管理部门需对清查报告进行审核, 确保真实性、可靠性。第三, 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 (盘亏) , 应分析原因, 追究责任, 妥善处理, 报告审核通过后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确保账实相符。

六、固定资产处置

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固定资产处置方式不合理, 可能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改进建议:第一, 对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 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 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对该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清理。第二, 对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 应由固定资产使用提出报废申请, 注明报废理由、估计清理费用和可回收残值、预计处置价格等。第三, 对拟出售或投资转出及非货币交换的固定资产, 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处置申请, 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 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予以出售或转让。第四, 对出租的固定资产由相关管理部门提出出租或出借的申请, 写明申请的理由和原因, 并由相关授权人员和部门就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应签订出租或出借合同, 包括合同双方的具体情况, 出租的原因和期限等内容。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可配置平台下一篇:交叉配血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