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监控、收费系统

2024-07-31

通信、监控、收费系统(共12篇)

通信、监控、收费系统 篇1

0 引言

目前,通信系统大多由不间断电池供电,大型通信系统还有专门的电池室,配有一主一备2套电源系统,由多个固体电池串并联组成,电池温度过高会影响其工作效率和寿命,因此对电池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 电源温度监控的任务与监控系统组成

1.1 温度监控的主要任务

本系统可对最多8组通信电池温度、1路机房环境(温度、湿度)、2路直流电压及2路220V交流电压进行测量;可设定温度门限值,当温度超过设定门限值后可自动报警;可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空调或风扇来调节温度;可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将各项参数传送到上位机,数据传输距离大于200m。

1.2 温度监控系统的组成

温度监控系统由PLC(欧姆龙C200H)、按键、LED显示、电机与报警装置及传感器等外围电路组成,如图1所示。C200H为模块化、总线式结构,以CPU单元为核心,单元模块均通过总线SYSBUS与CPU单元相连接。

(1)ID001:输入按键数据,设定温度上下限。设置了复位键、温度上限设定值加1键、温度下限设定值加1键3个按键。

(2)OD211:输出采集数据到LED显示器。设置了4位LED,其中最高位显示数据标志。OD211直接输出1位BCD码及4个位选通控制信号到7段LED锁存、译码、驱动功能芯片,即可实现4位LED的动态扫描显示。

(3)OC221:输出空调、风扇电机及报警指示灯的控制信号。

(4)TS001:输入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相当于变送器和A/D转换器,内部有光电隔离电路,可有效隔离干扰信号。TS001可将传感器输出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温度数据(4位BCD码)送给PLC,由于1个TS001单元最多可有4路输入,因此本系统采用2个TS001单元实现8组通信电池温度数据的采集;还可接不同类型的热电偶,并根据要求选择不同的量程范围,其精度为±(满量程×1%+1)℃。另外,TS001单元提供了冷端补偿电阻,输入热电偶只需用补偿导线连接到TS001的相应输入端即可,使用和连线相当方便。

(5)AD002:输入JWS温湿度变送器的信号及整流、分压得到的交直流电压信号。它可将输入的模拟量信号转换为相应的4位BCD码送给PLC,实现环境数据、电压数据的采集。AD002内部也有光电隔离电路。

(6)LK202:连接PLC与上位计算机。它提供RS-422接口,可将PLC链入Host Link网作为其通信节点之一,并将采集到的各项参数及系统工作状态数据实时传送到上位机,实现分布式远程监控。

2 系统软件

由于使用了多个特殊单元,温度监控系统控制任务较多、程序较长,因此可结合具体任务分段编制子程序,再由主程序根据系统工作流程将子程序(各功能段)排列组合在一起,使系统通过执行程序完成既定任务。主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

2.1 数据采集子程序

数据采集子程序的功能是配合TS001、AD002单元依次将8路电池温度信号、1路环境信号(机房温度、湿度)、2路直流电压信号及2路交流电压信号输入到PLC的DM预定通道存储。

使用TS001单元前需先进行开关设置,并进行I/O表登记。开关设置为:选择4路输入、J型热电偶;量程范围由PLC程序设定,即由PLC程序向指令单元写入温度范围代码,代码为11,温度范围为0~200℃;单元号设定为0、1(IR100~105、IR110~115)。

2个TS001单元将转换结果存放于IR区的101~104、111~114通道中以便PLC读取。在105及115通道中设有存储器错误标志位及各路输入断线标志位,读取数据时应先判断相应标志位状态。为此,在DM区0000通道设置了9个出错记忆位,当判断出错时,置位相应记忆位,不读相应数据,否则将数据读到DM区相应通道。

使用AD002单元前也需先进行开关设置,并进行I/O表登记。开关设置为:单元号设定为2(IR120~129);通过编程选择6路电压输入,输入量程范围均为0~10V。AD002单元将转换结果存放于IR区的121~128通道中以便PLC读取。在IR区的129通道中设有各路输入断线标志位,读取数据时也和TS001单元一样,应先判断相应标志位状态。

2.2 数据显示子程序

数据显示子程序的功能是依次将DM区相应通道中的采集数据送显示器,每个数据显示20s。显示数据前先判断出错记忆位状态,无错误正常显示,否则显示出错代码。

2.3 温度设定值输入子程序

温度设定值输入子程序的功能是完成温度上下限数据的设置,温度门限值设定只使用了2个键。当温度上限设定值加1键按下时,存放温度上限设定值的DM区相应通道数据加1,并在显示器上显示,直到该键释放;当加1到最大值时,该通道清零。温度下限设定过程与此相似。

2.4 门限比较、控制信号输出子程序

门限比较、控制信号输出子程序的功能是依次将8路温度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控制信号来启停空调、风扇及控制报警装置。比较之前先判断出错记忆位状态,无错误比较,反之不比较。

2.5 通信子程序

通信子程序的功能是与上位机通信,将采集到的各项参数及系统工作状态数据实时传送到上位机。LK202是Host Link单元,并且提供RS-422通信口,因此通过Host Link单元及RS-422通信口互连而成的是1:N Host Link网络,即1个上位机(PC)与多个下位机(PLC)组成的网络,使用Host Link通信协议和轮询方式。PLC的Host Link单元中已有通信程序,故响应帧是在PLC的Host Link单元中自动生成,通信前只需将数据设置好即可。PLC也可使用TXD指令主动向上位机发起通信,TXD指令可以按要求的数据帧格式将数据发送给上位机。

3 结束语

电源温度监控系统组成简单,抗干扰能力强,控制功能完善,具有的通信功能易于联网实现远程监控,适应性强。采用PLC对电源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可有效防止电池工作温度过高,提高其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这对通信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摘要:介绍基于PLC的电源温度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功能和软硬件实现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温度监控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能远程监控通信系统电源温度。

关键词:通信电源,温度监控,远程,PLC

参考文献

[1]贺益康,潘再平.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通信、监控、收费系统 篇2

作者:孙爱兵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7期

摘 要:文章介绍了盐城供电公司通信网综合监控系统,从技术的角度上提出了通信网监控的建设要求及系统结构,强调了系统的综合集成,通过监控系统对通信网管及通信站的设备和环境进行监管,提高了部门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系统结构综合集成通信网络安全接口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120-01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快速应用,电力通信网也相应迅速发展起来,针对网络管理层次多、设备种类多、网络结构复杂的特点,为了提高电力通信管理水平,确保电力通信网安全、稳定的运行,缩短故障处理时间,缩短电路等业务开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更好的为系统其他各部门提供服务,建设通信网综合监控系统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 盐城电力通信网现状

盐城供电公司电力通信网经过多年不断的发展,设备越来越多,网络结构已日趋复杂,所承载的业务也不断增加。通信网络主要有以下几类设备组成。

传输类:SDH光设备,采用中兴SDH和华为;微波设备,SAT微波;PCM类:采用中兴PCM及华为等设备。交换类:采用Harris调度交换设备及中兴行政交换设备。通信电源类:高频开关电源,逆变电源,电源分配屏蓄电池及相关设备的输入输出电源等。其他:主要是机房环境,包括:温湿度、烟雾告警、门禁、机房图像监控、远动通道监测。3 系统设计原则 3.1 安全性与易用性

丰富的用户管理功能,对用户可进行的操作和可访问的网络资源范围进行灵活的权限控制;系统具有详细的日志管理功能,对用户登录系统和在系统中执行的操作都进行详细的记录;工单的发放和受理采用数字签名技术,保证工单的安全和可追溯性;系统和外部之间有安全保护程序及防火墙,不能直接访问内部系统;网管界面仿照WINDOWS的设计风格,以WIMP(窗口、图标、菜单、光标)的方式来表示管理对象和其操作;数据库的维护、数据采集点的维护均在网管界面上进行,操作简单。

龙源期刊网 http:// 3.2 先进性与实用性平衡

采用分布式处理技术,可扩展性强;采用多粒度多重用方法软件重用技术,有效的缩短软件开发周期;多厂商设备环境下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技术;采用了软件开发的新技术与工具,提供与企业应用集成系统(EAI)的接口,结构先进,管理方便。3.3 开放性

系统向外提供多种接口,包括数据库、文件、协议和应用等接口方式,可与其他系统进行联接,如上下级网管的互联、与MIS系统的互联,保持系统的开放性及兼容性。3.4 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是实时系统的必然要求。本系统设计是从数据、服务器、网络、程序等多个方面考虑了可靠性,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3.5 经济性

统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进行设计,既满足当前的需求,又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可在经济上获得最大的效益,具体体现:系统可扩展性要强,有效的保护了投资;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数据和网络),减少了投资。4 系统结构

盐城通信网监控系统采用的是跨平台的技术结合B/S、C/S两种模式。服务端可以稳定运行在Microsoft Windows/untis等平台下;用户只需要通过客户端软件来完成或通过WEB浏览查看信息。

4.1 中心站结构

盐城通信网监控系统在监控中心配置两台服务器、单台网络交换机实现双机单网工作方式,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备份技术,增强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在任意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另一台服务器能立即接管故障服务器的全部服务,系统的历史数据、实时数据都不会丢失。并配置协议机工作站、前置机工作站、调度工作站及其他辅助设备打印机、短信发送器等。4.2 分站结构

在分站内配置一台数据通用采集器,其作用既可转换规约,又可汇集各种采集数据,还可发出遥控命令。另外,还需配置各种传感器,如烟雾、双鉴探头、温湿度等,配置摄像头和视频服务器,同时还配了一台远动采集器对站点的远动通道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器的数据上传到管

龙源期刊网 http:// 理中心的接入途径支持多种方式:电话线、2/4线EM、RS232、G.703(64K)、2M、数据网以及部分传输设备的公务通道。盐城通信监控系统中心站到变电站采用2M传输方式。5 系统功能 5.1 故障管理

故障管理包括告警配置管理、告警的监视、告警信息处理等功能。由用户自定义告警级别、类别及告警的显示方式等。监视告警信息,并根据用户的定义进行过滤、呈现,对告警进行分析,进行故障定位并进行处理。

多样化的告警配置、定义,并采取多种手段多种接口向有关人员告警,包括声音提示、手机告警、邮件通知等。可分析告警,定位故障,可准确地向用户呈现故障根源和位置。5.2 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对网络及网络中各种设备的性能进行监视、分析和控制,确保网络本身及网络中的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包括性能采集任务管理、性能门限管理、性能数据存储管理,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5.3 仿真终端

仿真终端方式实现远端管理功能,将各通信站的智能设备的配置界面等本地管理功能透明传输延伸至中心站直接呈现,利用原有的网管系统,实现对被管理子系统的配置管理,方便实现对电路/设备的配置。分析现有的网管系统终端应用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基于VT(包括VT100,VT200,VT52等)的终端模式;基于X Window系统的终端模式;基于Windows NT/2000系统的终端模式。在综合网管系统中,利用一台Windows NT/2000计算机系统作为仿真终端,实现对以上三种终端模式的集中仿真。即通过在同一台Windows NT/2000系统计算机上运行不同的仿真终端软件,实现对将不同平台系统不同终端模式下网管系统的远端集中管理。5.4 综合集成

可以先建成最小的基本系统,然后在最小系统上可以扩展成大系统。即分期建设、保护投资。综合集成的内函主要是指系统结构的扩展能力、软件集成能力。

综合监控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每个子系统用一个软件适配器与综合网管平台数据交互。数据接口采用标准的UDP通信接口,支持配线管理、光缆监测、视频监控、远动通道监测、运维管理等各种子系统的软件适配。系统架构是全开放的,扩展能力很强。每增加一种功能模块,只需要一个适配程序。

龙源期刊网 http:// 系统初建时可根据需求和条件先建最急需的最基本的核心平台,然后分期分批增加各种子系统及不断升级,最后建成最完善的系统。5.5 安全管理

括对用户的添加、删除、修改、权限分配和权限控制,同时系统还会自动记录每个用户的登录和操作网管系统的信息。6 结语

通信、监控、收费系统 篇3

【关键词】环境动力监控;电力通信;电网应用;功能拓展

近年来,我国电力通信行业加大了体制改革力度,通信网络的建设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对相关维护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智能化电网的建设目标,电力通信系统的发展获得了大力的支持,其中,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应用开始受到电力通信行业的重视,实践证明,建立环境动力监控系统,对通信网络运行和维护的效率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在技术上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一)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组成

环境动力监控系统是由倒树型网络拓扑结构逐级汇接而成,核心部分就是由多个监控端局组成的监控中心,各站点监控端通过站内的传送设备分配的以太网端口,将数据传送给调度中心,由于环境动力监控系统中的数据库以及通信协议在格式上是一致的,这就为多级网络管理结构的构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监控内容比较多,如USP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开关电源、温度、湿度等,其结构主要由监控中心、分站采集平台、资源管理子系统组成,其中,监控中心由硬件结构(WEB服务器、单向隔离装置、配置数据服务器等)、服务端设备(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协议转换器等)、客户端设备、网络设备、采集平台、主站功能等组成,分站采集平台由硬件结构、分站功能组成,资源管理子系统由空间资源、局站资源、维修资源、网络资源等组成[1]。

(二)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特点

随着通信网络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通信站点的不断增多,电力通信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以往分散式的人工维护和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建立极大地减轻了通信人员的工作压力,利用环境动力监控系统可以对环境情况、设备故障以及电网的安全运行做出准确、快速的反应,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维护,不仅可以降低系统维护的成本,还可以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环境动力监控系统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利用该系统可以对用户的使用权限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利用该系统可以对电力系统的各个设置、配置等进行监控和管理,利用该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存储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存储数据的安全,利用该系统可以对电网运行状况以及相关操作进行记录,利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数据库的代理访问并进行跨平台操作,同时,该系统也便于升级和后续管理[2]。

二、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功能实现

(一)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功能模块有很多,如通信模块、报警模块、监测模块、监控模块等,具体内容如下:其一,客户端与服务端通信模块功能的实现,在环境动力监控系统中,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网络通信,通信功能的实现也正基于这两个端口,因此要对其建立起连接,并对已建立好的连接进行检查,避免重复登录,相关设备的选用和安装要保证原有的状态,确保设备运行安全,系统的构建通常会采用三层结构模式,在网络层利用防火墙等对无权限用户进行隔离,增强内部系统的安全性;其二,供配电监测模块功能的实现,动力监控系统要完成实时监测供配电情况的任务,然而系统总开关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起到联动作用,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有必要在主供电回路上安装一台智能监测仪,对设备运行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其三,USB监控模块功能的实现,USB监控模块承担着整个系统的监测任务,要对电压、电流以及电路负载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设定阀值,系统就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报警;其四,防雷监测报警模块功能的实现,防雷监测报警模块是为了使系统免受雷击而安置的功能模块,系统会对非正常微电流进行报警,以保证系统设备能够安全运行。此外,还有空调监控模块、消防监测模块等功能的实现,在此就不一一列述[3]。

(二)网络通信协议的实现

环境动力监控系统通过客户端和服务端可以完成相互通信任务,其具体的通信流程为:初始化全局变量→获得参数设置标记→系统进行判断→发送通信→接受消息。环境动力监控系统在软件测试上应遵循如下原则:由第三方机构来对程序进行测试,最好由专业的测试人员来进行测试,避免对设计工作造成影响;采用先进的测试理论,使测试工作贯穿于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认真制定测试计划、选取测试用例,对输入和输出部分进行综合考虑。要想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实现预定的要求,就要对各阶段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主题分为Web安全性测试、数据库安全验证等,以数据库安全性验证为例,主要内容有数据编码验证、加密和解密、数据独立性验证、备份恢复等。

三、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一)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设计

环境动力监控系统采用的是一种综合管理模式,能够对电力通信网络运行和维护进行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现阶段,为满足智能化电网运行的需求,必须提高电力通信效率,对信息化资源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和完善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环境动力监控系统与各站点通信设备进行连接,并能够对通信信息实施集中管理,在此过程中,可以对监控中心程序和前端采集程序进行分别考虑,监控中心程序的功能如下:接受监测到的设备以及环境的相关参数,主要有运行状态、工作参数以及报警信息,能够将这些信息实时传送给管理人员;接受报警事件,主要通过语音、短信等方式传送给管理人员,并对报警事件进行记录,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发送控制命令,对设备的启停以及系统的一些操作进行控制,且能够提供远程监控管理功能,方便管理人员管理。

(二)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构建

环境动力监控系统在应用之前应完成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要运用到一种能够集创建、查询、控制等功能为一体的额编程语言,以SQL数据库语言为例,该语言具有简洁的语法、高度集成化、普遍适用性等特点,目前应用得比较普遍。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建设要遵循安全可靠、开放性、实用性、可拓展性、可维护性、资源共享等原则,随着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不断完善,通信站点渠道的日益宽泛,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二次建设越来越容易,只需要完成监控系统的搭建就可以,重点在于集中监控中心的设计和功能实现[6]。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通信网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建立极大地减轻了通信人员的工作压力,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为电力通信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维护,以及环境监测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在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的模式下,对网络资源和通信信息的管理将呈现出系统化、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在强大信息化资源支持下,能够为电力通信网络建设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实现电力通信网络综合优势的最大发挥。

参考文献

[1]李政均.综合网管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发展及应用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2(3):45-46.

[2]顾焕之,孙卫军.环境动力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上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4,11(2):81-82.

通信、监控、收费系统 篇4

一、通信综合监控系统的功能

1.1 四遥功能

包括了遥控、遥信、遥测和遥视等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通过相应的技术性措施, 获得通信设备、电源、机房等的运行参数和信号, 了解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 在不需要深入现场的基础上, 就可以获得设备的模拟量和数据, 对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2、在各个遥信点上, 通过对远动电平匹配和接点的有效连接, 降低设备的故障率。3、遥控功能则可以实现对各个站点内风机、空调等设备的远程启动和关闭等操作, 实现对多个工程量的同时确认和控制, 也可对设备的操作时间、人员以及信息等进行自动记录。4、遥视功能主要是结合相应的监控设备, 通过图像的方式, 对现场进行监视, 了解站点内通信设备的工作状态, 能够充分把握设备的运行情况, 实现故障的联动报警。

1.2规约转换功能

综合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于不同电路监控规约的有效转换, 从而得到各个通信电路的工作常态, 自动生产相应的信息, 并将其转换到综合监控系统, 更可以将通信站内的智能设备本地管理功能传输到中心站, 实现远程控制。

1.3告警处理功能

综合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是针对通信设备的监测, 自动形成数据分析报告, 通过图像、信息、图标等形式, 进行告警, 提醒工作人员对故障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 系统会对告警信息进行测算评定, 统一归结到数据库中, 等到需要时, 可以直接进行数据的打印, 如果故障相对比较严重, 会结合语音警告和远程推图, 自动提供告警位置, 保证故障的及时有效处理。

二、通信综合监控系统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

在实际电网通信应用中, 综合监控系统的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中心站结构

综合监控系统的中心站是整个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和关键环节, 在进行数据配置时, 应该根据单机双网系统, 结合系统实际监控需要, 机械能相应的设计和准备, 以实现实时在线监控的效果。

2.2外站结构

外站结构包括了一般型、综合型和无采集型三种, 每一种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一般型结构设备相对较少, 只需要相应的环境量采集设备和网管设备;综合型结构与一般型结构相反, 通信机房内存在大量的智能化设备, 配置有相应的视频监控设备等高技术设备;无采集型外站中不存在采集装置, 只有光端机和智能电源, 不过光端机网管系统相当完善, 能够将数据传输到中心站, 实现协议转换。

2.3中心站硬件

综合监控系统主要负责监控和管理两个方面的工作, 监控是指利用相应的设备, 对通信站内的通信设备以及站内环境进行监控和远程采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处理, 同时也可以实现对特定设备的遥视和遥控;管理则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结合整体系统, 实现对于设备运行数据的有效管理。从应用方面分析, 综合监控系统对于硬件的要求较高, 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调度站等, 主服务器必须能够满足系统双机集群运行的要求, 以保证数据的精准性。

2.4中心站软件

在综合监控系统中, 主系统采用Windows系统, 服务器采用的则是Windows Server或者UNIX系统。在中心站数据库中, 可以采用SQL数据库或者ORACLE数据库等。其中, 实时数据库负责对于监控数据和故障告警数据等的监控, 对于配置的要求最高, 需要具备缓存处理功能、急速处理功能、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功能等;历史数据库则是对设备情况、分析资料、监控系统功能资料等的存储, 形成快捷方便的系统管理功能。中心站应用平台应该保证功能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包括操作平台、维护平台和应用平台等。

三、结语

综合监控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电网通信效率, 创新网络管理模式, 结合分级管理的方法, 能够保证通信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对于电网通信管理人员而言, 应该结合电网通信的实际情况, 不断对综合监控系统进行完善和发展, 推动电网通信管理水平的提高, 保证电网通信的正常进行。

摘要:在电网通信中, 综合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电网通信、电源、设备等的监测和管理, 保证电网通信安全, 提升通信效率。本文结合通信综合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对其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网通信,通信综合监控系统,应用

参考文献

[1]孔洪云.探讨通信综合监控系统在电网通信中的运用[J].信息通信, 2014, (10) :188-189.

[2]李亮.通信综合监控系统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J].宿州学院学报, 2010, 25 (11) :34-37.

通信、监控、收费系统 篇5

摘要:在简要分析通信设备设施集中监控系统雷击损坏的主要原因和雷电浪涌侵入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了监控系统雷电防护的基本措施。简单介绍了人民防空通信设备监控系统雷电防护的主要技术特点。

Abstract: after a brief analysis of centralized monitoring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the main causes of lightning damage and lightning surge invasion pathways as the basis, put forward monitoring system lightning protection measures.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ivil air defens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in the main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关键词:监控系统雷电浪涌雷电防护布线线路屏蔽等电位连接浪涌保护器 Key words: Monitoring system lightning surge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shielding equipotential connection wiring line surge protector 引言

近年来,随着集中监控系统在人防指挥信息保障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基站中的广泛应用,监控系统因遭受雷击而损坏的事故时有发生。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通信网的长期稳定、可靠运行,还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因此,如何做好监控系统的雷电过电压防护,有效降低雷击事故发生率,是摆在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概述

雷电浪涌造成监控系统损坏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监控系统采用了大量的高集成度微电子元器件,而这些元器件本身抗干扰的能力很低。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微电子元器件不断涌现,其集成度越来越高,所传递的信号电流也越来越小,对外界的干扰也越来越敏感。

其次,人防通信,特别是移动通信基站的实际运行环境比较恶劣。由于大部分人防通信基站内设有铁塔,比周围的建筑物 / 构筑物都高,遭受雷击的可能性比较大。加之由于技术或经济上的困难,部分局站没有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采取整体防雷措施,为站内监控系统留下 了雷击隐患。

最后,长期以来,人防通信基站设备防雷都是以防止雷电浪涌沿局外线路感应为主,对监控系统等在局站范围内的系统的防雷研究较少。但事实上,由于监控系统的连接线路较多,有些线路的敷设长度可达 100 ~ 200 米甚至更长,一旦这些线路遭受雷电电磁场的影响,将雷电浪涌传到各监控设备的接口电路中去,从而对接口电路产生影响和冲击。

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标准对局站范围内部的各种通信系统(包括监控系统)的防雷问题也日益重视。如国际电信联盟(ITU)的 K.40 建议 [1] 对电信中心的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提出了指导性方法,而 K.41 建议 [2] 则规定了电信中心内部的通信线路和设备端口的浪涌抗扰性要求。这两个建议的提出表明,国际上已经开始重视通信局站内部设备的雷电浪涌的抗扰性要求。而在最新的通信行业标准 YD/T5098-2001 [3] 中也已经明确提出监控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的设计要求。2 雷电浪涌侵入集中监控系统的途径

任何一个电磁干扰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首先是干扰源,其次是传递干扰能量的途径或媒介(耦合途径),最后是对干扰产生反应的设备(敏感设备)。干扰源、耦合途径和敏感设备被称为干扰三因素。为减小到达敏感设备的干扰能量,必须先弄清干扰源的性质、干扰的耦合方式以及敏感设备自身的耐受能力,才能有的放矢,提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本文所考虑的干扰源就是雷电电磁脉冲(LEMP),它包括雷电放电电流以及雷电放电时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的瞬态电磁场,反映在设备上就是雷电浪涌;敏感设备就是监控监控系统;对监控系统而言,雷电浪涌的耦合途径主要有:

1、近场感应。雷击通信局站或其邻近区域时,会在其周围空间产生强大的瞬态电磁场,该电磁场会在处于其空间范围内的金属导线上感应出一定幅值的瞬态过电压(主要是磁场感应),感应过电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雷电流的变化率、线缆与雷击点的距离、线缆的长度、各线缆间形成的回路面积以及线缆是否有效屏蔽等因素。它主要施加在与线缆相连的设备端口上,以共模分量为主,差模分量的大小则视线缆的结构型式而定。感应过电压是造成通信局站内监控系统雷击损坏的主要原因。

2、公共地阻抗耦合。雷击时,雷电流沿接地体入地时会引起接地体的地电位升高,如果设备或系统布置不当或者接地不当,会在接地系统与设备间产生较高的过电压(称为反击过电压),从而导致设备损坏。此外,当通过各种线缆(如信号线、数据线等)互连的设备间存在较大的地电位差时,也会导致设备的损坏。

3、传导耦合,主要是指雷电侵入波。雷电侵入波又称为线路来波,它是指沿进局电缆以行波的方式窜入室内的雷电浪涌。雷电侵入波产生的根源可能是感应雷,也可能是直击雷,但从监控系统的角度来看,则可视为传导耦合。对于需要将监控信号上报的无人值守站(特别是移动基站),雷电侵入波是造成监控设备损坏的另一重要因素。3 集中监控系统雷电防护的基本措施

集中监控系统具有线缆类型多、接口类型多、线缆数量大等特点,其雷电损坏以近区磁场感应过电压和雷电侵入波为主,因此监控系统的防护应针对上述特点,从整体上加以考虑,才能起到良好的防雷效果。

监控系统的雷电防护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其

一、抑制或衰减雷电浪涌的耦合途径,主要措施包括屏蔽、合理布线、等电位连接和接地等;其

二、提高监控设备本身的浪涌耐受能力,主要包括合理设计内部电路、加装电涌保护器等。3.1 合理布线

如上所述,人防通信基站或其近区遭受雷击时,雷电电磁场在站内监控系统的线缆上产生的感应过电压主要取决于雷电流的变化率、线缆与雷击点的距离、线缆的长度以及各线缆间形成的回路面积以及线缆是否有效屏蔽等因素。因此,合理布线对减小感应过电压水平、降低监控设备雷击损坏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施监控系统布线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局站范围内,严禁室外架空走线。室外架空走线有可能遭受直击雷,严重威胁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架空走线形成的环路面积较大,雷击时会产生较大的感应过电压。2、室外线缆的布放应尽量远离铁塔等可能遭受直击雷的结构物,应避免沿建筑物的墙角布线。

3、室内各种监控线缆的布放应尽量集中在建筑物的中部。雷击时建筑物中部的空间电磁场相对较弱,因此将电缆布放在建筑物的中部可有效降低感应过电压。

4、监控线缆及线槽的布放应尽可能避免紧靠建筑物的立柱或横梁。在不可避免时,应尽可能地减小沿立柱或横梁的布线长度。3.2 线路屏蔽

屏蔽是电磁干扰防护及控制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限制或防止某一区域内外电磁场的相互耦合,将电磁场作用限制在规定的空间范围之内,即通过抑制耦合途径来减小干扰源对敏感设备的影响。对通信系统的雷电防护而言,屏蔽可分为建筑物的屏蔽、房间的屏蔽、设备的屏蔽和线缆的屏蔽。这里主要讨论线路的屏蔽。

常见的线路屏蔽方式主要有两类:其

一、采用屏蔽套管或屏蔽槽等外部附加屏蔽;其

二、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套管(金属管屏蔽)的主要优点是屏蔽效能良好,其主要缺点是柔软性差,施工不便。由于屏蔽槽存在较大的缝隙,其屏蔽效能比屏蔽套管的差。但由于其施工方便,如果在施工工程中做好接头和接缝处的处理,还是能取得一定的屏蔽效果。

采用屏蔽电缆是一种常用的线路屏蔽方式。尽管其屏蔽效能不如金属管屏蔽,但在线路不长(如小于 100m)、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是太强烈时,仍具有较好的屏蔽效能。在实施线路的屏蔽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电缆屏蔽层、屏蔽套管或屏蔽槽等屏蔽体的两端必须接地。由于感应过电压主要是由近区磁场感应所致,屏蔽体两端接地后,在屏蔽体与地回路间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路,该环路中所链接的磁场所感应出的电势在环路中形成感应电流,该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干扰磁场方向相反,从而抵消或减小外界干扰磁场对芯线的影响,大幅度降低芯线的感应过电压。2、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屏蔽体的感应电流,任何影响电流流通的因素都应加以注意。如屏蔽体在整个电缆长度上必须是导电贯通的,并尽可能多点就近接地;做好屏蔽体接头和接缝处的连接,以期获得稳定的低阻抗电气连接;做好屏蔽体的接地,尽可能降低接地引线的阻抗等。

3、在工程实际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金属走线槽和走线架,屏蔽电缆和金属走线槽的配合使用可获得附加的屏蔽效能。3.3 等电位连接和接地

适当的等电位连接和接地是减小反击过电压和地电位差的有效措施。

等电位连接是用连接导体或浪涌保护器将处在需要防雷空间内的防雷装置、建筑物的金属构架、金属装置、外来导体、电气或电子设备等连接起来,其目的是减小需要防雷空间内的各金属部件以及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通信局站的等电位连接和接地包括:由建筑物金属构架、防直击雷装置以及外来导体等相互连接而成的公共连接网,局站内各通信系统所建立的局部等电位连接网,以及上述各连接网间的连接和接地。

原则上讲,监控系统的外露导电部分所形成的局部等电位连接网可具有以下两种结构型式: S 型(星形结构)和 M 型(网型结构)。相应地,它们与公共连接网的连接方式应分别采用 Ss 型和 Mm 型。如图 1 所示。

星形结构一般适用于较小的闭环系统,系统内设备间以及设备与外界的连接线较少,容易与公共接地网隔离。当采用星形结构时,系统的所有金属组件除连接点外,应与公共连接网有足够的绝缘,即仅通过唯一的点连接到公共连接网中形成 Ss 型。此时,设备间的所有线缆应按照星型结构与等电位连接线平行敷设,以避免产生感应环路。Ss 型等电位连接网的主要优点是能抑制外界的低频干扰。其缺点是维护和扩容比较麻烦,且在高频下易引入干扰。

网状结构一般适用于延伸较大的开环系统,系统内设备间以及设备与外界的连接线较多而且复杂。当采用网状结构时,系统的各金属组件应通过多点就近与公共接地网相连形成 Mm 型。Mm 形等电位连接网的主要优点是在高频时可获得一个低阻抗网络,对外界电磁场有一定的衰减作用,且维护和扩容比较方便。其缺点是理论上可能会引入低频干扰。

由于监控系统的采集设备与其它设备间存在广泛的互连,监控设备间的连接线缆也比较多,而且采用了大量的屏蔽电缆。适合于采用 Mm 型等电位连接网。同时,通信局站的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合理设计和施工的 Mm 型等电位连接网一般不会引入低频干扰。3.4 内部电路的合理设计

在采用了合理的线缆布置、有效的线路屏蔽以及适当的等电位连接和接地措施后,到达监控设备的浪涌能量会大幅度降低,从而减小雷电浪涌对监控设备的危害。但上述措施不能完全消灭达到监控设备的雷电浪涌,特别是当部分局站没有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采取整体防雷措施而导致站内监控设备所处的电磁环境比较恶劣时,雷电浪涌对监控设备的危害仍然存在。因此,在有效抑制雷电浪涌耦合途径的同时,应提高监控设备自身的浪涌耐受水平。

由于感应过电压和反击过电压或地电位差对设备造成损坏的主要原因是共模过电压,适当提高监控设备内模块的共模耐受水平可有效地防止此类损坏。

实际运行经验表明,监控设备的损坏大部分表现在设备的接口部分,因此应审慎地设计监控设备的接口部分电路,以提高其浪涌耐受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可采用的方法有:优选接口芯片、采用电气 / 光电隔离技术、内置浪涌吸收电路等。3.5 接口防护(加装电涌保护器)

运行经验表明,在综合采用上述防护措施后,基本上可以防止绝大多数由感应过电压和反击过电压或地电位差造成的监控设备的损坏。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监控设备仍有可能因雷电浪涌而损坏:

1、对于需要将监控信号上报的无人值守站(特别是移动基站),外引线(如 E1 线、电话线或 RS422 等信号线)可能会将较大幅值的雷电侵入波引入监控系统。2、当人防通信基站遭受直接雷击且雷击强度较大时,在站区内的长距离监控线缆中可能还会感应出较大的过电压。

此时,可采用加装浪涌保护器(SPD)来降低雷击事故率。信号线用 SPD 的选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SPD 的保护水平应满足监控设备浪涌耐受水平的需要。、SPD 应满足信号传输速率及带宽的需要,其接口应与被保护设备兼容。3、SPD 的插入损耗应满足监控设备的要求。、SPD 的标称放电电流应满足标准 [3] 的要求。4 ENP 集中监控系统(PSMS)的防雷技术特点

通信、监控、收费系统 篇6

【关键词】铁路行业 通信设备 监控管理 系统

一、概述

我国铁路行业在过去的几十年获得较快发展,这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有着密切关系。铁路信息化对于铁路运输系统的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率起到促进作用,也是实现铁路现代化的关键步骤[1]。通信设备在铁路行业中影响到整个铁路通信网的运行,对于铁路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监控管理系统是进行通信设备的监管,防止出现设备故障,导致通信网络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2]。因此,研究铁路行业的通信设备监控管理系统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关于铁路行业的通信设备监控管理系统研究中,相关学者针对计算机网络的接入和连接进行了详细设计,对于监管系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3-4]。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铁路行业的通信设备监控管理系统各个部分,并详细说明了各个技术的应用,从而为通信设备监控管理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参考。主要内容如下:

二、接入技术构建及应用分析

铁路通信系统接入网技术是确保通信设备监控管理系统运输效率重要措施。为了使生个监控系统相应迅速,并且保障整个网络运行稳定,必须采取合理的接入技术。在铁路行业的通信设备监控管理系统中,所应用的接入技术主要包括:

(一)专用通讯系统接入技术

在铁路行业的通信设备监控管理系统,专用通讯接入网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组成部分包括IP智能通信、铁路资源监控和及应急救援指挥三个系统。IP智能通信主要应用于铁路网中数据、音频和视频的传播,将设备监控信息传递给机房。铁路资源监控是为了有效地监管网络资源,能够及时的集中监控和管理网络中的资源使用情况,并形成相应报告反馈给处理中心。应急救援指挥将计算机网络、语音系统、适时监控、定位信息、数据库和数字视频等技术集成为一体,能够在监控系统发生报警时发挥作用,起到连接各个部分的作用。

(二)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网技术是当今接口技术中最为先进的,能够将数据传输融入多种形式,最终将数据传输给用户终端。无线接触网技术通过终端与收发台建立连接,从而形成完成的通信网络,从而使信息传输更为方便。在铁路行业的通信设备监控管理系统中,无线接口技术由于其方便性和灵活性,受到了较大关注。

三、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设计分析

在铁路行业的通信设备监控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网络软件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整个系统的纽带,其具体设计:

(一)功能设计

对于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本控机软件和网管计算机软件,其具体职能有着差异。对于本控机软件,其职能主要包括:对于系统的接入模块DDN、帧中继、DDP-500调度设备,进行基本查询基本信息;处理SB305工时统设备,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反馈状态信息,最终传递给中心的网管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存在报警,产生反馈信息。对于网管计算机软件,其具体职能在于:处理本控机发送信息,分析其信息内容,将储存到相应的数据库;网管计算机从自身数据库定时提取DDN、帧中继、SB305I时统、DDP-500调度设备信息,进而监控各个模块;动态显示各个模块的运行信息,并以图形表示各个部分状态;在远控模式下,主用网管计算机采用超级终端的方式,进行新出的指挥。

(二)功能实现

为了实现对于通信设备的监控,并且实现软件的系统功能,就需要想用的措施来保证各个功能的执行。主要过程包括:轮询或时统收集是本控机在通信监控局域网中获取通信设备状态的基本措施,对经过处理和打包信息后传输到网管计算机;根据所设计铁路行业的通信设备监控管理系统要求,结合管理人员对于本控机和网管机请求,就可以将系统书需要的实时状态显示。根据网内设备的状态,可以将显示分为通信全局显示和详细状态显示;对于系统的控制,根据具体的控制方式分为远控和本控。本控是指设备在所被监控机的控制下,采取超级终端的方法,借助串口查询和控制发送命令。远控则强调网管计算机采取超级终端方式,将命令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到设备本控机,并再通过本控机传输出控制命令,达到查询、控制设备的效果。

四、智能化网络控制分析

铁路行业的通信设备监控管理系统,智能化是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系统设计中要将其作为设计的重要指标。在构建管理系统中,主要注意的内容如下:总线型和环型网络结构是通信设备监控管理系统中最为传统的模式,其中采取了主站进行信息传输,能够有效地控制信息传输过程,从而达到数字变位传送,遥测越阀值区 传送,大幅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主站需要处理大量来自设备的无效信息,影响了整个系统的管理效率。现代管理系统中,主备通道切换方式成为智能化网络控制的重要部分,它能够有效地解决效率问题,提高了监控系统的有效性。智能化网络控制在铁路行业监管设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自动、高效率的反馈设备信息,并相应的做出反馈动作,处理故障。

五、 总结

在我国铁路行业,监控设备起到了只管中的作用。并且,随着通信设备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地发展,通信电路的管理能力和存储能力获得扩充,需要处理设备的监控系统故障也出现增大,这就给铁路系统带来了压力。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采用数字化、集中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模式,能够将整个管理电路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集成,组成有效地管理网络,从而保证通信设备监控管理系统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文帅.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组成和实现方式[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32)

[2]袁慧清,董天临. 铁路通信网设计及向宽带拓展的设想[J].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1999(06)

[3]金宁德,张刚毅. 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集中监控系统方案设计浅谈[J]. 西铁科技. 2005(01)

通信机房监控系统的研究 篇7

目前很多通信机房都是人工值守, 要求值守人员24小时守候在机房, 或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机房进行巡视检查, 这样除了加大机房值守人员的工作量之外, 很多问题出现之后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并且现在在通信行业, 很缺乏专业的机房管理和维护人员, 这样给机房管理面临很大的困难, 对机房进行科学管理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本方案是专为现代通信机房设计, 以机房实现无人值守、远程实时集中管理为目标进行方案设计的机房监控系统, 可以远程对通信机房进行电流、电压、温度、湿度、火情、门禁、空调等进行查询和控制, 可以通过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机房管理人员, 机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WEB远程访问机房的数据, 了解机房设备的工作状态, 为机房管理提供了一个先进、及时、高效的管理途径。

一、设计依据与设计原则

1 设计依据:

(1) 无人值守通信机房集中监控用户要求

(2)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9361

(3) 《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4)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国务院2000年9月25日)

(6) 《电信建设管理办法20号令》 (原信息产业部2002年2月1日)

2 设计原则

(1) 先进性:整个系统技术保持一定前瞻性, 采用的设备和技术能适应将来的科技发展。

(2) 实用性:系统性能价格比高, 易维护、易使用、运行费用低。

(3) 扩展性:系统采用结构化设计, 能够适应不断增加的扩展需求, 当系统扩容时, 只需简单增加相关设备即可。

(4) 兼容性:整个系统能监控不同的操作平台和语言环境, 并能与不同厂商的产品兼容

(5) 灵活性:系统构成方式简单, 功能配置灵活, 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资源, 能满足不同业务部门的需要。

二、监控项目

1图像监视:通过智能监控屏的音视频接口采集音视频信号, 实现对机房的图像进行实时监控、硬盘存储和网络传输。

2环境监控:采用开关量输入模块和模拟量输入模块, 接入红外、烟雾、水浸、温湿度变送器等探头的采集信号, 实现机房的安防、火灾、漏水及机房温度、湿度的实时监视。

3门禁考勤:通过设置在各机房入口的门禁读卡设备, 实现对机房的门禁出入和考勤管理。

4设备监控:采用嵌入式现场监控主机接入机房的UPS、专用空调、开关电源和后备发电机等智能设备, 这些设备一般提供通信接口, 实现对这些设备实时监控;采用专用电力监控模块, 实时监控各种配电柜的运行参数和状态。

5集中管理:可以将各监控点数据通过LAN/WAN、GPRS等TCP/IP网络系统传送到监控中心, 实现集中监控管理, 同时可对设备进行集中管理。

三、系统组成

系统组成主要由监控中心、传输网络、现场监控主机、传感器、远程客户端等组成。

1 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主要由监控主机与管理软件平台以及相关配套多媒体设备等三部分组成。监控主机是机房监控系统的本地数据信息处理中心, 主要功能是对各网络机房进行集中管理, 实时采集网络机房的相关设备的数据, 进行多源数据分析诊断与预警, 并将相关报警信息发送给相关负责管理员, 同时软件平台可以接受管理人员发送设备的控制命令控制相关设备。

监控中心可以有组织地管理网络机房各种设备。主要将各网络机房的监控设备的数据信息加以集中管理, 通过监控中心可以实时了解各网络机房相关监控设备的实时信息, 并实时处理相关信息数据、发送相关报警信息, 同时可以完成各种控制任务。

2 传输网络

通过采用TCP/IP网络传输方式, 在Internet/Intranet (有线或无线LAN网、VPN虚拟网等) 网络中, 各网络机房监控点可以很容易地与监控中心及数据库建立起联系, 用较低的成本, 对广泛分布的基站动力设备、机房环境、安全保卫与消防、视频图像等实现统一监控平台。

3 现场监控主机

现场监控主机用于采集前端传感器的数字量、开关量和RS485智能设备等的数据, 将数据通过TCP/IP网络传输给监控中心, 并接受监控中心的控制信号。

现场监控主机与智能设备 (智能电量仪、微型数字温湿度传感器等) 之间通过RS485/232通讯接口联接, 采用主从方式通过各自通讯协议相互通讯, 取得各设备的实时数据, 通过TCP/IP网络与监控中心进行信息传输, 为保障系统实时性, 系统采用多线程方式, 同时与各端口的设备通讯, 便于对事件的即时响应。

4 传感器

将前端要采集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 以供现场监控主机采集相应数据使用, 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电压变送器、电流变送器、红外感应器、门禁感应等。

5远程客户端

远程客户端通过TCP/IP网络与监控中心相连, 客户端通过浏览器, 可以实时监控各网络机房情况。

为方便管理, 系统同时提供浏览器支持, 观看各分控站的所有实时数据和视频信息, 可确保其实时性。在浏览器可随时随地了解机房的实际工作状况, 便于实现管控一体化, 系统提供内嵌于浏览器的远程监控模块。管理人员将可以在浏览器中, 直接观看监控画面, 并且该监控画面应与当地监控站一致, 可以通过该界面远程控制设备运行。

四、系统功能介绍

1 温湿度监控功能: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可以同时监控多个点的温湿度, 在正常情况下, 机房温度是指在地板上2.0m和设备前方0.4m处测得的数值, 一类通信机房的温度要求在10-26℃之间, 二类机房的温度要求在10-28℃之间, 三类机房的温度要求在家10-30℃之间。机房湿度是在地板上2.0m和设备前方0.4m处测得的数值, 一类机房的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40%-70%之间, 二类机房的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20%-80%之间, 三类机房的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20%-85%之间。如果机房的温湿度超过正常范围, 则系统将会报警, 并以电话、手机短信、邮件形式通知管理员。

2 电力监控功能:

电力系统是各网络机房核心能量的供给部分,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可以检测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各种电力参数, 当电力各参数超过最高的设定值或低于最低的设定值, 系统将会自动报警。

3 精密空调监控功能:

精密空调是给机房提供良好的工作温度, 是整个机房设备的保护伞, 因此, 对精密空调的实时监控十分之重要。系统随时可以监控机房空调的当前工作状态, 是在制冷、加热、加湿、还是在除湿;压缩机是空调的心脏, 是否工作正常, 如不正常系统会自动报警。

4 UPS监控功能:

UPS在机房中提供稳定而持续的电力供给重要设备用, 因此, 能够实时的监控UPS的工作状态显得十分的重要。机房集中监控系统能实时监控UPS的工作状态, 包括三相输入、输出电压、频率、温度、负载等。

5 烟雾、漏水、I/O开关控制功能: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可以对机房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并把机房环境进行分区报警, 能使管理员能够在环境出现异常时, 第一时间找出异常点, 从而采取相关防护措施, 通过远程或自动控制相关的设备。

6 报警功能

分级报警模式, 监控中心可以提供三级报警, 即第一告警联系人、第二告警联系人和第三告警联系人, 每一级告警根据客户的需求, 都可设置N个人。第一告警联系人指当机房出现异常时则会第一时间通知到系统预先设置的第一告警人, 第二告警联系人则是在系统预定对不同设备预设异常处理时间过去后, 机房的异常情况还没有被排除而被告知的人员, 第三告警联系人则是在监控系统通知第二告警联系人后的预定处理时间后机房异常还没有排除而被告知的人员。

7 查询功能

(1) 如管理员想了解当时机房的情况, 亦可发送指定的短信指令, 系统会发回即时的相关的详细信息给你。

(2) 系统监控的实时情况可以随时通过因特网进行WEB浏览, 当然你要通过一定的身份核实登陆, 只要一台能够连接因特网的电脑, 你就能将你的机房尽收眼底, 你可以观察机房的一切环境参数和服务器状态参数, 以及整个机房的视频监控, 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8数据管理及报表功能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具有数据记录功能, 系统会自动储存采集到的各个参数数据、报警信息、报警状况及时间, 用户更随时查看数据库中的数据, 方便事件分析及制作报表用途。

结语

本文以作者实际负责的研发项目为背景, 以项目研发方案为主要内容对通信机房监控系统的设计进行描述, 实际的研发成果已满足应有的功能性能要求, 项目研发成果已转化成正式的产品方案并应用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商的机房管理中, 方案使用效果证明本研发方案可行。所以本文对于从事机房管理的研发、管理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建章.实用智能建筑机房工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2]董毅.计算机机房配电与安装[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照明监控系统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篇8

本照明监控系统根据宜宾职业技术学院A1区的校区大小及楼宇布局进行设计。该校区教学区所包含的楼宇有:办公楼、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将监控中心设置在办公楼中, 其余楼宇离监控中心的监控距离都小于1200m, 因此采用RS-485的总线结构, 即可满足监控系统的要求。

2. 照明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

整个监控系统的通信网络由RS-485网络构成。上位机端采用ADAM-4520模块实现RS-232转RS-485接口, ADAM-4017是8路模拟量输入模块。在系统中用于实时的检测每个回路的电压电流值, 并当电压发生异常时可以实时的报警。ADAM-4050是8口的输入输出通道, 在本系统中既要测试各个灯组的开关信息还要能够针对各个灯组的开关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构是监控中心与ADAM-4000系列的I/O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1所示。

3. 监控中心数据控制

监控中心由照明监控软件、数据库、计算机外设等组成。将监控整个教学区的照明灯组。本系统主要采用RS-485网络完成监控任务。由计算机发出监控命令给下位机读取执行, 再由下位机反馈相关命令给监控中心, 由监控中心监控管理。照明监控中心与控制端模块按应答方式工作, 因为应答式规定允许多台下位机以共线的方式公用一个通道, 有助于节省通道, 提高信道占有率。而且采用变化信息传送策略, 大大压缩了数据块长度, 提高了数据传送速度。

监控系统一旦运行, 立即对串口进行初始化, 并打开RS-485总线的接收端口。此时如有指令发出, 则首先判断该指令是否完整, 如果完整再判断该指令地址是否正确, 否则对指令重新进行判断。地址正确后再通过校验判断该指令是否为正确指令, 如果不正确丢弃该指令, 正确即解析指令内容并存储解析命令, 指令完成后可以清空数据接收区, 并使能RS-485总线发送端口, 按照响应的通信协议发送应答指令, 如果应答指令正确则完成此次操作, 关闭RS-485端口, 如应答指令错误则重新进行相应操作。其流程如图2所示。

4.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4.1 ADAM-4050开关量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该模块主要完成的工作是对每个教室中灯组的开关情况进行控制。其开关量控制流程图如图3所示。监控系统一旦运行, 则会定时读端口并对其进行分析, 教室中的灯组是打开或是关闭状态。对监控中心进行开关灯操作, 即判断是否有触发事件, 如无触发事件, 监控中心仍定时读端口并分析其状态, 如有触发事件, 则发送开关灯控制命令, 再判断是否收到应答命令, 或应答命令是否正确。如果收到正确的应答命令则完成开关灯的操作, 如未收到应答命令或应答命令不正确, 则不操作该次触发事件。

4.2 ADAM-4017数据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该模块主要完成的工作是对电压传感器采集电压数据, 对电流传感器采集电流数据。是下位机软件的核心部分之一。本系统每2s读取一组电压值和电流值, 因此需要使用定时中断的方式对数据进行采集, 中断通过使用ADAM-4017内嵌实时钟 (RTC) 产生时钟信号, 每2s定时读取一次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中的数据。每个ADAM4017连接一个电压传感器, 其电压数据读取的流程图如图4左图所示。和电压采集不同, 每个ADAM-4017连接多个电流传感器, 因此其数据采集如图4右图所示。

如图4左图所示为电压值检测的流程图, 监控系统一旦运行, ADAM-4017内嵌实时钟 (RTC) 重置时钟信号, 使定时器时长为2s, 并初始化电压传感器。要读取电压值, 则需要判断是否收到读取指令, 如果收到则发送读取指令, 再判断是否收到响应的应答指令, 如应答指令正确, 则读取电压传感器的数值, 在监控端把读取值转换为实际电压数值并显示出来。

如图4右图所示为电流值检测的流程图, 和电压检测不同在于, 每间教室只有一个电压传感器检测电压, 而每间教室有四个电流传感器来检测不同的回路电流。因此电流值读取的大小是多路闭合回路电流值之和。

4.3 智能电表数据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本系统除了电压值电流值的读取外, 还安装了一个智能电表用来读取整个校园的电费和电量值。其数据采集流程图如图5所示。其电量读取过程和电压读取过程相似, 电费是通过电量读取计算而得的。

5. 结束语

本文确定了在该照明监控系统中所要使用的通信I/O模块有:ADAM-4520、ADAM-4017、ADAM-4050, 以及电量/电费采集使用的智能电表。本系统通过ADAM-4000系列完成系统中的通信过程, 本文针对各个通信模块做出其软件设计, 对系统的通信功能的实现做作了相关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余立建, 王茜.网络化测控技术原理及应用[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李景峰, 杨丽娜, 潘恒等.Visual C++串口通信技术详解[M].机械工业出版社

[3]田敏, 郑瑶, 李江全等.Visual C++数据采集与串口通信测控应用实战[M].人民邮电出版社

[4]王震, 廉哲.RS232/RS485串行通信转换电路[J].电子世界:2003 No.1:55-56

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监控模式探讨 篇9

深圳的轨道交通, 每年都在飞速的发展。2004年,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开始试运营, 2006年开始正式运营, 2011年, 深圳地铁二期工程全网开通, 截止到2012年, 深圳地铁已通车5条线路。根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11-2016) 》的计划, 深圳3期工程完结时, 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0条, 通车里程约348 km。轨道交通的发展, 地铁的通信传输系统的运营, 使地铁需要更高效的运营, 需要建设更高效率的包括通信、信息、监控业务网络等通信传输系统。

1 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网络的总体构成

1.1 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组成

地铁通信系统是一个大系统, 它由各个子系统构成。子系统主要包括:传输网络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公务电话系统、调度电话系统、时钟系统、乘客信息系统 (又称PIS)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又称CCTV) 、广播系统 (又称PA、办公自动化系统又称OA) , 以及电源地线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 既相对独立, 又各有关链。

深圳地铁目前的传输系统中, 传输系统可分为:①运营专用传输系统;②民用通信传输系统。运营专用传输系统是整个地铁通信系统的骨干, 是整个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系统。传输通信系统必须具备传输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的功能。

1.2 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功能

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功能包括数据业务的接口、电业务接入、系统与控制之间的通信、系统之间的透明传送、通信传输之间的透明处理、传输系统的自我保护、设备与网络之间的多重保护, 这些功能保证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可靠运行和维护。

1.3 地铁通信传输系统SDH环网与PCM设备的搭配

深圳地铁通信传输系统基于SDH的MSTP系统, 配合智能PCM设备, 能让整个子系统业务传送完善。尤其利用地铁轨道两侧的光缆, 提供业务自我保护, 其方式是跳点连接成环, 组成SDH环网。

2 PCM设备监控技术的改进

PCM设备是为低速业务提供的通道, 是地铁传输系统的接入层设备。PCM设备的主要功能是为时钟、警用设备提供传递通道。PCM设备如果出现意外的故障, 会影响整个地铁传输监控的运营质量及安全, 因此, 进一步加强PCM设备的改造是迫切的技术需求。

PCM设备容易引发的故障通常是①主控板数据丢失;②PCM设备监控模块故障;③2M通道故障 (包含站点网元脱管、不能准确对网元进行故障定位、不能对网元进行业务操作) 。

为了解决PCM监控通过2M模式单一引发故障的问题, 经过对PCM监控的原理分析后, PCM监控技术的模式进一步改进, 实现了监控路由的物理备份和缩短故障处理时间的问题, 从而能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使运营的安全得到保障。

2.1 规划PCM设备的MAC地址与IP地址

以目前深圳的3号地铁为例, 规划全网32个站点与PCM设备的MAC地址与监控卡的IP地址, 同时一时间段内, 每套MPC设备的监控卡IP地址与MAC地址具有唯一性。这项技术在于, 同一网段内IP地址具有唯一性, 且同一网段内设备不冲突, 信息互通。

2.2 使用以太网连接SDH网管系统

使用以太网进行SDH设备监控, 能使各个车站需要有一个未用的新端口, 与控制中心端口之间能够互通。以深圳地铁3号线为例, 现在传输网络的3个环网为PCM业务段3个虚拟局域网。OCC1对应VLAN为1031, OCC2为1032, OCC3对应为1033, 利用SDH设备光线路板空闲的VCG在传输环网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分配时隙, 以太网端口为10M, SDH设备一个时隙为2M, 一个站能使用5个时隙。OCC1环内12个站点以太网汇聚到OCC1, 能分配60个时隙, OCC2环内10个站点50个时隙, OCC3环内9个站点45个时隙。

2.3 现场网线布放和设备IP地址与MAC地址修改

仍以深圳地铁3号线路为例, 设备默认IP地址为:192.168.0.33, 而MAC地址:00:D0:CF:00:00:46, 可利用相关的浏览器把设备IP修成在地址栏, 输入监控卡的IP地址, 再根据PCM的IP、MAC地址规划, 修改IPC地址, MAC地址。输入完成后, 现场布放以太网线, 构成实际的物理通道, 将PCM设备ETH以太端口与SDH设备作以太板端口的物理连接。

注:虚线路由代表“以太网”;实线路由代表“2M”

3 PCM设备整改后, 监控状况性能的突破

3.1 原PCM监控设计方案

路由特性:监控路由没有保护且单一;

施工特性:在厂家直接采购整机, 由系统承包商标施工;

监控特性:站点数据易丢失, 部份设备无法监控, 无法在网管中心对设备进行数据配置;中心PCM一旦脱管, 子站点全部脱管;设备主控板或者2M中继板损坏, 则立即不能有效定位发生的故障;PCM主控板监控模块一旦损坏, 则设备无法进行监控。

3.2 改进监控设计方案

路由特性:设备属于双重路由的监控路由;即使接入网远的OCC脱管, 其余的车站设备仍然能继续监控;

施工特性:施工的材料简单, 工作量小, 接入可靠程度很高;施工时间短, 不影响其他专业的运营;可以自由施工, 不需要另外成本招标, 减少成本;

监控特性:站点的数据丢失, 施备仍然可以监控其他网元, 在MEC可以直接配置数据;整改以后的以太网监控, 车站设置直接跟网管连接, 控制的中心PCM一旦脱管, 其余设备仍然可以监控;主控板及2M中继板损坏, 依然可以利用现有的设备对故障点进行准确定位;主监控模板损坏, 设备仍然可以继续监控;1M路由实现了备份, 一旦监控有故障, 能立即切换至另一种监控模式。

4 结语

通过对PCM监控技术的改造, 目前铁路通信传输系统实现了设备双路由监控, 增强了网络安全性, 也节省了大量生产维护的成本, 其中包含铁路通信传输系统的人力成本。PCM设备传输技术的新突破, 使得可现场, 也可在网管中心处理非硬件的故障, 提高了处理故障的效率, 对硬件的故障也能做到更精准的定位和更有效的排除。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深圳的地铁通信传输系统, 甚至全国的通信传输系统将会有更多的应用技术与更实用的方案应运而生。不同的城市与不同的地铁公司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发展适合自己的投资情况、线路情况、技术情况的监控技术。这次深圳的PCM监控技术的改进突破, 正是在传统的地铁通信网络系统中做的一次尝试改进。

参考文献

[1]景岩.论地铁通信传输系统[J].铁道通信信号, 2006, 42 (1) :54-56.

[2]张瑾.地铁传输系统中的新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8 (6) :136-139.

[3]郭祥寿.传输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7 (8) :67-69.

通信电源及其监控系统研究 篇10

1 通信电源及其监控系统的概念

通信电源的作用是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 为光端机、PCM程控交换机等通信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使其能够正常运行工作。通信电源的稳定工作能够保障整个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通信电源发生故障, 整个通信系统都会因失去能源供应而瘫痪。

通信电源的监控系统是有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系统, 它通过在通信设备、辅助设备等位置设置监控点, 实现对整个通信电源及其运行环境的监控和管理。同时, 它还能够对一些简易的故障或问题自动进行处理和修复, 以保障通信电源的正常工作。通信电源监控系统主要有两种工作方式, 一种是利用计算机系统, 直接对通信电源的运行状态和运行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另一种是以通信设备为核心, 通过网络平台, 对通信电源运行中的各项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

2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技术特点

2.1 WEB技术

这种技术是通过对TCP/IP技术的应用, 实现通信设备与电子计算机之间的连接, 从而保障UPS通信的运行[1]。所以,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要对其负责的通信电源设备通过WEB进行监控, 并定时生成相关的运行状态报告, 使技术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通信电源的运行情况, 及时的加以维护或检修, 以保证通信设备的平稳运行。

2.2 SNMP技术

如果需要进行监控的通信电源数量很多的时候, 就要利用到这项技术。例如, 在一个大型的局域网络当中, 在通信电源监控系统中采用SNMP技术, 利用各个网络端口, 实现对通信电源的网络监控。不但如此, SNMP技术还能够对通信电源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其实时监控和定时自检的功能, 一旦发现运行故障, 就能够及时的对其进行维护和修复, 不影响通信电源的正常工作。

2.3 MODEM技术

MODEM技术是以计算机作为载体, 实现对通信电源的实时监控作用的一种技术。它的主要工作方式是通过计算机平台的支持和网络的连接, 对通信电源进行监控。MODEM技术的最大优点在于, 当它在进行监控工作的时候, 不受距离的限制, 灵活性很强。因此, 在通信电源的远程监控、诊断和维修方面, MODEM是最为常用的技术。

2.4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也是通信电源监控系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技术方式, 常被用来对小型的通信电源进行监控[2]。与其它几种通信电源监控技术相比, 计算机技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例如, 信号较弱、设备选择严格、信号输出距离短等。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具有很大的多变性, 可以转变为很多不同的监控类型。相比于其它技术, 它不但更加灵活, 能够符合通信电源多变的特点, 还能够提高监控系统的效率。

3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3.1 市场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近几年以来我国通信电源及其监控系统的发展, 其在市场的潜力巨大。因此, 很多生产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 纷纷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但是, 由于通信电源监控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 很多方面还不完善, 没有相应的入网检测, 导致了流入市场的产品质量差异较大。还有很多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成熟, 而且为了提高利润, 在生产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样的产品应用在通信电源监控当中, 可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3.2 监控系统功能不够全面。

当前我国有一些地区, 由于拥有大量资金的支持和政策的优惠等原因,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发展速度很快, 但同时也出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厂家一味的追求发展和生产速度, 而忽略了对监控系统的功能方面的优化和完善。这就导致了有些监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通信电源出现的故障和问题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进而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畅通。

4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改进措施

4.1 提高实时性

实时性所包括的主要有监控系统对通信电源运行情况的响应和对技术人员发出命令的执行, 它是衡量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一项重要因素。监控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对通信电源运行状态的信息回报和对执行技术人员发布命令的速度一定要很快, 尽量缩短其反应时间[3]。同时, 还应具有判定多项工作优先级别的能力, 合理的安排工作先后顺序, 使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工作效率大大增加。

4.2 提高可靠性

监控系统的作用是对通信电源的稳定运行进行监控和维护, 因此监控系统本身必须具有很强的可靠性, 先维持自身的稳定工作, 才能对通信电源进行有效的监控。否则, 可能产生误报、漏报等情况, 在通信电源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的反应, 导致可能发生更加重大的问题, 甚至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 在提高监控系统的可靠性方面, 要对其中的软件和硬件进行合理的配置, 严格把控。

4.3 提高适应性

为了不断的适应通信设备的发展, 通信电源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而且其规格、容量、参数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监控系统要能够适应多种不同通信电源的要求, 满足其容量的扩充变化。同时, 可在监控系统中采用模块化的结构, 可以使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在维修之后不会对其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5 总结

通信设备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通信电源又是通信设备中最为重要的核心部分。因此, 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我们要不断的对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优化和改善, 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 使其能够有效的维护和保障通信电源的稳定运行, 进而保证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婷.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研究[J].信息通信, 2014 (01) .

[2]郝剑征.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研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2 (02) .

高速公路智能监控通信技术 篇11

高速公路承载着我国交流运输的任务,而且我国的交流运输流量非常大,气候条件复杂,长途车辆也较多。这些问题都给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提出了非常大的考验。为了能够更好地确保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可以通过智能监控通信技术来实现对高速公路智能化的全程监控。不仅提升了高速公路服务质量,同时还能够降低高速公路的运营成本。

高速公路智能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介绍。对于视频监控系统而言,主要是通过数字处理程序,针对高速公路收费,路况信息等进行收集与传输。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对整条高速公路的运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对于突发事件可以得到及时处理。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划分为两种,即收费监控与道路监控两种系统。所谓收费视频监控系统主是收费站、收费车道等方面的监控。道路监控系统主要针对的是高架桥、特殊路段等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通过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让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能够对整条高速公路的路况、车流量、气候等进行实际监控。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处理,确保整条高速公路的运营。

交通监控系统介绍。这里提到的交通监控系统,主要是针对高速公路中的交通运行信息进行收集,并将其信息通过信息传输,实时地反映在地图中进行显示。可以为高速公路道路管理、运行信息、突发事件进行信息與数据传送。并能够通过交通监控系统,对高速公路气候、事故等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其系统所记录的数据,可以为事故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通过交通监控系统实现调度自动化。此外,交通监控系统还具有向固定指标牌、广告牌等发布信息的功能,根据高速公路的道路状况、车流信息进行信息指引,让车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接收有效的信息,确保高速公路的通畅。

数据收集系统介绍。数据收集系统主要功能是针对不同系统所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汇总与整理。还能够根据以往数据信息量来设置合理的信息采集周期,通过对不同智能监控设备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数据处理,让其能够为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提供支持。有了数据收集系统的支持,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进行高速公路车辆的指挥与调度,并有效计算出每天的车流量,为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违规行为提供信息服务。

利用高速公路智能监控通信技术进行交通流信息采集

高速公路交通流需要及时地通过数据采集的方式来计算,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时,可以利用车辆检测器来完成数据采集。当前最为主流的车辆检测器为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视频车辆检测器以及微线圈车辆检测器等多个形式。不同路道所设置的车辆检测器,能够根据线圈所产生的数据变化来完成对车辆信息的采集。然后再通过传感器信号发送到相邻的微处理器中进行计算,可以有效地计算出不同时段的车流量、车辆经过时的车速、车道使用率等等信息。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再由检测控制器的通讯端口将其数据信息传送到高速公路监控中心通信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其数据载入到高速公路智能监控系统主机数据库中。通过这种通信技术,车辆检测器还能够通过其检测器所在的高速公路桩号、方向、时间等参数,反映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最低速度,从监控中心数据分析来了解到各个路段的车辆通行状况,并准确地判断出其路段的拥挤以及阻塞程度。结合所反映回来的路段拥挤程度,控制中心可以向各个信息牌发布相应的车辆引导信息,对该路段通行的车辆进行,确保控制好其车辆的行驶速度,有效地完成了对该路段的交通指挥。

利用高速公路智能监控通信技术实现信息发布

高速公路智能监控通信技术,可以利用其交通控制系统中所具备的信息发布功能,向主要路段发布可变限速标志等信息。这种可变限速标志主要是分布到高速公路道路两侧,可以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以及车流量情况做出合理的预测。发布信息的主要依据是通过各个路段所设置的数据采集信息作为参考,可以从其数据信息中计算出不同路段车辆行驶速度以及异常天气下的最佳行车速度。此信息的发布,能够缓解不同路段所出现的交通阻塞的情况。还可以对行驶车辆进行提醒,让其按照提示信息进行安全行驶。尤其是在异常天气状况下,这种信息通信技术可以更好地为行驶车辆提供准确的预告,让其能够保持高度警惕的状态进行行驶,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此外,当高速公路进行施工维护、出现车祸、大雾的突发状况时,同样可以进行提示,让通行车辆能够及时了解当前路段的通行状况,可以更加合理地选择车辆行驶路线,有效缓解了此路段的交通阻塞情况,也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通信、监控、收费系统 篇12

1 构建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

通信站通常分布在不同的区域, 不同的楼层, 不同的地方, 而通信电源集中监控就是将关键监控点设置在不同区域通信点的电源设备上, 对电源设备运行参数进行实时检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 实现电源设备的智能化管理。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主要由信息管理、网络传输、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四个方面构成。

2 利用TCP/IP作为系统组网的通信协议

TCP/IP技术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的技术核心组成部分, 能为网络提供数据包虚电路服务, 确保数据传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 TCP/IP技术的应用能很有效地推动的电源监控系统的发展。按照现阶段电源监控系统的发展情况来看, 大多数电源监控管理系统的安装都采取将端口的串接点连入各通信点的前置机DDN通道, 并且在每一个中心采取多串口卡的方式对DDN通道进行连接, 虽然能很便捷地进行组网且节约投资成本, 但也暴露出告警数据的丢失和响应时间延后的操作漏洞。众所周知, 网络体系的核心技术是TCP/IP协议, 引入了TCP/IP协议后不仅能很好地破除网络通信数据损坏、分组时间延后、分组信息丢失、传输信息的重复或混乱等问题, 还能很好地解决通信电源设备的硬件故障和网络拥塞等尖锐性的难题。因此, 将TCP/IP协议组网技术作为电源监控管理系统中组网方式将是必然的趋势。在现行的网络通信中对告警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甚至于苛刻, 要求信息传递的绝对精确和及时, 而在通过在电源监控管理系统中导入在TCP/IP协议并作为其通信协议, 信息传递的精准性的难题就迎刃而解;如果在系统中再设定定时器, 系统将重复不断地发现精准信息, 一次传递不成功还将二次、三次多次传递, 直至传递成功, 能有效地防止由于操作系统本身的原因产生消息丢失。

3 使用FTP用于文件的传输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和对等网模式将是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发展的方向。利用等网模式来简单阐明网络技术的应用, 等网模式是将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在该端口的中心进行SU保存, 并设定及时查阅功能, 能随时调阅SU保存信息。SU保存时候看似复杂, 许多开发商都认为如此高的运作功能必将需求超高科技和操作方法支撑, 但SU保存却克服了这一难题, 只要在信息收集的工作日, 利用系统文件包将信息发生到SC, 这样就能很简单地进入历史数据库里对数据进行保存。如需要传输对等网系统中SU保存的设备运行数据和历史数据, 可以选择采取FTP方式进行的传输, 既安全又快捷。因为FTP传输方法是在客户服务器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更新设计的, 利用服务器在其中间建立连接网络, 犹如在电源网络系统中建立了一套快捷的网络“高速公路”, 确保了信息传输的快速准确性;同时, 如要在电源监控管理系统中下载文件SU保存文件, 必须要求使用者输入正确的注册名和口令, 并将拒绝一切输入错误信息的客户的访问, 切实有效地确保了电源集中监控系统的安全。

4 使用HTTP提供万维网浏览

万维网 (WWW) 使用的是利用超级文本置标语言 (HTML) , 通过用HTML编码一个文件, 可以利用TCP/IP协议之上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发送到地球上任何链接在internet的计算机。电源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同样也可以提供Web的浏览功能, 避免了工作人员的彻夜值守的状况, 使得电源监控系统管理向智能化转变。而此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只需要在通信电源集中监控中心安装任何一台能提供TCP/IP拨号接入功能的计算机, 用此计算机作为该系统的核心——Web服务器;这样, 任意维护管理人员就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 通过浏览器, 远程登陆Web服务器, 第一时间获取整个系统局域网上通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信息数据。系统管理人员利用管理员账号登陆服务器后, 还可以随时随地地查阅和调看整套系统的运行数据和历史数据, 如果输入的查询条件对需要的历史数据源进行查询, 也能在第一时间查询出管理者需要的信息, 有效提高监控效率, 确保系统的平稳运行。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中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方法, 结合网络技术特点及具体功能, 阐明了网络通信技术在电源集中监控系统的重要性, 并强调网络通信技术的革新必将影响通信电源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瞿雷, 刘盛德.控制模块在通信电源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应用天地, 2001 (9)

上一篇:习语的特点下一篇:生物生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