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体改造

2024-08-26

树体改造(精选6篇)

树体改造 篇1

2000年前后是我国苹果生产技术大变改的时期, 诞生了乔砧矮化密植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这项技术促进了苹果生产水平的提高。但在十几年后的今天, 大面积乔砧矮化密植园随着树体的不断长大也出现了个体郁闭和群体郁闭现象, 导致果园出现交叉密集、光照不足、花芽质量差、“结果一层皮”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乔砧密植、树体结构不科学, 仍按传统的稀植大冠树整形修剪和管理, 面对果园郁闭因无改造经验而束手无策。河北省卢龙县职教中心果树专业教师和卢龙县林业局林果技术员, 通过对当地苹果郁闭园的调查, 结合国内外红富士苹果研究成果, 共同研究制定了对苹果大树改造、培养高光效树形的实施方案。经过5年实践, 达到了树体结构合理、光照充足、单产52.5 t/hm2, 一级果率95%以上, 产值达到27万元/hm2以上, 改造得到果农高度认可。现根据卢龙县荆子峪村和卢大岭村苹果郁闭园大树改造的成功经验, 介绍苹果郁闭园的改形技术。

1 改造原则

苹果郁闭园改造成败的关键在于改造总体原则方案是否符合果园实际, 以及改造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就总体原则与综合技术应用归纳如下。

1.1 以增产提质增效为根本原则

现有苹果郁闭园的管理者大多是20世纪80—90年代的技术员, 他们管理果园经验丰富, 技术功底扎实, 但改造郁闭园的经验不足, 只能凭着自己的经验去管理。因此, 改造前必须讲清思路、手段、方法和预期目标, 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不要“大伐大锯大割, 一步就到位”, 导致郁闭园整体改造果农不配合而以失败告终, 必须坚持“增产提质增效”这条根本原则。

1.2 以改善果园群体透光率为基本原则

苹果郁闭园的根本问题在于栽植密度过大、主枝树木过多、“扇子面”型大型枝组过多。枝量过大会导致出现树冠内光照不足、成花质量差、挂果“一层皮”现象, 最终导致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因此, 必须讲清“病情”, 为“对症下药”做好准备, 解决的思路是全面改善和提高果园整体透光率。

1.3 以降低主枝数目、提高主干高度为切入点

在实际郁闭园的管理中, 多数采用的是主干疏散分层延迟开心形或者纺锤形, 由于急于求成, 往往留的主枝数目过多, 基部第1层甚至留枝5~6个。或第一侧枝留的距离中心干太近, 形成“把门侧”, 大型骨干枝10个以上, 第1层交叉密集形成大盘子面, 不通风透光, 再加之上层主枝留得多, 整株光照差, 整个果园郁闭加交叉。因此, 单株改造必须以减少主枝数目, 特别是第1层主枝数目为切入点, 配合提高干高, 改善光照条件[1,2]。

1.4 以单轴延长“垂帘式”结果枝组结果为主攻方向

主干疏散分层形树体结构中的主枝全部为扇子面型, 多主枝组合在一起, 就成了盘子面型, 国内外比较成型的经验, 就是改扇子面型为单轴延伸型, 直接在主枝上着生单轴延伸的长轴结果枝组, 生长季节倾斜直立待成花, 开花一串花, 坐果下垂一串果, 结果空间体积增加, 养分就近供应, 果大质优, 着色好, 标准果率迅速提高。单轴延伸型结果枝组“垂帘式”结果是苹果郁闭园改造中最关键的一个技术亮点, 必须深刻领会, 恰当运用。

1.5 以生产标准果配合套袋生草覆反光膜综合技术应用为落脚点

现在苹果果品销售市场, 红富士标准果 (8 cm、200 g/个以上) 2014年卢龙产地收购价5.6~7.0元/kg, 而等外果 (100~150 g) 的产地收购价格为3.6~4.0元/kg, 价格骤然降低, 经济效益降低30%~40%。因此, 改造的目标就是生产市场需要的标准果。配套措施是疏花疏果加套袋, 果园生草配合优质有机肥, 采前摘叶、扭果、贴字、地上铺设反光膜。

2 改形技术

一般结合冬剪进行树形改造, 结合每个地区的气候差异, 应在3—5月果树发芽之前进行最好, 可以防止低温对果树锯口造成冻害。一般需要经过3~5年完成大树整形改造。

2.1 间伐

根据果园郁闭情况, 对果园郁闭严重的可以进行间伐。间伐的基本原则首先是保证有足够的授粉树。其次, 规划好永久株和临时株。间伐的方法有3种:一是行间隔株间伐, 将行株距由5 m×3 m变成5 m×6 m;二是梅花式间伐, 每隔2行2株间伐1株;三是随机间伐, 根据树冠大小、主枝方向及树体发育状况间伐生长不太理想的植株[3,4]。间伐时首先要确定果园总体产量, 分配给永久株与临时株, 保证间伐尽量不减产, 低产园要保证连年增产, 提高果品质量。防止集中间伐, 一步到位, 以免果农不接受。特别密挤时适当间伐临时株, 不是特别密挤交叉, 不要一次整株间伐。要优先锯除花芽比较少的主枝上的侧枝, 再去花量少的枝组, 最后再去花芽量少的主枝。如果果园郁闭较轻、栽培密度过大, 需要确定永久株和临时株, 分类别进行管理。永久株可以继续扩冠, 同时提干、落头进行改形;临时株尽量多留果, 以填补永久株之间的空间, 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 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要保证永久株, 随着永久株改形将临时株逐步去掉。

2.2 落头开心

若单株树体上下郁闭不透光, 树体较高, 改造时第1步就是落头。根据树体情况, 落头的高度一般为2.5~3.0 m。落头的进程根据被改造树的具体情况而异, 树冠与主枝较大, 可一步到位, 否则要逐步进行。落头时, 最好在中心干上留保护枝或保护桩。保护枝不能过大, 以枝组或小型辅养枝为宜, 方向应优先选择南方为宜, 可以较好地防止日灼。如果没有合适的枝组或小型辅养枝, 则留30 cm左右的活桩, 截面要适当倾斜, 防止留存雨水, 保留部分萌发的枝条可保护伤口, 并能保持保护桩的生命力。

2.3 选留主枝, 疏枝提干

整形改造第1年, 先确定主枝, 在树干1.2~1.5 m以上选留4~6个主枝或大型辅养枝作改造树形的主枝。选留的主枝最好粗细长势均等, 各主枝呈相同水平角围绕中心干排列。有资料报道, 选留3~5个主枝, 实际管理过程中, 笔者发现主枝数目较少, 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照改善产量迅速增加, 处理不当发生劈裂、病虫伤等使主枝数迅速减少, 而导致产量直线降低, 丰产稳产不可逆转。

永久性主枝的3个角度对于今后丰产稳产以及果品质量非常重要。建议主枝基角80~90°, 下部主枝腰角70~80°, 上部主枝腰角60~70°, 下部主枝梢角60~70°, 而上部主枝梢角50~60°, 甚至可以再小一些。上述角度选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下部主枝角度大一些, 上部角度小一些, 可以改善光照条件。二是下部主枝负载过大时用其他支撑物做好支撑, 而上部不易于支撑, 角度小一些更容易负担较大产量, 改造后的树体产量主要来源是高干 (中心干) 上部主枝。在主枝上每隔20~30 cm培养1个大型单轴延伸松散型结果枝组, 以扩大永久性主枝上结果空间和范围。主枝选留好后, 根据树体生长结果情况, 在对果园当年产量影响不大的情况下, 将树体基部的几大主枝每年疏除1~2个, 以提高树体干高。疏除主枝后要对伤口进行涂药 (腐烂敌或石硫合剂等药剂) 保护, 预防感染腐烂病等枝干病害。

2.4 疏枝调距

改形第2年, 结合冬剪, 可以继续疏除树体基部的1~2个大主枝。同时, 调整上层选留主枝上的侧枝, 主枝上与主枝粗度相等或大于1/3主枝粗的侧枝全部疏除, 其余全部培养成大型结果枝组。要求枝条 (包括原培养的多轴分枝枝组、上一年的坠吊枝、一年生枝等) 按照同侧15~25 cm间距留大去小、留强去弱、留长去短的原则, 疏除过密枝, 将所有同侧枝调整到合理的枝间距。

2.5 培养松散下垂的细长型结果枝组

在永久主枝上, 配置大、中、小果枝组, 并使其高、中、低错落有序, 搭配合理。枝组的培养与修剪要以轻剪缓放为主, 顺其自然, 因势利导。首先, 选择一年生健壮枝条进行轻剪缓放;第2年冬剪时, 疏除枝头竞争枝, 保持枝轴的优势地位, 同时枝头继续进行轻剪缓放;第3年, 枝轴的三年生部位已经结果, 并抽生了果台枝, 这就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结果枝组, 然后再逐年培养成大、中型松散下垂的细长型结果枝组。

2.6 控制修剪量

一般情况下, 全树的修剪量应控制在不超过总枝量的30%, 但具体要根据树龄的长短、树势的强弱、树冠的大小等综合情况来定。改形初期, 以疏除与改造大枝、调整骨架结构和树冠的形状为主, 中后期以培养枝组、丰满树体为主。如果大枝疏除量大, 则小枝应轻剪或不进行修剪;反之, 小枝可进行较细致修剪。

2.7 拉枝缩冠

由于树体基部大主枝的疏除和光照增加、营养集中, 留下的枝长势会增强, 在不同部位都会萌发新枝。5月, 对伸向行间和株间交接的过长主枝延长头, 全部拉枝头呈下垂状, 使主枝株间不交接, 行间形成1 m左右的作业通道和采光带, 树冠冠幅缩小, 完成整形。

2.8 采用综合技术增强果实品质

果园管理采用生草法, 刈割后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改良土壤, 综合果品质量优于清耕法果园管理, 建议尽量不用除草剂。按每生产1 kg果品增施2 kg优质有机肥、套袋必须选用优质环保苹果专用袋 (次等品、非正规厂家生产果袋着色慢, 且着色差) 、铺设反光膜、摘叶、转果等措施来提高果品质量。

2.9 保护伤口, 维护中心干

首先果农必须选购优质果树修剪工具, 能够保证剪口、锯口平滑不起毛。其次锯除大枝要用“两步法”:第1步从下部斜向上开一小“活口”防止劈裂。第2步再从上部斜向下对齐“活口”并于去除枝中心线垂直方向一次锯除大枝, 以保证截面最小。改形过程中出现的大伤口, 要注意保护, 涂抹伤口保护剂, 或者涂抹甲基托布津∶食用油∶水=1∶0.1∶10的混配杀菌剂, 如再用塑料薄膜进行伤口包扎, 愈合效果更佳。在果树疏花疏果、套袋摘袋、冬季和夏季修剪时要使用高凳, 尽量减少人为踩踏传播腐烂病、轮纹病, 实际生产调研中发现, 较大枝干病害人为管理不当传播病害占发生病害的比例相当大。

3 树体改造后综合评价

在完成果园改造以后, 要对果园改造进行评估, 郁闭果园改造完成后, 要达到如下要求:一是行间作业带保持在1.0 m左右 (山地梯田果园株间枝头距0.5 m以上) ;二是果园覆盖率控制在75%左右;三是树冠透光率达到20%~30%;四是产量保持在45~60 t/hm2;五是优质果率达到90%以上;六是树高控制在3.0~3.5 m, 主枝4~6个, 留枝量为90万~120万条/hm2, 果枝率占总枝量的1/3~2/3。

参考文献

[1]雷世俊.红富士苹果郁闭园改造及其效果[J].北方园艺, 2013 (23) :65-67.

[2]杨天寿.长富2号红富士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J].果农之友, 2014 (2) :11.

[3]于国合, 王志刚.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及效果评估[J].落叶果树, 2013 (6) :49-52.

[4]王富青.山东沂水县苹果郁闭密植园改造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3) :177.

间作对油桐树体生长影响研究 篇2

关键词:套种模式;油桐;生长;枝叶

中图分类号:S727.32;S7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2-

Effects of Different Agroforestry Patterns on Growth and Nutrient of

Branch and leaf of Vernicia fordii

Du Yangwen(1,2,3) Deng Xianzhen(1,2,3) * Zeng Xiangfu(1,2,3)

(1.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 Wuhan 430075;2.Hube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Non-Timber Germplasm Improvement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Huanggang 438000;3.Hubei Provinci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Debie Mountain Huanggang 438000)

Abstract:To explore the utilization of agroforestry patterns in Vernicia fordii and Ipomoea batatas,Vernicia fordii and Glycine max, Vernicia fordii and Zea mays, we investigated effects of agroforestry patterns on growth of Vernicia fordii in the study. Additionally, the agroforestry patterns which could prompt faster growth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variance analysis and multiple methods. Results showed i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ffects of height, diameter, branches, branches length and diameter on Vernicia fordii among Vernicia fordii and Ipomoea batatas, Vernicia fordii and Glycine max, Vernicia fordii and Zea mays. The agroforestry pattern of Vernicia fordii and Zea mays could promote faster growth, especially for height and branch length.

Keywords:agroforestry patterns; Vernicia fordii; growth; branch and leaf

nlc202309051403

农林间作是把农作物与林木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种植于同一土地单元,从而形成长期共生、互助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1]。近年来,林农间作研究较多的是苹果、文冠果、榛子[2],银杏[3],柑橘[4]等,主要研究二者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对其生长性状[5-7]涉及较少。

油桐Vernicia fordii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泛,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包括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8-10],以四川、湖南、湖北和贵州较为集中。具有丰富的品种资源,在我国约有184个油桐品种[11]。目前,油桐套种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12]。本文在油桐幼林中开展套种农作物试验,研究套种不同农作物对油桐幼林树体生长影响,筛选出适宜油桐生长的套种模式,为实现油桐高效经营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东经 109°00′~109°27′,北纬 29°06′~29°40′),地处湖北西南,平均海拔680.00 m,土壤主要为红壤和黄壤。来凤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 400 mm,年均实际日照时数1 234.9 h,平均温度10~17℃,年极端最低气温-7~-15℃,>10℃积温为5 130~3 310℃, 无霜期293~207 d,相对湿度81%。

1.2 试验材料

试验林为2011年播种苗,株行距3m×4m,55株/666.7m2,林相整齐,长势良好,造林后采用正常的周年抚育管理措施,每年5月和8月各中耕施肥一次(以氮磷钾速效肥为主),并且不定期除草和病虫害防治。2012年4月开展不同套种农作物试验研究,套种模式为油桐+玉米、油桐+黄豆和油桐+红薯,每年一季,对照为纯油桐幼林。选择地势、土壤条件、油桐长势等条件基本一致的油桐幼林进行试验,设置3个小区,每个小区4种处理,每处理100 m2,小区面积为400m2。各处理分别如下:①套种红薯:株行距为15cm×40cm,基本完全覆盖裸露土地,距离油桐20cm;②套种玉米:株行距为40cm×60cm,距离油桐20cm;③套种黄豆:黄豆密度20cm×20cm,距离油桐20cm;(4)对照:纯油桐幼林。各小区田间水肥管理条件基本保持一致。

1.3 试验方法及指标测定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处理3次重复,每次重复30株,共计90株。每重复取其平均值计算。2014年10月,调查两年生油桐的树高(3m卷尺)、地径(数显游标卡尺)、分枝数以及分枝的长度(3m卷尺)和粗度(数显游标卡尺)。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套种模式对油桐幼林树高、地径生长影响

通过对不同套种模式油桐幼林的树高、地径、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粗度等生长性状分析可知(表1和表2),不同套种模式对油桐幼林生长影响差异各不相同。

油桐+玉米、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3种套种模式与对照(不套种)相比对油桐幼林树高存在极显著差异(F=21.95**,P=0.0001)。对树高影响最大的是油桐+玉米套种模式,其次是油桐+红薯,油桐+黄豆,对照处理(不套种)油桐树高最差。油桐+玉米模式油桐树高是对照的2.33倍,油桐+红薯和黄豆分别是对照的1.75倍和1.67倍。油桐+玉米、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套种模式与对照处理差异极显著,油桐+玉米与油桐+红薯和黄豆间差异极显著。

油桐+玉米、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3种套种模式与对照(不套种)相比对油桐幼林地径都有极显著差异(F=20.10**,P=0.0001)。3种套作模式间差异不显著。3种套种模式油桐地径为8.89~32.18mm,对照处理仅为7.93~17.26mm。

表1 不同套种模式对油桐幼林树高和地径影响

2.2 不同套种模式对油桐幼林分枝数、分枝长度和粗度生长影响

油桐+玉米套种模式与对照处理相比分枝数差异显著(F=3.13*,P=0.0463)。3种套作模式间差异不显著,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套种模式下,油桐分枝率也存在一定差异。油桐+黄豆模式分枝率最大为44.4%,油桐+玉米和油桐+红薯模式差异不大,对照分枝率最低为11.1%。就单株分枝数而言,油桐+玉米模式分枝数最多,一般为4~5个分枝;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模式分枝数差异不大,一般为2~6个分枝,个体间差异较大;对照处理分枝数最少,仅为2~3个分枝。说明在油桐幼林地套种红薯、黄豆和玉米均能促进油桐幼林分枝。

不同套种模式油桐分枝长度存在差异(F=45.94**,P=0.0001)。油桐+玉米模式与其他两种套种模式及对照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油桐+玉米模式分枝长度最大,一般为78~126cm;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两种模式间差异不显著,一般为18~97cm;对照处理分枝长度为24~72cm。说明油桐+玉米模式更利于油桐枝条生长。

不同套种模式油桐分枝粗度存在差异(F=17.06**,P=0.0001)。油桐+玉米和油桐+红薯模式与油桐+黄豆模式和对照处理差异极显著。油桐+玉米和油桐+红薯模式分枝粗度无显著差异,分枝粗度一般为5.02~16.28mm。油桐+黄豆模式和对照处理也无显著差异,分枝粗度一般为4.80~12.84mm。

表2 不同套种模式对油桐幼林枝条生长影响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林农套种不仅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的有效水贮量,而且对作物的施肥、中耕除草,加快了土壤的熟化和改善,为林木生长创造了条件[13]。很多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如赵英等研究表明南酸枣和花生间作促进了南酸枣树的生长,株高、胸径和树冠均较单作增长快,大树比小树增幅更大。与单作花生相比,间作导致花生主茎伸长,分枝次数与叶片数减少,并进而影响其产量和生物量[14]。油茶与花生和红薯间作提高了油茶的新梢长和树高,增加了油茶幼林生长量[15-16]。南方红豆杉与玉米间作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17]。本试验结果与上述研究结论一致。油桐+玉米、油桐+黄豆和油桐+红薯3种套种模式均表现出对油桐幼林树高、地径、分枝数、分枝长度和分枝粗度等生长性状有促进作用。其中以油桐+玉米套种模式效果更好,尤其是对油桐的树高及分枝长度两个生长性状影响更大。

nlc202309051403

参考文献

[1]卢琦,阳含熙,慈龙骏,等.农桐间作系统辐射传输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1997,17(1):36-44

[2]李锴,乌志颜,齐鑫淼,等.赤峰南部浅山区经济林复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初步分析[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3,39(4):23-27

[3]王贵斌,曹福亮,程鹏,等.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林业科学,2010,46(8):1-7

[4]徐舰.柑桔、银杏不同复合经营模式生长效益评价[J].经济林究,24(2):32-34.

[5]蒋建平.泡桐树冠结构及其对主干生长影响的研究[J].泡桐, 1986(2):1-10.

[6]竺肇华,陆新育,熊耀国,等.泡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泡桐,1984(试刊): 3-12.

[7]陆新育,陈绍信,刘正超,等.泡桐根系分布、生长特点及其与作物根系关系的研究[J].泡桐与农用林业, 1990(2):1-6.

[8]占志勇,汪阳东,陈益存,等.油桐良种选育及其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6):9-14.

[9]赵斌.油桐的嫁接繁殖技术[J].种子, 2005, 24(8): 118-120.

[10]谭晓风.油桐的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建议[J].经济林研究, 2006, 24(3): 62-64.

[11]黄福长.国内外油桐发展现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3):83-87.

[12]王槐清.重庆市云阳县桐粮间作模式及效益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8(18):1-2.

[13]王玉娟,雷小林,周文才,等.间种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树体生长的影响研究概述[J].湖北林业科技,2011,(4):40-44.

[14]赵英,张斌,王明珠.农林复合系统中物种间水肥光竞争机理分析与评价[J].生态学报,2006,26(6):1792-1801.

[15]陈永忠,王玉娟,王湘南,等.间种对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幼林生长量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5):117-120.

[16]王玉娟,陈永忠,王瑞,等.覆草间种对油茶林土壤养分及生长量影响的主成分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6):43-49.

[17]曹卫红,曹基武,尹检华,等.间作玉米对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5):45-47.

(责任编辑:郑京津)

密植苹果园树体改造技术要点 篇3

如果临时株影响永久株, 应以去临时株上的枝为主, 直至把临时株去除;如果临时行影响永久行, 要以去临时行中的枝为主。

二、改造要点

1. 对于已经郁闭的果园, 应全部设置永久株和临时株。

一般是隔株设一临时株, 若授粉树在行间配植, 则应先把授粉树留作永久株。对于没有生长空间的临时株, 应立即清除。可用2~3年时间, 将全园实现隔株去株。

2. 对于行间和株间都郁闭的果园, 应设置永久行和临时行。

最好全园统一行动, 从果园一侧开始, 依次选定临时行;不能统一选定的, 可单户进行。授粉树成行配植的, 要注意把授粉树选为永久行。两户相邻的两行如果都选为永久行时, 要分别回缩和控制枝条伸展, 使行间打开1米的空间。

3. 降低树高。

临时行树高降到2.5米左右, 最高不超过3米;永久行树高降到3米左右, 最高不超过3.5米。

4. 参考树形。

永久株树形以采用七主枝疏层形或自由纺锤形结构为主。

(1) 七主枝疏层形。下部安排3个主枝, 第一主枝、第二主枝朝向东北或西北, 第三主枝朝正南, 各主枝梢角抬高到70°~80°;在距第一层主枝1.3~1.5米处, 选留一东一西2个主枝作为第二层主枝, 开张角度至80°~90°;在距第二层主枝60厘米左右, 选留一南一北2个主枝作为第三层主枝, 开张角度至90°。

(2) 自由纺锤形。自由纺锤形树体的主枝分布比较随意, 下部3个主枝可按疏层形配置, 也可自由配置, 3主枝以上留7~8个单轴延伸的小主枝。采用纺锤形树形时可见空留枝, 只要树枝互相不遮蔽、通风通光即可, 要求枝干比小于1/3。

5. 树体控制。

开春首先对长枝品种或短枝旺树每株施多效唑3~5克 (溶于水浇灌到树干基部) ;把应该调整角度的枝条拉开角度, 并对1年生枝或光腿枝进行多方位刻芽。春夏一定注意及时抹除剪锯口等处的萌芽, 防止营养消耗, 同时多施有机肥, 控制氮肥使用。如果到5月份树体出现旺长, 可对旺枝进行基部环割, 同时对树体喷布多效唑100~200倍液及0.3%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

三、注意事项

1. 选质量好的剪刀、锯等修剪工具, 确保剪锯口平滑, 同时要做好对修剪工具的消毒工作。

2. 去除病死枝, 并对伤口消毒。

3. 动手改造前应先把树体存在的问题找出来, 重点解决通风透光问题。

4. 剪锯口处理的好坏是树体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

生产中可用0.75千克油漆, 加入50克甲基托布津粉, 搅匀后涂抹伤口。

脐橙树体冻害防御措施 篇4

1 冻害防御措施

1.1 合理建园

建园时合理选址规划、栽种防护林, 实行高标准建园。

1.2 加强栽培管理, 提高树体抗冻力

1.2.1 适时放秋梢, 促进秋梢老熟。立秋前后放梢, 控制晚秋梢及冬梢抽生。

1.2.2 控制水肥。幼树8月下旬以后停止追施水肥及速效性化肥, 防止晚秋梢及冬梢抽生加剧冻害。

1.3 做好防冻工作, 预防或减轻冻害

1.3.1 涂白护干。

主干、主枝进行涂白。涂白时间为10月下旬~12月上旬, 涂白程度为涂白剂涂至主干分枝处。涂白剂配制:晶体石硫合剂30~40倍液加生石灰 (石灰粉) 加0.3%~0.5%食盐及0.2%~0.3%动物油拌成浆方便涂抹即可。

1.3.2 树盘覆盖。树盘覆盖草料或薄膜等, 覆盖草料厚度为15~20cm。

1.3.3 培土护干。用园地土把主干保护起来, 培土至主干分枝处, 翌年气温稳定回升时扒开培土。

1.3.4 薰烟防霜。

霜冻天傍晚利用杂草、谷壳等燃料在果园当风口或山脚下焙土薰烟, 人工造烟防止冷空气下沉, 减轻霜冻。

1.3.5 灌水保温。

霜冻来临前7~10天土壤灌水提高土壤温度。灌水时沿树冠滴水线周围一次性灌透水, 若灌水不足, 反会加剧冻害。灌水程度以湿润地表10~30cm土壤为宜, 灌水时间以上午1000~下午2:00为宜。

1.3.6 树冠覆草防霜。

低温霜冻之初, 1~3年生幼树可用杂草覆盖树冠。方法为:在树冠中间插上一根支柱木棍或山竹等 (支柱高于树冠10~15cm) , 后顶上扣一小捆草, 像“雨伞”一样保护树冠, 减轻霜冻。

1.3.7 主干、主枝束草保温。

1~3年生幼树可用杂草将主干、主枝捆绑, 起护干保温作用。待翌年春季气温稳定回升后解除捆绑物。

1.3.8 叶面喷施保叶防冻有机营养液。

保叶防冻有机营养液可选用枯捷康800~1000倍液、旱地龙500倍液、芸苔素内酯5000倍液、F-植酸钙1500倍液等, 7~15天1次, 共喷3~4次。

1.3.9 清除积雪。

除积压在树冠上的雪太厚外, 一般雪后切忌掷摇、拍打树冠上的积雪, 应进行树冠喷水或让其自然融化。

2 受冻后树体护理措施

2.1 加强肥水管理, 尽快恢复树势

冻后叶面喷施2~3次有机营养液, 翌春土温回升后土壤追施1~2次速效水肥。

2.2 合理修剪

区别冻害程度, 遵循“小伤摘叶、中伤剪枝、大伤锯干”的原则对冻害树进行合理修剪。 (1) 摘叶。冻害后及时摘除受冻枯焦的叶片。 (2) 剪枝。待翌年气温稳定回升后春梢萌芽长3~6cm时剪除受冻枝条。 (3) 锯干。对冻害严重的树, 春梢老熟后锯掉冻死的大枝、主干。锯口离新梢下1~2cm, 锯口要向外稍倾斜, 创面平滑, 用伤口保护剂或薄膜包扎保护好伤口。

2.3 加强病虫害防治

警惕树脂病、炭疽病、脚腐病的发生。

2.4 加强枝梢管理

新梢萌发后尽量多选留枝叶, 保证地上部与地下部的树体平衡。

2.5 控制挂果量

丰产优质葡萄树体管理技术 篇5

1 葡萄开花前树体管理

1.1 枝蔓上架的复剪

冬季葡萄需埋土防寒, 当早春3月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将葡萄防寒土撤除。作好葡萄畦面, 剪葡萄枝蔓上架。葡萄枝蔓要均匀摆开, 枝蔓的引缚姿态与架式、树形、枝蔓长度、生长势有密切关系。篱架规则扇形的蔓一般呈扇形引缚或倾斜式引缚, 以增加萌芽率。主蔓架面上过密, 可按蔓距的要求将其中较差的多余枝蔓疏除;对主蔓结果母枝成熟度不好或有病虫伤害, 母枝过长、过密, 冬剪留芽量过大, 树势比较重, 应复剪或疏除。因北方气温回升比较快, 葡萄伤流较为严重, 复剪工作应在萌芽后伤流基本停止时进行为宜。伤流终止期为萌芽后嫩梢长度10~15 cm时。

1.2 抹芽和疏枝

及早抹芽可减少树体贮藏营养消耗。因此, 决定不留新梢的部位 (篱架距地面30~50 cm, 小棚架50~100 cm以上) , 应在萌芽后一次疏除。通常在嫩梢可见到花序时进行疏枝, 此时嫩梢长度一般为10~20 cm。抹芽疏枝的主要目的是保留架面枝量10~15个, 强旺树宜多留枝、晚疏枝、疏强枝;弱树宜少留枝、早抹芽、早疏枝、留壮枝、去弱枝。一般在疏枝时, 去掉过密梢、返向枝、过旺枝和过弱枝。

1.3 疏花序及花期管理

抹芽疏枝后达到适宜留梢量是提高葡萄品质的方法之一。还需要通过疏除过多花序, 花前摘心、控制副梢生长、控制花序大小等措施进一步调整, 以保证果穗整齐、紧凑, 改善外观品质。控制产量是提高果实品质的主要途径。首先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管理水平、市场情况, 确定葡萄的限产指标。如某棚架巨峰葡萄限产22.5 t/hm2, 按每穗果400 g计, 留花序6.0万~7.5万个/hm2, 花前留花序量应较实际高10%~20%, 坐果后再对留果量做最后一次调整, 去掉那些坐果不好的果穗。巨峰葡萄始花期新梢长度少于40 cm则不宜留花序, 如果留穗, 秋季时枝条不成熟, 果穗上色极差。始花期新梢长度40~70 cm留1个花序, 70 cm以上留2个花序, 树上过旺枝应及时疏除, 以消弱长势。花序整形是获得优质葡萄的重要技术措施。我国葡萄栽培者通常只在果穗整形时去除副穗和掐除花序穗尖, 这就无法获得品质较高的葡萄。葡萄的优质生产, 从本质上说, 就是进行标准化生产, 从外观品质角度看, 要求果穗大小一致, 果粒大小一致, 有利于包装标准化。

为控制枝叶徒长, 调节营养, 使营养流向花序和果穗, 可实行花前摘心和控制副梢, 在花前5~7 d, 喷复合比久, 巨峰葡萄50 g/袋对水10~25 kg, 新梢生长6~7片叶再喷1次, 以保证粒均匀, 早熟, 高产。花期喷0.3%硼砂加0.15%石灰水, 以促进花粉管生长、提高坐果率[5]。

1.4 新梢管理

葡萄在水肥充足的情况下, 新梢夏季生长旺盛, 如自然生长可达几米长, 每个腋间又易抽出副梢, 如新梢管理不及时, 则大量消耗养分, 影响产量, 因此必须对新梢及时进行摘心和去副梢的管理。葡萄新梢在开花前后生长很迅速, 新梢消耗很多营养, 影响花器官的进一步分化和花蕾的生长, 加剧落花落果。为了避免落花落果, 需调整树体的营养分配, 在葡萄开花坐果期对结果新梢进行摘心, 使新梢暂时停顿, 把树体营养集中供给花序, 以达到提高坐果率的目的。对中庸偏强的结果新梢摘心最适宜的时间是开花前3~4 d或初花期, 弱梢或中庸偏弱梢 (如花期新梢长40 cm以下) 可不摘心, 并对副梢及时控制。主梢摘心, 一般强壮枝当心梢花序以上已展叶达7~8片时, 及时摘心。生长势弱的结果枝一般长到9~10片时便可停止生长自行“封顶”, 不与花序争夺养分, 可不摘心;长势中庸的结果枝, 可在花序以上留6~7片叶摘心, 一般结果枝上总叶数以留12片左右为宜。当主梢摘心后, 副梢会大量萌发, 处理方法是:一是顶端1个副梢留3~4片叶, 反复摘心, 果穗以下副梢从基部抹除, 其余副梢留1~2片叶, 反复摘心, 此法适用于幼龄结果树, 多留副梢叶片, 既保证早期丰产, 又促进树冠不断扩大。二是顶端1~2个副梢留4片叶, 反复摘心, 其余副梢从基部抹除, 顶端常生2、3个副梢, 只保留前端1个副梢, 留2~3片叶, 反复摘心。此法适用于成龄树, 少留副梢叶片, 让架面通风透光, 促进着色。

2 葡萄开花后树体管理

葡萄开花后的树体管理, 主要是果穗的管理。

2.1 果穗着色

有色品种着色需要有一定浓度的糖分和一定量的光照。为了加强架面通风透光, 要及时进行复剪, 减少不必要的枝叶, 使枝条密度合理, 在浆果开始着色前约10 d, 将结果新梢基部老叶去掉。一般葡萄结果适量时, 果穗着色快而整齐, 结果过多时, 着色很慢, 有时会出现“绿熟”现象。因此, 要使葡萄正常着色, 必须在栽培过程中采取疏花疏果、控制产量、疏枝绑梢、通风透光、适量施肥和浇水、增加浆果糖度等综合技术措施[6,7]。

2.2 防止葡萄裂果

当气候和管理条件稍有变化, 浆果上色到成熟期, 果皮易破裂, 商品价值便降低, 甚至失去食用价值。裂果原因, 一是品种特性, 二是气候变化, 三是栽培技术。易裂果的品种, 大多是果粒排列紧密, 果皮薄而脆。前旱后雨的天气也易发生裂果, 前期干旱, 蒸发水分多, 浆果含水量显著减少, 果汁浓缩, 含糖量随之增大。后期降雨, 大量水分输入果粒, 果肉迅速膨大造成强大压力, 使果皮紧绷, 以致超出果皮坚固所能承受的程度而暴裂。栽培技术不当引起葡萄裂果也是常有的, 如果穗感染白粉病、晚腐病等使果皮受损, 当果粒增大时果肉挤压果皮, 经受不住其压力而崩裂;成熟期土壤干湿变化太大, 造成果粒渗透压升高而使果肉经受不住发生裂果;早期落叶, 叶面积缩小, 蒸腾水分减少, 树体水分大量转入果粒, 造成裂果;果粒拥挤, 无涨大空间, 互挤压力过大会造成暴裂果等。

对成熟期易发生裂果的品种, 要保持土壤干湿平衡, 成熟期减少浇水或不浇水, 地面铺草、盖膜, 防止土壤湿度变化过大, 或提高果穗离地面位置, 果穗套袋, 设施栽培等, 防止大气温度、水分对果粒的直接影响。保护好叶片, 多留一些营养枝, 保证叶的蒸腾作用畅通, 既可保持葡萄果粒高浓度, 又可减少吸水障碍。加强病虫害预防, 避免感染病害或发生其他生理障碍。果粒膨大期禁止使用氮肥, 避免果粒达到正常果个后迅速增大。过穗长得过紧的品种, 花期可不掐尖, 坐果后疏果。

3 葡萄病虫害防治

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 常见的病虫害发生较少。但在冬季和早春, 设施内昼夜温度变化比较大, 并且常因天气不好, 无法通风换气, 导致设施内通风不良、湿度过高, 从而造成一些在露地难以见到的病害发生。在这些病害中, 灰霉病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在防治方法上, 关键应着眼于防, 在葡萄开花前后, 尽量降低设施内的湿度。发病初期, 可用50%速克灵800倍液, 或65%甲露录800倍液等防治;当严重发病时, 首先注意掐穗尖和除副穗等工作要选择晴天进行, 以免伤口感染;其次要加强防治, 可用50%葡萄清1 000倍液、40%菌核净或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喷雾防治。

摘要:阐述了丰产期的葡萄树体管理技术, 包括开花前、开花后的树体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以期为果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葡萄,丰产优质,树体,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费玉杰, 李兴敏, 李泽义.葡萄夏季管理技术[J].烟台果树, 2008 (2) :47.

[2]高海群.葡萄的冬季管理技术[J].新农村, 2008 (2) :14.

[3]杜所利.葡萄秋季管理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6 (9) :21.

[4]高凤仙, 程秀岐, 王先庆.庭院葡萄树体管理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 1993 (1) :40-41.

[5]赵满亮, 喻忠惠, 张仁刚, 等.水晶葡萄山地棚架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 2010 (5) :630-631.

[6]李学斌.提高葡萄设施栽培果实品质的措施[J].现代园艺, 2010 (6) :56.

树体改造 篇6

近些年来, 我国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 营林造林工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契机, 如何抓住这一良好机遇, 加快做好营林造林工作迫在眉睫。虽然, 近些年来, 定边县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不懈的努力之下, 营林造林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但是仍然需要继续努力。由此可见, 文章以定边县为个例, 就其营林造林工作展开探讨, 并深入分析, 如何有效运用树体营养生长调控技术加快推进营林造林工作的进程。

2 营林造林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定边县地处陕西省西北角、榆林市最西端, 东邻靖边, 南依吴起县和甘肃省的环县, 西与宁夏盐池县相连, 北靠内蒙的鄂托克前旗, 系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 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过地带, 位于东经107'15"~108'22”, 北纬36'49”~37'52”。县境地域辽阔, 南北长118km, 东西宽98km, 海拔1 303~1 907m, 总面积6 826km2, 居全省第三位。

定边县的经济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在看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人们也逐渐意识到营林造林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开展好这些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 当地人们的营林造林意识在不断增强, 逐步意识到环境的持续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同步重要。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定边县完成林业工程项目22项, 完成造林6 253.33hm2, 是县下达任务6 000hm2的104.2%。重点完成了樟子松基地2 000hm2、千里绿色长廊建设工程、城郊防护林工程、长柄扁桃基地建设466.67hm2、两杏基地建设333.33hm2、核桃基地建设166.67hm2、能源企业造林等一批重点林业建设项目。

3 造林技术之树体营养生长调控技术的探讨和分析

植物体从产生结合子开始到个体的死亡可以说是一个既完成又不可逆的过程, 但是我们如果能够采取合理、有效措施的话,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植物体的生长周期, 延缓其衰老, 而树体营养生长的调控无疑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众所周知, 近几年来,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 而为了更好地促进林木的生养与发育, 人们开始研究如何有效调控林木树体的营养, 大叔营养液可以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营运而生的。

第一, 对树体营养样的基本介绍。大树输液, 就是给大树打吊瓶, 是一种全新的营养调控技术, 其原理就如同人体输液一样,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营养补充, 以维持树体的正常新陈代谢, 药效能被树体充分吸收, 使用方便、见效快、对环境污染小。营养液含有树木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 可激活大树的细胞活性, 提供大树生长所需的营养, 像多种有益生物菌群、有机肽、硼、锌、镁、铁、钼等多种微量元素, 并且有利于给大树补充水分。药液由导管直接输入到树干中心, 树木很容易吸收, 可增强树势, 恢复活力。同时, 可防治大树生理病害的发生, 提高大树抗病, 抗虫等抗逆能力。

第二, 树体营养液的作用。通过给树体输液, 可以达成以下目的:有效次级树木的受损基因, 加快细胞的流动速度, 超强渗透树木内部, 改善循环, 确保树木对各种养分的全面吸收与利用;加速细胞分裂、促根生根, 调节生理代谢、增强光合作用, 提高树木抗病、抗虫、抗旱、抗冻能力, 促进成活, 并最终达成改进树木品质的目的。

事实上, 树体营养液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对于那些长势衰弱、新移栽种植的树木都是适用的, 只是需要注意的就是根据不同的树木品种来选择不同的营养液。

第三, 关于使用方法的介绍。一般而言, 树木营养液的主要使用方法如下:首先, 可以在植株根颈上面20~30cm处用刮铲刮去老皮, 以露出新皮为宜。输液洞孔数量的多少应与树体大小相匹配, 大树胸径10cm至20cm的刮两块皮, 20cm至30cm的刮四块皮, 30cm以上刮6块皮, 每个相邻的孔上下错开5cm左右, 即孔在两个水平面上均匀摆开, 这是为了输液时更快更好地吸收。

打孔输液洞孔孔径大小应与输液插头直径相匹配, 在刮去皮的地方用电钻打孔, 钻头斜向下45°角, 深度保持在3cm至5cm之间, 用电钻把木屑带出。安装输液装置在所打孔上方1.3m处用锤子钉上钉子, 在钉子上挂上“树生”等大树营养液, 等液体流出时把输液器插入。

输液的过程一袋营养液一般需3h至5h输完。有的营养液输得很慢, 要及时用电钻重新打孔, 把输液器换到新孔内。旧孔用已经剪好的小木棍插入, 用喷壶喷上杀菌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 , 再用杀菌剂溶液和的泥抹在孔口处。

摘除输液装置及封口液体流完后, 拔下输液器, 用小木棍插入孔中, 在孔口处喷上杀菌剂, 再用杀菌剂和的泥抹在孔口处。取下输液袋, 用钳子拔下钉子, 用含杀菌剂的泥抹在钉子眼处, 防止细菌感染。

最后, 要做好输液装置的收集工作, 将之前使用的所有非一次性设备整理好保存, 以备再次利用。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发展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因此, 如果进一步加快林业的发展, 做好树体营养生长的调控逐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以“林业发展与树立营养生长”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展开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希望能为更好地的发展林业, 做好树体营养生长的调控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林业发展,树立营养生长,调控技术

参考文献

[1]李贻铨.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J].林业科学, 1991, (4) :435-442.

[2]张敬敏.调控措施对高产杨树的生长代谢及土壤条件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上一篇:公共工程施工工程质量下一篇:煤炭企业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