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坡方案

2024-07-23

护坡方案(通用9篇)

护坡方案 篇1

铁路线路高填方地段在雨季容易受到强降雨的冲刷、侵蚀, 造成线路两边护坡内部土质结构松动, 引起护坡表层大面积滑落, 继而导致线路路基下空不实, 危及行车安全。为保证雨季铁路线路高填方地段行车安全, 特对高填方地段出现滑坡时提出如下施工维护方案。

首先要明确高填方地段护坡施工工艺、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 指导、规范护坡防护, 确保行车安全。编制依据是《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暂行规定》。

1 施工方案

1.1 准备

施工前先对边坡进行修整, 清刷坡面杂质、浮土, 填补坑凹, 夯拍, 使坡面密实、平整、稳定。并核对填料的类别、分布, 进行填料复查和试验, 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填料严禁用于填筑。将填筑范围内的树木砍伐并将挖除树根、草根或移植至业主方指定地点废弃;将地面结构物于以拆除。调查填筑范围内鱼塘、泉眼、水井、水渠、管路、文物、道路、地下水位、原地面软弱状况等情况, 当与设计不符且遇不利回填的情况须特殊处理时, 并及时向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报告, 以及时指定处理方案。

1.2 修筑护坡底部挡墙

挡墙基础采用人工进行开挖, 填土面与墙体砌筑顶面高差不得超过1.0m。堑墙的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路堤墙基础沿线路方向位于斜坡上时, 基底纵坡应不陡于5%, 若陡于5%时基底做成台阶式。路堑挡墙基础应在路肩或侧沟平台以下不小于1.2m, 并低于侧沟砌体底面不小于0.2m。地质不良地段, 应分段跳槽开挖, 并及时浇筑墙身。临时开挖边坡一般应与墙背保持一致。现浇钢筋砼挡土墙与基础的结合面, 应按施工缝处理, 即先进行凿毛, 将松散部分的砼及浮浆凿除, 并用水清洗干净, 然后架立墙身模板, 砼开始浇灌时, 先在结合面上刷一层水泥浆或垫一层2~3公分厚的1:2水泥砂浆再浇灌墙身砼。

墙身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拼装, 墙身模板视高度情况分一次立模到顶和二次立模的办法, 一般4米高之内为一次立模, 超过4米高的可分二次立模。当砼落高大于2.0m时, 要采用串筒输送砼入模, 避免砼产生离析。砼由砼搅拌站加工, 用砼运输车运至现场, 在墙顶搭设平台, 用吊机吊送砼至平台进行浇灌, 砼浇灌从低处开始分层均匀进行, 分层厚度一般为30cm,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振捣棒移动距离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 并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 切勿漏振或过振。在砼浇灌过程中, 如表面泌水过多, 应及时将水排走或采取逐层减水措施, 以免产生松顶, 浇灌到顶面后, 应及时抹面, 定浆后再二次抹面, 使表面平整。墙身沿线路方向每隔10~20m结合墙高或地基条件的变化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 缝宽0.02m, 缝内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沥青麻筋, 深0.2m。砼浇灌过程中应派出木工、钢筋工、电工及试验工在现场值班,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砼浇灌完进行收浆后, 应及时洒水养护, 养护时间最少不得小于7天, 在常温下一般24小时即可拆除墙身侧模板, 拆模时, 必须特别小心, 切莫损坏墙面。泄水孔、反滤层:按设计要求铺设泄水孔、反滤层。

1.3 回填

挡墙基础在施工完毕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回填, 墙后填料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并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夯实, 夯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到较大冲击影响。

墙前基坑, 非浸水地段用原土回填, 夯实紧密;浸水地段用M7.5浆砌片石回填, 并将回填面做成向外倾斜不小于4%的横向流水坡, 以免积水软化地基。为保证路堤墙在施工过程中的自身稳定, 施工中墙背应及时回填夯实, 填土面与墙体砌筑顶面高差不得超过1.0m。具体回填要求如下:1) 结构物 (包括桥涵台背、锥坡) 的回填是指结构物完成后, 用要求的材料分层填筑结构物与路基之间的遗留部份。2) 结构物处的回填, 应按图纸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回填时圬工强度的具体要求及回填时间, 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89) 有关规定执行。3) 回填材料除图纸另有规定外, 选用透水性材料砂砾石或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其它材料;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4) 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5) 结构物处填土应分层填筑, 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150mm, 结构物处的压实度要求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为95%。6) 在回填压实施工中, 应对称回填压实并保持结构物完好无损。压路机达不到的地方, 应使用小型机动夯具或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其它方法压实。

2 砌筑边坡

片石采用挤浆法施工, 铺砌时自下而上进行, 砌块不得大面平铺, 石块应彼此交错搭接, 错缝一般为7~8cm, 不得松动, 严禁浮塞。砂浆在砌体内必须饱满、密实, 不得有悬浆。

砌体宜用15cm以上的块 (片) 石。干砌边坡表面应平整, 如遇坚石可挖成台阶。砌体护坡分段施工时, 每隔10~15m宜设一道伸缩缝, 并做好伸缩、沉降缝及泄水孔, 泄水孔后面, 应设置反滤层。

3 勾缝养生

勾缝前, 应先将松动和变形处修整完好, 干砌护坡勾缝应在路堤沉降已趋稳定后进行。浆砌片石应进行洒水养生。具体做法是:勾缝一律采用凹缝, 勾缝采用的砂浆强度M7.5, 砌体勾缝嵌入砌缝20mm深, 缝槽深度不足时应凿够深度后再勾缝。每砌好一段, 待浆砌砂浆初凝后, 用湿草帘覆盖定时洒水养护, 覆盖养生7--14d。养护期间避免外力碰撞、振动或承重。砂浆凝固后, 墙面全部刷干净, 使外貌整洁美观。

4 铺砌空心砖

混凝土空心砖应自下而上铺设, 铺设时用橡皮锤击打使砖与坡面密贴, 不得使用铁锤等硬物。

5 做好边坡植物防护

在已修整好的边坡上先撒上一层客土, 接着喷水湿润坡面, 达到坡面上的泥浆光泽而不下流, 然后均匀洒上草籽, 进行不少于20天的洒水养生, 务使护坡始终具有足够水份, 促使草籽发芽、生长。也可采用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 它是在边坡坡面上拼铺正六边形混凝土框砖形成蜂巢式网格后, 再在砖框内栽草或种草的边坡防护技术。这样受力结构合理, 能有效分散坡面雨水径流, 防止坡面冲刷, 保护草皮生长。具有施工简单, 外观齐整, 造价适中等优点, 多用于填方边坡的防护。

6 结语

总之, 护坡工程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在我们今后的施工实践中, 如何更加灵活, 更加有效地加以应用, 不仅要靠积累的经验, 还要靠我们的精心设计和不断革新, 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铁路建设的特点, 使我们的高填方地段护坡施工技术不断跃上新台阶, 使铁路建设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忠达, 王秉纲.公路挡土墙设计[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2]赵新强.浅谈如何控制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N].伊犁日报 (汉) ;2008.

护坡方案 篇2

一、基础地圈梁浇筑

1、砼搅拌程序及要求:

开机运转——石子——砂子——水泥——干拌30秒以上——加水——拌和——出料,要求加水后搅拌时间不少于120秒。

2、本工程砼浇筑(针对搅拌机位置来讲)以先远向近的方法进行,砼浇筑采用钢管或马凳支撑,竹条搭设运输通道,采用边浇筑边退得方法,浇筑完毕及时拆除部分竹条和钢管,砼浇筑采用三班制连续浇筑,在天气条件好的情况下,基础不留施工缝。

3、在浇筑过程中,应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型号、直径、根数是否符合要求,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模板的几何尺寸、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此外,必须做好隐蔽过程验收记录。

4、严格掌握砼的水灰比,塌落度及砼的配合比,其计量正确,并按砼施工台班及浇筑量做好试块,标准养护。

5、砼搅拌、投料、振捣要有人专人负责,现场配设计量工具。

6、浇筑好的砼要注意养护。

二、非预应力预制构件施工

1、钢筋工程

取得施工图样后,熟悉图纸,照配筋详图符合钢筋表,依据施工的进度安排,制定各种规格钢筋的进货计划,采购符合图纸要求的钢筋。所有钢筋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钢筋道现场,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分类分型号分别堆放在指定场地,并挂牌标识。钢筋到场后需经复试合格后才可以发料配筋。

2、钢筋试验

根据到场钢筋的规格和数量按照规范和监理要求进行随机取样,检验项目及方法按《钢筋混凝土用热轧肋钢筋》(GB1499)和《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圆钢筋》(GB13013)规定执行。

3、钢筋加工

技术人员根据不同构件的设计图纸,出钢筋配料单,绘出钢筋小样图,并对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钢筋加工将放在临设生产区钢筋加工棚中,使用时根据配料单领用并加工。钢筋加工棚配备两套钢筋加工机具,包括对焊机、切割机、弯曲机等,加工的钢筋半成品堆放在钢筋棚内,并分类分型号挂牌标识。临设生产区内同时设置一个铁件加工棚,加工预埋铁件。钢筋加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钢筋的弯钩和弯折以及钢筋接头等应符合规范有关规定。

4、钢筋运输

考虑到施工方便,钢筋加工场地紧挨预制场地设置。钢筋场内运输通过自制简易钢筋运输车人工辅助运到施工作业点。

5、钢筋绑扎

钢筋运至预制现场后,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绑扎成型。钢筋骨架应绑扎货焊接牢固,绑扎铁丝头应向里按倒,不应伸入钢筋保护层。绑扎钢筋骨架要有足够的稳定性,并在骨架上设置混凝土垫块,保护层垫块的支垫方法和间距应能保证钢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和位移。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以及同一断面接头数量等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水平撑的钢筋保护层底面、顶面和侧面均为60mm。

6、钢筋工程施工要点

浅谈基坑护坡方案的设计与施工 篇3

关键词:基坑,护坡方案,设计与施工

某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13.95米 (从自然地面算起) , 有地下水。以该工程为例进行浅谈基坑护坡方案的设计与施工。

1 方案的设计

1.1 方案选择

基坑护坡设计考虑了后续施工用地及场地情况, 在保证基础施工安全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造价, 并最大可能的减小回填量, 基于以上原则, 决定选用喷锚网 (土钉墙) 支护技术。

喷锚网支护技术是充分利用原状土体自身的承载能力, 通过密布土钉及压力注浆, 彻底改善加固区原状土体的力学性能, 在边坡原状土体中形成加固区 (土钉墙) 以抵抗不稳定的侧向土压力;用土钉将不稳定的土压力引入深层土体中, 借助稳定土层自身的承载力, 提供有效的锚固力来平衡不稳定的压力, 从而形成一种先进的深层承力主动支护体系, 与土体共同作用, 充分发挥土层能量, 提高边坡土层的整体性的自身强度自稳定能力, 使边坡得以稳定。

1.2 方案设计

某工程基坑护坡采用喷锚网支护。喷锚护坡按1:0.1开挖计算 (开挖时可根据实际土质情况, 按1:0.1-1:0.2开挖) , 并采用计算机模拟施工过程分层计算, 调整后设计为10排土钉, 从上至下配筋长度依次为11米 (1 25) 、12米 (考虑变形控制, 加长1米, 即13米, 1 25) 等, 横向间距均为@1400mm。以上设计的土钉倾角均为5~20度。横压筋2 16通长, 竖压筋2 16长200mm, 与横压筋在土钉端部井字架型焊接。土钉成孔直径不小于100mm;钢筋网片φ6.5@180×180, 现场扎丝绑编;面层喷射混凝土C20, 厚度不小于100mm。坡顶喷射混凝土护顶宽度不小于500mm。

2 基坑护坡施工

2.1 施工准备

2.1.1 施工前施工场区做好“五通一平”。

2.1.2 测量放线:根据现场测量控制点, 放出基坑开挖上口线, 并在场区四周围挡上作标记, 以备开挖后测放边线。

2.1.3 钢筋加工:在施工现场加工成型钢筋网片。

2.1.4 其他准备工作:熟悉地质报告、施工方案、支护平面布置图及有关规范规程;查清支护结构及锚喷施工范围有无地下管线和构筑物;铺好施工临时排水管道及施工用水、供电管线;做好施工中所需各种材料的计划和供应工作, 并提前进行试验, 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责任教育。

2.2 施工安排

首先开始降水井施工, 一边成井, 一边洗井, 并同时开始下泵临时抽水, 当排水管线安装完毕后, 由排水管线向外排出。

当降水井开始联动抽水7天时, 可以开始进行4.0米以下喷锚护坡。土方开挖分两部分:基坑周边和中心岛部分同时进行, 其中基坑周边的开挖分步以2.0米为宜, 边开挖边喷锚护坡。

2.3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考虑到场区内地层情况、设计要求及工期要求,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选用如下:

空压机:2台;喷射机:2台;搅浆桶:2个;注浆泵:2台

2.4 施工顺序及工艺

2.4.1 施工工序

根据各分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序安排如下:

场地五通一平=>降水井施工=>抽排地下水=>土方开挖、施工喷锚=>剩余土方开挖

2.4.2 喷锚施工工艺

修坡=>成孔=>下钢筋=>注浆=>编网=>喷射砼

2.5 喷锚施工方案及质量要求

2.5.1 成孔。

采用人工成孔, 隔孔跳打, 孔位成梅花形布置;孔位允许偏差±100mm;孔深允许偏差±50mm;孔径不允许负偏差;孔内渣土应清理干净;遇地下障碍达不到设计深度时应及时上报, 经现场技术人员同监理研究后再行施工。

2.5.2 注浆。

采用二次注浆法, 注浆至孔口溢浆为止, 初凝前应补浆1~2次至浆液灌注饱满, 注浆时间间隔过长应及时洗管。

注浆采用全长压力灌浆, 注浆压力不小于0.1Mpa。注浆采用纯水泥浆, 浆液水灰比1:0.5~1:0.6, 水泥为普硅32.5R, 浆液应随搅随用, 搅拌均匀。

2.5.3 制锚。

锚筋要达到设计长度, 孔口外露统一为100。锚筋全长每2米加焊支架。锚筋外露段严禁悬挂重物。

2.5.4 喷射混凝土。

面层喷射砼C20, 厚不小于10cm。为加快工期, 在滞水地段砼中掺加适量速凝剂, 掺量5~10%。喷完混凝土24小时后派专人洒水养护。混凝土应留置试块, 经同条件养护, 其3天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50%。

3 注意事项

3.1 钢筋网片为Ф6.

5@180×180, 采用绑扎而成, 铺设时每边塔接长度应不小于200mm。横竖压筋要双面满焊, 不得有气孔、咬肉。

3.2 滞水处理

设置滞水排水管, 用塑料软管连接排水管, 将水引至槽底排水沟, 经集水井集中抽排。

4 针对喷锚支护部分问题的解决措施

4.1 阳角加固措施

将锚杆向水平方向斜打, 形成一个水平角度, 打入阴角土体中, 将两层土体通过锚杆连接起来, 有效拉接阴阳角土体, 从而对阳角土体进行加固。可考虑不留阳角, 圆弧开挖。

4.2 开挖时的应急措施

如果监测坡面变形过大, 护坡速度则需减慢, 重新划分护坡流水段, 使流水段划分合理化。若出现大面积土体脱落, 用挖掘机挡住后在分步进行处理。遇到大面积塌方, 护坡要分500mm或1000mm分步施工。

4.3 滞水层流沙处理措施

先预喷混凝土, 混凝土中掺入速凝剂和早强剂;插入导水管进行明排滞水;减小动水压力制止流沙, 同时加大锚杆角度, 穿透该层土打至下一层土之中, 有效拉接流砂层;局部地区采取锚杆加密措施。

5 基坑观测

5.1 护坡面渗水观测

随着土方开挖、喷锚护坡的进行, 观察基坑边坡。如坑壁有水渗出, 应判断水源性质。对上层滞水, 可以采用插排水管的方法处理;如水量持续较大, 可能为周围市政管道的泄漏, 必须查清水源, 予以根治。

5.2 地质观测

在土方开挖时, 必须观察土质情况, 在喷锚施工前对照设计方案, 对于局部土质不符合地质报告, 原设计无法保证安全时, 应及时调整支护设计方案和土方开挖方案。

5.3 位移观测

5.3.1 位移观测点布置:

在第一步喷锚护壁完成后, 即在喷锚墙顶面设置位移观测点, 并做好明显标记, 予以保护, 保证观测值的准确可靠。在基坑四角必须设置观测点, 在基坑四边, 应按40米间距设置。

5.3.2 工作基点的布置:

工作基点应视现场情况布置在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 并做好明显标记, 予以保护, 保证观测值的准确可靠。

5.3.3 监测周期:

支护施工期间, 监测周期为1~2次/日, 当相邻两次位移量大于3mm或总变形量达10mm时, 应缩短监测周期。同时及时分析位移原因, 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当相邻两次位移量较小时, 可将监测周期延长至1次/7日, 直至变形速率为零或接近零时, 方可停止监测

5.3.4 监测记录:

监测工作必须指派专人负责进行, 同时严格按监测周期进行, 并作好监测记录。对于监测记录, 每次测后要进行整理, 制变形曲线, 观察位移变化是否合理。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 (第四版)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护坡还耕方案(精选) 篇4

工程名称:鸡西市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程一期(第一批)城子河建设单位:鸡西哈达水务有限公司设计单位:鸡西市华兴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鸡西市神龙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黑龙江省龙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

2018年6月24日

区供水管网工程施工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鸡西市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程一期(第一批)城子河区供水

管网工程施工

建设单位:鸡西哈达水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鸡西市华兴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鸡西市神龙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黑龙江省龙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鸡西市 质量等级:合 格

鸡西市“三供一业”供水管道工程,位于鸡西市城子河供电局--城山矿、二太堡--正阳、正阳--东海矿之间,本工程供水管道铺设总长约27.5km,其中城子河供电局--城山矿主管道1944m,二太堡--正阳主管道6072m,正阳--东海矿主管道18978m。

2018年6月23日,由于雨季到来,哈达河河堤被水冲开,农田水土流失,我施工单位收到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程指挥部整改通知,要求近期整改。我施工单位立即组织项目部人员及监理人员现场勘查,河堤冲开农田水土流失由于河堤回填火烧矸,导致河底标高增加,水位高差增大,下游水流速增加,冲刷下游河堤、农田。不是由于我施工单位回填河堤不密实、不牢固导致的,河堤冲开、农田水土流失位置位于管沟下游,不是回填管沟的位置。(附图)

二、施工方案设计

(一)、施工目的

本工程主要以改善修复河堤,防止农田水土流失为目的。

(二)、施工方法

我施工单位采取修复河堤,外购种植土回填被冲走的农田方法。修复河堤,在河堤原位置挖1米深、1米宽、21米长河堤基础,河底土质为流砂碎石。采用编织袋装粘土修复河堤,修复河堤高出河面0.5米,修复后河堤长度21米,宽度1米,高度2米。(附图)

还耕措施,用8t自卸汽车外运种植土,在附近最近土场购土,运距达13.2km,回填到农田水土流失区域,分层回填、分层压实,由于耕地已种植,部分区域机械无法到达,需要人工回填压实,人工回填压实占总量的40%。

植被护坡的设计选择 篇5

关键词:植被护坡,设计,方法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 由于平纵线形及防洪要求较高, 高填深挖路段频繁出现。破坏了原有的植被覆盖层, 导致出现大量的次生裸地以及严重的水上流失现象, 加剧了生态系统的退化。当前,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 将会出现更多的山体开挖, 产生更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这种现状与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严重不符, 造成了高速公路沿线综合社会效益的损失, 因此, 如何快速恢复高填深挖边坡的生态环境并实现坡面的植被防护是亟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以往的边坡处理往往过分追求强度功效, 大多采用浆砌片石及喷射混凝土等灰色防护。不但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和谐, 还破坏了区域水环境, 坡面经常出现渗水漏水现象, 最终造成边坡强度降低, 出现各种形式的破坏。采用植被护坡技术, 绿色植物完全覆盖边坡, 不仅能防护浅层边坡, 尽可能减少对区域水环境的破坏, 保证边坡局部圬工防护的寿命, 降低工程造价, 而且能恢复已经破坏的植被, 美化环境, 保持水土, 有效地解决边坡防护工程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矛盾, 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植被护坡技术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现在已被广泛应用并获得长足发展, 下面分类介绍几种最常用的植被护坡类型:

1 单纯的植被护坡方法

单纯的植被护坡方案一般造价较低、工艺简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是进行绿化设计的首选方案。

1.1 播撒草种

最简单经济的植被护坡形式应是直接人工撒播草种, 但其要求边坡坡率舒缓, 覆盖土壤肥沃湿润, 必须在适宜季节施工, 并且从播种到成坪需要1~2个月的时间。苛刻的条件使人工撒播这种植被防护形式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已很少用到。

1.2 铺草皮

铺设草皮是将培育的草坪用平板铲或起草皮机铲起, 运至需要绿化的坡面, 按照一定的大小规格重新铺植形成草坪。铺设草皮可“瞬时成坪”, 减弱坡面径流溅蚀, 迅速发挥护坡功能, 并且除寒冷的冬季外, 其他时间都可以施工, 铺设草皮各地区均可应用, 也可用于强风化岩质边坡, 多用于路堤边坡。对于急需植被封闭坡面的边坡, 铺设草皮是首选方法。

1.3 液压喷播植草

液压喷播植草是将草种、木纤维、保水剂、粘合剂、肥料、染色剂等与水的混合物通过专用喷播机喷播到预定区域建植草坪的高效绿化技术。液压喷播植草喷射出的是含有草种的悬浊液, 草种被纸浆等悬浊液包裹, 还有保水剂和其他各种营养元素, 能不断地供给草种发芽时所必须的养分和水分;粘合剂又能通过喷射时的压力, 使草种紧紧地粘附于土壤表面, 形成比较稳定的坪床面, 降水时不能形成冲刷表上的径流。

2 挂网固定植被护坡的方法

挂网固定植被护坡主要由锚杆、网和基材三部分组成, 锚杆或U形钉的作用是将网固定于坡面上, 并对坡面的浅层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网的作用是使基材混合物依附于边坡坡面;基材提供植物生长的环境。采用挂网固定植被护坡方案一般基于以下考虑:需要一定的客土提供植物生长的环境;有一定的保温、保湿、抗冲刷要求;当边坡存在浅层失稳危险时, 可在一定限度内起到浅层防护作用。

2.1 三维土工网植草

三维植被网植草是在铺设草皮、直接喷播植草易遭受强降雨或常年坡面径流形成冲沟、引起边坡浅层失稳和滑塌等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植被网以热塑性树脂为原料, 分四层形成立体网垫, 质地疏松、柔韧, 可以充填储存泥土和砂粒, 具有抗水冲刷、固土蓄水、保温、阻风、水等特殊功能。

2.2 植生带植草护坡

植生带是把草种、肥料、保水剂等, 按一定的密度定植在可降解的无纺布或其他材料上来建植草坪的一种植被护坡技术。植生带草种出苗率高, 成坪快, 采用可自然降解的纸或无纺布等作为底布, 可保水和避免水流冲刷, 与地表吸附作用强, 腐烂后可转化为肥料。植生带便于储藏、运输, 施工省时省工, 适用条件同三维土工网垫植草。

2.3 土工格室植草护坡

岩石边坡不同于土质边坡, 目前常用的土质护坡方法无法应用于岩石边坡, 因为岩石边坡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环境、水分和养料。土工格室植草护坡是解决岩质边坡植草绿化的技术之一, 是在展开并固定在坡面上的土工格室内充填改良客土, 然后在格室上挂三维植被网进行喷播施工的一项技术。

2.4 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

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 (一般称为客土喷播) 是目前解决岩质边坡植草绿化最常用的技术, 是采用水泥混凝土喷射机把基材与植物种子的混合物, 按照设计厚度均匀喷射到需要防护的工程坡面上的植被防护技术。它通过在坡面喷一层结构类似于自然土壤且能够储存水分和养分的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层材料, 解决了岩石边坡无法生长植物的难题。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对边坡坡率和岩面性质要求不高, 但对气候条件依赖性比较大, 即使在气候条件比较适宜的地区, 由于气候的不确定性使得这种植被护坡形式仍有失败的风险。

3 部分圬工与植被护坡相结合的方法

当沿线开挖石料丰富, 对景观设计要求不高、边坡深层稳定、单纯使用一般植被护坡技术难以控制雨水冲刷时, 可选择圬工骨架植被护坡方案。采用浆砌片石、预制或现浇水泥混凝土在坡面形成骨架, 然后在骨架所围范围内选择采用铺草皮、三维植被网、土工格室、喷播植草、客土喷播植草、栽植苗木等植被护坡技术形成绿色植被覆盖。常用的类型有空心六边形预制块植草护坡、拱形 (或人字形) 骨架植草护坡、窗格式护面墙植草护坡、框格植草护坡等。圬工骨架植被护坡各地区均可使用, 一般用于土质路堤和路堑边坡, 强风化岩石边坡也可应用。

4 深层稳定支挡与植被护坡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不稳定边坡, 应首先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 确定合理的工程加固措施, 如锚索、锚杆、桩、锚索桩、挡土墙、地梁等, 现在高速公路防护设计中常用的是锚杆 (锚索) +格子梁植草护坡技术, 能保证边坡的深层稳定。空格内进行植被护坡, 具体形式可根据岩性、坡率、气候等条件选用。

在进行植被护坡设计时, 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气候条件、边坡稳定性、边坡岩性、边垃坡率、施工季节、施工养护条件、建筑材料、当地习惯、造价等, 选择合理经济的植被护坡形式。并且, 在护坡设计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4.1 护坡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遵循一般的原则:

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抗旱、抗贫瘠、抗病虫害;越年生多年生, 地上部较矮, 根系发达, 生长迅速;种子易得且成本合理, 适应粗放管理, 能产生适量种子。

4.2 边坡拐点处应力集中, 并容易受到水流冲刷而产生破坏, 即使

山区公路植物护坡机理浅析 篇6

关键词:山区公路,植物护坡,水文,力学,根

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交通荷载的急剧增加, 山区公路边坡防护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然而挡土墙、抗滑桩、锚喷护面、灰浆抹面等传统的护坡工程措施虽抗冲蚀能力强, 但经济性及景观效果差, 且不利于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综合协调发展。山区公路植物护坡技术防护不但可以较好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还能迅速恢复由于工程建设所破坏的生态环境, 保持生态间的平衡[1], 具有良好的视觉诱导功能, 提高乘车舒适性;同时植物护坡技术造价低, 经济性较工程措施护坡优越[2]。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政策 (如1998年交通部出台的《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国务院[2003]31号文等) 的推动, 我国的植物护坡技术也取得了空前发展。植物护坡是利用植被涵水固土的原理稳定岩土边坡同时美化生态环境的一种新技术, 涉及岩土工程学、植物学、恢复生态学、土壤肥料学等[3]。植被通过其根、茎、叶抵抗雨水的侵蚀破坏, 提高土体抗剪强度, 从而增强边坡稳定性。本文拟从植物护坡的水文机理, 力学机理系统分析山区公路植物护坡机理, 为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思路, 以期为提高植物护坡的工程技术和手段提供参考依据。

1 植物护坡的水文机理

降雨是诱发山体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山区公路在雨后造成堵塞和破坏, 多处边坡失稳, 起因往往是降雨导致边坡失稳发生滑坡。植被通过降雨截留, 削弱地表溅蚀, 控制地表径流, 减少土体流失等, 有利于边坡体的稳定。

1.1 降雨截流

降雨截流主要指植被冠层的截流和枯枝落叶层的涵水作用[4]。雨水在到达坡面之前一部分水分被植物的茎叶储存, 以后通过蒸腾作用再蒸发到大气中或是降落至边坡表层, 从而降低雨水到达坡面的有效雨量, 减少对坡面的冲刷侵蚀作用。植被截流降雨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可用式 (1) 表达。

E———降雨截流量;λ———截流系数;P———降雨量

截流系数与植物的覆盖密度有关。根据研究表明, 当降雨量较小时, 植被截流量可高达100%;如遇强暴雨, 截流量为25%以上。我国多项研究显示, 林冠截流量为5%~20%之间[4~6]。

一部分雨水穿过植被茎叶直达坡面, 被覆盖在地表的枯枝落叶层有效吸收。枯枝落叶层通过自身吸收截流的降雨量相当于自身重量的1.7~3.5倍, 相当于2~3 mm降水。

1.2 削弱地表溅蚀

植被枝叶可减缓雨滴对裸露土体的溅蚀作用。从空中下落的雨滴积累了大量动能, 如无植被覆盖, 边坡在雨滴动能的拍打下, 土壤颗粒四处飞溅, 最终导致坡体分离、破坏、土体滑移等危害。式 (2) 为无植被覆盖时, 雨滴到达地面的动能。

如不考虑空气阻力, 其动能与雨滴下落高度呈正比。当边坡有植被覆盖时, 植物能够拦截部分空中高速下落的雨滴, 假设雨滴被分散成个质量相等的小雨滴, 流经植物茎叶消耗其部分动能再到达地表, 对土壤颗粒的溅蚀作用减弱。式 (3) 为植被覆盖时, 雨滴到达地面的动能。

两式比较, h远小于H, 如是草本植物覆盖层, 可以近似认为h=0, 且雨滴质量也被均分, 因此降落到地表的动能大大减小, 从而达到削弱地表溅蚀的目的。

1.3 抑制地表径流

当降雨强度大于边坡土体的入渗率时, 水使土体边坡浅层迅速达到饱和, 坡面形成地表径流, 对坡面造成冲刷, 地表径流带走已被滴溅分离的土粒, 可进一步引起坡面片蚀、沟蚀, 以降低边坡稳定。式 (4) 为无植被阻隔时径流历时。

T———无植被阻隔径流历时

L———无植被阻隔时径流流程

v———无植被阻隔时径流速度

有草本植物和落叶覆盖的坡面能够有效地分散和减弱地表径流, 使径流由直流变成绕流。同理, 枯枝落叶不仅可改变径流方向, 增加其流程, 还可使径流分流, 降低其流速延长土壤渗水时间。式 (5) 为有植被覆盖阻隔时径流历时。

有植被覆盖阻隔时径流流程在原来基础上增加, 而速度变缓, 可采用曼宁公式计算其流速, n为曼宁糙率系数, а为坡度, q为径流深度。从式 (5) 可以看出, 当n (坡面上的草本植物、枯落物的n值较大) 越大时, 径流历时也就越长, 从而减少土体流失, 增强边坡的整体性。

2 植物护坡的力学机理

植物护坡力学机理主要是通过根须与土体之间的作用力来实现的。植被护坡通过植物根增强土体粘聚力, 根-土之间的摩擦力以及预应力锚固作用来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防止边坡失稳。植物护坡力学机理可概括为植被浅根的加筋作用和深根的锚固作用。

2.1 浅根加筋作用

草本植物根系和乔、灌木类植物侧根都可称为浅根, 浅根在土中相互交结, 形成一张根系网, 使边坡形成根-土复合材料[7]。草本植物的根系虽浅, 但是须根系发达, 在土体中盘根错节, 与土壤形成有机的复合整体, 如同带预应力的三维加筋材料[8], 使土体强度大大提高。图1为植物单根加筋力学模型。a图为根与土体正交状态下的情形, b图为斜交图形。根系盘结范围内, 根与土组成了“加筋土”, 提高了土体粘聚力, 如果假设面积为A的土体内有n个根, 抗拉强度值τR为[9]:

根据图1可推出式

式中τR表示土体增加的抗拉强度;T为单根的抗拉力;a为单根作用的土体面积;θ为剪切变性角;i为根延伸方向与剪切面的初始角;k为剪切变性比;x为剪切变形的位移;H为剪切区的厚度。

2.2 深根锚固作用

乔、灌木类植物的垂直根系穿过坡体浅层的松散风化层, 锚固到深处较稳定的岩土层上, 可起到预应力锚杆的作用。研究发现0.1~1.0 mm的根能够表现出巨大的抗拉能力, 足以抵抗径流的冲刷力[10]。一般的木本植物的主根可深入地下2m以上, 经研究发现, 主根对075~1.5m深处的土壤有较为明显的加固作用, 如是深根的植物可影响到更深的土层。对垂直根系进行抗拔力计算时, 可以把根系简化为以主根为轴向、侧根为分支的全场粘接型锚杆进行计算[11]。

令根的平均半径沿深度h方向的分布函数为P (h) , 根数目沿深度h方向的分布函数为Q (h) , 土体自然容重为γ, 根与土体间的静摩擦系数为μ, 则可推导出根系的最大锚固力:

3 结语

植物护坡是兼经济、美观、生态为一体的新型护坡技术, 在山区公路快速开发的同时, 人们愈来愈强调“生态公路”的推进, 此项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空间的发展。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植物护坡的水文机理与力学机理, 以期为植物护坡的工程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燕君, 刘宜海.边坡生态防护工程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中国交通, 2005

[2] 杨永红, 王成华, 刘淑珍等.不同植被类型根系提高浅层滑坡土体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 2007

河道堤防的护坡形式研究 篇7

1 传统河道堤防形式及其对环境影响

绿色、协调发展是适应现代生产的重要理念,传统河道在防护效果上能够保持其稳定性,在防护效果上保证了其功能性,但其对环境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且美观性不强,不能满足现代城市景观需求,建造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1.1 传统河道堤防形式

浆砌和干砌块石护坡、丁坝护坡、土工编织布沙袋护坡、平顺抛石护坡、混凝土预制框格水下护坡、混凝土块护坡和现浇混凝土护坡是传统护坡主要采用的方式。这些护坡形式具备稳定性好,能够有效预防洪涝灾害,满足日常河道防护需求,但存在着维护成本较高,对环境产生一定危害特点。

1.2 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传统护坡形式将河流及周围土壤,改变原有环境,使得河道周围生物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平衡。混凝土材质护坡对河流中水体的净化能力造成影响,水中微生物不易生存,周围植物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不利于河流周围生物链平衡。另外,传统护坡形式追求防护稳定性,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将审美因素构建在内,同时未考虑对河道周围进行绿化,河流周围草木化程度不高,影响美观。

2 利用生态护坡加强对河道堤防防护

生态型护坡形式较之传统模式有了进一步发展,保证护坡效果同时能够达到美化环境需求。其维护成本低,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绿色协调发展是现代社会可持续的主题,生态护坡形式其在审美标准上能够符合现代人要求,在建造护坡材料使用上能够使用环保节约型材料;在形式上采用迎合生态环境发展需求的模式,有利于生态系统平衡,加强环境保护。

2.1 种植护坡

这种方式是利用根系发达的植物对保持水土,达到河道护坡目的。在河道周围种植能够抵御寒冷、干旱、虫害危害的树木或草坪,能够稳固河流周围泥土,减少水土流失现象,防止因河水冲刷而造成的沙化。但此类护坡形式也容易因雨水长期冲刷而形成深沟,降低河道的防护效果,同时不利于美观。

2.2 石笼结构型护坡

这种护坡形式适应性较强,能够根据地基沉降来自动调整。石笼结构的护坡形式有利于植被正常生长,确保河流周围自然植物有良好生存环境,保护河道生态系统平衡,为其他生物生存提供良好环境。其缺点是材料费较高,但其因工期不长,总体成本相对传统护坡形式来说较低,能够保持水土同时保证其景观性。

2.3 水泥生态种植基型

水泥生态种植型模式进行护坡继承了植物型护坡的优点,同时摒弃混凝土护坡形式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缺点。此种方式利用综合材料,具有透气孔,以及难溶于水肥料,包含有利于植物生产有机材料,同时保持了水土,并且能够在这种材料上种植物,达到绿化效果。

2.4 网格反滤生态型

此种方式是利用方格易于排水的原理来设计的。通过在河道周围堆砌网格状砖头材料,并在其上填入泥土,种植植被,达到稳固泥土,防止因雨水冲刷而出现深沟,利于排水,建筑、维护成本低效果,并且保证优美环境。

3 创新型河道堤防模式研究

3.1 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虽然我国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在河道堤防护坡建造及维护时应更多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达到节约成本,降低资源消耗,绿化环境目的。在河道护坡设计时,应尽量采用环保型材料,在建造过程中避免出现因不适应河流特性而重建现象,这样不仅浪费资源,还对河流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破坏河道生态系统平衡,因此,护坡的建造需全面考虑防护效果及其对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

3.2 引入先进设计理念

引进先进设计理念,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形式。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地方河道护坡创新设计,宣传达到防护效果并且有利于美观,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表彰先进设计者。同时,增加设计人员外出培训机会,学习国外先进设计理念,根据实际情况引进创新模式。企业抓住绿色发展机遇,注重材料对护坡的重要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研发,引进先进人才,注重结合实际,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要求,能够达到防护效果的环保型材料,同时应考虑在河堤建造过程中运输、使用配套升级,增强优质服务效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3 注重护坡形式创新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对国家、经济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是满足不断发展的需求。现在所使用的生态型护坡形式利用新型材料进行设计,基本适应现代河道防护需求。但在今后的设计中,需在不断向前发展的河道护坡中开拓出不同设计思路,考虑堤防达到防护效果同时更多满足现代社会审美需求,使用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环保、建筑艺术等的设计理念,将这些因素加到河道护坡,实现其稳定性,河道行洪排涝等功能性外,达到更符合建立可持续发展、绿色、协调生态环境的目标。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河道护坡形式由于其成本高,破坏周围生态环境,观赏性差,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求。建造适合人类居住环境,在保证安全,以及强度耐久性情况下,注重绿色环保、生态环境,摒弃传统混凝土人工河堤形式,加强对水系、土体、植被进行综合研究。采用生态型护坡形式对保持河道生态系统稳定,保护河道周围自然植被生长,满足周围植被生物生长需求,对预防水土流失有重要作用,在对护坡进行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创新因素,设计人员保证其功能性同时增加对审美因素考虑;国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生态型材料及设计理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抓住绿色发展理念,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升级服务。

参考文献

[1]丁艳荣.生态型河道护岸材料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

[2]张寒.刍议河道生态治理中的生态护坡应用[J].知音励志,2016(3).

浅谈河道生态护坡技术 篇8

生态护坡包含护坡和生态两方面, 是指全面运用各种工程力学、生态保护学、土壤学及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它是一个循环的系统, 不断与周围生态系统进行物质交换, 同时, 岸坡生态系统还是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的媒介。简单来说, 就是在满足防洪、排涝、航运等需求的基础上, 保证岸坡稳定, 通过建立由灌木、花草、水生植物组成的自然护坡来防止水土流失, 充分考虑生态平衡的要求,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河道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

2 现有的生态护坡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新的材料和技术被应用到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改造中去, 下面将介绍几种新型的河道护坡技术

2.1 植被护坡

在河道岸坡旁边栽种根系发达的植物, 利用植被根系的力学效应和水文效应来实现水土保持的功能, 在满足生态环境要求的基础上, 同时还可以制造人造景观。

2.2 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

近年来, 我国从日本引进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生产技术, 并在河道护坡中进行了应用。这种混凝土由无砂的多空混凝土组成, 并在上面添加保水材料、缓释肥料以及表层土, 每种材料都有其功能。在河道岸坡施工过程中, 主要以生态混凝土预制块体进行施工, 施工效率高, 不仅节省了时间和提高岸坡的稳定性, 又能在上面种植各种花草, 美化了环境。

2.3 土工材料复合种植枝术

三维植物网是植草固土的一种三维结构网垫, 利用活性植物并结合土工合成材料, 构造了一个质地疏松、柔韧, 并且具有自身生长能力的生态护坡系统。这种护坡形式相比单纯植被护坡在抗冲刷效果方面提高了很多, 由于其是用混凝土、石笼等做成的外框来增加坡面稳定性, 因此这种护坡形式不但可以应用到小流量河道, 还可以用来抵御较大洪水的侵蚀。

3 现有生态护坡技术的不足

我国的生态护坡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与传统的河道护坡技术相比, 实现防洪排涝、防止水土流失等传统的功能。但是由于生态护坡技术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及不足。

3.1 对生态护坡技术的理解错误, 认为利用植被护坡就是一套完整的生态护坡技术, 从而忽视了动物以及微生物, 形成了意识上的片面性, 没有考虑到生态护坡技术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动态的生态系统而存在的。

3.2 由于河道护坡表面植被以及其他工程措施的影响, 造成河道水流速度明显降低, 并且某些植被会产生阻塞作用, 影响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产生了使城镇水源不足的问题。

3.3 我国的生态护坡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 由于植物生长和生态恢复需要一定的周期, 而城镇污水排放流量大, 积累速度快, 仅靠我国现阶段的生态护坡技术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不太现实, 这更加凸显了我国生态护坡技术的脆弱性。

4 未来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展望

由于对生态护坡系统框架没有透彻的理解, 对于生态护坡的具体概念以及如何执行达到生态环境的要求仍没有统一的说法。因此, 为了更好地让生态护坡技术为我国生态环境水平的提高服务, 更好地去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 今后的生态护坡道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4.1 生态护坡技术与其他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在实行生态护坡工程的过程中, 以生态护坡技术为主, 辅以其他工程措施, 增加护坡的稳定性。同时提高城镇水力调度的效率从而提高城镇河道水动力特性, 增强河道行洪能力, 解决城镇水源不足的问题。

4.2 科技创新的原则, 尽快研究出新型的生态护坡材料, 替换掉植被护坡等传统生态护坡技术。

这些新的生态护坡技术从国外引进后, 没有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 从而形成了许多问题。诸如:护坡成本高, 护坡效果不明显, 并且这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护坡, 因此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污染问题, 因此, 新材料的开发, 应成为今后生态护坡研究的一个重点。

4.3 稳定性以及生态型原则。

生态护坡设计中要坚持稳定性以及生态型原则, 首先对由于水流冲刷引起的岸坡坡面不稳定现象应予以重视, 必要时进行数值模拟以及实验研究, 从而实现岸坡的水利稳定性设计;其次在生态护坡设计中要时刻注意护坡的生态性, 要尊重物种的多样性, 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为原则, 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循环特性。

5 结论

河道生态护坡是一个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协同发展的开放性生态系统, 作为适应时代的产物, 不仅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而且保证了整个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但是, 我国在生态护坡技术方面起步较晚, 因此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在介绍生态护坡概念的基础上, 简单阐述了生态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生态护坡技术更好地发展, 最后针对以上生态护坡技术在我国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并对未来的生态护坡技术做了展望。

摘要:河道生态护坡能够解决传统护坡技术所带来的问题, 在兼顾水利效益的前提下, 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切实保障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

关键词:生态,河道护坡,创新

参考文献

[1]汪洋.周明耀.赵瑞龙.城镇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3 (1) :88-92.

[2]范丽梅.浅谈中小河道护坡[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3.

鱼池带水护坡操作规程 篇9

1 施工准备

1.1 池塘环境要求

单个塘口面积≥5×667 m2。沙土或沙壤土, 并符合GB/T 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和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2 材料要求

根据池塘深浅、土质性状以及周边物理结构的差异设计、预制水泥涵管。涵管规格:高 (135±10) cm, 涵管外径25 cm, 管壁厚度1.5 cm。

水泥一般采用325号水泥, 产品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复试证明, 并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黄砂符合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石子符合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钢丝规格Φ4mm, 产品有出厂合格证或复试证明, 并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木条规格为1.0 cm×1.0 cm。

1.3 主要机具

Φ2吋水泵, 水枪普通小型挖掘机, 钢扦Φ4cm长200 cm, 空心钢管钉耙、铁锹等整平工具。其他:水平尺、线坠、钢卷尺、小线、钳子等。

2 操作工艺流程

2.1 施工准备

根据设计图纸及技术交底, 将护坡坐标、标高位置画线定位。

根据设计规格要求, 在固体预制场地进行, 其技术工艺是采用水建工程涵管预制模具和方法浇制。质量符合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将预制的水泥涵管运至池塘边按预定放置线依次摆放。

2.2 施工

2.2.1 水泥涵管打桩

沿池岸将涵管直立于打桩定位线上, 将高压泵水枪绑在钢钎 (铁杆) 上伸进涵管内, 利用铁杆控制高压水枪的位置, 借助水枪冲力, 使得涵管内的塘泥融成泥浆后, 人力下压涵管, 按序打桩形成一堵涵管墙体。根据设计要求, 将涵管压入泥土内 (60~80) cm。土下深度必须大于露出高度10 cm以上。否则会降低墙体承受力和牢固度。打桩数量, 平均每米3.8个。

水泥涵管打桩时, 涵管要向池岸边稍微倾斜。倾斜度5°~10°;涵管墙体要形成微弓 (桥拱) 形, 弓弧背向池坡, 可增加墙体上源侧压承受力;涵管与池坡之间的空隙, 每间隔10 m沿涵管墙体垂直线用1~2个涵管向池岸打1个“T”字型桩体。空隙较大处根据需要增加打桩涵管;在池塘拐角处, 水泥涵管墙体线须呈多角形或圆弧形。

2.2.2 涵管间隙处理

涵管间间隙≥1.5 cm时需用木条等材料填充处理, 以防止坡体上方泥土流沙出现, 增加池塘淤积速度。

2.2.3 涵管整体固定

涵管打桩后, 用钢丝将所有涵管拉紧整体固定形成墙体 (护坡体) 。

2.2.4 填土、压土、夯实

涵管打桩形成墙体 (护坡体) 后, 用挖掘机、推土机等工具将附近的泥土填入涵管与原池坡之间的空隙处, 并夯实、压平, 同时利用钉耙、铁锹等工具将涵管内用土填实。在填土时, 如发现涵管松动移位, 要及时修正。填土时一定要分批填土压实, 在涵管内填土, 更要注意分小批次填土压实。

2.2.5 顶面浇筑

填土压实后, 然后再在上面用混凝土进行平面现浇。浇筑厚度3 cm, 宽60~80 cm。注意填土整平后, 由于填土含水量大, 不能立即浇筑, 要视天气水土情况间隔一段时间, 待所填泥土干松彻底夯实后再行浇筑。以防止浇筑完成后土质松软下陷, 平面变形损坏。

2.2.6 坡面绿化

上一篇:真正阅读下一篇:翻译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