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策略

2024-07-23

翻译教学策略(共12篇)

翻译教学策略 篇1

一、越南语翻译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国家对小语种专业的开设已采取放开政策,我国开设越南语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学校层次参差不齐,专业层次也大不一样。从学校来看,开设越南语专业的学校既有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办学历史悠久的老牌高校,又有红河学院、文山学院等新兴的本科院校;从层次来说,有重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中专、专科,也有重理论兼实践的本科,随着社会需求,特别是开设越南语专业高校对越南语师资的需求量的增加,侧重学术和科研能力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也在越南语专业学生人数中占有一定比重。但在专业教学上,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对翻译教学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而目前就区域来看,北方各所高校比较重视学生的理论修养,南方各所高校由于地域优势则比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总的来说,不管是北方高校还是南方高校,在越南语翻译教学方面都普遍存在学生的翻译实践机会少,翻译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都缺乏一定的发展空间的问题。

二、翻译教学在越南语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一)翻译教学有助于提高越南语专业教学的质量

越南语专业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技能培养相结合的。翻译也就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对原文的理解阶段、目的语表达阶段和复核阶段。一名译者,除了拥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之外,还必须对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等其他因素有一定的了解。扎实的语言基础是理解的前提,是对原文理解准确性的保证。因此在越南语专业教学中,通过翻译教学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到位,是否表达准确。在做翻译练习时,要求对原文的理解达到100%,这样才能正确地表达,准确地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因此,翻译教学在越南语专业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一旦翻译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提高了,越南语专业教学的质量也就上去了。

(二)翻译教学可以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在越南语学习或是外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培养是密切相关的。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听和读输入积累到了一定量时,就会促进说和写的提高。而在这五种能力中,译是最高的语言能力,对听、说、读、写有一定的依赖,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译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反之,译的能力提高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在翻译教学中,学生通过大量的越汉互译实践练习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掌握越汉的不同表达习惯,还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而丰富的词汇量对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总的来说,翻译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整个越南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是越南语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在越南语专业教学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通常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了,译的能力也将随之提高;而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对汉越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三、越南语翻译教学策略

学生翻译能力怎样有效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教学的效果如何。而在翻译教学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实践经历,通晓越汉两种语言,掌握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并能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打好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基本功,掌握一定的翻译技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翻译兴趣。

(一)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从来都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翻译中,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来自于翻译实践,是翻译实践的凝练和升华,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而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又会更加科学,不断丰富翻译理论,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越南语翻译教学中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单纯的翻译实践课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增强翻译实践效果。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应给学生介绍翻译理论常识和翻译的基本技巧、方法,特别是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尤为重要,应理论结合实践,通过例句,体现其中的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也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素养。

比如在讲到归化和异化的理论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归化和异化的概念,然后通过实例说明什么样的翻译叫归化翻译、什么样的翻译叫异化翻译。如:

归化翻译:me tron con vuong———母子平安

mieng an nui lo———坐吃山空

异化翻译:mat bòmoi lo lam chuong———亡羊补牢

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很容易就掌握归化和异化的概念,再回过来给学生讲解归化和异化的理论时,教师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就能够形象地掌握这两个概念了。

(二)在翻译教学中穿插文化教育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彼此互相沟通。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入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越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增强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独特的文化知识总是代表某一民族的基本特点,是该民族语言得以传延的沃土,虽然中越两国在文化上极其类似,但也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因此在翻译教学中,虽然文化教育不是重点,但也不能置之不理。

比如:co nep cóte———有儿有女

如果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有糯米也有粳米”的意思,这里用“糯米”和“粳米”来指儿女,正体现了越南的水稻文化。

(三)在翻译教学中进行语言对比

在翻译教学中,语言的对比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通过对两种语言的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的不同,找出两种语言各自的深层次内涵,相对准确地用母语译出异域文化中人们容易接受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越南语和汉语语言的对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越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以增强他们对越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让学生认识到越汉语言除了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引导学生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的翻译技巧。

如在翻译di这个词时,要举出di不同意思的例子让学生与汉语加以比较,从而掌握不同情况下di的不同意思。比如di在di giay中是“穿”的意思,在di xe中是“骑”的意思,在di bo中是“走”的意思。同样的,当将相应的汉语翻译成越南语时,也要注意一词多义的情况,不能盲目类推。

当然,对于越南语和汉语来说,给翻译教学带来最大困扰的应该是汉越词。虽然汉越语中有很多汉越词在语音、构词、意义方面都非常相似甚至是完全一致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数量的汉越词意义发生改变的情况,这部分词在翻译时会有消极阻碍作用,影响翻译的准确度。在翻译教学中应该提醒学生关注这部分词并正确运用这些词。

(四)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课前预习一教师课堂讲解一学生课后做习题一教师对答案。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加大语言输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教师一个人讲解,缺少语言输出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不利,对学生的越南语专业总体水平的提高不利。因此,教师应该减少课堂上的讲解,让学生在课外自学、练习,充分利用课堂授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技巧训练和指导,让学生掌握真正的翻译技能,提高翻译水平。

随着中国与越南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全面提高越南语专业学生的听、说、写、译等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翻译教学是有针对性地培养越南语翻译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该在越南语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翻译方法。越南语翻译教学的过程是文化交流学习的过程,即进行翻译教学,就是通过翻译将学生置于翻译活动中领会越南文化的过程,是将中越两种语言中的文化进行理解和沟通的过程。越南语翻译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在打好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熟悉中越两国文化异同,着重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和翻译技巧,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国际型、应用型的越南语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梁远, 温日豪.实用汉越互译技巧 (修订本) [M].民族出版社, 2012.6.

[2]王戈兵, 李一凡.翻译中的规划和异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2) .

[3]钟晓菁.商务英语中的翻译策略[J].中国贸易, 2010 (20) .

翻译教学策略 篇2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基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翻译所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从译者的译材选取和具体翻译策略的采取,以及翻译理论研究建设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要坚持以民族性特征为指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建立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翻译理论。从本国语言文化特征出发并不意味着拒绝外来翻译策略和理论,而意味着将我国及外来优秀成果结合,使之成为中国翻译发展的新动力。

全球化是一种超越国界与国家主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展现的沟通与联系,交流与互动的趋势。虽然全球化进程在经济和市场领域中尤其明显,但是它实际上已经影响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和社会系统、社会制度,以及价值标准,甚至是个人的日常生活等。信息与文化全球化趋势以经济全球化为前提和依托,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由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和整合而成。而在信息与文化全球化时代,各国各民族通过世界性的交流,打破了各自的狭隘界限而走向开放和多元。

作为国际问理解的钥匙,翻译是和全球化时代紧紧相连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推进。一方面,全球化进程无疑大大的推动和促进着翻译的发展,为翻译理论的提升和翻译实践的加强提供了有利环境和动力;而另一方面,全球化需要翻译,只有借助于翻译这个促进社会进步和交流的必要手段,一国的先进技术和成果才能得以被引进和介绍到国外,全球化进程才得以展开和进行。而且,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通过积极翻译介绍本国文化于世界从而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同时,也通过积极翻译介绍外来文化于本国而丰富和推动了本土文化的发展,从而间接为全球化作出了贡献。在中国,全球化又给翻译带来了理论上扩充深化,实践上熟习进步的契机,甚至可能是一次和我国历史上j次翻译高潮并举的“新的翻译高潮”,“它无论是在规模上、范围上,还是在质量水平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上,都是前三次无法比拟的”(李占喜2001)。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翻译,不译则亡,在信息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同翻译所处的形势值得关注。作为一种介绍媒体,它面临着西方理论和思潮的涌人,该如何翻译外来文化和理论成果,该采用何种翻译理论来丰富翻译理论及指导翻译实践,这都是应该思考的问题;而翻译其本身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又面临着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矛盾,面临着翻译理论的全球化,面临着普遍性和差异性的选择处理问题。在这个全球化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作为翻译工作者应该有强烈的使命感,不仅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翻译在信息交流方面的桥梁沟通作用,而且面对翻译形势的变化,在翻译取材和具体的翻译策略实施上,都要立足于中国语言文化的民族性,重视民族性特征;在翻译理论研究方面,要在积极参与理论交流,力争为世界翻译理论学研究做出贡献的基础上,极力丰富和发展中国翻泽理论,推进译论民族性的发展。

l从翻译策略的采取上看

翻译策略一直是翻译研究领域内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少经验丰富的译家和译学研究者对译者的作用、地位、职能以及译者应该采取的策略等表达了自己的见解,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奈达认为,一个理想的译者不仅必须熟悉原语和精通译语.具备语言表达的才华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必须充分了解所译题材.还必须具备“移情”本领,能体会原作者的意图,尽力模仿原作者而不要试图超越原作者(谭载喜。1999:237)。程永生(2001)翻译过程视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交际,交际的参与者是交际的主体,交际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译者作为翻译交际的中心人物,不仅涉及到与读者或是作者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译法,还涉及到是否与作者共专业,以及为什么样的读者服务的问题。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文化的渗透性和干扰性表现得尤其明显,反映在译者的翻译策略上,是音译还是意译,是归化还是异化,是保留外语说法还是译成汉语说法等等,就都是译者面临的难题。而外国文化也可能形成对本国文化的干扰而对译者造成双语转换的障碍。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的“混杂语”(pidgin),“洋泾浜”英语就是混杂语的一种。另外,在意识流影响下的“朦胧诗”也往往很难翻译。而在今天,随着全球化的逐步发展,它对语言和语言使用及演化的影响越米越受到关注。会不会有一种语言成为全球语?如果有,又会是哪一种语言?如果有这样一个全球的语言发展趋势,那翻译的前景如何?在MarySnel1.Hornby的著作《翻泽研究:综合方法》fTranslationStudies:AnIntegratedApproach)中,她提出了将翻泽活动置于多语和多文化交际的语境下研究的方法,还分析了近期的潮流,特别是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带给国际交流和翻译的影响,也讨论了对翻泽者作的影响及结果。她说明到,所有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交流及文化与语言角色发展都深刻的影响到翻译及职业译者的工作。MarySnell—Hornby还阐述了在四种虽各不相同但现时真实存在的翻泽任务基础上,译者所面临及所受到困扰的多项任务。这些任务包括翻泽南“闽际英语”(InternationalEnglish)’~成的原文.翻译“文化混杂性文本”(1iteraryhybridtext),以及说明和对待不同类别的特别文化材料(说明手册,广告传单)。就象Snell—Hornby所指的那样,由“同际英语”写作成的原文文本首先会给翻译者带来理解的问题,还可能会需要译者对其进行编辑加:。而另一·方面,文化混杂性文本带给译者的又是不同的问题。GunillaAnderman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提,在翻泽此类文本时,翻译者必须清楚明确的认识到,英语的多样性实际上传达了与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或文化身份有关的信息。最近,《光明日报》从构建中西方文明通道的高度对翻泽问题进行讨论,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提出了许多重要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对待外闭文化,如何吸收与借鉴外国文化的先进成分,应该成为目前翻译研究界关注的问题。翻译研究者应该对选择怎样的文本进行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怎样的文化、场等重要问题进行探索.埘目前中国翻译界出现的“盲目引进文本”,“误译错误严重”等问题出现的深层原进行探究、分析,为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指出正确的方向。

面对这样的全球发展趋势,我们更要认清翻译者的核心作用,在翻译取材和具体的翻译策略采用上尽可能的传达民族文化特色。在具体的两种语言的对译中,强势和弱势文化在选材上的不平衡表现得非常明。对现在处于相对劣势的中国文化来说,当然不利。文化交流中泽入的数量多于泽出的数量,势造成围外强势文化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我们的文化在世界则总是无法扩大影响。由此导致我们文化的民族特性鲜为世界所知,或被模糊及误解。要克服这种危险,在英汉翻译选材上,对强势文化不能盲目崇拜,什么流行就译什么,而要有选择的加以翻泽,不仅要考虑到读者的要求,更要积极照顾到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我们还必须充分重视并加强译者个人对翻译策略的主观操纵作用,在翻译、引进优秀的西方文化的同时,应选优秀译者,选取典型作品而译,以高水平的作品展示中图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西方读者的兴趣,增强巾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在汉英翻译策略上,在保证史对于外围凄者具有可读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少用归化的译法,使译文能多保留一点中华民族风味,多传达一些汉的语文化特色。在英汉翻译策略上,我们既不能避自己的义化现状,瞧不起其他文化,一味的为了使自己的洋文容易被读者接受而完全采取归化的泽法,更不能忽视甚至蔑视中国文化的特色而全盘采用异化的译法,不顾读者接受能力,不加区别地都原样照搬进来。这样不仅会给凄者造成理解困难,也会破坏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纯洁忡和特性。适度的归化结合遁度的异化就等于翻译的优化。毕竟,翻译策略的选择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在翻泽上,这种翻译策略的主观操控作用并不鲜见梁实秋力主泽文语言的归化性和纯洁性,极力维护传统的语言价值观,提倡用汉语四字格之类的现成。还有不少泽者为保持自己文化的特色与纯洁性,也同样在翻详中充分发挥j-自己对翻泽过程和翻译策略的主观操控作用。

2从翻译理论研究和建设方面看

翻译是永无止境的艺术、历发腿或历史变革,价值标准也会发牛变更,所以翻洋也直遁历时性,具有可变性。十九世纪末严复译《天演论》时提出的所谓“雅”,指的是桐城派的先秦笔韵,而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又时至今日,“雅”的内涵已经发展成为“最佳可读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对译作的品评标准也因各个历史阶段价值观不同而演变进化。因此,我们既不能将翻译理论看成变化不定的权宜之计,又不能将翻译原则、翻译标准及方法论等看成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翻译理论的研究中具有发展观,要求我们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发展,用科学的语言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信息论等学科的崭新知识和观点去加以审视、整理及阐发翻译的理论问题。

2.1翻谭理论研究

全球化在文化理论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各国、各民族文化通过世界性的交流,逐步走向开放,走向多元化,形成一种“世界文化”的新格局。它由文化的民族性因素和世界性因素结合而成,需要按照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和处理。面对全球化进程与趋势,越来越多的翻译学者提出了各自的中国翻译理论建设构想和主张。面对全球化对译学与义化研究提出的一系列挑战,一些学者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必须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建立起具有巾国现代特色的译学理论和翻泽批评,翻译评价体系,使中国翻泽学在国际对话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世界泽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其中,张柏然(2002)中国译学理论思维相对于西方洋学理论思维而言,感悟性强于思辨性,生命体验力强于逻辑分析力。因而要对一批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泽学经典进行现代性的“还原释凄”,发掘其文化精神的内核。他由此提要把握学理论自身的身份标志,利用自身的智慧优势,建立一种具有东方神采的“感悟翻洋哲学”,一种包含着丰富的中智慧的“文化一生命翻泽诗学”。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坚持翻译理论研究的中特色会使其放弃对普遍翻泽理论的追求.从对纯理论的研究上偏离,从而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泥坑。还有学者认为,在具体的删译理论建设疗法上,应该“把外国理论请进来,然后走去,与际接轨,参与国际交流,共同构建世界翻译学”(张南峰2000)。在中同翻译理论和纯翻译理论的分歧问题上,也有主张认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只是一个问题的I琦个方面,即是全球化背景下泽论研究对差异性和普遍性的求。具有中同特色的删泽理沦与具自‘普遍适用性的纯翻译理论这阿者是即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不能偏向哪一方而忽视另一方。“重视泽论的特色,并:意味蕾放弃对普遍性的追求;同样,对纯理论的偏重也不应该以对特殊性的牺牲为代价”(孙会军、张柏然2002).

丽全球化,中翻泽理论研究首_宽要确的足一·个盘JJ何看待的态度问题。树立证确的态度是关键。全球化怕,翻泽欢迎全球化,而日.应该抓住伞球化带米的大好发展机会促进身实践和理沦建设与发展。全球化是必然趋势,抵抗全球化:所谓民旌特征鼠会阻碍了翻泽理论建设的发展。在“把外围理论请进来”的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的走l去学习、研究和探讨外理论;存学习外国先进的理沦经验成果的同时,还爱“走去”发表自己的理论观点,参与同际交流,积极力『J入世界翻译理论研究。枉中闭,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和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中闰翻译理论建设的情况和过去相比,已经有所改观。就像王宁教授所指出的那样,“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走出国门,自觉介入到际翻译研究的讨论叶I去.他们用英文或法文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阐述中国学者的观点,已经开始影响到两方的学者了,从而使得际翻译理论界对中国学者的脱点越来越予以重视”(杭菊2002)。

在翻洋理论研究方面,学术发展水平的商低造成的差距,虚心向西先进理论学习,义不能过分依赖西方的翻译理论,而要注意足干,-t传统义化,认真的整理干¨总结学习传统理论.吸取适合门的理论成分,确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罗新璋,1984:588.604),以推动和发展我们的翻译理沧,最终形成自己理论上的民族特色和优势,以立足界翻译理沦研究,而不能被强势翻潭理论同化。

在全球化大背景F,东西方文化之问的相互交流、渗透与融合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吸收融合外来新文化、新理论来促进本国文化包括翻译事业的发展。但是,东西方两种文化迥然不同、各具特色,所以我国的翻泽理论既要走向世界,又不能以牺牲自己的特点为代价。我们既不能轻易的反对和打击主张学习西方的学者,不能动用某个国外学者的“论断”来试图完全抛弃和定译沦民族性,更不能埘坚持民族文化,试图建立巾自己特色翻译学的学者和在英翻译时采用归化翻湃的泽者打上逆世界历史潮流或观念陈旧等的印记。只有这样,我们在国际上才能维护民族丈化特征,在国内才能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巾国翻洋理论与实践的健康发展。

2.2翻译理论研究和建设方面

在译论建设方嘶,我们要克服两译论的卡H臣排斥倾向及翮泽研究的片面倾向,我们必须以我的翻译实践为基点,以东西各国的翻译理论为借鉴进行译论研究。我们应该学习国外译学界善于借鉴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找准切人点深入进行翻译理论研究的创新精神。我们应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翻译理论,下功夫加强汉语修养,研究汉语语言规律。在翻译实践中把前者化人后者,拿出我们自己足以与外国翻译理论相抗衡的著作来。我们还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译论重视及研究,对国外翻译理论分流派或分不同时期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分析学习工作。最后力争能让一部部优秀译学著作形成卓越文化代表,从而展示中国翻译界的理论建树。

在学科理论建设方面,翻译界应该多举办一些全国性的翻译研讨会,扩大自己在国内学术界的影响。积极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展示中国学者的译学研究成果,使中国的翻译研究界与国际翻译研究界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我们还应投身与文化研究之中,将我们的翻译研究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语境之下,必定有助于中国的翻译研究早日与国际翻译研究接轨。

非英语专业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篇3

关键词:翻译;教学;策略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分三个层次(一般、较高、更高)做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没有设置专门的翻译课程,也没有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材。本文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教学现状的论述,试图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

二、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而缺乏必要的翻译课程设置,也没有专门的非英语专业翻译教材,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针对这一普遍问题,不少大学英语教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意见,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修订、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增设翻译课等。为了改变大学英语翻译课不受重视的状况,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增加了汉译英考题型,这一改革措施对重视翻译教学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从学生的平时翻译作业和多次翻译考试结果来看,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翻译能力存在不足,如语篇缺乏连贯性、搭配错误、语法不通、逻辑混乱或严重存在中式表达等等,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深究起来,主要是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技巧欠缺造成的。这表明在常规的英语教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培养之间缺乏协调,需要总体规划的全方位教学指导思想。此外,由于一些高校压缩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同时,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学校又不断强调科研工作,批改学生的翻译作业是只提供标准答案,很难进一步启发学生就翻译答案的非唯一性进行辩论。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探讨

学生翻译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如何。教师首先应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实践,通晓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翻译兴趣。

1.在教学中介入基本翻译理论。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在教学中介入文化因素。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翻译是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彼此互相沟通。受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比如说课时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人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因此,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尤其是差异之处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3.在教学中介入语言对比。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时,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比较的认识,常常以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在翻译教学中,对比翻译是常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内容、含义和形式的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两种语言的内涵和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审美观,相对准确地译出异域文化中人们容易接受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对比。通过翻译作业,使学生自觉培养翻译意识,遵循目的语的表达习惯,选择英语中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文信息,从而提高对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认识水平。

四、结束语

翻译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的产出性技能之一,教师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翻译方法。翻译教学的过程是文化交流与学习的过程,通过翻译活动使学生将一种语言中的文化内容和另一种语言中的文化进行理解和沟通。翻译教学应当有意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创造一种有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江. 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J].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2(1):56-58.

[2] 叶苗. 翻译教学的交互性模式研究 [J]. 外语界, 2007(3):51-56.

高职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策略研究 篇4

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对外交流的需要随着我国对外交流进一步加强, 英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功能越来越突出。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大召开, 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步伐明显加快,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对当今的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学生就业的需要近年来,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感到不满意, 学生大多握有英语四、六级证书, 可在实际工作中连普通的本专业文章都翻译不了。可见, 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需要加强。因此, 教学要从实际出发, 充分利用现有教材等资源, 结合学生专业, 力求培养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是翻译教学还是教学翻译目前, 关于翻译教学争论的问题很多, 不同的翻译教学观念往往导致完全不同的翻译教学体系和培训模式。“是翻译教学还是教学翻译?”就是其中争论的问题之一。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是两个不同概念:翻译教学是以翻译为媒介进行语言教学, 而教学翻译则是以语言教学为媒介进行的翻译教学。语言教学中采取的翻译方法不是以交流为目的, 而是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并掌握语言知识, 获得语言能力;而翻译教学则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语言能力基础上训练翻译技能。翻译学家穆雷教授指出:在教学翻译中, 翻译是外语教学的附庸, 是教学的手段而非教学的目的。如果是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检测学生对外文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 那属于教学的范畴;如果在学生达到一定的英文水平之后, 专门开设翻译选修课, 按照翻译教学的要求进行训练, 旨在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那才称为翻译教学。所以, 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教学类型, 前者的目的是巩固和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后者旨在培养学生的双语交际能力。

中西文化差异因素学生在翻译的时候常常会遇到生活常识、历史事件、典故或英语习语等方面的问题, 对这些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对学生文化功底的反映。如果我们的语言教学忽视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来孤立地讲授抽象的语言现象, 那么学生在从事翻译工作时就会弄出许多笑话。例如:“真是一个铜板掰成八瓣儿花……”这句如果译成“Each single copper had to be broken up into eight pieces before being spent…”外国人一定看不懂:中国人为什么把钱掰成八瓣儿花呢?这样做是否违法呢?这样的钱是否能花出去呢?这样的译文就产生了文化障碍, 外国人就看不懂了。而改译成“Each single copper had to be eked out…”, 外国人一看就明白了。所以, 语言是为了更好地交际和交流, 缺乏对文化知识的了解, 肯定会产生理解上的障碍, 影响使用。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必须是一个“杂”家, 需要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国情地情、名胜古迹、花草树木、昆虫动物等百科知识, 避免因缺乏相关知识在对外翻译中出现尴尬的局面。

薄弱的汉语功底一篇好的译文, 既要求对原文的理解正确无误, 又要求译文的语言通顺流畅。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必须有较高的汉语水平。常常有的学生心里明白译文的含义, 却苦于无法用恰当的汉语表述出来;译出的句子往往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不知所云。例如:“People were getting to consider it old-fashioned to limit their purchases to the amount of their cash balances.”有人译成“人们越来越认为将购买力限制在现金余额的范围内已经过时了。”这样的翻译不算错, 只是译者不会用四字格这种技巧使译文变得更为精练。一个“量入为出”就把“limit their purchases to the amount of their cash balances”的意思全包括进去了。所以, 原文若译成“人们越来越认为量入为出已经过时了。”就更加贴切, 也更加符合我们的语言表达习惯了。

专业术语词汇的缺乏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专业术语, 如科技类翻译除了有英语、汉语的语言和文化修养外, 必须掌握一定的科技术语知识。在翻译中人们会发现, 这些科技术语方面的英语词汇和普通字典上的含义是不同的。例如, 有人把“Analysis of Variance program”错译成“不同程序的分析”, 而正确的应该是“方差分析程序”;又如“Description of Population program”是指“总体描述程序”, 却有人误译成“人口程序的叙述方法”;再如有人把“sweetened condensed milk (甜炼乳) ”译为“加糖冷凝牛奶”。这些错误都是由于译者自己不懂, 也不查词典, 望文生义而造成的。英语中有的词可以当普通词用, 也可当科技术语用。如“significance”作为普通词, 意思是“重要性”、“意义”, 而作为数理统计学术语意思就是“显著性”了。举个例子:As part of the treat-ment of the data pooled for the six subject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beneficial effect on acidogenicity of plaque was determined (对菌斑产酸性的有利影响的显著性进行了测定, 作为六人数据处理的一部分) , 从这句本身和其上文来看, 这里讲的是实验所得数据的数理统计处理。因此, significance在这里应该翻译为“显著性”。

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法

课前介绍,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课上开展自主式的翻译实务教学活动在翻译实务教学活动中,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翻译实践活动的机会。激励学生根据其自身需要进行课后自主学习、提高和扩展, 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自觉学习, 大胆实践, 积极积累翻译知识, 充分实践翻译理论, 迅速提高翻译能力。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大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知识首先, 引导学生在课外去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纸、杂志, 增加中国文化 (包括汉语) 及所学语言国家概况等知识, 多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其次, 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英美原版电影和录像片。这不仅是因为大部分电影或录像片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某个侧面的缩影, 而且还在于通过观看片中演员的表演, 学生可以了解和学到许多与英语文化有关的非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

坚持启发式教学模式, 注重研讨翻译行为涉及语言的审美过程和语言表现的经验, 而这些经验的获得均来自于实践, 所以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是翻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有效实现翻译教学的效果, 实现翻译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互动, 坚决避免教师“一言堂”的模式。坚持启发式教学, 将新的信息留待学习者自己去探求。在教学实践工作中, 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难易适度的原文, 先要求学生去独立翻译, 然后指导学生之间展开讨论, 在相互探讨中获得最佳译文。以此来让学生不断积累翻译经验, 不断调整学生的翻译思路, 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形成又快又准确的双语转换能力。

今后的翻译教学是综合知识体系教学的高度概括, 是以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为目标的教学, 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 多指导、勤点拨, 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修养。翻译常常需要思考和灵感,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实践是提高翻译能力的捷径, 要不断地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同翻译理论相结合, 灵活运用翻译原则和标准, 以此不断提高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信.高职高专翻译教学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8) .

[2]穆雷.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 2008 (1) :41-44.

[3]卜玉坤.高校专业英语翻译教学训练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6) :133-134.

英语六级翻译策略 篇5

重复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语篇衔接手段,虽然英语中也用重复,但多是利用词语的重复来体现语义的强调或进行语言润饰。汉语以重复见长,英语则以省略见长。因此在汉译英时,可采用替代的方法来避免重复。在英语中主要有三种替代现象:名词成分替代、谓语成分替代和分句替代。

六、句的翻译

汉语造句以名词为重心,以词组、散句和分句为手段,习惯按照时间、逻辑顺序进行横排式表述,其内部逻辑关系“含而不露”,甚至断句不严,外形松散,因此汉语常被称为时间型的动态结构,主要体现为形式自由、富于弹性。而英语则以“主――谓”的主干结构为中心来统领各语言成分,句界分明,外形严谨。

因此在汉译英时,译文在逻辑和形式上都应当体现出英语的特点。如果是单句,首先应当确立句子的主干及句型,如果是复杂的句子或长句,则需要确立句子的中心,根据上下文进行句子组合,可以译为并列句、主从复合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并列复合句或使用独立结构等。

1、确立主干

在汉译英时,不管汉语句子如何复杂,首先要考虑英语的基本组句框架。组织英语句子时,始终不能脱离“主――谓”主干这一总的框架,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时态变化、语态变化、语气变化、句式转换(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强调句式及倒装句式等),增加定语、状语修饰成分、插入语等。

翻译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在全球化的环境中,翻译活动越来越频繁,双语转换能力已成为所有职业人士必须具备的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翻译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翻译学习再也不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专利,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需努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一、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笔者特别关注了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论文摘要和关键字的翻译部分,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翻译能力极低,停留在字对字的翻译水平上,对于翻译的原则、方法以及标准缺乏相应的概念。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能够培养出一大批语言实用型人才,因此,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不是仅停留在简单的翻译几道习题的层面。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需明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翻译课程的设置处于尴尬的境地。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独立的翻译课时,只设置听说和读写课。所以,翻译作为对学生来说非常有用的英语技能却不能被很好地教授。学生在翻译方面训练较少,翻译能力很弱;另外,部分高校将大学英语的翻译课程设置为公共选修,由于修课时限短,授课课时严重不足,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2.教材编排欠系统。笔者对现行的几套大学英语教材分析发现,《新编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和《大学体验英语》中并没有系统全面的介绍翻译知识的独立单元,课本中关于翻译的习题只涉及到文章的重点词汇或句型的操练。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教师忽略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的缺乏。

3.教学方法陈旧。在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翻译教学主要是用来检查学生对英语的理解程度和对语法规则的掌握,是检查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已。通常情况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翻译练习,批改过后进行讲评,指出问题和错误,提供参考译文。这种方法脱离真正的交际语境,使翻译教学成为教师——学生的单向式知识传播而非技能训练(张瑜,2003)。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无法形成学习的主体意识,学生认为翻译就是按照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背诵句子。久而久之,学生觉得兴趣不大,教师也疲惫不堪,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也就相对缓慢。

二、改进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的策略

独立学院的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加上翻译实践课堂操作难度大,这都决定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有极大区别。因此无论是在教学方法还是在教材使用中,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都应具有自身的特点。为此笔者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体系。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课程设置上需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養。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应简单地分为听说课和读写课,应该有翻译课的设置。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时有限,学生也是打基础的阶段,不必单独开设英汉翻译课。但在第二学年,可以为学生举办翻译讲座或开设翻译选修课,讲解一些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鼓励对翻译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自主训练和深入学习。

2.大学英语教材也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改革。现行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一般每单元都有阅读和写作技巧、方法的介绍,但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套教材配有翻译方法与技巧的介绍。如果也能参照阅读与写作部分的方法,每单元配上翻译方法与技巧的介绍和针对性练习,就能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在基础阶段的学习中了解和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应加强自身理论修养,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尽量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适时、合理的穿插翻译活动,把理论与实践、口译与笔译两者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和技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英汉双语表达能力。

我院一直强调“外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对于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英语更多的是一种工具,要使他们认识到英语对自己专业的不可或缺性以及提高英汉翻译能力的必要性,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翻译的兴趣。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有必要增强面向具体专业的针对性、多使用某一专业的语料让学生进行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翻译实践。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的确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与探索。人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对我国全日制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明确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功能性地位,转变思想观念,促进翻译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规格。

参考文献:

[1]张瑜.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翻译教学走向[J].外语界,2003(1).

[2]张永喜.浅谈翻译中的文化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专辑),1999.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等

翻译教学策略 篇7

关键词:翻译教学,外语教学,实施策略

一、翻译教学含义

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教学作为语言教学一部分,翻译教学涉及大纲制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培训、教学模式、翻译测试、教学评估等,是翻译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法植根于外语教学法,但具备独特个性。

在翻译教学法中,首先要区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两个概念,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类型。这对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翻译家让·德利尔在1988年提出的,教学翻译又称“学校翻译”,是为了掌握语言结构和应用技能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旨在考核外语学习的成果,附属于外语教学;翻译教学目的不在于学习语言,而在于培养双语转换和翻译能力,归属于翻译学。对于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区别,翻译界达成了基本的共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是两个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教学分类,分别满足不同的功能和要求,没有孰优孰劣之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明确是以外语语言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翻译,还是旨在培养专业人才的翻译教学,这一原则的建立决定着整个翻译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模式、思维培养、教学内容和评估标杆等。

二、翻译教学的重要性研究

翻译教学对于大学外语教学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科设置而言,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手段。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是针对未来大学生就业的前景的必要准备。

(一)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手段

英语技能的五个方面为“听说读写译”,这种的翻译并不仅仅是说专业英语中的翻译能力提高,在广度和维度上可以扩展到教学翻译的范畴中。过去的认识翻译是听说读写的补充,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翻译作为教学手段的低估。而实际上,翻译教学是外语专业学生高年级的必修课,是检验学生过去两年中基础知识学习程度的必要手段。

(二) 翻译教学是针对未来大学生就业的前景的必要准备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知识国际化和全面化的要求逐渐升级,各个领域的对外合作要求大学生在未来的工作领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要想学生更有竞争力,就业前景更好,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是必要的,在本专业中较强的翻译水平也是很必要的,这就要求外语教学要顺应这一形势,更好地提高翻译教学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三、翻译教学的特性

(一) 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学科意识增强

翻译教学的走势依赖于翻译学科独立健康的发展,只有准确地定位才能保证认识、规划和指导的开展。翻译教学已经不再附属于外语语言教学。从这一点上来说,翻译教学具备了良好的生长土壤,研究者的任务是如何使其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下去。

(二) 翻译理论的指导作用加强

翻译教学是一个严谨系统的工程,理论研究的缺失会导致认识的偏差。对翻译技巧的讨论确实可以从感性层面得出经验之谈,但如果不抽象到理论层面,就没有科学的指导。

(三) 翻译教学经验交流增多

为了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海内外不少国家和地区建立翻译学研究中心、设置翻译院系,在大纲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测试与评估、师资培训等方面可圈可点、成绩斐然。

四、翻译教学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日益成熟和完善,不过对翻译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仍处于萌芽状态,对于翻译教学的探讨也要逐渐深入、逐渐细化。由于翻译教学的起步晚,面临的困难很多。翻译教学的不足:翻译教学论著缺乏,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有待加强,翻译培训的研究仍需深入,翻译测试和评估机制未有效确立,教材研究仍显薄弱。随着对翻译教学的历史、现状、成就、问题的逐一梳理,对翻译教学的性质、目的、任务、方法的系统认识,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步伐会更坚实,道路会更宽广。

(一) 翻译教学研究投入缺乏

对于翻译教学的研究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是很少的,相对于整个翻译教学的研究的情况,只是在专业英语的教学和教材中有所涉猎,内容的规范性和正确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只有针对具体的专业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的有效的翻译教学的研究,才能对实践有更大的指导意义,才能对学生外语水平和翻译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二) 翻译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要想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除了对教学本身规律的研究,还要求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不仅在外语方面的基本知识要丰富,人文百科知识要丰富,还要对于所教授的各类专业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对于国内外最新的知识动态有所熟悉,还要对较纷繁复杂各类翻译内容有兴趣。

(三) 翻译教学教材有限

翻译教材的编写较少,审核不严格,导致了本来就数量有限的翻译教材在质量上更是差强人意。所以我国翻译教材多为针对人文社科类的内容,体裁和题材十分有限,具体化到专业资料是很困难的。此外,对于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料的开发和利用是很不够的,教材只局限在书本,没有形成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全面利用,在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和音像教学资源的使用上差强人意。

五、翻译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 翻译教学的课程设置

翻译教学课程设置应包括语言课程、翻译课程、百科知识课程等三大板块,其中语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双语能力,翻译课程包括针对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的内容,百科知识课程是为发挥各校优势而设,旨在根据相关专业培养不同领域的专才。

(二) 翻译教学的内容选择

在翻译教学中,只泛泛地讲授翻译技巧,无论在讲授范围还是深度上都是远远不够的。笔者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首先,讲授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上的对比和差异,为进一步学习翻译理论、实践知识打基础。其次,结合翻译技巧的讲授,配有大量的翻译练习,练习的选择也应改变过去从词、词组到句,再到段落和篇章的安排,应从段落开始翻译,培养学生的语篇知识。另外,对于翻译理论的讲解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理论比来源与实践还会反过来指导实践。在翻译理论中讲解了中国翻译长期关注的问题,如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翻译标准、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等问题开阔学生的专业理论视野。此外,还有对于翻译史的简单介绍,包括中国翻译史和西方翻译史等。此外,还有译文的比较和误译评析等方面的介绍。丰富的翻译教学内容必然对于翻译教学的进步带来促进和提高。

(三) 翻译教学的教材选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翻译教材层出不穷,根据张美芳的说法,翻译教材的模式和内容受社会政治、经济、外语教学大纲、教学法、学生的外语水平、翻译理论研究成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存在一部能运用于各个时期不同需要的教材。因此,我们在研究翻译教材时,要把视点从教材本身扩大到影响其形成的社会因素,对影响教材发展的各个因素进一步了解,有助于翻译教材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和各种因素去选择和预测翻译教材的发展方向。

(四) 翻译教学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指导原则,融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的一整套实施程序,是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和操作策略。翻译教学是要提高译者的翻译能力,而翻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动态积累的过程,过程教学法以其启发学生意识、自我发现问题为特点,成功规避传统教学法的弱点。在认清翻译活动的本质之后,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翻译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决策,安排多样化的任务形式,欣赏学生译作,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加拿大]德利尔.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J].孙慧双, 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1988.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3]刘和平.再论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从希拉克信函的翻译谈起[J].中国翻译, 2000, (4) .

[4]张美芳.论两种不同层次的翻译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5) .

[5]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 2002, (4) .

[6]鲍川运.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J].中国翻译, 2003, (2) .

浅谈大学英语中英汉翻译教学策略 篇8

1.缺少系统性的教学计划。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 对高校英语学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但在实际教学开展中,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缺少专门的课程, 没有系统的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 只属于一个附属性的学习内容。而课后练习只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某些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也没有介绍相关的翻译理论做指导。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融入了一些翻译技巧, 但并不系统。在大班授课的环境中, 教师无法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兼顾, 学生也没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利于英语课堂较小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2.缺少所学专业相关的翻译实践。虽然当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已经陆续开设了英语翻译课程, 但在实际的人才需求上, 翻译从业人员依旧无法满足于当前社会对翻译工作的要求。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走入社会之后, 难以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应对当前的英语翻译工作。因为在高校开设这门课程时, 每一个专业都选择同样的教学内容, 所以学生学习到的翻译知识与技巧是相对机械的, 且没有实际意义的, 无法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

3.忽视对学生英语翻译学习背景的培养。由于中国人学习英语, 是在学习一门外语, 所以许多时候, 会因为翻译背景的局限性, 影响翻译效果。许多高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英文背景学习, 教师在授课时, 也不会因为学生不了解西方文化就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背景讲解。所以许多学生不了解外国文化背景, 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必然会闹出笑话。例如“a lucky dog”, 若没有西方文化背景作为铺垫, 则会直接翻译为“一条幸运的狗”, 实际上了解了西方文化之后, 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翻译为“一个幸运儿”若学生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了解这些带有文化色彩的词汇, 那么其翻译过程将会严重受阻。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 重视翻译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应该对翻译教学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 体现出对翻译教学的重视。故而各高校应该制定出相对系统且具有整体性的教学大纲, 而教师则需要依照大纲的具体要求, 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其层次性, 由浅入深开展教学, 以确保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允许。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完善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制定, 尽可能改变当前英语翻译教学所处的地位, 将其在学生和教师心中的重要性提升起来。教师自身应该意识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所面临的对象是全部学生而非英语专业学生, 所以就应该以社会所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教学导向和目标, 注重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培养, 以满足社会、市场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

2.以实践为导向, 加强翻译策略指导。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文化手段, 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在从源语言向目标语言的转换过程中, 要充分考量翻译的传译性、可接受性和相似性原则, 而在这个调整与改变的过程中, 需使用一些必要的翻译策略。因此,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翻译策略的教学指导。

(1) 增译法。“增译”法, 就是在初步理解过英语原文要传达的意思后, 把原文翻译成符合中文习惯的汉语。在翻译时, 根据汉语语言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增加一些词汇, 以更准确地将原句意思翻译出来。英语句子一般都有主语, 但是汉语句子里没有主语的情况很多, 对于无主语汉语, 翻译的时候可以使用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 当然了, 这种情况也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适当地把主语翻译出来, 使得句子结构完整。如代词在英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只要涉及到所有关系时, 就要根据需要选择形容词性或名词性代词物主代词, 因此, 翻译课文句子要增加翻译物主代词, 确保译文句子的结构完整性和译文准确性, 鉴于这两点, 在翻译句子的时候适当进行增译。如:

He stretched his feet which were scattered with scars.

他伸出双脚, 露出了上面的道道伤痕。

在这个句子中, 用增译法表达出了复数概念。为了使句子句意通顺, 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前半句用“双”来修饰脚, 后半句用复数词“道道”翻译出了“伤痕”的多少。

(2) 省译法。省译法与增译法是相对应的翻译方法。按照字面意思理解, 就是省略翻译, 指原文中的单词不进行一对一的对等翻译。有些词的具体意思无需翻译出来, 读者也能理解原句的意思。这些词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 或者不太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虽然省略翻译, 但是绝不会影响原文的意思, 反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意思。侧重于从语法和修辞角度列举省略翻译。如:

Smoking is prohibited in public places.

公共场所不许抽烟。 (省略介词)

(3) 转换法。根据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的一些差异, 在翻译时适当改变表达方式, 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课堂教学中常见到以下几种情况:词类、句子成分、表达方式、语序、正反而表达或者语态转换。具体到词类转换, 如把名词翻译为代词、形容词、动词;在句子的成分方而, 把主语转换成状语、定语、宾语、表语;把有些并列句结介句意转换成复介句。表达方式转换使译文更符介阅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语序方而指自然语序与倒装语序的适当转换。语态转换指可以把被动语态变为主动语态。如:

Chinese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世界上许多人说汉语。

(4) 拆句法、合并法和重组法。拆句法, 就是把一个长且意思复杂的句子拆成几个短小的句子进行翻译, 多用于英译汉;合并法是把若干个句子合并成意思连贯的一个句子, 多出现在汉翻英中。英语中长句子出现率较高, 这也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做英译汉时感到吃力的原因。通常情况下, 汉译英要求更多地使用连词、分词、介词、不定式、定语从句、独立结构等把一些短句合并成长句子;而英译汉多在原句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主谓连接处、并列或转折连接处、后续成分与主体的连接处以及意群结束处将长句拆开, 译成汉语分句。语序不变, 句意通顺, 也更符合汉语中长短句, 单复句转换的句法翻译原则。重组法指英译汉时, 为了使译文通顺且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在分析英语长句的结构、理解英语原文的基础上, 不受英语复杂句式的束缚, 打乱原有结构, 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

(5) 正义反译和反义正译。正义反译就是把原文中含有否定意义的单词更顺畅地翻译成汉语, 使译文忠实于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论是英语或汉语都有这样的表达习惯, 就是从正面或反面来表达同一个概念。正义反译是指有些英语句子, 字面上看都是表达的正面意思, 但真正翻译成汉语时却要从反面去转述。反义正译则相反, 也就是从反面表达的英语句子, 从正面去翻译成汉语。这种翻译方法, 就是为了让译文更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不拘泥于原文的词语和句子, 更灵活地运用翻译技巧。

Far from helping the situation, you’ve just made it worse.

你那样非但于事无补, 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糕了。

英语中还有一些正义反译的词语, 如:miss thelunch (没有赶上吃午饭) , live up to its obligations (无力履行其义务) 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实践, 起着沟通人们思想, 促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流的重要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翻译教学时, 应当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 以大学生为本, 创新翻译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英语翻译学习需求, 增强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为大学生今后的英语知识学习与运用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洁.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我见[J].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 2015, 01:43-45.

[2]张焕敏.基于提高翻译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 07:363+365.

[3]周艳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 07:46-47+49.

日语翻译教学中的难点与应对策略 篇9

一、在日语翻译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国民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许多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才。中国学生从小所处于的语言环境都是汉语的语言环境,因此对于其他的语言都有种陌生的感觉和排斥心理,所以在学习其他语言的时候就会出现瓶颈,总是按照自己学习汉语的规则来,有学生只是把两种语言的每一个词语逐个翻译,但在最后的句子中并没有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样的学习方法给学习日语翻译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1. 学生的翻译不符合基本规则

我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对于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是:信、达、雅,这也成为翻译工作所遵守的准则。“信”就是尊重作者的基本思想,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的基本含义,这是翻译过程中的基本原则纠正中失去学习日语的兴趣,这就成了在实际的日语翻译教学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2. 学生的汉语素质不高

日语翻译的基础就是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要高,否则就会出现学生尽管理解原文可是却不会用合理的汉语进行表述,自己的词汇量不够丰富,就算学会了日语也不能很好地进行翻译。所谓的翻译工作就是用一种语言来表示另一种语言,使同样的意思用两种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出来,因此想要学好翻译就必须要对两种语言都精通,才能在两种语言的转化过程中游刃有余,所以日语翻译并不是单纯的学习日语的过程,而是对两种语言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汉语素质不高就会在翻译过程中出现问题,翻译的文字越多,这种问题就会越明显,大量的词语在最后的组合过程中就会显得词不达意。

二、日语翻译教学工作中难点的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在日语翻译教学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各任课教师要仔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找到解决对策。

1. 开设专门的语法课

由于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语法的不了解造成了日语翻译无法达到翻译的原则,因此需要开设专门的语法课,用整体的时间来让学生学习语法,解决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语法课中教师要针对汉语和日语两种语言中语法的不同点来进行对比教学。在语法课上教师要针对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语法问题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不会出现由于不熟悉语法而浪费翻译时间。

2. 提高学生的汉语素质

想要学生很好地进行日语翻译,就要让学生的汉语素质得到提高,主要方法就是多看一些中日文翻译的资料,在课余时间也可以既学习日语知识又学习汉语知识。翻译并不是一种语言的学习,而是两种语言素质的学习过程,者都不好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不仅在课上,在课余时间也能学习汉语知识,提高汉语素质。

日语的翻译过程不只是一种语言的学习过程,而是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能达到标准,在汉语素质和日语素质都较高的基础上,遵守翻译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实现日汉间的语言转换过程。在教学工作中,不只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要求,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教师要及时解决,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快达到较高的水平。

摘要:在日语翻译教学中,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来学习相关知识,可是日语毕竞不是作为母语从小开始学习的,因此学生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把两者加以比较。而且汉语和日语在语法和基本的结构中都有所不同,所以学习过程就会遇到困难,笔者就这一问题浅谈在实际的日语翻译教学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并给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日语翻译,教学难点,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冬玉.论翻译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J].湘南学院学报,2008(01)

[2]田亚男.翻译教学中的思考[J].教育战线,2011(02)

[3]杨晓嫱.关于如何提高学生日语翻译能力的教学策略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4]周虹.关于应用型日语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7)

试论高职英语翻译课教学策略思考 篇10

关键词:翻译能力,翻译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颁布实施, 高职英语教学工作应达到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及技能的目的, 并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因此, 高职英语翻译教师应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及英语基础知识两方面,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多开发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 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翻译教学能力, 使学生在具有扎实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塑造自身的翻译能力。

一、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现状

听、说、读、写作为英语教学工作中基本的四个方面, 在高职英语教学工作中一直被强调, 使得英语翻译教学被忽视。事实上高职院校学生应把英语翻译能力作为掌握英语语言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交流、旅游服务及技术交流等各个领域对实用英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 高职教育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受到了国家及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对高职英语教学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翻译课程时, 仅仅通过对照教辅书简单地对译文进行讲解, 同时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低, 英语考试的方式也较为简单, 通常句子的翻译难度不高。英语翻译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 都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学习的任务, 就目前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水平的情况来看, 教师和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都需要大大提高。

二、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作用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需要具有对英语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能力, 而英语翻译能力与前四种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英语翻译能力作为前四种英语能力的最终综合表现, 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翻译能力也是学生对英语知识各方面掌握能力的综合表现。

加强英语翻译能力, 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具备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竞争力。同时, 只有不断地通过英语翻译实践才能使教师在结合自身能力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

首先,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 同时也是翻译教学工作的基础环节。词汇量作为衡量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其积累、学习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种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过于机械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能使词汇量很好地积累起来, 并且这种低效率的学习方式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应有选择性地总结出常见的英语词汇及一些有用的专业词汇, 引导学生结合联想记忆法、类比记忆法、拆词记忆法等方法灵活、高效地进行词汇记忆, 而不是以简单枯燥的单词堆砌导致学生僵硬地记忆词汇。

其次, 英语语法知识作为英语学习中的又一重难点, 它能够体现出学生英语能力的基础是否扎实, 对英语句法掌握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而翻译教学对巩固语法知识有着很好的效果。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 可以利用“语法翻译法”进行讲授, 即以翻译为手段去讲解语法, 英语翻译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语法是语言的核心部分也是英语学习者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归纳法、类比法及演绎法是常见的翻译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这三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理解语言组织结构, 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 翻译不仅是转换语言的过程, 同时也能起到文化移植的作用。英语翻译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更多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过程中, 通过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民族风情、价值观及人文环境等, 可以帮助学生融入其环境从而更深入地进行英语学习, 并且能够发挥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翻译教学通过使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进行多方面地了解, 有助于学生在运用英语实际交流的过程中更加自如地发挥, 在提升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促使学生对英语翻译学习产生更大的动力。良好的英语语言知识需结合相应的文化素养, 才能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英语文化素养是英语学习者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三、应对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将英语翻译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

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将翻译课作为一门选修课的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翻译课程的兴趣, 并且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定期地组织翻译讲座, 使学生在与课堂教学不同的学习环境中, 切身体会英语翻译的魅力。翻译课作为选修课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促使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更新,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 例如:

1. 英汉双语驾驭能力及英语语感能力。

英语语感不是单纯靠学习英语基础理论知识就能够进行模仿的, 想要获得良好的英语语感必须通过实践应用, 并且善于在英语实践应用过程中总结规律性的内容, 从而提高语感。良好的语感是学生顺利翻译出原文意思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使其具备驾驭双语的能力。

2. 语境认识以及准确理解上下文的能力。

通过联系上下文准确把握原文的能力。教师在教授翻译课程的过程中, 不仅应对具体的句子、段落进行详尽地讲解, 更重要的是还需结合阅读联系等方式, 使学生能够从大体语篇、语境对文章进行把握, 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联系上下文, 从而更好地把握住原作者的意思。

(二) 通过分析语法更好地进行翻译

英语语法能力作为语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对语言结构的对比提高语法能力可以更好地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在英语语法教学中, 教师应灵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在英语语法教授过程中对句子的语法及结构进行详细地讲解, 使学生在会读的基础上能够加强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能力。

(三) 提倡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 教师在课堂教授过程中, 应对当堂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选择, 突出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从而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有序地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对课堂内容中的重难点进行研究。因此,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本着有度、实用的原则, 合理适当地选择具有实用性、时代性的教学内容, 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或删减,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侧重点地进行授课, 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英语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采用小组讨论和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沟通与交流。在翻译教学中, 教师应培养学生首先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在正确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再进行翻译。同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对文章进行大致的掌握, 在阅读中具备上下文意识, 通过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从原文作者的角度准确把握其要表达的意思, 这样能使翻译结果更加贴合原文意思。

在学生阅读、翻译的过程中, 教师应及时总结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 判断该问题是否具有代表性, 并在必要时进行集体讲授。同时, 英语翻译具有多面性, 并不是一对一的简单转化过程, 所以一段文章通过不同学生的翻译结果往往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差异。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获得更加准确的翻译结果,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互相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 注重加强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 在掌握与翻译相关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之外, 还应该拥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翻译人员既要熟悉原文与译文的文字语言以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 又要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与创新的表达能力。因而, 翻译教师需要定期地改进教学方法, 用新思路、新观点、新模式去影响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翻译和语言的同时, 又可以扩展眼界、创新思路, 让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单位时拥有一定的创新与随机应变的能力。

(五) 扩展翻译的测试方法

翻译的测试方法在目前还比较传统, 基本上是对句子和小的段落的翻译。对于实际工作来说, 这种方法不易体现出学生真正的水平。进行翻译测试方法的研究不仅是对翻译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又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真实的知识技能水平。这对于翻译课程教学是很好的帮助。

四、结束语

英语学习包含了听力、口语、写作、翻译几个方面, 这也体现了学习者循序渐进的深入过程。其中, 翻译既体现了学生对于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也是难度较高却十分有趣的一门课程。在刚开始学习翻译课程时, 多数学生兴趣很高, 信心饱满。但是翻译测试时却常常会出现想象不到的错误。这会让学生慢慢地失去信心, 影响了翻译水平的提升。因而, 作为教师, 要时常鼓励自己的学生。并以身作则, 用自身的爱心、热情来激励他们。使他们坚定目标, 树立信心, 不怕困难, 刻苦学习, 达到《基本要求》中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田玲.翻译美学视野下科技英语翻译的美学取向[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35) .

[2]张建英.国际科技交流中科技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及技巧探析[J].科技通报, 2013, 29 (5) .

[3]罗灵江, 陈宇.英语翻译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多元功能价值分析[J].中国商贸, 2012, (17) .

翻译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翻译 专业化 语言符号

伴随国际交往的增多,语言上的交流沟通迫切需要在翻译人才上实现供需平衡,翻译人才的智力支持将帮助异质语言之间的对话,满足社会交往中的各项功能需要。翻译作为语言沟通的媒介,在教学中主要是从经验总结的理论出发,规范翻译过程的相关细节,使翻译满足大众的共同语言习惯,同时在翻译教学中有相关的语言技巧,接受教学的目的在于将语言技巧活用在翻译实践中,提高翻译的艺术性与美感。无论是翻译教学中的理论还是技巧,都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翻译人才,然而在实践中,翻译教学并没有紧密结合教学的实际塑造合格的翻译人才,翻译教学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专业的细分基础上可以归为翻译专业与非翻译专业两种,两种不同专业在翻译教学中采取的是不同的培养方案及培养的目标,但是在培养过程中却存在共同的问题。

(一)翻译教学目标不明确。翻译教学最终是要向异质文化边缘交界输送熟悉两种文化的人才,如果在翻译教学中因为教学目标不明确,就开始延续固化地培养路径教育学生,最终在学生发展的定位上就很模糊,学生不能系统化地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1]。在翻译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中,翻译教材参差不齐是一个主要的方面。教材是学习的指向标,学生在接受翻译教学学习中主要是根据具有清晰逻辑导向的教材来进行翻译任务及翻译技能的培训,现实状况是翻译教材在逻辑梳理上还存在问题,翻译注重对语法的讲解,而在实用性的情境化的翻译实践中理论语法可用性不高。

(二)翻译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翻译教学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可能对于翻译的素材取向不一,但是在翻译的关注点上却是相同的,翻译教材适用于各个专业的学生,也就是说,翻译教学培养的并不是专业性的人才,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教学内容上不够深入,如教学主要围绕着重点句型及重点的短语进行讲解,在教学的内容上将学习的文本作为主要的学习案例,翻译的专业性不足。教学内容由翻译的发起者教师来选取翻译文本,翻译文本是翻译的主要指导性文件,翻译教学主要以此为基础,外延性不足。

(三)翻译教学教学方法较为落后。翻译教学由专业性的教师来完成,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学英语翻译教育中,教师的素质影响整个教学群体的培养质量,从教师的师资力量来看,当前的翻译教学,翻译类的教师一般存在严重分化的现实,首先就是在一些语言类学科优势比较明显的高校中,翻译教师一般都具有高学历,学科的对口性较强,而在一些普通的院校中,师资力量特别是在非翻译专业的师资安排上明显都不具备翻译理论知识教师条件,教师专业性属于英语语言类,但是就翻译方面还存在差入[2]。英语翻译教师一般采用课堂讲授相关知识点完成教学,教学方法上采取的是一对多的方式,翻译的文本及翻译教学的模式都沿着教师的固化思维路径展开。

(四)翻译教学的评价方式不科学。翻译教学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进行,教学的评价上主要是以平时的知识点回顾及应用为主。翻译教师通过对一些翻译文本加工制作相关的试卷,学生在期末时以应试成绩完成学科的考核,教师依据自己教学经验及翻译文本参考确定成绩。翻译教学的评价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回应教师的评价效果。在翻译教学评价上缺少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并不科学合理。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为两种文化交流培养相关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针对性地解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中,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契合实际,对接社会人才缺口,把握翻译人才培养的规律。

(一)明确翻译教学目标,加强翻译教学的研究。英语翻译教学旨在培养合格的人才,翻译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达到了教学的目的。结合大学英语翻译中的问题,翻译教学需要结合社会的变化,变动教学培养的方式,加强对翻译教学的研究,使翻译教学能够对接社会发展[3]。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因为翻译的方向不同,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的知识,这就涉及对于未来的目标定位,学生要将自己的目标与教学结合,教师也要结合培养方案研究教学过程,加强对教学目标的科学化设置。

(二)完善教学内容,改善翻译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时刻更新的,特别是在涉及学科前沿理论方面,学生在接受翻译教学后就要直面实践,这个时候教学内容只有对接这些新的知识和内容才能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应付自如。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因为翻译的教学内容及翻译方法不够科学,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适应实践需求,只有在完善这两个方面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丰富翻译教学评价,综合翻译教学效果。在翻译教学评价中,根据翻译的效果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无可厚非,但是单纯以教师为核心的应试考核方式会带来片面化的考核效果。在翻译教学评价中需要引入外界的考核主体,同时考核不再局限于对已有的翻译文本回顾,而是要将翻译的知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通过社会认证学习效果。

三、结语

英语翻译在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中将会逐渐受到重视,它是一门和社会现实发展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同时要求其培养的人才综合能力要强,与教学外界因素相对照,反观自身的问题加以及时改进以适合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蒋媛琴.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的几点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19-20.

[2]杨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0):38-39.

[3]张青青.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要求与现状的矛盾及对策[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02):54-55.

翻译教学策略 篇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是“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教育部和卫生部于2008年联合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生“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英语翻译能力则是国际化医学人才阅读文献以获取信息、成果发表展示、参与国际合作、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因此,英语翻译能力的高低对医学生的未来学业以及职业发展意义重大。

然而,翻译能力不是自然习得的一项技能,而是需要经过系统的教学培训方可掌握的。对于医学生而言,如何针对其医学专业的独特性,结合其对翻译技能实用性的需求,开展英语翻译教学对于提升其英语翻译能力则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了。本文将以EAP理念为教学指导思想,探讨医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

二、EAP理念的发展

Hutchinson和Waters(1987)指出,按照外语教学的目的,英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用英语(EGP),即除了打基础和应对考试并没有具体目的的英语教学;另一类是专门用途英语(ESP),即为特殊目的服务的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ESP)又可以细分行业英语(EOP)和学术英语(EAP)。后者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大学生用英语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学术活动提供语言和能力支撑的。

学术英语分为通用学术用途英语(EGAP,即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和特殊学术用途英语(ESAP,即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Jordan,1997)。前者以所有学术交流中英语的共同特征为研究对象,强调各学科学术语篇的共核部分和通用学习技能,主要教授学生如何听学术讲座、做笔记、参加学术讨论、进行学术陈述、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翻译等语言技能的课程;后者以某一学术领域的题材为内容依托,强调学科差异,结合专业进行语篇语类和学术交际能力的教学,旨在提高学习者在该领域英语交流能力。

我们认为,讨论某一专业学术领域的专业语篇或文本内容不应该是英语教师的职责。在EAP教学中,英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充分发挥其语言技能专长,就某一专业学术领域开展EAP策略教学。因此EAP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术共核技能(core academics kills),如听(听课、讲座、说(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读(阅读教材、文章、报告等)、写(写报告、论文等)、译(专业文本、资料的翻译),同时又兼顾学科差异,突出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翻译技能讲授与培养。

三、EAP观照下的医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

就医学生而言,因其所学专业的特殊性,中英双语转换翻译能力是其获取资源信息、发布科研成果的基础,是其学习、科研、职业发展的必备技能之一。因此,针对医学生的英语翻译教学意义重大,而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则是重中之重。以EAP为指导思想,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平衡翻译教学内容的共核与差异

医学英语翻译是英语翻译在医学文献资料中的具体体现,其必然具有英语翻译的共核特点,同时也有其独特之处。针对医学生的英语翻译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教学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是否完全以医学英语为方向或载体。我们认为,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把握翻译教学内容的共核与差异,即需要平衡医学英语翻译与普通英语翻译的共性与特性。具体而言就是需要以通用学术用途英语(EGAP)为指导思想,聚焦翻译作为一门学科的共核知识和通用技能的教学;同时又需要突出特殊学术用途英语(ESAP)所强调的学科差异,重点讲授医学领域内的英语翻译方法、技巧和策略。具体教学可以是分开两部分,第一部分关注英语翻译的共核内容,第二部分关注医学英语翻译的独特内容;也可以是交叉结合进行,在每一章节中先讲授共核知识,然后聚焦医学领域的翻译操作独特性。

(二)整合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资源优势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EAP(学术英语)应该由专业教师讲授,主要基于教学内容及其载体的专业性考虑,认为专业知识是英语教师的短板,会导致课程讲授的不尽人意。对于这一观点,我们不能赞同。尽管EAP(学术英语)的教学内容载体具有某一领域的专业性,但究其根本仍然是一门语言技能应用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研究的技能,因此还是应该由专攻语言的英语教师讲授。但是,我们认为医学生的英语翻译教学应该充分整合双方的资源优势,形成英语和专业教师的互补。可以构建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就教材、内容、教法等层面整合“英语+专业”资源,如此既突出翻译教学的共核知识(EGAP范畴),又兼顾学科差异(ESAP范畴)。

(三)把握学生专业与教学分班的契合

在医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为了做到EGAP强调的学科共核和ESAP突出的学科差异的完美融合,学生专业与教学分班的契合程度则尤为关键了。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大多数都是大班上课,而且是多专业学生一起上课,医学院校也不例外。在翻译教学中,这一情况需要做出改变,我们建议学生专业与教学分班需要尽量保持一致,例如临床医学专业为一个教学班级,预防医学专业为另外一个教学班级,不同专业学生最好不要混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专业学科差异不会过大,不会导致翻译教学失去其专业特色,同时教学资料的选择也具有了明确的方向性。

(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遵循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评讲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模式。医学英语翻译教学需要改变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中心的方法模式。由于教学分班已经是基于学生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爱好基本上应该是同一方向的,教师就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课堂展示(presentation)、工作坊(workshop)等形式开展各种基于任务(task-based)、基于项目(project-based)和基于问题(problembased)的课堂、课外翻译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互动、合作中的翻译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四、结论

翻译能力对医学生的学习、科研、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为英汉双语翻译能力是其阅读文献、发表文章、参加学术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可见,针对医学生的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以EAP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医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相关策略,将为医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进而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医疗交流、医药合作培养具备良好翻译能力的医学人才。

摘要:以EAP理念为教学指导思想,以提升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导向,本研究对医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医学英语翻译教学需要平衡翻译教学内容的共核与差异,整合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资源优势,把握学生专业与教学分班的契合,同时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

关键词:EAP,医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Flowerdew J.&Peacock M.(eds.).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Hutchinson T.&A.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Jordan 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

[5]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

[6]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8(12).

[7]罗娜.EAP,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领域[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

上一篇:护坡方案下一篇:生活质量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