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英语教学体会

2024-09-17

七年级英语教学体会(共12篇)

七年级英语教学体会 篇1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诸多方面都有了相应变化, 这就迫切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 更新教学观念。

一、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 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接授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初一思想品德新教材从内容上讲, 降低了难度, 淡化了知识体系, 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 给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实践、去行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 充分备好每一堂课, 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 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把教材在课堂中盘活。尽量做到把课程知识与社会相结合, 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要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努力创设学习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兴趣, 要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必须要切实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 重视学生的想法和做法,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事例, 把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知”的整个过程溶于兴趣之中, 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 使他们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创造快乐、感受快乐。思想品德新教材的改革, 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于生活, 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 寓教于乐可以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初一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 根据适当的教学内容, 为学生创设表演的情境, 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释放, 在热烈的掌声中体验成功的满足感, 让观看表演的学生在笑声中放松身心, 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让友谊之树常青》时, 可以让学生在班内自由组合, 表演小品《宽容》, 在表演的过程中, 使他们体会到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宽容, 在笑声中感悟真理, 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辩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从而激活学生的智慧灵感,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主动地探究与思考, 突出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在本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些辩论题目。如在学习《社会有序靠规则》时, 可以让学生以“班规班约是否约束了我的自由”为题展开辩论等。在辩论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既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也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于生活, 学以致用, 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三、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角色, 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走进新课程, 我们能够体会到课堂教学更具有民主性和开放性, 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和具有个性。这一切的变化也促使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教师由过去课堂中的权威和中心人物转变成一个知识的引导者, 我们教师是演员, 学生则应是舞台上的主角, 而且随着学生能力的增长, 我们要慢慢从舞台上离开, 逐步变成幕后的导演, 指挥他们独自上场。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究, 不断学习理论, 增加知识的储量, 成为一个教育领域全面发展的人, 在教育过程中善于传递知识并创造性的生产知识, 敢于大胆地打破教材教参的束缚, 打破旧的教学模式的约束, 大胆创新, 积累更多的经验资料, 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七年级英语教学体会 篇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根据这一精神,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加大了人文因素的比重。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和社会,关注亲情、友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促进者”,用一定的手段协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而并非让学生作为被授子知识的对象。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发性学习,增强主动探索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实践中,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种是自主搜集材料法,一种是教师推荐与学生讨论结合法。一学期下来,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身的人文素养框架。

自主搜集材料法

这项工作要求学生在预习和复习课文中完成,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时,我布置学生进行了大量课前准备工作,并在课堂上做成果展示。因为这一单元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让学生搜集资料,可以大大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化石吟》时,提前让学生按座次自然分为八个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关于化石的资料,并在新授课上派代表进行展示。在课堂上,学生分别展示了本组的材料搜集成果。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精美图片;有的是从书籍上摘抄的段落;有的到图书馆查到了图文并茂的资料。每一个人都动手参与,每一组都有成果。这样一来,课文中提到的恐龙、猛犸在孩子们的眼中就不再陌生了。这样做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从中培养他们对考古学的兴趣。在处理本单元其他课文时,均采取了以上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一个

单元的学习,学生得到的不仅是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可以在课文学习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搜集材料的练习。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关于人生的内容时,每学完一篇课文,我就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并进行摘抄,写成读书笔记。《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是台湾作家,自幼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而残疾。但她几十年来笔耕不辍,成为知名的华人女作家。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查找资料,看看哪些名人、伟人身患残疾,但热爱自己的生命,并通过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以说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针对课文进行的材料搜集,恰恰是对课文学习的巩固和再提高,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更深一层地思考自我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观的取向。

教师推荐与学生探索结合法

人教版的语文新教材饱含关爱社会、关爱人生的人文因素,从课文内容选择的角度上即可见一斑。在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编者选用了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和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的散文《人生寓言》(节选)。这两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内涵深刻。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推荐了多种背景资料,使学生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文学视角和社会视角。

《行道树》与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环保”息息相关,向感情趋于冷漠的现代人传达了一种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同时,我为学生推荐了张晓风的散文集《晓风吹起》。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精选了作者散文创作三个时期的代表作。每天早自习时,请学生朗读其中的一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体会张晓风精美隽永的语言风格,并在当天的语文课上,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文章的感受。这一活动持续了一周的时间,结束时,很多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我便布置他们去阅读张晓风和或其他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自主式探索。

《人生寓言》(节选)中的`《落难的王子》一则,对当今生活条件优越的中学生来说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为学生介绍了与《人生寓言》几乎同时出版的周国平的另一部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遭受苦难时的心境,使他们树立对待苦难的正确态度,锤炼坚强的意志,勇于面对人生路上的风云变幻。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将以上两种方法广泛地应用于每一篇课文的教授中。学生的阅读量大了,自主研究的兴趣提高了,想问题的深度也拓展了。每一个

七年级英语教学体会 篇3

1.对遇到的理化知识既不能视而不管,也不能随意增加难度,介绍时要通俗易懂。教材中的有些理化知识直接涉及生命现象的“关键”,学生不具备相关的理化知识,若对这些知识不做解释、不处理,许多重要的生命现象、规律就很难让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可是教师在教学中,如果随意增加理化知识的难度,必然会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把握。因此在介绍理化知识时,力求通俗易懂,不宜用专业术语来解释。例如,学生有过未见鲜花却先闻到花香的经历,用此例解释扩散现象,有生活体会的七年级学生是很容易理解的。

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理化知识的有效运用。在讲述有关“能量”时,告诉学生每天吃的食物中贮藏有化学能,虽然我们看不到也摸不着,但可以感受到,当我们吃进食物后,身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这力量就是化学能转换提供的,化学能是植物将太阳的光能转换储存的,能量是存在的而且还可以转换,这样学生易于接受。

3.利用演示实验,活化理化知识。在“淀粉遇碘变蓝”“石灰水遇CO2变浑浊”等理化知识的学习中,采用演示实验来“活化”,通过科学、真实的实验,既使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用物理、化学知识去解释生物学现象,又培养了学生观察、逻辑推理及判断能力。

4.把抽象的理化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在对“浓度”一词进行处理时,演示两杯同样的温开水,分别加入1勺和5勺白砂糖再搅匀,选几个学生分别来品尝,说出感觉。因为平时学生有喝糖水的体验,使学生迅速建立了与浓度有关的概念。又如,在解释“扩散”的概念时除了举例,还在一杯清水中滴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红墨水向周围散开的现象。以上的处理方法,让抽象的理化知识具体化、直观化,不仅有效、快速地解决了理化知识给生物学知识传授造成的障碍,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习兴趣。

5.充分发挥教材中“小资料”的优势。七年级生物教材中有许多诸如“课外读”“想一想”“讨论”“小资料”等小栏目,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就是对正文中出现的理化名词的解释,在教学中应注意加以运用,有利于对有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6.对涉及的理化药品、仪器的使用着重强调注意事项。例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涉及酒精、酒精灯、吸管、烧杯、表面皿、碘酒等的使用,由于课堂时间紧,不能像化学老师那样系统规范地讲解,但一定要把学生最易造成事故的环节预测清楚,并作为令行禁止的条款来宣布。

总之,认真研究七年级生物教材中理化知识的教学处理方式,会给我们的实际教学带来方便,克服学生接受知识的障碍,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4

1. 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以“慢”促“优”。

中小学数学不衔接好, 必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 学生会很快出现两极分化, 造成恶性循环, 也会让学生染上“数学恐惧症”等, 再去挽救就很困难了。

从调查情况看, 初中数学教师还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认真去做好衔接工作的不多, 给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 我们必须重视这项工作, 具体措施如下。

1.1 适当听一些小学数学课, 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也了解学生学习的习惯。

总体来讲, 小学数学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交流热烈, 教学知识点少, 学生练习时间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起始阶段尽可能营造良好的气氛, 以使学生逐步适应, 顺利过渡。

1.2 通过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 了解学生的基础, 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教学, 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

1.3 熟悉小学的知识体系, 找出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

如小学几何是实验几何, 它的性质都是通过实验方式得到的, 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通过剪拼得到的。初中数学教师应针对小学与初中对相关知识的不同处理, 采取不同的策略, 以达到巩固复习, 深化提高的目的。

2. 课堂教学要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 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 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 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陶行知先生语) , 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 我的具体做法是:

2.1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 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 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 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 提出: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 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 通过简单的表演, 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 从而创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 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2 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 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自由组合) , 请他们做我的助手, 一起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 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 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 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3. 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 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 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 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 我指出:“其实, 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 老师说几个事实, 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 还能表示其他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 一位男孩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 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 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 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4. 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上网查询, 精心设计、指导下, 成功地开展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是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内容设计的一节课, 以若干个正方形摆放出图形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 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 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 老师作为特约指导, 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 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 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 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5. 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应重视“小练习”, 以体现数学思想的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对刚刚步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 要促进他们较快地从所熟悉的以具体数字计算为主的数学学习, 过渡到以用比较抽象的字母表示为主的数学学习, 提高适应初中阶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必须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的教育。

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遵循几个原则:一是化隐为显原则。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将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明确的学习对象, 教学应当以知识为载体, 把隐藏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揭露出来;二是循序渐进原则。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 反复孕育结论发展形成的过程, 采用“小步走”、“多层次”的方式, 以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三是学生参与原则。应当认识到这样的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 具有动态性、重思辨的特点, 要求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使学生逐步领悟、形成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应当按照这些原则设计教学。例如, 应用题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个数学学习的难点。这个阶段的应用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真正涉及实际应用, 即使这样也有些学生对此感到头痛。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 我们应按上述原则, 在教学中重视设置一些与讲授问题相关、简单且有层次的小练习, 让学生通过这些小练习, 逐渐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

参考文献

[1]顾海林.浅谈七年级数学教学兴趣的培养.

[2]落雪无声.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几点重视的问题.

七年级政治教学心得体会 篇5

1、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明显增强。课改前,课堂上我们以讲为主,使劲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学生却不一定领情,老师也累得要命,费力不讨好。我也曾苦苦思索怎样改变面临的困境。新课改的试验和尝试,给了我极大的震动,赋予我比较全新的教学理念。只要把课设计好,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探讨,效率会明显提高。当然,老师要把握好课堂得控制力,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实践证明,学生是愿意表现自己的,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2、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初步形成课改前,教学内容知识性很强。课改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课程下,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资源。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对学生说品德课上积极参与的态度最重要。在上课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学生讲得精彩的地方,我给予及时称赞。对于讲的不太好的学生也总是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也会受社会上不良影响,反映在课堂上,想法有错误有偏激,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乏和错误要理解、宽容,很难想象一群互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将很好地互相合作的。同时需要教师要具有亲和力(包括课内课外),不要居高临下。作为教师,对学生要耐心引导。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态度,自然愿意和教师亲近,课堂上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无保留地和教师同学交流。和学生的交流,我有时有和朋友聊天的感觉。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我的思品课上,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愿意起来交流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也是轻松和谐的,我想这就是课改带来的新变化。

浅谈七年级英语教学 篇6

一、摸清学生底细,把握好教学的标高 熟悉学情,早点培养一批英语爱好者。

学生要熟悉老师较容易,而老师在七年级要熟悉学生显得较难。一两天也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对学生接受这门学科情况就更难把握了。需要我们七年级教师一边教书一边了解学生,平时勤提问,熟悉名字,熟悉学情。早点培养一批英语爱好者,给老师减压,给其他同学领路。要培养英语爱好者我们要利用“伯乐相马,赛场选马”的方法,力求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英语爱好者。培养起来后又要严格约束他们,不能一好百好。

在开学时,教师应以查档案、口笔头调查等形式,用最短的时间,弄清楚班上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兴趣、态度、习惯、成绩等,以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学生刚进入初中,后面的路还很长。作为教师,面队参差不齐的学生,一定不能放弃目前较差的学生,听任自流,要利用他们刚进入初中的契机,千方百计燃起他们学习英语的新的希望。教师还可以利用中上层学生的优势,去引领、辅导检查中下层学生的学习。

二、转化学习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仍然保留小学时的习惯,学习凭一时兴趣,缺乏主动性,注意力不集中;视、听、记的活动多于读写活动,读的技能只侧重于拼读和模仿朗读,而写的技能只限于书写不太规范的字母及少量单词。

进入初中后,老师要设法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扩展和使用逐步转化为视听说领先,读写及时跟上;从用三格练习本书写单词、句子、音标转化为不用三格本书写;从机械模仿转化为有意识记忆;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做记号,课内聚精会神地听讲的习惯;上课做笔记、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再做家庭作业达到巩固复习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记忆知识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发散知识点的习惯以及建立错题集本、善于反思,补缺补漏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1.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 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至“两极分化”,教学质量不佳。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 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 学前的预热活动。

2.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进行语言实践。

课堂上力求做到少讲精练,想方设法让学生们进行语言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口。比如:在教“现在进行时”时,对于What are you doing?的回答,要求同学们用学过的动词回答,尽量不要重复,于是学生们就搜肠刮肚,积极思考答案,一会儿就操练了“I'm reading”、“I'm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I'm writing”等十几种答句,又如在教What colour……?这一句型时,指着教室里的东西要求学生们就地取材进行操练,于是What colour is this pen? What colour is your sweater? What colour is the desk? 等等答案在短时间内就被学生们想到了。此外,每堂课开始之前,抽出三五分钟让学生做个“Free Talk”,让他们谈论一些简单的会话,多则十几句,少则七八句,由于事先让同学们作好了准备,绝大多数学生能流利地说上一段。经常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操练,几遍下来,既掌握了所教内容,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说的兴趣。

3.高度重视口语教学。

口语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是最基本的语言技能。绝大多数学生在英语方面掉队,首先就是从口语开始的,“没听清——没说准——记不住——听不懂——不会说——读不懂——不会写”这便是英语学困生发展的轨迹。因此,要防止学生出现分化就必须搞好口语教学,要转化学困生也必须从口语入手。

4.正确看待“淡化语法”。

近些年来,许多人在讲“淡化语法”,以至于不少教师在公开课上不敢讲语法了,似乎讲语法就是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其实,“淡化语法”不是不要语法。恰当地教给学生一些语法是学生学会英语的一条捷径。许多小学英语教材中虽然涉及到了不少语法,因此,七年级的新生对语法知之甚少。语法教学应依据教材各单元的要点,适当进行讲解、归纳和小结。一些最基本的语法概念,如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单数、复数、动词、be、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许多学生都不知其然,需要教师从零开始,用最通俗的语言让学生明白。语法教学要有理论讲解,但不宜过多,不可只抽象地讲规则、死记规则,要以学生能理解句意、在口笔头中运用自如为根本目的。

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技能。

七年级同学学英语时间不长,还不懂得一些科学记忆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正确加以指导,帮助他们寻找记忆的窍门,如在单词的背诵上,可指导他们:(1)记忆单词时要眼、口、耳、手、脑同时并用;(2)要结合单词音、形、义、性来记忆;(3)利用一些构词法知识,如:词义的转换、词根、词的合成等来记忆。又如在朗读课文时,应指出两点:(1)要重在模仿;(2)要有表情地朗读,要深入到各种角色中去。

五、偏疼“丑小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学生学英语,开始时往往成绩相差不大,但一两个月下来,因各人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部分同学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造成成绩上更大的差异。教师在把爱洒向“公主”“王子”的时候,切勿忘了把爱同时洒向“丑小鸭”。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差生可采取“四个优先”:(1)优先关怀;(2)优先提问;(3)优先辅导;(4)优先表扬。注重对差生的转化工作,使得差生队伍并未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大而增加,会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平均成绩。在入门阶段,只要老师对学生深入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学英语,就能取得令人期待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英语教学体会 篇7

一、把话题内容作为引 子, 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

在说的方面, 学生主要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不知从何说起, 即“难以开口”;二是开口说英语时, 不能将说话的内容延伸下去, 即“无话可说”。如果学生在学英语时, “难以开口”或“无话可说”, 那么他们最终学到的是“哑巴英语”, 英语仍然不会成为其语言交流的工具。使用人教社义务教育教科书go for it以来, 教师可以结合单元话题, 根据单元话题所提供的内容, 在课堂上, 逐步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 在每单元“预习、学习、复习”三个不同阶段, 采取不同的方式, 引导学生说英语。

1. 单元预习时, 教师抛出说话要点, 引导学生根据单元内容, 说简单的英语。例如, 在预习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时, 教师引导学生出示自己的文具, 用英语做简单的介绍。根据实物, 反复对其他学生说“pencil, pen, eraser, ruler, schoolbag, ”等等, 如果一名学生说的英语与实物一致, 他的partner就说“Yes”, 如果英语和实物不一致, 他的partner就说“No”。要求学生只能说英语, 不得说汉语。在预习七年级上册Unit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时, 教师可将学生带来的各种球, 收集起来让学生们辨认, 教师用“What’s this?”“Is this your soccer ball?”“Do you have a ping pong ball?”等简单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单元话题。促使学生用英语会意, 并模仿教师对实物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

2. 在单元授课当中, 紧紧围绕话题, 组织学生对话。例如, 在学习义务教育教科书go for it七年级上册When is your birthday? 时, 每节课都要请不同的学生汇报“my birthday”, 学生可以沿着自己生日这条思路说几句英语。例如, 一名学生说道“Hello, I’m Cheng Si Jing. My birthday is on January 1st. My father’s birthday is on February 1st. My mother’s birthday is on March 1st. It’s very fun. What’s your birthday?”这样的对话, 极大地开阔了其他学生的说话思路, 于是, 学生们开始相互介绍自己及家里人的生日。

3. 在单元复习时, 组织学生将单元学习中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报, 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英语。例如, 在复习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2 What time do you get up? 时, 学生能将自己一天的生活用英语表述出来。如 :“I get up at six o’clock .And brush my teeth quickly. Then go to school. At six fifty, I get to school. I have four classes in the morning and two classes in the afternoon. At 3:55, I play chess in the chess club. After that, I go home at about twenty to five.”用单元话题做引子, 可以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拓展学生思维, 让学生有话可说。

二、把话题短文作为范 本, 帮助学生动笔写英语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英语写作也是一种难度很大的技能训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把话题短文作为范本训练学生写作, 就很容易带学生上路。

1. 根据话题写英语句子。例如, 在学习人教社义务教育教科书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4Where’s my schoolbag?时,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 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物品的英语单词和介词“on, in, under, behind”等的基本用法。因此, 在这一单元里, 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 紧紧扣住“Things around the house”这一话题, 在课堂上, 通过实物的摆放、图片的展示等生动直观的办法, 安排写作活动, 学生用笔描述物品所在的位置, 写几句英语, 再也不会是一件难事。

2. 依据话题写短文。人教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英语gofor it在编写时, 几乎把每一个单元的section B 2b都设计成一篇阅读小短文, 这些短文都是围绕单元话题编写的, 是学生写作的范本。学生在阅读话题短文之后, 就会很自然地模仿这些英语表达方式去进行英语写作。还是以七年级上册Unit4 Where’s my schoolbag?为例, 本单元section B 2b关于Kate叙述她与Gina摆放物品的习惯时的一篇短文之后, 学生用英语表述自己房间的物品位置时, 就很容易形成一篇英语短文。义务教育教科书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提供了大量的关于交通方式的表达形式, 如介词短语by bike, on a bike, 动词短语take a bike, ride a bike以及“Three students go to school by bike.”和“It takes her half an hour to go to school.”等句式,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写作语言。在学完这一单元section B2b Crossing theRiver to School之后, 学生很希望结合实际, 将自己上学的方式写出来, 与班上的同学分享。于是, 笔者安排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和其他同学上学时所使用的交通方式的作文, 学生能够模仿本单元所提供的短文范本以及关于交通方面的英语语言来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写出上学放学时的交通方式, 有些学生还会模仿课本单元的短文, 结合实际对交通方式与环保之间的关系作出评价。

于初中学生来说, 英语写作也是一种难度很大的技能训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 过程中, 如果教师把话题短文作为范本训练学生写作, 就很容易带学生上路。

3. 对学生英语话题作文进行评讲展示。在每个单元结束后,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节作文展示课, 在课堂上, 将学生写出的英语小作文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互改、请学生在黑板前示范朗读习作等方式, 反复地展示和训练, 学生会紧紧围绕单元话题, 在写作和评析中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因此, 把单元话题作为范本的写作训练, 由易变难, 逐步提高, 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还和学生约定, 每两个单元, 出一期英语手抄报, 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用报纸的形式展现出来, 张贴在教室的外墙上, 供同学们欣赏。

三、以话题语言结构为 主线, 促使学生规范地使 用英语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在英语应用方面会出现很多的语法错误, 如果教师过多地纠正这些语法错误, 会打消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从而阻碍学生在英语习得 (acquisition) 方面的有效进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笔者采取以话题语言结构为主线的方式, 促使学生规范地使用英语, 以至于他们在英语知识增长的过程中, 伴随着自我比较与归纳, 逐步减少不地道的英语, 从而习得规范的英语。

1 . 归纳词语 , 掌握词法 (syntax) 。在教学中, 笔者发现, 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 为了突出话题功能, 编者打破了语言运用的局限性。在义务教育教科书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Section B 2b中, 教材安排了一篇短文Let’s Save the Elephants, 这是一篇关于动物的拓展阅读文章, 里面出现了如 :“students from Thailand; places with food and water; things made of ivory”等定语后置的短语, 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语法现象, 在字面理解方面, 有些模糊不清。在课堂上, 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这篇文章的mind map时, 为了解决学生的疑问, 出示两张图片来说明类似的结构, 一张是“袋鼠母子”, 一张是“美国女孩”, 图片下有英语标示 :an animal with a baby; a girl from America.通过图片解释“动物”和“女孩”是有限定的, 即“带着baby的动物”和“来自美国的女孩”。这样一来, 再让学生阅读文章时, 学生就会明白“students from Thailand”是“来自泰国的学生”“, places with food and water”是“有食物和水的地方”, “things made of ivory”是“象牙制品”的意思。之后, 教师还让学生自由发挥, 说出类似的短语, 学生一共创造出了如 :a village with trees; a teacher with a book; a student with glasses; a woman with a child; an old man with a dog; a girl in red等等一百多个短语。可以说,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 学生彻底弄清楚了定语后置的语法现象, 为学生阅读和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 运用时态 , 把握句法 (sentence structure)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本套教材把时态融于话题之中, 目的是巧设情景, 促使学生去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时态。例如, 在使用义务教育教科书go for it下册Unit6 I’m watching TV之前, 学生接触到的都是一般现在时态的句子。学生已经习惯于使用一般现在时态的句子进行听说读写, 在接触到现在进行时态时, 常常与一般现在时态的句子混为一谈。而这一单元所设置的全部是正在进行着的动作情景, 学生会在现在进行时态的话题情景中比较分析, 逐步习得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所以, 在学习这一单元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图片、动画以及肢体语言, 向学生展示正在进行着的某一动作, 让学生明白用英语表述这些动作时, 就应该使用这样的结构 :“He is reading a newspaper.”“I’m running now.”“They are cleaning the classroom.”等。所以, 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 就会深入理解现在进行时的含义, 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和与之连用的时间状语。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 在反复阅读和使用be doing的结构中, 学生会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正确地使用现在进行时态。所以,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解决英语词法、句法和其他语法问题时, 依然抓住单元话题这一主线, 集中有效地组织英语教学, 从而帮助学生达成规范使用英语的学习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本套教材把时态融于话题之中, 目的是巧设情景, 促使学生去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时态。

七年制医学生临床教学体会 篇8

关键词:七年制,医学生,临床教学

首都医科大学从成立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以来, 一直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 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 七年制医学生在校期间实行两阶段教育,即前三年于校本部完成基础教育,后四年于临床医学院完成的临床教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从2005年开始承担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教育工作, 每年招收近40名学生, 目前已培养出很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临床教育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保障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笔者一直以提高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加强其抗压能力、增强其医患沟通能力为临床教学工作宗旨。 现将多年来临床教学体会做以下总结与分析:

1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七年制医学生因其特有的培养模式, 以及课程多、时间短的结构特点,教学计划安排十分紧凑,大致分为四部分:临床专业课程学习及见习;临床内、外、 妇、儿通科轮转实习;二级学科定向实习;科研能力培养及硕士毕业论文完成。 其中,前三部分主要在于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如何使医学生高效利用见习及实习机会,最大限度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是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之一。

1.1扎实医学生理论基础

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是医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得心应手的前提。 七年制医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后需要完成1年余的医学专业理论课程学习。 在此阶段, 学习环境由学校变为医院, 学习内容由基础变为临床,需要学生们尽快适应这种转变[1]。 多年来 ,我院采用往届优秀学生经验交流的方式,学生们普遍反映收获较大,非常有助于尽快掌握临床学习方法。 此外,大量的专业知识在短时间内输入大脑,学生们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及掌握的牢固程度均不足,需要在后期临床实践中不断巩固[2]。 可采用定期组织学习讨论会的方式,学生间将各自临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病例相互分享, 并对相应疾病的理论知识予以回顾总结,让其真正做到做自己的老师,相互学习。

1.2激励医学生积极参加临床见习

临床见习是理论向实践过渡的关键阶段。 见习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标准化患者的典型症状、体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为进一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激励医学生积极参加临床见习是我院近年来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之一, 笔者有三方面的体会, 即介绍、监督、协调。 首先,在医学生第一次由课堂走向临床前,作为班主任,需要对带教老师、临床环境、 可能出现的问题、 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全面介绍,以尽可能消除学生对未知的恐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临床见习[3]。 第二,监督是见习过程中督促学生必不可少的方法。 平时成绩及表现成绩的双线评分制度是实现监督的基础。 由带教老师根据出勤情况记录平时成绩, 同时每次见习选择一名学生主要负责问诊、查体、完善辅助检查,并做简要病例汇报,带教老师根据表现评分,每名同学最终见习成绩由平时成绩及表现成绩构成。 如此不仅可以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临床见习,而且可以让每名同学都有机会独立思考疾病的诊断依据与治疗原则,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培养临床思维方法,熟悉临床诊疗常规。 第三,做好学生、带教老师、患者三者之间的协调工作对见习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根据学生的专长合理分组,以促进相互学习;做好与带教老师的沟通,是实现监督及严格评分制度的保障;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对见习更是不可或缺[4]。 通过上述三方面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临床见习,完成由课堂到临床,由理论到实践的顺利过渡。

1.3充分发挥医学生临床实习的能动性

临床实习是在见习基础上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临床实习的目的是应用医学理论解决实际疾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临床各专业学科(二级学科) 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疾病信息的能力,病历书写和诊疗操作能力以及接触社会,与患者、护理人员交流的表达能力[5]。 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分为内、外、妇、儿通科实习及专科定向实习。 而学生们实习能动性不足主要发生在通科实习阶段,专科定向实习阶段学生们一般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独立管理患者,而且伴有科研任务,所以能动性较高。

七年制医学生在临床通科实习过程中的能动性不足是带教老师反映出的普遍问题。 所以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通科实习中的能动性是我院近年来一直努力探索的另一问题。首先,狠抓医学生的理论基础。如前文所述,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临床实习过程中得心应手的前提。 第二,注重实习前临床技能的强化培训及实习中临床操作量化管理[6,7,8]。 近年来,我院采取实习前强化、集中式技能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应用专业模型,集中对各项基本技能进行培训,并反复强化训练, 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四大穿刺、心肺复苏、消毒换药等基本操作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对临床操作项目及数量制订标准,并由教学干事定期检查学生操作的完成情况及规范程度。 通过组织院级、校级技能大赛,督促、 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临床技能操作,并相互学习。 临床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技能评价越来越高,一方面老师放心让学生参与临床操作,另一方面学生也更愿意参与临床实习。第三,提倡提问讨论式教学查房。教学查房分为讲解式、提问式及提问讨论式[9]。 讲解式对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不利, 提问式容易导致查房气氛紧张, 而提问讨论式既可调动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积极性,又可以在讨论及上级医师的总结中学习分析疾病的临床思维方法。 此种教学查房模式在临床实习中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肯定。

1.4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我院教育处联合相关科室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组织医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参与义诊,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对社区病患进行问诊、查体、基本辅助检查、初步诊断等一系列诊疗工作,不仅有助于医学生诊疗思维的建立、了解社区常见病种,而且通过耐心细致的服务,进一步体会身为医生的责任与奉献精神。

2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加强抗压能力

医学生一个常见的心理问题是考试焦虑。 我国约55.2%的大学生存在考试焦虑 ,而医学生由于学制长、 课程多、内容抽象、专业技能要求高,考试焦虑情况尤为突出[10],过度的考试焦虑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 抑郁是我国医学生的另一个常见心理问题。 有研究显示,我国医学生抑郁发生率约为10%,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抑郁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医学研究生的抑郁发生率约为15%[11]。 医学生学习竞争大 ,工作环境特殊,人际关系复杂,社会适应能力不足是导致高抑郁发生率的原因。其中,社会适应能力不足是根本原因[12]。 据不完全统计,63.8%的医学生存在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的情况[13],这导致医学生在学习 、工作过程中 ,抗挫折、抗压力能力差,因此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医学人才,才能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利用所学医学知识服务社会。

2.1重视心理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结合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医学教育不仅要重视医学科学文化教育,也要重视心理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14]。 在此主要探讨笔者对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些摸索与总结。

当下医学教育的主要问题不是没有充分重视心理素质教育,而是在于没有意识到将心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在基础教育阶段都开设有心理学相关课程,但是由于此类课程多从心理学专业角度进行授课,不少学生反映理解困难,收获不大。 医学生进入临床医学院后,临床教学本应是促进心理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的一个良好平台,但是大部分临床医学院没能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导致一部分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通过与学生面对面进行心理疏导, 发现医学生抑郁主要源于抗挫、抗压、自我定位等能力不足。 一方面,七年制医学生大多是高中时的佼佼者,但是步入大学后,高中时的优越感变为大学的挫败感,大幅度心理落差以及抗挫能力不足,导致抑郁发生。 另一方面,医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不同的患者,会遇到各种困难,加之当下医疗环境紧张,临床工作体力及精神压力均较大,此时需要临床带教老师或临床辅导员识别学生心理变化, 积极给予引导,使其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并学会适当释放压力的方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适应未来的工作生活。

2.2提高临床教师自身素质

临床教师是临床教学的主体,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结果[15]。 目前 ,临床教师工作普遍由临床医师承担,临床医师在医学专业知识教学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其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并不具有优势。 在紧张医疗环境下,一部分医师自身消极情绪较重,会对医学生造成负面影响,还有部分医师自身心理素质较好, 但是不具备系统的心理教学方法。 所以遴选高素质的临床医师教师团队,进行规范化心理专业知识及心理辅导方法培训,对提高临床心理素质教学的整体质量至关重要。 临床带教老师及辅导员与医学生接触较密切, 有助于早期识别学生心理、情绪变化, 早期通过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给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不良情绪。 同时,为人师表,自身素质高低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生。

2.3加强医学生心理干预

当医学生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会同时对生理、认知、行为产生严重影响,表现为失眠、免疫力低下、记忆力减退、迟到早退等。 及时、正确地予以心理引导及干预,可以帮助学生尽早从心理危机中解脱。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陆凤艳等[16]尝试构建“多元化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包括朋辈支持体系、师长支持体系、学校支持体系、医院支持体系四部分。 其中,辅导员在医学生生活生扮演者亦师亦友的角色,与学生接触较密切。 接受过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技术培训的辅导员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心理辅导及咨询,有助于早期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尽早予以疏导。 心理干预亦可通过指导学生自我定位实现。 医学生作为高学历人才,具备自我定位的能力。 教师作为教育者应做的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在其自卑或是自大时引导他们做一合理的自我定位。 教会他们确立合适的奋斗目标,不狂妄自大,亦不妄自菲薄,保持自信,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增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伴随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纠纷发生率不断升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引起。 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可以使学生适应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实习医生诊疗水平的有效手段[17]。 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以便充分获知患者疾病相关信息,简单明了的向其交待病情,了解其所需所想,自如开展和终止谈话[18]。 而目前七年制医学生临床教学中对医患沟通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缺乏与患者沟通的心理准备及应对技巧,因此其医患沟通能力普遍偏低。 所以在临床教学中应注重以下三方面,以增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3.1医患沟通课程

在临床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加入医患沟通课程,采用书面教学、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强化医患沟通技能教育[19]。 通过医患沟通课程教育 ,使学生们掌握语言、心理、行为沟通技巧[20],同时认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即高效的医患沟通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增加诊断的正确性、 治疗的有效性及患者的满意度。 伴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医师的临床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培训更加规范化,所以有研究者建议将医患沟通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善考核系统,将医患沟通能力考核纳入规范化培训考核内容[21], 增强住院医师综合素质。

3.2模拟训练

针对临床中常见的医患问题或典型的医疗纠纷案例,通过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22,23]。 标准化患者是临床教学中常用的提高医学生沟通技能的模拟训练方法[24]。 所谓标准化患者即经过专业训练 ,可以为医学生提供标准化病史采集及沟通交流训练的正常人。 通过与标准化患者反复演练,既不干扰临床工作,又可以使学生切身感受临床场景,因此对临床专业技能及沟通技能的掌握更加深入。 我院目前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进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模拟训练,即学生分别扮演某种疾病的“患者”或“医生”进行问诊及交待病情等沟通交流,并予以录像。 一方面,通过模拟训练增强学生医患沟通的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参考录像带对照,使学生有机会观察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如此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以利于改进交流方式和提高沟通能力。

3.3实战训练

即使情景模拟得十分逼真, 也达不到临床实战的效果。 所以临床实战在增强医患沟通能力上必不可少。 考虑到门诊有着患者流动量大、患者性格、文化程度迥异、病情轻重不等的优势,因此将临床实战选在门诊更能检验并提高学生们沟通能力。 与相关科室带教老师协商, 让经过培训的医学生与患者面对面实战交流,交流后由门诊带教老师给予评价,并对患者进行医患沟通的满意度调查, 最后综合老师及患者的反映评价培训效果。 如此,不仅可以检验培训效果,而且可以激励医学生主动地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沟通技能。

4小结

如何抓好七年级英语阅读教学 篇9

一、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育, 简单地说, 就是养成习惯。”, 因此, 要学好英语必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英语, 因所学知识内容的简单化, 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 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也能使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它有助于增加词汇量, 丰富语言知识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通过阅读材料, 有些语法知识会在不经意间掌握。因此, 大量阅读是获取语言、增强语感和扩大知识面的最佳渠道。阅读有利于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学英语时宜尽量摆脱母语的影响, 每当看到或接触到什么时, 尽量用英语描述或用英语联想, 这是掌握英语的法宝。“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坚持天天读, 日久天长便由量变到质变, 使学生成为英语通。

二、积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读书需要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 营造读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可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 在图书室借阅的基础上, 进一步地增强图书的推荐与交流, 建立起一个好书的交换站。同时, 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 宣传读书的重要性, 进行读书方法的介绍, 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及怎样正确地对待课外阅读。加强班级中读书氛围的营造, 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味中走进书海, 畅游其中。

三、科学合理安排英语阅读时间

七年级学生的课后作业应巧妙安排, 指导学生视各自实际情况, 每日争取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阅读英语短文或英语故事。如果课课都是泛泛而读, 到头来就像猴子掰玉米, 掰一个丢一个, 满地狼藉却食不果腹。应该反过来, 慢慢地啃一篇是一篇, 神定气稳地反复咀嚼。那么用不了多久, 阅读英语教学对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作用就可彰显。

四、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写作技能的培养提高离不开阅读教学。通过篇章理解培养构建篇章的能力。阅读和写作都是建立在语篇的基础上的, 思想的交流, 信息的传递并不是简单的词汇+语法。英语写作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无从下笔, 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词汇贫乏, 句子不会译。那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识记词、练习、明意、写作。写起作文来就会运用自如, 就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

浅谈七年级英语语音教学 篇10

关键词:七年级英语,语音教学,音标教学

仁爱七年级英语从26个字母学习开始,但它在语音教学的编排上把字母教学安排在七年级(上)一单元话题1,而把音标教学分散在七年级上、下期和八年级上期历时3学期。在入门阶段音标学习滞后的弊端显而易见。作为外语学习首要内容的音标,在仁爱英语七年级起始时期学生不会,导致学生无法拼读和有效的记忆单词,一开始就被动,没有掌握拼读能力,就等于没有进入英语学习的大门,学生的预习能力,自学能力就无从谈起,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日后的口语表达。这种后遗症现象很是严重,很多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英语就特别被动,简单的基础知识没有学会,日积月累,从“一点点的没有学会”加深为“越来越不会”,导致最后出现“根本学不会,放弃学习英语”的想法,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学习英语打好基础很重要,所以在针对七年级(上)的教学上,一定要重点放在英语语音教学上,必要时可以加大课时,严格把关,确保大批的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和运用音标,通过音标准确到位,使学生可以标准地读写单词,通过音标记单词,也是学习英语的一种奇妙方法,可以改善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家学习英语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搞好音标教学呢?总的方针是:相对集中、分散巩固;先易后难、难点分散;字母、音标、单词“三结合”。笔者从开始使用仁爱英语教材就坚持从“字母—音标—单词”同步教学入手。按照张思忠外语教学法思想中“分散学习和超前集中教学原则”来实现“字母—音标—单词”同步教学。

第一阶段(8课时):按照“分散教学原则”,教学26个字母的同时,从归纳字母读音入手,逐步学习音标。如:教学字母A时,学习音标/e/+/i:/=/ei/。讲清字母和音标的区别,讲解一些简单的发音要领;使学生初步分清开、闭音节和长、短音等有关知识。学完字母,就能分散学习大部分音标。每天通过听说辅导学生人人过关,让学生将当堂课所学辅音和元音进行强化拼读训练。第二阶段(1课时):按照张思忠外语教学法“超前集中教学原则”集中学习国际音标。48个音标学完后,要及时强化音标的听说训练,要像学汉语拼音一样做到人人过关。 (1) 保证时间:每个学生早上必须大声朗读音标(教室里张贴一张《国际音标图表》,以便学生常见常记。每位学生制作48张音标卡片方便课堂训练。);课前齐读《国际音标图表》;晚上听三遍《国际音标磁带》,委托家长督促落实并签字。 (2) 对音标的掌握要求必须人人达标,做到逐个检查。 (3) 每个学生拼读后评出等级,肯定进步,促使大家提高学习音标的兴趣,从而自主学习。 (4) 不管对待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学生,老师要一视同仁地看待,学习好的不能放松,学习较差的学生,老师更要抓紧指导,根据学生情况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要对号入座,逐渐消除“我学不会,我不要学”的畏惧心理。(尽量帮助学生巧记音标:必要时可进行一一辅导,通过老师准确模仿,反复练习发音)使之尽快跟上队伍。 (5) 在教音标时,既注意趣味性,又贯以知识性。如:a.抢读音标:老师可将语音教学通过小游戏的方式表达出来,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记忆会更好,兴趣也会很浓,所以可以在班级内设立学习小团队,每个团队内都有学习成绩在不同层面的学生,大家彼此之间可以互帮互助,比赛进行时,老师亮出音标,让同学通过各种形式抢答,且每位同学都要回答,合作率越高,抢答次数多的团队,可获得奖励。b.教师读音标学生出示音标卡或写出该音标。c.拼读歌: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填入音标拼唱,这种方法效果最好。 (6) 经常举行小组或全班学生强记音标比赛。如:把音标(一般10个)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拼读强记10分钟,擦掉之后看谁记得最多。这样做就迫使学生强化音标学习和记忆。学生音标拼读正确、熟练,为拼读单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三阶段(8课时):单词拼读练习。我们很多老师教音标都将精力花在教单个音标上,事实上学生学了单个音标,并不等于马上能读出单词,比如学了/p//i://s//t/并不等于一定会念/pi:st/。还需要相当多的,循序渐进的音标词的拼读。学生学完音标人人过关后,让学生将每个辅音和所有元音一一进行拼读训练。可以以玩扑克的形式,两人一组,一人持辅音卡,另一人持元音卡,两人同时任意出一张,然后抢读,先拼出者为胜方。在集中教学阶段,学生的语音能力很强,但过一段时间以后,语音能力就有可能减弱。因此,要坚持对学生进行长期巩固性的语音训练,培养学生长期使用音标的习惯,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语音知识在每期开学前拼读书后全册单词,培养学生以话题或单元为单位强化记忆单词的习惯。

通过对几届学生的语音教学实践,我在英语教学中比较顺利:由于在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老师和学生重点进行音标学习,通过各种形式教学,反复复习英语基础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老师通过迎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学生不但在学习中找到了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在增长兴趣的同时,大家也找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英语方法,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技巧性。语音是学习英语的起点和基石,而音标又是语音学习的基础,所以音标教学是英语学习任务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在进行英语语音教学时,一定要对语音音标教学加以重视,彻底解决学生的语音问题,真正贯彻新课程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文明霞.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言语对学生情感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七年级英语入门教学之管见 篇11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开展游戏活动。进行字母教学时,可以运用找朋友的游戏,将大小写字母分发到不同的学生手中,让他们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找到对应的大写或小写字母,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并掌握26个字母。再如教学 “Is this a/an…?”可使用一个magic bag,包里放几样东西,让学生来猜。这样既学习了句型,又巩固了词汇。

运用歌曲。我教“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句型,借助了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还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且增强了记忆。

编写顺口溜。讲授仁爱版七年级英语上册中Unit 3 Topic 2中关于家庭成员的单词时,我编成了顺口溜:father father mother, mother mother father…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又能提高听说能力。

二、巧选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学习

词汇教学直观化。如教学orange, apple, egg, pen, ruler, eraser等单词时,我展示橙子、苹果、鸡蛋、钢笔、尺子、橡皮擦等实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真实感,触动他们的模仿动机,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单词。通过眼、口、耳的多感官并用,学生容易把单词记牢。

句型教学情景化。为了让学生巩固现在进行时“Be+现在分词”的句型,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周日公园里人物活动情景的图画,我设疑说:“It’s Sunday morning,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park. What are they doing?”学生好奇地观察图画,积极地描述:“Some women are sitting on the chairs and talking.”“Some men are working near the tree.”“Three of the children are singing. And the others are having sports.”我抓住时机,接着问:“What kind of sports are they having?”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有的说:“Maybe they are playing football.”有的说:“Maybe 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还有的说:“They aren’t playing football or basketball. They are playing volleyball.”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对话教学表演化。教学仁爱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Topic 3 Section C的1a “Eating Out”时,呈现了对话后,我试着问:“Who can act out the dialogue?” Student 1走向Student 2邀请:“Would you like to have dinner with me?” “Yes, I’d like to.”于是,Student 2就跟着Student 1高兴地走到讲台旁坐下。接着,Student 3(饰服务员)拿着菜谱上来礼貌地问:“May I help you, sir?” “Yes.”

三、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高效学习

课前预习。预习可借助字典查音标、词性,了解词义;借助录音机读单词、课文;初步读懂课文,找出疑难问题。通过预习,能帮助学生消除上英语课的紧张心理,提高听课质量,增强学习信心。

准确模仿。教师示范发音时,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口形变化,如some/ same, right/ light, them/ then.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声教学媒体的范读,进行发音要领的分析介绍,如开闭音节、升降调、连读、重读、不完全爆破音和停顿等,使学生能及时、有效、准确地模仿标准的读音。

谈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篇12

一、要充分把握入门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 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 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 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 深下功夫, 让学生在学习的入门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 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时, 可多运用几何体教具进行教学, 还有多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几何体, 课上多动手操作, 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第三节“几何体表面展开图”时,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 剪、展纸盒, 通过动手实际操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第一章的学习, 一点点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消除学生害怕学数学的心理, 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 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

二、要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初步兴趣后, 要保持七年级学生学数学的永久兴趣, 教师还应抓住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 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对此, 我的具体做法:

(一)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

一个好的导入设计, 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 引人入胜, 更为重要的是,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的几种课堂导入的方法。

1. 设置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 激发探索动机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前提。因而, 在导入阶段教师应注重情境的创设, 创设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情境,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如在教学“用平面截几何体”时教师可用实际切豆腐演示的方法导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设置疑点, 引起兴趣。

“学贵有疑”, 这是常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学习数学才有兴趣, 才会主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 还可以设置障碍, 故意制造疑团和悬念, 提出一些必须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 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3. 联系生活, 灵活应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 领悟生活的数学因素, 教师就应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 巧妙设置情境;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某些规律, 从而导入新课, 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在发现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 课堂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教材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 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抓住教材这一编排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节时, 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组一副扑克牌 (去掉大、小王牌) , 让学生任意抽取四张牌, 然后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 使运算结果为24或-24,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 教师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 做小游戏等, 适当增加趣味成分, 使看似枯燥的数学变得形象具体, 这样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三、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七年级数学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观察与思

考”、“一起探究”、“做一做”、“大家谈谈”等栏目, 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数学兴趣真正变成永久兴趣。具体做法:

(一) 培养观察习惯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 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 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根据他们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引导出知识点。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的收获与兴奋, 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二) 培养思考习惯

具体方法是课前或课中出示思考题, 如教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 可出示思考题:你还能想出另外的方法解这道应用题吗?鼓励学生思考多种方法, 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 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 从而产生兴趣, 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三) 培养探究的习惯

教师通过提问, 引发学生积极探讨数学知识, 逐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 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特征”时, 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通过探讨, 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七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一点粗浅的看法, 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 体会也各不相同, 对于数学教学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云南省渔业条例下一篇:配置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