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行业

2024-10-20

地质行业(共9篇)

地质行业 篇1

谈当前我国地质矿产勘查行业的基本态势,我认为应从矿产资源勘查投资、危机矿山的勘探潜力,以及在油气领域勘探等三个方面做具体分析。

第一方面,投资。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在“十五”的中期走出低谷,投资总量增长较快。“十五”期间全国固体矿产勘查资金总投入达183.5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2005年全国固体矿产勘查投资65亿元,而2010年大概是360亿元,居世界第7位。从2005年65亿元到2010年的360多亿元,增长了近6倍。可以说全国固体矿产勘查投资增速迅猛。矿产勘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开始出现。“十一五”期间设备资金在固体矿产勘查投资总量中的平均比重超过了50%。投资主体分两个:一个是政府出资,另一个是社会资金,就是企业投资。建国以来的这十个五年计划,社会资金超过了政府投资。云南、山东这些省份的社会资金占了大概80%。2000年社会资金在矿产勘查中的投资比例只有30%,还有70%是政府投资(评估数)。2005年倒过来了,社会资金占70%,政府资金占30%。在政府的投资当中,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现在地方政府出资勘查的积极性越来越高。2000年,中央财政投资在总的投资当中占60%,也就是“十五”初,中央财政60%,地方财政10%,社会资金30%。2005年社会资金70%,中央财政20%,还有10%是地方财政。从整个投资比例来看,地方政府投资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以后,已经有23个省的人民政府出台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80%以上的省都要建立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大家不要小看这个信息,地质勘查基金是要搞勘查的,勘查就要用设备、用装备。另外一个趋势就是新型的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市场主体正在形成,并且在日益发展壮大:第一类是由过去的国有矿业企业从下游向上游发展,就是从开采向勘查发展,形成开采、开发一体化;第二类是国有地勘单位从上游向下游发展,就是不仅要搞勘查也搞开发,现在有不少地勘单位,向矿业公司这个模式发展;第三类也是不可忽视的勘查力量,就是民营和外商投资企业,是一股新兴的力量。但是这股力量可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小,其中也有规模大的,甚至不小于国有企业,比国有集团单位都还要大,实力还要雄厚。

近些年来通过政府的出资和企业投资勘查,获得一系列新的发现,包括一些很重大的发现,这些发现意味着将来要有更大的矿产勘查的发生。有两个大的、新的重点成矿区带,出现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一个是西南三江(西南三江地区主要是在云南,也涉及四川)有一个大的铜矿;第二个成矿带是雅鲁藏布江成矿带,主要成分也是铜。这两个大的成矿带的出现,有非常好的前景。第三个是杨子板块的周围,有铅、锌矿,涉及湖南、湖北、贵州等多个省份。南宁成矿带也有一些新的发现。这些新区就意味着,相关的勘查活动的水平和质量肯定要上升。

第二个方面,危机矿山。在组织实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项规划里面,有关专家分三批对1200多座大中型矿山和18座矿井的资源潜力进行了调查。前两批的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了:927座矿山当中,有573座为危机矿山。所谓危机矿山就是指开采年限不到15年的矿山,不足5年的算严重危机。其中严重危机的有355座;5到10年的有153座;0到15年的有65座。主要是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煤。这573座危机矿山中,有一半还有资源潜力,就是在其深部还有矿。经过专项研究发现,新增资源量可以达大、中型矿山规模的,分别占25%、50%,也就是75%资源潜力还可以达到大中型。新增矿可以延长开采年限15年左右,稳定职工就业200万人,这个潜力对国家资源利用是个有力保障,对行业也是个潜在市场。这是国家出资支持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要投入40亿。

第三个方面,油气领域。油气勘查投入,是固体矿产没法比的。“十五”期间花在石油天然气勘探上的投资达1370亿,固体矿产是183.5亿。2005年在油气勘探上面的投资是370亿。它的钻探进尺也要高得多,油气在“十五”期间发现了8个探明储量大于1亿吨的油田。“十五”期间探明的石油储量是44.5亿吨。这些年,特别是“十五”中后期以来,油价的上升,极大地刺激着石油勘探。另外,我国的深水勘探开发,也是中央财政的一个专项,叫油气战略显区专项。目前,我们国家的深水技术还不行,装备更不行,国内没有自产的能力。仅依靠租用国外的钻井平台,无法彻底解决这方面的缺陷。而深水领域所蕴藏的资源量是巨大的,因此在这方面的投资也很有潜力。

石油领域的第三块就是煤层气。煤层气里面的资源,就是煤里面的甲烷,又叫瓦斯,这种能源的热值比天然气还高。甲烷是一种优等能源,清洁能源,但是在煤矿山,它是一个杀手,瓦斯排放到大气当中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所以国家大力推进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我们国家的煤层气处于一个什么阶段?我们的资源比较丰富,但是丰度差,质量差。然而,在鄂尔多斯盆地、准葛尔盆地、清水盆地有整装的、好的煤层气。我们现在地面抽取煤层气的能力,在2006年底是1亿立方,加上其他煤矿井下抽采的也不过几个亿,而美国在2004年就达到了500亿立方。所以,中国煤层气产业正从产业化的初期刚刚起步。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资源需求强烈,城镇化加快,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地下的情况都需要进行地质勘查。因此,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我认为我国的地质勘查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预测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地质勘查态势将得到全面提升。

地质行业 篇2

CONTENTS

2010-2013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工资总额统计---------1 第二篇: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发布-2 第三篇:2014年地质勘查行业现状----------3 第四篇:中国地质勘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4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地质勘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一篇:2010-2013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工资总额统计

2010-2013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工资总额统计

2010-201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统计,2010年为1619.3亿元,2011年为1879.6亿元,2012年为2259.4亿元,2013年为2940.3亿元。

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水费、电费、1 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发布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近日印发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以《管理办法》等重要文件的正式实施为标志,中央地勘基金结束4年多的试点运行,开始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1〕2号)指出,为加强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矿产资源勘查,建立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两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共7章38条,由总则、管理机构职责分工、项目及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成果管理及矿业权处置、监督检查、附则等组成。与试运行阶段执行的《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342号)相比,《管理办法》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地勘基金政策调控和分担勘查风险的功能定位。《管理办法》指出,地勘基金投资优先支持国家确定的重点矿种、重要成矿区带的地质工作,引导和拉动社会资金投入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程度原则上控制到普查,煤炭勘查可以控制到必要的详查。对可以全部由企业投资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地勘基金原则上不再投资,不与市场争权,不与企业争利。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地勘基金的投资方向。地勘基金支持三大类重点矿种的勘查,包括煤、铁、铜、铝、钾盐、铅、锌、锰、镍、铀、金等重要矿种,钨、锡、锑、钼、稀土、萤石、高铝黏土等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或国家限制开采总量的重要矿种,以及按照有关规定应当由地勘基金出资的其他重要矿产。

三是细化了投资方式。《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勘查项目、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或限制开采总量的重要矿种勘查项目、生态脆弱区和跨省(区、市)的矿产勘查项目、尚未登记矿业权且社会资金不愿意承担投资风险的其他重要矿产勘查项目2 等四类项目,由地勘基金进行全额投资。

四是完善了项目立项程序。重点是将原来规定向两部申报项目和由两部组织立项论证、发布公告、公示等琐细的具体事项,明确由基金管理机构具体操办。同时,明确了立项指南常态化的思路。

五是细化财务管理。根据项目承担单位的不同性质,分别执行全成本、部分成本预算标准,并明确项目费支出细目;明确了项目监理费的支出渠道;将试运行阶段的竣工决算改为竣工结算。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2014年地质勘查行业现状

随着中国“走出去”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利用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勘查业务已开始形成独立市场,但行业内企业普遍存在整体规模偏小、专业从事境外矿产勘查技术服务的公司为数不多,市场竞争尚不充分,客户集中,市场仍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初期阶段。

2010年,中国境外勘查技术服务市场以专业勘查技术服务公司为主,占据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45%)。局级地方性地勘单位以云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局、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等20多个局级单位为主。大型矿业公司下属勘查公司占据了15%的市场份额,目前相比专业勘查技术公司还有一定的差距。前瞻产业研究院地质勘查行业研究员高预计,未来5-10年,中国对外矿产资源勘查业务必将在良好的政策支持背景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勘查企业应以战略性的眼光率先开拓扩大海外市场,进行原始积累,抓住发展的大好时机。

(最新分析报告查看《2015-2020年中国地质勘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四篇:中国地质勘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摘要:报告主要分析了全球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预测,以及发展经验借鉴;中国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背景、发展路径与发展规划;中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现状、“十一五”矿产勘查成果、地质找矿的新模式,以及行业竞争情况...报告目录请查看《2015-2020年中国地质勘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一个客户需求主导趋势的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近年来,在国家的积极政策鼓励下,地质勘查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快,企业市场化经营和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同时,随着中国“走出去”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利用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勘查业务已开始形成独立市场,并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初期阶段。因此,国内优秀的地质勘查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地质勘查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采用与国际同步的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全球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预测,以及发展经验借鉴;中国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背景、发展路径与发展规划;中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现状、“十一五”矿产勘查成果、地质找矿的新模式,以及行业竞争情况;中国勘查企业“走出去”发展现状和前景预测,以及重要国家或地区的矿业投资环境评价;全球和中国勘查技术的进展和应用情况;全球矿产勘查投融资市场培育情况,以及中国风险勘查投融资市场发展的问题所在;全球矿业权市场建设情况,以及中国矿业权市场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国重点区域矿产勘查行业发展现状、区域市场竞争情况和发展规划;中国重点勘查企业的经营现状、国内外勘查成果,以及在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内部问题。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4 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地质勘查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地质勘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地质勘查机构、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地质勘查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地质行业 篇3

关键词:地质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实然困境

我国事业单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随着中国经历的这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巨大变革,随着中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地质行业部门作为传统事业单位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对地质行业部门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在分析地质行业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然困境基础上,探讨其应然转换的方向。

一、地质行业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然困境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滞后

我国许多地质行业部门多缺乏正确的人才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短视”,在单位需要人才时,仅仅通过挖来的“能人”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缺乏人才培养的长期战略,不花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培切1人才;二是“忽视”,一味地迷信引进所谓“能人”,往往忽视了单位的内部人才,单位内部人才往往得不到重用;三是“歧视”,经营者把单位内部职工当作是出卖劳动力的打工仔,这种结果导致职工最终只能把单位当作跳板,或只拿薪金而不关心部门的发展前途。

2.职工激励机制欠科学

激励是地质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大多数地质单位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的制定,忽视建立和健全内部的激励机制。许多地质部门留不住人,其原因之一就是单位内部缺乏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就利益激励而言,许多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结构设计不合理,而且还存在着任意克扣工资奖金,或者许诺的奖励不兑现等情况。许多地质部门的工资薪酬定得过死,不能根据单位的发展状况而随时调整。虽然有些单位能够做到高薪引才,但由于单位现有的产权关系,使大多数单位的分配制度没有顺应市场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要求,人才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许多部门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就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也不能使单位职工产生同组织荣辱与共的思想,从而既用不好人,也留不住人。

3.职工培训体系不健全

地质行业部门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培训还远跟不上时代的需求。现有的培训多依赖行业系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实施,缺乏计划性、主动性,上级布置后下级参加,培训、参加的内容有针对性,只求完成任务数。人力资源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合理流动,所需人才难以挑选,并无法辞退一些无所事事急需裁减的人员,职工不能选择自己理想的岗位。虽然单位对优秀人才给予了一定的倾斜政策,目的在于给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因受方方面面的约束,在短期内无法大幅度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严重影响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成为领导层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这种的现象屡见不鲜,随着形势的发展,地质部门人才外流的状况有增无减。

二、地质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然转换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我国地质单位的发展前景广阔,挑战仍然严峻。因此,地质行业部门要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之势。

1.制订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

地质行业系统人力资源开發必须建立长期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的管理体系,要根据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动态发展趋势,不仅进行现实的选拔与开发,还考虑为未来投资,不仅注重现实需要,还预测未来需要;不仅要对本系统的适用人力资源进行分析,而且要综合考虑社会和区域的整体人力资源。确定人员供给状况、获取途径和获取实施计划。清楚人员供给的方式、人员内外部的流动政策、人员的获取途径和人员获取实施计划。还要制定人力资源调整计划,合理预测各岗位、各专业人员需求,形成一个标明有技能要求、职工数量、专业类别的分列表,依据该表有目的地实施日后的人员补充计划,使单位的资源和实力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适应。

2.构建合理的职工激励体系

首先用良好的福利政策吸引人才。良好的福利政策包括除薪金以外的组织支付给职工其他报酬和津贴项目,包括各种奖金、培训机会、单位出资的保险和其他福利津贴项目。人才在工作中寻找的无非是三个方面的回报:一是现实的回报;二是工作的挑战;三是自身的发展。这三者必须相互支持和补充,在此,高薪和福利各有千秋,而从地质部门留住人才并进而营造持久的竞争优势出发,优厚的福利意义深远,这也正是地质单位最吸引人的地方。其次,用升职和授权来激励人才。职位晋升和授权是对职工工作成绩和能力的充分肯定,在地质部门出现职位空缺时优先考虑内部调动或提升,大胆提拔年轻人才,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部门的管理成本,而且可以激励其他职工,形成良性循环。因为内部职工熟悉内部工作程序和环境,工作上可以驾轻就热,很快进入角色。同时,也让其他未被提升的职工看到晋升的希望。同样,授权也是管理中有效的激励方法,让职工担任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特殊任务,赋予他更多的权利和责任,而不规定工作时间和要求,那么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掘他的智慧和潜力,同时也会得到很多意外的发现和惊喜。加强培训保障,帮助职工职业发展。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职工在工作中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随着目前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地质部门面临的职工对培训和进修的需要在不断增强。职工需要培训和进修来学到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作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职工工作效率和质量。

3.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为组织成员所认可、接受、传播和遵从的基本信念、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社会角色和人文模式等的总称。企业文化其实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精神凝聚力,是企业组织行为的社会形式、群体心理层面和战略性运作方式,是单位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的精神实质或灵魂。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激发全体职工的热情,统一单位职工的意念和欲望,齐心协力的为实现地质部门战略目标而努力,而且是留住和吸引住人才的一个有效手段。对地质部门而言,其影响效果尤为明显。作为地质部门的领导者,应设法创造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植入企业文化之中创造出一种奋进、进取、和谐、平等的文化氛围,激励职工锐意进取,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单位管理,使职工的个人价值和单位目标达成一致,并将自己的理想和组织发展壮大的目标融合在一起。其次,地质部门要抓好企业文化设施和文化环境的建设。地质部门要拨出专款搞好文化设施的建设,建立图书阅览室、体育运动场,成立各种类型的职工俱乐部、健身房、文化活动中心、单位荣誉室、广播台等等。在单位内种植花草、植树绿化,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建造“青山绿水”、花坛鱼池。地质单位可以开展丰富的文化生活,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不仅能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增强理解和友谊,而且能培养各单位的精神风尚,把人才吸引在单位。

浅析地质行业财会管理与财务控制 篇4

一、地质行业中的财会管理

(一)财务管理工作在地质行业的作用

财务管理在地质行业中财务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行业整体财务管理的中枢神经。传统单一的财务管理已无法适应地质行业的发展。现阶段,地质行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的程度不断深入,地质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应包括以下两个方便:对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促进行业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在行业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可对行业资金进行合理调配,降低行业运营风险及资金成本,提高行业经济效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地质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受形成和发展背景及条件的影响,地质行业的财务管理具有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点。在我国,属地化后实行后,国家给地质行业所拨款项均由地方财政部门进行管理,行业年终决算需向地方财政部门上报, 地质行业均按事业单位进行管理,而行业年初的设、报账却按行业会计制度执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近年来地质行业的经营机制、产业结构等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行业管理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行业在运营过程中,除了应坚持主业外,还应不断挖掘和培育多种经济增长点,因此,行业中的财务管理面对更高的要求。

(三)地质行业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地质行业中,其财务管理工作也随着行业的发展在不断完善,逐步向规范化迈进。地质勘查工作特点、行业特征等因素的存在,决定了地质行业的管理模式为行业化,但其性质为事业单位。这个特殊性决定在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必须高度重视和努力将行业的收支情况保持在平衡状态,努力降低行业债务及运营风险, 为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营造稳定、健康的发展和生存空间;充分利用现代先进地质勘查的相关技术、工艺及手段,挖掘多种科学经营,扩大地质勘查工作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从社会中为行业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保证行业地质勘查工作及行业发展资金;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使行业资金合理、有效的利用于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二、地质行业财务控制程序与方法(一)地质行业财务控制具体程序

在地质行业中,财务控制主要分为八步程序,具体步骤依次为对标准及预算进行制定,对实际数据进行记录,对标准与实际进行对比,提出控制报告,对差异进行分析和调查,进行评价及考核,激励执行人,对偏差进行纠正。地质行业在进行财务控制时,关键工作环节在于熟悉和掌握相关控制标准。在财务控制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相关控制标准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行业制定的定额指标,如劳动、成本定、费用、库存材料等定额;,国家主管及相关部门所制定的部门标准、法律法规;行业各项目营运期间的计划、预算,如成本、利润、资金使用等计划。通过会计资料系统,行业财务部可获取行业所有资金、经济活动等的相关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相应计划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报告。

(二)地质行业财务控制具体方法

1、法律法规控制

法律法规控制指的是行业按照地方及国家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准则等对行业的财务进行有效控制。 具体法律法规及行业准则内容包括政府政策、主管部门制定的实施细则、行业财务通则、会计准则、会汁法等。为可保证行业财务控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须熟悉和掌握这些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

2、制度控制

制度控制指的是行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对各项财务办法、实施细则、制度等进行控制。具体制度包括成本、材料、固定资产、利润、银行借款、员工工资等管理及核算制度。

3、定额控制

定额控制指的是根据行业制定的相关定额,控制行业经济、资金活动。定额控制是对行业运营过程中各各方面及环节进行相应的定额制定,并根据这一定额对耗用、领发、存储等进行核对监督。

4、计划控制

计划控制指的是根据行业所制定的计划,有效控制行业具体经济活动及资金运行情况。在计划控制下,行业各项经济活动及资金使用必须按照相应计划进行。同时,在计划控制中,相关计划被分为管理者个人、行业职工具体、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计划规定目标的通过行业职工和管理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计划控制还强调对计划进程进行监督控制,促进计划顺利、按时完成。计划结束后,及时对计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对经验教训进行具体总结。

5、责任控制

责任控制指的是行业采取岗位责任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职工履行岗位责任来实现财务部门对行业各项经济活动及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财务控制。

三、结束语

地质行业的财会管理、财务控制也必须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财务管理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发展过程中对各项经济活动、资金运行等进行系统、全面、综合地控制和监督,优化行业经营管理,保证行业内部经济秩序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地质行业性质、发展目标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地质行业的经营方式不断向多元化发展。地质行业财会管理与财务控制出现多种新的内涵和问题。本文对现阶段财会管理与财务控制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地质行业财会管理与财务控制不断完善。

关键词:地质行业,财会管理,财务控制

参考文献

[1]蒋承菘.新时期的地质勘查单位[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9(26):506-507

地质行业 篇5

1 煤炭地质勘探行业监理工作的特点

1.1 质量监理过程特点

监理工作的核心是质量监理, 所谓质量监理就是通过对项目质量形成过程的控制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以达到项目的投资效益及社会效益等。项目质量形成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需要施工方及监理方进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控制。在项目质量形成过程中, 施工单位是主体, 监理依据规程规范、质量标准、技术性文件中的要求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动态、静态约束条款, 监督施工主体从而使项目以较高质量完成, 因此监理是预防质量走偏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2]。对煤炭地质勘探行业来说, 质量监理应严格按照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及原煤炭部颁发的《煤田地质钻探规程》《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以及各省制定的监理规范执行。

地质勘探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应力求准确、科学合理、数字逼近自然。地质勘探工作开展过程中, 应采用边勘查施工、边整理研究资料、边调整修改设计的“三边”方式进行。但由于调整设计通常会导致工作量增加, 从而使项目投资比预期增多, 因此监理工程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 及时跟踪项目进展及其动态变化。例如在一个新区勘探过程中, 常常出现偏离设计, 甚至是推翻设计的情况, 而地质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勘探来查明勘查区基础地质条件、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 因此, 控制工序质量, 提高“三边”工作方式实施力度是地质监理的核心。另外, 地质勘探监理还可以采取阶段性监理的方式进行。尤其是钻探工程, 监理是一个间歇进行的过程, 在勘探阶段, 监理人员可以不连续的跟踪、旁站。

1.2 形成的产品表现形式特点

地质勘探工程作为一个负向消减过程, 其工程开展过程是个整体隐蔽工程。通过地质勘探所估算出的资源/储量、查明的开采技术条件构成了其价值, 能够更大的减少开发风险。地质勘探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更准确的查明勘探区的各类地质条件, 因此其成果不形成有形的产品, 而是以无形数字形式来体现勘探区的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 以文、图、表等形式来表达, 以图纸、报告等形式来形成一堆有序的数据。

2 煤炭地质勘探行业监理工作的主要职责

煤炭地质勘探行业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总监理工程师负责领导监理项目的各项监理业务, 并根据拟监理项目的性质、规模等, 制定项目监理规划, 确定项目监理机构人员及其岗位职责, 按计划开展项目监理工作。根据煤炭地质勘探行业项目特点, 项目监理机构人员的构成应专业配套, 人员数量能满足勘探项目监理工作的需要, 具体人员构成应包括:煤田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物探、测井、测量、煤质及经济等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及相关技术人员。图1给出了煤炭地质勘探行业监理组织机构的总体构成模式[3]。

2.1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的岗位职责

1) 确定项目监理组织机构的人员构成及职责分工;2) 组织编制项目监理总体规划, 审批监理实施细则;3) 组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专项) 施工方案、应急救援预案;4) 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安排监理人员进场, 检查监理人员工作, 调换不称职监理人员;5) 组织审查和处理工程变更;审查开复工报审表, 签发开工令、工程暂停令和复工令;6) 组织检查施工单位现场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情况;7) 组织验收分部工程, 组织审查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资料;参与或配合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8) 审查施工单位的竣工申请, 组织工程竣工预验收, 组织编写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参与工程竣工验收;9) 组织编写监理月报、监理工作总结, 组织整理监理文件资料。

2.2 项目监理工程师的岗位职责

1) 负责编制本专业的监理实施细则并进行实施;2) 审查承包单位提交的项目资料中涉及本专业的方案、申请及变更等, 并及时向总监理工程师提交相关报告;3) 核查进场材料、设备及构配件的原始凭证、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及其质量情况;4) 负责本专业监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汇总, 根据监理工作实施情况做好监理日记, 参与编写监理月报;5) 负责本专业分项工程验收, 对重大问题及时向总监理工程师汇报和请示;6) 定期向总监理工程师提交本专业监理工作实施情况报告。

2.3 项目监理员的岗位职责

1) 按照项目监理工程师的指导进行现场监理工作的实施;2) 检查并记录项目承包单位对本项目投入的人力、设备、材料及其使用、运行情况;3) 从施工现场直接获取项目相关数据并签署原始凭证, 对施工质量检查结果进行记录;4) 做好监理日记和有关的监理记录;5) 及时向项目监理工程师汇报监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3 煤炭地质勘探行业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3.1 施工阶段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项目施工阶段, 监理工程师需按照项目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 完成地质、物探、测井、地质测绘、水文及煤质等各项工作[4]。具体包括:

1) 审查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 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已批准的设计及合同施工, 对技术设计变更方案应进行审查, 对需要变更的施工应与项目负责人共同研究决定, 并提出补救措施。2) 督促项目组建立各类地质“三边”工作图表, 定期深入施工现场和项目组, 检查地质“三边”记录情况和勘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3) 控制工程进度和质量, 参与工程质量验收的认定工作。

3.2 室内资料整理、解释阶段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 审查资料处理参数是否正确、流程是否合理、处理成果质量是否满足设计、合同和有关规范是否符合要求;2) 审查解释方法是否正确, 是否具有时效性。

3.3 报告编制阶段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 审查提交的报告编制计划及报告提交时间是否在合同期内;审查提交的地质报告是否符合有关规范、标准及规程的要求;2) 审查报告使用的各类原始编录内容是否齐全, 重点审查如下各类基础地质资料:测量成果、煤岩层对比成果、各种水文地质参数及地震时间剖面参数等, 确保各类基础地质资料准确可靠;3) 审查报告的文字部分是否对勘查区的主要地质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结论是否明确, 依据是否充分;4) 审核报告附带的附图附表是否正确规范, 所附水文、测井、煤质及测量等专业的图纸是否正确可靠, 构造控制程度图是否与地震时间剖面、钻孔资料及区域构造规律相符, 资源储量图的平面图是否和剖面图相对应等。

4 结语

随着矿井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 监理机制已成为保障煤炭地质勘探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论文首先介绍了煤炭地质勘探行业监理工作的特点, 接着分别介绍了煤炭地质勘探行业监理工作的主要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 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参考文献:

摘要:分别从监理工作的特点、监理工作的职责及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等方面入手, 对监理机制在勘探行业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 指出监理机制在地质勘探行业工程建设中的成功应用, 对推动我国煤炭行业安全、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煤炭,地质勘探,特点,工作职责

参考文献

[1]乔红斌.监理机制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11, 37 (27) :215-216.

[2]徐连利.地质工程勘探质量监理特性分析[J].煤炭工程, 2008 (8) :106-108.

[3]张远丰, 魏洪章.煤田地质勘探工程监理工作中的要点论述[J].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 2008 (10) :73-77.

地质行业 篇6

关键词:地质勘查,培训,成本,效益

当前, 我国正在加强地质勘查工作, 国家财政部门积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勘查工作, 全国地质勘查基金总规模达到330亿元。此外, 一些新兴的地质勘查领域逐渐成为热点, 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页岩气资源勘查开采和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对页岩气的勘查提出了要求, 在这种宏观背景下, 必须加强行业职工培训, 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 特别是新兴领域的“找矿”能力。虽然培训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 但其成本同样不容小觑, 因此, 对职工培训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对比可以更好的把握培训的价值。

一、地质勘查行业职工培训的成本

地质勘查行业培训不仅包括专业技术培训, 还包括安全培训、构造地质等与地质勘查相关内容的培训, 从而使得培训内容具有复杂性, 导致培训成本可能比一般的行业要大。

(一) 资金成本

开展职工培训工作必须有强大的资金保障, 如果企业组织培训, 首先, 培训师资力量的聘请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地质勘查行业大多需要野外作业, 且是技术性较强的一个行业, 因而在培训过程中需要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开展培训工作, 而这类教师人员数量较少, 从而其劳务工资较高, 培训过程中这种开支较大。其次, 培训材料、书籍等购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对于地质勘查企业而言, 开展一次培训要取得实效, 必须购买针对性强、富有操作性的辅导教材, 甚至要求聘请的教师能够根据企业自身的培训需求编写相关的培训材料, 这就使得整个培训工作中书籍费用支出较大。再次, 其他经费开支, 这包括教室等固定资产折旧、住宿餐饮、交通等费用支出。如果企业外派员工参加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培训, 则需要交纳培训费等费用。

(二) 时间成本

时间成本是由于职工参加工作期间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 而这一期间职工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 相反, 还需要企业支付职工薪酬福利, 这就形成了时间成本。根据地质勘查行业职工的基本情况, 企业每一个年度一般都需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开展培训活动, 从而会形成一种固定的开支。

(三) 人力成本

开展职工培训, 地质勘查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 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培训事宜, 包括收集培训人员的信息, 制定培训计划, 跟踪整个培训过程, 做好培训后培训效果评估等工作, 这就会形成一个较大的人力成本。特别是, 在培训过程中企业还需要调动其他力量如后勤服务人员、行政人员等为培训工作服务, 进一步加大了人力支出。

二、地质勘查行业职工培训的收益

开展职工培训, 不仅能够帮助职工提高个人能力, 而且能够转变职工理念, 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氛围, 从而能够形成相应的收益。特别是对于地质勘查这种高端人才、技术型人才短缺, 长期野外作业的行业而言更是如此。

(一) 提高个人素质

首先, 可以有效提高职工个人劳动技能, 通过专业化的培训, 能够帮助职工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如在煤炭勘查培训中, 可以针对地质报告编制、野外地质编录、测井、测量、物探以及钻探施工中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开展培训, 这样就能够帮助员工更好的掌握基本的技能, 提高了工作水平。其次, 可以有效帮助职工转变个人观念, 通过思想政治培训, 能够帮助员工更好的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 了解企业对职工的期望与需求, 帮助职工了解个人存在的不足与潜力, 并解决职工个人面临的各种问题, 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个人潜能,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 稳定职工队伍

首先, 培训可以使职工得到更好的尊重, 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价值, 从而有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对于职工而言, 参与各种培训特别是专业性的培训不仅能够开拓视野, 而且能够帮助其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 从而在内心更为珍惜当前的工作环境, 有助于为留住职工提供心理支持。其次, 地质勘查工作的完成一般需要一个团队, 并且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如果培训工作是针对这种团队展开的, 如增强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等, 就能够更好的稳定这种团队, 从而有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

(三)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首先, 培训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内部的各种问题, 从而促进竞争力的提升。在组织培训之前, 地质勘查企业一般会在企业内部展开调查, 了解职工的需求, 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这些问题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 这就能够有效的解决各种问题, 促进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其次, 培训可以凝聚企业发展力量,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通过培训, 能够在职工内部对各种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 如对企业文化的培训能够将职工的价值理念向企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靠拢, 从而能够形成发展合力, 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四) 减少内部管理成本, 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首先, 从培训的模式来看, 培训可以采取统一的模式, 通过预先制定、能够最大限度为广大职工所接受的模式向职工传授各种技术、经验和方法, 如对于某一项地质勘查技术, 通过培训讲师的现场演示、口头演讲等方式, 能够最快地为职工所接受, 这比对单个的职工进行培训的效率大幅度提升, 从而能够降低内部管理成本。其次, 从培训效果的测评来看, 培训完成后可以采取各种方式直接检验培训的效果, 从而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针对培训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举措, 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

(五) 提高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首先, 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于企业而言, 如果直接大量从外部引进各种尖端人才, 不仅成本高昂而且难度较大, 而通过内部培训则可以在帮助职工成长的同时, 使企业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解决了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技术问题, 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其次, 从安全方面来看, 地质勘查行业野外作业中会遭遇地质环境等方面的风险, 甚至可能给职工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在此背景下只有有效的培训才能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 间接的达到提升企业安全效益的目标。

三、提升地质勘查行业培训效益降低培训培训成本的对策建议

培训工作要消耗大量的成本, 因而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培训效益, 促进成本的降低, 而这可以从做好培训规划、强化培训管理、调动职工积极性等方面着手。

(一) 做好培训规划明确培训重点与目标

首先, 要搞好培训调研, 地质勘查企业在组织培训前, 要对行业内部的最新的技术、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企业内部管理的环境以及职工对未来发展的预期等内容进行调研, 根据调研来确定培训的内容。同时, 企业要根据职工长期野外作业的特征, 与业务部门做好衔接, 合理规划培训的时间、培训的方式等内容, 为培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 要做好培训规划,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 国家地质勘查行业政策的变化等制定企业内部培训规划, 明确培训的重点任务、培训目标, 并推动培训的内容系统化, 全面提升培训的效益。再次, 要细化培训方案, 企业要根据培训规划, 将培训的目标分解到各年度, 并制定具体的、可执行的操作方案, 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 强化培训管理提升培训效果

首先, 要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 企业在组织培训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明确培训纪律, 强化组织协调, 避免培训的随意化、无效果的培训。再次, 要加强对培训结果的管理, 一方面, 企业要积极组织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 找寻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结培训的成功经验, 用于指导后续培训工作。另一方面, 企业要注重培训结果的应用, 对于培训不合格的职工要给予相应的处罚, 对培训效果明显的职工给予重用。

(三) 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首先, 要努力调动培训组织人员的积极性, 企业要根据培训任务的特征, 对组织培训的职工进行考核, 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激励这些职工不断完善培训方案, 组织好各种培训工作。特别是, 在培训过程中, 企业还可以充分发挥党支部、团委等机构的作用, 让这些部门的职工积极参与到培训组织协调工作中来, 壮大培训力量。其次, 要注重调动参与培训职工的积极性, 企业要将培训作为一种福利, 作为职工实现自身人力资本增值的有效渠道, 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 畅通职工表达自身培训需求的渠道, 并制定各种激励性的方案, 调动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志军, 刘丽.现代员工的“现代意识”培训——兼谈新时期地质勘查单位职工队伍素质教育[J].现代经济, 2009 (06) .

[2]王琳, 黄彩丽.浅议地质勘查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23) .

地质行业 篇7

一、地质勘查行业钻机临时工用工的基本现状

我国钻机行业用工需求量大, 但表现出临时工用工比重大, 职工队伍稳定性差, 临时工供给小于需求等方面的特征。

(一) 临时工用工绝对数量多, 占的比重大。总体来看, 目前我国钻机行业临时工规模庞大, 且临时工占整个职工队伍的比例过大, 如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每台钻机编制20人左右, 每台钻机1-2名正式工, 其余都是临时工, 有些钻机甚至完全由临时工组成, 临时工占整个钻机队伍的比重达到97.62%。在这种大比例的临时工用工模式下, 钻机队伍中技术骨干如机长、班长都是由临时工担任, 这种临时工的管理模式可能导致业务素质低、流动性大造成安全事故频发, 也缺乏足够的沟通交流渠道维护临时工的合法权益, 从而给整个单位的人员管理带来了挑战。

(二) 职工队伍稳定性差。在临时工队伍中, 主要包括农民工和部分社会人员, 这些人员由于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长期合同, 工作没有保障, 所以一旦有更高薪酬的工作岗位、觉得在某一岗位没有发展前途就会“跳槽”, 这就导致职工队伍具有较大的变动性。实际上, 就用人单位而言, 为降低用工成本, 他们往往会尽可能的降低职工薪酬福利, 这就会形成一种博弈, 即临时工和用人单位谁更早发现市场中的机会, 并能够把握住这种机会。在这一博弈过程中, 用人单位本身并没有长时间的培育、壮大自身职工队伍的长远规划, 更多的是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 这就加大了人才队伍的不稳定性。

(三) 临时工供不应求。临时工用工供不应求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首先, 大量年轻的临时工不愿意参与到钻机行业中去, 当前大量的80后甚至90后的农民工外出务工更多愿意在技术上有所成就, 期望工作环境较好、所从事的工作对于未来个人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而钻机工作虽然带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但长期身处野外, 工作环境恶劣, 劳动强度大, 对临时工的吸引力相对不足。其次, 大量年龄较大的临时工不适合于钻机行业工作, 钻机行业劳动强度大, 对职工身体素质有着一定的要求, 这就使得部分年龄相对较大的职工难以满足这种工作上的需求。

二、地质勘查行业钻机临时工用工带来的挑战

总体来看, 虽然大量聘用临时工具有用工成本相对低廉等方面的优势, 但也会带来诸多的挑战, 包括管理上的, 职工队伍建设方面的, 等等。

(一) 临时工的基本素质有待提高。首先, 从业务素质来看, 由于钻机业务范围广, 如钻机可以用于煤田勘探、煤层气勘探、石油勘探、有色金属勘探等方面, 而这些业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而需要这些临时工特别是机、班长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劳动力市场用工紧张的背景下, 钻机临时工大都有农民工和文化水平不高的社会人员组成, 他们难以满足这种业务需求, 从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其次, 从职业道德来看, 由于临时工对钻机队伍的归属感不强, 在工作中更多的是被动地完成安排的内容, 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愿意为所在单位作出贡献。

(二) 业务培训等培训难度大。钻机工作面临复杂的地质环境, 复杂的地质结构会给钻机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必须有经验丰富或者经历过相关培训的职工才能完成, 但实际上, 临时工的培训会面临较大的问题。首先, 从培训的投入来看, 如果用人单位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对临时工开展培训, 一旦这些临时工“跳槽”, 企业会遭遇较大的损失。相反, 如果培训时间过短, 投入力度过小, 临时工难以掌握, 则又难以达到培训的效果。其次, 从培训的管理来看, 由于临时工多以追求实际收入为目标, 如果长时间的培训影响了个人收益, 则其可能放弃这种培训机会, 从而不利于培训的推进。

(三) 人员管理难度大。钻机临时工的组成人员复杂, 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年龄跨度大, 没有长期合同的约束, 人员管理起来难度很大。他们大都干得顺心, 待遇可以, 就干, 干得不顺心或者待遇不行, 拍拍屁股就走, 拦也拦不住;再加上钻机生活单调枯燥, 娱乐活动少, 有些职工存在一些不良嗜好, 就会引发赌博、酗酒、斗殴事件。

(四) 安全风险大。在招聘到大量的临时工后, 钻机所在单位一般通过简单的培训即开始要求这些临时工上岗, 实际上他们可能并没有完全了解机械的操作、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内容, 容易引发施工安全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 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三、完善地质勘查行业钻机临时工用工的基本途径

完善地质勘查行业钻机临时工用工, 需要统筹兼顾, 对岗位进行分析和评价, 采取合理的薪酬策略, 以此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临时工用工体系。

(一) 加强地质勘查行业钻机岗位分析和评价。首先,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对钻机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劳动强度等进行分析, 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钻机工作的基本情况, 详尽地描述出岗位的工作特征, 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等内容。其次, 要遵循内部一致性的原则, 通过制定《岗位评价体系》《岗位评价标准》, 组织对岗位进行评价, 评价结束后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再次, 要在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哪些岗位适合于临时工工作, 哪些岗位需要正式工工作, 为临时工的聘用提供指导。

(二) 要有效的收集钻机工作岗位的相关信息。首先, 要详细地收集所在地区的用工信息, 企业要详细地收集目标工作区域、企业所在地用工的基本情况, 了解临时工的需求与供给情况, 薪酬状况。避免临时工的管理脱离地区实际。其次, 要详细地收集所在行业的用工信息, 企业要加强与行业内部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 了解其职工薪酬的基本情况, 临时工工作的基本情况, 避免临时工的管理脱离行业实际。

(三) 明确临时工薪酬体系所包含的内容。虽然大多数钻机工人都是采取日工资制度或者月工资制度, 但随着用工制度的不断完善, 以及临时工维权意识的提升, 未来钻机行业可能需要提供更加复杂的薪酬体系, 即通过工资、津贴、福利、奖金等多部分来构成完善的薪酬体系, 避免简单的日 (月) 工资可能导致的激励不充分的问题。

(四) 合理地选择薪酬策略。科学地制定薪酬方案主要是要确定所采取的薪酬策略, 即领先策略、跟随策略和混合策略, 如果采取领先策略即要求所提供的薪酬要高于所在地区、钻机行业的薪酬, 采取跟随策略即所提供的薪酬与所在地区、钻机行业的薪酬基本相近, 或者稍微低于平均水平。采取混合策略即某些岗位如班长的薪酬要高于所在地区、钻机行业的平均水平, 部分岗位如普通的工人薪酬水平低于平均水平。

四、强化地质勘查行业钻机临时工用工的对策建议

解决地质勘查行业钻机临时工管理问题, 促进行业的长远发展, 必须优化现有的临时工管理制度, 构建配套管理制度, 同时还要积极帮助临时工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一) 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临时工人力资源管理。首先, 要转变理念高度重视临时工对钻机人才队伍发展的作用, 用人单位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临时工的管理, 给予临时工足够的尊重、甚至将这种管理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 为加强临时工管理提供支持。其次, 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用人单位在制定临时工薪酬管理体系等制度时, 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临时工的立场出发, 保障临时工的基本利益。再次, 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临时工用工日常管理制度, 用工单位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临时工用工管理制度, 同时要对这种制度进一步细化、实化, 使临时工管理能够真正做到有制度可依, 有规章可行。

(二) 要积极帮助临时工解决各种现实问题。首先, 要深入临时工队伍当中了解职工的现实需求, 用人单位要建立职工与企业动态沟通机制, 使职工能够顺畅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要转变作风, 主动下到基层, 与职工进行沟通交流。其次, 要努力帮助临时工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用人单位在深入了解职工的现实困难后, 要积极主动地为临时工解决现实问题, 包括工作、生活中的问题, 如帮助职工办理基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 为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再次, 要为临时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用人单位要加大投入, 如购买各种移动板房改善临时工住房条件等。通过这种现实问题的解决稳定临时工队伍。

(三) 要完善制度促进临时工队伍的稳定。首先, 要积极制定有利于临时工个人发展的配套制度, 如根据临时工个人的发展意愿和发展需求, 制定职工培训方案, 并选派符合条件、能够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临时工外出学习, 通过培训等方式留住职工。其次, 要建立临时工长期工作的薪酬增长、福利改善等方面配套制度, 如规定临时工每增加一年的工作期限其薪酬就按照一定的幅度增长, 从而构建起一个比较完善的临时工管理制度。

摘要:地质勘查行业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 积极努力地帮助临时工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并设计出完善的配套制度, 才能更好地达到用好临时工、帮助临时工成长的目标。

关键词:地质勘查行业,钻机,临时工

参考文献

[1]罗爱国, 邹元坑, 袁春亮, 张慧珍.地质勘查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战略研究[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008 (Z1)

[2]秦丽丽.如何做好临时工的管理工作[J].品牌与标准化, 2012 (8)

[3]杨坚, 乔昌军.国有施工企业临时用工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 2011 (1)

地质行业 篇8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人力资源制度不完善

实行人本主义管理, 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中小企业环境能很好地吸引并留住外来优秀人才, 而有了外部人才的竞争, 又有利于打破中小企业内部的超稳定状态, 增强中小企业内部的竞争意识, 从而有利于加强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中小企业到一定时候必须把中小企业文化从小家文化变成大家文化。中小企业文化指导理念是:中小企业应不仅仅是自身的根据地, 还应是员工的家庭根据地, 顾客的家庭根据地, 合作伙伴的家庭根据地, 社会的家庭根据地。

2. 管理意识和观念不强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形成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和轻程序、轻理性的中国文化的积淀,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依靠人治的方法和进行非理性的管理, 在中小企业中依然很普遍。在偏好高度集权管理的中小企业, 管理者特别是企业主在管理上奉行“家长式”作风, 习惯采用“控制+服从的方式, 惟我独尊, 认为员工一旦进入企业就应该是企业的人。甚至是企业主自己的人, 员工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企业的决议。管理意识不强, 管理现念淡薄几乎是所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普遍现象。

3. 绩效评估和激励体系不科学

中小企业愿景就是中小企业愿望的景象。是组织希望将来实现的理想。愿景是中小企业未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中小企业, 即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蓝图。愿景是中小企业永远为之奋斗的图景, 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愿景可以团结人、激励人;愿景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难时期或不断变化时代的方向舵;愿景是在竞争中取胜的有力武器。愿景能够把中小企业凝聚成一个共同体。伟大的中小企业都会制定远大的中小企业愿景作为特别有力的机制来刺激中小企业进步。远大的愿景可以促使大家团结一致, 集中于伟人的目标, 可以激发所有人的力量。中小企业任何时候都需要愿景的指导。清晰明了的中小企业愿景, 不但能为管理者征资源配置和发展方向等方面提供明确的指示, 还能激发中小企业员工对未来发展道路的热情与激情。

二、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途径

1、践行以人为本理念,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与精神动力, 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共同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观念, 地质矿产行业在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前提下, 不断地强化企业的文化建设, 能够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的环境保障。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 在企业文化中,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地质矿产行业相关负责人要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加强对员工的理论学习以及工作业务建设, 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以及乐于奉献等观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去, 潜移默化中夯实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提升工作水平的热情, 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进展提供良好的参考;其次, 要不断地丰富企业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借助于竞赛、联欢等集体活动, 努力营造出更加轻松和谐的企业氛围, 让员工逐渐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让企业文化的活力带动员工工作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再者, 科学合理的制度是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 领导者要结合企业现实的发展情况以及市场最新的动态要求, 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制度, 逐渐形成共同的企业目标、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等, 让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在一个有序合理的轨道中进展, 同时也为人力资源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

2、做好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一个成功的企业以及英明的领导者是能够做到未雨绸缪的,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强化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逐渐地夯实人力资源管理。详细一点来讲, 地质矿产行业的领导者要想促使人力资源管理获取更高的成效, 就必须注重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其一, 在制定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计划时, 要结合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以及员工最新的工作情况, 借助于轮岗、推荐优秀员工出国深造、专题会议以及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等方式, 为员工提供更加宽阔的提升自我的平台, 让员工在培训中全方位的提高综合素质, 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而服务;其二, 在员工培训的过程中, 要加强对员工培训业绩的考核工作, 可以采取定期考核和随时考核相结合的有效手段, 定期考核即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员工的工作业绩、道德品行以及工作态度进行评定, 随时考核是可以在每项任务中随时对员工的即时表现进行评定, 并且做好考核结果的总结工作, 将其与员工的培训、提升和加薪等工作结合起来, 做到奖优惩劣,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员工更多的工作潜能和热情, 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 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3、建立健全薪酬管理体系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于核心的地位, 地质矿产行业结合实际做好薪酬管理工作, 不仅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而且能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活力源泉。为了保证所建立的薪酬体系能够具有持久的吸引力, 除了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薪酬水平之外, 还要不断地优化薪酬结构, 尤其是针对表现突出的员工, 为了充分激发其工作的热情, 也为其他员工提供良好的榜样, 要对优秀员工的薪酬进行合理的调度, 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还有, 要充分利用内部薪酬的力量, 所谓内部薪酬, 结合的是工作任务的本身情况而言的, 比如工作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责任感等, 还有地产矿质行业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员工的个人成长, 所有的这些都能够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实现员工成长与企业盈利的双赢局面。与此同时, 地质矿产行业的领导者要本着大力引进优秀人才的工作理念, 积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根据相关数据与资料分析同行业的薪酬策略与方式, 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前提下积极地补充和完善薪酬体系, 运用合理的薪酬进行竞争上岗、公开招聘以及动态管理, 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 让薪酬管理真正的为人力资源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催化剂。

4、充分的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工作精神,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

地勘行业人力资源基础工作由于其特殊性, 工作任务、类别繁多、事无巨细, 必须坚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精神, 来抓好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

在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中, 档案类、数据库类、入档工资类、资料收集类等等, 都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维护与完善, 但就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安排上, 大多数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工作全面饱和, 很多基础工作无暇顾及, 人力资源的统计工作、日常运行基础工作及相关管理等时间性强、任务要求大的工作已将我们的工作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甚至很多时候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够完成。

那么如何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现状, 将我们的工作做实、做细呢?我们知道, 常用的方法就是人员调整或突击完成。人员调整即增加人员固然是好, 但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不能实现, 而突击完成又弊端颇多, 一是易造成失误,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 往往错误与遗漏较多;二是时效性短, 即当时花大力气突击出来的成果, 由于人力资源及管理的动态性原因, 又使之很快滞后。因此, 我们在工作中就必须要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时常鞭策自己, 将一些需要日常维护与建立, 具有动态性的工作及时做到化整为零, 将其安排到我们日常工作的间隙中, 日积月累做好我们基础工作, 正如《劝学》中所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组织行为学中关于“能力与知识和技能”的论述中认为, 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定型, 但知识和技能却可以不断积累。尽管人的能力有限, 有高低大小之分, 但人却可以通过不断学习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地勘行业人力资源基础工作类别和内容繁多, 又具有极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其在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人员应在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注重提高自身能力同时, 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积累。在工作中运用好科学的工作方法与现代办公手段, 注重基础工作, 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精神, 提高自身工作技能, 不断加强各方面及专业性知识的学习, 不断结合实际找出适合开展工作的各类方法, 从而高质、高效完成人力资源基础工作任务, 成为地勘行业领导的好帮手, 职工的好助手。

三、结束语

近些年来, 企业间的竞争焦点逐渐转移到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 人才在企业的经营以及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受关注的热议话题。地质矿产行业相关负责人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借鉴精华, 探索更多的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得以提高的良好途径和方式, 让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更加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王玉环.如何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辽宁经济.2008 (12)

地质行业 篇9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 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 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 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和开展, 笔者认为, 对于学者和从业者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行业内业务需求总量增加

“一带一路”政策和亚投行的设立, 使中国近三十年快速发展的建设经验和庞大产能有机会在世界范围内, 尤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得以实施和发展。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公路、高铁和水利工程的建设, 必然会大幅增加我国高素质地质工程师的业务总量, 也对该行业人员的从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级、整体、大型项目的技术应用大幅增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仅需要中国在广泛、普通建设项目的合作, 更需要在涉及民生和国家的重要项目的支援和帮助。这些大型项目的开工和建设, 会大大促进近年来行业内高新技术的使用和改进升级。

三、收集更多基础数据和新的技术能力

一带一路政策不仅涉及广泛的国家区域, 同时包含广泛的地理区域, 海洋和陆地, 亚、非、欧三大洲。广阔的地域范围和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 使得走出去的施工单位要收集更多的地球基础数据以应对不同的施工环境, 这些物理、地质、水文及气象方面的数据收集, 有利于积累和发展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 丰富和提高地质工程的技术实力。

四、国内工程建设中对地质技术的应用和地质环境理念的提升

(一) 促进地质技术在国内工程中应用的普遍性、规范性和专业性

过去在国内, 在传统的国土资源、金属矿业等领域地质工程技术有相对较好的应用, 而在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和公共基础设计建筑领域, 地质技术的应用存在程度不高和范围不广的问题, 远远达不到发展国家的技术和安全标准。很多建筑工程曝光出重大问题, 不是单纯的设计或者施工问题, 而是在设计和施工的整个过程中, 缺乏对地质问题的考察、监测和处理, 给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造成过很多损失。随着工程项目“走出去”, 对我国地质工程的实际应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发挥和体现中国建筑施工的整体实力, 也为国内行业的良性发展和规范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 环境认识

“一带一路”提出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 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在其他国家开展大型项目的同时, 工程所在国必然对于工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以招投标形式争取项目的我国施工方就需要有能够准确提供包括地质影响在内的综合环境评估的设计能力。而对外施工的过程中积累这些地质环境的技术和意识, 也会带动和提高国内建设工程之前对于地质环境影响的重视。我国现阶段面临着地质资源紧张、地质生态脆弱、地质环境严重污染的困难局面, “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 有助于当前和长期解决中国的地质问题。尤其是“一带一路”有助于沿线的西北地区脆弱的环境进一步得到明显改善。

总之, 作为一个地质专业的研究生和未来的一线工作者, 我对于一带一路政策可能给未来地质行业产生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抱有很大的信心和期望, 我们应该抓住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国际化工程的参与度不断加深, 工程质量和规模日益增加的历史重大机遇, 利用好专业技能, 发挥出专业优势, 在提高技术和施工实力的同时, 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

摘要:“一带一路”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 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 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中工程建设是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地质工程行业自身的工程应用总量、质量、技术标准、基础知识储备和地质环境观念都会产生巨大和深远的积极影响。

上一篇:历史进展下一篇:智能窗帘论文